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A-B答案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A-B答案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A-B答案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A-B答案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A

一、简答题: 1、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有何区别与联系?一、区别: 1、风险管理:是这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综合考虑法律、政治、社会、经济等因素,从风险管理准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到风险处置,并在各环节中进行风险沟通,风险监测与更新的动态管理。 2、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二、联系:从定义可以看出:应急管理是处理和规避风险的学科,是社会对所有自然灾害、恐怖主义、人为灾难进行广泛而主动的反应,所以应急管理也可定义为人们对突发事件的管理。而突发事件是指事前难以预料的、突然发生的不利事件。未来的突发事件是一种特殊的风险。所以,应急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2、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答:1、救治第一原则。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突发事件,首先要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应将媒体报道和公众反映首先集中于对伤亡人员的救助而不是领导人的活动、缉拿罪犯、防范措施等,这样有利于号召和动员公众支持政府,参与救援活动,是在特殊情况下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得到公众支持的必然选择。

2、把握主要矛盾原则。任何突发事件都有一个牵动全局的主要矛盾,把握主要矛盾,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的转化,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根本之所在

3、注重新文传播原则。一是迅速开放传播通道。要把必要的信息公之于众,让公众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事态和领导者正在尽职尽责地加以处理的情况。二是有效控制信息导向,开放的信息传播通道有利于避免公众的猜疑、误传,但是由于人们对突发事件所持的态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因而也有可能使信息传播朝着不利于突发事件顺利处置的方向发展,所以必须有效控制信息导向。

4、机动权变原则。突发事件现象与原因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处置这类事件过程中要机动权变,根据千变万化的现场情况进行随机决策。

5、协调作战原则。突发事件的综合性,要求处置手段必须突出一个“合”字。

6、科学合法原则。科学主要是针对那些因工业技术而引起的灾害以及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危机事件而言,前者包括危险物品、辐射事故、水坝决堤、大面积建筑物着火等;后者包括干旱、海啸、森林大火、山崩等。

三、论述题: 1、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有哪些策略技巧?答: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随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一、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①遵循程序,有条不紊地处理突发事件②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与协调机制③处变不惊,迅速地识别突发事件④隔离突发事件,有效控制事态的蔓延

二、突发事件应对中如何稳定人心、引导舆论 1、迅速采取各项措施以稳定人心 1)重视民众在突发事件中的心理表现 2)采用多种措施安抚民众心理 3)稳定人心最重要的是做好沟通

2、及时说明真相并公布事情发展动态 1)要认识到突发事件中的谣言及其危害性 2)政府应尽快向民众公开有关信息 3)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要适当。

3、正确引导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 1)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我们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增强媒体危机意识,另一方面要改变过去的危机处理思维方式,包括媒体应对方式,掌握一些必要的媒体应对技巧,这样才能提高驾驭媒体的能力,才能从容面对突发事件,做到化险为夷,甚至转危为机。 2)杜绝某些领导者对媒体的错误认识与做法:比如封锁消息、一味辟谣和否认、鸵鸟政策、反应迟缓、敷衍塞责、忽视网络舆论和网络民意。 3)突发事件中新闻发布的基本原则:一是一定要有一个坦诚的态度;二是要公开透明、及时披露信息;三是要及时寻求第三方的支持,不能一味自我吹嘘,自我辩解;四是处理危机要有人情味,要体现对人的关怀,以建立信任。五是要一个声音对外,避免表态混乱;六是表态要留有余地,以免陷入被动。

三、案例分析: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1.瓮安事件说明了什么?

2、分析瓮安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3、如何有效开展应急管理?

4.如果你是当地政府领导,遇到群体性事件理应如何处理?

1、瓮安事件说明了什么?首先,官民矛盾已经发展到了令人忧虑的地步,如果不及时引导和疏通,会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恶性事件其次,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值得反思。再次,地方政府处理突发性危机事件的态度和方法存在极大缺陷。

2、分析瓮安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1、经济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瓮安县坐落于中国最贫穷省份之一的贵州省腹地,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3.25%,第一产业比重占GDP的38.6%。瓮安县水利资源丰富,正在建设的有国家重点工程构皮滩电站,同时瓮安也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县,全县煤炭总储量10.64亿吨,磷矿总储量6.5亿吨,铁矿藏量1500万吨,锌矿藏量60万吨以上。农业县、水电站、矿产,在中国可以分别将它们理解为贫穷、移民、暴富阶层,因此瓮安是一个贫穷的县城,瓮安县群众长期以来对县经济发展缓慢,收入太低,生活艰难十分不满。 2、政府与民众矛盾突出瓮安县政府和瓮安县人民之间有深刻的矛盾。该县治安长期不好,安全指数极低,群众的幸福感也低,少数公安人员涉黑严重。因此,县公安局和政府有关部门在群众中丧失了公信力和权威性,在“6·28”事件发生之前,2007年9、10月,瓮安县城连续发生了四起爆炸案,至今未破案,此事让当地居民人心惶惶,一些居民直言根本不信任警察。有的领导干部和公安民警长期以来失职渎职,对黑恶势力及严重刑事犯罪、群众反映的治安热点问题重视不够、打击不力,刑事发案率高、破案率低,导致社会治安不好,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

3、如何有效开展应急管理?①建立组织保障体系②建立应急预案体系③建立应急职能决策体系④建立物资保障体系⑤建立急救保障体系

4、如果你是当地政府领导,遇到群体性事件理应如何处理?首先,要加强特定人群的心理引导和干预。这主要是针对事件当事人的心理引导问题其次,要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特点,加强信息公开和权威发布。传统的信息封闭和压制在当今网络信息社会亦不能奏效,反而会起到反作用。社会泄愤事件发展中的谣言传播带有重复强化特征和个体特征。谣言作为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对群体行为产生很大的心理作用。一般来说,“谣言的传播是以宣泄和表示焦虑与仇恨为基础的。这种宣泄、焦虑与仇恨的心态,以及个人人格差异,最终影响着信息的传播,自然也就会影响着再次地被认知。因此,每一个信息的传出,都是在不同的心理作用下发生的。同样也会引起社会公众不同的心理反应。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了解的心理需求,对社会事件的情绪刺激,以及彼此之间对此事的心理感染为谣言提供了较好的传播条件和传播环境,使谣言得以传播,发挥效力。再次,要加强对群聚场所的管理。群体聚集,不仅有利于各种流言传播,而且最容易产生“情绪感染”。群体有时是盲从的,情绪可以在人群中间传染。少数人受流言影响后,通过网络、手机等形式,可以人传人,很快形成心理群体。但这些群体如果要形成社会行动,特别是最终产生社会泄愤事件,则需要一定的场域。又次,要加强事后的心理干预。社会泄愤事件平息后,同其他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样,最好还要继续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干预。“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很容易产生怀疑,不知所措而导致心理恐慌,出现一些非常态的舆论、流言、行为等”,而通过主动的心理干预,“调动各种可资利用的内外资源,采取各种可能的或可行的措施,限制乃至消除人员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失衡状态,从而使事件造成的损害最小化”。这就要求政府的职能部门,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化解参与群体的心理紧张。千万不要在采用暴力平息事件后,扩大打击面,甚至制造新的冤假错案。在合理合法处置参与者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要尽量以教育和引导为主,

公共危机管理B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公共危机、风险、突发性公共事件?答:公共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风险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们所期望的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突发性公共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突发性公共事件从哪些角度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答: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二、论述题:1、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有哪些指导原则?答:1、救治第一原则。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突发事件,首先要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应将媒体报道和公众反映首先集中于对伤亡人员的救助而不是领导人的活动、缉拿罪犯、防范措施等,这样有利于号召和动员公众支持政府,参与救援活动,是在特殊情况下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得到公众支持的必然选择。

2、把握主要矛盾原则。任何突发事件都有一个牵动全局的主要矛盾,把握主要矛盾,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的转化,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根本之所在。

3、注重新文传播原则。一是迅速开放传播通道。要把必要的信息公之于众,让公众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事态和领导者正在尽职尽责地加以处理的情况。二是有效控制信息导向,开放的信息传播通道有利于避免公众的猜疑、误传,但是由于人们对突发事件所持的态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因而也有可能使信息传播朝着不利于突发事件顺利处置的方向发展,所以必须有效控制信息导向。

4、机动权变原则。突发事件现象与原因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处置这类事件过程中要机动权变,根据千变万化的现场情况进行随机决策。

5、协调作战原则。突发事件的综合性,要求处置手段必须突出一个“合”字。

6、科学合法原则。科学主要是针对那些因工业技术而引起的灾害以及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危机事件而言,前者包括危险物品、辐射事故、水坝决堤、大面积建筑物着火等;后者包括干旱、海啸、森林大火、山崩等。

三、案例分析: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1.石首事件说明了什么?2、分析石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3、在处置突发性事件过程中,如何防范并控制谣言的传播 4. 在处置突发性事件过程中,如何贯彻快速反应的原则?

①石首案说明,政府应加强突发性时间过程的处理。有关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如何妥善应对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多渠道、互动性的新局面。面对突发事件,政府和主流新闻媒体仅仅发布信息还不够,还必须迅速了解和把握网上各种新型信息载体的脉搏,迅速回应公众疑问,这需要政府尤其是宣传部门具有快捷准确的舆情搜集和研判能力。如果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妄语,甚至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则既不能缓和事态、化解矛盾,也不符合十七大提出的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精神。

②石首案的起因是一起非正常死亡案,面对诸多疑问,警方的解释未能成功说服死者家属和公众。在长达约80个小时内,一方面是政府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一方面是网友借助非正式媒体发布信息、探寻真相。

③(一)尽量将谣言扼杀在萌芽状态,降低谣言的重要性积累只有建立谣言预警与监控机制,才能对谣言从根本上进行控制。首先,建立谣言预警与监控机构。其次,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二)媒体联动,官方渠道和民间渠道互动,降低事件的模糊性中,谣言扩散开以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联动,及时辟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做法可圈可点,但在反应速度上仍然值得反思。另外,谣言的扩散经常表现出一种对官方渠道信息的不信任,当然这种不信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官方单一的“说教”和十足的“官”味容易让人们反感,因而即便发言人出来澄清谣言,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人们的信任。所以,在专家、学者以及比较活跃的社会成员中培养民间“意见表达者”,利用他们对于民情民意的了解,以及“非官方”的表达,提升舆论引导的亲和力,将民意逐步引向政府和媒体设置的议程,从而降低事件的模糊性,能够达到较好的辟谣效果。

二、谣言的传播机制及控制策略(一)对有可能孳生谣言的新闻注重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二)媒体快速反应,持续、反复发布准确信息。如果危机不可避免,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避免流言四起和社会恐慌,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

④(一)制定更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具体、实践操作性更强的规

章制度。明确规范的规章制度可为执行行为提供明确的执行依据和制度保障,明确规范的规章制度可为执行行为提供明确的执行依据和制度保障。确保执行质量与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更快更熟练的掌握执行快速反应的整个操作流程。

(二)建设更科学的执行快速反应机构。执行快速反应机构应该强调简单实用,突出反应时间短和执行快速的特点,发挥执行的高效力。置两级机构最为适宜,即决策和执行两级机构。组成快速反应力量,下分设执行快速反应小组。(三)加大对执行人员、执行装备的投入。要使执行效率得到较大提高,必须从执行的“软、硬件”两个方面同时下工夫。

(四)牢固树立执行快速反应意识

(五)创新执行快速反应机制的工作措施

(六)进一步强化执行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就当前社会情况来看,不少事件的执行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掌握大量的有效信息后采取联合行动,单靠人某个执行机构或某一个、某几个部门很难完成这一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这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即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执行联动机制。

(七)制定与执行快速反应机制相配套的奖惩和监督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 26 1、事故灾难预防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和()。 A、加强教育培训 B、遵循市场原则 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 D、加大资金投入 答案:C 2、根据事故报告的规定,对于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须在事故发生后()之内上报至国务院。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答案:A 正确答案:B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 A、基本原则 B、基本政策 C、基本思路 D、基本方针 答案:D 4、按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特大事故一次死亡( )。 A、1-2人 B、3-9人 C、10-29人

D、30人以上 答案:C 5、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 A、领导体制 B、组织体制 C、一案三制 D、信息体制 答案:C 6、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 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答案:A 正确答案:B 7、 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A 正确答案:D 8、 ()是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A、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 B、突发事件的处理

C、突发事件的运行 D、突发事件的善后 答案:A 9、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的建设目标。 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答案:A 10、发生火灾时,如果有人提一桶水来救火,大家就会冷静下来,跟着去提水救火;相反,如果有人第一个逃走,大家同样会效仿,争先恐后地逃跑。这个行为就成为()。 A、紧急规范 B、模范作用 C、带头作用 D、群体作用 答案:C 正确答案:A 11、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B 12、经济安全危机中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 )。 A、流动性风险 B、资金风险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 26 1、事故灾难预防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和( C )。 A、加强教育培训 B、遵循市场原则 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 D、加大资金投入 答案:C 2、根据事故报告的规定,对于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须在事故发生后( B )之内上报至国务院。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答案:A 正确答案:B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 D )。 A、基本原则 B、基本政策 C、基本思路 D、基本方针 答案:D 4、按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特大事故一次死亡( C )。 A、1-2人 B、3-9人 C、10-29人 D、30人以上 答案:C 5、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 C )。 A、领导体制 B、组织体制 C、一案三制 D、信息体制 答案:C 6、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B)。 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答案:A

正确答案:B 7、 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A 正确答案:D 8、()是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A、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 B、突发事件的处理 C、突发事件的运行 D、突发事件的善后 答案:A 9、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的建设目标。 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答案:A 10、发生火灾时,如果有人提一桶水来救火,大家就会冷静下来,跟着去提水救火;相反,如果有人第一个逃走,大家同样会效仿,争先恐后地逃跑。这个行为就成为()。 A、紧急规范 B、模范作用 C、带头作用 D、群体作用 答案:C 正确答案:A 11、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B 12、经济安全危机中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 )。 A、流动性风险 B、资金风险 C、房地产风险 D、经济战略资源危机 答案:D 13、下列事件中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 A、高速列车碰撞 B、南方雪灾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公共危机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危机基本特征的是(D)。 A、危害性 B、不确定性 C、超常性 D、不可转化性 2、发生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市(地)以或是波及两个市(地)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的危机事件,应属于(C)。 A、一般危机事件 B、较大危机事件 C、重大危机事件 D、特别重大危机事件 3、政府采取危机应对措施必须有宪法上的授权,并且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必须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这即告诉我们,政府在危机应对中应当遵循(A)。 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责任原则 D、时效原则 4、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是(B)。 A、《紧急状态法》 B、《突发事件应对法》 C、《中华人民国戒严法》 D、《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5、我国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D)。 A、上级政府管理为主 B、县以上政府管理为主 C、基层政府管理为主 D、属地管理为主 6、下列关于危机决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条件充分的情景下做出的 B、危机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景下做出的

C、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时间不充裕的情景下做出的 D、危机决策往往是在后果不确定的情景下做出的 7、在公共危机管理沟通机制建设中应避免出现的情况是(A)。 A、保持沉默,少说为佳 B、保证正规渠道畅通 C、保持信息口径一致 D、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8、下列关于危机发言人应具备的相应技能中,不应有的是(C)。 A、质疑不准确的信息 B、解释有些问题不能回答的原因 C、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D、压力下保持冷静 9、关于危机事件新闻发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一定要及时、准确,争取先声夺人。 B、充分考虑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有些很严重的危机事件暂时说得轻些。 C、不能因为没有弄清楚情况而对相关信息不予披露。 D、新闻发布可通过新闻发布会、吹风会、新闻通稿、记者采访、书面回答记者提问等多种方式进行。 10、当强烈地震发生时,民众在自救中不应有的行为是(C)。 A、躲进卫生间 B、就近找个枕头、坐垫、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 C、赶快乘坐电梯下楼 D、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 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公共危机教育,提高每个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B、我国大量已有的突发事件显示,我国公民的生存能力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危 机应对技能训练。 C、在危机的经验中,民众相信传闻而不相信政府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危机(public crisis)p8:是指对整个社会政策秩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威胁或危害,需要做出关键决策进行处置应对的各类突发事件。 2、恢复与重建(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p175:公共危机的恢复与重建可以广泛地界定为在应急处置结束后,管理主体为恢复政策的社会秩序和运行状态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和,这一阶段的危机管理由非常态转向常态的关键环节,其基本要求是实现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有机结合与顺利转换。 3、公共危机预测(public crisis forecast ):是指准确把握公共危机事件的脉络,为防范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4、公共危机管理保障(protection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p237:是指组织运用后勤力量,在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中,对特定对象所进行的保障,包括资金支持和物质支持两个方面。 5、公共危机决策(public crisis decision)p50:就是在公共危机状态下,要求组织在极为有限的时间、信息、资源、人力等严格约束条件下快速采取非常规的危机应对具体措施来控制、降低和消除公共危机。 6、公共危机管理体制(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p29:广义:是指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企业甚至公民个人在内的各类主体在公共危机应对和处理中所形成的关系模式。其中,政府部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狭义:是指国家和政府机关在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中所采用或形成的关于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及运行机制等各种制度的总和。 7、公共危机沟通(public crisis communication)p208:是指公共部门以沟通为手段、以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化解危机和规避危机的活动过程。 8、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p10: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为。 9、应急处置(emergency handling)p140:是一种事后阶段的反应,是危机管理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直接决定着公共危机管理效果的好坏。 10、公共风险评估(public risk assessment)p81:是指在公共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应用一定的方法对所收集的大量的信息加以分析,估计和测定公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确定其风险级别和管理优先级的过程。 11、危机预警(crisis warning)p132:指的是国家通过各种公共危机信息系统的监测,在发展公共危机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或已经发生但可能升级扩大时,向社会发布警报信息的行为。 12、公共危机管理(public crisis management)p10:是指政府和其他社会公共组织等危机管理主体,以公共危机为目标,通过监测、预警、防控来防止公共危机发生,或者通过控制、应急处置、评估、恢复补偿等措施减少危机损失,避免危机扩大和升级,使社会恢复政策秩序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与运作过程。13、新闻发言人制度(spokesperson system)p222:就是由专门的官员和机构,代表各级党组织、政府或重要部门、机构、团体就有关事宜通过媒体公开发布信息,并就新闻记者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解答、诠释、说明。 14、危机损失评估(crisis damage assessment)p184:指的是查清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对灾害强度、损失的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18年12月考试《公共危机管理》考核作业(答案)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公共危机管理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页)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公共危机 答:公共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2.政府危机管理 答:政府通过监测、预警、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轻损失,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 3.合法原则 答:合法性原则,是指执行机关在执行活动中的执行根据要合法,执行程序要合法,采取的执行措施要合法。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公共危机管理中科学决策与经验决策的关系。 答:科学决策是决策者遵循科学的原则、程序,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的决策活动。它的特点是强调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注重集体共同决策。经验决策主要是凭借决策者个人的知识、才智和经验而做出的决策。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是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它们的结果并非完全对立。科学决策的结果并不必然是科学的、准确的,而经验决策的结果也不一是非科学的、不准确的。传统社会主要以经验决策为主,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

学决策逐渐占据上风。但是,经验决策在当代社会并没有随着科学决策方式的诞生而消失,在特定的情况下它成为科学决策的有益补充。 2.简述危机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答:一般来说,危机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机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危机的检测和预警;危机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危机应急处理技术和检测机构及其任务;危机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危机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危机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危机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危机的变化和预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3.简述如何实现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与提供公共服务的有机结合 答:在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时有发生,对政府公共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政府公共管理提供了改革契机。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把公共危机管理和政府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地探讨和论述,其目的在于为政府更有效地管理公共危机提供合理的思路和有益的建议。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责任之所在,政府必须把公共危机管理作为其重要职能:从理论上言,政府权力源于人民,为人民谋求福祉而存在,而公共危机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政府承担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是政府存在的目的使然:从实践上看,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表现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关系到民心向背和国家政权兴亡,政府对公共危机进行有效管理的现实价值更加彰显。为此,必须构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责任模型,明确政府在公共危机发生的不同阶段所应承担的具体责任。现实中,由于政府对危机认识不足、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缺位、政府奖励与惩罚体系错位、公共应急法制建设滞后等原因,公共危机管理中还存在诸多政府责任缺失行为,其表现在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危机管理模式单一、危机管理协作机制不完善、危机管理制度缺失、危机反馈控制缺乏等方面。为使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责任得以有效强化,就必须借鉴国外公共危机管理的先进经验、强化各级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转变政府职能及公共危机管理模式、健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协作机制、完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反馈控。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公共危机的特点分析政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时间原则。政府在危机事件中,在时间及信息有限等条件的限制下,必须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应对危机,以避免人员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危机事件通常都具有突发性、震撼性的

《公共危机管理》作业3参考答案

《公共危机管理》单元作业题(3)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广义)P125 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狭义)P125 3.危机信息(广义)P153 4.志愿精神P193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 )。 A.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B.在结构合理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中,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单元功能的简单总和。 C.公共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应以减少层次、提高效率和节约资源为目标。 D.横向的组织设置将同一性质职能的权限范围进行不同层次的分解,每个层次管辖的业务性质基本相同,但管理权限范围随着层次降低而缩小。 2.在危机决策过程中,由于要在压力大和时间紧的形势下做出关系重大的决定,部分决策者为避免承担个人责任而不愿意或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见,往往采取随大流的做法,这种现象被称为( B)现象。 A.雁阵效应 B.集体动力 C.鲶鱼效应 D.蝴蝶效应 3.(C)认为决策是国家政府成员间讨价还价的产物。 A.理性行为决策模式 B.组织过程决策模式 C.政府政治决策模式 D.精英团队决策模式 4.下列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等级协调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有(ABC )。 A.等级协调机制主要是指有隶属关系的政府或部门在危机管理和应对时的协同运作机

制。 B.等级协调机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实现下情上达,保证上级政策得以贯彻执行。 C.等级协调机制主要以明确的上下级间责任关系和行政命令为主要形式。 D.与非政府组织、营利组织、社会公众以及媒体的沟通协调机制都是属于等级协调机制。 5.下列关于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的表述正确的有( ABD )。 A.是由美国政府于1979年建立的。 B.是直接向总统报告的专门负责灾害应急的独立机构。 C.下设“三部一院”,即评估部、行动部、政策部和紧急事务规划学院。 D.是常设性的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 6.在公共危机信息搜集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包括( ABCD )。 A.及时性原则 B.可靠性原则 C.针对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7.英国危机公关专家罗杰斯特提出的关于危机沟通的“三T”原则是指( ABC)。 A.主动沟通 B.全面充分沟通 C.尽快沟通 D.媒体沟通 8.危机沟通的核心是( ABC )。 A. 媒体联动 B. 信息的共享 C. 对危机沟通的过程进行总结 D. 不确定的消除 9.在危机爆发期,沟通要注意把握的问题有(ACD )。 A. 引导公众情绪,统一舆论基调 B. 有效利用媒体发动全社会对危机事件进行理性思考 C. 要设置舆论焦点,塑造政府形象 D. 要稳定民心 10.安全文化诞生于( B )。 A.20世纪80年代初

公共危机管理作业、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报告 题目:肯德基连锁快餐店公共危机分析 姓名:赵瑞新 学号:20132802320119 年级专业:13行政管理2班 指导教师:符海玲 完成日期:2016年06月10日

一、绪论 (3) (一)、研究背景 (3) (二)、论文思路和意义 (3) (三)、研究方法 (4) 二、肯德基在中国 (4) 三、危机案例分析 (4) (一)、肯德基冰块事件 (4) (一)、具体事件 (4) (二)、回应措施 (4) (二)、速成鸡事件 (5) (一)、具体事件 (5) (二)、应对措施 (5) (三)、苏丹红事件 (5) (一)、具体事件 (5) (二)、应对措施 (5) 四、肯德基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 (一)、个案分析 (6) (一)、冰块事件 (6) (二)、速成鸡事件 (6) (三)、苏丹红事件 (7) (二)、肯德基公共危机现状 (7) (三)、肯德基潜在危机预测 (7) (一)、传统快餐业的冲击 (7) (二)、食品安全 (8) (三)、媒体形象的塑造 (8) (四)、连锁店的管理 (8) (五)、食品源的采购 (8) 五、公共危机管理方案 (8) (一)、肯德基危机的预防措施 (8) (一)、转型为健康专家 (8) (二)、提倡均衡饮食 (8) (四)、全力打造“新快餐” (8) (二)、肯德基危机的应急措施 (9) (一)、建立危机处理预案 (9) (二)、日常培养贯彻安全理念 (9) (三)、肯德基危机的响应方案 (9) (一)、危机响应战略 (9) (二)、危机响应的目标 (9) (三)、危机响应的功能 (9) (四)、肯德基危机的善后处理 (10) (一)、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危机处理方案 (10) (二)、认真总结危机 (10) 六、结语 (10)

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e8916325.html, 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 作者:刘亚光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1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增加,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 提供了新的思路。所以加强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践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的推动我国公共危 机管理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公共危机体制转轨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162-01 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的变革中利益和权力在不同的主体间 进行重新分配、转移,产生了一些矛盾。再加上我国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所以对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及分类 我国的公共危机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的官方文件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但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却是在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所以对我们来说公共危机管理还是个比较新的领域,学者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我国的学者张成福根据公共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 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分类,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马琳综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将公共危机事件分为以下几类: 学者们对公共危机进行界定和分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公共危机,为公共危机的管理者更好 的控制和处理危机事件,降低危机事件的损失成本。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践中的发展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局限在自然灾害和社会事故上。在2003年“非典”爆发才使我国的公共危机研究延伸向更多的领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实践取得快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机构不断增加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和答案

1、事故灾难预防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和()。 A、加强教育培训 B、遵循市场原则 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 D、加大资金投入 答案:C 2、强调设置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并不排除极端特殊情况下成立公共危机管理的临时机构.这句话的意思是指( ) A、统一领导与指挥原则 B、常设性原则 C、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D、属地管理原则 答案:B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 A、基本原则 B、基本政策 C、基本思路 D、基本方针 答案:D 4、在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中,()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水平。 A、研究所 B、科研机构 C、咨询组织 D、高校 答案:B 正确答案:C 5、通过对危机诱因、危机征兆的严密观察,收集整理反映危机迹象的各种信息和信号的功能属于()。 A、信息收集与分析 B、危机预报 C、危机监测 D、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 答案:A 正确答案:C 6、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D 7、经济安全事件属于()。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答案:D 8、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属于()。 A、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B、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C、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D、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 答案:B 9、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B 10、在非常规状态下依法行使行政紧急权力造成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损害后,如果损害是普遍而巨大的,政府可只提供有限的救济,如相当补偿、适当补偿等等。这是指()。 A、救济有限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A 11、在我国,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来分级。 A、伤亡程度 B、严重程度 C、发展事态 D、可控程度 答案:C 12、紧急行政权力具有某种优先性和更大的权威性,必须在紧急状态下才能行使,紧急行政权力主要包括紧急决定权、紧急征用权和()。 A、紧急控制权 B、紧急强制权

《公共危机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 罗森塔尔对危机的定义。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2.公共危机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公共危机管理的目的包括: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 3. 应急管理中的政府责任有哪些?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利降低社会危害开展危机教育 4. 转型期我国公共危机的特点有哪些?危机事件涉及的领域多元化危机事件呈现高频次、大规模的特点危机事件的组织性、暴力性、危害性加强危机波动方式多元,震动频度增大危机事件国际化程度加大 二、论述题 1.分析中国目前危机决策的弱点及改进措施。 弱点:危机决策意识不强 危机决策机构存在缺陷 危机决策的公开性和可预测性较差 危机决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危机决策工具缺乏创新 改进措施:作为危机决策者的我国各级政府必须把危机决策和常规决策紧密结合起来,在组织的正常运转中以常规决策为主,危机决策为辅,加强日常管理中的疏导防范工作,防患于未然,进而从根

本上改善我国的公共治理结构,从源头上遏制危机的发生。 2.公共危机管理与企业危机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答:企业危机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是危机管理中两种不同形式。企业危机管理是对解决企业面临的危机,使其重新焕发生机的管理活动。公共危机管理则是针对大众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危机状态的一种管理活动。企业危机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就危机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预防和化解危机而言,两者是相似的。就企业和公共部门需要树立危机意识而言,它们也是相似的。但是,两者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首先,危机管理目标。公共危机管理以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为目标。企业危机管理者追求的是经济利益,而公共危机管理则关注的是公共利益,社会大众的利益,这种利益不仅仅是经济的,还有社会的,政治的方面的内容。其次,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对于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很难对其他企业的危机给予同情和援助,除非收购、兼并处于危机中的企业成为自己企业的一部分。公共危机管理是面对社会公众的,其外部环境是开放的、非竞争的,甚至是相互配合的。再次,危机管理的手段,公共危机管理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公共危机管理遵循的是公共管理的原则,依法行政。此外,由于公共危机管理是要应对紧急的、危害性大的事件,因此公共危机管理必要时可以运用强制性的行政权力。企业危机管理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辅之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最后,公众的监督和约束。由于公共危机管理是一种非营利性的社会活动,也是政

公共危机管理(讲义)

公共危机管理 问题: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分哪几种?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分哪几级?它们分别用哪种颜色预警?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的总体应急预案把公共危机事件分为四大类139种:第一大类自然灾害类,像地震、台风等等属于此类。第二大类是公共卫生事件,像非典、禽流感、食品安全方面等等都属于此类,工商局跟这类危机事件联系比较多一些。第三大类是事故灾难类,比如重大的交通事故、火灾、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都属于这一类。第四大类是社会安全事件类,比如金融危机、恐怖活动、群体性事件等等。 预警分四级:第一级(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第二级(严重),用橙色表示;第三级(较重),用黄色表示;第四级(一般),用蓝色表示。 一、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 怎样看待当前的公共安全形势?公共安全形势是不是严峻的?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透视一下。 (一)世界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先看一下世界重大危机事件编年史。我们截取离现在很近的这几十年。从1979年到1991年,有很多年代世界没有发生重大危机事件,1980、1981、1983、1985、1987、1990、1991年都是天下太平。1992年以后就大不一样了,从1992年到2000年这个时间段,除了1999年没有发生重大危机事件,每一年都有,而且一般来说都是两三次以上的重大危机事件。进入新世纪这九年,重大危机事件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总之,从上个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一直到新世纪初,危机发生的数量、危机的种类、危机的破坏程度都是过去所不能想象的。

(二)中国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中国怎么样?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因危机事件死亡的人数超过20万,伤残人数超过200万,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在四类危机中,在正常的年代,要特别关注的是自然灾害。因为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9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8亿人(次)受灾,死亡和失踪1528人,紧急转移安置709.9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721.4万公顷,绝收面积491.8万公顷;倒塌房屋83.8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3.7亿元。在自然灾害里面,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台风,它占了49%,所以东南沿海各省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台风。其次是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特别是城市,滑坡和泥石流是很厉害的。 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041,不但远高于美国0.03的水平,而且大大高于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0.3的水平。最近十年来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在迅速增加。群体性事件1993年共8709宗,此后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1999年总数超过32000宗,2003年60000宗,2004年74000宗,2005年87000宗。 (三)深圳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深圳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危机事件不断。我们对2001年到2006年深圳的一些资料做了一些分析,得出四个结论:第一,深圳的自然灾害呈现周期性上升趋势。深圳每隔两三年左右,自然灾害会达到一个高峰。在自然灾害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台风。第二,安全生产事故高位运行。安全生产的三项指标(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一直都是居高不下。所以安全生产对深圳来说,是一个永不言胜的问题。安全生产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重大交通事故,排在第二位的是火灾。第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概率较大。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又是全国最大的口岸城市,客观上是有利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答案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答案

3、简述事故灾难应急管理的主要任务。 答案:事故灾害的机理分析;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急预 案管理;应急过程动态管理; 4、简述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 答案:①第一时间报告疫情,并先期处置;②组织专家开展紧急救治,必要时实施隔离,控制传染源,严防疫情扩散;③加强疫情的调查、监测、评估工作,密切注视动态,尽早预防和控制;④及时、准确、公开发布信息,满足群众知情权,避免谣言传播,维护社会稳定;⑤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 二、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自然灾害发生后,应从哪些方面、如何妥善做好受灾群众生活 保障工作? 答案:灾害应急预案明确,要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1.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救灾指导。2.快速反应,及时调运应急救灾物资。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确保“五有”。灾害发生以来,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深入灾区一线,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 采取动员投亲靠友、互助互济安排一批;3.超前谋划,做好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由政府组织协调,在附近没有受灾的村屯分散安排一批;4.及时查灾核灾,为科学救灾提供依据。 2.地方政府和企业在事故灾难预防及抢险救援工作中如何做好协调联动?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对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做出了明确规定,就是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1)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是保障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订应急预案是政府加强应急管理,应对事故灾难,开展抢险救援的前提。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要坚持统一领导、属地为主、协同配合、快速高效、资源共享的原则,发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在指挥控制、组织协调、预测预警、决策部署、通信联络和社会救助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各级政府在加强应急管理与抢险救援工作中的主导作用。(2)补充完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是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在发生事故灾难时,要按照事故性质类别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开展现场救援,把事故灾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完善,在抢险救援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环节。(3)加强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企业安全生应急预案建设,是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关键。 3.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做到食品安全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答案:(一)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主动监测制度,做到“早发现”。1.检验检测。从地区源头管理情况、产品特点、生产工艺、企业信誉、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行业、消费者反映等信息,组织开展专项风险监测。省局和各分支机构要及时收集、整理、汇总监测数据和信息,落实每季度食品检测数据分析制度。2.收集风险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应当认真筛选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及时报送。对需要采取处置措施的要同时实施,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3.组织明查暗访。(二)对工作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要做到“早报告”。 1.核准信息。对工作中收集到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从速核准,确定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及答案

1、对紧急权力最重要的实质限制之一是()。 A、比例原则 B、非可减原则 C、非歧视原则 D、非程序原则 答案:A 2、发生Ⅰ级或Ⅱ级突发公共事件应在()内报告国务院。 A、2小时 B、3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答案:C 3、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的行政部门是()。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公安部 D、民政部 答案:D 4、根据《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规定,重大动物疫情在()内报至农业部。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小时 答案:C 5、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是()。 A、国务院 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市(地)级人民政府 D、县级地方人民政府 答案:B 6、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A、预警指标体系 B、政府监管 C、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D、行业自律 答案:A 7、危机决策机制主要由危机决策主体和危机( )两个方面构成。 A、决策客体 B、决策信息 C、决策制度 D、决策结果 答案:C

8、阻断铁路干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8小时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属于()。 A、一般事件 B、较大事件 C、重大事件 D、特别重大事件 答案:D 9、在重要场所、重点地区聚集人数在10人以上,100人以下,参与人员有明显过激行为的事件属于()。 A、一般事件 B、较大事件 C、重大事件 D、特别重大事件 答案:B 10、免于因无力履行约定义务而被监禁的权利属于()。 A、非克减原则 B、非歧视原则 C、比例原则 D、克减原则 答案:A 11、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这

电大公共危机管理网上作业四

公共危机管理管理案例分析 8·23菲律宾劫持香港游客事件: 8·23菲律宾劫持香港游客事件发生于2010年8月23日,一辆装载23名(包括22名香港乘客和1名香港领队,其中包括3名儿童)乘客的旅游车在菲律宾马尼拉市中心基里诺大看台附近被菲律宾前警察门多萨劫持,经过谈判,6名香港游客于中午前获释。 8月23日晚7时40分左右,菲律宾警方实施突击解救行动,香港游客中8人死亡,6人受伤。香港特区政府于2010年8月24日下半旗向遇难同胞志哀,8月25日菲律宾全国哀悼香港遇害游客。 8月24日,杨洁篪就香港游客被劫持事件与菲律宾外长通电话。杨洁篪表示,中国政府对发生此次事件深感震惊,对多名香港同胞罹难深感悲痛,对劫持歹徒对我无辜游客实施暴行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中方要求菲方彻查此事件,尽快通报事件有关详细情况,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8.23人质事件”发生后,香港公众对菲律宾当局和警方表示了强烈的愤怒。菲律宾警方承认参与营救行动的警察团队训练不够,团队领导无能,营救行动计划不周。菲律宾政府已经下令对这起事件展开认真调查,并且将派遣一个高级代表团访问香港,作出解释。 菲律宾马尼拉人质案香港死因庭2011年3月23日宣判,陪审团裁决,康泰领队谢廷骏等8人皆死于非法被杀。 个人提纲:危机概况分析 1. 危机的类型 1) 危机类型: 社会危机事件 2) 归类原因: 首先,事件是发生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是一起菲律宾绑匪劫持香港游客的事件。 其次,据相关消息指出,绑匪曾经是菲律宾的一名高级警官,因为涉嫌抢劫、勒索和毒品有关的犯罪活动而被解雇。在谈判过程中,劫

匪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复职,二是政府补偿他在去职期间的物质损失。就绑匪的意图来看,其目的是实现其个人物质满足的个人目的,并未针对哪一国或哪一种意识形态,并非政治原因。所以,此次事件应归类为恐怖活动。 最后,由于政府当局种种措施处理不当,导致了矛盾激化,进而导致惨剧的发生。社会危机事件的定义:主要是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如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所以,此次事件归类为社会危机事件。 2. 危机的特征和影响 1) 突发性和紧急性: 危机的突发性和紧急性是指,在危机突然出现时,可利用的资源又是十分有限的,如信息不对称、技术手段缺乏、物质保障不到位等,使得决策和指挥控制、民众反应与配合都显得十分紧急。 2) 危害性和破坏性: 危机的危害性和破坏性是指物质财富受损、人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害,以及公共危机造成人民心理、精神的伤害,造成危机发生单位或地区形象的破坏,社会基本价值观受到挑战和威胁。 1、 危机形成原因分析 3. 根本原因:菲律宾社会治安混乱 1) 菲半年发生56宗劫持案,多数受害人不愿找警方 2) 菲当局对枪支弹药管理宽松 民间枪械泛滥 3) 宗教活动频繁导致菲律宾成“绑架之都” 4) 当地华人受害不懂维权 只懂“花钱消灾” 4. 直接原因:菲律宾政府行动失误 1) 警方现场逮捕劫匪弟弟激怒了凶手 2) 警方不顾人质安危 拒绝劫匪复职请求 3) 盲信司机"人质全死"信息 4) 缺乏与劫匪深入沟通合理谈判 5) 警方在无法保证人质安全的情况下强攻 6) 菲警方错过最佳救援时机 与劫匪对峙事件过长

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讲解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名称内蒙古电大鄂尔多斯分校 姓名杨利平 学号1215001209443 专业行政管理 教育层次本科 入学时间2012 指导教师土斌斌

论文提纲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梳理 (一)公共危机的内涵 (二)公共危机管理 二﹑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一)公共危机管理对我国的政治意义 (二)公共危机管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公共危机管理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三﹑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不健全 (二)危机意识淡薄 (三)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四.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应对之策 (一)健全长效的反危机战略规划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危机预警监测系统 (三)建立常设的综合性、统一协调机构 (四)加强公共危机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危机意识(七)其他方面的努力 (六)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机制 (五)健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保障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公共危机具有的突发性﹑不可预知性及其强大破坏性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对经济和社会的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阻碍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还极有可能因此导致一个国家或地方政治的不稳定。能否解决好公共危机问题是对当前政府的极大考验,但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时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从公众的危机意识﹑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及法律制度等方面详细阐述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有效提高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公共危机危机管理机制系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多,其必然会面临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些也极有可能带来许多灾难性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积聚为一场大范围的公共危机事件,最终影响国家﹑社会﹑人民的正常秩序。回顾历史,中国自古就有居安思危的思想,提醒人们在安全时要提前做好危机发生后应有的各种积极应对措施。但是危机的突发性﹑破坏性等特征的存在会给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带来很多问题,例如灾前预警不到位﹑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如何顺利解决这些问题,有效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是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及其政府的很大挑战,也是新时期我国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梳理 在全面探讨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之前我们需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简单梳理。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 A B答案版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A 一、简答题: 1、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有何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1、风险管理:是这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综合考虑法律、政治、社会、经济等因素,从风险管理准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到风险处置,并在各环节中进行风险沟通,风险监测与更新的动态管理。 2、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二、联系: 从定义可以看出:应急管理是处理和规避风险的学科,是社会对所有自然灾害、恐怖主义、人为灾难进行广泛而主动的反应,所以应急管理也可定义为人们对突发事件的管理。而突发事件是指事前难以预料的、突然发生的不利事件。未来的突发事件是一种特殊的风险。所以,应急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2、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1、救治第一原则。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突发事件,首先要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应将媒体报道和公众反映首先集中于对伤亡人员的救助而不是领导人的活动、缉拿罪犯、防范措施等,这样有利于号召和动员公众支持政府,参与救援活动,是在特殊情况下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得到公众支持的必然选择。 2、把握主要矛盾原则。任何突发事件都有一个牵动全局的主要矛盾,把握主要矛盾,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的转化,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根本之所在 3、注重新文传播原则。一是迅速开放传播通道。要把必要的信息公之于众,让公众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事态和领导者正在尽职尽责地加以处理的情况。二是有效控制信息导向,开放的信息传播通道有利于避免公众的猜疑、误传,但是由于人们对突发事件所持的态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因而也有可能使信息传播朝着不利于突发事件顺利处置的方向发展,所以必须有效控制信息导向。 4、机动权变原则。突发事件现象与原因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处置这类事件过程中要机动权变,根据千变万化的现场情况进行随机决策。 5、协调作战原则。突发事件的综合性,要求处置手段必须突出一个“合”字。 6、科学合法原则。科学主要是针对那些因工业技术而引起的灾害以及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危机事件而言,前者包括危险物品、辐射事故、水坝决堤、大面积建筑物着火等;后者包括干旱、海啸、森林大火、山崩等。 二、论述题: 1、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有哪些策略技巧? 答: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随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一、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 ①遵循程序,有条不紊地处理突发事件 ②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与协调机制 ③处变不惊,迅速地识别突发事件 ④隔离突发事件,有效控制事态的蔓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