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冶金热工基础

冶金热工基础

冶金热工基础
冶金热工基础

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2009 考试科目名称:冶金热工基础

考生答题须知

1.所有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图表等类型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

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2.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热工基础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1.3 题略 解: m 2.127481 .92.110)7893(3 =??-=??=??=?g p h h g p ρρ 1.5 题略 m 1.05.0 2.030sin m 2.0200kg/m 800/8.033=?======l h mm l cm g ρ已知: 烟气的真空度为: Pa 8.78430sin 2.081.9800=??=??=h g p v ρ ∵ 1 mmH 2O = 9.80665 Pa ∴ 1 Pa = 0.10197 mmH 2O O mmH 027.808.7842==Pa p v 烟气的绝对压力为: kPa 540.98Pa 388.985408.7843224.133745==-?=-= v b p p p 1.10 题略 解:锅内表压力 g 40.77kg 04077.081 .91041010063==???=?= ?= -g A p m A g m p g g 2.2填空缺数据(兰色): 2.9 题略 已知:D 1 = 0.4 m ,p 1 =150 kPa ,且气球内压力正比于气球直径,即p = kD ,太阳辐射加热后D 2 = 0.45 m 求:过程中气体对外作功量 解:由D 1=0.4 m ,p 1=150 kPa ,可求得:k =375 kPa/m

kJ 27.2) (8 2 2 )6 (41423 332 1 =-= == ?==? D D k dD kD W dD kD D d kD pdV dW D D π π π π 答:过程中气体对外作功量为2.27 kJ 2.12 题略 解:(1)确定空气的初始状态参数 K 300)27273(m 10101010100kPa 1.29310100108.91951021332414 3 111=+==???===???+=+=+=-----T AH V A g m p p p p b g b (2)确定拿去重物后,空气的终了状态参数 由于活塞无摩擦,又能与外界充分换热,因此终了平衡状态时缸内空气的压力和温度与外界的压力和温度相等。则 33-3211 2124 3222m 101.50231 .1951 .29310K 300kPa 1.19510100108.9)100195(102?=?=====???-+=+=+=---p p V V T T A g m p p p p b g b 活塞上升距离 cm 023.5m 05023.01010010)15023.1()(4 3 12==??-=-=?--A V V H 对外做功量 J 999.9710)15023.1(101.195332=?-??=?=-V p W 由闭口系能量方程,Q =△U+W ,因T 2 = T 1,故△U = 0。所以求得气体与外界的换热量为 Q =W=97.999 J 讨论:(1)本题活塞上升过程为不可逆过程,其功不能用pdV W ?=2 1计算, 本题是一种特殊情况,即已知外界压力,故可用外界参数计算功(多数情况下外

冶金热工基础课程标准

《热工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课程的性质:《热工基础》是冶金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主要面向钢铁企业各车间的冶金炉,以冶金炉热工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冶炼生产的热工基础知识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我院生源质量较好,但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仍不适应以知识逻辑为中心的学科课程学习和应试教育,他们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却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点,适于“在做中学”,适合培养为技术技能型人才。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以公共基础课为依托,主要为其后续课程《烧结生产与操作》、《炼铁生产与操作》等专业课提供热工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所以本课程与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前后衔接合理,是本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本课程在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下教育理念: 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本门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都有企业专家参与,保证本课程建设切合实际,符合生产现场的实际需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本课程要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而教师要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 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从初学者到胜任冶金技术岗位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本课程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组织每一个知识点,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 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行动导向的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

热工基础考试题库(带答案)

热工基础题库 一、选择题 基本概念 1.与外界只发生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B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2.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D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3.开口系统与外界可以有。D A、质量交换 B、热量交换 C、功量交换 D、A+B+C 4.与外界有质量交换的热力学系统是:A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5.下列与外界肯定没有质量交换但可能有热量交换。B A、绝热系统 B、闭口系统 C、开口系统 D、孤立系统 6.实现热功转换的媒介物质称为。C A、系统 B、气体 C、工质 D、蒸气 7.工质应具有良好的和。A A、流动性/膨胀性 B、耐高温性/导热性 C、耐高压性/纯净 D、耐腐蚀性/不易变形 8.若闭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则内部工质的处处一致。A A、压力和温度 B、压力和比容 C、比容和温度 D、压力、温度和比容 9.稳定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稳定状态。B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0.均匀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均匀状态。C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1.下列组参数都不是状态参数。C A、压力;温度;比容 B、内能;焓;熵 C、质量;流量;热量 D、膨胀功;技 术功;推动功 12.下列组参数都是状态参数。A A、焓;熵;比容 B、膨胀功;内能;压力 C、热量;比热;温度 D、技术功;动能;位能 13.下列答案是正确的。B A、10℃=43.8℉=285.15K B、10℃=50℉=283.15K C、10℃=40.2℉=285.15K D、10℃=42℉=283.15K 14.摄氏温度变化1℃与热力学绝对温度变化1K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5.摄氏温度变化1℃与华氏温度变化1℉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6.若大气压力为100KPa,真空度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D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7.若大气压力为100KPa,表压力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A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8.在工程热力学计算中使用的压力是。A A、绝对压力 B、表压力 C、真空压力 D、大气压力 19.若大气压力为0.1Mpa,容器内的压力比大气压力低0.004Mpa,则容器的B。 A、表压力为0.096Mpa B、绝对压力为0.096Mpa C、真空度为0.104Mpa D、表压力为0.104Mpa

【精品】热工基础考试题库1

试卷一 一、选择(本大题16分,每小题2分) 1.某系统经过一个任意不可逆过程达到另一状态,表达式()正确。 (a)ds>dq/T(b)ds<dq/T(c)ds=dq/T 2。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其状态参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ρ为密度)。 (a)F=F(ρ,v,T)(b)F=F(ρ,v,P)(c)F=F(ρ,P,T) 3.用压力表测量容器内氧气的压力,压力表读数为25bar。已知当地大气压力为1bar,则氧气的真实压力为()bar. (a)26(b)25(c)24 4.在p-v图上,经过同一状态点的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线斜率的绝对值比绝热过程线斜率的绝对值() (a)大(b)小(c)相等(d)可能大,也可能小 5.理想气体1kg经历一不可逆过程,对外做功20kJ放热20kJ,则气体温度变化为()。 (a)提高(b)下降(c)不变 6.同一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定温压缩、绝热压缩和多变压缩(1

7.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的技术功为() (a)h1-h2(b)0(c)(d)v(p1=p2) 8.理想气体绝热流经节流阀,节流后稳定截面处的焓值()(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 二、判断正误(划“√”或“×”号)(本大题16分,每小题2分) 1。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2.在热力循环中,如果工质不向冷源放热,则该循环的热效率可以达到100%(). 3。沸腾状态的水总是烫手的。() 4.蒸汽抽汽回热循环每级抽汽量越大,循环热效率越大。() 5。绝热过程一定是定熵过程.() 6.供热系数一定大于1,制冷系数也一定大于1。() 7.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总不等于1。() 8.任意可逆循环的热效率都是。() 三、填空(本大题16分,每小题2分) 1、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应用于换热器时的简化形式 2、2kg空气从300K定压加热到700K时的吸热量为kJ(空气比定压热容=1.004kJ/(kg·K)) 3、当湿蒸汽的干度x=0时,工质全部为。 4、一不可逆热机在高温热源Th和低温热源Tl之间工作。高温热源熵变–1。5kJ/K;低温热源熵变2.5kJ/K,热机在绝热压缩过程中熵变0。2kJ/K;绝热膨胀过程中熵变0.7kJ/K;取高温热源、低温热源和热机为系统,则完成循环后此系统的熵变S系=___kJ/K。 5、已知氧气在250K时=0。913kJ/(kg·K),=0.653kJ/(kg·K).则该气体的气体常数R

热工基础习题

第一章热力学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实现能与能相互转化的工作物质就叫做。 2.热能动力装置的工作过程,概括起来就就是工质从吸取热能,将其中一部分转化为,并把余下的一部分传给的过程。 3.热力系统与外界间的相互作用一般说有三种,即系统与外界间的交换、交换与交换。 4.按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情况,热力系统可分为与两类。 5.状态参数的变化量等于两状态下,该物理量的差值,而与无关。 6.决定简单可压缩系统状态的独立状态参数的数目只需个。 7.1mmHg= Pa;1mmH2O= Pa。 8.气压计读数为750mmHg,绝对压力为2、5×105Pa的表压力为MPa。 9.用U形管差压计测量凝汽器的压力,采用水银作测量液体,测得水银柱高为720、6mm。已知当时当地大气压力Pb=750mmHg,则凝汽器内蒸汽的绝对压力为MPa。 10.一个可逆过程必须就是过程,而且在过程中没有。 11.只有状态才能用参数坐标图上的点表示,只有过程才能用参数坐标图上的连续实线表示。 12.热量与功都就是系统与外界的度量,它们不就是而就是量。 13.工质作膨胀功时w 0,工质受到压缩时w 0,功的大小决定于。 二、名词解释 1.标准状态—— 2.平衡状态—— 3.准平衡过程—— 4.可逆过程—— 5.热机—— 6.热源—— 7.热力系统—— 8.体积变化功—— 9.热力学温标—— 10.孤立系—— 三、判断题 1.物质的温度越高,则所具有的热量愈多。 2.气体的压力越大,则所具有的功量愈大。 3.比体积与密度不就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状态参数。 4.绝对压力、表压力与真空都可以作为状态参数。 6.孤立系内工质的状态不会发生变化。 7.可逆过程就是不存在任何能量损耗的理想过程。 8.凝汽器的真空下降时,则其内蒸汽的绝对压力增大。 9.若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则压力表上的读数就一定不会改变。 四、选择题 1.下列各量可作为工质状态参数的就是: (1)表压力; (2)真空; (3)绝对压力。 2.水的三相点温度比冰点温度应: (1)相等; (2)略高些; (3)略低些。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1)可逆过程一定就是准平衡过程;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标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名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课程代码】C2-2-1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数控技术 【学时数】48 【学分数】3 【开设时间】模具设计与制造第二学期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第三学期 数控技术第二学期 一、课程概述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制造类专业群的平台课程,是在明确学院办学定位,分析专业群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我院机械制造类重点专业职业岗位进行整体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块课程开发的方式形成的、适用于机械制造类专业群开设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方法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材料及成型工艺知识进行选择材料与改性方法、选择毛坯生产方法以及工艺路线分析的初步能力,并未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和从事工业工程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具体工艺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机械制造领域内进行选择和判断能力;并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的技术文化修养。 二、课程模块组成 1.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 2.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3.非金属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4.毛坯成型工艺与方法选择

二、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熟悉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工艺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现在制造过程的完整概念。 (2)通过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铁碳合金的室温组织和力学实验,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给出知识目标,采用问题引入,培养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通过完成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习惯; (5)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技能、评价执行结果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善于沟通协作,团队意识强; (2)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通过学习有关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概况,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及行业知识,使学生具备博学多识的特质。 3.专业能力目标 (1)熟悉材料的种类、牌号、成分、性能、改性方法和用途。 (2)具备阅读金属材料热处理报告的能力; (3)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用途、材料主要质量问题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 (4)主动了解金属材料的基础理论的发展; (5)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概况; (6)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前修课程的联系 前修课程是《机械制图》,学习本课程之前要去工厂见习,对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熟悉典型零件形状,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识图能力、以及绘图的实际技能。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阐述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知识贯穿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全过程,设计时,要根据机械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材;制造时,要根据材料的制造工艺合理安排热处理。更

热工基础综合练习题

《热工基础》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雾化燃烧是气体燃烧料的一种燃烧方式? 2.包含对流换热系数的准数是 3.洁白的雪对热射线有很强的反射能力? 4.金属的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5.为提高实际燃烧温度,空气过剩系数不宜太小,也不能过大? 6.由红砖、保温砖、粘土砖组成多层平壁,如层与层间由于接触不紧密而存在空气,则多层平壁的传导热流量将(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能确定。 7.对不饱和空气,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之间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8.影响自然排烟烟囱抽力的主要因素有 二、简答题 1.为什么新干法窑尾的电收尘器前要设置增湿塔 2.多通道燃烧器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3.新型控流阻力篦板主要解决了什么关键问题,篦板阻力与料层阻力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4.回转窑应具备什么功能,怎样调控物料在窑内的运动 5.简述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的发展历程试从热工角度讨论生产中节能降耗的可能途径 6.冷却机的性能有哪些评价指标 7.分解炉内的旋风和喷腾效应有什么主要效果(15分) 8.悬浮预热器的共性有哪些,使用中预热器为何要采用多级串联的工艺布置(15分)9.生产中可采用哪些措施防止结皮堵塞。

10.降低预热器系统阻力损失的措施有哪些 11.生产中为什么要控制分解炉内的温度为890±30℃) 12.影响碳酸盐分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已知某生产线入窑生料的烧失量为36.2%,出窑烟气中的物料烧失量为3.8%,试求其入窑的表观分解率。 13.简述预分解窑系统中分解炉的主要功能,分解炉内的物料分散与均布是怎样实现的? 新型干法生产工艺为何能降低废气中的NOx排放量? 14.在什么情况下应考虑采用旁路放风,它对预热器窑和预分解窑的影响是否一样?15.第三代篦冷机采用了哪些主要的技术措施? 16.试从熟料形成的热化学入手,说明生产过程中建立稳定的热工制度的必要性,稳定热工制度应有哪些保证条件? 17.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的D-D炉与RSP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8.生料再循环的目的是什么? 19.新型干法生产中,为使系统控制最优,对各级预热器的分离效率应进行怎样的控制(以4级预热器为例)? 20.怎样定义碱的内循环与外循环? 21.复合式篦冷机与组合阶段式篦冷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2.水泥熟料的实际热耗主要由那几部分组成? 23.在不考虑土建投资的情况下,若追求热效率最高,是不是以增加预热器的级数为好?24.结合传热理论说明预热器系统换热效率好的原因。

热工基础复习考试复习题

试卷一 一、选择(本大题 16 分,每小题 2 分) 1.某系统经过一个任意不可逆过程达到另一状态,表达式()正确。 (a) ds > dq/T ( b ) ds < dq/T ( c ) ds=dq/T 2.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其状态参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ρ为密度 ) 。 (a)F=F(ρ,v,T) ( b ) F=F(ρ,v,P) ( c ) F=F(ρ,P,T) 3.用压力表测量容器内氧气的压力,压力表读数为 25bar 。已知当地大气压力为 1bar ,则氧气的真实压力为() bar 。 (a) 26 ( b ) 25 ( c ) 24 4.在 p - v 图上,经过同一状态点的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线斜率的绝对值比绝热过程线斜率的绝对值() (a) 大( b )小( c )相等( d )可能大,也可能小 5.理想气体 1kg 经历一不可逆过程,对外做功 20kJ 放热 20kJ ,则气体温度变化为()。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6.同一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定温压缩、绝热压缩和多变压缩( 1

1.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2.在热力循环中,如果工质不向冷源放热,则该循环的热效率可以达到 100% ()。 3.沸腾状态的水总是烫手的。 ( ) 4.蒸汽抽汽回热循环每级抽汽量越大,循环热效率越大。 ( ) 5.绝热过程一定是定熵过程。 ( ) 6.供热系数一定大于 1 ,制冷系数也一定大于 1 。 ( ) 7.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总不等于 1 。() 8.任意可逆循环的热效率都是。 ( ) 三、填空(本大题 16 分,每小题 2 分) 1、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应用于换热器时的简化形式 2、2kg 空气从 300K 定压加热到 700K 时的吸热量为 kJ (空气比定压热容 =1.004 kJ/ ( kg ·K )) 3、当湿蒸汽的干度 x = 0 时,工质全部为。 4、一不可逆热机在高温热源 T h 和低温热源 T l 之间工作。高温热源熵变–1.5kJ/K ;低温热源熵变2.5kJ/K ,热机在绝热压缩过程中熵变 0.2kJ/K ;绝热膨胀过程中熵变 0.7kJ/K ;取高温热源、低温热源和热机为系统,则完成循环后此系统的 熵变S 系 = ___ kJ/K 。 5、已知氧气在 250K时=0.913 kJ/(kg·K),=0.653 kJ/(kg·K)。则该气 体的气体常数R g =___kJ/(kg·K)。 6、一热泵工作时向高温热源传递热量 50kJ, 消耗掉的机械能 20 kJ, 供暖系数为。

金属熔化焊基础课程标准

金属熔化焊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金属熔化焊基础 适用专业:焊接技术 计划学时:270 学分:18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焊接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培养目标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为以后学焊工识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与焊接工艺学、焊接结构生产等课程同时开设,学生已经掌握了焊接工艺的一些基本知识,为焊接检验,焊接结构生产等后续教学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将职业行动领域中的工作过程融合在学习情境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遇到问题的能力,实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信心。 三、课程目标 能力目标 1.能掌握金属的力学性能 2.能掌握热处理工艺 3.能认识焊接材料 4.掌握焊接缺陷及防止 知识目标 1.具备 2. 3.具备自主学习,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素质目标 1. 2.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与交流沟通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1 1. 了解焊接接头形

五、课程考核评价 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该学科为考试科目。平时(包括作业、课堂提问等)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 六、教学实施条件 6.1.实训设备配备条件

6.2.师资配备条件 6.2.1 专任教师: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具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2、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6.2.2 兼职教师: 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 6.2.3 师资数量:一般专任教师师生比应是1:15,其中实习教师占30%。 6.3 教学资源条件 6.3.1.教材的组织与开发 1.教学资料选取原则 贯彻以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等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相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材。 2.推荐教材 《金属熔化焊基础赵枫英若采 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3.参考的教学资料 课程授课计划、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企业相关标准。 6.3.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是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课程资源应当具备开放性特点,适应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为适应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开展,必须大力开

热工基础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 第一章 1.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热力学中为什幺要引入平衡态的概念? 答:平衡状态是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而稳定状态则是不论有无外界影响,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可见平衡必稳定,而稳定未必平衡。热力学中引入平衡态的概念,是为了能对系统的宏观性质用状态参数来进行描述。 2.表压力或真空度能否作为状态参数进行热力计算?若工质的压力不变,问测量其压力的 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是否可能变化? 答:不能,因为表压力或真空度只是一个相对压力。若工质的压力不变,测量其压力的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可能变化,因为测量所处的环境压力可能发生变化。 3.当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大还是愈小? 答: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小。 4. 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 答:无耗散的准平衡过程才是可逆过程,所以可逆过程一定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5. 不可逆过程是无法回复到初态的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不可逆过程是指不论用任何曲折复杂的方法都不能在外界不遗留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使系统回复到初态,并不是不能回复到初态。 6. 没有盛满水的热水瓶,其瓶塞有时被自动顶开,有时被自动吸紧,这是什幺原因? 答:水温较高时,水对热水瓶中的空气进行加热,空气压力升高,大于环境压力,瓶塞被自动顶开。而水温较低时,热水瓶中的空气受冷,压力降低,小于环境压力,瓶塞被自动吸紧。 7. 用U形管压力表测定工质的压力时,压力表液柱直径的大小对读数有无影响? 答:严格说来,是有影响的,因为U型管越粗,就有越多的被测工质进入U型管中,这部分工质越多,它对读数的准确性影响越大。 第二章

热工基础复习填空

一、填空 1、当体系中存在着(、、)时,则发生动量、热量和质量传输,既可由分子(原子、粒子)的微观运动引起,也可以由旋涡混合造成的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 2、连续介质模型是指()。 3、温度升高、压强减少,则液体的粘度();气体的粘度()。 4、流体静压强的特性为()。 5、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有(、)二种。 6、静止液体作用于平面壁上的压力P为(浸水面积)与(其形心的液体压强)的乘积。它的方向为受压面的(内法线)方向。 7、流体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二种。 8、流体运动要素不随时间而变化,只随空间位置不同而变化的流动称为( ).非稳定流是指( )。 9、迹线是( );流线为()。. 10、流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流断面的液体数量),有()、()、()三种。 2 冶金工程学院冶金热工基础 11、对于圆管中的流体,流动状态的判据依据是()。 12、层流是();湍流是指()。

13、对于圆管中的流体,其流动状态为层流时的沿程阻力系数为( )。 14、时均速度是();时均压强是()。 15、过流断面突然缩小、突然扩大的沿程阻力系数分别为(、 )。 16、温度梯度、速度梯度、浓度梯度分别是指( 、、)。 17、热量传输的三种基本方式为(、、)。 18、单色辐射力是指(),全辐射力又是()。 19、黑体、白体、透明体分别是指()、( )、()。 20、热辐射中的Planck定律、Wien定律、Stefan-Boltzman定律、Ki rchhoff定律分别为(、 、、)。 21、角系数是指(),两相距很近的平行大平面的角系数分别为()、( )。 22、有效辐射是指(),表面辐射热阻、空间热阻分别为()、( )。 23、质量传输的三种基本方式为( 、、)。 24、二元混合体系中,两组分的质量分数关系为();摩尔分数关系为()。 25、传质通量是( )。

冶金炉热工基础

1-1 某炉气的30/3.1m kg =ρ,求大气压下,t=1000℃时的密度与重度;30/7.12m N r =若,求相同条件下的密度与重度。 解: ??? ? ??????????====+=+=?? ?? ? ?????=?===+=+=330330 /2776.081.97236.2/7236.2)27310001/(7.12)1/(/7350.281.92788.0/2788.0)27310001/(3.1)1/(m kg g r m N t r r m N g r m kg t ρβρβρρ 注意:① 式中t 的单位是℃,不是K 。 ②??????+=+=)1/()1/(00t r r t ββρρ,不是? ?? ???+=+=)1()1(00t r r t ββρρ ③单位是33//米或千克m kg ,不是33//米或千克kg m 。 1-2 500ml 汞的质量为6.80kg ,求其密度与重度。 解: 3 533 36 /10334.181.9106.12/106.131050080 .6m N g r m kg v m ?=??==?=?== -ρρ 注意:国际单位γρ 33//m N m kg 不是? ? ? ???????3///m kgf N kg 升升 1-3 空气绝对压力由Pa Pa 5510079.6100132.1??压缩到,温度由20℃升高到79℃,其体积被压缩了多少。 解: 因为 222111T V P T V P =,所以2.020 27379 273100792.610032.155122112=++???=?=T T P P V V 111128.02.0V V V V V V -=-=-=? 体积被压缩了0.8倍 注意:表述? ?? ???倍压缩了倍压缩到原来的8.02.0 以1为基础 1-4 拉萨气压为65.1kPa ,气温为20℃,重庆气压为99.2kPa ,温度为37℃,求两地空气

西科大热工基础复习题

西南科技大学热工基础试题库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扩号内填“√”,错误的在扩号内填“×”) 1、比体积v 是广延状态参数。 ( ) 2、工质的状态在参数坐标图上是一个点;过程在参数坐标图上是一条线段;循环在参数坐标图上是一条封闭曲线。( ) 3、饱和湿空气的干球温度总是等于湿球温度。( ) 4、采用中间加热循环可以利市循环的热效率,但排汽干度变小了。( ) 5、绝热加湿过程可以近似地看成是湿空气焓值不变的过程。( ) 6、绝热闭口系的熵增就是孤立系的熵增。 ( ) 7、总热力学能U 是强度状态参数。 ( ) 8、材料的导热系数用λ表示,导热的热阻就是λ 1。( ) 9、未饱和湿空气的干球温度总是高于湿球温度。( ) 10、在s T -图中,凝结水送给水泵约热压缩的升压过程,在低压低温条件下可以用一状态点表示。( ) 11、定容过程即无膨胀(或压缩)功的过程。( ) 12、状态方程是描述状态参数之间关系的方程。( ) 13、大气压力b p 是随时间、地点而变化的,所以工质的表压力是不变的,而绝对压力要随p 的变化而变化。( ) 14、因为是等温过程,工质在状态变化中要对外做功是不可能的。( ) 15、温度是指物质的冷热程度,热量是指人依靠温差而传递的能量,所以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 ) 16、工质的定压比热容比定容比热容大。( ) 17、工质的压力、温度、比容积三者关系中,当温度不变时,压力与比容积成反比。( ) 18、可逆循环和不可逆循环的熵变都等于零。( ) 19、在v p -图上,工质做功的大小,可用过程线下面积大小来识别。( ) 20、工质在状态变化中若无摩擦和理想的情况下,熵值增大表示工质能量的损耗。( ) 21、等溶过程中,工质的状态变化在v p -图上是一条对数曲线,在s T -图上是一条垂直于横坐标的线段。( )

冶金热工基本概念

Ⅰ、基本概念 一、动量传输 1、流体;连续介质模型;流体模型;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恩式粘度;压缩性、膨胀性 2、表面力、质量力;静压力特性;压强(相对压强、绝对压强、真空度);等压面 3、 Lagrange 法、Euler法,迹线、流线 4、稳定流、非稳定流,急变流、缓变流,均匀流、非均匀流 5、运动要素:流速、流量,水力要素:过流断面、湿周、水力半径、当量直径 6、动压、静压、位压;速度能头、位置能头、测压管能头、总能头;动能、动量修正系数 7、层流、湍流;自然对流、强制对流 8、沿程阻力、局部阻力;沿程损失、局部损失 9、速度场;速度梯度;速度边界层 二、热量传输 1、温度场、温度梯度、温度边界层;热流量、热流密度 2、导热、对流、辐射 3、导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辐射换热系数、热量传输系数 4、相似准数Fo、Bi、Re、Gr、Pr、Nu 5、黑体、白体、透热体;灰体;吸收率、反射率、透过率、黑度 6、单色辐射力、全辐射力、方位辐射力;角系数;有效辐射;表面网络热阻、空间网络热阻 7、解析法、数值分析法、有限差分法、集总参数法、网络元法三、质量传输 1、质量传输;扩散传质、对流传质、相间传质

2、浓度、速度、传质通量;浓度场、浓度梯度、浓度边界层 3、扩散系数、对流传质系数 4、 Ar、Sc、Sh准数四、燃料与燃烧 1、燃料;标准燃料;发热量(高发热量、低发热量) 2、燃料组成成分及其换算(应用、干燥、可燃、有机成分;湿、干成分) 3、空气消耗系数;燃烧温度(绝热燃烧温度、量热燃烧温度、理论燃烧温度、实际燃烧温度) 4、闪点、燃点、着火点;着火;有焰燃烧、无焰燃烧 Ⅱ、基本理论与定律 一、动量传输 1、 Newton粘性定律 2、 N-S方程 3、连续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静力学基本方程二、热量传输1、 F-K方程 2、 Fourier定律 3、 Newton冷却(加热)公式 4、 Planck定律、Wien定律、Stefen-Boltzman定律、Kirchhoff定律、Beer定律、余弦定律 1 冶金工程学院冶金热工基础 5、相似原理及其应用三、质量传输 1、传质微分方程、Fick第一、二定律 2、薄膜理论、双膜理论、渗透理论、更新理论四、燃料与燃烧 1、空气需要量、燃烧产物的计算 2、空气消耗系数的确定 3、燃烧温度的计算 Ⅲ、基本理论与定律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动量传输 1、连通容器

冶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论文

冶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冶金工业发展对冶金工程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需改变过去过分强 调专业对口的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关键是从注重知识的继承与传授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转变。 关键词:冶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 一、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积累呈指数增长,新的技术革命促进了信 息化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也 在不断改变,以知识传递为特征的传统课程体系已不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 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 需要,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创新型人 才培养的要求等。因此,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的’改 革势不容缓。 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拓宽的专业教育 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是在当年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建国初期主要是借鉴前 苏联教育模式,按行业设置专业。不可否认这种教育模式在当时为冶金工业的发展做出了 重大贡献。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原有专业培养的人才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随着冶金 及材料工程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系统工程得到充分利用,现有的培养 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上个世纪80年代,将炼铁、炼钢、电冶金三个 专业调整为钢铁冶金专业,专业面有所拓宽,但专业宏观结构不尽合理,严重影响着本科 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有人主张我国高等教育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培养“通才”。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还应是拓宽的专业教育,而不应是通才教育。为了培 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需改变过 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人才培养模 式的转变,关键是从注重知识的继承与传授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转变。2000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设置目录将钢铁冶金、粉末冶金、有色冶金、冶金物理化学四个专业合并为 “冶金工程”专业。这就是要强化基础教育,注重学科交叉与渗透,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 能力。 三、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的培养

《金属压力加工概论》课程标准

《金属压力加工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金属压力加工概论》是冶金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主要面向型钢、板带钢、钢管生产车间,以各类钢种的生产原理、工艺过程及相关的操作为对象,使学生全面认识钢材的生产过程,培养学生轧钢专项操作技能和解决生产工艺设计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钢材质量意识、整体与部分的分析能力以及成本意识。 本课程构建于《认识实习》、《钢铁冶金概论》(轧钢部分)、《机械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金属压力加工的基本原理、轧钢工艺基本知识(重点是型钢、板带钢及钢管生产工艺),金属压力加工的其他方法,以及产品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领会金属压力加工,尤其是轧钢生产工艺中的有关知识,具有正确选择金属压力加工方法的能力。后续课程为《模块实训》,使学生掌握轧钢生产操作,生产技术与管理工作流程以及钢铁产品质量检验等知识。课程合理地衔接了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使学生更加广泛地了解钢铁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情况,对学生毕业后工作以及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特点、任务出发,立足于素质教育,确立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更负责、更有远见、更有道德的方式从事自己的职业;以更喜爱专业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专业技术;以更高地热情参与技术创新实践,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一)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本门课程面向冶金技术专业全体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本门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知识视野的过程。

热工基础题库(带答案)

变形 & 若闭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则内部工质的 ____________ 处处一致。A A 、压力和温度 B 、压力和比容 C 、比容和温度 D 、压力、温度和比容 9. 稳定状态 ________ 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 __________ 是稳定状态。B A 、一定/一定 B 、不一定/一定 C 、一定/不一定 D 、不一定/不一定 10. _______________ 均匀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 是均匀状态。C A 、一定/一定 B 、不一定/一定 C 、一定/不一定 D 、不一定/不一定 11. 下列 _______ 组参数都不是状态参数。C A 、压力;温度;比容 B 、内能;焓;熵 C 、质量;流量;热量 D 、膨胀功;技 术功;推动功 14. 摄氏温度变化1C 与热力学绝对温度变化1K 相比,有 。B A 、前者大于后者 B 、两者相等 C 、后者大于前者 D 、不一定 15. 摄氏温度变化1C 与华氏温度变化1T 相比,有 __________ 。B A 、前者大于后者 B 、两者相等 C 、后者大于前者 D 、不一定 16. 若大气压力为100KPa ,真空度为60KPa ,则绝对压力为 _________ 。D A 、160KPa B 、100KPa C 、60KPa D 、40KPa 17. 若大气压力为100KPa ,表压力为60KPa ,则绝对压力为 __________ 。A A 、160KPa B 、100KPa C 、60KPa D 、40Kpa 18. 在工程热力学计算中使用的压力是 。A A 、绝对压力 B 、表压力 C 、真空压力 D 、大气压力 19. 若大气压力为0.1Mpa ,容器内的压力比大气压力低 0.004Mpa ,则容器的 热工基础题库 一、选择题 基本概念 1. 2. 3. 4. 与外界只发生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 A 、开口系统 B 、闭口系统 C 、绝热系统 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 _ A 、开口系统 B 、闭口系统 开口系统与外界可以有 _______ 。 A 、质量交换 B 、热量交换 与外界有质量交换的热力学系统是 A 、开口系统 B 、闭口系统 C 、绝热系统 _。B D 、孤立系统 。D D 、孤立系统 C 、 C 、功量交换 :A 绝热系统 D 、 A+B+C 5. 7. D 、 下列 ________ 与外界肯定没有质量交换但可能有热量交换 A 、绝热系统 B 、闭口系统 C 、开口系统 实现热功转换的媒介物质称为 __________ 。C A 、系统 B 、气体 C 、工质 工质应具有良好的 _______ 和 _________ 。 A A 、流动性/膨胀性 B 、耐高温性/导热性 C 、 孤立系统 B 孤立系统 D 、蒸气 耐高压性/纯净 D 、耐腐蚀性/不易 12. 下列 ________ 组参数都是状态参 数。 A 、焓;熵;比容 B 、膨胀功; 动 能;位能 13. 下列 ________ 答案是正确的。B A 、10°C =43.8 T =285.15K A 内能;压力 C 、热量;比热;温度 B 、10 C =50 T =283.15K D 、10C =42 T =283.15K D 、技术功;

金属加工基础课程标准

《金属加工基础》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建设负责人:______杨燕______ 联系电话:___ __ 系(教研室)负责人:_____徐明_______ 联系电话:____ 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 2016年8月23日

《金属加工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机械加工 适用专业:数控、焊接、机电授课单位: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 学时:67 编写执笔人:杨燕杨燕 2016年5月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许明 学制:三年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使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获得常用机械工程材料、金属加工和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金属加工的操作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了解金属材料特性,各种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合理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加强实践性性教学环节,以构件“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介绍机械制造过程,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和造就素质高、知识面宽的应用型人才。 2.以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温度-性能为主线,了解四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知识,初步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 3.了解钢材在实际加热和冷却时内部组织的变化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了解各种热处理方法的目的、工艺和应用,初步具有选择钢材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 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 2.初步具有选择钢材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3. 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三)情感目标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 的工作方法。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勇于探索问题的学 习风气。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