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茯苓种植简介

茯苓种植简介

茯苓种植简介
茯苓种植简介

茯苓种植简介

别名:云苓、松茯苓、赤茯苓、茯灵、松薯苓

料属:为多孔菌科卧孔,菌属植物

概述:茯苓为常用中药。以其菌核供药用,有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等功能。茯苓各部分的治疗功效有所不同,有预防胃溃疡以及抗肿瘤、与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据报道,茯苓菌菌核含有多糖类、三萜类、甾醇、胆碱、卵磷脂、脂肪、葡萄糖、酶类以及多种安基酸等有效成分,是理想的抗衰老保健食物,能延年益寿。

形态:有球形、长椭圆形、扁形及块状等,大小不一,小者似着拳头、直径5-8厘米,大者直径20-30厘米;重量不等,一般0.5-5公斤,重者数十公斤,鲜时质地较软,表面略皱,黄褐色;干货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呈瘤状皱缩,深褐色至黑褐色。

习性:茯苓喜生长在温暖、干燥、通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要求坡度在10-35度,土壤含水量为25-30%,PH值为5-6,砂多泥少疏松通气、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上松下实的砂质土壤为宜,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海拔500-1500米较为适宜。

种植:人工培养茯苓:(1)选用生长年限较长、木材含水量在50-60%的松树段木,作为茯苓菌丝的营养源;(2)选用坡度10-35度,含砂量在60-70%的砂质土壤作栽培场地,土地疏松;(3)茯苓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5-30度,故选向阳坡,有利生长,阴坡不能种;(4)茯苓生长在PH值4-6为最适宜,故应选酸性至微酸性土壤,碱性土不宜(包括煤渣灰等);(5)每亩(完整土地)可种1400窝左右,株距为20厘米,行距为1.4米;(6)该植特不长苗杆,不用施肥,只勤除草。生长期勤检查不能裸露,发现裸露及时用土掩盖,以防腐烂减少产量。

市场前景:茯苓属药食两用的大宗药材,60%以上的中药方均配有茯苓,近年来国内配方用药、保健食品和制药企业用量明显增加,出口数量逐渐增大,需求量迅猛增加,而我国现有产地和产量锐减,从而导致茯苓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蕴藏着无限的商机,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途径。

效益分析:每亩按1400窝种植计算,每窝产量2公斤以上,按合同收购价3.00元/公斤,亩产值为8500元以上,每窝用残植松木20斤(据成每段40公分,间段削皮)每窝扣除菌种款1.5元(包括结种茯苓),下种后120天就可起挖,并起第一批茯苓时,不要影响第二年的产量,可持续发展,需劳力少、投资小、见效快,当年投资,当年收益,一年两季,扣除投资及人工费用外,每亩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也适合恩施市绝大部分地方生长,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恩施市金土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二O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中药材茯苓种植发展购销协议

甲方:恩施市金土玉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

乙方:,乡(镇)村

为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甲方决定在乙方所在地种植发展中药材茯苓,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达成协议如下:

一、规模:乙方负责组织本村种植茯苓共计______窑,折合面积为_____亩。

二、菌种:菌种每窑1.50元,甲方负责提供茯苓生产所需菌种,并为乙方药农垫付菌种款,但乙方必须要求药农出好领种手续,款项在乙方药农交售茯苓时抵扣。甲方保底产量为2.5吨/亩(两季),如第一季采收产量达到2.5吨/亩,甲方全部扣回菌种款,达不到的,按完成比例扣回(如第一季采收产量达到2吨/亩,即完成保底产量的80%,扣回80%的菌种款,以此类推),余额在第二季再扣。

三、销售:甲方负责全部回收乙方药农生产的茯苓,为确保乙方药农效益,无论市场价格涨跌,甲方实行固定价格收购。等级内收购价为3.00元/公斤(单个重在1斤以上,无黄烂、无破损、无杂质、无泥沙),等级外收购价为1.00元/公斤(单个重量1斤以下)。

四、技术:甲方负责开展技术培训,进行技术指导,经常派技术人员去基地调查,了解情况,提高乙方种植技术,乙方必须严格按照甲方技术要求进行种植,否则由此造成的损失甲方概不负责。

五、发展费用:甲方为乙方按0.2元/公斤标准提供发展费用,以本村交售的总产量计算,在本村茯苓收购完毕后兑现。

六、双方责任

1、甲方统一组织购种或育种,提供茯苓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保证茯苓接种后生产周期不超过120天,并负责将全部产品按合同约定作回收。

2、乙方负责组织药农办理砍伐手续,备好所需残枝松木,其重量必须达到每窑8公斤以上,长度为每段40公分,须按甲方所规定的时间备料、下种、管理和采挖。

3、乙方需加强对本村茯苓生产管理,杜绝茯苓外流,保证按协议约定全部交售给甲方。

4、乙方负责组织药农为甲方技术员提供食宿,并协助甲方技术员为本村药农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七、违约责任

1、如乙方药农所生产的茯苓售给他人,乙方按每窑3元赔偿甲方。

2、甲方不能按协议价收购茯苓,甲方按每窑3元赔偿乙方药农。

3、乙方药农种植所需残枝松木必须依法采伐,若因其他原因带来的后果与甲方无关。

4、乙方按照甲方技术要求进行种植,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外,甲方确保乙方药农两季收入达到5000元,不足部分从甲方垫付的菌种款中赔偿,菌种款赔偿完后仍不足,甲方不再赔,菌种款赔后尚有余额,乙方给付余额,此条款在第二季销售时执行。

八、其它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再定。

此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生效。

甲方(章):乙方签字(章):

代表签字:电话:

年月日

中药材茯苓种植购销协议

甲方:恩施市金土玉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

乙方:,乡(镇)村组

为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甲方决定在乙方所在地种植发展中药材茯苓,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达成协议如下:

一、规模:乙方种植茯苓共计______窑,折合面积为_____亩。

二、菌种:菌种每窑1.50元,甲方负责提供茯苓生产所需菌种,并为乙方垫付菌种款,但乙方必须出好领种手续,款项在乙方交售茯苓时抵扣。甲方保底产量为2.5吨/亩(两季),第一季采收产量达到2.5吨/亩,甲方全部扣回菌种款,达不到的,按完成比例扣回(如第一季采收产量达到2吨/亩,即完成保底产量的80%,扣回80%的菌种款,以此类推),余额在第二季再扣。

三、销售:甲方负责全部回收乙方生产的茯苓,为确保乙方效益,无论市场价格涨跌,甲方实行固定价格收购。等级内收购价为3.00元/公斤(单个重在1斤以上,无黄烂、无破损、无杂质、无泥沙),等级外收购价为1.00元/公斤(单个重量1斤以下)。

四、技术:甲方负责开展技术培训,进行技术指导,经常派技术人员去基地调查,了解情况,提高乙方种植技术,乙方必须严格按照甲方技术要求进行种植,否则由此造成的损失甲方概不负责。

五、双方责任

1、甲方统一组织购种或育种,提供茯苓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保证茯苓接种后生产周期不超过120天。并负责全部产品按约定价回收。

2、乙方负责办理砍伐手续,备好所需残枝松木,其重量必须达到每窑8公斤以上,长度为每段40公分,必须按甲方所规定的时间备料、下种、管理和采挖。

3、乙方需加强茯苓生产管理,杜绝茯苓外流,保证按协议约定全部交售给甲方。

4、乙方负责组织劳力上车、过称、装货,上车地点由甲方安排,尽量安排在载重量5吨以上的车辆能去的地方,至少每个村安排一个收购点。

5、乙方负责为甲方技术员提供食宿,保证甲方技术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六、违约责任

1、甲方按乙方所签订的种植窑数提供菌种,如乙方不能按协议种植,所造成的菌种损失,乙方按每窑3元赔偿。

2、如乙方所生产的茯苓售给他人,乙方按每窑3元赔偿甲方。

3、甲方不能给乙方提供菌种,不能按协议价收购茯苓,甲方按每窑3元赔偿。

4、乙方种植所需残枝松木必须依法采伐,若因其他原因带来的后果与甲方无关。

5、乙方按照甲方技术要求进行种植,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外,甲方确保乙方药农两季收入达到5000元,不足部分从甲方垫付的菌种款中赔偿,菌种款赔偿完后仍不足,甲方不再赔偿,菌种款赔后尚有余额,乙方给付余额,此条款在第二季销售时执行。

七、其它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再定。

此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生效。

甲方(章):乙方签字(章):

代表签字:电话:

年月日

怎么种植茯苓

怎么种植茯苓 篇一: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一、茯苓简介及选种 茯苓味味甘淡,性平无毒,能入心、脾、肺、肾四经,具有利尿、安神、健脾之功效,能主治体虚浮肿、小便不利、脾虚虚弱、心神不安、健忘、心悸失眠、梦遗白浊、腹泻等症。除以上药用价值外,食用上也是一种佳品。我们经常吃的有茯苓饼、茯苓膏等,还可以在我们平时的饮食中加入一些茯苓做为食疗保健的营养品。由于茯苓也属于食用菌类,所以茯苓的菌丝跟其他的食用菌菌丝一样,呈白色或者灰白色,而我们采收的是就是它的菌核体,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的像拳头那么大,大的直径可以达到35~45cm左右或更大。表皮较薄,呈浅灰棕色或黑褐色,粗糙呈瘤状皱缩,有时部分剥落,内部白色稍带粉红,质坚实,破碎面颗粒状。茯苓为兼性寄生菌,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cm,喜干燥环境。由于茯苓也是食用菌类的一种,所以茯苓的菌种也是分为母种、原种、栽培种3个级别,同其他食用菌一样,茯苓菌种的制种也是要经过从母种接种,扩大繁殖成原种,再由原种扩大繁殖成栽培种这样一个过程。具体的操作上也同其他食用菌的制种操作一样,大家可以参考其他食用菌的制种过程。从有关单位购买母种来进行扩大繁殖,也可以直接从正规单位购

买栽培种来进行栽培。菌种购买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了解茯苓的菌种分为四种,即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和广温型。这几种类型在外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第二点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购买。海拔在700米以上的购买中温型和低温型的菌种,海拔在700米以下的购买高温型和广温型的;最后就是在购买菌种时要看好菌丝是否长满并无且其他杂菌。 二、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的栽培方法可以分为段木栽培、树兜栽培、松针栽培和室内栽培法4种。其中,最为广泛采用的是段木栽培法。栽培时间和地域上几乎没有限制,只要适合其生长所需条件就可以栽培。 2.1栽培材料的选择与准备 树木的选择 段木栽培茯苓以松木为主。虽然任何松树都是人工栽培茯苓的适生树种,但主要采用的松树品种有马尾松、黄山松、云南松、赤松、红松、黑松等,也可用杉树和枫香树栽培茯苓,但产量低。松树最好选择生长10~15年左右或者树干直径为10~40cm的松树。生长在阴坡的树木比生长在阳坡的树木栽培茯苓效果好一些。因为阴坡肥沃之地的松树生长高大笔直,松枝较少,材质适中,茯苓产量较高。阳坡的松树树多弯曲,枝多材硬,不利于茯苓菌丝生长。同样的道理,生长在山下的松树比生长在山上的松树栽培茯苓产量高一些。 砍树 砍树的时间也是有一定讲究的。虽然一年四季都可以砍树备料,

怎么样种植茯苓-茯苓种植

怎么样种植茯苓-茯苓种植 更多茯苓种植相关资讯请访问 茯苓系常用大宗中药材,可食用亦可入药。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品年销售量达1000万公斤。其栽培方法如下: 一、选地整地 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选好地后,深翻时要除净杂物,有白蚁危害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在茯苓接种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块,彻底除净杂物。 二、备料 茯苓菌生长要依赖松木提供养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树为材料。在生产上主要分为干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 1.干段木备料法选择直径12cm以上不成材的松树砍倒(或取材后留下的头尾),砍去其部分枝条,留下树尾的树叶,然后用铲刀按树的大小铲去4,5面树皮(以铲至木质部为宜),铲面间要留下两指宽的 树皮4,5条,从上至下不宜有断痕,留下的树皮称为引线(俗称“留筋”)。经10,15天,待树干晒干至出现有裂口后将其锯成长70,80cm的小段,并按“井”字形堆垛于干燥向阳处。段木垛上盖草料,垛的四周开好排水沟,地面上撒杀白蚁药。 2.树蔸备料法在秋、冬季砍伐松木时,选择直径12cm以上的树桩,将其周围1?5m范围内的杂草、表土铲除干净,灌木砍掉,深挖0.8m左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后在树桩上铲去4面树皮,留下4条两指宽的引线。露出地面的树根

最多留4,6条,将其余的根截断。对树根也要铲皮3面,左右侧各留1条手指粗的引线,留根长度1,1.5m。上述各项工作,宜在上年冬季进行。 三、接种 1.接种季节 茯苓接种分春、秋两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进行。桂南、桂东南、桂西地区气温回升较早,在清明前后接种较适宜;桂北、桂西北地区宜到立夏前后接种。秋季各地气温相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后接种。 2?接种方法 茯苓栽培是以菌种或鲜茯苓个(菌核)作为“种子”进行繁殖。菌种是用小松木段片装瓶(塑料)消毒,加适量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后,在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体。鲜茯苓个繁殖则是选用皮薄、嫩红褐色的鲜茯苓个,用竹刀切成带皮、重为0.1,0.15kg的片块作为接种用的繁殖材料。 接种前,在整好的种植地内顺着坡向开窖,窖深20cm,宽40,50cm,长度依段长而定。稍平整窖底,撒上杀白蚁药并与土拌匀,将段木顺坡向摆入窖内。先放入两段。用菌种接种时,先在两段木上半部分用利刀削成长×宽 =150cm×10cm的新口,用镊子将瓶内长有菌丝的松木段片取出,平摆在段木间新口处,加盖松木片或松叶,上面再放一条段木(两段木重20kg以上则不放第三段木),覆土10,15cm。用鲜茯苓块接种则在段木的上端锯几处,将鲜茯苓块贴上,轻轻摩擦后用手压紧,用土覆盖。树蔸接种则是在树蔸上削2,3个新口,然后将菌种和鲜茯苓块分别接种在树蔸的新口处,盖上松木片和松叶,盖土15,17cm,窖面要堆成龟背形。 四、田间管理

茯苓

茯苓的本草学研究 【摘要】从本草学的角度对中药茯苓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包括茯苓的应用历史;古人对茯苓生长现象的认识;古代茯苓所用品种的考证;茯苓人工栽培的历史和栽培方法;古代对茯苓伪品的鉴别方法以及古今人们对茯苓的合理利用等。茯苓的应用历史极为悠久,古人对茯苓的生长现象认识较为肤浅,其观点又分为是松脂生成和松的营养物质生成两大类,所用品种古今一致。在梁代就已开始人工栽培茯苓,明清时代茯苓的栽培技术就已相当先进,在清代就已出现茯苓的伪品,其鉴别真品的方法较为粗糙,茯苓除做药用外,古今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 【关键词】茯苓品种考证栽培应用 茯苓古今均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云:“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菟。”现对茯苓的有关问题从本草学的角度探讨如下。 古人对茯苓的认识 茯苓是一种真菌,对菌类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在英国物理和天文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65~1703年)发明显微镜之后的事,其历史不到300年。漫长的古代社会,人们一直徘徊在宏观世界之中,所以对茯苓这类菌类植物了解并不深入,关于茯苓是怎样生成的,古人的认识并不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 其一,茯苓是由松树的树脂变成。如《淮南子》云:“千秋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东汉高诱注云:“茯苓者,松脂也。菟丝生其上而无根,一名女萝也。”这里所云的“菟丝”显然不是指现在旋花科植物菟丝,因为松树不是旋花科植物菟丝的寄主,而是指茯苓的菌丝生于地面,或者是现代的松萝科松萝。《证类本草》引《典术》云:“茯苓者,松脂入地,千岁为茯苓。望松树赤者下有之。”[1]《本草述钩元》“茯神”项下引类明曰:“茯苓是古松流肪入地,久得霜露泉壤之精气而成。”[2]这些文献所述都认为茯苓是松脂变成。

茯苓的种植技术

茯苓的种植技术 茯苓系常用大宗中药材,可食用亦可入药。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品年销售量达1000万公斤。其栽培方法如下: 一、选地整地 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选好地后,深翻时要除净杂物,有白蚁危害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在茯苓接种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块,彻底除净杂物。 二、备料 茯苓菌生长要依赖松木提供养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树为材料。在生产上主要分为干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 1.干段木备料法选择直径12cm以上不成材的松树砍倒(或取材后留下的头尾),砍去其部分枝条,留下树尾的树叶,然后用铲刀按树的大小铲去4-5面树皮(以铲至木质部为宜),铲面间要留下两指宽的树皮4-5条,从上至下不宜有断痕,留下的树皮称为引线(俗称“留筋”)。经10-15天,待树干晒干至出现有裂口后将其锯成长70-80cm的小段,并按“井”字形堆垛于干燥向阳处。段木垛上盖草料,垛的四周开好排水沟,地面上撒杀白蚁药。 2.树蔸备料法在秋、冬季砍伐松木时,选择直径12cm以上的树桩,将其周围1?5m范围内的杂草、表土铲除干净,灌木砍掉,深挖0.8m左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后在树桩上铲去4面树皮,留下4条两指宽的引线。露出地面的树根最多留4-6条,将其余的根截断。对树根也要铲皮3面,左右侧各留1条手指粗的引线,留根长度1-1.5m。上述各项工作,宜在上年冬季进行。 三、接种 1.接种季节 茯苓接种分春、秋两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进行。桂南、桂东南、桂西地区气温回升较早,在清明前后接种较适宜;桂北、桂西北地区宜到立夏前后接种。秋季各地气温相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后接种。 2.接种方法 茯苓栽培是以菌种或鲜茯苓个(菌核)作为“种子”进行繁殖。菌种是用小松木段片装瓶(塑料)消毒,加适量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后,在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体。鲜茯苓个繁殖则是选用皮薄、嫩红褐色的鲜茯苓个,用竹刀切成带皮、重为0.1-0.15kg的片块作为接种用的繁殖材料。 接种前,在整好的种植地内顺着坡向开窖,窖深20cm,宽40-50cm,长度依段长而定。稍平整窖底,撒上杀白蚁药并与土拌匀,将段木顺坡向摆入窖内。先放入两段。用菌种接种时,先在两段木上半部分用利刀削成长×宽=150cm×10cm的新口,用镊子将瓶内长有菌丝的松木段片取出,平摆在段木间新口处,加盖松木片或松叶,上面再放一条段木(两段木重20kg 以上则不放第三段木),覆土10-15cm。用鲜茯苓块接种则在段木的上端锯几处,将鲜茯苓块贴上,轻轻摩擦后用手压紧,用土覆盖。树蔸接种则是在树蔸上削2-3个新口,然后将菌种和鲜茯苓块分别接种在树蔸的新口处,盖上松木片和松叶,盖土15-17cm,窖面要堆成龟背形。 四、田间管理 1.查窖补缺接种后7-10天,便可长出白色的茯苓菌丝,这时应检查各窖内的菌情,以便及时补缺。1清晨露水未干时在种植地内察看,若窖内段木已长有茯苓菌丝,则窖上土干燥无露水;若窖上有露水,则说明段木未长有茯苓菌丝。2从窖旁把土挖开,发现段木下段

土茯苓的种植产量分析

土茯苓的种植产量分析 一亩的用量在6-10吨左右木材,茯苓菌种每亩需要1800-2000袋,每袋1.8元,田间管理还是比较轻松。 最高出个5000公斤也会有,低的出1000公斤也正常,现在茯苓价格在3元左右。当年可以收获。 一、资源分布及功效 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分布于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随着这几年对土茯苓的市场需求变大,很多产区现在已经很难组织比较大的货源了。现在主要产区在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土茯苓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有治疗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拘挛疼痛、瘰疬、疮疡等作用。 二、供求关系简述 市场上销售的土茯苓基本上都是野生品种,资源的再生时间是3到5年,随着这几年大量的采挖,产区的产量逐年递减。在贵州遵义等地现在已有少量的家种土茯苓,由于投入成本比较大,及生长周期比较长,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种植。随着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极大的刺激了土茯苓需求。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食用方面的用量也在逐年增加。 三、历史行情回顾 1、1996-1997年(AB区间):在95年土茯苓的价格比较低只有 2-3元,需要到深山里采挖,回来之后还需要去除须根、洗净、干燥,工序比较繁杂,也比较辛苦,很多人宁愿去外地打工也不愿意去采挖,这也就造成了产区当时的库存不丰。随着药厂对土茯苓需求变大,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其市场价格也由4.5元升到7.2元左右。

2、1998-2003年(BC区间):当时产区的野生土茯苓资源还很充裕,闲置的劳动力也比较多,往年的陈货也比较多,造成产区的存货量迅速堆积。在这长达6年的时间里,因为产地还有原来的存货还没有消化,很多药商不敢囤货,一般都选择随购随销,市场需求不足,价格也回到了4.3元左右。 3、2003-至今(CD区间):随着经济水平的、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很多饭馆、酒店都会进行大量采购,在2010年估计消耗了1000吨左右,2011年消耗了1300吨左右2012年消耗了1500吨左右。随着前几年的采挖,土茯苓的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增加了采挖的难度。这几年价格都是稳中有升,目前的市场价格是16元左右。典型的上升趋势,每一次回调都没有打破起涨点。 四、后市行情预测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虽然目前的产量还可以勉强供应市场的需求,随着野生资源的进一步采挖,必定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贵州等地现在已经有少量的家种土茯苓,鉴于其生长周期长,短时间内见不到收益,只有等到一个满意的价位农户才会大面积种植。从价格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从2003年到现在价格呈现稳步攀升的势态,这也正是野生资源有限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从2012年6月至今市场价格没有选择先下跌然后在上涨,而是在15元左右徘徊,徘徊的时间越长,向上的信心越坚定,通过时间来换取空间。在未来几年大体是稳中有升。

袋料栽培松茯苓新技术

袋料栽培松茯苓新技术 据测产,采用袋料新技术栽培湘靖28,结苓早,结苓率达96%,生物转化率达75%~110%,平均亩产鲜茯苓达7712公斤,比对照品种“5.78”增产2848公斤。专家鉴定意见认为,此项技术成果达到同类研究国内领先水平。 产量表现 2005年至2006年多点试验结苓率为96%,比“5·78”高12%。“湘靖28”共收获鲜茯苓121.5公斤,“5·78”共收获鲜茯苓76公斤。每亩栽培茯苓3200袋,“湘靖28”平均亩产鲜茯苓7712公斤,比对照“5·78”增产2848公斤。[1] 茯苓是一种食药两用的真菌,从以往单一的药用,现已进入食用、保健、美 容、饲料等。随着市场对茯苓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茯苓产业正面 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品种退化、栽培技术落后、生物学效率低和农药残留 超标最为突出。作为中国茯苓之乡的靖州县,现已成为全国茯苓种植供种、技术服务中 心,全国茯苓产品的集散地。年栽培茯苓3000万窖,年产鲜茯苓3.5万吨,所用菌种 是1974年选育的菌珠,已连续种植40余年,造成菌种退化,生物转化率由开始的 30%—50%下降到目前的10%—20%,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资源利用率低,产业效益不 高,过来生产松茯苓都是用松树砍伐后的段木和树蔸,而松树尾、枝条、加工后的边角 废料、锯木屑基本废弃,商业用材和茯苓产业用材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栽培过程中农民 都施用一些剧毒、高残留的农药防治白蚂蚁危害,造成茯苓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因 此靖州县茯苓专业协会选育的茯苓湘靖28号新菌珠通过多年多点的示范种植已获成功 并高产。生物转化率达到了75—110%,此项技术成果2009年6月由湖南省科技厅、湖 南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到现场测产评审通过,此项技术的成功,对提高茯苓的生物学效率 和资源利用率,对白蚂蚁危害,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提高产业效益,对促进茯苓产业 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基础性作用。现将栽培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茯苓种植技术.doc

茯苓种植技术 茯苓,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径达20~30厘米,或更大。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备料 茯苓菌生长要依赖松木提供养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树为材料。在生产上主要分为干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 1.干段木备料法 选择直径12cm以上不成材的松树砍倒(或取材后留下的头尾),砍去其部分枝条,留下树尾的树叶,然后用铲刀按树的大小铲去4~5面树皮(以铲至木质部为宜),铲面间要留下两指宽的树皮4~5条,从上至下不宜有断痕,留下的树皮称为引线(俗称"留筋")。经10~15天,待树干晒干至出现有裂口后将其锯成长70~80cm的小段,并按"井"字形堆垛于干燥向阳处。段木垛上盖草料,垛的四周开好排水沟,地面上撒杀白蚁药。 2.树蔸备料法 在秋、冬季砍伐松木时,选择直径12cm以上的树桩,将其周围1?5m范围内的杂草、表土铲除干净,灌木砍掉,深挖0.8m左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后在树桩上铲去4面树皮,留下4条两指宽的引线。露出地面的树根最多留4~6条,将其余的根截断。对树根也要铲皮3面,左右侧各留1条手指粗的引线,留根长度1~1.5m。上述各项工作,宜在上

年冬季进行。 接种 1.接种季节 茯苓接种分春、秋两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进行。桂南、桂东南、桂西地区气温回升较早,在清明前后接种较适宜;桂北、桂西北地区宜到立夏前后接种。秋季各地气温相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后接种。 2?接种方法 茯苓栽培是以菌种或鲜茯苓个(菌核)作为"种子"进行繁殖。菌种是用小松木段片装瓶(塑料)消毒,加适量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后,在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体。鲜茯苓个繁殖则是选用皮薄、嫩红褐色的鲜茯苓个,用竹刀切成带皮、重为0.1~0.15kg的片块作为接种用的繁殖材料。接种前,在整好的种植地内顺着坡向开窖,窖深20cm,宽40~50cm,长度依段长而定。稍平整窖底,撒上杀白蚁药并与土拌匀,将段木顺坡向摆入窖内。先放入两段。用菌种接种时,先在两段木上半部分用利刀削成长×宽=150cm×10 cm的新口,用镊子将瓶内长有菌丝的松木段片取出,平摆在段木间新口处,加盖松木片或松叶,上面再放一条段木(两段木重20kg以上则不放第三段木),覆土10~15cm。用鲜茯苓块接种则在段木的上端锯几处,将鲜茯苓块贴上,轻轻摩擦后用手压紧,用土覆盖。树蔸接种则是在树蔸上削2~3个新口,然后将菌种和鲜茯苓块分别接种在树蔸的新口处,盖上松木片和松叶,盖土15~17cm,窖面要堆成龟背形。 田间管理

松树头种植茯苓栽培四步骤

松树头种植茯苓栽培四步骤 一、备料。把砍伐后不久,没虫蛀、未脱皮的松树头挖下来,截去周围横根,削去一部分树皮(深度至木质部)。削面间留1个3-5厘米宽不中断的树皮,以利于传菌。 用松树头种植茯苓,成本低,产量高,收益大。 一、备料。把砍伐后不久,没虫蛀、未脱皮的松树头挖下来,截去周围横根,削去一部分树皮(深度至木质部)。削面间留1个3-5厘米宽不中断的树皮,以利于传菌。直径5厘米以上的横根或木尾,也可削皮作原料。然后把削皮后的木头放在通风、干燥、有光照的地方,按”井”字形叠起。待木料出现裂缝时便可种植。 二、选地。选择波度30度,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山脊或山腰地为种植场地。土壤以中性或稍偏酸性的沙质土(即沙粉土)为好。种前1个月,铲除杂草和表土,深翻50-80厘米,不必打碎,让土壤充分风化。翻锄前每亩用3%米乐尔颗粒剂4-5公斤撒于地面防治白蚁。 三、种植。 1、种前准备。泥土翻松打碎,清除杂草、树根等杂物,把树头根锯平成新截面。选择圆形、蒂小、外皮淡褐色、有裂皮白纹、汁液多、呈白色的茯苓为菌种。 2、种植时间。春种在4-6月,秋种宜在9-11月。选择晴天,当泥土用手抓而不结团时种植。 3、开壕摆料。壕的宽和深视木头的长短和大小而定,壕底坡度

为20-30度。木料摆放在壕里,新截口向上。摆放方式有分窑种植和平列排放种植两种。分窑种植:把两根木头平排靠紧,上面放一截木尾或树根成”品”字形,两窑间隔15-20厘米。平列排放种植:将木头平列排在一起,逐根紧靠。每两根之间上面放一截木尾或树根。采用平列排放种植茯苓,传菌均匀,没有空窑,结苓多,产量高。摆好木料后,在下方覆土,压紧木料。 4、贴种修沟。将选好的茯苓种用竹刀切成小块,贴在木头与木尾交接的新口处,每处贴1块,每10公斤木料用种0.1-0.15公斤。贴种时种肉向内,种皮向外,培土压实,开沟,把畦与畦之间的泥土盖在木料上面,开1条宽30厘米的排水沟。春种覆土10厘米,秋种可厚些。 四、管理。种植后45-60天,菌丝基本传遍木料时,进行第一次松土。即扒开泥土,将木料下方底部的泥土挖松(勿松动木料)半天后培土。第二次松土在结苓后进行,把苓块周围的泥土挖松,再培上。茯苓膨大时若表土爆裂,应及时培土。久旱时适当增加培土的厚度或封沟(在沟中填泥),以保持水分。平时注意检查,发现白蚁蛀食木料即用白蚁药毒杀或每亩用3%米乐尔颗粒剂4-5公斤撒施。 五、收获。茯苓生长4-5个月便成熟。成品外皮粗,呈黑褐色,没有裂皮白纹,质坚实。松树头种植茯苓可收获3-5批,每成熟一批采收一批,直至木头腐烂为止。

土伏苓的种植

土伏苓可以种植吗?怎么样种植? 土茯苓 1.植物特性 茯苓多寄生于马尾松或段木上,其生长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菌丝(白色丝状物)阶段和菌核阶段。菌丝生长阶段,主要是菌丝从木材表面吸收水分和营养,同时分泌酶来分解和转化木材中的有机质(纤维素),使菌丝蔓延在木材中旺盛生长。第二阶段是菌丝至中后期聚结成团,逐渐形成菌核(亦称结等)。结苓大小与菌种的优劣、营养条件和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不同品种的菌种,结苓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有的品种栽后3~4个月开始结苓,有些则较慢,需6~7个月。早熟种栽后9~10个月即可收获,晚熟的品种则需12~14个月。 2.生长特性 茯苓喜温暖、干燥、向阳,忌北风吹刮,以海拔在700米左右的松林中分布最广。温度以10~35℃为宜。菌丝在15~30℃均能生长,但以20~28℃较适宜。当温度降到5℃或升到25℃以上,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但尚能忍受-1—-5℃的短期低温不致于冻死。 土壤以排水良好、疏松通气、沙多泥少的夹沙土(含沙60%~70%)为好,土层以50~80厘米深厚、上松下实、含水量25%、pH5~6的微酸性土壤最适宜菌丝生长。切忌碱性土壤。 3.栽培技术 1.备料 茯苓生长的营养主要靠菌丝在松树的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并分解和吸收其中养分和水分之特点,选用松树作为茯苓的生活原料。为了充分发挥松树的利用效率,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椴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方法。 (1)段木备料 每年10~12月松树砍伐后,立即修去树桠及削皮留筋,具体要留几条筋,要看树的大小而定,削皮要露出木质部,顺木将树皮相间纵削(不削不铲的一条称为筋),各宽4~6厘米,削皮留筋后全株放在山上干燥。经半个月以后,将木料锯成长约80厘米的小段,然后就地在向阳处难叠成“井”字形,待敲之发出清脆响声,两端无松脂分泌时即可供用。 (2)树蔸备料 即利用伐木后留下的树蔸作材料。在秋、冬季节伐松树时,选择直径12厘米以上的树桩,将周围地面杂草和灌木砍掉,深挖40~50厘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后在树桩上部分别铲皮4~6向,留下4-6条约3~6厘米宽未铲皮的筋(也叫引线)。树桩下的粗大树根也可用来栽茯苓,每条树根铲皮3向,留3条引线。根留1~1.5厘米长,过长即截断不要,使树蔸得到充分暴晒至干透。干后可用草将树蔸盖好,防止降雨淋湿。 2.选地挖窑 (1)选地 宜选排水良好的向阳缓坡地,土质深厚、疏松的砂质壤上(含沙量60%~70%)为好。黏土、透气性差的土壤不宜采用。最好选生荒土或放荒3年以上的庄稼地;栽过茯苓的地块即应放荒5~10年方可再种。 (2)挖窑 挖窑时间一般在12月下旬至1月底进行。先清除场地的草根、杂木蔸、石块等杂物,然后依备料段木的大小与长短挖窑。窑形为长方形(长度视段水长短而定),深挖20~30厘米,宽30~50厘米,窑地按坡度倾斜,清除窑内杂物。挖出的土也要保持清洁。场地沿山坡两侧开沟以利排水,如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一、茯苓简介及选种 茯苓味味甘淡,性平无毒,能入心、脾、肺、肾四经,具有利尿、安神、健脾之功效,能主治体虚浮肿、小便不利、脾虚虚弱、心神不安、健忘、心悸失眠、梦遗白浊、腹泻等症。除以上药用价值外,食用上也是一种佳品。我们经常吃的有茯苓饼、茯苓膏等,还可以在我们平时的饮食中加入一些茯苓做为食疗保健的营养品。由于茯苓也属于食用菌类,所以茯苓的菌丝跟其他的食用菌菌丝一样,呈白色或者灰白色,而我们采收的是就是它的菌核体,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的像拳头那么大,大的直径可以达到35~45cm左右或更大。表皮较薄,呈浅灰棕色或黑褐色,粗糙呈瘤状皱缩,有时部分剥落,内部白色稍带粉红,质坚实,破碎面颗粒状。茯苓为兼性寄生菌,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cm,喜干燥环境。由于茯苓也是食用菌类的一种,所以茯苓的菌种也是分为母种、原种、栽培种3个级别,同其他食用菌一样,茯苓菌种的制种也是要经过从母种接种,扩大繁殖成原种,再由原种扩大繁殖成栽培种这样一个过程。具体的操作上也同其他食用菌的制种操作一样,大家可以参考其他食用菌的制种过程。从有关单位购买母种来进行扩大繁殖,也可以直接从正规单位购买栽培种来进行栽培。菌种购买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了解茯苓的菌种分为四种,即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和广温型。这几种类型在外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第二点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购买。海拔在700米以上的购买中温型和低温型的菌种,海拔在700米以下的购买高温型和广温型的;最后就是在购买菌种时要看好菌丝是否长满并无且其他杂菌。 二、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的栽培方法可以分为段木栽培、树兜栽培、松针栽培和室内栽培法4种。其中,最为广泛采用的是段木栽培法。栽培时间和地域上几乎没有限制,只要适合其生长所需条件就可以栽培。 2.1栽培材料的选择与准备 树木的选择 段木栽培茯苓以松木为主。虽然任何松树都是人工栽培茯苓的适生树种,但主要采用的松树品种有马尾松、黄山松、云南松、赤松、红松、黑松等,也可用杉树和枫香树栽培茯苓,但产量低。松树最好选择生长10~15年左右或者树干直径为10~40cm的松树。生长在阴坡的树木比生长在阳坡的树木栽培茯苓效果好一些。因为阴坡肥沃之地的松树生长高大笔直,松枝较少,材质适中,茯苓产量较高。阳坡的松树树多弯曲,枝多材硬,不利于茯苓菌丝生长。同样的道理,生长在山下的松树比生长在山上的松树栽培茯苓产量高一些。 砍树 砍树的时间也是有一定讲究的。虽然一年四季都可以砍树备料,但以松树在

茯苓

一.基本情况 茯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表现出3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即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 1、菌丝体包括单核及双核两种菌丝体。单核菌丝体又称初生菌丝体,是由茯苓孢子萌发而成,仅在萌发的初期存在。双核菌丝体又称次生菌丝体,为菌丝体的主要形式,由2个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体相遇,经质配后形成。菌丝体外观呈白色绒毛状,具有独特的多同心环纹菌落。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丝体由许多具分枝的菌丝组成,菌丝内由横隔膜分成线形细胞,宽约2-5微米,顶端常见到锁状联合现象。 2、菌核由大量菌丝及营养物质紧密集聚而成的休眠体.。球形、椭球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块状;小者重数两,大者数斤、数十斤;新鲜时质软、易折开,干后坚硬不易破开。菌核外层皮壳状,表面粗糙、有瘤状皱缩,新鲜时淡褐色或棕褐色,干后变为黑褐色;皮内为白色及淡棕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核中白色部分的菌丝多呈藕节状或相互挤压的团块状。近皮处为较细长且排列致密的淡棕色菌丝。 3、子实体通常产生在菌核表面,偶见于较老化的菌丝体上。蜂窝状,大小不一,无柄平卧,厚约0.3-1厘米。初时白色,老后木质化变为淡黄色。子实层着生在孔管内壁表面,由数量众多的担子组成。成熟的担子各产生4个孢子(即担孢子)。茯苓孢子灰白色,长椭圆形或近圆柱形,有一歪尖,6×2.5-11×3.5微米。 生长环境 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偶见于其他针叶树及阔叶树的根部,其土质为砂质适宜。 生物学特性 生活条件 茯苓是一种好气性腐生真菌,需要以下生活条件∶(1)营养:包括碳素、氮素及矿物质3大类。野生茯苓主要生长在砍伐后的松树蔸或朽木上。经试验观察,除松树外其它树种如杉、枫、柏、杨、柳、栎、桑、玉兰、玉米杆等虽然能满足茯苓菌生活需要,但所结菌核的药效,与松茯苓有否差异尚不清,故人工栽培仍沿用松树做为营养源。在茯苓菌丝的纯培养过程中常用土豆汁、松木屑、松木片作综合营养源,或使用葡萄糖、蔗糖、米糠等作碳源;氨基酸、蛋白胨等作氮源;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硝酸镁、硝酸铵、熟石膏等作矿物质来源。为保证茯苓菌丝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要,配制培养基时使用天然水而不使用蒸馏水。(2)温度:菌丝体在10-35℃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3-28℃。高于35℃,菌丝体易老化,持续时间较长或温度过高,则引起死亡;20℃以下,生长缓慢;0-4℃的低

松茯苓种植方法与相关技术

图片简介: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松茯苓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新采伐的松树木材锯成长度为50cm60cm的松树木段,间隔性地去除40%60%的表皮;S2,在种植场地开挖栽培穴,开挖好以后对栽培穴喷洒消杀液进行消毒杀虫,其中,消杀液为自主配制:博落13份、烟杆25份、鱼藤草0.51.5份,煮液过滤后取液,再用1%的石灰水调配;S3,每年的4月份待气温升至18℃22℃时播种;S4,播种后2530天,待菌丝长到20cm30cm时进行嫁接,即将预先准备好的菌核块用营养液处理后粘贴在松树木段上,其中,营养液为自主配制:豆浆3%5%、米浆4%6%、红糖2%4%,余量为水。本技术种植方法种植的松茯苓产品质量较好,经后期培养,使菌核紧实,肉质致密,表皮深褐色,个体形状圆整,去皮后肉质嫩白,品质较好。 技术要求 1.一种松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新采伐的松树木材锯成长度为50cm-60cm的松树木段,间隔性地去除40%-60%的表皮,自然风干至含水量45%—60%待用;

S2,在种植场地开挖栽培穴,栽培穴的规格为:长度60cm-80cm、宽度40cm-60cm、深度10cm- 20cm,开挖好以后对栽培穴喷洒消杀液进行消毒杀虫; S3,每年的4月份待气温升至18℃-22℃时播种,在每一个栽培穴内并排放置3根松树木段,将3袋菌种紧靠着松树木段放置,放置时菌种袋剪开一个开口、松树木段靠近菌种袋的一端锯成新口,将菌种袋的开口与松树木段的新口紧贴设置,然后覆土10cm-15cm; S4,播种后25天-30天,待菌丝长到20cm-30cm时进行嫁接,即翻开覆土,对松树木段用消杀液进行消毒处理,将预先准备好的菌核块用营养液处理后粘贴在松树木段上,重新覆土并保持土层潮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和S4中所述的消杀液为自主配制:博落1-3份、烟杆2-5份、鱼藤草0.5-1.5份,煮液过滤后取液,再用1%的石灰水调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的营养液为自主配制:豆浆3%-5%、米浆4%-6%、红糖2%-4%,余量为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松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嫁接菌核块之后需要保持土层湿度为70%-80%,天干时需要及时浇水或者散水保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松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种后90天-120天,再后熟培养15天—20天,对栽培穴适时培土,并保持土层湿度为60%-70%,天干时需要及时浇水或者散水保湿,并使用茅草或者遮阳网遮光防晒。 技术说明书 一种松茯苓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松茯苓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其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胆碱、麦角甾醇、多种酶和钾盐等多种成分。具有渗湿、利尿、健脾、安神等功效,其药用价值在于: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有镇静及保护肝脏、抑制溃疡的发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可治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土茯苓的种植方法几年收获

土茯苓的种植方法几年收获? 土茯苓的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通常具10余朵花,雄花序总花梗长2~5毫米,通常明显短于叶柄,极少与叶柄近等长,在总花梗与叶柄之间有1芽。雌花序的总梗长约1厘米,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但内花被片边缘无齿,具3枚退化雄蕊。浆果直径6~8毫米,熟时黑色,具粉霜。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 土茯苓的干燥根茎为不规则块状,略呈扁圆柱形而弯曲不直,多分歧,有结节状隆起,长约5~15厘米,直径约2~5厘米。表面土棕色或棕色,粗糙,常有刀伤切口及侧根残余部分,上端具茎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粗糙,有粉性,淡棕色。气微,味甘淡。

土茯苓是百合科多年生植物,其根茎可入药,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主要用于梅毒、筋骨疼痛、湿热淋浊。 土茯苓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土茯苓的适应力强,对于种植地无过高的要求,山地和平地均可种植,但是如果想获得高产,建议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有助于产量。在头年冬季时将土壤深翻几次,使其充分风化,开春后结合翻耕施入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搭配适量的化肥。整形耙平后,做畦或起垄,等待播种。 2、繁殖方法 土茯苓采用种子进行繁殖,播种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左右,也就是清明节前后,这时温度适宜,雨水充沛,有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采用条播法,在畦面上按行距20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覆土1厘米左右,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约两周即可出苗。在出苗后做好除草工作,适中耕,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当幼苗生长到10厘米左右时即可进行移栽。 3、移栽 移栽起苗时对起苗浇一次透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起苗,移栽时在地块上按株行距25×25厘米开穴。每穴移栽一株壮苗,栽种后浇一次透水,在移栽成活后及时除草,如果发现缺苗现象要及时补栽。病根据幼苗的生长状况适量的施肥,一般每亩浇施稀薄的人畜粪水1000根公斤,能促进其快速生长。

土茯苓的种植技巧

土茯苓的种植技巧 一、选地整地 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选好地后,深翻时要除净杂物,有白蚁危害 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在茯苓接种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块,彻底除 净杂物。 二、备料 茯苓菌生长要依赖松木提供养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树为材料。在生产上主要分 为干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 1.干段木备料法选择直径12cm以上不成材的松树砍倒或取材后留下的头尾,砍去其 部分枝条,留下树尾的树叶,然后用铲刀按树的大小铲去4~5面树皮以铲至木质部为宜,铲面间要留下两指宽的树皮4~5条,从上至下不宜有断痕,留下的树皮称为引线俗称 “留筋”。经10~15天,待树干晒干至出现有裂口后将其锯成长70~80cm的小段,并按“井”字形堆垛于干燥向阳处。段木垛上盖草料,垛的四周开好排水沟,地面上撒杀白蚁药。 2.树蔸备料法在秋、冬季砍伐松木时,选择直径12cm以上的树桩,将其周围1?5m范 围内的杂草、表土铲除干净,灌木砍掉,深挖0.8m左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 后在树桩上铲去4面树皮,留下4条两指宽的引线。露出地面的树根最多留4~6条,将 其余的根截断。对树根也要铲皮3面,左右侧各留1条手指粗的引线,留根长度1~1.5m。上述各项工作,宜在上年冬季进行。 三、接种 1.接种季节 茯苓接种分春、秋两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进行。桂南、桂东南、桂西地区气温回 升较早,在清明前后接种较适宜;桂北、桂西北地区宜到立夏前后接种。秋季各地气温相 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后接种。 2接种方法 茯苓栽培是以菌种或鲜茯苓个菌核作为“种子”进行繁殖。菌种是用小松木段片装瓶 塑料消毒,加适量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后,在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体。鲜茯 苓个繁殖则是选用皮薄、嫩红褐色的鲜茯苓个,用竹刀切成带皮、重为0.1~0.15kg的片 块作为接种用的繁殖材料。

茯苓种植简介

茯苓种植简介 别名:云苓、松茯苓、赤茯苓、茯灵、松薯苓 料属:为多孔菌科卧孔,菌属植物 概述:茯苓为常用中药。以其菌核供药用,有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等功能。茯苓各部分的治疗功效有所不同,有预防胃溃疡以及抗肿瘤、与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据报道,茯苓菌菌核含有多糖类、三萜类、甾醇、胆碱、卵磷脂、脂肪、葡萄糖、酶类以及多种安基酸等有效成分,是理想的抗衰老保健食物,能延年益寿。 形态:有球形、长椭圆形、扁形及块状等,大小不一,小者似着拳头、直径5-8厘米,大者直径20-30厘米;重量不等,一般0.5-5公斤,重者数十公斤,鲜时质地较软,表面略皱,黄褐色;干货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呈瘤状皱缩,深褐色至黑褐色。 习性:茯苓喜生长在温暖、干燥、通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要求坡度在10-35度,土壤含水量为25-30%,PH值为5-6,砂多泥少疏松通气、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上松下实的砂质土壤为宜,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海拔500-1500米较为适宜。 种植:人工培养茯苓:(1)选用生长年限较长、木材含水量在50-60%的松树段木,作为茯苓菌丝的营养源;(2)选用坡度10-35度,含砂量在60-70%的砂质土壤作栽培场地,土地疏松;(3)茯苓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5-30度,故选向阳坡,有利生长,阴坡不能种;(4)茯苓生长在PH值4-6为最适宜,故应选酸性至微酸性土壤,碱性土不宜(包括煤渣灰等);(5)每亩(完整土地)可种1400窝左右,株距为20厘米,行距为1.4米;(6)该植特不长苗杆,不用施肥,只勤除草。生长期勤检查不能裸露,发现裸露及时用土掩盖,以防腐烂减少产量。 市场前景:茯苓属药食两用的大宗药材,60%以上的中药方均配有茯苓,近年来国内配方用药、保健食品和制药企业用量明显增加,出口数量逐渐增大,需求量迅猛增加,而我国现有产地和产量锐减,从而导致茯苓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蕴藏着无限的商机,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途径。 效益分析:每亩按1400窝种植计算,每窝产量2公斤以上,按合同收购价3.00元/公斤,亩产值为8500元以上,每窝用残植松木20斤(据成每段40公分,间段削皮)每窝扣除菌种款1.5元(包括结种茯苓),下种后120天就可起挖,并起第一批茯苓时,不要影响第二年的产量,可持续发展,需劳力少、投资小、见效快,当年投资,当年收益,一年两季,扣除投资及人工费用外,每亩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也适合恩施市绝大部分地方生长,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恩施市金土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二O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土茯苓种植技术

土茯苓种植技术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和荫蔽。砂质壤土或粘壤土均可栽培。用种子繁殖,播种期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条播法,按行距 20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下,覆土厚1cm左右,保持土壤湿润。 待苗高10cm左右移裁。按行、株距各25cm开穴,每穴栽1株。待 苗高30cm左右,应搭架,将茎藤引上,以利生长。注意松土除草, 施追肥1-2次。 土茯苓根茎呈不规则的块状,具短分枝,有结节状隆起,长5至22厘米,直径2至5厘米。表面黄棕色,凹凸不平,突起的尖端有 坚硬的须根及残基,分枝顶端具芽痕,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类白 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状及多数小亮点,水烛后粘 滑感,气微,味淡、涩。以断面淡棕色,粉性足者为佳。 土茯苓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和荫蔽。砂质壤土或粘壤土均可栽培。用种子繁殖,播种期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条播法,按 行距20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下,覆土厚lcm左右,保持土壤湿润。待苗高I0cm左右移裁。按行、株距各25cm开穴,每穴栽1株。待苗高30cm左右,应搭架,将茎藤引上,以利生长。注意松土除草,施追肥1-2次。 土茯苓片为长形薄片,大小不等,厚约1~3毫米,边缘不整齐,淡棕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薄片)或稍粗糙(厚:片)。中间略具维管 束点,仔细观察时可见砂砾样的光亮。纵切片常见花纹。导管不规则,富粉质,微有弹性,用水润湿后,手摸之有光滑感。以淡棕色、粉性足、纤维少者为佳。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叶菝葜的干燥块茎。在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均有分布。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残茎和须根,洗净、晒干;或趁鲜 切成薄片,干燥,生用。

1、本品甘淡,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又兼解汞毒,故对梅毒或 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疗效尤佳,为治梅毒 的要药。 2、本品甘淡渗利,解毒利湿,故可用于湿热引起的热淋、带下、湿疹湿疮等证。常与木通、萹蓄、蒲公英、车前子同用,治疗热淋; 3、本品清热解毒,兼可消肿散结,如《滇南本草》以本品研为 细末,好醋调敷,治疗痈疮红肿溃烂; 4、抗癌作用:《本草纲目》记载土茯苓有治疗恶疮痈肿作用,各家中医肿瘤学家把土茯苓列为治疗膀胱肿瘤的常用药物。但土茯苓 单方对BBN(致癌剂)膀胱肿瘤的发生无明显抑制作用,而且发生了较 多的鳞状细胞型肿瘤。 5、利尿作用:从土茯苓中提取分离得到的落新妇甙(Astilbin) 能明显增加大白鼠的排尿总量,且有剂量-反应关系,给药后lh能增 加尿Na+排出量,但对尿K+排出没有明显改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