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力学重难点分析

材料力学重难点分析

材料力学重难点分析
材料力学重难点分析

一、基本变形部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为:

(1)内力与外力的基本概念,内力的分析;(2)正应力、切应力和线应变、切应变的概念;(3)材料力学基本假设及其物理意义,小变形条件的含义;(4)轴向拉压杆、受扭轴、受弯梁的内力、横截面上的应力、变形分析;(5)材料的机械性能及相关实验分析;(6)超静定问题的认识,简单超静定问题的求解;(7)剪切与挤压的认识;(8)平面弯曲的概念;(9)弯曲中心的概念;(10)弯曲变形和位移,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边界条件、连续条件,叠加法。

教学难点为:

(1)正应力、切应力和线应变、切应变的概念;(2)轴向拉压杆、受扭轴、受弯梁的内力、横截面上的应力、变形分析;(3)平面弯曲的概念;(4)弯曲中心的概念。

解决方案:

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常沿用《理论力学》的习惯思维的特点,分析理力与材力的基本模型的区别,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基本概念,明确在两门课程中的异同点。

明确“能量守恒,力的平衡,位移协调”仍是材料力学中建立关系的主要依据,但要根据材料力学的特点进一步明确能量、力和位移的具体内容。

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物体受力的变形过程,建立正应力、切应力和线应变、切应变等概念。

结合相关实验现象,分析新概念的物理意义;以概念群为重点,切实掌握概念;精选例题,启发思维,培养基本解题能力。

在讲清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基本分析方法的讲解:

1)结合介绍工程中的力学问题和力学问题的工程背景,讲授力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学习如何“出题”;

2)构件内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截面法);

3)应力计算公式推导的基本方法(利用平衡原理、物理关系和变形几何关系);4)构件变形计算的基本方法(利用应变积分求和、叠加求和等)。

5)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构件失效原因剖析的实际例子,介绍材料力学研究方法的实用价值。

6)结合光弹性实验、有限元分析,展示构件内部应力分布规律,开展形象化教学,介绍材料力学公式的实用范围。

二、应力应变分析、强度理论和组合变形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为:

(1)应力状态的概念;(2)平面应力状态的分析;(3)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概念;(4)广义虎克定律;(5)平面应变分析;(6)强度理论的概念及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7)组合变形和截面核心的概念,特别是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分析。

教学难点为:

(1)应力状态的概念;(2)平面应力状态的分析;(3)广义虎克定律及其应用;(4)平面应变分析;(5)组合变形下危险截面、危险点的确定;(6)弯扭组合中两个平面弯曲的组合及弯矩的合成。

解决方案:

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显示点的应力状态、平面应变分析、多个方向的应力作用下的变形等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有关概念。

讨论单元体的截取,方向面的选择,分析构件的复杂受载情况与点的应力状态间的关系,注意不要孤立地分析点的应力状态。

总结关于正负号的规定,使得学生准确掌握平面应力和应变分析的方法。

联系工程实际结构,讲授强度理论。

明确组合变形中的“分解”与“叠加”的概念,综合运用前面有关章节中关于构件的内力、基本变形、应力计算、应力分析和确定理论等知识,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探索外力分解或向截面形心简化的方法,分析构件上的基本变形,综合比较构件不同截面上的内力分量,寻找危险截面;综合运用不同的内力分量所对应的应力分布规律,确定危险点;根据应力分析、强度理论等知识,分析危险点的危险程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综合运用已掌握知识,参加讨论,实施研究性学习。这样既使得学生切实掌握有关组合变形的知识,又很好地复习和总结了前面的相关内容,还提高了自行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讲清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以下几点的讲解:

1)危险截面危险点的确定方法;

2)单元体的截取原则和应力的表示方法;

3)应力状态的定义;

4)组合变形问题研究的叠加原理;

5)强度理论分析复杂问题的基本思想。

三、能量法与超静定问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为:

(1)不同基本变形下杆件的变形能表达式;(2)功的互等定理和位移互等定理;(3)卡氏定理;(4)虚功原理和莫尔积分;(5)单位载荷法及图乘法;(6)超静定的概念和力法正则方程;(7)结构对称和反对称分析。

教学难点为:

(1)功的互等定理和位移互等定理;(2)卡氏定理;(3)虚功原理和莫尔积分;(4)单位载荷法及图乘法;(5)超静定的概念和力法正则方程;(6)结构对称和反对称分析。

解决方案:

结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基本变形下杆件的变形能。

着重分析不同能量方法的基本概念、物理含义和数学分析方法,重点掌握其中一至两种。

通过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步骤,特别是莫尔积分的图乘法,使得学生掌握能量法求位移的解题步骤。

分析超静定问题的物理含义,掌握力法正则方程的原理及应用,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基本静定系的选取和变形协调条件的建立。

掌握结构和载荷的对称性和反对称性分析。

在讲清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以下几点的讲解:

1)能量法研究力学问题的特点和对后续课程学习的影响;

2)超静定结构受力特点与突出与静定结构受力的区别;

3)超静定问题分析方法及分析步骤,基本静定系统的选取方法;

4)对称性和反对称性在建立基本静定系统时的作用。

四、动载荷与压杆稳定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为:

(1)动载荷的概念及其作用介绍;(2)冲击动荷系数;(3)压杆稳定的概念;(4)临界应力的概念,柔度的概念,不同约束杆件的分类,临界应力总图;(5)稳定计算。

教学难点为:

(1)冲击动荷系数;(2)压杆稳定的概念;(3)临界应力的概念,柔度的概念,不同约束杆件的分类,临界应力总图。

解决方案:

通过航空航天和土木工程中的实例,介绍动载荷的作用过程和构件失稳的危害,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基本概念;

设计问题,动静对比,使得学生明确动载荷的作用的特殊性;

以冲击动荷系数为重点,介绍冲击问题的分析方法;

从压杆稳定的实例出发,阐明稳定失效的特征,讲解稳定的基本概念的物理意义,分析不同约束条件对杆件稳定性的影响。

以临界应力总图为中心,讨论不同柔度压杆的临界应力及稳定性问题分析的基本步骤。

五、材料力学实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为:

(1)材料的机械性能;(2)电测技术基础;(3)光测技术基础;(4)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教学难点为:

(1)布片方案及组桥技术;(2)实验技术及动手能力;(3)创新思维的培养。

解决方案:

通过基本型实验,深入理解力学基本概念、了解力学实验技术基础、培养学生基本力学实验技能。并加强实验的思考性和启发性,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通过综合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学习,在实验中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创新型实验,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其应用高新技术发挥创造性的能力。

高中化学重难点讲解 超详细的哦

盐类的水解重难点知识讲解 1、根据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大小判断弱酸的相对强弱 强碱弱酸盐的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例NaAc、NaCN、NaClO、Na2CO3、NaF……。影响水解平衡的外界条件有温度、盐溶液的浓度、等,但决定水解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当其它条件相同时,水解生成的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那么就可根据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大小,判断对应酸的酸性强弱,若溶液的pH越大,水解所得的对应酸的酸性就越弱。 2、酸式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NaHSO4、NaHCO3、NaHS、NaH2PO4等均是酸式盐,酸式盐溶液不一定呈酸性,若是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例如NaHSO4,但弱酸的酸式盐呈酸性还是碱性,要看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谁更大。常见盐溶液酸碱性归纳如下: 碱性:NaHCO3、NaHS、NaHPO4 酸性:NaHSO4、NaH2PO4 3、盐溶液中离子种类及浓度关系的判断 如K2S溶液中离子有K+、S2-、HS-、H+、OH-。下面以0.1mol·L-1 Na2CO3溶液为例说明盐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关系,溶液中存在电离和水解: (1)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C(Na+)>C(CO32-)>OH->H+ (2)电荷守恒关系(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C(Na+)+C(H+)=2C(CO32-)+C(OH-)+C(HCO3-) (3)物料守恒 Na2CO3固体中n(Na+)=2n(CO32-),即为n(Na+)=2n(C)

溶液中CO32-一部分变为HCO3-、H2CO3,故有: C(Na+)=2[C(CO32-)+C(HCO3-)+C(H2CO3)] (4)水电离出的H+和OH-物质的量相等. C(OH-)=C(H+)+C(HCO3-)+2C(H2CO3)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溶液pH的计算方法(25℃) 1、酸溶液 (1)强酸溶液,如H A,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C(H+)=nC mol·L-1,pH= n -lgC(H+)=-lg(nc)。 (2)一元弱酸溶液,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电离度为α,则C(H+)=C·α,pH=-lg(Cα)。 (3)两强酸混合 2、碱溶液 (1)强碱溶液,如B(OH) ,设物质的量为 n C mol·L-1,C(OH-)=nC mol·L-1, (2)一元弱碱溶液,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电离度为α,C(OH-)=Cα, (3)两强碱混合 由,先求出混合后的C(OH-),再通过K w求混合后C(H+),最后求pH。 3、强酸与强碱混合 先依据H++OH-=H O,判断是否有过量的情况,可以分为下面三种情况: 2

高中化学必修二重点难点整理(三)

1.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 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n = m + 1 (B)n = m + 11 (C)n = m + 25 (D)n = m + 10 2.右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A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5个电子,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D的单质可跟B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 (B)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比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 (C)C的氢化物比B的氢化物稳定 (D)原子半径A>B>C 3.金属钫(Fr)天然存在极微,它的21个已知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根据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言其性质,其中不正确的是(A)在已知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化学式为Fr 2 O的氧化物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FrOH,它应是极强的碱 (D)其单质常温下跟水反应比钠剧烈 4.A、B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B>A,它们可以形成化合物AB 2 .由此可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A)A、B可能在同一周期(B)A在B的前一周期 (C)A肯定是金属元素(D)A可能在三周期的ⅡA或ⅣA族 5.元素X和元素Y在周期表中位于相邻的两个周期:X与Y两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之和为19;Y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X多3个.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X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Y 2X 2 (B)X的化合物种类比Y的化合物种类多 (C)Y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却不能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 (D)X和Y都是性质很活泼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6、下列对于铯(Cs)的性质的预测中,正确的是() A、它只有一种氧化物Cs 2 O B、它与水剧烈反应 C、Cs+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D、CsHCO 3 受热不易分解 7、第119号未知元素,有人称为“类钫”。根据周期表结构及元素性质变化趋势,有关“类钫”的预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单质有较高的熔点 B、“类钫”在化合物中呈+1价 C、“类钫”具有放射性 D、“类钫”单质的密度大于1g.cm-3 8、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①与水剧烈反应,浮在水面上②原子半径比钾大③它的氧化物有的能跟二

高考化学之有机化学重难点

高考化学之有机化学重难点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 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在水中的溶解度: 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有机物的密度 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 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 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 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 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 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 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苯酚(C6H5OH)与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高中化学重点难点

高中化学重点难点 一、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得颜色见会考手册得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得气体:HF、HCl、HBr、HI、NH 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得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得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得NH3、H2O、HF反常。③常温下呈气态得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得烃、一氯甲烷、甲醛。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⑥常温下呈液态得单质有Br2、Hg;呈气态得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得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⑨易升华得物质:碘得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⑩易液化得气体: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得气体,能做喷泉实验得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得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得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②溶于水得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①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②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③含C、H、O得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得有机物密度大于水。④钠得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得单质一定都就是金属?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就是非金属? 二、结构 1、半径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③电子层结构相同得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得阴离子。②非金属元素除O、F 外均有最高正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与为8。③变价金属一般就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就是C、Cl、S、N、O。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与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①就是否就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瞧非金属元素形成得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得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②掌握以下分子得空间结构:CO2、H2O、NH3、CH 4、C2H4、C2H2、C6H6、P4。 4、键得极性与分子得极性①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得概念。②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得关系。③掌握分子

高考化学重难点突破: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重难点突破: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有机化学,永远是高中的同学们最头疼的科目,尤其是高考中有机推断题,可以说让众多考生都铩羽而归,这些有机化合物有着各种各样的性质、严密精细的制备方法、还有数不尽的方程式……,今天,小编就将这些让人头大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只要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作推断题时自然信手拈来,还在等什么?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 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在水中的溶解度: 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

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有机物的密度 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 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 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 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

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 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 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 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

高考化学复习难点重点知识专题讲解4---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高考化学复习难点重点知识专题讲解 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连线高考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无论是全国的理科综合试卷还是江苏、上海等省市的单科考试,氧化还原反应始终是考查的重点,命题率较高。其考查方式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度适中,形式新颖灵活。涉及的知识有1、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反应类型;2、判断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及反应产物等已经由单纯的配平方程式向与生产、生活、实验等于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转化。预计今后的高考命题趋势是:以社会实际问题或典型实例为载体,考查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与物质分析、推断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科内综合应用能力。 重点、难点探源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 (2)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3)实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得失或电子转移。 2、有关概念及相互关系

例如:反应MnO2+4HCl MnCl2+Cl2↑+2H2O中 (1)MnO2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生成还原产物。(2)HCl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生成氧化产物。 二、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1、常见氧化剂 物质类型举例对应还原产物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X2(卤素)X- O2 O3H2O OH- 元素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化合物或 离子氧化物MnO2Mn2+含氧酸 浓H2SO4SO2 HNO3NO NO2盐 KMnO4Mn2+ Fe3+Fe2+ Fe

高考化学重难点专题突破

本章重难点专题突破 一 金属的冶炼方法 1.金属冶炼方法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 由于金属的活动性不同,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的能力不同,因而不同的金属就有不同的冶炼方法。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位置越靠后,越易被还原,用一般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的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总的说来,金属的性质越稳定,越容易将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金属应用的早晚就是由金属的活动性决定的,金属越活泼,冶炼越难,其使用时间就越晚。铝的应用比铁晚,就是因为铝难冶炼,只有发现用电解法冶炼后,才能大量冶炼铝。 【典例1】 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下列关于金属的一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B .工业上金属Mg 、Al 都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 C .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D .越活泼的金属越难冶炼 解析 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如硬度、强度更大,熔点更低等,A 正确;因AlCl 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不导电,冶炼铝时应采用冰晶石(Na 3AlF 6)作熔剂电解熔融Al 2O 3的方法,B 错误;金属冶炼就是把金属阳离子还原为金属原子,C 正确;越活泼的金属,其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越难被还原,D 正确。 答案 B 2.几种常用金属冶炼方法的比较

特别提示炼铁时,CO来源于焦炭与空气中O2的反应,会在金属中含有碳元素,形成含碳的合金。 【典例2】金属锂是密度最小的金属,等质量的不同金属,锂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电子,故常用来制造高性能电池。已知锂的金属性介于钠和镁之间,则冶炼金属锂应采用的方法是() A.电解法B.热还原法 C.热分解法D.铝热法 解析Na、Mg都很活泼,常用电解法冶炼,而Li活动性介于Na与Mg之间,故Li也应采用电解法冶炼。 答案 A 二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1.海水水资源的利用 海水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包括沿海工业冷却用水、生活用水和耐盐植物灌溉;海水淡化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问题。 海水淡化现有20多种技术方法。目前技术纯熟、经济效益较好的有蒸馏法、冷冻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等。 (1)蒸馏法 蒸馏法历史最久,技术、工艺比较完善,是目前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蒸馏淡化过程的实质如同水蒸气的形成,使海水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遇冷形成不带咸味的水,但蒸馏法的弊端是消耗能量多并在仪器里产生大量的锅垢。 (2)冷冻法 冷冻法,即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冷冻法与蒸馏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目录及重难点概括.doc

1.《化学1》必修: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重点,难点) 分析:在这章中引入了新的物理量,然后会改变学生以前常规的计算模式,并且这章的计算公式应用起来比较灵活(限制条件比较多),学生很容易混淆。重难点在于物质的量相关的公式推导和应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重点,难点)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重点,难点) 分析:本章第一节是为了为第二节“离子反应”打好基础,“离子反应”包括后面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和重点,这两节的知识在后面的学习中都会用到。而且考试也会经常出现相关题目。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重点,难点)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分析:熟记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熟记几种重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的现象。重点掌握几种重要金属的化合物性质和反应方程式。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重点,难点)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分析:这章难度不大,但很多学生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方程式背不到或是记得很混乱。不知道该从哪方面去背。然后就是这章方程式比较多,自然题型也比较多并且复杂。重点还是化学物质性质的掌握和运用以及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化学2》必修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重点,难点) 第三节化学键(重点,难点) 分析:这章的学习重难点是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某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

的强弱,会比较元素间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强弱。掌握各种化学键的性质,会判断某种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重点,难点)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重点,难点) 分析:本章的所有知识点都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会为选修4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做好铺垫,环环相扣。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学生将学习到“原电池”,在学习这块的时候主要是要知道发生反应的条件,并且各级发生什么反应,怎样写电极反应式。掌握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且会判断改变反应条件后反应的移动方向。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重点)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重点,难点) 第二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重点,难点)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分析:这章是我们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觉得比较难比较抽象。这章重难点是官能团的性质,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有机化学反应的现象,条件,产物等。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分析:本章比较简单。主要介绍金属的冶炼方法,能源问题。结合实际学生好理解,题型相对比较简单。 3.《化学与生活(选修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分析:这章主要介绍了生命体体内重要的三种物质,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注意掌握它们的性质和有关反应方程式。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高考化学复习精讲(重点难点)盐类的水解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33、盐类的水解 1.复习重点 1.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其应用 2.溶液中微粒间的相互关系及守恒原理 2.难点聚焦 盐的水解实质 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从而使盐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与中和反应的关系:盐+水?酸+碱(两者至少有一为弱) 由此可知,盐的水解为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但一般认为中和反应程度大,大多认为是完全以应,但盐类的水解程度小得多,故为万逆反应,真正发生水解的离子仅占极小比例。 二)水解规律: 简述为: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弱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等强显中性 具体为: 1.正盐溶液 ①强酸弱碱盐呈酸性 ②强碱弱酸盐呈碱性 ③强酸强碱盐呈中性④弱酸碱盐不一定 如 NH 4CN CH 3CO 2NH 4 NH 4F 碱性 中性 酸性 取决于弱酸弱碱 相对强弱 2.酸式盐 ①若只有电离而无水解,则呈酸性(如NaHSO 4) ②若既有电离又有水解,取决于两者相对大小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酸性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碱性 强碱弱酸式盐的电离和水解. a) 以H m A n — 表示弱酸酸式盐阴离子的电离和水解平衡. H m+1A (n m A n —1 + H 2(n+1)— + H + 增大[OH — ] 促进电离 促进水离 [H + ]增大 仅能存在于一定pH 值范围 如H 3PO 4及其三种阴离子随溶液pH 变化可相互转化: pH 值增大 H 3PO 4 H 2PO 4— HPO 42— PO 43— pH 减小 ③常见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碱性:NaHCO 3、NaHS 、Na 2HPO 4、NaHS. 酸性:NaHSO 3、NaH 2PO 4、NaHSO 4 (三)影响水解的因素 内因:盐的本性. 外因:浓度、湿度、溶液碱性的变化 (1)温度不变,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高中化学】高考常考重难点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高考常考重难点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碱金属 1.钠露置在空气中变暗: 4Na + O2 =2Na2O 2.钠的燃烧(工业生产过氧化钠): 2Na + O2Na2O2 3.钠与硫混合爆炸: 2Na + S =Na2S 4.钠投入水中: 2Na + 2H2O =2NaOH + H2↑ 5.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2Na +CuSO4 + 2H2O = Na2SO4 + Cu(OH)2↓ + H2↑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Na2O2 +2H2O = 4NaOH + O2↑ 7.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2O2 +2CO2 = 2Na2CO3 + O2 8.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NaHCO3+ NaOH = Na2CO3 + H2O 9.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NaHCO3 +HCl = NaCl + H2O + CO2↑ 10.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Na2CO3+ HCl(少量) = NaCl + NaHCO3 盐酸足量时: Na2CO3 + 2HCl(足量)= 2NaCl + H2O + CO2↑11.少量石灰水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Ca(OH)2+ 2NaHCO3 = CaCO3↓ + 2H2O + Na2CO3离子方程式:

Ca2+ + 2OH- + 2HCO3- = CaCO3↓ + 2H2O + CO32- 12.足量石灰水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Ca(OH)2+ NaHCO3 = CaCO3↓ + H2O + NaOH 离子方程式:Ca2+ + OH- + HCO3- = CaCO3↓ + H2O 13.少量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钙溶液反应: Ca(HCO3)2+ NaOH = CaCO3↓ + NaHCO3 + H2O 离子方程式:Ca2+ + OH- + HCO3- = CaCO3↓ + H2O 14.足量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钙溶液反应: Ca(HCO3)2+ 2NaOH = CaCO3↓ + Na2CO3 + 2H2O 离子方程式: Ca2+ + 2HCO3- +2OH-= CaCO3↓ + 2H2O + CO32-

高考化学备考策略及重难点解析

2019年高考化学备考策略及重难点解析 与201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理科综合·化学)》相比,今年的《考试说明》,从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内容上看,基本上与去年相同,总体保持稳定。这一点也从侧面说明通过对2009、2019年两年的理综化学的考查,考试形式、考查内容及试卷结构都比较成熟,无需作过多的更改。因此,可以预计与2019年相比,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科目考查将仍会保持相对稳定,既延续前两年高考原有的命题思路,也体现了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要求;其次,试题设计仍将力求按照以能力考查为基本出发点,立足基础知识,重点加强对重要化学知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2019年的“参考样卷”Ⅱ卷部分,仍旧是四道大题:无机推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有机推断。将考查重点放在典型的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上,进而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结合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等内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合、推理、应用能力。考查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试题一方面体现出考点要求的基础性;另一方面试题将学科内知识从多角度综合,加大了知识的覆盖面,从而加大了试题的思维容量,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全面性。 1.紧扣主干知识,力争“陈”题新做 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及样题,我们不难发现,高中化学的一些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如社会生活热点、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

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均是高考试题中的“常客”(几乎每年必考)。近三年涉及以上内容的各地高考题,就是一个很大的“题库”,我们可以将这些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力求推陈出新。选做习题时,注重做后的总结、提炼,掌握知识的“内核”。归纳、演绎并重,注意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2.围绕新增内容,重视样卷信息 今年是我省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第三年高考,前两年新课标增添的化学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焓变、熵变、活化能、盖斯定律、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原电池中盐桥、沉淀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常数及《实验化学》中的部分实验等内容都受到了命题者的格外“关注”。在后一阶段的复习当中,这些新课标的新增知识点希望能引起考生们的特别注意。 3.关注学科特点,加强实验研究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的科学,对实验的考查在实行新课标后的高考中更加得到凸显。近年来的高考中除继续加强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同时,还增大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覆盖面,同时侧重定量实验、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条件的控制,更接近于真实的化学等等。鉴于此,在总复习中,对于实验题,一定要考虑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怎样做?不这样做可以吗?还有没有其他做法?如果对一些实验仪器和基本实验操作还不熟悉,不妨走进实验室。一些实验再做一做,体会一下。

2017届高考化学重难点总结复习教案60

本专题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羟基、醛基、羧基、酯基的结构和性质及相互转化,信息题和推断题也常出现对它们的考查。考查的热点是:1、根据有机物的结构推断有机物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2、正确识别醇类和酚类物质。3、乙酸乙酯的制备、分离和提纯。4、烃及烃的各类衍生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在有机物推断及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预测高考会以新型的有机分子为载体,以新的合成材料、合成新药物、新颖的实用有机物为切入点,利用有机物官能团的转化,特别是以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为考查点,以各种常见物质的性质、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为重点进行综合考查。 一、乙醇、醇类 1、乙醇的组成和结构: 乙醇是极性分子,官能团是-OH,分子式为C2H6O,结构简式为CH3-CH2-OH,分子中含有3种类型的氢原子。 2、乙醇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俗称酒精,易挥发,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2)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也可看 成置换反应) C 2H 5OH +HBr △ C 2H 5Br +H 2O 2C 2H 5OH 浓硫酸 140℃ CH 3CH 2-O -CH 2CH 3+H 2O ②氧化反应:C 2H 5OH +3O 22CO 2+3H 2O (即燃烧反应) 2CH 3CH 2OH +O 3CHO +2H 2O (催化氧化) 还能被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重铬酸钾溶液氧化。因而能使二者褪色。 ③消去反应:CH 3CH 2OH 浓硫酸 170℃ CH 2=CH 2↑+H 2O (3)用途:用作燃料、饮料、化工原料;常用的溶剂,用于医疗消毒的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是75%. 3、醇类 (1)通式:醇是分子里含有跟链烃基结合着的羟基的化合物。根据 醇分子里的羟基的数目,醇可以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饱和一元醇分子式的通式是C n H 2n +2O 。 (2)醇的物理性质:低级的饱和一元醇为无色中性液体,具有特殊 气味。甲醇、乙醇、丙醇可与水任意比例混溶;含4~11个C 的醇为油状液体,可以部分地溶于水;含12个C 以上的醇为无色无味的蜡状固体,不溶于水。与烷烃类似,随着分子里碳原子 Cu 或Ag △ 点燃

化学必修一-人教版-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重点聚焦 1.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知识网络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 1.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2.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创伤急救 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 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 (3)眼睛的化学灼伤 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如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4)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 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如果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如果碱性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精]高考化学:“有机化学”重难点总结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重难点总结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 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在水中的溶解度: 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有机物的密度 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

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 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 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

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 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 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烃知识点难点重点考点汇总高考复习必备,推荐文档

第 2 章烃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考纲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应用。 要求 3.了解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4.能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梳理】 一、烷烃、烯烃、炔烃 1.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组成、结构特点和通式: 2.脂肪烃的物理性质: 3.脂肪烃的化学性质: (1)烷烃的取代反应。 ①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所替代的反应。 ②烷烃的卤代反应。 (2)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①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与其他原 子或原子团直 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3)烯烃的加聚反应。 ①乙烯的加聚反应方程式为。 ②丙烯的加聚反应方程式

(4)脂肪烃的氧化反应。 烷烃烯烃炔烃 燃烧现象燃烧火焰较明亮燃烧火焰明亮,带黑烟燃烧火焰很明亮,带浓黑烟 通入酸性 KMnO4溶液 【微点拨】 (1)烷烃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是分子中的氢原子逐步被取代,并且是各步反应同时进行,产物是烃的多种卤代物的混合物和卤化氢。 (2)鉴别烷烃和烯烃(炔烃)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而除去烷烃中的烯烃时,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加聚产物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二、芳香烃 1.苯的化学性质: 易取代,能加成,难氧化。 (1)易取代——易与卤素单质、硝酸、浓硫酸发生取代反应。 ①卤代反应:与Br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硝化反应方程式为。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2)能加成——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3)难氧化——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可发生燃烧反应。 燃烧:①反应方程式:。②现象:。 2.苯的同系物: (1)概念: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取代的产物。通式为 。(2)化学性质:易取代,能加成, 能氧化。 ①易取代:如甲苯生成TNT 的反应方程式为 甲苯比苯更容易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是由于甲基对苯环的影响所致。 ②能加成:如甲苯与氢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③能氧化。 a.苯的同系物侧链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使酸性KMnO4溶液。 b.能够燃烧。 3.芳香烃: (1)芳香烃: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的烃。 (2)芳香烃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苯、甲苯、二甲苯、 乙苯等芳香烃都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苯还是一种 重要的有机溶剂。 (3)芳香烃对环境、健康产生影响:油漆、涂料、复合 地板等装饰材料会挥发出苯等有毒有机物,秸秆、树 叶等物质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烟雾和香烟的烟雾中含有 较多的芳香烃,对环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微点拨】 (1)苯的同系物(如甲苯)与溴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2)苯的同系物、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2017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图象题》重难点专项训练

(图象题) 32、将一定质量的Mg—Al合金投入到100mL一定物质 的量浓度的HCl中,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5mol/LNa 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NaO 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1)原合金中Mg、Al质量各多少克? (2)HCl的物质的量浓度。(4、8g 2、7g 8mol/L) 33、向含0、02molAl3+的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Ba(OH)2溶液时,产生沉淀的 质量y(g) 与Ba(OH)2溶液的体积x(mL)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图中:V1= ;V2= ;m1= ;m2= . (300mL 400mL 8、55g 9、32g) 34、向100mL1mol/L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Ba(OH)2溶液。 (1)直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达最大值,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就是: 。 (2)随着Ba(OH)2溶液加入,沉淀总的物质的量(y轴)与Ba(OH)2溶液的体积(x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A、C两点对应的Ba(OH)2溶液体积为:A mL;C mL 2Al3++3SO42-+6OH-+3Ba2+=2Al(OH)3↓+3BaSO4↓ NH4++Al3++2SO42-+2Ba2++4OH—=2BaSO4↓+NH3·H2O+Al(OH)3↓ 150 250 35、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每份50mL.向其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随 后各取溶液10mL,并分别加水稀释到100mL。分别向稀溶液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a) (b)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合成与推断知识点难点重点考点汇总高考复习必备

有机合成与推断 【考情播报】 有机框图推断与有机合成题是高考必考试题,也是高考试题中最具有选拔性功能的题目之 一。考查的知识点包括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结构简式的书写,官能团种类、反应类型的判断,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问题的分析等,其命题角度有如下几种: (1)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行推断。 (2)根据计算进行推断。 【答题必备】 1.根据试剂或特征现象推知官能团的种类: (1)使溴水褪色,则表示该物质中可能含有或—C≡C—结构。使KMnO4(H+)溶液褪色, 则该物质中可能含有、—C≡C—或—CHO等结构或为苯的同系物。 (2)遇FeCl3溶液显紫色,或加入溴水出现白色沉淀,则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 (3)遇浓硝酸变黄,则表明该物质是含有苯环结构的蛋白质。 (4)遇I2变蓝则该物质为淀粉。 (5)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有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加热有银镜生成, 表示含有—CHO。加入Na放出H2,表示含有—OH或—COOH。加入NaHCO3溶液产生气体,表示含有—COOH。 2.根据数据确定官能团的数目: (1)与银氨溶液反应,若1 mol有机物生成 2 mol Ag,则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一个醛基;若生成4 mol Ag,则含有两个醛基或该物质为甲醛。 (2)与金属钠反应,若 1 mol有机物生成0.5 mol H2,则其分子中含有一个活泼氢原子,或为 一个醇羟基,或酚羟基,也可能为一个羧基。 (3)与碳酸氢钠反应,若 1 mol有机物生成 1 mol CO2,则说明其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某有 机物与醋酸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增加42,则含有1个—OH;增加84,则含有2个—OH。 3.根据性质确定官能团的位置: (1)若醇能氧化为醛或羧酸,则醇分子中应含有结构—CH2OH;若能氧化成酮,则醇分子中 应含有结构—CHOH—。 (2)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 (3)由一卤代物的种类可确定碳骨架结构。由加氢后的碳骨架结构,可确定或—C≡C—的位置。 (4)由有机物发生酯化反应能生成环酯或聚酯,可确定有机物是羟基酸,并根据环的大小, 可确定—OH与—COOH的相对位置。 4.根据核磁共振氢谱推断有机物的结构:有机物的分子中有几种氢原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 就出现几种峰,峰面积的大小和氢原子个数成正比。 5.依据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推断有机物的类别:醇、醛、羧酸、酯之间的相互衍变关系是 有机结构推断的重要突破口,它们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高中化学重难点讲解-超详细的哦

高中化学重难点讲解-超详细的哦

盐类的水解重难点知识讲解 1、根据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大小判断弱酸的相对强弱 强碱弱酸盐的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例NaAc、NaCN、NaClO、Na2CO3、NaF……。影响水解平衡的外界条件有温度、盐溶液的浓度、 等,但决定水解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盐 本身的性质,当其它条件相同时,水解生成的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那么就可根据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大小,判断对应酸的酸性强弱,若溶液的pH 越大,水解所得的对应酸的酸性就越弱。 2、酸式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NaHSO4、NaHCO3、NaHS、NaH2PO4等均是酸式盐,酸式盐溶液不一定呈酸性,若是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例如NaHSO4,但弱酸的酸式盐呈酸性还是碱性, 要看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谁更大。常见盐溶液酸碱性归纳如下: 碱性:NaHCO3、NaHS、NaHPO4 酸性:NaHSO4、NaH2PO4 3、盐溶液中离子种类及浓度关系的判断 如K2S溶液中离子有K+、S2-、HS-、H+、OH-。下面以0.1mol·L-1 Na2CO3溶液为例说明盐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关系,溶液中存在电离和水解:

(1)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C(Na+)>C(CO32-)>OH->H+ (2)电荷守恒关系(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C(Na+)+C(H+)=2C(CO32-)+C(OH-)+C(HCO3-) (3)物料守恒 Na2CO3固体中n(Na+)=2n(CO32-),即为n(Na+)=2n(C) 溶液中CO32-一部分变为HCO3-、H2CO3,故有: C(Na+)=2[C(CO32-)+C(HCO3-)+C(H2CO3)] (4)水电离出的H+和OH-物质的量相等. C(OH-)=C(H+)+C(HCO3-)+2C(H2CO3)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溶液pH的计算方法(25℃) 1、酸溶液 (1)强酸溶液,如H n A,设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1,C(H+)=nC mol·L-1,pH =-lgC(H+)=-lg(n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