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式逻辑第三章判断

形式逻辑第三章判断

形式逻辑第三章判断
形式逻辑第三章判断

第三章判断(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什么是性质判断及其结构;理解掌握对当关系和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掌握各种判断的逻辑形式及其特征。

第一节判断的概述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是判断?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但是,思维对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某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甲对象与乙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或不具有某种关系,这些都是事物的情况。事物的情况与事物的情况之间也有联系,这种联系也是一种事物的情况,是较为复杂的事物情况。反映事物情况不是概念这种思维形态能够胜任的,必须用概念组成判断这种思维形态,才能反映种种事物情况,即反映对象之间的种种联系。事物情况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当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了某种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然后才能在思维中肯定或否定这种事物情况,即对这种事物情况做出断定,形成判断。例如:

①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②语言不是生产工具。

2.判断的基本特征

(1)判断总有所断定。

判断反映事物情况的存在就是在进行断定,它或者肯定某事物情况存在,或者否定某事情情况存在,都是在断定。任何判断总要对事物情况做出断定。如果一个语句表达的思想无所断定,就不是判断。

(2)判断总有真有假。

符合客观实际的是真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假判断。具体判断在事实上的真假问题虽然是逻辑所关心的,却不是逻辑所着重研究的。逻辑学主要研究判断的逻辑形式的真假条件及真假关系,从而由判断组成推理,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

二、判断和语句

判断和语句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1.判断和语句的密切联系

同任何概念都是用语词表达的一样,任何判断都是用语句表达的。语句是判断的物质载体,而判断则是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在传统逻辑中,可表达判断的语句通常叫命题,陈述句都是命题,也都表达判断。

2.判断和语句的区别

第一,判断和语句属于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判断是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语句是语言形式,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判断都要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陈述句表达判断,而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

第三,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第四,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三、命题和命题形式

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语句。命题形式是命题的逻辑形式。

命题有真假,命题形式没有真假。

四、判断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根据可以把判断作不同的分类。

1.按照判断形式中是否包含“必然”、“可能”这些模态词,可将判断分为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

2.按照判断形式中是否还包含其他判断,将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是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由单句表达,但是,单句不一定表达简单判断。如:有的单句不表达判断;联合短语做主语或做谓语的单句表达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是还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是由它所包含的其他判断与逻辑联结项构成的判断。按照逻辑联结项的不同,复合判断又可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复合判断一般由复句和复句的紧缩式表达,但是,复句并不都表达判断,因果复句就不表达判断而表达推理。

第二节性质判断

一、什么是性质判断

1.什么是性质判断?

是指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传统逻辑称为直言判断。

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这些判断都是对某类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做出断定,所以,称为性质判断。由于这些判断的断定是直接的、无条件的,所以,又称为直言判断。2.性质判断的结构

每个性质判断都是由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四部分组成的。

判断的主项是表示判断对象的概念。判断的谓项是表示判断对象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的概念。判断的联项是联结主项和谓项的概念。联项决定判断的质。

判断的量项是表示判断中主项所反映对象的数量或范围的概念。量项决定判断的量,有全称、特称和单称的区别。

二、性质判断的种类

按判断联项的不同,即按质来划分,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按判断的量项的不同,即按量来划分,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

按质和量结合来划分,性质判断可分为以下六种:

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1.全称肯定判断:就是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如:

所有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这是个全称肯定判断。它断定“干部”全部都具有“人民的勤务员”的性质。全称肯定判断用公式表示即:

所有S都是P

2.全称否定判断:就是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如:

所有的国家都不是超阶级的。

这是个全称否定判断。它断定“国家”全部都不具有“超阶级的”的性质。全称否定判断用公式表示即:

所有S都不是P

3.特称肯定判断:就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有的学生是用功的。

这是个特称肯定判断,它断定“学生”这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具有“用功的”性质。特称肯定判断用公式表示即:

有S是P

4.特称否定判断:就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有的学生不是用功的。

这是个特称否定判断,它断定“学生”这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不具有“用功的”性质。特称否定判断用公式表示即:

有S不是P

全称判断与特称判断的主项都是普遍概念。但是,特称判断的主项的外延受

到量项“有”的限制,表示对某类对象的至少一个对象作了断定。那么,特称量项“有”或“有的”所表示的对象数量究竟是多少呢?它表示的数量是不确定的。“有”、“有的”的逻辑含义是“至少有一个”,至多呢?并不排斥“可以有全部”。“有S是P”是说“至少有一个S是P”,或者说,“是P的S是存在的”,所以,特称判断又称为存在判断,“有”又称为存在量词。“有”的逻辑含义与日常语言的习惯用法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说“有S是P”的时候,往往暗含有“有S不是P”的意思。当我们说“有S不是P”的时候,往往暗含有“有S是P”的意思。

在传统逻辑中,特称量项还经常用“有些”来表示。但是,“有些”的含义在日常使用中与“有”有细微差别,它表示“至少有两个”,至多“可以有全部”。所以,虽然“有些”和“有”都可以表达全称量项,一般不加区别,但总的说来,还是用“有”、“有的”更能准确表达这种判断的逻辑特性。

5.单称肯定判断:就是断定某一个别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济南是泉城。

这是个单称肯定判断,它断定“济南”这一个别对象具有“泉城”的性质。单称肯定判断用公式表示即:

某个S是P

6.单称否定判断:就是断定某一个别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某个S不是P

单称判断的主项是个单独概念时,量项省略。单称判断的主项是普遍概念时,要加单称量项的限制,表示对某类对象中的个别对象作了断定。表达单称的语词有“这(个)”、“那(个)”、“某(个)”等等。

由于单称判断是对某一个别对象的断定,也就是对反映某一单独对象的概念——单独概念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因此,在判断变形和三段论推理中,单称

三、自然语言中性质判断的规范化

自然语言中的性质判断,有些以标准形式表达,是规范的;还有大量以非标准形式表达,是不规范的。如:

没有无因之果。(可整理为:所有的结果都是有原因的。)

天鹅不都是白的。(可整理为:有些天鹅不是白色的。)

鱼目岂能混珠?(所有的鱼目都不是能混珠的。)

在规范化自然语言时,要注意两点:

1.不能改变原义。

2.可以整理成不同的形式。

四、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

1.什么是对当关系?

具有同一素材(即主项,谓项分别相同)的A、E、I、O四种命题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称为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

2.性质判断A、E、I、O的真假情况

3.素材相同的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所谓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是指:什么判断之间是互相排斥的,不能同真;什么判断之间是相容的,可以同真,如此等等。判断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判断间的真假关系是很复杂的。这里我们只介绍具有相同主项和谓项(即“素材相同”)的A、E、I、O四种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从上面的真假情况表,可以看出A、E、I、O四种判断之间有如下四种真假关系。

(1)反对关系。

A与E之间是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反对关系:当A真时E必假,当E真时A必优;而当A假时,E可真可假,当E假时,A可真可假。例如:A:某车间所有产品都是合格的。

E:某车间所有产品都不是合格的。

这两个判断:当A真时E必假,当E真时A必假。当A假时,有两种可能情况:或者某车间产品都不是合格的,这样E是真的;或者某车间产品有一部分合格,一部分不合格,这样E是假的。可见,A假,E可真可假。当E假时,也

有两种可能情况:或者某车间产品都合格,这样A是真的;或者某车间产品一部分合格,一部分不合格,这样A是假的。可见,E假,A可真可假。

(2)下反对关系。

I与O之间是可以同真,不能同假的下反对关系:当I真时,O可真可假;当O真时,I可真可假;当I假时,O必真;当O假时,I必真。

(3)矛盾关系。

A与O、E与I之间是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当A真时O必假,当A假时O必真;当O真时A必假,当O假时A必真;当E真时I必假,当E假时I必真;当I真时E必假,当I假时E必真。

E与I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说明。

(4)差等关系(从属关系)。

A与I、E与O之间是可以同真、可以同假的从属关系:当全称判断(A或E)真时,特称判断(I或O)必真;当全称判断假时,特称判断可真可假;当特称判断假时,全称判断必假;当特称判断真时,全称判断可真可假。

E与O的关系也可用同样的方法来说明。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关系,称为对当关系。对当关系可用下面的方形图来刻划,这个方形图称为逻辑方阵。

A 反对关系 E

关于性质判断的真假关系,还有两点必须引起注意。

第一,由于单称肯定判断与全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与全称否定判断的主、谓项周延情况完全一样,因而在推理中普通逻辑把单称肯定判断当作A判断,把单称否定判断当作E判断。但是,单称肯定判断与单称否定判断的真假关系,不同于A与E的真假关系,它们之间是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

第二,上述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是建立在主项并非空概念这个基础之上的。在现代逻辑中,如果S为空集,逻辑方阵中的矛盾关系成立,其他三种关

系不成立。

五、性质判断主项、谓项的周延性

所谓性质判断主项、谓项的周延性是指,一个判断对它的主项、谓项的外延的断定情况.一个判断的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就是指,这个判断确定地断定了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一个判断主项或谓项是不周延的,就是指,这个判断没有确定地断定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

普通逻辑并不研究某个具体判断的内容及其主谓项是否周延,而是研究判断的一般形式,确定一些关于主谓项周延性的一般原则,以便在推理中正确运用。

下面我们分别考察一下A、E、I、O上种判断主项、谓项的周延性。

1.全称肯定判断的主项是周延的,谓项是不周延的。

SAP是S类与P类具有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的概括反映。它断定了所有S都包含在P中,即确定地断定了S的全部外延,这里所谓“确定”,即没有例外。因而,主项S是周延的。

SAP只是断定所有S都包含在P中,它并未断定所有的P都包含在S中。因此,SAP并未确定地断定P的全部外延,谓项P是不周延的。

2.全称否定判断的主项、谓项都是周延的

SEP是S类与P类具有全异关系的反映。它断定了所有S都不是P,并且也断定了所有P都不是S,也就是确定地断定了S的全部外延与P的全部处延相排斥。因此,SEP确定地断定了主项S和谓项P的全部外延,其主项、谓项都是周延的。

3.特称肯定判断的主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SIP是S类与P类具有相容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的概括反映。它只是断定有S包含在P中,并未断定所有S包含在P 中,即没有确定地断定S的全部外延。因此,其主项S是不周延的。

SIP只是断定有的S包含在P中,并未断定所有P包含在S中,即没有确定地断定P的全部外延。所以,谓项P是不周延的。

4.特称否定判断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SOP是S类与P类具有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的概括反映。它只是断定至少有一个S与P相排斥,并未断定全部S与P相排斥,即没有确定地断定S的全部外延。因此,其主项S是不周延的。

SOP断定了至少有一个S不是全部的P,即全部P都与被断定的那部分S 相排斥,它确定地断定了P的全部外延。所以,其谓项P是周延的。

关于性质判断的主项、谓项的周延性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一个脱离了具体判断的孤立的概念,无所谓周延不周延。只有当一个概念充当某个判断的主项或谓项,从而它的外延受到断定的时候,才有周延不周延的问题。

第二,要把判断对概念外延的不同断定情况与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区分开来。判断是一种主观断定,不同形式的性质判断对主谓项断定情况是不同的。不能用主项和谓项的外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在客观世界的关系,来代替判断对主项与谓项外延的断定情况的分析。

第三,周延性是性质判断在量的方面的基本逻辑特性。掌握它,对于正确分析性质判断的逻辑含义,正确运用这种判断进行推理必不可少的。

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七章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堂上操练】 一、填空题: 1.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三条基本规律都共同要求保持_______。 3.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就会出现"________"和"_______"的逻辑错误。 4.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就会出现"________"的逻辑错误。 5.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就会出现"_______"的逻辑错误。 二、下列各段文字是否符合同一律要求?如不符合,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甲:今年你们厂的产值是多少? 乙:今年原材料提了很多价,不亏本就算好了。 2.上面不是老说领导要多听群众意见?我是群众,可领导总是不听我的意见。 3.这门课程很难学,我花了很多时间还是学不好。 4.凡是你所没有丧失的,就是你有的;你没有丧失角,所以你有角。 5.唐代以后古体诗转韵的也不少,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就是这样。 三、下列各段文字是否符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要求?如不符合,指出违反了哪条基本规律和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这个公司今年做了差不多一百万元以上的生意。 2.张三考试作弊,一种意见是要处分,一种意见是不要处分,这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关键是做好张三的思想工作。 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4.万里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的天然屏障。 5."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是一种意见,"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也是一种意见,对这两种意见我很难表态。如果一定要我表态的话。我认为:"如果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是一个乡土作家,如果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不是一个乡土作家。" 6.既不能说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很好,也不能说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不好。 【课后作业】 一、下列议论是否违反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请加以简要分析: 1.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之故意,不是犯罪嫌疑人。 2.价值规律是永恒的历史范畴。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他一有空就行乐,从来不浪费时间。 5,中小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搞"家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此既不提倡,也不禁止。 6.在从前的年代,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得来的。 7.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8.问:你的丈夫犯了罪,你知道吗? 答:我们过去可是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啊! 问:他贪了这么多钱,你难道不知道吗? 答:北京有人比他贪得更多呢! 9.这里的商品既不是价廉物美,也不是价不廉或物不美。 10.父亲:你完成了作业没有? 女儿:谁说我没有完成作业? 父亲:那你就去睡吧。 女儿:我还有一道题没做完。

形式逻辑-课后习题-答案(含原题)

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 一、下列命题是哪种直言命题?请指出命题的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及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1.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答:这是个全称肯定命题(A),全称肯定量项省略;“共产党员”是主项;“是”为联项;“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是谓项。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2.任何困难都不是不可克服的。答:这是个全称否定命题(E)。全称量项“任何”;主项“困难”;联项“不是”;谓项为负概念“不可克服的”。其主项、谓项都周延。 3.有些图书是线装书。答:这是特称肯定命题(I)。量项“有些”;主项“图书”;联项“是”;谓项“线装书”。其主项、谓项均不周延。 4.《女神》是郭沫若的诗集。答:这是个单称肯定命题。《女神》是主项;“是”是联项;“郭沫若的诗集”是谓项。其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5.有些学生不刻苦。答:这个命题一般理解为O命题:有些学生不是刻苦的。“学生”是主项;“刻苦的”是谓项;“不是”是联项;“有些”是量项。其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二、下列对当关系推理是否有效?为什么? 1.由“有的植物不开花”真,推知“所有植物都开花”假。 答:正确。因为O与A是矛盾关系,由O真可推知A假。 2.由“凡环境污染都对人身体有害”真,推知“有的环境污染不对人身体有害”假。 答:正确。因为A与O是矛盾关系,由A真可推知O假。 3.由“有人生而知之”假,推知“有人不是生而知之”真。 答:正确。I与O是下反对关系,由I假可推知O真。 4.由“有的大学生是有理想的”真,推知“所有大学生都是有理想的”假。 答:不正确。I与A是从属(差等)关系,由I真推不出A假。 5.由“所有的古代散文都不押韵”假,推知“有的古代散文押韵”真。 答:正确。E与I是矛盾关系,由E假可推知I真。 6.由“所有的新诗都不押韵”假,推知“所有新诗都押韵”真。 答:不正确。E与A是反对关系,由E假推不出A真。 三、根据命题的对当关系,由已知下列命题的真假,断定同素材的其它三种命题的真 1.已知“某单位职工都买了电冰箱”为假。 答:这是个A命题。当A假时,同素材的E命题“某单位职工都没买电冰箱”真假不定;I命题“某单位职工有的买了电冰箱”真假不定;O命题“某单位有的职工没买电冰箱”为真。 2.已知“某班同学都不是会打桥牌的”为真。 答:这是个E命题。当E真时,A命题“某班同学都是会打桥牌的”为假;I命题“某班同学有的是会打桥牌的”为假;O命题“某班同学有的不是会打桥牌的”为真。 3.已知“有的科学家是自学成才的”为真。 答:这是个I命题。当I真时,A命题“所有的科学家是自学成才的”可真可假;E命题“所有的科学家不是自学成才的”为假;O命题“有的科学家不是自学成才的”可真可假。 4.已知“有的教授不是懂外语的”为假。 答:这是个O命题。当O假时,A命题“所有的教授都是懂外语的”为真;E命题“所有的教授都不是懂外语的”为假;I命题“有的教授是懂外语的”为真。 四、根据命题的对当关系,选择相应的命题来确定下列命题的虚假。 1.所有青年都是积极向上的。答:有的青年不是积极向上的。 2.有的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答:任何理论都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形式逻辑第三章答案

《形式逻辑》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 一、下列语境哪些直接表达判断?为什么? (3)、(5)直接表达判断 二、下列命题属于何种性质命题?其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 1.全称肯定命题。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2.全称肯定命题。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3.全称肯定命题。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没有一个不是”=“全都是”)。 4.全称否定命题。主项谓项均周延(“没有一个是”=“全都不是”)。 5.特称否定命题。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6.特称肯定命题。主项谓项均不周延。 7.全称肯定命题(更具体地讲,单称肯定命题)。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8.全称否定命题。主项谓项均周延。 三、根据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解: 1.“所有商品都有商标”(属于SAP)与“所有商品没有商标”(属于SEP) 是上反对关系,由SAP假不能够推出SEP真; “所有商品都有商标”(属于SAP)与“有些商品没有商标”(属于SOP) 是矛盾关系,由SAP假能够推出SOP真。 (注意,在运用对当关系进行推断之前,所有的命题都要先转换为同素 材的性质命题。下同。) 2.“有些零件不是次品”(属于SOP)与“有些商品是次品”(属于SIP)是下 反对关系,由SOP假能够断定SIP为真; “有些零件不是次品”(属于SOP)与“所有零件不是次品”(属于SEP) 是差等关系,所以由SOP假可推断SEP为假。 3.这三个命题分别属于A、I、O和E命题,由它们为真可以推断它们各自 的同素材的性质命题的真假如下: a.SAP真?SOP假、SIP真、SEP假 b.SIP真?SEP假、SAP和SOP真假不定 c.SOP真?SAP假、SEP和SIP真假不定 d.SEP真?SAP假、SIP假、SOP真 四、将下列命题进行换质,并用公式表示之。 1.S EP?S A P 2.SIP?SO P 3.SAP?SE P 4.SOP?SI P 五、下列命题能否换位?若能,请用公式表示之。 1.SIP?PIS 2.SAP?PIS 3.SOP不能换位

形式逻辑学 第四版(华东师大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练习答案 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 (P13-14) 一、1、逻辑学;客观规律。 2、思维规律。 3、客观规律。 4、某种理论、观点、看法。 二、1、(b)。2、(b) 第二章概念 (P43-49) 二.(1)单独、集合;(2)普遍、非集合; (3)普遍、集合;(4)普遍、非集合; (5)普遍、非集合;(6)普遍、集合。 三.字母ABCD分别表示先后出现的概念(见下页) 六.全部错误。理由: 1、使用了否定; 2、循环定义; 3、定义过窄; 4、循环定义; 5、隐喻; 6、定义过宽; 7、定义过窄;8、定义过宽。 1、2、3、 4、5、6、 7、8、 or A B B D D C A B C D A A B C C A B B

C D A C B A B C A A B C 七、全部错误。理由: 1、是分解; 2、混淆根据、子项相容; 3、不是划分; 4、子项相容、划分不全、混淆根据; 5、混淆根据、子项相容; 6、是分解; 7、多出子项; 8、划分不全。 九、1、内涵、外延。2、交叉、反对。3、不相容(全异)、同一。4、(略)。5、定义过窄。 6、真包含(同一)、不相容(全异)。 7、限制、概括。 8、多出子项、划分不全。 十、a c d d(c) c d a c 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P77-81) 一、(3)、(5)直接表达判断。 二、A A A E O I A(a) E 三、1、不能,能。2、能,能。3、(略) 六、(3)正确。 七、1、SOP。2、真包含于。3、全同、真包含于。4、真假不定。5、特称、肯定。6、SI P 真。 八、c d d d c d 九、de de bc bc 十、SIP、SOP取值为真,SIP可换位:SIP PIS。 十一、推导一:ABC三句话分别是性质命题SAP、SaP、SEP,a与E是反对关系,必有一假,所以根据题意SAP必真,所有学生懂计算机,班长必然懂计算机。 推导二:A句与C句是反对关系,不可同真,必有一假,所以B句真,B句真则C句假,所以A句亦真,所有学生懂计算机,班长必然懂计算机。 十二、推导:SIP与SOP是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所以POS必假,P真包含于S或与S全同,即S真包含P或与P全同,而前者使AB两句话均真,不合题意,所以S 与P全同。 十三、分析:“该来的(人)不(是)来(的人)”可推出“来(的人)不(是)该来的(人)”(SEP PES)。“不该走的(人是)走了(的人)”可推出“不走(的人是)该走的(人)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道成编辑,2012.1.15. 第一章、绪论 【堂上操练】一、填空: 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____________。 3.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__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________。 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系统。 5.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_________,可以变化的部分叫__________。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1.这个学生是三好学生。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3.这节课或者你来讲,或者我来讲。4.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 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所有S是P2.p←q3.有S不是P4.(p

∧q)→r 【课后作业】 一、查阅词典,指出下列各句"逻辑"一词的含义: 1.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这是社会发展的逻辑。2."贫穷才是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逻辑? 3.普及逻辑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4.要善于逻辑地思维和明确地表达思想。 5.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6.任何脱离现实生活逻辑的文学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7."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这一逻辑不能成立。8.这几句话不合逻辑。 二、请用公式表示下列命题或推理,并指出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 1.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中国才有出路。2.白求恩同志是一个高尚的人。 3.所有科学理论都具有客观性,形式逻辑是科学理论,所以,形式逻辑具有客观性。 4.除非你去请他,他才来。6.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5.某案犯逃跑要么从水路。要么从陆路,据查不是从水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教学大纲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大学本(专)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作为一门思维科学,它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和论证思想的作用。学习形式逻辑对于自觉地进行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逻辑论证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课程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原则和方法,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逻辑规律和逻辑原理,同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自觉地运用学过的逻辑理论和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逻辑问题。通过学习本课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就中文系而言,本课程应注意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基础课程相联系,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本课程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教学中应注意重点突出、例证生动,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加强趣味性。教材一般都借用了数理逻辑的语言形式,应注意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的转换。 五、本课程讲授一学期,约32学时。书面作业2次。 六、本大纲课程教学内容顺序依托华东师大《形式逻辑》教材内容顺序编排,教学重点为第二、三、四、五、六、十章,教师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课时多少及学生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调整。由于选用教材不同,内容编排顺序以及个别内容、术语可能小异,教学中应作适当调整。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 第一节了解:形式逻辑的对象(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性质(全民性、工具性)。 第二节理解: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概念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了解:概念是通过揭示对象的特性或本质来反映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 二、了解: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了解:概念内涵、外延的定义 二、掌握: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第三节概念的种类 一、理解: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二、理解: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三、理解:正概念与负概念 第四节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一、理解:相容关系(全同、真包含、真包含于、交叉) 二、理解:不相容关系(全异:矛盾、反对) 第五节掌握: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第六节掌握:定义及其规则 第七节掌握:划分及其规则 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 第一节了解:命题和推理的概述 第二节性质命题 一、了解:性质命题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 二、理解:性质命题根据质和量的不同结合分为六种基本形式。 三、掌握:A、E、I、O四种性质命题的项的周延性 四、掌握:主、谓项相同的A、E、I、O四种性质命题间的真假关系 第三节性质命题的直接推理 一、掌握:运用命题变形法的直接推理 二、掌握:依据“逻辑方阵”的命题间关系的直接推理 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下) 第一节三段论 一、理解:三段论及其结构

形式逻辑习题

形式逻辑练习题 绪论 一、请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逻辑”一词的涵义: 1.“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2.“写文章要讲逻辑。”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二、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 b.逻辑常项 c.逻辑变项 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 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 b.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c.常项与变项均相同 d.常项与变项均不同 概念 一、下列句子中标有横线的语词表达何种概念(单独或普遍、集合或非集合)? (1)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2)在我们的国家里,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纪律来约束自己。(3)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4)我们的干部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5)词是最小的能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 (6)根据森林的效益,可以将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 二、请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不谋任何私利的政党。 (3)印度地处亚洲,这个亚洲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4)小明是个小学生,他表姐是个中学生而且是三好学生,他爸爸是工人。 (5)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知识和间接经验的知识两部分。 (6)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是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也是劳动者。 (7)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8)小说和剧本都是文学作品。 三、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1)语言不是上层建筑。 (2)机会主义者就是看机会而采取行动的人。 (3)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4)奇数就是偶数加1或减1而成的数,偶数则是奇数加1或减1而成的数。 (5)狮子是兽中之王。 (6)资本家乃是剥削别人劳动的人。 (7)商品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8)正方形就是四边相等的四边形。 四、下列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1)华东师大分为文科各系和理科各系。 (2)逻辑学分为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现代逻辑,古典逻辑。 (3)概念分为概念的内涵和概念的外延。

形式逻辑(第5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6章

《形式逻辑》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下) 一、填空题 (1)如果做坏事那么就应受到惩罚。 (2)如果被录取那么就通过了考试;并非没有通过考试并且被录取。 (3)假;真 (4)假;真 (5)假 (6)小王不是大学生或者不是运动员;如果小王是大学生,那么他就不是运动员;如果小王是运动员,那么他就不是大学生。 (7)真;真 (8)他不去 (9)﹁(p∧q)(或者﹁p∨﹁q,因为﹁(p∧q)=﹁p∨﹁q) 二、单选 (1)d (2)d (3)a (4)c (5)d 三、双选 (1)de (2)ad (3)ad (4)be (5)bc 四、多选 (1)abcde (2)acde (3)abe (4)bcd 五、真值表解题 (1) a) p q p∧q p∨q 1 1 1 1 1 0 0 1 0 1 0 1 0 0 0 0 由表可见,p∧q与p∨q不等值。 b) p q ﹁p ﹁p∨q p→q 1 1 0 1 1 1 0 0 0 0 0 1 1 1 1 0 0 1 1 1 由表可以看出,﹁p∨q与p→q是等值的。 c) p q ﹁p ﹁q p→q﹁p←﹁q

1 1 0 0 1 1 1 0 0 1 0 0 0 1 1 0 1 1 0 0 1 1 1 1 由表可以见得,p→q与﹁p←﹁q是等值的。 d) p q ﹁p ﹁q p→q﹁q→﹁p 1 1 0 0 1 1 1 0 0 1 0 0 0 1 1 0 1 1 0 0 1 1 1 1 由表可见,p→q与﹁q→﹁p是等值的。 (2) A B A→B p q p→q p?q (p→q)→(p?q) 1 1 1 1 1 1 0 0 0 1 0 1 1 0 0 0 0 1 1 1 可见,A不是B的充分条件。 (3) p q ﹁q p→q p?﹁q p∧q p∨q 1 1 0 1 0 1 1 1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1 1 0 0 0 由表可见,当p→q和p?﹁q都真时,p∧q为假,p∨q为真。 (4)设甲去北京为p,乙去北京为q,则 A:p←q B:p→q C:﹁p∨﹁q p q ﹁p ﹁q p←q p→q﹁p∨﹁q 1 1 0 0 1 1 0 1 0 0 1 1 0 1 0 1 1 0 0 1 1 0 0 1 1 1 1 1 可见,当A、B和C均真时,甲和乙都不去北京。 (5)设甲村所有人有彩电为p,则甲村有些人没有彩电即为﹁p;再设乙村所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 目录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 0 第二章概念 (2) 1.01说明概念的特征和作用。 (2) 1.02形式逻辑为明确概念和准确地使用概念提出了那些方法?明确概念和准确地 使用概念要注意那些问题? (3) 1.03说明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3) 1.04为什么说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而不是事物特有属性本身?3 1.05指出下列各概念的内涵和某些外延: (3) 1.06指出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话是由内涵方面或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 念的: (3) 1.07对下列各概念进行一次限制和一次扩大: (4) 1.08下列各组概念从前到后,作为连续的限制或扩大,是否正确,为什么? (4) 1.09说明下列各句中带括号的概念是哪一种概念: (4) 1.10什么是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明下列各句子中带括号的概念 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5) 1.11指出下列各概念的矛盾概念和反对概念: (5) 1.12什么是论域?下列各句中带括号的概念的论域是什么? (5) 1.13说明真实定义和语词定义的区别和作用。 (5) 1.14下列各句话表达了真实定义,还是语词定义? (6) 1.15设下列各句话都表达真实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6) 1.16根据下列各段文章的内容分别找出“片面性”和“革命”的定义,并说明这个 定义是合乎定义规则的: (7) 1.17设下列各句话都各表示一个划分。作为划分,它们是否正确?为什么? (7) 1.18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这是不是二分法?如果不是二分法,则把它改为二分法。 (7) 1.19指出下列各段话明确了哪些概念,主要是用哪些方法明确的? (7) 第三章判断 (8) 2.04指出下到各判断是哪一种性质判断,并指出它们的主谓项。 (8) 2.05 (9) 2.06 (10) 2.07什么叫做周延?为什么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而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 (11) 2.08下列各关系是对称的或传递的吗? (11) 2.09下列各组判断之间有什么真假关系? (11) 2.10从关系的逻辑性质方面,指出下列两句话中的逻辑错误: (12) 2.11断定了一个复合判断,是否必然地断定了它的肢判断,为什么? (12) 2.12下列各判断是哪种复合判断,并指出它们的判断联项和肢判断。 (12) 2.13分析下列各判断的形式(不必分析到判断的内部结构,即主项、谓项等):.. 13

形式逻辑 第三章 判断

第三章判断(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什么就是性质判断及其结构;理解掌握对当关系与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掌握各种判断的逻辑形式及其特征。 第一节判断的概述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就是判断? 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概念就是反映思维对象的。但就是,思维对象不就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就是相互联系的。某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某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甲对象与乙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或不具有某种关系,这些都就是事物的情况。事物的情况与事物的情况之间也有联系,这种联系也就是一种事物的情况,就是较为复杂的事物情况。反映事物情况不就是概念这种思维形态能够胜任的,必须用概念组成判断这种思维形态,才能反映种种事物情况,即反映对象之间的种种联系。事物情况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当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了某种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然后才能在思维中肯定或否定这种事物情况,即对这种事物情况做出断定,形成判断。例如: ①文学就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②语言不就是生产工具。 2、判断的基本特征 (1)判断总有所断定。 判断反映事物情况的存在就就是在进行断定,它或者肯定某事物情况存在,或者否定某事情情况存在,都就是在断定。任何判断总要对事物情况做出断定。如果一个语句表达的思想无所断定,就不就是判断。 (2)判断总有真有假。 符合客观实际的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就是假判断。具体判断在事实上的真假问题虽然就是逻辑所关心的,却不就是逻辑所着重研究的。逻辑学主要研究判断的逻辑形式的真假条件及真假关系,从而由判断组成推理,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 二、判断与语句 判断与语句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1、判断与语句的密切联系 同任何概念都就是用语词表达的一样,任何判断都就是用语句表达的。语句就是判断的物质载体,而判断则就是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在传统逻辑中,可表

形式逻辑习题集含答案

《形式逻辑》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形式逻辑》(编号为11009)共有单选题,填空题1,论述题,计 算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填空题1]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 B、语言表达形式 C、逻辑常项 D、变项 E、逻辑常项和变项 2.“我们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这里,“干部”这个概念,实在()的意义上使用的。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3.“中国女子排球队多次夺得过世界冠军。”这里,“世界冠军”是()。 A、普遍概念 B、单独概念 4.“战场”和“战士”这两个概念是()。 A、属种关系 B、交叉关系 C、全异关系 5.将“学生”限止为“中学生”,概括为“知识分子”。对上述限制和概括的评价最为确切的是()。 A、限制和概括都很正确 B、限制和概括都不正确 C、限制正确,概括不正确 D、限制不正确,概括正确 6.“正方形就是四角相等的四边形。”对上述定义评价最为确切的是()。 A、正确 B、不正确,定义过宽 C、不正确,定义过窄 D、不正确,循环定义 7.母项S通过划分,得到并且只得到S1和S2两个子项。如果这一划分是正确的,则S1和S2不可能具有()关系。 (1)属种关系(2)矛盾关系(3)对立关系 A、只有(1) B、只有(2)

C、只有(3) D、只有(1)和(2) E、只有(1)和(3) 8.如果A是一个正概念,B是一个负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 A、必定是矛盾关系 B、必定不是矛盾关系 C、可能不是矛盾关系 D、不可能是矛盾关系 E、必定是全异关系 9.“平反是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能最为确切地说明上述定义不严格的是()。 A、对案件是否处理错误,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否则不能说明什么是平反 B、应该说明平反的操作程序 C、应该说明平反的主体,平反的主体应该具备足够的权威性 D、对平反的客体应该具体分析,平反了,不等于没错误 E、处理错误的案件包括三种:重罪轻判,轻罪重判和无罪而判 10.“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不构成条件关系 11.“宏达超市的商品不但价廉,而且物美。”这一命题的负命题表达的含义与()相同。 (1)宏达超市的商品价不廉,并且物不美。 (2)宏达超市的商品价廉,但物不美。 (3)宏达超市的商品价不廉,但物美。 (4)宏达超市的商品价不廉,或者物不美。 (5)宏达超市的商品如果价廉,那么一定物美。 A、仅(1) B、仅(2)和(3) C、仅(4) D、仅(4)和(5) E、(1)、(2)、(3)、(4)和(5) 12.“航天号飞机的失事或者由于设备故障,或者由于人为破坏;已查明失事原因确系设备故障。因此,可以排除人为破坏。”正确地评价了上述命题推理的是()。 A、推理正确,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B、推理正确,是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C、推理错误,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D、推理错误,是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出版硕士(MP)考试《441出版专业基础》-第五章 形式逻辑常识【圣才出品】

第五章形式逻辑常识 5.1 大纲详解 【大纲要求】 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的基本知识。 【要点详解】 概念、判断、推理,是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首先产生概念,然后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概念和判断是推理的基础。论证是综合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的过程。 第一节概念 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属性,就是事物所具有的各种性质。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对该事物具有决定意义的特有属性,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就是对该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其他属性。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形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任何概念都由语词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2)在不同语境下,同一概念可由不同的语词表达,同一语词也可表达不同的概念。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明确,即要求准确把握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它是正确思维的首要条件。 1.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2.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一切事物。 通俗地讲,内涵说明“什么是”,外延说明“哪些是”。使用概念时,为了避免概念不明的毛病,必须注意从逻辑上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概念的种类 形式逻辑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两个基本特征为根据,将概念分为若干类。 1.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根据外延所反映对象的数量,概念可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1)单独概念是只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 (2)普遍概念是反映某一类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不是一个单独对象,而是由两个或多个对象组成的类。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外延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同一事物的群体,概念可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1)集合概念是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2)非集合概念是不以事物的群体而以其个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个体对象的概念。 3.正概念和负概念 根据概念外延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概念可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1)正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2)负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三、概念之间的关系

《形式逻辑》自测题

《形式逻辑》自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个填空正确得0.5分,共12分) 1、逻辑变项是逻辑形式中它可以代入不同的内容,不管用什么具体的内容代入变项,其逻辑形式都保持不变,常用语言表示;逻辑常项是逻辑形式中,它具有,是的标志,它既可以用自然语言表示,也可以用语言表示。 2、概念的形式和存在必须依赖于语词,同一概念可以用来表达,同一语词可以表达。 3、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是:和。属种(种属)之间内涵与外延具有关系。 4、“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商品。”这句话作为定义是不正确的,因为它违反了定义的逻辑规则和。 5、进行划分时,划分出来的子项概念必须与母项概念构成关系,根据二分法划分出来的两个子项概念必须构成关系,否则划分就是错误的。 6、在直言命题中,决定命题的质的是命题的,决定命题的量的是命题的。 7、直言命题对当关系直接推理中关于“由一个命题假推出另一个命题假”的推理有“SIP→SAP”和“SOP→SEP”两种,而“由一个命题真推出另一个命题真”则有“”和“”两种。 8、运用推理时,为了确保获得真实结论,在逻辑上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第二。 9、在三段论中,如果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概念)在结论中周延了就会犯或的逻辑错误。“科学技术是我们应当重视的,思想教育不是科学技术,所以,思想教育不是我们应当重视的。”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二、单项选择题(请你在各小题后边的括号里写上正确的答案序号。每小题选择正确得2分,共10分)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工业品。”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定义含混 D、循环定义 2、“牛、羊、猪、鸡、鸭等家畜”这一概括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缺少概括 B、概括不当 C、重复概括 D、歧义概括 3、已知两个直言命题的逻辑变项完全相同,逻辑常项完全不同,则这个直言命题() A、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B、可以同真,不能同假 C、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D、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4、“《狂人日记》作者”与“鲁迅”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 A、全异关系 B、反对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同关系 5、下列直言命题对当关系推理,正确的是() A、S IP→SOP B、SIP→SAP C、SIP→SAP D、SIP→SEP 6、“丈”、“尺”、“寸”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A、矛盾关系 B、全同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 7、下列直言命题变形推理,正确的是() A、SOP→POS B、SAP→PAS C、SIP→PIS→PO S D、SIP→SO P→P OS

形式逻辑第三章判断

第三章判断(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什么是性质判断及其结构;理解掌握对当关系和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掌握各种判断的逻辑形式及其特征。 第一节判断的概述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是判断?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但是,思维对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某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甲对象与乙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或不具有某种关系,这些都是事物的情况。事物的情况与事物的情况之间也有联系,这种联系也是一种事物的情况,是较为复杂的事物情况。反映事物情况不是概念这种思维形态能够胜任的,必须用概念组成判断这种思维形态,才能反映种种事物情况,即反映对象之间的种种联系。事物情况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当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了某种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然后才能在思维中肯定或否定这种事物情况,即对这种事物情况做出断定,形成判断。例如: ①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②语言不是生产工具。 2.判断的基本特征 (1)判断总有所断定。 判断反映事物情况的存在就是在进行断定,它或者肯定某事物情况存在,或者否定某事情情况存在,都是在断定。任何判断总要对事物情况做出断定。如果一个语句表达的思想无所断定,就不是判断。 (2)判断总有真有假。 符合客观实际的是真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假判断。具体判断在事实上的真假问题虽然是逻辑所关心的,却不是逻辑所着重研究的。逻辑学主要研究判断的逻辑形式的真假条件及真假关系,从而由判断组成推理,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 二、判断和语句 判断和语句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1.判断和语句的密切联系 同任何概念都是用语词表达的一样,任何判断都是用语句表达的。语句是判断的物质载体,而判断则是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容。在传统逻辑中,可表达判断的语句通常叫命题,述句都是命题,也都表达判断。

形式逻辑练习题及答案

形式逻辑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这批产品没有一件是合格品”和“这批产品有些不是合格品”这两个判断具有____关系。 2、在被研究现象a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相关情况A是各场合共同具有的,则 可运用_______________ 法确定A与a之间有因果联系。 3、在“如果p并且q则r”中,逻辑常项是 ______________ 。 4、以"《示儿》是七言诗”和"《示儿》不是唐诗”为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可构成第 _________ 格,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商品是劳动产品”这个定义犯了______________ 的错误。 6、“赵蒙不是会计系的,就是金融系的“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 7、在关系判断“李明认识赵红”中,“认识”属于____________ 关系。 8、论证是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三部分组成的。 9、划分母项和划分子项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关系,划分子项和划分子项之间 具有_________ 关系。 10、对SEP进行换质位,正确结论是______________ 。 11、“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加强精神文明建 设是十分重要的。”这个推理是_______________ 推理,其形式为_______________ 式。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对当关系,当SIP假时,SAP ,SOP 。 13、“如果SIP真,则SOP假”的负判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该负判断等 值的联言判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30分) 1、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正确形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 2、一个正确的三段论三个项都可以周延两次。 3、某餐馆规定顾客或者选川菜,或者选鲁菜。小李选了川菜,因此,他不能选鲁菜。 4、把“喜马拉雅山”概括为“喜马拉雅山脉”,限制为“珠穆朗玛峰”。 5、一个演绎推理如果前提真,并且推理形式正确,那么,结论一定真。 三、图表题(共20分) 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有下划线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公园—A)里游客_(B)很多,小王_(C)在公园里鱼(D)猴子(E)。(5分)

形式逻辑复习题

广东警官学院公安、法律专业 《形式逻辑》试题(A)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判断题(指出下列论断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写“对”,不正确的写“错”。每题1分,共10分) 1、“人民警察在人民群众中享受着崇高的威信,我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警察。”这段议论中的两个“人民教师”都是集合概念。() 2、“教师”和“干部”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 3、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来实现的。() 4、“朝大明不是犯罪分子”这个判断的主谓项都是周延的。() 5、如果一个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都是假的,那么这个相容就是假的。() 6、“SOP”这个判断是不能换质位的。() 7、“李某反对赵某”中的“反对”是对称关系。() 8、归纳推理是从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的推理。() 9、根据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或互为反对的判断必然有一个是假的。() 10、假言判断就是表示假设的判断。()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其中一个是()。 A、真实性 B、必然性 C 、内涵D、实用性 2、“国家公务员”这个概念可以限制为()。 A、国家工作人员 B、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C、人民的勤务员 D 、职员 3、“没有一个犯罪分子不是触犯刑律的”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A、特称判断 B、全称肯定判断 C、单称判断 D、全称否定判断 4、“长沙在广州的北面”和“长沙和广州都是省会城市。”这两个判断()。 A 、都是关系判断B、都是联言判断 C、前者是关系判断,后者是联言判断 D、前者是联言判断,后者是关系判断 5、已知“SEP”为假,可必然推出()。 A、SAP真 B、SOP 真 C 、SIP 真D、SAP假 6、“扬某喜欢王某”中的“喜欢”,属于()关系。 A、对称且传递 B、对称但反传递 C、非对称且非传递 D、对称但非传递 7、下列公式中正确表达了I与O真假关系的是() A、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B、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C、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D、可以同真,不能同假 8、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含义是()。 A、当前件存在时,后件一定存在 B、当前件存在时,后件一定不存在 C、当前件不存在时,后件一定不存在 D、当前件不存在时,后件一定存在 9、若“只有小刘是公务员,小刘才懂行政管理”为假,则()为真。 A、如果小刘不是公务员,那么小刘不懂行政管理。

《形式逻辑》(第二版)樊明亚主编练习题参考答案

《形式逻辑》(第二版)樊明亚主编练习题参考答案 篇一:形式逻辑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形式逻辑》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 1、“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这里的“逻辑”一词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2、“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这里的“逻辑”一词是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3、当SAP和SEP同假时,S和P之间可能具有的关系是(真包含)关系和(交 叉)关系。 4、主谓项分别相同而质和量均不相同的两个性质命题之间的关系是(矛盾) 关系。 5、根据对当关系,当SAP真时,SIP必(真);当□P假时,◇?P必(真)。 6、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的性质命题是(全称肯定命题)。 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甲、乙、丙三人中有且只有一人看过《左传》”这 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分别表示为(p←q )、(p· q·∨ r )∨。 8、“瓜熟蒂落”、“鸟语花香”这两个判断的逻辑形式可分别表示为 (p→q )、 (p∧q )。

9、具有包含关系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之进行限制和 概括的逻辑根据。 10、与“并非如果刮风就下雨”这一命题等值的联言命题是(虽然刮风,但没 有下雨)。 11、根据逻辑基本规律的(排中)律,可由一个判断的假,推出与之相矛盾的 另一判断为真。 12、“语言没有阶级性,语言是社会现象,所以社会现象没有阶级性。”该三段论 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13、当?p· ?∨q和?p∨?q同假时,p∧q为取值为(真)。 14、当p←→q和p∨q皆真时,p∧q取值为(真)。 15、有些人是人民警察,所以有些人应该遵守《人民警察法》。该省略三段论 的中项是(人民警察)。 16、根据对当关系,当◇P假时,□P必(假);当□?P真时,◇P必(假)。 17、根据逻辑基本规律的(不矛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的真,推出与之相矛 盾的另一判断为假。

形式逻辑习题及答案

实训名称: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部分模拟与分析(一) 实训目的:1、熟练掌握直言判断对当关系与变形推理原理 2、了解对当关系与变形推理在公务员考试中的应用 实训过程: 一、画出直言判断的对当关系图 二、公务员考试题型模拟 1、根据直言判断的对当关系,从“并非有些自学成材者不是经过刻苦努力的”可以推出 ( A )A:所有自学成材者都是经过刻苦努力的 B:所有自学成材者都不是经过刻苦努力的 C:有些自学成材者是经过刻苦努力的 D:并非所有自学成材者都不是经过刻苦努力的 2、运用直言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有些木本植物是乔木”可以推出( A )A:有些乔木是木本植物 B:有些乔木不是非木本植物 C:有些乔木是非木本植物 D:所有乔木都是木本植物 3、凡美的都是真的,凡真的都是不容怀疑的,而美的事物是存在的。所以( C ) A.凡真的都是美的 B.有的美的值得怀疑 C.有的真的是美的 D.凡不美的都是要怀疑的 4、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危机我们的健康,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应当承担起保护绿化环境的义务。 可以推出:A A 并非有些人不应当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 B 并非有些人应当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C有人没有环境保护意识 D 有些人有环境保护意识 5、通过调查得知.并非所有的食品店都有卫生许可证。如果上述调查的结论是真实的,则可以推出的是( D ) A.所有的食品店都没有卫生许可证 B.少数食品店没有卫生许可证 C.多数食品店有卫生许可证D、有的食品店确实没有卫生许可证 6、某公司共有包括总经理在内的20 名员工,有关这20 名员工,以下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 的。(A) ①有些人在该公司入股; ②有些人没在该公司入股; ③总经理没在该公司入股。根据以上事实,下列哪项判断为真? A. 20 名员工都入股; B. 20 名员工都没入股; C. 有一半人没入股; D. 无法确定该入股员工人数。 7、关于某公司职员的工作状况进行如下的三个描述: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该公司职员并不都恪尽职守,文茜女士恪尽职守。其中有两个描述是假的。 根据题干,仍不能确定下面哪个选项的真假?( B) A 文茜女士未恪尽职守 B 该公司所有职员都不恪尽职守 C 该公司有些职员不恪尽职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