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下第17章习题详解

大学物理下第17章习题详解

大学物理下第17章习题详解
大学物理下第17章习题详解

第17章习题解答

【17-1】解 首先写出S 点的振动方程 若选向上为正方向,则有: -=0

2

1cos 0-=?

0=-A sin

0>0,

sin

0<0

即 π?32

0-=

初始位相 π?3

2

0-=

则 m t y s )3

2

cos(02.0πω-=

`

再建立如图题17-1(a )所示坐标系,坐标原点选在S 点,沿x 轴正向取任一P 点,该点振动位相将落后于S 点,滞后时间为: u

x t =

? 则该波的波动方程为:

m u x t y ?????

?

--=πω32)(cos 02.0

若坐标原点不选在S 点,如图题17-1(b )所示,P 点仍选在S 点右方,则P 点振动落后于S 点的时间为: u

L

x t -=

? 则该波的波动方程为:

m u L x t y ?????

?

---=πω32)(cos 02.0

\

若P 点选在S 点左侧,如图题17-1(c )所示,则 m u L x t y ??

?

???

--+

=πω32)(cos 02.0 【17-2】解(1)由图题17-2可知, 波长

=0.8m

振幅 A=0.5m 频率 Hz Hz u

v 1258

.0100

==

=

λ

周期 s v

T 31081

-?==

(2)平面简谐波标准动方程为:

??

???

?+-=?ω)(cos u

x t A y

由图可知,当t=0,x=0时,y=A=,故=0。 将A 、(v)、u 、代入波动方程,得:

m x t y ??

????

-

=)100(250cos 5.0π 【17-3】解 (1)由图题17-3可知,对于O 点,t=0时,y=0,故 2

π

= 再由该列波的传播方向可知,

0<0

取 2

π?=

由图题17-3可知,m OP 40.0==λ,且u=0.08m/s ,则 s rrad s rad u

v /5

2

/40.008.0222ππ

λ

π

πω==== 可得O 点振动表达式为: m t y )2

52cos(04.00π

π+=

(2)已知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u=0.08m/s ,以及O 点振动表达式,波动方程为: m x t y ??

????+-

=2)08.0(5

2cos 04.0ππ (3)将x==代入上式,即为P 点振动方程:

,

m t y p ??

???

?-=ππ3

252cos 04.0

(4)图题17-3中虚线为下一时刻波形,由图可知,a 点向下运动,b 点向上运动。 【17-4】解 (1)平面谐波标准波动方程为:

??

?

???+-=?ω)(cos u x t A y

由图可知,A=

对于图中O 点,有:

T t m y x 4

3,2.0,0=

== 代入标准波动方程:

???

???+=?π)43(2cos 2.02.0T T

1)2

3

cos(=+?π

故 2

π?=

对于O 点,t=0时的初始位相 2

?=

图中P 点位相始终落后O 点

4T 时间,即位相落后2

π

,故t=0时,P 点初位相p =0。

(2)由u=36m/s ,=0.4m 知,

s rad u

v /18022πλ

π

πω===

@

故根据平面谐波的标准波动方程可知,该波的波动方程为:

m x t y ?????

?

+-=2)36(180cos 2.0ππ

【17-5】解 图题17-5(a )中,根据波的传播方向知,O 点振动先于P 点,故O 点振动的方程为: )(cos 0u

L

t A y +=ω

则波动方程为:)(cos u

L

u x t A y +-=ω

图题17-5(b )中,根据波的传播方向知,O 占振动落后于P 点,故O 点振动的方程为: )(cos 0u

L t A y -=ω

则波动方程为:

:

)(cos u

L u x t A y -+

=ω 图题17-5(c )中,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P 点振动落后于O 点,故O 点振动的方程为:

)(cos 0u

L

t A y +=ω

则波动方程为: )(cos u

L u x t A y ++

=ω 此时,式中x 与L 自身为负值。

【17-6】解(1)根据平面简谐波的标准波动方程: ??

?

??

?

+=?ω)(cos u

x t A y

{

有:)2

(4cos )24(cos x t A x t A y +=+=ππ 两式比较得: 波速 u=2m/s ,=4rad/s

频率 Hz Hz v 2242===π

ππω 波长 m m v u 12

2

===

λ (2)波峰位置即是y=A 的位置。 当y=A 时,有cos (4t+2x)=1,故

t+2x k (k=0,±1,±2…)

}

可得: x=k -2t 当t=时, x=m

要求离坐标原点最近的波峰,且 x=-0.4m

(3)设该波峰由原点传播至x=-0.4m 处所需时间为t ,则

s s u x t 2.02

4.0=-=?=

?

可知该波峰经原点的时刻s t 4='

>

【17-7】解(1)如图题17-7(a )所示。

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因A 点的振动方程为:

y=3cos(4t -)m 故波动方程为:

m x t y ??

?

???-+=ππ)20(4cos 3

取x=-9m ,代入即得B 点振动方程为: m t y B )5

14

4cos(3ππ-

= (2)如图题17-7(b)所示,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有:

?

??

?

???+-=?ω)(cos u x t A y

对于A 点

m t y )4

1

cos(3?ωω+-=

已知A=3m ,=4rad/s ,t=0时,

π?ω-=+-4

1

=0

则波动方程为:

?????

?

-=)20(4cos 3x t y π

取x=(9+5)m=14m ,代入即为B 点振动方程:

m t y B )5

14

4cos(3ππ-

= 可见

两种不同的坐标中,B 点的振动方程是相同的。

-

题17-7图

【17-8】解 (1)由题可知,垂直于波传播方向的面积为:

222

221054.1)2

14.0(14.3)2(m m d S -?=?==π

据平均能量密度与波强、波速的关系,得:

3533

/103/300

109m J m J u I --?=?==ω

最大能量密度为:

]

3522/1062m J A m -?===ωωρω

(2)两相邻同相面间,波带中包含的能量就是在一个波长的距离中包含的能量, 因 )(sin )(sin 2222u

x t u x

t A m -=-=ωωωωρω

dx u

x t S Sdx m )(sin 20

-==??=

ωωωωλ

λλ

v

u S S m m ωλω2121==

J J 751062.4300

300

0154.02106--?=???=

【17-9】解 (1)P 为单位时间通过截面的平均能量,有:

s J s J t W P /107.2/10

107.232

--?=?=?=

/

(2)I 为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平均能量,有:

2

12212

31091000.3107.2-------???=????==m s J m s J s P I

(3)据平均能量密度和I 与u 的关系,有:

2422

1065.2340

109----??=??==m J m J u I ?

【17-10】解 由题可知,每一列波传播的距离O S O S O S 321,,都是波长的整数倍,则三

列波在点引起振动的振动方程分别为:

)2

cos(1π

ω+=t A y

t A y ωcos 2=

)2

cos(23π

ω-=t A y ,

<

在O 点,三个振动叠加,合振动的振幅及位相可利用旋转矢量图法及矢量合成求得(见图题17-10(b ))。

合振动频率及振动方向不变,有:

4

,22

221π

?-

==+=

合合A A A A

故振动方程为:

)4

cos(20π

ω-=t A y 题17-10图

【17-11】解 设P 点为波源S 1外侧任意一点,相距S 1为r 1,相距S 2为r 2,则S 1、S 2的振动传到P 点的位相差为:

)(221102012r r -+

-=-=?λ

π

?????

πλ

λπ

π

-=-+

-

=)4

(22

~

合振幅 A=|A 1-A 2|=0 故 I P =0

设Q 点为S 2外侧的任意一点,同理可求得S 1、S 2的振动传到Q 的位相差为:

04

22

12=?

+

-

=-=?λ

λ

π

π

???,

合振动 A=A 1+A 2=2A 1

合成波的强度与入射波强度之比为:

4421

2

10==A A I I Q

, 即 I Q =4I 0

【17-12】解 (1)因合成波方程为: y=y 1+y 2

=[(x -4t)+ (x+4t)]m 2

)

4()4(cos 06.02t x t x ++-?=ππ

×cos4tm

故细绳上的振动为驻波式振动。

(2)由cos x=0得: 2

)12(π

π+=k x

故波节位置为:))(12(2

1

m k x +=

(k=0,±1,±2…) {

由|cos x|=1得:

x=k

故波腹位置 x=k(m) (k=0,±1,±2…) (3)由合成波方程可知,波腹处振幅为: A=0.12m

在x=1.2m 处的振幅为:

A x =|【17-13】解 (1)由O 点的振动方程及波长得入射波波动方程:

m x t y ?????

?

-+?=-4.124500cos 1053πππλ 该波在B 点的振动方程为:(x=2=)

?????

?

-+?=-4.11.224500cos 10

53

πππλt y B

m t ??

?

???-+?=-πππ34500cos 10

53

由B 点为波节知,反射波在B 点的振动方程为:

m t y B ??

?

???+-+?=-ππππ24500cos 1053反

m t ?????

?

+?=-ππ47500cos 10

53

由反射波在B 点的振动方程,以及任一点P 与B 点的位相差λ

πx

l --2,可得反射波波动方

程为:

m x t y ?????

?

---?=-4.11.2247500cos 1053πππ反 m x t ??

????

+-?=-4.12)43500(cos 1053

πππ #

式中,原点初位相最后取小于2的值。 (2)由2

3

λ

=L 及B 点为波节,而相邻波节间距为

2

λ

,可知OB 之间波节位置分别为: x=0,0.7m ,1.4m ,2.1m

(3)入射波及反射波在x=0.175m 处引起分振动的位相差为:

24.1175.0244.1175.024

3

πππππ?-=??????--??????+-=? 故D 点的振幅为:

??++=cos 2212221A A A A A

m A 31101.72-?==

【17-14】解 (1)据题意可知,S 点的振动表达式为: y 0=Acos t

故平面波的表达式为:

)(cos u

x t A y -=ωλ

(2)反射点的振动表达式为:

)(cos u

D

t A y P -

='ω 考虑反射面的半波损失,则反射面的振动表达式为:

)cos(πωω--

=u

D

t A y P

.

故反射波的表达式为:

?????????

??+-??? ?

?--=πωωu d u x D t A y cos 反

=??

?

??????

??+-??? ??+

=πωωu d u x t A 2cos (3)合成波的表达式为: y 合=y +y 反 ???

??????

??+-??? ??++????????? ??

-

=πωωωu

D u x t A u x t A 2cos cos ?????

???? ??+-????

??-+=2cos 2cos 2πωωωπωu D t u x u D A (4)距O 点为

3

D

处的一点的合振动方程为: :

???

?????? ??+-???????+=2cos 232cos 23

πωωπωu D t u D A y D

【17-15】解 (1)由第一列波在Q 点的振动y Q =Acos t 和第二列波在O 点振动的位相比,第一列波Q 的位相超前,得到第二列波在O 点的振动为: y o =Acos(

t+)

由两振动方程可得同一坐标下的波动表达式为:

??

????

--=)(cos u x l t A y Q ω

:

??

?

???+-=πω)(cos u x t A y O

将l =1,x=x p 代入,得到两列波在P 点处的振动表达式为: )22cos(1λπλπ

ωp

P x t A y +

-=

)2cos(2

πλ

πω+-=p

P x t A y

上述两个振动在P 点引起的合振动为: y p =y p1=y p2

++

-

=)22cos(λ

πλ

π

ωp

x t A )2cos(πλ

πω+-

p

x t A

)2sin()sin(2λ

πλπλπ

ω-?--p x t A

)

(2)当波的频率v=400Hz ,波速u=400m/s 时,由u=v 可知,波长m v

u

1==λ。 将=1m 代入①式,①式中的x p 换成变量x ,得驻波方程为: y=-2Asin(

t -)·sin(2x -)

=-2Asin tsin2

x

为得到干涉静止点位置,使y=0,于是有: sin2x=0

即 2x=k (k=0,1,2…)

得 2

k x =

~

在O 与Q 之间(包括O 、Q 两点在内),因干涉而静止的点的位置为:

m m x 1,2

1

,

0= 【17-16】解 相干波合成后从小值到相邻极大值之间,即声音减弱一次的位相差为,相

应的波程差为

2

λ

,C 管每伸长h=8cm ,声音减弱一次,则 2

λ

=

h

所以=2h=16cm= 声波的频率为: Hz Hz u

v 212516

.0340

==

=

λ

【17-17】解 (1)因为波源的振动方程为:y=acos t

}

故波源向反射面发出的沿x 轴负方向的行波波动表达式为: )2cos(x t A y λ

π

ω+

=负

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行波表达式为: )2cos(x t A y λ

π

ω-

=正

(2)因为沿x 轴负方向的波入射到反射面上引起的振动之表达式为: )2cos(λ

πωx

t A y +

='

将4

-

=x 代入上式,得: )2

3cos(πω+

='t A y —

因为反射面有半波损失,故作为反射波波源的振动表达式为:

)2

cos()23cos(πωππω-=+-

=t A t A y 故反射波的行波波动方程分别为: 在MN -yO 区域内 )]}(43[22

cos{x t A Y yO MN ----

=-λ

λππ

ω ]2

322

cos[x x

t A -

-

-=λ

ππ

ω ]22cos[πλ

πω--

=x

t A

或 )

2cos(λ

πωx

t A y yO MN -

=-

在x>0区域内 )]4

3(22

cos[0x t A y x +-

-

=>λ

λππ

ω )2cos(λ

πωx

t A -

=

由此可见,反射波波源所发生的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行波,无论在MN -yO 区域,还是在x>0区域,其波动议程皆可表示为: )2cos(λ

πωx

t A y -

=反

(3)在MN -yO 区域内,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后的波动表达式为: y 合=y 负+y 反 )2cos()2cos(λ

πωλ

πωx

t A x

t A -

++

=

|

t x

A ωλ

πcos 2cos

2?=

这是驻波方程。 干涉极大条件为:A x

A 2|2cos 2|=λ

π (波腹)

即干涉极大的坐标为:

2

,0λ

-

=x

干涉极小条件为:0|2cos 2|=λ

πx

A (波节)

即干涉极小的坐标为:

λλ

4

3,4

-

=

x 《

(4)在x>0区域内,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后的波动表达式为: y 合=y 正+y 反 )2cos()2cos(λ

πωλπωx

t A x

t A -+-

=

)2cos(2λ

πωx

t A -=

这是振幅为

的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行波。

【17-18】解 (1)由波源的振动表达式:

m t y )2

2cos(5.0π

π+

=

知,入射波的波动表达式为: m x t y )2

22cos(5.0π

λππλ+-

= m x t )2

42cos(5.0π

ππ+-=

因反射点有半波损失,将x=2m 人入射波动表达式,则反射波的振动表达式为:

m t y )2

132cos(5.0π

π-

= 反射波的波动表达式为:

m x t y ??

????

---=213)2(22cos 5.0πλππ反

m x t ??

?

??

?

-

+=22942cos 5.0πππ (2)入射波与反射波在叠加区域内叠加形成驻波,波动表达式为: y 合=y

y 反

m x x x t )2

2942cos(5.0)2

42cos(5.0π

πππππ-

+++-= m t x )72cos()2

154cos(5.0πππ

π--

= 即为驻波的波动表达式。 (3)因 0)2

154cos(=-π

πx 有: 2

)12(2154π

ππ+=-k x 故波节位置为: m k x 4

8+=

因为波源与反射点之间距离为2m ,故k 只能取 k=0,-1,-2,…,-8

因为两个相邻的波节的距离为m 25.02

,因此包括波源及反射点两个波在内共有9个

波节。 波节坐标为:

x=0,0.25m,0.5m,0.75m,1m,1.25m,1.5m,1.75m,2m 因 1|)2

154cos(|=-π

πx 有: ππ

πk x =-

2

154 故波腹的位置为:m k x 8

15

2+= k=0,-1,-2,…,-7 波腹坐标为:

x=0.125m,0.375m,0.625m,0.875m,1.125m,1.375m,1.625m,1.625m,1.875m 【17-19】解 (1)波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故s 应取负值,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为:

Hz Hz v u u v s 4.97110010

340340

=?+=-=

'υ (2)波源向着悬崖运动,s 应取正值,从悬崖反射的声音频率为:

Hz Hz v u u v s 3.103010010

340340

=?-=-=

''υ (3)拍频v=v ″-v ′(-)Hz=

理论上应有拍,但因为强弱相差太悬殊,事实上可能听不出拍频。

大学物理标准答案第10章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10-1将一个带正电的带电体A 从远处移到一个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则导体B 的电势将( ) (A )升高 (B )降低(C )不会发生变化 (D )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不带电的导体B 相对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由于带正电的带电体A 移到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时,在导体B 的近端感应负电荷;在远端感应正电荷,不带电导体的电势将高于无穷远处,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2将一带负电的物体M 靠近一不带电的导体N ,在N 的左端感应出正电荷,右端感应出负电荷.若将导体N 的左端接地(如图所示),则( ) (A )N 上的负电荷入地 (B )N 上的正电荷入地 (C )N 上的所有电荷入地(D )N 上所有的感应电荷入地 题 10-2 图 分析与解导体N 接地表明导体N 为零电势,即与无穷远处等电势,这与导体N 在哪一端接地无关.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3如图所示将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放在一个半径为R 的不带电的导体球附近,点电荷距导体球球心为d ,参见附图.设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则在导体球球心O 点有( ) (A )d εq V E 0π4,0= =(B )d εq V d εq E 02 0π4,π4== (C )0,0==V E (D )R εq V d εq E 020π4,π4== 题 10-3 图

分析与解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处处各点电场强度为零.点电荷q 在导 体球表面感应等量异号的感应电荷±q′,导体球表面的感应电荷±q′在球心O 点激发的电势为零,O 点的电势等于点电荷q 在该处激发的电势.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4根据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在电介质中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这个曲面所包围自由电荷的代数和.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零,曲面内一定没有自由电荷 (B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 (C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不等于零,曲面内一定有极化电荷 (D )介质中的高斯定律表明电位移矢量仅仅与自由电荷的分布有关 (E )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与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的分布有关 分析与解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通量积分等于零,表明曲面 内自由电荷的代数和等于零;由于电介质会改变自由电荷的空间分布,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与自由电荷与位移电荷的分布有关.因而正确答案为(E ). 10-5对于各向同性的均匀电介质,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 (A )电介质充满整个电场并且自由电荷的分布不发生变化时,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电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1/εr倍 (B )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1/εr倍 (C )在电介质充满整个电场时,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电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1/εr倍 (D )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εr倍 分析与解电介质中的电场由自由电荷激发的电场与极化电荷激发的电场迭加而成,由于极化电荷可能会改变电场中导体表面自由电荷的分布,由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仅当电介质充满整个电场并且自由电荷的分布不发生变化时,在电介质中任意高斯面S 有 ()∑??=?=?+i i S S ε χq 0 1 d d 1S E S E 即E =E 0/εr,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6不带电的导体球A 含有两个球形空腔,两空腔中心分别有一点电荷q b 、q c ,导体球外距导体球较远的r 处还有一个点电荷q d (如图所示).试求点电荷q b 、q c 、q d 各受多大的电场力.

大学物理上册答案详解

大学物理上册答案详解 习题解答 习题一 1—1 |r ?|与r ? 有无不同? t d d r 和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 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 r ?12r r -=,12r r r -=?; (2) 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 s d d . t r 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有r r ?r =(式中r ?叫做单位矢),则 t ?r ?t r t d d d d d d r r r += 式中 t r 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 t r 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 题1—1图 (3)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 =,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 量. ∵有ττ (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 t 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

式中 dt dv 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t t r d ?d d ?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 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 2 y x +,然后根据v =t r d d ,及a =22d d t r 而 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 v =2 2 d d d d ?? ? ??+??? ??t y t x 及a = 2 22222d d d d ???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 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 系中,有j y i x r +=, j t y i t x t r a j t y i t x t r v 22 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故它们的模即为 2 22 222 2 22 2 22d d d d d d d d ? ?? ? ??+???? ??=+=? ? ? ??+??? ??=+=t y t x a a a t y t x v v v y x y x 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 22d d d d t r a t r v ==

大学物理课后练习习题答案详解.docx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 习题: 一质点在 xOy 平面内运动,运动函数为 x = 2t, y = 4 t 2 8 。( 1)求质点的轨道方程; ( 2)求 t = 1 s 和 t = 2 s 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解:( 1)由 x=2t 得, y=4t 2 -8 ( 2)质点的位置 : r r 由 v d r / dt 则速度: r r 由 a d v / d t 则加速度: 则当 t=1s 时,有 r r 可得: y=x 2-8 r 即轨道曲线 r r (4t 2 r 2ti 8) j r r r v 2i 8tj r r a 8 j r r r r r r r 2i 4 j , v 2i 8 j , a 8 j 当 t=2s 时,有 r r r r r r r r r 4i 8 j , v 2i 16j , a 8 j 2、(习题): 质点沿 x 在轴正向运动,加速度 a kv , k 为常数.设从原点出发时速度为 v 0 ,求运动方程 x x(t) . 解: dv kv v 1 t kdt v v 0 e kt dt dv v 0 v dx v 0e k t x dx t kt dt x v 0 (1 e kt ) dt v 0 e k 3、一质点沿 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 a 4 t (SI) ,已知 t 0 时,质点位于 x 10 m 处,初速度 v 0 .试求其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 解: a d v /d t 4 t d v 4 t d t v t 4t d t v 2 t 2 dv d x 2 x t 2 3 2 x t d t x 2 t v /d t t /3+10 (SI) x 0 4、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在高度 h 处以初速度 v 0 水平抛出,求: ( 1)小球的运动方程; ( 2)小球在落地之前的轨迹方程; v v ( 3)落地前瞬时小球的 dr , dv , dv . dt dt dt 解:( 1) x v 0 t 式( 1) y 1 gt 2 式( 2) v v 1 2 v h r (t ) v 0t i (h - gt ) j 2 2 ( 2)联立式( 1)、式( 2)得 y h 2 gx 2 2v 0 v v v v v v ( 3) dr 2h dr v 0i - gt j 而落地所用时间t 所以 v 0i - 2gh j dt g dt v v dv g 2 t g 2gh dv v 2 2 2 ( gt ) 2 dt g j v x v y v 0 dt 2 2 1 2 ( gt ) ] 2 2gh) [v 0 ( v 0 1 2

大学物理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解答 习题一 1-1 |r ?|与r ? 有无不同?t d d r 和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 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 (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 即r ?1 2r r -=,1 2 r r r ? ?-=?; (2)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 =v t s d d . t r 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有r r ?r =(式中r ?叫做单位矢),则t ?r ?t r t d d d d d d r r r += 式中t r 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 t r 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 题 1-1图 (3) 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 t v a d d ? ?= ,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

∵有ττ??(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 t v t v t v d d d d d d τ τ???+= 式中dt dv 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 t t r d ?d d ?d τ??Θ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 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 2 2 y x +,然后根据v =t r d d ,及a = 2 2d d t r 而求得结果; 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 v =2 2 d d d d ?? ? ??+??? ??t y t x 及a = 2 22222d d d d ???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 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 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 j y i x r ? ??+=, j t y i t x t r a j t y i t x t r v ??? ???? ?22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故它们的模即为 2 222 22222 2 2 2d d d d d d d d ? ?? ? ??+???? ??=+=? ? ? ??+??? ??=+=t y t x a a a t y t x v v v y x y x

大学物理学-第1章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上册)习题选解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1-1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其坐标由下式给出)m 0.40.3(2 t t x -=,m )0.6(3 2 t t y +-=。求:(1)在s 0.3=t 时质点的位置矢量; (2)从0=t 到s 0.3=t 时质点的位移;(3)前3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4)在s 0.3=t 时质点的瞬时速度; (5)前3s 内质点的平均加速度;(6)在s 0.3=t 时质点的瞬时加速度。 解:(1)m )0.6()0.40.3(322j i r t t t t +-+-= 将s 0.3=t 代入,即可得到 )m (273j i r +-= (2)03r r r -=?,代入数据即可。 (3)注意:0 30 3--=r r v =)m/s 99(j i +- (4)dt d r =v =)m/s 921(j i +-。 (5)注意:0 30 3--=v v a =2)m/s 38(j i +- (6)dt d v a ==2)m/s 68(j -i -,代入数据而得。 1-2 某物体的速度为)25125(0j i +=v m/s ,3.0s 以后它的速度为)5100(j 7-i =v m/s 。 在这段时间内它的平均加速度是多少? 解:0 30 3--= v v a =2)m/s 3.3333.8(j i +- 1-3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4(2k j i r t t ++=m 。(1)写出其速度作为时间的函数;(2)加速度作为时间的函数; (3)质点的轨道参数方程。 解:(1)dt d r =v =)m/s 8(k j +t (2)dt d v a = =2m/s 8j ; (3)1=x ;2 4z y =。 1-4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t x 2=,22t y -=(所有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求:(1)质点的运动轨迹;(2)从0=t 到2=t s 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r ?及位矢的径向增量。 解:(1)由t x 2=,得2 x t = ,代入22t y -=,得质点的运动轨道方程为 225.00.2x y -=; (2)位移 02r r r -=?=)m (4j i - 位矢的径向增量 02r r r -=?=2.47m 。 (3)删除。 1-6 一质点做平面运动,已知其运动学方程为t πcos 3=x ,t πsin =y 。试求: (1)运动方程的矢量表示式;(2)运动轨道方程;(3)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 解:(1)j i r t t πsin πcos 3+=; (2)19 2 =+y x (3)j i t t πcos πsin 3π+-=v ; )πsin πcos 3(π2j i t t a +-= *1-6 质点A 以恒 定的速率m/s 0.3=v 沿 直线m 0.30=y 朝x +方 向运动。在质点A 通过y 轴的瞬间,质点B 以恒 定的加速度从坐标原点 出发,已知加速度2m/s 400.a =,其初速度为零。试求:欲使这两个质点相遇,a 与y 轴的夹角θ应为多大? 解:提示:两质点相遇时有,B A x x =,B A y y =。因此只要求出质点A 、B 的运动学方程即可。或根据 222)2 1 (at y =+2(vt)可解得: 60=θ。 1-77 质点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运动方程为 2021 bt t s -=v ,其中,s 为弧长,0v 为初速度,b 为正 的常数。求:(1)任意时刻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总加速度;(2)当t 为何值时,质点的总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b ?这时质点已沿圆周运行了多少圈? 题1-6图

大学物理答案第17章

大学物理答案第17章

17-3 有一单缝,缝宽为0.1mm ,在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 的汇聚透镜,用波长为546.1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单缝,试求位于透镜焦平面处屏上中央明纹的宽度。 解: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a f x λ 2=? 代入数据得 mm x 461.510 1.0101.54610 5023 9 2 =????=?--- 17-4 用波长为632.8nm 的激光垂直照射单缝时,其夫琅禾费衍射图样第一极小与单缝法线的夹角为50,试求该缝宽。 解:单缝衍射极小的条件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m a μλ 26.70872 .0108.6325sin 9 =?==- 17-5 波长为20m 的海面波垂直进入宽50m 的港口。在港内海面上衍射波的中央波束的角宽是多少? 解:单缝衍射极小条件为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011 5.234.0sin 5 2 sin 20sin 50===→=--θθ 中央波束的角宽为0 475 .2322=?=θ 17-6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一单缝,其衍射第3级明纹位置恰与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该缝时衍射的第2级明纹位置重合,试求该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明纹条件为 2 ) 12(sin λ θ+=k a 依题意有 2)122(2)132(2 1λλ+?=+? 代入数据得 nm 6.4287 60057521=?== λλ 17-7 用肉眼观察星体时,星光通过瞳孔的衍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亮斑。 (1)瞳孔最大直径为7.0mm ,入射光波长为550nm 。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多大? (2)瞳孔到视网膜的距离为23mm 。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多大? (3)视网膜中央小凹(直径0.25mm )中的柱状感光细胞每平方毫米约1.5×105个。星体的像照亮了几个这样的细胞?

大学物理习题及综合练习答案详解

库仑定律 7-1 把总电荷电量为Q 的同一种电荷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均匀分布在地球上,另一部分均匀分布在月球上, 使它们之间的库仑力正好抵消万有引力,已知地球的质量M =l024kg ,月球的质量m =l022 kg 。(1)求 Q 的最小值;(2)如果电荷分配与质量成正比,求Q 的值。 解:(1)设Q 分成q 1、q 2两部分,根据题意有 2 221r Mm G r q q k =,其中041πε=k 即 2221q k q GMm q q Q += +=。求极值,令0'=Q ,得 0122=-k q GMm C 1069.5132?== ∴k GMm q ,C 1069.51321?==k q GMm q ,C 1014.11421?=+=q q Q (2)21q m q M =Θ ,k GMm q q =21 k GMm m q mq Mq ==∴2122 解得C 1032.6122 2?==k Gm q , C 1015.51421?==m Mq q ,C 1021.51421?=+=∴q q Q 7-2 三个电量为 –q 的点电荷各放在边长为 l 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电荷Q (Q >0)放在三角形 的重心上。为使每个负电荷受力为零,Q 值应为多大 解:Q 到顶点的距离为 l r 33= ,Q 与-q 的相互吸引力为 20141r qQ F πε=, 两个-q 间的相互排斥力为 2 2 0241l q F πε= 据题意有 10 230cos 2F F =,即 2 022041300cos 41 2r qQ l q πεπε=?,解得:q Q 33= 电场强度 7-3 如图7-3所示,有一长l 的带电细杆。(1)电荷均匀分布,线密度为+,则杆上距原点x 处的线元 d x 对P 点的点电荷q 0 的电场力为何q 0受的总电场力为何(2)若电荷线密度=kx ,k 为正常数,求P 点的电场强度。 解:(1)线元d x 所带电量为x q d d λ=,它对q 0的电场力为 200200)(d 41 )(d 41 d x a l x q x a l q q F -+=-+= λπεπε q 0受的总电场力 )(4)(d 400020 0a l a l q x a l x q F l +=-+= ?πελπελ 00>q 时,其方向水平向右;00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习题1.1):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运动函数为2 x =2t,y =4t 8-。(1)求质点的轨道方程;(2)求t =1 s t =2 s 和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解:(1)由x=2t 得, y=4t 2-8 可得: y=x 2 -8 即轨道曲线 (2)质点的位置 : 2 2(48)r ti t j =+- 由d /d v r t =则速度: 28v i tj =+ 由d /d a v t =则加速度: 8a j = 则当t=1s 时,有 24,28,8r i j v i j a j =-=+= 当t=2s 时,有 48,216,8r i j v i j a j =+=+= 2、(习题1.2): 质点沿x 在轴正向运动,加速度kv a -=,k 为常数.设从原点出发时速 度为0v ,求运动方程)(t x x =. 解: kv dt dv -= ??-=t v v kdt dv v 001 t k e v v -=0 t k e v dt dx -=0 dt e v dx t k t x -?? =0 00 )1(0 t k e k v x --= 3、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a = 4t (SI),已知t = 0时,质点位于x 0=10 m 处,初速度v 0 = 0.试求其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 解: =a d v /d t 4=t d v 4=t d t ? ?=v v 0 d 4d t t t v 2=t 2 v d =x /d t 2=t 2 t t x t x x d 2d 0 20 ?? = x 2= t 3 /3+10 (SI) 4、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高度h 处以初速度0v 水平抛出,求: (1)小球的运动方程; (2)小球在落地之前的轨迹方程; (3)落地前瞬时小球的 d d r t ,d d v t ,t v d d . 解:(1) t v x 0= 式(1) 2gt 21h y -= 式(2) 201 ()(h -)2 r t v t i gt j =+ (2)联立式(1)、式(2)得 2 2 v 2gx h y -= (3) 0d -gt d r v i j t = 而落地所用时间 g h 2t = 所以 0d -2g h d r v i j t = d d v g j t =- 2 202y 2x )gt (v v v v -+=+= 21 20 212202)2(2])([gh v gh g gt v t g dt dv +=+=

大学物理_上海交通大学下册_17课后习题答案

1818-1.杨氏双缝的间距为mm 2.0,距离屏幕为m 1,求:(1)若第一级明纹距离为2.5mm ,求入射光波长。(2)若入射光的波长为6000A ,求相邻两明纹的间距。 解:(1)由L x k d λ =,有: xd k L λ=,将0.2mm d =,1m L =,1 2.5mm x =,1k =代入,有:33 72.5100.210 5.0101m λ---???==?;即波长为:500nm λ=; (2)若入射光的波长为 A 6000,相邻两明纹的间距:7 3 161030.210D x mm d λ--???===?。 18-2.图示为用双缝干涉来测定空气折射率n 的装置。实验前,在长度为l 的两个相同密封 玻璃管内都充以一大气压的空气。现将上管中的空气逐渐抽去,(1)则光屏上的干涉条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2)当上管中空气完全抽到真空,发现屏上波长为λ的干涉条纹移过N 条。 计算空气的折射率。 解:(1)当上面的空气被抽去,它的光程减小,所以它将 通过增加路程来弥补,条纹向下移动。 (2)当上管中空气完全抽到真空,发现屏上波长为λ的干涉 条纹移过N 条,可列出:λN n l =-)(1 得: 1+= l N n λ 。 18-3.在图示的光路中,S 为光源,透镜1L 、2L 的焦距都为f , 求(1)图中光线SaF 与光线SOF 的光程差为多少?(2)若光线SbF 路径中有长为l ,折射率为n 的玻璃,那么该光线与SOF 的光程差为多少?。 解:(1)图中光线SaF 与光线SOF 的几何路程相同,介质相 同,透镜不改变光程,所以SaF 与光线SOF 光程差为0。 (2)若光线SbF 路径中有长为l ,折射率为n 的玻璃,那么光程差为几何路程差与介质折射率差的乘积,即:(1)n l δ=-。 18-4.在玻璃板(折射率为50.1)上有一层油膜(折射率为30.1)。已知对于波长为nm 500和nm 700的垂直入射光都发生反射相消,而这两波长之间没有别的波长光反射相消,求此油膜的厚度。 解:因为油膜( 1.3n =油)在玻璃( 1.5n =玻)上,所以不考虑半波损失,由反射相消条 件有: 2(21) 122 n e k k λ =-= 油,,, 当12500700nm nm λλ==???? ?时,11222(21)22(21)2n e k n e k λλ=?-=-??????油油 ?2121217215k k λλ-==-, 因为 12λλ<,所以12k k >,又因为1λ与2λ之间不存在'λ以满足 ' 2(21) 2n e k λ=-油式,

大学物理教程(上)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物理部分课后习题答案(标有红色记号的为老师让看的题) 27页 1-2 1-4 1-12 1-2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22,(1)x t y t ==-,,x y 都以米为单位,t 以秒为单位, 求: (1) 质点的运动轨迹; (2) 从1t s =到2t s =质点的位移的大小; (3) 2t 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1)由运动方程消去时间t 可得轨迹方程,将t = 21)y = 或 1= (2)将1t s =和2t s =代入,有 11r i =u r r , 241r i j =+u r r r 213r r r i j =-=-r u r u r r r V 位移的大小 r ==r V (3) 2x dx v t dt = = 2(1)y dy v t dt ==- 22(1)v ti t j =+-r r r 2x x dv a dt ==, 2y y dv a dt == 22a i j =+r r r 当2t s =时,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42/v i j m s =+r r r 22a i j =+r r r m/s 2

1-4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cos sin ()r R ti R t j SI ωω=+r r r ,式中的R 、ω均为 常量。求(1)质点的速度;(2)速率的变化率。 解 (1)质点的速度为 sin cos d r v R ti R t j dt ωωωω==-+r r r r (2)质点的速率为 v R ω== 速率的变化率为 0dv dt = 1-12 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其运动规律为232()t SI θ=+。求质点在 t 时刻的法向加速度n a 的大小和角加速度β的大小。 解 由于 4d t dt θ ω= = 质点在t 时刻的法向加速度n a 的大小为 2216n a R Rt ω== 角加速度β的大小为 24/d rad s dt ω β== 77 页2-15, 2-30, 2-34, 2-15 设作用于质量1m kg =的物体上的力63()F t SI =+,如果物体在这一力作用 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求在0到2.0s 的时间内力F 对物体的冲量。 解 由冲量的定义,有 2.0 2.0 2.020 (63)(33) 18I Fdt t dt t t N s ==+=+=? ?g 2-21 飞机着陆后在跑道上滑行,若撤除牵引力后,飞机受到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 (空气阻力和摩擦力)f kv =-(k 为常数)作用。设撤除牵引力时为0t =,初速度为0v ,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习题 1.1):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运动函数为2 x =2t,y =4t 8-。(1)求质点的轨道方程;(2)求t =1 s t =2 s 和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解:(1)由x=2t 得, y=4t 2-8 可得: y=x 2 -8 即轨道曲线 (2)质点的位置 : 2 2(48)r ti t j =+- 由d /d v r t =则速度: 28v i tj =+ 由d /d a v t =则加速度: 8a j = 则当t=1s 时,有 24,28,8r i j v i j a j =-=+= 当t=2s 时,有 48,216,8r i j v i j a j =+=+= 2、(习题1.2): 质点沿x 在轴正向运动,加速度kv a -=,k 为常数.设从原点出发时 速度为0v ,求运动方程)(t x x =. 解: kv dt dv -= ??-=t v v kdt dv v 001 t k e v v -=0 t k e v dt dx -=0 dt e v dx t k t x -??=000 )1(0t k e k v x --= 3、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a = 4t (SI),已知t = 0时,质点位于x 0=10 m 处,初速 度v 0 = 0.试求其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 解: =a d v /d t 4=t d v 4=t d t ? ?=v v 0 d 4d t t t v 2=t 2 v d =x /d t 2=t 2 t t x t x x d 2d 0 20 ?? = x 2= t 3 /3+10 (SI) 4、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高度h 处以初速度0v 水平抛出,求: (1)小球的运动方程; (2)小球在落地之前的轨迹方程; (3)落地前瞬时小球的 d d r t ,d d v t ,t v d d . 解:(1) t v x 0= 式(1) 2gt 21h y -= 式(2) 201 ()(h -)2 r t v t i gt j =+ (2)联立式(1)、式(2)得 2 2 v 2gx h y -= (3) 0d -gt d r v i j t = 而落地所用时间 g h 2t = 所以 0d -2gh d r v i j t = d d v g j t =- 2 202y 2x )gt (v v v v -+=+= 21 20 212202)2(2])([gh v gh g gt v t g dt dv +=+=

赵近芳版《大学物理学上册》课后答案

1 习题解答 习题一 1-1 |r ?|与r ? 有无不同? t d d r 和 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 t 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1) r ?是位移的模,? 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 2r r -=,1 2r r r -=?; (2) 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 t d d r = =v t s d d .t r 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有r r ?r =(式中r ?叫做单位矢),则t ?r ?t r t d d d d d d r r r += 式中t r 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 t r t d d d d 与 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 . 题1-1图 (3) 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 = , 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 ∵有ττ (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 ,所以 t 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 式中dt dv 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t t r d ?d d ?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 2y x +,然后根据v = t r d d ,及a = 2 2d d t r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 v = 2 2d d d d ?? ? ??+??? ??t y t x 及a = 2 22222d d d d ???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 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 +=, j t y i t x t r a j t y i t x t r v 22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故它们的模即为

大学物理学(课后答案解析)第1章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习 题 一 选择题 1-1 对质点的运动,有以下几种表述,正确的是[ ] (A)在直线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相同 (B)在某一过程中平均加速度不为零,则平均速度也不可能为零 (C)若某质点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不断变化 (D)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不断减小,则速度也不断减小 解析: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速度变化的物理量,两者没有确定的对应关系,故答案选C 。 1-2 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12323m t t x +-=,则该质点作[ ] (A)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ox 轴正向 (B)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ox 轴负向 (C)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ox 轴正向 (D)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ox 轴负向 解析:229dx v t dt = =-,18dv a t dt ==-,故答案选D 。 1-3 一质点在平面上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v ,瞬时速率为v ,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v ,平均速度为v ,他们之间的关系必定有[ ] (A)v =v ,v =v (B)v ≠v ,v =v (C)v ≠v ,v ≠v (D)v =v ,v ≠v

解析:瞬时速度的大小即瞬时速率,故v =v ;平均速率s v t ?=?,而平均速度t ??r v = ,故v ≠v 。答案选D 。 1-4 质点作圆周运动时,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速度方向一定指向切向,所以法向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B)法向分速度为零,所以法向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必有加速度,但法向加速度可以为零 (D)法向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解析:质点作圆周运动时,2 n t v dv a a dt ρ =+=+ n t n t a e e e e ,所以法向加速度一定不为零,答案选D 。 1-5 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 2dv kv t dt =-,式中,k 为大于零的常量。当0t =时,初速为0v ,则速率v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为[ ] (A)2012v kt v =+ (B)2011 2kt v v =+ (C)2012v kt v =-+ (D)2011 2kt v v =-+ 解析:由于2dv kv t dt =-,所以 02 0()v t v dv kv t dt =-? ? ,得到20 11 2kt v v =+,故答案选B 。 二 填空题 1-6 已知质点位置矢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为2=4t +( 2t+3)r i j ,则从

大学物理下17章习题参考答案中国石油大学

17章习题参考答案 17-3 如图所示,通过回路的磁场与线圈平面垂直且指出纸里,磁通量按如下规律变化 () Wb 1017632-?++=Φt t 式中t 的单位为s 。问s 0.2=t 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是多少? R 上的电流方向如何? [解] ()310712d d -?+=Φ - =t t ε ()23101.3107212--?=?+?=V 根据楞次定律,R 上的电流从左向右。 17-4如图所示,两个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同轴圆形线圈,相距x ,且,R >>r ,x >>R 。若大线圈有电流I 而小线圈沿x 轴方向以速度v 运动。试求x =NR 时(N >0),小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解] 因R>>r 可将通过小线圈的B 视为相等,等于在轴线上的B ( ) 2 322 2 02x R IR B += μ 由于x >>R ,有 3 2 02x IR B μ= 所以 t x x IS R t d d 32d d 420μ=Φ-=ε 而 v t x =d d 因此 x =NR 时, 2 42023R N v r I πμ= ε 17-5 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导体圆盘,它的轴线与外磁场平行,并以角速度ω转动(称为法拉第发电机)。求盘边缘与中心之间的电势差,何处电势高?当R =0.15m ,B =0.60T , rad 30=ω时,U 等于多大? [解] 圆盘可看成无数由中心向外的导线构成的,每个导线切割磁力线运动且并联,因此有 202 1 d d )(BR r rB R L ωω==??=??l B v 感ε 因电动势大于零,且积分方向由圆心至边缘,所以边缘处电位 高(或由右手定则判断) 代入数据得 2015060302 1 2...=???= =εU V 17-6 一长直导线载有电流强度I =5.0A 的直流电,在近旁有一与它共面的矩形线圈,

赵近芳版《大学物理学上册》课后答案之欧阳文创编

习题解答 习题一 1-1|r ?|与r ?有无不同?t d d r 和t d d r 有无不同?t d d v 和 t d d v 有无不 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 r ?1 2r r -=,12r r r -=?; (2)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 t d d r ==v t s d d .t r 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 分量. ∵有r r ?r =(式中r ?叫做单位矢),则t ?r ?t r t d d d d d d r r r += 式中t r d d 就是 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t r 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 题1-1 图 (3) 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 t v a d d = ,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 的分量. ∵有ττ (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 t 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式中dt dv 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t t r d ?d d ?d τ 与 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 2y x +,然后根据v =t r d d ,及a =2 2d d t r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 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 v = 2 2 d d d d ?? ? ??+??? ??t y t x 及a = 2 222 22d d d d ???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 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 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 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 +=, j t y i t x t r a j t y i t x t r v 22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故它们 的模即为 2 222 22222 222d d d d d d d d ? ?? ? ??+???? ??=+=? ? ? ??+??? ??=+=t y t x a a a t y t x v v v y x y x 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 其二,可能是将2 2d d d d t r t r 与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在1-1题中 已说明t r d d 不是速度的模,而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同 样,2 2d d t r 也不是加速度的模,它只是加速度在径向分量中的

大学物理第十章答案讲解

第十章 一、填空题 易:1、质量为0.10kg 的物体,以振幅1cm 作简谐运动,其角频率为1 10s -,则物体的总能量为, 周期为 。(4510J -?,0.628s ) 易:2、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y 0.01cos(20t 0.5x)ππ=-( SI 制),则它的振幅为 、角频率为 、周期为 、波速为 、波长为 。(0.01m 、20π rad/s 、 0.1s 、 40m/s 、4m ) 易:3、一弹簧振子系统具有1.0J 的振动能量,0.10m 的振幅和1.0m/s 的最大速率,则弹簧的倔强系数为 ,振子的振动角频率为 。(200N/m ,10rad/s ) 易:4、一横波的波动方程是y = 0.02cos2π(100t – 0.4X )( SI 制)则振幅是_________,波长是_ ,频率是 ,波的传播速度是 。(0.02m ,2.5m ,100Hz ,250m.s -1) 易:5、两个谐振动合成为一个简谐振动的条件是 。(两个谐振动同方向、同频率) 易:6、产生共振的条件是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 (填相同或不相同)。(相同) 易:7、干涉相长的条件是两列波的相位差为π的 (填奇数或偶数)倍。(偶数) 易:8、弹簧振子系统周期为T 。现将弹簧截去一半,仍挂上原来的物体,作成一个新的弹簧振子,则其振动周期为 T 。(T ) 易:9、作谐振动的小球,速度的最大值为,振幅为 ,则 振动的周期为 ;加速度的最大值为 。( 3 4π ,2105.4-?)

易:10、广播电台的发射频率为 。则这种电磁波的波长 为 。(468.75m ) 易:11、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式为 则 时,在X=0处相位为 ,在 处相位为 。 (4.2s,4.199s) 易:12、若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则振幅; 圆频率 ;初相 。(10m, 1.2 -s rad π ,0) 中:13、一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为2x 0.03cos(10t )3 π π=+ ( SI 制),则频率ν为 、周期T 为 、振幅A 为 , 初相位?为 。(5Hz , 0.2s , 0.03m , 23 π) 中:14、一质点同时参与了两个同方向的简谐振动,它们的震动方程分别为10.05cos(4)()x t SI ωπ=+和20.05cos(1912)()x t SI ωπ=+, 其合成运动的方程x = ;()12 cos(05.0π ω- =t x ) 中:15、A 、B 是在同一介质中的两相干波源,它们的 位相差为π,振动频率都为100Hz ,产生的波以10.0m/s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九章

第9章 电稳感应和电磁场 习题及答案 1. 通过某回路的磁场与线圈平面垂直指向纸面内,磁通量按以下关系变化: 23(65)10t t Wb -Φ=++?。求2t s =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解:310)62(-?+-=Φ - =t dt d ε 当s t 2=时,V 01.0-=ε 由楞次定律知,感应电动势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2. 长度为l 的金属杆ab 以速率υ在导电轨道abcd 上平行移动。已知导轨处于均匀磁 场B ?中,B ?的方向与回路的法线成60°角,如图所示,B ? 的大小为B =kt (k 为正常数)。 设0=t 时杆位于cd 处,求:任一时刻t 导线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解:任意时刻通过通过回路面积的磁通量为 202 1 60cos t kl t Bl S d B m υυ==?=Φρρ 导线回路中感应电动势为 t kl t m υε-=Φ- =d d 方向沿abcda 方向。 3. 如图所示,一边长为a ,总电阻为R 的正方形导体框固定于一空间非均匀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其大小沿x 方向变化,且)1(x k B +=,0>k 。求: (1)穿过正方形线框的磁通量; (2)当k 随时间t 按t k t k 0)(=(0k 为正值常量)变化时,线框中感生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解:(1)通过正方形线框的磁通量为 ??=?=Φa S Badx S d B 0ρρ?+=a dx x ak 0)1()2 1 1(2a k a += (2)当t k k 0=时,通过正方形线框的磁通量为 )2 1 1(02a t k a + =Φ 正方形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dt d Φ= ε)2 1 1(02a k a += 正方形线框线框中电流大小为 )2 11(02a R k a R I +==ε ,方向:顺时针方向 4.如图所示,一矩形线圈与载有电流t I I ωcos 0=长直导 I O 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