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表面转化膜——磷化

金属表面转化膜——磷化

金属表面转化膜——磷化
金属表面转化膜——磷化

金属表面转化膜——磷化

2008-3-7

金属表面转化膜——磷化

2008/3/6/11:07 来源:中国涂装网

金属表面在除油、除锈后,为了防止重新生锈,通常要进行化学处理,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保护膜,该膜通常只有几微米,主要起增强涂层和底材附着力的作用,较厚的膜层还能增强防锈性能。常用的表面化学转化方法有氧化、磷化、钝化三种。其中,磷化是化学处理的中心环节,是一种大幅度提高金属工件耐腐蚀能力的简单可靠、费用较低、操作简便的工艺方法,在工业上应用很广。

1与磷化工艺相关的标准

金属(主要指钢铁)经含有锌(Zn)、锰(Mn)、铬(Cr)、铁(Fe)等磷酸盐的溶液处理后,在基底金属表面形成一种不溶性磷酸盐膜,此种过程称为磷化。磷化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附着良好的保护膜,以磷酸锌为例,在氧化剂的存在下,所生成的磷化膜为Zn3(PO4)2·4H20和Zn2Fe(PO4)2·4H20的结晶体。该磷化膜闪烁有光、灰色多孔(空隙率为表面积的0.5%~1.5%),膜厚通常为0.1~50μm。

关于磷化工艺,我国和国际上都有相应的标准体系,可参照执行:

GB/T11376-1997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

GB/T6807-2001钢铁工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

GB/T12612-1990多功能钢铁表面处理液通用技术条件

ISO9717-1990(E)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确定要求的方法

ISOl0546-1993(E)化学转化膜-铝及铝合金上的漂洗和不漂洗铬酸盐转化膜

DIN50942-1973金属的磷化处理方法原理、缩写符号和检验方法

ANSI/ASTM/AMS2480C 涂漆基体磷化处理

2磷化的作用

磷酸盐转化膜应用于铁、铝、锌、镉及其合金上,既可当作最终精饰层,也可作为其他覆盖层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2.1提高耐蚀性

磷化膜虽然薄,但由于它是一层非金属的不导电隔离层,能使金属工件表面的优良导体转变为不良导体,抑制金属工件表面微电他的形成,进而有效阻止涂膜的腐蚀。表1列出了磷化膜对金属耐蚀性能的影响。

表1不同膜层保护钢的试样经盐水浸泡的耐蚀性能

保护膜在3%NaCl溶液中首先出现腐蚀的时间/H

无覆膜

磷化膜

镀镍

镀铬

磷化膜加石蜡

两层烤漆

磷化膜加一层烤漆

长效防腐涂料

磷化膜加长效防腐涂料0.1

1

10~13

23~24

60

70

500h试验无腐蚀

1000h试验无腐蚀

2000h试验无腐蚀

2.2提高基体与涂层间或其他有机精饰层间的附着力

磷化膜与金属工件是一个结合紧密的整体结构。其间没有明显界限。磷化膜具有的多孔性,使封闭剂、涂料等可以渗透到这些孔隙之中,与磷化膜紧密结合,从而使附着力提高。

2.3提供清洁表面

磷化膜只有在无油污和无锈层的金属工件表面才能生长,因此,经过磷化处理的金属工件,可以提

供清洁、均匀、无油脂和无锈蚀的表面。

2.4改善材料的冷加工性能,如拉丝、拉管、挤压等。

2.5改进表面摩擦性能,以促进其滑动。

3磷化的分类

磷化处理分类方法较多,工业上较为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3.1按磷化膜种类分

可把磷化分为锌系、锌钙系、锌锰系、锰系、铁系、非晶相铁系六大类。

各种磷化膜的特点见表2。

表2磷化膜分类及特征

磷化膜类别磷化膜基本成分铁基体单位面积膜层(g/m2)结晶类型

锌系Zn2Fe(PO4)·4H2OZn3(PO4)2·4H2O1~40定型晶结构,树枝状、针状、空隙较多

锌钙系Zn2Ca(PO4)2·4H2OZn2Fe(PO4)2·4H2OZn3(PO4)2·4H2O1~15 紧密颗粒状,有时有大的针状颗粒,空隙较少

锌锰系Zn2Fe(PO4)2·4H2O Zn3(PO4)2·4H2O(Mn,Fe)5H2(PO4)4·4H2O1~40颗粒-树枝-针状混合晶型,空隙较少

锰系(Mn,Fe)5H2(PO4)4·4H2O Mn3(PO4)2·3H2O酸式磷酸铁锰1~40密集颗粒状,空隙少

铁系Fe5H2(PO4)4·4H2O5~20颗粒状,空隙较多

非晶相铁系Fe3H2(PO4)2·8H2O Fe2O3FePO4 2.5~1.5 膜薄,结构呈非晶相平面分布

3.2按磷化膜质量分类

实际应用中,一般根据单位面积膜层质量(g/m2)衡量,可分为重量级、次重量级、轻量级、次轻量级四种。其作用见表4。通常膜薄附着力好,而膜厚耐蚀性好,涂装前处理所需膜层为0.5~7.5g/m2,一般锌系磷化膜控制在1~4.5g/m2,铁系磷化膜控制在0.2~1g/m2,与阴极电泳或粉末涂料配套时磷化膜控制在1~3g/m2。

表3磷化膜质量与用途的关系

质量分类膜质量/(g/m2)膜主要成分用途

次轻量级

轻量级

次重量级

重量级0.2~1

1.1~4.5

4.6~7.5

>7.5 磷酸铁、磷酸钙等

磷酸锌等

磷酸锌等

磷酸锌、磷酸锰等用于变形大的工件作底层

作通用底层

用于基本不变形的工件作底层

作防锈用,不作底层

3.3按磷化处理温度分类

3.3.1高温磷化磷化处理温度为80~90℃。优点是配方成份简单,磷化速度快,磷化膜的耐蚀性、硬度及耐热性能较高。缺点是槽液温度高、耗能大、蒸发量大、沉渣多,成本高,形成磷化膜较厚且粗糙,一般不作涂装前的磷化。

3.3.2中温磷化磷化处理温度为60~75℃。优点是磷化速度较快,磷化结晶较细,耐蚀性能好,但磷化膜仍较厚,涂装后涂膜的光泽不好,一般适用于耐蚀性防护层及喷、刷漆的底层,但不适用于电泳及静电粉末喷涂的底层。

3.3.3低温磷化磷化处理温度为35~55℃。低温磷化成膜动力主要依赖配方中的促进剂等物质,形成的磷化膜薄而致密,平整光滑,槽液稳定,沉渣较少,能耗小,维护简便,使用综合成本低,是目前国内外涂装底层处理的主要技术。

3.3.4常温磷化常温状态下,不加温的磷化工艺。磷化成膜的动力完全依赖于配方中的促进剂成分。节能,减少设备投资,是新的发展趋势,但磷化速度较侵,对大批量产品不适用。磷化配方复杂,槽液维护调整难度较大,槽液浓度较高,但综合成本较低,是发展方向。

3.4按磷化处理工艺分类

磷化工艺主要有浸渍法、喷淋法和涂刷法,其作用和特点如表4所示。表4各种磷化方法的特点

特点

浸渍法

喷淋法

涂刷法

膜厚

用途

适应性

生产规模

磷化温度

可获得各种厚度的膜层

各种用途

中小型各种形状的工件

小批量

各种温度

能获得中等和薄的膜层

涂料底层或工序间防蚀

大型工件

大批量

中、低温

能获得中等和薄的膜层

涂料底层或工序间防蚀

中小型工件

大批量

低温

(1)浸渍磷化适用于处理形状复杂的工件,沉渣量少,设备维护容易。缺点是磷化时间较长,处理浓度高,膜层结晶粗糙。

(2)喷淋磷化适用于处理几何形状较为简单的板材。由于喷射时的冲击力和磷化时的化学作用的结合,使喷琳磷化的速度提高,浓度较低,膜层结晶较为细密、均匀。缺点是工件内部部位不易磷化,还易遭受腐蚀,喷淋的沉渣较多,设备投资大,维护困难。

(3)涂刷磷化适用于大型钢铁构件的磷化或局部磷化,能获得中等和较薄的磷化膜,设备投资少,磷化方便。缺点是磷化膜不够均匀,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其他分类方法还有按磷化促进剂类型分,可分为硝峻盐型、亚硝酸盐型、氯酸盐型、有机氮化物型、钼酸盐型等;按磷化后是否水洗分类,分为水洗型磷化液和不水洗型磷化液;按磷化槽液沉渣的多少分类,分为多渣型磷化和低渣型磷化;按促进剂是否单独补加分类,分为内含促进剂型磷化和促进刑单独补加型磷化;按磷化液中是否含亚硝酸盐和镍盐分类等。

4磷化膜的标志符号

4.1磷化膜的标志符号的顺序组成

4.1.1磷化膜类型,按表3所示的缩写符号表示。

4.1.2磷化膜用途的表示符号

g-减摩;

i-电绝缘;

r-耐腐蚀和增强有机涂层或胶教剂的结合力;

z-冷变形加工润滑。

4.1.3单位面积上的膜层质量,单位为g/m2,容许误差为土30%。

4.1.4磷化膜后处理方法的表示符号

a-清漆,涂料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封闭;

d-无机或有机盐封闭;

e-染色;

f-浸涂油、脂;

s-皂化;

w-涂蜡。

4.2磷化膜的标志符号实例说明

Znph·r·4·a

Znph-锌系磷化膜;

r-用于耐腐蚀和增强有机涂层或胶黏剂的结合力;

4-单位面积上的膜层质量为(4土1.2)g/m2;

a-后处理采用的清漆涂料或其他有机涂料。

在实际应用中,标志符号的四个部分不一定全部写出,例如,对不需要进行后处理的工件其标志符号可仅由前三部分表示,如果需方没有给出单位面积上的膜层质量,则可选用表3或其他相应数值。

5磷化技术的发展

国内磷化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汽车、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技术引进工作的加快,磷化技术逐渐被重视和推广应用。日本、德国、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从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在中国设立磷化技术的专业公司,近几年来得到进一步扩大。国内从事磷化技术的研究院所和企业有: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兵器工业总公司第五九研究所、广州电器研究所、第一汽车制造公司、杭州五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成都祥和磷化有限公司等。

磷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着低温、低能耗的方向发展;向着低污染、低毒性方向发展;向着低浓度、低成本方向发展。

一、金属表面磷化处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 磷化处理分类方法较多,工业上较为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按磷化膜种类分 可把磷化分为锌系、锌钙系、锌锰系、锰系、铁系、非晶相铁系六大类。 磷化膜分类及特征: 磷化膜类 别磷化膜基本成分 铁基体单 位面积膜 层(g/m2) 结晶类型 锌系Zn2Fe(PO4)·4H2OZn3(PO4)2·4H2O 1~40 定型晶结构,树枝状、针状、空 隙较多 锌钙系Zn2Ca(PO4)2·4H2OZn2Fe(PO4)2·4H2O Zn3(PO4)2·4H2O 1~15 紧密颗粒状,有 时有大的针状 颗粒,空隙较少 锌锰系Zn2Fe(PO4)2·4H2OZn3(PO4)2·4H2O(M n,Fe)5H2(PO4)4·4H2O 1~40 颗粒-树枝-针 状混合晶型,空 隙较少 锰系(Mn,Fe)5H2(PO4)4·4H2OMn3(PO4)2·3 H2O酸式磷酸铁锰 1~40 密集颗粒状,空 隙少 铁系Fe5H2(PO4)4·4H2O 5~20 颗粒状,空隙较 多 非晶相铁 系Fe3H2(PO4)2·8H2OFe2O3FePO4 2.5~1.5 膜薄,结构呈非 晶相平面分布 2、按磷化膜质量分类 实际应用中,一般根据单位面积膜层质量(g/m2)衡量,可分为重量级、次重量级、轻量级、次轻量级四种。。通常膜薄附着力好,而膜厚耐蚀性好,涂装前处理所需膜层为0.5~7.5g/m2,一般锌系磷化膜控制在1~4.5g/m2,铁系磷化膜控制在0.2~1g/m2,与阴极电泳或粉末涂料配套时磷化膜控制在1~3g/m2。

质量分类膜质量/ (g/m2) 膜主要成分用途 次轻量级0.2~1 磷酸铁、磷酸钙等用于变形大的工件作底层轻量级 1.1~4.5 磷酸锌等作通用底层 次重量级 4.6~7.5 磷酸锌等用于基本不变形的工件作 底层 重量级>7.5 磷酸锌、磷酸锰等作防锈用,不作底层 3、按磷化处理温度分类 (1)高温磷化磷化处理温度为80~90℃。优点是配方成份简单,磷化速度快,磷化膜的耐蚀性、硬度及耐热性能较高。缺点是槽液温度高、耗能大、蒸发量大、沉渣多,成本高,形成磷化膜较厚且粗糙,一般不作涂装前的磷化。 (2)中温磷化磷化处理温度为60~75℃。优点是磷化速度较快,磷化结晶较细,耐蚀性能好,但磷化膜仍较厚,涂装后涂膜的光泽不好,一般适用于耐蚀性防护层及喷、刷漆的底层,但不适用于电泳及静电粉末喷涂的底层。 (3)低温磷化磷化处理温度为35~55℃。低温磷化成膜动力主要依赖配方中的促进剂等物质,形成的磷化膜薄而致密,平整光滑,槽液稳定,沉渣较少,能耗小,维护简便,使用综合成本低,是目前国内外涂装底层处理的主要技术。 (4)常温磷化常温状态下,不加温的磷化工艺。磷化成膜的动力完全依赖于配方中的促进剂成分。节能,减少设备投资,是新的发展趋势,但磷化速度较侵,对大批量产品不适用。磷化配方复杂,槽液维护调整难度较大,槽液浓度较高,但综合成本较低,是发展方向。 4、按磷化处理工艺分类 磷化工艺主要有浸渍法、喷淋法和涂刷法,其作用和特点如表4所示。

北京奇朔科贸有限公司 部分金属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艺规范 第一版 编写:赵贵波 审核: 批准: 北京奇朔科贸有限公司 二零一二年六月

目录 1.0 热处理的工艺分类及代号---------------------------------------------------------------------3 1.1 基础分类-----------------------------------------------------------------------------------------------3 1.2 附加分类-----------------------------------------------------------------------------------------------3 1.3 热处理工艺代号--------------------------------------------------------------------------------------4 1.4 图样中标注热处理技术条件用符号--------------------------------------------------------------7 2.0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和应用目的-------------------------------------------------------8 2.1 钢的淬火-----------------------------------------------------------------------------------------------8 2.2 热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应用目的--------------------------------------------------------------------9 3.0 部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规范-----------------------------------------------------------------17 3.1 渗碳钢的热处理工艺--------------------------------------------------------------------17 3.2 渗氮钢的热处理工艺--------------------------------------------------------------------------------20 3.3 调质钢的热处理工艺-------------------------------------------------------------------------------21 3.4 -弹簧钢的热处理工艺------------------------------------------------------------------------------23 3.5 轴承钢的热处理工艺-------------------------------------------------------------------------------25 3.6 合金工具钢的热处理工艺------------------------------------------------------------------------- 26 3.7 碳素工具钢的热处理工艺--------------------------------------------------------------------------29

金属表面的磷化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将经过上述除油清洗的工件浸入酸性磷化液中,磷化的水溶液含有锌化合物,其含量相当于0.5克/升-1.5克/升的锌离子,相当于5-30克/升磷酸根离子的磷酸盐,相当于0.01至0.2克/升亚硝酸根离子的亚硝酸盐和(或)0.05至2克/升的芳族硝基化合物,溶液温度为40°-70℃,浸渍15至120秒。然后以同样温度的同样磷化液喷2秒以上,通常在喷后依次用自来水及去离子水清洗。 磷化液中的主要成份是锌离子,含量可以是0.5-1.5克/升,最好是0.7-1.2克/升。低于0.5克/升时,就不能产生均匀的磷化膜,而只形成不均匀的蓝膜。含量高于1.5克/升时,会产生均匀磷化膜,但膜层易于含有叶片状结晶,就象普通喷淋工艺所形成的那样,因而就不宜于作阳离子电泳漆的底层。锌离子的加入,可用氧化锌、碳酸锌、硝酸锌等。磷酸盐离子含量可为5至30克/升,最好是10至20克/升。低于5克/升时易于形成不均匀的膜层,超过30克/升时不会再有很大的作用。磷酸根离子的来源可为磷酸、磷酸钠、磷酸锌、磷酸镍等。 作为磷化促进剂,可用亚硝酸根离子。其含量为0.01-0.2克/升,最好是0.04-0.15 克/升。或者是使用芳族硝基化合物,含量为0.05-2克/升,最好是0.1-1.5克/升。亦可二者共用。倘若这些促进剂含量低于下限,就不可能获得足够的磷化,而生成黄锈或类似的膜层。如含量超过上限,就会形成不均匀的蓝色膜层。亚硝酸根离子的来源可为亚硝酸钠、亚硝酸铵等。至于芳族硝基化合物,则可用间-硝基苯磺酸盐类(如间硝基苯磺酸钠)、硝基苯甲酸、硝基间苯二酚等。 磷化液除含有上述锌离子、磷酸盐离子、亚硝酸盐离子及一种芳族硝基化合物外,还可以含有硝酸盐离子、氯酸盐离子、镍离子和钴离子。这些任选的附加离子含量可为:硝酸盐1-10克/升,最好是2-8克/升;氯酸盐0.05-2克/升,最好是0.2-1.5克/升;镍离子0.05-2克/升,最好是0.2-1.5克/升;钴离子0.05-2克/升,最好是0.1至1克/升。这些附加成分可为一种,亦可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结合使用。其添加形式最好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铵、硝酸锌、硝酸镍、盐酸、氯酸钠、氯酸铵、碳酸镍、硝酸镍、氯化镍、磷酸镍、碳酸钴、硝酸钴、氯化钴、磷酸钴等。 用这种磷化液处理时,磷化液温度可为40°-70℃,最好是45°-60℃。温度低于40℃时,不能平稳地获得磷化,要获得令人满意的磷化膜需要较长时间的处理。温度超过70℃时,磷化液的成分会不平衡,这是由于促进剂的分解和一些成分沉淀所致,因而就不可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膜层。 关于处理时间方面,首先是浸渍15-120秒,然后喷2-60秒。最好是浸渍30-50秒,然后喷5-45秒。如果浸渍时间不到15秒,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立方晶体,而会形成不好的叶片状晶体。浸渍时间即使超过120秒,也不会得到任何较大的收效,而只会增加了设备。喷淋的时间倘若不足2秒,浸渍时沉积上去的污渣冲洗不净,就会紧附于工件的表面,在用水清洗的工序时也几乎不能把它们除去。这样,电泳漆膜的结合力和外观质量就会受损。若喷淋时间超过60秒,也不会再产生更好的效果,其结果亦只是增大了设备费用。 按本发明的方法来磷化,就可以使内凹陷部位(如侧梁之内侧、门内侧等)耐腐蚀性能大大提高。而

目录 1工艺鉴定要求 (4) 1.1总则 (4) 1.2对生产设备及原材料的要求 (4) 1.2.1生产线 (4) 1.2.2水质要求 (4) 1.2.3化工原材料要求 (4) 1.2.4质量检验手段 (4) 1.3工艺鉴定程序 (4) 1.4试验及试片要求 (4) 1.4.1试片要求 (4) 1.4.2试验项目及试片数量 (5) 1.5试验方法及质量指标 (5) 1.5.1外观 (5) 1.5.2耐蚀性 (5) 1.5.3表面接触电阻 (5) 1.5.4无色转化膜中的六价铬含量 (5) 1.6鉴定状态的保持 (5) 2批生产过程中零件质量检验要求 (5) 2.1外观 (5) 2.2耐蚀性 (6) 2.3表面接触电阻 (6) 2.4六价铬含量 (6) 表目录 表1.................................................................... 试验项目与试片 5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铝及铝合金无色化学转化处理的工艺要求及其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铝及铝合金无色化学转化处理的工艺鉴定、首样鉴定和批生产质量检验;可用于指导产品设计、采购和生产,以及用于生产者在零件化学转化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检验。 供应商来料验收的抽检比例可按其它相关文件执行。 简介: 铝合金化学转化处理是一种化学加工工艺,用此工艺所得到的表面膜层可作为有机涂层的底层,也可单独作为防腐蚀层应用。本规范明确规定了处理工艺为无色化学转化工艺,并制定了此种表面膜层的外观、耐蚀性、表面接触电阻等质量指标,作为华为对生产方进行工艺鉴定和生产者对零件生产质量进行控制的依据。 关键词: 铝,化学转化,膜,防腐蚀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术语和定义

电镀/电泳/锌镀/发黑/金属表面着色/抛丸/喷砂/喷丸/磷化/钝化电镀 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泳 电泳是电泳涂料在阴阳两极,施加于电压作用下,带电荷之涂料离子移动到阴极,并与阴极表面所产生之碱性作用形成不溶解物,沉积于工件表面。 电泳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 电泳漆膜具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的优点,电泳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涂装工艺。 镀锌 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现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 电镀与电泳的区别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电泳又名——电着 (著),泳漆,电沉积。

发黑 钢制件的表面发黑处理,也有被称之为发蓝的。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发黑处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碱性加温发黑和出现较晚的常温发黑两种。 但常温发黑工艺对于低碳钢的效果不太好。A3钢用碱性发黑好一些。 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铁呈天蓝色,故称发蓝处理。在低温下(约3 50℃)形成的四氧化三铁呈暗黑色,故称发黑处理。在兵器制造中,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发黑处理。 采用碱性氧化法或酸性氧化法;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此处理过程称为“发蓝”。黑色金属表面经“发蓝”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外层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内层为氧化亚铁。 发蓝(发黑)的操作流程: 工件装夹→去油→清洗→酸洗→清洗→氧化→清洗→皂化→热水煮洗→检查。 所谓皂化,是用肥皂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浸泡工件。目的是形成一层硬脂酸铁薄膜,以提高工件的抗腐蚀能力。 金属表面着色 金属表面着色,顾名思义就是给金属表面“涂”上颜色,改变其单一的、冰冷的金属色泽,代之以五颜六色,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给金属着色后一般都增加了防腐能力,有的还增加了抗磨能力。但表面彩色技术主要的应用还在装饰领域,即用来美化生活,美化社会。 抛丸

金属表面除锈 的作用与方法 深圳雷邦磷化液工程部编辑 摘要:在工业发达国家,每年因锈蚀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1%-4%,远远超过每年因地质等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因此,金属表面除锈的意义重大。 一、金属表面除锈的作用 1.镀件镀前除锈的作用 电镀的前处理是电镀工艺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基体材料表面镀前除锈处理 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镀层的质量,所以应给予电镀前除锈处理相当的重视。 对于通过电镀形成的金属镀层,不管品种和性质如何,人们对它们都有一 些共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①镀层应结构致密、表面光滑平整,有的甚至要求具有一定的光亮度。致密无孔的镀层,不仅有利于防护基体金属免遭腐蚀,有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着镀层的良好装饰性外观,而且可以更有效地发挥镀层所具有的各种功能。 ②在基体的不同部位上,镀层厚度要均匀,或者是基体表面各部位镀层厚度的差异要尽可能地小。为了保证制品及零件的使用寿命,这一要求十分重要,否则,在遭受腐蚀或磨损时,镀层最薄的部位会首先露出基体材料,致使整个制品和零件提前报废。 ③镀层与基体材料间的结合必须是牢固的,不允许出现镀层起皮、鼓泡等现象。与基体结合不牢固的镀层,根本没有任何的使用价值,即使镀层并没有从基体材料上脱落,在使用过程中这种镀层的性能也是很靠不住的。 为了满足镀层上述3 项最主要的基本要求,必须对被镀的制品及零件表面的镀前处理工序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电镀产品实际的质量检验中,常常会发现局部镀层脱落、鼓泡或花斑以及局部无镀层等现象,究其原因,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基体材料镀前处理不良造成的。电镀是

发生在被镀基体材料与镀液相接触的界面间的电化学反应。为了确保电镀层的质量,与镀液相接触的被镀零件表面必须是基体材料本身,被镀零件表面不能有锈蚀产物膜层存在。这样,基体材料表面才能很好地被镀液所润湿,镀出的金属才能与平整光滑的基体材料表面牢固结合。 可见,电镀前金属基体材料表面的除锈前处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 疑的。 2.涂装前除锈的作用 除锈的目的是使被涂物表面光滑、清洁,增加涂料与被涂表面的附着能 力,充分发挥涂料抵抗腐蚀因素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除锈质量直接影响涂膜的附着力达到优良除锈质量的被涂物表面,可获得清洁的、有一定粗糙度的被涂物表面,有利于涂膜的形成和良好附着。喷砂、喷丸和高压水磨料射流除锈工艺,可使被涂工件表面获得底材与涂层形成最佳附着力的40-75 E的粗糙度。 除锈质量不好,是引起涂层脱落和剥离的主要原因。 (2)除锈质量直接影响磷化等工艺磷化膜是不能在氧化皮和锈层上生长的,所以彻底除锈是磷化的必要条件。在各种除锈方法中,强酸除锈(酸洗)对磷化的影响程度最大,因为酸洗时间过长,工件表面会出现过腐蚀,表面粗糙,磷化膜结晶就会过于粗大多孔;反之,强酸除锈时间过短,工件表面活化不够,同样使磷化膜结晶粗大。除锈质量的高低,对于获得密集活化点、形成致密的磷化膜有着重要作用。 3.金属表面转化膜处理前的除锈作用 通常状态下,金属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皮及锈蚀产物的结构是疏松的,同 时夹杂着有害的杂质,对金属本身的保护作用较弱,甚至起不到防护作用。 在对金属表而进行化学或电化学转化膜处理(阳极氧化、钢铁氧化、不锈钢 钝化氧化等)前,一也必须除去其表面的氧化皮及锈蚀产物,使新鲜的金属基体 暴露出来,以便形成均匀、致密、与基体金属结合良好、防护性能优良的化学或电化学转化膜。

什么是金属表面处理? 金属表面处理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表面防护,是为防止金属腐蚀而采用各种 防护方法,常用的表面防护的方法有表面涂层和表面转化膜工艺.另一方面 是金属的表面改性,也称表面优化,就是借助离子束、激光、等离子体等新技术手段,改变材料表面及近表面的组分、结构与性质,从而获得用传统的冶金和表面处理技术无法得到的新薄层材料,或者使传统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现代先进的表面改性技术主要有物理气相沉积(简称PVD)、化学气相沉积(简称CVD)、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简称PCVD)、离子注入和离子束沉积。 表面淬火不属于金属表面处理,属于金属表面热处理工艺,是热处理的一种, 与金属表面处理不是一个概念 表面激光合金化,喷丸,渗碳,渗氮,碳氮共渗,镀膜,比如:金属表面处理使金属强化方法或者抗腐蚀性增强等等,因为金属表面处理的方法很多,它们有的涉及物理变化,有的涉及化学变化,比如电镀,它们金属表面处理的目的不同。 上海金属表面处理工艺有哪些?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基本的有除油除锈磷化涂装,机械抛光,化学抛光,喷漆喷塑, 电镀电泳,氧化发黑,着色染色,阳极氧化。 静电喷涂,氟碳喷涂,烤漆等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 1、电镀:镀锌,镀镍,镀铜,镀仿金,镀铬, 2、浸镀:发黑,热镀锌 3、喷涂:喷漆,喷塑,烤漆, 4、抛光:点解抛光,喷丸,抛丸 1.1电镀定意 电镀(electroplating)是一种电离子沉积过程 (electrodepos-itionprocess),是利用电极(electrode)通过电流,使金属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其目的为改变物体表面的特性或尺寸。 1.2电镀目的

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deposit),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例如赋予金属表面的光泽美观、物品防锈、防止磨耗;提高导电度、润滑性、强度、耐热性、耐候性;热处理的防渗碳、氮化;尺寸或磨耗的零件修补。 1.3各种镀金方法 电镀法(electroplating)无电镀法(electrolessplating) 热浸法(hotdipplating)熔射喷镀法(sprayplating) 塑料电镀(plasticplating)浸渍电镀(immersionplating) 渗透镀金(diffusionplating)阴极溅镀(cathodesupptering) 真空离子电镀(vacuumplating)合金电镀(alloyplating) 复合电镀(compositeplating局部电镀(selectiveplating) 穿孔电镀(through-holeplating)笔电镀(penplating) 电铸(electroforming) 1.4电镀基本知识 电镀大部分是在液体(solution)下进行,而且大多是在水溶液(aqueoussolution)中电镀,大约有30种的金属可由水溶液进行电镀,例如:铜Cu、镍Ni、铬Cr、锌Zn、镉Cd"、铅Pb、金Au、银Ag、铂Pt、钴Co、锰Mn、锑Sb、铋Bi、汞Hg、镓Ga、铟In、铊、As、Se、Te、Pd、Mn、Re、Rh、Os、Ir、Nb、W等等。 有些金属必须由非水溶液进行电镀,例如:锂、钠、钾、铍、镁、钙、锶、钡、铝、La、Ti、Zr、Ge、Mo等等。可由水溶液及非水溶液的电镀金属有:铜、银、锌、镉、锑、铋、锰、钴、镍等等。 还包括以下几项:溶液性质物质反应化学式电化学界面物理化学材料性质 1.4.1溶液 被溶解之物质称为溶质(solute),使溶质溶解之物质称为溶剂(solute)。溶剂为水之溶液称之水溶液(aqueoussolution)。表示溶质溶于溶液中之量为浓度(concentration)。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能溶解之最大量值称之溶解度(solubility)。达到溶解度值之溶液称之为饱和溶液(saturatedsolution),反之为非饱和溶液(unsaturatedsolution)。溶液之浓度,在生产和作业管理中,使用易了解和方便的重量百分比浓度(weightpercentage)和常用的摩尔浓度(molalconcentration)。

金属表面发黑处理工艺 金属表面发黑处理工艺 (注意!一定是钢或是铁的零件!合金件不在此列!) 有的朋友喜欢DIY零件、配件。但是在完工后往往还要面临表面处理的问题,或者是不满意原来的颜色,特别是需要达到真狗的表面颜色与防锈效果,就更需要这个步骤啦!特别是有些配件的外型比较敏感,不方便给厂家直接处理。所以今天整理了一些资料在结合自己的心得,贴出来给兄弟们共享!! 钢铁零件的表面处理一般有————碱性氧化法和酸性氧化法两种。酸性氧化法也称为“发蓝”。目的是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酸性氧化法也称为“磷化处理”(国际上大多军工企业均采取此法),其具有比发蓝更好的抗磨损性与抗腐蚀性。钢铁制品表面经“发蓝”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呈黑蓝色或深黑色。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在家中如何操作这两种处理。 一、碱性氧化法“发蓝”药液 1.配方(化工店都有卖): 硝酸钠50~100克氢氧化钠600~700克 亚硝酸钠100~200克水1000克 2.制法:按配方计量后,在搅拌条件下,依次把各料加入其中,溶解,混合均匀即可。(我是使用一个弃置不用的铁桶) 3.流程: (1)金属表面一定要洗净和干燥、除油以后,才能进行“发篮”处理。建议使用洗衣粉水刷洗,再浸泡1:100的稀盐酸1-5分钟除油除杂质。 (2)把要处理的零件置入铁桶中与溶液一起“煮”约1小时即可。

(3)金属“发蓝”处理后,最好用热肥皂水漂洗数分钟,再用冷水冲洗。然后,又用热水冲洗,吹于。最后表面涂敷机油进行封闭保护即可。 二、酸性氧化法“磷化处理”药液 1.配方(化工店都有卖): 磷酸3~10克硝酸钙80~100克 过氧化锰10~15克水1000克 2.制法与流程同碱性发蓝相同。 三、对于不锈钢一般在家中较难处理,其实用处也不太大,因为不锈钢零件最好看的就是其表面亮晶晶的质感。但也一起贴出来,可能会有弟兄喜欢。 不锈钢氧化处理:广泛运用于军事工业,处理后表面颜色依金属材质的含碳量和其他成分而定。一般呈深灰黑色、灰色等。流程如下———— 1、金属除锈、除油 2、磷酸钙120g/L +过磷酸钠150g/L +水,配比成不饱和溶液。 3、零件悬挂浸于溶液中,120摄氏度加热40分钟 4、零件取出加热到600摄氏度,再次投入溶液中加热10分钟。 5、反复3、4两步流程,直至达到理想表面磷化层(或是颜色)。 以上方法是家庭的简易操作,希望各位弟兄多多尝试!!!! 另在补充一个最最简单的:可乐一瓶(可口还是百事随个人喜好~)白醋一瓶,可乐不要让他跑气,把零件放入可乐中,把醋倒下去,等待1~2小时后即可,颜色深浅由倒入的醋量多少决定,但此法发出的颜色不是纯黑,而是灰黑。

金属表面转化膜之一磷化的作用和分类 磷化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磷化的目的主要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使用。 金属表面在除油、除锈后,为了防止重新生锈,通常要进行化学处理,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保护膜,该膜通常只有几微米,主要起增强涂层和底材附着力的作用,较厚的膜层还能增强防锈性能。常用的表面化学转化方法有氧化、磷化、钝化三种。其中,磷化是化学处理的中心环节,是一种大幅度提高金属工件耐腐蚀能力的简单可靠、费用较低、操作简便的工艺方法,在工业上应用很广。 1、与磷化工艺相关的标准 金属(主要指钢铁)经含有锌(Zn)、锰(Mn)、铬(Cr)、铁(Fe)等磷酸盐的溶液处理后,在基底金属表面形成一种不溶性磷酸盐膜,此种过程称为磷化。磷化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附着良好的保护膜,以磷酸锌为例,在氧化剂的存在下,所生 成的磷化膜为Zn 3(PO 4 ) 2 ·4H 2 0和Zn 2 Fe(PO 4 ) 2 ·4H 2 0的结晶体。该磷化膜闪烁有光、 灰色多孔(空隙率为表面积的0.5%~1.5%),膜厚通常为0.1—50μm。 关于磷化工艺,我国和国际上都有相应的标准体系,可参照执行: GB/T11376—1997 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 GB/T6807—2001 钢铁工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 GB/T12612—1990 多功能钢铁表面处理液通用技术条件 ISO 9717—1990 (E)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确定要求的方法 ISOl0546—1993 (E)化学转化膜——铝及铝合金上的漂洗和不漂洗铬酸盐转化膜 DIN 50942—1973 金属的磷化处理方法原理、缩写符号和检验方法 ANSI/ASTM/AMS 2480C 涂漆基体磷化处理 2、磷化的作用 磷酸盐转化膜应用于铁、铝、锌、镉及其合金上,既可当作最终精饰层,也可作为其他覆盖层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金属件常用表面处理方法 自行车常用的表面处理方式分类 1.涂装,包含电泳涂装、静电涂装、手工涂装、静电粉末涂装及流化床粉末涂装等; 2.电镀,常用的有普通镀锌(台资企业叫UCP,有蓝锌与白锌)、彩色镀锌、镀铬(又叫CP,有亮面与雾面之分); 3. 化学镀,主要用于塑料件,先在工件表面化学镀一层铜或镍,然后再进行后续的电镀,最后一层大多为镀铬; 4. 阳极氧化、电解着色或染色,主要是针对有色金属之铝合金,以及现在新兴起的镁合金,处理后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以是金属本色,也可以染成不同的颜色,由于具有坚硬耐磨,耐腐蚀性优良的特点,一般外边不在涂装油漆或粉末; 5. 抛光、磨花、拉丝,也是针对铝合金的一种处理方式,通过机械(手工或震动抛光)或化学的(三酸或两酸化学抛光或电化学抛光)处理方式,使得铝合金表面微观变得平整,达到不同级别的平滑光亮效果,然后喷透明漆,或继续在抛光的工件表面磨花或拉丝等处理后改变外观效果再进行涂装; 6. 防锈磷化与发黑处理,不具有装饰性,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工件的防锈性能,主要用在花鼓、轴承的处理; 7. 达克罗处理,又叫达克锈处理或锌铬膜,即片状锌基铬盐防护涂层,是国际上金属表面处理的一种高新技术,一种防锈性能很好的涂装方式,达克罗不用电沉积方法而将工件直接浸入达克罗处理液中,或用刷涂、静电喷涂法使处理液粘附于工件表面,然后经烧结而成的含锌、铝及铬元素的无机转化膜。主要用在小零件的防锈处理上,如螺丝螺帽等,也可应用在链条、支撑、泥除脚、车首竖杆、货架、停车架 ED电著处理意思金属表面电着色 一般来说,电镀的成膜物质是金属,电泳的成膜物质是树脂. 非金属(如塑料)可以电泳,但要求先电镀,再电泳,因为塑料的耐温较低,对电泳漆的选择就要多注意了 BED电泳, -----电泳的成膜物质是树脂

磷化处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磷化是大幅度提高金属表面耐腐蚀性的一个简单可靠、费用低廉、操作方便的工艺方法,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生产中。 现代磷化工艺流程一般为: 脱脂→水洗→除锈→表调→磷化→水洗→烘干。 1、脱脂 钢材及其零件在储运过程中要用防锈油脂保护,一般合金在压力加工时要用到拉延油,林件在切削加工时要接触乳化液,热处理时可能接触冷却油,零件上还经常有操作者手上的油迹和汗迹,零件上的油脂还总是和灰尘等杂质掺和在一起的。零件上的油脂不仅阻碍了磷化膜的形成,而且在磷化后进行涂装时会影响涂层的结合力、干燥性能、装饰性能和耐蚀性。要脱去金属表面的油脂,首先就要了解油脂的有关性质: 1、油污的性质和组成 在选择脱脂方法和脱脂剂时,首先要了解金属表面所带的油污的性质和组成,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选择,达到满意去油效果。 1、1、油污的组成 (1)、矿物油、凡士林他们是防锈油、防锈脂、润滑油、润滑脂及乳化液的主要成分。(2)皂类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等他们是拉延油的主要成分。 (3)防锈添加剂他们是防锈油和防锈脂的主要成分。 此外,金属屑、灰尘及汗渍等污物也会混杂在上述的油污中。 1、2油污的性质 (1)化学性质根据油污能否与脱脂剂发生化学反应而分为可皂化油污和不可皂化油污。 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是可皂化的,他们可以依靠皂化、乳化和溶解的作用脱除。矿物油和凡士林是不可皂化的,他们只能依靠乳化或溶解的作用来脱除。 (2)物理性质 根据油污黏度或滴落点的不同,其形态有液体和半固体。黏度越大或滴落点越高,清洗越困难。根据油污对基体金属的吸附作用,可分为极性油污和非极性油污。极性油污,如含有脂肪酸和极性添加剂的油污,有强烈的吸附在基体金属上的倾向,清洗较困难,要靠化学作用或较强的机械作用力来脱除。 此外,某些油污,如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拉延油,长期存放后,氧化聚集形成薄膜,含有固体粉料的拉延油,细微的粉料吸附在基体金属表面上,还有当油污和金属腐蚀物等混合在一起,都会极大的增加清洗的难度。2、脱脂方法及材料 脱脂是依靠脱脂剂对污物的溶解作用,皂化作用,依靠表面活性剂对污物的润湿、渗透、分散等物理作用等等,使污物成为可溶解的或可分散的。但还必须使污物离开金属表面,而让新的清洗剂占据表面,这样金属表面才能达到清洁。因固体表面有相对稳定的液膜,溶解后的污物自动离开金属表面以及表面上清洗剂的更新等都不是很容易的。这就要求加以搅拌、擦拭等方式,以完成清洗过程或提高清洗效果等。 2、1清洗的方式有: (1)机械搅拌。在液体中加以机械搅拌,使固体表面之液膜减薄。搅拌越强,液膜越薄,但其作用有一定限度。 (2)擦洗。 (3)加温清洗,增加热运动。 (4)喷洗。用高压喷洗。

一、热处理工艺简解 1、退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或Ac1+30~50℃或Ac1以下的温度(能够查阅有关材料)后,通常随炉温缓慢冷却。 意图:1.下降硬度,进步塑性,改进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功能;2.细化晶粒,改进力学功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发生的内应力。 运用关键:1.适用于合金布局钢、碳素东西钢、合金东西钢、高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给状况不合格的原材料;2.通常在毛坯状况进行退火。 2、正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50℃,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意图:1.下降硬度,进步塑性,改进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功能;2.细化晶粒,改进力学功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发生的内应力。 运用关键: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关于功能需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布局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关于通常中、高合金钢,空冷可致使彻底或部分淬火,因而不能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 3、淬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刻,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疾速冷却。 意图:淬火通常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安排,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安排,以进步耐磨性和耐蚀性。运用关键:1.通常用于含碳量大于百分之零点三的碳钢和合金钢;2.淬火能充分发挥钢的强度和耐磨性潜力,但一起会构成很大的内应力,下降钢的塑性和冲击韧度,故要进行回火以得到较好的归纳力学功能。 4、回火 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从头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于空气或油、热水、水中冷却。 意图:1.下降或消除淬火后的内应力,削减工件的变形和开裂;2.调整硬度,进步塑性和耐性,取得作业所需求的力学功能;3.安稳工件尺度。 运用关键:1.坚持钢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时用低温回火;在坚持必定韧度的条件下进步钢的弹性和屈从强度时用中温回火;以坚持高的冲击韧度和塑性为主,又有满足的强度时用高温回火;2.通常钢尽量防止在230~280℃、不锈钢在400~450℃之间回火,因为这时会发生一次回火脆性。5、调质 操作方法:淬火后高温回火称调质,行将钢件加热到比淬火时高10~20度的温度,保温后进行淬火,然后在400~720℃的温度下进行回火。 意图:1.改进切削加工功能,进步加工外表光洁程度;2.减小淬火时的变形和开裂; 3.取得杰出的归纳力学功能。 运用关键:1.适用于淬透性较高的合金布局钢、合金东西钢和高速钢;2. 不只能够作为各种较为重要布局的最终热处理,并且还能够作为某些严密零件,如丝杠等的

发黑就是磷化过的.或者是黑漆.一般磷化黑,颜色没黑漆好看.但比黑漆耐磨.发蓝可以通过度锌可以达到.具体工艺比较复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工业产品的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产品有好的使用功能,更要具备好的装饰性。长期以来,在表面处理领域中,相当数量的铸铁、钢铁工件通过普通磷化或氧化工艺处理,以提高工件的防护、装饰性能。由于普通磷化膜色泽不如氧化膜,而耐蚀性能又优于氧化膜,致使其防护性能和装饰性能难以兼顾。黑色磷化工艺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铸铁、钢铁工件的黑色磷化工艺就是以磷酸盐、磷酸等对钢铁基体进行处理,形成一层非金属、不导电的转化膜的工艺过程。采用黑色磷化工艺,使磷化膜层既黑又牢固,外观均匀一致,膜层连续,呈致密的结晶结构。在工业大气环境及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其耐蚀性比普通磷化膜高数倍,比氧化膜、常温发黑膜高数十倍,表现出优异的耐蚀性能。而且黑色磷化工艺具有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槽液稳定易控制,不污染环境等优异特点,因而,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一些机电零部件、标准件、紧固件、阀体、园林机械零部件、缝纫机零部件等不要求涂装的工件以黑色磷化工艺替代了以往的普通磷化工艺、氧化工艺等,广泛用于机械、电子、汽车、航空、兵器等行业。 1 铸铁件的黑色磷化 铸铁件的黑色磷化工艺难点在于,铸铁件晶粒结构疏松、工件表面不平整,磷化后清洗水易积留,使得工件抗腐蚀能力下降,易生锈发黄,同时铸铁件的机加工面易掉色也是黑色磷化工艺处理面临的难点。 针对铸铁件的特点,我公司及时消化和吸收国内及国际表面处理的前沿技术,经长期的试验研究,成功推出了铸铁件黑色磷化工艺专用PZn-9型低温锌系磷化剂和PH-32型黑色表调剂,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该系列产品完好的解决了铸铁件在黑色磷化工艺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在市场上应用几年来, 取得了良好效果及客户好评。现就以某阀体工件(铸铁件,出口,要求较高)的工艺为例,简单介绍该工艺如下:(铸铁件黑色磷化工艺,一般为槽浸) 1.1 工艺流程:脱脂→水洗→酸洗→水洗→表调→水洗→磷化→水洗→热水洗→脱水→浸油 工序工艺过程工艺条件质量指标备注 1 表面预处理对重油污、重锈进行人工预处理去除严重油污、毛刺、重锈迹 2 装挂根据工件结构,注意工艺孔排气液应良好 3 脱脂POH-11脱脂剂 30~50Kg/m 3 PH值:11~13 温度:60-75℃ 时间:10min 去除表面动植物、矿物油等,参照GB/T13312-91标准。 6 水洗工业自来水 PH:7~8 温度:RT(常温) 时间:0.5min 去除工件表面脱脂剂生产中保持溢流,应经常更换槽液 7 酸洗工业盐酸:300—500 Kg/ m3 POR-2添加剂:10Kg/m 3

金属表面处理种类简介 电镀 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泳 电泳是电泳涂料在阴阳两极,施加于电压作用下,带电荷涂料离子移动到阴极,并与阴极表面所产生之碱性作用形成不溶解物,沉积于工件表面。 电泳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 电泳漆膜具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的优点,电泳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涂装工艺。电泳工艺优于其他涂装工艺。 镀锌 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现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 电镀与电泳的区别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电泳又名——电着 (著),泳漆,电沉积。 发黑 钢制件的表面发黑处理,也有被称之为发蓝的。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 发黑处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碱性加温发黑和出现较晚的常温发黑两种。但常温发黑工艺对于低碳钢的效果不太好。A3钢用碱性发黑好一些。 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铁呈天蓝色,故称发蓝处理。在低温下(约3 50℃)形成的四氧化三铁呈暗黑色,故称发黑处理。在兵器制造中,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发黑处理。 采用碱性氧化法或酸性氧化法;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此处理过程称为“发蓝”。黑色金属表面经“发蓝”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外层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内层为氧化亚铁。 发蓝(发黑)的操作流程:

E N12476金属表面磷 化处理

EN12476 4月2000 ICS25.220.99 英文版本 磷酸盐转化膜的金属 方法指明要求 这份欧洲标准是有CEN提供的在2000年3月10日 CEN成员都有义务遵守与CEN /CENELEC内部规章规定的条件,给这个欧洲标准的地位,国家标准,没有任何改动 不断更新的名单和参考书目等有关国家标准可能获得的应用,向管理中心或任何CEN会员 这份欧洲标准存在三种官方版本(英语,法语,德语)一份版本在任何其他语言所 做出的翻译下的责任,CEN会员纳入其自己的语言,并通知管理中心具有相同的地位作为官方版本。 CEN成员是国家标准机构的有奥地利,比利时,捷克共和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冰岛,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

CEN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秘书中心:rue de Stassart 36, B-1050 Brussels 第二页 EN 12476:2000 内容 前言 (1) 1范围 (1) 2规范参考 (1) 3信息要由买方提供 (1) 4涂层的类型和指定 (1) 4.1涂层类型 (1) 4.2转换涂层指定 (2) 5采样 (3) 6涂层的要求 (3) 6.1外观 (3) 6.2单位面积涂层的质量 (3) 6.3腐蚀抵抗 (3) 附件A(详实)指导 (4) 附件B(详实)建议 (6) 附件C(详实)后处理 (8)

附件D(详实)测定的耐腐蚀性 (9) 参考书目 (10) 前言 这份欧洲标准是由CEN/TC 262技术委员会提供的,“金属和无机涂料”,这是由BSI 秘书处认证 本欧洲标准应考虑的地位,一个国家标准组织对下列国家必将实施这项欧洲标准,本欧洲标准应考虑的地位,一个国家标准无论是出版相同的文字或背书最迟由2000年10月,和冲突的 国家标准应撤回在最迟于2000年10月。 根据CEN /CENELEC的国际规则,下列国家的标准化组织必将为实施这项欧洲标准:奥地 利,比利时,捷克共和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冰岛,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 1范围 这份欧洲标准指定的一种方法,订明的要求,磷酸盐转化膜,主要是为应用,以有色金属,铝,锌,镉及其合金(见附录A) 2规范参考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统计 ,喷丸,渗碳,渗氮,镀膜 常用电镀技术指标 电镀技术常用术语 电镀层种类 硬铬在严格控制温度与电流密度(较装饰镀铬高)的条件下,从镀铬液中获得的硬度较高、耐磨性好的硬铬层。 乳色铬 通过改变镀铬溶液的工作条件,获得的孔隙少、具有较高抗蚀能力、而硬度较低的乳白色铬镀层。 氧化及钝化 阳极氧化 通常指铝或铝合金制品或零件,在一定的电解液中和特定的工作条件下作为阳极,通过直流电流的作用,使其表面生成一层抗腐蚀的氧化膜的处理过程。 磷化钢铁零件在含有磷酸盐的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的处理过程。 发蓝钢铁零件在一定的氧化介质中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蓝黑色的保护性氧化膜的处理过程。 化学氧化在没有外电流作用下,金属零件与电解质溶液作用,使其表面上生成一层氧化膜的处理过程。 电化学氧化以浸入一定的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零件作为阳极,在直流电作用下,使其表面生成氧化膜的电化学处理过程。 化学钝化在没有外电流作用下,金属零件与电解质溶液作用,使其表面上生成一层钝化膜的处理过程。 电化学钝化以浸入一定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零件作为阳极,在直流电作用下,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的处理过程。 电解 电解在外电流通过电解液时,在阳极和阴极上分别进行氧化和还原反应,将电能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阳极电解以零件作为阳极的电解过程。

阴极电解以零件作为阴极的电解过程。 镀前处理 化学除油在含碱的溶液中,借助皂化和乳化作用,除去零件或制品表面油垢的过程。有机溶剂除油利用有机溶剂对油垢的溶解作用,除去零件或制品表面油垢的过程。电化学除油(即电解除油)在含有碱的溶液中,以零件作为阳极或阴极,在电流作用下,除去零件或制品表面油垢的过程。 化学酸洗在含酸的溶液中,除去金属零件表面的锈蚀物和氧化物的过程。 化学抛光金属零件在一定组成的溶液中和特定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浸蚀,从而将零件表面整平,获得比较光亮的表面的过程。 磨光利用磨轮来磨削零件表面上的粗糙不平处,从而提高零件表面的平整程度的过程。 机械抛光借助于粘有精细磨料和抛光膏的高速抛光轮,对零件进行轻微磨削和整平,从而获得光亮表面的机械加工过程。 喷砂利用净化的压缩空气,将干砂流强烈的喷射到金属零件表面以进行清理或粗化的加工过程。 电镀 电流密度一般指电极(如电镀零件)单位面积表面通过的电流值,通常用A/dm2作为度量单位。 极化通常指直流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的现象。在电流作用下,阳极的电极电位向正的方向偏移,称为阳极极化;阴极的电极电位向负的方向偏移,称为阴极极化。 氢脆零件在电化学除油、强侵蚀、电镀等过程中,由于被还原后的部分氢以原子氢的状态渗入基体金属或镀层中形成应力,使基体金属及镀层的韧性下降而产生脆性的现象。镀层粗糙由于主盐浓度、镀液pH值、温度与电流密度等控制不当,以及固体杂质过多,所造成的镀层结晶粗大、细微不平的现象 电镀镀层要求 多孔性镀铬(也称松孔镀铬黑铬铬镀层的质量要求 装饰铬镀层:要求外观呈略带蓝色的镜面光亮镀层,结合牢固,镀层完整,亮度基本均匀,允许在不严重影响外观的区域有轻微的夹具印迹,由于材料的表面状态不同,对某此零件允许在同一零件上有稍不均匀的颜色和光泽差别,镀层厚度为0.3~0.5μ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