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一般为

??。

(c :比热容;Q :热量;m :物体质量;t :物体末温度;t0:物体初温度)

这是用来计算物体温度升高时的公式。若物体降低时,则是用物体的初温度减去末温度。即 ?

?。

水的定压比热容经常会被用来计算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水作为最常见的物质,它的比热数据较易获得,当实验要求精度不高时,可近似认为常压下水的定压比热为4.2kJ/KG.K,

下面给出在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下的液态水的定压比热容Cp 的数据 (单位:KJ/KG.K ) 压力 x10 5 Pa

温度(摄氏度)

2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1 4.217 4.18

2 4.181

5 4.215 4.181 4.180 4.215 4.310 10 4.212 4.179 4.179 4.214 4.308

50 4.191 4.166 4.170 4.205 4.296 4.477 4.855 3.299

100 4.165 4.151 4.158 4.194 4.281 4.450 4.791 5.703 4.042 150 4.141 4.137 4.148 4.183 4.266 4.425 4.735 5.495 8.863 200 4.117 4.123 4.137 4.173 4.252 4.402 4.685 5.332 8.103 250 4.095 4.109 4.127 4.163 4.239 4.379 4.639 5.201 7.017 300

4.073 4.097 4.117

4.153

4.226

4.358

4.598

5.091

6.451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度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每升高一度吸收的热量相等,(或者温度每降低一度放出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物质 化学符号 模型 相态 比热容量(基本)

J/(kg·℃) 比热容量(25℃)

J/(kg·K) 氢 H 2 气 14000 14300 氦 He 1 气 5190 5193.2 氨 NH3 4 气 2055 2050 氖

Ne

1

1030

1030.1

锂Li 1 固3580 3582 乙醇C2H5OH 9 液2460 2440 汽油混混液2200 2220

石蜡CnH2n+2 62至

122

固2200

2500

甲烷CH4 5 气2160 2156 油混混液2000 2000 软木塞混混固2000 2000 乙烷C2H6 8 气1730 1729 尼龙混混固1700 1720 乙炔C2H2 4 气1500 1511 聚苯乙烯CH2 3 固1300 1300 硫化氢H2S 3 气1100 1105 氮N 2 气1040 1042 空气(室温)混混气1030 1012

空气(海平面、干燥、0℃)混混气1005

1035

氧O 2 气920 918 二氧化碳CO2 3 气840 839 一氧化碳CO 2 气1040 1042 铝Al 1 固900 897 石绵混混固840 847 陶瓷混混固840 837 氟 F 2 气820 823.9 砖混混固750 750 石墨 C 1 固720 710 四氟甲烷CF4 5 气660 659.1 二氧化硫SO2 3 气600 620 玻璃混混固600 840 氯Cl2 2 气520 520 钻石 C 1 固502 509.1 钢混混固450 450

铁Fe 1 固450 444

黄铜Cu,Zn 混固380 377

铜Cu 1 固385 386

银Ag 1 固235 233

汞Hg 1 液139 140

铂Pt 1 固135 135

金Au 1 固129 126

铅Pb 1 固125 128

水蒸气(水)H2O 3 气1850 1850

水H2O 3 液4200 4186

冰(水)H2O 3 固2100 2050 (-10℃)理论上说,常见液体和固体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对上表中数值的解释:

⑴比热此表中单位为kj/(kg·℃)/ j/(kg·℃),两单位为千进制1kJ/(kg·℃)/=1×103J/(kg·℃)

⑵水的比热较大,金属的比热更小一些

⑶c铝>c钢>c铁>c铅(c铅

补充说明:

⒈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因此,可以用比热的不同来(粗略地)鉴别不同的物质(注意有部分物质比热相当接近)。

⒉同一物质的比热一般不随质量、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如一杯水与一桶水,它们的比热相同。

⒊对同一物质,比热值与物态有关,同一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是一定的(忽略温度对比热的影响),但在不同的状态时,比热是不相同的。例如水的比热与冰的比热不同。

⒋在温度改变时,比热容也有很小的变化,但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比热容表中所给的比热数值是这些物质在常温下的平均值。

⒌气体的比热容和气体的热膨胀有密切关系,在体积恒定与压强恒定时不同,故有定容比热容和定压比热容两个概念。但对固体和液体,二者差别很小,一般就不再加以区分。

空气比热容比的实验报告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 实验目的: 1.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2.观测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3.学习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实验原理: 对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 p和定容比热容C v 之关系由下式表示: C p —C v =R(1) (1) 式中,R为气体普适常数。气体的比热容比r值为: r= C p /C v (2) 气体的比热容比现称为气体的绝热系数,它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r值经常出现在热力学方程中。 测量r值的仪器如图〈一〉所示。实验时先关闭活塞C 2 ,将原处于环境大气 压强P 0、室温θ 的空气从活塞C 1 ,处把空气送入贮气瓶B内,这时瓶内空气压 强增大。温度升高。关闭活塞C 1,待稳定后瓶内空气达到状态I(P ,θ ,V 1 ),V 1 为贮气瓶容积。 然后突然打开阀门C 2,使瓶内空气与大气相通,到达状态II(P 1 ,θ ,V 1 )后, 迅速关闭活塞C 2 ,由于放气过程很短,可认为是一个绝热膨胀过程,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温度降低,绝热膨胀过程应满足方程: P1V1’=P0V2’(3) 在关闭活塞C 2之后,贮气瓶内气体温度将升高,当升到温度θ 0 时,原状态为 I(P 1,θ ,V 1 )体系改变为状态III(P 2 ,θ ,V 2 ),应满足: P1V1=P0V2(4) 由(3)式和(4)式可得到: r=(log P0-log P1)/(logP2-log P1) 利用(5)式可以通过测量P 0、P 1 和P 2 值,求得空气的比热容比r值。 实验装置:

图〈一〉实验装置中1为进气活塞塞C 1,2为放气活塞C 2 ,3为电流型集成温 度传感器AD590,它是新型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灵敏度高,线性好,测温 范围为-50℃至150℃。AD590接6V直流电源后组成一个稳流源,见图〈二〉,它的测温灵敏度为1μA/℃,若串接5KΩ电阻后,可产生5mv/℃的信号电压,接0~2V量程四位半数字电压表,可检测到最小0.02℃温度变化。4为气体压力传感器探头,由同轴电缆线输出信号,与仪器内的放大器及三位半数字电压表相接。当待测气体压强为环境大气压P 0 时,数字电压表显示为0;当待测气体压强为 P +10.00KPa时,数字电压表显示为200mv;仪器测量气体压强灵敏度为20mv/KPa,测量精度为5Pa。 实验内容: 1.按图〈一〉接好仪器的电路,AD590的正负极请勿接错。用Forton式 气压计测定大气压强P 0,用水银温度计测环境室温θ 。开启电源,将 电子仪器部分预热20分钟,然后用调零电位器调节零点,把三位半数字电压表表示值调到0。 2.把活塞C 2关闭,活塞C 1 打开,用打气球把空气稳定地徐徐进入贮气瓶

换热器计算公式与比热容概要

换热器计算公式与比热容 5 术语和定义 5.1 热侧 废气通道,又称气侧。 5.2 冷侧 冷却液通道,又称水侧。 5.3 气阻 气侧压力降,又称气侧压差。 5.4 水阻 水侧压力降,又称水侧压差。 5.5 换热面积A h 热侧总表面积,单位m2。 5.6 热侧通道面积S h 热侧总横截面积,单位m2。 5.7 放热量Q h 热侧空气放热量,指EGR冷却器稳定工作状态下,热侧空气所放出的热量,单位为kW。其计算公式如下: Q h=G h×Cp h(t hi-t ho)/1000………………………………………………(5-1)式中: G h——空气质量流量,kg/s; Cp h——增压空气比热,kJ/kg℃; t hi——热侧空气进口温度,℃;

t ho——热侧空气出口温度,℃。 5.8 吸热量Q w 冷侧冷却液吸热量,单位kW。其计算公式如下: Q w=G w×Cp w×(t wo-t wi)/1000 ………………………………………(5-2) 式中: G w——水质量流量,kg/s; Cp w——水比热,kJ/kg℃; t wi——冷却水进口温度,℃; t wo——冷却水出口温度,℃。 5.9 热平衡误差δ 计算公式: δ=[( Q h - Q w)÷Q h]×100 % …………………………………………(5-3a) 或 δ=[( Q w - Q h)÷Q w]×100% ………………………………………(5-3b) 式中: δ——热平衡误差,%; 当热平衡误差δ大于±5%,试验参数应重新测量,直到δ不大于±5%。 5.10 散热能力Q 指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空气通过EGR冷却器散发掉的理论散热量,单位为Kw(或W),其计算公式如下: Q=K×A h×△t m ………………………………………………………(5-4) 式中: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

实验4-4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 气体的比热容比γ(又称绝热指数)是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参量,经常出现在热力学方程中。测量γ的方法有多种,绝热膨胀测量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传统的比热容比实验大多是利用开口U 型水银压力计或水压力计测量气体的压强,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测量结果较为粗略,实验误差大。本实验采用的是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硅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气体的压强和温度,克服了原有实验的不足,实验时能更明显地观察分析热力学现象,实验结果较为准确。 【实验目的】 1.学习用绝热膨胀法测量空气的比热容比γ; 2.观察和分析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和过程特征,掌握实现等值过程的方法; 3.了解硅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1.测量比热容比的原理 气体受热过程不同,比热容也不同。气体等容及等压过程的比热容分别称为定容比热容V C 和定压比热容p C 。定容比热容是将kg 1气体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C 1?时所需的热量;而定压比热容则是将kg 1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C 1?时所需的热量。显然,后者由于要对外作功而大于前者,即V p C C >。 气体的比热容比γ定义为定压比热容p C 和定容比热容V C 之比,即 V p C C = γ (4-4-1) 测量γ的实验装置如图4-4-1所示。我们以贮气瓶内空气作为研究的热力学系统,进行如下实验过程。 (1) 首先打开放气活塞2,贮气瓶与大气相通,再关闭放气活塞2,瓶内充满与周围空气同温同压的气体。 (2) 打开进气活塞1,用充气球向瓶内打气,充入一定量的气体,然后关闭进气活塞1。此时瓶内空气被压缩,压强增大,温度升高。等待内部气体温度稳定,即达到与周围温度(室温)平衡,此时的气体处于状态Ⅰ 1-进气活塞;2-放气活塞;3-AD590; 4-气体压力传感器;5-704胶粘剂 图4-4-1 实验装置简图 数字电压表

比热的计算

比热的计算 主讲:李超 知识强化 一、知识概述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物理意义; 2、会查比热容表,记住水的比热容; 3、记住并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会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热量的计算; 二、重点知识归纳 比热容及热量计算 1、(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焦/(千克·摄氏度)[J/(kg·℃)] 说明: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的是物质容热本领的大小。物质的比热容与它的质量的大小、温度的高低、是否吸热或放热及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都无关。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②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系。如c水=2c冰。 ③由公式Q=cm△t变形,可得到,这里要注意这个公式是利用Q、m和△ t求物质的比热容,但我们不能认为比热容与Q成正比,与m和△t成反比,因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外界变化而变化。 ④对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小,所以比热容小的砂石为主的内险峰地区,气温变化明显,而沿海地区,水的比热容大,气温变化不明显。 2、热量的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Q吸=cm(t-t ) -t) 放热公式:Q放=cm(t (2)若用△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则上述两公式可统一表示为:Q=cm△t。 说明:①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比热容用J/(kg·℃),质量用kg,温度用℃,热量用J。 ②如果过程中存在物态变化,不能使用这个公式,如冰融化成水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③在Q=cm△t中,如果物体吸热,△t就等于末温减初温,表示升高的温度;如果物体放热,△t等于初温减末温,表示降低的温度。△t总是等于较高的温度减去较低的温度不取负值。如果被减温度是负值,前面要带负号。如一块冰从-4℃降到-18℃,则△t=-4℃-(-18℃)=14℃。 ④解题要分清初温,末温,升高了,升高到(或降低了、降低到)的含义。要根据题意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难点知识剖析 正确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由课本中的实验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相等。这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不仅与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度数有关,还与物体的种类有关。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热学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一物理量,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反映了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本领,与密度一样,比热容也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比热容的大小只决定于物质本身,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温度变化无关,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因而比热容也是用来鉴别不同物质的依据之一。 例1、(2004·浙江湖州)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越来越高,不少单位、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安全、清洁的太阳能的利用,节约了大量的常规能源。假设一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kg30℃的水,在阳光照射6h后,水温升高到80℃,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______J的太阳能,这相当于节约了______m3的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约为3.9×107J/m3) 解析:Q=cm△t=4.2×103J/(kg·℃)×100kg×(80℃-30℃)=2.1×107J。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气体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比称为气体的绝热指数,它是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常数,在热力学方程中经常用到,本实验用新型扩散硅压力传感器测空气的压强,用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测空气的温度变化,从而得到空气的绝热指数;要求观察热力学现象,掌握测量空气绝热指数的一种方法,并了解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及特性。 【预习重点】 1.了解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知道理想气体的等温及绝热过程特征和过程方程。 2.预习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的定义,进而明确二者之比即绝热指数的定义。 3.认真预习实验原理及测量公式。 【实验目的】 1.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2.观测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3.了解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及特性。 【实验原理】 理想气体的压强P 、体积V 和温度T 在准静态绝热过程中,遵守绝热过程方程:PV γ 等于恒量,其中γ是气体的定压比热容P C 和定容比热容V C 之比,通常称γ=V P C C /为该气体的比热容比(亦称绝热指数)。 如图1所示,我们以贮气瓶内空气(近似为理想气体)作为研究的热学系统,试进行如下实验过程。 (1)首先打开放气阀A ,贮气瓶与大气相通,再关闭A ,瓶内充满与周围空气同温(设为0T )同压(设为0P )的气体。 (2)打开充气阀B ,用充气球向瓶内打气,充入一定量的气体,然后关闭充气阀B 。此时瓶内空气被压缩,压强增大,温度升高。等待内部气体温度稳定,即达到与周围温度平衡,此时的气体处于状态I (1P ,1V ,0T )。 (3)迅速打开放气阀A ,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当瓶内压强降至0P 时,立刻关闭放气阀A ,将有体积为ΔV 的气体喷泻出贮气瓶。由于放气过程较快,瓶内保留的气体来不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可以认为是一个绝热膨胀的过程。在此过程后瓶中的气体由状态I (1P ,1V ,0T )转变为状态II (0P ,2V ,1T )。2V 为贮气瓶容积,1V 为保留在瓶中这部分气体 在状态I (1P ,0T )时的体积。 (4)由于瓶内气体温度1T 低于室温0T ,所以瓶内气体慢慢从外界吸热,直至达到室温 图1 实验装置简图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复习过程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一般为 。 (c:比热容;Q:热量;m:物体质量;t:物体末温度;t0:物体初温度) 这是用来计算物体温度升高时的公式。若物体降低时,则是用物体的初温度减去末温度。即。 水的定压比热容经常会被用来计算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水作为最常见的物质,它的比热数据较易获得,当实验要求精度不高时,可近似认为常压下水的定压比热为4.2kJ/KG.K, 下面给出在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下的液态水的定压比热容Cp的数据(单位:KJ/KG.K) 压力 x10 5 Pa 温度(摄氏度) 0 2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1 4.217 4.18 2 4.181 5 4.215 4.181 4.180 4.215 4.310 10 4.212 4.179 4.179 4.214 4.308 50 4.191 4.166 4.170 4.205 4.296 4.477 4.855 3.299 100 4.165 4.151 4.158 4.194 4.281 4.450 4.791 5.703 4.042 150 4.141 4.137 4.148 4.183 4.266 4.425 4.735 5.495 8.863 200 4.117 4.123 4.137 4.173 4.252 4.402 4.685 5.332 8.103 250 4.095 4.109 4.127 4.163 4.239 4.379 4.639 5.201 7.017 300 4.073 4.097 4.117 4.153 4.226 4.358 4.598 5.091 6.451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度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每升高一度吸收的热量相等,(或者温度每降低一度放出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物质化学符号模型相态比热容量(基本) J/(kg·℃) 比热容量(25℃) J/(kg·K) 氢H 2 气14000 14300 氦He 1 气5190 5193.2 氨NH3 4 气2055 2050 氖Ne 1 气1030 1030.1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 摘要: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p C 和定容比热容v C 之间满足关系:P v C C R -=,其中R 为气体普适常数;二者之比P V k C C =称为气体的比热容比,也称气体的绝热指数,它在热力学理论及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利用振幅极值法(共振干涉法)、相位比较法(李萨如图形法),这两种方法测量声速,然后利用声速与空气比热容比的关系,进而可以得到其值。为了观察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在利用直接测量计算空气比热容比的方法,测出其值,然后进行比较。 关键词:振幅极值法 ; 相位比较法 ; 声速 ; 空气比热容比 一、声速和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 1.实验目的 了解超声波产生和接收的原理,加深对相位概念的理解。 掌握声速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实验仪器 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声速测量仪等。 3.实验难点 实验原理 、仪器调节。 4.实验原理 机械波的产生有两个条件:首先要有作机械振动的物体(波源),其次要有能够传播这种机械振动的介质,只有通过介质质点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够使机械振动由近及远地在介质中向外传播。发生器是波源,空气是传播声波的介质。故声波是一种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机械纵波。声速是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果声波在时间t 内传播的距离为s ,则声速为 s v t = ,由于声波在时间T (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为λ(波长),则v f t λλ==。 可见,只要测出频率和波长,便可以求出声速v 。 本实验使用交流电信号控制发生器,故声波频率即电信号的频率,它可用频率计测量或信号发生器直接显示。而波长的测量常用相位比较法和振幅极值法

(共振干涉法)。 (1)振幅极值法(共振干涉法) 声源产生的一定频率的平面声波,经过空气介质的传播,到达接收器。声波在发射面和接受面之间被多次反射,故声场是往返声波多次叠加的结果,入射波和反射波相干涉而形成驻波。在发射面和接受面之间某点的合振动方程为 1222cos( )cos()y y y A x t π ωλ =+= (1) 最大振幅(2A )处被称为驻波的“波腹点”,最小振幅(0)处被称为“波节点”。 波腹点位置:()2A x A =,即2x n π πλ =,(0,1,2......)2 x n n λ == 波节点位置:()0A x =,即 2(21) 2 x n π π λ =+,(21) (0,1,2......)4 x n n λ =+= 可知,相邻两个波腹点(或波节点)的距离为 2 λ ,当发射面和接受面之间的距离正好是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即形成稳定的驻波,系统处于共振状态。 (0,1,2......)2 L n n λ == (2) 共振时,驻波的幅度达到极大,同时,接受器表面的振动位移应为零,即为波节点,但由于声波是纵波,所以声压达到极大值。理论计算表明,若改变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在一系列特定的距离上,介质将出现稳定的驻波共振现象。若保持声源频率不变,移动发射源,依次测出接受信号极大的位置1210,...L L L , 12 n n L L L λ +?=-= 则可以求出声波的波长λ,进一步计算出声速v 。 (2)相位比较法(李萨如图形法) 由声波的波源(简称声源)发出的具有固定频率f 的声波在空间形成一个声场,声场中任一点的振动相位与声源的振动相位之差??为 22L fL v ππ?λ ?= = (3) 在示波器上可观测到发射波与接受波信号的垂直振动合成的李萨如图形。若发射波合接受波的信号为 1122cos() cos()x A t y A t ω?ω?=+?? =+? (4) 则该李萨如图形,即合振动方程为

关于比热容的四种典型计算题说明(打印版)

关于比热容计算题的几点说明: 1、咱是有单位的人,所以要对准单位,防止小陷阱,比如g与kg之间的关系 2、你必须先把关键记住,初温的符号:t 0(一切从零开始),末温就是t 了 3、最后,Q=c旭t这个万能的公式=多少条公式?自己要懂得写出来 4、对丁一道题目里出现了两个或以上的物质,它们的比热容符号是如何区别的? 5、有解有答,请注意这些小细节,意味着把你别人的差距拉大的可能。 一、有关比热容的计算题 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 0);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cm(t0-t) 公式中,t为末温,to为初温,上式中的质量m的单位必须是kg 注意:(1)末温与温度变化的区别 举例: 给20 °C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50 °C,式中水的初温为to=20 °C,末温为t=50 °C,升高的温度为△ t=t-to=50 °C—20 °C=30 °C ; 若给20 °C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50 °C,式中水的初温to=20 °C,温度变化为△ t=t-to =50°C,则末温t=to+ △ t=to+50 °C=70 °C,所以在解题时,一定要弄清已知的温度是末温,还是温度的变化。 对升高了,升高到,降低了,降低到等关键字眼一定要严格加以区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1、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 X 10 J/ (kg - °C),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20 °C,罂收的热量是多少J? 若这些热量被5kg的铜块吸收,贝U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C? (C铜=0.39 x 10 J/ (kg ? °C) 2、、一堆烧红的铁钉,温度为800 °C,质量为1kg; 一壶开水,温度为100 °C,质量是1kg,当它们的温度降到室温 20 °C时,请通过计算说明放出热量较多的是什么物质呢?(已知C水=J/ (kg - °C), C 铁=0.46 x 10 J/ (kg ? °C). 3、质量为2kg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吸收了9.66 x 103J的热量,则水的温度升高多少°C?如果质量也 为2kg的沙石在太阳的照射下,也吸收9.66x 103J的热量,则沙石的温度会升高多少°C呢?已知C 石=0.92 x 103J/ (kg - °C)(老板,C水没有给出来,我不会算啦,孩子,我们曾经说过,什么比热容 都不要记,唯独水的比热容要记,我是不会告诉你那个关键是 4.2的那个!PS:我想通过这样的计算, 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在相同的太阳照射下,沙滩上沙子的温度高,而水的温度低的缘故了吧?) 4、质量为500g的铝锅中装有2kg的水,把他们从15 °C加热到95 °C, 一共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已知 C水=J/ (kg ? °C)我说过了,打死我也不告诉你水的比热容,C铝=0.88 x 10 J/ (kg ? °C)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资料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一般为 。 (c:比热容;Q:热量;m:物体质量;t:物体末温度;t0:物体初温度) 这是用来计算物体温度升高时的公式。若物体降低时,则是用物体的初温度减去末温度。即。 水的定压比热容经常会被用来计算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水作为最常见的物质,它的比热数据较易获得,当实验要求精度不高时,可近似认为常压下水的定压比热为4.2kJ/KG.K, 下面给出在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下的液态水的定压比热容Cp的数据(单位: KJ/KG.K) 压力 x10 5 Pa 温度(摄氏度) 0 2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1 4.217 4.18 2 4.181 5 4.215 4.181 4.180 4.215 4.310 10 4.212 4.179 4.179 4.214 4.308 50 4.191 4.166 4.170 4.205 4.296 4.477 4.855 3.299 100 4.165 4.151 4.158 4.194 4.281 4.450 4.791 5.703 4.042 150 4.141 4.137 4.148 4.183 4.266 4.425 4.735 5.495 8.863 200 4.117 4.123 4.137 4.173 4.252 4.402 4.685 5.332 8.103 250 4.095 4.109 4.127 4.163 4.239 4.379 4.639 5.201 7.017 300 4.073 4.097 4.117 4.153 4.226 4.358 4.598 5.091 6.451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度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每升高一度吸收的热量相等, (或者温度每降低一度放出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物质化学符号模型相态比热容量(基本) J/(kg·℃) 比热容量 (25℃) J/(kg·K) 氢H 2 气14000 14300

大学物理实验-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原始数据与分析)

空气比热容比测量数据记录 C T 240=;Pa p 5010026.1?= 测量次数 测量值/mV 计算值 状态Ⅰ 状态Ⅱ P/Pa γ 1p U 0T U 2p U T U 1P 2P 1 125.9 1475.6 31.0 1475.5 510089.1? 510042.1? 1.351 2 124.6 1476.5 30.2 1475.9 510088.1? 510041.1? 1.328 3 138.8 1476.6 33.5 1476.2 510095.1? 510043.1? 1.337 4 121.6 1477.2 27.9 1476.5 510087.1? 510040.1? 1.308 5 124.5 1477.5 30.2 1476.6 510088.1? 510041.1? 1.328 6 137.0 1477.6 31.8 1477.2 510095.1? 51004 2.1? 1.313 7 124.4 1477.5 28.9 1477.4 510088.1? 510040.1? 1.302 计算γ的平均值: 402.1324.17 302 .1313.1328.1308.1337.1328.1351.1<=++++++= γ 相对误差: %56.5%100402 .1402 .1324.1=?-=-= γγγE 误差原因: (1)实验时的工作物质是空气而非理想气体。 (2)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数字电压表本身灵敏度的测量也会出现误差。 (3)提前或推迟关闭放气阀的时间都将影响实验结果。 (4)实验Ⅲ过程,实际上并非严格绝热膨胀过程,系统不可避免的从环境吸收了部分热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比热容热量计算

热量的计算 【基础知识精讲】 1.根据某种物质的比热,可以确定质量不是 1kg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不是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物体的初温用t o 表示,末温用t 表示,比热用c 表示,质量用m 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分别用Q 吸和Q 放表示,则物体升高的温度为t -t o ,吸收热量可表示为Q 吸=cm (t -t o )降低温度为t o -t ,放出热量可表示为Q 放=cm(t 0-t)。 3.物体温度改变的多少也常常表示为△t ,即△t=t —t 0或△t =t 0-t ,物体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由物质的比热、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温度改变的多少这三个因素决定,与物体的初温、求温的高低无关。 【重点难点解析】 1.Q=cm △t ,它只适用于物体温度改变时(升温或降温)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对有物态变化的过程不能适用,如若不考虑,就会出错误。例质量为1kg 的水,初温为20℃, 当它完全吸收3.696 × 105J 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根据 Q 吸=cm (t -t o )水的末温t=) ·/(102.410696.3350℃kg J J t cm Q ??=+×1kg+20℃=108℃,这个答案肯定是错误,因为水在职标准大气压下的最高温度为100℃,如果不继续加热,就不会沸腾,若继续加热,水就会沸腾,但不升温,吸收的热量用来进行物态变化,所以水的末温只能升高到100℃。 2.应用热量公式中的有关温度的文字叙述应特别谨慎,不可乱套。“升高”、“升高了”、“降低”、“降低了”对应的都是温度的改变量△t ,而不是t ;而升高到、降低到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t 。 3.应用热量公式代人数量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为国际单位。 4.热平衡: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高温物体将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称为达到了热平衡。因此热平衡的唯一标志是温度相同。在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Q 吸,高温物体放出热量Q 放,如果没有热量损失,则Q 吸=Q 放,利用这个关系可以求出物质的比热或物体的质量或物体的温度。 例1 质量为300g 的铜锅内,盛有1kg15℃的水,要把水烧开,间需要多少热量? 解析 这是一个热量计算问题,要把翰内水烧开,既要考虑水吸收热量,又要考虑铜锅吸收的热量,另外,把水浇开一般是指在1标准大气压下即水的求温为10O ℃,水盛在锅里,由于热传递它们的初温和末温分别相同。 解:Q 铜吸+Q 水吸 =c 铜m 铜(t-t 0)+c 水m 水(t-t 0) =(t-t 0)(c 铜m 铜+c 水m 水) =(100℃-15℃)[0.39×103J/(kg ·℃)×0.3kg+4.2×103J/(kg ·℃)×1kg] = 3.66945×105J 答:要把锅里水烧开,需 3.66945 ×105J 的热量。 说明:解此题时,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只考虑到了水吸收热量忽视了铜锅的吸热,题中已知铜锅的质量,显著要求计算银锅吸收热量;(2)对水的求温,铜锅的初温和求温没有弄清楚,这与沸点,热传递知识有关,这些知识苦学得不扎实便会发生上述问题;(3)公

耗热量计算公式指南

维护结构的耗热量 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 1、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 Q=a*F*K(tn-tw) 其中: Q=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F——维护结构的面积,m2; K——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tn——室内计算温度,℃ tw——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a——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定义 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specific heat),是单位质量物质的,即使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c表示。 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Cp(这个表示在气压不变的条件下,如气压。但开水壶烧开水压力就会变,一般在地面都认为是不变的大气压)、(烧水的体积是不改变的)Cv和饱和状态比热容三种,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比压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比容不变的

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吸收或放出的内能,饱和状态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某饱和状态时,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在中学范围内,简单(不严格)的定义为: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或降低1℃释放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 比热的单位是复合。 在中,、、的主单位统一为,的主单位是,因此比热容的主单位为J/(kg·K),读作“焦[耳]每千克开”。([]内的字可以省略。) 常用单位:kJ/(kg·℃)、cal/(kg·℃)、kcal/(kg·℃)等。注意和开尔文仅在温标表示上有所区别,在表示温差的量值意义上等价,因此这些单位中的℃和K可以任意互相替换。例如“”和“焦每千克开”是等价的。 相关计算 设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某一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ΔQ时,温度升高(或降低)ΔT,则ΔQ/ΔT称为物体在此过程中的热容量(简称热容),用C表示,即C=ΔQ/ΔT。用热容除以质量,即得比热容c=C/m=ΔQ/mΔT。对于微小过程的热容和比热容,分别有C=dQ/dT,c=1/m*dQ/dT。因此,在物体温度由T1

空气比热容温度对照表

空气比热容温度对照表 物理是很多同学都不太喜欢的学科,知识难学、难理解,题难做、难拿分! 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把物理学的很好,成绩也很好。这说明物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是需要同学们付出更多努力和时间,去攻克它。 要学好物理,首先要攻克的就是基础知识部分,因为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才能更好的解答题目。 昨天给大家汇总了内能的重点及难点,今天给大家汇总的是比热容的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复习,最好自己也能梳理一遍这些知识点。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为:c 2、比热容的单位:符在物理学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耳。 3、应用比热容解释有关现象:Q吸=cm(t-t0),Q放=cm(t0-t),其中Q为热量,单位是J;c是比热容,单位是J/(kg·℃);m为物体质量,单位为kg;t0为物体初温,t为物体末温,单位是℃ 4、从比热容表中可知,水的比热容很大。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很少,而干泥土的温度升高较多。因此,同在阳光照射下,内陆地区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形成了一年四季温差大,一日之中昼夜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沿海地区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也小。 正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室温比较稳定。有些机器工作时变热,也多用水来冷却。 常见考法: 比热容这部分知识在北京市近几年中考试卷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有:比热容的概念和物体吸放热的计算。主要以选择题和计算题形式出现。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的频率较高,以下面几道题为例。 误区提醒: 1、比热容表示的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一特性。

空气比热容温度对照表

干空气的物理性质 温度t/℃\x09密度ρ/kg·m-3 比定压热容cp/kJ·kg-1·K-1\x09导热系数λ/10-2W·m-1·K-1\x09 粘度μ/10-5Pa·s\x09普兰德数Pr 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称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用符号c表示。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或焦耳每千克每摄氏度。 J是指焦耳,K是指热力学温标,即令1千克的物质的温度上升(或下降)1开尔文所需的能量。 根据此定理,便可得出以下公式: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 是物体的质量,ΔT是吸热(或放热)后温度的变化量,初中的教材里把ΔT写成Δt,其实这是不规范的(我们生活中常用℃作为温度的单位,很少用K,而且ΔT=Δt,因此中学阶段都用Δt,但国际或更高等的科学领域仍用ΔT)。 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 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定压比热容Cp、定容比热容Cv和饱和状态比热容三种。 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容积(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饱和状态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某饱和状态时,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是指没有相变化和化学变化时,一定量均相物质温度升高1K所需的热量。 利用比热容的概念可以类推出表示1mol物质升高1K所需的热量的摩尔热容。与比热相关的热量计算公式:Q=cmΔT 即Q吸(放)=cm(T初-T末)其中c为比热,m为质量,Q为能量热量。吸热时为Q=cmΔT升(用实际升高温度减物体初

比热容四种典型计算题培优

一、有关比热容的计算题 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 吸=cm(t-t 0) ;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 放=cm(t 0-t) 公式中,t 为末温,to 为初温,上式中的质量m 的单位必须是kg 注意:(1)末温与温度变化的区别 举例:给20 O C 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50 O C ,式中水的初温为to=20 O C ,末温为t=50 O C ,升高的温度为t-to=50 O C —20 O C=30 O C ;若给20 O C 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50 O C ,式中水的初温to=20 O C,温度变化为t-to =50O C ,则末温t=to+50 O C=70 O C ,所以在解题时,一定要弄清已知的温度是末温,还是温度的变化。对升高了,升高到,降低了,降低到等关键字眼一定要严格加以区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1、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 g ·O C ),质量为5kg 的水温度升高20 O C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 ? 若这些热量被5kg 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O C ?(c 铜=0.39×103J/(k g ·O C ) 2、、一堆烧红的铁钉,温度为800 O C ,质量为1kg ;一壶开水,温度为100 O C ,质量是1kg ,当它们的温度降到室温20 O C 时,请通过计算说明放出热量较多的是什么物质呢?(已知c 水=4.2×103J/(k g ·O C ),c 铁=0.46×103J/(k g ·O C ). 3、质量为2kg 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吸收了9.66×103 J 的热量,则水的温度升高多少O C ?如果质量也为2kg 的沙石在太阳的照射下,也吸收9.66×103J 的热量,则沙石的温度会升高多少O C 呢?已知c 石=0.92×103J/(k g ·O C )(我想通过这样的计算,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在相同的太阳照射下,沙滩上沙子的温度高,而水的温度低的缘故了吧?) 4、质量为500g 的铝锅中装有2kg 的水,把他们从15 O C 加热到95 O C ,一共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已知c 水=4.2×103J/(k g ·O C ), c 铝=0.88×103J/(k g ·O C ). 5、质量为5kg 的铁球,初温为10O C ,用加热的方法使其温度升高到20O C ,则它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如果是通过做功的方法 使其温度升高,条件同上,那么至少外界要对该球做多少焦耳的的功(c 铁=0.46×103 J/(k g ·O C ) 6、质量为5kg 的某种金属块,温度从20O C 升高到50O C 时吸收了1.95×104J 热量,这种金属块的比热容是多少? 它可能是哪种金属? 二、热平衡问题:指在不计热量损失的条件下,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放吸Q Q )且在热平衡状态下,两个物体的最后温度相同,不再进行热传递。 1、将500g 温度为750C 的水加入2.5kg 温度为15O C 的水中,热平衡后的水的温度是多少O C ?(假定没有热量损失,且在热平衡时水的温度都相等) 4、将500g 温度为75O C 的热水加入温度为15O C 的冷水中,热平衡后的水的温度是25O C,问原来冷水的质量是多少kg ?(假定没有热量损失,且在热平衡时水的温度相等) 三、有关水的温度升高问题 1、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 ,初温为30 O C 的水吸收2.52×105J 的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多少O C ? 末温是多少O C ? 2、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 ,初温为60 O C 的水吸收2.52×105J 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多少O C ?,末温是多少O C ?

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数据及其处理)

007 实验报告 评分: 课程: ******** 学期: ***** 指导老师: **** 年级专业: ***** 学号:****** 姓名:!习惯一个人007 实验3-5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 2. 观察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3. 学习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测量仪器如图4-6-1所示。1为进气活塞C 1,2 为放气活塞C 2,3为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4为气体压力传感器探头。实验时先关闭活塞C 2,将原处于环境大气压强为P 0、室温为T 0的空气经活塞C 1送入贮气瓶B 内,这时瓶内空气压强增大,温度升高。关闭活塞 C 1,待瓶内空气稳定后,瓶内空气达到状态Ⅰ(101,,V T P ),V 1为贮气瓶容积。 然后突然打开阀门C 2,使瓶内空气与周围大气相通,到达状态Ⅱ(),,220V T P 后,迅速关闭活塞C 2。由于放气过程很短,可认为气体经历了一个绝热膨胀过程,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温度降低。绝热膨胀过程应满足下述方程 r r o r o r T p T p 1 111 --= (3-5-2) 在关闭活塞C 2之后,贮气瓶内气体温度将升高,当升到温度T 0时,原气体的状态为Ⅰ(101,,V T P )改变为状态Ⅲ(202,,V T P ),两个状态应满足如下关系: 21 T p T p o = (3-5-3) 由(3-5-2)式和(3-5-3)式,可得 )lg /(lg )lg (lg 1210P P P P --=γ (3-5-4)

利用(3-5-4)式可以通过测量P0、P1和P2值,求得空气的比热容比 值。 实验原理图1 实验图2 三、实验仪器 NCD-I型空气比热容比测量仪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贮气瓶(由玻璃瓶、进气活塞、橡皮塞组成)、两只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各一只)、测空气压强的三位半数字电压表、测空气温度的四位半数字电压表。测空气压强的数字电压表用于测量超过环境气压的那部分压强,测量范围0~10000Pa,灵敏度为20mv/Kpa(表示1000Pa的压强变化将产生20mv的电压变化,或者50Pa/mv,单位电压变化对应50Pa的压强变化)。实验时,贮气瓶内空气压强变化范围为6000Pa。 图4-6-1实验装置中,温度传感器3是新型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其测量灵敏度高,线性好,测温范围为-50~150℃,接6V直流电源后组成一个稳流源。它的测温灵敏度单位为1μA/℃,若串接5KΩ电阻后,可产生5mv/℃的信号电压,接0~2V量程四位半数字电压表,可检测到最小0.02℃温度变化。气体压力传感器探头4由同轴电缆线输出信号,与仪器内的放大器及三位半数字电压表相接。当待测气体压强为环境大气压P0时,数字电压表显示为0,当待测气体压强为P0+10000Pa时,数字电压表显示为200mv,仪器测量气体压强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1、学会一种测定空气比热容比的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物理天平和千分尺。 3、掌握直接测量值和间接测量值不确定度的计算。 1、千分尺和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2、气体比热容比的概念和不确定度的计算。 讲解、讨论与演示相结合。 3学时。 比热容是物质的重要参量,在研究物质结构、确定相变、鉴定物质纯度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气体的定压比热容和定体比热容的比值v p C C 称为比热容比γ。气体的γ值在许多热力学过程特别是绝热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实验中气体的比热容比常通过绝热膨胀法、绝热压缩法等方法来测定。本实验将采用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即通过测定小球在储气瓶玻璃管中的振动周期来计算空气的γ值。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一种测定空气比热容比的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物理天平和千分尺。 3、掌握直接测量值和间接测量值不确定度的计算。 二、实验仪器 FB212型气体比热容比测定仪、支撑架、小型气泵、TW-1型物理天平、0-25mm 外径千分尺等。 FB212型气体比热容比测定仪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

三、实验原理 如图1所示,钢球A 位于精密细玻璃管B 中,其直径仅仅 比玻璃管直径小0.01-0.02mm ,使之能在玻璃管中上下移动, 瓶上有一小孔C ,可以通过导管将待测气体注入到玻璃瓶中。 设小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当瓶内气压P 满足下式时, 小球处于平衡位置: 2 r mg P P L π+ = (2) 设小球从平衡位置出发,向上产生微小正位移x ,则瓶内气体的体积有一微小增量: x r dV 2π= (3) 与此同时瓶内气体压强将降低一微小值dP ,此时小球所受合外力为: dP r F 2π= (4) 小球在玻璃管中运动时,瓶内气体将进行一准静态绝热过程,有绝热方程: C PV =γ (5) 两边微分,得 01=+-PdV V dP V γγγ (6) 将(3)、(4)两式代入(6)式,得: 图1

空气比热容比的实验报告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 实验目的: 1.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2.观测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3.学习气体压力传感器与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实验原理: 对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 p 与定容比热容C v 之关系由下式表示: C p —C v =R (1) (1) 式中,R为气体普适常数。气体的比热容比r值为: r= C p /C v (2) 气体的比热容比现称为气体的绝热系数,它就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r值经常出现在热力学方程中。 测量r值的仪器如图〈一〉所示。实验时先关闭活塞C 2 ,将原处于环境大气 压强P 0、室温θ 的空气从活塞C 1 ,处把空气送入贮气瓶B内,这时瓶内空气压强 增大。温度升高。关闭活塞C 1,待稳定后瓶内空气达到状态I(P ,θ ,V 1 ),V 1 为贮 气瓶容积。 然后突然打开阀门C 2,使瓶内空气与大气相通,到达状态II(P 1 ,θ ,V 1 )后,迅 速关闭活塞C 2 ,由于放气过程很短,可认为就是一个绝热膨胀过程,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温度降低,绝热膨胀过程应满足方程: P1V1’=P0V2’(3) 在关闭活塞C 2之后,贮气瓶内气体温度将升高,当升到温度θ 时,原状态为 I(P 1,θ ,V 1 )体系改变为状态III(P 2 ,θ ,V 2 ),应满足: P1V1=P0V2(4) 由(3)式与(4)式可得到: r=(log P0-log P1)/(log P2-log P1) 利用(5)式可以通过测量P 0、P 1 与P 2 值,求得空气的比热容比r值。 实验装置:

图〈一〉实验装置中1为进气活塞塞C 1,2为放气活塞C 2 ,3为电流型集成温度 传感器AD590,它就是新型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灵敏度高,线性好,测温范围为-50℃至150℃。AD590接6V直流电源后组成一个稳流源,见图〈二〉,它的测温灵敏度为1μA/℃,若串接5KΩ电阻后,可产生5mv/℃的信号电压,接0~2V 量程四位半数字电压表,可检测到最小0、02℃温度变化。4为气体压力传感器探头,由同轴电缆线输出信号,与仪器内的放大器及三位半数字电压表相接。当待测 气体压强为环境大气压P 0时,数字电压表显示为0;当待测气体压强为P +10、 00KPa时,数字电压表显示为200mv;仪器测量气体压强灵敏度为20mv/KPa,测量精度为5Pa。 实验内容: 1.按图〈一〉接好仪器的电路,AD590的正负极请勿接错。用Forton式气 压计测定大气压强P 0,用水银温度计测环境室温θ 。开启电源,将电 子仪器部分预热20分钟,然后用调零电位器调节零点,把三位半数字电压表表示值调到0。 2.把活塞C 2关闭,活塞C 1 打开,用打气球把空气稳定地徐徐进入贮气瓶B 内。用压力传感器与AD590温度传感器测量空气的压强与温度,记录瓶 内压强均匀稳定时,压强P 1与温度θ 值(室温为θ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