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垭子隧道:软弱围岩段专项施工方案

关垭子隧道:软弱围岩段专项施工方案

关垭子隧道:软弱围岩段专项施工方案
关垭子隧道:软弱围岩段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隧道概况 (1)

1.2地质情况 (1)

1.3水文地质条件 (1)

2.编制依据 (1)

3.施工计划 (2)

3.1施工进度计划 (2)

3.2主要技术参数 (2)

3.3工期计划 (2)

3.4材料计划 (3)

3.5设备计划 (3)

4.施工工艺技术 (4)

4.1总体施工方案 (4)

4.2洞身开挖 (5)

4.3初期支护与辅助工程措施 (6)

4.4钻爆设计 (14)

5.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7)

5.1监控量测 (17)

5.2超前地质预报 (23)

5.3安全保证措施 (23)

5.4安全技术交底 (25)

5.5防坍塌应急预案 (35)

6.施工节能减排措施 (36)

6.1节能减排施工原则 (36)

6.2管理体系 (37)

6.3管理内容 (37)

6.4节材与材料 (37)

7.劳动力计划 (39)

8.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40)

关垭子隧道软弱围岩段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 隧道概况

隧址所在地隶属位于竹溪县蒋家堰镇,隧道洞轴线走向方位角起点274°、止点285°。左幅隧道起讫桩号均为ZK227+945~ZK229+573.587,长1628.587m,左幅最大埋深170m;右幅隧道起讫桩号均为YK227+945~YK229+571.587,长1626.587m,右幅最大埋深152m。隧道穿过3座山体。

关垭子隧道ZK229+120~ZK229+450为Ⅳ级围岩、ZK229+450~ZK229+568为Ⅴ级围岩, YK229+050~YK229+470为Ⅳ级围岩、YK229+470~YK229+566为Ⅴ级围岩,目前左线掌子面里程ZK229+363,右线掌子面里程为YK229+347,揭露围岩情况与设计不符,现场判别为Ⅴ级围岩,本方案主要针对ZK229+363~ZK229+450、 YK229+347~YK229+470软弱围岩段专项施工方法。

1.2 地质情况

隧址区属于竹溪褶皱束,该褶皱束位于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的北部,从西至东所涉及的地层主要为志留系,弱风化片岩,埋深较浅,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为硬质岩。地下水出水状态为点滴状。BQ/[BQ]=297/[277]。

1.3 水文地质条件

所经区域属汉江流域,路线所经区域的主要河流有竹溪河。其它为山涧溪流,水量受本区域季节性降雨影响,夏季水量较大、秋冬季水量小。地下水为孔隙潜水、上层滞水、构造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是受大气降水补给。

2.编制依据

1、湖北省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一期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招标文件》第7篇《技术规范》及补充专用条款。;

2、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3、施工合同及标前会议精神、补遗书;现场调查的有关资料;

4、国家及交通部现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验收规范、标准、规程、定额等.

《公路工程国内招标范本》( 2003版 )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F60-2009)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D70-200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 076-95)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施工计划

3.1 施工进度计划

表3-1 Ⅳ级围岩施工循环时间表

序号工序名称循环时间(h) 备注

1 测量放线0.3

2 上半断面超前支护平均1.5

3 上半断面打眼、装药 2.0

4 上半断面通风、排烟0.25

5 初喷0.5

6 上半断面出碴 2.0

7 上半断面初期支护 3.0 施立1榀钢架0.6m

8 下半断面打眼、放炮、通风可与上台阶同步进行,爆破时间错开

9 合计9.55

②Ⅴ级围岩进度安排

每循环进尺: 0.6m;每循环时间为:10小时;

每月循环数:(30×24)÷10=72个循环;

每月进度:0.6×72=43.2米,实际按40米计;

3.2 主要技术参数

初期支护主要技术参数表详见表3-2《初期支护主要技术参数表》。

表3-2 初期支护主要技术参数表(S5b:Ⅳ级围岩变更段)

衬砌类型围岩

级别

超前

支护

初期支护预留变

形量

二次衬砌锚杆钢筋网喷射砼钢拱架

S5b Ⅴ级

深埋

φ108

大管棚

或φ42

小导管

Φ22药卷锚杆L=3.5m

(纵)60×120(环)

φ8钢筋网

20×20cm

双层

C20喷射砼

厚24cm

Ⅰ18工字钢

间距60cm

(全封闭)

12cm

拱部、仰

拱45cm

(钢筋)3.3 工期计划

工期计划见表3-3《工期计划表》。

表3-3工期计划表 序号 工程项目及施工情况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工期 (d) 备注

1 关垭子隧道左线ZK229+363~

ZK229+450开挖及初期支护 2013.1.15 2013.3.22 65

2 关垭子隧道右线YK229+347~

YK229+470开挖及初期支护 2013.1.15 2013.4.19 92

3.4 材料计划

材料计划详见表3-4《主要施工材料表》。

表3-4 主要施工材料表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喷砼 C20喷射砼 m 3 1236.9

正洞

2 钢筋网 φ8 t 19.44

3 砂浆锚杆 φ22 m 26216

4 超前小导管 φ42 m 12127

5 型钢 I18 t 154.26

3.5 设备计划

设备计划详见表3-5《主要设备配置表》。

表3-5 主要设备配置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 注

1 挖掘机 卡特320

2 带破碎头

2 装载机 ZLC-50C 4

3 通风机 110KW 2

4 电动空压机 20m 3 16

5 发电机 250G-WD 1

6 变压器 S11-630 4

7 变压器 S11-500 1

8 变压器 S11-315 1

9 载重汽车 15t 8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

10 工程指挥车三菱 1

11 皮卡车四缸四驱 2

12 砼输送泵HBT60 2

13 砼搅拌车10m3 4

14 搅拌站JS1000 2

15 模板台车9m 2

16 钢筋切断机GQ40 4

17 钢筋调直机GT4-14 1

18 木加工设备MB106 4

19 电焊机BX-500 15

20 农用车5T 4

21 湿喷机CPA-7 4

22 弯拱机 1

23 注浆机KBY50/70 3

24 钻床 1

25 套丝机 1

26 对焊机UN-150 2

27 滤油机 1

28 其他小型设备15

4.施工工艺技术

4.1 总体施工方案

目前揭露围岩情况为:中~强风化片岩,节理裂隙发育,成薄片状,层间结合较差,手摸有滑腻感,炭化严重,含绢云母,围岩遇水极易软化。该段施工的关键问题是围岩变形、坍塌的防治。

总体技术措施如下:

⑴施工原则:早预报、先治水、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步步为营,以防为主,稳步前进。

⑵加强超前预报工作,开挖前切实掌握软弱破碎带段围岩的情况,包括宽度、填

充物及地下水等地质特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⑶施工方法:针对软弱围岩可能发生大变形,采用增大预留变形量和采取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工字拱架复合式衬砌手段,采用三台阶开挖方法,初期支护及时封闭,加强监控量测,利用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⑷如遇出露地下水,先治水,采用排堵结合等治理措施。开挖过程中配备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监控地质变化情况,指导现场施工。

⑸加强监控量测,按业主要求,积极选定、上报具有合格资质和丰富施工经验的监控量测队伍,编制切实可行监控量测方案。

⑹根据量测数据,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及确定施作二次衬砌时间,按照业主要求,二衬距离掌子面距离不大于25m。

4.2 洞身开挖

1)施工工序

三台阶法施工工序示意图见图4-1,施工工序流程框图见图4-2.

2)施工要求

①上台阶循环进尺应根据设计拱架间距确定,不应超过2榀拱架间距。

②上台阶高度宜为2.0~2.5m,中间台阶高度宜为3.0~3.5m,上、中台阶长度宜为3~5m。

③中台阶及下台阶施工参照上下台阶法下台阶的施工要求。

1

3⑷

5⑹

1

3

5

横断面图纵断面图

图4-1 三台阶法施工工序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

施工顺序:1上台阶开挖;⑵上台阶初期支护;3中台阶开挖;⑷中台阶初期支护;

5下台阶开挖;⑹下台阶初期支护;⑺仰拱浇筑;⑻全断面二次衬砌。

图4-2 三台阶法施工工序流程框图

4.3初期支护与辅助工程措施

4.3.1施工工序

初期支护施工工序流程见图3.1-1。 测量放线 超前地质预报

爆破设计 上台阶钻眼 断面检查、爆破

效果分析 断面处理

调整爆破设计 上中下台阶初支

差 良好

施工准备

监控量测 下台阶钻眼

装药爆破

通风、找顶、初喷、出渣

中台阶钻眼 下一循环施工

图3.1-1 初期支护施工工序流程图

4.3.2 施工要点

4.3.2.1 喷射混凝土

1)施工工艺

喷射混凝土施工工序流程见图3.2.1。 施工准备

初喷混凝土

测量放线

施工锚杆 挂钢筋网 钢架制作

锚杆制作

钢筋网片制作

安装钢架 质量检查

调整

是 复喷砼至设计厚度

下道工序

图3.2.1 喷射混凝土施工工序流程图

2)施工要求

(1)喷射混凝土作业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①检查开挖断面净空尺寸。

②清除松动岩块和墙脚岩渣、堆积物,并冲洗受喷面(当岩面受水容易潮解、泥化时,应采用高压风清扫)。

③设置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

④检查机具设备和风、水、电等管线路,并试运转,喷射机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输料连续、均匀,附属机具的性能应能满足喷射作业需要。

⑤岩面如有渗漏水,应予妥善处理。

对于大股涌水,宜采用注浆堵水后再喷射混凝土,一般情况下,可顺涌水出露点打孔,压注速凝浆液(水泥一水玻璃浆液)进行封堵。

对于小股水或裂隙渗漏水,视具体情况宜进行岩面注浆(布孔宜密,钻孔宜浅),施工准备

施喷面清理

喷射料拌制及装运

混凝土初喷

混凝土复喷

质量检查

合格

养护 厚度不足 配合比设计

或采用小导管沿隧道周边环形注浆进行封堵。

对于集中出水点,可顺水路(节理、裂隙)设排水半管或线形排水板,将水引到隧底水沟或纵向排水管。

(2)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同时满足混凝土性能和喷射混凝土工作度(可喷性)要求,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3)混凝土喷射作业应参照以下要求进行:

①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顺序自下而上进行,每次作业区段纵向长度不宜超过6m。喷射时采用螺旋移动方式进行,喷嘴与岩面保持垂直,且距受喷面0.6~

1.2m为宜。

②一次喷射厚度可根据喷射部位和设计厚度确定,初喷厚度宜控制在4~6cm,复喷一次喷射厚度拱部不得超过6cm,边墙不得超过1Ocm。

③喷混凝土时控制好风压和速凝剂掺量,减少回弹,喷射压力以控制在0.15~

0.2MPa为宜。

④分层喷射混凝土时,后一层喷射混凝土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后再喷射,应先用风水清洗喷射混凝土表面。

⑤钢架与壁面之间的间隙应用混凝土充填密实;喷射混凝土应由两侧拱脚向上对称喷射,并将钢架覆盖。

⑥喷射作业紧跟开挖作业面时,下一循环爆破应在喷射混凝土终凝4h以后进行。

⑦对有渗水和大面积潮湿的岩面与喷射混凝土不易黏结,为了增加其黏结性,初喷在岩面上的混凝土可适当增加水泥用量。

(4)喷射混凝土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其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混凝土喷射终凝2h后,应进行湿润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②黄土或其他土质隧道,以喷雾养护为宜,以防止喷水过多软化下部土层;

③隧道内环境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不得进行喷水养护。

4.3.2.2 锚杆

1)施工工艺

药卷锚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2.2。

施工准备

锚杆钻孔定位

钻机就位

钻孔

高压风清孔

安装锚杆杆体

锚杆制作待复喷后安装垫板、螺母

放入药包 药包浸泡

图3.2.2-3 药卷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2)施工要求

(1)为保证锚杆的施作质量,拱部锚杆应采用锚杆机进行施作,侧墙及拱腰部位可采用一般气腿式凿岩机钻孔。

(2)锚杆施作应在初喷后进行,钻孔前应采用红漆对锚杆孔位置进行标识。

(3)锚杆钻孔方向宜与开挖面垂直,当岩层层面或主要结构面明显时,应尽可能与其成较大交角,但与开挖面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20°;局部锚杆应尽可能与岩层层面或主要结构面成大角度相交。钻孔完成后应对锚杆孔位、孔深等进行检查。

(4)锚杆的垫板应在复喷完成后安装,安装垫板时,应确保垫板与锚杆轴线垂直,确保垫板与喷射混凝土层紧密接触。

(5)锚杆安设后不得敲击,其端部不得悬挂重物。

(6)普通水泥砂浆锚杆

①普通水泥砂浆锚杆宜选用螺纹钢筋作锚杆。锚杆外露端应加工120~150mm 的标准螺纹,并采用配套标准螺母。

②砂浆应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已初凝的砂浆不得使用。 ③采用单管注浆工艺,灌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0~100mm 处,开始注浆后反复将注

浆管向孔底送,使砂浆将孔内多余的水挤压出孔外,之后随水泥砂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灌浆压力不宜大于0.4Mpa。

④注浆开始或中途暂停超过30min时,应用水润滑灌浆罐及其管路。

⑤砂浆灌注后应及时插入锚杆杆体,锚杆杆体插到设计深度时,孔口应有砂浆流出,若孔口无砂浆流出,则应将杆体拔出重新灌浆。

(7)中空注浆锚杆

①中空注浆锚杆施工时应保持中空通畅,并留有专门排气孔。螺母应在砂浆初凝后拧紧,并使垫板与喷射混凝土面紧密接触。

②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应保持在0.3MPa左右,待排气口出浆后,方可停止注浆。

(8)水泥砂浆药包锚杆

①应对药包做泡水检验,药包包装纸应采用易碎纸。

②药包不应有受潮结块现象,药包宜在清水中浸泡1~2分钟,随用随泡,待不冒气泡时,取出药包,使药包充分湿润但又不能凝固,其外观判断为用手轻捏柔软均匀。

③第一节药包用木棍捅到孔底,装入药包到2/3孔深,再将锚杆插入,并缓慢转动以破碎药包,连续转动时间不少于1分钟,以保证充分搅拌均匀。在搅动完毕20分钟之后将锚杆焊接固定在已安设好的钢架上。

4.3.2.3钢架

1)施工工艺

钢架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2.3。

2)施工要求

(1)钢架应在洞外集中加工场分节段制作,每节段长度应根据设计尺寸及开挖方法确定,不宜大于4m,每片节段应编号,注明安装位置,钢架不宜在受力较大的拱顶及其他受力较大的部位分节。型钢钢架宜采用冷弯法制作成型。格栅钢架应按1:1胎模控制尺寸,所有钢筋节点必须采用对称焊接。

(2)拱架接头钢板厚度及螺栓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连接钢板必须采用机械切割,其螺栓孔必须采用机械钻孔,严禁采用气割冲孔。

(3)钢架加工完成后,应放在平地上试拼检查,周边拼装允许偏差为±30mm,平面翘曲应小于20mm,严禁不合格品进场。

图3.2.3 钢架施工工艺流程图

(4)钢架安装前应清除底脚的虚渣及杂物。钢架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应满足相关规定。当拱脚开挖超深时,应加设钢板或混凝土垫块,安装后利用锁脚锚杆定位。

(5)钢架在初喷混凝土后及时安装,应尽可能与初喷面密贴,间隙必须用喷射混凝土填充密实;钢架应全部被喷射混凝土覆盖,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6)各节钢架间按设计要求连接,连接板应密贴,连接板局部缝隙不得超过2mm ,连接钢板平面应与钢架轴线垂直。

(7)钢架立起后,应进行检查,钢架应垂直于隧道中线,竖向不倾斜、平面不错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清除拱脚虚渣

安装钢架

位置检查

钢架与系统锚杆焊接定位

钢架洞外集中加工 安装前试拼 调整

不合格

施工锁脚锚杆 焊纵向连接筋

下一道工序

位,不扭曲。上、下、左、右允许偏差±50mm,钢架倾斜度应小于2°。

(8)预留洞室位置的钢架应在施工二衬时拆除。

(9)钢架应经常检查,如发现破裂、倾斜、弯扭、变形以及接头松脱、填塞漏空等异状,应立即进行处理。

4.3.2.4钢筋网

1 钢筋网在集中加工场采用胎膜胎架分片制作。

2 钢筋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5倍钢筋直径,并不得小于一个网格长边尺寸。

3 钢筋网应在初喷混凝土后铺挂。

5 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喷射混凝土覆盖后铺设。

6 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与钢架绑扎时,应绑在靠近岩面一侧。

7 喷射混凝土时,应调整喷头与受喷面的距离、喷射角度,以减少钢筋振动。

8 喷射混凝土过程中如有脱落的石块或混凝土块被钢筋网卡住时,应及时清除。4.3.2.5辅助措施(超前小导管)

1)施工工艺

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3.2.5。

2)施工要求

①超前小导管严格按设计要求加工,和钢架联合支护时,宜从钢架腹部穿过,尾端与钢架焊接。

②钻孔完成后应对孔位、孔深以及外插角度等进行检查,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③安装小导管后,管口用麻丝和锚固剂封堵钢管与孔壁间空隙,管口安装封头和孔口阀,并能承受规定的最大注浆压力和水压。

④注浆前,应对开挖面及5m范围内的坑道喷射厚为50~100mm混凝土或用模筑混凝土封闭,以防止注浆作业时,发生孔口跑浆现象。

⑤注浆自两侧向拱顶方向施工,为防止串浆情况发生,应采取隔孔注浆的顺序进行注浆。注浆压力为0.5~1.0Mpa。

⑥注浆过程中,应派专人观察工作面及管口情况,发现漏浆和串浆及时进行封堵。

⑦注浆结束标准:

单孔注浆结束标准:注浆过程中,压力逐渐上升,流量逐渐减少,当压力达到注浆终压,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的80%以上,可结束该孔注浆;注浆压力未能达到设计

终压,注浆量已达到设计注浆量,并无漏浆现象,亦可结束该孔注浆。

本循环注浆结束标准:所有注浆孔均达到单孔注浆结束标准,无漏注现象,即可结束本循环注浆。

⑧注浆后至开挖的时间间隔,应视浆液种类决定。当采用单液水泥浆时,开挖时间为注浆后8h ,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时为4h 左右。开挖时应保留1.5~2.0m 的止浆墙,防止下一次注浆时孔口跑浆。 施工准备

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钻孔打小导管

安孔口止浆塞

连接止浆管

注浆

开挖

注浆站布置浆液配置设备准备

管材加工

材料准备

机具准备

制定施工方案进入施工现场试验效果检查

地质调查浆液选择

配比试验注浆参数

注浆设计

图5.3.5 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

4.4钻爆设计

4.4.1炮眼深度L

爆破设计的炮眼深度主要受爆破地震动强度控制,考虑循环进尺要求确定。

4.4.2炮眼数目N

单位面积钻眼数为1.5个(未包括周边眼)。

4.4.3炮眼布置

1)周边炮眼

采用经验公式和工程类比法确定:间距:E=(8~12)d(d为炮眼直径),抵抗线:W=(1.0~1.5)E,装药集中度:q=0.1~O.15kg/m。

2)掏槽眼

本段施工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发施工,因此不设掏槽眼。

3)掘进炮眼

炮眼深度L:为降低爆破地震动强度,循环进尺根据开挖部位不同来确定,掘进炮眼深度取L根据循环进尺来确定。

确定抵抗线W:抵抗线通常均小于炮眼深度,否则各个炮眼将成为各自专项的漏斗爆破,达不到理想的爆破效果。当炮眼直径在35~42mm的范围内时,抵抗线W与炮眼深度有如下关系式:

W=(15~25)d,或 W=(0.3~0.6)L

在坚硬难爆的岩体中,或炮眼较深时,取较小的系数,反之则取较大的系数。

4)单眼装药量的计算

隧道爆破,炮眼所在的部位不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掏槽眼要求抛掷;掘进眼只要求松动,而在掏槽部位的两侧及其上、下部位各部分的炮眼要求又不一样,侧部要求松动,上部要求弱松动,下部要求加强松动,周边眼则要求预裂爆破,底板眼则要求用抛掷爆破的药量,否则可能底板爆破失败。所以各部位炮眼的装药量是不同的。

除周边眼之外的炮眼装药量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q=k×a×w×L×ё(kg)

式中 q——单眼装药量(kg):

k——炸药单耗(kg/m3);

a——炮眼间距(m);

w——炮眼爆破方向的抵抗线(m);

L——炮眼深度(m);

ё——炮眼部位系数(参照表4-1选取)。

表4-1 隧道炮眼部位系数

炮眼部位掏槽

眼炮

扩槽

炮眼

掘进

槽下

掘进

槽侧

掘进

槽上

内圈

炮眼

二台

炮眼

底板

2炮眼

ё值1.5~

2

1.0~

1.2

1.0~

1.2

1

0.8~

1.0

0.5~

0.8

1.2~

1.5

1.5~

2.0

5)炮眼堵塞

堵塞作用使炸药在受约束条件下作充分爆炸应力提高能量利用率,因此堵塞长度不小于50cm,堵塞材料采用炮泥(组分砂:粘土:水=3:1:1)。堵塞质量要求密实,不能有空隙和间断。

6)爆破器材的选择

根据减振爆破的特点及爆破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爆破器材:

炸药:采用二号岩石乳化炸药;炮眼采标准药卷φ32mm(乳化)。

雷管:孔外采用脉冲电雷管起爆,连接件及孔内均采用非电毫秒微差雷管。

起爆器起爆。

7)装药结构

采用反向起爆。掘进眼与周边眼装药结构一致。

4.4.4 爆破监测及设计优化

4.4.4.1爆破效果检查

1)超欠挖检查。

2)开挖轮廓是否圆顺,开挖面是否平整检查。

3)爆破进尺是否达到爆破设计要求。

4)爆出石碴块是否适合装碴要求。

5)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80%,中硬岩≥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

6)两次爆破衔接台阶不大于15cm。

7)爆破效果要符合表4-2要求。

表4-2 爆破效果检查项目表

序号项目中硬岩软岩

1 平均超挖量(cm)15 10

2 最大超挖量(cm)25 15

3 炮眼痕迹保存率(%)≥60

4 局部欠挖量(cm)

5 5

5 炮眼利用率(%)90 95

4.4.4.2爆破设计优化

每次爆破后检查爆破效果,分析原因及时修正爆破参数,提高爆破效果,改善技术经济指标。

1)根据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性软硬情况,修正眼距、用药量,特别是周边眼。

2)根据爆破后石碴的块度修正参数。石碴块度小,说明辅助眼布置偏密;块度大说明炮眼偏疏,用药量过大。

3)根据爆破振速监测,调整单段起爆炸药量及雷管段数。

4)根据开挖面凹凸情况修正钻眼深度,爆破眼眼底基本上落在同一断面上。

5.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监控量测

5.1.1现场监控量测工作程序

1)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

施工前对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地下水状况及施工影响区域内的周边环境进行初始调查,掌握工程特点和难点,为监控量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2)编制实施细则

现场监控量测小组按照监控量测设计的要求,结合初始调查结果编制实施细则,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实施。

3)布设测点并取得初始监测值

基准点、测点的埋设须严格按照相应规范进行,以确保监控量测数据可靠。测点埋设后应及时取得初始监测值。

4)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

现场监控量测工作由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实施,并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对隧道施工安全及结构的稳定性做出分析评价。

5)提交监控量测成果

监控量测小组一般以周报(特殊情况要形成日报)的形式提交监控量测成果(包括纸质和电子文件)。当出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反馈,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停止后,应在一个月内编写出该工程的施工监控量测总结报告。

5.1.2 监控量测方法

隧道监控量测的主要项目及采用的仪器见下表。

序号项目名称常用量测仪器

1

必测

项目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罗盘仪等

2 拱顶下沉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

3 周边位移收敛计、全站仪

1)洞内、外观察

①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

②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数码成像,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并与勘查资料进行对比。其主要内容包括:围岩类型及分布特征,结构面位置和产状,节理裂隙发育程度,节理裂隙的填充物的性质和状态等;

开挖工作面的围岩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剥落、掉块现象;

是否有涌水,涌水量大小,涌水位置,地下水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色度等)。

③对已施工地段观察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应记录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变形和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其主要内容包括:

有无锚杆被拉断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现象;

喷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或剥离,喷射混凝土是否产生剪切破坏;

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现象;

是否有底鼓现象。

隧道软弱围岩(断层)专项施工方案

石山隧道进口软弱围岩(断层)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xxx合同段工程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及设计文件、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等; 2、国家、交通部现行的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设计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范等; 3、国家及福建省相关法律、法规及条例等; 4、现场踏勘收集到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其它地区性条件等资料; 5、近年来高速公路等类似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 6、福建省高速公路标准化建设指南和施工要点; 7、我单位拥有的国家级、部级工法、科技成果和长期从事高等级公路建设所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我部承建的石山隧道0.5座,为分离式双洞隧道,隧道全长855.8m,为长隧道,左洞长854.1m,右洞长857.5m。隧道进出口均位于平面曲线内,进口左右线曲线半径分别为R左=3000m和R右=2850m;隧道纵坡坡率/坡长:左洞为0.7%/854.1m,右洞0.7%/857.5m;隧道进口设计桩号:左洞为ZK63+572,右洞为YK63+565;进口设计高程:左洞为586.69m,右洞为586.64m。。 2、地形、地貌 隧址区属剥蚀低山地貌,隧道轴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地形呈波状起伏,起伏较大,隧道最大埋深约为160m,地表植被较发育,覆盖层较薄。进口侧山坡自然坡度25~30°,出口侧山坡自然坡度35~40°。 3、地层岩性 本隧址场区表层多为第四系残坡积土,一般厚度3-6m,冲沟底部及陡坎略薄些,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3n)凝灰熔岩及其风化层。

隧道洞身围岩为侏罗系南园组(J3n)的凝灰熔岩,属较硬-坚硬岩,岩体一般较完整,对隧道洞身围岩的稳定较有利,据地质调绘及钻孔揭露隧道区主要发育有3条裂隙带及断裂构造带,对隧道围岩不利,影响隧道围岩级别,隧道开挖时,围岩稳定性较差,易产生塌方掉块,应加强支护和监测措施,各段的具体评价见隧道纵断面图。 拟建隧道最大埋深约160m,深部围岩主要为微风化凝灰熔岩,节理裂隙发育较少-较发育,较有利于地应力的释放和调整,但钻孔中未见有岩芯饼化等高应力作用现象,综合临近泉三高速公路等工程经验分析,本隧道在隧洞区内出现高地应力的可能性不大。 隧址区未见有矿体分布,不会产生瓦斯等有害气体。但施工中粉尘可能较大,施工中应注意粉尘污染监测工作,并做好通风工作。 4、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 根据《厦门至沙县高速公路(安溪至沙县)泉州段线路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线路地震设防烈度属于6度区,测区内50年超越概率10%的平均土质条件下峰值加速度为0.05g,中硬土场地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区域地质相对稳定,建议抗震设计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规范执行。 5、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山坡坡体起伏较大,隧道地表水系不发育,仅部分冲沟底部见有小水流。隧址区四周地形较陡,一般坡度25-35°,地形切割较强烈,降雨后地表水沿坡排泄迅速,无有利地表水蓄积之地形。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及赋存介质不同主要有:①基岩风化网状裂隙水:赋存于碎块状强风化岩~中风化岩层的网状裂隙中。隧道区岩性为侏罗系南园组(J3n)凝灰熔岩,碎块状强风化岩层裂隙较发育,富水性及导水性相对较强,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厚度相对较小,勘察期间水量较贫乏,对洞身围岩及开挖影响较小,主要对隧道进、出口及浅埋段围岩的施工有影响。②基岩裂隙水:洞身围岩主要为微风化凝灰熔岩,主要受节理裂隙等控制,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和基岩风化裂隙水的补给,向山体附近的沟谷中排泄,富水性一般较差,节理密集带相对较富水,但本隧道3条节理带宽度小,故地下水贫乏。

台州市内环路1#隧道加强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施工方案及方法 (3) 1、总体施工方案 (3) 2、施工方法 (4) 2.1、截水天沟 (4) 2.2、洞口段开挖与防护 (6) 2.3、套拱及管棚施工 (6) 2.3、明洞施工 (13) 2.4、洞顶回填 (13) 2.5、双侧壁导坑法暗洞开挖 (14) 2.6、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 (19) 2.7、砂浆锚杆 (20) 2.8、喷射混凝土 (21) 2.9、钢拱架施工 (24) 2.10、钢筋网片挂设 (25) 2.11、防水卷材铺设 (25) 2.12、二次衬砌施工方法 (27) 三、洞口段监控量测 (30) 1、量测管理 (30) 2、洞口段监控、量测 (31) 2.1、监测位置 (31) 2.2、监测频率 (31) 2.3、监测精度 (31)

2.4、量测数据的整理 (31) 2.5、数据分析及应用 (33) 四、质量、安全及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33) 1、质量保证措施 (33) 2、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34) 3、雨季施工方案和措施 (35)

一、工程概况 台州市内环路第一合同段起点位于台州市黄岩区药山村,终点位于黄岩区与路桥区交界处横山隧道内,左线总长度840米,右线总长度807米,左右线起止桩号分别为BAK2+560~BAK3+400,BBK2+580~BBK3+387,其中隧道工程左右线分别为680米和642米,本隧道进口段基本为坡积、残坡积松散层,在洞口施工与进洞时容易发生滑坡与坍塌现象,对施工带来一定难度。 二、施工方案及方法 本隧道左洞BAK2+740~BAK2+770、右洞BBK2+765~820为Ⅴ级浅埋加强段,左洞BAK2+770~BAK2+790为Ⅴ浅埋段。其中左洞加强段最大埋深13米左右,最浅埋深3米左右,右洞加强段最深埋深19米左右,最浅埋深9米左右,左洞浅埋段最大埋深25米左右,最浅埋深9米左右,左右洞浅埋加强段和浅埋段埋深均较浅,且覆盖层多为含粘性土角砾,该土质结合程度差,遇水容易造成滑坡与泥石流等现象,隧道开挖过程中容易发生坍塌、冒顶等事故。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我部将严格执行“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紧封闭”的施工原则。大小管棚预注浆超前支护,钢架支撑喷射砼,及时施作二次衬砌。采用先进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围岩地质进行超前探测,根据信息反馈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隧道开挖中不同类围岩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和支护类型,开挖方法基本上分为,Ⅴ级围岩浅埋加强段与浅埋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Ⅴ级围岩深埋段采用单侧壁导坑法,Ⅳ级围岩采用深埋采用预留核心土台阶法,Ⅲ级围岩采用上下台阶法。其中Ⅴ级围岩浅埋段采用人工、风镐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遇到硬岩时采用预裂爆破掘进。 1、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开挖前在开口线以外5m设置坡顶防排水系统,明洞段采用挖掘机开挖,用汽车运土,人工配合刷坡,自上而下逐步进行,边开挖边防护;开挖至明暗洞交界处10m距离时,预留核心土开挖(以做套拱及管棚工作平台),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 摘要:本文以宁安铁路钟鸣2#隧道为例,重点阐述在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对围岩变形进行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隧道,浅埋,软弱围岩,变形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to ning an railway chiming 2 # tunnel as an example, focuses on the shallow buried tunnel in weak rock construction, through various technical measures to control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method. key words: tunnel, shallow buried and weak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45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引言 在高铁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地质条件复杂,浅埋软弱围岩的高风险隧道。由于这些浅埋地层的埋藏比较浅,大多是强风化破碎的围岩,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围岩应力分布复杂,且开挖断面大,造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难度增大,初支变形复杂和隧道整体稳定难以控制的情况,隐含着很多坍塌等安全隐患。本文以钟鸣2#隧道为研究对象,阐述在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如何采取对策减小初支变形,确保施工安全的方法。 1 工程概况 钟鸣2#隧道位于宁安铁路铜陵境内,双线全长798m,施工里程为dk140+830~dk141+628。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含砾粉质黏土及泥质

浅谈隧道软弱围岩快速施工技术

浅谈隧道软弱围岩快速施工技术 中铁十一局四公司袁中华 摘要:本文通过对琯头岭隧道进口软弱围岩的施工,总结了软弱围岩快速施工经验。 关键词:隧道软弱围岩施工技术 软弱围岩的施工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往往会给整个工程的工期带来较大影响,甚至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及施工安全,现总结琯头岭隧道软弱围岩的施工经验,供其他同类地质条件隧道参考 一、工程概况 1、基本情况: 温福客运专线琯头岭隧道为全线重点工程,隧道全长4103米,我部施工进口段1435米,其中568米为Ⅴ级围岩全风化土,468米为Ⅳ级强风化凝灰岩且局部夹带全风化土,软弱围岩占施工段的72.2%, 2、工程地质情况 隧道穿越剥蚀低山~丘陵区,紧邻海积平原,山体植被发育,主要地层为上侏罗统南园组火山岩。浅灰色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及凝灰岩, 施工段内有四个断层带贯穿其中,在断层沟谷及其附近,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及劈理发育,断层破碎带及节理裂隙、劈理富水性好,地下水主要为构造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下渗补给,水量丰富。本区内地表水系发育,规模较大的冲沟均有地下水出露,并形

成小溪。 二、施工方法 一)、洞口段施工 由于洞口段围岩覆盖层薄、且为全风化的土,开挖后不能形成自然拱,易造成坍塌。开挖前对边仰坡进行修整,挂网喷锚加固,并对围岩采用20米超前管棚注浆预支护。 二)、正洞段施工 1、Ⅴ级围岩全风化土段施工 开挖方法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法,中下台阶分左右侧并错开开挖,仰拱及时跟进形成闭合环,三台阶采用超短台阶。开挖机械采用挖掘机,对局部利用风镐及人工进行修整。为保证机械开挖的最大功效,及考虑到施工安全,对设计的三台阶尺寸进行调整,适当的增加上中台阶的高度,使挖掘机操作方便。 施工中严格遵循短进尺、禁爆破、快支护、勤量测、紧衬砌、早闭合。 a、开挖Ⅰ部:Ⅰ部是整个施工循环最为关键的部位,直接影响到下序工程是否能正常进行。施工掘进前务必严格做好超前小导管支护,每次进尺根据围岩情况及地下水情况而定,一般开挖一榀到两榀拱架长度(80cm—160cm)。设计采用4.5m的φ42超前小导管预支护,3.2米(四榀拱架)施作一环,考虑到4.5米的小导管施工外插角不易控制,施工至搭接位置时, 漂移距离大,预支护效果差,且引起超挖量大,且工程用的无缝钢管长度一般为6m,在材料的加工上浪费很大,

软弱围岩隧道

软弱围岩隧道 随着我国铁路路网的完善,建设标准的提高,特别是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大量修建,隧道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也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软弱围岩隧道坍方、作业人员伤亡等事故却时有发生,隧道建设的安全现状无法与当前的形势相适应。从设计源头上解决当前软弱围岩隧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我国是世界铁路隧道大国。据统计,截止目前,我国铁路隧道通车运营长度已达到6000公里,在建隧道约6600公里,规划设计长度约7600公里,预计到2020年,我国铁路隧道总长将达2万公里左右,位居世界第一。 我院承担的任务主要集中在西南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一方面,隧道多;另一方面,隧道通过软弱围岩地段长,如:全长462km的成兰线,隧道长度就达到322km,隧线比70%,Ⅳ、Ⅴ级围岩的比重75%,且多为千枚岩、板岩等软弱围岩地层。 这些都从客观上增大了隧道设计在安全方面的风险。半个多世纪来,我院在西南山区铁路隧道的建设中,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和体会,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软弱围岩隧道工程设计方面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一、软弱围岩主要工程地质特点 软弱围岩一般是指岩质软弱、承载力低、节理裂隙发育、结构破碎的围岩,工程地质特点有:

(1)岩体破碎松散、粘结力差:一般为土层、岩体全风化层、挤压破碎带等构成的围岩,由于结构破碎松散,岩体间的粘结力差,开挖洞室后,仅靠颗粒间的摩擦效应和微弱胶结作用成拱,这类岩体极不稳定,尤其是在浅埋地段容易发生坍塌冒顶。 (2)围岩强度低、遇水易软化:一般以页岩、泥岩、片岩、炭质岩、千枚岩等为代表的软质岩地层,由于其强度低、稳定性差,开挖暴露后易风化、遇水易软化,尤其是深埋地段受高应力影响容易发生塑性变形,造成洞室内挤。 (3)岩体结构面软弱、易滑塌:主要是存在于受结构面切割影响严重的块状岩体中,由于结构面的粘结强度较低,开挖后周边岩体极易沿结构面产生松弛、滑移和坠落等变形破坏现象。

隧道浅埋段施工方案

阳曲1号隧道浅埋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 平定至阳曲高速公路LJ21合同段项目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及 有关补遗资料。 2 山西省交科设计院提供的两阶段施工图、参考资料。 3交通部颁发的现行规范、规程、规则及验收标准;国家和山西省有关法律、法规。 4 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相关资料。 5 我项目部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和现有的管理水平、劳力、设备、 技术能力,以及长期从事公路建设所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二、编制范围 山西平定至阳曲高速公路第LJ21合同段阳曲1号隧道浅埋段施工。 三、编制原则 1. 确保施工和建筑结构的安全; 2. 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 机具、新材料方法; 3.合理安排施工的程序和顺序,做到布局合理; 4.文明施工,创建标准化施工现场; 四、工程概况 阳曲1号隧道进口段位于凌井小盆地的地表黄土冲刷沟壑浅埋段中,洞口段浅埋Ⅴ级围岩地段设计埋你,深在13~38m之间,其中

ZK93+870~ZK93+960,ZK94+020~ZK94+140,ZK94+390~ZK94+440,K94+410~K94+510;K93+857~K94+140里程段因地表存在汇水冲刷沟壑,地表地势较低,隧道设计埋深较浅。上述里程隧道最大埋深仅12m 左右,最小埋深2m 左右,平均埋深6m 左右,为单向三车道隧道,隧道开挖断面大,分别为:Ⅴa 级-17.23m ,Ⅴb 级-17.13m ,Ⅴj 级-19.87m 。尤其是隧道洞口开挖和Ⅴj 级开挖比较困难。隧道右线(里程桩号:K94+410~K94+510)开挖包含一个紧急停车带(Ⅴj 级)开挖断面为19.87m 和1#车行横通道,而隧道紧急停车带和车行横通道平均埋深仅9m ,最小埋深仅4m 。(详见隧道左右线浅埋段纵断面示意图) 1220高 程(m) 原 地 貌 阳曲1号隧道 2730m 起点 Z K 93+870 桩号 ZK 94+1151#人行横通道 隧道左线浅埋段纵断面示意图 1225123012351240124512501255126012651270127512801285129012951300130513101315132013251330133513401345135013551360136513701215121012051200 桩号 ZK 94+4651#车行横通道 桩号 ZK 94+8152#人行横通道 桩号 ZK 95+1652#车行横通道 桩号 ZK 95+5153#人行横通道 桩号 ZK 95+8653#车行横通道 桩号 ZK 96+2154#人行横通道 桩号 Z K 96+5654#车行横通道终点 Z K 96+600 平定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控制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控制(参考模板)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控制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 工控制 具体介绍铁路双线隧道浅埋偏压软弱围岩的施工工 摘要:本文结合金温铁路麻芝川隧道工程实例,艺和施工控制,为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洞口的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铁路隧道浅埋偏压软弱围岩施工控制 1 前言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地质条件日趋复杂,标准化的要求不断提高,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一般情况下隧道洞口位置的地质情况较差,主要不良地质表现为顺层偏压、覆盖层薄、土质松散、边坡失稳,围岩体结构承载力差,若处理不当易发生塌方、冒顶、边仰坡塌滑风险事件。麻芝川隧道是金温铁路的重点工程之一,进口地段就属这类情况。 2 工程概况 2.1 概述麻芝川隧道进口段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泽雅镇。隧道起迄里程为 DK168+673~DK171+515,全长 2842m。隧道全部位于左偏曲线上,纵坡为单面下坡,坡率为 4.0‰。按新奥法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 2.2 工程地质麻芝川隧道地处剥蚀丘陵区,地形起伏,植被茂盛,山体自然坡度 25~45°,局部可见基岩裸露。进出口均有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的乡村公路通达。隧道区地层分布较简单,基岩多有出露。地表出露第四系人工填土层 Qml、第四系残坡积层 Qel+dl,下伏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 J3x 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火山碎石屑岩

类基岩裂隙水。区内地表流水活跃,地下水不发育,影响隧道的地下水主要为构造裂隙水。隧道区地处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 1723.0 毫米,4~9 月最集中。化学环境作用等级为 H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隧道进口进口工程特点

隧道软弱围岩和断裂带施工安全措施方案(word版)

隧道软弱围岩和断裂带施工安 全措施方案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隧道软弱围岩和断裂带施工安全措施方案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工程概况 大尖坡隧道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江乡境内, 穿越高黎贡山高中山区, 地 形复杂, 沟壑纵横, 斜坡陡峻, 地质作用以构造剥蚀、风化侵蚀为主, 左右幅处于相同地貌单元。隧道为分离式隧道, 左幅起止桩号为ZK4+243~ZK5+178,全长935m, 出口端位于R=1300米的右转圆曲线上, 进口端位于直线上, 纵坡为 -1.7%, 最大埋深149.1米, 隧道出口端横坡为+2%, 进口端横坡为-2%;右幅起止里程为K4+247~K5+128, 全长881m, 隧道进口端位于R=1750米的右转圆曲线上, 出口端位于直线上, 纵坡为-1.7%, 最大埋深143.4米, 隧道进出口横坡均为-2%。岩性为片岩、变粒岩、片麻岩、泥岩, 风化程度高, 多为强风化, 局部夹全风化透晶体, 强风化层片岩岩芯多呈碎石~角砾状、砂土状, 局部构造发育, 风化强烈, 岩体极破碎。大部分为Ⅴ级围岩, 有两条断裂带在洞身左幅K4+365、右幅K4+406、左幅K4+830、右幅K4+840通过, 均为次级断裂。隧道多处地下水丰富, 隧道围岩为软质岩, 遇水易软化崩解, 形成软弱结构面, 降低岩体的层间结合力, 因此软弱围岩及断裂带段隧道施工安全是本合同段控制重点之一。 二、安全保障措施 1、制度措施保障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严格执行公路有关

左线 浅埋段盖挖法施工技术交底

前山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交底 一、施工段落: 左线ZK55+330-ZK55+394.5 二、施工方法:盖挖法 三、施工工艺: 1、护拱上部开挖。 2、边坡防护(打设长3.5米,φ22早强砂浆锚杆,间距@=1.2米 ×1.2米,挂网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cm,网格为φ8钢筋,迟寸为120c m×120cm)。 3、护拱施作 4、施工大管棚 ①在前山隧道左线ZK55+330~ZK55+300(30米)、ZK55+394.5~ ZK55+424.5(30米)段暗洞口段施工30米长的φ108×6超前大管棚。 ②在盖挖段套拱基坑开挖前先按照盖挖段设计图纸进行边坡防护, 并做好排水系统。 ③为了保证开挖套拱基坑不被水淹没的局面该段采取一半施工一半 排水的方法施工;先施工大桩号段ZK55+394.5~ZK55+362.5;在开挖盖挖套拱基坑之前,先从ZK55+394.5向小桩号方向施工长2米的管棚护拱,并预埋好φ133×4的导向管。 ④管棚护拱完成后,可进行管棚和盖挖套拱施工;管棚施工参照洞 口段管棚护拱设计图。

⑤在ZK55+394.5~ZK55+362.5段管棚和盖挖套拱完成后立即进行 ZK55+362.5~ZK55+330段的管棚和盖挖套拱的施工。 5、土石回填 6、粘土隔水层、片石铺砌 7、护拱下部开挖、初期支护、二衬施作 四、技术质量要求: 1、护拱采用Ⅰ16工字钢,C25模筑混凝土,厚度为60cm。上铺1.2mm 厚改性LDPE防水板、350g/m2土工布。 2、护拱基础开挖后,打设长度为4m、纵向间距为0.75m的φ22早强砂浆锚杆,然后浇筑C25模筑混凝土。护拱基础锚杆对称布置,起稳定基础的作用。 3、C20喷射混凝土先喷拱架与轮廓之间间隙,再喷拱架周围,然后再喷拱架之间。 4、下部洞身开挖施工必须在上部边坡、护拱施工、土石回填、片石铺砌完成后进行。 5、洞身开挖根据周边围岩情况采用全断面或半断面开挖,施作初期支护后,及时浇筑仰拱,闭合成环。 6、保证系统锚杆长度、数量以及打设角度,系统锚杆必须与钢拱架焊接牢固。 7、在洞外盖挖套拱加固施工和管棚施工完毕后才能进行洞内开挖施工,主洞开挖时尽可能采用机械开挖或弱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施工中时刻注意围岩情况,做好监控量测,围岩变化较大时及时

隧道软弱围岩安全快速施工的基本原则及施工方法探讨

隧道软弱围岩安全快速施工的基本原则及施工方法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隧道软弱围岩安全快速施工的意义,然后探讨了隧道软弱围岩安全快速施工的基本原则,最后研究了隧道软弱围岩安全快速施工的方法,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隧道;软弱围岩;安全快速施工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weak rock tunnel the meaning of rapid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then discusses the weak rock tunnel safely and quickly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finally the weak rock tunnel safe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fast, has certain theory value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tunnel; weak rock; rapid construction safety 1隧道软弱围岩安全快速施工的意义 隧道安全快速施工对我国铁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软弱围岩隧道的安全快速施工,其意义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1)工程工期的要求。隧道的建设由于工作面少,作业空间狭窄,施工速度慢,往往成为铁路建设的控制性节点工程。而软弱围岩隧道,由于围岩稳定性差、变形不易控制、容易发生塌方等安全事故,导致其施工工序复杂,施工速度极其缓慢,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工程的工期。 2)自身稳定性的要求。变形速度快、变形时间长是软弱围岩的基本特性,这也就意味着施工速度越慢时,围岩暴露时间越长,隧道发生的变形越大,所需的加固措施也变得越强。因此,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很容易陷入如图1所示的恶性循环。 图1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易出现的恶性循环 Fig.1 A vicious circ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eak surrounding rock tunnel 2隧道软弱围岩安全快速施工的基本原则 “预支护、快挖、快支、快闭合”是软弱围岩隧道安全快速施工的基本原则。 1)预支护是在开挖前,针对开挖后预计的变形实态,事前采取的控制变形的对策,预支护的目的是控制掌子面前方先行位移和挤出位移。

软弱围岩隧道安全施工技术

软弱围岩隧道安全施工技术 摘要:介绍软弱围岩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结合工程实践,详细 地介绍了隧道安全施工控制的方法和措施,阐述了施工方法的特点、施工工艺等,对类似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软弱;隧道;施工 abstract: the weak surrounding rock of tunne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safety control methods and measures,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etc., similar to the tunneling of some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weak; tunne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前言 软弱围岩由于其本身的地质特性,一般力学指标低,岩性松散、承载力差,压缩性高,遇到有岩隙水的作用时,就容易引起隧道施工时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工后沉降过大也会对运营使用和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在软弱围岩地段时,需要特别注意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和正确的处理措施。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台阶法和双侧壁导坑法、crd法、环形开挖 留核心土法等。双侧壁导坑法和crd法限制了大型施工机械的使用,降低了工效;工序多,相互干扰大,施工进度缓慢,且临时施工支

四峰山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施工方案 (1) 1超前支护 (1) 1.1 钻孔平台布置 (2) 1.2 设备、机具要求 (2) 1.3 材料要求及施工工艺要求 (2) 2洞身开挖 (3) 2.1 CRD法开挖工序示意图 (4) 2.2开挖支护施工先后顺序 (4) 2.3施工中注意事项 (6) 3 初期支护 (6) 4 二次衬砌 (7) 4.1仰拱及填充 (7) 4.2拱墙防排水 (7) 4.3拱墙混凝土 (7) 5开挖支护各工序资源配置 (7) 5.1机械配置 (7) 5.2作业人员配置 (8) 三施工安全质量措施 (8) 四环境保护及职业健康 (9)

四峰山隧道YK48+388~YK48+358段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四峰山隧道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中村乡龙潭村境内,隧道进口处距乡村简易路约100m,交通条件一般;隧道起讫里程:YK48+077~YK49+305,全长1228米. 四峰山隧道YK48+388~YK48+358段为浅埋段;其中覆盖层最薄处约12m,设计衬砌类型为IV a,施工方法为CRD法。 二施工方案 四峰山隧道YK48+388~YK48+378、YK48+378~YK48+358段设计采用Φ89管棚+Φ42热轧无缝钢管超前支护;YK48+378~YK48+358段采用Φ42热轧无缝钢管超前支护;开挖工法均采用CRD法;初期支护采用I20型钢钢架、锚杆、钢筋网片喷锚支护;二次衬砌为C30钢筋混凝土衬砌。 1超前支护 四峰山隧道YK48+388~YK48+378、YK48+378~YK48+368段设计采用Φ89管棚超前支护,管棚环向间距0.4m,单根长度6m; YK48+378~YK48+358段采用Φ89管棚+Φ42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管棚和小导管的环向间距为0.6m,管棚单根长6m,超前小导管单根长3.5m。 管棚和超前小导管和支护范围均为隧道拱顶140°范围。管棚外插角6°~8°,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3m;超前小导管外插角10°~15°,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m。

软弱围岩施工方法

软弱围岩施工方法 乌鞘岭隧道的软弱围岩以Ⅴ、Ⅵ级围岩为主,主要集中在四条断层破碎带位置和进洞位置处,断层物质主要由断层泥砾及碎裂岩组成,松散破碎,风化严重,地下水在局部地段较丰富;进口段350m为黏质黄土,后530m围岩为N2泥质砂岩,埋深浅,地下水较贫乏。就该隧整体地质情况来看,软弱围岩占全隧长度的40%,为堆积体,坡面孤石较多,并且存在偏压现象。为有效地保证正洞周边围岩和边坡稳定,防止施工中出现边仰坡坍塌和孤石下滑,确保施工万无一失,对进洞段进行特殊交底,请现场值班人员、各工班遵照执行。 一边仰坡开挖及防护 1边仰坡开挖前应组织人员将坡面危石及杂草清除干净,并在开挖轮廓以外用轨排防护,避免危石溜坍; 2做好边仰坡外侧的截排水工作,防止雨水或泥石流冲刷坡面; 3正洞开挖轮廓线以外必须进行坡面防护,坡面防护参数:C20喷射砼厚度,10cm;22mm锚杆长度 3.0m,间距 1.0x1.0m;8mm钢筋网格尺寸20x20cm,根据坡面情况,可先用细钢丝网防护后再铺设钢筋网; 二超前支护 1正洞进洞位置或当探明前方围岩破碎时,应及时采取超前支护; 2超前支护方法采用超前小导管内插钢筋方案,超前小导管采用外径42MM,壁厚3.5MM无缝钢管,长3M,全部为花管,为便于打入,前段做成尖锥型,管壁每隔15CM交错梅花形钻眼,眼径8MM;超前小导管间距为:

纵向2.0M,搭接长度不小于1.0M,环向0.3M,进洞位置内外两环,环间距0.3M,梅花形布置,钢管外插角约50,(见图一)为加强小导管刚度,在小导管内插22mm螺纹钢。(见图二) 原地面 超前小导管 ° 仰坡(喷砼护面) 正洞 图一超前小导管布置图 单位:cm,比例:示意 Φ22钢筋 Φ42小导管 图二小导管钢管与钢筋关系图 3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浆与水玻璃浆液比例为1:0.5,水泥浆水灰比为1:1,水玻璃浓度35Be0,注浆压力0.5~1.0MPa; 4注浆过程中随时观察,发现串浆现象时,应采取间歇式注浆或调整水泥浆与水玻璃浆液比例,确保注浆效果; 5注浆后观察注浆效果,如发现漏注或有空洞,应及时补注或用砼补喷,保证结构总体均匀。 三洞身开挖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工程简介 (1) 1.2主要技术标准 (1) 1.3工程地质 (2) 1.4水文地质 (2) 1.5气象特征 (2) 1.6地震动参数 (2) 1.7浅埋段设计参数 (2) 2.浅埋段总体施工方案 (3) 3.浅埋段施工方法 (3) 3.1浅埋段施工要点 (3) 3.2浅埋段施工准备 (4) 3.3洞外地表处理 (4) 3.4监控量测 (4) 3.5超前地质预报 (7) 3.6超前支护 (7) 3.7开挖及初期支护 (11) 4.资源配置 (16) 4.1人员配置 (16) 4.2设备配置 (16) 5.施工环保措施 (19) 6.安全防范措施 (19) 7. 应急救援预案 (21) 7.1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21) 7.2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23)

7.3成立现场急救小组 (23) 7.4应急救援程序 (24) **隧道1#横洞工点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铁路**隧道设计为客货共线双线隧道(开行双层集装箱),隧道起止里程D4K339+026~D4K352+651,全长13625m。隧道一般埋深100~400m,最大埋深455m,隧道于D4K342+620~+645及D4K343+095~+150为浅埋段,最小埋深拱顶以上约10m,此两段塌方初始风险为“高”。 1.2主要技术标准 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1。 表1-1 主要技术标准表

隧道岩性为辉绿岩,灰、深灰色,风化后为灰褐、褐黄色,中粒~粗粒钛辉辉长辉绿岩,具典型嵌晶含长结构,条块状构造。 1.4水文地质 隧道区属珠江水系,地表水主要为河沟水,均属普厅河直流或支沟水系,主要有里呼和、那农河及莫勺河,主沟Q=100~600L/s,支沟Q=20~60 L/s。隧道洞身上常年流水河沟主要为D4K348+157附近的那农河和D4K343+112的沟谷,这些沟槽一般都有水流,受上游地下水和大气降水补给,雨季水量较大。D4K342+340~D4K343+180段正常涌水量为1038.5m3/h。 1.5气象特征 **县年平均气温为19.5℃,极端最高气温为39.5℃,极端最低气温为-3.7℃。年平均风速为 1.3m/s,最大风速为17m/s。年平均降雨量为1156.6mm,最大一日雨量为172.2mm。年平均蒸发量为1611.6mm。年雾日数为28.5天。最大积雪深10cm。霜、冻期平均为24.4天。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2.3天。相对湿度为79%。 1.6地震动参数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1.7浅埋段设计参数 表1-2 浅埋段设计参数表

软弱围岩隧道台阶法五步开挖施工工法(参考模板)

软弱围岩隧道台阶法五步开挖施工工法 1、前言 隧道通过软弱围岩地段时,由于围岩的整体强度低,自稳能力差,隧道开挖后自稳时间短,甚至没有自稳时间,隧道开挖后拱顶及局部应力集中过大易出现坍塌冒顶,隧道结构极易失稳,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我局在恩施凤凰山隧道施工过程中,结合施工能力和现场实际地质条件,依据新奥法原理改进施工方案,采用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分五步进行开挖支护,拱部和边墙分别采用组合模板台车衬砌。该施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减少了对周边围岩的扰动,且台阶之间可平行穿插作业;2、开挖面稳定,作业较为安全;3、机械利用率高,施工周期短。通过四川凉山州官地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E标段煤炭沟隧道、杭瑞高速鸡口山隧道等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并形成本工法。 2、工法特点 2.0.1将监控量测技术、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技术应用于施工,动态调整施工方法和支护,确保施工安全; 2.0.2运用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进行开挖支护,拱部边墙先施做系统锚杆注浆,分部封闭成环,初期支护为网、锚、喷加型钢钢架,二次衬砌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2.0.3采用五步开挖作业简便,无需使用特殊施工机械,容易推广应用; 2.0.4边墙与拱部采用一套组合模板台车,具有费用低、效率高、

混凝土外观质量好的优点。 3、适用范围 3.1.1本工法适用于新奥法指导施工的较大跨度软弱围岩隧道。 3.1.2本工法适用于各种埋深Ⅳ-Ⅴ级围岩公路隧道和类似跨度与其他级别围岩的隧道工程。 4、工艺原理 4.0.1采用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较大跨度的隧道,其机理是将洞室断面分为上部环形拱部、上部核心土、下部弧形拱部、下部核心土以及仰拱,由于上下部有核心土支挡着开挖面,而且能及时施做拱部初期支护,开挖工作面稳定性好,施工安全有保障。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示意图:见图4.1。 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施工示意图图一 1 11 2 3上弧形导坑开挖及支护 上核心土开挖及支护 下弧形导坑开挖及支护下核心土开挖 仰拱开挖及支护 3 4 5 超前小导管 隧道掘进方向 1 2 3 4 5 图4.1

公路隧道软弱围岩开挖

控制爆破技术在公路隧道软弱围岩开挖中的应用 姜永源 (福建省第一公路工程公司泉州:362000) 摘要:本文从控制隧道掘进爆破产生的震动效应以减轻爆破震动对软弱围岩的扰动出发,介绍软弱围岩钻爆法施工的爆破设计方法和爆破参数的选定以及在实际施工中推广使用的情况。 关键词:公路隧道、软弱围岩、控制爆破。 一、引言 公路隧道修建中每座隧道或多或少会遇到软弱围岩,而软弱围岩严重影响着隧道的施工进度、施工安全及营运安全,并能产生病害。把控制爆破技术应用至大断面公路隧道软弱围岩的开挖施工中,对开挖进度、爆破方式进行合理控制,并根据围岩性质的改变和量测的数据及时对爆破数据进行调整,达到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维护围岩的稳定,确保施工安全,实现大断面掘进,提高隧道施工速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南同公路深格隧道工程实例,对隧道施工中软弱围岩开挖爆破进行探讨分析。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南安至同安公路地处南安市与厦门市同安区两辖区的边缘带,线路从南安市翻越深格山岭进入同安境内,设计将翻越山岭段改为隧道,以此改善线型缩短线路长度。该路段线路长为2.218km,其中隧道长1.713m。隧道为单洞双向行车,建筑限界为净宽10.5m、净高5.0m、纵坡+2.5%,设计荷载汽-20,挂-100。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该路段区域属剥蚀残丘地貌单元,山岭陡峻,山体自然坡度为40~60°,谷底的堆积物为冲积层组成,隧道区段地层组成为中生代燕山早期花岗岩侵入活动的产物,以中粗粒花岗岩为主,呈强风化至弱风化状,多分布于隧道进口端。其次是侏罗纪南园阻凝灰岩和第四纪的沉积物,凝灰岩覆盖于花岗岩上部,呈强风化状,多分布于隧道出口端。隧道区域山体地表水有四条水沟汇成一起由东向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1

目录 1.编制依据及原则 (2) 1.1编制依据 (2) 1.2编制原则 (3) 2.工程概况 (4) 2.1工程简介 (4) 2.2工程地质 (4) 2.3水文地质 (5) 2.4气象特征 (5) 2.5地震动参数 (5) 2.6浅埋段设计参数 (5) 3.浅埋段总体施工方案 (6) 4.浅埋段施工方法 (6) 4.1浅埋段施工要点 (6) 4.2浅埋段施工准备 (7) 4.3监控量测 (7) 4.3.1地表沉降量测 (7) 4.3.2净空变化量测 (9) 4.4超前地质预报 (11) 4.5超前支护 (11) 4.6开挖及初期支护 (15) 4.6.2开挖施工方法 (16)

4.6.3技术、质量控制要求 (17) 4.6.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7) 5.资源配置 (18) 5.1人员配置 (18) 5.2设备配置 (18) 6.施工环保措施 (21) 7.安全防范措施 (21) 8.应急救援预案 (23) 8.1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23) 8.2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24) 8.3成立现场急救小组 (24) 8.4应急救援程序 (24)

巴奇隧道出口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国家、铁路总公司现行设计、施工规范、规程;质量检验标准及验收规范,主要参考规范如下: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2331-2009)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铁建设【2007】88号)《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中空锚杆技术条件》(TB/T3209-2008)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新建铁路玉溪至磨憨线《巴奇隧道设计图》、设计交底及相关技术文件及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3)国家、铁路总公司、云南省、滇南铁路有限公司有关安全、环境

富水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控制要点

富水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控制要点 目前,花油山隧道4#斜井工区大里程、5#斜井工区小里程掌子面为第三系饱水状态下全、强风化砂砾岩,局部呈土状,为富水软弱围岩,而且埋深浅、断面大,开挖后围岩变形大、易失稳,造成侵限、塌方。 设计对于不良地质开挖时采取的措施:采用大管棚、小导管、超前锚杆如玻璃纤维锚杆等超前加固支护措施,配合双侧壁导坑、CRD、CD、三台阶七步等分部开挖工法;支护采用强支护,是预防塌方的重要措施,大多采用复合式衬砌,即:初期支护+防水板+模筑衬砌,初期支护采取锚喷、网喷、喷混凝土与钢支撑或格栅钢架相结合的支护方法,通常采用“钢筋网片+钢拱架+锚杆+喷射混凝土”锚喷支护体系。 施工过程中,应用新奥法原理“少扰动、早喷锚、快封闭、勤测量”,加强施工过程的管控,控变防塌,控制要点主要有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围岩变形量测工作,确保量测数据真实、可靠 控制软弱围岩的变形是确保施工过程安全的关键。有一句俗语“软岩靠量测,硬岩靠预报”,软弱围岩开挖后的变形是徐变,到一定数值才会塌方,有一个过程,就要求隧道开挖后,及时、准确的量测围岩变形量,对于变形量超标的围岩及时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塌方。 (一)围岩量测主要作用 围岩量测是在隧道施工阶段,使用专门仪器和工具,对围岩变形情况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进行的量测,是保证隧道

施工过程中安全性重要的环节。 1.及时提供围岩稳定状态和支护结构安全信息,预见可能发生的险情和事故; 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是设计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结果的反馈,同时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3.根据变形数据,经济合理确定不同围岩情况下隧道预留的变形量,防止超欠挖; 4.确定二衬施作时机,水平收敛(拱脚附近7d平均值)小于0.2mm/d,拱部下沉速度小于0.15mm/d,方可施作二衬; 5.积累量测数据,为风险管理分级提供依据; 6.为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结构长期稳定性评价提供实测数据; 7.监控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临近建筑物安全度的影响。 (二)围岩量测方法 围岩量测主要就是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两种方法,传统原始的接触式测量方法即采用水准仪测拱顶下沉、拉钢尺测水平收敛,对施工干扰大、测量速度慢,目前先进、常用的非接触式方法是全站仪无尺法。要求花油山隧道采用全站仪无尺法进行围岩量测。 全站仪无尺法量测技术:隧道开挖后,及时在基岩埋设观测标,利用固定的工作基点作为参照点,全站仪自由设站连续测设前方观测标相对于固定工作基点的位移变化值,经过计算取得围岩的变形信息。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

明洞及浅埋段施工方案

武广客运专线重点隧道工程SDⅡ标三工区 大瑶山一号隧道明洞及浅埋段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武广客运专线SDⅡ项目经理部三工区 二OO五年九月二十五日

一、工程概况 大瑶山一号隧道DK1917+611~DK1917+825段,隧道从三道山谷穿过,在其中一道山谷中洞身全部外露,另两道山谷中洞身局部外露。浅埋段岩体破碎,山体偏压严重,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明洞及浅埋段对应里程及浅埋情况描述表 以上三段隧道所经过地段地表植被非常茂盛,沟底有常年流水,实地测绘得知:DK1917+798~+813段洞底(线路)左侧悬空,需对基底挖开后施作刚性基础,以此满足客专基底刚度要求。 明洞及浅埋段地形详见后附图1“大瑶山一号隧道明洞及浅埋段地形图”。 明洞及浅埋段隧道纵断面详见后附图2“大瑶山一号隧道明洞及浅埋段纵断面图”。 原设计明洞段的结构防排水系统与暗洞防水系统不能顺接,可能影响明暗交界段的防水效果,明洞与暗洞衬砌施工时间跨度较大,可能影响衬砌外观质量。 二、总体施工方案 该段V级围岩及浅埋、明洞段总长达到474m,围岩极差且多数属偏压,

因此该段展开工作面有利于整座隧道工期。根据地形条件,由第一段(大里程段)作为工作面开口处,向隧道进口方向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进行开挖初支;同时因第二、第三段无法修建便道至现场,拟在贯通地面前15m 采用深埋侧侧壁导坑先行贯通,贯通后处理第二、第三段边仰坡及洞口,而后反向双侧壁导坑法回挖;以此提前完成将隧道开挖初支,同时争取时间将三段浅埋段立拱、浇筑砼、回填水泥土;临时支撑待隧道出口暗洞开挖至该段能够衬砌前拆除(或有条件施作永久性仰拱填充及边墙前拆除);明洞等隧道出口暗洞开挖至明洞时衬砌台车衬砌后施作结构防排水及回填水泥土。 第一段明洞施工时基底处理前预埋透水盲管,各段基底不是基岩时必须做好基底承载力测试记录,确保基底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施作套拱时充分预留变形量;洞身开挖时预留变形量统一按不小于30cm考虑;必要时施作超前大管棚进行超前强支护;必要时施作帷幕注浆超前加固地层;挡墙、基底处理等设计措施与设计必须一致。 三、施工场地布置 因该地段场地布置非常困难,只考虑安装变压器,修建施工便道、配电房、高位水池、空压房、小型机具间、值班室。钢加工、砼搅拌站均利用一号隧道出口与二号隧道进口之间的钢加工车间及砼搅拌站。以此保证施工质量。职工住房考虑就近在黄土湾村租房,办公区利用已修建的办公房屋。 1、变电器:在DK1917+800处线路右侧50m处有一条10KVA高压线,拟在该处安装变压器400KVA一台,设配电房。 2、高位水池:DK1917+695~+706沟内流水量较大,常年有流水,拟在线路右侧100m(较隧道拱顶高出40m)处修建一座80m3的高位水泥,能够满足该段开挖初支用水量的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