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概念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概念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概念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概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

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数位顺序表:

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1)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近似数。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如:100×10=1000, 900×90=81000

2、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3、常见的数量关系

(1)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

(2)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余数会变)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已经两个数的和,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和差问题)

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个(假设)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

首先明确:大数拿8个给小数是大数比小数多8个吗不是,大数应该比小

数多2倍的8个(也就是多2×8=16个),只有这样拿8个给小数,自己还有一个8,两个数,才会一样多。(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

第六单元运算律

1、加法运算定律:

#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如:1+2=2+1 1+2+3=2+3+1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如:165+93+35=93+(165+35)

2、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如:125×78×8 简算。

[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 = a×c + 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

(a-b)×c = a×c - b×c

4、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三角形

1、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2、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4、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6、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7、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8、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9、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

10、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夹角叫做底角,两个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1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

1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

14、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15、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6、多边形的内角和=180°×(边数-2)

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

#

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平

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

边叫做梯形的腰,从梯形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

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

6、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1、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列,从前向后数确定第几行。

2、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两个数要用小括号括起来。如:(4,3)表示第4列第3行或者说第3行第4列。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a×4=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ab)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有关零的运算规律: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都得0。 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还得0。(注意:0不能做除数)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3、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b)×c=a ×(b×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或者a×(b+c)=a×b+a×c 6、乘法分配律应用:(a—b)×c=a×c—b×c 7、减法性质:a-b-c=a-(b+c) 8、除法性质:a÷b÷c= a÷(b×c) a÷b÷c=a÷c÷b 9、牢记:25×4=100 125×8=1000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部分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十分位,没有最低位;整数部分最低位是个位,没有最高位。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10个十分之一是1,100个十分之一是10;10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100个百分之一是1;10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里面有10个十分之一;1里面有100个百分之一;十分之一里面有10个百分之一。 5、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6、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的,整数部分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化简和改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8、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从十分位起,一位一位依次比下去,直到分出大小为止。 9、小数点移动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 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本应用题及答案

.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3、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换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 4、一箱橙汁12瓶共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5、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 (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 6、星期天,6名学生去参观卡通画展览,共付门票费30元,每人乘车用2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7、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8、大生用小棒摆了8个六边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 这个路口1小时共通过多少辆汽车?

10、爸爸带小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4分钟,缆车每分钟行200米。滑雪下山用了20分钟,每分钟行70米。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 11、某县城到省城的高速公路长160千米。普通公路长200千米。一辆汽车走高速路的速度是80千米/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40千米/时。从县城去省城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节省多少时间? 12、大同乡中心小学在荒山上植树,2002年共植树356棵,2003年植树3次,每次植树140棵。哪一年植的树多?多多少棵? 13、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李伯伯家一共养鸡、鸭多少只?14、书架上有两层书,共144本。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去,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书架上、下层各有多少本书? 15、学校运来大米850千克,运了3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850-100)/3= 16、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 (48-12)/9= 17、动物园里的一头大象每天吃18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2天吃72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几倍?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三篇【练习5-7】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三篇【练习5-7】 2、145 655 905 392 494 2970(验算略) 特点:以加号所对的那条对角线为对称轴,对应位置上的两个数相等。 4、1337 848 1118 5、43+57 =100 25+ 75 -100 31+69-100 18+82=100 4+96=100 练习六 1、60+255+40 =60+40+255 =100+255 =355 282+41+159 =282+(41+159) =282+200 =482 548+52+468

=600+468 =1068 =500 800-138-162 =800- (138+162) =800-300 =500 672-36-64 =672- (36+64) =672 -100 =572 672-36+64 =636+64 =700 13+46+55+54+87 = (13+87)+(46+54)+55 =100+100+55 =255 5+137+45+63+50 = (5-1-45)+(137+63)+50 =50+200+50 = (50+50)+200

2、225+328+175=728(元) 3、2000 - 416 - 284 =2000-(416+284) =1300(米) 4、1+2+3+4+5+6+7+8+9+ 10 =(1+10) ×10÷2=55(根) 5、(从上到下)107 104 106 38 6、25 提示:325-276-24=25(票) 7、2255+355+245=2855(元) 8、(104-4)+(78-8) =170(名) 9、(1)1+2+3+4+---+98+99+100 =(1+100) X100÷2 =5050 (2)2+4+6+-+16+18+20 = (2+20) X10÷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 ×8=1000)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

后两个数,和不变。 (a+b)+c=a+(b+c)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 再加起来。 a×(b+c)=a×b+a×c 6、减法的性质: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 - b - c = a -(b﹢c) 7、除法的性质: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 a÷(b×c) 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 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 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

)),去掉(、添上(9 在﹢和×的后面添上括号、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变。,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 -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变﹢。- ×变÷,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10、带符号搬家:在同级运算中,可以带着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11、在加法中,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在减法中,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差就增加(或减12少)多少。、在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就减少多少;减数减少多13少,差就增加多少。、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多14少倍。乘mn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m倍,另一个乘数扩大倍,积就扩大 倍。n、在除法中,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或15缩小)多少倍。、在除法中,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16除数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多少倍。,商不、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17变。三、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零”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1、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小数的写法: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2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

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1、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数,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且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 2、亿以上数的读法:(1)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2)读亿级和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和“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亿以上数的写法:(1)从最高级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比较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多个数进行比较大小时,要看清楚要求,别丢数。可先把相同位数的数组成一组,然后逐一进行比较。 5、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先分级,去掉万位后面4个0,写上“万”字。 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先分级,去掉亿位后面8个0,写上“亿”字。 6、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如:省略亿位后面尾数要看千万位,

省略万位后面尾数看千位。 7、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等等)……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8、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测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9、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 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 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100公顷 10、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00个边长10米(面积100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200个50平方米的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公顷。 12、线段的特征: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可测量,不可延伸;射线的特征:只有一个端点,不可测量,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的特征:没有端点,不可测量,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小学数学四年级概念、法则、性质、公式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下册) 概念、法则、性质、公式 四年级数学上册概念汇总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一(个)、十、百、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都是计数单位。 3、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记数法。 5、多位数的读法:先把多位数分级,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数;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在后面加上“亿”或“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6、多位数的写法:对照数位顺序表,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比较数的大小:从高位开始比较,位数多的数比较大;位数相同时左数第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8、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把末尾4个0改写成“万”字;把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把末尾8个0改写成“亿”字。 9、“四舍五入”:一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就是如果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五入,就是如果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5或比5大,就把尾数改写成0,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有0个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 2、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边。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4、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

四年级数学概念与方法汇总

四年级数学概念与方法汇总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有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适当调整算式中运算的顺序,要把题中的某数带着数前的运算符号“搬家”。 213+48-13 72×36÷8 =213-13+48 【学生容易写成=72÷8×36【学生容易写成 =200+48 213+13-48】=9×36 72×8÷36 】 =248 =324 易错题:15÷5×3 25×3÷25×3 =15÷15 =75÷75 =1 =1 这两道题是没有掌握好同级运算的顺序,认为怎样好算就怎样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易错题:75+25÷5 134-34÷34+66 =100÷5 =100÷100 =20 =1 这两道题还是没有掌握好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学生认为怎样好算怎样算。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4、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加法、减法叫做“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二级运算”。

二、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是错误的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 0(a不能为0) 三、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分析、弄清题中的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其实就是解决应用题常见的一种方法——分析法。它是从应用题要求的未知数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答最后结果所需条件,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条件作为要解的问题,然后找出解决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样逐步逆推,直到所找的条件在应用题中都是已知的为止。 易错题:张师傅要生产6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120个,剩下的要10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600-120÷10 =480÷10 (学生知道应先算减法,但总忘加括号) =48(个) 解题时要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与先后顺序,如果要先算第一级运算,一定要在第一级运算上加上小括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答案(可打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本习题答案 (全) 第1章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课本第3页练一练 1、(说一说略) 2、(1)7/10 0.7 47/100 0.47 (2)61/1000 0.061 3、略 4、略 第5页练一练 1、略 2、 1.600 2.1 0.113 3、略 4、 0.52 5 6 5.67 1 3 5 5、 18分钟 第7-8页练一练 1、

(1)4 25 (2)4 一 4 0.01 2、10/100(或1/10) 60/100(或6/10) 3、略 4、 5、1/10 0.7 0.3 9/10 1.7 2.8 0.03 6/100 0.3和0.7更接近0.5,1.7更接近2. 6、(竖排)1 10 100 0.1 1 10 0.01 0.1 1(发现略) 第10页练一练 1、(涂一涂及交流略) 出生时,淘气更高;其思更高。< > 2、< < < > < < 3、(1)90.97 (2)30.97 4、略 第12页练一练

1、(1)略(2)25.2+21.6=46.8(元) 2、(补图略)3.16+0.23=3.39(米) 3.39-0.12=3.27(米) 3、5 0.7 0.09 7 0.08 4、2 3.8 5.33 13.1 23.5 22.5 5、1.45+0.4=1.85(米) 1.85-0.05=1.8(米) 6、分析:先求出半箱苹果的质量,然后求出一箱苹果的质量,最后求出箱子的质量。 解答:46.6-24.3=22.3(千克) 苹果的质量:22.3+22.3=44.6(千克) 箱子的质量:46.6-44.6=2(千克) 第14-15页练一练 1、(画一画略) (1)2.5-1.5=1(元) (2)1.5+0.5=2(元) 2、10.2 4.8 7.6 3、(1)13.71-12.8=0.91(米) (2)13.71-0.24=13.47(米) 4、 5、(竖式略)6.06 18.37 4.26 1.25 16.64 3.64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和公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一些定义、定律、计算公式和法则 一、四则混和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四则混合运算中: 1.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运算,就从左至右依此计算; 2.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就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如果有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 括号外面的。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乘除法的关系: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0不能作除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0的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我们就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如:6÷2=3,就是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出6。 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为: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就叫乘法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 ×b)×c=a×(b×c)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如果用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a+b) ×c= a ×c+ b×c 简便计算的方法很多:如,利用上面的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还可以用凑整法,分解法,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两个数的和,等等。 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两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的倍数之积。

1四年级数学概念

四年级概念要领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1、容器中能盛水的多少是容器的容量。 2、为了准确测量和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 3、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4、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 5、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 (ml)”表示。 6、1毫升水大约只有十几滴。 7、1000毫升水正好是1升。1升=1000毫升 第二单元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从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用四舍法试商时,把除数看小了,初商可能偏大,就要调小初商;用五入法试商时,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可能偏小,就要调大初商。 3、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可以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进行验算,也可以用“(被除数—余数)÷商=除数”进行验算。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大,商是两位数;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定是一位数。 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这就是商不变规律。 6、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小,商越大,除数越大,商越小;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也越大,被除数越小,商也越小。 7、长方形的面积不变,长越短,宽越长;长越长,宽越短。 每天生产的总量不变,要生产的总量越多,生产的天数也越多。 每次运的箱数不变,要运的总箱数越多,运的次数也越多。

8、按周期排列的物体总是一组一组出现的,至少要观察两组物体才能发现规律,用排一排、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能很快发现规律。 9、用除法解决周期现象中的问题比较简便。总个数÷每组的个数=组数……余数,余数是几,就和每组的第几个相同。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能看到3个面。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结果,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2、统计的步骤:(1)调查;(2)收集和整理数据;(3)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4)分析数据。 3、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求平均数的方法有移多补少和先合再分这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一组数的个数比较少时,用移多补少求平均数比较简便;而一组数据的个数比较多时,用先合再分的方法比较好。 一组数据的总和÷一组数据的总个数=平均数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个数=一组数据的总和 4、在演唱比赛中,由于评委的欣赏角度不同,通常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算出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这样可以剔除一些极端数据,使最后得分更加公平合理。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有:(1)弄清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3)列式解答;(4)检验,写答句。 2、整理条件的方法:列表、画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有: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4、常用的数量关系有: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 第六单元可能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 一、填空题。(16分) 1. 一个数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八位是()位。 2. 10个一万是(),,()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3. 一个六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最小的六位数是()。 4. 由3个百万,5个万,4个千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 5. 万位左边的第二位是()位,右边第一位是()位。 6. 二百八十万零四百零五写作(),把这个个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7. 最小的五位数是(),它比()多1。 8. 用0,、5,3,4,1组成的五位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二、判断题。(10分) 1. 58000302读作:五千八百万三百零二。() 2. 万级有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这四个数位。() 3. 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百万位。() 4. 六千万零四十七写作:60000047。() 5. 900600=90万。() 三、选择题。(10分) 1. 读作三亿零五十万六千的数是()。 A. 300506000 B. 300560000 C. 30500600 2. 和90600相邻的两个数是()。 A. 90500和90700 B. 90599和90601 C. 90590和90610 3. 十万十万地数,数十次是()。 A. 十万 B. 一百万 C. 一千万 4. 把604800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A. 60万 B. 604万 C. 605万 5. 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A. 百万位 B. 千万位 C. 千位 四、读出下面各数。(6分) 2400500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05603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0300406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下面各数。(6分) 六百零四万零七十八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千零五十万零三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千五十万八千零三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亿七千万零六百四十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12分) 36020○37000 40万○395000 7850060○7850600 3800700○3800万2150608○21000300 405万○4050000 七、在□里填上适当的数。(6分) 1. 782435>78□435 2. 29104□3<2910435 3. 3538□600≈3538万 4. 70□543≈71万 八、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6分) 1. 50000() 2. 3800000() 3. 950000() 4. 30500000() 5. 10020000() 6. 3084000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一)数与计算 ●四则运算(第一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三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四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 包含两部分内容: ●整数知识的一些整理 到四上整数的教学(认识、运算)已经结束,有必要对整数的运算顺序、运算定律等知识进行总结概括,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四则运算:主要对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总结。 原来混合运算的顺序有自己的线索:从连加、连减、乘加、乘减→连乘、连除→两头是乘除中间是加减的。应用题也有独立的线索,两者紧密相连,到高年级一般前一单元是混合运算,后一单元是应用题,这样安排有一定的道理,先独立成章说明运算顺序,再在解决问题中,再按规定的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互不干扰。 现按照《课标》精神,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不独立成章,与数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结合。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主要对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总结,同时教学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认识在本套教材中分两个阶段: (1)三下,初步认识小数。结合学生熟悉的十进复名数,如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并进行简单地加减计算。是感性认识阶段,虽涉及到小数的意义,但没有涉及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 (2)本单元系统认识小数,从小数的产生、意义、性质、大小比较等角度来认识。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在第一阶段“小数的初步认识”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概括其法则。 ●三角形

●边的特征: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在一上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这里将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研究边角的关系。 内角和等于180°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教学植树问题。 使学生从更宽泛的角度来认识数学,领悟数学,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实践活动 营养午餐、小管家:属第二层次解决实际问题。 各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义务教材是单独编排,实验教材是与计算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编排特点

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新完整版

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 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8=1000)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 (a+b)+c=a+(b+c)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加起 来。 a×(b+c)=a×b+a×c 6、减法的性质:(1)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 - b - c = a -(b﹢c) (2)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 - b - c = a -c -b 7、除法的性质:(1)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 a÷(b×c) (2)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b÷c=a÷c÷b 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 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 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四年级下册概念整理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所求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法有两种验算方法,一是交换加数看是否等于原和(用加法验算),另一种是和减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加数(用减法验算)。 5、减法也有两种验算方法:一是用被减数减差看是否等于减数(用减法验算),二是用差加减数是否等于被减数(用加法验算)。 6、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7、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8、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9、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要求的另一个因数叫做伤。 10、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1、乘法有两种验算方法,意思调换因数的位置看是否等于原积(用乘法验算),另一种是用乘得的积除以其中一个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因数(用除法验算)。 12、除法有两种验算方法:一是用被除数去除以商,看是否等于除数(用除法验算),二是用商乘除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用乘法验算)。 1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4、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中: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15、注意:“0”不能做除数。例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6、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用字母表示为a+0=a。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用字母表示为a_a=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用字母表示为a×0=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用字母表示为0÷a=0。 17、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加减隔开乘除,乘除同时计算。 18、分变综,看最后,等于它的变出来。顺序相同不用动,顺序不同加括号,括号加在变的上。 19、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20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1、怎样合算和省钱?一算哪种较便宜,二先用少的余用别,三算钱时两相加,四答明白最重要。 22、小括号()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吉拉特首先使用的。中括号是公元17世

最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四年级下册概念整理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所求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法有两种验算方法,一是交换加数看是否等于原和(用加法验算),另一种是和减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加数(用减法验算)。 5、减法也有两种验算方法:一是用被减数减差看是否等于减数(用减法验算),二是用差加减数是否等于被减数(用加法验算)。 6、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7、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8、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9、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要求的另一个因数叫做伤。 10、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1、乘法有两种验算方法,意思调换因数的位置看是否等于原积(用乘法验算),另一种是用乘得的积除以其中一个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因数(用除法验算)。 12、除法有两种验算方法:一是用被除数去除以商,看是否等于除数(用除法验算),二是用商乘除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用乘法验算)。 1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4、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中: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15、注意:“0”不能做除数。例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6、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用字母表示为a+0=a。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用字母表示为a_a=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用字母表示为a×0=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用字母表示为0÷a=0。 17、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加减隔开乘除,乘除同时计算。 18、分变综,看最后,等于它的变出来。顺序相同不用动,顺序不同加括号,括号加在变的上。

四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苏教版 【篇一:小学数学《课课练》参考答案(苏教版四下)】t>【点击课堂】 第1页一、 1. 右 5 2. 下 4 3. (1)d (2)d (3)顺 (4)逆 【拓展应用】 第2页 (1)略 (2)55 第5页 9时 【单元练习】 4. 右 8 下 4(或下 4 右 8) 5. (1)c (2)c 二、 1. c 2. a b c 3. b 三、略 四、略 二、认识多位数 【点击课堂】 第8页一、 1. 四万十万百万千万 2. 千十万十万八 3. 360000 2080000 236 6090 4. 20300000 二千零三十万 第9页一、 1. 10000 500000 2. 60043000 3. 6 9 5 4 4. 80060900 5. 20340400 二千零三十四万零四百 3002050 三百万二千零五十 二、 1. b 2. c 3. a 4. b 第10页二、 800000000 10500000000 700000000000 205000000000 三、三十九亿四百零三亿八百四十亿一千亿 第11页一、 1. 3500350000 2. 十 9000050000 3. 300030000000 三千亿三千万 4. 31 2 5. 二亿四千万 2 4000 二、 9个百亿 9个亿 9个十亿 9个千亿 第12页一、 1. 10万千万 90000000 九千万 9000万 2. 四千五百零九万 4509万 3. 15万 4. 140亿 第14页三、 602万 2008万 450亿 4020亿 四、 65万 570万 五、 5亿 204亿 【拓展应用】 第8页 3 第9页 470128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概念汇总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概念汇总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4.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四则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6.和- 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 积÷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7.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一是确定方向,二是确定距离。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3.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4.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 ×c=a×(b×c) 5.在简便运算中常用的乘法式有:125×8=100025×4=10050× 2=100 6.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或a×(b+c)=a×b+a×c 7.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如112-43-57=112-(43+57)可变成:112-(43+57)=112-43-57 8.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用字母表示:a÷b÷c=a÷(b×c)如2000÷125÷8=2000÷(125×8)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不着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分母10、100、1000 ……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5.小数数位顺序表 6.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比较两位小数的大小:从高位比起,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的数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9.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4、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5、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数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6、有时为了读写方便,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7、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的数是小于5还是大于或等于5。 8、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为题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9、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1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1、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加“亿”字或“万”字。 还要注意什么位置上的0不读,什么位置上的0要读,读几个0。 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级写起。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12、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3、鸟巢的占地面积约20公顷。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面积大约为1公顷。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14、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K㎡)作单位。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15、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