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雕塑艺术赏析

雕塑艺术赏析

雕塑艺术赏析
雕塑艺术赏析

雕塑艺术赏析

1.《马踏匈奴》

中国西汉圆雕石刻,立于陕西霍去病墓前,表现的是和霍去病生死相依的马。霍在生前就是骑着这匹马征战厮杀,立下战功的。石马实际上是霍去病的象征。石马高1.68米,长1.9米,形态轩昂,英姿勃发,一只前蹄把一个匈奴士兵踏倒在地,手执弓箭的士兵仰面朝天,露出死难临头的神情。艺术家的动静结合,形象地表现了汉帝国的强盛而不可撼。艺术家用一人一马,高度地概括了霍去病戎马征战的丰功伟绩。战马骠悍、雄壮、镇定自如,巍然挺立。与之对比的是,昔日穷凶极恶的匈奴此时仰首朝天,蜷缩在马腹之下,虽已狼狈不堪,仍然凶相毕露,面目狰狞,手持弓箭,企图垂死挣扎。作品通过简要、准确地雕琢,尤其是在马的腿、股、头和颈部凿刻了较深的阴线,使勇敢而忠实的战马跃然而出,又好像纪念碑一般持重圆浑。这一作品把圆雕、浮雕、线雕等传统手法结合一体,既自由又凝练,既保持了岩石的自然美,又富于雕刻艺术美。

2.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

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龙门西山的奉先寺是唐高宗咸亨三年开始修建的,共用了三年零九个月完成。它供奉的主神为卢舍那佛,“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民间又称他为报身佛。

主像卢舍那大佛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合,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严肃中带有慈祥,慈祥中透着威严,威严中又有着一种神圣与威武,是一个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典范。大佛端坐于八角束腰莲花座上,身披袈裟,衣纹简洁清晰而流畅,背光华美而富于装饰性,烘托出主像的严整圆润。

3.米隆《掷铁饼者》

米隆,古希腊著名雕刻家。善于运用写实手法创造性地刻划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掷铁饼者》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米隆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出色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形象。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连续过程,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铁饼和人头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整个雕像给人的印象是健美、庄重、和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整体的形态,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决定的。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子往往赤身****。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这种社会风俗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形成了西方美术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4.《维纳斯像》

维纳斯像也称《米洛斯岛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著名古希腊雕塑艺术,大理石

雕像。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是卢浮宫镇宫三宝之一。1820年被米罗岛上的一位农人所发现,被世人公认为希腊女性美的原型。像高两米略多一点,她的双臂已折断。它属于希腊化时期的作品。这尊维纳斯像看上去也微微有些倾斜,显出仿佛正倚靠着什么想象中的支撑物似的,这种处理手法使雕像增加了曲线美和优雅的动感美。评论家和艺术爱好者在这位长巾即将脱落到地上的女神的那优美的****像前常常驻足观赏很久。雕像取材于帕里安大理石,使这位女神躯体和肌肤显得轻盈而美丽,富有最典型的古典传统特色。作品融合了古希腊雕塑优美与崇高两种风格,手法阔大而简洁,人物端庄秀美。整个雕塑比例符合“黄金分割律”,成为后来艺术家创造人体美的标准。成为古希腊雕塑的经典之作。

5.米开朗基罗《昼》、《夜》、《晨》、《暮》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雕塑家、画家。为佛罗伦萨巨头美第奇家族陵墓制作著名的雕像,成为他创作盛期最后阶段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昼》与《夜》、《暮》与《晨》,是脱胎于古代河神的四件象征性雕刻。《昼》似乎是一个未完成的男性人体雕像,刚刚从睡梦中惊醒,右手在背后支撑身体,眼睛圆睁向前方凝视;《夜》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性,但身体的肌肉松弛而无力,右手抱着头,深深沉睡,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的降临,枕后的面具则象征着恶梦缠身,她似乎已经精疲力尽,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安宁;《暮》表现为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他松弛的肌肉无力地下垂着,上了年纪的脸上沉浸在平静的反醒中,或许是由于苦闷而在发呆;《晨》的形象是处女的化身,她丰满而结实,全身焕发出青春活力和光辉,从昏睡中挣扎着苏醒过来,但没有欢乐,只有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这四个人物形象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他们辗转反侧,似乎是为世事所扰,显得忧心忡忡,既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也代表着受时光支配的生与死的命运。这四件雕像所表达出的不安、紧张以及带有辛酸的屈从,正是作者心灵深处真实写照。米开朗基罗面对处于动荡中的意大利现实社会,人文主义的理想破灭了,思想深沉和苦闷,留下的只有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感伤。米开朗基罗写过一首诗:“睡眠是甜蜜的,成为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界上还有罪恶与耻辱,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于我是最大的满足。不要惊醒我!”

米开朗基罗《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摩西》

6.罗丹《思想者》

罗丹,法国雕塑家。雕塑《思想者》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之一。它的创作出自于《地狱之门》,是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而做的大门。男子是谁?他在想什么?没有答案。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这件作品引来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在《地狱之门》中,他可能是正在思考创作问题的但丁,也可能是罗丹自己,类似于自我的精神肖像。更广泛一点说,他象征着思想。无论怎样,这个人物的外形控制了罗丹的手。《思想者》成为惟一的名字,在世界各地无数的展览中出现。所到之处,批评家满怀兴趣和欣赏之心对它进行分析。这件作品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对解剖学的自由运用,大块隆起的部分使光线产生阴影效果,这与学院派冷冰冰的精细雕塑形成鲜明的对比。

浅谈雕塑艺术创作中的观念与形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21068461.html, 浅谈雕塑艺术创作中的观念与形式 作者:王凯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4期 摘要:雕塑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是指用各种可塑、可雕、或可刻的材料创造出 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同时雕塑艺术也作为一种表达手段,是将艺术家的创作观念通过具体的形式内容展现出来,借由多样的创作形式揭示传达艺术家隐匿在其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与文化观念的艺术方式。由此可见,雕塑艺术创作中的“观念”与“形式”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本文将通过笔者的自身创作体会,浅谈笔者眼中的“观念”与“形式”的关系。 关键词:观念;形式;结合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1-0029-01 观念是内在的,起引导作用;形式是外在的,起承载观念的作用。没有观念的形式只是虚有其表,没有内容和分量。没有形式的观念苍白乏味,缺乏艺术美感。 雕塑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雕塑作品首先需要在视觉上给观众一种震撼,这是基础。从感官上给人一种感受,这是前提。只有在视觉观赏的基础上,才能再谈思想层面的东西。因此,一个好的表现形式对于一件雕塑作品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在创作的初始阶段,可以通过接触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从中得到灵感,并发掘适合自己观念表达的形式。 在雕塑创作的起始阶段,通常需要常规性的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之前,我一般不习惯草率的先确定一个中心主题,过早的确定主题会限制自己的创作思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形式上想有所突破就很困难。我会选择漫无目的的浏览各式各样的图片影像资料,内容形式不限,我始终认为,在创作的初期,对雕塑直接相关的资料的接触是没有好处的,过多地接触已有的作品资料会让我们在创作时不自觉的带上别人作品的影子,这样作品既缺乏新意,还容易被扣上抄袭的帽子,我想这是每个创作者都不愿看到的。接触与专业没有直接联系的资料反而可以给我带来意外的收获,让我从中得到很多创作灵感。 创作的初期,应当“多看”“多想”“多发现”、“多联系”。“多看”即要看的泛,看的杂。“多想”就是要带这想象力去看我们所看到的最平常、最简单不过的东西,并从中发现可以用于创作的元素。“多发现”、“多联系”就是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提炼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并将其与艺术创作相联系,观念和形式在不断协调和磨合的过程中,都达到了更高的境界,雕塑作品也因此丰满起来。观念和形式相互服务,相互促进,才能成就一件让人欣赏后印象深刻,意味深长的作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雕塑的表现形式趋于多元化。现代雕塑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视觉与听觉的结

西方雕塑

西方雕塑 西方雕塑以欧洲为中心,代表性作品主要有古希腊雕刻、古罗马雕刻、中世纪雕刻、文艺复兴时期雕刻、18世纪雕刻。风格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对十九世纪雕刻由于认识上的原因,了解得较少。西方近现代雕塑三大支柱的罗丹、布尔德尔、马约尔。西方雕塑艺术源远流长,作品繁多。一般认为,西方雕塑史上有四个最为辉煌的高峰期,分别是古希腊罗马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法国雕塑和20世纪西方雕塑。古代雕塑艺术 西方古代时期的雕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是为图腾、魔法和宗教服务。 在美洲,墨西哥的普勃洛州的特华坎河谷是伟大的中美洲文化的诞生地。而后在墨西哥湾地区出现了当时最先进的古典前期文化,即奥尔麦克文化。它被喻为墨西哥文明的前身。公元前300年左右玛雅文化开始出现并发展,它继承了中美洲文化传统,发展了大型雕塑,如神庙等。14世纪上半叶,墨西哥土著阿兹台克人统治了墨西哥河谷,建立了君主专制王国,形成了阿兹台克文化。16世纪时,西班牙人征服了阿兹台克王朝,接着向南方掠夺并统治了印加文化的发源地——秘鲁。在非洲文化中,雕塑是最重要的美术形式之一。黑非洲的浮雕和圆雕大都是木制的,但也有石材、金属和陶瓷。它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民间美术,为宗教、魔法服务,也有表现自身生活的作品;另一类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宫廷美术。这两类雕塑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装饰性,富有表现力,视觉冲击力强。至今黑非洲雕塑仍具有独特魅力。古埃及文化是非洲文化长河中一颗灿烂的星星。古埃及雕刻是雕塑与建筑完美结合的艺术典范,具有历史性纪念碑似的宏伟、博大和非常高的艺术成就。如某些浮雕为了保持建筑的平面性,压缩体积与绘画形式中的线的组合,达到了一种新奇的艺术效果。 大洋洲和非洲有些文化是相似的。例如大洋洲的美术、雕刻也是为宗教和社会需要服务的。大洋洲雕塑中最著名的是复活节岛上的巨大石像。 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所独有的艺术后来大多数已被西方文化同化,只残留了一小部分地方文化,以致造成了美学上的退化。 西方雕塑 欧洲古典时期的艺术是一种在赤贫后产生的新的美术形式,这种美术形式给后来整个西方美术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希腊雕塑家努力地使他们的作品显示出活力,他欧洲古典时期的艺术是一种在赤贫后产生的新的美术形式,这种美术形式给后来整个西方美术发展带来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摘要】: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曾占有主流地位。 【关键词】:古希腊雕塑、中国古代雕塑、装饰性、绘画性、意象性、语言精练、古代哲学精神、 中国古代雕塑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劳动生活及民俗雕塑。艺术门类有圆雕、浮雕、纪念性雕塑、案头雕塑、建筑及器物装饰雕塑等,雕刻材料也丰富多彩,除了青铜、石、砖、泥、陶等材料外,还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中国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种动物形象的陶塑为主,形象大多随意性很强,形象粗简、稚拙。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青铜器上的纹案,主要有动物纹、几何纹。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充满威严而神秘,崇高而怪异的美感。西周以后,其风格趋于写实而富于理性。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变得繁丽、华美。秦汉雕塑的粗浑、雄大,这个时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魏晋的雕塑健朗和潇洒。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期,雕塑呈现丰富、端丽的风格,其成就首先表现在石窟雕塑上,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世俗题材的增多和写实风格的发展是宋、辽、金时期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山西晋祠、山东长清灵岩寺、江苏直保圣寺彩塑,都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世人情态,有很强的写实性。辽代大同下华严寺的菩萨造像体态优美,神情含蓄,衣饰华美,大有唐塑遗风。此外小型泥塑,在写实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 装饰性是中国古代雕塑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亲切,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所以有此效果。同时,装饰性对于增强佛像

03-雕塑赏析——内容

所教上节课内容回顾: 播放一组优秀建筑作品的图片,与学生们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到的关于绘画赏析的知识,从绘画中找到绘画与建筑创作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导课: 你知道的著名雕有什么?有没有听说过自由女神像?有没有见过秦始皇兵马俑?……今天我将带大家进入一个世界著名雕塑的精彩世界。 授课过程: 一.原始朴拙意象风 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人类自身的诞生是同步的。人类天生地具有对称、均衡、和谐对比、韵律节奏以及平整光滑的等形式美要素的渴求,随着智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能够从欣赏和喜爱自己身体的意识出发,从自己身体提供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和发现自然界中一切美的东西,进而总结出一些基本的造型规律,然后在自己的劳动创作中灌注这些审美的意识。于是,从石器到装饰品,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艺术创作产生了分界线。原始社会的雕塑作品也开始出现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长河中。 原始社会的雕塑作品以各种 陶塑动物居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经济生活或体现原始先民对动物 形态性情的理解与浓厚兴趣或是 表达对一些威猛动物的崇拜。 如图为陕西华县仰韶文化庙

底沟类型成年女性墓葬所出的陶鹰鼎,作敛翼站立之状,器口开于背上,勾喙有力,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结构简洁,给人很强的体积感,双足与尾稳定地撑挂于地,整个造型充满桀骜猛厉的气势。凸显原始社会雕朴拙的意象。 商代鬼魅抽象风 商州时代,身受奴役压制的奴隶们创造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展示了那一时代中国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那是绽放在野蛮的黑暗中的文明之花,是血泊雕铸而成的艺术杰作。 这是 商代 方鼎 中赫 赫有 名的 司母 戊大 方 鼎, 高 133 厘 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公斤。作为国家象征的礼器,司母戊大方鼎威严、稳重、挺拔、坚实、恢弘,具有威慑天下雄视百代的气魄。即使它还是一件实用器皿,但它实在堪称国家形象的雕铸,它熔

浅谈西方艺术精品欣赏课后的收获

浅谈西方艺术精品欣赏课后的收获 人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异界文化的 交流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停息,这种交流不仅避免了文化近亲繁殖导 致的基因退化或畸形,从而优化提升了本土文化,而且给世界文化 带来了丰富的新品种和蓬勃的新活力。我们出生于东方,沐浴在东 方本土文化的光泽下,从而黯淡了西方艺术的色彩,但通过西方艺 术精品欣赏这门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西方的璀璨光芒。 艺术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像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甚至 演讲、体育等等。但我们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无法全部涉猎,因此 周正平老师帮助我们系统的学习了一些西方雕塑、绘画、建筑的精品。下面,则是我对印象深刻的作品的一个了解与认识。 艺术来源于文化,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学习我们知道, 西方艺术最早体现在古希腊文化中,而古希腊的艺术则具体的体现 在雕塑上。在一座名叫《克雷提奥斯少年》的雕像上,人们终于看 到了人的生命,这是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取得突破的关键一步。而米 隆的《掷铁饼者》则是另一个巨大的进步,这座雕像不仅不再沿袭 传统的大理石雕塑,改用青铜雕塑,而且是第一个把将运动作为表 现重心的雕塑作品,它的产生标志着古希腊艺术正式进入了它最光 荣的时代——古典期来临了。 但是《掷铁饼者》表现的是掷铁饼的大力士正处在将铁饼往前 一掷的瞬间,我们从他身上看到的与其说是运动,不如说是稳定; 雕像充满的与其说是动态之美,不如说是静态之美。而相比之下, 坡力克里特的《持矛者》则相当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持矛者》雕像所表现的就是他一步走过后,正要迈开另一步的刹那间,虽然 他的运动幅度明显不如《掷铁饼者》,但如果我们仔细看,尤其是 看侧面像的话,会发现他的全身好像都在动,这就是所谓的动态之 美了。 通过查阅资料,我还知道了整个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天鹅之歌, 绝望之歌——《拉奥孔》,一个以绝望为主题的完美雕塑,似乎预 示着古希腊的雕塑走向绝望,再也无法雕琢出伟大的作品来了。在 古希腊的雕刻作品中还有一个大的特点,那就是以女神维纳斯为主 题雕刻女性雕塑,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如堪称美丽之最的《米洛 斯的维纳斯》、《尼多斯的阿芙洛狄忒》(阿芙洛狄忒即维纳斯的 另一个名称)和《卡普亚的维纳斯》等等。女神维纳斯是古希腊爱 与美的象征,古希腊雕刻家对于刻画维纳斯的形象有着特殊的偏爱,

中西方雕塑艺术赏析

雕塑艺术是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是造型一刷的一种,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来说,中西方雕塑在雕塑手法,雕塑材料,雕塑题材有相似点。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作用方面则有所不同。 中国的雕塑手法注重“形神兼备”,注重形象的传神性;西方的雕塑更注重形态的完美与真实,注重形象的逼真性。人始终是西方雕塑的和西方文化的主题,而中国雕塑较多的是动物像、佛像,却鲜见纪念性人物雕像。中西方雕塑究竟有何区别,针对这个问题本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现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本人在选择古罗马雕塑和汉雕塑这两个作为切入点,是因为他们当时属于那个历史阶段最强盛的两个国家,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两端,如果将二者作为比较,并力图发现内在的文化含义,可以知道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罗马时期代表作品为罗丹的《思想者》。《思想者》——青铜,198×129.5×134厘米,法国雕塑家奥古斯迪·罗丹创作于1880-1900年,现收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他注视着下面所演的悲剧,他同情、爱惜人类,因而不能对那些犯罪的人下最后的判决,所以他怀着极其矛盾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伟大诗人但丁内心的苦闷。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那突出的前额和眉弓,使双目凹陷,隐没在暗影之中,曾强了苦闷沉思的表情,有如那紧紧收屈的小腿肌腱和痉挛般弯曲的脚趾,有力地传达了这种痛苦的情感。这种表面沉静而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雕刻家在这件作品中,一方面采用了现实主义的精确手法,同时表达了与诗人但丁相一致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对人类的苦难遭遇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悲痛。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https://www.doczj.com/doc/e21068461.html,2006-09-08 15:50来源: 一、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摆设的小型工艺雕刻。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例如一般欣赏教材中都会列举的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顺陵石狮。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上以外,还反映在明器艺术与宗教造像上。明器是随葬用品,其中雕塑品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雕塑,一般教材都举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马俑和唐三彩俑、马为例。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动物雕塑也用来代替活体陪葬,它们的实用性很强,并非纯粹的雕塑艺术品。宗教造像也是如此,它们是供信徒顶礼膜拜所用的,以佛教造像最有代表性。欣赏教材多以南北朝和唐代的作品为例,因为这些时代的佛教造像艺术水平普遍较高。宋元和明清也有好作品。佛教造像有宗教上特殊的造型要求,它们和古希腊那种以人为范本的真实自然的神象有所区别,在欣赏时需要了解经规仪轨的种种规定,如佛象两耳垂肩,手长过膝等等,否则很容易认为比例不准确,解剖有错误而加以否定。纯粹的雕塑一般以纪念性雕塑为代表。中国古代重视绘画艺术,纪念性人物和事件,通常以绘画来表现而极少使用雕塑,例如汉唐功臣和历代帝王像,都是画在壁画和卷轴画里。纪念性雕刻在帝王上大夫染指绘画之前的西汉时代偶有创作,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欣赏教材都有介绍的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此外,东汉四川都江堰李冰像和五代前蜀主王建坐像,也是现存的古代纪念性雕刻,实属凤毛麟角。中国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艺术的特殊性。我们不能因为纯雕塑品少就不承认带实用性的雕塑品,也属于雕塑艺术而拒绝认识它们、理解它们和欣赏它们。 二、出于上述原因,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这是它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蔼人的亲切,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所以有此效果。同时,装饰性对于增强佛像所要求表现的庄严肃穆气氛,也十分有效。辟邪石狮的整体造形,完全经过装饰化变形,犹如青铜器或玉器上的某个装饰部件。身上更有线刻图案来加强这种装饰品格。装饰性的变形处理是夸张概括的手法之一。经过这样处理过的石兽,往往比写实的雕刻石兽更威风、更勇猛,且更神圣不可侵犯,能更好地发挥它们作为建筑装饰的功能。(辟邪和石狮多为陵墓的仪卫性装饰品,用途在于显示墓主的权威。) 三、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从彩陶时代起,塑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绘质”,在雕塑上加彩(专业术语称作“妆銮”)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现存的历代雕塑,有许多就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艺术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间雕塑仍保持妆銮传统。西方古代雕塑也有加彩,到文艺复兴以后,除宗教神像为求逼真效果,大多继续加彩外,一般雕塑不再加彩。中国塑绘不分家,导致了雕塑与绘画审美要求的一致性。在中国古代,绘画受到比雕塑高得多的重视。雕塑始终由工匠从事,文人士大夫极少参与。早期绘画的作者也只有工匠,但从东汉晚期开始,文人士大夫乃至帝王参与了绘画创作,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创作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是国家、社会及文化的统治者,自然也统治了绘画,使绘画地位高高凌驾在雕塑之上,并以其艺术观念影响雕塑,因而雕塑染上了明显的绘画性。其绘画性表现为不是注意雕塑的体积、空间和块面,而是注意轮廓线与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这些线条都象绘画线条一样,经过高度推敲概括提练加工而成,和西方古典雕塑以块面和空间的丰富变化来体现轮廓与衣纹的形状完全异趣。后者体积感强,前者只有大的体积关系,局部大多平面性很强。有时在平面上运用阴刻线条来表现肌肤和衣服的皱褶,仍然没有立体感,只有绘画的平面效果。因此,通常雕塑表面光滑,没有西方雕塑那么多明暗起伏的细微变化。这种特点,在教材最常引用的汉唐陶俑、敦煌莫高窟唐塑和麦积山石窟宋塑佛教造像,以及太原晋祠宋塑侍女,大同下华严寺辽塑菩萨、平遥双林

罗丹的雕塑艺术

罗丹的雕塑艺术 教学目的: 1、欣赏西方近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人物罗丹的作品,了解以法国为中心的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及风格。 2、通过欣赏罗丹等人的雕塑作品,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3、通过对罗丹雕塑作品的临摹,初步了解雕塑的艺术方法及其工作的艰辛和快乐。 教学重点: 1、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2、通过对罗丹的作品的欣赏,领悟其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对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的回忆,介绍西方雕塑艺术的状况及罗丹雕塑的地位引入课题。 二、罗丹简介: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罗丹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对资产阶级腐朽势力深恶痛绝,他经常通过雕塑这一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罗丹的雕塑作品赏析 1、《青铜时代》 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的青年人体,表现人类刚从自然束缚中舒醒过来的状态,以象征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代特征。这件作品与学院艺术的风格迥然不同,因而受到攻击和诋毁,成为艺术界争论的对象,不断地遭到攻击。但是历史证明,罗丹的这件人体雕塑,是人类文明初始的真实象征和生动写照。 2、《地狱之门》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构思创作的,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3、《思想者》 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教师总结: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罗丹认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籍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4、《加莱义民》 这件作品是大型纪念碑雕塑,这组雕塑以恢弘而真实的历史情境,表现了一种及为悲壮而崇高的精神气节与牺牲行为,以精致而深刻的心理表现,形象地刻画了在死亡面前,不同人物的情感与个性。同时,还以独特的群像形式,突破了传统纪念碑雕塑的程式。 5、《巴尔扎克》 以上我们欣赏了罗丹的几件作品,大家想一想,罗丹的雕塑作品是如何表达他的内在情感的?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普通美术教育欣赏课教学参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10-13 14:27:00 ] 作者:未知编辑:studa20 一、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摆设的小型工艺雕刻。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例如一般欣赏教材中都会列举的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顺陵石狮。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上以外,还反映在明器艺术与宗教造像上。明器是随葬用品,其中雕塑品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雕塑,一般教材都举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马俑和唐三彩俑、马为例。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动物雕塑也用来代替活体陪葬,它们的实用性很强,并非纯粹的雕塑艺术品。宗教造像也是如此,它们是供信徒顶礼膜拜所用的,以佛教造像最有代表性。欣赏教材多以南北朝和唐代的作品为例,因为这些时代的佛教造像艺术水平普遍较高。宋元和明清也有好作品。佛教造像有宗教上特殊的造型要求,它们和古希腊那种以人为范本的真实自然的神象有所区别,在欣赏时需要了解经规仪轨的种种规定,如佛象两耳垂肩,手长过膝等等,否则很容易认为比例不准确,解剖有错误而加以否定。纯粹的雕塑一般以纪念性雕塑为代表。中国古代重视绘画艺术,纪念性人物和事件,通常以绘画来表现而极少使用雕塑,例如汉唐功臣和历代帝王像,都是画在壁画和卷轴画里。纪念性雕刻在帝王上大夫染指绘画之前的西汉时代偶有创作,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欣赏教材都有介绍的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此外,东汉四川都江堰李冰像和五代前蜀主王建坐像,也是现存的古代纪念性雕刻,实属凤毛麟角。中国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艺术的特殊性。我们不能因为纯雕塑品少就不承认带实用性的雕塑品,也属于雕塑艺术而拒绝认识它们、理解它们和欣赏它们。 二、出于上述原因,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这是它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蔼人的亲切,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所以有此效果。同时,装饰性对于增强佛像所要求表现的庄严肃穆气氛,也十分有效。辟邪石狮的整体造形,完全经过装饰化变形,犹如青铜器或玉器上的某个装饰部件。身上更有线刻图案来加强这种装饰品格。装饰性的变形处理是夸张概括的手法之一。经过这样处理过的石兽,往往比写实的雕刻石兽更威风、更勇猛,且更神圣不可侵犯,能更好地发挥它们作为建筑装饰的功能。(辟邪和石狮多为陵墓的仪卫性装饰品,用途在于显示墓主的权威。)三、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从彩陶时代起,塑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绘质”,在雕塑上加彩(专业术语称作“妆銮”)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现存的历代雕塑,有许多就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艺术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间雕塑

浅析罗丹雕塑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艺术文艺欣赏 课程名称浅析罗丹雕塑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姓名刘茜学号 2011101297 专业美术年级 2011级 院、所美术学院年月日 2012年3月6日星期二 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

浅析罗丹雕塑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学生姓名:刘茜学号:2011101297 美术学院油画专业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位置,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位置。罗丹和他的两个先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琢“三大支柱”。作为一位天赋雕塑家,罗丹的秘诀在于擅长用雕塑的静态和姿态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外延,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理想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关于古代人来讲,他是旧时期的最初一位雕塑家,又是新时期最后一位雕塑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古代派的门槛。可以讲,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锤炼得成熟而无力的大手,用他不为传统约束的发明肉体,为新时代翻开了古代雕塑的大门。罗丹深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入地提醒了人类的丰厚情感。 自古以来,在艺术创作上人们就讲究“有感而发”,因此,情感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最根本起源。艺术作为情感的表现,不论从主体的精神心理来看,还是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情感在艺术作品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感情就不会有艺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只有融入了情感,才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艺术创作是在认识自然、研究自然的基础上,将人的感情、思想通过一定的形式和内容给予真情的流露。艺术创作并不是简单地描摹和再现客观对象,而是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在西方雕刻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罗丹以对世界的独特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可以说,罗丹用他的雕塑语言向世人表达强烈的情感,对象的形体成了他恣意歌唱的工具,他的艺术作品无不充溢着形体内的生命感受与光影的特殊效果。 罗丹早期的作品是在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中完成的。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从而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同意

雕塑艺术鉴赏课程论文-图文

雕塑艺术鉴赏课程论文-图文 东南大学本科生大学课程论文 雕塑艺术鉴赏与实践课程论文 论文 题目:关于米开朗琪罗《大卫像》的鉴赏 学生姓名:李长波学生学号: 06A13142 2021/5/10 东南大学本科生大学课程论文 摘要: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介绍相关内容。第一部分是介绍米开朗琪罗的生平,第二部分介绍雕刻家的艺术思想,第三部分就大卫像的雕刻背景、雕刻内容、传达的情感进行介绍,最后总结全文。 关键字:米开朗琪罗大卫像艺术思想柏拉图主义 1.米开朗琪罗生平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杰出艺术家,米开朗琪罗以其高超的技艺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然而纵观米开朗琪罗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成为大师的道路是异常艰辛的。 米开朗琪罗的父亲是一名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去世了。在这样的家庭中,他并没有接收到本该应有的来自父母的爱,相反,身为法官的父亲总是认为做艺术家是对家族的侮辱。他极力

反对米开朗琪罗成为艺术家。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止米开朗琪罗走上艺术之路。直至晚年米开朗琪罗在写自传的时候这样打趣道:“我就是因为吃了石匠妻子的奶,才有了雕塑家的基因。” 米开朗琪罗十三岁时进入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Ghirlandaio)的工作室,在那里他第一次正式接受了有关艺术的知识学习。而后,之后他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美第奇学院)”,可以说正是在美第奇学院的经历为米开朗琪罗日后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院期间,米开朗琪罗凭借超群的才华备受罗伦佐的重视。宫廷中大量的艺术珍品成为他学习和研究的对象,而经常出入于宫廷中的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也给予了他极大的影响。在罗伦佐的支持下,学者们创建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他们的思想是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还给自己,反对腐朽的教会教条,人绝对不能像一个奴隶一样被铁索束缚在腐朽中消亡。米开朗琪罗还经常去听修道士、教会改革家萨伏那洛拉揭露教会黑暗的演说,这位为了拯救人类命运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的修道士给他的灵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然而这样的日子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罗伦佐家族的变故使米开朗琪罗开始了一次新的历程。 离开故乡的米开朗琪罗来到了充满艺术瑰宝的罗马,在这里他的技艺又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酒神巴库斯》便是有力的证明。后来在红衣主教的委托下,他创作了人生第一件重要的雕塑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普通美术教育欣赏课教学参考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普通美术教育欣赏课教 学参考 二、出于上述原因,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这是它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蔼人的亲切,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所以有此效果。同时,装饰性对于增强佛像所要求表现的庄严肃穆气氛,也十分有效。辟邪石狮的整体造形,完全经过装饰化变形,犹如青铜器或玉器上的某个装饰部件。身上更有线刻图案来加强这种装饰品格。装饰性的变形处理是夸张概括的手法之一。经过这样处理过的石兽,往往比写实的雕刻石兽更威风、更勇猛,且更神圣不可侵犯,能更好地发挥它们作为建筑装饰的功能。(辟邪和石狮多为陵墓的仪卫性装饰品,用途在于显示墓主的权威。) 三、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从彩陶时代起,塑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绘质”,在雕塑上加彩(专业术语称作“妆銮”)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现存的历代雕塑,有许多就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艺术完全西化了,不

再加彩,但民间雕塑仍保持妆銮传统。西方古代雕塑也有加彩,到文艺复兴以后,除宗教神像为求逼真效果,大多继续加彩外,一般雕塑不再加彩。中国塑绘不分家,导致了雕塑与绘画审美要求的一致性。在中国古代,绘画受到比雕塑高得多的重视。雕塑始终由工匠从事,文人士大夫极少参与。早期绘画的作者也只有工匠,但从东汉晚期开始,文人士大夫乃至帝王参与了绘画创作,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创作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是国家、社会及文化的统治者,自然也统治了绘画,使绘画地位高高凌驾在雕塑之上,并以其艺术观念影响雕塑,因而雕塑染上了明显的绘画性。其绘画性表现为不是注意雕塑的体积、空间和块面,而是注意轮廓线与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这些线条都象绘画线条一样,经过高度推敲概括提练加工而成,和西方古典雕塑以块面和空间的丰富变化来体现轮廓与衣纹的形状完全异趣。后者体积感强,前者只有大的体积关系,局部大多平面性很强。有时在平面上运用阴刻线条来表现肌肤和衣服的皱褶,仍然没有立体感,只有绘画的平面效果。因此,通常雕塑表面光滑,没有西方雕塑那么多明暗起伏的细微变化。这种特点,在教材最常引用的汉唐陶俑、敦煌莫高窟唐塑和麦积山石窟宋塑佛教造像,以及太原晋祠宋塑侍女,大同下华严寺辽塑菩萨、平遥双林寺明塑和昆明筇竹寺清塑罗汉像等等作品上都可见到。中国雕塑从这一特点历代相沿,至今民间匠师仍然大都先勾人物线描草稿,象人物画白描一般,再复制成雕塑。也有人直接在硬质材料上勾线描稿,再雕而刻之。这样创作雕塑,带有绘画性就可以理解了。中国古代雕塑绘画性强,自有一种东方趣味,

谈中西方雕塑艺术的不同

谈中西方雕塑艺术的不同 通过一个学期的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了解了许多美术知识,如中西方绘画,书法,雕塑等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中西方雕塑艺术作品的赏析,让我获得了许多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识。我最喜欢的两幅作品是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和法国雕塑家罗丹的《思想者》,现在我通过这两幅作品来谈谈中西方雕塑艺术的不同。 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总体而言,所有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正是由这千百个充满生气、神态各异的陶俑构成整体静态的军阵地,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静极则生动,愈静则愈动”。惟有这种静态的军阵才能使人们感到军阵巨大威慑力的深浅莫测。这样恢宏的阵列,宏伟的构图,空前绝后,无与伦比。 再来谈谈罗丹的雕像《思想者》,它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 这幅作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第一,雕像要体现的是一种直面人类死亡与苦难的思想,这应当是一种理性、冷静、深刻,充满着矛盾痛苦的心智活动过程。而与站姿相比,将身躯、肢体折叠收缩起来的坐姿,更有重量感、体积感,沉稳厚重,更适于表现这样一个主题。第二,采用这样一种俯身低头的坐姿,是因为雕像在《地狱之门》这件巨雕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使其需要与处于其下方的群雕有一种交流、呼应乃至统领的关系,而这种俯身低头下视的姿态自然是最合适的。第三,这样的姿态也是人们在沉思时最常采用的一种姿态,从观众欣赏理解的角度考虑,这也是一种最易为观众接受并认同的姿态。 通过以上两幅雕塑作品的比较,我们可以了解到中西方雕塑艺术文化的不同。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大最鲜明的文明。尽管两者都产生于奴隶制和封建制这同一种社会基础上,都受制于人类思维发展和文化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审美心理的差异,故而在雕塑艺术上形成两种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据我总结,它们有着三个方面的差异:一,在精神追求上的差异。在中国人看来,主体与客体相通、感性与理性共融,视“天人合一”为宇宙观核心,相信天人感应、天人相类。除了表现人的精神品格和功绩外,也成为体现当时统治阶级权力的载体。西方雕塑的表现题材基本上是以人体为主,就算是神话人物也是以人为衣钵,体现人体的美。二,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不讲究描摹写实,在塑形上注重写意传神,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神似胜于形似”,这种中国式的美学观念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古代雕塑史,在本质上属于意象性造型。而在西方,就雕塑而言,他们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写实性雕塑。这种写实性雕塑风格的产生是由于“模仿说”的明确提出。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一种自然的本能”,强调对外事物的模仿和反映是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艺术传统。三,在造型手法上的差异。中西雕塑艺术家都重视线条的表现力,重视以线条造型为共同的媒介,充分展示了中国雕塑中线条的灵活性和自由美。而西方的用线仅服务于造型,这西方雕塑追求团块和体积,因而是线条在雕塑中发挥重要的造型辅助作用。 尽管中西方雕塑艺术有着各自的不同,但它们都是为人类美术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多欣赏雕塑作品对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浅谈雕塑艺术的精神

浅谈雕塑艺术的精神 [摘要]当代社会日新月异,艺术门类日渐繁多,让人目不暇接。雕塑做为最古老的艺术之一,至今仍散发着无限魅力。感情的表现是艺术创作的精髓,雕塑当然不例外,怎样把握雕塑的基本,怎样表现自身独到的感觉,专业做到“品格”,怎样不流于风格化而直穿人们的心灵便是艺术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雕塑艺术品格 艺术是一种精神性的展现,她确实充满魅力。科学、哲学或宗教都不能完全阐明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属于精神的东西,而艺术却总能进入并参与这一隐秘的进程。我觉得艺术是人类心灵中非常特别的东西,她与物质本身和工艺技巧等等是有区别的。 雕塑这门艺术源远流长,贯穿于我们人类社会,在人类没有语言与文字的时候就有了这门艺术。雕塑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形体与空间便是其基本表现语言,在拥有形体与空间的基本因素后,其精神性的延展便是其精髓。在我学习雕塑的过程中,这种感觉愈发强烈,这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件作品的好坏,精彩与平庸。我个人比较偏向于写实主义雕塑,在当代艺术发展正酣的时代,写实主义用他本身特有的纯粹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魅力,相比之下,写实主义较抽象雕塑有着更直接的表现艺术家精神性的优势,再加以夸张变形,就更具魅力了。 写实主义雕塑毋庸置疑,基本功很重要。雕塑的表现力,就是雕塑的基本形体与空间的把握,雕塑的塑造感,形体的空间状态等等,现在提出这些好像早已过时了,不合适宜了,但我认为雕塑的永久性恰恰需要最深的功力,哪怕是抽象雕塑的雕塑家。记得前先前我在美术馆看了中国留法雕塑家熊秉明先生的展览,早年的雕塑如同我们美院的老教授,功力十分扎实,晚年开始做抽象雕塑,用一根铁筋十分简洁地表现出各种动物形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其动作和神态已达到出境入化的程度,如果他没有中国线的基础,是达不到这个程度的,他的许多诗词、论点用毛笔写成条幅也十分精辟。事实就是如此,一件作品首先是要看其是美的,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前提。中国古代石雕都是用线刻画上下眼皮,鼻子用线刻画鼻梁,嘴更是用微妙的线刻画嘴的轮廓线,其嘴角的微笑,嘴唇的薄厚,就在一线之差。商代出土的“石虎磬”,用凸起的线来表现,非常严谨,造型准确而饱满,一根线也不能移动,线外则臃肿,线内则干瘪。线的准确性需要在课堂上画素描时长期锻炼才能解决,观察的准确性丝毫不离。为什么美院雕塑系要学五年,就是要在基本功上过关。 我相信许多人注意到雕塑作品中很大部分是人体的塑造,表现以人为主,其体积感、机构感、空间感、雕塑感、永久性等,是其它艺术所不能比拟的。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伟大人物是世界之最?选择人物应以正面为美的。中国许多

《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14、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中外雕塑作品欣赏执教者:邓晓晓 教学内容:雕塑种类、特点以及中外雕塑的比较,如何欣赏雕塑作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及其特点,提高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雕塑及其艺术特点 难点:雕塑艺术的特点 课程类型:欣赏评述类 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一些有关雕塑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 2、再通过分析与比较大概了解各时期的雕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多媒体教学法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生动形象地了解有关雕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问答式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录相,提出有关问题,并实行有奖问答的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去观看,效果更佳。我们常说:“授之以渔”,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作品的艺术性,组与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有关兵马俑的书籍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两位同学上讲台摆一个他们自己认为很酷的姿势,在让下面的同学讨论一两位同学的姿势如何?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 2、问一下同学们平时见过雕塑吗?知道他们的名字么?给他们留下怎么样的印象?能看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 3、图片展示,探求新知 先出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作品的图片各一张。问美术分为哪几类?再问一下同学们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吗?由此引出雕塑概念。

雕塑:可雕性、可塑性的材料,通过雕、塑、铸、焊等手段制作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沿着历史的轨迹,展示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意义的雕塑作品,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讨论不同历史时期的雕塑。 2、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再次给学生展示“收租院”,除了材质美,形体美之外,这件雕塑作品的时代背景尤为突出。 二、雕塑的分类: 1)按材料:石雕、木雕、竹雕、泥雕、金属雕、冰雕、石膏像等 2)按空间形制(形态):圆雕、浮雕、透雕 圆雕:不附着背景的完全立体的可从四面观赏的一种雕塑。如《思想者》、《菊花仙子》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厚度,根据凸起的高度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 透雕: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重视一面艺术效果的单面雕,也有双面雕。如室内的屏风 3)按功用和所放的位置: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性雕塑、室内雕塑等 三、雕塑艺术的特点: 1、雕塑的形体: 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形体美是雕塑的形式美的灵魂。雕塑的形体,不仅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更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例如, A、罗丹的《思想者》。罗丹是法国近代最著名的雕塑家,被称为“近代雕塑之父”。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雕塑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最初一位雕刻家。这尊雕塑是罗丹为《地狱之门》中央的门楣而作的。雕塑的人物形态是弯腰屈膝,右手托着下颚,嘴咬着自己的粗手,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眉弓突起,双眼深陷隐于暗影之中,咬肌凸起,全身肌肉紧张。强化了他的苦闷、深思。 B、摩尔的《斜卧像》。这是1957——1958年为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创作的雕像。这是一件抽象化的雕塑,描绘的是一位斜卧翘首远望的女性。

外国雕塑艺术欣赏.doc

外国雕塑艺术欣赏 高中美术教案: 课题:外国雕塑艺术欣赏课时结构:1课时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 教学目的:1、了解外国古代、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增长外国雕塑艺术欣赏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外国雕塑艺术欣赏审美观念。3、提高学生对外国雕塑艺术欣赏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介绍古代希腊、罗马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近代罗丹雕塑。2、我们对雕塑艺术的看法。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分析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内容,请c同学提问。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一)、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有同学知道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哪些吗?学生:回答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腊、罗马、两河流域等。教师:古文明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就有雕塑艺术,引入课题。(二)、介绍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学生: a同学介绍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多媒体:介绍希腊雕塑图片欣赏。教师:补充介绍希腊雕塑艺术。强调希腊神话雕塑的情节性、表现力。2、希腊雕塑裸体特点。3、希腊雕塑创造了理想

的典型的美的形象。学生:b同学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的特点。教师:补充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罗马雕塑的继承性。罗马雕塑生动的个性特点。多媒体:介绍罗马雕塑艺术图片。小结:希腊雕塑和罗马雕塑比较:学生:谈谈感受 (三)、文艺复兴雕塑《大卫》欣赏。 (四)、介绍近代外国雕塑艺术。1、图片欣赏:《伏尔泰坐像》、《马赛曲》2、教师:罗丹介绍多媒体:罗丹作品欣赏,重点是〈加莱义民〉学生:谈谈感受介绍布郎库西、摩尔等雕塑家作品。学生:谈谈对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认识。 (五)、d同学谈谈秦始皇兵马俑与希腊、罗马雕塑的不同特色。(六)、c同学提问。 下节课安排:一部分同学动手制作泥塑,一部分同学写生活动。 高中美术教案: 课题:外国雕塑艺术欣赏课时结构:1课时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 教学目的:1、了解外国古代、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增长外国雕塑艺术欣赏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外国雕塑艺术欣赏审美观念。3、提高学生对外国雕塑艺术欣赏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