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述JCR中期刊评价指标

综述JCR中期刊评价指标

综述JCR中期刊评价指标
综述JCR中期刊评价指标

JCR中期刊评价指标

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ISI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报告》。JCR对包括SCI 收录的3800种核心期刊(光盘版)在内的8000多种期刊(网络版)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统计数据及计算的影响因子等指数,而成为一种期刊评价工具。图书馆可根据JCR提供的数据制定期刊引进政策;论文作者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决定投稿方向。

下面我就JCR对于期刊评价的指标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综述:

1. Journal Title(期刊名称)

2.Total Cites(总引用数):某一特定期刊的文章在JCR出版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3.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IF是代表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也就是某刊平

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指标,它可以消除由于载文量不同所造成的对期刊被引率的影响,抵消较大或较老期刊在被引次数上所占的优势。从而可以对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进行合理的评价。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影响力也越大。

4.Immediacy Index(及时性索引):一份期刊中在JCR出版年发表的文章同年被引的

总次数除以该年在该刊上发表的所有论文数。可以看出该期刊当年度的文章影响力。反映出哪些期刊发表的文章比较热门,哪些期刊的文章比较边缘化。

5.Current Articles(当前文章数):该期刊被收录进JCR后至当前为止的总文章数。可

以看出该期刊的文章量。

6.Cited Half-life(被引半衰期):一份期刊从当前年度向前推算引用数占截止当前年度

被引用期刊的总引用数50%的年数。被引用论文的持久性标准,从当前年份开始往前,引文数目达到截止现在被引期刊的总引用数50%的年份数。可看出该刊文章的影响力衰退速度,半衰期越长的表示影响力持续较久。可以用来帮助管理馆藏过程和决策,出版社亦可以据此调节该刊的编辑策略,以便保持市场竞争力。

7.5-Year Impact Factor(五年影响因子):该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

被引用次数。类似IF,只是将时间基准拉长为五年。等于某期刊前五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五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8.Eigenfactor?Score(特征因子分值):剔除同一期刊自我引用的被引用分值,这个分值

会因为引用期刊的重要性不同而有不同的分值,例如被较重要期刊引用一次的分值高于被较不重要的期刊引用一次的分值。该指标可排除同一期刊自我引用,切经过加权的被引用分值。

9.Article Influence?Score(论文影响分值):将特征因子分值前五年的分值除以前五年所

出版的文章数所得的平均值。此指标可以说是剔除同一期刊自我引用且经过加权计算的五年影响因子。

后两项指标是在近年来影响因子因其固有的缺陷而被多数人质疑而被提出的期刊评价指标。特征分子分值是基于整个网络结构来评价每个期刊的重要性,展示了一个刊物一年内发布的所有文章的集合价值。论文影响分值则测度了同一期刊中出现的单篇文章的平均影响力。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指标体系 1.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期刊影响力指数(CI ) 统计某个年度内出版的某些源文献引证期刊的次数,可以在统计学意义上反映期刊在该统计年度产生的影响力。简单而常用的计量指标有期刊的总被引频次(TC ,广延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已发表的所有文献)、影响因子(IF ,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之前两年发表的文献)、即年指标(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文献)等。 显然,上述指标的评价对象是期刊在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献,且评价角度、计量方法各不相同,任一指标都不能全面反映期刊的影响力。期刊评价中片面强调其中某个指标,都会导致期刊出现片面发展倾向,甚至引发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干扰期刊正常发展。因此,人们一直在希望找到一个综合反映期刊影响力的计量指标。然而,过去这方面的工作总是试图将TC 、IF 等指标先验地假设为同一线性空间的可加标量,按一组人为设定的权重参数拟合为一个“综合指标”,而未注意区分这些指标的内禀属性,得到的期刊排序结果也难以给予合理的解释。 我们在2013年首次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方法,连续三年应用于“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遴选,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基本认可。 1.1期刊影响力指数(CI )的基本定义 定义1: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 在某种可比较大小的期刊范围内(同一学科内)将TC 、IF 分别归一化处理为tc 、if ,并按其大小进行期刊排序,即可在排序意义上将TC 、IF 映射到一个2维空间,称为“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 定义2:期刊影响力等位线 在“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内,定义影响力最大的期刊为(1,1),各刊与之的距离为 22B -1)A 1(R ) (+-=,期刊影响力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即为期刊影响力等位线。显然,等位线就是以(1,1)为圆心的圆弧,见图1。 定义3:期刊影响力指数(CI ) 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Academic Journal Clout Index ,简称CI ),是反映一组期刊中各刊影响力大小的综合指标,它是将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TC )和影响因子(IF )双指标进行组内线性归一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用于对组内期刊排序。 CI 的计算公式为: [][]1,0B T C T C T C T C B 1,0A IF IF IF IF A 1)B 1()A 1(2CI 2 2∈--= ∈--=-+--=组内最小 组内最大组内最小个刊组内最小组内最大组内最小 个刊其中)( CI 的几何意义如下: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的关键指标关系分析

【摘要】本文以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综合性经济科学的25本期刊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计量学理论,对其各项计量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学术期刊水平关键性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经济类学术期刊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文献计量学;影响因子 【作者单位】李航,《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编辑部;张宏,《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张彦坤,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处。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理论,对2012年(第六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的综合性经济科学的25本期刊进行研究,对其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影响其学术水平的各关键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一、栏目设计与品牌塑造 在被调查研究的25本刊物中,10本期刊没有设置栏目,而在有栏目设置的15本期刊中,栏目的设置主要是按照研究领域进行划分,重复性高,缺乏个性和特色,没有设计感。其中重复的常设栏目主要有“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国际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管理”“财政金融”“贸易经济”“‘三农’问题”等。在这25本期刊中,栏目设计感最突出的是《经济纵横》。《经济纵横》除从微、宏观经济研究角度进行分栏外,还开设了许多专栏,如“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节能减排与能源可持续发展专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题”“新经济现象专题”“混合所有制经济理论与实践专题”“房地产经济专题”“改革开放论坛”等。这些专栏的设置不仅能有效凸显刊物特色,使刊物具有明确的选题意向,而且专栏的设置紧跟经济发展的脉搏,保持了经济研究的新鲜感和与时俱进的热度。 走专业化道路就要发展自己的品牌。栏目是期刊的窗口,也是期刊宗旨和特色的具体体现,人们衡量期刊是否形成品牌,经常是以是否有品牌栏目为依据。因此,在创办精品期刊的过程中,打造一两个品牌栏目是精品期刊建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高校学报是学院派的学术期刊,学术性是学报的重要属性,这就决定了学术期刊的特色栏目应成为某一学术领域系统性、连续性、深入性研究的平台。笔者对调查的25本经济类核心期刊进行统计后发现,这些期刊普遍没有重视栏目的作用和价值。 二、载文量与影响因子 在25本期刊中,11本月刊、1本季刊、13本双月刊,25本期刊平均页数为148页。页数最多的是季刊《经济学》426页,最少的是双月刊《广东财经大学学报》96页。从调查结果来看,这25本经济类核心期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出版周期短,载文量大;另一种是出版周期长,载文量相对小。这两种发展模式是否会对期刊评价的主要指标影响因子产生影响呢?笔者对25本期刊的3项指标归一化之后进行数学分析,得到图1曲线关系。 从图1的分析结果来看,载文量对影响因子的作用是两极分化的。载文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与影响因子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在有的刊物上却呈现反相关关系。期刊载文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载文量与影响因子并无关系,有的学者观点正好相反,认为两者有一定的关系。要明确两者到底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一种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影响因子,制约影响因子的要素有哪些。 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是: 在这一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决定影响因子的有分子和分母两个因素。分母指的是载文量,分子代表的是稿件影响力。笔者认为,作为分母的载文量对影响因子确实存在影响,但二者不是量化关系,起到决定作用的是稿件的影响力。如果编辑在组稿时严把质量关,确保稿件质量,在这个前提下,提高载文量是可以提高影响因子的;反之,用以次充好的文章来提高载文量就会让影响因子下降。所以,在不能保证稿件质量的情况下,期刊应该秉承宁缺

期刊论文分析评价

《工作群体人口背景、社会融合程度和员工流动 性》分析评价 一、文献综述部分 作者在文献综述部分应用了大量的最新的和作品当时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文献的跨度集中在10年内,为1979年到1989年,只有一篇的文献为1971年。 以上文献,都涉及本文的研究内容:个人和群体人口背景特征、个体流动性、社会融合程度、离职率,就该论文的内容方面来说,寻求的参考文献适用性强,比较全面,符合文章需求。 二、问题和目的部分 论文的目的是为了深入研究工作群体人口背景、群体社会融合程度和个体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是人口背景相同性可以增强群体社会融合性,从而降低个体员工流动性。与文献研究联系紧密。 此假设源于Pfeffer曾阐述的一个论题:年龄和加入时间相同的人们容易相互吸引,还有更容易沟通,此论点只是得到了人们的关注还未有扎实的论据。但是已显现原理的可靠性,通过Pfeffer的论题可以逻辑推理出来。 三、假设部分 本论文提出了以下两个假设: H1:群体人口背景特征相同性与社会融合性程度的提高有正向关系; H2:在工作群体中,社会融合程度越高,员工流动率越低。 上述两个假设中,清晰的阐述了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人口背景特征越相似,社会融合性程度越高,员工流动率就会越低。 第一个假设和大多数早期研究结果保持一致。但是并未有扎根理论或者相关的文献研究,只是先前有人提出过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该论题,但是没有做过任何实证检验。 第二个假设,研究者很少关注融合程度与员工流动性的关系,只是

最近一些研究间接地为融合程度与员工流动性的关系提供了一些论据。 四、方法部分 假设1中自变量为群体人口背景,因变量为社会融合程度。 假设2中自变量为社会融合程度,因变量为员工流动性。 群体人口背景采用了欧几里得差距的变异形式对年龄背景和任职年限背景相似性进行了测量。 社会融合程度反映了对群体的吸引力、对群体其他成员的满意度和群体成员之间的社会交往。社会融合程度可以用凝聚力,影响力,个人对其他成员的满意度和保持与他人关系的愿望来衡量。研究中采用了三种方法对其进行了评估:四项凝聚力指数、工作说明指数、群体成员在上个月下班时间与同事进行社会交往的次数。 员工流动性:完成初次调查5年后,由公司人事处提供研究对象的就业状况信息,对每个个体是否仍然在职或已经离职以及离职日期进行说明。 文中指出研究分别将在个体层次和群体层次上对人口背景相同性和社会融合程度的关系进行模型分析。 五、样本部分 本次研究以20个工作单位、79个个体作为调查对象,深入研究了群体人口北京、群体社会融合程度和个体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有关数据是在1979年从西部的大型连锁便利店员工中收集的。 这些群体分布的地点不同,负责各个指定区域的零售工作。所有个体的级别和职务完全相同,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相同。代表们每周至少要在同一个办公室共事两天,相互交流工作方面的事情并定期一起工作。并且,每个区的代表有一个小组办公室,公司把每个区定位一个完整的工作群体,由区经理负责领导,最终得到20个有效的工作群体,每个群体中优3-6个调查对象。后来的有关人口流动性的数据是在1985年收集的。 样本来源和选择可以较好的代表总体,但本研究选择的样本群体数

社科学术期刊常用评价指标研究

期刊评价在科研评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备受关注。社科学术期刊作为人文社科领域学术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其评价结果具有极强的导向性,不仅关系着我国广大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切身利益和数量庞大的社科期刊生存发展方向,而且对科研成果评估、学术资源分配、科研激励制度及繁荣学术研究等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内研究者对学术期刊评价问题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期刊评价结果的被接受程度事关学术研究的良性发展。评价结果是否被学界广泛接受,主要受到评价方法和期刊评价指标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是重中之重。期刊评价指标数量繁多,按照功能特性可划分为期刊特征指标、期刊引用指标、文献转载指标等主要类型。在学界认可度较高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只选择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作为评价指标;北京大学《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则选择了全部类型的评价指标;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MI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吸引力(获奖状况、论文状况、同行评议)、管理力(编辑队伍、作者队伍、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等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研究报告》则只用了文献转载的相关指标。实践中这4种评价体系难分伯仲,在一定范围内评价结果也具有趋同性。这种趋同性是否意味着不同评价体系间具有某种联系,而研究评价间的相关性或许能解释这种联系。不同评价指标指引着期刊的不同功能特征,评价指标间呈强正相关,说明指标所指引的功能特征具有趋同性。如果不同的评价体系选择了相关性较强的指标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则其评价结果可能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具趋同性;如果同一评价体系同时选用相关性较强的多项指标,则会过度放大期刊的这类功能特征,使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受到质疑。因此,掌握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程度,对选择期刊评价指标、完善期刊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研究 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可知,期刊评价的相关性研究主题可以分为两个角度。第一,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研究。马利戈尔德(OlesyaMryglod)等[1]通过研究社会科学类系列期刊发现,同行评议结果与引文评价结果的相关性不高;而惠特曼(LudoWaltman)等[2]的研究则认为引文评价结果和同行评议

北大核心期刊遴选指标

北大核心期刊遴选指标 来源:医学论文——辑文编译 北大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那么怎样的论文才能被北大核心期刊收录呢?下面辑文编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下什么样的论文才能被北大核心期刊收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遴选指标1992年评定的3个指标,即载文量、文摘量、被索引量、被指引量。当时,合适的统计源很少,且大多为书本式工具,只能进行手工统计,统计量巨大,客观上不存在采用大多的评价指标。 1996年版和2000年版采用了6个评定指标,即被索引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这些提高了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评价作用。此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开始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统计源数据库,为评定指标创造了可能性。 2004年版采用了7个评定指标,即被索引量、被摘量、被引用量、他引量、影响因子、被摘录率、获奖或被重要的检索工具收录。取消了载文量的指标,以降低论文数量在评价中起的作用,增加了他引量的指标,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期刊质量的评价。 2008年采用9个评价指标,即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奖或被重要的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 2011年核心期刊的评价仍采用这9个指标: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奖或被重要的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但是修改了影响因子、学科基金论文比等的计算方法,将字母从学科论文载文量,从而能更为准确的反映整本期刊对学科的影响力,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及文摘刊物达到60余种,参加核心期刊评审的学科专家达8200多位。 指标计算方法:1)被索量:期刊某年发表论文被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收录的数量。2)被摘量:期刊某年发表论文被《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摘录的数量。3)被引量: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论文在统计年被引用的总次数。4)他引量:期刊被其它期刊引用的次数5)被摘率:该刊统计当年发表的某学科的论文被摘录的总次数/该刊统计当年发表论文的总数6)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某学科论文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所发表论文的总数7)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8)学科基金论文比:该刊统计当年发表的某学科的基金论文数/该刊统计当年发表论文的总数9)web下载量:期刊1994年上网以来所登载的全部文献在统计当年被下载(包括全文浏览、转存和打印)的总次数。

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从21个方面来说明: 分别是:期刊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文率、反应速率、期刊他引率、期刊被引半衰期、基金项目论文比例、国际著者论文数、SCI、CSCI、标准规范化、论文平均发表周期、编校质量、装帧印制质量、人才培养、间接经济效益、现代化建设、优秀期刊获奖情况和发行量平均增长率。 具体如下: 1.期刊被引频次(cited numbher of journal) 可测度期刊自创刊以来的学术影响力,是从信息反馈的角度评价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该项指标从历史的角度,用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数量直接反映了期刊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定义:自期刊创刊以来全部论文在某一年被引用的总次数(绝对数量指标)。 2.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可测度近年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该项指标用论文平均被引率反映了期刊近期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定义:期刊前2年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占前2年论文总量的比例(相对数量指标)。 某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 公式:影响因子=——————————————————— 该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 3.平均引文率(mean citing rate) 可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引证文献)水平,考察期刊论文吸收他人学术思想的水平。平均引文率通常可以反映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定义: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相对数量指标) 期刊参考文献总数 公式;平均引文率=———————— 期刊论文总数 4.反应速率(Anm3lacy index) 可测度期刊论文被利用的速度以及期刊对学科发展过程中新的科学问题的快速反应程度。 定义:期刊前1年发表论文在评价当年的被引次数占前1年论文总量的比例(相对数量指标)。

常用的期刊评价的检索工具

3、常用于文献评价的权威检索工具有哪些? 答:目前,大多数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将下列四种数据库作为文献评价的权威检索工具:SCI (科 学引文索引)、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EI(工程索引)和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评价期刊最常用的检索工具: 美国《期刊引文报告JCR》、《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还有一些重要的检索工具也可作为文献评价的数据源: 国外文献检索工具---美国《科学评论索引ISR》、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美国《艺 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日本《科学技术 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bl Math》、美国《数学评论MA》、 法国《文摘通报BS》、美国《生物学文摘BA》等。 国内文献检索工具---《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I或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索引》。 《期刊引文报告》(SCI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制出版、国际上一种权威的 用于期刊评价的重要工具。JCR从1975开始,ISI在《科学引文索引》(SCI)年度累积本中,增加 “期刊引用报告”部分。JCR提供的信息包括:每种期刊在当前年被引用的总次数(Total Cites)、 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即该刊前两年发表的文章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次数(Impact Factor))、每 种期刊当前年发表的文章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次数(Immediacy Index)、每种期刊当前年的文章 总数(Articles)、每种期刊论文研究课题的延续时间(Cited Half-life)、每种期刊的引用期刊 列表(Citing Journal)、每种期刊的被引用期刊列表(Cited Journal)、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在

四大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

四种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资料介 绍 对中国内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以下几种版本: 第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 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一版,2000年出了第二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 《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在《引证报告》和《要目总览》中每次都被评为核心期刊的期刊在其刊名前面加注了“#”,共597种。被《要目总览》1996年版,2000年版都定为核心期刊的社科类期刊,加注“=”,共434种。此外,被1999年EI和SCI收录的期刊,分别注以“+”(71种)或“ &”(28种)。 第三种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http://159.226.100.178/html/lyqkb.htm,限于理工科期刊)。它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 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我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的刊物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第四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库,我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国内核心期刊,我院以最新版(目前以2004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将核心期刊分为A、B、C、D四类。 国际国内重要检索系统简介

北大核心期刊的评价指标

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 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2008年后由每4年评一次改成现在的每3年评一次。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 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五版:第一版(1992年)、第二版(1996年)、第三版(2000年版)、第四版(2004年版)、第五版(2008年版)、第六版(2011年版)。 评价指标 1992年评定的3个指标,即载文量、文摘量、被索引量、被指引量。当时,合适的统计源很少,且大多为书本式工具,只能进行手工统计,统计量巨大,客观上不存在采用大多的评价指标。

1996年版和2000年版采用了6个评定指标,即被索引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这些提高了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评价作用。此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开始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统计源数据库,为评定指标创造了可能性。 2004年版采用了7个评定指标,即被索引量、被摘量、被引用量、他引量、影响因子、被摘录率、获奖或被重要的检索工具收录。取消了载文量的指标,以降低论文数量在评价中起的作用,增加了他引量的指标,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期刊质量的评价。 2008年采用9个评价指标,即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奖或被重要的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 2011年核心期刊的评价仍采用这9个指标: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奖或被重要的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但是修改了影响因子、学科基金论文比等的计算方法,将字母从学科论文载文量,从而能更为准确的反映整本期刊对学科的影响力,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及文摘刊物达到60余种,参加核心期刊评审的学科专家达8200多位。 指标计算方法: 1)被索量:期刊某年发表论文被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评价科技期刊的常用指标

评价科技期刊的常用指标 影响因子: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 E. 加菲尔德于 1972 年提出的。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即年指标: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 他引率:指该期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其他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 引用刊数:引用被评价期刊的期刊数,反映被评价期刊被使用的范围。 扩散因子:这是一个用于评估期刊影响力的学术指标,显示总被引频次扩散的范围。具体意义为该期刊当年每被引 100 次所涉及的期刊数。 学科扩散指标:指在统计源期刊范围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量与其所在学科全部期刊数量之比。 学科影响指标:指期刊所在学科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占全部期刊数量的比例。 被引半衰期: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被引半衰期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通常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而是对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的总和而言。 来源文献量:指来源期刊在统计当年发表的全部论文数,它们是统计期刊引用数据的来源。 文献选出率:按统计源的选取原则选出的文献数与期刊的发表文献数之比。 参考文献量:指来源期刊论文所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数,是衡量该期刊科学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一个指标。 平均引文数:指来源期刊每一篇论文平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 平均作者数:指来源期刊每一篇论文平均拥有的作者数,是衡量该期刊科学生产能力的一个指标。 地区分布数:指来源期刊登载论文所涉及的地区数,按全国 31 个省、市和自治区计(不含港、澳、台地区)。这是衡量期刊论文覆盖面和全国影响力大小的一个指标。 机构分布数:指来源期刊论文的作者所涉及的机构数。这是衡量期刊科学生产能力的另一个指标。 海外论文比:指来源期刊中,海外作者发表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这是衡量期刊国际交流程度的一个指标。 基金论文比:指来源期刊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这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引用半衰期:指该期刊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通 过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作者利用文献的新颖度。

学术期刊的评价, 指标及工具

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及工具 庞景安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论文文摘: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了学术期刊评价的重要意义、然后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各类期刊评价指标的概念、适用范围以及计算公式,最后介绍了常用期刊评价工具的编辑类型、数据特征和应用方法。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评价,评价工具 1.学术期刊评价意义 学术期刊登载大量的科学论文及其参考文献,而且时限短,内容新,可以全面反映科学发展与文献交流的现状与趋势,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科学交流的主要工具。据统计,学术期刊大约提供科学家和专家们所需全部科学情报的70%以上,被人们誉为“整个科学史上最成功的无处不在的科学情报载体”,是科学家之间的一种正式的、公开的和有秩序的交流媒介。所以研究科学期刊的使用情况和相关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成为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常对学术期刊在科学活动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及其质量的优劣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并指出改进和完善的方向和途径。可以使科技工作者、期刊编辑部和科研管理部门科学方便地评价期刊,客观准确地选择和利用期刊;为学术期刊和科研人员客观地了解自身的学术影响力,提供公正、合理、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同时,也为决策管理部门科学地评价我国科学活动的宏观水平、微观绩效,以及科学交流传播机制积累基础数据。SCI就是通过对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利用引文分析方法建立了一套统计评价指标,对科技期刊进行综合和客观的评价,并由此促进“期刊引用报告”(JCR)的出版。 2.学术期刊评价指标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常用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 (1)期刊载文量:指给定时间内,期刊发表的全部论文数量,这是描述期刊生产论文能力的基本指标。根据统计需要,可以是期刊刊载的全部论文量,也可以是特定学科或专业的论文量。 (2)期刊引用量:指给定时间内,期刊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数量,这是描述期刊吸收外

中国学术期刊的三大评价体系.

中国学术期刊的三大评价体系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部分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面具有优势和实力的权威机构先后创建了一些学术期刊的检索和评价体系。就评价功能而言,其中较为权威、较为成熟和规范的主要有“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三种。 这三种体系自创建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学界有较强的影响力,图书情报界、学术界、出版界和科研管理部门对其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普遍认为其适应了社会的需要,为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评估和选购提供了参考依据,而且促进了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学术质量和编辑、出版质量的提高。 以下就作一具体介绍。 一、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在目前的几个评价体系中是创立最早也是最为权威的。“中文核心期刊”的研究和评选始于1992年,每4年进行1次,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2001年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为“学术期刊评价及文献计量学研究”,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成员馆、中国科学院文献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农业科学院文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相关单位组成的课题组开展这项工作,其成果形式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该书自1992年问世以来,作为研究和评选工作的成果,已出版了1992年版、1996年版、2000年版和2004年版2008年版共5版,同样是每4年出1版。“中文核心期刊”的评选,是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计算和分析作出的。以2004年第4版为例,其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国家奖或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等7个评价指标,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有51种,统计到的文献数量共计9435301篇次,涉及期刊39893种次。这项工作是运用科学方法对各种刊物在一定时期内所刊载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科研活动。课题组的百余名专家和期刊工作者参加了研究,共18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的评审。经过定量评价和专家定性评审,历时两年,从我国正在出版的近12000种中文期刊中评选出了1800种“中文核心期刊”(1996年入选1700种、2000年入选1568种),入选率仅达15%左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1992年、1996、2000和2004年和2008年的5次评选中均在全国范围内的1万多种中文期刊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也就是说,均入编于1992年版、1996年版、2000年版和2004年版和2008年版的《中文 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的信息查询与研究评价的主要工具,是一种全新的数据库。最早是于1998年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提出研制的,1999年7月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CSSCI是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从全国3500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质量高、编辑规范的学术期刊作为来源期刊。来源期刊遴选的重要参数是期刊的影响因子,在对影响因子计量排序的基础上,选出学科期刊总量15~20%的期刊提交给教育部社政司组织的由全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主要项目的名称、代码、标识、结构和编排格式,提出了各类文献的选用项目及其在印刷版期刊上排印位置的建议。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其入编期刊,也可供其他期刊及文献检索与评价系统参考。 2 引用标准及参考规范文件 略 3 刊名与刊号 略 4 文献标识码 4.1 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本规范共设置以下5种: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 4.2 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如: 文献标识码:A 5 文章编号 略 6 题名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文献标识码为A、B、C 三类的文章还应有英文题名。 7 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7.1 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 7.2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如ZHANG Ying(张颖),WANG Xi-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7.3 文献标识码为A、B、C的文章,应标明主要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以便于联系和按地区、机构统计文章的分布;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

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等指标说明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部分指标说明 1. 可被引文献比: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量与载文量之比。 2. 总被引频次:某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全部文献在统计年被指定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 3.即年指标:又称当年指数,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当年被某类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4. 他引影响因子: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被某类统计源期刊中本刊之外的期刊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在此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5.基金论文比: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可被引文献的比例。 6. 被引半衰期:将某期刊在统计年被某类统计源期刊引用的全部文献从统计年起依出版时间顺序排列,依时间顺序累加被引次数。累加被引次数达到该期刊总被引频次的1/2时,统计年至该时间的年数即为该期刊的被引半衰期。 7. 互引指数:将某刊前2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频次,按施引期刊分组,依各期刊的引用频次由大到小排序,取累计被引频次恰好大于等于总被引频次的50%时的期刊种数,定义该种数值为该刊的“互引期刊数”。再将该学科各个期刊的“互引期刊数”求平均值,以该平均值为互引指数的分母。互引指数的分子为该刊的“互引期刊数”。 互引指数用于判断某期刊是否与其他期刊之间存在互引同盟倾向(为了提高影响因子而约定相互引用的倾向)。互引指数越小,表示该刊的被引用集中度较明显;反之,表示该刊的被引用集中度不明显。 8.Web即年下载率:某期刊在统计年由“中国知网”网络出版的文献在当年被全文下载的总篇次与该期刊当年出版当年上网的文献总数之比。 9.Web下载量:某期刊由“中国知网”网络出版的文献在统计年被全文下载的总篇次。

科技期刊评价指标

科技期刊评价指标 [[作者(Email):不详] [发布时间:2007-12-5] [类型:无] [来源:本站] [关键字:]] [点击:10074] [评论:0] [录入:SuperUser Account] 内容简介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影响因子: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 加菲尔德于1972 年提出的。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即年指标: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 年被引用的情况。 他引率:指该期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其他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 引用刊数:引用被评价期刊的期刊数,反映被评价期刊被使用的范围。 扩散因子:这是一个用于评估期刊影响力的学术指标,显示总被引频次扩散的范围。具体意义为该期刊当年每被引100 次所涉及的期刊数。 学科扩散指标:指在统计源期刊范围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量与其所在学科全部期刊数量之比。 学科影响指标:指期刊所在学科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占全部期刊数量的比例。

被引半衰期: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被引半衰期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通常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而是对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的总和而言。 来源文献量:指来源期刊在统计当年发表的全部论文数,它们是统计期刊引用数据的来源。文献选出率:按统计源的选取原则选出的文献数与期刊的发表文献数之比。 参考文献量:指来源期刊论文所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数,是衡量该期刊科学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一个指标。 平均引文数:指来源期刊每一篇论文平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 平均作者数:指来源期刊每一篇论文平均拥有的作者数,是衡量该期刊科学生产能力的一个指标。 地区分布数:指来源期刊登载论文所涉及的地区数,按全国31 个省、市和自治区计(不含港、澳、台地区)。这是衡量期刊论文覆盖面和全国影响力大小的一个指标。 机构分布数:指来源期刊论文的作者所涉及的机构数。这是衡量期刊科学生产能力的另一个指标。 海外论文比:指来源期刊中,海外作者发表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这是衡量期刊国际交流程度的一个指标。 基金论文比:指来源期刊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这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引用半衰期:指该期刊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作者利用文献的新颖度。

核心学术期刊及其评价功能

核心学术期刊及其评价功能 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221002李敬远曾因明学术期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因此对学术期刊进行全面、客观的正确评价非常重要。一种学术期刊质量的好坏,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即使是客观因素基本相同的学术期刊,由于主观因素的不同,其学术质量、出版质量也迥异。因此,对学术期刊进行量化评价,有其客观必然性。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学术论文,期刊就成为承担学术公开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因此学术期刊的影响指标间接成为评判论文学术价值的标准。目前对期刊级别的分类五花八门: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甚至还有分类为一级期刊、二级期刊,诸如此类。由此可说明,许多单位和个人对于期刊级别的认定是混乱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现行期刊评价系统的多元化,作者对文献计量知识的不了解,成果申报、单位人事部门制定晋升条件的误区等。尤其是“核心期刊”问题,愈来愈成为观注的焦点,由于对其真正涵义、测评方法和效用功能认识不清,在使用中脱离其初衷,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澄清一些基本概念,正确定位核心期刊,既有利学术期刊良性发展,又有利于作者及相关部门对学术期刊的正确认识。 1核心期刊的历史 核心期刊的概念是由英国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B.C.Bradford)于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经验定律: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专业论文数量多寡,以递减顺序排列,则可分出一个核心区和相继的几个领域,每区刊载的论文量相等,此时核心期刊和相继区域期刊数量成1:n:n2......的关系。美国文献计量学家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运用核心期刊理念,对期刊进行筛选,创立了SCI。他提出了“80/20规则”,即大约20%的期刊收录了某学科80%的重大的、值得关注的科研成果。这一统计同时说明,80%的期刊只有20%的引文量,这些期刊就被同行边缘化了。因此要了解一个行业的科研状况,少数核心期刊的科研论文成果就代表了它的发展。由此可见,核心期刊应是金字塔的塔尖,其他相继区域就是金字塔的塔身和塔基,也说明某个专业领域的核心期刊是相对较少的。崔国平[1]认为,期刊级别评比应该含括所有经国家正式批准的期刊,评比结果应该是“橄榄型”的,即两头小,中间大。有的学者提出一级(或者称“优

评价期刊各项指标

复合类指标 复合统计源由期刊统计源、博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会议论文统计源构成,基于该统计源的计量指标称为复合类指标。 复合总被引 复合总被引是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全部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 复合影响因子 复合影响因子(U-JIF)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复合他引影响因子 复合他引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之处的复合统计源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复合5 年影响因子 复合5 年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五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五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学科复合影响因子 学科复合影响因子(D-JIF)是指:以上述复合统计源计算,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某一学科的可被引文献的总被引次数与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该学科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综合类指标 综合统计源是指期刊类统计源,既包括基础研究型、技术研究型、技术开发型、研究层次综合型科技期刊,也包括引证科技期刊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工作实践型期刊。基于综合统计源的计量指标称为“综合类指标”。 综合总被引 综合总被引是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全部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 综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MS-JIF)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综合他引影响因子 综合他引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之外的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综合5 年影响因子 综合 5 年影响因子(MS-JIF5)是指某期刊前五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五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综合即年指标 综合即年指标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期刊评价指标

7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 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 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影响因子: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 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由 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期刊影 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具体算法为: 即年指标: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 年被引用的情况。具体算法为: 他引率:指该期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其他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具体算法为: 引用刊数:引用被评价期刊的期刊数,反映被评价期刊被使用的范围。 扩散因子:这是一个用于评估期刊影响力的学术指标,显示总被引频次扩散的范围。具 体意义为该期刊当年每被引100次所涉及的期刊数。 总被引频次 数总被引频次涉及的期刊扩散因子100×= 学科扩散指标:指在统计源期刊范围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量与其所在学科全部期刊数量 之比。 所在学科期刊数 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 学科影响指标:指期刊所在学科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占全部期刊数量的比例。 所在学科期刊数 期刊的数量所在学科内引用被评价学科影响指标= 被引半衰期: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 表的。被引半衰期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通常不是针对个别文献 或某一组文献,而是对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的总和而言。 数 该期刊当年发表论文总被引用次数 该期刊当年发表论文的即年指标=期刊被引用的总次数 被其他刊引用的次数 他引率=数 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 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影响因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