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湿地是地球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

存环境之一,被人们誉为“自然之肾”。它不仅包括各类生态系统为人类所提供的食物及其它工农业生产原料,更重要的是支撑与维持了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

洞庭湖湿地不仅具有大量淡水资源、农产品、水产品和矿产等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环境效益,在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调蓄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洞庭湖还是一个丰富的遗传基因库,湿地所保存的遗传基因对保障生物种群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存续,具有难以估量的重要价值。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超强的服务功能,它能够为经济系统提供四种服务:第一,从传统的资源经济学观点来看,洞庭湖湿地是经济系统中原材料输入的种资源;第二,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些成分为维持生命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服务,包括地表水的蓄积、控制土壤侵蚀、洪水控制、调节气候等;第三,湿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舒适性服务,包括娱乐机会、野生生物观赏、美景所带来的愉悦感,以及其他一些与环境使用没有直接联系的服务,如文化、信仰的需要;第四,湿地生态系统还能够分解、转移、容纳经济活动的副产品,即所产生的残留物、

污染物。

供给水源调节径流。洞庭湖湿地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水源,过量的水分储存起来并缓慢地释放,削减了洪峰,均化了洪水。湖内河网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错,纯湖区多年平均总径流量3,126亿m3,约占长江总径流量的1/3,具有超强的调蓄洪水能力。湖区湿地植被也能减少洪水流速,从而进一步消减洪水危害。

净化水质。洞庭湖湿地具有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当水体进湿地时因水生植物的阻挡作用,缓慢的水体有利于沉积物的沉积,从而有助于与沉积物结合在一起的污染物储存、转化。许多植物如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富集重金属的浓度比周围水体高出10万倍以上,水浮莲、香蒲和芦苇都已被成功地用来处理污水。湿地中的芦苇对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吸收、代谢、分解、积累和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等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大肠杆菌、酚、氯化物、有机氯、重金属盐类悬浮物等的净化作用尤为明显。

维持生物多样性。湿地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提供了基地,因而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水生动物如鱼和虾类,它们将借助湿地完成产卵并渡过幼年期。有时一个对人类没有多少直接价值的野生物种的减少,可能导致具有

重要经济意义的物种的相应减少。洞庭湖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和50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洞庭湖468种湿地植物中,具有经济用途的249种,包括了医药、蔬菜食用、饲料饵料、牧草、蜜源绿肥、农药、园林绿化、食品原料、固土护坡、油料、纤维造纸、用材、小工业品原料等16个方面的用途。洞庭湖区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鳙、鲫、鳊、鳜鱼等20余种,年产量达9万多吨。

调节气候。湿地调节气候功能包括通过湿地及湿地植物的水分循环和大气组分的改变,调节局部地区的温度、湿度和降水状况,调节区域内的风、温度、湿度等气候要素,从而减轻干旱、风沙、冻灾、土壤沙化过程,防止土壤养分流失,改善土壤状况。洞庭湖区的空气相对湿度年平均达81%,比环湖丘陵高10%以上。水体的调节作用,缩小了年较差和昼夜温差。芦苇湿地能够大大缓解湿地排放温室气体对环境的破坏,抑制全球气候变暖。

旅游休闲。洞庭湖湿地的湖泊、河流旖旎的风光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以其形态、声韵或习性的优美,给人以精神享受,增强生活情趣。旅游者希望看到原始自然状态和自然生境中野生动物壮观的场面,在自然中人的本性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系统和开敞水面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健康状态与两者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

另外,洞庭湖湿地还有许多其它重要功能,如防风、护岸,储存古环境信息,生态美,教科研价值等,这都需要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湿地给予定量解释。

2021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0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 湖区为例 考点| 湿地资源问题与开发保护 1.湿地概况 (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 2.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地位和功能(加试要求) (1)调蓄洪水,洪水期水进入湿地,可以降低河道和湖泊的水位;枯水期水从湿地中流出,补充到河流与湖泊中。 (2)自然界中的水源地。 (3)物种的资源库,对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有着巨大的作用。 (4)地球之“肾〞,生态环境的净化器。 3.洞庭湖湿地萎缩的原因及危害(加试要求) (1)洞庭湖湿地破坏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长江和“四水〞在洞庭湖相互顶托,水流速减缓;“四水〞进入洞庭湖后,湖面开阔,水流减慢;洞庭湖和长江之间水流交换不通畅等,这些都是洞庭湖淤积的重要原因。 ②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迅速,生长规模扩大,生产方式不合理,如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湖区泥沙淤积;湖床抬升;为了扩大耕地,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减少,湖泊萎缩。 (2)洞庭湖湿地破坏的后果与治理 ①后果:洪涝灾害严重,航道断航,生态环境恶化。 ②治理措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平垸行洪、加固干堤、疏浚河道;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制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生态移民,调整农业生产构造;加强中心城镇根底设施建立,

扩大城镇人口容量;积极开展生态旅游业等。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以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完成1~2题。 1.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调蓄黄河洪水 C.开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D.聚集灌溉余水 2.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 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 1.D[乌梁素海湿地位于河套平原东侧,来自于黄河的灌溉用水,流经河套平原后的剩余水最后聚集于乌梁素海,河套灌区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开展农业,需要有充足的灌溉用水,但应有灌有排方能防止出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 1.框图解析湿地资源的功能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湿地的类型丰富,是世界上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于1992年加入了全球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即《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到2001年已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74处,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其中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海南东寨港、青海鸟岛、江西鄱阳湖、湖南东洞庭湖、香港米埔等7处。2002年又有内蒙古达赉湖和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广西湛江红树林保护区,黑龙江的三江、洪河和兴凯湖三个保护区,长江中游的南洞庭湖、西洞庭湖,长江口的上海崇明东滩保护区,辽宁大连,广东惠东港口和江苏大丰等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使我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地区增加到 21处,总面积达3.03万。国家林业局还计划在2010年以前新增80个国际重要湿地。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它不但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更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湿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 我国的湿地生境类型众多,其间生长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并且有很多物种是中国所特有的,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据初步统计,我国记录到湿地植物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约156科、437属、1380多种,包括濒危高等植物约100种,如亚热带湿地的水松(Glyptosrobus pensilis)、红树林中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红榄李(Lumnitzera littorea)、水椰( Nyta fruticans)、青藏高原的芒尖苔草(Carexdoniana)、报春花(Primula)和斑唇马先蒿(Pedicularis lingiflo ravar),三江平原的绶草(Spiranthes amaoena)、大花马先蒿(Pedicularis grandiflara)和燕子花(Iris laevigata)等都属于濒危和渐危稀有植物。我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约1500种(不含昆虫和其它无脊椎动物),其中鱼类1040种,仅淡水鱼就有500种。湿地的鸟类被称为水鸟,我国水鸟种类繁多,共有水鸟大约300余种,其中游禽15科50属 125种,涉禽14科53属13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水鸟有33种,其中一些种类是我国特有,如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 Black-necked Crane)、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 Chinese Merganser)等。在亚洲 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就有50种,占35%;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记录到的就有9种。此外,还有许多是属于跨国迁徙的鸟类,中国位于澳大利亚-东亚,印度-中亚迁徙水禽飞行路线中,每年有200种、数百万只迁徙水禽在中国湿地中停歇和繁殖,有的湿地是世界某些鸟类惟一的越冬或迁徙的必经之地,如:在鄱阳湖越冬的白鹤(Grus Leucogeranus)占世界总数的95%以上,白枕鹤(G.vipio)占世界60%,天鹅(Cygnus cygnus)占世界50%。湿地中还有许多是濒危生物类群,哺乳动物的白鳍豚(Lipotes vexillifer)、河狸( Cadtor fiber)、水獭( Lutra lutra),爬行类的扬子鳄(Allig sinensis)、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玳瑁(Eretmochrlys imbricata)、两栖类的大鲵(Andrias davianus),鱼类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白鲟(Psephurus gladius)、文昌鱼( Branchiostoma)、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等。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36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

第36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1.湿地的含义 (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分类????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 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特点 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保护生物多样性 3.湿地资源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 (2)洞庭湖萎缩???? ?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4.保护湿地 (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

境。 (3)措施 地区具体措施 洞庭湖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措施 三江平原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微点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微点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微点3湿地保护的两大原则 (1)保护与开发并重、协调一致。 (2)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要特别重视湿地的环境作用。 湿地及其保护 (2018·高考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如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课件 (一)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课 件 (一) 湿地是指地面被水覆盖或水位高于地面而形成的湿润地带,是人类生 存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 资源被严重破坏和损失,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 的热点话题。本文以洞庭湖为例,探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一、洞庭湖湿地资源的背景介绍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东部和湖北省北部,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 我国最大的湖泊湿地之一。洞庭湖湿地是世界重要的水禽种群繁殖地 和多个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二、湿地资源的开发 1.旅游开发 洞庭湖湿地风光秀美,生态环境优良,是旅游开发的理想场所。可以 开发一些旅游项目,如摄影、观光、休闲娱乐等,提高湖泊的知名度,并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农业开发 洞庭湖周边是我国南方著名的水稻种植区,可以将湖泊及周围区域进 行整合开发,形成农庄旅游,体验农事生产体验,带动农业经济高速 发展。

三、湿地资源的保护 1. 生态保护 湿地环境非常敏感,任何人为的污染或破坏都会直接影响到湿地的生态系统。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必须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和谨慎开发的原则。 2. 人工维护 湿地内湖草生长和漂浮渣草,应及时进行巡查处理。同时进行湖泊清淤,让湖水流通畅通。有效地维护水体的供应和湿地的资源保护。 四、湿地资源的价值 湿地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调节气候,净化水源,保护物种多样性,帮助减少全球变暖等。同时,湿地资源还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是重要的绿色资产。 总之,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是一个全面的过程,需要涉及各个方面的问题。开发部分,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保护部分,需要更好的维护湖泊生态平衡,以更好的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应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湿地资源的潜力,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doc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洞庭湖是我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7块重要湿地之一。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湖泊的面积逐年缩小,湖床不断淤积抬高,导致湿地大范围缩减,地势淤高,湿地功能和生态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为遏制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大幅度减轻洪涝灾害,推动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制定相应对策。 控制污染保护湖区水环境 洞庭湖为吞吐性湖泊,其水质状况与入湖径流量的大小和水质有很大关系。一般而言,丰水期水质稍好,平水期次之,枯水期较差。从采样综合评分来看,营养状况年际变化不显著。 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湖区周边工业尤其化工和造纸工业的迅速发展,水质恶化趋势日益明显,水体富营养化增强。 为此,要保护和改善洞庭湖区的湿地环境,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防止湖区湿地生态恶化。必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开展洞庭湖湿地周围污染源的类型、排污途径及其最大排污量的调查,并对其排污种类、时间、范围、总量进行规定和限制,对排污超标部门、企业和单位予以约束和处罚,并限期整改,对那些严重污

染环境的单位,要坚决实行关、停、并、转。②合理调整产业生产结构,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大的工业企业发展,制定严格的工业污水排放标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同时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③加快湖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控制生活污水向湖区湿地排放,禁止向湖区水域倾倒垃圾、废渣;④控制湖区船舶流动污染;⑤防治酸雨污染。 退田还湖确保分蓄洪功能 由于对洞庭湖区洲滩的大量围垦以及地势低平湿地的过度排水,导致洞庭湖区湿地面积逐年减少,同时,来源于“四水”、“三口”的泥沙大量淤积于湖底,湖泊水体萎缩,湿地结构改变,对洪水的调节能力也随之衰退,洪涝灾害连年发生。为此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对于那些临近江湖,地势低且防洪设施不配套的地方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田还湖,实施开发性移民搬迁,将影响行洪调蓄的民垸迁出,恢复和最大限度地维持洞庭湖湿地自然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以提高洞庭湖的调洪蓄洪能力;②应改变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淤积; ③加强生态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对湘、资、沅、澧四水上游地区实行封山育林,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减少入湖泥沙淤积量;同时区分不同地区、不同自然社会条件,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和农田基本建设进行流域综合治理,这也是减少泥沙淤积的最根本方法。 加快湿地保护立法

湿地的主要功能

湿地地主要功能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地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地生态系统,湿地地水陆过渡性使环境要素在湿地中地耦合和交汇作用复杂化,它对自然环境地反馈作用是多方面地.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地如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具有巨大地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它能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消除毒物、净化水质,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地区域之一,它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稳定海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起着极其重要地作用, 湿地地生态功能 湿地地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护、调节河川径流和气候等方面.一是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湿地蕴藏着丰富地动植物资源,湿地植被具有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地特点,许多地自然湿地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提供了必须地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地存续,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价值地物种,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保存完好地自然湿地,许多野生动物将无法完成其生命周期,湿地生物多样性将失去栖身之地.同时,自然湿地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许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扰地情况下生存和繁衍.因此,湿地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二是调蓄径流洪水,补充地下水.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等方面地功能十分显著,是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地,湿地是陆地上地天然蓄水库,湿地还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三是调节区域气候和固定二氧化碳.由于湿地环境中,微生物活动弱,土壤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十分缓慢,形成了富含有机质地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起到了固定碳地作用.湿地地水分蒸发和植被叶面地水分蒸腾,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了能量和物质交换,对周边地区地气候调节具有明显地作用.四是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许多自然湿地生长地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地有毒有害物质降解和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地物质,湿地在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上地强大功能使其被誉为“地球之肾”.五是防浪固岸地作用.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地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地冲击力,防止对海岸地侵蚀,同时它们地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b5E2R。 湿地地经济功能 一是提供丰富地动植物产品.湿地提供地水稻、肉类、莲、藕、菱、芡及浅海水域地一些鱼、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地副食品;有些湿地动植物还可入药;有许多动植物还是发展轻工业地重要原材料,如芦苇就是重要地造纸原料.二是提供水资源.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地主要来源.我国众多地沼泽、池塘、溪流、河流、湖泊和水库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地水源.三是提供矿物资源.湿地中有各种矿砂和盐类资源.湿地可以为人类社会地工业经济地发 展提供包括食盐、天然碱、石膏等多种工业原料,以及硼、锂等多种稀有金属矿藏.中国一些重要油田,大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湿地地地下油汽资源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地意义重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湿地是地球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 存环境之一,被人们誉为“自然之肾”。它不仅包括各类生态系统为人类所提供的食物及其它工农业生产原料,更重要的是支撑与维持了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 洞庭湖湿地不仅具有大量淡水资源、农产品、水产品和矿产等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环境效益,在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调蓄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洞庭湖还是一个丰富的遗传基因库,湿地所保存的遗传基因对保障生物种群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存续,具有难以估量的重要价值。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超强的服务功能,它能够为经济系统提供四种服务:第一,从传统的资源经济学观点来看,洞庭湖湿地是经济系统中原材料输入的种资源;第二,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些成分为维持生命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服务,包括地表水的蓄积、控制土壤侵蚀、洪水控制、调节气候等;第三,湿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舒适性服务,包括娱乐机会、野生生物观赏、美景所带来的愉悦感,以及其他一些与环境使用没有直接联系的服务,如文化、信仰的需要;第四,湿地生态系统还能够分解、转移、容纳经济活动的副产品,即所产生的残留物、

污染物。 供给水源调节径流。洞庭湖湿地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水源,过量的水分储存起来并缓慢地释放,削减了洪峰,均化了洪水。湖内河网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错,纯湖区多年平均总径流量3,126亿m3,约占长江总径流量的1/3,具有超强的调蓄洪水能力。湖区湿地植被也能减少洪水流速,从而进一步消减洪水危害。 净化水质。洞庭湖湿地具有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当水体进湿地时因水生植物的阻挡作用,缓慢的水体有利于沉积物的沉积,从而有助于与沉积物结合在一起的污染物储存、转化。许多植物如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富集重金属的浓度比周围水体高出10万倍以上,水浮莲、香蒲和芦苇都已被成功地用来处理污水。湿地中的芦苇对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吸收、代谢、分解、积累和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等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大肠杆菌、酚、氯化物、有机氯、重金属盐类悬浮物等的净化作用尤为明显。 维持生物多样性。湿地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提供了基地,因而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水生动物如鱼和虾类,它们将借助湿地完成产卵并渡过幼年期。有时一个对人类没有多少直接价值的野生物种的减少,可能导致具有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案含解析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1.湿地的概念、分布特点及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2.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3.分析某区域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问题的思路,并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湿地概述 1.概念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两大类型 (1)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两大特点 (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 (2)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我国湿地的分布 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1)较高的生产力。 (2)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重要作用

3.洞庭湖湿地的价值 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和旅游观光等。 三、湿地资源问题 1.原因 人类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 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 3.危害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4.洞庭湖的萎缩 (1)原因错误! (2)影响: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 四、保护湿地 1.湿地破坏的危害 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意义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 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及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 4.洞庭湖“变”大了的原因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

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洞庭湖是一个大型的浅水湖泊,湖 泊周围的湿地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的活动对洞庭湖 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导致湖泊水质恶化、湿地退化、生态资源破坏等问 题。 为了保护洞庭湖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手段。在 此背景下,许多研究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一、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湿地生态修复方法。该方法通过人工构造湿地,将废水或 矿山废渣通过多种方式引流至湿地内,利用植物、微生物等自然界的物质转化过程,将传 统的废水或污染物转化为对生态环境更加友好的物质,从而达到湿地生态修复的目的。目前,人工湿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中。 二、生态工程技术 生态工程技术是一种通过人工改造与自然物质及生态系统对接的技术手段。该技术对 洞庭湖湿地进行生态修复时,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生态滩深翻植物成活技术、人工湿地 修复技术等。 1、自然湿地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增强自生能力 洞庭湖湿地是自然湿地系统,湿地内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对多种物质富集有很高 的缓冲能力。因此,保护和修复洞庭湖自然湿地系统,增强其自生能力,对于湖泊水质及 生态系统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3、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富集降解工作 在湿地生态修复过程中,通过植物、微生物等自然界的物质转化过程,将在环境中富 集的污染物质转化为更为环境友好的物质,从而达到环境修复的目的。 四、结论 洞庭湖地区湿地的退化影响了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平衡,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也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生态资源及其种类的过程中,湿地生态修复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综合考量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实现生态可持续 发展的目标。

高中地理湘教版三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一、湿地概述 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错误! 3.特点 (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在我国的分布 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思考启迪] 三江平原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气候温凉,冻土发育,夏秋多雨,蒸发较弱,排水不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生态价值

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三、湿地资源问题 1.成因与表现 2.错误!错误! 四、保护湿地 1.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2.措施错误! 3.案例 地区具体措施 洞庭湖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措施

三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平原 [温馨提示] 湿地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但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因此在对湿地进行开发时,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效益。如果盲目地开发,可能使湿地失去了生态价值,最终经济效益也会失去,社会效益也将不复存在。 [教材P43活动] 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将失去生长、栖息和繁衍的场所,使鸟类迁徙,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失去食物而死亡。 2.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使得生物物种繁多,有些物种是我国所特有的生物物种,有的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湿地水分的蒸发,能增加湿地附近的空气湿度,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水,减小气温日较差,具有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 [教材P44~45活动] 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地势低平的冲积平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湘教版高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 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 措施。 思维导图 考纲 解读 1.识记湿地资源的含义及其生态 功能。2.了解并学会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 湿地。 微专题一 湿地及其生态功能 1.湿地的含义 (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 ⎧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 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保护生物多样性 特别提醒 (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大河上游(如我国 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三江源湿地) 东北三江平原湿 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 黄河三角洲湿地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考向湿地的生态功能 (2011·天津文综)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摘要: 和森林、海洋并成为三大生态系统的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其非常重要的作用。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同时,湿地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有毒物质的过滤间接地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关键词: 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所谓湿地是指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包括陆地上天然的和人工的,永久的和临时的各类沼泽、泥炭地、咸、淡水体,以及低潮位时6米水深以内的海域。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我们目前已经知道大约有200万种生物,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巨大的。人类从生物多样性中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例如,物种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的来源,作为人类基本食物的农作物、家禽和家畜等均源自野生型。野生物种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特别是随着近代遗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物种的保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物种是多种药物的来源,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物种被发现可作药用。另外,自然界的物种资源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工业原料如皮毛、皮革、纤维、油料、香料、胶脂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也是巨大的,它在

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研究

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研究 作者:相彩琴 来源:《硅谷》2014年第17期 摘要通过对湿地定义、湿地在我国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湿地功能及效益的详细论述,提出了湿地保护的紧迫性及必要性,为今后我国湿地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及效益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7-0179-02 1 湿地的基本概念与重要特征 湿地是特殊的生态系统,是与人类关系紧密的自然资源,也是自然界有着生物多样性和最高生产力的生态景观。湿地如同森林和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众多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和越冬地,因此很多湿地都被列为自然保护区。湿地物产极为丰富,可提供人类粮食、肉类、药材、工业能源、原料等。湿地资源的变化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湿地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的稳定等方面意义重大。 2 湿地主要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 2.1 湿地的生态效益 1)湿地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湿地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我们提倡保护湿地,就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很多种类的野生动植物适合在湿地生存、栖息、繁衍,其中一些属于特有的珍稀物种。一些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也在湿地栖息繁殖。例如: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山西南部平陆黄河湿地由于气候温暖,植被丰富,吸引了来自西伯利亚的白天鹅来这里越冬,数量可达万只以上。湿地也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它在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湿地能够防治洪涝灾害。湿地能够蓄水,是防洪的天然“海绵”。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季节降水和年度降水分配极为不均匀,在雨季,雨水充足的时候,湿地发挥“海绵”的吸水功能,储存雨水,避免发生洪水灾害。而在干旱季节,储存的雨水又是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湖泊发挥着储水功能,调节水量,使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现象有了很大的

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

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 作者:王会娟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1期 ●王会娟 洞庭湖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湿地面积广,人文底蕴浓厚,开发价值很高。但目前,尚未对洞庭湖地区的湿地生态环境做一个明确分析,仍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因此,笔者主要探讨了洞庭湖地区生态旅游的现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发展策略。 一、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现状 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天然湖面约为2 740平方公里,内湖1 200平方公里。洞庭湖湿地主要分为东、西、南三部分,现在均为自然保护区。尤其是东洞庭湖地区是整个湿地系统的核心,生物物种十分丰富。这一地区还有许多名胜古迹,流传着一些神话故事,文化底蕴较浓。 目前,该地区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生态旅游项目。例如,益阳地区的农家乐以及生态农庄建设,岳阳地区水上观光以及观鸟之旅的倾力打造。另外,其他地区还有诸如体验龙舟文化、张谷英村访古探幽、休闲渔业等项目。但总的来说,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各个旅游项目的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具体科学的指导。洞庭湖周边的各个地区都想打出相关招牌来发展当地经济,许多旅游项目扎堆建设,许多项目却一片空白,缺乏管理规划。洞庭湖地区虽然各种资源十分丰富,文化底蕴雄厚。但是,该地区的生态旅游项目却缺乏具有代表性的金字招牌,对游客的吸引力欠缺。该地区的文化底蕴虽然深厚,人文景观多,但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类型的资源进行开发打造文化之旅;与旅游相关的配套设施虽然正在建设,但并没有形成集群,缺乏科学规划;另外,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者以及当地居民还缺乏一定的科学保护观念,在开发的同时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围湖造田等,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通过分析,发现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虽然在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从多方面出发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1.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洞庭湖周边地区的政府职能部门,要针对洞庭湖地区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等各种资源进行详细调查,根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如经济消费水平、气候、人口等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与部署,力争让每个地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旅游品牌;另外,地区之间各有侧重,形成产业链条,各个景区有机配合,打造生态化一体化的生态旅游产业。 2.财政、政策扶植 地方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沟通、明确共同的工作目标,进而加强对洞庭湖湿地的监督管理。必要时,还要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大方向上引导该地区生态旅游的建设发展。另外,加大对该地区旅游项目建设的财政扶植力度,并做好监管工作,以解决资金问题的后顾之忧。 3.加强生态保护

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

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 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 一、引言 湿地(wetland)通常是指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国际湿地公约》将湿地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伴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湿地在逐渐退化,具体表现为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因此,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与意义 有“中华母亲湖”之称的洞庭湖是“世界大湿地”,是地球的“氧吧”和“粮仓”,是中国最着名的大湖之一。洞庭湖自然环境优美,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集人文历史、自然生态、地质地理于一体的知识宝库。开发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对该省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一是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丰富。以水域风光、生物景观为特色的自然景观优美;以名人、名楼为代表的湖湘文化景观独具特色【3】;二是区域内经济状况良好,岳阳市、益阳市和常德市在湖南省经济总体排名中靠前,洞庭湖区域面积广阔,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是湖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着名的粮油基地,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区域内服务、贸易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中岳阳是“湘、渝、豫、鄂四省的物质交流中心”,是“武汉经济协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4】。目前,洞庭湖区域规划逐步趋向合理,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接待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的发展为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三是区域内城市交通便利。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完备,常德、岳阳、益阳自古以来就是交通与战略要冲。湖区水运优势明显,铁路贯穿南北,京广、石长、枝柳三线呈H形围绕在洞庭湖四周,桃花机场联通国内各大城市。此外,区域内各县交通也十分便利,互通性较好,洞庭湖区的立体交通使游客往来方便,可进入性强。四是客源市场潜力巨大。洞庭湖湿地比邻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群,国内客源市场前景良好;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及国际贸易不断增长,将有越来越多的美、日、俄、法、韩、新等国外客商来洞庭湖区观光游览。 (二)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常德、益阳、岳阳三市的旅游资源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它所拥有的丰富人文旅游资源和湿地旅游资源将成为湖南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增长极,带动整个洞庭湖区域经济的发展。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应积极整合名湖、名楼、名人、民俗等优势资源,形成集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于一体的旅游产品【5】。环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建设有利于区域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的形成,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此外,还有利于优化湖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增强湖南旅游经济实力。从华中大旅游区的视角来看,洞庭湖湿地旅游区北接长江三峡、神农架风景区,南接长株潭旅游区、南岳衡山风景区和湘中旅游区,西邻大湘西旅游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总之,开发、建设洞庭湖湿地旅游有利于湖南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整合旅游资源,有利于推进洞庭湖环湖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构建洞庭湖环湖生态经济圈的健康发展【6】。 三、目前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实践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一)行政分割,缺乏统一规划 洞庭湖湿地行政区划被分割成东、西、南洞庭湖三块水面,分属岳阳、常德、益阳三市管辖【4】,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在对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忽略市

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课程:环境经济学 班级:xx 题目: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利用生态学思维 组员: xx(14%) 目录 1、洞庭湖简介(图1-1和1-2)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洞庭湖的作用(图2-1和2-2)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生态服务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具有超强的调蓄洪水和气候调节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舒适性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分解、转移、容纳经济活动的副产品........................................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变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具体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水域面积的演变(图3-1)............................................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水文环境的演变(表1)...............................................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质质量演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围湖造田(图4-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围湖造田的具体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三峡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三峡工程的具体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外来生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外来生物的具体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工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洞庭湖生态系统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治理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加强湖区蓄洪能力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案(

第30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考纲呈现] [思维导图]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 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考纲解读] 1.了解湿地的分布及其生态效益。 2.理解湿地问题、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考点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1.湿地的概念、类型和功能 (1)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类型 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地球之肾” “生命的摇篮” “鸟类的乐园”错误! 3.湿地资源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 (2)洞庭湖萎缩错误! 4.保护湿地 (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

地区具体措施 洞庭湖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三江平原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拓展延伸 1.湿地的功能 2.湿地的形成原因 沼泽的形成一般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有关。例如: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河流有凌汛,水易溢出河道。 (2)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积雪、冰川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多冻土层,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不同类型湖泊萎缩原因及危害 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2)内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