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计理念的产生

建筑设计理念的产生

建筑设计理念的产生
建筑设计理念的产生

其实你不需要知道在英国该考RIBA II 还是III (除你非要在英联邦开业),你只要知道他们的建筑师是如何做设计的。本文通过两个建成的设计实例介绍了“创新的”设计理念是如何通过理性思维“创造” 出来的。

实例一:业主委托私宅 House near Barnstaple

客户是个会计师和他的太太,地段在一处风景优美的小山边,设计中矛盾最大的是书房。

具体讲是这样的:会计师很忙,但又不想在公司加班,就常常把工作带回家做。可是太太以前是一家公司高层主管的秘书(现在为家庭主妇) 是个极有条理、整洁得近乎有洁癖的人。所以当会计师提出希望在客厅工作,这样既可以欣赏风景,又可以看见太太忙碌的时候,太太坚决反对:打算象过去那样把文件帐簿摊在新家的客厅里吗?门儿也没有!她希望建筑师给他设计一个书房,可关在书房里对他而言无异于在公司加班。矛盾的产生实际是由于两位客户对‘房间’(rooms) 概念的僵化理解。其实可以办公的空间不一定是一个有六个面,与其他空间同标高的房间。所以建筑师的解决办法是加大起居室的面积,并局部升起600(据Avon估计), 加以踏步,围以矮墙,厨房则去掉上半部的墙。如此一来,会计师在他抬高了的‘工作间’ 工作时,可以看得见风景和他在厨房里做饭的老婆;而太太可以边做饭边看风景边和老公聊天,却看不见他横七竖八的帐本。客户两口子不大领建筑师的情,对这样的设计始终怀有疑虑,建到一半还是将信将疑,建筑师眼见设计最出彩的部分随时可能被枪毙,急了,连忙跟业主保证说建好之后如果不喜欢可以拆掉并承担费用(此乃必杀技万万要牢记)。房子终於盖好了。住了几个星期之后业主两口子跟建筑师说他们最喜欢的部分就是那个“狗窝”( 知道他们当初为什么那么犹豫了吧)。

平面:涉及客户隐私,自己想像吧

实例二:社区小诊所 The Chinnor Surgery, Oxfordshire

委托人是当地政府,使用者是一小群专业人士(2医生、2护士,接待员和秘书各一) 和一大群当地老百姓,设计难点是隐私权。

具体是这样的:诊所服务区域里的男女老少有了头疼脑热都要先到候诊室里等着叫号,候诊室传统的设计是两排长条凳子脸对脸摆着,中间放个茶几,摆几本过期杂志,大家伙儿都觉得在那里如坐针毡,既窘且忧,还要大眼瞪小眼地瞅着挺对面坐着的同样窘且忧的人,这是其一。其二是原来诊室的隔声不大好,穿套搞不好会走光,让人也不大放心。

新诊所的平面如下:

图上的字比较小,可能看不清,再罗嗦几句:入口进去经过接待是候诊区,大片玻璃引入窗外花花草草,窗台延伸出的座位宽大舒服,离接待处又不远,不用耽心会被接待员忘了。除了过期杂志,还有接待旁的一缸鱼和窗户外面可以看看。

厕所在中间,谁用都很方便,马桶(英国公厕皆为座厕,应改)高度考虑方便小朋友使用,设计得比较低。

3个诊疗室加接待办公为4个墙体屋顶都独立的砖砌单元,这样的设计使隔声(声觉隐私)效果有了保障。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对外的角窗(医生用) 和一个天窗(躺在诊疗床上的病人用) 。没有穿套的平面加上诊疗室门后的帘子充分保证病人不会走光(视觉隐私) 。此外后门的设计使医生遇急诊外出时不会造成对候诊处的影响,对病人解释是接待的工作。

照片一

照片二

理解了吧,照片上的种种形式都可以说都是必需…好的建筑就是这样由内及外产生的。

实例选自Aldington and Craig (1980) Understanding People and Developing a brief, Architecture for People: explorations in a new humane environment, Byron Mikellides (ed.), Studio Vista, London

待续:建筑师必读(二):设计师遭遇用户

[本帖最后由木钥匙挂胸前于 2006-12-11 13:27 编辑]

1.jpg (27.74 KB)

2.jpg (27.52 KB)

3.jpg (32.42 KB)

4.jpg (29.93 KB)

5.jpg (18.91 KB)

我喜欢的建筑有两种:一种是因为理解,就像看高手下棋,自己虽然想不出如此的妙手,却知道妙在何处,并因此而心花怒放了;另外一种是因为漂亮,就像漂亮姑娘,不需要理解(也永远不能理解),就是喜欢。

从来不敢说喜欢某某大师是因为知道目前自己的水平还没入段,不必假装自己懂。对于那些漂亮的,就像漂亮姑娘,满街都是,你可以学他们说话、穿衣、化装、走路,如果不太笨,能够跟得上潮流,也可以有一定的回头律,可心里明白,永远变不成薇诺丽赖德(除非做999次整容术,或者干脆重新投回胎)。

至于设计,知道自己重新投胎也成不了大师。办法只剩两个:要么自封一个大师(无论设计院级的,市级的,还是发展中国家级的);要么好好学学,力争入段,了此一生也问心无愧了。

研究他人的设计过程,目的是希望知道他们的某种特定的形式是如何产生出来的,以产生自己的。

目前(二)的材料已经备好,但还没写,因为有两个疑虑:一方面很怀疑这样的东西是否别人也关心,如果不是,不如浪费时间在其他比较容易的事情上;另一方面,没有人应和跟贴实例,觉得孤独,觉得自己没法长进,郁闷。

大概大多数的建筑师还是想当大师,盖几个摩天大楼扬名天下吧。像我这样自甘平庸的人,应该不是很多吧。

(二)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电脑公司赚了笔想改造一下办公环境,就请来一位建筑师。建筑师听了老板的介绍,回去构思了一下,定了定设计原则,勾了勾草图,拿回来给公司的人汇报。办公室里弟兄七嘴八舌

一通评论,建筑师发现自己原本替他们考虑的很多东西,他们一点也不领情,不得不孤军奋战据理力争。因为整个的讨论过程都被录了像,所以Avon得以边看边笑。许多段对话非常有趣、典型,Avon打算逐句翻译出来,另外草图还要扫,20K不知道能不能看得清。总之,工作量不小还得抓紧。

另外顺带提一句,其实设计过程很多东西都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要想真正学习过程的东西,非一起做过工程学不到。想提高中国建筑师的设计水准,与其号召大家伙撂下金饭碗,倾囊负笄,再找工作,干一些芝麻绿豆,不如请几个非好莱圬式的建筑师进来,合作一下,不就全明白了?中国活那么多,有没有那位有胆请他们来练练?如有兴趣Avon可以帮忙,但有一点,又大又空的项目免谈。

建筑师看到的─

(一) 房间The Shell

平面很方,北、西采光,窗很大

图一

6.jpg (24.46 KB)

(二) 使用现状

溜边布置电脑,人排排坐,背靠背,中间是走道。建筑师觉得这样的布置带来两个问题:首先交通空间不够;其次不利小组作业。

图二

7.jpg (27.05 KB)

有鉴于此,建筑师给自己提出七项设计目标─

1设计灵活的办公空间

2兼顾个人和小组的需求

3通过技术手段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4设计美观愉快的环境

5技术上并不咄咄逼人

6良好的工效学

7让使用者‘感觉以及看上去都很像’ 专业人士

1,2,3涉及功能;4,5涉及心理;6,7涉及生理舒适(Avon: 听起来都很好,但有几条很空(如3,6,7),成了教条)

原则确定之后,建筑师又提出七项具体措施─

1 容纳13个人

2可以重新布置的办公空间

3充裕的放文具的空间

4整齐划一的工作面

5 办公空间可容纳各种工作站

6摆放使用手册的书架

7合适的空调

(Avon: 有些措施的确定缺乏依据(如1),一推就倒)

建筑师提出一种能让‘人人满意’的办法,可兼顾个人和小组的使用需求图三

8.jpg (18.38 KB)

会上用户们(8人3个小组)看到的─

图四设计概念

9.jpg (33.45 KB)

10.jpg (48.16 KB)

(三)设计师vs用户

§1.Space! Space!

一上来,大家对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就不满意。

User1:你分给每个人的空间是什么样的?

Designer (D) :还没完全确定,不过诸位的桌子主要由工作站大小定,每边还会留30公分。会很舒服。U1:为什么是每边1 尺(英尺约30cm)?我的提包可是18寸(约45cm)宽。

D:你的桌子下面可以有个小桌子(边说边画) ,它有两个功能:要是你用的是SUN3,一部分硬件可以放在那;你的包也可以放那(还在画)

U1:那我的腿往哪搁?

U3:一边儿bei。

於是大家觉得问题出在间距上…

U1:10,11,12,13看起来挨得够近的,3,4,5,6也是。

U4:我也这么觉得。

U1:你这图上也没有个尺寸,都让人看不出是不是会碰到别人。你画的这背靠背的两把椅子之间的缝缝有多大?3尺?

D:一尺半。

U1:一尺半?!

D:是呀。这是符合国际标准的。我这可是有根据的(Avon:提什么国际标准基本上是用来吓人的,根据才是制胜法宝)。除非你扭前扭后的,干活的时候又不是玩儿…

U1:当然不会,可是…

D:那是你的后背,这是我的,我们就隔这么远,你进出都没问题不是?像你们现在办公室这样就不行,你就得挪一挪。将来的环境就是要让大家都有足够的空间,别人经过的时候也不用请你借过。

U1:我跟你说的情况是,要是5号埋头苦干,6号总想出去呢?

D:我跟你说的是你有2尺可以挪来挪去。我又没让你把键盘搁腿上干活呀。你坐这儿,还是很舒服不是,别人也够地方出去。(Avon:他有点急了)

现在大家意识到别扭的根本原因在於人数太多,於是…

U1:我们原先只有6/7个人的地方,为什么要摆13个人?

D:我们不是在说现在的情况,我们在说6年之后的情况。增加2个小组,就会多好几个人。

U1:好几个是几个?

D:我不知道。我想是四五个人吧,根据到1995年为止一般AI实验室的情况来看(Avon:有根据别人就没话了)。

U1:是公司叫你这样设计的吗?

D:不是。但我们是研究中心,一定得考虑将来的项目。除了现在的5个人,还要再加上4个。我要是不考虑,你们一定又要问我了:你考虑将来的项目没有?还要增加5个人,你把他们放哪儿?

U4:那你干嘛从6人翻番到13人?我觉得不大合适。

D:那得看你看重什么。

U1:不对呀,我们这可是在讨论你看重什么呢。

D:足够的空间…

U1:我们打算改造的是5人办公室,现在挤进13个人,实在太多了。每人一边30公分这可不会是什么良好的工作环境,太挤了。大概我们可以把人数增加到10人,给每个人多点地方。比方说11,12中间拿掉一个,大家都宽敞些不是?将来实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再加一个回来。

D:减人数可以,不过要商量个数目出来。

U1:好主意。我们大概可以把中间的人数减到4人。你要是能复制1和2的形式,中间就摆4个人,地方立马就大了,交通面积还不用减少。

U3:好像你原本只摆了4,5,3,6,后来才加上了1,2。

D:好吧,那就4个人好了。

注意这里:一旦设计人发现他坚决捍卫的核心构想被间接接纳了,他马上就愿意妥协了。同时,他也使客户接受了他的发展眼光。

U3:8个还是有点多。我们现在只有6台工作站。

U2:我们要是不考虑发展就太傻了。

U1:绝对。

U3:我们得定个上限,10人?

U1:8-10人就很好,肯定比13个强。

U2:10正负2,误差25%。Hehe§2. Lighting

设计方案中照明做在吊顶里,这又引来一番争论。

U6:目前的照明是个大问题。

D:窗户大,天然采光不错呀。

U1:咱们目前的照明用的哪种灯泡?

U6:白炽灯。

U1:我想我们希望光源离得越远越好。像我们现在这样不吊顶挺好的,天花高光源可以远些。

U2:照明你是怎么打算的?我们都可以有哪些选择?

D:灯嵌在吊顶里,从上面照下来。目前我可以想到的只是一种放在中间的装置,可以把光分四份,分别打在四张桌子上。

U2:说不定我们可以从下往上照明。

U3:间接照明好些,好过从上面照下来。

U2:我觉得还是从下往上照比较理想。

U1:最佳办法是光源远离,这样可以有很好的漫射光。像咱们现在这样灯泡离脑袋一尺就不成。我觉得目前的照明设计还可以。

U6:我在那屋干活时主要靠自然采光。

U3:连续超过5小时?

U6:差不多。我是能不开灯就不开灯。

U1:我们的窗户大,自然采光不错。

D:目前的窗户基本可以满足整个光照量的40-50% (Avon:运用数字可以增强说服力)

Coordinator (C) :我们需要某种VR(虚拟现实) 软件,感觉一下设计(Avon:说得复杂了吧,其实不就是一张电脑室内渲染吗?不过也够建筑师忙一阵的。当然啦,有时适当地夸张一下工作量,对要设计费没坏处。) §3. Chair, Chair!

小心:你在图上画的如何东西都可能招致攻击!

C:这是椅子吗?看起来挺有点Mackintosh 或者Frank Lloyd Wright风格的。

D:只是那么一画,不妨看看。(Avon:一夸就掉沟里了。)

U1:还是按比例画的呢。我以为我们会用一般的办公椅子,可以调节的那种…

D:要是不同意,请告诉我您的想法。

U1:我们想要就是那种哪哪都能调的椅子。

U3:就那种中间有个旋杆,五条腿结结实实的,带轮子的那种。

C:我可不喜欢赶什么时髦。摩登家具的问题就是打眼一看就极不舒服。我可是后背有问题。

C:我们就要刚才说的那种椅子。

U1:这椅子看上去很恐怖,我们绝对不能用这种椅子。

C:绝对不行!!

U1:完全赞同,一定不成。我们就要正经八摆的电脑椅。

U6:不过这椅子还有地方放咖啡呢。(Avon:…小玉,你这话还真安慰不了我呐!?)

行了,建筑师如何悻悻然打道回府自不必表,单说最后设计─

还是七条:

1工作岗位由13减至8正负2

2 去掉集中空调,改移动式(Avon估计为柜机之类) 。考虑到电脑会产生出很高热量(Avon:千真万确!你考虑到了吗?),保持原有高天花,以利通风(Avon:顶可不是想吊就吊的)。

3采用一种熟悉的环境色,比如某种中性色调。

4用标准可调电脑操作椅。

5桌子设计要考虑左撇子。

6大窗户提供大量光照,间接照明作为补充。(Avon:顺提一句,现在较大空间的排列式照明一般都要求电气平行窗户一排排控制,白天靠窗的几排可关上,以减少能耗。建筑画吊顶图的时候也要注意排列方向。) 7一部电话带多个插头。

(Avon:这下总算实在了)

图六最后设计

11.jpg (16.52 KB)

(三)设计过程和结果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一家跨国公司打算为其总部盖个大楼。因为这家公司是在一个偏远小镇上一点点发展起来的,所以各个部门分散小镇各处,很多建筑都很破旧不说,各部门沟通协助亦受制约。小镇虽偏僻,但也有好处:一来风景优美二来地方大选址基本不受限制。拟定好发展计划了之后,公司成立了一个4人委员会,由总裁亲自领导。先物色建筑师,标准除了水平外关键要看是否理解和愿意表达公司的实践精神最后选中建筑师ES。ES马上足迹遍布小镇及周边各处选址,奔波多日之后,选中一处,皆大欢喜。

感人的是设计开始前总裁致信建筑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一些构想:

First, let me say that I have no preconceived ideas as to the specific design of our new buildings. I believe creation of the forms and relationships of these buildings is basically your responsibility.

At the same time, I believe 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at Deere & Company to do all we can to help you create buildings which will be in harmony with our functions and traditions, and also be indicative of the objectives and progress we envision for the future.

The men who created this commpany and caused it to grow and flourish were men of strength rugged, honest, close to the soil.Since the company's early days, quality of product and integrity in relationships with farmers (公司主营农机), dealers, and suppliers and the public in general have been Deere's guiding factors.

In thinking of our traditions and our future, and in thinking of the people who will work in or visit our new headquarters, I believe it should be thoroughly modern in concept, but at the same time, be down to earth and rugged.

4人委员会可不是光开会的,他们先勘察了各个部门现有空间使用的情况,然后找各个部门经理谈话,请他们列出考虑了未来5-10年发展的面积和其它使用要求。汇总和平衡这些需求,委员会提交建筑师一份十分详细的报告,作为主要设计依据。新楼入住5年之后,大部份部门的发展都尽如所料。只有个别部门(比如出口订单部)发生面积不够的情况,但因为建筑师设计的金属隔墙是可挪的,问题也轻易得到解决。

关于发展问题,研究者总结二点:

1)accurate growth projections supplied to the archiect

2)flexibility in the interior space design provided by the architect

设计过程并非一帆风顺:ES的首轮方案(小山包上的玻璃金字塔)被毙。不够回来的方案被接受后,双方配合十分默契。

设计中先确定三种尺寸的办公室划分单元,然后使用1:1的mock up(理解成草模就成)逐一推敲。什么人用什么家具是委员会定的,家具和前面提到的隔墙都是ES设计的。办公单元确定之后,所有的楼层连同其中的家具、墙的色彩、地面材料等等都做成1:24的模型。模型和mock-up花了十万美元(近40年前)但公司觉得物有所值。因为模型够大所以还可以用来试验许多设备,比如玻璃幕墙内的百叶、消防排烟之类。

而且因为有了模型,委员会的配合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逃过ES和WH(总裁)的眼睛。在我们看来米米小的事,比如餐厅的餐具、纸巾、瓶瓶罐罐、甚至方糖的包装袋…都由ES设计WH及委员会通过,卫生间的废纸篓更是煞费苦心:既要好找又要不那么显眼。所有将来会暴露在室外的材料都做了模型并暴露在室外。材料供应商和营造商都抱怨从来没有被人管过这么严…

当然这么辛苦不是没有代价的,代价就是ES在施工开始一周后故去,终年51岁。

造价:

比当时同等规模的办公楼便宜近一半!

一方面当然是委员会对设计营造高水平管理的结果;

另一方面,ES功不可没:

1)大量使用预制材料,节省了建安费及减少场地工时;

2)暴露材料使内外装修的费用降到极限

建筑师Eero Saarinen(右)与Deere&Co.公司当时的总裁William A Hewitt

名字怪怪的ES生于芬兰,父母都是艺术圈里的名人,全家移居美国后,爸爸在某艺术学院当头也颇有几件建筑作品落成;妈妈是雕塑家。

12.jpg (10.93 KB)

13.jpg (14.93 KB)

ES职业生涯虽短(51岁死于脑瘤),作品却很丰富动人。比如:TWA, NY

13.jpg (14.93 KB)

14.jpg (46.33 KB)

15.jpg (8.15 KB)

16.jpg (70.46 KB)

17.jpg (69.18 KB)

18.jpg (25.07 KB)

19.jpg (19.13 KB)

柯布西耶设计理念 柯布西耶与多米诺体系

柯布西耶设计理念柯布西耶与多米诺体系 柯布西耶简介 现代主义建筑是在大约二十世纪期间,欧洲建筑的一种主流思潮。通过对柯布西耶简介,来了解一下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发展和风格。 1887年10月6日,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拉绍德封的小镇里。他的家庭世代以制作钟表为主,其父母是当地一所学校的钢琴教师。青年时期的柯布西耶基本从事美术工作,他毕业于该镇上的一所美术学校。 1907年,柯布西耶对意大利进行了一次毕生难忘的旅行。在参观了意大利埃玛修道院和比撒广场之后,对其印象尤其深刻。因此在回到故乡之后,柯布西耶的职业开始朝着建筑学方面转变。 1910年,柯布西耶结识了当时的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彼得·贝伦斯对柯布西耶提供了许多工业经验和建筑设计知识,使得柯布西耶在建筑学方面的造诣开始有了突飞猛进。在此期间,柯布西耶塑造了其独具一格的古典风格设计,其灵感主要来自于雅典卫城。 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柯布西耶来到了布达佩斯和巴黎,和另一位建筑大师维克多·拉卢学习钢筋混凝土。但由于他患有癫痫病,因此被维克多·拉卢驱逐驱逐。此后柯布西耶又来到德国,在孟德尔松事务所工作,在那里他有认识了建筑师巴克敏斯特·富勒和密斯·凡·德·罗。他们三个人将各自的建筑学思潮融为一体,互相影响,创建了功能主义建筑的思潮。 1927年,柯布西耶来到巴黎定居,一直从事绘画和室内设计工作,期间又和一些人合伙办起了《华丽精神》杂志。 1965年8月27日,柯布西耶在游泳中忽然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享年78岁。 柯布西耶设计理念

柯布西耶设计理念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其于50年代以前,主要以功能性、合理性为主。后一个阶段,主要是后现代以及表现主义为主。 早在1937年,柯布西耶定居巴黎时出版的一部著作,名为《走向新建筑》。这部作品虽然出版于四十年代,其中有许多文章是柯布西耶早就完成的,因此可以代表其第一阶段的设计理念的象征。这个时期,其主要以钢筋水泥替代传统的承重墙设计,以钢筋水泥柱子将建筑物腾空于地面之上,最典型的代表有马塞公寓和萨伏伊别墅。当时的柯布西耶,比较赞美机械美学,认为钢筋混凝土已经在建筑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传统的古典主义建筑完全可以被现代主义风格建筑所替代。这正是在一个科学蓬勃发展之下的必然产物。 朗香教堂是柯布西耶设计理念的第二个阶段。在此阶段中,柯布西耶已经完全摒弃了古典主义建筑。从独具特色的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的柯布西耶,在设计建筑时,保持其应有的功能性和合理性的同时,更倾向于表现主义。朗香教堂是个具有创意性和代表性的现代主义建筑,他与其说是一座建筑,更不如称其为一件艺术品更为贴切。如果你们去过那里,就会惊讶地发现,教堂内部的墙面,几乎没有一面是直的,大多都以弯曲的流水线为主,甚至有部分墙面还是倾斜的,这让整座教堂看起来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最大的特点是,教堂的墙面上,被镂空了大小不一的窗户,用玻璃镶嵌,当阳光投射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别样的氛围与情调。这也难怪朗香教堂被成为当时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柯布西耶建筑风格 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其著作中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的观点,认为建筑设计应有革新意识。柯布西耶建筑风格也完全摒弃了古典主义风格,对学院派的建筑思想具有一定力度的冲击。 从柯布西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其风格和特点。在他初期设计的建筑作品中,萨伏依别墅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这是一座外表看上去极其简单的建筑,室内、室外几乎没有任何装饰,横窗是其唯一的点缀。但是他紧紧地抓住了建筑学的三个要素,阳光、空气和草地。在这个时期,他虽然尚未完全挣脱古典主义风格对其的影响,但已经较完美地将古典、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1.建筑设计说明 1.1工程概况 ⑴工程名称:第六中学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 ⑵总建筑面积:12029.78平方米 ⑶结构形式:本工程主体为框架结构 ⑷层数:主体建筑为5层(6层水箱间) ⑸耐火等级: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 1.2平面设计 1.2.1设计依据 ⑴建设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批复文件; ⑵建设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审查通过的设计方案; ⑶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⑷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⑸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⑹依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⑺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1/T1477-2006 J10923-2007]; ⑻依据《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⑼依据国家各有关建筑设计《规范》和《法规》及条文,辽宁省建筑标准设计《建筑构造图集》等国家及地方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1.2.2柱网尺寸 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受力等多方面因素,本建筑柱网采用:9000×7200、9000×3300、9000×5700。 1.2.3平面布置形式及变形缝的设置 本建筑主体采用矩形形式。建筑总长125.1m ,分别在6轴和7轴,14轴和15轴之间设有变形缝。 伸缩缝:伸缩缝也叫温度缝,是考虑温度变化时对建筑物的影响而设置的。气候的冷热变化会使建筑材料和构配件产生胀缩变形,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都会由于这种胀缩而出现墙体开裂甚至破坏。因此,把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设置伸缩缝分割成若干个区段,保证各段自由胀缩,从而避免墙体的开裂。伸缩缝缝宽()mm 30~20,内填弹性保温材料。 防震缝:防震缝是考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而设置的。对于地震设防地区的多层砌体房屋,当房屋的立面高差在6米以上时,或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时,或房屋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地震中,房屋的相邻部分有可能相互碰撞而造成破坏,所以,需要设计防震缝把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以避免震害。防震缝的宽度一般为()mm 100~50。 1.2.4功能分区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说明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说明,平面图,透视图等 关键词:设计说明;广场景观;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一、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说明 本方案的景观设计概念一反“常规内向的”购物商业设计思路。我们的设计思路和概念断然将城市商业村落迁到了公园里。我们相信这种朝向自然景观的商业街最适合当地人的思维及喜好,这是一种可以同时交流享用的街道、漫步路,水道、广场和公共绿色空间等区域,人们可以在这里用餐、娱乐、购物、工作、休闲放松。我们坚持利用自然,反对一切人造的,粗劣的东西,相信人们会愿意感受自然的光线、新鲜的空气,地域的情调、优美的建筑和材质。自然的商业感受将更有趣、更艺术化。一切能发挥人们想像的景观元素将呈现在公共空间里。 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策略 多层次的体验:设计了丰富的景观层次,把不同的景观元素穿插利用到院落空间、广场、街道和水岸线。 生动的水岸线:独特的水景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无论是散步、逛街,还是表演,都有不同的景观节点,丰富的水岸线设计为行人提供了不同的感受。 公共领域:在这个大的区域里,合理的配置了不同主题的公共空间:购物、餐饮、娱乐、消遣、休闲、健身以丰富购物的感受。例如,配合主力店入口的景观设计可以置一个室外卖花空间,或者在餐馆的外部公共空间可以设置一个卖食品的空间。这种室内外配合的设计能吸引更多的客人。 蛇行的和梯形的通道:像孩子的游戏,景观领域像蜿蜒的人行的蛇行路。例如弯曲的水岸线散步路和东西向的弧形步行路联系了未来的娱乐中心、主力店和公园的主入口。一系列的节梯或桥体被运用到整个项目,每个设计思路都有它的特别情趣性。 景观介入:许多的漫步路都非常长,为避免其单调性,我们介入了许多景观元素、不同的材料和铺装图案。在商业街建筑北部,以引进的水体刻意的打破了过长的漫步路。放射形铺装的运用和水边的平台都打破了其单调性。 漫步路和街道景观:东西向的曲线路把人们导入北面沿湖景观及中心公园,放松的步行路联系着不同的景点。岸线前的步行路无论白天还是夜间都是很活跃的。这里的夜生活也很丰富,因为这里分布了水景、公共艺术和雕塑和室外街具小品。各种动态的和好玩的水景观像珍珠一样被串在沿湖建筑主轴线上。每个水景被清楚的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平静的水池、戏剧性的喷泉等。

建筑设计理念(可参考)

建筑设计理念 一、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和山海紧密结合设计初期,就确定了营造具有鲜明海边坡地特征和休闲度假特性的高档居住小区,保护原有地貌及区域生态的规划设计理念。 项目位置独特而罕有,处于沿洱海的山坡上,洱海苍山的景致尽入眼帘,在此自然环境下,住宅组群的规划尽量利用基地本身沿着海岸线迂回弯曲的地形及由高而下的天然山势,营造建筑与自然的整体协调氛围。为了降低对自然山体的破坏,在尽量减少斜坡平整的情况下,通过住宅单体的平面设计及布局,做到户户有海景。依山造景,随势作画。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山地别墅的意境:全景观、大视角、高落差、令人心旷神怡。 在规划中巧妙的将海景、山景、园景、城市景观进行融合,打造成全景观光别墅社区,兼具的极强建筑共生性与环境共享性,造就了其生态休闲的价值,独特东岸观海效果,是目前整座大理拥有全景观苍洱视觉的唯一别墅项目。 二、建筑设计及户型特点 在住宅的设计中,我们确定了下面的3条设计原则: 1、通过合理地布局,户户海景,充分引入洱海资源优势,体现户户观景的特色。 2、坡地住宅居住的层面于竖向分开,最大限度地延伸环境至建筑空间之中,实现真正意义的融合。 3、立面设计在对大理当地的传统元素进行提炼的基础上,更以现代的手法进行了处理整体立面简洁质朴而轻盈,融于山海之间,成为洱海边最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原则在所有的单体设计中都得到了体现。除此自外,我们还根据每种住宅单位的不同条件,例如所处位 1.多拼并联住宅(赠送置的不同,住宅面积的不同分别赋予其独特的设计处理手法。? 面积):不确定因地形的变化及基地本身的高差演变出依山势相迭相拼的住宅组群。互相拚迭的房屋能尽量利用有限的海岸线提供最多向海的住宅,加上高高低低的布局,做到户户有海景而不会阻挡后座的景观。户型单元的组合更形成多个平台花园及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小庭院,将园林景致引入室内。 户性设计以看海为主要的设计元素。A、B、C各型都有面宽为米的客厅,客厅前面完全为落地推拉玻璃门,推开门进入米进深的大露台,蔚蓝的海景尽收眼底。露台是本项目最大的优势,每户都赠送有 2.双拼并联住宅?不确定(赠送面积)双拚并联住宅位于住宅群中看海景观效果更佳的位置。楼底有私家泳池,并以此形成的小庭院向海面敞开;二、三层设有大阳台,为住客提供多用途的户外空间。住宅由两个四边型组合而成,务求将海景及绿化环境融入室内。住

英式建筑风格设计说明

爱伦堡住宅小区规划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规划设计依据 三、设计策划 四、设计原则 五、规划设计概念 六、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七、道路系统规划 八、绿地景观系统设计 九、建筑设计 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十一、结构设计 十二、电气设计 十三、给排水设计 十四、消防设计 十五、节能设计 十六、卫生防疫与环保设计 十七、四新技术及智能化的应用 一、项目概况 基地分析 江苏省沛县爱伦堡住宅小区工程位于沛县经济开发区汉兴路西侧,樊哙路北侧,总用地面积73985平方米,合111.00亩,详见范围见用地红线图,性质为商住用地。 基地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位于沛县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创建于2001年12月,是江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沛县经济开发区在参与评选的200多家国家和省级开发区中脱颖而出,被评为长三角地区最具投资价值最具投资潜力的省级开发区,是实施城市规划居住组团的关键所在。 基地现状地形较为平坦,现状建筑较少,有利于开发的迅速推进。 二、规划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99(2003年版) 4.《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14.建设单位提供的开发用地红线图和项目设计任务书等文件 三、设计策划 1、沛县文脉

规划建筑设计理念集锦

设计理念集锦(可以根据项目情况选用) 一、关于设计思想 1、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 新城市主义是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其核心人物是Peter Calthorpe。这场运动始于1990年初。基于市郊不断蔓延、社区日趋瓦解,新城市主义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新城市主义提出了"公共交通主导的发展单"的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以区域性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设计从城镇中心到城镇边缘仅四分之一英里或步行五分钟的距离,取代汽车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在这个半径范围内建设中高密度住宅,提高社区居住密度,同时提倡住宅居住区的多元化。 2、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 美国建筑师佩里针对纽约等大城市人口密集、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交通事故严重的现实,发展了邻里单位的思想。他建议一个邻里应该按一个小学所服务的面积来组成。从任何方向的距离都不超过0.8~1.2公里,包括大约1000个住户、相当5000居民左右。他的四界为交通主要道路,不使儿童穿越。邻里单位内设置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商业服务设施,并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以及充分的绿地。建筑自由布置,各类住宅都必须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 3、类的伯恩体系(Radburn) 最早出现在美国,其特点是把绿地、住宅与人行道有机的配置在一起,道路布置成曲线,人车分流,建筑密度低,住宅成组配置、形成口袋形。相应配置公共建筑,把商业中心布置在住宅区中心。

4、人文居所——“人本主义关怀与新都市主义精神” “人文居所”的内涵在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满足不同人群,尤其是老龄人群对居住、邻里交往、游憩、文体娱乐、学习、交通以及工作等诸多方面的特殊需求。 在“人文居所”的概念中,我们引入新都市主义的规划设计理念。强调较高的居住密度、重视邻里关系的社区、建筑功能的混合、沿交通线路布置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倡导步行交通形式,社区内提供就业机会等等。 二、关于细节设计 1、街——人性化的交流空间 以宜人的尺度,独具特色的开放街道,串联所有的公共设施及场所,为居民提供聚会的空间,增加居民的交流机会,极大地聚集了小区的人气。更要的是,这些魅力的街道将为居民带来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1.对线性空间的探索——内街 采用内街的形式,用“街道”将商业区和休闲中心区融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界面。 2.对线性空间的拓展——梯形界面+岛屿 内街模式尽管内部空间宜人,但是缺乏与城市的交流作用。因此,在线性商业界面进行梯形空间拓展,将其开放度加大,从而将路上的人引入,形成公共的商业场所。 临水界面改造为半岛和岛屿的模式,形成个性的水岸风情休闲场所。 3.化整为零休闲街区 开放度继续加大,将整体形成具有开放性建筑布局,引入“休闲街区”概念,将建筑与公共空间融为一体,形成松散却有序的建筑形态,使人们在街区内有闲庭信步之感,强调休闲概念。

八大风格 设计理念

八大风格设计理念 现代简约风格主要特点:简洁和实用是现代简约风格的基本特点,空间以 线条简洁的家具和装饰为主,重视室内空间的使用功能。主张废弃多余繁琐的 附加装饰,在色彩上和造型上追随流行时尚。简约不即是简单,它不是简单的"堆砌"和平淡的"摆放",而是利用这些简洁的元素通过设计整合、得出的设计和思路的延展。 现代简约风格夸大功能性设计,线条简约流畅,色彩对比强猎冬这是现代 风格家具的特点。此外,使用钢化玻璃、不锈钢等新型材料作为辅材,也是现 代风格家具的常见装饰手法,能给人带来前卫、不受拘束的感觉。这是一种经济、实用、舒适的设计风格,很适合追求时尚、轻松、自然生活状态的年轻人 选择。 雅致温馨风格:雅致主义风格是介于现代简约风格和古典风格之间的一种 装修风格,他没有现代风格的简约和干练、也没有古典装修风格的繁琐、豪华。这个风格夸大温馨、舒适、精致唯美,是对简约和古典的一种完美融合,这种 风格能很好营造家温馨舒适的氛围,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这种风格夸大比例和色彩的*。人们开始会把一堵墙的上部分与天花同色,而墙面使用一种带有淡淡纹理的墙纸。整个风格显得十分优雅和舒适,不带有 一丝的浮躁。 适合追求温馨、茶花品种安静的业主选择。 新中式装修风格特点:中国风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复古明清,而是通过中式 风格的特征,表达对清雅蕴藉、端庄丰华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新中式风 格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 的演绎;一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确当代设计。新中式风格不是纯 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熟悉,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 的到合适的体现。

建筑设计中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412954316.html, 建筑设计中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作者:李洪霞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18年第02期 【摘要】我国城市不仅要面对新增人口的住房需要,还要满足原来住户更新换代的需求,建设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国内城市的功能区存在着缺陷,土地规划方面还有很大的升值价值,因此必然对城市重新规划,重新升级相关配套资源。当前的建筑设计在不断的进行变化,是发展建筑业进步的主要趋势。比如推动建筑业朝着节能环保、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而人性化是先进的技术与人共同协调统一,不仅能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建筑设计;人性化;理念 【中图分类号】TU2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人们逐渐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自身居住的建筑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需求,设计出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总而言之,设计人员需要在建筑设计时,注重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贯彻。 1、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原则 1.1 合理性原则 在进行人性化设计的时候,首先应遵循合理性原则,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不能任凭自己的主观感受去盲目设计,必须要结合客观情况来进行设计,比如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要结合当前的建筑施工技术条件、当前的建筑材料成本、以及客户的投资计划等来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不能盲目地追求自己心中的唯美主义而脱离了实际,这样的设计是无法体现出人性化的。故此,要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元素首先就要遵循合理性原则。 1.2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是体现在实践功能与设计能力进行有效整合。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具有更为专业的设计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才能确保建筑设计满足居民各方面的需求,同时能够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的运用。 1.3 以人为本原则

浅谈中国城市广场设计

浅谈中国城市广场设计 摘要:现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尤其是中国的城市广场设计中,大多数是以看,而不是用,一味的模仿国外设计而忽略了民族地域性文化的发扬与继承,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好的把两者融合是现当代中国城市广场发展的重点。 关键字:城市广场,民族地域性文化 一、广场的发展 广场作为当代城市形象的代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是由于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或许是对于中国在国际城市环境下发展所受的影响,也发生这巨大的变化。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长聊的话题。但对于广场这个多变的空间体,其实谁也不知道,它存在的任何意义。也许有人会说,广场就是早上锻锻炼,唱唱歌的地方,也有人会说,广场就是大家在一起搞搞活动,说说事的地方。这只是对于中国老百姓的一种简单的认识。而对于广场这种空间出现的形式已经存在了千年。古希腊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由于古希腊温和的气候条件和浓郁的政治气氛,人们喜欢在户外活动,不太注重室内空间,促成了室外社区交往空间的产生。同时,人们把自己对空间的体验感受和审美情趣反馈到广场的规划设计中。在漫长的发展中广场的功能越来越综合多样,有司法、行政、商业、生产、宗教、文娱、社交,等等,形式也由杂乱、不规则逐渐趋于统一完整,成为城市中最重要、最富有活力的因素。在中国,最早的广场要追溯到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这个时期的广场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院落空间发展而成的广场。这类广场平面布局手法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类型注重对称轴线的特征,以住宅院落扩大到大型宫殿及宇宙建筑群,还扩大到整个城市布局。各种城市广场又是这种建筑组群的封闭式大空间,也可以说是庭院的扩大,如清代天安门广场等。 二、中国的城市广场设计 在城市广场设计中,手法也是多种多样,从古至今像行政、社交之类的广场多数会以轴对称的设计形式来设计,而对于文娱,健身之类的广场,则设计手法趋向于中式园林的造景手法,打造成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广场。有时随着不同的需要,这两种形式的广场融合成为新的一种新形式的广场,这种形式的广场就天是我们所说的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场。如何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中,把我们的城市之信广场建设的更好,也值得我们深思。 刚开始觉得这样的广场好像不伦不类,但这也是在中国城市发展中所要经历的过程。说到这,我们就可以用一个词“地域性”来说明问题。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的历史文化,名族文化都很悠长。先从历史文化来说,中国的历史也有上下5000年,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迁,其中拿最鼎盛的几个朝代秦、唐、明、清来说。秦、唐、明不用说就是现在的西安十三朝古都.它们对于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现在的西安也是正在建设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但对于城市形象的建设也是在最大的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其中城市广场的需求也就占有很大的部分,既要符合国际化的趋势也要体现西安的地域特色,这时我们就要考虑民族文化与世界接轨,两者达到更好的融合,更好的站在世界的浪潮之上发扬民族文化。但可能现在两者做的都不是很好,就像一些广场,看似很有唐代之类的风格,但只是把一些构筑物和一些具有唐代风格的构建放在了现代风格的广场上,这样以来也就有一定的历史感与民族特色。但真正所要包含的意思却只是浮在表面,没有很好的融入其中。在这里我们可以说一下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个人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无论是它的元素提取,还是整个广场的设计理念都恰到好处,从空间的设计理念来看,再从现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说起,大多数人可能看到了,整个喷泉的地势由北向南逐步抬高,总体分为九级台阶,在这九级台阶上有划分了五级小台阶,这里就寓意就是,皇城西安,帝王之气,九五之尊的含义,很简单的寓意,但通过与其设计理念的融入就变的活灵活现,即体现了国际化的都市广场,又能体现唐代的韵味。不单单是这一项,还有很多,比如像有些道路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它的园路都是正南正北的,路网形状像格子一样。这里也是在路网设计上,运用唐代皇城九宫格的路网形式来设计的。即能体现地域特色,又能很好的融入现代城市中。 三、中国的城市广场发展、继承与发扬

建筑设计理念(可参考)

建筑设计理念 一、整体规划设计理念:与山海紧密结合 设计初期,就确定了营造具有鲜明海边坡地特征与休闲度假特性得高档居住小区,保护原有地貌及区域生态得规划设计理念。 项目位置独特而罕有,处于沿洱海得山坡上,洱海苍山得景致尽入眼帘,在此自然环境下,住宅组群得规划尽量利用基地本身沿着海岸线迂回弯曲得地形及由高而下得天然山势,营造建筑与自然得整体协调氛围。为了降低对自然山体得破坏,在尽量减少斜坡平整得情况下,通过住宅单体得平面设计及布局,做到户户有海景。依山造景,随势作画。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山地别墅得意境:全景观、大视角、高落差、令人心旷神怡。 在规划中巧妙得将海景、山景、园景、城市景观进行融合,打造成全景观光别墅社区,兼具得极强建筑共生性与环境共享性,造就了其生态休闲得价值,独特东岸观海效果,就是目前整座大理拥有全景观苍洱视觉得唯一别墅项目。 二、建筑设计及户型特点 在住宅得设计中,我们确定了下面得3条设计原则: 1、通过合理地布局,户户海景,充分引入洱海资源优势,体现户户观景得特色。 2、坡地住宅居住得层面于竖向分开,最大限度地延伸环境至建筑空间之中,实现真正意义得融合。 3、立面设计在对大理当地得传统元素进行提炼得基础上,更以现代得手法进行了处理整体立面简洁质朴而轻盈,融于山海之间,成为洱海边最亮丽得风景线。 这些原则在所有得单体设计中都得到了体现。除此自外,我们还根据每种住宅单位得不同条件,例如所处位置得不同,住宅面积得不同分别赋予其独特得设计处理手法。 1.多拼并联住宅(赠送面积):不确定 因地形得变化及基地本身得高差演变出依山势相迭相拼得住宅组群。互相拚迭得房屋能尽量利用有限得海岸线提供最多向海得住宅,加上高高低低得布局,做到户户有海景而不会阻挡后座得景观。户型单元得组合更形成多个平台花园及单元与单元之间得小庭院,将园林景致引入室内。 户性设计以瞧海为主要得设计元素。A、B、C各型都有面宽为米得客厅,客厅前面完全为落地推拉玻璃门,推开门进入米进深得大露台,蔚蓝得海景尽收眼底。露台就是本项目最大得优势,每户都赠送有 2.双拼并联住宅?不确定(赠送面积)

论建筑大师格罗佩斯的建筑风格和其代表作作品的艺术特征

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德国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在战火中成为一片废墟,废墟上的整个德国都被战败的阴影笼罩着。 这时,在德国中部的小城魏玛,有一个人与所有沮丧的德国人不同,他以极大的热情致信政府,畅谈战后德国重建最需要的是建筑设计人才。他说,欧洲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工业化生产必将进入未来的建筑领域,而目前欧洲建筑的古典主义理念和风格会阻碍建筑产业的现代化。所以,虽然现在国家百废待兴,但成立一所致力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学校是当务之急。 他就是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格罗佩斯。 沃尔特·格罗佩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1907至1910年间,他师从德国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Behrens),也是他一生中所受的最大影响。后来他也受到勒·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的影响,经常与建筑大师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进行合作。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该组织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能而行的简单理论。 1919年,格罗佩斯成为Grand Ducal Saxon艺术学校和艺术学院(Crafts Academy of Arts and School of Arts)的主任,并创立了魏玛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 Weimar)。后来包豪斯成为“建筑的家园”,学校的座右铭是“艺术和建筑的新统一”。

沃尔特·格罗佩斯设计思想 在设计思想方面,格罗佩斯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他主张设计面向大众,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新材料,为尽量压低造价,他强调摒除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实质上,他是希望通过设计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建筑产品,希望人人能享受设计。他主张设计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工作的方式。他认为设计应采用集体创作、标准化和模数等方法,来组成建筑与设计的合作关系,这可以说是他毕生追求的理想。此外,他还认为,要改变德国的设计现状,必须创办一所与工业紧密相关的学校,必须通过设计教育来改造德国,指出艺术家必须通过新设计教育体系,从接触大批量生产过程当中,探索表现形式。 格罗佩斯的上述思想、主张和愿望,最终导致了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的诞生。 包豪斯与之前的欧洲建筑结构,〔造型复杂而华丽,尖塔、廊柱、窗洞、拱顶〕,无论是哥特式的式样还是维多利亚的风格,强调艺术感染力的理念使其深刻体现着宗教神话对世俗生活的影响,这样的建筑是无法适应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格罗佩斯针对此提出了他崭新的设计要求: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既是设计的又是实用的,同时还能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制造。

柯布西耶作品赏析

勒.柯布西耶 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现代建筑运动的积极分子和主将。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主张建筑走工业化道路,把住房比作机器,要求建筑师向工程师理性学习。同时,又把建筑看做是纯粹精神的创造,一再说明建筑师是造型艺术学。 [[1926年]]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它们是: * 底层架空:主要層離開地面。獨特支柱使一樓挑空。 * 屋顶花园:將花園移往視野最廣、濕度最少的屋頂。 * 自由平面:各層牆壁位置端看空間的需求來決定即可。 * 横向的长窗:由立面來看各個樓層像是個別存在的樓層間不互相影響。 * 自由立面:大面開窗,可得到良好的視野。 按照“新建筑五点”的要求设计的住宅都是由于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以后产生的建筑特点。勒·柯布西耶充分发挥这些特点,在二十年代设计了一些同传统的建筑完全异趣的住宅建筑。萨伏伊别墅是一个著名的代表作。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充分发挥了框架结构

的特点,由于墙体不再承重,可以设计大的横向长窗,他的有些设计当时不被人们接受,许多设计被否决,但这些结构和设计形式在以后被其他建筑师推广应用,如逐层退后的公寓,悬索结构的展览馆等,他在建筑设计的许多方面都是一位先行者,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勒·柯布西耶还对[[城市规划]]提出许多设想,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他在20和30年代始终站在建筑发展潮流的前列,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朗香教堂(Notre Dame du Haut) 又译为洪尚教堂,位于法国东部浮日山区的一个小山 顶上,1950年由勒.柯布西耶设计。它是勒.柯布西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要作品,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朗香教堂勒规模不大,仅能容纳200余人,教堂前有一可容万人的场地,供宗教节日时来此朝拜的教徒使用。 这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超常

设计风格与理念

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 1、自然主义的开端与风格的摇摆 美国广阔的国土、多变的自然地貌使其景观设计有着几乎天生的自然主义追求,奥姆斯特德及其追随者在一系列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就倡导自然主义,反对追求庄严和清晰结构的古典主义。公园优美的自然式景观与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满足了回归自然的社会需求。然而,之后的美国景观建筑经过浮华虚饰的后维多利亚折衷主义式(TheLateVictorianEclecticLandscape)、城市美化运动和古典主义复兴的新古典主义等潮流变换,在数十年的风格摇摆中并没有走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自己的道路。 2、现代主义 二次大战前后,在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理论和作品的影响下,美国的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在所谓的“哈佛革命“之后逐渐形成。现代主义对景观建筑学最积极的贡献并不在于新材料的运用,而是认为功能应当是设计的起点这一理念,现代景观建筑从而摆脱了某种美丽的图案或风景画式的先验主义,得以与场地和时代的现实状况相适应,赋予了景观建筑适用的理性和更大的创作自由。正如“哈佛革命“三之的罗斯(JamesRose)所说的:“我们不能生活在画中,而作为一组画来设计的景观掠夺了我们活生生的生活区域的使用机会。“他最为关心的是空间的利用而不是规划中的图案或所谓的风景秩序。而加州学派的领导人物丘奇(ThomasChurch)的作品中真正鼓舞人心的也不是构成的秩序,而是自由的设计语言以及有设计本身、场地和雇主要求之间的精妙平衡。另一位现代景观设计大师埃克博(GarrettEckbo)则更为强调景观设计中的社会尺度,强调景观建筑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在他看来“如果设计只考虑美观,就是缺乏内在的社会合理性的奢侈品“。而作品最具几何秩序感的克雷(DanKiley)同样认为设计是生活本身的映射,对功能的追求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图3)。最能象征这一时期景观设计理念和环境关怀的景观建筑师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他的作品体现了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学进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的社会作用、对适应自然系统的强调,以及功能和过程对形式产生的重要性等等。他的一系列以自然作为戏剧化景观场所规划灵感来源的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不仅是优美的城市风景而且更是人们游憩的场所,从而成为城市中人性化的开放空间(图4)。20世纪60年代起,社会民主所带来的公众参与决策制度促进了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景观建筑设计也同样如此,而哈普林正是这一变革的直接拥护者和倡导者,正是哈普林使他的公司的设计程序适应了新的社会现实,通过讨论会和信息反馈等方式实现的公众参与设计使社会意愿得以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现代主义景观建筑设计通过对社会因素和功能的进一步强调,走上了与社会现实相同步的道路。 3、生态伦理 70年代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学教授麦克哈格(LanMcHarg)提出了将景观作为一个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和气候等决定性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观点。强调了景观规划应该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生态主义规划方法,麦克哈格称之为“千层饼模式“。其理论与方法赋予了景观建筑学以某种程度上的科学性质,景观规划成为可以经历种种客观分析和归纳的,有着清晰界定的学科。麦克哈格的研究范畴集中于大尺度的景观与环境规划上,但对于任何尺度的景观建筑实践而言,这都意味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景观除了是一个美学系统以外还是一个生态系统,与那些只是艺术化的布置植物和地形的设计方法相比,更为周详的设计思想是环境伦理的观念。虽然在多元化的景观建筑实践探索中,其自然决定论的观念只是一种假设而己,但是当环境处于脆弱的临界状态的时候,麦克哈格及宾州学派的出现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了作为景观建筑学意识形态基础的职业工作准绳的新生,其广阔的信息为景观设计者思维的潜在结构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

现代城市广场设计

; 中文摘要; 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数量和质量越发感到不尽如人意,渴望能生活在更加美好的城市环境之中,这成为城市广场建设热潮出现的社会、经济背景。我国城市广场的规划建设至今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没有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城市规划学科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这使得城市广场建设在城市整体设计层面上缺少理性的指导。。论文从城市整体环境出发,建立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正确理念和框架,满足居民对城市公共空间日益增长的需要,并以此带动城市环境向高品质的方向发展。论文的主要从世界城市广场的产生,发展及广场的概念出发,阐述其类型划分,基本特点,设计原则,并结合有关实例,阐明进行广场空间设计和绿地规划设计的一般理论. 中文关键词; 城市广场规划与设计;广场空间行为模式; 广场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不但可以满足城市空间构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等活动的公共场所。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广场能为市民献上一分宁静与恬暇;在拥挤的都市水泥森林中,广场能为市民守住一片绿洲与舒朗。而且,城市广场及其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客厅,可以集中体现城市的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并能增强城市本身的内聚力和对外吸引力,进而可以促进城市的各方面建设,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广场发展 1古希腊时期:城市广场发展已有千年的历史.从西方看最早出现真正意义的城市广场是古希腊时期,主要是由于当地温和的气候条件和浓郁的政治民主气氛,人们喜欢在户外活动,不太注重室内空间,促成了室外社区交往实间产生.同时,人们把自己对空间的体验感受和审美情趣反馈到广场的规划设计中2中世纪: .到中世纪,中世纪的意大利城市广场已经成为意大利城市空间中的”心脏”.几乎每一座意大利城市都有匀称得体,充满魅力的广场。有学者认为”如果离开了广场,意大利城市就不复存在了”.从功能上讲,意大利广场主要分为市政,商业,宗教以及综合性等类型.中世纪城市具有一种高度密实的城市空间特征,随着教堂,修道院落和市政厅的建设,人们逐渐感受到应有某种开放空间与其功能相匹配,这种局部拓展的空间区域就成为广场的雏形,市民们在此参与城市的社会,政治,文化和商业活动.从规划设计角度看,中世纪城市广场大多具有较好的围合特性,规模尺度适合于所在的城市社区,地点多位于城市中心,周边建筑物一般具有良好的视觉,空间和尺度的连续性,从而创造出一种所谓”如画的”城市景观,著名实例有锡耶纳,西的圣弗朗西斯科广场等。 3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广场的主要特点是,力图在城市建设和对现存的中世纪广场改造中体现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人的视觉秩序和庄严雄伟的艺术效果.科学性,理性化程度明显得到加强,并运用了透视原理,比例法则和美学原理.世界闻名遐尔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就是在这一期基本完成的.总之,文艺复兴的城市广场在具体规划设计方面建立了一种至今仍有效的广场空间设计美学规范。 4 中国古代:然而中国古代真正意义的城市广场相对比较缺乏。中国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 远早于欧洲,封建时期长达2000佘年,这个时期的广场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院落空间发展而成的广场。此类广场的特征是利用广场空间的变化衬托主体建筑的庄严神圣,至高无上的气势。除了有维护封建礼制和等级秩序的功能外,还有运气,吉凶等十分玄妙的象征意义,还是西方广场所没有的。另一类是结合交通,贸易,宗教活动功能的传统城镇空地。中国传统广场尽管在结合地形,空间围合以及象征意义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也有成功的城市空间设计,但就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的核心——广场而言,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广场文化和思想观念是相对滞后的。西方传统城市广场

柯布西耶设计理念柯布西耶与多米诺体系

柯布西耶设计理念柯布西耶与多米诺体系柯布西耶简介 现代主义建筑是在大约二十世纪期间,欧洲建筑的一种主流思潮。通过对柯布西耶简介,来了解一下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发展和风格。 1887年10月6日,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拉绍德封的小镇里。他的家庭世代以制作钟表为主,其父母是当地一所学校的钢琴教师。青年时期的柯布西耶基本从事美术工作,他毕业于该镇上的一所美术学校。 1907年,柯布西耶对意大利进行了一次毕生难忘的旅行。在参观了意大利埃玛修道院和比撒广场之后,对其印象尤其深刻。因此在回到故乡之后,柯布西耶的职业开始朝着建筑学方面转变。 1910年,柯布西耶结识了当时的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彼得·贝伦斯对柯布西耶提供了许多工业经验和建筑设计知识,使得柯布西耶在建筑学方面的造诣开始有了突飞猛进。在此期间,柯布西耶塑造了其独具一格的古典风格设计,其灵感主要来自于雅典卫城。 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柯布西耶来到了布达佩斯和巴黎,和另一位建筑大师维克多·拉卢学习钢筋混凝土。但由于他患有癫痫病,因此被维克多·拉卢驱逐驱逐。此后柯布西耶又来到德国,在孟德尔松事务所工作,在那里他有认识了建筑师巴克敏斯特·富勒和密斯·凡·德·罗。他们三个人将各自的建筑学思潮融为一体,互相影响,创建了功能主义建筑的思潮。 1927年,柯布西耶来到巴黎定居,一直从事绘画和室内设计工作,期间又和一些人合伙办起了《华丽精神》杂志。 1965年8月27日,柯布西耶在游泳中忽然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享年78岁。 柯布西耶设计理念 柯布西耶设计理念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其于50年代以前,主要以功能性、合理性为主。后一个阶段,主要是后现代以及表现主义为主。 早在1937年,柯布西耶定居巴黎时出版的一部着作,名为《走向新建筑》。这部作品虽然出版于四十年代,其中有许多文章是柯布西耶早就完成的,因此可以代表其第一阶段的设计理念的象征。这个时期,其主要以钢筋水泥替代传统的承重墙设计,以钢筋水泥柱子将建筑物腾空于地面之上,最典型的代表有马塞公寓和萨伏伊别墅。当时的柯布西耶,比较赞美机械美学,认为钢筋混凝土已经在建

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1219

商住开发项目设计工程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x,用地面积:131663.00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367341.91平方米。其中东侧地块用地面积50350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48761.00平方米,其中住宅总建筑面积:143230.00平方米,商业总建筑面积:5531.00平方米。西侧地块用地面积73974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218580.91平方米,其中住宅总建筑面积:202558.42平方米,商业总建筑面积:16022.49平方米。项目地块较为方正,场地平整。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城市居民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4、《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5、《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8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本) 8、《汽车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0、《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38-2005 11、建设方提供的电子版现状地形图; 12、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 13、兴化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4、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和设计任务书与要点 三、设计理念 结合宜人的水环境,创造一个景观与人和谐共生的、健康的生态型人文社区是本设计的主旨。 本项目充分分析地块景观价值,北侧紫荆河为最优景观资源,其次为东西两侧地块中间、东侧地块南侧沿河景观资源。地块内部为庭院景观资源。地块东西两侧紧邻市政道路位置为沿街景观,沿街布置配套安居房。 规划布局沿周围是市政道路布置高层住宅,内部布置小高层住宅。地块北至南依次由高至低,创造出丰富的城市景观。 户型采用一梯二户南北通透的高品质户型,打造高水准的品质小区。 地块北侧紫荆河沿河景观和地块中间的河岸绿化打造观景平台和休闲步道与项目主入口结合,强调小区内外景观的连续统一。在考虑居住空间与公共空间及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寻求自然美和人性化的和谐统一。

城市广场设计说明

字号:大中小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城市广场设计说明 前言 一、广场所处地理位置 二、方案设计基本要求 (一)、主体思想 (二)、总体风格 第一章、立意与设计思想 一、设计理念 二、方案立意 三、总体布局 1、平面构图 2、竖向地形设计 四、表现手法 (一)艺术与思想表现的设计 (二)环境绿化设计 (三)广场小品设计 第二章、广场分区与景点简介 一、广场分区 二、主要景点 (一)、“世纪大道” (二)、“长安史话” (三)、“天圆” (四)、“地方” (五)、“古磐” 三、植物配置

四、灯光照明 五、物业管理设施 第三章、结束语 前言 一、广场所处地理位置: 长安世纪广场位于长安县城西区友谊路北侧,地处长安县经济开发西区,广场南侧为友谊路,东侧为县邮政大楼,西侧为金堆城小区,北侧是规划待建的住宅小区。该广场规划占面积(含代征道路)约68亩(约45300平方米),广场东西平均长度300米,南北平均宽度150米,地形为四边形。广场面积39520平方米,其中广场净面积35248平方米,东、西、南三侧8米宽人行道占面4272平方米。 二、方案设计基本要求: 在设计招标会上,建设方提出的基本设计要求如下: (一)、主体思想: 1、作为政府广场,首先要体现集会功能;其次要有一定的观赏性和休闲性。 2、要充分体现长安博广精深的历史文化特色; 3、要有“西部大开发”恢宏的时代气息。 (二)、总体风格: 1、整体上:开放的、大气的时代风格; 2、布局上:对称的、和谐的民族风格; 3、细节上:深邃的、优雅的文化风格; 4、局部上:精粹的、兼容的通俗风格。 根据业主的总体要求,结合现场考察、对长安当代社会人文背景的学习及长安历史文化的学习与挖掘,我们提出了本设计方案,现向业主汇报如下。 第一章、立意与设计思想一、设计理念:广场做为现代都市人们生活的一个活动空间,有其公共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等诸多属性,但它区别于公园设计,所以更多的应是以简练、概括为主,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广场设计有三大基本因素,形象(景观)、功能(实用)、环境,这三大要素组成了人们休闲、集会、学习交流和了解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各层面,同时更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明与进步发展程度,它必须充满现代气息和时代感,广场体现的是一个时代主题。 二、方案立意:长安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古都,具有精粹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的长安人民更是迎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步伐一致、斗志昂扬地进行着新世纪的新发展,长安广场的主题“西部大开发、长安大发展”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 1、以西部大开发,长安大发展为时代主题。 2、以长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背景。 3、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4、满足广场建设的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