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程、速度、时间图象分析

路程、速度、时间图象分析

路程、速度、时间图象分析
路程、速度、时间图象分析

看速度图像信息要注意:

①首先要看清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轴)

②要学会从图像中,读出速度、路程或时间的大小。(点、线、面)

一.匀速直线运动V与S.t无关

V (m/s) V(m/s)

4 4

1 2 t/s 1 2 3 s/m 二.变速运动中V与s,t有关

V(m/s) V(m/s) (1)

(1)

(2) (2)

2 (3) (3)

t/s s/m

(1)初速是2m/s的加速运动(1)初速是2m/s的加速运动(2)初速是0的变速运动(2)初速是0的变速运动

(3)初速是0的加速运动(3)初速是0的加速运动

V(m/s) V(m/s)

3 3

t/s s/m

(1)初速是3m/s的减速运动(1)初速是3m/s的减速运动

(2)初速是3的变减速运动(2)初速是3的变减速运动三.匀速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S=Vt

s/m t/s

A A

B

B

t/s s/m A的速度比B大A的速度比B小

四.变速运动中S与t的关系图像

(1)加速运动(2)减速运动

S S

t t

一、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1错误!未指定书签。:如图1所示,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 )

A .a b B. b c C. b d D. a d

2错误!未指定书签。: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 和B ,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时间图;

(2)由数据可得出汽车A 和汽车B 的速度关系是 ;

(3)由图可知在4秒内,汽车A 和汽车B 运动的路程各是 和 。 3错误!未指定书签。:小明骑自行车,小华跑步,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右边所示。 请根据运动的图像,(1)请写出至少两条合理的信息。

信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两条线的交点表示此时小明骑自行车的____与小华相等。

(3)若小明骑自行车和小华跑步乙同学同时出发,请你在图中作出小明骑自行车的路程--时间的图像。 4错误!未指定书签。: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1)下面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2)在虚线框内作出此汽车路程和时间的图像。

运动路程

S

/m 汽车A 0.1 0.2 0.3 0.4 汽彻B 0.2 0.4

0.8 1.2 运动时间t /s

汽车A 1 2 3 4 汽车B

0.5

1

2

3

图1

1.0 0.2

0.6 0.8 时间

t /s

路程s / m 2

4 1 3 0.4 1.2 图2

图5-12

5错误!未指定书签。: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

时间的关系vt s ,如图5-12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 和时间t 关系的图象,从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

A .v 甲 大于 v 乙

B .v 甲 小于v 乙

C .v 甲 等于 v 乙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6错误!未指定书签。: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4s ~8s 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 .0s ~8s 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

D .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

所示,

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8.(2010·茂名)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前4min 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

B .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 /s

C .乙同学第4min 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

二、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9:如图是描述直线运动规律的一种图像

(1)如下图可知图 是路程--时间图像,图 是速度--时间图像(选填“a ”或“b ”)。 (2)图a 中各段的运动情况是:OA 段 ;AB 段 ; BC 段 ;

(3)图b 中各段的运动情况是:0-2s 段; 2-4s 段 ;

4-6s 段 ;

(4)在请你在虚线框中作出图a 的相对应的v--t 图像

C

图 a

b

10.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13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 (2)图14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综合练习

1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经过5s ,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

12、 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可以获取两物体运动情况的信息有: (1)甲物体速度比乙物体速度_______________; (2)两物体都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0 0 t/s v/ms -1 t/s v/ms -1 t/s v/ms -1

t/s v/ms -1 A B C D

图13 图14 图10

1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你从该图象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

⑴、 ;

⑵、;

⑶、 .

14、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

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

图a.b所示。

(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作________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____秒。

(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米.

(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生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

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

均速度相同

1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路程、时间与速度》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的基础。教材呈现了一个情景,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和意义以及时间、路程、速度三者的关系,并能进行实际运用。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熟悉,但速度的理解对他们来说并不简单。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有了解,但是对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不明白。相对来说,对速度概念现实意义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建构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数学模型,并能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结合情境理解速度的含义,认识速度单位。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理解速度概念的现实意义,构建并应用速度=路程÷时间这一数学模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 1、路程相同时比时间的多少 引入:师:同学们,认识刘翔吗?谁来说一说。 生:刘翔跑的很快。 生:刘翔是跨栏运动员。 师:想不想再看看刘翔在体育比赛场上的精彩表现? 出示情境:刘翔在奥运会比赛场上。 师:刘翔跑的怎么样? 生:快。 师:这里的快指的是他的什么快?(板书:速度) 生:他的速度快。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成绩。刘翔的成绩是······12秒91表示的是什么?(时间)他们都跑了多少米?

师:这里的110米表示的是什么?生:路程 师:为什么说刘翔是第一名? 生:他们三个跑的路程一样,但刘翔用的时间最少。 师:谁再来完整的说说,路程相等的时候怎么比快慢? 生:他们跑的路程是一样的,但刘翔用的时间最少。 师:当路程相等的时候,我们就去看谁用的时间(最少),谁就最快。 2、时间相同时比路程的长短 师:淘气和笑笑也开展了一次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谁快。笑笑家离学校300米··· 师:淘气和笑笑谁走的快?为什么? 生:淘气走的快,淘气比比笑笑多走了60米,而且他们用的时间一样。 生:他们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淘气比笑笑多走了60米。 师:时间相等的时候,该怎么比快慢? 生:当时间相等的时候,就比路程,谁走的路程多,谁就快。 师:我们已经有了两种比快慢的办法,你能结合这两个表格说说我们是怎么比快慢的。 生:路程一样看时间,时间一样看路程。 生:路程一样,谁的时间用的少,谁就快; 生:路程一样,看时间,时间少的就快;时间一样看路程,路程多的速度就快。(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中创设他们喜欢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二、借助情境,构建数学模型 (一)初步认识速度 1、出示情境,分析题意 (1)、师:有两辆车在比快慢的时候遇到了问题,你愿意帮帮它们吗? 生:愿意 (2)、师:你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卡车2时行驶120千米。客车3时行驶210千米。 (3)、师:你认为谁快?生:客车师:你的意见呢?生:客车。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 学设计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Desig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ed, Time and Distanc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态态度: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并体会数学的简约美。 【教学重点】: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从比较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及了解、理解生活中的速度着手。先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一些速度,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学生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总结出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由于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分析学生吴雅倩的故事:吴雅倩家在吴三村距离学校约1000米,平时骑自行车约10分钟,今天下雨没骑车用20分钟。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读一遍 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生:时间是10分钟、20分钟,路程是1000米。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师:、您认为那种上学的方式得快?为什么?学生议一议: 师: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引导学生思考: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比较:1000÷10=10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 1000÷20=5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50<100 骑车快 师:谁能解释一下100米和5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分钟行100米和50米。 师:像这样表示每分行100米,每分行50米称为速度,(我们可以通过线段图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出示线段图----这一环节因为略显紧张忘记了。好在学生接受的还\(^o^)/~) 师小结:观察线段图比较速度,其实就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钟的路程。这一分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时间。 师:因为这样的相同时间是很多的,所以为了便于比较,

速度—时间图像 一、速度—时间图像的建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图象中的任一点表示某时刻的速度,得到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简称速度图象. 二、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v-t图象反映的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它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三、速度时间图像的应用: 1 确定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大小,可以从图像上直接读出 2 速度的方向,图像在 t 轴上方,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同;图像在 t 轴下方,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 3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若图像是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代表加速度,斜率的大小代表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代表加速度的方向;若图线是一般的曲线表示物体进行一般的变速运动) 4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可以求出位移。其实无论v-t图像是怎样的线,其图像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均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5 只有直线运动才能做出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和时间图像

图象与图象的比较: 图象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表示物体静止。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静止。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s0。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⑥ 0~t1时间内物体位移为s1。⑥ 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 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例1 下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甲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乙刚开始时以5 m/s的速度与甲物体同向运动 C.物体乙在最初3 s内的位移是10 m D.物体乙在最初3 s内的路程是10 m 例2 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试分析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阶段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物体的总位移。 例3若一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该质点( )

1.甲、乙两物体朝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在t=0时,乙在甲之前一定距离处,则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应是( ) 2.如图所示的是沿同一直线运动的甲、乙物体的x-t 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物体开始运动的时间比乙早t 1 B.当t=t 2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C.当t=t 2时甲、乙两物体相距最远 D.当t=0时甲、乙两物体相距x o 3如图示①②是两个物体甲乙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它们的加速度分别是a 1、a 2 ,则由图可知( ) A .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 C .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D .甲的加速度数值比较大 4. 两个物体a 、b 同时开始沿同一条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计时,它们的位移图象如下图所示。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始时a 的速度较大,加速度较小 B.a 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加速运动 C.a 、b 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大小之比是2∶3 D.在t=3s 时刻a 、b 速度相等,恰好相遇 5.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第1s 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B .第2s 末质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C .第2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D .第3s 末和第5s 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x t x t x t x A B C D 123x

6图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根据图作如下分析,(分别用v 1、a 1表示物体在0~t 1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v 2、a 2 表示物体在t 1~t 2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正确的是( ) A .v 1与v 2方向相同,a 1与a 2方向相反 B .v 1与v 2方向相反,a 1与a 2方向相同 C .v 1与v 2方向相反,a 1与a 2方向相反 D .v 1与v 2方向相同,a 1与a 2方向相同 7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 )。 A .在t l 时刻,甲和乙的加速度一定相同; B .在t 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在t 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D .在t 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 8在图所示的v-t 图中,A 、B 两质点同时从同一点在一条直线上开始运动,运动规律用A 、B 二图线表示,下述叙述正确的是( ) A . t=1s 时, B 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 . t=2s 时,A 、B 两质点间距离一定等于2m C . A 、B 同时从静止出发,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D . 在t=4s 时,A 、B 相遇 9.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 ) A .0 ~ t a 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a ~ t b 段火箭的加速度 B .在0 ~ t b 段火箭是上升的,在t b ~ t c 段火箭是下落的 C .t b 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 .t c 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10.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ν-t 图象,初速度为ν0,末 速度为νt ,则物体在时间t 1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υ=02υυ+t B.υ>02υυ+t ; C.υ< 02υυ+t D.无法判断。 01 -1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课本62—64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刘翔跑步图片 师:同学们,图中跑步的是谁呀?你们认识吗?(刘翔)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飞人刘翔。 师:同学们,刘翔跑得怎么样?(很快)这里的快指的是刘翔的什么快?(速度)(出示成绩表) 师:从成绩单中,他们都跑的这110米是什么意思?(出示:路程) 那么他们的12.91秒,13.18 秒,13.20秒这些是什么?(出示:时间) 同学们,通过这个表格来看,为什么是刘翔赢了呢?(他用的时间最少)师:(出示并观察这两个表格),那么通过刚才的两次比较,你发现速度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时间、路程有关系)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又有什

么关系?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刚才呀,咱们在比快慢的时候知道了如果路程相等的时候,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如果路程跟时间都不相同呢?怎么比快慢?下面请看这样一组信息:小卡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大客车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哪辆车跑的比较快? (1)师:你们能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哪辆车跑的快些?你们能试着解决吗? (2)你可以通过计算,也可以借着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清楚了吗?做完后可以和同桌交流,开始 (3)汇报各自的解决办法。(指名板演) (4)同学们比的都不错,那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都没有用线段图,其实呀,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那么怎么画线段图呢?你们想不想学习呀? 师:好,请看。我们先画一段线段,用它表示小卡车行驶的路程,小卡车行驶了多少千米呀?(在黑板上画下表示120千米的线段) 然后我们再画一条线段,用来表示大客车行驶的路程,那么在画的时候要注意左端对齐,那么同学们,跟这条线段相比,应该画多长呀? 强调: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适当的长些。 (黑板上画了210千米长的线段) 那么大客车行使了多少千米?(210千米标上) 师:小卡车的120千米是多少时间行驶的?(生反馈:2小时) 师:那么怎么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它1小时行驶的路程? 师:恩,在一半的位置来画,就是把线段怎么样? 师:平均的分成两半 (教师在黑板上分)那么这里的每一份表示小卡车1时行驶的路程,我们这样来表示。那么怎么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大客车1时行驶的路程呢? (在黑板上比划了不同的3段)可以吗?怎么分?一起说。

图像题 01.(08年宣武一模)小明研究甲、乙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并做出了两小车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如图17所示。由图像可知:经过6秒钟,甲、乙两车相距 m 。 02.(20XX 年丰台二模)如图25是甲乙两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乙运动 s 时刚好追赶 上甲。 答案:2 03.(20XX 年西城一模) 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情况如图23所示,它在OA 段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 ;它 在BC 段的速度_________OA 段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5;小于 04.(20XX 年大兴一模)图14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 s 。(2分) 图17 s/m t/s /s 图25

答案:4 05.(20XX 年顺义二模)图17是一辆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该小车在0~3s 内运动 的路程为 m. 06. 如图13 (1)观察分析图13,小车的图像可知,小车在AB 段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 。 (2)小车在OC 段运动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__s 。(3 分) (3)小车在OA 段的速度为 ________ m/s 。 答案:(1)静止;(2)20;(3)2 07.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能自动计 算出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并显示出物体的距离-时间(s - t )图象。超 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 /s 。 (1)传感器发出信号后0.2 s 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物体距传感 器 m 。 (2)若显示物体运动的(s-t )图象如图17,物体在0至15s 的状态是 。 (3)如图18所示,物体在F =10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传感器显示物体的(s-t ) 图象如图19。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拉力的功率 W 。 0 1 2 t/s 1 2 3 t /s S /m 图13 C

课题:1.6速度、路程、时间图像专题 班级姓名编号 6 课型:新授课;主备:李程;审核:八年级物理组 教学目标: 1、能用图像描述物体的速度、路程、时间关系。 2、能用利用图像对速度、路程、时间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看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s-t图像,v-t图像、v-s图像 教学难点s-t图像判断物体运动状态。 教学过程: 看速度图像信息要注意: ①首先要看清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轴) ②要学会从图像中,读出速度、路程或时间的大小。(点、线、面) 一.匀速直线运动V与S.t无关 V (m/s) V(m/s) 4 4 1 2 t/s 1 2 3 s/m 二.变速运动中V与s,t有关 V(m/s) V(m/s) (1) (1) (2) (2) 2 (3) (3) t/s s/m (1)初速是2m/s的加速运动(1)初速是2m/s的加速运动(2)初速是0的变速运动(2)初速是0的变速运动 (3)初速是0的加速运动(3)初速是0的加速运动

V(m/s) V(m/s) 3 3 t/s s/m (1)初速是3m/s的减速运动(1)初速是3m/s的减速运动 (2)初速是0的变减速运动(2)初速是0的变减速运动 三.匀速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S=Vt s/m t/s A A B B t/s s/m A的速度比B大A的速度比B小 四.变速运动中S与t的关系图像 (1)加速运动(2)减速运动 S S t t 随堂小测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1错误!未指定书签。:如图5-17所示,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

A .a b B. b c C. b d D. a d 2错误!未指定书签。: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 和B ,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时间图; (2)由数据可得出汽车A 和汽车B 的速度关系是 ; (3)由图可知在4秒内,汽车A 和汽车B 运动的路程各是 和 。 3错误!未指定书签。:小明骑自行车,小华跑步,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右边所示。 请根据运动的图像,(1)请写出至少两条合理的信息。 信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两条线的交点表示此时小明骑自行车的____与小华相等。 (3)若小明骑自行车和小华跑步乙同学同时出发,请你在图中作出小明骑自行车的路程--时间的图像。 4错误!未指定书签。: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1)下面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2)在虚线框内作出此汽车路程和时间的图像。 、 5错误!未指定书签。: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vt s ,如图5-12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 和时间t 关系的图象,从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 A .v 甲 大于 v 乙 B .v 甲 小于v 乙 C .v 甲 等于 v 乙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6错误!未指定书签。: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4s ~8s 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 .0s ~8s 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 D .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运动路程 S /m 汽车A 0.1 0.2 0.3 0.4 汽彻B 0.2 0.4 0.8 1.2 运动时间t /s 汽车A 1 2 3 4 汽车B 0.5 1 2 3 1.0 0.2 0.6 0.8 时间 t /s 路程s / m 2 4 1 3 0. 4 1.2 图1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分析及相关计算 1. 下列说法中,能判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只需要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 B.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 C.每间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 D.1s内运动5m,2s内运动10m,3s内运动15m 2.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s t 可知,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3. 世界短跑名将跑完100m只需9.8s,一辆汽车以30km/?的速度行驶,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m/s.比较这三者的速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A.运动员、羚羊、汽车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汽车、运动员、羚羊 D.羚羊、运动员、汽车 4. 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在限速为110km/?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A.3m B.7m C.15m D.25m 5. 一列队伍长40m,经过全长为80m的桥,队伍过桥共用了1min,若队伍前进可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支队伍行进速度为() A.2m/s B.1.3m/s C.0.67m/s D.2.3m/s 6. 下列物体正在做直线运动的是() A.水平抛出的球 B.钟表秒针的转动 C.直线行驶的汽车轮上的一点 D.空中自由落下的粉笔 7.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 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是() 8. 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10~20s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第15s时,两同学的速度相同 C.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D.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9.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10. 由图可知,速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v甲v乙>v丙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1. 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1:2 B.2:1 C.9:2 D.2:9 12.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沿同一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经过6s 两车相遇,则A、B两地间的距离为() A.1.2m B.2.4m C.3.6m D.6m 13. 甲、乙二人沿同一条平直公路运动,如图所示为二人运动的S?t图象.下列从图中得到的信息,错误的 是() A.5~10s内,二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比乙晚出发5s C.10s末甲、乙速度相等 D.前10s内甲、乙平均速度相等 14. 过年时小明一家人去航坞山游玩,当汽车匀速直线上坡的过程中,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5.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 t 可知()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16. 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A. B. C. D. 17. 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汽车运动的速 A.v甲>v乙 B.v甲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阳山县第一小学四(7)班郑春燕 教学目标 1、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理解和掌握行程为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 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行程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和正确书写速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运动会百米比赛场景。 2、谈话:同学们,一百米比赛中,我们是如何判断输赢的? 我们所说的快慢可以用一个词来说——速度,你们想知道速度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与路程、时间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 3、板书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自主探究 (一)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的表示法 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理解和掌握行程为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关系。 3、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索“速度=路程÷时间”关系 (1)自学课本,大家把79页的内容看一遍。 在森林里一群小动物正在举行竞走比赛,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成绩。 出示竞走比赛成绩表 (2)猜一猜,谁走得快? A、对照表格说理:4和280分别叫什么?4和240分别叫什么?3和240又叫什么? B、教师指出:要判断谁走得最快?就要看在相同的时间里谁走的路程多,谁就快。 C、结合表格: 松鼠与猴子比:它们的时间相同,松鼠走的路程多,所以松鼠比猴子快; 猴子与小兔比:它们的路程相同,小兔用的时间少,所以小兔也比猴子快。 (3)比一比:怎样比较小兔和松鼠谁更快? 引导学生观察后,发现松鼠和小兔的时间与路程都不相同,怎样才能比它们谁快?你们有什么办法?(算一算小兔和松鼠1分钟各自走了多少米?即速度) A、速度的概念:1 时、1 分、1秒像这样每时、每分、每秒等单 位时间内物体所走的路程叫做它的速度。 板书:松鼠每分走:280÷4=70(米/分) 小兔每分走:240÷3=80(米/分) 因为80米>70米,所以小兔走得快。 B、速度单位的写法:用一条斜线把它分成两部分,左边是路程单 位,右边是时间单位。 C、速度单位的读法:80米/分读作:80米每分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上个星期举行的校运会上,我们班上的运动员积极参与比赛,他们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团结拼搏,取得优异成绩。运动会后,冯阳、李元轩和杨乐健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就决定进行比赛: 冯阳:10秒钟跑60米

李元轩:12秒钟跑48米 杨乐健:12秒钟跑60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读题一遍 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 生:时间是10秒钟,路程是60米。 时间是12秒钟,路程是48米。 时间是12秒钟,路程是60米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落实任务,自主探究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师:、如果他们两个人一组进行赛跑,例如杨乐健和冯阳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冯阳和杨乐健比赛,冯阳快,因为都是60米,冯阳跑的时间比杨乐健跑的少。 师:也就是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少,跑得越快。 师:那要是李元轩和杨乐健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杨乐健和李元轩比赛,杨乐健跑的快,因为杨乐健和李元轩跑相同的时间,杨乐健跑的路程多,所以跑得快。

运动图象问题 【针对训练】 1. 下图中表示三个物体运动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相同. B.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不同. C. 运动速率不同,3秒内经过路程不同,但起点位置相同. D. 均无共同点. 2、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0-t 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1-t 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 B .在0-t 2时间内火箭上升,t 2-t 3时间内火箭下落 C .t 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 .t 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3、右图所示为A 和B 两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t=0时,A 、B 两质点的速度均不为零. B.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运动得比B 快. C. 当t=t 1时,两质点的位移相等. D. 当t=t 1时,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4、(1)如下左图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为 ,0---t 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0速度方向为 。 (2)如下中图质点加速度方向为 ,0--- t 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t 0时刻后的速度 方向为 (3)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图线如上右图所示 a 、二者的速度方向是否相同 b 、二图线的交点表示 c 、若开始计时时,甲、乙二质点的位置相同,则在0-t 0时间内,甲、乙二质点的 距离将 , 相距最大。 【能力训练】 s

1.如图所示,a 、b 两条直线分别描述P 、Q 两个物体 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M 点表示两物体在时间t 内有相同的位移 C . t 时间内P 的位移较小 D . 0~t ,P 比Q 的速度大,t 以后P 比Q 的速度小 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 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物体 ( )A . 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 B . 沿直线做往复运动C . 加速度大小不变 D . 做匀速直线运动 3、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 图象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 出发时 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 A .甲乙同时出发 B .乙比甲先出发 C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 0处 D .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4、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在t = 2 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 2 s 后位于出发点 正方向上 D.在t = 2 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5.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 t 1 s . B.当 t = t 2 s 时,两物体相遇 C.当t = t 2 s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 当t = t 3 s 时,两物体相距s 1 m 6、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v -t 图像分别如图中的a 和b 所示. 在t 1时 刻( ) (A)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 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优秀公开课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刘翔跑步图片) 师:同学们,图中跑步的是谁呀?你们认识吗?(刘翔)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飞人刘翔。 师:同学们,刘翔跑得怎么样?(很快)这里的快指的是刘翔的什么快?(速度) (出示成绩表)

(板书60千米/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来表示速度的单位,谁来说一说这个单位是是由哪些我们学过的单位组成的? 师:对,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中间用斜线隔开。读作每60千米每时。(指名读) 你知道每小时60千米表示什么吗? 那么你能不能这样来表示出乌龟车的速度? 3、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 师:很好,刚才呀,咱们求出了小兔车和乌龟车的速度,那么结合这个算式看一看,速度和路程还有时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理解速度的意义。(出示图片) 物体在单位时间(一时,一分,一秒…)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三、我会总结。 1、甲乙两地相距140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几小时能行完?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现在咱们知道了什么是速度,也知道了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那么同学们,时间该怎么求? 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2、小明从学校去少年宫,小明每分行60米,10钟到达少年宫,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是多少米? 路程又该怎么求呢?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通过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求出速度,就必须知道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 师:那么求时间和求路程也是一样的,必须要知道相对应的另两个量,你看,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四、当堂训练。 1、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

速度—时间图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像,知道如何用速度——时间图像来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知道匀速直线的速度——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速度——时间图像上直接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并能求出位移.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像的特点及物理意义. 4.领会用速度——时间图像处理运动问题的优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s-t图像与v-t图像的对比,让学生参与活动和自学讨论的教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2.利用v-t图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过程中,渗透图像这种方法处理问题的优越性在于可以直观、清楚地表示出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便于从总体上认识运动过程的特点,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v-t图像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图像的自然美. 【教学方法】 1.教师通过实验引入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2.通过讲解阐述v-t图像的特点和意义及应用. 3.利用适当的例题进行训练巩固. 【教学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过v-t图像求位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5min) (一)复习 (二)引入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v=s/t是不变的,即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如何用图像来反映这种运动呢? 二、教学过程设计(35min) 速度—时间图像 定义:以速度为纵轴,时间为横轴,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速度—时间图像,又称v-t图像。 物理意义:v-t图像能整体、直观地反映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v-t图像中“面积”的含义:从v-t图像中可求出物体运动的位移。一般横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的各个时刻,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图线跟与之对应的由时间所决定的线段以及两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向位移,在时间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向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路程、时间和速度》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四 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活实例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感受人类科技的进步和自然界的多彩。 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速度概念,构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刘翔奥运110米栏比赛实况::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请看2004年奥运会110米栏的精彩实况,大家来体验飞人刘翔的风采。在看时请关注重要数学信息,记录下来。 看了这场比赛,想说什么?你收集到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0米12"91:::110米指什么?12"91指什么?板书:路程时间 2.大家都跑110米,刘翔用的时间最短,他跑得最快。 揭示当路程相同,比时间 在学校体育运动会中回忆一下哪些项目也是路程相同,比时间的? 如果要在班级中比谁跑得快?除了用刚才跑相同路程比谁时间短以外,你还可以设计怎样的比赛方法? 学生思考引导得出: 时间相同,比路程 二、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 1.设置冲突,引发问题,初步体会速度的含义 路程相同可以比时间,时间相同,可以比路程,那么当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还能不能比? 电脑出示:谁走得快? 小明说:“我从家出发去上学用了6分。”小红说:“我从家出发上学用了4分钟。”小明家到学校480米,小红家到学校280米。 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能根据这四个信息解决谁走得快这个问题吗?四人小组合作解决。可以列式、画线段图等方法解决。

八年级物理《速度路程时间图像分析》专项习题 1. 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0~t1做加速直线运动 B.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 C.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 D.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 2. 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6米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从P点出发向Q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经过12秒,甲车到达Q点,此时乙车离Q点距离大于2米.它们的s?t图像分别为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则() A.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 B.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 C.乙 的图像一定为图线a D.乙的图像可能为图线c 3. 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 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C.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3s时甲在乙的前方 5. 甲、乙两车用相同的牵引力同时同地在水平地面上开始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经过6秒后可确定的是()A.甲做的功小于乙做的功 B.甲和乙的机械能相等 C.甲和乙相距0.3米 D.甲和乙所受的合力相等 6. 甲、乙两小车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7. 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都以相同速度运动 B.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静止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8. 小华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得() A.小华步行的速度为1.5m/s B.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800m C.小华骑车的速度为360m/s D.小华在图中AB段的是骑自行车 9. 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800米的P、Q两点同时沿水平直线相向而行,它们的s?t图像如图 (a)、(b)所示.第4秒内甲车通过的距离为________米;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要使甲、乙两车第一次相距400米,则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秒.

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专题训练案 8.26 1(多选)如图所示为某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在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B 在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 ? C 在4s末,质点运动方向反向 ? D 在末,质点的加速度为 2一物体沿竖直方向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其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0~1s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2~3s向下运动 C.物体0~1s加速度方向与2~3s加速度方向相反 D.物体0~1s平均速度与2~3s平均速度相等 3(多选)质量为1500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 ( ) A 前10s内汽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m/s2 B 10~15s内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C 15~25s内汽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2m/s2 D.汽车全段的平均加速度为1.2m/s2 4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关于物体的运动情 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1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 B.物体加速度方向始终不变 C.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D.物体的位移大小为零 5在中国,每年由于交通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驾驶员从视觉感知前方危险,到汽车开始制动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酒后驾驶将明显增加反应时间。对比某驾驶员正常驾驶和酒后驾驶过程,记录感知前方危险后汽车运动v-t图线如图甲、乙所示。则 A.图乙对应于正常驾车 B.全过程酒后驾车的时间比较短 C.全过程酒后驾车的位移比较小 D.全过程酒后驾车的平均速度比较大

课题:1、6速度、路程、时间图像专题 班级姓名编号 6 课型:新授课; 主备:李程; 审核:八年级物理组 教学目标: 1、能用图像描述物体的速度、路程、时间关系。 2、能用利用图像对速度、路程、时间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瞧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s-t图像,v-t图像、v-s图像 教学难点s-t图像判断物体运动状态。 教学过程: 瞧速度图像信息要注意: ①首先要瞧清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轴) ②要学会从图像中,读出速度、路程或时间的大小。(点、线、面) 一.匀速直线运动V与S、t无关 二. s/m ( ( (3)初速就是0的加速运动(3)初速就是0的加速运动 t/s s/m (1) (2) 三.

t/s s/m A 的速度比B 大 A 的速度比B 小 四.变速运动中S 与t 的关系图像 (1)加速运动 (2)减速运动 S S 随堂小测 一、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11:如图5-17所示,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就是( ) A.a b B 、 b c C 、 b d D 、 a d 22: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 与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时间图; (2)由数据可得出汽车A 与汽车B 的速度关系就是 ; (3)由图可知在4秒内,汽车A 与汽车B 运动的路程各就是 与 。 33:小明骑自行车,小华跑步,她们运动的图像如右边所示。 请根据运动的图像,(1)请写出至少两条合理的信息。 信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两条线的交点表示此时小明骑自行车的____与小华相 等。 (3)若小明骑自行车与小华跑步乙同学同时出发,请您在图中作出 小明骑自行车的路程--时间的图像。 4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1)下面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就是 (2)在虚线框内作出此汽车路程与时间的图像。 、 55: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 的关系vt s ,如图5-12所示,甲、乙 两直线分别就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 与时间t 关系的图象,从图可知两运动 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就是 ( ) 运动路程 S /m 汽车A 0、1 0、2 0、3 0、4 汽彻B 0、2 0、4 0、8 1、2 运动时间t /s 汽车A 1 2 3 4 汽车B 0、5 1 2 3 图0 2 6 8 时间 t /s 路程s / m 2 4 1 3 4 1、2 图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