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专题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专题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专题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专题

课题:1.6速度、路程、时间图像专题

班级姓名编号 6

课型:新授课;主备:李程;审核:八年级物理组

教学目标:

1、能用图像描述物体的速度、路程、时间关系。

2、能用利用图像对速度、路程、时间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看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s-t图像,v-t图像、v-s图像

教学难点s-t图像判断物体运动状态。

教学过程:

看速度图像信息要注意:

①首先要看清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轴)

②要学会从图像中,读出速度、路程或时间的大小。(点、线、面)

一.匀速直线运动V与S.t无关

二.变速运动中V与s,t有关

s/m

(1)初速是2m/s的加速运动(1)初速是2m/s的加速运动(2)初速是0的变速运动(2)初速是0的变速运动

(3)初速是0的加速运动(3)初速是0的加速运动

3 3

t/s s/m

(1)初速是3m/s的减速运动(1)初速是3m/s的减速运动

(2)初速是0的变减速运动(2)初速是0的变减速运动

三.匀速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S=Vt

s/m t/s

A A

B

B

t/s

A的速度比B大A的速度比B小

四.变速运动中S与t的关系图像

(1)加速运动(2)减速运动

S S

t t

随堂小测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1错误!未指定书签。:如图5-17所示,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

图5-12

A .a b B. b c C. b d D. a d

2错误!未指定书签。: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 和B ,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时间图; (2)由数据可得出汽车A 和汽车B 的速度关系是 ;

(3)由图可知在4秒内,汽车A 和汽车B 运动的路程各是 和 。 3错误!未指定书签。:小明骑自行车,小华跑步,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右边所示。 请根据运动的图像,(1)请写出至少两条合理的信息。

信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两条线的交点表示此时小明骑自行车的____与小华相等。

(3)若小明骑自行车和小华跑步乙同学同时出发,请你在图中作出小明骑自行车的路程--时间的图像。 4错误!未指定书签。: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1)下面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2)在虚线框内作出此汽车路程和时间的图像。

5错误!未指定书签。: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vt s ,如图5-12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 和时间t 关系的图象,从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

A .v 甲 大于 v 乙

B .v 甲 小于v 乙

C .v 甲 等于 v 乙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6错误!未指定书签。: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4s ~8s 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 .0s ~8s 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

D .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运动路程

S /m 汽车A 0.1 0.2 0.3 0.4 汽彻B 0.2 0.4 0.8 1.2 运动时间t /s

汽车A 1 2 3 4 汽车B

0.5

1

2

3

1.0 0.2

0.6 0.8 时间

t /s 路程s / m 2 4

1

3 0.

4 1.2 图1

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8.(2010·茂名)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前4min 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

B .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 /s

C .乙同学第4min 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

二、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9:如图是描述直线运动规律的一种图像

(1)如下图可知图 是路程--时间图像,图 是速度--时间图像(选填“a

”或“b ”)。

(2)图a 中各段的运动情况是:OA 段 ;AB 段 ; BC 段 ;

(3)图b 中各段的运动情况是:0-2s 段; 2-4s 段 ; 4-6s 段 ;

(4)在请你在虚线框中作出图a 的相对应的v--t 图像

10.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13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 (2)图14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C 图a 图b

0 0 0

0 t/s v/ms -1 t/s v/ms -1 t/s v/ms -1

t/s v/ms -1 A B C D

图13

综合练习

1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

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

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经过5s,跑在

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

12、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该图象,可以获取两物体运动情况的信息有:

(1)甲物体速度比乙物体速度_______________;

(2)两物体都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1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你从该图象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

⑴、 ;

⑵、 ;

⑶、 .

14、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b所示。

(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作________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____秒。

(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米.

(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生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4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1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

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路程 时间图像教案

路程 --- 时间图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3)理解路程-时间图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关系,并能根据 此图像来分析匀速直线运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路程—时间图像的描绘过程,认识用图像描绘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路程—时间图像的学习,感悟数学方法对于物理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活动1:复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其速度公式v=s/t 教师:物体的运动规律除了用公式来表示外,还可以用图象来表示。 新课教学 情景1 观察图片上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情况 教师:小车在任意时间段的路程不知道,通过任一路程的时间段也不知道,也就是

路程和时间关系还不知道,我们用图像法来研究它们关系。 一、路程--时间图像 1、路程—图像的概念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横轴表示时间t,用纵轴表示路程s,选取单位和合适的标度,根据提供的数据在坐标系上描出相应的点,然后用平滑的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这条线表示小车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这种图象叫做路程——时间图象。 2、描点作图 学生活动 2:根据提供的数据在坐标系上描点作图 指导学生练习规范作图。强调注意纵、横坐标轴上的物理量、单位的写法,坐标 原点必须标“o”. 教师:作出的图像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3 :交流图像特征,根据作出图象的特征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 ( 过原点的直线表示正比函数,即小车的路程跟时间成正比。从而可知:小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3、路程和时间图像反映的物理规律 将s=vt与y=kx相比较,路程相当于应变量y,时间相当于自变量x,速度相当于斜率k,路程是结果,而速度与时间都是影响运动路程的原因,在表述它们间的关系时应注意是“结果与原因成正比”,所以是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通过对小车s- t图像的定量分析,得出图像中直线的斜率所代表的是物体运动的速度。 4、应用 学生活动4:路程—时间图像信息的应用 (1)读出任意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2)读出物体通过一些路程所用的时间 (3)求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 (4)在同一坐标系中比较两运动物体的快慢 二、速度——时间图象 在路程--时间图象中将纵轴s改为v,即纵轴改为表示速度,那么这种图象变为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称为速度——时间图象 学生活动5 :交流归纳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特征 小结

初二物理速度路程时间典型计算题

初二物理速度路程时间典型计算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路线垂直问题 1.子弹在离人17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2.飞机速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15℃) 二.列车(队伍)过桥问题 3.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4.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5.长20m的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三.平均速度问题 6.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 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7.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四.回声问题 9.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问: (1)鸣笛处距山崖离多远? (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10.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5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20m后,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15℃) 11.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后汽车直线向前行驶一段路程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有多远. (15℃) 五.声速问题 12.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1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某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先后听到两次响声,其时间差0.7s,试计算铁管有多长(声音在铁中速度为5100m/s,空气的速度为340m/s)? 六.声速测距问题 14.已知超声波在海水找能够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想海底发射出信号,经过4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 15.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的安全地区? 16.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位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位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速度时间图像

速度—时间图像 一、速度—时间图像的建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图象中的任一点表示某时刻的速度,得到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简称速度图象. 二、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v-t图象反映的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它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三、速度时间图像的应用: 1 确定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大小,可以从图像上直接读出 2 速度的方向,图像在 t 轴上方,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同;图像在 t 轴下方,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 3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若图像是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代表加速度,斜率的大小代表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代表加速度的方向;若图线是一般的曲线表示物体进行一般的变速运动) 4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可以求出位移。其实无论v-t图像是怎样的线,其图像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均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5 只有直线运动才能做出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和时间图像

图象与图象的比较: 图象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表示物体静止。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静止。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s0。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⑥ 0~t1时间内物体位移为s1。⑥ 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 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例1 下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甲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乙刚开始时以5 m/s的速度与甲物体同向运动 C.物体乙在最初3 s内的位移是10 m D.物体乙在最初3 s内的路程是10 m 例2 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试分析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阶段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物体的总位移。 例3若一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该质点( )

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

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案模板三篇《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四年级“数与代数”的部分内容。本课的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速度与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的: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三者关系。 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4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的: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xx”第一题。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初中物理速度图像专题

图像题 01.(08年宣武一模)小明研究甲、乙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并做出了两小车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如图17所示。由图像可知:经过6秒钟,甲、乙两车相距 m 。 02.(20XX 年丰台二模)如图25是甲乙两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乙运动 s 时刚好追赶 上甲。 答案:2 03.(20XX 年西城一模) 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情况如图23所示,它在OA 段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 ;它 在BC 段的速度_________OA 段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5;小于 04.(20XX 年大兴一模)图14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 s 。(2分) 图17 s/m t/s /s 图25

答案:4 05.(20XX 年顺义二模)图17是一辆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该小车在0~3s 内运动 的路程为 m. 06. 如图13 (1)观察分析图13,小车的图像可知,小车在AB 段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 。 (2)小车在OC 段运动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__s 。(3 分) (3)小车在OA 段的速度为 ________ m/s 。 答案:(1)静止;(2)20;(3)2 07.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能自动计 算出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并显示出物体的距离-时间(s - t )图象。超 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 /s 。 (1)传感器发出信号后0.2 s 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物体距传感 器 m 。 (2)若显示物体运动的(s-t )图象如图17,物体在0至15s 的状态是 。 (3)如图18所示,物体在F =10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传感器显示物体的(s-t ) 图象如图19。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拉力的功率 W 。 0 1 2 t/s 1 2 3 t /s S /m 图13 C

初中物理速度图像专题

初中物理速度图像专题

图像题 01.(08年宣武一模)小明研究甲、乙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并做出了两小车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7所示。由图像可知:经过6秒钟,甲、乙两车相距m 。 02.(2008年丰台二模) 如图25是甲乙两 人运动时路程随时 间变化的图像。乙 运动 s时刚好 追赶上甲。图 s/m t/s /s 图25

答案:2 03.(2008年西城一模)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情况如图 23所示,它在OA段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它在BC段的速度_________OA段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5;小于

04.(2008年大兴一模)图14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s。(2分) 答案:4 05.(2008 内运动 路程-0~3s

06. 如图13所示是小刚同学研究玩具小车的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变化关系时,画出的图像。 (1)观察分析图13,小车的图像可知,小车在AB 段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2)小车在OC 段运动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__s 。(3分)(3)小车在OA 段的速度为 ________ m/s 。 答案:(1)静止;(2)20;(3)2 07.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能自动计 算出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并显示出物体的距离-时间(s - t )图象。超 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 /s 。 (1)传感器发出信号后0.2 s 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物体距传感 器 m 。 (2)若显示物体运动的(s-t )图象如图 17,物体在 /s S /m 图13C

路程速度时间基础计算题

路程、时间和速度 讲出意义并能比较速度的快慢。 如:4千米/时表示() 12千米/分表示() 340米/秒表示() 练习:1、飞机的速度是1425千米/时,小轿车3小时行驶285千米。 (1)小轿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飞机的速度是小轿车的几倍 2、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3小时后,离乙地还有15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甲、乙两地相距2760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以每时12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20时,离乙地还有多远 4、两辆汽车同时从车站相反方向开出,它们的速度分别是45千米/时和38千米/时,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6、一列火车车长180米,每秒行20米,这列火车通过320米长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应用题 1、这辆汽车每秒行18米,车的长度是18米,隧道长324米,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用多长时间 2、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3、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小时,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行驶95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 5、一辆从北京到青岛的长途客车,中途经过天津和济南。早晨6:30从北京发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5千米,大约何时可以到达青岛 北京到天津137km;天津到济南360km;济南到青岛393km。 6、从甲地到乙地936千米,大车行3小时走216千米,从甲地到乙地1066千米,小车行4小时走312千米,问哪车先到达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分析及相关计算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分析及相关计算 1. 下列说法中,能判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只需要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 B.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 C.每间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 D.1s内运动5m,2s内运动10m,3s内运动15m 2.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s t 可知,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3. 世界短跑名将跑完100m只需9.8s,一辆汽车以30km/?的速度行驶,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m/s.比较这三者的速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A.运动员、羚羊、汽车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汽车、运动员、羚羊 D.羚羊、运动员、汽车 4. 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在限速为110km/?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A.3m B.7m C.15m D.25m 5. 一列队伍长40m,经过全长为80m的桥,队伍过桥共用了1min,若队伍前进可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支队伍行进速度为() A.2m/s B.1.3m/s C.0.67m/s D.2.3m/s 6. 下列物体正在做直线运动的是() A.水平抛出的球 B.钟表秒针的转动 C.直线行驶的汽车轮上的一点 D.空中自由落下的粉笔 7.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 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是() 8. 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10~20s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第15s时,两同学的速度相同 C.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D.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9.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10. 由图可知,速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v甲v乙>v丙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1. 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1:2 B.2:1 C.9:2 D.2:9 12.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沿同一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经过6s 两车相遇,则A、B两地间的距离为() A.1.2m B.2.4m C.3.6m D.6m 13. 甲、乙二人沿同一条平直公路运动,如图所示为二人运动的S?t图象.下列从图中得到的信息,错误的 是() A.5~10s内,二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比乙晚出发5s C.10s末甲、乙速度相等 D.前10s内甲、乙平均速度相等 14. 过年时小明一家人去航坞山游玩,当汽车匀速直线上坡的过程中,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5.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 t 可知()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16. 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A. B. C. D. 17. 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汽车运动的速 A.v甲>v乙 B.v甲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专题

课题:1.6速度、路程、时间图像专题 班级姓名编号 6 课型:新授课;主备:李程;审核:八年级物理组 教学目标: 1、能用图像描述物体的速度、路程、时间关系。 2、能用利用图像对速度、路程、时间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看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s-t图像,v-t图像、v-s图像 教学难点s-t图像判断物体运动状态。 教学过程: 看速度图像信息要注意: ①首先要看清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轴) ②要学会从图像中,读出速度、路程或时间的大小。(点、线、面) 一.匀速直线运动V与S.t无关 V (m/s) V(m/s) 4 4 1 2 t/s 1 2 3 s/m 二.变速运动中V与s,t有关 V(m/s) V(m/s) (1) (1) (2) (2) 2 (3) (3) t/s s/m (1)初速是2m/s的加速运动(1)初速是2m/s的加速运动(2)初速是0的变速运动(2)初速是0的变速运动 (3)初速是0的加速运动(3)初速是0的加速运动

V(m/s) V(m/s) 3 3 t/s s/m (1)初速是3m/s的减速运动(1)初速是3m/s的减速运动 (2)初速是0的变减速运动(2)初速是0的变减速运动 三.匀速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S=Vt s/m t/s A A B B t/s s/m A的速度比B大A的速度比B小 四.变速运动中S与t的关系图像 (1)加速运动(2)减速运动 S S t t 随堂小测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1错误!未指定书签。:如图5-17所示,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

A .a b B. b c C. b d D. a d 2错误!未指定书签。: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 和B ,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时间图; (2)由数据可得出汽车A 和汽车B 的速度关系是 ; (3)由图可知在4秒内,汽车A 和汽车B 运动的路程各是 和 。 3错误!未指定书签。:小明骑自行车,小华跑步,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右边所示。 请根据运动的图像,(1)请写出至少两条合理的信息。 信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两条线的交点表示此时小明骑自行车的____与小华相等。 (3)若小明骑自行车和小华跑步乙同学同时出发,请你在图中作出小明骑自行车的路程--时间的图像。 4错误!未指定书签。: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1)下面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2)在虚线框内作出此汽车路程和时间的图像。 、 5错误!未指定书签。: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vt s ,如图5-12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 和时间t 关系的图象,从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 A .v 甲 大于 v 乙 B .v 甲 小于v 乙 C .v 甲 等于 v 乙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6错误!未指定书签。: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4s ~8s 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 .0s ~8s 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 D .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运动路程 S /m 汽车A 0.1 0.2 0.3 0.4 汽彻B 0.2 0.4 0.8 1.2 运动时间t /s 汽车A 1 2 3 4 汽车B 0.5 1 2 3 1.0 0.2 0.6 0.8 时间 t /s 路程s / m 2 4 1 3 0. 4 1.2 图1

速度路程时间计算题类型总结

速度计算题类型总结 1、简单的求速度、路程、时间问题 (1)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 驶,如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 的有关内容.出租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 合多少km/h (2)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汽车以6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才到达旅游景点.傍晚,他们沿原路返回,从景点到家用了30min.求: (1)从小明家到旅游景点的路程; (2)小明一家从景点回家的平均速度. 2、过桥问题(或隧道问题) (1)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2m/s的速度通过400米的大桥,要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2)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匀速过桥,整 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3min,车速如图所 示,问这座大桥长多少 (3)一列火车长120米,匀速通过长360米的山洞,车身全部在山洞内的时间为10s,求火车的行驶速度3、比值问题 (1)甲、乙两个运动员爬两个山坡,已知他们的爬山速度比 是2:3,两个山坡的长度比是4:3,则他们爬到坡上的时间 比是多少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4: 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则两辆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多 少 4、速度大小的比较问题 甲同学骑车行驶45km用3h,乙同学跑400米的纪录是 1min20s,他们两人谁的速度大 5、爆炸离开问题 (1)的导火线长100cm,导火线燃烧速度是s.点火者在点燃 引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则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 点600m的安全区 (2)在一次爆破中,点火者点燃引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 当跑到离爆炸点600m远的安全区时,炸药恰好爆炸。若引火 线燃烧速度是s,求引火线的长度。 6、追赶问题 (1)步行人的速度为v1=5km/h,骑车人的速度为v2=15km/h, 若步行人先出发t=30min,则骑车人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步 行人 (2)甲、乙两车从同地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是 10m/s,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倍,甲车出发1min后,乙车 才出发去追甲车。 求:①乙车的速度。 ②乙车出发时距甲车多远 ③乙车追上甲车需用多长时间 ④乙车追上甲车时离出发点多远 (3)一次警察追捕小偷的过程中,小偷在警察前90m处,小 偷逃跑的速度是5m/s,警察追捕的速度是27km/h,如果小偷 和警察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问: (1)通过计算说明警察能不能在500m的路程内追上小偷 (2)若能追上小偷,警察追上小偷共走了多少路程 7、相遇问题 (1)甲乙两地相距300m,小明和小红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 步行速度都是s,同时有一只小狗在两人之间来回奔跑,其速 度为6m/s,则小明和小红相遇时,小狗奔跑了多少路程 (2)速度都是30km/h的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水平公路上相向行 驶,当它们相距60km时,一只鸟以60km/h的速度离开甲车头 直向乙车飞去,当它到达乙车车头时立即返回,并这样继续在 两车头间来回飞着,试问到甲乙两车车头相遇时,这只鸟共飞 行了多少路程 8、平均速度问题 (一)一般的求平均速度问题 (1)一运动物体通过240m的路程,前一半路程用了1min, 后一半路程用了40s。 求:①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②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③全程的平均速度。 李伟同学百米赛跑的最好成绩是12s,如果他前6s的平均速 度是8m/s,那么他在后6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运动100s通过第一段路程;通

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图像(人教版)

运动图象问题 【针对训练】 1. 下图中表示三个物体运动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相同. B.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不同. C. 运动速率不同,3秒内经过路程不同,但起点位置相同. D. 均无共同点. 2、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0-t 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1-t 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 B .在0-t 2时间内火箭上升,t 2-t 3时间内火箭下落 C .t 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 .t 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3、右图所示为A 和B 两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t=0时,A 、B 两质点的速度均不为零. B.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运动得比B 快. C. 当t=t 1时,两质点的位移相等. D. 当t=t 1时,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4、(1)如下左图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为 ,0---t 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0速度方向为 。 (2)如下中图质点加速度方向为 ,0--- t 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t 0时刻后的速度 方向为 (3)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图线如上右图所示 a 、二者的速度方向是否相同 b 、二图线的交点表示 c 、若开始计时时,甲、乙二质点的位置相同,则在0-t 0时间内,甲、乙二质点的 距离将 , 相距最大。 【能力训练】 s

1.如图所示,a 、b 两条直线分别描述P 、Q 两个物体 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M 点表示两物体在时间t 内有相同的位移 C . t 时间内P 的位移较小 D . 0~t ,P 比Q 的速度大,t 以后P 比Q 的速度小 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 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物体 ( )A . 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 B . 沿直线做往复运动C . 加速度大小不变 D . 做匀速直线运动 3、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 图象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 出发时 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 A .甲乙同时出发 B .乙比甲先出发 C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 0处 D .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4、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在t = 2 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 2 s 后位于出发点 正方向上 D.在t = 2 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5.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 t 1 s . B.当 t = t 2 s 时,两物体相遇 C.当t = t 2 s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 当t = t 3 s 时,两物体相距s 1 m 6、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v -t 图像分别如图中的a 和b 所示. 在t 1时 刻( ) (A)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 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

速度--时间图像

速度—时间图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像,知道如何用速度——时间图像来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知道匀速直线的速度——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速度——时间图像上直接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并能求出位移.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像的特点及物理意义. 4.领会用速度——时间图像处理运动问题的优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s-t图像与v-t图像的对比,让学生参与活动和自学讨论的教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2.利用v-t图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过程中,渗透图像这种方法处理问题的优越性在于可以直观、清楚地表示出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便于从总体上认识运动过程的特点,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v-t图像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图像的自然美. 【教学方法】 1.教师通过实验引入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2.通过讲解阐述v-t图像的特点和意义及应用. 3.利用适当的例题进行训练巩固. 【教学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过v-t图像求位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5min) (一)复习 (二)引入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v=s/t是不变的,即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如何用图像来反映这种运动呢? 二、教学过程设计(35min) 速度—时间图像 定义:以速度为纵轴,时间为横轴,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速度—时间图像,又称v-t图像。 物理意义:v-t图像能整体、直观地反映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v-t图像中“面积”的含义:从v-t图像中可求出物体运动的位移。一般横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的各个时刻,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图线跟与之对应的由时间所决定的线段以及两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向位移,在时间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向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专题资料

课题:速度、路程、时间图像专题 班级姓名编号 6 课型:新授课;主备:李程;审核:八年级物理组 教学目标: 1、能用图像描述物体的速度、路程、时间关系。 2、能用利用图像对速度、路程、时间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看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s-t图像,v-t图像、v-s图像 教学难点? s-t图像判断物体运动状态。 教学过程: 看速度图像信息要注意: ①首先要看清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轴) ②要学会从图像中,读出速度、路程或时间的大小。(点、线、面) 一.匀速直线运动V与无关 1 2 t/s 1 2 3 s/m 二.变速运动中V与s,t有关

(2) (2) 2 (3) (3) t/s s/m (1)初速是2m/s的加速运动 (1)初速是2m/s的加速运动(2)初速是0的变速运动 (2)初速是0的变速运动 (3)初速是0的加速运动(3)初速是0的加速运动 V(m/s) V(m/s) t/s s/m (1)初速是3m/s的减速运动 (1)初速是3m/s的减速运动 (2)初速是0的变减速运动 (2)初速是0的变减速运动三.匀速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S=Vt

t/s s/m A的速度比B大 A的速度比B小 四.变速运动中S与t的关系图像 (1)加速运动(2)减速运动 S S t t 随堂小测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11:如图5-17所示,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 A.a b B. b c C. b d D. a d 22: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运动路程 S/m 汽车A 汽彻B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路程

辅导教案 1.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3.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10-15分钟) 教法说明:首先要求学生了解速度是一个复合单位(千米/小时、米/分),前面是长度单位,后面是时间单位。在解决路程、速度、时间问题时,要先将时间单位与速度中的时间单位保持一致、路程中的长度单位与速度中的长度单位保持一致。以下两个问题建议让学生相互协作完成。 问题1:小华骑车的速度是12千米/时,照这样计算,他每分钟能骑多少米? 已知速度的单位是千米/小时,而要求的速度单位是米/分,分别进行单位的换算再求出速度。 参考答案:12千米=12000米1小时=60分钟 12000÷60=200(米/分) 问题2:一辆汽车1小时行驶了42千米,如果用同样的速度行驶8400米,需要多少分? 参考答案:42千米=42000米1小时=60分 42000÷60=700(米/分) 8400÷700=12(分)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50-60分钟) 例题1:小象奔跑的速度是68米/分,5分钟能跑多少路程?如果要在4分钟里跑完这段路程,小象的速度应是多少? 教法说明:首先强化速度的概念,每分钟(每秒、每小时)行的路程叫速度;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共同组成的复合单位。通过提问强调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5分钟能跑多少路程?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68×5=340(米)。如果要在4分钟里跑完,小象的速度应是多少?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得340÷4=85(米/分) 参考答案:68×5=340(米)340÷4=85(米/分) 试一试:小明家离学校有3千米,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3米/秒,他每天上学花在路上的时间是多少? 教法说明:距离的单位是“千米”,而速度中距离的单位是“米”,因此要先化为相同的单位,再进行计算。参考答案:3千米=3000米3000÷3=1000(秒) 例题2:甲乙两人比赛跑步,甲3分钟跑600米,乙4分钟跑700米,谁跑得快? 教法说明:如果时间相同,可以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速度的快慢;如果路程相等,可以通过比较时间的多少来比较速度的快慢;但遇到路程和时间都不一致的情况,就必须计算出速度,然后再进行比较。 参考答案:甲的速度:600÷3=200(米/秒)乙的速度:700÷4=175(米/秒) 200(米/秒)>175(米/秒),所以甲跑得快 试一试:摩托车的速度是70千米/小时,自行车的速度是18千米/小时,摩托车每小时比自行车多行驶多少千米?如果同时行驶3小时,自行车比摩托车少行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70-18=52 (70-18)×3=52×3=156(千米)

《路程速度和时间》评课稿

《5、4、3、2加几》评课稿 执教教师:张仕林 评课教师:张光荣时间: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 今天早上听了张仕林老师执教的《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通过听课,我发现张老师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的体验,是一节非常成功汇报课: 第一、教学的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张老师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9加几,8、 7、 6加几的进位加法和读一读凑十儿歌,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这些加法的计算方法,从而渐渐过度到即将要学习的5、4、3、2加几,过渡自然,不仅复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接着由小猴吃梨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从而得出结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再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了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和技能,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二、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与运用 张老师设计了大量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这些问题。如:算“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个水果”、“一班和二班体育用品共有多少”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但增强了计算的能力,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有所用的道理。 ; 第三、注重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题目的理解分析还不是很清楚明白,张老师在教学时强调学生要注意写上单位名称,答语要把问句的问号改写成句号等等,这些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来获取新知,而且在交流中体验了5、4、3、2加几的多种算法,教学中教师语言富有亲合力,教态自然大方,总结的非常及时、到位。但唯一美中足之处就对学生提问的面太窄和课题的板书应该与内容有一定的间隔。 作为他的指导兼主评老师,我很高兴,因为我非常荣幸的遇到了这么一个勤学务实的优秀老师,在短短的三个月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他的成长,可以说他的进步是非常大的,我相信只要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大家一如既往的帮助关心和支持他,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成为三小的骄傲,加油吧!新老师们,因为有你们,三小的明天会更辉煌!谢谢大家!

八年级物理《速度路程时间图像分析》专项习题

八年级物理《速度路程时间图像分析》专项习题 1. 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0~t1做加速直线运动 B.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 C.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 D.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 2. 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6米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从P点出发向Q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经过12秒,甲车到达Q点,此时乙车离Q点距离大于2米.它们的s?t图像分别为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则() A.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 B.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 C.乙 的图像一定为图线a D.乙的图像可能为图线c 3. 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 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C.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3s时甲在乙的前方 5. 甲、乙两车用相同的牵引力同时同地在水平地面上开始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经过6秒后可确定的是()A.甲做的功小于乙做的功 B.甲和乙的机械能相等 C.甲和乙相距0.3米 D.甲和乙所受的合力相等 6. 甲、乙两小车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7. 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都以相同速度运动 B.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静止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8. 小华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得() A.小华步行的速度为1.5m/s B.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800m C.小华骑车的速度为360m/s D.小华在图中AB段的是骑自行车 9. 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800米的P、Q两点同时沿水平直线相向而行,它们的s?t图像如图 (a)、(b)所示.第4秒内甲车通过的距离为________米;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要使甲、乙两车第一次相距400米,则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秒.

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一、多项选择 1、图示为A、B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图像.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物体开始时相距100m,同时相向运动 B.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5m/s C.A、B两物体运动8s时,在距A的出发点60m处相遇 D.A物体在运动中停了6s 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在t=1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C.在前2s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D.在t=2s时,乙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 3、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原点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计时开始时甲、乙不在同一地点 C.在t2时刻,甲、乙相遇 D.在t2时刻,甲、乙的速度大小相等 4、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s-t 图象如图3中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 v-t图象如图3中乙所示.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和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的速度比B更大 B.在0─3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5m

C.t=3s时,物体C追上物体D D.t=3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 5、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甲和乙可以相遇两次 C.第2s末甲、乙速度相同,所以,第2s末甲、乙相遇 D.第2s末甲、乙在相遇前距离最大 6、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高度,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g=10 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是从5m高处开始下落的 B.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m/s 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m D.小球能弹起时的初速度为5m/s 7、如图所示为A、B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 ) A. t1时刻A、B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 t1时刻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t2时刻物体A的速度大于物体B的速度,二者方向相同 D. t2时刻物体A的加速度小于物体B的加速度,二者方向相反 8、物体甲的x﹣t图象和物体乙的v﹣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 移大小为4m B.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C.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乙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 二、选择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