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及要求

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及要求

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及要求
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及要求

学习内容:白内障进入临床路径标准、要求及流程学习时间:2016-1-14 学习地点:科护办室

参加学习人员签名:| 1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ICD-10:H26.901)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3)

(二)诊断依据。根据《眼科学》(惠延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或眼前黑阴影

2.体格检查: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或窥不清),多见于核性白内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

2.视力低于0.5;

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老年性白内障疾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需145/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8.0mm/L以下,且门诊检查符合条件可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角膜内皮计数。

2.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3.心电图、胸透;

4.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

5.眼科A、B超+角膜曲率、厚度、知觉度检查;

6.冲洗结膜囊、泪道、剪睫毛。

(七)术前用药。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3-6次/日,用药2-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

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

3.眼内植入物:人工晶体;

4.术中用耗品:粘弹剂、一次性手术刀、眼内灌注液或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缩瞳剂);

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

(九)术后住院恢复3 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

2.视力;

3.眼压;

4.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类固醇激素眼药水,必要时加用非甾体类消炎眼药水;

5.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第一、二代头孢类,术后72小时停止使用。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

2.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

3.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人工晶体位置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等待术前检验结果;

2.术后炎症反应或并发症;

3.患者其他原因。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实施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17-09-07T15:47:04.5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作者:刘战强 [导读]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的升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青海油田职工总医院甘肃敦煌 736202)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实施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份到2016年2月份我院所接收的100例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并按照是否对其实施路径来进行划分,未入径的定义为对照组,入径的定义为实验组,每组各50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检查相关的费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检查相关的费用等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临床路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检查费用,并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以更为合理对医疗资源进行配比。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087-02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的升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目前对于该类疾病所采取的主要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该种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所以也成为了人们治疗该疾病的首要选择[1]。基于此,我院提出了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治疗方式,以此来对医疗行为进行规范,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住院费用,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一研究做如下说明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2月份到2016年2月份我院所接收的100例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对于所选择的患者进行了以下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包括:具有明确诊断的患者,且视力小于0.5;排除标准包括:存在先天性白内障,或者是外伤性白内障的患者;具有其他类合并并发症,或者已经住院并进行双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按照是否对其实施路径来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划分,未入径的定义为对照组,入径的定义为实验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27例,平均年龄为(63.01±13.45)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29例,平均年龄为(64.13±12.5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未入径的方式,采取科室中日常的治疗方式接受治疗。 实验组患者则对其采取临床入径的方式,该种方式主要包括: 首先,需要根据国家颁布的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表单中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临床特征等来制定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2]。 其次,把制定的方案交由相关医护人员,从用药、检查、费用等方面来进行相关的审核,并把审核结果交由质量管理人员来进行统一汇总,并反馈给眼科。眼科人员根据反馈的结果对此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各部门对修改后的方案再次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再加以实施。 再次,对方案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要对病例中出现的变异情况、住院费用等进行定期的统计和分析,并根据所分析的结果对制定的方案进行修改。 最后,实验组的患者和家属应遵循制定的临床路径方案,确保住院时间为6天,并根据已制定的临床路径方案来进行治疗[3]。 2组患者均完成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1.3 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检查相关的费用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P<0.05表示本次数据是符合统计学标准的,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检查相关的费用等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详情参照表。 3.讨论 所谓的临床路径主要是指针对某一类疾病对其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治疗模式和治疗程序,是对整体临床治疗制定的一个综合性的模式,对医疗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性作用,并有效的对变异情况进行降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医疗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与以往传统的治疗模式相比,临床路径更加注重各个科室之间的协作性、以及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4]。临床路径的制定是根据相关的标准,并充分结合患者的病情、特征等,制定后的方案需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只有审核通过后才可以加以实施。在对临床路径进行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方案来进行调整和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变异情况做好记录和总结,一般情况下变异的情况包括: (1)术中出现并发症,需要对其进行二次手术;或者存在其他类型的并发症,如青光眼等。 (2)患者体制较弱,并伴有高血压等症状,需要患者情况平稳后方可对其进行治疗;在术前检查中存在异常的,需要对其进行具体的检查,对手术禁忌进行排除。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一、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ICD10: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 根据具体情况,必要时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格检查: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 1.诊断明确; 2.矫正视力低于0.3; 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3-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0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眼底; 2.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3.心电图、胸透或胸部X光片; 4.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 5.眼科A.B超+角膜曲率、验光、眼电生理检查; 6.根据病情需要检查的项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野、角膜内皮计数、人工晶体测量等。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左氧氟沙星眼液),4-6次/日,用药2-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 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 3.眼内植入物:可折叠人工晶体; 4.术中用耗品:粘弹剂(透明质酸钠)、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眼内灌注液或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 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 2.视力; 3.眼压; 4.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类固醇激素眼药水,必要时加用非甾体类消炎眼药水。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 2.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 3.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人工晶体位置良好。

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7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TCD编码:BYT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编码:H25. 901 )o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I0L)(ICD-9-CM-3:13. 41+13. 7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眼科学》(葛坚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诊疗 方案”。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临床常见证候: 肝肾两亏证

脾肾阳虚证 气血两虚证 肝热上扰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3.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圆翳内障(TCD编码:BYT040)和老年性白内障(ICD-10 编码:H25. 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2019版) 一、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 1.病史: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格检查:晶状体出现不同部位及程度的混浊;眼底像不清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 1.诊断明确。

2.视力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3.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2~5天或日间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必需的检查项目 1.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晶状体及其他解剖结构基本情况。 2.检查眼压、泪道。 3.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 4.心电图。 5.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

电解质、血糖)。 6.眼科A+B超+角膜曲率。 7.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 8.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9.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主要了解黄斑情况。 10.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胸透或胸部X线片。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眼液,连续使用3天,4次/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 2.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3.眼内植入物:人工晶状体。 4.术中用耗品:黏弹剂、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必要时)、眼内灌注液或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必要时)。 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 6.输血:无。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一、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TCD 编码:BYT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 编码: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诊疗方案”。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临床常见证候:

肝肾两亏证 脾肾阳虚证 气血两虚证 肝热上扰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3.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圆翳内障(TCD 编码:BYT040)和老年性白内障(ICD-10 编码:H25.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

的动态变化。

浅谈白内障临床路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能否降低住院成本、缩短住院日、强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增加护士的满意感。方法选择白内障临床护理路径前后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研究指标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患者、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可以降低住院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护士满意度,节约了医疗资源。 标签:白内障;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效果 2009年9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科开展临床护理路径以来,共收治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患者244例,其中因糖尿病、高血压等退出临床路径的患者有17例,随机抽取实施前后100例患者,其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未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白内障患者,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53~85岁;100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白内障患者,其中男49例,女51例,年龄52~90岁。 1.2方法两组均以整体化护理为基础,对照组:按常规医嘱执行护理,在治疗、护理、住院天数等方面不作统一规定。观察组:由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按照白内障手术患者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路径实施护理。满意度调查均以患者出院当日完成。 1.3研究项目及评估内容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收费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护士对自我工作评价的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均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95分为合格)。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满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明显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討论 临床路径是对患者进行规范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2009版) 一、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 2. 体格检查: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 诊断明确; 2. 视力低于0.5; 3. 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01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 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检查眼压、泪道; 2.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3.心电图; 4.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 5.眼科A.B超+角膜曲率; 6.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胸透或胸部X光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显然验光。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4-6次/日,用药2-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 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 3.眼内植入物:人工晶体; 4.术中用耗品:粘弹剂、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眼内灌注液或 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 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 6.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3 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 2.视力; 3.眼压;

年龄相关性白障临床路径 、年龄相关性白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障(ICD10: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障摘除术(白障超声乳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 术(IOL)(ICD-9-CM-3: 13.41+13.71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7 年) 1. 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 2. 体格检查: 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2007 年) 1. 诊断明确; 2. 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w 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年龄相关性白障疾病编码(ICD10: H25.901 );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 (六)必须的检查项目。 1. 检查眼压、泪道; 2. 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3. 心电图; 4. 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5. 裂隙灯+眼底检查、眼科A超和B超、角膜曲率; 6.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的检查项目:角膜皮细胞计数、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验光、视觉电生理检查、视功能、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胸透或胸部X线片、血糖、血压。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4-6 次/ 天,用药1-3 天。 (八、手术日。 1. 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 球周阻滞麻醉; 2. 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 3. 眼植入物:人工晶体; 4. 术中用耗品:粘弹剂、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眼灌注液或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一、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格检查: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 2.矫正视力低于0.5; 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01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眼压、泪道冲洗; 2.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3.心电图; 4.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

5.眼科A.B超+角膜曲率; 6.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胸透或胸部X光片。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左氧氟沙星眼液)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双氯芬酸钠眼液),4-6次/日,用药2-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 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 3.眼内植入物:人工晶体; 4.术中用耗品:粘弹剂(透明质酸钠)、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眼内灌注液或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 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 2.视力; 3.眼压; 4.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类固醇激素眼药水,必要时加用非甾体类消炎眼药水。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 2.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 3.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人工晶体位置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等待术前检验结果。 2.术后炎症反应或并发症; 3.患者其他原因。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文本 一、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格检查: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 2.矫正视力低于0.5;

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01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眼压、泪道冲洗、血压测量; 2.心电图; 3.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大便常规; 4.眼科A.B超+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验光。 5.既往有肺部疾病需行胸部X光片。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左氧氟沙星眼液)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双氯芬酸钠眼液),4-6次/日,用药1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

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 3.眼内植入物:人工晶体; 4.术中用耗品:粘弹剂(透明质酸钠)、白内障超声乳化专用手术刀、眼内灌注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 6.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 2.视力; 3.眼压; 4.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类固醇激素眼药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抗菌药物眼药水(左氧氟沙星眼液),非甾体类抗炎眼药水(双氯芬酸钠眼液)。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 2.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 3.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人工晶体位置良好。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应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干预所得到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4月曾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根据随机方式分两组患者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其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中患者以临床路径模式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完成护理干预之后,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观察组中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少;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1%,对照组中患者所发生不良反应为21.8%;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进行调查分析,观察组中患者满意率可达到100.0%,对照组患者所得到满意率为81.8%,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白内障治疗过程中应用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护理能够得到理想效果,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能够使患者并发症减少,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可降低所发生医疗纠纷,为临床上一种理想护理模式。 标签: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应用 白内障为现代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眼科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好发,该主要临床症状就是视物模糊,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着十分严重影响,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处理,将有很高致盲率[1]。对于该疾病,当前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理有效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临床治疗有着十分重要作用。本文选择2013年8月~2014年4月曾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分别对其行常规护理与临床路径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8月~2014年4月曾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通过随机方法分这些患者为两组,且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对照组中患者总例数为30例,其中共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总数为12例,患者年龄60~80岁,其年龄平均为(75.5± 2.5)岁,患者患病时间为1~5年,其平均患病时间为( 3.2±1.5)年;观察组中患者共有患者30例,在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占20例,所包括女性患者为10例,患者年龄62~82岁,其平均年龄为(7 4.6±2.6)岁,患者病程为1~6年,患者平均病程为(3.6±1.4)年。两组患者之间所存在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因此两者之间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中患者对其行常规护理,其主要包括健康教育以及饮食护理与活动指导。观察组中患者应该临床路径模式对其进行护理,患者在进入医院第1d,接待人员将本次治疗相关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介绍,并且对其行入院宣传,然后护理人员评估患者入院时病情;在患者入院之后第2d,护理人员将该疾病情况、手术准备以及有关注意事项向患者进行介绍,并且注意对存在情绪激动患者进行相关心理疏导,对其进行鼓励,使之建立起信心,并且稳定其情绪;在患者入院之后第3d,患者需进行手术,护理人员应将相关器具准备好,

白内障临床路径执行方案 白内障是指眼晶状体混浊的一种最常见的致盲眼病。本病一般属于中医的“圆翳内障”、“胎患内障”、“惊震内障”范畴。 一、诊断依据: (一)西医诊断依据 1.主要症状:视力模糊、下降 2.眼部检查:晶状体混浊 (二)中医诊断标准 1.主要症状:视力模糊、 2.眼部检查:晶珠混浊 F降 二、路径入选标准[11 1.纳入标准: 1)老年性白内障者视力低于0.5以下者手术治疗: 2)先天性白内障者一般宜在婴儿3~6个月时手术 3)并发性白内障视力低于0.5以下,眼部原发病稳定情况下,手术治疗。 4)外伤性白内障视力低于0.5以下,以眼部外伤性炎症反应基本平静后施行。 如合并角巩膜裂伤,大量皮质涌入前房,特别是合并继发青光眼、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者,可尽 早手术。 2.排除标准: 1)伴有严重全身疾病如严重感染;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出血或脑梗塞发病6月内;肾功能衰竭患者。 2)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9mmoL/l者。 3)有其他眼病未得到控制者,如急性结膜炎、角膜炎、葡萄膜炎、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视网膜脱离、眼底血证等; 4)伴有精神疾病患者。 三、评估方法: 1.是否符合手术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如上所述) 2.根据患者眼部情况、全身情况和经济情况选择适当手术方式。 四、护理[2]: 1.术前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全身情况选择2级护理或1级护理:据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如剪眼 睫毛和术前散瞳等; 2.术后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全身情况选择2级护理或1级护理。 五、饮食[3]: 1.一般普食; 2.老年人建议清淡饮食或普食; 3.合并高血压者低盐饮食; 4.糖尿病患者选择糖尿病饮食: 5.血脂异常者选择低脂饮食 六、监测[4]: 1.手术使用全麻者须监测P R BP T; 2.高血压患者须监测BP;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实施与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5-10-09T16:46:37.3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作者:刘祥[导读] 四川省资中县中医医院眼科四川资中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临床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刘祥 (四川省资中县中医医院眼科四川资中 641200) 【摘要】目的:探析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实施与影响因素的对比。方法:选择2013年2月-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临床路径,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有患者合并其它并发症、术后炎症严重以及体质等因素,将临床路径运用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还能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062-02 白内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尤其是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眩光感、视力减退等症状为主,患者发病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不仅会进一步加重病情,也是致盲和视力残疾的一个主要因素[1]。当前临床上在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时,手术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一种方法,虽然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良好的护理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实施与影响因素的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中14例为男性,10例为女性,年龄48~88岁,平均年龄为(65.3±4.9)岁,病程2个月~10个月,平均病程为(5.6±2.5)个月;观察组中15例为男性,9例为女性,年龄49~89岁,平均年龄为(65.5±5.2)岁,病程3个月~11个月,平均病程为(5.8±2.6)个月。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 方法 将临床路径小组制定的针对性计划作为住院标准流程:入院第1d,办理相应住院手续,医生书写住院病历书;第2d,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肝肾功能、尿常规、胸片、血常规以及心电图,梅毒、艾滋病、乙肝以及丙肝的血清学检查)及眼部检查(角膜内皮、眼科B超、角膜厚度、角膜曲率),选择合适的黏弹剂和人工晶体,并对手术知情同意书进行签署;第3d,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散瞳、泪道冲洗以及洗眼),同时给予手术治疗;第4d,对眼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更换敷料,对于病情和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可以办理出院手续。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严格按照临床路径实施护理,并认真做好相关记录。 1.3 评价标准 1.3.1住院天数从患者入院实际付费的天数开始计算,直到办理出院手续。 1.3.2住院费用从患者入院实际支付的费用开始计算,直到办理出院手续的总共结算费用。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对比 组别例数(n)住院天数(d)住院费用(元) 对照组 24 6.57±2.03 3955.83±272.13 观察组 24 3.11±0.32 3411.23±284.09 t值 0.343 0.912 P值 <0.05 <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临床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临床路径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不仅可以为医疗质量的改善和维持提供有效保障,在正确评价医疗质量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为医疗机构的临床部门、计划机构、管理者以及医院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它的主要特征是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能够实现诊疗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使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合理运用,充分发挥整体护理的作用,节约医疗成本,从而提高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2]。同时,临床路径还充分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的管理和经营理念,促进工作模式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3]。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入院后才接受术前检查,在等待检查结果时耗费了一定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现变异的风险,但是对于患者而言,入院后再进行全身检查可以为患者提供方便,使患者往返于医院的次数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在实施临床路径和总结的过程中,变异记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所用。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以下几点:(1)由于患者双眼均患有白内障,入院后,两只眼睛都需要进行白内障手术,并且两只眼睛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次住院双眼都需要进行手术,使住院天数增加,所以无法应用临床路径[4];(2)患者由于年龄较大、身体各项机能明显衰退,并且往往合并诸多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入院后,需要对血糖和血压进行控制,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再进行手术的患者也不能纳入临床路径;(3)术前检查时,存在明显异常,需要再次复查,对手术禁忌进行排除的患者也不能纳入临床路径;(4)手术的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再次进行手术者;(5)术后,患眼的炎症情况比较严重,需要住院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

临床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2-02-03T10:36:23.11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曹秀红 [导读]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 曹秀红 (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五官科江苏淮安223002)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单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 1.2 护理方法: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护理人员利用各种接触患者的机会,进行随机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按临床路径为每位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及时处理偏差。 1.2.1 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在充分了解和评估白内障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病历,征求意见,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白内障健康教育路径表。 2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 患者入院后,由当班护士或责任护士认真做好入院评估表,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内容和意义,取得理解与配合。责任护士作为主要实施者,观察宣教情况,评价、了解患者的健康知识需求,根据患者接受能力,按路径表进行宣教,护士长随时检查健康教育情况,抽查患者的知晓度及每日措施落实情况并及时处理偏差。 3评价指标及标准 ①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及达标情况,从入院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出院前、出院后护士对患者评价健康教育的情况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能复述宣教知识≥85%为掌握,<85%为不掌握。②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是否满意,护理技术是否娴熟,健康宣教是否详细及时,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是否满意等。于患者出院前填写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对护理的满意>9O%为满意,70% ~89%为基本满意,<70%为不满意。 4 统计学方法及结果 4.1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2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3。)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2019 版) 一、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 : H25 ),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OL)(ICD-9-CM-3 : 13.41+13.71 )。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 1. 病史: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 体格检查:晶状体出现不同部位及程度的混浊;眼底像不清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 1. 诊断明确。

2. 视力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3. 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2?5天或日间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 H25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晶状体及其他解剖结构基本情况。 2. 检查眼压、泪道。 3. 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 4. 心电图。 5. 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 电解质、血糖) 6. 眼科A+B超+角膜曲率。 7. 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

8.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9. 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 )主要了解黄斑情况。 10.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胸透或胸部X线片。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眼液,连续使用3天,4次/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 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 2. 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3. 眼内植入物:人工晶状体。 4. 术中用耗品:黏弹剂、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必要时)、眼内灌注液或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必要时)。 5. 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 6. 输血:无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1. 渐进性视力下降; 2. 晶体出现混浊; 3. 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 诊断明确; 2. 矫正视力低于0.5; 3. 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果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术前准备 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检查眼压、泪道; 2. 乙型、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抗体; 3. 心电图、胸部X线; 4. 凝血三项、血生化、血细胞分析、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 5. 眼科A.B超+角膜曲率; 6. 角膜内皮计数。 六、选择用药:抗生素第一、二代头孢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 2-3天 1.麻醉方式:局麻/局麻+基础; 2.眼内植入物:人工晶体; 3.术中用耗品:粘弹剂; 4.输血:无。 八、术后住院恢复2 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 2.视力; 3.眼压; 4.术后用药:典必殊/同类药物; 5.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第一、二代头孢类,术后72小时内停止用药。

九、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 2.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 3.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前化验检查; 2.术后炎症反应或并发症; 3.周末、节假日; 4.患者有其它原因不同意出院。

学号xxxxxx 广东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临床路径对老年性白内障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的影响及分析 A clinical pathway for senile cataract medical cost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analysis 专业生物统计学 年级2012级 学生姓名林xx 指导老师(校内)倪xx (校外)杨x 完成单位(校内)广东xx大学 (校外)深圳市xxxx中心 二○一六年六月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1) 正文 (2) 1.材料与方法 (2) 1.1 研究对象 (2) 1.2 资料收集 (3) 1.3 统计分析方法 (3) 2.结果与分析 (3) 2.1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 (3) 2.1.1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情况 (3) 2.1.2两组患者的支付方式构成情况 (3) 2.1.3两组患者的入院病情比较 (4) 2.1.4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情况 (4) 2.1.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4) 2.2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及其各分项的对比 (4) 2.2.1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的对比 (4) 2.2.2两组患者的医疗费用的对比 (5) 2.2.3两组患者各医疗费用分项的对比 (5) 3.讨论 (5) 4.参考文献 (6)

临床路径对老年性白内障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的影响及分析 毕业学生:林XX 广东XX大学,东莞,523808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深圳市某医院老年性白内障实施临床路径患者和未实施临床路径患者的医疗成本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和改善医患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深圳市统计信息系统收集深圳市某医院从2015年老年性白内障病例医疗费用、治疗情况等信息,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为实验组,未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医疗费用和住院天数差异,研究临床路径对医疗费用及费用构成分项产生的变化。结果:本次研究纳入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共360人,其中实验组200人,对照组160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入院病情、手术切口愈合等级和费用支付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医疗费用中位数为8711.09元,低于对照组的8891.26元(Z=-2.76,P=0.01);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2天,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中位数为2天(2天,6天)(Z=-9.06,P<0.001)。在医疗费用各构成分项方面,实验组患者的诊断费、非手术治疗项目费、手术治疗费、卫生材料费和其他费用相对于对照组均有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对于降低医疗费用、减少住院天数具有明显作用,使医疗费用得到合理的控制、患者的经济负担得到降低。 【关键词】临床路径;医疗费用;老年性白内障;统计学分析 A clinical pathway for senile cataract medical cost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analysis 【abstract】Objective:This study through the Shenzhen a hospital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senile cataract and to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healthcare cost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reduce the medical cost,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days, solve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y and high cost of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Methods:By Shenzhen stat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to collect a hospital of Shenzhen from 2015 cases of senile cataract medical expenses, treatment and other inform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patients did not implement clinical pathway, and experimental basic data comparable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