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地理学__保继刚_楚义芳

旅游地理学__保继刚_楚义芳

旅游地理学__保继刚_楚义芳
旅游地理学__保继刚_楚义芳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闲暇、游憩和旅游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的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

事务活动的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

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

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旅游地理学(Geography of Tourism)的研究内容

皮尔斯(perce,1989)认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下列6个方面:

1.供给的空间模式(spatial patterns of supply);

2需求的空间模式(spatial patterns of demand);

3.旅游地地理(geography of resorts);

4.旅游流(tourist movements and flows)

5.旅游影响(impact of tourist)

6.旅游空间模型(models of tourist space)

郭来喜认为:

1.旅游地起因

2.旅游者的地域分布

3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地域组合、评价、开发利用论证

4.旅游区划

5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6旅游与地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7.适合不同对象的旅游线路组织与方案设计

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体(交

通、宾馆、旅行社等组成。

二、研究内容简析

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影响旅游产生的条件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般要素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旅游需求水平,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

特征和政策制度。另一类是专门要素,指旅游者个人的情况。

2、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者构成旅游活动的主体对旅游者行为规律的研究,

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动力、决策行为、空间行为以及旅游者行为规律的

实践意义等。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互作用的

形式。

4、旅游通道。旅游通道——为旅游者有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以及为

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活动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的整体。从地理学的角

度讲其研究的主要是对可进入性的研究以及各种交通方式——航空、铁

路、公路、水路等之间的匹配研究。

5、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与文化

历史遗存、文化环境、以及直接作用于游娱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6、旅游地演化规律

7、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包括自然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意义和

旅游者感应气氛的环境容量。各种旅游资源(场所)各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

生态指标、社会经济承受指标、旅游者个人的空间标准等

8、旅游区划。旅游区——含有若干共同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接待设施组成的

地域综合体。旅游区化的更本目的是为了客观地了解各个旅游区的不同性质

和特征,查明其区域基本优势,为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制定与实施中长期

旅游的区域发展规划,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的提供科学依据。

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开发式旅游目的地区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

文化都发生变化,正确评价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对指导旅游业发展具有极

其积极的意义,其研究内容包括:

(1)经济影响:有关旅游与经济发展、旅游与投资、旅游与收支平衡、

旅游与就业、旅游与通货膨胀等的关系。

(2)环境影响:旅游对动植物的影响、旅游对水体、大气的影响、旅游

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3)社会文化影响:旅游与社会变化、旅游示范效应、旅游与宗教、旅

游与语言变化等。

10、旅游规划。旅游地理学从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出发,分析旅游者的行为规

律,旅游需求要素、旅游地演化规律,综合评价区位和区域经济条件,兼顾

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研究和制订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地规划两个层次。

第三节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

的关系。

一、与地理学的关系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

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两者都是这门学科发展的前提。从旅游

活动的行为性质讲,它是偏向于社会文化的,因此旅游地隶属于人文地理学。

但旅游资源的自然部分自然地理学也要研究,讨论自然旅游资源离不开自然

地理学,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是一项产业,因此经济地理也要研究

它。

二、与旅游学科的关系

可以认为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学科的边缘学科。旅游经济学、旅

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都是旅游地理学的平行姐妹学科,他们分别从不

同的侧面来研究旅游活动这个复杂多面的社会经济现象。与这些平行学科比

较,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特点是在空间上进行综合。

三、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知识如园林学、建筑学、经济学、

环境学、交通运输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古典文

学、美学、心理学等。旅游地理研究这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

本知识。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第一节旅游者

1、游客——是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者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按出游地分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按时间分为过夜旅游者和一日游旅游者。

2、海外旅游者——是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3、海外一日游游客——是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4、国内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旅游者离开常驻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第二节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一、旅游需要分析

马斯洛旅游需要层次理论: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相爱)、尊重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旅游动机及其种类

一)田中喜一

心情动机、身体动机、精神动机和经济动机

二)罗伯特麦金托什

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和声望的动机

三、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机有三部分构成:内动力(人的旅游动机)、外动力(旅游地与

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和中间条件(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缺少

任何一个部分都不会形成旅游行为。

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的作用的三个条件:互补性、替代性、

和可达性

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

2、提高层次——娱乐旅游、购物旅游

3、专门层次——休养、疗养旅游;会议旅游;宗教朝拜;各种科学和社会考查、调查,及其他专业活动。

第三节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一、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1、感知环境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人们在选择旅游地时受感知环境而非客观环境的限制。

2、最大效益原则

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当从居住地到旅游地的单调旅行所耗费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费的时间的比值小于某个临界值时,人们才会做出到该旅游点旅游的决策,这个比值就是旅游时间比。

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3、旅游偏好

年龄、学历、职业等

二、普雷(Pred)的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

只有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感知机会)和旅游者经济能力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可达机会),才进入旅游决策,成为真正候选的旅游目的地(现实机会)。

在经济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假如他愿意牺牲其他方面的享受,将更多的钱投入旅游,则可达机会沿X轴向右侧增加;假如他期望得到更大的旅游满族,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敬礼进行信息搜索,则感知机会沿Y轴向下扩大。反之则现实机会局限在实线方框所构成的信息区内。

王家骏(1997)完成的无锡市居民对一些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和可到性的调查结果表

明:

1. 旅游者的可到机会随距离增加而急剧衰减

2. 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主要靠历史的积淀的人文事象得以提高。

三、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旅游者旅程的长短是根据一定条件决定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时间、费用和旅途不适。德国经济学家霍雷德认为,如果时间限定,则旅行距离也是限定的。撇开时间不论,旅行距离就又两个因素确定,一个是旅程花费,另一个是旅途不适和疲劳。假定旅游者对各个旅游地没有偏好,一视同仁。因此可以作出游客的选择旅游方式的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表明旅游者在一定经济条件下,选择不同旅游方式的满足程度是无区别的。每一距离都有各自的旅游无差异曲线。

中国城市居民出游的距离研究表明:一个城市的的旅游出游市场37%分布在距城市距离15Km 的范围内,24%的市场分布在15~50Km 范围内,21%分布在50~500Km 内。500Km 以外,仅占18%的城市旅游的出游市场。其中500~1500Km 占12%,1500KM 以外占6%。说明中国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80%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KM 以内的范围内。

四、旅游决策过程

1、认识需要阶段

2、信息收集阶段

3、评价对比阶段

第四节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一、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省际、全国、国际)

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

1)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做旅游目的地

2)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感

知机会

Y

2、尽可能游玩更多高级别旅游点

3、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二、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中尺度:省内、地区市内;小尺度:县市内、风景区内)

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1)在居住地附近旅游

2)在暂住地附近旅游

2、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

第五节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一、资源个体的评价

旅游资源的评价工作一般由研究人员来做,他们的评价一般带有某些非大众化倾向。从旅游者的行为决策来看,资源的级别取决于资源的知名度和能提供的游玩时间。这比研究人员用独特性来评价更切合实际。

二、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

近邻效应——独特性和共性导致相邻的资源个体对远处居民吸引力之间相互影响,即近邻效应。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

正效应——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个体出现在同一旅游地区有助于延长游客在该地区的游玩时间,使该地区资源对远处居民的吸引力增强。

负效应——属于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个体出现在同一旅游地区,他们之间产生空间竞争,分流游客,从而使各自吸引力相互抑制。

三、旅游线路的设计和宾馆选址

第四章旅游需求预测

第一节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一、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一)关系到旅游客源地,涉及到客源地旅游需求的水平和旅游者个人的情况

1、经济发展水平

2、人口特征和政治制度

3、收入和闲暇

4、职业和教育水平

二)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供给部分

1、资源和交通

2、价格和汇率

3、接待设施条件及旅游组织机构

二、旅游需求预测资料的获取

1、第一手资料(调查法、观察法)

2、第二手资料(企业内部资料;旅游报刊、杂志、调研专辑;国际和地区旅游组织和专业旅游市场调研机构年报及其他资料)

第二节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

一、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1、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R=

X为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其中,R为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

i

R 值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 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其中12个月还可以换成其他任何的时间长度,相应的系数也要变换。)

2、 高峰指数

旅游需求随时间的变化还可以用高峰指数来度量,表示某一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利用旅游设施游览某旅游地的的趋势。其计算公式为:

P n =(V 1—V n )/(n —1)V 1×100

P n 为高峰指数;V 1为最繁忙时期的游客数;V n 为在第n 个时期内的游客数;n 为参照时段(1=最繁忙时期)

该指数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对旅游地进行比较或用于考查某一设施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高峰趋势。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P n 等于0;当游客集中于某些时期时,P n 值会增大。N 的值,即用于与最繁忙时期比较的那一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是选择的结果,选择工作依靠现有资料、研究目的和研究经验。

二、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

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主要是指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其集中性可以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定量分析:

100G =

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

T 为旅游地接待游客的总量;

n 为客源地总数;

游客来源地越集中,G 越接近100;G 值越小则客源地越多越分散。对

于任何旅游地,客源地越分散,旅游经营越趋于稳定。

第三节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

分为趋势外推模型、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定性模型

一、趋势外推模型

依据一系列的历史资料推测未来形势。最简单的趋势外推模型是图形法,即将旅游需求数据相对于时间会在坐标纸上,凭观察画一条与数据相吻合的直线并延长以预测未来。复杂的有简单回归模型、幂函数模型、二次方程式以及时间序列模型等。

二、结构模型

三、仿真模型

四、定性模型

第四节 趋势外推模型

一、简单回归分析

1、概述。一元线性回归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趋势外推数学方法,在研究以年为时间单位的旅游需求量变化是较为常用。其数学表达式为:

y=a+bx

其中,y 为因变量;

x 为自变量;

a 为常数项;

b 为y 对x 的回归系数。

因变量y 是旅游需求或消费的度量,如到某风景区游览人数,总收入或飞机航班数等。100G =

自变量x可以是收入、总体市场大小等。但最常用的变量是时间。旅游需求水平资料的收集总是与某个时间单位相对应的。

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爱

第一节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旅游资源

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地的人工创造物。

二、旅游地

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活动和停留的目的地,即旅游地。包括旅游活动区和旅游接待区。

三、评价的理论基础

1、体验性评价

2、技术性评估

3、综合性评估P74

第二节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1、以资源特性作为分类标准

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2、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观赏型旅游资源、运动型旅游资源、休疗养型旅游资源、娱乐型旅游资源以及特殊型旅游资源。

3、以游客的体验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原始地区、近原始地区、乡村地区、人类利用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地区

4、以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游客体验作为分类标准

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中间型游憩资源

二、旅游地的分类

自然风景旅游地、文化旅游地、历史古迹旅游地、娱乐旅游地、运动型旅游地、产业旅游地、综合性旅游地。

第三节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

一、一般体验性评价

二、美感质量评价

1、专家学派

2、心理物理学派

3、心理学派(认知学派)

4、现象学派(经验学派)

第四节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

一、气候的适宜性评价(舒适指数、风效指数等)

二、地形的适应性评价P92

三、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

第五节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

。。。。。。

第六章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

第一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一、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第二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一、具有广域旅游市场的国际级旅游地

二、具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国家级旅游地

三、喀斯特溶洞旅游地

1、遍在性旅游资源

2、共性大、独特性小

第三节旅游地空间竞争

一、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解释

一般是同类型的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同类型的旅游地之间一般是互补作用。但由于旅游者旅行的空间尺度不同,他们选择旅游地的级别也不一样,因而也产生竞争。P114 二、名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一)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

1、遍在性旅游资源

2、共性大,个性强

3、重游率高低取决于名山的旅游功能

二)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和特点

1、主要因素:地位级别、功能和可进入性

2、特点:非替代性

三、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一)喀斯特石林旅游资源的特点

1、非遍在性旅游资源

2、地域分布相对集中

3、共性大、独特性小、以观光行为为主。

二)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和特点

1、主要因素:地位级别、可进入性

2、特点:替代性竞争

第七章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

第一节城市旅游概述

一、城市旅游研究的起源和定义

1、起源

1)城市人口密集,使得到城市探亲访友的频率也高

2)城市往往是旅游交通中转枢纽或终点站

3)商业、金融、工业、生产服务的功能都集中于城市,带来会议、展览和商务旅游

4)城市提供了大量的文化、艺术和娱乐方面的功能。

2、定义

是指以城市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

二、城市旅游研究的内容

城市旅游的需求、城市旅游的供给、城市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城市旅游规划与管理,以及旅游地的市场营销

三、城市旅游吸引(资源)体系

1、城市旅游吸引(资源)要素

1)自然与文化遗产类

2)公务政务类

3)经济类

4)文化类

5)信息科技类

6)环境类

7)娱乐类

8)形象

2、城市旅游吸引(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1)城市旅游吸引营造的基本原则

(1)注重城市整体塑造

(2)形成主题与特色

(3)突出核心要素

2)城市旅游吸引建设的主要内容

(1)形象吸引

(2)活动吸引——基本活动、附属性活动(商务、文化、体育、娱乐等)

(3)设施吸引——商务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休闲娱乐设施、购物设施

(4)景观与环境吸引——注重整体风貌、标志性建筑、特色性和代表性区域或地段

(5)氛围吸引

(6)服务吸引

第二节城市游憩商业区(RBD)

一、RBD的概念

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排档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一个特定的零售商业区。

二、RBD与CBD的关系

CBD——是包括有百货商店和其他商店、办公机构、娱乐场所、公共建筑等设施的城市最核心部分。

1、区别

1)在区位的选择上。CBD一般在城市中心地段;RBD经常介于旅游点中心和该市居民经常光顾的CBD之间。

2)在形态上。RBD具有直线性特征。

3)在功能上。

三、城市RBD的功能及意义

1、应服务于旅游者

2、应给与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居民足够的重视

四、城市RBD的类型

1、大型的购物中心型

2、特色购物步行街型

3、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

4、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第三节主题公园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一、基本概念

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二、主题公园的类型

1、以主题内容划分

2、以吸引范围划分

1)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主题公园

2)具有区域吸引力或国家吸引力的主题公园

3)具有地方吸引力的主题公园

3、以规模大小划分

三、主题公园的特点

1、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

2、被动游憩形式

3、投入高,占地规模大。

4、高门票,高消费

第四节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

二、经济发展水平

三、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

四、空间集聚和竞争(非替代性竞争)

主题公园的空间集聚——指主题公园在同一城市的集聚,多个主题公园在空间上集聚,可以增加这一地区的总体吸引力,同时也产生空间竞争,使游客分流。

五、决策者行为(投资者、政府)

1、投资者的决策行为

1)宏观区位的选择

2)投资规模

3)主题选择

2、政府决策行为

六、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1、客观因素

两个必要条件: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两个限制条件:城市旅游的感知形象、主题公园的空间集聚和竞争

2、主观因素

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和政府的决策行为

第八章旅游环境容量

第一节研究进展概述

第二节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

一、基本容量

1、旅游心理容量(旅游感知容量)

2、旅游资源容量

3、旅游的生态容量

4、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

1)基础设施与旅游专用设施的容纳能力,即设施容量。

2)投资和接受投资用于旅游开发(含基础设施)的能力。

3)当地产业中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所能满足旅游需要的程度及区域外调入的可能和可行性。4)若发展旅游业不可避免地要是某些产业萎缩甚至完全终止,旅游业与这些产业之间的比较利益如何

5)区域所能投入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的供给情况。

5、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

二、非基本容量

1、旅游合理容量和旅游极限容量

2、既有旅游容量和期望旅游容量

3、与旅游活动的空间尺度相联系的容量概念(景点、景区、旅游地和区域旅游容量)

第三节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

第四节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一、饱和、超载和旅游污染

1、周期性和偶发性饱和与超载

2、长期性连续性和短期性饱和与超载

3、空间上的整体性与局部性饱和与超载

消极影响:

1、践踏后果

2、对水体的影响

3、噪声

4、对设施的影响

二、超载与旅游的空间分流

1、从旅游需求方面着眼,减低旅游旺季的高峰流量,使旺季的旅游流量在旅游地域饱和点之内。

2、提高旅游供给能力,或调控旅游供给的内部结构并辅之以对旅游需求的引导措施。

第十章旅游区划

第一节旅游区划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第二节中国旅游资源区划

第三节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季节气候区划

第四节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第五节中国旅游文化区划

第十一章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第一节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

一、旅游业的经济特性

1、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业。

2、是一种零散的综合产品。

3、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

1)旅游产品不能储存,旅游需求的季节波动性大。

2)受外部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

3)旅游者动机复杂多样,难以比较。

4)价格和收入的弹性很大

二、旅游与经济发展

1、旅游作为无形出口业的优越之处:

1)提供服务产品,无需提供很多物质产品,不消耗很多能源,不破坏资源即可创汇。

2)旅游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本国控制,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价格调整来刺激旅游者。

3)旅游收入是现汇收入,资金可马上投入周转使用。

4)换汇成本低,获利高。

三、旅游与收支平衡

四、旅游与就业

五、旅游与税收

六、旅游与经济结构

七、旅游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

1、旅游过度超前发展

2、过分依赖旅游业

3、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

八、关于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增加值

第二节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

一、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1、共生关系

2、独立关系

3、冲突关系

二、旅游与环境的共生关系

三、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旅游与植物

2、旅游与水质量

3、旅游与大气质量

4、旅游与野生动物

5、旅游与地质

四、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1、旅游对风景区的影响(建筑污染、带状发展和蔓延、建筑设施超负荷、与本地居民隔离、交通堵塞)

2、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

第三节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一、旅游地居民态度——从欢迎到憎畏

二、示范效应

三、新殖民主义

四、旅游和社会道德

五、旅游与宗教

六、旅游与语言

1、经济变化

2、示范效应

3、直接的社会交往

七、旅游与健康

第四节旅游对区域的文化影响

一、旅游与文化的变更和交流

1、旅游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形式,成功与否与下列三因素密切相关

1)游客

2)时间、空间和交流

3)文化经纪人

二、旅游与文化的物质形式

1、传统艺术形式的复兴

2、传统艺术形式的退化三、旅游业和文化的非物质形式四、文化优越感

旅游地理学讲义

《旅游地理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讲述三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关于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属性的问题,分别是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通过讲述,学生对该门课程要有初步认识,尤其对该课程研究内容要有一定的理解,为以后有针对性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本章重点是第二节,即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计划用三个课时。 §1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它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1、几个基本的概念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务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扣除的时间是必需的,也是极具弹性的。重点是要理解三个问题:休闲与工作的关系、关于闲暇与休闲的增长和休闲的障碍。 游憩(Recreation):关键在于这种活动是否达到游憩的目的。 旅游(Tourism):关于旅游与游憩的关系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旅游地理学:各国学者出发点不一样,其看法也不一样。 本书对旅游地理学的理解:从旅游的本质属性出发探讨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K.G.麦克默里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R.M.布朗就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他和S.B.詹姆斯﹑A.S.卡尔森等先后论述了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并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40年代E.艾塞林﹑G.F.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H.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意志联邦旅游地类型。可是﹐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 6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1964年﹐加拿大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著)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1.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2.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尊重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6.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根据历史资料推测将来形势的是趋势外推模型。 7.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8. 大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环状旅游路线。 9. 汇率下跌,价格不变,旅游需求上升。 10.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工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业。 11. 共性大,个性强是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12. 娱乐购物属于旅游活动的提高层次。 13.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高峰指数等于0。 14.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15.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类型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型、特色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选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16.偶发性饱和与超载常是由于旅游地或其他附近发生了偶然性的事件,这些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来大量旅游者 17. 旅游区的特性有系统性、层次性、地域性和优化性。 18.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19.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定性模型的代表是特尔菲法。 20. 中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 21. 游览观光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 22.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的时间分配越均匀。 (二)名词解释以及关系 1.闲暇和游憩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旅游需要和旅游需求关系 旅游需要:是指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某种旅游产品的渴求或欲望,它是旅游者的一种潜在需求,即旅游者自身感到缺少某种东西,又期望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3.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

旅游地理学资料整理

旅游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旅游者:任何一个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在访问地停留24小时以上的人。 3.旅游行为: 4.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5.旅游流:又称旅游客流。指旅游者借助交通工具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移动形成的客流。 由旅游者、旅游节点(旅游地和客源地)和运输方式三要素构成。 6.特尔非法:用书面形式广泛征询专家意见以预测某项专题或某个项目未来发展的方法, 又称专家调查法。 7.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 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资源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 8.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商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它条 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9.旅游地生命周期:关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有众多的描述,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 加拿大地理学家巴特勒在80年代提出的。他把旅游地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退阶段或复苏阶段。 10.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 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11.旅游商品:供给者为满足旅游者需求以出卖交换为目的而提供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有形和无形服务(无形商品)的总和。如旅游景观,旅游服务,旅游线路,旅游故居,旅游设施,旅游交通等都称作旅游产品是不对的,不科学的。应称其为旅游商品。12.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就是为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 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 13.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有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 闲娱乐产业。 14.城市旅游形象: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 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城市旅游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反映的是整个城市作为旅游产品的特色和综合质量等级。15.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生态容量(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m)。指对一个旅 游点或旅游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接纳的旅游者数量。16.旅游区划:按照旅游的某一些方面的统一性(相似性)与差异性来探讨旅游或旅游的某 些方面的特征及开发利用和发展旅游业等重大问题进行自上而下的区域划分或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 17.旅游区: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性的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 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旅游者是想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18.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 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中国旅游地理重点整理(科学出版社第三版)

同志们,这份资料很详细,可以再你们觉得合适的范围内加以增减,到时候大家自己把字体改小用于。。。。我就不多解释了,大家懂得。还有啊,里面提示大家要看的图不可以忽略啊 重点的三个大区图建议大家要么熟记要么复印书本 旅游地理 导游欢迎词结构 1 代表接待组团社表示欢迎 2 介绍自己介绍其他人员 3 预告行程 4 表示愿意为大家服务的态度 5 预祝成功欢送词 1 表示惜别 2 感谢合作 3 小结旅游4 征求意见5 期盼重逢 旅游资源调查步骤1 成立调查小组2 确立调查目标 3 收集二手资料 4 制定调查方案 5 准备相关设备 6 制定调查工作计划 7 整理资料分析总结 8 完成景区旅游资源地图编制 9 写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概念分布于广阔的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 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 1942年瑞士人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不会永久居留也不是主要从事赚钱的活动暂时性异地性 旅游者旅游的主体旅游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任何以消遣闲暇度假体育商务公务疗养学习宗教等为目的不论国籍如何在其居住地境内居留超过24小时一年以下的人特点异地性暂时性享受性回味性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地吸引旅游者所有因素的总和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事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和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特点空间分布上的集中性时间分配上的季节性吸引功能的垄断性易损性不可移动性 观赏性地域性多样性综合性季节性永续性垄断性吸引力定向性 基本特色时间空间经济文化 旅游资源的分类 1 根据资源本身的特性成因差异进行分类 2 根据景区资源的管理等级分类 3 按资源特征与游客等级分类 根据吸引强度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 根据功能观光游览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购物型 按形成和属性自然和人文两类 按资源客体属性物质性非物质性无知与非物质共融性 按资源发育背景天然赋存性人工创造性两者兼备的复合型 按资源持续利用潜力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旅游业旅游休闲活动的媒介具有服务性质的特殊行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为人们的旅行游览提供服务从中取得经济收益的部门和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有文化性质 旅游业四大支柱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商品 旅游业特点社会性综合性开放性涉外性季节性脆弱性劳动与资金密集性 旅行社生产和销售旅游商品并通过为旅游者提供导游等服务而取得收入的企业。国外旅行社分为旅游经营商批发商零售商 我国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 旅游饭店为旅游者提供食宿和各种服务汽车旅馆度假商务青年旅社会议旅馆旅游饭店主题酒店精品酒店地位 1 构成旅游业综合接待能力 2 取得旅游收入的重要基地 3 体现旅游业服务质量 4 为社会提供广泛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研究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即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如家庭休闲(包括阅读、园艺、社交、看电视等);日常休闲(如看戏、上餐馆、运动、看球赛等),也包括一日游或旅游等。 不同国家概念的差异 1、英国:旅游地理学、旅游与游憩地理学 2、加拿大:游憩地理学 3、日本和韩国:观光地理学 旅游系统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是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的,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这三个成分。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旅游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3、旅游地理学也是一门具有应用特点的科学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地域性、综合性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萌芽时期 2、开端时期(二战前) 3、发展时期(二战后到60年代初) 4、多样化研究(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5、理论与方法同一(70年代中期以来) 6、发展趋势将视野放到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所有活动,重点是旅游活动 理论与实用研究并举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 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 古代旅游地理知识的积累近代旅游地理知识的发展 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初创阶段(1979—1985年)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 旅游动机旅游的动机是为了摆脱现实环境中的个人环境(即个人遇到的麻烦、问题、困难和挫折)或人际关系(即合作者、家庭成员、朋友邻里)矛盾,并获得个人的补偿(自主决策、能力意识、挑战、学习、探险和放松等)与人际关系的回报(主要指扩大社会交往)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1950)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和经济的动机。 1、旅游动力构成: 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收入、闲暇、交通条件)。 2、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的作用的三个条件: 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闲暇、游憩和旅游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的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 事务活动的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 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 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旅游地理学(Geography of Tourism)的研究内容 皮尔斯(perce,1989)认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下列6个方面: 1.供给的空间模式(spatial patterns of supply); 2需求的空间模式(spatial patterns of demand); 3.旅游地地理(geography of resorts); 4.旅游流(tourist movements and flows) 5.旅游影响(impact of tourist) 6.旅游空间模型(models of tourist space) 郭来喜认为: 1.旅游地起因 2.旅游者的地域分布 3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地域组合、评价、开发利用论证 4.旅游区划 5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6旅游与地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7.适合不同对象的旅游线路组织与方案设计 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体(交 通、宾馆、旅行社等组成。 二、研究内容简析 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影响旅游产生的条件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般要素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旅游需求水平,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 特征和政策制度。另一类是专门要素,指旅游者个人的情况。 2、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者构成旅游活动的主体对旅游者行为规律的研究, 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动力、决策行为、空间行为以及旅游者行为规律的 实践意义等。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互作用的 形式。 4、旅游通道。旅游通道——为旅游者有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以及为 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活动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的整体。从地理学的角 度讲其研究的主要是对可进入性的研究以及各种交通方式——航空、铁 路、公路、水路等之间的匹配研究。 5、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与文化 历史遗存、文化环境、以及直接作用于游娱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6、旅游地演化规律 7、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包括自然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意义和 旅游者感应气氛的环境容量。各种旅游资源(场所)各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 生态指标、社会经济承受指标、旅游者个人的空间标准等

旅游地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达某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游客:指因为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国),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感知环境:收集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2.最大效益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3.旅游偏好:年龄、职业、教育三方面去研究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旅游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 1、旅游地理学和旅游地理的区别 旅游地理学:理论的研究和阐述,以分析论述为主 旅游地理:在理论的指导下对某一特定区域内旅游实事的记述和分析,以叙述说明为主 2、三个基本概念 闲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休憩:人们在闲暇时间内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休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 旅游: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休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3、旅游地理学是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和环境地理、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4、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旅游规划,旅游区划,旅游区划影响,旅游环境容量(自然环境容量、社会经济意义和旅游者感应气氛),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产生的条件和地理背景。 5、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与综合法,归纳与演绎法,类比法,计量法,实地调查法,现代技术手段与方法 6、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是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 与地理学学科关系:自然地理学旅游资源自然部分 人文地理学旅游行为偏社会文化 经济地理学国民经济的一部分经济产业 概念: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1、谈谈你对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国外: 各国学者虽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称谓略有差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是旅游活动。 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区域规划等。 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旅游资源、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为旅游者空间行为与目的地的推销、旅游对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等 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 国内: 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在研究内容上从目前的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关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 整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一章绪论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显着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 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国外学科发展史

旅游地理学重要文献

国外著名旅游地理学家推荐重要文献 杰弗里·沃尔(Geoffrey Wall) (in alphabetical order) 1. Ashworth G J, Tunbrdge J E. The tourist-historic city. London: Belhaven Press, 1990 One of the first texts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heritage and still among the best books on the topic. 2. De Kadt E(ed). Tourism: passport to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The first five chapters constitute one of the earliest and most incisive statements on tourism as it pertains to developing areas. 3. Graburn N H H(ed). Ethnic and tourist arts: cultural expressions from the fourth worl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6 A handsome book drawing attention to tourism and cultural change through ethnicity and souvenirs. 4. Gunn C. Tourism planning. New York: Crane Russack, 1979 Although greatly modified in subsequent editions and perhaps superceded by other texts, drew serious attention to the need for tourism planning. 5. Mathieson A, Wall G. Tourism: economic, 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 London: Longman, 1982 The first book to provide a broad dispassionate perspective on the consequences of tourism. Although now almost 20 years old, still widely consulted. 6. McCannell D. The tourist: 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Schocken Books, 1976 An important although occasionally obscure book because of its attempts to provide a conceptual base for topics such as attractions, authenticity and semiotics. 7. McIntosh R W, Goeldner C R.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and philosophies. New York: Wiley, 1972 A basic text which has stood the test of time and influenced many students. 8. Mowforth M, Munt I. Tourism and sustainability: new tourism in the third world. London:Routledge, 1998 A new book which is among the most perceptive of recent offerings and may stand the test of time. 9. Murphy P. Tourism: a community approach. New York :Methuen, 1985 Although the ecological analogy is somewhat overdrawn, an important document on tourism planning with greater emphasis on process than Gunn.

旅游地理学复习重点

1、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2、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这种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亦即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资源:是指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人工创造物。 4、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 5、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二、填空(每空 1分,共27 分) 1、按旅游资源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中国旅游资源分如下6大类: 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消闲求职健身类,古迹与建筑类,购物类。 2、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包括基本容量与非基本容量,基本容量包含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的生态容量,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而非基本容量有旅游合理容量与极限容量,既有旅游容量与期望旅游容量,以及景点、景区、旅游地、区域等旅游容量。 3、按性质划分旅游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开发规划。 4、巴特勒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历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止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5、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组成。 三、简答题(共19分) 1、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每点1分,共3分) 答:(要点)可分为如下三个层次:(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2)提高层次-娱乐购物;(3)专门层次-休养、疗养、会议、宗教朝拜等。 2、旅游资源或旅游地评价的理论基础(每点1分,共3分) 答:(要点)根据评价的着眼点不同,可将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评价分为如下三点。(1)体验性评价:着眼于人对旅游资源或旅游地的质量体验评价;(2)技术性评价:着眼于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从事特定旅游活动适宜程度的评价;(3)综合性评价:着眼于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整体价值评价。 3、旅游地空间竞争的引力模式(共3分) 答:(要点) 引力模型:T ij = G * (P i*A j / D b ij) T为客源地I与目的地J之间的旅游次数的量度;P为客源地I的人口规模、财富或旅行倾向的亮度;A为目的地的吸引力或容量的某种量度;D为两地距离;G与b为经验参数。 假设A1与A2为同一地域内的两个旅游地的吸引力,那么它们对客源地I的竞争力大小为:T i1 / T i2 = A1/A2 * (D i2/D i2)b 4、主题公园的特性(每点1分,共5分) 答:(1)其是一种产业,其投资是一种企业行为;(2)是一种休闲娱乐空间;(3)必须有特定且易于理解的主题;(3)圆内所有内容都统一在同一主题之下构成的;(5)是一种非日常化、戏剧化的舞台空间。 5、旅游区的一般特性(每点0.5分,共2分) 答:(要点)(1)系统性;(2)地域性;(3)层次性;(4)优化性。 6、旅游区划的目的与意义(共3分) 答:旅游区划的直接目的是确定各个旅游区的范围与界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客观的了解各个旅游区的性质和特性,揭示旅游区的内在规律,查明其区域的基本特性。为扬长避短在全国形成合理地旅游地域分工体系,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 四、论述题(共29分) 1、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每点3分,共21分) 答:(要点)(0)旅游需求的概念;(1)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性要素;(2)人口特征:总人口、人口增长速度、城乡分布、人口密度、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对旅游需求有一定影响;(3)收入与闲暇:旅游需求的实现必须在一定的经济收入水平以及有空闲时间的基础上;(4)职业和教育水平:职业不同、

旅游地理学理论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地理学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范围: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 学时数: 52 其中实践学时:21 一、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旅游地理学》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面向高职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开设。其目标在于奠定学生对作为一种空间现象的旅游产业及其影响的基本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用地理学的思维和方法分析旅游问题的能力,并为将来学习旅游市场学、旅游景区的开发与规划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旅游地理学》系统全面地反映当代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旅游客源地理,包括旅游者的概念、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背景、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及旅游客流分布等;了解旅游资源产生的条件及各类资源的分布规律;对旅游规划开发、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设计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了解旅游开发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有利和负面影响。 旅游地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能走出课堂,深入旅游景区,灵活运用,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该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性,要求学生知识面较宽,如对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民族学、园林学、美学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及其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及多媒体

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引入相关案例讲授和分析,从分析的过程当中得出讲授时的相关结论。同时,考虑到课程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相对较少的客观实际,就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授,而一般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 四、学习方法及其要求 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作好笔记;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复习思考题、课外作业);利用多媒体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对和本课相关的内容进行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正的价值意义的内容,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五、课程内容改革 本课程教学知识容量大,涉及内容多,为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制作并使用旅游地理多媒体课件,发挥景观图片、声频、视频的直观效果,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为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到旅游景区去感受,全面掌握旅游地理知识。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课件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课程内容 ●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 ●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 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 ●由于地理学科学属性的特殊性,黄秉维:“地理学传统上是联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 间的桥梁”,展示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内容主要包括: ●地理学思想的起源、演变与发展分期 ●地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代、近代到现代的发展阶段: ●地理学思想萌芽散布于上古时代的史诗、哲学、历史丛书中,当时中国、埃及、巴比伦、 印度诸国产生了相当规模的地理知识积累,形成了地理学观念的雏形。从公元5世纪延续到15世纪,是地理学发展的中古时期,宗教势力特别是欧洲的基督教垄断了学术领域,窒息了地理学的思想。 ●从公元2~15世纪,中国发达的古代文明形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地理研究中心,中国的 地理志、地图、专论等从数量到质量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地理学的近古时期约始于地理大发现时代,从15~17世纪中叶,地理学的视野扩展到 全球,标志着地理学科学见解的启蒙。 19世纪后半期,进入近代发展时期,地理学思想不断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了现代地理学。 ●地理学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定着地理学的科学性质、功能和发展趋势,是现代地理 学思想争论的重点。 ●地理学不是机械的拼凑,偶然的堆积,而是有序的,有结构的,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科学体系。 ●地理学从古代的数理地理学和描述地理学为主体的学科,经过演化已发展成具有许多分 科的有自己逻辑体系和层次的科学结构。 ●不同学派或观点依据地理研究客体组成元素的层次性或空间尺度的层次性而进行分类。 许多地理学家为探索地理学的科学结构和逻辑体系作出了艰辛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精辟见解。 ●地理学科学性质认识的形成和发展 地理学在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领域和范畴,研究对象和任务,其基础理论和核心的探索,历来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和争辩,也是地理学思想的活跃领域。 ●地理学的方法论思考 ●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詹姆斯(P. E. James)的《地理学思想史》 ●赫特纳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哈特向的《地理学性质》和《地理学性质透视》 ●哈维(D. Harvey)的《地理学解释》等 ——阐发了历史地形成的独特的方法论所反映的地理学思想的发展。 ●地理哲学与科学哲学思想 ●从地理学发轫初期,各种哲学观念就渗透于地理学领域,朴素的唯物论思想促进了地理 学思想的活跃。

旅游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旅游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即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者消磨的时间。 游憩: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基本内容有哪些?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交通;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3.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以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

科。 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及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园林学,建筑学,经济学,环境学,交通运输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古典文学,美学,心理学,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P7模型1.3) 4.从学科的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 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国外学科发展史 中国的 1978—1989:理想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自觉构建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 ?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不足 ?教书育人,提携后生,传播思想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 ?建立组织,加强合作 理想主义研究取向的特征及意义 ?就旅游地理学研究本身而言,80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研究范围较窄,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难称规范,是旅游地理学发展中最为稚嫩的阶段 ?但是从研究的影响力来看,该时期对整个旅游地理学所彰显的“学术启蒙”意味难以抹煞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 ?研究内容的实践驱动明显,学科本位意识下降 ?研究视野狭窄,对国际前沿关注度下降 ?研究规范性不够,学术贡献不足 现实主义研究取向的影响 ?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注重实效的社会风气,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旅游地理学实用性、功利性的研究取向。研究选题的狭窄,理论研究的忽视,以规划代替学术、以社会实践代替学术贡献的评价模式等是现实主义研究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这种研究取向阻碍了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使学科的中外差距和差异更加明显 1999至今: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重新显示出对建构理论的重视 ?跨学科研究增多,研究领域获得较大拓展 ?国际交流增多,研究规范得到重视 ?学科获得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增强,对研究者的吸引力加大 理性回归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其一,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得益于知识分子内省后的自我选择,是对现实洞察后的冷静思考以及对理想追求的践行。其二,当前正在进行的理性回归并不彻底,且十分脆弱,是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理性回归 ?意义:功利主义的盛行和理想主义的缺失,是阻碍当今中国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升中国的科学原创能力,培养顶尖的科学人才,需要理想主义的价值理念做支撑 2、从学科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

旅游地理学提纲(保继刚、楚义芳)

1.旅游地:一定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及其他相关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2.旅游区: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包含为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3.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4.旅游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特征;收入和闲暇;职业和教育水平;资源和交通;价格和汇率。 5.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6.RBD(城市游憩商业区):建立在诚镇与城市里,由各种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特定的零售商业区。 7.主题公园: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8.旅游生态容量: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9.旅游地的地域社会容量:指旅游地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社会开放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接受的旅游者数量。在一些落后地区开发之初地域社会容量问题比较明显,比如夏威夷开发之初当地居民具有排斥性。 10.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11.逗留型线路:同一游客重复利用同一线路的可能性大,游客一次在目的地国家停留和活动范围较小,所要求的社会总投入相应减少。 12.旅游宾馆微观选址: 1.交通因素:交通条件是宾馆选址的重要因素,交通方便或发达的地方不仅利于宾馆的推销和经营,而且便于旅游者增加可达性。比如广州的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白云宾馆的选址使得经济效益都比较好。 2、旅游资源因素: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宾馆最好在风景区附近选址。对于海滨宾馆,宾馆与海滩的距离是影响经营效绩和顾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3.土地费用因素:繁华的商业区是宾馆选址的理想条件,但如果土地费用高到宾馆难以经营,就不宜在此选址。 4.扩建因素:旅游宾馆的经营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所以为了求发展和延长宾馆的生命周期,扩建因素在选址时期就不得不考虑。 5.集聚因素:集中和分散是产业空间布置的两个方面。宾馆在区位上集中可以利用原宾馆的市政设施减少总社会费用支出,也可利用已有的市场区位扩大市场服务范围。而分散可以避免集中造成的恶果,如地价上升、价格竞争等。 6.城市规划因素:宾馆既可以美化城市,也可大煞风景,因而宾馆的建设应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此外,环境保护因素、劳动力因素、社会因素等众多因素也与宾馆选址有重要关系。 13.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