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达极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雷达极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雷达极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雷达极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附件15

“雷达极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项目指南

雷达极化是雷达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性问题,主要研究与雷达探测相关的电磁波辐射、散射、传播、接收与处理等过程中的各种极化现象和极化效应。雷达极化在气象探测、地理遥感、低空监视等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随着探测环境的复杂化、应用领域的多样化,对目标和环境特性的精密测量、物理参数反演、目标分类识别、适应复杂电磁环境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雷达极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重大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①雷达极化信息精确获取能力亟需提升;②复杂目标极化散射机理建模及表征亟需新发展;③雷达极化目标分类识别和抗干扰等关键技术亟需新突破。

本重大项目要求瞄准学科前沿,围绕雷达极化信息精确获取、极化散射特性建模与表征、雷达极化信息应用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从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应用验证三个层面开展研究。鼓励国内优势科研机构联合申请,协同开展雷达极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

一、科学目标

发展雷达极化基础理论,促进在雷达极化领域取得若干关键技术突破,推动雷达极化理论验证与技术应用。

二、研究内容

(一)雷达极化信息精确获取。

高动态目标极化特性脉内瞬时精确测量理论与技术;大尺度分布式目标极化特性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全极化相控阵雷达精密测量技

术与校准方法。

(二)雷达极化敏感阵列信号处理。

针对复杂目标与复杂电磁环境、极化敏感阵列收发失配等情形的空-时-极化域自适应匹配接收、高容差性多维参数估计、空间-极化域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极化敏感阵列最优设计理论与技术。

(三)复杂目标极化散射特性建模、表征及验证。

不同结构和材料的目标极化散射机理及表征模型;复杂人造目标极化特性高精度数值建模与实验室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目标宽带极化散射特性室内单/双站测量技术与理论模型验证方法,主/交叉极化幅度测量不确定度优于2dB,相对相位测量不确定度优于5度。

(四)雷达极化抗干扰。

非匀质杂波干扰环境中的雷达目标极化检测与跟踪的理论和方法;非平稳射频干扰的自适应极化抑制理论和技术;电磁波极化变换抗干扰理论和技术。在典型雷达系统上验证对非匀质杂波和动态射频干扰的极化抑制能力,抑制比均大于15dB,并能实现低空慢速目标的极化检测与跟踪。

(五)雷达目标极化分类识别。

空中/空间目标窄带、一维/二维高分辨极化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的理论和方法;海面/地面目标二维高分辨极化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复杂人造目标三维极化成像结构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典型场景下空中/海面等目标极化分类识别正确率不低于85%。

构建雷达极化技术综合验证平台,开展瞬时精确极化测量、多模式极化敏感阵列信号处理、极化抗干扰和目标极化分类识别等技术的演示验证实验与应用研究。

三、资助期限5年(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

四、资助经费2000万元

五、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通告,不符合项目指南和通告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二)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雷达极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三)本项目由信息科学部负责受理。项目申请代码为F0112。

计算机基础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计算机基础题库 一单选题 计算机基础知识 1.目前使用的“奔腾”型微机采用的逻辑器件属于() A. 电子管 B. 晶体管 C. 集成电路 D.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第4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电子元件是() A.电子管 B.晶体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在计算机存储器的术语中,一个“Byte”包含8个() A. 字母 B. 字长 C. 字节 D. 比特 4.目前微型计算机中的高速缓存(Cache),大多数是一种() A. 静态只读存储器 B. 静态随机存储器 C. 动态只读存储器 D. 动态随机存储器 5.目前微机配置的光盘驱动器大多数是DVD,与之对应的光盘存储容量可以达到() A. 650~700MB B. 1~2GB C. 4~5GB D. 6~9GB 6.组成微型计算机“主机”的两个主要部件是微处理器和() A. 硬盘 B. 软盘 C. 光盘 D. 内存储器 7.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 A. CAM B. CAI C. CAD D. CAT 8.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分为第一代微型机,第二代微型机,…,是根据下列哪个设备或器件决定的() A. 输入输出设备 B. 微处理器 C. 存储器 D. 运算器

9.我国研制出先进的中国象棋软件,利用该软件,计算机可以与中国象棋大师进行比赛,这属于下列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 A. 人工智能 B. 科学计算 C. 数据处理 D. 计算机辅助设计 10.计算机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二进制数据的单位称为() A. bit B. byte C. word D. KB 11.计算机基本外设的工作是靠一组驱动程序来完成的,这组程序代码保存在主机板的特殊的内存芯片中,称这组芯片为() A. Cache B. ROM C. I/O D. BIOS 12.电子计算机能够按照人们的意图自动地进行工作,是因为采用了() A. 逻辑运算部件 B. 自动识别控制方式 C. 程序存储方式 D. 多总线结构方式 13.在微机中,下列设备属于输入设备的是() A. 打印机 B. 显示器 C. 绘图仪 D. 键盘 14.在计算机中,运算器是用来进行() A. 加减法运算的部件 B. 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C. 加减乘除法运算的部件 D. 乘除法运算的部件 15.在计算机中,用来传送、存储、加工处理的信息表示形式是() A. 拼音简码 B. ASCII码 C. 二进制码 D. 十六进制码 16.硬盘分区的目的之一是() A. 对硬盘进行格式化 B. 便于安装操作系统 C. 便于清除硬盘上的数据和程序 D. 清除硬盘上的所有病毒 17.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A. 美国

多普勒天气雷达练习题

练习题2 1.业务运行的多普勒天气雷达通常采用体积扫描的方式观测。我国业务运行多普勒雷达通常采用的体描模式(VCP11、VCP21、VCP31)2.多普勒天气雷达与常规天气雷达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可以测量目标物(沿雷达径向速度),从而大大加强了天气雷达对各种天气系统特别是(强对流天气系统)的识别和预警能力。 3.新一代雷达系统对灾害天气有强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对台风、暴雨等大范围降水天气的监测距离应不小于(400km)。 4.新一代雷达系统对灾害天气有强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对雹云、中气旋等小尺度强对流现象的有效监测和识别距离应大于(150km)。 5.新一代雷达观测的实时的图像中,提供了丰富的有关(强对流天气)信息。 6.新一代雷达速度埸中,辐合(或辐散)在径向风场图像中表现为一个最大和最小的径向速度对,两个极值中心连线和雷达射线(一致)。7.新一代雷达速度埸中,气流中的小尺度气旋(或反气旋),在径向风场图像中表现为一个最大和最小的径向速度对,但中心连线走向则与雷达射线相(垂直)。 8.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采用的是北京时。计时方法采用24小时制,计时精度为秒。 9.速度场(零等值线)的走向不仅表示风向随高度的变化,同时表示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的(冷、暖平流)。 10.在距离雷达一定距离的一个小区域内,通过对该区域内沿雷达径向速度特征的分析,可以确定该区域内的气流(辐合)、(辐散)和(旋转)等特征。 11.天气雷达是用来探测大气中降水区的(位置)、大小、强度及变化

12.气象目标对雷达电磁波的(散射)是雷达探测的基础。 13.气象上云滴、雨滴和冰雹等粒子一般可近似地看作是圆球。当雷达波长确定后,球形粒子的散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粒子直径D 和入射波长λ之比。对于(D远小于λ)情况下的球形粒子散射称为瑞利散射;而(D与λ尺度相当)情况下的球形粒子散射称为(Mie)米散射。 14.多普勒天气雷达使用低脉冲重复频率PRF测(反射率因子),用高脉冲重复频率PRF测(速度)。 15.每秒产生的触发脉冲的数目,称为(脉冲重复频率),用PRF 表示。两个相邻脉冲之间的间隔时间,称为(脉冲重复周期),用PRT表示,它等于脉冲重复频率的(倒)数。 16.降水粒子产生的回波功率与降水粒子集合的反射率因子成(正比)。与取样体积到雷达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7.S波段天气雷达是(10)cm波长的雷达。 18.在天线方向上两个半功率点方向的夹角称为(c波束宽度)。19.在强回波离雷达(较近)时,有可能产生旁瓣造成虚假回波. 20.降水粒子的后向散射截面是随粒子尺度增大而(增大)。 21.0 dBZ、-10dBZ、30dBZ和40dBZ对应的Z值分别为(1)、(0.1)、(1000)、(10000) (mm6/m3)。 22.SA雷达基数据中反射率因子的分辨率为(1km×1°)。 23.写出Z-I关系的表达公式 (b Z ) AI 24.Ze的物理意义是(所有粒子直径的6次方之和)。 25.雷达反射率η是单位体积中,所有降水粒子的(雷达截面之和)。 26.雷达气象方程说明回波功率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论复习题及答案

基础知识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第三代计算机所使用的电子器件是( )。 A)晶体管B)电子管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微型计算机中使用的关系数据库,就应用领域而言是属于( )。 A)科学计算B)实时控制C)数据处理D)计算机辅助设计 3.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 )及逻辑判断功能。 A)存储记忆B)自动编程C)无须寻址D)按位串行执行 4.计算机中常用术语CAD是指( )。 A)计算机辅助设计B) 计算机辅助制造C) 计算机辅助教学D) 计算机辅助测试 5.巨型计算机指的是( )。 A)体积大B)重量大C)耗电量大D)功能强 6.486微机的字长是( )。 A)8位B)16位C)32位D)64位 7.计算机之所以能按照人们的意图自动地进行操作,主要是因为采用了( )。 A)二进制编码B)高速的电子元器件C)高级语言D)存储过程控制 8.与十六进制数CDH等值数是( )。 A)204 B)205 C)206 D)203 9.与十进制数291等值十六进制数是( )。 A)123 B)213 C)231 D)296 10.下列4个无符号十进制整数中,能用8个二进制数位表示的是( )。 A)257 B)201 C)313 D)296 11.下列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是( )。 A)(227)8B)(1FF) 16C)(1010001) 2D)(789) 10 12.下列一组数据中最小的数是( )。 A)(247)8B)(6A) 16 2D)(169) 10 13.字符的ASCII码在机器中的表示二进制准确的描述应是( )。 A)使用8位二进制代码,最右边一位为1 B) 使用8位二进制代码,最左边一位为0 C) 使用8位二进制代码,最右边一位为0 D) 使用8位二进制代码,最左边一位为1 14.ASCII码表中的字符“A”的值为41H,它所对应的十进制数值是( )。 A)61 B)65 C)66 D)100 15.数字字符3的ASCII码为十进制数51,数字字符9的ASCII码为十进制数( )。 A)55 B)56 C)57 D)58 16.在微型计算机中,应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 )。 A)BCD码B)国标码C)汉字编码D)ASCII 码 17.汉字编码有四种方式,其中( )的编码长度是固定的。 A)字形编码B)字母编码C)数字编码D)混合编码 18.在32位微型计算机中,1Word=( )Bytes=( )bits。 A) 1,8 B) 2, 16 C) 3, 16 D) 4, 32 19.在微型计算机中,ASCII码是对( )数据的编码,采用十进制数形式存储,且能直接被计 算机识别和处理。 A)数值B)汉字C)国标码D)字符

极化雷达

第1章绪论 1.1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及其发展 电磁波的传播和散射都是矢量现象,而极化正是用来研究电磁波的这种矢量特征。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在不同收发极化组合下,测量地物目标的极化散射特性,并用极化散射矩阵的形式表示。由于电磁波的极化对目标的介电常数、物理特性、几何形状和取向等比较敏感,因而极化测量可以大大提高成像雷达对目标各种信息的获取能力。 尽管极化的概念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才开始对极化在雷达中的应用产生兴趣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1950年,G.W.Sinclair在对椭圆极化波发射与接收的研究中,引入散射矩阵的概念来描述相干散射体的雷达横截面积。先导性的工作是由E.M.Kennaugh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天线实验室完成的。他对雷达回波极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给出最优极化状态的概念。在Kennaugh之后,由于极化理论方面的发展还不完善,对雷达极化的研究工作虽然仍在继续,可是研究成果极为有限。直到1970年Huynen博士论文的发表,才又开始了新一轮极化理论和试验研究的热潮,并取得了大量成果。J.R.Huynen在其博士论文中利用Kennaugh最优极化状态的概念,推导了雷达目标现象学的理论,提出随机媒质散射分解的概念,将雷达极化的理论研究带到一个新的高度。1981年,Poleman提出极化合成的概念,在极化的实际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W.M.Boerner进一步完成了对地物目标散射电磁波极化特性的研究,扩展了Kennaugh的最优极化理论,并把极化分析应用到了目标识别中。然而由于当时雷达设备技术方面的局限性,人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极化在雷达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NASA/JPL实验室的机载AIRSAR系统在飞行中采用两个正交的线性极化天线发射、接收信号,首先实现了对目标的全极化测量,开创了雷达极化研究的一个新时代。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人们研发了许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目前,除了NASA/JPL的AIRSAR全极化系统(工作在L、C和P波段)外,还有几个机构开发的机载极化系统能够提供不同频率的全极化SAR数据,他们包括:丹麦遥感中心开发的EMI-SAR系统,工作在C和L波段;德国空间中心(DLR)的E-SAR系统,工作在L和P波段;密歇根环境研究所(ERIM)开发的NAWC/ERIMSAR系统,工作在X、C和L波段:还有NAVY/ERIMP-3SAR系统,安装

第一讲 天线基本原理

第一讲天线基本原理 1、天线的基本概念 1.天线的作用 在任何无线电通信设备中,总存在一个向空间辐射电磁能量和从空间接收电磁能量的装置,这个装置就是天线。 天线的作用就是将调制到射频频率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发射到空间无线信道,或从空间无线信道接收调制在射频频率上的数字或模拟信号。 2.天线问题的实质 从电磁场理论出发,天线问题实质上就是研究天线所产生的空间电磁场分布,以及由空间电磁场分布所决定的电特性。空间任何一点的电磁场满足电磁场方程——麦克斯韦方程及其边界条件。因此,天线问题是时变电磁场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 从信号系统的角度出发,天线问题可以理解为考察由一个电磁波激励源产生的电磁响应特性。从通信系统的角度出发,天线可以理解为信号发射和接收器,收发天线之间的无线电信号强度满足通道传输方程和多径衰落特性。 3.对天线结构的概念理解 采用不同的模型,对天线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典型的模型比如:开放的电容 [思考] 野外电台或电视发射塔,无线电视或电台接收机,为什么能构成一个天线,其电流回路在什么地方? 开放的传输线 从传输线理论理解,天线可以看做是将终端开路的传输线终端掰 开。 TM mn型波导 将天线辐射看做是在4π空间管道中传输的波导,则对应的传输波型是TM型波,但在传输过程中不断遇到波导的不连续性,因此不断激励

高次模。 由电磁波源和电磁波传输媒质形成电磁波传输的机构 波的形成都需要波源和传输媒质。在一盆水中形成机械波纹,可以使用点激励源产生波,并在水面上传播。波的传播特性只与媒质特性有关而与波源无关。将一个肉包子扔出去,这个肉包子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或者被狗吃了,或者掉在什么地方了,都与扔包子的人不再有任何关系。而对天线来说,馈点的激励源就是这种波源,天线导体和外界空间就是传输媒质。不过电磁波的传输媒质可以是真空。 [思考] 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频率越低,波动性越强;频率越高,粒子性越强。所以光波主要表现出粒子性,而长波表现出波动性。射频电磁波就是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它既有显著的波动性,又有显著的粒子性。只要认清这一点,许多问题就会变得易于理解。认清事物的本质规律我们才能很好地利用它,我们不能把一头驴当马使,否则就会出现许多荒唐的错误。有人认为射频很复杂,有人认为很简单,就是这个道理。 [哲学启示] 电磁波由于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在很多人看来它很抽象。但考虑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尽管不同的事物也有许多不相同点,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获得认识抽象事物的“火眼金睛”。 2、电磁场基本方程 1.麦克斯韦方程 (电生磁。若电场变化,则磁场随之变化) (磁生电。若磁场变化,则电场随之变化) (磁力线是无始无终的封闭闭合曲线) (电力线出发和终止于自由电荷)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全)..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说明:将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 1.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 A )。 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2.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 B )。 A.1953年B.1946年C.1964年D.1956年 3.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的,该机的英文缩写名是(A )。 A.ENIAC B.EDVAC C.EDSAC D.MARK-II 4.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应包括( C )。 A.计算机及外部设备 B.主机箱、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系统软件和系统硬件 5.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包括运算器和( C )两部分。 A.存储器B.寄存器C.控制器D.译码器 6.下列设备中,( D )不是微型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A.打印机B.显示器C.绘图仪D.扫描仪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多媒体硬件的是(D )。 A.光盘驱动器 B.视频卡 C.音频卡 D.加密卡 8.计算机中对数据进行加工与处理的部件,通常称为( A )。 A.运算器 B.控制器 C.显示器 D.存储器 9.运算器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B )。 A.控制线路 B.译码器 C.加法器 D.寄存器 10.把内存中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硬盘,称为( D )。 A.显示 B.读盘 C.输入 D.写盘 11.用MIPS为单位来衡量计算机的性能,它指的是计算机的( B ),指的是每秒处理的百 万级的机器语言指令数。 A.传输速率 B.运算速度 C.字长 D.存储器容量 12.计算机硬件的核心部件是( A )。 A.中央处理器B.存储器C.运算器D.控制器 13.在外部设备中,打印机属于计算机的( B )设备。 A.输入B.输出C.外存储D.内存储 14.CGA、EGA和VGA标志着( C )的不同规格和性能。 A.打印机 B.存储器 C.显示器 D.硬盘 15.硬盘上原存的有效信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会丢失( C )。 A.通过海关的X射线监视仪 B.放在盒内半年没有使用

雷达极化

雷达极化散射矩阵理论基础 【作者】李谦,林昌禄 【关键词】极化;雷达极化;目标识别;散射矩阵 【机构】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微波工程系 【英文篇名】 THE BASIC THEORY OF RADAR POLARIZA TION SCA TTERING MATRIX 【中文刊名】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年】 1994 【期】 01 【光盘号】 INFO9401 基于极化频率稳定度的目标识别 【作者】肖顺平,郭桂蓉,王雪松 【关键词】雷达极化,散射矩阵,极化频率稳定度,极化特征,目标识别 【机构】国防科大四系ATR国家实验室 【英文篇名】 Target Recognition Based on Polarization-Frequency Stability 【中文刊名】现代雷达 【年】 1995 【期】 05 【光盘号】 INFO9501 基于改进退火法拟合参数估计的极化雷达目标识别 【作者】王雪松,肖顺平,庄钊文 【关键词】雷达极化,极化状态变化率,模拟退火全局优化算法,目标识别 【机构】国防科技大学ATR国家重点实验室 【英文篇名】 Polarization Radar Target Recognition Based on Estimation of Fitting Parameters Using Improved Annealing Algorithm 【中文刊名】现代雷达 【年】 1997 【期】 02 【光盘号】 SCTA9710 近三年来雷达极化研究的进展 【作者】王被德 【关键词】极化雷达,目标极化散射矩阵,极化检测,极化滤波,目标识别 【机构】空军第二研究所 【英文篇名】 Advances on Radar Polarimetry Research in Recent Three Years 【中文刊名】现代雷达 【年】 1996

雷达基础理论习题

雷达基础理论习题 一、填空题 1.一次雷达的峰值功率为,平均功率为1200W,重复频率为1000Hz。 2.二次雷达询问频率为1030MHz 。脉冲P1-P3称模式询问脉冲,脉冲间隔决定了询问功能,目前本场雷达使用的两种询问模式3/A模式和C模式,P1-P3脉冲间隔分别是8μs 和 21μs 。 3. 两项告警指的是低高度告警和冲突告警。 4. ISLS是指询问旁瓣抑制,作用是避免环绕效应。 5. 接收机的动态范围是指接收机出现过载时的输入功率与最小可检测功率之比。 6. 目前ICAO定义了25种数据链格式,其中有 8 种在现行模式S中使用。 7. 雷达信号的检测由发现概率和虚警概率来描述。 8. 脉冲P2称旁瓣抑制脉冲,不论是何种询问模式,P2与P1间恒为2μs 。 9. STC的含义是时间灵敏度控制,作用是扩大动态范围。 10. 雷达距离分辨力主要取决于脉冲宽度。 11. 二次雷达发射通道是∑和Ω通道。 12. 一次雷达天线的转速为15转/分。 13.一次射频脉冲宽度为1μs。 二、单选题 1. 二次雷达中频频率是(B ) A. 30MHz B. 60MHz C. 90MHz 2. 余割平方天线的雷达波束指的是( A )。 A .垂直方向图 B.水平方向图 3. C模式下P1P3脉冲的时间间隔是( D ) A.3μs B.5μs C.8μs D.21μs 4. 二次监视雷达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式应为( B ) A.水平极化 B.垂直极化 C.圆极化 5. 决定雷达检测能力的是( A )。 A.接收机输出端的信噪比 B.发射机的功率 C.噪声的大小 D.接收机的灵敏度 6. 在下列关于二次雷达场地设置的说明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 A.对于其所保障的主要航线,特别是进场着陆航线,不应构成使动目标显示失效的切线航线(切线飞行的航线); B.通常配置在机场内地势较高的高地或建筑物顶上,或机场外(航路上)较高的地点; C.应根据其特性(进近或航路),能保证其对所辖区域各条航线和主要空中定位点均能进行有效的探测; D.应使雷达顶空盲区避开进离场航线和主要航路,并量保证主要航路航线。 7. 航空器在飞行中遇到严重威胁航空器和所载人员生命安全情况时,机长(飞行通信员)必须尽一切可能发出遇险信

电子技术基础习题带答案

【理论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对助焊剂的要求的是(C ) A、常温下必须稳定,熔点应低于焊料 B、在焊接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活化性,较低的表面张力,粘度和比重应小于焊料 C、绝缘差、无腐蚀性、残留物无副作用,焊接后的残留物难清洗 D、不产生有刺激性的气味和有害气体,熔化时不产生飞溅或飞沫 2.松香酒精溶液的松香和酒精的比例为(B ) A、1:3 B、3:1 C、任何比例均可 3.烙铁头按照材料分为合金头和纯铜头,使用寿命长的烙铁头是( A ) A、合金头 B、纯铜头 4.焊接一般电容器时,应选用的电烙铁是( A ) A、20W内热式 B、35W内热式 C、60W外热式 D、100W外热式5.150W外热式电烙铁采用的握法是( B ) A、正握法 B、反握法 C、握笔法 6.印刷电路板的装焊顺序正确的是(C ) A、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器、电容器、集成电路、大功率管,其它元器件是先小后大。 B、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大功率管,其它元器件是先大后小。 C、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大功率管,其它元器件是先小后大。 D、电阻器、二极管、三极管、电容器、集成电路、大功率管,其它元器件是先大后小。7.在更换元器件时就需要拆焊,属于拆焊用的工具的是(A ) A、电烙铁、铜纺织线、镊子 B、电烙铁、铜纺织线、螺丝刀 C、电烙铁、镊子、螺丝刀 D、铜纺织线、镊子、螺丝刀 二、多项选择题 1.焊点出现弯曲的尖角是由于(AB ) A、焊接时间过长,烙铁撤离方向不当 B、焊剂太多,烙铁撤离方向不当 C、电烙铁功率太大造成的 D、电烙铁功率太小造成的 2.焊接一只低频小功率三极管应选用的电烙铁是(A ) A、20W内热式 B、35W内热式 C、50W外热式 D、75W外热式 3.75W外热式电烙铁(B ) A、一般做成直头,使用时采用握笔法 B、一般做成弯头,使用时采用正握法 C、一般做成弯头,使用时采用反握法 D、一般做成直头,使用时采用正握法4.下列电烙铁适合用反握法的是( D ) A、20W B、35W C、60W D、150W 5.20W内热式电烙铁主要用于焊接( D ) A、8W以上电阻 B、大电解电容器 C、集成电路 D、以上答案都不对6.焊点表面粗糙不光滑( B ) A、电烙铁功率太大或焊接时间过长 B、电烙铁功率太小或焊丝撤离过早 C、焊剂太多造成的 D、焊剂太少造成的 7.电烙铁“烧死”是指( C ) A、烙铁头不再发热 B、烙铁头粘锡量很多,温度很高 C、烙铁头氧化发黑,烙铁不再粘锡 D、烙铁头内电热丝烧断,不再发热

计算机基础试题库完整

一、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 1.采用晶体管为主要电子元件的计算机属于( B )代计算机。 A. 第一代 B. 第二代 C. 第三代 D. 第四代 2.从第一代计算机到第四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都是相同的,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组成的。这种体系结构称为( A )体系结构。 A. 艾伦.图灵 B. 罗伯特.诺依斯 C. 比尔.盖茨 D. .诺依曼 3.电子计算机能够自动地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工作的最基本思想是(C ),这个思想是.诺依曼提出来的。 A. 布尔运算 B. 集成电路 C. 程序存储 D. 总线系统 4.对待计算机软件正确的态度是( C )。 A. 计算机软件不需要维护 B. 计算机软件只要能复制得到就不必购买 C. 受法律保护的计算机软件不能随便复制 D. 计算机软件不必有备份 5.·诺依曼计算机工作原理是( B )。 A. 程序设计 B.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C. 算法设计 D. 程序调试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 C )。 A. 硬件系统和应用软件 B. 外部设备和软件系统 C.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 主机和外部设备 7.计算机之所以能够按照人的意图自动地进行操作,主要是因为采用了( B )。 A. 二进制编码 B. 高级语言 C.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D. 高速的电子元件 8.世界上不同型号的计算机,就其工作原理而言,一般认为都基于.诺依曼提出的原理( D )。 A. 二进制数 B. 布尔代数 C. 集成电路 D.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9.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计算机主要功能的是(A )。 A. 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机 B. 计算机可以代替人脑 C. 计算机可以实现高速运算 D. 计算机可以存储大量信息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汉字的计算机码就是国标码 B. 存储器具有记忆能力,其中的信息任何时候都不会丢失 C. 所有十进制小数都能准确地转换为有限位二进制小数 D. 所有二进制小数都能准确地转换为十进制小数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汉字的计算机码就是国标码 B. 存储器具有记忆能力,其中的信息任何时候都不会丢失 C. 所有十进制小数都能准确地转换为有限位二进制小数 D. 所有二进制小数都能准确地转换为十进制小数 12.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通常应包括( C )。 A.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B. 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C.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 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 1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微处理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B. 计算机区别于其他计算工具的最主要特点是能存储程序和数据 C. 电源关闭后,ROM中的信息会丢失 D. 16位字长计算机能处理的最大数是16位十进制 1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高分三号卫星雷达极化方式和分辨率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高分三号卫星雷达极化方式和分辨率 高分三号卫星搭载的传感器是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该雷达具有全极化电磁波收发功能,并涵盖了诸如条带、聚束、扫描等12种成像模式(表1)。空间分辨率从1 m到500 m,幅宽10 km到650 km。不仅能够用于大范围资源环境及生态普查,还能够清晰地分辨出陆地土地覆盖类型和海面目标,现了既可探地,又可观海,到“一星多用”的效果。 下面为高分三号卫星的12中成像模式的相关介绍。 表1 成像模式 聚束模式:观测海面溢油现场尺度、岛礁的位置、面积、建筑物、地上交通线、重要水利工程、泥石流;进行城市规划监测、风景名胜区监测、经济普查与经济活动调查、统计重大项目投资监测、人口普查与城市住户调查、边境反恐监测、全球敏感区域监测、城市规划编制。 精细条带1模式:进行海冰表面拓扑、冰山、海面溢油、海岸尺度、洪涝、洪涝淹没范围、农牧林用地、防洪设施、生态格局动态、毒品原植物监测。 精细条带2模式:进行冰凌或海冰、堰塞水体、森林资源相关地类识别、农业普查、海岸带变迁、浅海地形、内波波长、波向、波速、振幅、深度监测。 标准条带模式:进行积雪范围、干旱范围、海冰监测、湖泊藻类、海洋藻类、海冰类型、冰区航道、海面溢油区域尺度、锋面和涡的位置尺度、舰船、海浪监测。

窄幅扫描模式:进行旱情、近海海冰、水体监测。 宽幅扫描模式:进行海冰外缘线、雪覆盖、雪深、极冰监测。 全极化条带1模式:进行农业普查统计、城市建设专题信息提取。 全极化条带2模式:进行积雪范围、干旱范围、海冰、湖泊藻类、海洋藻类监测。 波成像模式:进行海面风场风速、风向、水体监测、干旱、波长、波高、波向监测。 全球观测模式:进行冰融化阶段、内波、土壤水分、海面溢油、干旱、环境应急、极地冰川监测。 扩展低入射角模式:进行船舶、溢油、海冰、海岸带、海洋维权、海洋环境保护和防灾救灾监测。 一、卫星类型 (1)光学卫星:worldview1、worldview2、worldview3、worldview4、quickbird、geoeye、ikonos、pleiades、deimos、spot1、kompsat系例、spot2、spot3、spot4、spot5、spot6、spot7、landsat5(tm)、Sentinel-卫

计算机基础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 1.“32位微型计算机”中的32指的是()。 A)微机型号 B)机器字长 C)内存容量 D)存储单位 2.“A”的ASCII码值为65,则()的ASCII码值为69。 A)B B)E C)G D)H 3.CD-ROM是()。 A)一次写入光盘B)只读光盘 C)可改写光盘D)AB二种 4.1个字节可以存放()个标点符号。 A)1 B)2 C)3 D)4 5.2个字节表示()二进制位。 A)16位B)32位C)8位D)4位6.CAD是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它的含义是()。 A)计算机辅助教育B)计算机辅助测试 C)计算机辅助设计D)计算机辅助管理 7.c语言是计算机的()语言。 A)机器B)高级C)低级D)汇编8.把二进制数转换成相应的十进制数是()。 A)39 B)36 C)38 D)37 9.编译程序的功能是()。 A)对源程序边扫描边翻译执行 B)将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 C)解释执行汇编语言程序 D)将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 10.表示磁盘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 A)位B)字节C)字D)双字1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之一。

A)实用B)应用C)系统D)用户12.操作系统型病毒的特点是()。 A)当系统引导时就装入内存B)破坏性不大 C)有免疫性D)没有传染性 13.处理音频信息的多媒体功能卡是()。 A)软盘控制卡B)硬盘控制卡C)视频卡D)声卡14.串行口的信息传送方式是()传送。 A)一位接一位的依次 B)二位接二位的依次 C)8位(一个字节)同时 D)以上都可以 15.磁带、磁盘、半导体存储器和()属于存储信息的实体。 A)数字B)声音C)图像D)光盘16.磁盘驱动器是()设备。 A)输入B)输出C)输入和输出D)显示17.打印机是一种()。 A)输出设备B)输入设备C)存储器D)运算器18.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器件是()。 A)继电器B)电子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断电不会使存储数据丢失的存储器是()。 A)RAM B)SRAM C)ROM D)DRAM 20.对于负数,将()的最低位加1即可求得其补码。 A)原码B)二进制码C)反码D)补码 21.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系统和()。 A)音响设备B)显示设备 C)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D)打印机 22.高密度软盘每面有()个磁道。 A)80 B)79 C)40 D)39 23.汉字的机内码两个字节的高位是()。

雷达卫星影像极化方式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雷达卫星影像极化方式 雷达卫星影像在极化方面,不同的被观测物体对于入射的不同极化波,后向散射不同的极化波。因此空间遥感可以使用多波段来增加信息含量,也可以用不同的极化来增强,提高识别目标的准确度。经验表明,对于海洋应用,L波段的HH极化较敏感,而C波段是VV极化比较好;对于低散射率的草地和道路,水平极化使地物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地形测绘用的星载SAR都使用水平极化;对粗糙度大于波长的陆地,HH或VV无明显变化。下图所示,同一目标对于四种不同极化的成像,V表示垂直极化。经验表明,不同极化下同一地物的回波强弱不同,图像的色调也不一样,增加了识别地物目标的信息。相同极化(HH,VV)和交叉极化(HV,VH)的信息比较,可以显著地增加雷达图像信息,而且,植被和其他不同地物的极化回波之间的信息差别比不同波段之间的差别更敏感。所以,多极化工作是SAR卫星发展方向之一。

一、卫星类型 (1)光学卫星:worldview1、worldview2、worldview3、worldview4、quickbird、geoeye、ikonos、pleiades、deimos、spot1、kompsat系例、spot2、spot3、spot4、spot5、spot6、spot7、landsat5(tm)、Sentinel-卫星、landsat(etm)、rapideye、alos、kompsat系例卫星、planet卫星、北京二号、高景一号、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高分二号、环境卫星。 (2)雷达卫星:terrasar-x、radarsat-2、alos雷达卫星、高分三号卫星、哨兵卫星 (3)侦查卫星:美国锁眼卫星全系例(1960-1980) 二、卫星分辨率 (1)0.3米:worldview3、worldview4 (2)0.4米:worldview3、worldview2、geoeye、kompsat-3A (3)0.5米:worldview3、worldview2、geoeye、worldview1、pleiades (4)0.6米:quickbird、锁眼卫星 (5)1米:ikonos、高分二号、kompsat、deimos (6)1.5米:spot6、spot7、锁眼卫星 (7)2.5米:spot5、alos、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锁眼卫星 (8)5米:spot5、rapideye、锁眼卫星、planet卫星4米 (9)10米:spot5、spot4、spot3、spot2、spot1、Sentinel-卫星 (10)15米:landsat5(tm)、landsat(etm)

圆极化基本理论

毫米波圆极化微带天线的研究 圆极化波的产生: 微带天线中存在何种模式完全取决于贴片的形状和激励模型,当馈电点位于贴片的对角线上时,天线中可以同时维持乃订。和刀怀。模,两种主模同相且极化正交,结果导致辐射波的极化方向与馈电点所在对角线平行,单点馈电的准方形贴片、方形切角贴片和四周切有缝隙的方形贴片天线等均可以辐射圆极化波。用微带天线产生圆极化波的关键是产生两个方向正交的,幅度相等的,相位相差”的线极化波。当前用微带天线实现圆极化辐射主要有几种方法一点馈电的单片圆极化微带天线正交馈电的单片圆极化微带天线由曲线微带构成的宽频带圆极化微带天线微带天线阵构成的圆极化微带天线等等。 圆极化波的性质: 根据天线辐射的电磁波是线极化或圆极化,相应的天线称为线极化天线或圆极化天线。圆极化波具有以下的性质〕 (1)圆极化波是一个等幅的瞬时旋转场。即沿其传播方向看去,波的瞬时电场矢量的端点轨迹时一个圆。若瞬时电场矢量沿产波方向按左手螺旋的方向旋转,称之为左旋圆极化波,记为LCP(Left-Hand Circular Polarization);若沿传播方向按右手螺旋旋转,称之为右旋圆极化波,记RCP(Right-Hand Circular Polarization), (2)一个圆极化波可以分解为两个在空间上和在时间上均正交的等幅线极化波。由此,实现圆极化天线的基本原理就是产生两个空间上正交的线极化电场分量,并使二者振幅相等,相位相差度。 (3)任意极化波可以分解为两个旋向相反的圆极化波。作为特例,一个线极化波可以分解为两个旋向相反、振幅相等的圆极化波。因此,任意极化的来波都可由圆极化天线收到反之,圆极化天线辐射的圆极化波也可以由任意极化的天线收到。这正是在电子侦察和干扰等应用中普通采用圆极化波的原因。 (4)天线若辐射左旋圆极化波,则只接受左旋圆极化波而不接收右旋圆极化波反之,若天线辐射右旋圆极化波,则只接收右旋圆极化波。这称为圆极化天线的旋向正交性。其实,这一性质就是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的互易定理。在通信和电子对抗等应用中的广泛利用这个性质。例如国际通信卫星号上的多波束发射天线辐射右旋圆极化波,形成两个东、西“半球波束”同时也辐射左旋圆极化波,形成两个照射不同地区的“区域波束”,这四个波束都工作于频段而互不干扰,从而实现四重频谱服用,增加了通信容量。 (5)圆极化波入射到对称目标如平面、球面等时,反射波变成反旋向的,即左旋波变成右旋,右旋变成左旋。

新雷达标绘测试题

题卡1 1.本船雾中航行,航向060°,航速8kn,雷达观测他船数据如下: 时间T 方位B 距离R 1500 080°7.0 1508 080° 6.0 1516 080° 5.0 求:(1)他船的航向、航速? (2)本船1516转向使他船从本船左舷3海里出通过,求本船的新航向?352°2.6kt /100° 2.本船雾中航行,航向030°,航速10kn,雷达观测数据如下: 时间T 方位B 距离R 1100 060°11.0 1106 060°9.0 1112 060°7.0 求:(1)他船的航向、航速? (2)若本船于1115向右转向30°避让,求转向后的DCPA,TCPA?263°12.5 kt / 1.3nm 1132 180

270

题卡2 1.本船雾中航行,航向060°,航速8kn,雷达观测他船数据如下: 时间T 方位B 距离R 1500 080°7.0 1508 080° 6.0 1516 080° 5.0 求:(1)他船的航向、航速? (2)本船1516转向使他船从本船左舷3海里出通过,求本船的新航向? 2.本船雾中航行,航向120°,航速9kn,雷达观测数据如下: 时间T 方位B 距离R 1006 160°11.4 1012 160°10.2 1018 160°9.0 求:(1)他船的航向、航速? (2)若本船于1028向右转向30°避让,求转向后的DCPA,TCPA?29°7.5kt / 2.1nmile 1055 270

题卡3 1.本船雾中航行,航向060°,航速8kn,雷达观测他船数据如下: 时间T 方位B 距离R 1500 080°7.0 1508 080° 6.0 1516 080° 5.0 求:(1)他船的航向、航速? (2)本船1516转向使他船从本船左舷3海里出通过,求本船的新航向? 2.本船雾中航行,航向185°,航速12kn,雷达观测数据如下: 时间T 方位B 距离R 0830 220°10.0 0836 219.5°8.5 0842 219°7.0 求:(1)他船的航向、航速?095°9kt /2.2nm /0904 (2)本船于0846时刻向右转向30°避让,求本船转向后与他船的DCPA? (3)若本船于他船保持DCPA=2海里通过,何时可以恢复原航行? 270 180

雷达原理习题解答1

雷达原理习题解答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对抗技术系《雷达原理教研组》 2005.9

第一章 1-1. 解: 目标距离:68 5100010310 1.510()15022 c R m km τ-???== =?= 波长m 1.01031039 8 =??= λ,多卜勒频率KHz MHz f d 10300001.3000=-= 径向速度s m f V d r /5001021.02 4=?= = λ ,线速度s m V /100060cos 500=? = 1-2. 解: a )Km Km R 6.3751.01004 1 max =?? ? ???= b )dB k S kS i i 72.05 1 ,511.010min min -===∴?=?Θ 1-3. 解: T r 同步器输出 调制器输出 发射机高放输出 接收机高放输出 t r 混频输出 中放输出 第二章 2-1. 解: 重复周期:ms T r 110001== ,平均功率:W P av 240010003 1085=??= 工作比: 003.01000 3 == D 2-2. 解:

对发射信号的频率、相位和谱纯度任一参数有较高要求的情况下选用主振放大式发射机,3参数均无较高要求的情况下选用单级振荡式发射机。 2-3. 解: []dBc KHz L 501010000010lg 101-=?? ? ???= 2-4. 答: (1)p44图2.18中V2的作用是:在阴极负高压作用期间,在管腔产生 高功率的电磁振荡,并通过腔的耦合探针将电磁能输出到腔外; (2)p47图2.23中V D1的作用是当PFN 谐振充电到2倍电源电压后,防 止PFN 向电源的放电,而保持在2倍电源电压状态;V D2的作用是在PFN 放电期间改善其与负载的匹配,并抑制不匹配时产生的振荡; (3)在p45图2.21中若去掉V 2,则在C 0上可进行正常充电过程,但没 有放电开关V 2后,只能通过R 放电,放电时间过长,且波形很差,微波管可能因连续工作时间过长而损坏,不能正常工作。 2-5. 解:

雷达极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附件15 “雷达极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项目指南 雷达极化是雷达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性问题,主要研究与雷达探测相关的电磁波辐射、散射、传播、接收与处理等过程中的各种极化现象和极化效应。雷达极化在气象探测、地理遥感、低空监视等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随着探测环境的复杂化、应用领域的多样化,对目标和环境特性的精密测量、物理参数反演、目标分类识别、适应复杂电磁环境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雷达极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重大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①雷达极化信息精确获取能力亟需提升;②复杂目标极化散射机理建模及表征亟需新发展;③雷达极化目标分类识别和抗干扰等关键技术亟需新突破。 本重大项目要求瞄准学科前沿,围绕雷达极化信息精确获取、极化散射特性建模与表征、雷达极化信息应用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从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应用验证三个层面开展研究。鼓励国内优势科研机构联合申请,协同开展雷达极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 一、科学目标 发展雷达极化基础理论,促进在雷达极化领域取得若干关键技术突破,推动雷达极化理论验证与技术应用。 二、研究内容 (一)雷达极化信息精确获取。 高动态目标极化特性脉内瞬时精确测量理论与技术;大尺度分布式目标极化特性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全极化相控阵雷达精密测量技

术与校准方法。 (二)雷达极化敏感阵列信号处理。 针对复杂目标与复杂电磁环境、极化敏感阵列收发失配等情形的空-时-极化域自适应匹配接收、高容差性多维参数估计、空间-极化域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极化敏感阵列最优设计理论与技术。 (三)复杂目标极化散射特性建模、表征及验证。 不同结构和材料的目标极化散射机理及表征模型;复杂人造目标极化特性高精度数值建模与实验室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目标宽带极化散射特性室内单/双站测量技术与理论模型验证方法,主/交叉极化幅度测量不确定度优于2dB,相对相位测量不确定度优于5度。 (四)雷达极化抗干扰。 非匀质杂波干扰环境中的雷达目标极化检测与跟踪的理论和方法;非平稳射频干扰的自适应极化抑制理论和技术;电磁波极化变换抗干扰理论和技术。在典型雷达系统上验证对非匀质杂波和动态射频干扰的极化抑制能力,抑制比均大于15dB,并能实现低空慢速目标的极化检测与跟踪。 (五)雷达目标极化分类识别。 空中/空间目标窄带、一维/二维高分辨极化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的理论和方法;海面/地面目标二维高分辨极化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复杂人造目标三维极化成像结构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典型场景下空中/海面等目标极化分类识别正确率不低于85%。 构建雷达极化技术综合验证平台,开展瞬时精确极化测量、多模式极化敏感阵列信号处理、极化抗干扰和目标极化分类识别等技术的演示验证实验与应用研究。 三、资助期限5年(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