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

一、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秋晚客兴

苏轼

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

天围故越①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

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

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

【注】①越,古国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一派晚秋景象,却没有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之感。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夜幕来临时天色吞噬云彩,潮打孤城的场景。

C.颈联“冷”字一语双关,既是写晚秋天气的凉冷,也是写作者漂泊心境的孤冷。

D.深秋傍晚,作者旅居在外的愁绪更加浓烈,无法排遣,只好寄托于南归的大雁。

2.本诗尾联在抒情方面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满庭芳·过余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①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②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③,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④。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注】①陈慥:字季常,眉州人。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②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时住黄陂。③:拟声词。④:灯。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开篇三句语出不凡,既包含着诗人岁月流逝、傲视天下的感慨,又将王长官其人与长江共论,有赞颂之意。

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

C.下阕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

D.“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二人的相得。

4.词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蝶恋花

欧阳修

腊雪初销梅蕊绽。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睡起夕阳迷醉眼。新愁长向东风乱。瘦觉玉肌罗带缓。红杏梢头,二月春犹浅。望极不来芳信断。音书纵有争如见。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睡起夕阳迷醉眼”一句,描写了主人公一觉醒来,太阳已快落山,自己因酒醉初醒,醉眼迷蒙,含蓄地表达了她的愁情。

B.“新愁长向东风乱”是说清醒之后,忧愁又涌上心头,心就好像被窗外的东风吹乱。该句主人公触景生情,感到了无限的惆怅。

C.“瘦觉玉肌罗带缓”是说感觉身体瘦了一些,衣带变得宽松。本句是通过写人瘦衣宽表现主人公深受思念之情的折磨。

D.末二句是说,望眼欲穿也收不到来信,其实即使有信也不行,因为见信不如见面。它深切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6.本词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浣溪沙①

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注】①王安石政治上受挫后归隐钟山,该词作于此期间。

7.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所居庭院长满了青苔,门前铺满了洁白的沙子,小溪流淌着。

B.“百亩中庭”“小院回廊”都直观地表现了词人归隐后的生活十分富足宽裕。

C.“半是苔”“春寂寂”表现了环境的凄清冷落,说明了世人对词人归隐的理解。

D.词中两个“为谁”之问,突出地表现了词人对内心尚存的那份热情的自嘲。

8.“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与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

二、语言运用

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常光顾这家小餐厅,因为这里的就餐环境非常雅致,老板也很热情。

B.中秋节快到了,您日前对犬子多有照顾,特请您到我府上小酌,以示谢意。

C.您在报告中的一得之见,于我而言都是金玉良言,令我茅塞顿开。

D.您老是知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当我得知忝列门墙之时,心中狂喜。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①,甚至,到现在还以为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

②,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

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③,也是无法考上的。

11.概念有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请选择“勇敢”与“鲁莽”或“有主见”与“抱成见”这两对概念中的一组进行区别,并写出一段话。要求清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三、片段写作

12.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巧妙地利用语音和语义的条件,有意地使某一个词句同时表达双重的意思。请运用双关手法围绕一个中心写一个作文片段,200字左右。

写作提示:在明确“双关”内涵的基础上,选取自己熟悉的且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如自然的路与人生的路,大自然的风风雨雨与人生的坎坎坷坷等。语言有文采,结构完整。

【参考答案】

1.【解析】B 诗歌的第三句写傍晚夜幕来临的状态,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2.【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和情感分析。首先分析抒情方式,“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中“喜”属于直抒胸臆,抒发的情感是欣喜之情。第二,“又喜”“可意”“是处”等词口语化,可见用语通俗易懂,抒情自然流畅。效果是用词口语化,有助于作者情感自然直接流露。第三,综合全诗看情感变化,前三联抒发悲秋之情,尾联以喜悦之情作结,显示出诗人的豁达性格,这可以归纳为:感情由悲转喜,层次丰富,提升了诗歌格调。

【答案】尾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看到中意的菊花盛开的欣喜之情。用语通俗易懂,抒情自然流畅。“又喜”“可意”“是处”等词口语化,有助于作者情感自然直接流露。感情由悲转喜,层次丰富,提升了诗歌格调。前三联抒发悲秋之情,尾联以喜悦之情作结,显示出诗人的豁达性格。

3.【解析】A 这三句无“傲视天下”意,主要表达的是对王长官的赞颂之情。

4.【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可抓住词中的意象及情感词分析。上片“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两句喻友人品格之高;“竹坞松窗”以竹松比喻衬托友人的正直耿介。“云溪”“竹坞”“松窗”则描绘了王先生幽静的居住环境,体现了他的隐逸情趣。下片写会饮的场景,“愿持此邀君,一饮空”,充满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居士先生老矣”,是词人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真梦里相对残”,写相饮欢谈,彼此情投意合。末三句“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写分手之际,船鼓催发,满怀惜别之意。

【答案】(1)对友人的赞颂之情。借“苍桧”“云溪”“松窗”,赞颂友人风骨凛然,志趣高雅。

(2)相聚的欢愉之情。友人相见恨晚,要“一饮空缸”,酒逢知己千杯少,豪爽奔放。

(3)惜别之情。主客相见恨晚而船鼓催发,表现了相互留恋、不忍离别的怅然。

5.【解析】B 并非“触景生情”, 而是心就像窗外的东风一样凌乱。

6.【解析】本题考查意象对营造意境所起的作用。前三句“腊雪初销梅蕊绽。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腊月的雪刚融化,梅花就绽放,露出了花蕊。梅花和雪相互映衬,喜鹊在梅花间穿飞。所以前三句通过“梅”“雪”“喜鹊”这三个意象,描绘冬雪有了融化的迹象,而梅花开始绽放。梅花和白雪互相映衬,喜鹊绕着花朵飞来飞去的冬末春初景象。属于乐景,而下文却抒发了宿醉初醒后的愁绪,是以乐景衬哀情。

【答案】景色:冬雪有了融化的迹象,而梅花开始绽放。梅花和白雪互相映衬,喜鹊绕着花朵飞来飞去。这首词抓住了梅、雪、喜鹊这三个意象,描绘了一幅色彩洁净而又美丽的冬末春初景象。作用: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下文主人公睡醒之后的愁绪。

7.【解析】C “世人对词人归隐的理解”有误,表现词人政治上失意之后归隐生活的冷清寂寞。

8.【解析】两句表达的情况相似,所用手法也相似。分析时要抓住几个方面,如内容、情感及表现手法。为谁?问的是自己,想为国却不能,只能自开自落。一个问句蕴含着多少无奈呀。同样两句都为问句,两句都用花做代指。答题时指出这两句的相同之处,如内容、表现手法和情感等方面。题目要求我们做到两点,一是两词句的异曲同工,即两词句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之处,那就是都用了拟人的手法。二是赏析,指明所用手法,指出表达效果:都写出了无人欣赏的寂寞。

【答案】(1)作者以此结句表现词人政治上失意之后归隐生活的冷清寂寞,崇尚闲适的生活、厌倦为名利而劳累的世俗生活的思想感情。

(2)①都写出花儿独自开放、凋谢无人欣赏的寂寞。②都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人的思想情感,新颖别致;都以反问的语气强化出深沉的意蕴。(意对即可)

9.【解析】D A项,“光顾”为敬辞,不能用于第一人称“我”。B项,“府上”为敬辞,不能用于第一人称“我”。C项,“一得之见”为谦辞,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不能用于他人。

10.【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文段中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第①空根据后一句“甚至,到现在还以为科举只考八股文”中的“甚至”一词,和本句中“还以为科举只考……”等信息,可知要填的内容与后一句是递进关系,内容说的是“过去人们对科举有片面认识”。第②空根据后面说的“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可知所要填的是“科举考试内容繁多”。第③个空由后面一句中“也是无法考上的”可知要填的内容与前一句也是条件关系,可以推知第③空要填的内容应是: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

【答案】①过去人们对科举的认识以偏概全(或“过去人们对科举有片面认识”)

②科举考试内容繁多

③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

11.【解析】这是一道有关逻辑概念的题目,在前面给出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概念,要求区别概念,实际就是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答案】(示例一)勇敢与鲁莽:勇敢与鲁莽的人都有一颗不畏一切,舍我其谁的心。但勇敢者机智、冷静,能够细心地应对挑战,处理问题;鲁莽者则无知、轻率,缺少思维和理智的判断,胆大妄为,意气用事。

(示例二)有主见与抱成见:有主见与抱成见,对事物都有着自己确定的意见或见解。有主见,是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规律之见;而抱成见,则是对事情的看法不够客观的固定之见。12.【答案】(示例)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山。到了那里,妈妈看见山那么高,那么陡,就先打了退堂鼓,决定不爬了。爸爸说:“咱俩爬!咱们这次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肯定有意思!”我说:“好啊!”别人没走过的路的确难走。山路很滑,坡还很陡,每前进一步都很困难。我干脆学着动物的样子,四肢并用,往上爬,有时甚至只能揪住一把草,靠着草的力量爬上去。汗沾湿了衣服,喉咙里要冒烟。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山风吹来,爽啊!山上的风景真美啊!人生就是这样,最美的风景常在辛苦跋涉后所到的地方。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优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课苏轼词两首 课时优案1 1.读准字音 (1)故垒.( ) (2)酹.江月( ) (3)狼狈.( ) (4)何妨.( ) (5)吟.啸( ) (6)樯橹 ..( ) (7)萧瑟.( ) (8)纶.巾( ) (9)料峭.( ) 答案(1)lěi(2)lèi(3)bèi(4)fánɡ(5)yín (6)qiánɡ lǔ(7)sè(8)guān(9)qiào 2.古今异义 (1)千古风流 ..人物 古义: 今义:指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2)多情 ..应笑我 古义: 今义:重感情(多指重爱情)。 (3)回首向来 ..萧瑟处 古义: 今义:从来,一向。 答案(1)杰出的。(2)多愁善感。(3)刚才。 3.一词多义

(1)道?????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大道. 之行也 道. 芷阳间行 从此道. 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2)如???? ? 人生如.梦 坐须臾,沛公起如. 厕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3)任???? ? 一蓑烟雨任.平生 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 王甚任. 之 (4)且???? ? 何妨吟啸且.徐行 誓不相隔卿,且. 暂还家去 若属皆且. 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且.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答案 (1)动词,说 名词,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动词,取道 名词,道路 (2)动词,好像 动词,到……去,往 动词,及,比得上 (3)副词,任凭 名词,任务,责任 动词,信任 (4)连词,词义为“又……又……”“一面……,一面……” 副词,暂且 副词,将,将要 副词,尚且,还 连词,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况且” 1.整体感知《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苏轼词两首练习答案讲课稿

《苏轼词两首》 第一部分 课内知识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故垒 (lěi) 吟啸.(xiào) 衰.落(shuāi) 怀瑾握瑜. (yú) .涤纶.(lún) 谪.居(zhé) 羽扇纶.巾(g uān) C .间.隔(jiàn) 蓑. 衣(suō) 应和.(hè) 狼狈.为奸(bèi) D .萧瑟.(sè) 刹.那(chà) 书卷.(juàn) 料峭.春风(qiào) 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C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D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 A ) ..人物 风流:放荡不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 B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C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发:花白的头发 D .何妨吟啸..且徐行 吟啸:吟咏长啸 4.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人物:杰出的人物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汹涌澎湃) C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 .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5.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 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何妨吟啸且徐.行 徐:缓慢 . 平生 任:担负(任凭)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 . 参差..十万人家 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B . 乘. 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乘:趁着。 樯.橹灰飞烟灭 樯:一种摇船的桨(桅杆) D . 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7.比较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 A .回首向来..萧瑟处 B .千古风流..人物 C .便纵有千种风情.. (A 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B 项,古义:杰出的;今义:轻浮放荡的。C 项,古义:指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今义:①情怀,意趣;②景象,情况;③风土人情。) 9. A ) ..萧瑟处 B .一蓑烟雨任平生.. C .一时多少豪杰.. D .惊涛..拍岸 10.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C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比喻) D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 12.从词的风格特点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A ) B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C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D .杨柳岸晓风残月。 13 B ) A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D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4.列各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B ) A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里词人自感苍老,同年方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恰成对照。 ,“羽扇”代指诸葛亮,和周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风度。 C .“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D .“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15 A ) B .以美人衬英雄,更能表现周瑜潇洒的风姿。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 2.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任务一:认真阅读注释,完成以下填空。 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一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即、、。 苏轼(1037—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苏轼是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其文明白畅达,为“”之一。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合称“”,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并称“宋四家”。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2.《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时因“”被贬黄州。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定风波》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是一首之作。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使苏轼得了一场病。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写胸襟。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羽扇纶.巾()樯橹 ..()()一尊还酹.江月() 同行.()吟啸.()一蓑.烟雨()料峭.() 4.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人物:故垒:雄姿英发: 樯橹:一尊:酹:已而: 向来:芒鞋:吟啸:料峭:

精选高中语文第2单元5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 —身处逆境忘得失,心怀天下志难酬 一、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竹杖.(zhàng)还酹.(lèi)樯.橹(qiáng) B.萧瑟.(sè) 料峭.(qiào) 蓑.衣(suō) C.纶.巾(lún) 狼狈.(bèi) 吟啸.(xiào) D.绚.丽(xuàn) 珠玑.(jī) 公瑾.(jǐn) 答案:C 解析:C项,“纶”应读“gu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俏丽讥诮积毁消骨料峭春风 B.樯橹啬薇妃嫔媵嫱铜墙铁壁 C.赤壁避难珠连壁合坚僻清野 D.咨询谈资雄姿英发恣行无忌 答案:D 解析:A项,消—销。B项,啬—蔷。C项,珠连壁合—珠联璧合,僻—壁。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B.料峭 ..春风吹酒醒 料峭:温暖。 C.回首向来萧瑟 ..处 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D.樯橹 ..灰飞烟灭 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答案:B 解析:B项,“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回首向来 ..萧瑟处B.一蓑烟雨任平生 .. C.一时多少豪杰 ..拍岸 ..D.惊涛 答案:A 解析:A项,古义:刚才;今义:一向,从来。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

(4)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何妨吟啸且徐行(2)一蓑烟雨任平生(3)也无风雨也无晴(4)千古风流人物(5)一时多少豪杰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6~7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下列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描写周郎埋下伏笔,营造出雄浑的气氛。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奇景。 C.“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片。 D.“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了周郎少年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答案:D 解析:D项,“小乔初嫁”是侧面描写。 7.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才华横溢。②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③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写雨中情形,词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片的“一蓑烟雨”句,表达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 一、基础达标 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羽扇伦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解析A项“浪涛尽”应为“浪淘尽”;B项“羽扇伦巾”应为“羽扇纶巾”;D项“无情”应为“无晴”。 答案 C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浪淘 ..(有功业)人物。 ..(冲刷)尽,千古风流 B.谈笑间,樯橹 ..(桅杆和摇船的工具)灰飞烟灭。 C.料峭 ..(十分寒冷)春风吹酒醒。 D.回首向来萧瑟 ..(凄凉)处。 解析B项应是代指曹操水军;C项应是微冷;D项应是风吹雨落的声音。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B.远芳侵古道道 ..狭草木长 C.风雨不动安如.山天阶夜色凉如.水 D.一任.群芳妒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解析A项分别为形容词,旧的;名词,原因。B项均为名词,道路;C项均为动词,好像;D项均为副词,任凭。 答案 A 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 A.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B.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不出,火且.尽 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连词,一面……一面。A项为副词,尚且,还;C项为副词,将,将近;D项为副词,将要。 答案 B

5.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B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答案 B 6.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解析D项的评价,不足以全部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也错误。“把酒祭江”有两个含义: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 答案 D 7.对《定风波》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C.“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属寻常,毫无差别,要尽情享受人生。 D.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解析C项“要尽情享受人生”错误,词人的意思是: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

2019年精选高中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5 苏轼词两首人教版知识点练习二十七

2019年精选高中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5 苏轼词两首人教版知识点练习二十七 第1题【单选题】 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樯橹(qiáng)酹(lèi)吟啸(xiào)羽扇纶巾(guān) B、笺注(qiān)赤鼻矶(jī)蓑衣(suō)料峭(qiāo) C、针砭(biǎn)粗糙(cāo)差别(chā)创伤(chuāng) D、战栗(zhàn)炽烈(chì)对称(chèng)万箭攒心(cuán)【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樯橹灰飞烟灭”运用了拟人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答案】: 【解析】:

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课时分层作业5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练习

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课时分层作业5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 修4练习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国 ..神游故国:古战场 B.卷起千堆雪.雪:比喻浪花 C.一蓑烟雨 ..任平生烟雨:沙湖道中雨 D.回首向来萧瑟 ..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C[C项,这里指由眼前的风雨上升到人生中的风雨。] 2.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11162040】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_______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⑤却容不了当权派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⑧ 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⑦ A[要根据句间关系和句子的主语来确定句子顺序。] 3.下列各项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B项为借代,其余为比喻。] 4.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11162041】A.词,又称“长短句”“诗馀”“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

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C[“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依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11162042】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中写出周瑜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定风波》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6.依据下面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导学号:11162043】面对赤壁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续写内容首先要注意选取古代文学家,句式要依据“面对赤壁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 【答案】(示例)依据历史记载杜牧借古讽今吟成《阿房宫赋》历尽人世辛酸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就史家绝唱 7.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我们徜徉在诗词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鉴赏诗词,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词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例句: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练】人教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资料 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萧.森(xiāo) 暮砧.(zhēn) 塞.上(sài) 秋兴.八首(xìnɡ) B . 妃.嫔(fēi) 朔.漠(sù) 青冢.(zhǒnɡ) 群山万壑.(hè) C . 单.于(chán) 潦.倒(liáo) 凋.伤(diāo) 省.识(xǐnɡ) D . 霜鬓.(bìn) 渚.清(zhū) 环珮.(pèi) 孤舟一系.(xì)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 .江间波浪连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C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 .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 C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 D .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 B .万里..悲秋常作客 C .人事..音书漫寂寥 D .分明怨恨..曲中论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 独.留青冢向黄昏 B .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生长明妃尚.有村 C.????? 独留青冢向.黄昏 向.吾不为斯役 D.????? 不与.秦塞通人烟 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 A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8:第5课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诵读、背诵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以来最为火热的,也是对三国人物的一个品评——《易中天品三国》。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写弛马射虎的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足智多谋的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能文能武的曹操) 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张飞:勇猛豪爽、天真鲁莽;赵云:忠肝义胆、武艺超群;黄忠:老当益壮、献身精神;周瑜:年轻有为、足智多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板书:为何独爱周瑜?)现在就让我们开声来朗读,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朗读环节 1、全班齐读。 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课文第42页有这么一句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意思就是说像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2、名家范读。 节奏感很强: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所感受到的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是如何体现出这股豪放的,我们后头见分晓。(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的精神?) 三、题目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板书: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文章的写景片段(上阙)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樯.橹(qiánɡ)酹.酒(lèi) 擂.台(lèi) 羽扇纶.巾(lún) B.蓑.衣(suō) 料峭.(qiào) 萧瑟.(sè) 拾.级而上(shè) C.埋.怨(mán) 着.陆(zhuó) 挟.持(xié) 洗洗涮涮.(shuā) D.粳.米(ɡěnɡ) 泊.车(bó) 星宿.(xiù) 引吭.高歌(hánɡ) 答案 B 解析A项,羽扇纶(ɡuān)巾;C项,洗洗涮涮(shuàn);D项,粳(jīnɡ)米。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人物 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 樯橹:桅杆 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且徐行 吟啸:吟咏长啸 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轻:不仅有轻便之意,也有“无官一身轻”的感觉 答案 B 解析B项,“樯橹”本义是桅杆和船桨,在词中借指曹操的水军。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D.都门帐.饮无绪 答案 C

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4.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把滚滚东流的长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答案 B 解析“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怀古”作铺垫,以表明作者对古人的追怀。 5.下列对《定风波》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上片前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情感都是由此而发。 D.“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答案 D 解析表现的应是作者坦然面对人生风雨、淡然处世的态度。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部分词分成两段,称为“双调”,有的分为三段、四段,称为“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 B.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词坛名家的词风大体上可归于婉约派。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大都婉丽柔

新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3课 边城》教学设计(精品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5 教学设想 (自读课文,以讨论、自由发言为主) 1、依靠揣摩词句,领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之美。 3、进行联想想象,体会小说中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课前布置预习,着重了解人物的性格、心理。 导入新课 看一副对联风声水声歌声谈话声啜泣声声声惊残梦, 乡情民情爱情手足情骨肉情情情乱痴心。 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徐志摩亦无愧为琢璞者,他在自己主持的《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沈从文的大批小说,并为之四处延誉,还将这位笔极秀极笨的小青年推荐给中国公学校长胡适之。胡适也是别具慧眼,求才若渴的大名家,每每能赏识青年,他二话没说,就聘任这位忐忑而羞

涩的“山民”做了中国公学的国文教师。 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他的作品代表了艺术的良心和知识分子不能淫不能屈的人格。 他创作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不仅高产,而且始终保持高质量,短篇小说《丈夫》、《三三》;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边城》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扛鼎之作,沈从文也是中国以本土为创作题材可以与世界文学比肩的一代文学巨匠。 三、《边城》主要情节介绍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第5课苏轼词两首

第5课苏轼词两首 你从北宋走来,带着风雨,挟着你的诗文;你从古代走来,携着沧桑,印着你的超然。你让后人景仰,让后人敬慕,你的为人、你的诗文、你的品行,亦将永恒后世。你用豁达乐观的态度化解掉人生路途中的坎坷磨难,你用如椽大笔写出了千古第一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你用豪情抒发了“千古文人的英雄梦”。

⊙课内素材 豪放旷达的苏轼 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毫不避讳地抒发己见。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遭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的老师欧阳修及其家人也未幸免。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

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运用角度]“大公无私”“高风亮节”“直面困难”“宽容与大度”“心态与人生”“乐观与豁达”等。 ⊙运用示例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乃是定律。然而,大风大浪并不能击垮每一座坚固的城池,暗云并不能遮挡每一束暖阳,秋风并不能黯淡每一寸春光。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挺直了腰板,凄风冷雨只能望而却步。于是,这风雨摇曳的世界便只能在他面前匍匐了。秋天的黄州,月洒寂寞梧桐,烟笼缥缈孤影。苏轼,这个注定半生寂寞的旷世奇才,尽管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尽管是“高处不胜寒”,尽管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谁见幽人独往来”,相思之苦,贬谪之伤,寂寞梧桐,几重重压,他,东坡先生那个伟岸的身躯挺起了他高洁不屈的脊梁,那高山仰止的高大身躯挡住了脊背之后那一片凋敝的天空。于是,如梦的人生化作一樽江月,一蓑烟雨,历尽萧瑟,唱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铮铮誓言。于是,他手持铜鼓,高唱“大江东去”。 2.是什么让苏轼在政坛挥洒豪气?又是什么让苏轼离开政坛而释然豁达?才四十岁,你就自称“老夫”,你是埋怨政敌把持的长安城太小,所以甘愿自请出任地方太守。你的千百位侍从簇拥着你,头戴锦帽,身披貂裘,千骑横卷平冈,这是你一腔冲天豪气的宣泄。你要体验“沙场秋点兵”的满足感,这是你的豪情。但“乌台诗案”了结后,你被贬黄州,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你却“竹杖芒鞋轻胜马”,更有一份悠闲的自在,如此从容,气定神闲。你终于悟透一个道理:政坛就像一张赌台,要想摆脱无常的大喜大悲,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既如此,何不吟一首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在江海湖山中寄托一生呢?苏轼的拿得起是拥有时的聊发少年狂;苏轼的放得下是缺失时的释然一笑,欢畅豁达。 (选自十年高考优秀作文)

高中语文必修3:第5课 杜甫诗三首

第5课杜甫诗三首 我眼中的杜甫 或许,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系祖国,他甚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谈起杜甫,我甚至不愿提起他“诗圣”的称号,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国”的爱国者。 忧国,是杜甫诗中的灵魂主干,他的所有诗作中,多数都透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感叹和愁苦。面对日益衰败的唐朝,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国繁荣,而今日却破亡了,面对依旧的山河,试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他因“国破而忧,因国盛而乐”。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他“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他快乐,因收复“河南”“河北”而快乐。他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祖国的。这种纯粹的快乐,只有真心爱国的人才配拥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游遍山水,更不需要荣华利禄,杜甫快乐的根源,只是祖国的繁盛。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郁顿挫的诗句,对他的敬仰油然而生。敬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更敬仰他敢于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无畏和正义。

若说千百年后诗作不一定会流传于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而今,若人人居安思危于祖国,还恐祖国不盛乎?

一、作者连线 现实主义的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 地主家庭。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 生写了1 400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称赞。他的诗不仅具有 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 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 “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 圣”,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背景探寻 夔州感怀之作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5年来稳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咏怀古迹》也是一组七律组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

苏轼词两首 教案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教案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词牌:“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三、旷达的苏轼: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地——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成就——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M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四、朗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五、译文: 长江向东奔流,滚滚浪涛把千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冲洗尽了。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的乱石插入天空,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如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6:第5课 杜甫诗三首

第5课杜甫诗三首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杜甫的那首《登高》就是在奉节居住下来以后写的,居高一吟,至今让人回肠荡气 ....。 ②没有昭君出塞,就没有汉朝和匈奴那五六十年的短暂和平,就不会有双方互不侵犯的城下 .. 之盟 ..。 ③杜甫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 ....,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 ④唐代诗人辈出,灿若晨星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就是杰出代表。 ⑤年轻人“恶搞”杜甫画像,拿名人大家开涮,这种穿凿附会 ....的做法不得不令人担心,随意拿名人消遣娱乐,久而久之,会失了分寸,辱没传统。 ⑥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风格迥然不同 ....。A.①④⑥B.②③⑥ C.③④⑤D.①②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是变乱时代的伟大史诗。 C.杜甫的晚年孤苦无依、生活窘迫,写了很多忧时伤怀的作品。 D.杜甫晚年不仅顽强地与贫困、疾病作斗争,而且忧国忧民,写下了《登高》《登岳阳楼》等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诗人中真正弘扬了儒家思想,应该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唯有杜甫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忠”“爱”精神,几乎成为杜甫一生坚守不渝的创作主题。 ①这种精神深入其骨髓,融入其血液 ②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内心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③并用感情强烈的诗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④这不仅是因为杜甫以“儒生”自命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 ..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 ..萧瑟处向来:朝向来处。 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 ,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⑤却容不了当权派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⑧ C.①④⑤⑦ D.②④⑤⑦ 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人物 ②舞榭歌台,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 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公瑾(jǐn)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 B.凄切(qī) 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 C.暮霭(ǎi) 连累(lèi) 支撑(chēng) 料峭(qiào) 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 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踞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衡少善属文 B.悟言一室之内长乐王回深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一尊还酹江月信义安所见乎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北冥有鱼幼稚盈室小知不及大知 8.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A.周瑜刘裕张翰辛弃疾刘备 B.诸葛亮刘裕张翰桓温刘备 C.周瑜刘备张翰桓温刘裕 D.周瑜刘裕张翰桓温刘备 9.下列名句默写,不正确的项是(3分) A.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