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善积德 利己利人

行善积德 利己利人

行善积德  利己利人
行善积德  利己利人

行善积德利己利人

*导读:道教是华夏神州炎黄子孙唯一的本土宗教。作为一个道教徒,秉着一颗慈悲之心,正己身而行天道,是我的师公、师父一直以来对我的谆……

道教是华夏神州炎黄子孙唯一的本土宗教。作为一个道教徒,秉着一颗慈悲之心,正己身而行天道,是我的师公、师父一直以来对我的谆谆教诲。行善,就是在人间多做善事,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关爱社会。如:将自己平时穿不上的衣服,不再看的图书捐赠给贫困的山区孩子;在餐馆吃饭时吃不完的剩饭剩菜打包起来,给路边行乞的老者;在旁人感到孤独难过的时候,主动上去安慰鼓励他;甚至只是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使人不至于滑道功德无分大小,铺桥造路,捐款放生都是做善事,做能力所能及的身边小事也是善事。抱着一颗真诚的心,行善积德,不求回报,而自有福报降临到你的身上。人们常说:行善积德。行善大家都知道,何谓积德?积德,有积阳德与积阴德之分。行善而为人知的叫阳德。行阳德的人,能享受大众的赞扬,也就是世间的名誉。如果做了点善事便大肆宣扬,使世间名誉超过了实际作为而浪得虚名,那么这种阳德,非但得不到福报,反而多造横祸。其实,以前我们道门的祖师爷都在讲:阳德虽然也是福,但却不如积阴德的福报大。何谓阴德?《文昌帝君阴骘文》讲的就是积阴德。顾名思义,就是为别人做了好事,不为任何人所知,唯天

地日月可见,这就是阴德。这里,我可以给大家举个古代的例子:宋代著名笔记小说《夷坚志》中,记载了一个雪香失钗的故事。有个弓箭手,将大户人家婢女雪香遗失的金钗还给了她,救了因失钗而欲自杀的雪香。多年后某一日,雪香在河边浣衣偶遇昔日的救命恩人正在上一渡船,便欣喜的邀请他去自己家做客感谢。弓箭手本以赶路相辞,但碍于雪香的盛情,只好下船随行。渡船离岸而去。当弓箭手正在雪香家喝茶的时候,忽然听见呼喊喧嚣声,出来一看,刚才的渡船已经在江中翻载,当时水流湍急,一船的三十余人,竟没有一个生还。只有弓箭手逃过这场天灾人祸,正如《文昌帝君阴骘文》中说到:广行阴骘,上格苍穹。这岂不是弓箭手昔日所做阴德而获取的嘛!佛教说业报轮回,儒家说善恶报应,我们道教则说天道承负。这三者虽然名称不同,对积阴德的解释却都是一样。清代著名的内丹高道刘一明祖师在《道书十二种因果关》中讲到:盖天地间一切大小事物,皆有因果。善有善之因果,恶有恶之因果。为善者必有善报,为恶者必有恶报。即使是修炼高深的道法,也必须要以积功累德为基础。《太上感应篇》认为: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文昌帝君阴骘文》也说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矅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现代社会中,往往出现善恶无报,行善者不得福,为恶者未遭祸的情况。甚至,一些做了好事却一时得不到回报的人便慢慢心灰意懒,不再行善去做好事了。岂不知,不是不报,时候未

到。行善积德就如播种,只要播土下种,就不怕将来没有收成的机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在历史上,一人行善积德,惠及子孙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儒家圣人孔子、宋代名臣范仲淹,他们的子孙后代经历了多少朝代更替,仍受到人们的尊敬。而那些帝王奸相,穷奢极欲,不顾黎民生死,看似一时显赫,却不过是枯骨埋在黄土堆中,甚至遭万古唾骂。因此,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道: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这是值得现代人认真思考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最近轰动一时的艺人房祖名吸毒事件,他们由于家庭生活条件优越,而去沾染了那些价格不菲的毒品。身为他父亲的禁毒大使成龙,曾劝导全球孩子不要吸毒,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此事件的发生,他该作何感想呢?《太上五斗金章长生妙经》中说:人生下土,命系上天。可见人的命运是上天的安排的,从我们一出生下来开始,便由不得自己做主。但是,决定人的一生祸福的却不止天命这一条,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命是先天的,而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都是后天的。阴德虽不为人知,但冥冥中自有鬼神记载,因此只要多积德,行善出于至诚之心,默默无闻,坚持不懈,上天必会报答他,命也必定能够改变。至此,我们能深刻感受到《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所说:欲广福田,须凭心地,真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一个人的命运好与坏,与你平常自心的行善积德有关。让我们都来做真正的行善者。在这复杂

多变的社会中,从容驾驭自己的生命之舟,直面前方的惊涛骇浪,不改初衷,处变不惊,就一定会驶向真善美的彼岸!

作文利人与利己

作文利人与利己(2课时) 编写人复核人审批人 一、审清题意,正确立意 “利人与利己”是关系型作文,正确立意离不开人和己的关系: 利己不损人、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利人利己、屈己利人 要承认利己是人的本能和合理性,但是怎样利己,是不是在损人的基础上利己,怎样的利人与利己的关系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这是在写本文时应首先思考的问题。 二、正确确立作文题目:紧扣话题,明确新颖 评论下列题目: 《付出与铭记》 《铭记中永生》 《己所欲,施于人》 《崇敬的人与鄙视的人》 《先人后己》 《奉献是爱》点评:要紧扣话题(“利人与利己”),力避偏题嫌疑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在利人的枝头开出利己的花》 《利人者,人恒利之》 三、如何写好开头:语言简洁、快速入题、观点明确 如果说利己是糖,那么利人就是酒,愈久弥香;如果说利己是树木,那么利人就是城墙,固若金汤;如果说利己是山谷,那么利人就是山峰,雄壮高大。是利人还是利己?这是一个问题。 评:修辞手法运用一定要合理,开头一定要稳中求胜,入题要快,展示优点。 四、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偏差(搞清什么叫“利己”、“利人”,或二者间关系。关系型话题最主 要问题是弄清二者间关系) 2、扩展作文材料 3、乱编故事 4、部分措辞牵强 5、未能紧扣话题分析 6、段落过长 7、开头结尾不知点题 8、分析不能紧扣话题,偏离主题

9、开头结尾戴帽穿鞋,行文与话题无关 10、立意不高甚至反动 11、取材老套 12、文体不分(记叙不记叙,议论不议论) 13、文面太乱 14、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太多 15、通篇不提材料之中的内容,另起炉灶 五、赏析优秀作文 例文1:储蓄利人,他人利己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点评:名言作题记) 根瘤菌若不为豆科植物提供氮素,豆种植物就无法很好地生长;豆种植物若不给根瘤提供糖类,根瘤就无法生存。石斑鱼不允许跟在后面游小鱼就不会为它消除身上的细菌。自然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利己与利人并不矛盾。拒绝别人的帮助和拒绝帮助别人都是错误的。 (点评:由自然界两种现象引出中心论点) 你对别人微笑,别人就会对你报以微笑;你瞧不起别人,别人也瞧不起你。在生活中,我们要储蓄利人,那么你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别人对你是那么的好,孟尝君倾其全部家产供养三千食客,那些食客穷尽鸡鸣狗盗之能还他以危难之间的急救;刘邦礼贤下士,虽无德无才,却在众人的帮助下击几项羽,创立了延续了几百年的大汉严正声明;海尔集团“真诚到永远的承诺”,以利人为宗旨,赢得顾客的信任,由一个快倒闭的公司发展成一间世界500强企业。凡事利人为先,方能人和,别人才会利己,自己才能成就大事业。 (点评:第3段为结合生活的分析段。第4段正面论证,结合2个古例,1个今例,分析总结) 假酒、假奶粉、豆腐渣工程……太多的人只看到一己私利,没有顾别人的死活。甲醇中毒,大头婴儿,房屋无故倒塌……那么,那些自以为取得利益的人又怎么样呢?制假酒的主谋枪毙了,卖假奶粉的公司取缔了,制造豆腐渣工程的追究刑事责任了…… 事实表明,在当今社会,只想着损人利己的人没有他们生存的空间。凡事顾及别人,方是生存之道。在分工十分严格的社会,大家都坐在同一条船上,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差错,受害的将是整船人。 (点评:第5段结合现实社会中现象进行反面排比论证。第6段结合现实分析说理。) 为什么秦桧、汪精卫受人唾弃,而岳飞、雷锋、焦裕禄受人敬佩和侨汇诵?究其本质区别就是他们以利己先还是以利人先,最后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当然就截然相反。 我国以全世界人民的利益为先,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日本出于自己利益考虑,追随美国,为中东的不稳定推波助澜,引起世界的

批评与自我批评利己利人

批评与自我批评利己利人 批评与自我批评利己利人,无论是个人发展提高还是团队提升战斗力都是宝贵的工作方法,是党反“四风”的有力武器,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应有程序。 党在革命时期就长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同志就形象地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 现在是社会转型期,改革进入深水区,要攻坚克难,必须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严格落实群众路线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反“四风”的有力武器,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必要手段,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这种激荡和洗礼提高升华自我。 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存在的认识误区。有的党员看待他人的批评如同洪水猛兽,认为是“揭短”、“找茬”,跟自己“过不去”、“对着干”。这样的认识无疑是狭隘的。善意的批评是一剂良方,可以激发我们奋勇争先的斗志,提高我们反躬自省的能力,增强我们防微杜渐的体质。倘若讳疾忌医、掩耳盗铃,隐藏住了“短板”,屏蔽掉了“负面声音”,失去的将是迷途知返、亡羊补牢的良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犯了错误不要紧,最重要是及时找准问题、解决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真正做到自我批评要诚恳,相互批评要中肯。不能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添枝加叶,更不能泄私愤、搞报复、借机整人。 总之要有无私无畏的勇气,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心底无私,出以公心,对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得罪人的要敢于得罪人,并且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抵制好个人主义,克服庸俗作风,同时对别人的批评要虚心接受,对的要认真整改落实不当的要勉励做的更好,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

话题作文“人与己”作文提纲

话题作文“人与己”作文提纲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人与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人生活在世界上,总要与他人发生关系。著名文化老人季羡林先生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近日去世的当代毕昇、两院院士王选教授说:“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孔孟的说法更经典。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当然也有截然相反的说法。中国有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俗语,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则认为“别人是自己的地狱”。在这个人人不能回避的问题上,你怎么看? 审题提示:“人与己”只是一个话题,材料罗列了六种不同境界的观点,意在引发思考,可以选用,也可以不用。审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回答“你怎么看”“人与己”的关系。 1、多一点考虑别人(高三6班郑志聪) 开头:我与别人,生命的重量是一样的。我很重要,并不意味着我最重要。为自己考虑的同时是否想也到为别人考虑呢?考虑别人,打破以我为中心的自私与狭隘,为你我他之间注入温情,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1、考虑自己是人的本性,而考虑别人则是精神层次的飞跃。(彩线串珠,生活琐事。) 2、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是缺乏社会责任心的表现。(两个乘客根据身份证比年龄大小来决定谁给一孕妇让座;东航飞行员为了维权返航。) 3、只考虑别人,不考虑自己,是人性光芒的尽情展现。(特蕾莎修女、徐本禹。) 结尾:多一点考虑别人,在心中架起一座天线,向别人发出关怀的电波,让每一个接收者感到温暖,也让自己心中的暖流源源不断。 2、人与己(高三7班李伟彬) 开头:事件上最难猜测的是人心,最复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人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利益问题的方法不尽相同,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1、损人利己太可耻。人性的自私——社会各种欺骗现象,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等等——最终损人又损己 2、利人利己可提倡。双赢的智慧——高质量产品使消费者放心,企业回报也更多——帮助被人后自己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等——最终共同受益 3、舍己为人最崇高。为别人——为集体——为国家——为世界,逐层递进。举例:①舍己救落水人的解放军战士;②雷锋;③为人类进步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伏尔泰、哥白尼、布鲁诺。

2020年高考备考:名校作文题及范文精选(一)【刘希国】

2020年高考备考:名校作文题及范文精选(一) ★★★★★经典作文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但现在不少人认为,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文题解析】 1.审原材料--此一模作文属于“话题型”材料作文,作文的核心话题是“利己和利他”。原材料以老子名言引出“利他“精神,然后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贤人“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之境界,即,融利己于利他之中,完成自他二利。最后是现代不少人的狭隘甚至错误观点: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2.审情境限制--本次命题的情境限制是“班会发言稿”与同学们交流,班会是学校的德育教育主阵地,班会场合发言目的,不能止于思想观点的争鸣,关键是促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发言主题要积极向上,有正能量。演讲稿发言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 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入心。好的演讲稿发言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审驱动任务--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是: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联系实际”就是要求所写作文不能只说空话、套话,要求文章有真我、真生活。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利己”还是“利他”》材料题解析及范文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利己”还是“利他”》材料题解析及范文 【作文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但现在不少人认为,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题解】 1.审原材料--此一模作文属于“话题型”材料作文,作文的核心话题是“利己和利他”。原材料以老子名言引出“利他“精神,然后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贤人“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之境界,即,融利己于利他之中,完成自他二利。最后是现代不少人的狭隘甚至错误观点: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2.审情境限制--本次命题的情境限制是“班会发言稿”与同学们交流,班会是学校的德育教育主阵地,班会场合发言目的,不能止于思想观点的争鸣,关键是促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发言主题要积极向上,有正能量。演讲稿发言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 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入心。好的演讲稿发言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审驱动任务--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是: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联系实际”就是要求所写作文不能只说空话、套话,要求文章有真我、真生活。 4.对标“双核心”--“双核心”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考场作文不是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立意,尤其是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意和指向。 【范文】 利他之水润己之心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趋行于人世的轨道,览遍群山的卓尔不群,方能领悟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奥秘。以利他为善良之初,方为植根于内心的修养,胸怀天下的超然之始。 以利他之水,养举世之正气。许多时候,我们总是过迟地意识到奇迹曾经就在我们身边。但这并能阻挡利他主义者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每个人都是一粒小小的种子,渴望冲破桎梏,迎接崭新的日光。贝索勒与普鲁斯特关于定比定律各抒己见,相互争执了十年之久。在普鲁斯特的演讲中,他指出: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他没有否定贝索勒的努力,在“利人”同时也正是“利己”。为何不能说“利他也是利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利他”正是活水源泉,带来了“利己”这一渠清泉。

精品作文利人与利己.docx

作文利人与利己( 2 课时) 编写人复核人审批人 教学1、初步训练、培养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目标 2、认识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改 一、审清题意,正确立意 “利人与利己”是关系型作文,正确立意离不开人和己的关系: 利己不损人、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利人利己、屈己利人 要承认利己是人的本能和合理性,但是怎样利己,是不是在损人的基础上利己,怎样的利人与利己的关系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这是在写本文时应首先思考的问题。 二、正确确立作文题目:紧扣话题,明确新颖 评论下列题目: 《付出与铭记》 《铭记中永生》 《己所欲,施于人》 《崇敬的人与鄙视的人》 《先人后己》 《奉献是爱》点评:要紧扣话题(“利人与利己”),力避偏题嫌疑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在利人的枝头开出利己的花》 《利人者,人恒利之》 三、如何写好开头:语言简洁、快速入题、观点明确 如果说利己是糖,那么利人就是酒,愈久弥香;如果说利己是树木,那么利人就是城墙,固若金汤;如果说利己是山谷,那么利人就是山峰,雄壮高大。是利人还是利己?这是一个问题。 评:修辞手法运用一定要合理,开头一定要稳中求胜,入题要快,展示优点。 四、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偏差(搞清什么叫“利己” 、“利人”,或二者间关系。关系型话题最主 要问题是弄清二者间关系) 2、扩展作文材料 3、乱编故事 4、部分措辞牵强 5、未能紧扣话题分析 6、段落过长 7、开头结尾不知点题 8、分析不能紧扣话题,偏离主题

9、开尾戴帽穿鞋,行文与无关之的急救;刘邦礼下士,无德无才,却在众人的帮助下几羽,立了 10、立意不高甚至反延了几百年的大正声明;海集“真到永的承” ,以利人宗旨, 11、取材老套得客的信任,由一个快倒的公司展成一世界500企。凡事利人 12、文体不分(叙不叙,不)先,方能人和,人才会利己,自己才能成就大事。 13、文面太乱( 点:第 3 段合生活的分析段。第 4 段正面,合 2 个古例, 1 14、字、点符号太多个今例,分析 ) 15、通篇不提材料之中的内容,另起炉灶假酒、假奶粉、豆腐渣工程??太多的人只看到一己私利,没有人的死 活。甲醇中毒,大儿,房屋无故倒塌??那么,那些自以取得利益的人又 五、析秀作文 怎么呢?制假酒的主了,假奶粉的公司取了,制造豆腐渣工程的追 例文 1:蓄利人,他人利己 究刑事任了?? 人者,人恒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事表明,在当今社会,只想着人利己的人没有他生存的空。凡事( 点:名言作 ) 及人,方是生存之道。在分工十分格的社会,大家都坐在同一条船上,只要根瘤菌若不豆科植物提供氮素,豆种植物就无法很好地生;豆种植物若 任何一个出差,受害的将是整船人。 不根瘤提供糖,根瘤就无法生存。石斑不允跟在后面游小就不会它 (点:第 5 段合社会中象行反面排比。第 6 段合分析消除身上的菌。自然界告我一个道理:利己与利人并不矛盾。拒人的 理。) 帮助和拒帮助人都是的。 什么秦桧、汪精受人唾弃,而岳、雷、焦裕禄受人敬佩和? ( 点:由自然界两种象引出中心点) 究其本区就是他以利己先是以利人先,最后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当然就你人微笑,人就会你以微笑;你瞧不起人,人也瞧不起你。 截然相反。 在生活中,我要蓄利人,那么你会在不意人你是那么的好, 我国以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先,世界的和平、定和展着极的作孟君其全部家供养三千食客,那些食客尽狗盗之能他以危 用;日本出于自己利益考,追随美国,中的不定推波助,引起世界的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13课时

第13课时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1)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1)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2)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

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件显示)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

高考漫画作文---利己和利他不矛盾导写(审题指导+写作素材+典型范文+论证思路)

高考漫画作文---利己和利他不矛盾导写(审题指导+写作素材+典型范文+论证思路)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材料: 本题考查对漫画内涵的分析能力以及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看图,把握画面中的关键内容,将这些重点内容客观地解释成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注意语言组织。分析时要联系现实,理解画面背后的内涵。 漫画中两位家长牵着自家的孩子正在教育孩子,而图中正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显然是两位家长教育孩子的素材。

图1右边的家长指着环卫工人一脸严肃的告诫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的结果就会和他一样。”从家长的话语中能够看出,她是把环卫工人当成社会底层的代表,让孩子引以为戒,她的教育目的是希望孩子脱离社会底层,出人头地。对他人没有同情心,对别人的处境漠不关心,这是问题。 而图2中左边的家长则对孩子说:“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将能够为他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同样是把环卫工人视为社会底层人物,同样是渴望孩子变得更好,但这位家长能充分体谅他人处境,教育目的是希望孩子能给他人创造美好,引导孩子造福社会,改变世界,改善社会人群的处境和命运。 立意时,我们需要从两幅图中找到共性,即两位家长都在教育孩子,都期盼孩子变得更好,所以作文要围绕着教育的话题展开,而两幅图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位家长的教育的目的不同,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指出家长的格局影响孩子的高度。也可以探讨学习的意义,指出学习不仅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还要让别人、让社会因自己而变得更好。最好不要泛泛地谈学习的意义。 参考立意: ①莫让孩子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②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高度,③学习是为了让世界更美好,④教育不应太功利。 写作素材: (1)名校生缺乏胸怀天下的气概将是教育的失败 在一档电视谈话节目中,即将毕业的清华博士生梁植,纠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但甫一开口,就被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某嘉宾严厉指责,该嘉宾说,清华是一个名校,名校是镇国重器,而对于名校生,名校培养你,不是让你用来找工作的,而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显然梁植缺乏该嘉宾所说的名校生胸怀天下的气概,如果名校生皆如此,那将是教育的失败。 (2)教育应当利己亦利他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2018年毕业典礼上,戴锦华教授深情地祝福毕业学生,“愿你们有承当,首先承当起自己,进而承当起时代和社会。愿你们做个好人,利己亦利他,自我亦

我们要做到利人利己

我们要做到利人利己 近期发现小区的电梯里经常有人放垃圾,吐痰,有的还撒尿。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太让人作呕和嗤之以鼻,作为小区的一员,不给小区做贡献也就罢了,还破坏小区,实在是太不应该。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决不能做,我们生活在小区,一定要遵守道德,我们要做到利人利己。 小区刚刚住进来的时候,那时候小区呈现的是一番美丽的景象。平整的草坪,鲜花绽放,树木郁郁葱葱,电梯明亮,透着一股新意。大家都还遵守小区的管理规定,但是时间一长,很多人的手就按捺不住了。我们小区有门禁,需要刷卡才能进入,结果很多人有卡不带,或者带了卡,打开门以后,用一块砖头将门给挤住,始终保留一个缝隙,这样能够出入自如,光方便自己。门禁本来是防盗,保护大家安全的。结果部分人的素质太差,最后门禁也不知道哪位下三滥直接给砸坏,门禁上的键盘都烂了,如果不带卡,根本没法按键。这些都是我亲身经历,看出很多的人素质直接为零,做的太过分了。 小区的车位是免费的,结果很多人提前用凳子或者自行这占上位子,不让别人用。有的还将装修剩下的沙子堆在停车位上,长时间不处理,车位被占用,小区的车多位少,很紧张,大白天进了小区停不下车。很多人被迫挡在别人车的前面,早晨起来急着上班,很多人连个电话都不留。让准备上班的人拖延到迟到。更有甚者碰了别人的车,直接逃之夭夭,到物业调监控后,一开始还不承认,在证据面前才服软。 这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损人利己的行为。一幕幕的丑恶行为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感到小区的部分人的素质太差,这些人脑子没有毛病,瞪着两个眼珠也挺精神,感觉也不傻啊!怎么做出个事来,让大家无法接受呢?这不是一个正常的人能做出来的事。这些行为和正常人不相符啊。 话就不多讲了。大家都住在一个幸福的小区,小区的每一个花草树木我们都应该爱护,所有的公共设施都是大家的,也是你的。希望在搞破坏的时候想到这一点。不要以为这些不是你的,这些也是你的。如果说雷锋精神你已经忘却,但是你要是不帮助大家。也不要损坏大家的财物。我们应该树立利人利己的责任,真是的做到利人利己,让自己在小区受益,让大家在小区受益。让自己生活的有价值,更加的幸福,展现我们的高素质,高水平,被大家所尊重。

高考预测:材料作文“利他还是利己”审题分析与范文导写

高考预测:材料作文“利他还是利己”审题分析与范 文导写 【经典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但现在不少人认为,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文题解析】 1.审原材料--此一模作文属于“话题型”材料作文,作文的核心话题是“利己和利他”。原材料以老子名言引出“利他“精神,然后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贤人“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之境界,即,融利己于利他之中,完成自他二利。最后是现代不少人的狭隘甚至错误观点: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2.审情境限制--本次命题的情境限制是“班会发言稿”与同学们交流,班会是学校的德育教育主阵地,班会场合发言目的,不能止于思想观点的争鸣,关键是促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发言主题要积极向上,有正能量。演讲稿发言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 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入心。好的

演讲稿发言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审驱动任务--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是: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联系实际”就是要求所写作文不能只说空话、套话,要求文章有真我、真生活。 4.对标“双核心”--“双核心”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考场作文不是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立意,尤其是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意和指向。 【范文导写】 利他之水润己之心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趋行于人世的轨道,览遍群山的卓尔不群,方能领悟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奥秘。以利他为善良之初,方为植根于内心的修养,胸怀天下的超然之始。以利他之水,养举世之正气。许多时候,我们总是过迟地意识到奇迹曾经就在我们身边。但这并能阻挡利他主义者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每个人都是一粒小小的种子,渴望冲破桎梏,迎接崭新的日光。贝索勒与普鲁斯特关于定比定律各抒己见,相互争执了十年之久。在普鲁斯特的演讲中,他指出: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他没有否定贝索勒的努力,在“利人”同时也正是“利己”。为何不能说“利他也是利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利他” 正是活水源泉,带来了“利己”这一渠清泉。 以利他之水,养有根之木。世上万事万物,向来都不是绝对的。倘若别人都在承受苦难,幸福也不会落在一个人的头上。由此可见,每个人都不应只是“利己”,更因“利他”,为集体着想。这样方可在路过的每一处风景留下自己不可磨灭的印迹。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而我们做人的格局正恰恰是我们未来的那张锅。或许你不曾在意,但一滴雨露便可唤醒一株顽强的生命,一句温馨的话语便可使人心生善意,迷途知返。有根之木须利他之水,方可枝繁叶茂,无限荣象。 以利他之水,胸怀天下。当今的世界是发展的,相互融合的。同样如今的中国也需要我们这一代人走好脚下的长征路,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一个胸怀天下的人必定不会被时代所抛弃。能够融入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定是那些善于“利他”的人,而后“利己”的“爱人”仁者,更是“兼相爱,交相利”的互利共赢的合作者。没有人能够脱离他人而独立驰骋于时代的疆场。修身正心,从自己做起,“养吾浩然之气”。不是水的载歌载舞,卵石何以臻于完美。有利他之水,何愁不能滋润干旱的土地,绽放灿烂的心花。同样,没有“利他”的胸怀,何以成就植根于内心的修养。从“小我”中脱离,关注人类的“大我”,才是真正的“利己”之道。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至善若人,人善“利他”而后“利己”。或许这就是人类能够至今屹立而不倒的原因吧。破千山万水,寻世间奥秘。善良的人可能不是最厉害的,但他一定是以“利他之水,润己之心”的人,是能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

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 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 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件显示)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 (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即人作为高级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具有自然性,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都具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但是人还有社会性,而且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动物不具有。第二,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进行自然性活动的过程中,渗透着社会性,受社会性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例如,人与动物都具有食欲,但动物的食欲仅仅是本能的反应,是一种生存,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一种自然属性。而人的饮食不仅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自然属性,同时它还有保持健康,发展体力、智力的需要,并且有社会交往、联络感情的需要,所以自然性受社会性制约。 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议一议) 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他脱离了社会照样生活得很好,这如何解释呢?师生一起分析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课件显示) 4.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无偿献血利己利人

无偿献血——利己利人,拯救生命,无尚光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主要内容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国家鼓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 ●国家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动员和组织本单位或者居住区的适龄公民参加献血。 ●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得超过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得少于6个月。 一、无偿献血者的权利和待遇 按200毫升/次计算,献血累计40次以上,授予国家级奖励;献血累计20次以上,授予自治区级奖励。 献血者及其配偶、直系亲属医疗临床用血时,自献血之日起三个月后按照下列规定用血: 1、献血者本人五年内医疗临床用血时,无限量免费用血;五年后医疗临床用血时,按照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 2、献血者的配偶、直系亲属五年内医疗临床用血时,按照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 3、献血累计1000毫升以上者,根据临床需要,本人终身无限量免费用血,其配偶、直系亲属终身按照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 二、为什么要提倡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是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方向。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红十字会就号召世界各国开展无偿献血。它体现了人们之间互援互助的人道主义和崇高的奉献精神。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做到了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因为无偿献血者不以经济为目的,献血只是奉献,血液的质量能够到得可靠的保证,有利于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

三、您应该了解的科学献血知识 1、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一个人无论是否献血,他的血液总在不断代谢,各种细胞的寿命是:红细胞120天,中性粒细胞4——5天,淋巴细胞10——200天。根据红细胞的寿命计算,平均人体每天合成的血红蛋白为5.25克,每一个人每天有0.83%的红细胞新生、衰老、死亡,从而保持血液的动态平衡。6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800m 毫升左右,一般情况下,只有80%左右的血液在人体血管中流动,另有20%左右的血液贮存在肝、脾、骨髓中,以备不时之需。当人体剧烈活动或失血时,才会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人体失血量在800毫升以上时,才会出现低血容量等一系列反应,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对健康是没有影响的。献血后骨髓受到刺激,加速血细胞的生成,造血机能更加旺盛,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能够很快地补充失去的血细胞。首先是血浆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类在1——2小时内,由组织液透入血管得到补充,血浆浓度蛋白在一天左右可以得到恢复,红细胞的恢复稍慢,但也可以在三周内恢复到原来水平。 2、适量献血有利身体健康 科学研究表明,定期参加献血的人,其造血功能比不献血的人要旺盛得多,从新陈代谢的角度上讲,经常献血的人血细胞相对来说,比不献血的人要年轻,这种质量上的优势,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是有利的。国外研究表明,定期献血的人比不献血的人更不易衰老,一旦遇到意外事故也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和自我调节功能。由于献血者血液的新陈代谢较未献血者旺盛,其寿命也会明显延长。 3、献血不会传播疾病 在国家设立的正规医疗采血机构献血,所使用的针头、血袋等器具都是一

金点子案例——遵守秩序,利人利己

遵守秩序,利人利己 青州市何官镇口埠小学 顾长芸 2012.10

【案例名称】遵守秩序,利人利己 【对应习惯】小学生行为习惯第七条:遵守秩序的习惯 【习惯要求】 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2、上下学排路队,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 3、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 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现状分析】 理论依据:孩子是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遵守秩序纪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遵守秩序从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遵守秩序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秩序的良好习惯,为创造一个拥有良好秩序的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小学生遵守秩序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 1、家长自身缺乏遵守秩序的意识,造成孩子对遵守秩序没有足够的认识。 有些家长总喜欢随心所欲,想干啥就干啥。购物时插队,公路上和其他车辆抢道、闯红灯,公园里随意践踏草坪、影院等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种种行为说明现在许多父母缺少遵守秩序的意识,怎么可能教孩子遵守秩序?孩子又怎么会自觉遵守秩序呢? 要使孩子遵守秩序,首先要让孩子处于众人遵守秩序的的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周围的人是如何遵守秩序的。耳濡目染之后,将影响他们自身形成这一品质。而现在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没有为孩子营造遵守秩序这样的氛围。久而久之,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错,反

而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丝毫没有内疚和羞耻感。 2、缺乏遵守秩序的氛围。 不管在私人还是公共场所,人们的自私心作祟,赚便宜心理严重,凡事不从大局出发,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这种现象随处可见。好像为别人着想就吃了大亏一样,你这样想,他这样想,我也这样想,可想而知,人们会遵守秩序才怪。正因为缺少遵守秩序的氛围,孩子不身临其中,缺乏情感体验,出现不遵守秩序的情况就在情理之中了。 3、学校教育的缺失。 遵守秩序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竞争力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可否认,在大部分的学校,德育课程仍然属于副科,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思想认识上,学校都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往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而且,在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说教的倾向,说得多,做得少,学生缺乏行动和情感体验,因而教育效果不显著,也就导致了学生对遵守秩序只停留在形式上,不能感同身受。【实施策略】 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促进他们养成遵守秩序的习惯方面,我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商量对策。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公共秩序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大家共同要求和愿望、共同利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正常进行。希望我们每位家长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文明顾客、文明乘客、文明观众、文明游客,尤其在孩子面前更要以身作则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二)随时纠正孩子不规范行为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深度好文)

《菜根谭》:“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为人处事,以遇事都要让一步的态度,才是高明的人,因为让一步就等于是为日后进一步留下了余地; 待人接物,以抱宽厚态度对人,才是有福的人,因为给人家方便就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才华横溢,智慧过人,可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时,他却谦虚的说:”我唯一知道的是自己的无知。“ 著名文学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去一个小城,临行前别人告诉他,那里的蚊子特别厉害。 到了之后,正当他在旅店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在马克·吐温眼前盘旋,这使得职员尴尬万分。 马克·吐温却满不在乎地说:“贵地蚊子比传说中的不知聪明多少倍,它竟会预先看好我的房间号码,以便夜晚光顾、饱餐一顿。”一句话逗得服务员不禁哈哈大笑。 结果,这一夜马克·吐温睡得十分香甜。 原来,当天晚上旅馆全体职员一齐出动,驱赶蚊子,免得这位受人欢迎的大作家遭受蚊虫叮咬。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的魅力,让你想要与之接近、放下心防,与之倾诉心中的秘密? 君子如玉,让人舒服的人就好像一块温润的美玉。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就像听一曲舒缓的音乐、品一杯醇厚的热茶、看一朵花静静的开放、让时光如流水般恬淡素净。 奥黛丽·赫本被誉为女神,不仅仅因其貌美,貌美的很多,并不能被全世界的人记住,也不是因为学历,比她学历高的比比皆是。 但她用她的一生诠释了“精神长相”这个词,她在遗言里这样说:若要优美的嘴唇,就要讲亲切的话; 若要可爱的眼睛,就要看到别人的好处; 若要苗条的身材,就要把你的食物分享给饥饿的人; 若要美丽的秀发,在于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过它; 若要优雅的姿态,走路时要记住行人不只你一个。 这就是对“精神长相”最好的解读。 一个人真正的资本,不是美貌,也不是金钱,更不是学问,而是自带的,不会随着岁月变迁而消失的“精神长相”。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利他还是利己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利他还是利己 【试题表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 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 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但现在很多人认为,利他和利己是 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个问题引起了同 学们激烈的争论。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 思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很多于800字。 【文题解析】 1.审原材料--此一模作文属于“话题型”材料作文,作文的核心 话题是“利己和利他”。原材料以老子名言引出“利他“精神,然后 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贤人“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之境界,即,融 利己于利他之中,完成自他二利。最后是现代很多人的狭隘甚至错误 观点: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 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2.审情境限制--本次命题的情境限制是“班会发言稿”与同学们 交流,班会是学校的德育教育主阵地,班会场合发言目的,不能止于 思想观点的争鸣,关键是促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发言主题要积极向上,有正能量。演讲稿发言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要多用 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

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入心。好的演讲稿发言稿,应该既有 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 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审驱动任务--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 题的理解和思考,这个问题是: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联 系实际”就是要求所写作文不能只说空话、套话,要求文章有真我、 真生活。 4.对标“双核心”--“双核心”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考场作文不是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符合主流 价值观的立意,尤其是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意和指向。 【范文导写】 利他之水润己之心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趋行于人世的轨道,览遍群山的卓尔不群,方能领悟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的奥秘。以利他为善良之初,方为植根于内心的修养,胸怀 天下的超然之始。 以利他之水,养举世之正气。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过迟地意识到 奇迹以前就在我们身边。但这并能阻挡利他主义者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每个人都是一粒小小的种子,渴望冲破桎梏,迎接崭新的日光。贝索 勒与普鲁斯特关于定比定律各抒己见,相互争执了十年之久。在普鲁 斯特的演讲中,他指出: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他没 有否定贝索勒的努力,在“利人”同时也正是“利己”。为何不能说“利他也是利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利他” 正是活水源泉,带来了“利己”这个渠清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