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藏的蛇绿岩

西藏的蛇绿岩

西藏的蛇绿岩
西藏的蛇绿岩

西藏的蛇绿岩

在西藏自治区,中生代地层分布最广,仅在昆仑山脉以南和黑阿公路北侧出露部分古生代地层,并沿喜马拉雅山脉出露前寒武纪至新生代的一整套沉积地层。全区境内广泛分布着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的蛇绿岩不发育为稳定陆块内部所特有的暗色岩。其主要构造断裂线的走向显然与印度次大陆的轮廓有关。表现在:1.西藏西部主要发育东西向的大断裂带,而西藏东部以至滇西地区逐渐转为北北西以至近南北向的大断裂带。2.藏南地区东边有两条北东走向的二级断裂带(达旺-林芝和羊八井-那曲断裂带),而西边有两条北西走向的二级断裂带(印度河-噶尔藏布断裂带和革吉县直隆东山蛇绿岩带所代表的断裂带)。这种对称情况能反映了印度板块向北冲撞之应力机制。

按照施泰因曼三连体伴生规律(Hyndman,1972)认为一个蛇绿岩带内细碧角斑岩建造、硅质岩建造和阿尔卑斯型橄榄岩建造应属同一造山期产物。因而据地层时代可以推断:班公山蛇绿岩带、昂龙岗日蛇绿岩带、印度河-噶尔藏布蛇绿岩带,以及怒江蛇绿岩带皆属燕山期,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属燕山期末至喜马拉雅期,而藏北湖区的伦波拉-安多蛇绿岩带和果忙错-巴木错蛇绿岩带可能属印支期至燕山初期。还有些蛇绿岩带尚未得到全面调查,或者它本来就发育不全,我们倾向于把阿尔卑斯型橄榄岩建造看作蛇绿岩系列(Ophiolite suite)的主要代表。因而,沿木塔-澜沧江断裂带目前虽然仅知有为数不多的超基性岩体,亦可暂为唐古拉-澜沧江蛇绿岩带。西藏地区的蛇绿岩带分布来看(见图),这些蛇绿岩带的延伸方向及尖灭情况皆受大断裂带控制。整个青藏高原上密集分布的许多条蛇绿岩带可以概括成为一个蛇绿岩体系,而这种构造岩石体系或许能更好地反映大陆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

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

一、地质概况

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东起朗县金东至札达县玛那山口以南印度境内,全长约1400里。按岩体分布情况。可以很自然地分成三段描述:西段从玛那山口至仲巴县桑木张,中段从萨噶县帕萨珠至仁布县,东段从曲水至金东。整个蛇绿岩带各类岩体分布情况见图。

西段主要出露有香札、拉昂错等较大的超基性岩体。据S.K.沙报道,玛那山口南边、焦哈尔(Johar)蛇纹岩体是中晚白垩世时侵入的,伴有细碧岩。我们在拉昂错超基性岩体南侧已见不少紫红色硅质岩转石(未追索露头)。

中段的蛇绿岩系列发育最完整。有几个长几十公里至百余公里的超基性岩体,常伴有

流状辉长辉绿岩体及伟晶辉长岩脉,有细碧岩或细碧化玄武岩,还常伴有紫红色硅质

岩建造。在昂仁南山,超基性岩体边部出现具火成堆积结构的含方辉单辉橄榄岩岩相带。

东段有若干超基性岩体也伴随有基性火山岩(在泽当附近出现橄榄玄武岩)及硅质

岩。

二、岩带西段

对于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的西段,拉昂错超基性岩体的东

断主要出露在普兰县拉昂错(鬼湖)南岸丘陵上,岩体轮廓似一条卧蚕,东西向延长约

50公里,最宽处约13公里(包括湖中三个小岛)。岩体东南角与寒武系薄层灰岩夹

千枚岩地层呈断层接触;岩体东北边部被新第三系砾岩层所覆盖。

拉昂错岩体东部主要是方辉橄榄岩,局部含单斜辉石稍多,可称为二辉橄榄岩,但分

长石类矿物也呈多角形晶粒,但已全部变成叶绿泥石,叶绿泥石片理整齐排列,呈异常蓝

干涉色。这种捕虏体象是一种辉石角岩。

5.夏鲁-白朗地段的蛇绿岩

仁布-热登岭超基性岩体至少可分成两个:一个岩体西起热登岭经日喀则县的夏鲁往东至白朗本拉镇(白朗旧城)东北边的吉龚拉山口,长约60公里;另一个西起白朗(勒公雄沟)西边的杂马山往东经贵莎、大竹卡以至仁布,长约70公里。但贵莎东山坡超基性岩体出露不宽,未必直接连续到大竹卡。

(1)超基性岩体

热登岭-本拉超基性岩体在本拉附近宽约5.3公里,白朗-仁布超基性岩体在白朗附

近宽约3.2公里。这两个超基性岩体在夏鲁至白朗地段已全部蛇纹石化。仅据绢石含量

说明它们主要由方辉橄榄岩组成,分异很差。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见表。

在热登岭-本拉超基性岩体内多处见伟晶苏长岩脉。一般宽不到一米,长不过十几米。斜方辉石Ng=1.692,Nm=1.686,相当于En82Fs18古铜辉石。斜长石Ng=1.586,Np=1.573,相当于An97钙长石。有少量单斜辉石,Ng=1.708,Np=1.678。还有少量次生的角闪石。

在白朗印女南山坡,见超基性岩体边部蛇纹岩脉插入玄武岩中。蛇纹岩脉内有不少蚀变玄武岩捕虏体。

在杂马沟北侧,超基性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有枝叉状分布的粗伟晶透辉岩脉及伟晶辉长岩脉。岩脉长数米至十几米,宽0.5-2米。岩脉内还夹有玄武岩碎块。这一片岩脉密集的接触带范围约七、八十米方圆,但所见的脉岩皆强烈地蚀变了。伟晶透辉岩化学分析结果见表。

在贵莎小水库边,超基性岩体内有许多白色硅质灰岩捕虏体,长几米至十几米,多

棱角。镜下可见此类捕虏体已变质成辉石与玻璃质的集合体。辉石约占65%,无色,粒

度为0.08-0.26毫米,Ng=1.708,Nm=1.686,2V=+61.5°,相当于

En38.5Wo51Fs10.5深绿辉石。玻璃物质,无色,均质体,折光率N=1.612。这种热力变质岩的结构见图版。

(2)辉长辉绿岩体

在夏鲁沟口,即超基性岩体北侧,伴随有辉长辉绿岩侵入体。略呈流状构造,岩石具

粒玄结构(ophitic),已强烈蚀变。辉石板状晶体已次闪石化;斜长石长条形晶体长0.40-1.00 毫米,已钠长石化。

(3)基性火山岩

夏鲁-白朗地段的火山岩都是基性火山岩。灰绿色玄武岩(β1)粒度较粗,一般层位

偏低,辉绿结构,在彭果北山坡这种玄武岩外貌似浅成侵入岩。紫色玄武岩(β2)粒

度粗细不定,也具辉绿结构,但有时见单斜辉石晶体聚集现象,并且较细粒者常

含气孔及杏仁体。有时见不同粒度的紫色玄武岩流互相穿插,较细粒者斜长石长0.1-0.4

毫米,较粗粒者斜长石长0.2-1.0毫米。

玄武岩中辉石成分变化不定。在班金戈目岭之东峰下,辉石的Ng=1.712,Nm=1.688,2V=+49°,相当于En43.5Wo41Fs15.5普通辉石;在罗布江孜附近,一个样品中辉石的Ng=1.704,Nm=1.682,2V=+55.5°,相当于En45.5Wo46.5Fs8透辉石;附近另一样品中辉石的Ng=1.712,Nm=1.689,2V=+50.5°相当于En42.5Wo42.0Fs15.5普通辉石以上三样品皆在紫色玄武岩中;斜长石已全蚀变成钠长石。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见表。

由于蚀变较强烈,三个玄武岩样品的Rb皆低于仪器灵敏度,其Sr含量各为63、104及291ppm 铂族元素含量为:Os0.005,Ru0.003,Rh0.000,Ir0.002,Pt0.000,Pd0.007(Zc-232)。

在札嘎麦村南边,玄武岩地层中夹有灰绿色凝灰质粉砂岩。火山物质已变成绿泥石类石化学分析结果很近似一般的玄武岩。这一地段在超基性岩体南侧有紫红色硅质岩。

6.白朗-仁布超基性岩体的大竹卡地段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岩体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缝合带上,其南侧为浅变质的三叠系地层和少量日喀则群地层,而其北侧发育白垩纪的日喀则群地层,均属地槽相沉积,厚度巨大。

岩体呈近东西向延伸,其东端偏转向北东东,宽窄不一。在大竹卡附近最宽,约12公里—般则在1-2公里之间。总的呈近于直立的单斜状岩体,倾角在45°-85°之间,在大竹卡为向南倾,而在丁布村为向北倾。岩体两侧和东端还见有一些透镜状小岩体,走向与主岩体一致,多遭受蛇纹石化作用较深。岩体附近围岩有褪色现象,其侵入时代应晚于白垩纪。

岩体由方辉辉橄岩和方辉橄榄岩夹纯橄榄岩为主组成,局部可见少量方辉橄辉岩和二辉橄榄岩呈不规则脉状产出。现以大竹卡打浪浦沟剖面为例说明如:

岩体主体岩相为方辉辉橄岩,约占80%,靠近北侧可见少量方辉橄榄岩,其与主岩相间无明显界线,成分和矿物组成也近似,只是斜方辉石相应稍多。岩体中部出现较多纯橄榄岩透镜状析离体,与主岩相之间可见明显清晰的界线,走向与岩体一致不及一米至几十米,长几米至几百米不等。岩体北缘见有宽约500米之蛇纹岩化带,而在岩体中大部分岩石蛇纹石化微弱,仅可见呈细网纹状之蛇纹石细脉,含量一般不超过5-10%,另在岩体北缘还见有细粒辉绿岩呈不规则脉状侵入岩体。岩体中各类岩石的矿物百分含量列于表中,岩石化学成分可见表。各类岩石中主要造岩矿物的光学常数也可查表。

新鲜的纯橄榄岩呈黄绿色、淡绿色,表面具玻璃光泽,断面有油脂光泽,风化后呈黄褐色、褐绿色,遭受蛇纹石化较深者呈暗绿色。几全由橄榄石组成,一般均在98%以上。通常可见不及1%的铬尖晶石呈星点状浸染其中,仅局部见铬尖晶石较为集中,可达5%左右,有时按一定方向呈条带状分布。此外,可见少量顽火辉石和透辉石,次生矿物主要是蛇纹石,此外可偶见少量滑石、镁绿泥石等。

绝大部分橄榄石均极新鲜,仅沿裂隙有微细网状蛇纹石化,其量一般不超过5%,仅个别薄片约达40%,这时岩石具网状结构。

橄揽石粒度差别较大,粗粒纯橄榄岩中橄榄石多呈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为1-7毫米,

大者可达20毫米以上,并常不同程度呈“拉长”粒状,其长、短径之比多在1:4-1:10之间,常见一组不完全解理十分发育。“板状”粗粒橄榄石粒间还常见较细粒之橄榄石分布,粒径多为0.1-0.6毫米,其长短径之比通常小于2。较大的橄榄石还常见波状消光和受力“屈折”而类似“双晶”或“聚片双晶”的现象。并常具一定方向性,这可能与受一定方向的动力挤压而晶格错动有关。在高倍镜下可见较大粒橄榄石内有<0.1毫米的褐色树枝状、指纹状之析出物和圆滴状之细小气液包体,<0.01毫米,经爆破法测定,其爆破温度为910°±5℃。这些橄榄石经折光率测定,均属镁橄榄石,含Fa分子3-8%。

铬尖晶石多呈自形粒状嵌布于橄榄石粒内,有时可见内包浑圆状橄榄石,粒径多较小,约0.05-0.2毫米,部分铬尖晶石置它形、半自形粒状散布于橄榄石粒间,粒径常较大、可达1毫米,据化学成分和粉晶分析结果属硬铬尖晶石。

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一般均很少见,仅偶见于橄榄石粒间,多呈它形粒状,且常与它形铬尖晶石共生。

方辉辉橄岩新鲜者多呈淡绿、褐绿色,断面具油脂光泽,风化后光泽暗淡,色变浅,遭受蛇纹石化较深者色变暗黑。岩石仍主要由橄榄石为主组成,一般含橄榄石78-89%,次为斜方辉石,约占8-19%,单斜辉石<4%,含铬尖晶石1-2%,较纯橄榄岩稍多些。

除岩体北侧蛇纹石化较强外,其余大部十分新鲜,仅见微弱蛇纹石化,一般不超过10%,次生矿物除蛇纹石类外,尚见少量滑石、镁绿泥石、透闪石等。

辉橄岩中的橄榄石多呈近等轴粒状,未见明显“拉长”现象。波状消光和“双晶”常可见到。粒径一般0.5-2毫米,大者可达3-6毫米。据折光率测定,均属镁橄榄石,含Fa约为6-7%,纯橄榄岩中略高。

斜方辉石在镜下无色或带很淡的绿色色调,具细密而直的解理,可见两组解理呈直角相交。解理纹常弯曲或挠折,沿解理多有单斜辉石的片状连晶,有的还与解理一起弯曲或挠折,有时还包有浑圆状橄榄石和铬尖晶石。斜方辉石常呈熔蚀状或被细粒橄榄石脉穿入粒径多较大,一般3-6毫米。据折光率测定,均属顽火辉石,含En92-97%。

单斜辉石在标本上显翠绿色,镜下见其解理较斜方辉石粗直,粒径多较小,一般0.2-1毫米。常见具简单双晶。较小颗粒常与不规则粒状铬尖晶石共生,部分单斜辉石呈片晶状或小块状嵌布于斜方辉石粒内,片晶宽一般不超过0.05毫米。据光学常数测定,应属透辉石。

铬尖晶石多呈它形粒状散布于造岩矿物粒间,部分包于橄榄石和斜方辉石粒内,分布很不均匀,较多与单斜辉石共生一处。粒径一般0.05-0.3毫米,个别可达0.5-1.2毫米。

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这两种岩石均呈不规则脉状产出,且多共生一处,规模很小,也不常见。后者实际上是方辉橄榄岩和方辉辉石岩的混合体。矿物含量变化较大,常具斑杂状构造。蚀变作用常较深,除蛇纹石化常见外,还见有透闪石-阳起石化、滑石化、绿泥石化等。

橄榄石多呈较小的它形粒状分布于辉石粒间,粒径一般0.3-1.5毫米,较大颗粒粒径可达3毫米,呈半自形-自形粒状集中分布,常可见波状消光和“双晶”现象。经折光率测定,均属镁橄榄石,二辉橄榄岩中的含Fa8%,与方辉辉橄岩的相近;方辉橄榄岩中的含Fa1-5%,与纯橄榄岩中的相近。

斜方辉石多呈半自形粒状,粒径较大,一般为0.5-3毫米,个别达6毫米。分布很不均匀,镜下无色或带淡绿色色调,解理细密而直,常有单斜辉石片晶沿解理平行分布。据折光率测定,属顽火辉石,含En92-94%。有的斜方辉石已变为透闪石-阳起石,Ng=I,653,Nm=1.644,Np=1.633,2V=86°(+),c∧Ng=15°。

铬尖晶石呈深棕色,半自形-它形粒状散布,粒径一般为0.05-0.3毫米,部分见磁铁矿化。据粉晶分析,其a0=8.173。

辉绿岩:在岩体北缘呈脉状产出,具辉绿结构,由55%蚀变斜长石和45%普通辉石(多已绿泥石化)为主组成,含少量浸染状磁铁矿。

综上所述,沿大竹卡打浪浦剖面所见的白朗-仁布岩体有如下特点:

(1)岩体由方辉辉橄岩为主夹纯橄榄岩组成,含橄榄石均在80%以上,橄榄岩、橄辉岩很少,因此整个剖面含橄榄石约85%,这反映在岩石化学成分上MgO很高,较本岩带其它岩体均高。

(2)各类岩石中的橄榄石均属镁橄榄石,含Fa2-8%,这在本岩带中是最低的。由纯橄榄岩(粗粒)、纯橄榄岩(细粒)、方辉辉橄岩以至二辉橄榄岩中的橄榄石的Fa有渐次增高趋势,但在方辉橄辉岩中反而降低。

(3)岩石中的斜方辉石均属顽火辉石,含En92-97%,较藏南其它岩体稍高,也反映了岩石富MgO这一特征。

(4)岩石中副成分铬尖晶石的a0=8.173-8.200,其化学成分明显富Al2O3(36%)而贫Cr2O3(28%)。

(5)岩石中普遍见有波状消光、解理弯曲、晶体屈折而成的“双晶”等受定向应力形成的结构构造。

四、岩带东段

由曲水向东至朗县金东,东西长约260公里,见有曲水、泽当、桑日、曲松、朗县、金东等岩体,其中以泽当、曲松两岩体规模较大,其余为小型岩体。除桑日岩体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北岸外,其余各岩体均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南岸。现将这次考察结果简述如下。

1.曲水岩体

位于曲水县南江堂村东山口,呈东西走向的岩墙状成群分布,单个岩体长几十至几百米,宽几至几十米,主要由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组成,岩相分异很差。岩体边部多片理化,为片理化蛇纹岩。

岩体侵入于三叠系黑色板岩和砂岩层中,产状与围岩一致,向南陡倾。岩体中可见围岩捕虏体。岩体北侧几十米处即为曲水闪长岩侵入体。由于普遍蛇纹石化,岩石均呈暗绿色,部分尚保留原岩结构,镜下见含绢石30-40%,推其原岩为方辉橄榄岩,余均为蛇纹石化的橄榄石,主要由叶蛇纹石和胶蛇纹石组成,此外可见少量铬尖晶石。次生矿物还有绿泥石和碳酸盐矿物等。

2.泽当超基性岩体及橄榄玄武岩

位于泽当以西的雅鲁藏布江南岸,呈近东西向自雪村向东经近村、鲁布、崇穷、白岗至

乃东西山,长约20余公里,西端最宽处约4公里,东端较窄约1.5公里。在白岗村附近岩体分叉,北支往北东在白岗村东北约2公里处尖灭,其南侧为硅质板岩,北侧为暗绿色基性火山岩;南支往南东延伸至科莎附近,其南北两侧围岩均为板岩和砂岩。岩体中段南侧围岩中夹较多硅质岩,呈紫红、翠绿、灰白、黑褐等各种颜色,常具致密块状和斑杂状构造。岩体和围岩一起均向南倾,倾角50-60°。岩体基本上沿层间侵入,局部与围岩成一定角度斜交。

岩体主要由方辉辉橄岩和方辉橄榄岩组成,夹少量纯橄榄岩,还见有透镜状的铬铁矿小矿体,其产状与岩体一致。

方辉辉橄岩和方辉橄榄岩大都遭受蛇纹石化,仅局部可见残晶,镜下见岩石主要由绢石和蛇纹石化橄榄石为主组成,方辉辉橄岩含绢石8-20%,方辉橄榄岩含绢石25-40%,两者之间逐渐过渡,无明显界线,均呈暗绿色-绿黑色,野外难以区分。另有少量铬尖晶石呈星点状散布,约占1%左右。蛇纹石中呈尖点状的磁铁矿甚多。

纯橄榄岩多呈黄绿色、褐黄色,也已全蛇纹石化,还常见碳酸盐细脉较多,风化后极易碎散。

原生铬铁矿体多较小,长宽均不及一米,周围常有片状蛇纹岩、界线清楚。矿体由准块状-密浸状铬铁矿石组成,镜下见80-90%均为铬铁矿,有大量细网状磁铁矿脉穿切,铬铁矿粒间充填蛇纹石、绿泥石等。其铬铁矿石据化学成分和粉晶分析,属镁质铬铁矿。

岩体东段北侧大片出露中基性火山岩类,向东延续到泽当东山,主要为橄榄玄武岩类,含橄榄石斑晶10-30%。局部还见有斜长石斑晶及普通辉石等,常见熔蚀现象。基质为隐晶质,部分可见微细的辉绿结构,还见有气孔和被绿泥石、碳酸盐充填的杏仁构造,局部还可见含围岩角砾。大片玄武岩中见有辉长斜长岩。

3。桑日岩体

为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几个小岩体。一个岩体位于桑日县东约15公里的卡达村南公路边,露头宽约75米,东侧与大理岩接触,大理岩产状345∠80°,北、西侧被坡积物覆盖,南临雅鲁藏布江。岩石呈黑绿色、褐绿色和黄绿色,镜下除见大量蛇纹石外,还可见滑石、绿泥石、碳酸盐矿物,仅残留少量橄榄石残晶,此外,可见少量铬铁矿和尘点状磁铁矿,约占2-5%。

由卡达往东约10公里的张嘎村西山见另一小岩体,由蛇纹石化方辉辉橄岩、方辉橄榄岩夹纯橄榄岩组成,长宽各约几百米,东、西、北三面均被第四纪覆盖,南临雅鲁藏布江。辉橄岩和橄榄岩均呈暗绿色,含斜方辉石15-40%,纯橄岩置淡绿色、褐黄色,含星点状铬尖晶石较多。见有多条透镜状小铬铁矿体及大块铬铁矿转石,均为密浸-块状构造铬铁矿石,常见有翠绿色蛇纹石和绿泥石外壳。岩体中见有细粒辉绿岩脉的穿切,岩石十分新鲜,含斜长石65%,普通辉石28%、黑云母5%、橄榄石2%。具典型辉绿结构。在桑日县西山脚还见大块蛇纹岩转石,推测附近有蛇纹岩体出露。

巴基斯坦蛇绿岩及铬铁矿分布

收稿日期:2007-12-24;修订日期:2008-03-25 第一作者简介:沈百花(1958-),女,江苏南通人,工程师,1981年毕业于新疆工学院地质系,从事地质工作 巴基斯坦蛇绿岩及铬铁矿分布 沈百花,王立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研究所,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巴基斯坦的蛇绿岩分布在南巴基斯坦,是洋壳碎片,它仰冲在印度-巴基斯坦次大陆之上(贝拉、穆斯林巴格、若布、瓦齐里斯坦)或侵位在俯冲杂岩内(拉斯戈).在北巴基斯坦蛇绿岩与主要的逆冲断裂带在一起(尚格拉),或者与欧亚板块和印度-巴基斯坦次大陆之间的印度缝合线在一起(达加、布尔齐尔、德拉斯).铬铁矿主要产在穆斯林巴格、若布、瓦齐里斯坦、达加等蛇绿岩体内. 关键词:巴基斯坦;蛇绿岩;铬铁矿 与中国新疆近邻的巴基斯坦国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产以铬铁矿和铜矿为主,尤其是与蛇绿岩有关的铬铁矿,分布十分广泛,铬铁矿主要用于出口,中国是其主要出口国.我国铬铁矿资源很少,年矿产量20×104 t 左右,年需求量60×104 t 以上[1].因此,研究新疆近邻巴基斯坦蛇绿岩及铬铁矿分布情况,为今后合作勘查开发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1 巴基斯坦蛇绿岩 分布概况 巴基斯坦的铬铁矿与蛇绿岩分布有关,蛇绿岩带纵贯巴基斯坦国南北(图1).北部山区蛇绿岩带位于喜马拉雅碰撞带内,沿科希斯坦-德拉斯主地幔逆冲断层分布,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缝合带的主要标志.蛇绿岩体有:达加、尚格拉-齐拉斯、布尔齐尔、德拉斯等蛇绿岩杂岩体.中部由瓦齐里斯坦、若布(桑 图1 巴基斯坦蛇绿岩分布图 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ophiolite in pakistan 1.构造线; 2.蛇绿岩及编号 1——贝拉;2——拉斯戈;3——穆斯林巴格;4——若布-桑德曼堡;5——瓦齐里斯坦;6——达加;7——尚格 拉-齐拉斯;8——布尔齐尔;9——德拉斯

北祁连大岔大坂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中 国 科 学(D 辑) 第28卷 第1期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1998年2月 北祁连大岔大坂蛇绿岩的地球 化学特征及其成因3 张 旗 Chen Yu① 周德进 钱 青 贾秀琴② 韩 松②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①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Dalhousie University,Halifax,Canada; ②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 摘要 在大岔大坂蛇绿岩中存在3组火山岩:第1组为典型的玻安岩,以富Si, Mg,贫Ti,HREE和HFSE为特征;第2组Ti,HREE和HFSE丰度略高,Mg′值变化 大,指示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是玻安岩岩浆演化的产物;第3组为具MORB特征的 拉斑玄武岩.根据MORB与玻安岩的存在,推测大岔大坂蛇绿岩产于岛弧和弧后盆 地环境. 关键词 大岔大坂 蛇绿岩 玻安岩 地球化学 大岔大坂蛇绿岩位于甘肃省肃南县境内.冯益民等最早报道了大岔大坂蛇绿岩[1],卢诘甫[2]、夏林圻[3]、陈雨[4]等相继报道了大岔大坂蛇绿岩中玻安岩的产出.研究表明,在大岔大MORB和玻安岩两种地球化学性质截然不同的岩石,玻安岩覆于具MORB 特征的枕状熔岩之上,推测是具弧后盆地特征的洋壳叠加了产于弧前环境的玻安岩.这种洋壳剖面很有意义,说明随着环境的变迁,岩浆活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1 地质概述 早古生代的大岔大坂蛇绿岩,由下向上(从南至北),由变质橄榄岩、辉长2辉绿岩和枕状熔岩3部分岩石组成(图1).枕状熔岩的化学成分可分为MORB和玻安岩两类,前者出露范围较窄,位于辉长2辉绿岩单元之上,其上为具玻安岩成分的枕状熔岩(总体产状倒转向南倾),两种枕状熔岩之间的界线不清(被第四纪掩盖).玻安岩质的枕状熔岩厚约1km.在纳木桥之南,枕状熔岩与奥陶系(?)复矿砂岩及流纹岩呈断层接触.在枘木桥北东,见泥盆纪粗碎屑岩盖在蛇绿岩之上(图1). 2 地球化学 主元素Ba,Co,Cr,Ni,Rb,Sr,Zr,V和Y用XRF方法分析,分析者:北京有色冶金设计总院中心实验室李中山和吴伟,REE和其余微量元素用INAA方法分析,分析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韩松和贾秀琴(表1).Nd和Sr同位素用MA T2261固体质谱计分析,分析 1997204226收稿,1997208208收修改稿 3国家科委高技术司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9472101)

1 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 0145-9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 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000) 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3 总则 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以上壤为采样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 4.1 资料收集 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 a.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 b.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 c.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 d.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有关资料; e.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 4.2.1 野外踏勘 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 a.检查核对所搜集资料的可靠程度; b.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 c.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4.2.2 设计前的技术试验 4.2.2.1 有前人工作过的测区或邻区,设计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可参照前人的工作成果。如果认为资料不足,可补作部分技术试验。

2019届高考地理必考题分类集萃:(二)地形

2019届高考地理必考题分类集萃(二)地形 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 ) A.沿等高线 B.沿山脊线 C.沿山谷线 D.连接聚落 2.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图中“人”字型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 ) A.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 B.尽量平行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 C.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D .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丹霞山地植被垂直分异状况,该山地以红色砂岩为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该山地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流水沉积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 B.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 C.岩浆侵入一变质作用一地壳抬升 D.火山喷发一变质作用一冰川侵蚀 5.导致该山地植被垂直分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岩性土壤 B.地貌形态 C.海拔高度 D.日照时数 我国科考队找寻青藏高原隆起的证据,在雅鲁藏布江谷底发现了蛇绿岩,它是海洋洋底的古老岩石,原生火成岩,可以作为洋盆、古缝合线及古俯冲带存在的直接标志。但一块蛇绿岩还不能说明什么,随后科考队在几百千米的雅鲁藏布江两岸都发现这种蛇绿岩分布,为青藏高原的隆起找到了直接的证据。据此回答下题。 6.蛇绿岩出露地表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岩浆活动、板块的挤压、地壳的抬升 B.岩浆活动、地壳的抬升、板块的挤压 C.地壳的抬升、岩浆活动、板块的挤压 D.板块的挤压、岩浆活动、地壳的抬升 7.科考队员发现了蛇绿岩,继续沿雅鲁藏布江两岸考察,方法和目的是( ) A.沿江考查,证明雅鲁藏布江谷地属于印度洋板块 B.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发现地势低洼,证明可能是张裂拉伸的结果 C.走走停停,寻找证据,恰好沿江找到这种蛇绿岩 D.分纵向和横向考察,证明蛇绿岩呈线性分布,是古俯冲带存在的表现 为了发挥三峡水库在长江防洪方面的重大作用,每年要依据长江不同时段的水量变化来调整库容。图2为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示意图,水库设计的正常运行水位是175米,防洪限制水位是145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蛇绿岩的定义_分类及其发展_臧遇时

蛇绿岩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 臧遇时1,2,杨高学1,赵金凤1 (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2.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 710054) 摘 要:1972年,在彭罗斯会议上,将蛇绿岩定义为一套层状非地层单元,并明确列出其完整的层序。然而,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构造运动可导致产出的蛇绿岩在结构上和地球化学上体现出复杂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已经超出了蛇绿岩经典定义的范畴。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和完善前人对蛇绿岩的研究,并得出一个全新的定义和分类方案,不仅覆盖了现已发现的所有蛇绿岩类型,更重要的是,它阐明了蛇绿岩形成的根本原理,并指出在威尔逊旋回的各个阶段都会形成性质不同的蛇绿岩。 关键词:蛇绿岩的新定义;蛇绿岩的新分类;陆缘型蛇绿岩;大地构造演化 中图分类号:P58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248(2013)02-0012-06 The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phiolites ZANG Yu-shi 1,2,YANG Gao-xue1,ZHAO Jin-feng1 (1.College of Earth Science and Land Resources,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54,China; 2.Xi′an Center of Geological Survey,CGS,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The basic tenet of the 1972Penrose definition is that an ideal ophiolites has a layer-cakepseudostratigraphy with whole and specific sequence.However,consequen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structures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ophiolites are variable due to different geodynamic settings and tec-tonic processes involved in its formation.The diversity is obviously beyond the typical definition of ophi-olites.Continuous researches were conducted thereafter,and a new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ophiolit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based on decades of studies,covering all kinds of ophiolites found.Mo-reover,the new research findings explain the hypostasis of ophiolite formation,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will be diverse ophiolites in Wilson cycle. Key words:new ophiolites definition;new ophiolites classification;epicontinental ophiolites;geotectonicevolution 1 蛇绿岩的定义及发展 1.1 早期蛇绿岩研究 蛇绿岩是一类有着特殊含义的岩石组合,通常被视作古洋壳或与其相关的构造单元的残片保存在造山带中,在大地构造理论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一术语的诞生可追溯到1813年,法国矿物学家Brongniart在关于混杂岩中蛇纹石的研究中首次使用了“蛇绿岩”一词,并在1827年将其描述为一套绿色的具斑状结构外貌的火成岩类岩石。这  收稿日期:2012-06-14;修回日期:2013-02-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2050)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1212011121092、121201112088和11212011120183)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臧遇时(1986-),男,长安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通讯地址:710064,西安市雁塔路126号,长安大学资源学院。Email:chd yushi@126.com

蛇绿岩套

蛇绿岩套 蛇绿岩套(ophiolite suite)其实就是蛇绿岩(ophiolite)。是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在地史学中这个就是“三位一体”,是寻找古缝合线的依据,就想前面两位说的“海洋遗”一样。) 岩石概况 蛇绿岩套是一种可与大洋岩石圈对比的独特的镁铁质-超镁质岩石组合,一个发育完整的蛇绿岩包括以下岩石序列: (l)超镁铁质杂岩,由不同比例的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组 成,具有变质变形组构; (2)堆晶辉长质杂岩,以堆晶结构为特征; (3)镁铁质席状岩墙(床)杂岩; (4)镁铁质火山杂岩,主要为枕状玄武岩,常见枕状构造; (5)与蛇绿岩伴生的岩石有富钠的长英质侵入岩和喷出岩、硅质岩、 薄层页岩和少量灰岩。 蛇绿岩成因一般解释为由洋中脊海底扩张作用而形成的大洋岩石圈的侵位形成,蛇绿岩与大洋岩石圈的演化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二者在岩石 类型和岩石序列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研究蛇绿岩的组成、成分及成因是了解大洋岩石圈结构、变化及动力学的主要途径。(简单地说蛇绿岩就是由于两个板块碰撞的时候下面的岩浆的温度很高而导致了碰撞接触带的 发生了变质而形成的。) 现在研究蛇绿岩的地质学家比较多,因为它代表地史时期存在一个广阔的大洋。 岩石成因 蛇绿岩成因一般解释为由洋中脊海底扩张作用而形成的大洋岩石圈的侵位形成。简单地说蛇绿岩就是由于两个板块碰撞的时候下面的岩浆的温度很高而导致了碰撞接触带的发生了变质而形成的。 基本特征 蛇绿岩的代表层序自下而上是:橄榄岩、辉长岩、席状基性岩墙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其中橄榄岩和辉长岩在层序上可以重复多次。蛇 绿岩一般是灰绿色,其中普遍伴生的蛇纹石。 一个发育完善的蛇绿岩套从底部到顶部的岩石组合顺序是:变质橄榄岩→堆积杂岩→岩墙杂岩→枕状熔岩,表现出一种假地层的蛇绿岩层序,这种层序性是蛇绿岩套的基本特征。

蛇绿岩研究新进展及其定义和分类的再讨论_周国庆

第44卷第1期2008年1月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NANJING U NIVERSITY (NAT URA L SCIENCES) Vo l.44,No.1 Jan.w2008 蛇绿岩研究新进展及其定义和分类的再讨论* 周国庆**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 摘要:蛇绿岩保存于大陆造山带中,在地质历史上产于洋)))陆过渡区多种构造背景(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弧前、弧后、弧内、弧间、板块三联点、转换断层、大陆裂谷或它们的复合背景等)的洋盆扩张脊.蛇绿岩以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为主,是一套彼此具有成因演化亲缘关系的、古洋壳+大洋地幔岩石的有机组合.我们把蛇绿岩概括为产于洋盆扩张脊的洋壳+大洋地幔岩石组合.蛇绿岩按构造背景有红海萌芽型洋壳和大洋中脊型洋壳两个端元,可三分为近陆的活动大陆边缘型)))科迪勒拉型、东地中海型(新特提型)过渡型、西地中海型)))大洋中脊古特提斯型.科迪勒拉型和东地中海型均属俯冲带(SSZ)上叠型,更近陆靠俯冲带;环太平洋型和被动大陆边缘型属特提斯型. 关键词:蛇绿岩,岩石组合,构造背景,定义,分类 中图分类号:P581 Ophiolite:S ome key aspects regarding its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Zhou Guo-Qing (Depar tment of Earth Sciences,Nanjing U niver sity,N anjing,210093,China) Abstract:O phio lit e is a suite of mafic-ult ramafic and r elev ant ro cks with close affinity.It compr ises the ancient oceanic cr ust+sub-ocean mant le assemblag e and occurr ed in ocean ridges of various tecto nic sett ing s(activ e co nt inent mar g in,passive co ntinent mar gin,fo re-arc,back-ar c,intr a-arc,inter-ar c,t riple junct ion,translation fault,int ra-continenta l rift o r their co mpo site)during the geo log ical histo ry.O phio lites may be classified as the Co rdilleran-activ e continental marg in type,the Neo tet hy an-easter n M editer ranean(transition)t ype,and the Paleo tethyan)the w estern M editerr anean(m id-o cean r idg e)ty pe betw een the Red Sea ty pe(embryo geny type)and the mid-ocean r idg e t ype.T he Co rdilleran and easter n M editer ranean ty pes wer e closely relat ed to the suprasubduction zo ne t ype,closer to the continent and the subduct ion zone.T he circumo-P acific o phio lit es and passive co ntinental mar g in-t ype ophiolites are in clo se affinity w ith the T ethyan ty pes. Key words:ophiolite,tecto nic setting,definitio n,classification.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72102)收稿日期:2007-03-20 E-mail:zh gq1203@https://www.doczj.com/doc/e714599938.html,

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起源

收稿日期:2000-12-12 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95-预-39). 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起源 张鸿翔,徐志方,马英军,刘丛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快速上涌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FB),与大陆裂开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CFB 总体岩石及地球化学成分均一,富集同位素及不相容元素,但一些样品含有明显的亏损成分,反映出普遍的地幔不均一性.来自上下地幔边界及软流圈的地幔柱提供了CFB 所需的主要物质和能量来源,地壳混染作用对CFB 的成分影响不大,而受俯冲带脱水流体以及热地幔柱自身与围岩发生的交代作用影响.交代岩石圈地幔对CF B 产生重要影响,很好地解释了CF B 所具备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 关键词:大陆溢流玄武岩(CFB);大陆裂开;大陆岩石圈地幔(CL M );地幔柱;交代作用.中图分类号:P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83(2001)03-0261-08 作者简介:张鸿翔(1972),男,199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现为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职博士生,从事地幔地球化学研究. 极短时间大量喷溢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FB)基本局限于显生宙,通常与大陆裂开和板块运动方向的改变有关,是新洋壳产生的前奏.对于研究与之关系密切的大陆岩石圈地幔(CLM )和起源于软流圈/下地幔的地幔柱,以及壳幔循环的动力学机制意义重大. 1 CFB 与大陆裂开的关系 岩石圈拉伸、大陆裂开、地幔柱与CFB 之间关系密切,但其因果关系存有争议.一些学者认为CFB 发生在岩石圈裂开之前,是岩石圈基底地幔柱抬升的产物,与大陆裂开无关[1].随着板块构造研究的深入,发现CFB 与代表区域不稳定性的大陆裂开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以下为具体实例(图1):30M a 年前爆发的Ethiopian/Aden CFB 与红海亚丁湾的裂开、60Ma 年前的Greenland CFB 与北大西洋张开、65M a 年前的Deccan CFB 与西北印度洋的裂开、美国西部CFB(124Ma)与Rio Grande 裂开均有因果关系;250M a 年前的Siberian CFB,17M a 年前的Columbia River CFB,258Ma 年前的峨眉山(E meishan)CFB 虽未发育明显洋盆,但与夭折的大陆裂谷有关[2,3] .关于大陆裂开存在活跃论与被动论两种假说:活跃论即地幔在大陆裂开过程中起主动作用,地幔柱上涌使岩石圈裂解;被动论即板块水平运动使岩石圈拉张,诱导大陆裂开及地幔柱上涌.根据地球物理资料,板块沿经度方向漂移,由于地球椭圆率而产生表面张力,可导致大陆裂开.而实际地质环境,地幔柱抬升与大陆裂开很难加以区分先后,如果缺乏应力薄弱面,上百km 的致密岩石圈将阻止地幔柱的上涌;而如果没有地幔柱底侵,使岩石圈减薄,大规模裂开也不可能形成.因此,地幔柱必然沿着先存应力薄弱通道上升,同时驱使裂谷进一步张开,这也符合自然界所遵循的正反馈原理. 2 CFB 的地球化学特征 文中统计了世界范围10个最主要的CFB 火山岩省,分别为新生代的Deccan(41),Ethiopian(9),Karoo(26),Antarctic(20),Australia (24),Columbia River (149),British Tertiary Igneous Province (BT IP)(17),Greenland(84)(包括东部和东北部)以 张鸿翔,徐志方,马英军,等.峨眉山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幔柱成因.2001. 第26卷第3期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Vol.26 No.32001年5月 Ear th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M ay 2001

环境地球化学知识点教程文件

环境地球化学知识点

概念题 绪论(1/6)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的影响。 环境容量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在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要素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因素。 环境背景值在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各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光、热等)的物质组成或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环境质量在一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某些要素或总体对人类或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评价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第一章岩石圈环境地球化学(0/0) 第二章土壤环境地球化学(1/9) 土壤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水域底部,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物质表层。

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环境系统。 成土过程地壳表面的岩石风化体及其搬运的沉积体,受其所处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的土壤的历程。 土壤酸度土壤酸性表现的强弱程度,以pH表示。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土壤污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下降、性质恶化的现象。 土壤净化污染物在土壤中,通过挥发、扩散、吸附、分解等作用,使土壤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毒性减少的过程。 土壤质量评价单一环境要素的环境现状评价,是根据一定目的和原则,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土壤是否污染及污染程度进行调查、评估的工作。土壤中微量元素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需要量很少的必需元素。 第三章水圈环境地球化学(2/11) 水圈地球表面或接近地球表面各类水体的总称。

海南白沙地区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

海南白沙地区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 通过对海南白沙地区金矿床5000余个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样品的6种元素分析数据,对该金矿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建立了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对成矿远景作出评价,为下一步找矿提供地质和地球化学依据。 标签:金矿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找矿标志成矿远景 0引言 工作区地质勘查工作薄弱,研究资料也相对匮乏,只有一些学者对该区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在对大量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的异常成因,并根据其地质特征探讨了金矿勘查的找矿标志。 1区域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海南省南西部,处于中生代白沙盆地南东边缘,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北毗邻昌江-琼海构造带,东邻白沙大断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有石炭纪-青天峡组、南好组并层,二叠纪-南龙组,白垩纪-鹿母湾组,其中下石炭统青天峡组是重要的金矿含矿层[1]。 按地质力学观点,海南岛位于我国第四纬向构造带与华夏、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及北西向构造体系交汇处。岛上发育几条明显的东西向断裂带和北东向主构造带,并与北西向构造带组成较复杂的复合与联合关系(图1)。其中矿区北部的昌江-琼海构造带是一条规模巨大以断裂带为主的断褶构造带,横贯东方、昌江、白沙、琼中、屯昌和琼海等县市,在其延伸方向上长达200公里以上。在该构造带上还分布有珠碧江、昌江—白沙、昌江—琼海等一系列东西向断裂带,是影响矿区的主要构造带。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分布很广,主要出露的岩性有:印支期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燕山期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从海南岛金矿成矿远景区划看,矿区位于IV远景区内,成NE-SW向展布,矿源层为下石炭统青天峡组,控矿断裂为白沙断裂。 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鹿母湾组(K1)和南好组、青天峡组并层(C1)。鹿母湾组(K1l):下部以砂砾岩、含砾长石石英粗砂岩为主,夹泥质铁质粉砂岩、泥岩。上部长石石英细—粉砂岩夹钙质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南好组:石英砂岩与板岩互层,底部砾岩、含砾不等粒石英砂岩;青天峡组并层(C1p):主要为板岩与石英砂岩互层,底部夹灰岩。其中下石炭统青天峡组为区域上重要含矿层,地球化学土壤测量显示,西区青天峡组地层金元素分析值大于东区,且圈出

蛇绿岩套

蛇绿岩套 蛇绿岩套又称奥菲奥岩系(Ophiolite),板块学说的拥护者把它作为市板块缝合线的典型岩石。 一套完整发育的蛇绿岩套从底部至顶部出露的岩石类型为: ①超基性杂岩:由不同比例的斜辉橄榄岩、纯橄榄岩组成,一般具蛇纹石化; ②辉长杂岩:主要为辉长岩含橄榄岩及辉岩比超基性岩变质轻; ③基性岩墙: ④基性火山杂岩:多具枕状构造,为拉板玄武岩或细碧岩; ⑤沉积岩系有带状燧石岩、薄层页岩和少量灰岩。 须要主要的是蛇绿岩套是个岩石组合的名称,所以不能作为填图单位更不能把它当做岩石名称。 其实蛇绿岩套就是蛇绿岩(ophiolite)。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在地史学中这个就是“三位一体”,是寻找古缝合线的依据,就想前面两位说的“海洋遗”一样。)它是一种变质岩,蛇绿岩成因一般解释为由洋中脊海底扩张作用而形成的大洋岩石圈的侵位形成。蛇绿岩与大洋岩石圈的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蛇绿岩的组成、成分及成因是了解大洋岩石圈结构、变化及动力学的主要途径。(简单地说蛇绿岩就是由于两个板块碰撞的时候下面的岩浆的温度很高而导致了碰撞接触带的发生了变质而形成的。) 蛇绿岩的代表层序自下而上是:橄榄岩、辉长岩、席状基性岩墙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其中橄榄岩和辉长岩在层序上可以重复多次。蛇绿岩一般是灰绿色,其中普遍伴生的蛇纹石。 现在研究蛇绿岩的地质学家比较多,因为它很好的证实以前地球的形状。 2001年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专家认定: 乌苏里江边的饶河县是我国大陆唯一的“蛇绿岩套”地质构造。

【蛇绿岩套】过去曾音译奥菲里建造,系包括超基性岩类以及辉长岩岩墙群,枕状熔岩和燧石这样一整套的复杂岩体。蛇绿岩套多在深断裂带附近出现。关于它的成因,目前还有争论,有的认为它是侵入岩体,另外则认为是构造作用推挤上来的古海底(即大洋型地壳)。通过近几年的深海钻探,人们认识到,大陆壳上的蛇绿岩套和大洋壳岩石剖面是很相似的。板块构造说认为,有蛇绿岩套的地方,标志着这里曾经是古板块边缘上地幔物质上升的地方。例如,中国西藏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出露的超基性岩带,东西向延伸达数百公里,有人认为它是由蛇绿岩套所组成的蛇绿岩带,因此,许多地质工作者认为这个地带是古板块的地缝合线。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卷(Volume )30,期(Number )2,总(S UM )109页(Pages )231~240,2006,5(May,200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 onica etMetall ogenia 收稿日期:2005-09-02;改回日期:2005-12-28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S W -117)和中国科学院边缘海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MSG L -04-12)资助.作者简介:钟立峰(1976-),男,博士研究生,地球化学专业.Email:zhonglf@gig .ac .cn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钟立峰 1,2 ,夏斌1,崔学军1,周国庆1,陈根文1,韦栋梁 1,2 (1.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2.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 要:罗布莎蛇绿岩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出露较好,也是研究程度较高的蛇绿岩片之一,对其壳层熔岩研究表明,该熔岩属于亚碱性玄武岩与安山岩/玄武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富集Rb 、K 、Ba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具有轻微左倾正斜率分布特征,并亏损Nb 、Ta,反映出该蛇绿岩受到了俯冲作用的影响,稀土元素显示LREE 亏损、HREE 平缓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体现了该蛇绿岩N 2MORB 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第一过渡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其构造环境的判别,提出罗布莎蛇绿岩属于岛弧型蛇绿岩范畴,其构造环境应为俯冲带之上 (SSZ )的弧间盆地。 关键词:蛇绿岩;罗布莎;雅鲁藏布江;弧间盆地;西藏 中图分类号:P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552(2006)022******* 特提斯蛇绿岩带大致沿东西向伸展,从地中海东延至我国西藏后分为两支,即南侧的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和北侧的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是我国出露规模最大的蛇绿岩带之一(王希斌等,1987),引起了全球众多地质学家特别是研究蛇绿岩的专家的浓厚研究兴趣。 罗布莎蛇绿岩地处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段,是该段中出露较好、规模较大,也是该地区研究程度较高的岩片之一,赋存着中国最大的铬铁矿床,历来受到广大地质学家的关注,对其矿物、岩石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广泛讨论(Bai et a l .,1993,2000;Hu,1999;白文吉等,2001,2004;Robins on et a l .,2005;Zhou et al .,1996,2005),并对该蛇绿岩的形成环境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岛弧或边缘海盆(李海平和张满社,1996);大洋环境(周肃等,2001)。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组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方面提供一些新的资料,并进一步探讨其构造环境。 1 区域地质概况 出露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深断裂带中的 罗布莎蛇绿岩,位于西藏曲松县罗布莎-康金拉一带(图1),大致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展布,东西延伸约42k m ,最宽处约3.7k m ,面积达70k m 2 ,平面略呈一 平置的反“S ”形。罗布莎蛇绿岩呈不规则形态的冲断岩片,因受板块碰撞或一系列断裂构造的破坏,岩片形态和内部构造极为复杂。该蛇绿岩南侧伴有一条基质为复理石并含硅质岩块的晚白垩世泥砂质混杂体,泥砂质混杂体与蛇绿岩一起构成罗布莎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混杂岩带和其南侧的晚三叠世郎杰学群姐德秀组变形复理石呈逆冲推覆断裂接触,而北侧的第三纪罗布莎群陆源碎屑岩磨拉石建造,不整合盖在该蛇绿混杂岩片上。罗布莎蛇绿岩片由南往北展布的岩石单元层序大致为:以方辉橄榄岩为主、含少量纯橄岩和二辉橄榄岩的变质橄榄岩及侵入其中的辉长辉绿岩,异剥橄榄岩、纯橄岩、层状辉

西藏的蛇绿岩

西藏的蛇绿岩 在西藏自治区,中生代地层分布最广,仅在昆仑山脉以南和黑阿公路北侧出露部分古生代地层,并沿喜马拉雅山脉出露前寒武纪至新生代的一整套沉积地层。全区境内广泛分布着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的蛇绿岩不发育为稳定陆块内部所特有的暗色岩。其主要构造断裂线的走向显然与印度次大陆的轮廓有关。表现在:1.西藏西部主要发育东西向的大断裂带,而西藏东部以至滇西地区逐渐转为北北西以至近南北向的大断裂带。2.藏南地区东边有两条北东走向的二级断裂带(达旺-林芝和羊八井-那曲断裂带),而西边有两条北西走向的二级断裂带(印度河-噶尔藏布断裂带和革吉县直隆东山蛇绿岩带所代表的断裂带)。这种对称情况能反映了印度板块向北冲撞之应力机制。 按照施泰因曼三连体伴生规律(Hyndman,1972)认为一个蛇绿岩带内细碧角斑岩建造、硅质岩建造和阿尔卑斯型橄榄岩建造应属同一造山期产物。因而据地层时代可以推断:班公山蛇绿岩带、昂龙岗日蛇绿岩带、印度河-噶尔藏布蛇绿岩带,以及怒江蛇绿岩带皆属燕山期,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属燕山期末至喜马拉雅期,而藏北湖区的伦波拉-安多蛇绿岩带和果忙错-巴木错蛇绿岩带可能属印支期至燕山初期。还有些蛇绿岩带尚未得到全面调查,或者它本来就发育不全,我们倾向于把阿尔卑斯型橄榄岩建造看作蛇绿岩系列(Ophiolite suite)的主要代表。因而,沿木塔-澜沧江断裂带目前虽然仅知有为数不多的超基性岩体,亦可暂为唐古拉-澜沧江蛇绿岩带。西藏地区的蛇绿岩带分布来看(见图),这些蛇绿岩带的延伸方向及尖灭情况皆受大断裂带控制。整个青藏高原上密集分布的许多条蛇绿岩带可以概括成为一个蛇绿岩体系,而这种构造岩石体系或许能更好地反映大陆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 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 一、地质概况 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东起朗县金东至札达县玛那山口以南印度境内,全长约1400里。按岩体分布情况。可以很自然地分成三段描述:西段从玛那山口至仲巴县桑木张,中段从萨噶县帕萨珠至仁布县,东段从曲水至金东。整个蛇绿岩带各类岩体分布情况见图。 西段主要出露有香札、拉昂错等较大的超基性岩体。据S.K.沙报道,玛那山口南边、焦哈尔(Johar)蛇纹岩体是中晚白垩世时侵入的,伴有细碧岩。我们在拉昂错超基性岩体南侧已见不少紫红色硅质岩转石(未追索露头)。 中段的蛇绿岩系列发育最完整。有几个长几十公里至百余公里的超基性岩体,常伴有

蛇绿岩分类

蛇绿岩出露在缝合带中的一套镁铁一超镁铁岩组合是大洋岩石圈的残留,是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证据。MOR型蛇绿岩形成于洋中脊(MOR),SSZ型蛇绿岩形成于俯冲带上(suprs-subduction zone),二者的地慢橄榄岩、堆晶岩组合及上部熔岩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面均有不同的特征,洋一陆俯冲和洋内俯冲是形成SSZ型蛇绿岩的两种机制,较为合理地解释了蛇绿岩的多样性及其与大洋岩石圈的差异。 主要根据蛇绿岩上部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分为俯冲带型(SSZ)和洋中脊型(MOR)。 形成于洋中脊的MOR型蛇绿岩的上部火山岩一般为大洋拉斑玄武岩MORB, 堆晶岩组成为纯橄岩、橄长岩和橄榄辉长岩,即岩浆结晶顺序为橄榄石一斜长石一单斜辉石并且橄榄石的Mg#高于斜方辉石(斜方辉石的Mg#甚至低于74)和单斜辉石(甚至低于82)。地慢橄榄岩一般为二辉橄榄岩,含有少量的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一般不发育大型的铬铁矿床并且LREE为亏损型,副矿物尖晶石的Cr#低于60 形成于俯冲带上的SSZ型蛇绿岩的上部火山岩为岛弧拉斑玄武岩IAT和玻安岩等,堆晶岩组成为纯橄岩、异剥橄榄岩、单斜辉石岩、二辉石岩和辉长岩,即岩浆结晶顺序为橄榄石一单斜辉石一斜方辉石一斜长石,并且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橄榄石的Mg#较为接近。地慢橄榄岩类型主要为方辉橄榄岩,并且LREE富集、呈U型配分模式,世界上大型的铬铁矿床均产在该类型的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中副矿物尖晶石的Cr#高于60。 MOR型蛇绿岩的形成原因:大洋岩石圈由于板块汇聚作用在缝合带中的残留,当发生仰冲时,在缝合带中残留的大洋岩石圈即为MOR型蛇绿岩。 SSZ型蛇绿岩主要有两种形成机制,一是洋—陆俯冲:随着俯冲作用的继续进行,在高压下,一些DHMS (Dense Hydrous Magnesium Silicate)相矿物释放出的水致使地慢楔未分异地慢岩的易熔组分(

滩北雪峰地区蛇绿岩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714599938.html, 滩北雪峰地区蛇绿岩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李永虎熊寿加谢祥镭 来源:《地球》2014年第03期 [摘要]论文是建立在青海省滩北雪峰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基础上完成的,通过对区内超基性岩、基性岩、基性火山熔岩的岩石化学特征、稀土元素特征、微量元素特征的分析研究,对比区域上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分析研究蛇绿岩形成构造环境,从而对区内蛇绿岩形成时代做出鉴定,并确定祁漫塔格结合带超基性岩类主要为蛇纹岩、辉橄岩、橄辉岩,稀土特征为轻稀土不富集,略亏损,铕富集型;辉长岩和辉绿岩均为平坦型,轻稀土略富集,铕富集型;十字沟火山岩块具有典型大洋拉斑玄武岩(MORB型玄武岩),为弧后扩张火山作用的产物,即 弧后盆地。 [关键词]滩北雪峰蛇绿岩形成时代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构造环境 [中图分类号] P58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77-3 作为缝合带标志的蛇绿岩,代表了大陆上保存的洋壳和上地幔的碎片,从其形成到定位到现今大陆造山带内,经历了造山演化的不同阶段。 本论文是建立在青海省滩北雪峰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基础上完成的,工作区蛇绿岩露头分布于十字沟、连花石山北一带,在区域上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是东昆仑祁漫塔格蛇绿岩带的组成部分,也是东昆仑祁漫塔格结合带(昆北构造混杂带)中重要的板块构造岩石记录。 本次工作针对蛇绿岩组合进行了详细的追索研究,发现工作区蛇绿岩组合主要有蛇纹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辉绿岩、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基性火山岩)、玄武岩、透镜状硅质燧石和碎裂玉髓石英质硅质岩等残块,呈零星构造块体分布在测区十字沟、十字沟北西侧和莲花石山北侧一带的晚奥陶世祁漫塔格群中。 1岩石化学特征 测区蛇绿岩的岩石化学测试成果表明,本区基性火山岩和辉绿岩、辉长岩H2O和Ls含量较高(H2O为1.52-7.36%,平均3.56%;Ls平均2.23%,最高5.08%),而超镁铁岩样品含水量最高可达11.12%,蛇纹岩样品含水量最高可达18.77%,反映出岩石具较强的蛇纹石化,与镜下结果一致。表明本区岩石均遭受过一定的蚀变/变质作用(低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 1.1超基性岩、基性岩

华北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_以辽宁阜新为例_张宏福

华北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以辽宁阜新为例 张宏福①郑建平② (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②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4. E-mail: hfzhang@https://www.doczj.com/doc/e714599938.html,) 摘要辽宁阜新白垩纪玄武岩的出现为了解中生代时期华北北缘地幔过程提供了可能. 阜新碱锅玄武岩为火山通道相, 柱状节理发育, 并含少量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辉石岩捕虏体. 其化学组成贫硅、富碱、高钛和铝, 属碱性玄武岩. 在微量元素组成上, 碱锅玄武岩中等程度地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但不亏损高场强元素. 其Sr同位素比值低, Nd和Pb同位素比值高. 这表明碱锅玄武岩起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 代表未分异无混染的原始岩浆. 该玄武岩的出现暗示华北北缘此时的岩石圈厚度小于65 km, 岩石圈地幔主要由“富集”的含韭闪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斜长石辉石岩组成. 早侏罗~晚白垩大量且持续的中基-中酸性岩浆活动表明华北北缘岩石圈减薄作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较华北南缘的早, 因为鲁西南地区大量的中基性火山活动仅出现于白垩纪, 而且具软流圈同位素特征的玄武岩出现在第三纪, 显示华北岩石圈演化的时空不均一性. 关键词华北北缘中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 我国华北太古代克拉通以其独特的演化历史近年来一直受到国际地学界的广泛关注. 华北东部太古代稳定克拉通古生代尤其是中、新生代以来的强烈活化, 致使古老岩石圈地幔大规模地减薄[1,2]. 这一巨厚的岩石圈减薄现象使得该区成为全球研究岩石圈演化历史的理想地区. 中生代是华北东部构造转折和岩石圈减薄的主要时期, 对其幔源岩浆活动产物的研究尤为重要. 新近发现的早白垩世方城含地幔岩捕虏体的玄武岩对克拉通内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属性及其演化提供了很好的制约[3]. 华北北缘辽西地区亦产有白垩纪玄武岩和玄武质岩石1). 本文仅以辽宁阜新玄武岩为例, 探讨该区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并通过与克拉通内部方城玄武岩及邻区新生代宽甸玄武岩的对比研究, 反演其来源, 进而推测该区中生代岩石圈厚度及其演化历史. 1地质背景 阜新位于辽宁西部, 地处华北克拉通太古代冀鲁辽古陆核的北缘. 该古陆核为我国最古老的陆核, 其基底变质杂岩的同位素年龄均在25亿年以上, 个别地区可高达38亿年[4]. 结晶基底之上发育一套中上元古界和古生代沉积盖层. 古生代该区岩浆活动微弱, 仅在辽西葫芦岛市附近发现有强碳酸岩化的斑状金云母金伯利岩[5], 且基本不含金刚石. 中生代以来, 尤其是侏罗纪~白垩纪, 该区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异常强烈, 是我国东部印支-燕山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岩石圈伸展形成一系列的以北东向为主的中生代沉积盆地. 中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在这些沉积盆地中[6], 重要的有侏罗系下统兴隆沟组; 侏罗系中统蓝旗组; 白垩系下统义县组. 白垩纪下统阜新组顶部存在一期基性火山活动, 以中心式喷发为主, 其喷发年龄约为100.4 Ma(K-Ar年龄, 表1). 该期火山喷发产物绝大部分皆已剥蚀殆尽, 仅在局部地区残留一些火山通道相, 如新近发现的阜新碱锅玄武岩分布于阜新组的厚层杂色砂岩-砂砾岩中. 碱锅玄武岩为灰黑色, 致密块状构造, 柱状节理发育, 柱体多为典型的六棱柱或五棱柱, 直径多在10~20 cm. 玄武岩中含少量地幔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岩包体小(多在1~4 cm), 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 2分析方法 玄武岩的全岩K-Ar同位素年龄、主量元素含量、微量元素丰度和Sr-Nd-P b同位素组成分别采用MM5400, ICP-AES, ICP-MS和VG354质谱仪在中 1) 陈文寄, 周新华, 李奇, 等. 辽河外围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大地构造背景特征研究.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99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