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南京地区

地理学野外教学实习报告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一、南京地区

二、盱眙地区

三、镇江、扬州地区

第二章气象气候

一、南京地区的气候类型

二、南京地区的气候特征

第三章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的地质特征

二、南京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三、南京地区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四、南京地区不同地貌类型上的土地利用

五、南京地区典型地貌与生产生活

第四章土壤

一、南京地区土壤资源概况

二、不同土壤类型的发生过程与特征

三、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对比分析

四、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改良设想

第五章植被

一、从气候、植被角度分析老山、紫金山和第一山植被的异同,说明各自的代表植物

二、以老山和紫金山为例,图文并茂的分析说明各自的植物种群的自然演替情况

三、以第一山为例,分析该地区的植被特点,以及园林植物的配置形式

第六章水文水资源

一、淮河基本概况及历史变迁

二、黄河夺淮入海对淮河流域的影响

三、洪泽湖现状及形成过程

四、洪泽湖大堤的现状、功能和特点

五、淮河及洪泽湖水质分析

第七章南京人文地理

一、南京老山自然与人文景观特征分析

二、狮子岭兜率寺佛教建筑特征

三、钟山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四、钟山风景区游客市场特征分析

五、钟山风景区山、水、城、林资源组合优势分析

六、盱眙第一山旅游资源单体分类以及评价

结束语

前言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包含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质学、气象学、土壤学、植物学等等。同时,它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对这些知识进行必要的学习理解。为了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本次实习时间为年月日至年月日,历时7天。实习地点主要为南京地区,包括南京滨江地区、紫金山一带以及淮河附近等。期间我们学习了许多平时在课堂学不到的知识,还领略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实习参加的人员包括等共200人左右。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1.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构造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

2.熟悉并掌握野外地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认识南京地区的地理概况,并对地理学有一个综合的认识;

4.掌握南京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水文状况、气候状况、人文状况和生态状况;

5.了解与熟悉依据地理现象进行地理思考和编写实习报告的基本方法、内容和过程;

6.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的科学思维,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7.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本次实习,获得对主要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

加深对地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生态、人文等,运用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一、南京地区

1)地理位置:南京位于北纬31°14″至

32°37″,东经118°22″至119°14″,地处我国

东南部的长江下游,东接富饶的长江三角州,

南靠宁镇丘陵,西倚皖赣山区,北连江淮平原,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地质地貌:南京境内分布在长江以南的

山体构成宁镇山脉西段,大体呈东西向分布。

由北向南分别是:钟山北支,处于北郊的长江

南岸,自东向西分别是栖霞山、南象山、幕府山;钟山中支,包括东郊的紫金山(即钟山)及其在市区的延伸,海拔448.9米的主峰头陀岭是南京最高点;钟山南支,处于南郊的江宁,自东向西分别是汤山、方山、牛首山等。此外,溧水和高淳境内还分布有茅山山脉的余脉。在长江以北,六合区北部有东平山、冶山,东南部有灵岩山,浦口区分布着老山山脉。3)气象气候:南京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南京雨水充沛,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处于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夏季和秋季还有西太平洋台风带来的大量雨水。

4)植被土壤:南京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主要土壤为黄棕壤,绿化覆盖率较高。植被覆盖方式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南京地区的土壤主要有地带性土壤和耕作土壤两大类型。在北、中部广大地区为黄棕壤(地带性土壤),南部与安徽省接壤处有小面积的红壤。土壤分布随地形地起伏呈现一定规律。黄土岗地上分布着经旱耕有所熟化而形成的黄棕壤,平原、低洼杆区则为大面积的水稻土,在城镇附近有部分菜园土,沿江冲积平原分布着灰潮土。

5)人文概况:南京是著名的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风景名胜与文物古迹相交融,形成山、水、林、城结合的独特风貌。全市列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县级保护单位407处。有十大风景区:中山陵、明孝陵、紫金山天文台、梅花山、美龄宫、白马公园、头陀岭、紫霞湖、中山公园、森林公园。

二、盱眙地区

1)地理位置:淮安市盱眙县地处北纬32°43'~33°13'、东经118°11'~118°54',位于江苏省中西部,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东与金湖县、安徽省天长市相邻,南、西分别与安徽省来安县和明光市交界,北与洪泽县、泗洪县接壤。

2)地质地貌:境内地势西南高,多丘陵低山;东北低,多平原;呈阶梯状倾斜,高差悬殊220多米。淮河流经境内,北部濒临洪泽湖。境内有低山、丘岗、平原、河湖圩区等多种地貌,位于仇集镇五座窑旁海拔231米的无名山峰为盱眙境内地貌最高点。

3)气象气候:盱眙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域,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际、年际变异性突出,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降湿早,春、秋两季度突出,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隆温早,春、秋两季度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夏季较炎热,冬季寒冷早。年平均日照总量2222.4小时,平均气温14.7℃,无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1005.4毫米。

4)植被、土壤:南京市现辖十区五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主要土壤为黄棕壤,绿化覆盖率较高。植被覆盖方式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5)人文概况:主要风景区有明祖陵、古泗洲城遗址、云山汉墓、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东阳城遗址、八仙台风景区、象山国家矿山公园。

三、镇江、扬州地区

镇江:

1)地理位置:镇江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北揽长江,南与常州、无锡、苏州联体构成苏南经济板块,接纳上海、南京辐射。是长三角重要的港口、工贸和旅游城市。

2)地质地貌:全市土地面积中丘陵山地占51.1%,圩区占19.7%,平原占15.5%,水面占13.7%。

3)气象气候: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4)植被、土壤:水稻土是全市的最主要土壤,分布广,面积大。黄棕壤分布于宁镇山脉和茅山丘陵。全市低山丘陵以黄棕壤为主,岗地以黄土为主,平原以潜育型水稻土为主。

5)人文概况:主要景点有焦山、北固山、茅山、西津渡古街、镇江博物馆、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金山湖、宝塔山公园、河滨公园、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中国米芾书法公园等。

扬州:

1)地理位置:扬州,位于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北部与淮安市接壤;东部和盐城市、泰州市毗邻。

2)地质地貌:扬州市辖区北部地形为丘陵,京杭大运河以东和沿江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3)气象气候: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其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梅雨季节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

4)人文概况:主要旅游景点有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大明寺、汉陵苑等。

第二章气象气候

一、南京地区的气候类型

南京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二、南京地区的气候特征

夏热冬寒:是南京较之其它江南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显著气候特征,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及南京不断的植树造林,南京夏天的炎热程度与江南、华南其他都市相比大为减轻,故一时有为南京摘去“火炉”帽子的说法。

降水丰沛: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属于湿润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长江中下游区是全国冬雨比率较高、春雨最为丰沛的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这一特点是与长江中下游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过程密切相关的。四季分明,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与武汉、重庆并称“三大火炉”;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时各有特色,时间分配均匀,皆宜旅游。

第三章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的地质特征

南京市是江苏省低山、丘陵集中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洲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境内山峦起伏,江河交错,构成良好的自

然地理环境。

二、南京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南京市地貌以低山缓岗为主,地貌类型多样,有山地、丘陵、河川、湖泊、溶洞等地貌景观。本区地貌特征及发生、发展是新构造运动、岩性、构造和流水、重力、风力等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构造地貌:

按构造类型和空间规模分为:单斜构造地貌、断层(裂)谷地貌。

1.单斜构造地貌——单斜山:岩层在一定范围内倾斜方向和倾角大体是一致的,称为单斜构造。它往往是褶皱岩层或其他构造形态的一部分。单斜山是向一个方向和缓倾斜的岩层所构成的山体。两坡不对称,一侧是徐缓的倾向坡,另一侧陡而短较破碎。如岩层倾角大,山岭两坡近似对称,称猪背山,如南京的紫金山。

2.断层(裂)谷地貌——断块山:因地壳断裂上升而形成,是受断层控制的岩块,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断块山按断层形式分为:地垒式断块山和掀斜式断块山。前者山坡两侧较对称;后者山形不对称,断裂上升一侧为陡峻的断层崖,另一侧山坡缓长,向盆地或谷地过渡,山体的主脊偏居翘起的一侧。

(2)河流地貌

南京地区河流地貌类型丰富,在此根据实习点来分析南京的河流地貌及其特征。

1.江浦滨江漫滩地貌:板桥汽渡码头东侧

老河漫滩:有点胶结,有点发硬,破碎后呈块状。老河漫滩的堆积在几千年前。当河水侵蚀是,能形成一个比较窄的平台,因为时间久远被压得比较结实,比较坚硬。老河漫滩的水位比新河漫滩的水位要低。

图4-1 河漫滩堆积

新河漫滩:层理构造特别清楚,为粉砂粘土,是沙子和水泛滥的特性,能只是洪水情况。平流堆积:是指洪水过水断面的边缘,漫上缓坡的部分,以至于该地点流水的纵向流速几乎为零,悬在水中的悬移物质多沉积下来,构成斜覆在缓坡上的薄层堆积。颗粒比较细;分选性好;重矿物含量低。成分为细粉砂、粘土、腐殖质。

图4-3 滨江河漫滩堆积

2.江浦滨江点:高旺河口

自然堤后湖:一者防止高旺河水泛滥到漫滩平原上去;二者又防止长江高水位水沙倒灌并泛滥到漫滩平原上去。在长江低水位时防止河水流干;在长江高水位时防止江水倒灌漫水坝以上部分河段会蓄积一部分水,是人工筑坝形成的“堰塞湖”。

3.古河道观测点:兰花塘沙场

图4-4 兰花塘沙场

兰花塘沙场为岗地,土壤剖面分为2层,上层为下蜀黄土,下层为砾石层。河流冲击物的特征:

1.)成分:多为比较坚硬的砾石,如:石英砂岩、灰色硅质岩、石英岩等。

2.)大小:岩石的分选性好。

3.)磨圆度:棱角、次棱角、次圆、圆、极圆,以次圆和圆为主。

4.)风化程度:剥蚀风化程度不高。

5.)排列特征:叠瓦状。

4.六合横山:

图4-5 六合横山地质构造

横山冲击物发育近水平沉积层理构造,层理清晰;成层性好;各层所含砾石大小均匀,分选程度高;部分地点可见砾石构成“叠瓦状”排列。砾石的磨圆度差别较大。

该地存在地形倒置现象。地形倒置是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在褶皱构造运动中形成的背斜山顶部由于张力作用裂隙发育,经长期侵蚀逐渐成为谷地,相反,向斜的底部岩石相对较硬,抗腐蚀力强,最后会高于背斜的轴部而成为向斜山。

(3)风力与重力地貌

紫金山地貌:北坡为逆向坡,垂直节理比较发育,会有滑坡、崩塌现象,以石英砂岩、石英砂页岩为主,北坡背阳,植物以蕨类为主,阳光水分不充足。南坡阳光水分充足,以阔叶林为主,不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现象。

三、南京地区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根据南京地区历史上地质运动的情况,按地质年代列出环境气候、古生物化石、岩石、矿物生成情况如下。

1.元古代-----震旦纪晚期

环境:海洋。岩石: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

生物化石:菌藻类组成的叠层石(幕府山一带、江浦、浦口、六合)。

2.古生代

(1)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

环境:浅海。

生物化石:双壳类、鱼类、腕足类、藻类等(宁镇山脉范围內最为典型)。

岩石:白云岩、灰岩、泥质灰岩、页岩等(主要在南京幕府山、老山、汤山等地)。

(2)泥盆纪

环境:浅海为主,有时成陆地。

动物化石:总鳍鱼类、肺鱼类、胴甲鱼类等。

植物化石:亚鳞木、楔叶木。

岩石:砾岩、石英砂岩、砂质泥岩。

(3)石炭纪早期

环境:地壳升降运动较频繁,海陆交互地层相当发育。

动物化石:珊瑚、腕足动物、海百合等。

植物化石:藻类等。

岩石:碳酸盐岩、砂岩、页岩为主。

(4)石炭纪中、后期

环境:海洋环境稳定,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生物繁盛。

动物化石:腕足类、珊瑚、海百合等。

植物化石:藻类等。

岩石:灰岩。

(5)二叠纪

环境:海洋环境,海水变浅,晚期地壳变动较大,有时上升为陆,有时下沉为海。

生物化石:珊瑚、腕足类、菊石、苔藓虫、海百合、大羽羊齿等。

3.中生代

(1)三叠纪旱、中期

环境:海水较浅,动荡频繁。

动物化石:菊石、双壳类、鱼类等。

岩石:薄层灰岩、瘤状灰岩、灰岩结核、钙质泥岩。

三叠纪中、晚期

环境:由于印支运动,海水退去,宁镇地区第三次上升为陆,气候炎热。

岩石: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石膏、紫红色粉砂岩、粉砂岩、泥岩。

(2)早、中侏罗纪

环境:陆相,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气候。

植物化石:新芦木、银杏、树蕨(栖霞山、紫金山的南坡)。

晚侏罗纪

环境: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地亮发生强烈褶皱、断裂和溶岩侵入或喷发,导致宁镇山脉等的形成。如宁芜地区的东北段,牛首山、凤凰山、云台山等。

植物化石:硅化木。

岩石:闪长斑岩、安山岩、凝灰岩、凝灰角砾岩等,形成于河湖内的砾岩、砂岩、泥岩等。矿物:铜矿、铁矿、黄铁矿。

(3)白垩纪

环境:气候炎热,火山喷发,熔岩流溢。

岩石:紫红色的砾岩、砂岩、砂页岩、泥岩(孝陵卫至马群一带、鼓楼、五台山、清凉山、燕子矶、乌龙山、大顶山、溧水、秦淮河谷地)。火山熔岩、碎屑岩出现在铜井娘娘山等地。矿物:铁矿、铜矿、黄铁矿。

4.新生代

(1)第三纪

环境:主要是陆地。河流、湖泊众多,局部有火山爆发,热带、亚热带气候,森林草原环境,长江逐渐形成。

动物化石:象类、鹿类、三趾马、鳄鱼、龟鳖、鱼类等(江浦、浦口、六合一带)。

植物化石:被子植物、豆科植物繁盛(江浦、浦口、六合一带)。

岩石:砂砾岩(雨花石)、砂岩、泥岩、玄武岩等。

(2)第四纪

环境:现代南京地区的地貌形态形成,早期仍有火山活动。长江逐渐形成大河。

动物化石:猿人头骨化石,熊、野猪、狗、牛、鹿等哺乳类动物。

植物化石:被子植物类。

岩石:粉砂岩等。

新生代以后,南京地区的山地,诸如紫金山、幕府山、栖霞山等,在自然外力作用下,逐渐形成如今的山川形势,奠定了南京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赏石资源基础。

四、南京地区不同地貌类型上的土地利用

构造地貌包括单斜构造地貌和断层谷地构造。

以紫金山为例,土壤为黄棕壤,北坡种植乔木、灌木,其母质为砾石沉积物,经过腐殖化过程、淋溶作用、富铝化作用,其土层厚,砂砾层少。由于背阳且石块少,其土壤呈酸性。土壤颗粒大小以粉砂、细粉沙为主。植物孢子花粉很少,以草本为主,动物化石有蜗牛,鹿角等耐干旱的。总之紫金山是南京土地利用最差的地方,不适宜搞建筑。

河流地貌以江浦滨江漫滩为例,老河漫滩堆积沉积物坚硬,新河漫滩堆积层理分明,硬度低。泥沙沉积形成高差、分层,水回退后,留下丰富的有机物质,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此地的非地带性土壤以菜园土为主,母质是长江冲积物,经人工熟化可种植喜湿性植物,如水稻等。

第四章土壤

一、南京地区土壤资源概况

南京地区的土壤主要有地带性土壤和耕作土壤两大类型。在北、中部广大地区为黄棕壤(地带性土壤),南部与安徽省接壤处有小面积的红壤。土壤分布随地形地起伏呈现一定规律。黄土岗地上分布着经旱耕有所熟化而形成的黄棕壤,平原、低洼杆区则为大面积的水稻土,在城镇附近有部分菜园土,沿江冲积平原分布着灰潮土。

二、不同土壤类型的发生过程与特征

1.生物循环过程

1)腐殖化过程:土壤形成中生物积累过程中的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是在各种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作用下,在土体中,特别是土体表层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在土体上部形成暗色的腐殖质层。

2.地质循环过程

1)粘化过程:土壤形成中以土体中粘土矿物的生产和聚积为特征的过程。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土体内发生较强的原生矿物分解,矿物分解释放的易溶盐被淋失,表层粘土颗粒亦向下机械淋洗,从而使土体中部粘粒有明显聚积,形成相对粘重的层次,称为粘化层。

2)富铝化过程:是土体中易溶盐及二氧化硅淋溶富集的过程,发生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并有一定干湿季节的条件下。

3)潜育化过程:是土体中矿物质的还原过程。主要发生在地势低洼,长期被地下侵润的土体中下部,由于空气缺乏,土体中铁、锰等元素还原作用,形成还原性矿物,使该土层呈蓝

灰色的还原层次,称为潜育层。潜育化过程也因土壤粘重和透水不良而土壤上层滞水引起。

三、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对比分析

地点:板桥汽渡码头东侧

代表土壤——草甸土:受地形、母质、地下水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因地下水季节性变化,水位长期高低不定,从而实现还原氧化、干湿交替,产生锈纹,锈斑。

成土因素:1)地形:河漫滩形式2)母质:长江的冲积物3)植被:喜湿性植物,如芦苇4)气候:北亚热带湿润区。

成土过程:1)腐殖化垒积2)潴育化

图6-1 板桥汽渡东侧土壤实验剖面 分层(cm) 垒结状况 颜色

质地

湿度 结构 PH 值 植物根系 动物活动 新生体 0-11 稍紧 浅棕褐色 砂壤土 润 粒状 8.2 有 有 有 11-17 稍紧 棕褐色 黑砂土 润 粒块 8.0 有 有 有 17-46 疏松 浅灰棕 砂土

稍润

粒状 8.2 有 --- 有 46-77

稍紧

淡红黄

轻壤土 稍润

粒块

8.4

---

地点:兰花塘

代表土壤:水稻土(下蜀黄土发育的黄棕壤,非地带性土壤),人为的对自然土进行改造发生质的改变,受水耕熟化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

分布:和水稻土的栽培区一致,北纬23度-35度之间,亚洲分布最多,占世界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我国与印度的水稻土占世界的50%以上。我国的水稻土在北纬18度-20度之间。 成土因素:

1)地形:低山丘陵岗地,冲击平原和冲击地; 2)母质:下蜀黄土、风尘堆积物;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4)生物因素:植被为主导因素,常绿和落叶阔叶的混交林; 5)时间因素:经过长期的演化;

6)人类活动:人类耕作与自然成土结合; 成土过程:

熟化:人类定向培育土壤的过程,指耕种土壤在自然、人为的综合影响下,向着有利于农作物发展、生长的过程改变不利的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熟化过程包括水耕熟化和旱耕熟化。水稻的生长前期和中期为水耕熟化过程,后期为旱耕熟化过程。

水稻土的剖面形态特征:

图6-2 水稻土实验土壤地点: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图6-3 老山土壤实验剖面

代表土壤:黄棕壤,主要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是下蜀黄土,受岩石风化的作用。成土因素:

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形:背斜,丘陵;

3)母质:岩类风化物;

4)植被:落叶阔叶林;

5)时间:长时间演化。

选测土壤的实验分析结果

分层(cm) 垒结状

颜色质地湿度结构PH值植物根

动物活

新生

0-14 疏松暗棕中壤

稍润团粒状 4.3 有有有

14-30 稍紧淡红

褐色砂壤

稍润团粒状 4.7 有有有

30-50 紧实红褐

色砂壤

稍润团粒状 5.3 有有有

地点:紫金山

代表土壤:黄棕壤,与老山母质不同,其地形为山。紫金山的北坡有乔木、灌木,其母质为砾石沉积物,经过腐殖化过程,淋溶作用,复铝化过程,土层厚,砂砾层少,发育的比老山好,由于背阳比老山湿,石块少,酸性偏中性。

四、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改良设想

土壤资源是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人均土地资源不足;耕地面积少,分布不平衡;我国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包括以下几个问题: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突出;土壤侵蚀的危害;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土壤盐碱化;土地沙漠化严重。

为解决我国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良设想:1)综合整治,合理布局2)防治土壤侵蚀、改良盐碱土等,从而改变我国土壤资源现状3)合理灌溉4)定向培养土壤肥力5)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第五章植被

一、从气候、植被概况角度分析老山、紫金山和第一山植被的异同,举例说明各自的代表植物

老山:老山处在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之间,乔木灌木层次分明,普遍为常绿树,人为干涉较少,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8天,年降水量1000 毫米。老山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自然植被类型属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植被资源极为丰富,共有蕨类和种子类植物148种。

朴树

槐树

鸡爪槭

马尾松大蓟

油桐黄连木

紫金山:紫金山地处南京城区东郊,气候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于西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春秋两季以干燥、凉爽的天气为主,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较深,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受欧亚大陆低气压区影响,天气炎热,雨水充沛。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向。

栓皮栎白栎

海桐石楠

栓皮栎白栎

第一山:第一山位于江苏省西部,洪泽湖南岸,总面积为2483平方公里,74.84万人次;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季风性湿润气候,以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树种为主;四季分明,春早暖,冬早冷,白昼温差大,雨量充足。主要植物有柬树、构树、梅花、杏树、海桐、毛竹、剑麻、珊瑚树、南天竺、东京樱花桂等。

女贞南天竹

剑麻珊瑚树

二、以老山和紫金山为例,分析说明各自的植物种群的自然演替情况

老山:老山的植被包括常绿乔木和常绿落叶,乔木与灌木相对落叶乔木,有一段季节会落叶。常绿乔木为一年四季常绿的植物,其代表有松树、马尾松、杉树、榆树、槐树。乔木高大,新旧更替没有落叶灌木通常比较矮小。

紫金山:紫金山的植被类型由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常绿叶混交林、灌丛构成,是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一般均无明显的优势种。多成波状起伏,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群落包括3个类型:乔木,灌木,草本。

三、以第一山为例,分析该地区的植被特点,以及园林植物的配置特征

1.槐树:亚科,乔木,可作建筑用材、家具等。

2.柬树:落叶乔木,树皮纵裂,种油可做油漆。

3.构树:桑科,落叶乔木。

4.杏:蔷薇科,乔木。

5.竹子:分散生和丛生。,竹子从母体生出,典型代表:禾本科、籁竹蜀。

6.剑麻:石蒜科,龙蛇兰属。

7.榆:榆科,刺榆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干坚实。

8.东京樱花:蔷薇科,樱科。

9.桂花:木犀属,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为黄色。

10.松、柏:裸子、被子门。松、柏纲,松、柏科。

评价:

A.此处多为园林植物,大约90%为人工种植。

B.园林植物匹配果树,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

C.大多种植龙卷柏,为二型叶,给人以庄严之感。

D.种枫树可以丰富颜色层次。

E.结合使用孤植、对植、丛植,移步换景。

第六章水文水资源

一、淮河基本概况及历史变迁

洪泽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古称富陵湖,

两汉以後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618—907年)

始名洪泽湖。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

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

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明

清以来湖水全凭洪泽湖大堤作为屏障,形成“悬

湖”。现洪泽湖正常水位12.5米,面积2,069平方

公里,最深 5.5米。汛期或大水年份水位可高到

15.5米,面积扩大到3,500平方公里。近年加固了

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提高到16米。湖水主要经

由三河泄入高邮湖,再经邵伯湖入里运河,到三

江营入长江,是为入江水道。

二、黄河夺淮入海对淮河流域的影响

古代淮河水系,大体上是独流入海的淮河干流以及干流南北的许多支流。淮北支流主要是洪汝河、颍河、涡河和汴泗河、沂沭河等。其中支流水系变化最大的是泗水水系。古泗水源出蒙山,经曲阜、兖州、沛县至徐州东北角会汴水;又在邳县的下邳会沂水、沭水,在宿迁以南会濉水。至今淮阴与淮河会流。古泗水的上游部分与现在的泗河相似,下游部分由于黄河夺淮,已被南四湖和中运河所代替。古泗水流域面积比现今骆马湖以上沂沭泗水系面积要大,当时是淮河最大的支流。

根据史料记载,黄河曾有数次侵夺淮河流域,但为时较短,对淮河流域改变不大。唯1194年第四次大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东、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地区成了黄河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黄河长达661年的侵淮,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影响:

1、淮河入海故道被黄河淤废,从此淮河不能直接入海,被迫从洪泽湖以下的三河改流入江。

2、洪泽湖大堤不断延长、加高、加固,形成了现在浩瀚的洪泽湖。

3、使泗、沂、沭河洪水无出路,并在泗、运、沂的中下游形成南四湖和骆马湖。

4、豫东、皖北和鲁西南等平原地区的大小河流,都遭到黄河洪水的袭扰和破坏,造成排水不畅,水无出路。

5、洪泽湖以下的入江水道逐步形成,高邮宝应水位抬高,面积扩大,在自然水力冲刷和人

工疏导之下,入江水道的泄水能力不断扩大,而淮河下游运西运东地区的水灾也日益加重。

6、由于抬高洪泽湖水位和抬高干流中游河床,使原来畅流入淮的支流,形成背河洼地,新产生出如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等湖泊。

总之,黄河夺淮给苏北,特别是淮安市的地理形势造成了重大的变化,对农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黄河夺淮后,淮河中上游来水,在黄河的顶托下,泄流不畅,市的中间许多小河连成一片扩大为浩瀚的洪泽湖。水灾连年,严重灾害了两淮农业的发展,给京杭大运河也带来了种种不利的影响,并成为导致两淮商埠衰落的重要原因。

第七章人文地理

一、南京老山自然与人文景观特征分析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南京近郊,横贯浦口区境内,素有“南京绿肺、江北明珠”之美誉。分为七佛寺、狮子岭、平坦三大景区,目前开发并接待游人的是七佛寺景区。先后被评为“南京市环境教育基地”和“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

老山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且西段较高。其中龙洞山海拔442米,为江北地区最高峰。龙洞山以东,山体分为南北两列,南列由西华山、馒头山、大马山等山峰组成,北列由太平山、钓鱼台等山峰组成。山体由震旦系灰岩、千枚岩及寒武系灰岩、白垩系砂岩等构成。老山位于流水作用特别活跃的地区,石灰岩溶洞发育良好,已知溶洞有天井洞、龙洞、大小观音洞、文殊洞、仙人洞、白鳝洞等,其中以龙洞最著名。

老山4绝包括:

1.林绝:森林茂密,万木竞秀,特别是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业林的块状混交林,使群山吐翠,达到“山以林为衣,林以山为体”的林海奇观。

2.泉绝:老山温泉呈带状分布,绵延十里,东有珍珠泉,西有汤泉,其间有十余处温泉分布。著名的有五柳泉、浮萍泉、琥珀泉等8处。老山十里温泉带天然温泉资源丰富,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养身保健功效显著。

3.石绝:老山奇石多不胜数,群山深处的龙头石、卧虎石、犀牛望月、仙人脚、虎跳涧、钓鱼台等,巧夺天工。

4.洞绝:老山群山之中,分布着众多喀斯特溶洞,在众多的溶洞中,以龙洞最为壮观,天井洞最为奇险。此外,观音洞、文殊洞祖师洞均是雄奇俊美,堪称老山一绝。

二、狮子岭兜率寺佛教建筑特征

兜率寺是本景区重要的人文景观。“兜率”二字出自佛经“兜率天”,“兜率”乃佛家梵语,义译为知足、喜足、妙足、上足等,谓“受乐知足而生喜是心也”。“兜率天”分内院、外院,外院为天众所居,内院为弥勒菩萨之净士,目前,兜率寺占地面积较小,规模不大,兜率寺建筑特征: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 时间:XX年8月27日—XX年9月2日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____(省、市、区、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 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____(省、市、区、县)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峨眉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峨眉山——自然地理实 习报告

目录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3) 1.1 峨眉山简介 (3) 1.2 峨眉山地质 (5) 1.3 峨眉山地貌 (14) 1.4 峨眉山气候 (15) 1.5 峨眉山水文 (17) 1.6 峨眉山动物资源概况 (18) 第二章实习目的及要求 (18) 2.1 实习目的 (18) 2.2 实习要求 (19) 第三章实习路线、时间、地点、组织单位 (19) 3.1实习路线 (19) 3.2实习时间 (19) 3.3实习地点 (19) 3.4组织单位 (19) 第四章实习内容 (20) 4.1 峨眉山植物 (20) 4.2峨眉山土壤 (23)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1.1 峨眉山简介 峨眉山区是我们此次野外实习的重点,主要为大峨山,重点识别该区所出露的各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划分地层和判断褶曲、断层等构造,认识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形态。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主峰为金顶。最高峰万佛项,海拔3099m。相对高差近2600m。面积154km2,外围保护区域面积为469km2。地理坐标为103°20′E,29°30′N,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是长江上游唯一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之地,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古时称作蒙山、牙门山,被誉为“震旦第一山”。 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峨眉山,距成都160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因大峨山、二峨山远望相对如娥眉,故称峨眉山。 英语E-mei, Mount 亦作Mount Emei。峨眉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主峰3099米,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米。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一线天、舍身崖

野外实习报告书格式

海南师范大学资地理与旅游学院野外实习报告实习课程:综合地理实习 姓名:李芳 专业班级:_ 地理科学一班 学号:___ 完成日期:2014年9月6日

4 实习报告正文部分: 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如此迅速具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气候资源多样。海南岛年平均气温在23-25摄氏度之间,全年无冬。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全岛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海南岛海岸线长达 1617.8千米,沿岸84个港湾可开发成港口,已开发18个。海南岛四周多为优质沙滩,可开发成海滨旅游胜地。近海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渔场6.65万平方千米,水温适中,海洋生物丰富,有鱼类1000多种,藻类200多种。海中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热带珊瑚礁鱼和各种珊瑚、海葵等海洋生物,是潜水旅游的观光美景。海南已经成为一个着名的旅游胜地,以海口和三亚为两个端点,海南的旅游行程基本分为三条线,一条是东海岸的海滨旅游风景线,一条是中线的黎苗少数族风景线,另一条是西海岸的原始丛林风景线。这些无一不吸引着世界的游客 第一站:儋州蚂蝗岭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原因调查 蚂蝗岭方圆50多平方公里,前些年,因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加之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日益侵蚀沟壑纵横密布,最深的达20多米,蚂蝗岭日趋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33.4平方公里,导致附近上百亩农田被泥沙淹没,河道淤积,严重影响了附近村庄农民的农业生产。蚂蝗岭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引起了儋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蚂蝗岭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项目被列为国债项目。针对蚂蝗岭的土壤特点,儋州市水利、林业等部门采取工程措施(开挖挡土坝)与生物措施(人工造林)相结合,分期对蚂蝗岭进行综合治理。水利部门在林间开挖谷坊、截水沟等,并进行沟头防护,这些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了拦沙蓄水的作用。林业部门则全力实施基地化工程造林,选用耐旱、涵水、固沙力强且能够改良土壤的马占相思树和桉树树种,实行科学造林,据统计,几年来已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同时在行间种植覆盖物,以减弱洪水的冲刷力。经过几年的综合整治,治理区域的雨水基本上就地入渗,地表径流得以控制,减少了洪水流量而增加了下渗量,极大地促进了植被的生长,小鸟、兔子等野生动物相继出现,使蚂蝗岭地区的生态系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蚂蝗岭水土流失严重区域) (治理后的蚂蝗岭) 第二站:儋州千年古盐田 儋州千年古盐田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新英湾南面的盐田村,距今1200年,是我国最早的日晒制盐点之一,也是我国至今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盐田村是个非常平静悠闲的海边村庄,入村后,一眼就可看到海边散落的大小不一的石槽,它们像像一方方砚台错落分布在一垄垄的盐田周围,颇为壮观,有些上面还雕凿着古朴的文字。石槽间散落着许多不知名的植物,以仙人掌居多。儋州千年古盐田总面积750亩,有砚式石槽7300多个,年产量500吨。因其保留了最古老的晒盐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的盐工们根据海南岛高温烈日的特点,改变过去“煮海为盐”的方法,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倒在石槽内,经暴晒制作成盐巴。现在盐田村仍有30多户盐工,每天都在这片盐田上沿袭着古老方式劳作。 第三站:龙门激浪 龙门激浪位于儋州市峨蔓镇海滨龙门山。龙门山是座屹立于海岸的岩石山,最高点39米,山上怪石嶙峋,从北望南,延绵起伏,状似万里长城一段,雄伟壮观。山之东有一瓮门,素称"南天第一门",高30多米,宽阔20来米,中空通风,岩石呈拱形,北风掀浪,撞于石门,鸣声如鼓,回响10余里,故得名"龙门激浪"。这里绵亘4公里的海岸,沙滩洁净,岸上巨石千姿百态,风景别致,站在岩石观涛,心旷神怡,是海南省有名的旅游景点。龙门激浪于明代得名,向受游人称奇。前清拔贡陈有壮题有七绝一首:"龙门峭石势嵯峨,远望潮来卷白波。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地貌学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考察时间:10月28日——31日考察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考察内容;(一),区域地貌观测实习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二),北盘江河流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三),喀斯特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 1 / 6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一、土壤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1.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土壤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分布的规律; 2.掌握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基本方法; 3.根据成土因素,综合分析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鉴定土壤发生类型,诊断土壤肥力水平,评价土壤质量。 二、准备工作 1.人员组成 级地理专业学生;指导教师。 2.实习计划的拟定 2.1地点:三清山 2.2时间:年月日——月日。 2.3路线:以金沙为基地,进行四条路线的土壤勘察 (1)金沙——地震台——岭头村——玉帘瀑布; (2)金沙——西坑村——紫湖镇中学; (3)金沙——玉灵观——风门——三清福地——玉京峰; (4)金沙——西坑村——南山乡(枫林)。 2.4内容: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有两项 (1)三清山水稻土类型与特点,分布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利用改良措施等。此项主要结合上述第一、二两条路线进行。 (2)三清山自然土壤的发生学分类,各类型的剖面特点,土壤分布规律与垂直带谱。此项主要结合上述第三、第四两条路线进行。 2.5主要观察剖面点的选址范围: 01号点:金沙断桥处,实习考察方法与程序的训练;新生体观察:铁、锰结核的特征及分布层的位置关系;冷浸田特点及改造、农耕措施的理论解释。 02号点:三清山山门处,自然土壤的发育程度:母岩矿物组成与土壤矿物组成的关系;根据水稻土的水热条件、地形、母质来源等的综合影响进行分类、分布的考察研究,并绘制路线分布草图。 03号点:西坑村,自然土壤:丰厚均质土状堆积物,淀积层特点、剖面中粘粒含量情况,基岩与母质的关系等;水稻土:平田、冲田的物质组成特点,访问农户作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04号点:紫湖镇中学,自然土壤:剖面颜色特点,利用现状观察;水稻土:平田特点,访问农户作调查;等高线种植方式的考察。 问题与讨论: (1)山地红壤与基带红壤的区别与联系;(2)成土因素在地带性土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不同母质的红壤剖面形态的特殊性;(4)不同水稻土类型的分布规律;(5)等高线种植方式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05号点:金沙原锯木厂,花岗岩母质山地红壤剖面特点观察。 06号点:石鼓岭电站,粗骨性土剖面特点观察。 07号点:吊桥与岭头山分叉路口,山地黄红壤的剖面特点观察。 08号点:距岭头村300米处(油茶林下),砾质石灰土剖面特点观察。 09号点:岭头村旁(银杏树旁),山地红壤的剖面特点观察,诊断土层:网纹层特点与成因;水稻土各类型的分布组合模式考察,并绘制草图。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通过这次野外的实习与实践,加深了我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巩固,以及加强了我的动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本次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共7天,这7天里我们去过许多地质地貌明显的地方。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请笑纳!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1 为期一周的北京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结束了。这是我第二次去北京,但是,与第一次旅游相比,本次带有旅游性质的实习让我对很多景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城市面貌、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历史等专业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具体认识,对我来说,本次实习可以说是获益匪浅。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自己北京实习的收获。 一、现代城市建筑与古代建筑格局的破坏 在北京待了一周的时间,在各个景点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是什刹海地区和颐和园公园。我的很多同学与我有同样的感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什刹海地区和颐和园公园是老北京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而除了这些,北京留给我们的只有钢架建筑和仿古建筑,让人看了除了厌倦就是乏味。北京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北京城不仅是辽、金、元、明、清的“五朝古都”,

而且早在西周时期便是燕国的都城。明清时期,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进行改建的,全城分为官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有一条7.8km 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南起永定门,北抵钟鼓楼,整个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形成了完整和谐、举世无双的巨大建筑群。而现在,除了孤零零的紫禁城和景山公园,北京的古城墙和古城门早已经被拆除,世界著名古都的称号名不副实。近年来,随着北京现代建筑的迅速发展,很多建筑已经违背了古都的文化内涵。比如说,位于北京西客站的高大门洞上的大亭子和____________广场西侧的 国家大剧院就是其典型代表。北京西客站仿照景山的万春亭建设,造型看调似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但实际上华而不实,体现出一种强调形象而忽视现实功能的时代特色。国家大剧院被称为”漂浮在碧波中的水晶球”,但是这个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极不和谐的建筑横亘在南北中轴线旁,缺乏文化衔接,割裂了传统与未来。现在站在景山和天安门城楼举目眺望,北京无不是林立的高楼,北京古都的传统风水格局被禁锢在有限的几个地方。现代城市的表情显得蓬勃生机,势不可挡,但传统古都的安宁与 北海公园四周的建筑群(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北海公园四周的建筑群(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目录 前言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方法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简介 二、典型的地质地貌地区 第三章土壤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内容 三、实验工具 四、实验步骤 五、黄棕壤概述 第四章植物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 三、实习区域气候条件 四、本区与山东地区的植物群落比较 五、主要植物 第五章水文学 一、长江 二、玄武湖 结束语 前言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第三,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家探索精神。 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方法

1.?踏勘法。通过对实习地线路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 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地图法。利用已有的地形图资料,填注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实习课程包括本科期间学习的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河流与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母岩间的关系等。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根据地理与旅游学院实习课程计划,本次本科二年级综合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安排在11月下旬进行。根据实习内容、实习条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实习地选为南京及周边地区,主要实习地点根据实习内容,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具体实习线路。 实习出发前两天:开准备动员会;实习前室内辅导,进行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第一天:早晨乘客车从日照至南京,途中观察沿线景观变化。下午到达南京前观察六合瓜埠火山。 第二天:南京汤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国家地质公园 第三天: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 第四天:小茅山及中山垭口—中山陵 第五天:燕子矶—玄武湖 第六天:地质博物馆 第七天:返校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这次南京野外综合实习,地质地貌部分是在学完《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习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包含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底层剖面,识别主要的化石,判识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了解重要的内外动力地质现象,使书本知识更好地和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记录地质现象、地质示意削面图、地质素描图,采集和编录标本以及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受到初步训练。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所了解,开阔眼界,培养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野外实习是地质地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靠教师讲解,更要靠学生刻苦学习,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江苏省苏州市与南京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1度14分—32度37分、东经118度22分—119度14分。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为江苏省会,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景色优美是我国着名的风景旅城市,地理优越,风景佳丽,有国家生产力布局中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宁镇丘陵小区、江淮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前言 自然地理是地理科学系地理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施自然地理实践环节不仅可以巩固、增加自然地理知识,印证课堂、书本理论,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技能和野外调查研究方法,而且为今后地理教学、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环境调研等积累深厚的知识储备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一般方法 一、目的要求 1.建立认识、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一般思路 2.初步掌握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类型判断的方法 3.初步掌握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的观察调查方法 4.能够对观察到的地理事物进行成因分析 5.学会运用和绘制有关地理图表 6.写出有一定见地的实习报告 二、基本内容、方式与阶段 (一)基本内容 本实习对应的课程为自然地理学、地质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等,以各部门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的调查、自然地理综合现象的考察、各要素相互关系的认识为主要内容。 (二)主要方式 集中时段,长途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自然地理相关课程基本完成以后,约两周时间。主要方式有两种: 基地模式:即选择自然地理现象比较典型、研究比较深入、资料比较齐全的地区。经

过长期建设积累,年复一年安排学生在此实习。在基地中,选择成熟的线路和典型剖面进行比较细致的考察分析。 点线模式: 南京晓庄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经十多年的摸索、试验,在自然地理的野外实习中,已形成了一整套点、线、面相结合,沿途考察地理环境的实习模式。即:根据自然地理教学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安排设计野外实践教学。根据需要与可能,安排实习区域,进一步选择高效,经济、实用的路线,确定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实施具体考察。同时沿途考察地理环境,随时随地开展教学。野外实习的区域、实习路线、考察点不是长期固定不变,而是根据情况变化和课程需要加以选择设计。实施全过程野外教学:收集资料、课堂简介实习区与实习内容、沿途讲解介绍、途中地理现象(随时停车)的考察分析、实习区域专题自然地理要素的考察调研、定点自然地理要素考察分析、室内资料整理、撰写野外实习报告。 其实习点、线的选择原则: 1.以南京为中心,400千米左右为半径的实习区域范围。两周的实习日程。 2.以校车为交通工具,根据实习内容确定一线多点。一般不选回头路。 3.实习区域和考察点的选择一般应有:一条河流及两岸:流水地貌;一个溶洞:喀斯特地貌;一个水库或湖泊:水文;一座千米高山:反映垂直带;一片山地:土壤、植被调查,地质地貌考察 4.师生食宿行随遇而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三)主要阶段 地学的野外考察工作根据时间的顺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野外考察阶段、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野外实习必须经过必要的准备,具体包括: ⑴实习计划准备 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实习班级,实习科目,实习指导教师,和有关工作人员;确定实

2021年华盖路步行街商业地理考察报告

华盖路步行街商业地理考察报告 华盖路步行街商业地理 胡舜莹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一中初二(5)班邮:528300 调查目的: 通过对华盖路及其附近环境的调查,了解华盖路步行街的布局特点;培养自己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资料,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的能力。 调查方法: 1、通过上网查找有关华盖路步行街的资料; 2、带齐笔记本和笔到该地进行实地调查; (注:被调查商店为:班尼路服装专卖店、日顺皇皮鞋专卖店、意法运动系列专卖店、大众眼镜连锁店、卡西欧钟表专卖店。)

调查结果: 1、华盖路步行街的概括: 华盖路长约1千米,于前几年曾进行大型改建、维修与装修,使其变成为一条富有古式欧陆风格的步行街,有数百家商铺。现已有数家着名品牌的商店进驻,人流不断,商机无限,使步行街成为大良最热闹的街道之一,也成为大良着名的旅游区和象征之一。 2、调查华盖路步行街商场店铺类别、商品基本结构。 商场店铺类别 鞋类 服装类 百货类 眼镜类 钟表类

商场店铺名称 日顺皇皮鞋专卖店班尼路服装专卖店意法运动系列专卖店大众眼镜连锁店 卡西欧钟表专卖店商品主要 国内 国内 国内、外 国内

国外 商品档次情况中低档 中档 中高档 低档 高档 经营情况评价比较好 好 比较好

好 一般 生意好坏原因分析 位置好,价钱比较合理 位置好,品牌较有名,但价格较高 位置好,信誉好,有固定客源 位置一般,价格偏低,但质量一般 位置较一般,且价格较高 问题分析: 1、如果你开店经营,你考虑的主要货物(类型)有哪些? 答:我会考虑销售一些顺德的特产,如崩沙、牛乳等。

2、请你对华盖路步行街的布局进行评价,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我认为华盖路步行街的布局不错。我的建议是:其一,将步行街内显得格格不入的华盖市场搬走,将其改建成一个购物中心;其二,将步行街内一些不该出现在旅游区的店铺,如游戏机室等坚决取替;其三,多派保洁人员清洁步行街,使其更加整洁。 调查体会: 我觉得这次的考察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原因在于准备较充足,途中也没遇到太大的困难;不足的是,可能写得不够全面。但总的来说,还是成功的。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学基地 实习报告标题土壤和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沈冶 年级 2006级 所在小组第二小组 带队教师张建明、姜红梅 实习成绩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二〇〇八年八月

目录 1.摘要 (2) 2.正文 (3) 2.1绪言 (3) 2.2正文 (7) 2.3结论 (25) 3.参考文献 (25)

土壤和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沈冶 2006级地理科学 摘要:野外实习是地学专业学生必经的学习过程。榆中盆地处在半干旱半荒漠的气候背景下。局地小气候在兴隆山和马啣山的周围形成。这对土壤及其植被的形成和演化,有更为直接的作用。加之兴隆山和马啣山的垂直地带性,其自然地理状况呈现更加丰富的多样性。本次野外实习主要考察了榆中盆地、北山、甘草店、兴隆山、马啣山等地的土壤类型和植物群落情况。由于气候、海拔和成土母质等因素的差异,上述地区的土壤类型和植物群落有很大不同。受榆中盆地所处的气候的影响,榆中盆地的土壤因淋溶作用普遍不强,多形成钙结核;植被以耐旱植物为主。兴隆山和马衔山处的土壤则不同。受山地产生的局地小气候影响,其特点是土壤淋溶作用较强,土壤发育充分,植被以高大乔木和灌木为主。同时,兴隆山和马衔山的土壤和植被有垂直地带性分布。 关键词:土壤类型植物群落兴隆山马衔山榆中盆地

2. 正文 2.1绪言 2008年7月11日至17日,兰州大学2006级地理学基地班在张建明、姜红梅老师的带领下,在榆中盆地、兴隆山、马啣山等地,开展了为期7天的土壤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实习。 2.1.1实习区域概况 2.1.1.1榆中盆地 榆中盆地位于兰州市区 以东,属榆中县管辖。北有兰 金公路和天兰铁路,南有312 国道及正建的兰宝高速公路, 中部有309国道纵贯全区,县、 乡(镇)、村均有公路和简易公 路相连。地理位置介于兴隆山 和北山之间,呈西北——东南 向展布的菱形盆地,其中北部 尚有阶梯状黄土梁峁分布及 沟谷穿插。北侧为宛川河,自东而西穿越,至冯家湾流入黄河。盆地地层自下而上有前寒武系变质岩、侏罗系煤系地层、白垩系和第三系碎屑岩沉积,岩性下部以砂砾岩、砂岩为主,其上以砂质泥岩、泥岩夹粉细砂岩为主,厚400~600m,表层为厚100~250m的第四系砂砾石、砂与亚砂土、亚粘土交互沉积,黄土梁峁区尚有厚30~150m的黄土沉积。 全区水化学具有常见的干旱山间盆地特有的带状水化学水平分带的规律。即在测区南部和东部平原区近山前地带受大气降水垂直入渗,山区淡的地下水侧向补给条件良好,地下水流坡度大,径流通畅,水质普遍良好,矿化度0·2~0·5g/L,水化学类型为HCO3-Ca 或HCO3·SO4-Ca·Mg型,到平原中北部接近丘陵地带,由于在地下水径流途中溶解吸附了部分地层中的盐分,加之受基底断隆带的抬升影响,地下水径流速度变慢,水中盐分累加形成矿化度0·5~1·5g/L的弱矿化水,水质类型转化为Cl·SO4-Ca·Na或Cl·HCO3·SO4-Mg·Ca(Ca、Mg、Na)复合型水,进入地热异常区,受深部热水与冷水混合作用影响,水的矿化度增至2~7g/L,水化学类型变为Cl·SO4-Ca·Na(Ca、Mg、Na)

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阿坝师专人文社科系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项目: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专业:地理教育 年级:2010级 学号: 20102385 姓名:吴丽 实习地点:乐山、峨眉山 实习时间:2012年5月 30日—6月1日

本次野外实习主要区域是在乐山、峨眉山进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实习,是一次全面综合的野外实习,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完成自然地理各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进行教学工作、开展课外活动、适当进行职业教育准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教育。 本次实习着重进行区域地理综合研究学习,结合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对乐山、峨眉山的地理研究,整体观察、感知和分析该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探讨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和人地关系,从而在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理问题方法的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成果 1、乐山、峨眉山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主峰金顶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发脉于 2

昆仑山的北岭,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雄秀西南。 (2)地质背景:乐山地质结构较为复杂,蕴藏着钙芒硝、磷矿等多种矿产资源。地域范围相对较小,但自然生态条件多种多样,浓缩了蜀山岷水秀丽景色。峨眉山保存了从前寒武纪以来比较完整的沉积地层,为研究地壳及生物演进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地质史料:岩浆侵入与喷溢所产生的侵入岩与火山岩,为研究上地幔的深部作用过程、岩石圈的拉张破裂、地壳的动定转化提供了典型的实例。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所产生的复杂的地壳构造变形,又为研究地壳的表层构造,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这里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珍稀濒危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森林覆盖率达87%。 (3)地貌特征:乐山市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48%左右;丘陵占38%左右;平原占14%左右。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 (4)气候环境:乐山因地域处在北纬29度附近,全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3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第1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一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个野外考查小组到西藏考察藏羚羊生存状况。据此回答1~2题。 1.野外考查小组不需准备的仪器设备有( ) A.望远镜B.罗盘仪 C.照相机D.汽车 2.野外考查小组需准备的装备有( ) ①防晒霜②羽绒服③雨衣④救生衣⑤救生圈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1.D 2.A [第1题,汽车属于交通工具,不属于仪器设备。第2题,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天气多变,因此需要准备防晒霜、羽绒服和雨衣等装备。] 3.晚上在野外迷路,可利用辨别方向的一组是( ) ①罗盘②太阳③树木的年轮④北极星⑤手表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②⑤D.①③④ D [晚上在野外辨别方向可利用北极星、树木年轮和罗盘,因晚上没有太阳,无法用太阳作为参照物,手表定向也不能用。] 4.依据房屋朝向可辨别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北半球房屋一般坐北朝南,南半球一般坐南朝北 ②北极点房屋门窗朝南,南极点房屋门窗朝北 ③城市比乡村的房屋朝向更有利于反映光照情况 ④城市中房屋多沿街道分布,目的是充分利用太阳光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北半球由于太阳一般位于南部天空,房屋多坐北朝南;南半球由于太阳一般位于北部天空,房屋多坐南朝北。与城市相比,乡村对自然的依赖性更强,房屋朝向更能反映光照情况;城市房屋多沿街道分布,主要是为了获得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生研学绘制的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 A.分水岭B.山谷 C.河流D.纬线 6.有关图中区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图示地貌为河口三角洲 C.M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5.A 6.B [第5题,图中河流支流从虚线处流下后,在山下形成冲积扇,可判断为分水岭。第6题,河口三角洲出现在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 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西北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照片。完成7~8题。 7.拍摄者位于树的( ) A.东方B.西方 C.南方D.北方 8.拍摄时,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A.4:00 B.9:30 C.16:30 D.19:00 7.B 8.B [第7题,读图可知,光照好的一侧是阳面,生长较好。图为我国西北地区,阳面是南面,所以拍摄者位于树的西方。第8题,由上题可知,图中树影朝向西北,说明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属于上午,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9:30。]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野外地理考察报告

地理教师培训基地野外考察报告 时间: 考察地点:江苏省中北部地区(长江三角洲北翼) 参加人员:陈胜庆、李功爱、陈大旺、杨志荣、费燕杰、张慧娟、顾四新、马莉、王保卫、董训跃、罗芸英、杨丽萍 一、考察目的: 为了提升浦东新区地理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地理教育观念较新、地理教学方法灵活,且能适应“二期课改”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师,浦东新区地理学会、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联合组织了长江三角洲北翼地理野外考察活动。一行的39人中,绝大多数是浦东新区地理骨干教师或陈胜庆、吴根才、李功爱地理培训基地的成员,通过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如GPS全球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电脑网络等技术,收集沿线考察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景观资料,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树立新的资源观、能源观和生态环境观。旨在将实践中获取的知识通过加工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提升课堂效率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考察内容: 1、我们考察了江苏盐城大丰--世界 目前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这里风光秀 丽,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生态湿地旅游资 源非常丰富,有“东方湿地之都”之称。 这里建立了麋鹿、丹顶鹤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是地理考察的好去处。

2、参观了施耐庵纪念馆及陵园--施耐庵是历史名著《水浒转》的作者。 3、考察了位于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对了解我国近代历史收集了难得的资料。 4、参观了“中国水晶之乡”--连云港市东海县水晶洞、水晶生产和销售基地--我们亲眼目睹了岩浆活动、地质作用的产品:各类岩石、矿产,特别了解了内生矿产的形成条件及产品、水晶矿的价值及加工过程,学习了辨别真假水晶的简易方法。 5、参观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了解了我国大陆的钻探技 术,这项工程的胜利竣工获取了大陆基 岩研究的宝贵资料,对地质勘探提供了 许许多多的科学依据。对进一步研究地 球的演化历史、发展变化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主钻孔位置:38.095300N、40.3778740E,该工程利用现代深部钻探高新技术,在具有全球地学意义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部的江苏省东海县钻探一口深达5000米的科学钻井。 6、考察了位于连云港附近的花果山--花果山是拍摄电视《西游记》的主要外景地,这里的山石、树木、花草都较特殊,对地质、地貌、生物、土壤、气候的考察意义较大。也使我们对自然地理要素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从5月3日开始进入了为期3周(5月3日—22日)的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周,本次实习分为校内准备阶段、野外实习阶段和校内考核总结阶段。实习区主要有潮汕实习区、厦门实习区、湄洲湾实习区和泉州专题调研实习区。 本次野外实习方法主要是在指导教师的现场讲解下对野外实习区进行考察,实习区域路线考察与定点专题调查研究相结合,区域专题实习与不同区域同类专题的比较研究相结合。在分配到的小组专题调研——“泉州中心城区交通”中,以教师指导调研线索为辅,小组自行调研为主,通过小组成员的配合、研究,对泉州中心城区的交通,即四纵八横进行交通道路系统、道路布局、节点、停车场、公交停靠站、交通问题等方面的调研。 1、潮汕实习区 5月5日在潮州参观了开元寺泰佛殿、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泰佛殿属于南传佛教,其建筑是泰式建筑,金、白为主色,三角形、大坡度的屋顶,鱼鳞片状、墨绿和黄色的瓦片。孔雀头麒麟身的吉祥物别有特色。整个泰佛殿的结构为T字形。韩文公祠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韩愈被贬至此后整治了当地的水患和鳄鱼之灾,对于当地而言功不在禹下,因此当地人民特地建立了该祠庙来歌颂他。广济桥,又名湘子桥,横卧在韩江上,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启式大桥,是中国四大名桥之一。并且其桥墩之上的亭阁,受中元文化影响,又融合潮州地方风格,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主的闽南文化特色,如具有燕尾翼,却是灰砖灰瓦。韩江江阔水深,具有航运价值。 5月6日上午途径国家跳水训练基地,到达位于汕头湾南侧的千佛塔和白花尖大庙进行考察。千佛塔共有7层,呈四方形,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白花尖大庙,分三进,一天井,第二进是拜亭,第三进是主殿。该庙属于道教,但却有属于佛教的双龙戏珠,燕尾翼的部分也是具有闽南特色。 下午和晚上以公园和广场为线索参观了汕头人民广场、滨海公园、时代广场、中山公园和潮州人民广场。广场是城市的名片,是市民表达政策需求的地点。广场的类型有市政广场、商业广场、站场广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和综合性广场。其选址也有不同的特色,如被称为城市心脏的市政广场通常选址在城市的几何中心或中轴线或重要区域。广场的设计主要是硬化面积必须大,有中心公园、绿地。广场前段是人民活动、集会的场所,后段则是休闲空间。例如汕头的人民广场,主要是以植物配置为主,楼亭阁较少,硬化空间不足,并且无地下空间。而时代广场却不时代,主要功能是乘凉乘风,广场以草地为主,硬化空间少。周边以居住区为主,浪费广场周围的高价值公共空间。汕头中山公园是汕头市现存建园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它四面环水,北面濒临韩江,可以眺望韩江的自然景致,三面是人工河道,用三座桥与市区相连。中山公园地处闹市区又没有闹市的喧嚣。园内水面宽阔,绿树成荫,被称为是汕头的“市肺”,还是汕头新八景之一。潮州人民广场是集市政、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大众文化中心。人民广场的设计和建造在空间形式上划分了市政广场区(大型集会用)、下沉广场(包括露天舞台)、草坪区、休息区、牌坊街区、运动区、文化区、密林区(包含停车场)等八个区域。广场充分体现了地方风格和历史文化特点。气势磅礴的水幕电影、旱地喷泉、水池音乐喷泉、五彩缤纷的照明灯饰、悠扬悦耳的背景音乐,以及大屏幕电子显示屏,使中心广场增充满了现代感。最后去了北回归线纪念塔,塔身为火箭型,塔基部建筑是天坛式样。 5月7日上午走访了潮州开元寺和牌坊街。潮州开元寺位于老城区,是城区型宗教地,因此面积较小。大雄宝殿为5开间,结构为半封闭式回廊,两侧回廊封闭,建筑风格为闽南式的红砖红瓦。树木、塔较少。与泉州开元寺相比,泉州开元寺中轴长,结构为开放式宽回廊,两侧也是开放式回廊,且有百年榕树。牌坊街是旅游步行街,两侧是两层为主的西洋式

福州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福州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院系:地理科学系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邓钟、李林、朱高龙、吴炳玉、陈郁青、 王库、郑宇、吴锡麟、李廷旺、杨柳艺 实习目的:了解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四个基本要素。通过野外实习有利于把抽象的理论与真实的形态和过程结合起来,巩固和理解课堂理论知识,初步掌握野外工作观察的一般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与工作的能力。 实习时间:2010 年7月2日——2010 年7月16日 实习地点:福州鼓山、长乐漳港 实习内容:观测河流地貌形态特征,河谷横纵剖面的形态特征,冲积物特点,分析其成因。 实习工具:地质罗盘、皮尺、量尺、地质锤、标杆、地形图、记录纸等。 一、区域自然环境与地理概况 福州市别称榕城,是中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现辖5区2县级市6县,市区人口271万,全市总人口683万,是福建最大的城市。在近现代史上,位列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中。这里的习俗、文化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 福州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境内有闽江、西湖等河湖。矿产有叶蜡石、花岗岩等。郊区产水稻、甘薯、小麦等;工业以轻工、手工业为主。 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城区位于盆区中央。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貌类型通常由丘陵到红土台地到沿海平原,花岗岩、流纹岩等火山岩遍布全区。 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1)气候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326天,年平均气温19.6℃,1月均温10.5℃,7月均温28.7℃,年降雨量900~2100毫米,无霜期326天。风向受地貌影响很大,风速由沿海到山地递减显著,6~9月为台风季节,最大风力可达12级。 (2)水文 1、长乐漳港南澳海滩 (1)波浪作用

西北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材料

师大学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院系: 专业及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前言 自然地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过程。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的必要手段。此次考察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让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的知识。并让我们发现新问题,激发新的研究兴趣和科学探险精神。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使我们了解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 2. 通过实习,学会用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解释地质变迁过程和现象。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 3.通过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GPS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二、实习路线、节点及容安排 1.实习路线及地点: ——(翠华山)——凌(中科院水保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省博物馆、中科院寒旱所、家峡)——(湖)——(丹霞地质公园)——中卫(腾格里沙漠)——(地质博物馆)———— 2.容安排: (1)实习: a.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崩塌地貌、秦岭北坡地质构造、堰塞湖、岩溶洞; b.凌科技城,中科院水保所人工模拟降雨,凌科技博览园; (2)中卫实习: a.腾格里沙漠; b.沙丘地貌形成发育过程; c.绿洲的形成及其变化原因探析; (3)实习: a.丹霞地貌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4)实习: a.湖的形成演变、流域特征及资源概况; b.青藏高原地质、地貌、气候特征;

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报告

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 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实 习 报 告 曹洪生2012063145 土地资源管理一班

目录 一、报告主题 (3) 二、实习目的 (3) 三、实习时间 (3) 四、实习人员 (4) 五、实习路线 (4) 六、实习区域概况 (4) 一)观音峡地质构造 二)云门镇紫色土 三)涞滩古镇文化景观 四)乡村聚落“空心化”调研 五)缙云山植被演替 七、总结评价 (7)

一、报告主题 —土地资源管理第一次野外实地考察 二、实习目的 野外实习考察是培养我们掌握野外调查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地理科研能力,巩固我们的书上知识。1.掌握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调查的能力,并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加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实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景观的构成与基本特征,深入认识其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3.通过对实习区域自然、人文等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的观察、感知,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去发现、认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学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实习时间 6月1号:1.上午8点在兰花湖出发 2.上午考察观音峡地质构造 3.下午合川地区 4.在缙云山农家乐住宿 6月2号:1.上午考察缙云山植被 2.下午西南大学博物馆 3考察结束返校

四、实习人员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带队专业教师—王爱民,臧业君等。土地资源管理一,二班全体同学。 本队组长:李爽 本队组员:曹洪生,陈钊,张程晨,邬普芬,黄晓宇 五、实习路线 本次实习区域位于重庆市北部,考察地点主要有5个:北碚嘉陵江小三峡,合川区云门镇紫色土,中国十大古镇之一涞滩古镇,古村落,国家级森林公园缙云山植物园;室内参观点1个:西南大学地质实验室和天文馆。 六、实习区域概况 一)观音峡地质构造 我们首先在嘉陵江边从车上停下来了,观看周围的群山及巍峨的岩石,特别的壮观,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些岩石的构造,教我们如何运用罗盘测量岩石的倾角,岩石的走向,以及嘉陵江的两岸的景观,江边构造,水的流向,还讲了观音峡的由来,观音峡在文笔石旁的悬岩高处,有一个古刹,叫观音阁,观音峡由此得名。嘉陵江也是要通过这里形成壮观的景象,江水比较波涛汹涌,与两岸的岩石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思考题—用地质思维分析峡谷的形成:观音峡属于背斜,夹在水土和北碚两个向斜中间。嘉陵江从西北向东南横流过,切岭成峡,遇谷成沱,分别形成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沥鼻峡、温塘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