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例的意义》评课材料

《比例的意义》评课材料

《比例的意义》评课材料
《比例的意义》评课材料

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巧妙,各环节清晰,导入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复习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习题设置有一定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师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激情满怀,学生兴趣盎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效果。

1、问题导学环节利用教材中不同规格的国旗主题图展开,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而且设下悬念,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入新课。

2、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比例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在概括比例的意义时,温老师不着急,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学提纲的带领下组内交流发现4面国旗中长和宽的比值相等,启发学生用等号连接形成比例。在学生预习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是比例。其实这只是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已,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温老师又在质疑问难环节准备了几道判断题,让学生在在矛盾中思考、讨论,扫清了一个个认知的障碍,为学生第二次概括比例的意义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这时学生的思维是逻辑的、理性的,正确的,他们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3、这节课,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是教学难点。黄老师突破难点教学中,不是通过加重语气、改变字样、运用比较或反复训练等方法,让学生引起注意,而是采取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去比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明确了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4、史老师练习设计有层次,且对书写格式进行强调,培养了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拓展练习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对优等生的发展创造了平台。

5、另外,教师在课件中为学生的每个学习环节都给与温馨提示,如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团结就是力量等让学生明确学习方法,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效果比老师强调要好多了。

建议:

1、在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时,可以广泛征求学生的想法,如:判断1:4和2:5是否可以组成比例时可以把他们的比值直接写成分数形式进行比较更简单些。

2、课尾的时候如能与课前的悬念照应一下,让学生回过头来联系实际理解比例的意义我想会加深学生对比例的理解。

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科组 3月4日我们听了杨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她对本堂课的设计注重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她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总结,从而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本次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电脑课件使原来用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观察上的难度,同时动静结合的画面使观察的重点更突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看一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在动手操作中展开思维,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含义,而明确概念。 三、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求法 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杨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尝试中培养创造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以及小组同学的互助合作中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辨析、对比,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在多种解法中找到最佳策略,培养自我发展的信心、创造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四、在生活中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当堂训练,杨老师始终围绕生活展开,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数学到用数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然,每一节课都很难做到踏雪无痕,多多少少会留下一点遗憾。对于杨老师这一节课,我们科组的老师提出以下看法:一是时间的安排应更合理些;二是黑板上的板书应更完整一些。 2014-3-12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评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评课稿 郑晓娜 我听了黄超老师的一节数学公开课〈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黄老师的这堂课,总体感觉好比是一节随堂课,然而却是非常的扎实、有效。下面我从三点简单谈谈自己对这堂课的感想。 一、有效处理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黄老师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黄老师对本节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真正实现了“教教材”为“用教材”。上课伊始,教师给出汽车实际长度375厘米,模型长度为15厘米,要求学生写出汽车模型与实际长度的比并求出比值。接着,教师又给出汽车实际高度为150厘米,模型高度为6厘米,再次要求学生写出模型与实长的比并求出比值。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比值一样,可以用等号连接。师:像这样的式子,叫比例。黄教师马上给出六组让学生辨别是否可以组成比例。辨别了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比例的意义。 这节课中,黄老师将例题和习题有机的穿插和调整,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让学生在算一算、辨一辨、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知道了比例从生活中来,进而认识到比例在数学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 二、有效课堂教学

这节课,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是教学难点。黄老师突破难点教学中,不是通过加重语气、改变字样、运用比较或反复训练等方法,让学生引起注意,而是采取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去比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明确了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三、练习设计有效 黄老师练习设计新颖,能体现学生思维的递进性,练习有层次,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起到的很好的巩固作用。 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教材的不同规格的国旗主题图被嫌弃,那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素材,应该得到挖掘与开发。另外,黄老师没有提到两个分数形式的比组成的比例。

《比例尺的意义》教案

《比例尺的意义》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二册P35~3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情感与态度; 1.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2.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脑筋急转弯”:南京到上海的距离有300多公里,而一只蚂蚁从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5秒钟,这是为什么? 生:爬的是地图. 师:对了,同学们见过地图吗?(出示中国地图) 请同学们观察 师:为什么我们国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却可以画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之上? 生: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 而又为什么同样是中国地图,却又是大小不一呢?(缩小的倍数不一样?)那么到底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画出来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比例尺) 二、通过制图,认识比例尺。 1、师:课下,同学们已经动手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好,同学们,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白纸上。”有信心当好这个设计师吗? 生:有! 2、师:好!谁来读一下学习要求? (电脑出示)学习要求: (1)首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

长 宽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 师:同学们的杰作都完成了,我们看一看,有没有相同的?这几幅相同,我们选择其中一幅。黑板上贴出的图为什么有大有小呢?咱们先请这几位小设计师说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 (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师:请这幅图的设计师说一说你是怎们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 图上的长和实际长的比是多少? 图上的宽和实际宽的比是多少? 生: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倍,图上的长就是9厘米,宽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 ……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 9厘米: 9米=9:900=1:100 6厘米: 6米=6:600=1:100 (2) 6厘米: 9米=6:900=1:150 4厘米: 6米=4:600=1:150 (3) 3厘米: 9米=3:900=1:300 2厘米: 6米=2:600=1:300 **师:有没有化简后的比是不一样的? **生:9厘米:9米=9:900=1:100 12厘米:6米=12:600=1:50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设计的吗? **生:我知道自己的画法错了,我是随便画了一个长方形,这不是教室的平面图。 5、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师:看了你们的杰作,老师知道大家非常聪明!(指着图上距离)这些都是在图上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图上距离。(指着实际距离)这些都是实际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实际距离。小结:这些比都是谁与谁的比?我们把这些比就叫做所画平面图的比例尺。 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吗?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6、学生分别说说每一个比例尺的意义。(强调是这幅图的比例尺)

课堂观察听评课材料

课堂观察 ——专业听评课 童怀多工作室 一、《课堂观察框架》是什么? 1、课堂观察的框架: 四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 2、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和课堂文化构成观察的框架。 3、四个维度框架设计的原由: Ⅰ、理论依据:主要是对课堂构成要素的认识。 A.学生学习维度——关注学生怎样学、学什么。即学生得到有效学习是课堂成 败的决定性因素。(5个视角:1.准备 2.倾听 3.互动 4.自主 5.达成) B.教师教学——怎样教的问题,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 行为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个视角:6.环节 7.呈示 8.对话 9.指导10. 机智) C.课程性质——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5个视角:11.目标 12.内容 13. 实施 14.评价 15.资源) D.课堂文化——是学生的学习与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关系,在整个互动、对话、 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5个视角:16.思考 17.民主 18.创新19.关爱 20.特质) Ⅱ、实践依据是:我观察什么? A.学生在课堂中如何学习,是否有效? B.教师是如何教的?那些主要行为适当? C.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 D.我在课堂呆了40分钟,感受如何? 4、明确观察点(观察任务),就是从每个观察维度的5个视角去确定观察点(每 个视角根据学科特点列出3—5个观察点)。 5、课堂观察必须借助观察与记录工具(量表),量表设计内容:从确定观察点设 计可以量化的表格,具有可观察、可记录、可评价、可推论(实用取向)。 6、课堂观察必须有一个合作体并按一定的程序进行,保证其专业性。 二、课堂观察听评课的程序: (一)、课前会议——确定课堂观察的目的、重点、量表的制作等。 目的在于给参与人员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便于观察者确认自己的观察点,开课前一天(至少15分钟)。 (二)、课中观察——根据量表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角度、采用不同的记录方式(录音、笔录、摄像)。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记录观察到的典型行为,做好课堂实录、记下自己的思考。 (三)、课后会议——结束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针对上课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写出课后分析报告。 Ⅰ、课后会议一般分为:自我反思、分析观察结果、思考和对话、提出改进建议(至少30分钟)。 Ⅱ、课后会议着重解决那些问题?(围绕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由观察者的简要报告,推出有关观察结论;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写出课后分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评课稿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评课稿 比例的意义是在前面学习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节课上孔老师通过播放歌曲《五星红旗》,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新知的学习中。 亮点: 1.利用不同场景中的国旗引入,让学生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化简比和求比值,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即这三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相等,化简比相同,也就是长与宽的比都相等;然后介绍国旗法,让学生知晓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就是3:2,从而发现隐藏在国旗中的秘密。 2.整体教学设计紧凑,教学内容丰富。在整节课中教师不仅教学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还教学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比和比例的区别,在知识的拓展中,还进行了知识链接,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教学知识点比较多,利于学生整体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既可以利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还可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另外,教师在教学比例和比的区别中,可以从意义、组成和性质三方面完整地辨析比和比例。 建议:

1.在国旗的教育方面,通过国旗法,教师还可以有一个点睛之笔,就是正因为不同大小的国旗,它们长与宽的比都是3:2,这也正是国旗的魅力所在。 2.教学知识点多,容易导致学生疲于走马观花式的听讲,学生静心思考、反思消化明显存在不足。对于比例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处于浅层知识状态。 3.用字母表示分数形式的比例,还应让学生加强练习,巩固分数形式的比例的书写格式。 4.对于概念教学中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应注重从多个具体事例抽象出概念的核心,进而总结概括出意义和性质。

比例尺的意义

课题:比例尺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到过首都北京吗?用多长时间呢?老师出个脑筋急转弯同学们猜猜看。从威海到北京蚂蚁却用3秒钟到达,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大约960万平方千米。今天老师想把我们的祖国搬进课堂,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电脑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的平面图和国旗的平面图。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呢?谁能在地图上指出,我们家乡在哪个位置? 师:现在从家乡出发,你最想去哪?那你们知道这些地方离我们多远吗?想不想知道?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教大家一种本领,从地图上就可以很容易知道两地之间的距离。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比例尺。 二、独立探究、体验成功 1、动手画图,感知比例尺 出示课本的足球比赛的情境图。 师:要想把我们的足球场地画在本上,首先要知道什么呢? 师:课前我已测量出足球场地的长约是95米,宽约是60米,请你们当一回小小的设计师,将足球场地的平面图画在你们的纸上。有信心当好这个设计师吗?(电脑出示学习要求) 2、汇报交流,认识比例尺

师:(选出几幅不同的图贴在黑板上)贴出的图为什么有大有小呢?咱们先请这几位小设计师说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师:请贴在黑板上图的设计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图上的长和实际长的比是多少?图上的宽和实际宽的比是多少? 师:长和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师指着某一个比例尺让生说说它的意义。 1、比较图的大小,升化比例尺认识。 师:请观察比例尺有什么特征呢?刚才在设计足球场地的平面图时,按哪个比例尺画出的图最大呢?你有什么发现?(比例尺越大画出的图越大) 2、求比例尺。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强调学生单位要统一。 3、自学课本85页上面的内容。 交流自学知识:像1:1000或1/1000,这样的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 还有 0 10 20 30米,这样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 你们能说说线段比例尺的含义吗? 6、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互化。 投影出示课件。学生自主练习后集体交流方法。 三、灵活应用创新思维 出示:在比例尺是1:100000的地图上,量得王老师家到学校的距离是8

运用课堂观察提高小学英语听评课的有效性

运用课堂观察提高小学英语听评课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听评课是教师教师们教学成长必不可缺的重要之路。但传统的听评课缺乏前期准备、缺乏目标性,并且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我区教学研究室英语教研团队通过课堂观察量化表的研发和应用,使传统的听评课范式转换为专业的课堂观察量表,通过扬长避短,有助于对小学英语课堂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观察有效评课 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听评课的行为就一直存在。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上许许多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因此,听评课是我们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大家可以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交流教学心得和宝贵的教学经验,这也是教师们教学成长必不可缺的重要之路,通过这样的分析交流活

动,可以很大程度促使老师们把理论联系到实际上。因此,提高这个过程的有效性也是教学相长的重中之重工作了。 一.对传统听评课的思考 通过详细地调研分析,个人认为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很少具备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元素,比如研究,比如技术,又比如合作。传统的听评课往往缺乏前期准备、缺乏目标性,并且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存在着不少的问题。1.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老师们往往是拿着个听课笔记本就进入课堂听课记录,没有在进入课堂之前做观察准备和观察计划的习惯,以至听课与评课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观察的重点,导致之后的评价也就容易流于形式;2.习惯于对课堂做主观判断,不注意对所得信息材料和教学过程做深入细致的、客观的、有针对性的分析,缺乏客观性;3.以教师为中心,目光主要盯着教师,较多地注意教师行为,对于学生的反应、状态以及实质性想法和变化关注不足,缺乏全面性;4.不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分类和研究的系统化,缺乏系统性。 二.课堂观察 既然,传统的听评课存在以上的一些不足,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调整才能提高听评课的有效性呢?如何将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运用的到实践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撑呢?通过我区教学研究室英语教研团队通过课堂观察量化表的研发和应用,使传统的听评课范式转换为专业的课堂观察量表。专业的

圆柱的表面积评课稿

数学教学教研活动评课稿 今天我们有幸听了郑老师执教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和者老师所执教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两节数学课,我觉得这两节课是质朴的,是耐人寻味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方面,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数学的回归。比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练习中计算A4的面积,从A4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练习中帽子、通风管表面积的计算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让学生敢想、敢说,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同时,注重操作活动在图形学习中的地位。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究图形特征的重要途径,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习才能得到顺利展开,也正是操作活动,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更加真切和深刻。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例1的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若干个小正方形摆三个不同的长方形,填表并交流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各多少平方厘米然后通过例2的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测量、观察、汇报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摆一摆、数一数、量一量、算一算,从而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课,教师事先让学生准备好能拆、拼的圆柱体,教师课件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拆、拼,感受到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一个侧面积的面积和两个底的面积的和,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三、注重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和谐统一。 这两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去经历几何形体的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几何形体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几何形体的面积计算,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应用意识,同时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从这两节课的教学实施上看,基本达到了两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 四、注重合理的利用教材 圆柱体的表面积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表面积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整堂课容量较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是六年级人教版第四单元比例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以及比例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例尺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离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产生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上课伊始,呈现了两个同学画的教室平面图,让学生讨论哪一幅画得合理,从而初步体会“只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都相等,画的图才比较合理。”。然后又呈现了一幅画得合理而且标有比例尺的平面图,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提供了支撑,并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我考虑到比例尺的概念和怎样求比例尺这一部分知识较简单,况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自学能力,课前安排学生自学教材21页和22页上面的内容以及搜集了比例尺,学生在汇报搜集到的比例尺时直接板书在黑板上然后看着比例尺来说一说比例尺的意义。学生基本都能根据比例尺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但是可能由于没有把意义板书出来的缘故,有部分学生对于单位的换算不是很清楚,导致之后在做题时后进生容易把单位是厘米还是米(或者千米)弄错。 在概括比例尺公式的这一环节,在学生的自学单上让学生先尝试去求比例尺,课堂上再让学生来汇报。在学生汇报完之后我急于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没有及时的对比例尺的关系式进行强化加深,导致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对如何求比例尺也不是很清楚,课堂氛围开始沉闷。有了以上的铺垫教学,在已知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或是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就简单多了。用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我选取书本22页试一试的第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学生根据理解这个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34000000厘米)来解决问题,也有部分同学根据前一课《比例的应用》来解决问题。用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这个问题,我选取的是教材第21页左下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夸张的脸》课堂观察报告及听评课记录

《夸张的脸》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汇总

《森林王国》课堂教学听评课记录 地点:胜利第二十三中学 内容:《森林王国》课后评议 参加人员:艺体综合教研组全体教师 会议实录: 任松青:本课在教授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生感受到了创造成功的喜悦。本课的重点是制作动物剪纸作品,当学生欣赏自己创作的作品时,心里是十分满足的,这样满足的心里融入到美术课中,感染了学生,也把课堂氛围创造了出来,学生在课堂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从合作的精神中得到快乐,认识团结的力量。 尤亭俊:这节课给我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它不仅可以教给孩子们实用的美术知识,还为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深刻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所呈现出来的智慧火花,更是难能可贵。学生的制作采用自主的方法,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制作,合作能增强孩子的协作精神。最后的评价环节比较仓促,学生的作品还需进一步完善。 孙玉玲:本课教学中老师运用微课程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将剪纸的制作这一知识点直观形象化了,这一微课程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渗透了课堂德育思想。将美术知识加以渗透一步步地加深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并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愉悦,提高了课堂效率。 黄爱春:我觉得这次听课非常有实效性,能让我们看出老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另外结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设计的课堂观察报告,还将目标细分在各个环节中,这样以来,老师们就能很清楚的找到自己课堂过程中失误及仍需提高的环节,对于下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有极大的帮助。我认为在老师的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很好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制作完成后,探究玩偶的各种玩法,很好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热情。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的应用》评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的应用》评课稿徐老师执教的《比例尺的应用》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体会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理解比列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难点:比例尺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听完徐老师的课,作为同课头的任课教师,我感触颇深,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也特别多,下面就本节课在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令我感触最深的几个突出特点和大家予以交流。 一、有效的课前复习夯实教学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列尺的应用,正确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课前教者对教学内容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准确把握了教学重难点,在课前复习部分,徐老师精心设计了练习题,找比例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长度和长度的比,与面积无关,同时还使学生清楚地理解每一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义,例如1:400。它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00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4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400倍。学生对比例尺感念及意义的深刻的理解,为本节课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夯实了基础。 二、习题设计凸显典型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练习课的教学,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注意练习的目的

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本节课从基础练习,到提高练习、再到拓展练习无一不体现这样的特点,练习题的编排也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认识比例尺,说比例尺的意义,再求比例尺,然后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练习的结果做到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选择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练习的数量适当,既保证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防止学生负担过重。 三、一题多解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多元化的思维训练,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揭示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巧思妙想,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思维多元化也将逐渐形成。学生的创造性欲望得到极大的培养,创造性的个性也得到极大的弘扬,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大有裨益。在教学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时,由于课前教师引导生准确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提供了算法多样化的依据。在此,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于是就有了一题多解的可喜现象,同样都是在求实际距离,却有三种不同的方法。1、根据比例尺的意义;2、用比例解;3、套用公式。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地开拓,并且使更多的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

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评课稿 东城小学刘丽 我们听了张老师和付老师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他们都对本堂课的设计注重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总结,从而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本次的《长方体的表面积》都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电脑课件使原来用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观察上的难度,同时动静结合的画面使观察的重点更突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看一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在动手操作中展开思维,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含义,而明确概念。 三、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求法 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两位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尝试中培养创造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以及小组同学的互助合作中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辨析、对比,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在多种解法中找到最佳策略,培养自我发展的信心、创造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四、在生活中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当堂训练,两位老师始终围绕生活展开,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数学到用数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都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两位老师都给学生留了自己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处理好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关系。小组合作的前提是学生的自主探究。 当然,每一节课都很难做到踏雪无痕,多多少少会留下一点遗憾。

正比例评课讲课稿

《正比例》这节课的教学,立足于数学知识本位,关注了学生的发展。董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利用引导的方法,引而不发,把需要探究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己。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完美结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结合生活实际 在引入时,首先,从青蛙的数量与青蛙的腿数让学生弄清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之后董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通过表格列举出两种变化的数量在一定的情况下变化的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自己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另一种量也相应地扩大到相同的倍数,而且这两种量对应的数的比例始终不变。从而理解正比例概念的本质特征。接下来直接进入正比例的学习,显示出董老师对于课堂效率的要求。 二.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董老师教态自然,语言幽默,轻松自如,具有大师风范。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一定)及路程、时间、速度(一定)的关系为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思维,解决了正比例的核心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比例一定。培养了学生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建立了模型思想。并且把正比例关系用图像表示出来,向学生渗透了函数思想,把图像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联系起来,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函数思想的渗透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好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时,董老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

考和交流的时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学习,通过实践得出结论,给学生一个清晰并且记忆深刻的知识掌握过程。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董老师仔细的查看每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讲解指导,帮学生解除困惑,扫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障碍,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典型的问题没有向全班进行展示讲解。 三. 练习设计具有阶梯性 董老师自从引出正比例定义后,让学生判断这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首先出示表格让学生观察数量变化进行判断;其次出示文字叙述题进行判断;最后利用带有字母的等式进行判断。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课堂的情况来看,同学们已经形成了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董老师安排的任务也都会积极主动的完成。这一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能形成的,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从了解两种相关联的量,到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再让学生学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董老师设计的练习题目都具有代表性,题目量也比较丰富,可见董老师在题目的选取上也是非常用心。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你们准备好了 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转换”) 2、学生集体回答。(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并且提问学生:你 是怎么想的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 3、创设情境 (1)师:今天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知道是 怎么回事吗 (2)学生情景表演。(师播放动画) (3)通过刚才的观看,你们会支持哪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办法把 操场画进本子吗 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4)教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 操场的长80 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60 米 生1:用8 厘米表示80 米,用6 厘米表示60 米。(板书) 5)其他同学认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表扬他 4、师:现在,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我们画在图 上的距离(8 厘米和6 厘米)哪组是实际生活中的距离(80米和60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如今,影响课堂变革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就是听评课制度。传统的听评课制度存在着诸如评课简单、教师间不合作等问题。针对传统听评课模式存在的问题,我校引进课堂观察方法,致力于构建基于课堂观察的听评课模式,以引领课堂教学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观察框架将课堂分解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4个维度: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四者既各有所指,又相互关联。 课堂观察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首先通过课前会议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被观察者作扼要的解释,目的是让观察者对本课有更深入的理解,为确

定观察点和开发观察量表提供必要的帮助;观察者根据被观察者的说课,结合自己在教研组承担的任务或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与被观察者进行简短的交流。然后,通过讨论确定观察的角度、目的、重点、量表制作等,接着在课堂上按照一定的观察技术要求,根据课前制定的量表,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进行观察记录,并记下观察者自己的思考。最后是课后的分析与反馈,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反思教学行为,制定后续行动跟进方案,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 在本次课堂观察中我的观察点是教师教学的维度中“媒体怎样呈现?是否恰当?是否有效?”,我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同行们交流一下。 在本次听评课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用到了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无论是导入新课,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巩固练习等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课件制作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使教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课件展示的过程,我也注意到一些细节的地方有待改进: 一.课件的素材可以借用,但是一定得修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评课与思考执教时间: 2019 年 2 月 28 日(星期二)下午第二节执教地点:石横中心小学评课者: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王老师是多年的教学精英,对课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总结,从而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次上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表面积》是一堂精彩的课,很值得大家学习。 1、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上课,学生就在教师的引领下,简要回顾了上节课的知识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注重引导长方体有6 个面,对面相等。 正方体有 6 个面,而已都相等。 为本节课知识的重组作了有意地铺垫。 2、注重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获取知识。 如长方体表面积的定义的呈现,王红梅老师结合牙膏盒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让学生摸一摸是哪 6 个面。 通过摸一摸的活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追问: 1/ 5

6 个面的面积怎么算出来? 12 条棱都要量出来吗?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推导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 上下两个面积相等都是长乘宽,前后两个面面积相等都是长乘高得到的,左右两个面面积相等都是宽乘高得到的。 这个知识对学生推导出长方体表面积有很大的作用,此时很有必要把节奏放慢下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回忆消化这个重要的知识点,所以,王红梅老师把节奏放慢下来,让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在学生的生生互动中巩固知识。 接着就是推导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是教学的重点,王红梅老师充分利用牙膏盒的实物,成功地帮助学生经历了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此时老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说一说刚才结论是怎样得到的。 然后老师把公式板书出来。 然后提问一个牙膏盒至少需要多少白板纸?你有什么办法呢?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实实在在的操作、有效的交流等,加深对长方体表面积概念的理解。 接着让学生探索出正方体的表面积。 此时因为有了前面的长方体表面积的探究,万老师放手让学生来说。 最后总结: 要知道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 要知道正方体的表面积必须要知道边长。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1)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下面我从教材的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比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比例的意义”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比的知识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进行的。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课文提供的四个实际情境图,不仅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教学资源,还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小学“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计算,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快乐。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通过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为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利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我们县推广的“四步教学法”的指导思想,

以及以上教学目标,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数学生活化”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从而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 情景导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我用激趣法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侦探家柯楠有许多神奇的本领,其中有一项是能根据罪犯的脚印推测出罪犯的身高,你们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通过这样设计,用直观形象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这部分教学我安排了二个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计算国旗长与宽的比值,然后观察每两个比之间的关系,找到知识间内在联系,让学生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校园升旗仪式教 室场景中英签约仪式天安门升旗仪式) 师: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多媒体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比例尺》教学案例评析与反思

学与教的统一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比例尺》教学案例评析与反思 保康县寺坪小学姜琼嫣 【教学背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 活动经验。 【分析研究】 当前,我们在大力提倡、推广、普及“生本教育”、“生本课堂”,许多老师认为:我把学生“充分地”放在主体地位,那么老师就没有事可做了啊,老师就纯粹当成了“看客”。这样的课堂是否就是高效的呢?其实不然,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个“统一”应是有机的、高度的。高效的数学课堂不能脱离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也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以《比例尺》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来看看在教学中“学”与“教”的有机统一。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沟通了比和比例尺的联系,还介绍了线段比例尺,把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联系起来,使学生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学情分析 《比例尺》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比,比的名称,化简比以及长度单位间的转换、倍数关系等知识。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尺子,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工具,所以在这节课中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看懂比例尺,理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比例尺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与学生实际生活不大沾边,所

教师培训材料: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

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准备 何为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 课堂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数据分析、利用一定工具的观察研究过程。 为什么需要建立一种课堂观察的合作体? 课堂观察不同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它需要观察者、被观察者、学生之间开展合作,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观察活动。然而,这种合作不是形式化的,而是基于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共享的规则、互惠的效益等四元素的真实合作。开展课堂观察就要建立一种基于四元素的专业合作共同体(即合作体)。 第一,建立合作体,有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听评课方式。 第二,以合作体为组织依托,可以使课堂观察专业化。。 第三,有固定的合作群体,使课堂观察更加有动力,更加持续。 二、评课 们将从三大方面(教师教的方面、学生学的方面、教法学法及课堂设计)n个维度的n个视角对19节课进行观察和研究。 (1)表一:教师顾及学生面观察表 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关注个别学生还是照顾全体,是只关注明星学生,还是照顾到学困生。这个观察表提醒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的因素。真正体现生本课堂。 在实施评价的时候,很难顾及到全体学生,怎么办?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把“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尽量做到让全体学生获得发言的机会。以人为本,将人文关怀渗透到课堂内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高中英语优质课课堂观察之一:教师顾及学生面 课型:_______ 讲课内容: ___________ 说明: 1. 记录学生被单独指名回答问题的次数;以划“正”字的方式记录,叫到一次,在其相应的位置上划一笔。 2. 学生之间的自由辩论,小组讨论后的发言人发言,或离开座位的表演和活动,可用符号“▲”表示发言、表演等活动,还可用符号“→”表示教师在教师里行走的路线图,从而正确反映出教师的顾及面。 观察教师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