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 光的折射教案

沪科版 光的折射教案

沪科版 光的折射教案
沪科版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激光光源、水槽(装有少量牛奶或豆浆的水)、玻璃砖、水、碗、筷子、钢笔、硬币、玻璃杯、鱼叉、盛有鱼的鱼缸、干毛巾。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1、学生实验1:在很深的透明塑料杯里里放一枚硬币,让学生从上面看硬币,用手在塑料桶一侧指出硬币的位置。(用手指出你在上面所看到硬币的位置)

2、学生实验2:把玻璃砖立放到钢笔上,钢笔“断了”。

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

师:上述实验中,同学们看见水中“升高”的硬币和“断了“的钢笔,是由于光在空气和其他透明介质的界面发生了一种光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种现象。

4、板书课题:光的折射

★新课教学

一、折射现象。

师: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的传播路径

生:光沿直线传播。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上升的硬币是在水中,“断了”的钢笔是透过玻璃砖看的

那光还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吗?

生:不是

(屏显)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还会沿直线传播吗?大家大胆进行猜想。

生甲:不会沿直线传播了。

生乙:可能还沿直线传播。

师:传播路径是怎样的,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师介绍器材)

(提供激光手电筒、玻璃水槽、香、火柴、玻璃盖)

学生交流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并画出所看到的光路。

实验:垂直入射,水里的光线发生偏折了吗?大家都试试。

所以光发生折射条件,必须是入射光线斜射。

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屏显)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展示模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中)

师:同学们对光发生折射的时候有什么样的猜想(可结合光的反射定律)

生: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角<入射角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板书: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

探究1:先来探究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师介绍器材:可能要用到的有可偏折的板,激光手电(不可照射同学的眼睛),玻璃砖。

各小组选择器材,上台展示。

探究2:折射角<入射角

学生演示:

师:一次实验能说明问题吗?

生:它有一定的偶然行。

师:请大家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线的方向,并在学案上画出光路,看一看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水水水

5.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说说结论: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教师屏显:结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师:水中的硬币“升高”和玻璃砖下钢笔“断了”也都是光的折射现象。能否用刚才得到的结论解释呢?

上面图中入射光线AO,折射光线BO,如果光从B点(水中)入射折射光线会怎么样?(小组交流)

探究2(屏显)

1.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图。

2.讨论交流:师投影学生做图的情况(或黑板画图)

②你是根据那个知识作这个猜想的?(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实验验证:

①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玻璃砖;②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逆着折射光入射另一束光,让同学们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很高)

③学生观察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

师:那现在大家进行探究,光从玻璃中斜射到空气中时有哪些规律,一次实验能行吗?生:不行。

教师:要求学生多做几次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到学案上。

玻璃玻璃玻璃

⑤屏显:结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结论:光从水或玻璃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总结: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师:光射到空气和水(玻璃)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吗?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哪些异同?(屏显)

三、折射规律的应用

1.体验“叉鱼”

制作鱼模型并固定于方型水槽中,用直铁丝作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下叉,看谁能叉准,并让该同学说出叉准鱼的“奥妙”是什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2.利用动画讲解“鱼的虚像形成的原因”。

3.学生讨论“钢笔折断”、“硬币升高”的原因。

分组实验:观察折断的筷子。(让学生再次体验折射使眼睛产生的错觉)

1.折射现象不仅会使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奇观。(播放2001年北京天空出现的“三日同辉”的影像资料)

2.屏显海市蜃楼

四、交流评估

1.通过今天学习,有哪些收获?(从知识、能力、研究方法、对折射现象的感受、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多方面谈一下)

当堂达标:

八年级物理 4.1 光的传播学案 沪科版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一节光的传播 一、课前知识准备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大呢? (答案: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 二、名师解读点拨 知识点1:光源 物体叫做光源,在深海中的乌贼、平面镜、火把、月亮、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电灯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答案:能够自行发光的平面镜、月亮 【点拨】平面镜、月亮只是反射光,不是自己发光。 【注意】人眼是不发光的,而是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入人的眼中,人才能看到发光的物体或不发光的物体。 知识点2:光的直线传播 中沿直线传播,事例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可应用在。 答案:光在同一均匀介质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排队看齐、种树成一直线、激光准直、瞄准射击“三点一线”、针孔照相机等 【明确】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在同一种介质中;该介质均匀透明 【理解】如果介质不均匀,光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弯曲;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处光的传播会发生偏折. 【想一想】【点拨】【比较】【辨析】【注意】【说明】【拓展】【易淆点】【易错点】 知识点3: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 .光在其它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 .光年是的单位,其意义是,不是时间单位. 答案:3×108m/s 小长度光在一年时间内所走的路程 【比较】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 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为3×108m/s 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的光速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v固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并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明白学习负数的必要性,能结合生活情境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25℃,10℃,零下10℃,零下30℃. 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和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和逐步发展起来的. 二、讲授新课 1.相反意义的量: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1: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卖出20辆自行车. (1)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具有相反意义,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 (2)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2.正数和负数: (1)能用我们已学过的数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 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 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光的传播教案设计

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思想目标: (1)利用对人造光源发展过程的介绍,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人类文明”的思想教育。 (2)结合讲解日、月食的成因,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科学教育。 (3)结合光速测定的介绍,向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难点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教学方法】 猜想、实验、讨论等综合式启发教学法。 【教学准备】 蜡烛、水槽、烧杯、带孔的纸板、皮球、微机、电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师:请同学们打开窗帘,我们看到明媚的阳光照进了教室,老师看到了大家一张张的笑脸。试想,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还能看见东西吗?这是为什么呢? 生:夜晚没有光,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 师:白天,如果我们紧闭双眼,仍什么也看不见,又是因为什么? 生: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师:对!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光的世界,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奥秘,从本章开始,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光的世界!(板书章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讨论光源 师:那么光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电灯、火把、手电筒等能发光的物体。 师: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板书光源的概念)自然界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学生纷纷举手) 生:太阳、闪电、萤火虫……。 师:夜晚看到的月亮是光源吗? 生:它本身不能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师:为了使用的方使,人们又研究了人造光源,它的发展有一段很长的历史,请看(图片展示):原始人用往火照明,后来又出现了火把、油灯、蜡烛、现在又有了更方便的各种电灯。人造光源还在发展和改造。 2.研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师:请大家猜测一下,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生: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他的猜想正确吗?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吗? 生:见过,比如穿过树林的阳光就是直的,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也是直的。 师:回答的很好,但要想确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用实验自己去研究,实验中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3)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 师: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学生踊跃上前表演) 生1: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生2.光可以在水中传播。 生3.光可以在果冻中传播。 师: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都是透明的。 师:我们把空气、水、玻璃、果冻等这些透明物质也叫光的传播介质。 师:光在这些介质中传播时有什么规律? 生:都是沿直线传播。 师:这说明我们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板书: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师: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

八年级物理:二、光的反射教案 沪科版

第二节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三、德育目标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 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氦氖激光器、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投影片.

学生用:手电筒(玻璃上有1~2 mm缝隙的黑纸)、白纸、小平面镜、大头针、量角器、钢笔、图钉、刻度尺、透明胶条.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师]举例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师]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 [生]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师]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 [生]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 [师]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 [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师]所有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本节我们学习光的反射.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反射定律 [演示实验1] 在桌面上放一盆水,用强光的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 师生共同活动得: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板书) [师]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在讲光的反射规律时,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 [演示实验2]让氦氖激光器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教案

用心 爱心 专心 光的传播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 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I )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Ⅱ)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Ⅱ) 光导纤维、棱镜、光的色散。(I ) 二、命题落点 1.光的直线传播方面的计算题(包括日食、月食、本影、半影问题)画好示意图,利用数学中的相似形等几何知识计算。如例1。 2.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和临界角的应用。如例2。 3.光导纤维的应用。如例3。 4.分析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情况。如例4。 【典例精析】 例1:如图图14—1—1所示,在A 点有一个小球,紧靠小球的左方有一个点光源S 。现将小球从A 点正对着竖直墙平抛出去,打到竖直墙之前,小球在点光 源照射下的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 C.变加速直线运动 D.匀减速直线运动 解析: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时间t 后水平位移是 vt ,竖直位移是h=21 gt2,根据相似形知识可以由比例求得t t v gl x ∝=2,因此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例2.直角三棱镜的顶角α=15°, 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1.5,一细束单色光如图图 14—1—2所示垂直于左侧面射入,试用作图法求出该入射光第一次从棱镜中射出的光线。 解析:由n=1.5知临界角大于30°小于45°,边画边算可知该光线在射到A 、B 、C 、D 各点时的入射角依次是75°、60°、 45°、30°,因此在A 、B 、C 均发生全反射,到D 点入射角才第一次小于临界角,所以才第一次有光线从棱镜射出。 图14—1—2

用心 爱心 专心 例 3.如图图14—1—3所示,一条长度为 L=5.0m 的光导纤维用折射率为n=2的材 料制成。一细束激光由其左端的中心点以α = 45°的入射角射入光导纤维内,经过一系列全反射后从右端射出。求:⑴该激光 在光导纤维中的速度v 是多大?⑵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所经历的时间是多 少? 解析:⑴由n=c/v 可得v=2.1×108m/s ⑵如图图14—1—4所示。由n=sin α/sinr 可得光线从左端面射入后的折射角为 30°,射到侧面时的入射角为60°,大于 临界角45°,因此发生全反射,同理光线 每次在侧面都将发生全反射,直到光线达到右端面。由三角关系可以求出光线在光 纤中通过的总路程为s=2L/3,因此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所经历的时间是 t=s/v=2.7×10-8s 。 例4.如图图14—1—5所示,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蓝光平行射 到同一个三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M ,若用n1和n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n1n2,a 为红光,b 为蓝光 D.n1>n2,a 为蓝光,b 为红光 解析:由图可知,b 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偏折角较小,因此折射率较小,是红光。答案:B 【常见误区】 1.不能确定不同单色光的反射、全反射情况;不能深入分析不同单色光的折射情况。 2.对于光的可逆性不能灵活的应用;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频率保持不变认识不 清。 3.数学几何知识的利用不灵活。 【基础演练】 1.(03年江苏)如图图14—1—7,一玻璃柱体的横截 面为半 圆形,细的单色光束从空气射向柱体的O 点(半圆的 圆 心),产生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已知玻璃折射率 图14—1— 4 图14—1—5 图14—1—7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计划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制定日期:20##-

教学进度表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教材内容: 本册内容是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于这些,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时整式、分式、图形的运动等。根据课程标准,在学生对数的通性、通法充分理解和掌握了解方程(组)的基础上再学习整式,使学生逐渐体会代数的思想。通过数到式的学习提高学生抽象表述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在分式这章中,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与运算,而在数学思想上主要学习类比的思想,通过类比分数的有关运算法则,得出分式的运算法则。图形的运动这一章的学习,定位在操作感知、试验几何的阶段,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例、操作试验,理解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有关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平行、全等等几何概念作好数学知识的准备。 二、教材目标: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代数式的意义。 2、通过列代数式,初步掌握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转换,领悟字母“代”数 的数学思想,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3、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掌握平方差公式、两数和 (差)的平方公式及其简单的运用。 4、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分组分解法、公式法和二次项系 数为1时的十字相乘法等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5、理解分式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通过与分数运算法则的类比,掌握分式 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6、展现整数指数幂的扩展过程,理解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的概念,掌握有关整数指数幂的乘(除)、乘方等运算法则。 7、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描述,理解图形平移的意义。 8、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图形的旋转及其基本特征,知道旋转对称图形,知道 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中心对称的意义。 9、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面图形的翻折过程,理解轴对称的意义。 10、在认识图形基本运动的过程中,感知几何变换思想,知道在经过平移、旋 转、翻折等运动过程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 三、总体设想: 1、为全体学生学习数学构建共同基础; 2、提供现实、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背景材料; 3、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 5、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9.1 字母表示数

(新)沪科版光的反射教案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准备:氦氖激光器、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投影片、手电筒(玻璃上有1~ 2 mm缝隙的黑纸)、白纸、小平面镜、大头针、量角器、钢笔、图钉、刻度尺、透明胶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你能举例说明吗?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所有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本节我们学习有关光的反射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反射定律 演示实验1:在桌面上放一盆水,用强光的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在讲光的反射规律时,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 演示实验2:让氦氖激光器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 ?

八年级物理全册光的传播教案新版沪科版

4.1光的反射教案 第1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能举出光源的实例。 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现象。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过程与方法: 1.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观察到的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示。 (3)知道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2.难点 (1)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激光电筒、装有水的玻璃水槽、光屏、毛玻璃、蜡烛、火柴、乒乓球、大皮球。 教学过程 一、光的神奇 1.让学生感受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及城市夜景的美丽。 播放根据课本P53图4—1为素材,并收集一些大城市的夜景制作的课件画面,并配有朗诵:由于阳光,大自然变得如此色彩斑斓;密密的树林,挡不住阳光“直”的追求;神秘的X光的杰作;五光十色的灯光给黑夜的城市带来光明,把城市装点得如此华丽;看,这是上海的东方明珠,这是北京天安门广场,这是厦门的鼓浪屿……这是福州五一广场上空交相辉映的光束…… 2.让学生提问题,并引入新课。 师: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秘无穷,你最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物体是怎么发光的? 生乙: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 生丙:光传播的速度是多大? 生丁:光的颜色的来源?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1光的反射 教案

《光的反射》教案 〖自主学习、知识提练〗即教学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教学重点〗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光的反射规律; 3.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 ?①应用镜面反射改变光路的作图。 ?②对虚像的认识。 〖教学器材〗 ?幻灯片、投影仪、平面镜两块、直尺、演示三角板、量角器等等。 〖教学方法〗采取“新课程实践中的目标教学教法研究”模式 〖教学设想〗 ?本节采用“新课程实践中的目标教学教法研究”,围绕教学目标即定向自学进行设疑、析疑和解疑,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通过演示实验来验证、推导本节课的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使学生在探索、分析实验的基础上掌握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步聚〗 一、[问题感知,情景切入] 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 速度小. 4.知道光的反射现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用反射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5.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6.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7.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8.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二、[自主学习]即[教学目标] (投影幻灯片) 三、[第一次收集信息](投影幻灯片) (一)、填空题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_______千米/秒,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要_______. 2.日食、月食及影的现象都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3.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发生__________.我们能看见许多本身不能发光的东西,是因为_______射入到我们眼睛内的结果. 4.入射角是________与_________间的夹角;反射角是_______与_______间的夹角.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_______,并且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5.平行的入射光射到平整光滑的物体表面后反射光线方向仍保持平行,这种反射叫做_________;如果平行入射光线反射后不平行,向四周散开,这种反射叫做____________. 6.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成_______像,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________,像和物大小__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即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二)选择题 7.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A.只有前者遵循反射定律; B.只有后者遵循反射定律; C.两者都不遵循反射定律; D.两者都遵循反射定律. 8.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 A.比人小的实像; B.和人等大的虚像; C.像到镜面的距离比人到镜面的距离大; D.和人等大的实像. 9.一个人站在穿衣镜前,他的像离他2米远,若他再离开镜面0.5米,则镜中的像离他() A、0.5米 B、1米 C、2米 D、3米 四、[问题探究] 1.人是怎样看见周围的各种东西的? 简单分析:物体发出的光射入眼内,眼逆着入射光方向看去发现物体的存在.人的眼睛是不能发光的,所以在漆黑的液晚才有“伸手不见五指”这种说法. 2.一束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300角入射在一个小平面镜上,如果要使镜面反射出的光沿水平方向射出,平面镜应如何放置.试作出反射光路图.

物理:4.1《光的传播》教案(沪科版八年级)

光的传播说课提纲 一、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学习光的有关知识,是第二章《光现象》的引子,是在小学自然学过的有关基础上的延续与补充。对整章书的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习《光现象》其他知识所必须首先知道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值。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经历光在空气中、水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生活中有关光的传播的现象;在动手实验中有探索物理知识的欲望, 并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三)重点与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四)教材处理: 学生对本节的内容,在小学或日常生活中有些已经知道、接触过的,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并且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上课前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叫学生动手制作小孔照相机;事先以小组为单位买好激光手电。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观察、实验法:观察实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有目的的观察、实验是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核心。 2、启发式教学法: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利用挂图、实物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从中领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3、合作达标法: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达标。 三、说学法: 学生学法:讨论归纳法,实验探索法,自学讨论法,小实验制作。

公开课教案(沪科版七年级上教案)

4.3线段的长短比较(第一课时) 执教人:王士春 班级:七年级(5)班 时间:2013年12月12日(星期四)上午第二节地点:枞阳二中多功能教室一楼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根据实际条件,会用叠合与度量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能说出线段长 短比较的结果,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线段存在的长短;借助 具体情境了解线段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释一些实际现象;了解线段中 点的概念和几何语言表示。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等过程,有条理的叙述自己的观点。 3、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内容分析:本节教科书首先介绍了线段的长短的比较方法——叠合法,给出两条线段长度三种不同关系的几何符号表示,并在此基础上再介绍线段和差关系、 中点的概念及它们的几何语言表示。 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和线段的和差关系、线段中点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几何语言的表述。 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交流 教具:多媒体课件,绳子,筷子,画有线段的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找两位同学上黑板前来比个子,看谁的个子高。很自然的得到今天这节课的内容:线段的长短比较。 板书:4.3线段的长短比较 二、讲授新课 (一)比较线段的长短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线段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操作很容易知道他们的长短,比如黑板的长与宽等等,但是还有一些线段,往往不容易直接比较它们的长短。如黑板上画出的两条线段,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呢? 学生思考、讨论 1、度量法:用刻度尺量出线段的长度,再比较两者数据的大小。 让学生就黑板上画出的两条线段长短的比较展开讨论,学生应该很容易发现和说出,用刻度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可以比较它们的长短。 提出问题:除度量外,有没有其他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引导学生探究,能不能用操作叠合的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2、叠合法:画一条直线l,在l上作出线段AB,再作出线段CD,并使点C与点A重合, 点D与点B位于点A得同侧 让学生合作交流,利用叠合的方法,移动其中一条线段,使其与另一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观察两条线段另外一个端点的情况,并就几种情况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口述。 师生共同将上述分析过程板书在黑板上: A B (C)(D)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光学开篇的第一节,涉及光的产生和传播,其中光的传播包括传播规律、直线传播的应用、传播速度等方面内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几何光学的基础,是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必备的基础知识。光线是一种理想模型,通过光线教学,可以初步培养、训练学生利用物理模型来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光这个名词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各种形形色色的光现象,但由于缺乏切身感受和直接经验,他们对光的传播规律的印象只是生活中的一些感性和片面的认识,认为光要么沿直线传播,要么发生反射,而对于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不容易理解。为此,教学中应设计好相关实验,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在实验事实基础上,帮助学生全面的理解光的传播规律。考虑到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简单问题的愿望和能力,本节课在体验过程中设置了一些具有相当难度的问题,为学生挑战难关,获得成功喜悦创造了环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小组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并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 (2)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一些现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在空气、水、果冻等介质中的传播,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演示“影子”“小孔成像”等实验,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光现象。 (2)有将光的传播规律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如何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四、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 教学策略:实验探究、自主构建相结合,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 学习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小组反馈、动态评价相结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第一节光的反射教案1新版沪科版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3、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 2.难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用一面镜子可将室外的阳光反射到室内,光的反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桌子、看到同学、看到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的反射;对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反射光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生乙: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 生丙:为什么光会发生反射现象? 生丁:反射光与入射光存在什么关系? 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去研究,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其他问题大家可以回去查资料,回去研究。 二、新课内容 1.光的反射。 师:这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下面请问这们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师:请同学将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为了便于说明标出1、2、3……如图2所示。 下面我们先表决一下,支持1的请举手,支持2的请举手,支持3的请举手。 下面我们调换一下座位,请支持1的坐在左边,请支持2的坐在中间,请支持2的坐在右边,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过不要灰心,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现在三军对阵,如何决出胜负呢? 生:做实验。 师:做实验首先要设计实验方案,需要什么器材?怎样去做?请各组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光源、一个平面镜、一个可折转的光屏、量角器、三角板、铁架台,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思考,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师:先请一组到讲台上将其实验方案演示给全体同学看,其他组的同学要进行评议:这个设计方案行不行。 该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与课本P52图4一15相同,可在光屏上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生:分4个人一小组做实验,找反射光线。 师:1、2、3组的实验结果,得出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 生:沿1方向射出。 师:有没有沿2、3方向射出? 生:没有。 师:可见光沿2、3方向射出的猜想是错误的。 师:请1的支持者站起来,通过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其他同学也不要气馁,下次受到鼓励的可能就是你们。 通过实验我们找到了反射光的射出方向,谁能给这两条光线起个名字呢? 生:入射光的光线叫入射光线,反射光的光线叫反射光线。 师: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来研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可以把我们在塑料板上找到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路径以及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像课本P52图4一15一样在塑料板上画出来。因为两点决定一线,所以在找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后,点两个点就可将其传播路径画下来。 生:在纸板上画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平面镜的位置,找两线位置关系。 师:反射光线的位置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生: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跟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相等。

初二物理光的传播教案

第一节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 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 学生用: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彩色蜡笔、陀螺、水彩、毛笔、水、白纸。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 教师紧接着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沪科版42光的反射课时教案

沪科版《4.2光的反射》课时教案 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①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②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及入射角、反射角的含 义; ③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④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的应用、入射角、反射角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活动资料:光源(激光手电筒)、平面镜、纸板、烟雾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步骤 师生互动策划备注 (活动目 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景引入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看见发 光的物体? 进一步引入:我们为什么 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呢? 学生简单讨论后总结出: 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 眼睛,不发光的物体是反射光 源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凡是不发光的物体表面都 能反射光。 ⒈学生讨论,作出回答 ⒉观察发光的日光灯、白炽 灯,印证这个科学事实。 激发学生的 好奇,激发 探究的热情 光的反射规律⒈板书:光的反射 ⒉组织学生探究“光的发射定 律”(向学生介绍实验装置: 光源、平面镜、白纸板光屏。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探究时教师介绍:入 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 射角、反射角的概念。 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 角等于入射角。 补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 ⒈学生按课本图4-15实验, 如实记录。(以300、450、 600 入射角射向平面镜,记录反 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 量出每次的反射光线、入射 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记录在 表格中。 ⒉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 什么结论? ⒊阅读反射定律的内容。 让学生理解 反射定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4.1光的传播教案沪科版.docx

4.1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培养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用具:激光手电、有水的水槽、玻璃砖、奶粉、香烟(或能产生烟的蚊香)、火柴、硬纸板。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通过例举生活中的光现象,引导学生猜想讨论假如世界没有光会怎样?列举光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光 新课教学: 一、光源 引导学生回答人们解决黑暗采取了哪些措施。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辨和出哪些是光源,并对光源进行分类组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哪些人造光源和哪些自然光源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和纠正。 二、光的传播 让学生观察从窗户射进教室内的太阳光。让学生自由提出与“光的传播”有关的问题,并进行猜想。 引导学生探究:光在空气中、液体中、固体中传播的路径是否是直的。 教师进行实验探究,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探究结果,由学生自己得出光的传播规律: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光在液体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光在固体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归纳: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指导学生做小孔成像的实验。 介绍光线与光束的概念:物理学中,为了描述和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这条直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人们假象出来的。光束是指许多光线在一起就称为光束。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背后形成影子,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影子都是因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学生阅读课本52页图4-10和4-11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然后由学生说说发生日食和月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是如何排列的?(由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三、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在空气中可以的速度可以取真空中的速度,在透明的液体中较慢,在透明的固体中最慢。 让学生回想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多少?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化。 课堂小结:结合板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作业设计:1、对应练习册的章节内容 2、课本作业1题, 3、课后制作小孔成像仪 教学后记:

最新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

最新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 【知与技能】 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是数 . 2.会用正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的量. 【程与方法】 1.了解数生的背景是从需要生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用意,渗透立一的思想. 【情感、度与价】 体数学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的需要,激学生学数学的趣. 教学重点 【重点】了解正数与数是由需要生的并会用正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的量. 【点】明白学数的必要性,能合生活情境出具有相反意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学程 一、新引入 1. : 同学,你看或听广播中的天气?中国地形上的温度.( 可学生模)大家来当小小气象,温度所示的气温:25 ℃, 10℃,零下10℃,零下30℃ . 写方便,将量气温写成25℃, 10℃, -10 ℃, -30 ℃ . 2. : 同学,我已学了哪些数,它是怎生和展起来的? 教引学生出: 在生活中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序,生了数1, 2, 3,? ; 了表示“没 有”,引入了数0; 有分配和量的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 小数 ) 表示 . 之,数是了足生和生 活的需要而生和逐步展起来的. 二、授新 1.相反意的量 : : 同学,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量( 事情 ): 例 1: 汽向行 3 千米和向西行 2 千米 . 例 2: 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 例 3: 收入 500 元和支出237 元 . 例 4: 水位升高 1.2 米和下降0.7 米. 例 5:100 自行和出20 自行 . (1) 着学生考些例子中出的每一量有什么共同特点. ( 都具有相反意,向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和出都具有相反意.) (2) 你能出几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的量? 2. 正数和数 : (1) 能用我已学的数表示些具有相反意的量?例如,零上5℃用 5 来表示,零下5℃呢 ?也用 5来表示,行 ? 明 : 在天气中,零下5℃是用 -5 ℃来表示的 . 一般地,于具有相反意的量,我可把其中一 种意的量定正,用去学的数来表示; 把与它意相反的量定,用去学的数( 零除外 ) 前 面放一个“ - ” ( 作“ ” ) 号来表示 . 以温度例,通常定零上正,零下; 零上 10℃就用 10℃表示,零下5℃ 用 -5 ℃来表示 .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参赛)

《光的传播》教案设计陈水云 广东云浮市罗定廷锴纪念中学 一、教学背景: 光的传播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初二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但他们对光有非常丰富的感性认识,虽然他们整体实力不强,但是他们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的应用,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全面的、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光的传播是光学的基础,是在小学科学课学过的有关基础知识上的延续与补充,是学习光现象以及相关知识所必须的首先要知道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 2、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五、教学难点: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的能力 六、教具仪器:激光手电、蚊香、玻璃砖、火柴、蜡烛、光屏、中间有孔的不透 明硬纸板、盛水的小烧坏(水中放适量牛奶)、果冻。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实验和演示实验、板书 八、教学过程: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知道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光速。学习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实现了教学目标介绍或启发学生如何让光在水中、空气中现形,水中加入少许牛奶或粉笔灰,空气中喷洒烟雾,观察光在水或空气中的传播路线。并且在课堂中除了丰富的探究实验以外,还增加了很多唯美的图片和视频,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光的传播的理解和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去解决相关的物理现象。 不足之处是,学生演示的实验效果不太好,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较弱,实验器材较为简陋,由于课堂容量较多,加上图片、视频有点过多,所以巩固练习练得较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