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报告(成都理工大学逸夫楼)重点

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报告(成都理工大学逸夫楼)重点

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报告(成都理工大学逸夫楼)重点
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报告(成都理工大学逸夫楼)重点

工程地质勘查设计课程设计

逸夫楼勘查报告

2014年6月10日星期二

目录

1 前言........................................................................................................................................................ - 1 -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1)

1.2岩土工程勘察目的与任务 (1)

1.3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2)

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2)

1.5勘察工作量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 (2)

1.6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3)

2 工程地质条件............................................................................................................................................ - 3 -2.1地理位置 (3)

2.2气象、水文 (4)

2.3区域地质构造 (4)

2.4地形地貌 (4)

2.5地层结构 (4)

2.6水文地质 (5)

2.7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6)

2.8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6)

3 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 6 -3.1岩土测试成果的可靠性分析及统计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测试成果及统计的评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13)

4 地震效应分析与评价.............................................................................................................................. - 16 -4.1抗震设防烈度 (16)

4.2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16)

4.3各地层的动力性质参数 (16)

4.4场地液化评价 (16)

5 岩土工程评价.......................................................................................................................................... - 17 -5.1建筑场地的稳定性评价.. (17)

5.2基坑边坡评价 (18)

5.3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17)

5.4地基适宜性评价 (19)

5.5地基基础评价 (20)

5.6与基础施工有关的问题 (24)

5.7工程监测 (24)

6结论和建议............................................................................................................................................... - 26 -

附件部分

1.勘察纲要1份

2.勘探数据一览表1份

3.土样试验报告1份

4.岩样试验报告1份

5.土、水样腐蚀性试验报告9份

6.波速测试报告1份

1 勘查设计前言

1.1任务由来与工程概况

成都理工大学教学六楼—逸夫楼,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成都理工大学后校门东风渠的东南侧,受学校的委托,我院对该拟建项目进行岩土工程直接详细勘察工作。各拟建物的性质、基本特征见下表1.1-1。

表1.1-1 各建筑物基本特征一览表

建筑物名称

建筑物层数

(地下层数)

总高

(m)

地下层

高(m)

结构类型

拟采用基础

型式

教学楼8F(-1F) 36.3 4.8 现浇框架-抗震墙钢筋混凝土肋梁式筏基

实验研

究中心

19F(-2F) 84.9 4.8+4.5 现浇框架-抗震墙钢筋混凝土肋梁式筏基

会议厅 2 F(-1F) 20 6+6+8 剪力墙结构大基础摩擦扩底桩,桩长10m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46819.77m2,由教学楼、研究中心主楼及学术报告厅组成,平面总体呈不对称状,左侧围教学楼,中部为研究中心主楼,右侧围学术报告厅,与主楼呈21°的交角。

1.2岩土工程勘察目的与任务

根据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设计要求、有关规范以及技术委托书要求,本次勘察目的和任务有:

1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地层结构及岩土层的成因类型、工程特性、建筑场地的建筑适宜性;

2查明场地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提出评价和整治方案的建议,评价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3查明建筑场地的区域稳定性、地基土抗震性能、地基土类型,场地内有无可液化土层,并对地层液化可能性做出评价;

4查明建筑场地内的地质结构及其均匀性,基础下软弱层和坚硬地层的分布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粘土的膨胀性;

5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类型、埋深、腐蚀性、及地下水位的变化,判明基坑稳定性,降水的可能性及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以及水与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6查明持力层和主要受力层的分布,并对其承载力和变形特征做出评价,提出承载力建议值并进行变形计算;核算地基土的膨胀性等级;对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

证,提出较经济合理的建议方案、提出深基坑开挖和基坑边坡处理方案。

1.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该工程的建筑规模、重要性、破坏后果,其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建筑安全等级一级,根据拟建场地的复杂程度,确定场地等级为二级;据此确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4 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完成成果

本次勘察野外作业的勘察方法以工程地质钻探为主,辅以工程测量、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原位测试、室内岩土试验、覆盖土层剪切波及岩体声波测试等。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的技术要求,结合拟建物规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场地目前地坪面标高以及该场地内各地层的空间分布,勘探线、点按建筑物周边及柱网布置,以控制场地地质条件。勘探线距、点距约为20m ,共布置钻孔47个。一般性钻孔深度约17.00m ,揭穿土层和卵石层,进入基岩;控制性勘探钻孔深度约25.00m ,进入中等风化基岩,由此以满足基础所需埋置深度和影响深度的要求。其中控制性勘探点11个,一般性勘探点18个;另外,波速测试钻孔3个,取土试样及标准贯入试验钻孔19个,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钻孔12个,土样孔比例超过总孔数的1/3。勘探点的布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附图一)。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场钻探施工过程中,根据场地实际地层分布情况,少数钻孔孔位稍有挪移,但不影响控制整个地层结构。

表1.4-1实际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注: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张、工程地质剖面图2张,立体投影图1张,钻孔柱状图2张。

1.5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依据有关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主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是: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钻 探 波速

取土样 土样 取岩石样 岩样 标贯

实验 N120动探

图件 孔数 进尺 孔数 点数 个 米 个 个 件 件 次 次 张 47

1048.9

3

117

60

6

19

21

6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第1号修改单

[8]《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9]《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10]《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11]《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CS240:2008)

[12]钻孔勘探点等平面布置图、钻孔柱状图,钻孔波速测试图等图件

1.6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1、工程测量:本次勘察工作用图为业主提供的地形图,采用成都独立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以地形图为底图,采用罗盘定向、皮尺量距及参照标志性地物,工程地质测绘观察点和各种界线在图上的误差小于2mm;

3、工程地质钻探:严格按照《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执行,钻进技术参数选择合理,覆盖层采取率平均达到75%以上,强风化基岩采取率达到80%以上,中等风化基岩采取率达到85%以上,满足规范要求;

4、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主要目的是定量评价粘土、粉质粘土的承载力;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价场地卵石土地基土工程力学性质;

5、波速测试:现场覆盖土层剪切波及岩体声波测试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理位置

本工程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成都理工大学后校门东风渠的东南

侧,紧邻成华大道三段,场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

2.2 气象水文

成都平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雨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1015mm/年。平原区,气温变化小。多年平均气温16.1℃,最高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6℃,最低月平均气温不低于4℃。冰冻极为少见,无土壤及地下水冻结。

据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该场地属大陆季风型气候,其气候特征如下:

(1)年平均气温15.6~16.9℃, 冬季平均气温为6.2~7.7℃,春季气温为

13.6~15.1℃,夏季气温为23.2~24.6℃,秋季气温6.3~17.6℃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37.30°C,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可达-5.9℃,昼夜温差最大12°C。

(2)降雨量:春季降水量(3~5月)为121.2~208.1毫米,占全年的15~22%;夏季降水量为460.7~628.7毫米,占全年的50~60%;秋季降水量为135.9~286.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17~25%;冬季降水量为21.4~52.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4%左右。

(3)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为841.1 ~ 1066.1毫米,蒸发量最多的月份出现在5月,月蒸发量为115~152.1毫米,蒸发量最少的月份出现在12~1月,月蒸发量为24.7~33.1毫米。

(4)积雪量:年平均降雪天数为2~4天,最大积雪厚度40mm。

(5)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4%,其中4~5月相对湿度普遍出现在80%以下,其余月相对湿度出现在80%以上。

(6)风向、风速: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10 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14.8m/s,瞬间极大风速为27.4m/s,全年主导风向为NNE 风,出现频率为11%。

2.3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岷江水系三级阶地上,地势平缓,整体南高北低,场地西北侧红线外50m为东风渠,东风渠岸堤高程514.0~515.0m;场地西南侧为大片藕塘、鱼塘,场地南侧为人工湖------砚湖。

2.4 区域地质构造及场地稳定性评价

该区域构造西距龙门山山前断裂带约70Km,东离龙泉山里裂带约10Km。由于受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两构造带相对上升,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层和冲洪积层,形成现今平原景观。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存在北东走向的

蒲江—新津断裂和新都—磨盘山断裂及其他次生断裂。但除蒲江—新津断裂在第四纪以来有间隙性活动外,其它隐伏断裂近期无明显活动表征。2008年5月12日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对该场地未造成较大破坏,波及到地处盆地腹部的成都地区的最高烈度均在六度以下,所以场地处于较稳定的地段。

2.5 地质结构及岩土工程特征

经勘察查明,在本次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土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2fgl)及白垩系灌口组泥岩(K2g)组成,各岩土层的构成和特征分述如下:(P11)

填土:

粘土:

粉质粘土:

卵石:

粉砂质泥岩:

2.6 水文地质特征

该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以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孔隙型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东风渠河流渗水。

1松散层孔隙水

分布于第四系杂填土、素填土中,属于上层滞水,水量较小,水力联系差,径流短,排泄不畅,无统一地下水水位,水位埋深浅,大致位于地表下1.00~4.50m范围内,主要接受大气降雨以及附近藕塘、鱼塘水的补给。

2孔隙型潜水

该场地地层粉质粘土和粘土为相对隔水层,含卵石粘土层层,由于卵石含量较低,一般30%左右,透水性差,在场地的西南端局部形成的砂夹卵石层为场地孔隙型潜水的含水层,主要受邻区地下水迳流补给和大气降水、地表水的渗透补给,具有一定的透水性,水位深度在13m以下。

3基岩裂隙水

分布于白垩系灌口组泥岩地层,岩层裂隙较发育,裂隙贯通性差,富水性差,水量贫乏,地下水流量受大气降雨控制明显。

4河流渗水(东风渠)

建筑场地毗邻东风渠,受河水位波动情况影响较大,在基坑设计和开挖中应注意地下水位的变化。

渗透系数建议如下: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为5.23×10-6 cm/s ,粘土的渗透系数4.50×10-6 cm/s ,含卵石层粘土6.0×10-5 cm/s ,砂夹卵石层18.0m/d ,场地地层渗透性为弱透水性,由于场地地势低,排水不畅,基坑开挖容易造成积水。

2.7 地下水水质分析

本次勘察采取3件地下水试样,进行水质分析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资料,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要求,分析得出场地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 型,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该场地地下水的水质简分析试验资料见附件:《水质分析试验报告》。

2.8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采取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试样6件,其中粉质粘土3件,粘土3件,进行土的腐蚀性分析试验,根据土的腐蚀性分析试验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要求判定,该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仅以PH 值判定,土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

2.9 物理地质现象

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察,拟建场区及附近无滑坡、崩塌、泥石流、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也无地下硐室。故区内不良地质现象较不发育。

3 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特征

3. 1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统计方法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4.2对参数统计要求,采用下列公式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X S

=

δ

n

X

X n

i i

∑==

1

12

1

2--=

∑=n X

n X S n

i i δ???

?

??+±=2678.4704.11n n rs 式中: δ——指标的变异系数;

X ——指标的平均值; S ——指标的标准差; rs ——统计修正系数;

i X ——单个试验指标值; n ——样本个数。

例如然后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出指标的标准值(其余参数类比) m k f rs f ?=

式中:k f ——岩土参数的标准值; m f ——岩土参数的平均值; γs ——统计修正系数。

统计使用spss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

统计结果,粉质粘土物性指标的变异系数一般在0.01~0.28之间,粘土物性指标的变异系数一般在为0.01~0.30之间,变异系数低~中等。由于试验方法和取样的时间效应影响,个别指标变异性偏大。该场地土体的物性指标基本稳定。土样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如表3.1-1。

3.1-1 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土层 名称

指标

项目 天然

含水量 ω(%) 密度

γ(k N/m 3

)

比重 G s 孔隙比 e o 塑性 指数 I P 液性 指数 I L 压缩 模量 Es (MPa) 压缩

系数

a 1~2

(MPa -1

) 粘聚力

C

(kPa ) 内摩

擦角 φ (0) 可塑状

粘土④1

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f m a x 25.80 1.81 2.76 0.76 19.20 0.26 4.01 0.14 23.13 10.38 f m i n

30.90 1.99 2.79 0.94 23.70 0.53 12.83 0.46 89.28 19.38

f m 27.67 1.93 2.78 0.84 21.50 0.30 7.62 0.27 59.90 14.89 σf 1.91 0.06 0.01 0.06 1.76 0.08 2.52 0.10 18.69 2.85 δ 0.07 0.03 0.00 0.08 0.08 0.28 0.33 0.38 0.31

0.19

γs 0.959 0.982 0.998 0.956 0.952 0.837 0.806 0.777 0.817 0.888

f k

48.96 13.22 硬塑状 n

64

64

64

64 64

64

64

64

64

64

粘土④2 f

m a x20.40 1.93 2.77 0.62 17.80 0.01 7.03 0.10 50.76 13.10

f m i n27.30 2.08 2.80 0.82 23.90 0.24 17.67 0.24 129.03 20.79

f m23.59 2.01 2.79 0.71 22.31 0.10 14.03 0.13 89.09 18.05

σf 1.92 0.04 0.01 0.05 1.32 0.07 2.51 0.03 22.21 1.84

δ0.08 0.02 0.00 0.07 0.06 0.68 0.18 0.25 0.25 0.10

γs 0.978 0.995 0.999 0.980 0.984 0.813 0.951 0.931 0.931 0.972

f k82.97 17.55

坚硬状粘土④3

n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f m a x17.40 1.97 2.76 0.57 17.30 -0.11 13.51 0.08 78.96 19.48 f m i n22.50 2.12 2.80 0.69 24.50 0.00 19.84 0.12 168.33 21.07 f m20.25 2.05 2.79 0.63 22.01 -0.04 18.52 0.09 129.59 20.14 σf0.30 0.03 0.01 0.03 1.51 0.03 1.62 0.01 0.24 0.42 δ0.06 0.01 0.00 0.05 0.07 0.00 0.09 0.09 0.19 0.02 γs 0.979 0.995 0.999 0.982 0.977 1.267 0.970 0.968 0.936 0.993 f k121.34 20.00

注: n—统计指标样本容量;f m a x—最大值,f m i n—最小值,f m—平均值;

σf—标准差;δ—变异系数,γs—统计修正系数,f k—标准值。

3.2 原位测试成果统计分析

3.2.1场地的波速测试成果统计分析(波速测试数据表见附表)

参照《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相关规定,本次勘察采用瑞雷波法,在 ZK18#、ZK22#和 ZK46#钻孔地段进行了波速测试,详细统计结果见附表Ⅲ《波速测试数据表》。根据本场地波速测试报告,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 Vse=304.41 m/s~315.62m/s,覆盖层厚度约40.0m,属Ⅱ类建筑场地,场地土普遍为均匀中硬土,地势平坦开阔,处于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属于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根据钻孔内进行的波速测试成果资料,场地内各地层的纵横波速、动力学特性参数如下表。

波速测试数据分析成果表

岩土分层分层厚度

Vp Vs 密度ρ动剪变模量动弹性模量动泊松比

(m/s) (m/s) (t/m3)Gd (Mpa) Ed (Mpa) v d

填土 2 405.71 110.00 2.01 24.32 71.03 0.46

粘土15.67 770.60 259.21 2.11 141.77 407.22 0.44

冰绩土13 1001.13 402.00 1.75 282.81 794.06 0.40

全风化粉

砂质泥岩

1.67 1100.00 453.17 1.79 367.60 1027.66 0.40

强风化粉

砂质泥岩

1 1100.00 480.00 1.79 412.4

2 1140.25 0.38

中风化粉

砂质泥岩

5.33 1812.50 813.75 2.02 1337.62 3675.17 0.37 3.2.2标贯试验成果统计分析

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第10.5.3条,本次勘察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对粉质粘土和粘土进行原位测试,详细试验数据见附表Ⅳ《场地地基各土层标贯试验值》。此次勘察共作标准贯入试验19次,各土层标准贯入统计结果见表。(要附图最好,把各层的数据统计起来)

30cm修正击数统计结果

层位样本数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δ

统计修正

系数γs

标准值

(Mpa)

最大值

(Mpa)

最小值

(Mpa)

2-1 9 6.84 2.25 0.329 0.805 5.51 9.9 4

2-2 77 12.51 1.864 0.149 0.971 12.15 18.2 7

2-3 4 14.55 9.404 0.646 0.26 3.787 16 13.3

3 6 10.95 4.748 0.43

4 0.642 7.03 18.7 7.8

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4章的相关规范,可得各地层的承载力特征值:

层位2-1 2-2 2-3 3

承载力特征值

fak(kpa)

156 305 122 105 由试验结果可知:场地分布的粘土、粉质粘土性质较好,适合做工程建设,无需做大的工程处理。

3.2.3超重型重力触探测试验成果分析

根据动探试验的结果,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及《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3-2-9,可根据修正后的锤击数划分碎石土的密实程度,详细数据统计

见附表Ⅴ《N120动探试验成果表》,划分结果如下表。

N120超重型动探试验统计结果表

项目圆砾松散卵石层中密卵石层密实卵石层

频数81 76 102 133

最小值 1 2 2.5 5

最大值 6 11 13 38.5

平均值 2.784 5.875 6.588 21.981

标准差0.908 2.058 1.790 7.656

变异系数0.326 0.350 0.272 0.348

统计修正系数0.938 0.931 0.954 0.948

标准值 2.611 5.471 6.285 20.848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3-2-22和表3-2-24得到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f uk和变形模量E0:

N120超重型动探试验统计分析成果表

由试验结果可知:场地分布的卵石以中密~密实为主,局部稍密,力学性质较好。

3.3 室内试验成果统计分析

3.3.1 土工试验成果统计分析

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的要求,本次勘察共对10个钻孔的试样进行了土工试验,详细实验报告参看附表Ⅰ。

下表为统计分析成果统计表:

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

层位项目统计修正系数γs+ 统计修正系数γs- 标准值+ 标准值-

2-1 空隙比e0 1.065 0.935 0.739 0.649 液性指数I L 1.324 0.676 0.309 0.158 压缩系数a1-2 1.299 0.701 0.229 0.124

项目样本数标准值承载力特征值fuk(kPa) 弹性模量E0(MPa)

圆砾 81 2.6 455 18.38

松散卵石层 76 5.5 930 24.8

松散卵石层 102 6.28 1044.8 26.1

松散卵石层 133 20.85 2225.5 64.13

自由膨胀率δep(%) 1.286 0.714 70.316 39.017

2-2 空隙比e0 1.013 0.987 0.615 0.599 液性指数I L 1.137 0.863 0.107 0.081 压缩系数a1-2 1.084 0.916 0.097 0.082 自由膨胀率δep(%) 1.046 0.954 60.929 55.571

2-3

空隙比e0 1.017 0.983 0.555 0.537 液性指数I L0.000 0.000 0.000 0.000 压缩系数a1-2 1.074 0.926 0.054 0.046 自由膨胀率δep(%) 1.057 0.943 66.679 59.439 根据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的结果,参照《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公式3-1-19计算土的压缩系数a1-2,又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土按物理力学分类”可以判定各层土的性质:

2-1土层中压缩系数a1-2=0.124 中压缩性土,液性指数=0.31, 为可塑状态粘性土,65%<自由膨胀率=70.32%<90% ,膨胀潜势为中,为膨胀性粘土,需要做消除膨胀性处理。

2-2土层中压缩系数a1-2=0.082<0.1低压缩性土,液性指数=0.11,为硬塑状态粘性土,40%<自由膨胀率=60.93%<65%,膨胀潜势为弱,为膨胀性粘土,需要做消除膨胀性处理。

2-3土层中压缩系数a1-2=0.046<0.1 低压缩性土,液性指数<0,坚硬粘土,65%<自由膨胀率=66.68%<90% ,膨胀潜势为中,为膨胀性粘土,需要做消除膨胀性处理。

3.3.2岩石室内试验成果统计分析

按照《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要求,本次勘察取强风化泥岩和弱风化泥岩各6块岩样进行室内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统计结果,强风化泥岩天然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39,弱风化泥岩天然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53。同时还对6块岩样进行了饱和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实验,其变异系数为0.53。详细实验报告见附表Ⅱ《岩石实验报告表》。

下表为岩石实验统计分析成果表。

泥岩的极限抗压强度统计

名称状态样本数最大值

(MP)

最小值

(MP)

平均值

(MP)

统计修正

系数γs

标准值

(MP)

强风化泥岩天然 6 9.43 3.51 6.53 0.68 4.44

弱风化泥岩天然 6 10 3.15 5.81 0.56 3.25

泥岩饱和 6 7.95 2.41 4.59 0.57 2.59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基岩状态分为强风化及和弱风化,天然状态下强风化泥岩的极限抗压强度为4.44Mpa,弱风化泥岩的极限抗压强度为3.25Mpa,饱和状态下的岩石抗压强度为2.59Mpa。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3.2.2条查表得知基岩为极软岩,岩体破碎~较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3.3.3 土的膨胀性评价

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附录二所列气象资料得出成都地区膨胀土的湿度系数ψw取0.89,再由《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中表3.2.5得大气影响深度为1.5m,场地范围内粘性土分粉质粘土和粘土,可塑~硬塑~坚硬状态,在遇水条件下,胀缩特性基本一致,所以本次试验统计按粘土的性质来区分,膨胀土试验统计如表3.2-5,膨胀土地基的胀缩变形量计算见表3.2-6。

表3.2-5 粉质粘土的胀缩试验成果统计

土层名称指标值

膨胀率(%)膨胀力

Pe(kPa)

自由膨胀率

δef(%)

收缩系数

λs 50kPa

粉质粘土

n 8 8 8 8 φmax 0.00 10.00 11.00 0.00 φmin 1.01 99.80 50.00 1.01 φm 0.27 29.95 34.38 0.27 σf 0.35 30.04 13.22 0.35 δ 1.30 1.00 0.38 1.30 γs 0.122 0.322 0.740 0.122 f k0.03 9.66 25.44 0.03

表3.2-6 粘土的胀缩试验成果统计

土层名称指标值

膨胀率(%)膨胀力

Pe(kPa)

自由膨胀率

δef(%)

收缩系数

λs 50kPa

粘土n 27 27 27 27

φmax 0.40 39.80 40.00 0.22

φmin 1.93 116.40 69.00 0.73

φm 0.96 70.91 51.85 0.51

σf 0.41 21.12 7.11 0.11

δ0.43 0.30 0.14 0.22

γs 0.856 0.900 0.954 0.926

f k0.82 63.85 49.48 0.47

注: n—统计指标样本容量;f m a x—最大值,f m i n—最小值,f m—平均值;

σf—标准差;δ—变异系数,γs—统计修正系数,f k—标准值。

表3.2-7 膨胀土胀缩变形计算表

钻孔胀缩变形总量sc(mm) 胀缩等级

ZY24529.75 I

ZY2226.25 I

ZY45129.51 I

ZY45127.51 I

ZY82-221.32 I

ZY127-222.98 I

ZY24526.65 I 根据计算结果,本场地膨胀土自由膨胀率δef为11~69%,胀缩变形量为22.98~29.75mm,胀缩等级为I级,判定场地内粘土层属弱膨胀潜势土。

3.4 岩土体基本质量等级

基岩状态分为强风化及中等风化,强风化层岩体破碎~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根据岩体声波测试成果,场地中等风化泥岩岩体完整系数0.58-0.63,属于较完整岩体。中等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5.51 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41MPa,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3.5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

1)人工填土

本次勘察做了2孔8.5m的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试验成果见附图4-1~

2和表3-4),试验成果统计按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相关规定执行。由试验成果可知,人工填土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加权平均值为11.18,变异系数加权平均值为0.21。场地内人工填土密实度为稍密~中密,变异性中等,属中等变异性土层。

表3-5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

试验点编号触探深度

(m)

实测击数

(击)

修正后击数

(击)

平均值

(击)

标准差变异系数

ZY79 4.0 5~18 4.9~15.6 10.57 2.29 0.20 ZY81 4.50 6~18 5.9~15.6 11.78 2.37 0.22

加权平均值11.18 2.33 0.21 根据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加权平均值及《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相关规定,结合地区经验,人工填土天然重度取20KN/m3(经验值),饱和重

度取20.5KN/m3(经验值)。综合内摩擦角取30°。

2)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天然重度为19.18kN/m3,饱和重度为19.89kN/m3,孔隙比为

0.78,液性指数为0.16。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

表9.3.3-3,由于粉质粘土易受地表水、地下水影响改变状态,故粉质粘

土按可塑状态考虑,故粉质粘土地基极限承载力平均值为340kPa。根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4.2.3节,地基极限承载

力分项系数取0.5,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70kPa。

粉质粘土天然摩擦角平均值为10.97°,粘聚力平均值为43.33kPa;

饱和摩擦角平均值为8.82°,粘聚力平均值为29.20kPa。

3)强风化带基岩

据地区经验,砂岩天然重度取24.5kN/m3(经验值),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取350kpa(经验值);泥岩天然重度取25.0kN/m3(经验值),地基承载力

特征值取300kpa(经验值)。

4)中风化带基岩

中风化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7.41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1.48MPa。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中9.3.2条规定,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等于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拟建场地岩体属较完整岩,地基条件系数取0.85。中风化砂岩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40.30MPa。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4.2.3节,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中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3.43MPa。

中风化砂岩岩石摩擦角标准值为44.33°,粘聚力标准值取6.56MPa。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中9.2.8条规定,由于砂岩为较完整岩体,岩体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取0.9,粘聚力折减系数取0.3,故砂岩岩体摩擦角标准值为39.90°,粘聚力平均值取1.968MPa,岩体破裂角为64.95°(45°+φ/2)。

中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96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42MPa。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中9.3.2条规定,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等于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拟建场地岩体属较完整岩,地基条件系数取0.85。中风化泥岩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5.066MPa。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4.2.3节,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中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72MPa。

中风化泥岩岩石摩擦角标准值为34.17°,粘聚力标准值取0.93MPa。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中9.2.8条规定,由于泥岩为较完整岩体,岩体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取0.9,粘聚力折减系数取0.3,故泥岩岩岩体摩擦角标准值为30.75°,粘聚力标准值取0.279MPa,岩体破裂角为60.38°(45°+φ/2)。

5)其它参数建议值

基底摩擦系数:压实填土取0.30,强风化砂岩取0.35,强风化泥岩取0.30,中等风化砂岩取0.40,中等风化泥岩取0.35。人工填土负摩阻力系数取0.25。岩体水平抗力系数:砂岩取240MN/m3,泥岩取60MN/m3。

4 地震效应分析与评价

4.1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0修订版)的有关规定,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g 为重力加速度),教学楼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防,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g为重力加速度),抗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4.2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根据本场地波速测试报告,本场地等效剪切波速为Vse=271m/s,覆盖层厚度一般为12~27m,地基土类型属中软土~中硬土,拟建场地类别属Ⅱ类,场地地势平坦,处于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4.3各地层的动力性质参数

根据钻孔内进行的波速测试成果资料,场地内各地层的纵横波速、动力学特性参数如表4.3-1。

表4.3-1 地基岩土动力学特性参数表

岩土名称

Vp Vs 动泊松比动剪切模量动弹性模量(m/s) (m/s) γd Gd (Mpa) Ed (Mpa)

杂填土402 133 0.44 14.4 41.4 淤泥质粘土362 108 0.45 12.1 35.2

粉质粘土572 257 0.38 67.2 183.9 粘土719 280.8 0.41 69.7 217.2 含卵石粘土1068 307 0.44 370.2 1068.3 强风化泥岩2300 571 0.45 2401.0 7149.5 中风化泥岩2800 1250 0.44 3611.0 10436.2 4.4场地液化评价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地质年代为第四世晚

更新世(Q3)及其以前时,7、8度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因此本场地可判定为不液化场地。

5 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5.1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根据本次勘察野外钻探,结合土工试验试验结果,以及对卵石土层进行的超重型动力触探的测试成果,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对地基承载力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并结合成都地区的工程建设经验,场地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及其它与设计有关的主要参数建议值列于表5.3-1中。

表5.3-1 岩土体的工程特性主要参数指标

岩土名称天然重

度γ

(kN/m3)

饱和重

γ

(kN/m3)

压缩模量

Es

(MPa)

变形模量

E0(MPa)

粘聚力C

(kPa)

内摩擦角

φ

(°)

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

f ak(kPa)

杂填土①17*17.4*/ / 5*8*/ 淤泥质粘土②16 16.3 2 / 5*2*/

可塑粉质粘土

③1

20 20.3 6.61 / 25 14 130 硬塑粉质粘土

③2

20.3 20.5 8.58 / 40 20 180 可塑粘土④1 19.3 19.5 7.62 / 30 13 130 硬塑粘土④2 20.8 21.0 14.03 / 50 17 180 坚硬粘土④3 20.5 20.8 18.52 / 60 20 200 含卵石粘土⑤21.5*21.7*20*18*25*25*220*砂夹卵石⑥21.0*21.4*22*20*30*30*230*强风化泥岩⑦22*22.5*15*/ 30*21*250*中风化泥岩⑦23 24.5 / 2327 1390 35.97 1530 *为工程经验值

其他岩土参数建议取值如下:

岩土名称杂填土粉质粘

粘土

含卵石

粘土

强风化泥

中风化泥

岩土体与锚固体粘结

强度特征值frb(kPa)

10 22 25 30 150 220 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50 50 55 30 60

青岛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书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建工112 姓名:刘琦 学号:201104121 指导教师: 2013年 9 月 14 日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第1章绪言 1.1 熟悉常见矿物的化学成分、形状、颜色等各种形态特征和其描述方法;了解矿物各种物理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肉眼鉴定岩浆岩、沉积岩与变质岩的基本方法;熟悉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的一般特征;学会观察与认识典型地质构造的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常见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工程地质学实习能够使我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通过野外地质观察记录使我们进一步了认识岩石的类型及特征,地质构造与岩体结构体系,加深我们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知识运用能力。 ·1.1.1野外地质观察 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我们要了解在本观察点着重观察的地质构造特点,详细记录观察内容。 ·1.1.2标本采集 野外地质工作的过程是收集地质资料的过程,地质资料除了文字的记录和各种图件以外,标本则是不可缺少的实际资料。因此在野外应注意采集标本,如地层标本、岩石标本、化石标本、矿物标本等。 1.2 实习内容 观察矿物的形态及物理力学性质;常见岩石的观察与鉴定;地质构造现象的观察与认识。 1.3 实习要求 1按时出勤。 2注意保护地质遗迹,不乱攀爬和敲击。离保护对象有一定距离。听从教师

和公园管理人员安排。 3仔细观察,详细记录,认真思考。 4认真的完成实习实习报告,要求简明扼要,图文并茂。 1.4人员组成 土木工程学院全体学生及工程地质老师共同进行本次工程地质实习。 1.5实习时间及地点 2013年9月14日星期六上午9点至11点。即墨马山国家级保护区。 第2章野外实习区概况 2.1马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即墨市西部,大信镇和营上镇的交界处,由马山、大山、宝鞍山、团山和长岭组成,最高海拨233米。马山保护区内有世界罕见的石柱群、硅化木等宝贵的地质遗迹,具有很高的科研和旅游观赏价值,9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面积774平方公里。马山的人文历史悠久,据《马山志》记载,历史上的马山曾是宗教圣地,明、清初香火甚盛,在胶东半岛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马山保护区现已对外开放的景点有9处,自然景观硅化木、石柱群极具观赏价值,已修复的人文景点有玉皇殿、白云庵,近几年新建的景点有即墨大夫、千佛洞、狐仙居、动物园和山门等。每年农历“6.28”的民间山会活动,颇具规模。 2.2自然地理状况 保护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

成都理工大学普通地质学2009

成都理工大学 二O O九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名称:普通地质学 试题适用专业:(试题共2页)一、名词解释(10分) 1.逆断层; 2.克拉克值; 3.平行不整合; 4.地震震级; 5.沉积接触; 6.解理: 7.浊流; 8.地下水 二、判断题(10分,正确填“√”,错误填“×”) 1.已知岩层倾向,便知岩层走向. 2.球碛物具有良好的层理、分选性和磨圆度. 3.河流转弯时,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凸岸一侧. 4.—般民用水井中的永位可以代表该地区潜水面的水位. 5,冰川谷常常形成“V“型谷. 6.石英的晶面具油脂光泽,其断口具玻璃光泽. 7.岩石圈指的是软流圈以下的地球圈层. 8.板状构造、千枝构造和片状构造是交质岩中的常见构造. 9.方解石的化学式是“CaCO3”. 10.海岸线就是陆壳与洋壳的分界线. 三、选择题(10分) 1.花岗岩是( ). A.喷出岩B.侵入岩C.交质岩 2.楚下水最主要的搬运作用是( ). A.机械搬运B.化学搬运C.生物搬运 3.海蚀作用主要发生在( ). A.滨海带B.浅海带C.深海带 4.震源深度是指( )的距离. A.震源到地震台站B.震源到震中C.震中到地震台站 5.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风化一搬运一剥蚀一沉积一戚岩B.风化一剥蚀一搬运一沉积一成岩 C.剥蚀一风化一沉积一搬运一成岩 6.爬行类动物繁殖的的时代是( ). A.古生代B.新生代C.中生代 7.闪长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 A.角闪石和斜长石B.辉石和斜长石C.斜长石和石英 8.能够成为良好隔水层的岩石是( ) A.砾岩B.粗砂岩C.泥岩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doc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基本要求 1 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岩浆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 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 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 4 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 二、工程地质实习的性质与目的 本次实习是工程地质学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使我们了解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个阶段的影响,并能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测要求和方法,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地质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平面的、抽象的,我们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亲自去观察这些现象,通过实践,知识才变得具体了,鲜活了。 三、本实习基本内容 1 常见岩石类型、岩体结构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岩石类型的鉴别:首先根据野外岩石的产状判断岩石属于的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然后再从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含量等具体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注意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鉴别岩石,如:放大镜、小刀、稀盐酸等。观察时,首先要用地质锤敲开岩石的新鲜面再进行其它工作,否则其风化表面会

使观察产生错误的认识。用小刀可以区分硬度为6级上下的矿物,如方解石和石英。如遇石膏和滑石,指甲刻划即可识别。矿物之间相互刻划可判断他们相对硬度大小。一般放大镜可将岩石中细小的矿物颗粒放大10倍,能够观察其成分,结构等。用稀hcl可以区别方解石与其它矿物。实地观察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岩石的颜色。对岩石颜色的描述十分重要。一般地说,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颜色往往与其暗色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它们都是含有fe2+的硅酸盐矿物)含量有关。含量愈高,颜色愈深。岩浆岩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颜色逐渐变浅,就是暗色矿物含量渐少,而长石,石英等浅色矿物含量渐高的缘故。因此在观察岩浆岩,变质岩的过程中,对颜色的正确描述有助于岩石类型的识别。而沉积岩中,深色岩层系因其富含有机质所致,如淮南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岩层多为灰,深灰色。它们往往代表还原,湿润条件下的产物。而常见于岩浆岩,变质岩中的暗色矿物极易风化分解,难以出现在沉积岩中。红色沉积岩层多含有fe3+,是氧化,干燥条件下的产物,如淮南地区上二叠统石千峯组的红色砂岩,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晚二叠世后淮南地区再也没有煤的形成。接下来利用手中的工具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现象。沉积岩中,还要注意古生物化石的观察。野外岩石在纵向上,横向上会发生变化。观察时应注意上,下,左,右追索一下,观察它们的变化。这样才能全面认识岩石及其组合特征。 岩石的结构类型识别:注意观察岩体中结构面(裂隙面、断层面、岩层层面等)发育的情况,包括发育方位、密度、延伸情况、充填。由此确定岩体是属于如下哪一类型:a 整体块状结构 b 层状结构 c 碎裂结构 d 散体结构。2 常见堆积物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首先观察堆积物所处的位置特征,然后结合堆积物的组成,颗粒大小、颗粒表面特征、和下伏基岩的关系等判断是属于那种堆积物(残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坡积物等) 3 常见地质构造类型(断层、裂隙、褶皱) (1)结合地形地质图,注意观察岩层的产状,会利用罗盘测量地层的产状三要素。

成都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 工程地质学必考重点

绪论 &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便科学评价、合理利用、有效改造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的科学 特点: (1)边缘学科: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 (2)分支学科:地质学的分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 (3)应用学科:服务于工程建设 &相互制约关系举例: Eg:在高烈度区、岩土体稳定差的地区修建水坝、水库,造价高,另一方面水库的修建使近坝、库岸的岸坡的稳定性降低,尤其是水位骤然升降经常引起岸坡失稳,蓄水引起水库诱发地震等。 &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的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 &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地形地貌条件 地质结构和地应力 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水文地质条件 物理地质现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 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地质问题—指的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1)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承载力与变形问题 (2)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3)露天采矿场—采矿边坡稳定性问题 (4)土石坝—坝基渗透变形和渗漏问题 (5)砼重力坝—坝基抗滑稳定性问题 (6)砼拱坝—坝肩抗滑稳定性问题 其它的还有:水库渗漏、库岸再造、库周浸没、砂土液化、地面沉降问题等。了解/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a.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地上和地下建筑工程兴建和运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选择建筑场地和适宜的建筑型式,保证规划、设计、施工和使用顺利进行; b.从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论证和预测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c.提出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等。 第一章 了解-土的定义——土是由各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岩石经风化、搬运、堆积而成的疏松沉积物,它们通常是由相互作用着的固、液、气体三个部分组成的多相体系。粒径——土颗粒的大小,通常以其直径(d)来表示,单位一般采用毫米(mm)。注:土颗粒并非理想的球体,应理解为土粒的等效直径。 粒组——按粒径划分的颗粒组别,同一粒组的土颗粒成分及性质相似。 掌握土的粒度成分的累积曲线表示方法,运用; 土体的构造:在一定土体中,结构相对均一的结构单元体的形态和组合特征(宏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08140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081401) Geological Engineering (081401) 一、专业简介(Ⅰ Major Introduction) 地质工程专业门类为工科,一级学科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是国内最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地学类专业之一,是我校双一流学科“地球科学”的主要支撑专业。 地质工程专业是在原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探矿工程”两个专业的基础上,经过60余年的艰苦奋斗发展起来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始建于1956年,“探矿工程系”专业始建于1959年。1993年原成都地质学院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探矿工程”专业改名为“勘察工程”专业。1999年,因国家专业目录调整,“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和“勘察工程”专业分别调整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工程地质方向和岩土钻掘工程方向,分别隶属于当时的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和勘察与机电工程系。2001年底,成都理工学院重新组建并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岩土钻掘工程方向和工程地质方向统一归属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2012年,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调整要求,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更名为“地质工程”专业并沿用至今,仍设工程地质和钻掘工程两个方向。 地质工程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以地质学及机械学原理为基础,认识、分析和解决地质工程问题,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方法和手段,为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和地质环境保护服务。我校工程地质方向主要在山区复杂地质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工程地质勘察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钻掘工程方向在岩土钻掘工程材料、岩土钻掘机具、定向钻探与取心、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发与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本专业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了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全覆盖,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还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本专业达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水平。 本专业全面落实企业导师制度,采用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联合指导的教学方式。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学四年中,每年一次校外实习。 二、培养目标(Ⅱ Academic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受到相关工程训练,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与职业素养、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地质工程问题能力,能在地质工程相关领域承担资源开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及研发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5年后经过持续学习和工程实践锻炼达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83548

北京工业大学 公路工程 地质实习报告 一、前言

1.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野外实习是《公路工程地质》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野外实习要求对野外现象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在此认识上进行综合分析,在培养野外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地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实习过程中任课教师的讲解,自己边观察、边操作、边讨论、边总结,印证、巩固和扩大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工程地质基本技能的训练,了解岩石的组成及其颜色、硬度、光泽、解理等;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本次野外实习要求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掌握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掌握根据野外观测资料和收集的前人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 (2)会掌握野外地质和地貌剖面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方法;能够识别基本的岩石类型,对地层进行分层划代;观测褶皱、断层等基本地质构造,并学会进行定量半定量的量计工作;能识别基本的地貌类型,并根据地形图和野外测量对地貌体进行定量量计。在此过程中应将野外实习内容和课堂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达到加深和巩固的目的,又达到延伸和扩大的效果。 (3)在野外观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地层层序、接触关系、构造特征等分析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根据地貌形态、沉积物特征、侵蚀与切割的关系等分析地貌的成因及其演化历史。 (4) 学会利用地形图进行野外定点;学会野外读地质图、地形图;进一步掌握野外利用罗盘测量方位、产状、地形坡度以及野外定点的技能。 2.实习的基本情况介绍 时间:2013年5月5号 5月11号 5月12号 地点:门头沟 内容:工程勘察现场参观,对该地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貌、第四纪沉积岩层,各种不良地质现象获取初步了解,并做记录;现场测试,运用罗盘仪器测

成都理工大学(已有10试题)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自然地理学2004——2005 旅游资源学2004——2005 城市规划原理2004——2005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测量学2004——2005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2004——2005,2010(2010为回忆版) C语言及程序设计2004——2006 遥感地质学2004 遥感导论2005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 沉积岩石学2004——2005 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 找矿勘探地质学2004——2005 环境化学2004——2005 普通化学2004——2005 地质学基础2004——2005 油藏工程2004——2005 石油地质学2004——2005(注:2005年试卷共6页,缺第5页和第6页)渗流力学2004——2005 油层物理学2004——2005 普通生物学2004——2005 结晶学与矿物学2005 能源学院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油层物理学2004——2005 沉积岩石学2004——2005 石油地质学2004——2005(注:2005年试卷共6页,缺第5页和第6页)找矿勘探地质学2004——2005 渗流力学2004——2005 油藏工程2004——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2004——2005 工程岩土学2004 岩土力学2004——2005 结构力学2004——2005

工程力学2004——2005 环境化学2004——2005 水力学2004——2005 建筑设计原理2004——2005 城市规划原理2004——2005 普通生物学2004——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信息工程学院 普通物理2004 物理2005 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 地质学基础2004——2005 信号与系统2004——2006 通信原理2004——2006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C语言及程序设计2004——2006 数据结构2004——2006 数字电子技术2004,2006 计算数学2004 线性代数2004——2005 概率论2004 计算方法2004——2005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分析化学2004——2005 无机化学2004——2005 普通化学2004——2005 电子测量与仪器2005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核电子学基础2005 普通物理2004 物理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内容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内容 一、实习基本要求 1 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岩浆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 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 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 4 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 二、工程地质实习的性质与目的 本次实习是工程地质学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使我们了解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个阶段的影响,并能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测要求和方法,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地质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平面的、抽象的,我们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亲自去观察这些现象,通过实践,知识才变得具体了,鲜活了。 三、本实习基本内容 1 常见岩石类型、岩体结构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岩石类型的鉴别:首先根据野外岩石的产状判断岩石属于的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然后再从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含量等具体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注意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鉴别岩石,如:放大镜、小刀、稀盐酸等。观察时,首先要用地质锤敲开岩石的新鲜面再进行其它工作,否则其风化表面会使观察产生错误的认识。用小刀可以区分硬度为6级上下的矿物,如方解石和石英。如遇石膏和滑石,指甲刻划即可识别。矿物之间相互刻划可判断他们相对硬度大小。一般放大镜可将岩石中细小的矿物颗粒放大10倍,能够观察其成分,结构等。用稀HCL可以区别方解石与其它矿物。实地观察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岩石的颜色。对岩石颜色的描述十分重要。一般地说,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颜色往往与其暗色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它们都是含有Fe2+的硅酸盐矿物)含量有关。含量愈高,颜色愈深。岩浆岩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颜色逐渐变浅,就是暗色矿物含量渐少,而长石,石英等浅色矿物含量渐高的缘故。因此在观察岩浆岩,变质岩的过程中,对颜色的正确描述有助于岩石类型的识别。而沉积岩中,深色岩层系因其富含有机质所致,如淮南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岩层多为灰,深灰色。它们往往代表还原,湿润条件下的产物。而常见于岩浆岩,变质岩中的暗色矿物极易风化分解,难以出现在沉积岩中。红色沉积岩层多含有Fe3+,是氧化,干燥条件下的

成都理工大学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整理(必考)

第一章绪论 大地构造学tectonics:研究地壳、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演化和运动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其主要研究问题:地球形成和演化过程; 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 地壳和岩石圈的运动样式; 推动地壳和岩石圈运动的动力学机制。 主要的大地构造学派: 1、槽台学说、多旋迴学说、地洼学说 2、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海陆的起源》The Origi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 3、海底扩张赫斯(Hess)和迪茨(Dietz)瓦因(Vine)和导师马修斯发现磁异常条带 4、板块构造威尔逊提出转换断层摩根、麦肯齐法国的勒皮松等进一步发展 5、地质力学 6、其他:深大断裂、地球膨胀说、收缩说、波浪镶嵌学说、断块学说等 槽台学说--强调地壳物质的垂直运动。 地洼学说--强调地块垂直运动的强弱变化。 地质力学--强调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造成的影响。 大陆漂移--强调大陆的水平运动。 海底扩张--强调洋壳的诞生和消亡。 板块构造--强调地幔物质热的对流运动。 其他:地球膨胀说、收缩说、波浪镶嵌学、断块学说。 中国五大构造学派: 地质力学——李四光 多旋回学说——黄汲清 断块学说——张文佑 地洼学说——陈国达 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张伯声 板块构造学说经历了从大陆漂移假说、海底扩张假说,经过发展、完善,形成系统的板块构造理论,不断补充最新的观测资料,目前得到绝大多数地质学家的接受。但在解释某些陆内变形时,显得力不从心。(?) 槽台学说、地质力学等其它大地构造理论,从不同的方向入手,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应用,可以解释部分地质现象,早期文献应用的是这些大地构造理论,甚至现今仍有人使用其中的某些概念。 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 历史分析法、力学分析法、地球物理方法、遥感遥测、高温高压试验、数理统计和数值模拟实验、深海钻探、行星类比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实习地点:

一、引言 1、通过本次实习,了解该地区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和岩层的性质; 2、掌握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学会观察野外地质现象,了解有关地质的一些常见问题,达到具备分析一般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以及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现场认识断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4、将理论和实际联系到一起,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实习地点介绍 南望山位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 区和西区之间,南望山海拔139.5米.主 要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区地段,是武汉地 区较高的山脉之一,和华中科技大学喻家 山一样已经有数亿年的历史,属于大别山 系的余脉。早在古生代,武汉地区发生过 多次海陆交替,那时海水曾侵入武汉的地壳表层。到了侏罗--三叠纪时期,长江中下游和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又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才进而把这些地层掀起为山。 三、实习内容 1、三峡岩芯 刚进入中国地质大学西区,就看到摆 放在图书馆前的几个巨大的石柱,经老师 介绍,才知道这是在修建三峡大坝时的钻 孔岩芯,最大直径达0.9米,地质人员可 以直接进入钻孔内查勘土层、岩层。石柱

为较完整的花岗岩,虽然有一些节理,但可能是在取样过程中,岩石受到外力造成的。 据此可以初步推测三峡大坝下的岩层较为完整,而且工程性质较好,不过具体情况要以地质人员在孔内观察的结果为准。对于修建三峡大坝这样的重大工程来说,地质勘探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良好的岩基才能承受三峡大坝这样的庞然大物。 2、地大隧道 地大隧道位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 内,南望山下,连接地大西区与北区。地大 隧道是中国地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隧道为 直线型,全长333米,净空高4.5米,洞宽 6米。该隧道投资600多万元,于2003年6 月动工,并于当年完工。 可以明显的发现,地大隧道口一头为圆形,另一头却是方形,这样的设计是因为工 程上的需要。西区在山体下面,整个隧道修 建成拱形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在北区山 体已经没有了,剩下的部分为明洞部分,上 面是一条国家规划中的公路。再挖这条隧道 的时候需要明挖,这条公路刚好经过隧道, 修建成方形不影响路基,所以在北区就采用 了方形的入口。 3、褶皱 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褶皱构造是岩层产生的塑性变形,是地壳表层广泛发育的基本构造之一。形成褶皱的变形面绝大多数是层理面;变质岩的劈理、片理或片麻理以及岩浆岩的原生流面等也可成为褶皱面;有时岩层和岩体中的节理面、断层面或不整合面,受力后也可能变形而形成褶皱。 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褶曲的基本形态有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层向上隆起,它的岩层以褶曲轴为中心向两翼倾斜,核部岩层年代较老,两翼岩层年代较新。

开题报告_成都理工大学

类号密级 UDC编号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和副题目:基于树莓派的SDN智能接入网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人:李天敏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陈金鹰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工学硕士专业名称:电子与通信工程 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设计 开题报告提交日期:2016年6月14日

目录 1选题科学依据 (1) 1.1课题研究背景与现状 (1) 1.2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 1.3课题研究内容 (2) 1.4预期成果 (4) 2课题关键技术及理论研究 (4) 2.1PM2.5传感技术的分析 (4) 2.2GPS定位技术的研究 (5) 2.3气压传感技术的研究 (8) 2.4SD卡存储技术的研究 (8) 2.5液晶屏显示技术的研究 (9) 2.6开发工具的选取 (10) 3空气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10) 3.1空气质量监测器的需求分析 (10) 3.2空气质量监测器的整体设计 (11) 3.3空气质量监测器的具体模块设计 (12) 3.3空气质量监测器的完成情况 (14) 4工作计划 (14) 5开题条件 (16) 6参考文献 (17)

1选题科学依据 1.1课题研究背景与现状 SDN诞生于2006年(中国教育网络编辑组,2013)。2006年,在Martin Casado 带领下,他的团队开始了一个名为Ehtane的关于网络安全与管理的项目的研究,该项目可以看作是SDN网络的前身。Nick McKeown等在Martin Casado领导的Ehtane项目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时隔一年,文章OpenFlow:Enabling Innovation in Campus Networks(McKeown et al.,2008)首次提出了SDN框架的 实例OpenFlow技术。2011年3月,致力于SDN的发展和标准化的开放网络基金会(Open Network Foundation,ONF)成立。2012年7月VMware以12.6亿美元收购软件定义网络的领军公司Nicira,在业界造成了很大的轰动。 SDN框架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随着SDN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国内外研究机构、厂商、高校都在关注这个革新性的技术。目前全球许多互联网公司、网络运营商、交换机厂商都致力于SDN网络的设计,Google公司设计研发的数据中心网络Google B4是目前最知名且影响最广泛的SDN商用案例,它的网络架构充分利用了SDN的核心思想,引入OpenFlow交换机,采用分布式的Controller架构,而且应用在流量密集、环境复杂的数据中心,最终将链路利用率提高到了90%以上。 推动SDN发展的机构主要是ONF机构,它是一个用户主导的组织,成立于2011年,也是最早的SDN组织,其中的组织成员多为互联网公司。ONF旨在推动SDN的标准化,制定并发布OpenFlow技术标准(左青云等,2013)。2015年,ONF与EANTC合作,EANTC是全球最大、最著名的承载网设备技术互通中心,其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与号召力,每年参加其互通测试的业界知名通信厂商厂家多达数十个。这是一次国际认可并且对于推动SDN技术发展非常有帮助的一次合作。成立于2013年的ODL公司,其成员主要为网络设备厂商,其研发的OpenDayLight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ODL主要为了打造一个开源的SDN平台框架。另外还有ONRC、IETF、NFV、OCP等组织都在致力于SDN的研究,建立各自的标准,国外的SDN已经逐步商业化和产业化。 在国内,2012年成立的中国SDN与开放网络专业委员会标志着我国也正式跨入SDN架构的研究,加入SDN发展的潮流。国内的各大商家也加入了SDN 相关的组织,目前的863项目《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创新环境》、973项目《软件定义的云数据中心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都体现了我国对于SDN也给予的高度重视。 对于OpenFlow技术的实现有很多方式,目前国内外很多文献都对OpenFlow 的实现进行了研究,Ibá?ez G et al.(2010)对OpenFlow在Linux平台的实现以及FPGA平台的实现进行了对比,Naous et al.(2008)对FPGA平台的OpenFlow 网络承载性进行了研究,Dieg et al.(2010)对嵌入式Linux平台的OpenFlow实现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文献中在不同平台的OpenFlow技术的实现,以及Liu (2014)对不同性能FPGA芯片实现OpenFlow的数据速率和可编程性进行了统计研究,从可编程性和效率的综合考虑,在本设计中采用FPGA平台用以实现OpenFlow技术中的数据转发功能,PC上位机中完成控制器功能。SDN框架的

成都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

成都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立足品牌建设 1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为国家培养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地质资源勘探与国土资源开发人才 成都理工大学在51年的办学历程中,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力搞好本科教育,积极进行教学科研创新,建立了以地质勘探为优势与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与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为我国地质勘探事业和国土资源开发培养了大批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1.1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 成都理工大学前身成都地质勘探学院于1956年6月2日在成都东郊的荒野之地破土动工。来自重庆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和东北地质勘探学院的教师和建设者一起,不畏艰难困苦,连续奋战,短短的四个月就完成了初期的建设,并于当年10月15日开学上课,实现了当年批准、当年建设、当年招生。 建校之初,学校物质条件较差,工作、生活环境异常艰苦,干部教师不得不挤在一起备课办公。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经过创业者的艰苦努力,首批1 580名学生学习成绩的优良率达到了77.62%。正是凭着这种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作风,经过十年的建设,至“文革”前,学校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地质高等教育基地,并为国家培养了6届3072名本科生和14名研究生,初步形成了“注重政治思想工作,在艰苦条件下不断进取,尊师爱教,教书育人,勤奋学习,不怕艰苦,坚决服从国家分配,为地质事业勇于献身”的优良校风。 “文革”期间,学校正常教学工作被迫中断,但许多教师并未放弃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学校依靠教师来自多所重点大学的学缘优势和专业特长,通过校队(学校与地质队)合作开办了12期培训班(七?二一大学)。1972年至1976年招收三年制大学普通班学生3055名,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我国藏族第一位工程院院士多吉等。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完成各类项目1 60多项(至1975年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携带式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荧光仪,四川省相邻地区构造体系及其矿产分布规律的研究,四川龙门山地区泥盆系的划分和对比,蓝石棉矿物及其性能的研究,四川碳酸盐岩油气储集条件与增产措施等。结合生产劳动,教职员工自己动手美化校园,开挖了一个人工湖——今日校园之砚湖。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校获得的资金投入长期不足,条件建设方面的欠账较多。据统计,从1956年建校起至2000年,国家的投入累计仅约4.68亿元。学校依靠这些投入,建设了一所拥有1608名教职工、1.3万在校生、28 个本科专业、2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专业实验室和一个联合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700亩校园面积、6 000多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3万平方米校舍的现代大学,为国家培养了4.5万名本专科生、1000多名硕士和近200博士,取得了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了较高的产出效益。2001年成都理工大学组建以来,并未获得特别的建设经费投入,5年间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累计约5.468亿元。5年来学校共培养本专科

寒假大学生工程地质认知实训报告模板

( 实习报告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寒假大学生工程地质认知实训 报告模板 Report template of engineering geology cognition trai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winter vacation

寒假大学生工程地质认知实训报告模板 我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20xx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毕业后就职于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一总队地勘院物化探项目组。到20xx年x月工作已满一年,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参加的工程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0.5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二、对专业知识的提高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

实践的好地方。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十分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参加工作的体会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十分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

成都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成都理工大学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细则 一、前言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撰写,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后的综合教学环节,也是对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研究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各种综合能力的检验和提高。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生对本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资料查阅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工程设计及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等得到综合训练,鼓励毕业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培养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审定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加强并规范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有利于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利于学生在实施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中“自主”地安排规定的修业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本(专)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我们再次修订了本(专)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细则(简称细则),用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二、毕业设计(论文)目的 1、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严谨求实、团结协作、努力创新的学风; 4、培养学生从查阅文献、科学实验、生产实际和调查研究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5、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撰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学生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前,已修课程获得学分符合《成都理工大学本(专)科生学籍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即第七学期结束后取得学分应达到145学分及以上者,可以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1、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应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全国岩土工程排名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 关于排名有人说13 有人说前三十但那没用每个学校土木侧重点不同兰交主要是路桥 和铁道好土木的就业非常好 中国各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简介 全国共有188所大学开设土木工程专业,92所大学招收土木工程研究生,70所大学有结构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51所大学有岩土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30所大学有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23所大学有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 清华大学有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材料学博士点,并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结构工程(联合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23人,副教授24人,讲师8人,目前在校本科生300多名,研究生200多名。 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105人、正高级职称98人、副高级职称135人。设有10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桥梁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 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三个二级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点学科,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和岩土工程博士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所覆盖的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水利施工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导师12人。并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为建设部及重庆市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2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3人,土木工程学院所属的实验室有结构与抗震实验室和岩土工程实验室,其中结构与抗震实验室为陕西省和原冶金部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天津大学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东南大学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29名,博士生导师17名

成都理工大学“普通地质学”考试题

《普通地质学》试题 学院班姓名学号 一、判断题(15分,每小题1分) 1.河流的上游地段只有下蚀作用,中、下游地段,只有侧蚀作用。() 2.年代地层单位由大到小可分为:宙、代、纪、世。() 3.一般说来,潮湿气候区的泄水湖是淡水湖,干旱气候区的不泄水湖是咸水湖。() 4.泥石流是水-重力地质作用的一种形式。() 5.已知岩层的走向,便能推测其倾向。() 6.断层面总为一个简单平直的面。() 7.重结晶作用可以改变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 8.风化作用就是风的地质作用。() 9.一个地区发生了7级地震,说明其烈度也很大。() 10.因为横波不能在地核中传播,所以地核为液态熔融体。() 二、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 ⒈地幔与地核之间的界面为(),在这个界面处,地震波中的()波消失。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横波 D.纵波 ⒉以下地质时代由老到新排列为() A.S-O-J-T-P B.O-S-P-T-K C.S-O-T-P-K D.O-S-P-D-T 3.下列地形中,不是由冰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蛇丘 B. 冰斗 C. 羊背石 D. 刃脊 4.海洋沉积最主要的场所为:() A滨海区 B. 浅海区 C. 半深海区 D. 深海区 5.变质作用是在:() A.高温高压熔融状态下进行的 B. 常温常压下进行的C. 高温高压固态下进行的 6. 地下水最主要的搬运作用是()。 A.机械搬运B.化学搬运C.生物搬运 7.河流阶地是() A构造运动与流水地质作用的共同产物 B.流水地质作用的产物 C.构造地质作用的产物8.海蚀作用最频繁的地带是: A滨海区 B. 浅海区 C. 半深海区 D. 深海区 9.断层的上盘是指() A.断层相对向上运动的一盘B.断层面以上的断盘 C.相对向上滑动的一盘D.断层主动滑动的一盘 10.岩基是岩浆()形成的。 A.喷出作用B.侵入作用C.交代作用D.火山作用 三、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克拉克值: 2.风化壳 3.变质相 4.岩浆同化作用 5.转换断层 1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2000字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2000字 1.实习概况: 20xx年10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2实习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3实习内容: 昌乐火山口 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实习相关大全)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为季节性河流。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公园内各种地质遗迹丰富,一是第三纪中新世时期距今1800万年山旺玛珥湖沉积岩层(科学上划分为山旺组地层---硅藻土),沉积厚度25米左右,具有标准的层型剖面,现已成为国际上中新世生物建阶的重要依据。由于层薄如纸,稍加风化即层层翘起,宛若书页,被古人形象地比喻为"万卷书"。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层层型剖面所处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组玄武岩、第三纪中新世时期湖相沉积岩(山旺组)、第四纪黄土和晚期的火山岩浸入等地质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