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和物理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和物理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和物理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和物理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和物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本《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试大纲适用于化学工程及技术一级学科功能材料及应用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考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的基本概念,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分子化学内容主要包括连锁聚合反应、逐步聚合反应和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等聚合反应原理,要求考生熟悉相关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合成机理及大分子化学反应,能够写出主要聚合物的结构式,熟悉其性能并且能够对给出的现象给以正确、合理的解释。高分子物理内容主要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与聚集态结构,聚合物的分子运动,聚合物的溶液性质以及聚合物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导电性能和热性能等,要求考生熟悉相关高分子物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有关聚合物的多层次结构及主要物理、机械性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本科目考试范围为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的基础知识,所涉及的面较广,但不求很深。要求考生掌握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

高分子化学部分

(一)绪论

1、考试内容

(1)高分子的基本概念;(2)聚合物的命名及分类;(3)分子量;(4)大分子微结构;(5)线形、支链形和体形大分子;(6)聚合物的物理状态;(6)聚合物材料与强度。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基本概念:单体、聚合物、聚合反应、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单体单元、链节、聚合度、均聚物、共聚物。(2)加成聚合与缩合聚合;连锁聚合与逐步聚合。(3)从不同角度

对聚合物进行分类。(4)常用聚合物的命名、来源、结构特征。(5)线性、支链形和体形

大分子。(6)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7)大分子微结构。(8)聚合物的物理状态

和主要性能。

【熟悉内容】

(1)系统命名法。(2)典型聚合物的名称、符号及重复单元。(3)聚合物材料和机械强度。【了解内容】

高分子化学发展历史。

(二)自由基聚合

1、考试内容

(1)自由基聚合机理;(2)链引发反应;(3)聚合速率;(4)分子量和链转移反应;(5)分子量分布;(6)阻聚与缓聚;(7)聚合热力学;(8)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自由基聚合的单体。(2)自由基基元反应每步反应特征;自由基聚合反应特征。(3)常用引发剂的种类;引发剂分解动力学;引发剂效率;影响引发剂效率的因素;引发剂选择原则。(4)聚合动力学研究方法;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方程推导;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常数;自动加速现象。(5)无链转移反应时的分子量;链转移反应对聚合度的影响。(6)影响聚合反应速率和分子量的因素(温度、压力、单体、引发剂)。(7)阻聚与缓聚。(8)聚合热力学。【熟悉内容】

(1)热聚合、光引发聚合、辐射聚合、等离子体引发聚合。(2)聚合过程中速率变化的类型。(3)自由基聚合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4)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了解内容】

热引发和光引发动力学。

(三)自由基共聚合

1、考试内容

(1)共聚物的类型和命名;(2)二元共聚物的组成;(3)竟聚率的测定和影响因素;(4)单体和自由基的活性;(5)Q-e概念。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共聚合基本概念:无规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竟聚率,

恒比点。(2)共聚物的分类和命名。(3)二元共聚组成微分方程推导。(4)理想共聚、交替共聚、非理想共聚(有或无恒比点)的定义,根据竟聚率值判断两单体对的共聚类型

及共聚组成曲线类型。(5)共聚物组成控制方法。(6)共聚物微观结构与链段分布。(7)单体和自由基活性的表示方法,取代基的共轭效应、极性效应及位阻效应对单体和自由基

活性的影响。(8)Q-e值的物理意义,如何通过Q、e值判断两单体的共聚情况,Q-e方程

的优点与不足。

【熟悉内容】

(1)共聚合的意义及典型共聚物。(2)影响竟聚率的因素和竟聚率测定方法。(3)共聚物

的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4)多元共聚。(5)共聚合速率。

(四)聚合方法

1、考试内容

(1)本体聚合;(2)溶液聚合;(3)悬浮聚合;(4)乳液聚合。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四种聚合实施方法的基本组成及优缺点。(2)悬浮聚合与乳液聚合的机理及动力学。

【熟悉内容】

(1)典型聚合物的聚合实施方法。(2)聚合方法的选择。

(五)阳离子聚合

1、考试内容

(1)阳离子聚合的单体;(2)阳离子引发体系;(3)阳离子聚合机理;(4)影响阳离子聚合的因素;(5)聚异丁烯和丁基橡胶。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阳离子聚合常见单体与引发剂。(2)阳离子聚合机理。(3)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4)异丁烯的聚合和丁基橡胶。

【熟悉内容】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六)阴离子聚合

1、考试内容

(1)阴离子聚合的单体;(2)阴离子引发体系和引发;(3)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和单体的匹配;(4)活性阴离子聚合;(5)丁基锂的缔合现象和定向聚合作用。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阴离子聚合常见单体与引发剂。 (2)阴离子聚合机理,聚合速率及聚合度。(3)影响阴离子聚合因素。(4)活性阴离子聚合原理、特点及应用。(5)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的比较。(6)离子共聚。

(七)开环聚合

1、考试内容

(1)环烷烃开环聚合热力学;(2)杂环开环聚合机理和动力学特征;(3)环氧化物的阴离子开环聚合;(4)其他环醚的阳离子开环聚合;(5)三聚甲醛(三氧六环)的阳离子开环聚合;(6)环酰胺开环聚合;(7)环硅氧烷的开环聚合;(8)聚磷氮烯;(9)羰基化合物的聚合。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环烷烃开环聚合热力学;(2)环氧化物、环醚、三聚甲醛(三氧六环)、环酰胺、环硅氧烷的开环聚合,聚磷氮烯的合成方法。

【熟悉内容】

(1)聚合单体特征及动力学;(2)羰基化合物的聚合。

(八)配位聚合

1、考试内容

(1)聚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2)配位聚合的基本概念;(3)Ziegler-Natta引发剂;(4)丙烯的配位聚合;(5)乙烯的配位聚合;(6)极性单体的配位聚合;(6)茂金属引发剂;(7)共轭二烯烃的配位聚合。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配位聚合基本概念:配位聚合,有规立构聚合,定向聚合,立构规整聚合物,立构规整度,等规度。(2)Ziegler-Natta催化剂的组成及性质。(3)α-烯烃配位聚合机理(单金属机理,双金属机理,终止反应)。(4)二烯烃的配位聚合(丁二烯,异戊二烯)。(5)茂金属催化剂的特点。(6)配位聚合催化剂的发展。

【熟悉内容】

(1)影响Ziegler-Natta催化剂活性的因素;(2)配位聚合的应用。

(九)逐步聚合反应

1、考试内容

(1)缩聚反应;(2)线形缩聚反应机理;(3)线形缩聚动力学;(4)影响线型缩聚物聚合度的因素及控制方法;(5)分子量的分布;(6)逐步缩合的实施方法;(7)重要线型逐步聚合物;(8)体型缩聚;(9)凝胶化作用和凝胶点。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逐步聚合的基本概念:官能团,平均官能度,线形缩聚,反应程度,当量系数,体型缩聚,无规预聚物,结构预聚物,凝胶化作用,凝胶点。(2)缩聚反应的类型及典型聚合物的命名。(3)逐步聚合反应的特点。(4)逐步聚合官能团等活性理论。(5)缩聚反应聚合物分子量的控制。(6)典型线性和体型缩聚物的合成方法。(7)Carothers法和统计法计算体型逐步聚合反应的凝胶点。(8)线形逐步聚合与体型逐步聚合的比较。(9)逐步聚合与连锁聚合的比较。

【熟悉内容】

(1)线形逐步聚合动力学。(2)缩聚物的分子量分布。(3)影响聚合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因素。

(十)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1、考试内容

(1)聚合物的基团反应;(2)接枝和嵌段;(3)聚合物的降解与交联;(4)聚合物的老化与防老化。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聚合物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几率效应,邻近基团效应。(2)聚合物与小分子反应活性的比较及影响因素。(3)典型的聚合物的化学反应。(4)聚乙酸乙酯的反应。(5)芳香烃的取代反应。(6)制备嵌段聚合物及接枝聚合物常用的方法。(7)聚合物交联反应:橡胶的硫化、聚烯烃的过氧化物交联。(8)典型聚合物的热降解反应。

【熟悉内容】

a)纤维素的反应。(2)光致交联固化。(3)氧化降解、光降解和光氧化降解、聚合物老

化机理及老化的防止与利用。(4)功能高分子的定义及主要种类,如共轭导电聚合物(有机金属合成及材料应用的基本知识)

高分子物理部分

(一)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

1、考试内容

(1)聚合物分子内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2)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化学组成:基团(极性与非极性),单体单元(均聚与共聚)及末端基;梯形与螺旋型结构。(2)键接结构:头-头(尾-尾)及头-尾结构。(3)构型(旋光异构,几何异构)。(4)高分子链的支化与交联。

【熟悉内容】

高分子链构型的测定方法。

(二)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

1、考试内容

(1)高分子链的内旋转和高分子链的柔顺性;(2)分子链的构象统计;(3)高分子晶格中链的构象;(4)蠕虫状链;(5)刚性链结构。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基本概念:均方末端距,高斯链,构象。(2)高分子链长、末端距的计算方法; 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及本质。

【熟悉内容】

高分子链的旋转及构象统计。

(三)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1、考试内容

(1)高聚物非晶态;(2)高聚物的结晶态;(3)高聚物的取向结构;(4)高分子液晶;(5)高分子合金。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基本概念:单晶,片晶,球晶,纤维状晶,串晶,伸直链晶体;结晶度,取向,取向度;内聚能密度,相容性。(2)Keller折叠链模型;无规线团模型;局部有序模型。(3)高分子链结晶动力学。(4)液晶的化学结构及晶型;向列型高分子液晶的流动特征。(5)结晶度及取向度的测定方法,液晶的表征。(6)高分子合金。

【熟悉内容】

(1)不同晶型的形成条件。(2)取向对聚合物材料的影响。

(四)高聚物的分子运动

1、考试内容

(1)高聚物的分子运动的特点;(2)高聚物的玻璃化转变;(3)玻璃化温度与链结构的关系及其调节途径;(4)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5)聚合物熔体的剪切粘度;(6)聚合物熔体的弹性表现;(7)拉伸粘度。(8)高聚物分子运动的研究方法。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高聚物分子运动的特点。(2)玻璃化转变、粘弹转变、熔点。(3)玻璃化转变温度与链结构的关系。(4)基本概念: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表观粘度,零剪切粘度,剪切变稀(增稠), 熔融指数,挤出胀大,熔体破裂,法向应力效应,粘度与频率依赖性。(5)聚合物熔体粘度测定方法。(6)聚合物熔体流动特性与分子结构关系。

【熟悉内容】

Rouse模型,管子模型及蛇行理论。

(五)高聚物的力学性能

1、考试内容

(1)玻璃态和结晶态高聚物的力学性质;(2)高弹态;(3)粘弹态;(4)高聚物的塑性和屈服;(5)高聚物的断裂和强度。

2、考试要求

一、高弹性

【掌握内容】

(1)基本概念:杨氏模量,切变模量,本体模量,熵弹性。(2)橡胶高弹形变的特点与本质。

【熟悉内容】

(1)橡胶弹性动力学分析及统计理论。(2)典型的热塑性弹性体。

二、聚合物的粘弹性

【掌握内容】

(1)基本概念:蠕变,应力松弛,动态粘弹性, 滞后与阻尼,Boltzmann叠加原理,时-温等效原理,松弛(迟后)时间及其松弛(迟后)时间谱。(2)高分子材料(包括高分子固体,熔体及浓溶液)的力学行为特性,粘弹性本质。(3)描述聚合物粘弹性的力学模型及所描述的聚合物的力学过程。

【熟悉内容】

(1)Maxwell模型与Voigt(或Kelvin)模型的数学推导。(2)WLF方程及应用。(3)粘弹性的研究方法。

三、聚合物的屈服和断裂

【掌握内容】

(1)基本概念:屈服应力,断裂应力,冲击强度,疲劳, 银纹,剪切带,脆性断裂,韧性断裂,应力集中。(2)晶态、非晶态及取向聚合物应力-应变特点。(3)聚合物的屈服与增韧机理。(4)影响聚合物强度的因素与增强途径、机理。

【熟悉内容】

断裂理论。

(六)聚合物的电学性质

1、考试内容

(1)高聚物的极化及介电松弛行为;(2)高聚物的压电极化和焦电极化;(3)高聚物的驻极体及热释电;(4)高聚物的电击穿;(5)高聚物的静电现象;(6)聚合物的导电率;(7)有机导体及其结构化学;(8)离子导电;(9)聚合物的光导性。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基本概念:介电极化,介电松弛,掺杂,压电系数, 焦电系数, 聚合物压电体。(2)高聚物的导电率、导电聚合物的结构与导电性。

【熟悉内容】

高聚物的电击穿,高分子的静电现象。

(七)聚合物的热性能、光学性能

1、考试内容

(1)高聚物的热稳定性和耐高温的聚合物材料;(2)高聚物的热膨胀;(3)高聚物的热传导;高聚物的光学性能。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高聚物的热稳定性、热膨胀、热传导,热变形温度。(2)折光指数,透明度,雾度,双折射,散射。

(八)高分子溶液

1、考试内容

(1)高聚物的溶解;(2)柔性高分子溶液热力学性质;(3)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4)聚电解质溶液;(5)聚合物的浓溶液。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基本概念:溶度参数,Huggins参数,θ温度,第二维利系数A2,聚合物增塑,凝胶,冻胶。(2)高分子的溶解过程;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判定原则;高分子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Flory-Krigbaum稀溶液理论。(3)Huggins参数、θ温度及第二维利系数A2之间的关系;θ溶液与理想溶液。(4)高分子浓溶液及应用。【熟悉内容】

(1)Flory-Huggins晶格理论的假定条件及局限性。(2)第二维利系数的测定。

(九)高聚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1、考试内容

(1)高聚物分子量的统计意义;(2)高聚物分子量的测定方法;(3)高聚物分子量分布及测定方法。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基本概念:相对粘度,增比粘度,比浓粘度,比浓对数粘度,特性粘度,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粘均分子量、Z均分子量。(2)聚合物分子量的统计意义;常用的统计平均相对摩尔质量。(3)相对摩尔质量分布宽度及表示方法。(4)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原理;不同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5)特性粘度和相对摩尔质量的关系。(6)高分子的分级方法。【熟悉内容】

(1) Ubbelohde(乌氏粘度计)的原理。(2)Flory 粘度理论。

三、试卷结构

试题类型主要有: 名词解释、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包括写反应式、叙述反应原理、聚合物特性、聚合方法等),综合论述题。

四、参考书目

1、《高分子物理》(第三版),何曼君等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高聚物结构、性能与测试》,焦剑,雷渭媛.,化学工业出版社

3、《高分子化学》(第三版),潘祖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020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975材料物理化学考试大纲——盛世清北

2020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975材料物理化学考试大纲——盛世清北本文由盛世清北查阅整理,专注清华大学考研信息,为备考清华大学考研学子服务。 以下为2020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975材料物理化学考研考试大纲: 1 热力学常见基本概念 1.1 系统、环境与边界 1.2 强度性质与广度性质 1.3 状态与平衡状态 1.4 过程与途径 1.5 热平衡与热力学第 0 定律 1.6 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2 气体 2.1 理想气体 2.2 状态方程 2.3 实际气体 2.3.1 压缩因子 2.3.2 维里方程 2.3.3 范德华方程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3.1 热量与功 3.2 热功等效与内能 3.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3.4 功与体积功 3.4.1 体积功的计算 3.4.2 不可逆与可逆过程 3.5 热与热容 3.5.1 等容热效应 3.5.2 等压热效应与焓 3.5.3 热容及简单变温过程热的计算 3.6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体中的应用

3.6.1 内能和焓的计算通式 3.6.2 节流过程与 Joule-Thomson 系数 3.6.3 理想气体和范德华气体的内能与焓计算 3.6.4 等温、绝热、等容过程方程 3.6.5 热力学循环 3.7 第一定律对于化学反应的应用——热化学 3.7.1 化学反应进度 3.7.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7.3 反应热的计算 3.7.4 反应热的测量 3.7.5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 3.7.6 非等温反应系统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4.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4.1.1 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4.1.2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4.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和过程的方向性 4.2.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4.2.2 过程方向和限度的描述方法 4.3 Carnot 循环和 Carnot 定理 4.3.1 Carnot 循环的效率 4.3.2 Carnot 定理及其推论 4.4 熵与混乱度 4.4.1 熵的导出 4.4.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Clausius 不等式4.5 熵判据 4.5.1 熵增加原理 4.5.2 熵的物理意义 4.6 熵变的计算

高分子化学期末试题

高分子化学期末试题 一、一、填空题 1、Lewis酸通常作为-------型聚合的引发剂,Lewis碱可作为-------型聚合的引发剂。 二组份Ziegler-Natta催化剂是由-------组成的主催化剂和由------组成的共催化剂组成。 2、自由基聚合的特征是-------、-------、-------;阴离子聚合的特征是-------、-------、-------; 阳离子聚合的特征是-------、-------、-------、-------。 3、引发剂引发自由基聚合初期的聚合速率方程是-------。欲提高自由基聚合的聚合物 的分子量,可采用-------(提高或降低)聚合温度、-------(提高或降低)引发剂浓度的方法。 4、用动力学方程推倒自由基二元共聚组成方程时做了5个假定。它们是-------、-------、 -------、-------、-------。 5、单体的相对活性习惯上用-------判定,自由基的相对活性用-------判定。在用Q、e 值判断共聚行为时,Q值代表-------,e值代表-------;若两单体的Q、e值均接近,则趋向于-------共聚;若Q值相差大,则-------;若e值相差大,则-------。Q-e方程的最大不足是-------。 6、从竞聚率看,理想共聚的典型特征为-------。某对单体共聚,r1=0.3,r2=0.1,该共 聚属-------共聚,画出共聚组成曲线-------;若起始f10=0.5,所形成的共聚物的瞬间组成为F10,反应到t时刻,单体组成为f1,共聚物瞬间组成为F1,则f1-------f10(大于或小于),F1-------F10(大于或小于)。 7、从热力学角度看,三、四元环状单体聚合的主要推动力是-------,而十二元以上环 状单体的聚合能力比环烷烃的聚合能力--------(大或小);从动力学角度看,杂环单体的聚合能力比环烷烃的聚合能力-------(大或小)。 8、线形缩聚的主要实施方法有-------、-------、-------、-------四种方法,其中-------聚合 方法必须采用高活性单体。 9、按参加反应的单体种类,可将逐步聚合分成-------、-------和-------;按反应热力学 特征可将逐步聚合分成-------和-------。 10、体型缩聚的预聚物可分为-------和-------两类,属于前者的例子有-------和--------, 属于后者的例子有-------和-------。 11、顺丁橡胶采用-------交联,二元乙丙橡胶采用-------交联。PMMA热降解的主 要产物是,PVC受热时发生--------。 12、邻苯二甲酸酐与甘油按下列分子摩尔比例反应,用Carothers方法计算凝胶点。 ①邻苯二甲酸酐:甘油=3.00:2.00②邻苯二甲酸酐:甘油=3.00:1.96。 二、二、完成下列反应式和合成聚合物的反应式 1、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2、IIR的合成 3、聚甲醛的合成 4、PET的合成 5、HIPS的合成 6、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 7、维尼纶的合成 8、 9、 H2C C H 2

622物理化学考试大纲汇总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物理化学Ⅰ》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22) 学院名称(盖章):化学化工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2014年8月20日

《物理化学Ⅰ》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22) 一、考核要求 物理化学主要内容包括气体、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二、考核目标 物理化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气体 §1.1 气体分子运动论 §1.2 摩尔气体常数 §1.3 理想气体的状态图 §1.4 气体运动的速率分布 §1.5 气体平动能分布 §1.6 气体分子在重力场中的分布 §1.7 分子的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 §1.8 实际气体 §1.9 气液间的转变 §1.10 压缩分子图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混合气体的性质(组成的表示、分压定律、分容定律)。了解分子碰撞频率、平均自由程和实际气体概念,特别要了解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以及实际气体的液化、临界性质、应状态原理与压缩因子图等。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2.1 热力学概论 §2.2 热平衡与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概念 §2.3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4 热力学第一定律 §2.5 准静态过程和和可逆过程 §2.6 焓 §2.7 热容 §2.8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2.9 Carnot循环 §2.10 实际气体

高分子化学期末考试题

绪论 一、选择题 1、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尔米德以及日本 科学家白川英树由于在____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荣获 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A、纳米材料 B、配位聚合 C、基团转移聚合 D、导 电聚合物 2、高分子的概念是20世纪二十年代由_______首先提出的。 A、 Carothers B、Staudinger C、Flory 4、尼龙-610的单体为______。 A、癸二酸; B、己二胺 C、己二酸 D、癸二胺 5、有机玻璃、尼龙-6 、电木、Teflon分别是______。 A、酚醛树脂; B、聚四氟乙烯 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D、聚己内酰胺 二、填空题 1、大多数加聚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聚合机理。 2、聚合物按大分子主链的化学组成可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塑料按其受热行为的不同可分为塑料和塑料。 三、写出下列高分子的重复单元的结构式 PE、PS、PVC、尼龙—66,涤纶 GAGGAGAGGAFFFFAFAF

四、求下列混合物的数均聚合度、质均聚合度好分子量分布指数 组分1:质量分数=0.6,分子量=1x104 组分2:质量分数=0.4,分子量=1x105 第二章逐步聚合 一、选择题 1、当m为_________时,进行缩聚反应易于环 化。 A、5; B、6; C、3和4; D、2 2、在低转化率时就能获得高分子量聚合物的方法是___。 A、熔融缩聚; B、固相缩聚; C、界面缩聚; D、溶液缩聚 GAGGAGAGGAFFFFAFAF

3、缩聚反应中,所有单体都是活性中心,其动力学特点是__。 A、单体慢慢消失,产物分子量逐步增大; B、单体逐步消失,产物分子量很快增大; C、单体很快消失,产物分子量逐步增大; 4、在己二酸和己二醇缩聚反应中加入0.4%的对甲苯磺酸起 到的作用为 _____。 A、提高聚合速率; B、控制分子量; C、链转移剂; 5、合成线型酚醛预聚物的催化剂应选用 _______。 A、过氧化氢; B、草酸; C、正丁基锂; D、氢氧化钙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一、选择题 1、苯乙烯在除溶剂种类外其它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在下列四种溶剂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则在__ ______中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最小。 A、乙苯; B、苯; C、异丙苯; D、甲苯 2、生产聚氯乙烯时,决定产物分子量的因素是 __________。 GAGGAGAGGAFFFFAFAF

2013年冶金物理化学考研试题

2013年冶金物理化学考研试题

北京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 试题编号:809 试题名称冶金物理化学(共7 页)适用专业:冶金工程、冶金工程(专业学位)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 考试用具:无存储功能计算器。 ======================================================================== ===================================== 此试卷包含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适用于冶金工程(不含生态学)考生,第二部分仅适用于生态学考生。 第一部分(适用于冶金工程<不含生态学>考生) 1、简要回答下列问题(第1-8小题每题7分,第9小题14分,共70分) 1)当铁液中组元i的浓度趋于零时,试推导以纯物质标准态的活度及活度系数与以1%标准态的活度及活度系数的关系。 2)对如下反应 (SiO2)+2[C]=[Si]+2CO (1) △G10=a1-b1T SiO2,(S)+2[C]=[Si]+2CO (2) △G20=a2-b2T 在T≤1873K时,讨论△G10与△G20的关系。 3)用热力学原理分析氧势图(Ellingham图)上,为什么标准状态下低位置的金属元素可以还原高位置的氧化物? 4)描述二元系规则溶液的活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并与Wagner模型计算进行对

高分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高分子化学期末参考试题 1.高分子,又称(聚合物),一个大分子往往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 2.(玻璃化温度)和(熔点)是评价聚合物耐热性的重要指标。 3.(缩聚反应)是缩合聚合反应的简称,是指带有官能团的单体经 许多次的重复缩合反应而逐步形成聚合物的过程,在机理上属于(逐步聚合),参加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含有(两个)以上官能团。 4.缩聚反应按缩聚产物的分子结构分类分为(线型)缩聚反应和(体型)缩聚反应。 5.自由基聚合反应转化率-时间曲线特征 诱导期:初级自由基为阻聚杂质所终止,无聚合物形成,聚合速率零。 若严格取除杂质,可消除诱导期。 初期:单体开始正常聚合,转化率在5%~10%以下(研究聚合时)或10%~20%(工业上)以下阶段称初期;此时转化率与时间 近似呈线性关系,聚合恒速进行。 中期:转化率达10%~20%以后,聚合速率逐渐增加,出现自动加速现象,直至转化率达50%~70%,聚合速率才逐渐减慢。 后期: 自动加速现象出现后聚合速率逐渐减慢,直至结束,转化率可达90%~100%。 6.自由基聚合与缩聚反应的特征比较 自由基聚合: 1)由基元反应组成,各步反应的活化能不同。引发最慢。 2)存在活性种。聚合在单体和活性种之间进行。

3)转化率随时间增长,分子量与时间无关。 4)少量阻聚剂可使聚合终止。 线形缩聚: 1)聚合发生在官能团之间,无基元反应,各步反应活化能相同。2)单体及任何聚体间均可反应,无活性种。 3)聚合初期转化率即达很高,官能团反应程度和分子量随时间逐步增大。 4)反应过程存在平衡。无阻聚反应。 7.常用的逐步聚合方法有几种?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熔融缩聚:优点:生产工艺过程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可连续法生产直接纺丝。聚合设备的生产能力高。 缺点:反应温度高,要求单体和缩聚物在反应温度下不分解,单体配比要求严格;反应物料粘度高,小分子不易脱除。局部过热可能产生副反应,对聚合设备密封性要求高。 适用范围:广泛用于大品种缩聚物,如聚酯、聚酰胺的生产。 溶液缩聚: 优点:溶剂存在下可降低反应温度,避免单体和产物分解,反应平稳易控制。 可与产生的小分子共沸或与之反应而脱除。聚合物溶液可直接用作产品 缺点:溶剂可能有毒,易燃,提高了成本。增加了缩聚物分离、精制、溶剂回收等工序。

①天津大学《物理化学》考试大纲(2016年版)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 对本门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其含义及适用范围; 2. 掌握物理化学公式应用及公式应用条件。计算题要求思路正确。步骤简明; 3. 掌握物理化学实验中常用物理量的测量(包括原理、计算式、如何测量)。能正确使用常用物化仪器(原理、测量精度、使用范围、注意事项)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重点部分) 1. 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22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压缩因子定义。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pVT变化、相变化与化学反应过程中W、Q、U、H、S、A与G的计算;熵增原理及三种平衡判据。 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的简单应用;克拉贝龙方程及克-克方程的应用。2. 多组分热力学及相平衡(~18 %) 偏摩尔量、化学势的概念;理想气体、理想稀溶液的化学势表达式;逸度、活度的定义以及活度的计算。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稀溶液依数性的概念及简单应用。 相律的应用;单组分相图;二组分气-液及凝聚系统相图。 3. 化学平衡(~10 %) 等温方程;标准摩尔反应Gibbs函数、标准平衡常数与平衡组成的计算;温度、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同时平衡的原则。 4. 电化学(~10 %) 电解质溶液中电导率、摩尔电导率、活度与活度系数的计算;电导测定的应用。 原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Nernst方程;电动势测定的应用;电极的极化与超电势的概念。 5. 统计热力学(~6 %) Boltzmann分布;粒子配分函数的定义式;双原子平、转、振配分函数的计算;独立子系统能量、熵与配分函数的关系,Boltzmann熵定理。 6. 化学动力学(~15 %) 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的概念。 零、一、二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及速率方程积分式的应用;阿累尼乌斯公式;对行、平行反应(一级)速率方程积分式的应用;复杂反应的近似处理法(稳态近似法、平衡态近似法)。催化作用的基本特征;光化反应的特征及光化学第一、第二定律。 7. 界面现象与胶体化学(~10 %)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与Laplace方程;Kelvin方程与四种亚稳态;润湿与铺展现象及杨氏方程;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Langmuir吸附等温式。 了解胶体的光学性质、动力性质及电学性质;掌握胶团结构的表示,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了解乳状液的稳定与破坏。 8. 实验部分(~10 %) 1) 恒温槽的调节及粘度测定;2)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3)反应焓的测定;4)平衡常数的测定(ZnO与HCl水溶液反应);5)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萘-苯系统);6)二元完全互溶液体蒸馏曲线(乙醇-正丙醇系统,阿贝折射仪);7)二元凝聚系统相图;8) 原电池热力

高分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1.高分子,又称(聚合物),一个大分子往往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 2.(玻璃化温度)和(熔点)是评价聚合物耐热性的重要指标。 3.(缩聚反应)是缩合聚合反应的简称,是指带有官能团的单体经许多次的重复缩合反应而逐步形成聚合物的过程,在机理上属于(逐步聚合),参加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含有(两个)以上官能团。 4.缩聚反应按缩聚产物的分子结构分类分为(线型)缩聚反应和(体型)缩聚反应。 一、名词解释(1分×20=20分) 4.自动加速效应(autoacceleration effect):p40 又称凝胶化效应。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由于聚合体系黏度增大而使活性链自由基之间碰撞机会减少,难于发生双基终止,导致自由基浓度增加,此时单体仍然能够与活性链发生链增长反应,从而使聚合速率自动加快的现象。 三、简答题(5分×3=15分) 3.自由基聚合反应转化率-时间曲线特征 诱导期:初级自由基为阻聚杂质所终止,无聚合物形成,聚合速率零。若严格取除杂质,可消除诱导期。 初期:单体开始正常聚合,转化率在5%~10%以下(研究聚合时)或10%~20%(工业上)以下阶段称初期;此时转化率与时间近似呈线性关系,聚合恒速进行。 中期:转化率达10%~20%以后,聚合速率逐渐增加,出现自动加速现象,直至转化率达50%~70%,聚合速率才逐渐减慢。 后期: 自动加速现象出现后聚合速率逐渐减慢,直至结束,转化率可达90%~100%。 四、问答题(15分×3=45分) 1.自由基聚合与缩聚反应的特征比较 自由基聚合: 1)由基元反应组成,各步反应的活化能不同。引发最慢。 2)存在活性种。聚合在单体和活性种之间进行。 3)转化率随时间增长,分子量与时间无关。 4)少量阻聚剂可使聚合终止。 线形缩聚: 1)聚合发生在官能团之间,无基元反应,各步反应活化能相同。 2)单体及任何聚体间均可反应,无活性种。 3)聚合初期转化率即达很高,官能团反应程度和分子量随时间逐步增大。 4)反应过程存在平衡。无阻聚反应。 2.常用的逐步聚合方法有几种?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熔融缩聚: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题号:738 《物理化学》 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一)化学热力学 1.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明确U、H、S、A、G函数和Δc H mθ, Δf H mθ,Δf G mθ和S mθ函数等概念。掌握在物系的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计算热、功和各种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熵增原理的各种平衡判据。掌握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掌握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式。 2.理解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能用Clapeyron和Clapeyron-Clausius方程进行有关相平衡的计算。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掌握理想溶液和稀溶液中化学势的表达式,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和逸度和活度的的标准态和对组分活度及活度系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单组分和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和应用。能用杠杆规则进行计算,熟练掌握相图的分析。 3.掌握用热力学数据计算Kθ。掌握用等温方程和等压方程进行有关的计算和应用,理解温度、浓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电化学 1.理解和掌握电解质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和计算。了解离子氛的概念和Debye-Hiieckel极限公式。 2.掌握各类电极的特征和电动势测定的应用,掌握Nernst方程计算和应用。理解产生电极极化的原因和超电势的概念。 (三)界面现象 1.理解和掌握附加压力、Laplace公式、Kelvin公式、Youn g方程及其应用。 2.掌握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和吸附等温式。 (四)化学动力学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级数的概念,掌握零、一、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应用;掌握由反应机理建立速率方程的近似方法(稳定态近似法、平衡态近似法);了解多相反应的步骤;理解经典过渡态理论的基本思想、基本公式及有关概念。 2.掌握阿仑尼乌斯方程及应用,明确活化能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参考书目 1. 苏克和、胡小玲主编,《物理化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 2. 傅献彩等编,《物理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印永嘉等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911材料综合 考试大纲

911材料综合考试大纲(2017年) 《材料综合》满分150分,考试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科学基础》三门课程,其中《物理化学》占总分的50%,《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占总分的30%,《材料科学基础》占总分的20%。特别注意:《材料科学基础》分为三部分,考生可任选其中一部分作答。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2017年)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及环境等专业的基础课。它既是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又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及变化速率规律等物理化学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具有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并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能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问题。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 以下按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以及化学动力学五部分列出考试内容及要求。并按深入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一)化学热力学基础 理解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等基本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表述及数学表达式涵义;明了热、功、内能、焓、熵和Gibss函数,以及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等概念。 熟练掌握在物质的p、T、V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求算热、功以及各种热力学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公式应用于特定体系的时候,能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汽压等)进行计算。 掌握熵增原理和吉布斯函数减小原理判据及其应用;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对应系数方程。 (二)化学平衡 明了热力学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会用热力学数据计算标准平衡常数;

昆明理工大学考研真题_809冶金物理化学2017年

第 1 页 共 5页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A 卷)考试科目代码:809 考试科目名称 :冶金物理化学 考生答题须知 1 所有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图表等类型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2 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3 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 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一、选择题。在题后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代号。(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合计30分) 1、在隔离系统内:( )。 ( 1 ) 热力学能守恒,焓守恒; ( 2 ) 热力学能不一定守恒,焓守恒; ( 3 ) 热力学能守恒,焓不一定守恒; ( 4 ) 热力学能、焓均不一定守恒。 2、H 2和O 2以2:1的摩尔比在绝热的钢瓶中反应生成H 2O ,在该过程中( )是正确的。 ( 1 ) ?H = 0; ( 2 ) ?T = 0; ( 3 ) pV γ = 常数; ( 4 ) ?U = 0。 3、公式d G =-S d T + V d p 可适用下述哪一过程:( ) (1) 在298 K ,100 kPa 下水蒸气凝结成水的过程; (2) 理想气体膨胀过程; (3) 电解水制H 2( g )和O 2( g )的过程; (4)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由N 2( g ) + 3H 2( g )合成NH 3( g )的过程。 4、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α,β任意两相平衡时,两相中下述物理量相等的是( )。 (1) 摩尔热力学能; (2) 摩尔焓; (3) 摩尔吉布斯函数; (4) 摩尔熵。 5、下列反应的焓变不符合标准摩尔生成焓定义的是:( )。 (1)H 2(g , p ) +N 2(g , p ) = NH 3(g , p ) ; 321 2 (2)H 2(g , p ) +Br 2(g , p ) = HBr(g , p ) ;1212 (3)N 2(g , p ) + D 2(g , p ) = ND 2(g , p ) ;12 (4)Na(s , p ) + Cl 2(g , p ) = NaCl(s , p ) 。126、在298 K 恒压下把某化学反应设计在可逆电池中进行可得电功91.84 kJ ,该过程的?U ,?S ,?A 和?G 的值为( )。 (选填表中的(1), (2), (3), (4)) ?U / kJ ?S / J·K -1 ?A / kJ ?G / kJ (1) -121.8 716.8 -91.84 -91.84 (2) 121.8 716.8 -91.84 -91.84 (3) 121.8 0.7168 -91.84 -91.84 (4) -121.8 0.7168 -91.84 -91.84

高分子化学期末重点试题及答案

1、使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最快的聚合方式是(C )。 A.热引发聚合 B.光聚合 C.光敏聚合 D. 热聚合 答案( C ) 2、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链自由基的( D )是过氧类引发剂引发剂效率降低 的主要原因 A.屏蔽效应 B.自加速效应 C.共轭效应 D.诱导效应 3、MMA(Q=0.74)与( C )最容易发生共聚 A. St(1.00 ) B. VC(0.044 ) C. AN ( 0.6 ) D. B( 2.39) 4、异戊二烯配位聚合理论上可制得( 6 )种立体规整聚合物。 A. 6 B. 4 C. 5 D.3 1、丁二烯配位聚合可制得(B )种立体规整聚合物。 A. 6 B. 4 C. 5 D.3 5、是阻聚剂并可用于测定引发反应速率的是( B ) A.对苯二酚 B.DPPH C.AIBN D.双酚A 3、丁二烯(e=-1.05)与(D )最容易发生交替共聚 A.苯乙烯(-0.8) B.氯乙烯(0.20) C.丙烯腈(0.6) D.马来酸酐(2.25) 4、不需要引发剂的聚合方法是(D )。 A.热引发聚合 B.光聚合 C.光敏聚合 D. 热聚合 5、常用于保护单体的试剂是( D ) A. BPO B.FeCl3 C.AIBN D. 对苯二酚 1、某一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它属于(连锁)聚合 反应。 2、BPO在高分子合成中是(引发剂)剂,对苯二酚加在单体中用作(阻聚剂)。 3、氧在低温时是(阻聚剂 )、在高温时是(引发剂)。 4、常用的逐步聚合反应方法有(熔融)缩聚、( 溶液) 缩聚、(界面 ) 缩聚。 5、链转移剂能使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 ) 7、梯形结构聚合物有较高的(热 )稳定性。 8、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和聚丙烯的结构分别是(-[CH2CH2]n- )、(-[CH2CH(C6H5)]n- )、(-[CH2CHCl]n- )和(-[CH2CHCH3]n- )。 9、腈纶的化学名称是(聚丙烯腈)。 10、聚合方法分为(两)大类,大多数乙烯基单体发生(连锁)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doc

硕士研究生《物理化学》(工)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科目代码:862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参考书目:《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天津大学; (物理化学实验教材可由下列教材中任选一种) 《物理化学实验》石油大学出版社吴肇亮等; 《基础化学实验》(上、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吴肇亮等 硕士研究生物理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概述 物理化学课程主要包括热力学原理和应用、化学动力学基础、相平衡基础、表面胶化和统计力学基础部分。其中前三部分为主要内容。 考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还应掌握物理化学一般方法,并具备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化学实验的相关内容中,要求掌握常用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 在有关的物理量计算和表述中,应注意采用国家标准单位制(SI制)及遵循有效数运算规则。在涉及数值的计算中应注意物理量单位的运算及传递。 二、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下面按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初步、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现象和胶体化学六个部分列出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按深入程度分“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 (1)化学热力学 1.热力学基础 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 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 明了热力学能、焓、熵、Helmholtz函数和Gibbs函数等热力学函数以及标准燃烧焓、标准生成焓、标准摩尔熵、标准生成Gibbs函数等概念。 掌握在物质的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计算热、功和各种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应用于特定系统的时候,会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其次是Van der Waals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汽压等)。 掌握熵增原理和各种平衡判据。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 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式。 了解用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式推导重要热力学公式的演绎方法。 2.相平衡

2019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物理化学考研真题A卷

2019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物理化学考研真题A卷 一、选择题。在题后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代号。(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合计30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1 )用热力学方法不能测热力学能的绝对值; ( 2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只与温度有关,且与气体物质的量成正比; ( 3 )N种气体混合物的热力学能等于混合前N种气体的热力学能之和; ( 4 )热力学能是系统状态的单值函数。 2、一封闭系统,当状态从A到B发生变化时,经历两条任意的不同途径( 途径1,途径2 ),则下列四式中,( )是正确的。 ( 1 ) Q1 = Q2; ( 2 ) W1 = W2; ( 3 ) Q1+W2= Q2+W1; ( 4 ) ?U1 = ?U2。 3、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A和B等温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仍为A(或B)原来的体积,则过程( ) 。 (1)?S > 0;(2)?S = 0;(3)?S< 0;(4)?S无法确定 4、温度T时,由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求化学反应 0 =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的公式为:()。 (1)?r H(T) == -?c H(B, 相态, T);(2)?r H(T) == ?c H(B, 相态, T); (3)?r H(T) == -c H(B, 相态, T);(4)?r H(T) == c H(B, 相态, T)。 5、一定量的N2气在恒定的压力下升高温度,则其吉布斯函数( )。 (1) 增大; (2) 不变; (3) 减小; (4) 无法确定。 6、在101325 Pa下,苯的熔点是5℃。在101325 Pa下5℃的C6H6( s )变为5℃的C6H6( l ),则过程的?H 0,?S 0,?G 0。( ) (1)?H>0,?S >0,?G=0;(2)?H>0,?S<0,?G<0; (3)?H<0,?S >0,?G>0;(4)?H<0,?S <0,?G=0。 7、25℃时有反应 C6H6(l) + 7O2(g)3H2O(l) + 6CO2(g) 若反应中各气体物质均可视为理想气体,则其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r H与反应的标准摩尔热力学能变?r U之差约为:()。 (1)-3.7 kJ·mol-1;(2)1.2 kJ·mol-1;(3)-1.2 kJ·mol-1;(4)3.7 kJ·mol-1;8、在拉乌尔定律表达式p B=p B*x B中,p B* :()。 (1)只是温度的函数,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无关; (2)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但与温度无关; (3)与温度、溶剂的性质有关,与溶质性质无关; (4)与温度、溶质的性质有关,与溶剂性质无关。 9、在101 325Pa下,碘在水和二硫化碳中分配达平衡,不存在固态碘及气相,则此系统的

高分子化学卢江名词解释期末必考

名词解释 1.高分子或称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由许多重复单元通过共价键有规律地连接而成的分子,具有高的分子量. 2.高分子化合物或称聚合物: 由许多单个高分子(聚合物分子)组成的物质。 3.重复单元由实际上或概念上是相应的小分子衍生而来 4.链原子:构成高分子主链骨架的单个原子 5.结构单元构成高分子主链结构组成的单个原子或原子团,可包含一个或多个链单元。 6.重复结构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分子结构的最小的结构单元 7.单体单元:高分子分子结构中由单个单体分子衍生而来的最大的结构单元 8.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单个聚合物分子中所含单体单元的数目。 9.末端基团(End Groups):高分子链的末端结构单元 10.加聚反应是指聚合产物分子的单体单元的组成与相应的单体分子相同的聚合反应 11.缩聚反应是指聚合产物分子的单体单元组成比相应单体分子少若干原子的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伴随有水、醇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 12.均聚物如果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只有一种重复结构单元、并且该重复结构单元可以只由一种(事实上的、隐含的或假想的)单体衍生而来,则该聚合物为均聚物,否则为共聚物。 13.逐步聚合反应是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聚合物分子是由体系中的单体分子以及所有聚合度不同的中间产物分子之间通过缩合或加成反应生成的,聚合反应可在单体分子以及任何中间产物分子之间进行。 14.链式聚合反应是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单体分子之间不能发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只能发生在单体分子和聚合反应活性中心之间,单体和聚合反应活性中心反应后生成聚合度更大的新的活性中心,如此反复生成聚合物分子。第二章逐步聚合反应 15.单体功能度(f ) 逐步聚合反应的单体分子要求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功能基或反应点,单体分子所含的参与聚合反应的功能基或反应点的数目叫单体功能度(f ) 16.反应程度P = 已反应的A(或B)功能基数/ 起始的A(或B)功能基数,反应过程中功能基的转化程度17.凝胶化现象在交联逐步聚合反应过程中,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突然增大,失去流动性,反应及搅拌所产生的气泡无法从体系中逸出,可看到凝胶或不溶性聚合物明显生成的实验现象。 18.凝胶点出现凝胶化现象时的反应程度叫做凝胶点,以p c表示。 19.预聚物含有反应性功能基,在适宜条件下可进一步发生聚合反应的低聚物称为预聚物 20.固化由预聚体反应生成交联高分子的过程常称为固化。 21.无规预聚物中未反应功能基在分子链上无规分布,通常由交联型逐步聚合反应在P

物理化学考研大纲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26 科目名称: 物理化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该课程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 (一) 化学热力学基础 1 系统的状态、状态函数及状态函数的性质。重点掌握状态函数的性质。 2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主要掌握定律的应用。 3 可逆过程的定义及特点,尤其是可逆过程的特点。 4 熵增原理、熵判据及其应用条件。主要是熵增原理。 5 热Q 、功W 、焓H 、热力学能U 、熵S 、亥姆霍茨函数A 、吉布斯函数G 的定义。 6 熵S 判据、亥姆霍茨函数A 判据、吉布斯函数G 判据及其使用条件。特别是熵S 判据和吉布斯函数G 判据的应用。 7 热力学基本方程的表达式及应用条件。 8 单纯T V p ,,变化过程、相变化过程(或两种变化过程的综合)的状态函数的改变理工量U ?、H ?、?S 、?A 、?G 的计算及过程量,Q W 的计算,特别是理想气体变化过程的计算尤为重要。 9 物质B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B (m f T H β ?,物质B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B (m c T H β ?,物质B 的标准摩尔熵),,B (m T S β ,物质B 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B (m f T G β ?的定义及应用。 10 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r m ()H T ? ,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热力学 能r m ()U T ? ,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熵)(T S m r ?,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T G m r ?的定义及计算。

2017年西南石油大学《物理化学》考试科目大纲

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物理化学考试是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教育部授权各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测试考生对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程度。本大纲遵照教育部物理化学课程指导小组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理、工科各专业对物理化学的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胶体化学的知识要求制订。本大纲力求反映专业特点,以科学、公平、准确、规范的尺度去测评考生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水平、基本判断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评价目标 (1) 物理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全面。 (2) 物理化学基本方法的理解深度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物理化学考试的核心在基础理论和原理及其在系统发生典型变化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基本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有一定的代数、数值和微积分计算工作量,需要准备计算器。 1 气体 理想气体、真实气体、气体液化的基本概念。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模型,摩尔气体常数,平均摩尔质量,道尔顿分压定律,阿马格分体积定律。 真实气体状态方程,真实气体的液化,对应状态原理,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2 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对p V T过程、相变过程、化学变化过程的应用及相关计算,包括Q、W、U、H、S、G、A、p、V、T等物理量的相关计算。 多组分系统偏摩尔量的性质与计算。 理想气体和真实气体的逸度、化学势及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混合物和溶液的活度、活度因子、化学势及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稀溶液的性质及其相关计算。 3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条件、平衡判据、平衡移动原理、平衡常数动量等相关的基本概念。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标准状态下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的计算。

(完整版)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期末考试2004_答案

高分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2005 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20) 1. 连锁聚合反应中, 聚合与解聚达到平衡时的温度 称之为聚合极限温度,它 是 单体浓度 的函数,计算公式为 ] ln[0 M R S H Tc +??= 。 2. 等摩尔投料时,外加酸催化聚酯化反应的速率方程是 2][COOH K dt =, 它适用的转化率范围是 0~98.8% 。 3.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有热分解型、氧化还原型和低温游离基型。热分解型引发剂典型的是 有机过氧类 、 无机过氧类 和 偶氮双腈类 ,典型的实例分别是 过氧化苯甲酰 、 过二硫酸钾 和 偶氮二异丁腈 ,氧化还原型和低温游离基型的实例为 H 2O 2+Fe 2+ 和 AgC 2H 5 。 4. 不可逆缩聚的特征是 在整个缩聚反应过程中聚合物不被缩聚反应的低分子产物所降解 、 也不发生其它的交换降解反应 。 5. 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说明共聚物的组成与 单体的竟聚率和单体的浓度 有关,而与 引发和终止速率 无关,它适用于 所有连锁型 共聚反应。 6. 熔融缩聚指的是 反应温度高于单体和缩聚物的熔点,反应体系处于熔融状态下进行的缩聚反应 ,界面缩聚指的是 两种单体分别溶解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聚合反应只在两相溶液的界面上进行的缩聚反应 。 7. 引发剂分解一半所需的时间 称为引发剂分解的半衰期。如果已知k d ,半衰期可以由公式 d k t 693 .02/1= 进行计算,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引发剂的半衰期就可以比较 引发剂活性的大小 。 8. 乳液聚合时,乳化剂浓度增加,聚合速率 增大 ,分子量 增大 ;引发剂浓度增加使聚合速率 增大 ,分子量 变小 。 9. 阴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主要有 负离子加成引发 、 电子转移引发 和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物理化学属我校进行命题的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 考试对象为参加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的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指定参考书中所含盖的主要内容。考查要点详见本纲第二部分。 三、评价目标 物理化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正确掌握和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2.熟练掌握和理解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3.熟练掌握和理解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反应机理。 4.熟练掌握和理解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应用。 5.正确掌握胶体及界面化学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 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内容约35% 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内容约25% 电化学的基本内容约25% 胶体及界面化学的基本内容约15%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1.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等温、等压、绝热等过程的内能变化、焓变化、热和功。 2.掌握利用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及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掌握应用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1.了解自发过程的共同性质,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理解热力学函数U、S的物理意义。 2.熟练掌握简单状态变化过程、相变化、化学反应ΔU、ΔH、ΔS、和ΔG的计算。 3.熟练掌握热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韦关系式及其应用、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 第三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1.理解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定义及它们的应用。 2.掌握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了解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逸度和活度的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