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矿的矿物组成和嵌布特征

金矿的矿物组成和嵌布特征

金矿的矿物组成和嵌布特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金矿的矿物组成和嵌布特征

某金矿样品,是一个以碎粒钠长岩、碎粒石英岩为主的含矿岩石;黄铁矿、银金矿、黄铜矿及其氧化矿物、闪锌矿、方铅矿、辉锑矿、赤铁矿为主要金属矿物的富硫化物型的金矿。选矿目标矿物为银金矿,可回收矿物为黄铜矿、辉锑矿、闪锌矿、方铅矿。含矿原岩类型虽然只有重结晶的钠长碎粒岩、硅化碎粒岩、石英岩三种,但是,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特征。强烈的破碎和交代,对原岩的改造十分强烈,原岩中的一部分矿物成碎粒集合体,只有少量的钠长石成碎斑残留。硅化部分可见以粗粒石英交代碎粒组分为特征。矿化作用主要以金属矿物交代碎粒为主。受破碎作用的影响,主体含矿岩石结构已经无法识别,目前可见结构主要以硅化碎粒碎斑结构为主。含矿岩石的蚀变作用可见有白云母化和碳酸盐化、硅化三种。主要和含矿有关的蚀变作用为硅化。硅化石英交代碎粒钠长石,金属矿化交代硅化组分的破碎产物。含矿岩石类可见为硅化钠长碎粒岩、石英岩等,其中的石英岩具有硅化重结晶的特征。含矿岩石的矿化作用主要以金属硫化物矿化为主,其中的赤铁矿化为成矿前的原岩蚀变形成,可见赤铁矿成簇状出现并被黄铁矿包裹。样品中金的载体矿物可见只有银金矿一种。含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多和黄铁矿有关,大部分含金矿物在黄铁矿中成包裹体或者银金矿和黄铁矿成连生体。其他金属硫化物矿物的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锑矿等,全部成团块状集合体和脉状出现,其中的辉锑矿部分被氧化。样品中的含量最高的硫化物矿物黄铁矿,大部分成团块状集合体,破碎比较严重,可回收金属硫化物矿物多分布于由于黄铁矿破碎颗粒之间;在碎裂黄铁矿中成网脉;在黄铁矿中成沿裂隙交代等结构形式。总体上矿石矿物的种类复杂,成因关系复杂;结构复杂。含矿岩石中的金属硫化物矿物,具

金川铜镍矿床简述

金川铜镍矿床简述 摘要 金川岩浆矿床与世界上其它几个大型硫化铜镍矿相比,具有矿化比例极高,岩体的岩相分带和矿体产状与原地熔离机制不协调等地质和成因特点。论文通过对金川铜镍矿地质构造及矿化特征、成矿模式系统分析,指出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和定位的主要控制因素表现为:同源岩浆控制和后期构造控制。 一、简述 金川铜镍矿床由当时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后改称第六地质队)一分 队1958年发现于一名叫“白家嘴子”的地方。矿床发现后,甘肃省委主管工业 书记何承华到现场,建议改名“金川”,寓意铜、镍金属之多。从此,“金川” 一名开始延用至今。 该矿床又称金川铜镍矿,是个特大型的铜镍矿床,位于金昌市境内,该矿发 现于1958年,1959年开始普查勘探,1966年提交了Ⅲ矿区的最终勘探报告,1972 年完成了Ⅱ矿区的最终勘探报告,1973年结束了Ⅳ矿区的初步勘探。累计探明 铜储量350.44万t,镍储量553.65万t,矿床镍品位0.47%~1.64%,铜品位 0.24%~1.66%。该矿床也是我国铂族金属和钴金属的重要来源。 金川铜镍矿是世界著名的多金属共生的大型硫化铜镍矿床之一。镍和铂族金 属居全国第一位,铜、钴储量居全国第二位,矿床中伴生的多金属品类之多,在 国内外迄今尚属罕见。金川铜镍矿的发现与开发,从根本上结束了我国缺镍少铂 的历史. 矿床位于中朝准地台阿拉善隆起区西南边缘的龙首山隆起,北为地台内 部区,南为祁连山褶皱系。龙首山隆起夹于北缘和南缘两断裂带之间,北缘断裂 带是隆起和潮水坳陷的分界,南缘断裂带是隆起和河西走廊过渡带的分界。 二、金川铜镍矿成矿背景 金川超大型岩浆Cu2Ni2PGE矿床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北祁连古大陆裂谷拉 张初期穹状隆起阶段,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古陆阿拉善陆块西南缘龙首山隆起中 [3]。龙首山隆起南以南缘断裂与祁连褶皱带分开,北以龙首山北缘断裂与潮水凹 陷相邻,沿龙首山隆起带南缘断裂分布有大小20余个镁铁超镁铁岩体(群)和若 干个中酸性岩体,组成北西西向转向近东向龙首山构造岩浆带,东西延伸200km 左右,金川矿床正处于其构造转折处[1- 3](图1)。金川超镁铁岩侵位于龙首山 隆起结晶基底古元古代龙首山群中,成岩成矿时代为1508±31Ma[2],龙首山群 下部是以基性火山岩为特点的白家嘴子组,其上为以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 的塔马子沟组。盖层为长城—蓟县系和震旦系富镁碳酸盐岩建造和碳酸盐岩碎屑 流沉积建造[1- 3, 5]。区域地层褶皱发育,龙首山北西西向隆起构造两侧边缘地

涞源某银金矿矿石工艺矿物学特征

黄金 GOLD2018年第8期/第39卷涞源某银金矿矿石工艺矿物学特征 收稿日期:2018-03-19;修回日期:2018-05-06 作者简介:李芬香(1986—),女,湖南浏阳人,工程师,硕士,从事岩矿鉴定、工艺矿物学研究工作;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向阳大街900号,河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071000;E-mail:drmmusic@https://www.doczj.com/doc/eb14558236.html, 李芬香,危刚,路峰,林瑶,余明 (河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摘要:通过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探针等分析方法,对涞源某银金矿矿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嵌布关系,以及有用元素金、银、铅、锌的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 究,为该银金矿的综合回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银金矿石;嵌布关系;赋存状态;物质组成;工艺矿物学 中图分类号:TD953 文章编号:1001-1277(2018)08-0064-0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1792/hj20180813 近年来,中国已探明的金矿资源中贫矿越来越 多,且矿石构造复杂,嵌布粒度细,赋存状态多样,选 矿难度大[1]。某矿区地处河北省涞源县兴安—太行 成矿带,银金矿体产于王安镇杂岩体中心部位的斑状 二长花岗岩中,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和构 造蚀变岩型,已探明其为一个小型金矿床[2]。银的 地球化学特性决定了其与铅、锌、硫在成矿过程中的 密切关系[3-4],而且各金属矿物的赋存状态决定着它 们在分选过程中的走向和综合利用程度。因此,有必 要对矿石中的金、银、铅、锌等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 研究,以确定提高金属矿物回收率的有效途径[5-6]。 1矿石性质 1.1 矿石化学组成 为了查清银金矿矿石的化学组成,对其试样进行 了化学成分分析及铅、锌物相分析,结果分别见表1、 表2和表3。 表1 原矿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成分Cu Pb Zn SiO2Al2O3TiO2CaO MgO TFe w/%0.12 2.92 1.8461.527.370.26 2.96 1.11 5.48 成分K2O Na2O S As P Cr Au a Ag b w/% 2.800.54 3.380.0190.00150.019 2.4238 aw(Au)/(g·t-1),bw(Ag)/(g·t-1)。 表2 铅物相分析结果 相别w(Pb)/%分布率/% 硫酸铅0.0140.47 白铅矿0.35011.72 方铅矿 2.56085.74 磷氯铅矿0.061 2.04 其他铅0.0010.03 总铅 2.986100.00 表3 锌物相分析结果 相别w(Zn)/%分布率/% 硫酸锌0.0010.06 氧化锌0.072 3.97 硫化锌 1.68092.55 其他锌0.062 3.42 总锌 1.815100.00 1.2 矿石矿物组成 通过光学显微镜鉴定,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 矿、闪锌矿、方铅矿为主,微量黄铜矿、辉银矿和褐铁 矿,偶见自然银、含金矿物、铜蓝、白铅矿和磁铁矿;部 分矿石中脉石矿物以石英和绢云母为主,部分矿石以 石英为主,少数矿石中见有未蚀变的长石。经电子探 针分析,矿石中含金矿物为银金矿。矿石矿物组成分 析结果见表4。 表4 矿石矿物组成分析结果 金属矿物相对含量/%脉石矿物相对含量/% 自然银46粒石英73 银金矿9粒绢云母14 黄铁矿 4 钾长石2 闪锌矿 1.5斜长石1 方铅矿 1 白云母0.5 黄铜矿微量碳酸盐矿物0.5 辉银矿微量黑云母偶见 铜蓝偶见磷灰石偶见 白铅矿偶见锆石偶见 黝锡矿偶见金红石偶见 褐铁矿微量 磁铁矿偶见 合计8 合计92万方数据

常见矿物特点

常见矿物 地壳中发现的矿物有三千多种,但是常见矿物只有几十种,主要矿物不过十几种: ⑴斜长石 39% ⑹云母 5% ⑾磁铁矿 1.5% ⑵钾长石 12% ⑺稀土矿物 4.6% (+钛铁矿) ⑶石英 12% ⑻橄榄石 3% 其他矿物 4.5% ⑷辉石 11% ⑼方解石 1.5% ⑸角闪石 5% ⑽白云石 0.9% 常见矿物的特征: 1.石英SiO2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晶体,其中无色透明者通常称为水晶;晶形呈六方柱状,柱面有横纹;颜色很多,常见者为无色、乳白色;石英常呈斑状或块状;硬度7;相对密度 2.67;晶面上呈玻璃光泽;无解理,断口呈贝壳状,断口上呈油脂光泽。石英用途很广,可做玻璃原材料,制做石英器皿;颜色鲜艳和纯净无缺陷的水晶可做宝石和光学材料;具压电性的晶体可用做无线电通讯器材。 2.正长石 KalSi3O8晶体呈短柱状,通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常为肉红、褐黄色;硬度6;相对密度2.5;玻璃光泽;两组解理。可制作瓷釉,并可提制钾肥。 3.斜长石斜长石是钠长石(NaAlSi3O8)与钙长石(CaAl2Si2O8)混合组成的系列矿物的总称;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硬度6-6.5;相对密度2.61-2.76;玻璃光泽;两组解理。也可用作陶瓷原料。 4.白云母KAl2[AlSi3O10](OH,F)2晶体呈假六方柱状;无色或白色,常带浅绿、浅黄及、浅灰色;硬度2-3;相对密度2.76-3.2;片装解理完全,可以顺着解理面剥成很薄的薄片;薄片具弹性;呈鳞片状者叫绢云母。白云母具有良好绝缘性,可用于电器工业中。 5.黑云母K(Mg,Fe)3[AlSi3O10] (OH,F)2晶体呈假六方柱状;黑色、褐色;珍珠光泽,解理面上有珍珠彩晕;其它物理性质与白云母类同。 6.普通角闪石Ca2Na(Mg,Fe)4(Al,Fe) [ (Si,Ai)2O6] 晶体呈柱状;深绿色或黑色;硬度5-6;相对密度3.1-3.3;玻璃光泽;有两组解理,横切面上两组解理的交角为124°与56°。 7.普通辉石(Ca,Na)(Mg,Fe2+,Al,Fe3+)[(Si,Ai)2O6] 晶体呈短柱状、粒状;黑色、深黑棕色;硬度5-6;相对密度3.2-3.6;玻璃光泽;两组解理,横切面上两组解理的交角为93°与87°。 8.橄榄石(Mg,Fe)2SiO4晶体呈粒状;橄榄绿色、浅绿黄色;硬度6.5-7;相对密度3.3-3.5;性脆;玻璃光泽。 9.石榴子石A3B2[SiO4]3其中A代表Mg2+、Ca2+;B代表Al3+、Fe3+。常见的石榴子石有: 钙铁石榴子石 Ca3Fe2[SiO4]3褐红色、黑色; 钙铝石榴子石 Ca3Al2[SiO4]3浅黄、浅绿、黄褐色。 石榴子石的晶体常为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多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硬度6.7-7.5;相对密度3.5-4.3;油脂光泽和玻璃光泽。红色石榴子石可琢磨成宝石。 10.方解石 Ca[CO3] 晶体呈菱面体及复三方复三角面体等;常呈粒状、块状集合体;无色或乳白色;硬度3;相对密度2.6-2.8;玻璃光泽;性脆;具有菱面体解理。方解石与盐酸作用时,反应激烈(剧烈起泡),放出CO2气体。无色、透明无裂痕的完好方解石叫冰洲石,是重要的光学材料。 11.白云石 CaMg[CO3]2 与稀冷盐酸作用反应较缓慢(起泡不剧烈),可与方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01T13:56:00.9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芦大超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但由于我国金矿资源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实际金矿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直接导致金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为从根本上提升金矿开采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加强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了金矿矿床成因,望对我国未来金矿开采作业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作为我国矿产资源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整体挖掘开采质量和工业生产效率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金矿资源主要指具有一定含金量的矿石,可以用于工业当中,经过冶炼提成,能成为精金及金制品。虽然现阶段我国的金矿开采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原因掌握的不够深入。 1 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 1.1 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 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形成富集金矿体。 1.3 矿石构造及结构 原生矿石较常见的构造类型为脉状构造以及网脉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矿物例如黄铁矿、石英等一般为脉状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黄铁矿胶状构造也是较为普遍的。条带构造多见于围岩裂隙,条带构造矿物一般有黄铁矿以及石英。角砾状构造是热液早阶段或主阶段形成矿物收到外力作用发生断裂,并充填在断裂破碎带中形成的。原生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以及纤维状结构四种,其中粒状结构又可以分为自形结构和半自形结构。交代结构是在矿石形成的热液蚀变期形成的,交代结构形成晚期,交代结构裂缝充填交代,形成早期石英,常见的交代结构矿石为交代黄铁矿。纤维结构出现在白铁矿中,结构分布无定向性,较为罕见。原生黄铁矿矿石结构为稀疏侵染或分散侵染,半自形晶粒状结构,矿石形成后期的黄铁矿多为自形晶粒状结构。石英矿石结构一般为它形晶粒状结构,石英颗粒较大时为半自形晶粒结构。氧化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填隙结构、假象结构、泥质结构以及隐晶质结构等,原生矿石在酸性环境中,经过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形成填隙结构,褐铁矿填隙结构形态为脉状或斑块状;隐晶质结构矿石是原生矿石酸性环境中逐渐发生变化,易溶于酸性溶液的不稳定矿物流失,留下的稳定矿物逐渐形成隐晶质矿石;假象结构矿石是在热液阶段或矿石表面氧化结算,黄铁矿与锑的硫化物发生氧化作用,矿石中既存在氧化后的晶体结构,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原生矿石结构。泥质结构是原生矿石中易溶于酸性溶液的物质在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下流失,留下的铁泥质或隐晶硅质以泥质填充物的形式在角砾间填充并沿着矿石裂缝方向分布。 2 金矿矿床成因研究 2.1 金矿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 金矿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包括岩性、构造、岩浆活动、地层等几种形式,地层主要是发生地层作用产生一定的物质,以矿体为基础,将岩浆填充在构造带当中,随时岩浆的移动,在岩石内部产生矿体,同时岩浆活动也为金矿的成矿提供了物质条件。岩性则是指岩石的特性,例如粉碎岩与角砾岩等,具有大量的裂缝与断层,为岩浆活动提供了基础。 2.2 金矿矿床形成的物质来源 金矿矿床是由金矿形成的,含有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两大化学特征。硫同位素是同位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它的特征可以分为地幔硫、地层硫、混合硫三种,其中地幔硫是硅镁层的同位素,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地层硫则是经过岩浆作用在漫长的时间里使得地表层下降,在这其中又由于地层种类的丰富多样,地层经历着大量的变化,因此地层硫也随着地层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多种形态,结构繁多。同时,微量元素也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对金矿矿石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与分析,根据微量元素的种类与特征,这样就可以得出金矿成型的原因。金矿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微量元素在碱性物质下就会发生变化,以易溶结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之中。 2.3 金矿成矿的条件 金矿成矿的条件一般包括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气温的高低、气压的大小、附着物的特征特性、盐含量以及密度的大小等都是金矿矿石成矿的条件。矿体包裹体可以按照岩石形成的原因分为原生包裹体、假次生包裹体、次生包裹体三种形式,原生包裹体通常是排列在一起密密麻麻的形式,少数包裹体则是分散的形式。同时在成矿形成的因素当中,时间是必不可少的,金矿矿石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来发生

云南富宁县安定铜镍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_郑国龙

2014年第33卷第4期550 554页云南地质CN53 1041/P ISSN1004 1885云南富宁县安定铜镍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郑国龙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〇六队,云南昆明650217) 摘要:安定铜镍矿均产于安定基性岩体中。矿床类型属于岩浆熔离—热液硫化铜镍矿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出。 关键词:铜镍矿;矿产成因;云南富宁县安定 中图分类号:P618.4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85(2014)4-550-07 安定铜镍矿区域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过渡带,夹持在康滇、越北、江南三大古陆之间的金三角地区,处于个旧—右江盆岭区二级构造单元中南段。由于受广南—富宁、理达、那坡三条深大断裂的影响,在富宁形成一个三叉型陆内裂谷系,其西支为广南—富宁裂陷槽,东支与广西百色坳陷相连,南支经广西那坡与越南相通,重点合作区即处于三叉型陆内裂谷系的交汇部位。 1矿区地质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三叠系,在周边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碳系地层出露(图1),地层总体走向为N40?W,受构造影响,挠曲发育。 本区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构造不明显,局部受构造影响,挠曲发育。断裂主要有NW向的富宁断裂、董堡—那桑圩断裂和SN向的里达断裂,组成双“入”字形构造,其次有NE向、近EW向的次一级断层,其规模都较小。 该期岩体成群出现,由19个岩体组成。主要分布于那谢、郎六—安定、沙莫—玉林三个岩浆岩盆区,多呈岩床、岩墙、岩脉成群产出,岩体大小不一,单岩体面积0.2km2 16km2。其中郎六—安定岩盆出露长12km,宽1km 10km;那谢岩盆南部出露长14km,北部出露长15km;富宁岩盆出露长15km;三个岩盆共计长56km,显示巨大的找矿空间。岩体分异明显,岩相清楚,自岩体底部向上可分四个岩相带:致密辉绿岩相带(βμ),细中粒橄榄辉长苏长岩相带(ωυ-υ0),中粒辉长苏长岩相带(υ-υ0),闪长岩相带(δ)。铜镍矿化主要产于中细粒橄榄辉长苏长岩相,其次产于中粒辉长苏长岩相中。补充贯入体:辉绿岩脉、橄榄辉长岩脉、含Cu、Ni硫化物辉长辉绿岩脉等。 基性侵入岩与围岩接触时,相对于第一期其接触变质较为强烈,若围岩倾角较缓时,其接触变质晕较为清楚。以接触热力变质为主,与泥质岩石接触时常变为角岩,与灰岩接触时一般变为结晶灰岩,在牙牌、腊兰等地区见有接触交代变质的矽卡岩。 2矿床地质特征 2.1矿体特征 矿区出露下二叠统茅口组灰岩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硅质岩,构成一近东西向的短轴弧形向斜构造,沿向斜轴部产生派生断裂。 中三叠世时,岩浆沿上述派生断裂侵入短轴弧形向斜轴部,形成一个“安定型”基性岩岩盆。岩盆长7km,宽3.5km。 安定铜镍矿均产于安定基性岩体中。矿床类型属于岩浆熔离—热液硫化铜镍矿床。按产状的不同矿体 收稿日期:2014-09-15 作者简介:郑国龙(1981 ),男,辽宁朝阳县人,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 一、岩桨热液金矿床 本类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如密山~清源深断裂,郯城~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海丰深断裂带等。混合岩化~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 (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熔型花岗石。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多金属矿化。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 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呈北东~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

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极少数分布于云岩岩或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6条矿体组成。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米,最厚5~10 米。 含金地质体共有3种:①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③含金破碎蚀变带。 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钠长石化为主。 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有银金矿和碲金矿,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等。金品位为5.37~9.01g/t,一般在7 g/t以上。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产地质复杂,要充分挖掘矿产并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必须详细勘探矿产的分布特征,明确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论文论述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并对金矿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 标签: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矿产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是在大量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对金矿矿床的地址特征与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矿体特征、矿石结构与构造、成矿物质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是矿体分析与挖掘的重要依据。 1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1.1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一般来讲,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其中,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 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

常见矿物基本特征

常见矿物基本特征 一、常见白色矿物 (3) 方解石:CaCO3 (3) 白云石:CaMg[CO3] (4) a-石英:a-SiO2 (5) 斜长石:Na[AlSi3O8]—Ca[Al2Si2O8] 架状硅酸盐 (6) 重晶石:BaSO4 硫酸盐 (8) 二、含铜矿物 (8) 黄铜矿:CuFeS2(原生矿) (8) 辉铜矿:CuS2(次生富集带) (9) 斑铜矿:Cu5FeS4(原生矿) (10) 黝铜矿:Cu5Sb4S13(原生矿) (11) 孔雀石:Cu2CO3(OH)2(氧化带) (12) 蓝铜矿:Cu3[CO3]2(OH)2(氧化带) (12) 铜蓝:CuS(斑铜矿的次生矿物,次生富集带) (13) 胆矾:CuSO4.5H2O(氧化带) (13) 赤铜矿: Cu2O(氧化带)cuprite (14) 赤铜矿-产地分布 (15) 三、含铁矿物 (16) 褐铁矿: FeO(OH).nH2O错误!未指定文件名。 (16) 赤铁矿: Fe2O3 (17) 黄铁矿: FeS2 (18)

菱铁矿: FeCO3 (19) 三、稀有金属矿物 (20) 细晶石 (20) 辉钼矿 (22)

一、常见白色矿物 方解石:CaCO3 【化学组成】 CaO56.03%, CO243.97%,常含Mn和Fe,有时含Sr. 【形态】经常可以见到良好的晶体,常见晶形有六方柱[1010]和菱面体[0112]的聚形、复三方偏三角面体[2131]等,三组解理彼此斜交,其夹角为74055′集合体呈粒状、致密块状、钟乳状、结核状等。 【物理性质】透明无色或白色,有时因含杂质而呈灰、黄、粉红、蓝等色;白色条痕;玻璃光泽;硬度3;解理上常见平行长对角线方向的双晶纹;比重2.715. 无色透明的晶体为贵重光学材料,称为冰洲石(因盛产于冰岛而得名)【成因产状】方解石在自然界分布极广。 在浅海或湖泊中常常沉积形成广大的石灰岩(以方解石为主的沉积岩)层。 地下水可溶蚀石灰岩,也可以重新形成方解石,如石钟乳、石笋、石灰华等。在土壤中活动的地下水在潜水面附近常形成沿一定水平分布的方解释结核,地质工作者习惯称为钙质结核。 在热液活动中常形成含矿或不含矿的方解石脉。在晶洞中,常有良好晶体。 在岩浆作用形成的碳酸盐中,方解石常占80%左右。 此外,方解石还作为碎屑沉积岩的胶结物,基性火成岩蚀变后的矿物等参加到各种岩石中去。由于地下水活动,各种岩石的裂隙中也经常充

浅谈烟墩南山铜镍矿成矿条件_周华

科技论坛 浅谈烟墩南山铜镍矿成矿条件 周华王宣军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通过1∶1万地质测量、1∶2千地质剖面测量、1:1万磁法测量、激电剖面测量工作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侵入岩的分布情况,在测区北部和南部发现较好的物探激电异常(高值点),是寻找铜镍矿的有利部位。 关键词:基性超基性岩;铜镍矿;物理特征;化学特征 1区域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 1.1区域地质特征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准噶尔-北天山地槽褶皱系,哈尔力克复背斜南缘,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火山沉积建造。主要表现为由一系列平行大断裂组成深断裂带,沿断裂带形成的以黄山基性-超基性侵入杂岩体为中心的岩带与造山后期应力释放带来的引张作用有关,富含铜镍矿;黄山铜镍矿、土墩铜镍矿。 1.1.1地层。区域上地层有石炭系、第三系及第四系。 石炭系为区内出露的最老的地层,主要分布在图幅中南部,面积较大;第三系地层几乎分布在整个图幅,面积特大,呈带状、不规则条带状;第四系分布广泛,零星分布在整个图幅。 1.1.2岩浆岩。区域内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分布广泛,主要以古生代岩浆岩为主。 1.1.3构造。区域内断裂及褶邹构造较为发育,断裂构造以干洞废墟-1088高点复式向斜为主,北面与骆驼圈子-梧桐窝子泉断陷相接,南面与翠岭-1404高点单斜相邻。区内褶邹构造由于受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态不完整,其总的形态及展布方向受区域性东西向主体构造控制,多为线状紧闭型褶邹,土墩铜镍矿床即处于干洞废墟-1088高点复式向斜的北端。 1.1.4脉岩。脉岩发育,基性脉岩-酸性脉岩均发育。 1.2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区域上为平静的磁场区,场值在0-100γ间变化,仅在局部形成NEE向剧烈变化磁场区,跳跃式变化强烈在100-500γ,个别达1000γ以上的峰值,异常出现明显的梯度和幅度变化,则多与深大断裂和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经地面检查第四系戈壁覆盖,这些异常的共同特点是曲线平缓开阔而规律,峰值不超过2000γ,该区以波动的升正磁场为主,在其内部或边缘出现一些形状不规则宽缓的局部异常;区域性升高正磁场可能覆盖的中酸性侵入岩体的反映,根据相邻地区的规律,区域上的负磁场可能是深变质岩系的反映。 1.3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根据新疆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在哈密地区进行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1∶20万分幅为K-46-X VII烟墩幅)在区域圈出Hs-20、29、35三个异常,异常分布在区域的中、西南部,特征元素为Cu、Co、Ni、Fe、P、Au,三个异常处在塔里木板块觉罗塔格岛孤带黄山向斜柬,康古尔断裂F17与干墩断裂F18之间的下石灰统干墩群和中石灰统梧桐窝子群分布区。其中Hs-35异常特征元素为Cu、Cr、Ni、Zn、Co,该异常分布在区域的西南部,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Y42b)、硅质岩、安山凝灰岩,后者见有强烈的蚀变,如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且有闪长玢岩脉分布。在区域内可能形成的矿种为Cu、Co、Ni、Zn、M o、Au、Ag。 1.4区域矿产分布 区域内金属矿产主要为铜、镍、钴、铁、铅,但以铜、镍、为主,而铜镍矿床则产于觉罗塔格铜镍成矿带的黄山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成群出露地段,如黄山东岩体、黄山岩体、香山岩体等均已发现大中型铜镍矿床。铜镍矿分布在黄山、黄山东、香山、土墩岩体内,其次有铜钼矿(三岔口),金(金山金矿);非金属矿产为水晶,石墨;盐类矿产为食盐、芒硝;建筑材料为花岗岩等。 2工作区的地质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1工作区地质特征 2.1.1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中-上石炭统、第三系、第四系。 2.1.2构造。由于工作区受区域近东西向大断裂影响,区内次一级断裂发育,主要为北东向、北西向。在长期的地质历史中,频繁遭受构造应力作用,因此,岩体与围岩均发生相当强烈的破碎,在岩体边缘辉长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劈理发育,岩时破碎剧烈。 2.1.3侵入岩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以石炭纪中世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分布在测区的西北部,多呈岩株状产出,其次是二叠纪钾长花岗岩,另外在测区中部分布有石炭纪辉长岩。岩脉主要为石英脉,分布在测区的西北部、东南部;走向呈北西、北东向,长几米-几十米,宽0.5-2米,石英脉两侧岩石较破碎,具有硅化、褐铁矿化。 2.1.4矿化及蚀变。本区出现的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a.硅化:分布普遍,侵入岩、地层及构造破碎带内均可见到,大部分呈弥漫状和细脉状穿切花岗岩及砂岩、石英片岩中。b.绿泥石化:分布普遍,岩石中(硅质岩、石英片岩为主)均有分布,而且蚀变强度大,主要为面状蚀变。c.绿帘石化:为本区常见蚀变矿物,主要分布于硅质岩中,往往与绿泥石、碳酸盐相伴产出,既有面状蚀变又有线状蚀变。d.碳酸盐化:区内广泛分布,在地表均可连续见到,往往与绿泥石、绿帘石组成细网脉产出。属晚期热液蚀变。e.褐铁矿化:分布在石英脉及花岗岩砂岩、石英片岩的裂隙面上。 2.2工作区景观地球化学特征 工作区地貌类型主要为低山区,丘陵地形,相对高差不大,天然露头较少,植被不发育。区内水系较发育,沟谷开阔平坦,由于各种风化作用改变了元素的存在形式,在搬运过程中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元素迁移或富集,通常物理风化作用在本区起主导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为辅助作用。 2.3工作区地球物理特征 2.3.1电法特征。工作区的视电阻率大部分在50-200欧姆之间,电阻率值变化较为平稳。从不同深度的瞬变电磁RM F平面图看,工作区整体电磁性变化较为平稳,只有在工区的西北部及东南部有较为连续的异常显示,地质体下延也有一定的深度。北部的瞬变电磁异常较为宽大,从7道至42道的感应电动势异常看,从地表向下,异常一直较为连续,说明异常地质体向下有一定的延伸,下延深度超过400米,异常强度较大,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桶状异常。 东南部的异常在浅地表还较弱,但随着深度的加大,异常的强度反而越强了,说明在深部存在有引起瞬变电磁异常的地质体。考虑到瞬变电磁异常对于块状硫化物有着较好的反映,在本区的瞬变电磁异常应请注意寻找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铜镍多金属矿床。 2.3.2磁法特征。1:1万磁法测量显示本测区磁异常强度ΔT均在100nT以上,在磁异常强度ΔT等值线为400nT以上主要有二个较大的异常带,从异常体分布来看,为东北走向,方位约70°2号异常呈条带状,向东北延伸,虽异常强度相对1号异常较弱,但整个异常体连续性较好,有较好的异常浓集中心。 2.3.3激电剖面。本次对该区进行5条激电剖面测量,发现3处高极化率异常,分别处于510-530线的200-240号测点和260-300号测点分布范围内,以及535-550线220-250号测点范围内,极化率大于5%,基本与高磁异常相对应。 综上所述,工作区覆盖面积较大,开展物探工作是本区最有效的工作手段,通过工作取得了大量深部物探异常信息,结合地质条件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尤其是对寻找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铜镍矿床具有较大的潜力。 5 ··

魏家庄矿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解析

魏家庄矿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解析 论文简要地分析了河南省魏家庄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矿化体、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围岩蚀变及分布等地质概况,以及区内矿(化)体的规模、产状、分布及矿石质量特征,通过对调查区内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寻找可能发现的矿产,研究进一步工作的重点及找矿方向。 标签: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0前言 魏家莊矿区位于西峡县二郎坪乡北西约15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6′00″—111°37′00″,北纬33°33′00″-33°34′04″。工作区地处伏牛山南麓、西峡县北部,属中低山地形。该区属季风型大陆性亚热带气候,农作物为小麦、水稻、玉米、红薯,经济作物有板栗、花生、油桐、香姑、木耳、山茱萸等。 1区域地质特征 工作区区域构造变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金、铜等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条件极为有利。以朱阳关-夏馆断裂为界向北,区域地层从老到新为:下元古界秦岭群、下古生界二郎坪群、第四系。其中秦岭群和北部的二郎坪群均呈断层接触关系。 区域内构造发育,自北而南发育一系列规模巨大的NWW向韧性剪切带,这些区域性韧性剪切带控制了区内构造蚀变岩型银、金矿点、异常的空间分布。其中以朱阳关-夏馆深大断裂最为重要。 岩浆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含有挥发分也可含少量固体物质、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高温黏稠的熔融体[1]。 区域内岩浆活动十分普遍,而且从早古生代到中新生代燕山期都很剧烈。岩石种类齐全,从超基性到酸性以至于碱性岩皆有分布,面积广泛。主要特点是在时间演化上和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一性,常和本区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从时代上由老到新,演化特点表现为岩性由基性到酸性,强度由强变弱。 2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2]。 2.1矿化带(矿体)形态与规模 2.1.1矿化带形态与规模

中国金矿的特征和分布

中国金矿的特征和分布 2016-04-16 12:23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国内金矿分布图 迄今,我国已发现的金矿物有38种,若包括亚种和变种达46种。其中我国首次发现的有22种,包括变种达25种。岩金矿床中约44种,砂金矿床中约10种。 我国金的经济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和银金矿,少数矿床中有金银矿、碲金矿、针碲金银矿、碲金银矿和黑铋金矿等。个别矿床以金的碲化物为主要经济矿物之一。 大量分析资料表明,纯自然金不多见,其中常含一定量的Ag,形成Au-Ag系列矿物。对于该系列矿物类认识,目前还存在不同看法。从我国大量测试结果看,该系列矿物的化学成分变化是连续的。亚种可分为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和自然银。 较纯的自然金,其颜色和条痕都为浓的金黄色,密度实测值为18.9g/cm3(含Au 99.55%,Ag 0.45%)。随Ag含量增高,颜色和条痕逐渐变浅,密度逐渐降低。实测压入硬度VHN50g,自然金为39.5~103.3 kg/mm2。随Ag含量增高,VHN值最初增高(自然金-银金矿),而后降低(银金矿-自然银)。 自然金几乎可以在各种类型的金矿中产出,在大多数矿床中都是金的主要经济矿物之一,在某些矿床中可以成为金的最主要经济矿物。金银矿虽然可在某些矿床中见及,但一般含量甚微,仅在少数矿床中具有工业价值,或为金、银的主要经济矿物。自然银虽较为常见,但一般不含金,或含少量的Au(0.n%),只在个别矿床中见含有较多量的金(Au0.n%~10n%)。自然金等Au-Ag等系列矿物的共(伴生)矿物众多,可形成多种多样的矿物共生组合,其中最主要的是石英和黄铁矿。

浅析湘西沃溪金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深部找矿

浅析湘西沃溪金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深部找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先进技术对沃溪矿床V3矿脉深部(29中段)矿体进行了矿石矿物学研究和分析。发现深部矿体自然金中含有Ag、Sb、Pb、Bi等杂质元素的含量明显比浅部(24中段以上)自然金相应组分的含量偏高,深部自然金的成色(≤995)比浅部自然金的成色(≥999)明显偏低;深部矿体矿石中发育辉锑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硫锑矿、车轮矿等矿物.形成明显比浅部矿体组成复杂的矿物组合.显示矿床深部发育Au—Pb—Zn—Bi Cu 的矿化作用。上述表明:沃溪矿床深部可能发育具Au—Pb—Zn—Bi Cu等元素组合的新矿体它不同于浅部的w—sb—Au元素组合的特征。因而深部找矿工作应多注重Au—Pb—Zn—Bi Cu多元素矿床。 关键词:深部找矿;矿化;金矿床;湘西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through advanced technology to WoXi deposit V3 veins deep (29 middle) orebodies on ore mineralogy research and analysis. Deep natural gold ore bodies found contain Ag, Sb, Pb, Bi impurity element content than obvious shallow (24 middle above) nature gold content of corresponding components on the high side, deep natural gold, who (or 995) than shallow natural gold quartile (999), who obviously low; Deep ore body in the ore development stibnite, pyrite, depressed, chalcopyrite, tetrahedrite, sulfur TiKuang, wheels ore mineral etc. Formation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minerals of shallow orebody complex combination. Shows the deep deposit growth Au-Pb-Zn-BiCu of mineralization. The above shows that: WoXi deposit may have Au-deep development of Pb, Zn-BiCu 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such as the new ore body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shallow w-sb-Au element combination of features. So deep prospecting work should notice more Au-Pb, Zn-BiCu multiple-element deposit. Keywords: deep prospection; Mineralization; Gold deposits, xiangxi 1 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位于板溪群马底驿组紫红色板岩中,已有大量文献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概括。矿床V3脉是主要的工业矿脉之一。V3矿脉为似层状,由6个扁豆状或透镜状矿体组成。矿体/脉沿层间断层产出,且总体与地层产状一致。在矿区西部,矿体走向近EW ,倾向N;矿区东部矿体走向变为SEE向.倾向呈NNE向。矿体倾角较缓.在25~3000浅部(24中段以上)矿体均沿倾向向NE 侧伏呈舒缓波状延伸。深部矿体发生褶皱.多沿倾向向NEE方向侧伏。矿体地表延伸在1 km以上,单个矿体长度为75~190m、倾向延伸为550~1975m、平均厚度约为0.52 m。矿脉发育含金石英脉、块状辉锑矿一白钨矿矿脉、块状白钨

常见矿物鉴定特征6页

常见矿物鉴定特征(描述)【淮之子整理】2010-01-03 标签: 解理 晶系 晶体结构 物理性质 晶形 杂谈 分类:地学知识 二、常见矿物鉴定特征 1.萤石(Fluorite)又称氟石CaF 2 【晶体结构】等轴晶系; 【形态】晶体常呈立方体,其次为八面体,少数有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呈晶粒状、块状、球粒状,偶尔见土状块体。 【物理性质】颜色多样,有无色、白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紫黑色及黑色,加热时,可退色;玻璃光泽。解理完全。硬度4。 2.石榴石(Garnet) 【晶体结构】等轴晶系。

【形态】常呈完好晶形,菱形十二面体晶面上常有平行四边形长对角线的聚形纹。集合体常为致密粒状或致密块状。 【物理性质】颜色多样;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无解理,硬度6.5~7.5(小刀刻不动)。 3.石英(Quartz)SiO 2 【晶体结构】三方晶系, : 【形态】常见完好晶形,呈六方柱和菱面体等单形所成之聚形。柱面上常具横纹。有时还出现三方双锥和三方偏方面体。 【物理性质】颜色多种多样,常为无色、乳白色、灰色。因含各种杂质,颜色各异,无解理,贝壳状断口,硬度为7。 4.方解石(Calcite) Ca[CO ] 3 【晶体结构】三方晶系; 【形态】方解石的集合体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由片状(板状)或纤维状的方解石,呈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连生体,分别称为层解石和纤维方解石。还有致密块状(石灰岩),粒状(大理岩),土状(白垩),多孔状(石灰华),钟乳状(石钟乳)和鲕状、豆状、结核状、葡萄状、被膜状及晶簇状等。方解石的晶体形态与形成条件有关。随着形成时温度的降低,其晶形有从板状、钝角菱面体为主的晶形向复三方偏三角面体、六方柱为主及锐角菱面体晶形演化的趋势

镍矿资源地质特征讲解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已知主要镍矿床,除云南墨江一处属风化壳矿床外,其余皆为岩浆熔离矿床。岩浆熔离矿床的成矿规律,首先从大地构造位置来看,主要分布在准地台内部区、过渡区和地槽内部区,且以过渡区 (即准地台与地槽的一个过渡地带为主,其余两区的镍矿比较次要 (表 3.10.4 。 表 3.10.4中国主要镍矿床的分布及成矿时代 过渡区处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深断裂带极为发育。这些延伸很远、规模巨大的深断裂带,一般都具有长期活动的历史,是控制镍矿成岩成矿的主要因素。这种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①岩体或岩群沿深断裂带的走向断续分布;②岩体一般沿深断裂面上盘侵位;③由于深断裂带形成的时间比较早, 具有长期的多旋回发展史,因此在深断裂一侧的岩带中,往往有两期甚至两个以上期次的岩体出露;④沿深断裂带一侧分布的岩带或岩群,均赋存于深断裂上盘的次一级断裂或褶皱中。 除了大地构造以外,超镁铁质 -镁铁质岩体对镍矿床的分布也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岩体的岩石类型、大小、产状以及分异程度与镍矿成矿有密切的关系:①在岩带 (群的众多岩体中,形成镍矿床的岩体为数极少。 14个岩带 (群共有 2038个岩体,形成矿床的只有 28个,岩体成矿率为 1.37%。这说明在一个岩带 (群中,成矿只与某一期次的有利岩石类型的岩体有关;②镍的成矿岩体一般规模较小。有三个成矿岩体的出露面积达到 1km 2(白家嘴子、赤柏松、大坡岭 ,其余成矿岩体的面积都在 0.1km 2以下;③成矿岩体的产状可分两类。一类为陡倾斜 (倾角 60°以上的岩墙状、脉状、透镜状;另一类为较舒缓的岩床、岩盆、椭球状、扁柱状。巨大的和大型的矿床以前一类产状产出。④岩体的分异程度与成矿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分异程度高有利于成矿。 中国镍矿形成时代从前寒武纪到燕山期,而元古宙和海西期是两个主要成矿期。前寒武纪的元古宙形成的矿床有赤柏松、白家嘴子、大岭坡。这几个矿床的同位素年龄分别为:2240Ma 、 1509~1526Ma 、 1000~1100Ma 。震旦纪形成的矿床有冷水箐和煎茶岭,同位素年龄分别为:713Ma 和 518~590Ma 。加里东期形成的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