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集

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总第1 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

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

算。

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本课第 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重点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教具:

算术卡片、课件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

运算顺序。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

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同学们在干什么?

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用一段完整数学语言将这一事件告诉

大家吗?

师板书: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指导

当学生提出“一共折了多少个?”时出式问题卡片

三、交流展示

1)三个数相加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2)教师指导,学生探索三个数相加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能探索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四、质疑拓展

尝试列式。

1、师:要知道一共有几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3、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第一位同学折了19个第二位同学折了27个第三位同学折了26个

1 9 4 6

+2 7 +2 6

4 6 7 2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师:还剩多少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减法)为什么?

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五、检测反馈

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6+25+17 37+28+19

折了这么多的船。同学们的功劳可真大啊,现在把它们分发给小明25只,小红28只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六、小结反思:

今天,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

七、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从左往右计算

19+27+26 90-25-28=

1 9 9 0

+ 2 7 - 2 5

4 6 6 5

+2 6 - 2 8

八、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

提高练习

2、想想做做第3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计算

还剩多少只?

竖式计算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2

教学反思

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总第2 课时

教学目标(一)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

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本课第 2 课时

课型:新授课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教具:

课件

难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一、出示学习目标

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

的良好习惯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板演

26+25+38= 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

2.口算

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12+8+20= 50-30-6=

42+8-30= 78-40-6=

52-12+8= 78-18-8=

三、交流展示

出示例3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准备怎么列式呢?

2、尝试列式。

启发提问:

(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四、质疑拓展

1、想想做做第3题。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让学生说图意。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即:

38

4 2

80

提高练习

-3 3

2、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要求还剩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现在一共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5、想想做做第5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女生栽树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五、检测反馈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

独立计算

课题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3)总第3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

正确、熟练计算。

2、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本课第3 课时

课型:练习课

重点正确、熟练计算教具:

课件口算

卡片

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一、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

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

答。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

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

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三、交流展示

数学书第5页第2题,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用竖式计算,学生自己算,算好后板演反馈

四、质疑拓展

数学书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每一条线上三个数的和

五、检测反馈

出示数学书第4题,引导学生理解表格。再想怎么计

算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

思考题读题审题,理解“尝试---调整”的策略解决

课题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总第4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

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

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本课第4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重点

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教具:

课件

难点

移多补少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一、出示学习目标

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

问题?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

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

问题

三、交流展示

1、提高练习

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

反馈

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

比较(1)和(2)

提问:(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

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学生读题审题

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

课件出示第3 4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

四、质疑拓展

五、检测反馈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

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

师巡查,反馈。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

教学反思

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总第5 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

题的解决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

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本课第 5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教具:

课件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一、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的

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

力。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一对一摆)

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

三、交流展示

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选择板书:(1)小华要摆多少个?

(2)小平摆了多少个?

2、解决第1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

小英做了11朵花

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

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四、质疑拓展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

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平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平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第一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平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差,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五、检测反馈

基础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读题,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各自在书中画一画,填一填,列式。

指名回答,并说说这样列式的道理,集体评议。

提高练习2、“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各自读题,独立列式计算。

指名汇报答案。

提问:谁来说说解答这道题时的想法?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拓展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读题审题,师帮助学生审查出多余条件。

六、小结反思:

七、板书设计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

集体交流。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练习九 苏教版

第四单元:练习九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的方法,加深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较熟练地口算除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的方法 一、预习方向标——“仙”人一步! ⒈请先将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口诀写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⒉ 我发现: 不变, 越大, 也越大。 ⒊ 我发现: 不变, 越大, 反而越小。 二、与课堂同行——“圣”人一绝! ⒋12÷3= 8÷4= 25÷5= 12÷2= 9÷3= 12÷4= 15÷5= 24÷4= 6÷3= 20÷4= 5÷5= 36÷6= 我发现:第四组的 不变, 越大, 也越大。 ⒌ 20 + 4 = 20 + 5 = 12 + 6 = 20÷ 4 = 20÷ 5 = 12÷ 6 =

20 —4 = 20 —5 = 12 —6 = 4 × 4 = 5 × 5 = 6 × 6 = 三、当日练兵场——“快”人一刻! ⒍在 里填上“>”“<”或“=” 16÷4 4 4 × 5 30 6 - 3 6÷2 30÷5 5 12÷2 12-2 24÷4 20÷5 ⒎一件衣服需要5粒扣子, ⑴15粒扣子可以钉几件衣服? ⑵4件衣服需要多少粒扣子 □○□=□( ) □○□=□( ) ⒏ 6元 ?元 3元 4元 ⑴能大买了4盒薯片,一共要付多少钱? □○□=□( ) ⑵能二的钱正好买4块蛋糕,她带了多少钱? □○□=□( ) 熊二带的钱如果用来买饼干,能买多少包? □○□=□( ) ⑶光头强用20元买4盒巧克力,每盒巧克力?元□○□=□( ) 四、挑战爱迪生——“悠”进一步! ⒐⑴明明用20元买了6本书,找回2元,每本书 元; ⑵明明用20元要买6本书,还差4元,每本书 元。 ⒏14 个苹果,分给5个小朋友 ⑴至少再补上 个才能使每人分到的一样多 。 ⑵至少要去掉 个才能使每人分到的一样多 。 薯 片 巧克力 蛋糕 饼干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前言 【学案使用说明】 第一单元加与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谁的得分高 课题:秋游 课题:秋游 课题:星星合唱队 课题:加与减的练习题 第二单元购物 课题:买文具 课题:买衣服 课题:小小商店 课题:购物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课题:有多少块糖 课题:儿童乐园 课题:儿童乐园 课题:有多少点子 课题:动物聚会 课题:练习二 课题:练习二 课题:图形的变化 课题:图形的变化 课题:图形的变化 第五单元乘法口诀 课题:数松果 课题:做家务 课题:课间活动 课题:需要几个轮子 课题:小熊请客 课题:小熊请客 课题:回家路上 课题:回家路上 课题:练习三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 课题:整理与复习(二) 课题:整理与复习(三) 课题:整理与复习(四)

第六单元测量39 课题:教室有多长39 课题:课桌有多长40 课题: 1米有多长41 课题:试一试42 课题:练习四43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44 课题:分物游戏44 课题:分苹果45 课题:分糖果46 课题:分香蕉47 课题:分一分与除法47 课题:小熊开店49 课题:练习50 课题:快乐的动物52 课题:花园53 课题:练习六55 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56 课题:有多少张贴画56 课题:一共有多少天58 课题:买球59 课题:买球60 课题:做个乘法表(一)62 课题:做个乘法表(二)63 课题:班级旧物市场64 课题: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65 第九单元除法66 课题:长颈鹿和小鸟66 课题:长颈鹿和小鸟(2)68 课题:小兔安家69 课题:农家小院70 课题:练习七71 课题:总复习1 73 课题:总复习2 74 课题:总复习3 75 课题:总复习4 77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学前导学 用小棒量一量一支新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再用硬币量一量。想一想,为什么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量数学课本的宽:你想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宽吗?我们动手来量一量。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这说明什么呢? (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 (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 (3)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 (4)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 2、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都用方木块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还有铅笔的长度,看看结果如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我的 学习任务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我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流程知 识 链 接 对称现象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让我们来关注什么是对称。 这些都是对称的,我能说一说我在生活中发现的对称现象。 合 作 探 究 1、看书29页例1,剪一剪 像上面这样,先把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 (1)我把我剪的图形在沿折痕对折,我发现了: 2、想一想、说一说 对称轴对称轴对称轴 我发现:像我们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而且我还会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学习 流程归 纳 总 结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这样的图形是()。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图形的运动(一)平移我的 学习任务1.初步感知平移的现象。 2.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 学习流程知 识 链 接 1、平移现象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让我们来关注什么是平移。 这些都是平移现象。我能说说我平常发现的平移现象。 合 作 探 究 2、自学书30页例2,认识平移。 (1)我知道并会说什么是平移?(2)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3)、看图填一填。

学习 流程归 纳 总 结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1、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且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现象 就是()。 2、平移的方法: (1)确定物体平移的() (2)确定物体平移的() (3)()移动后的各点,就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最新

二上数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学前导学 用小棒量一量一支新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再用硬币量一量。想一想,为什么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量数学课本的宽:你想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宽吗?我们动手来量一量。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这说明什么呢?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2019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 导 学 案 *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内容: ~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1~P12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 第1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主备人:李玲玲审定人:肖咸清执教者: 导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练习一第1题) 导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导学重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 导学难点 将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 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问题:现在看戏的有几人 方法一:方法二 22+13=35(人)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22+13-6=29(人)22-6+13=29(人)教学反思: ;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

1 连加、连减 项目内 容 1.算一算。 9+3+4= 8+6+9= 3+2+7= 10-8-2= 13-2-7= 19-6-5= 2.计算:28+34+22。 3.计算:84-40-26。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计算连加和连减时,按照从( )往( )的顺序计算,列式时列 一个竖式简单些。 5.两位数的连加计算,相同数位( ),从( )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 )位进1,按 照运算顺序列成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6.列竖式计算。 7.算一算。 54+20+6= 46+25+17= 7+59+20= 90-58-30= 75-28-19= 72-6-44= 温馨 提示知识准备:两位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

1.16 23 12 0 4 8 2.84 62 84 62 84 3.18 18 4.左 右 5.对齐 个 十 6.42 83 65 81 28 11 39 14 80 89 7.80 88 86 2 28 22

2 加减混合运算 项目内 容 1.算一算。 32+40+7= 60-40-15= 20+6-7= 73-40+20= 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支? 3.加减混合运算。 67-25+28=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按照从( )往( )的顺序计算。 5.我还有( )不明白。 6.列竖式计算。 56+34-20= 32+55-46= 78-24+39= 43-13+42= 7.公园里开设了一个“垂钓角”供游人钓鱼。某周六早上池中共有53条鱼,晚上工作人 员统计出总共被游客钓走28条鱼。为了保障周日正常的垂钓,工作人员又放进42条鱼,这时池中共有多少条鱼? 温馨 提示知识准备: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二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导学稿 课型:新授课课题:认识乘法备课人:审稿人:数学组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一,认识乘法。 教学目标: 1. 在认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 2. 在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联系与区别的过程中,体会求几个几相加列乘法算式比列加法算式简便。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5分钟) 1. 2+2+2+2 3+3 4+4+4 2+10 3+6 5+5+4 4+4-4 6+5+6 7+7+7 2、3个2是多少? 6与4的和是多少? 二、合作探究(10分钟)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 (2)、看图,说一说图意。 (3)、小组讨论。 (4)、展示交流。 2、试一试。 (1)、独立完成。 (2)、展示。 3、课堂小结。 只有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才能用几个几相加来表示。 4、教学例2、 (1)、出示例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3)、用乘法计算。 4 × 2 = 8 或 2 × 4 = 8 4是乘数 2是乘数 8是积 读作:4乘2等于8 读作:2乘4等于8 5、课堂总结。 三、交流展示(8分钟) ,填 ++++= ()个()相加得()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五、检测反馈(10分钟)

六、拓展延伸(5分钟) 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3×5=15 6×4=24 2×7=14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导学稿 课型:练习课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备课人:审稿人:数学组 教学内容:第 4——6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把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了解相同数连加可以用两个乘法算式来表示。 3、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重难点: 1、乘法的含义,乘法中的各部分名称。 2、明白相同加数的和可以改写成乘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5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1)同桌互相提问,并解决。 (2)教师板书算式 (3)全班反馈。 2、认识|“相同加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1~P12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1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 导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练习一第1题) 导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导学重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难点 将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 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问题:现在看戏的有几人? 方法一:方法二 22+13=35(人)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22+13-6=29(人)22-6+13=29(人)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合作探究一:学习例1,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一种填上并汇报) 1、原来有()人,走了()人,就先减去()人,算式是;后来又来了()人,就再加上()人,算式是; 2、原来有()人,来了()人,就先加上()人,算式是;后来又走了()人,就再减去()人,算式是; 合作探究二:将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我观察到22+13=35(人)35-6=29(人)这两个分步算式与22+13-6=29(人)相同的数有:;不同的数有:;所以列出的综合算式是: 当堂检测: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学习设想: 本节课的学习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学前导学 用小棒量一量一支新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再用硬币量一量。想一想,为什么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量数学课本的宽:你想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宽吗?我们动手来量一量。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这说明什么呢? (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 (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 (3)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 (4)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 2、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都用方木块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还有铅笔的长度,看看结果如何 三、自我检测 课本第2页1——3题。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估测的方法。 四、变式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

二年级上册分香蕉导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交流预习: 1.通过看图 , 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把 12 个香蕉平均分成 2 分, 每分多少 ? 3.把 12 根香蕉平均分成 2 分, 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 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 除以 互助探究: 4.把 12 平均分成 2 分怎样列式 ? 为什么等于 6? 5.如果把 12 平均分 3 分能用除法表示吗 ? 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分层提高: 6.出示 18 根小棒图片 , 让学生自己分一分 , 用除法算式表示学生动手分 , 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平均分 2 分:18 ÷2=9 平均分 3 分:18 ÷3 平均分 6 分:18 ÷6 平均分 9 分:18 ÷9 总结归纳 组织学生汇报 , 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巩固反馈 完成练习二 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分香蕉 12÷2=6( 根) 12÷3=4(根)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二年级上册分香蕉学案1.通过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3.把 12 根香蕉平均分成 2 份, 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 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 除以 4.把12平均分成2分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5.如果把 12 平均分 3 分能用除法表示吗 ? 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6.出示 18 根小棒图片 , 让学生自己分一分 , 用除法算式表示学生动手分 , 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 平均分 2 分: 平均分 3 分: 平均分 6 分: 平均分 9 分: 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课后练习: 完成练习二 1,2,3 题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可编辑)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可编辑)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 二年级数学(上) 教师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 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横沟桥镇小学“1+2”快乐课堂师生导学案 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课时时间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课型新授课主备人 学 习 目 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 功的喜悦。 教具多媒体、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 教 学 过 程导学流程合作探究教学意图 1、导入,创设情景.导疑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 2、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 来量一量好吗? 导学 测量统一长度

2021年春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导学案

2021年春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导学案 1.1有余数的除法(1) 项目 内 容 1. 思考:把33瓶饮料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多少瓶?你发现了什么? 2.阅读教材第2页例2。 分析与解答: 摆1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需要( )根小棒。 用12根小棒,可以摆( )个正方形;用13根小棒,可以摆( )个正方形,还剩( )根;用14根小棒,可以摆( )个正方形,还剩( )根;用15根小棒,可以摆( )个正方形,还剩( )根;用16根小棒,可以摆( )个正方形。 列除法算式计算为: 12÷4=( )(个) 13÷4=( )(个)……( )(根) 14÷4=( )(个)……( )(根) 15÷4=( )(个)……( )(根) 16÷4=( )(个) 3.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或每几个分成一份后,还有剩余,并且剩余的不够再分,这个剩余的数叫(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 )。 4.先摆一摆,再填空。 (1)8根,每3根分一份,分了( )份,还剩( )根。

(2)11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还剩()根。温馨 知识准备: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方法。 提示 参考答案 1.分到4瓶,发现还剩下1瓶 2.8 3 3 1 3 2 3 3 4 3 3 1 3 2 3 3 4 3.余数小 4.摆一摆略(1)2 2 (2)5 1

1.2有余数的除法(2) 项目 内 容 1.计算。 14÷4= 28÷8= 16÷3= 22÷7= 2.阅读教材第4页例3。 分析与解答: (1)12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求可以放几盘,用除法计算,列式为( )。 (2)12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求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用除法计算,列式为( )。 每5个放一盘,放2盘是( )个,还剩( )个,不够再分了,所以可以放( )盘,还剩( )个。 列式计算为( )÷( )=( )(盘)……( )(个) 用竖式计算为( )。 3.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书写格式和没有余数的除法的书写格式一样,只是要注意竖式和横式上余数的写法。 4.在有余数的除法中,如果余数比除数大或余数与除数相等,那么表示还可以再分,所以余数一定比除数( )。 5.填空。 (1)11里最多有( )个2。 (2)14里最多有( )个3。 (3)29里最多有( )个4。 (4)34里最多有( )个5。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100以内加减法(第1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 2、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准备:算一算 23+18= 66-27= 33+24= 51-25= 81+9= 47-38= 学习导航: 一、小明折了19只纸鹤,小英折了27只,小丽折了26只。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 达标检测: A、竖式计算。 35+24+17= 93-58-23= B、我们班栽杨树36棵,松树28棵。其中男生栽了31棵。 (1)、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 (2)、女生栽树多少棵

100以内加减法(第2课时) 学习目标:1、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2、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 算一算 23+16+34= 17+25+38= 72-11-25= 96-18-21= 学习导航: 同学们折飞机,男生折了38只,女生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达标检测: A、竖式计算。 26+14-28= 95-27+16= B、公交车上原来有25人,下车16人,上车18人,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我的感悟:

学习目标:1、掌握将两个事物的数量变成同样多的三种方法。 2、培养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学习准备:算一算 26-17= 55+16= 47-18+26= 25+38= 90-45= 45-7+27= 学习导航: 小军穿了8个彩珠,芳芳穿了12个彩珠,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 达标检测: A、丁丁收集了43张邮票,当当收集了35张邮票,要让两人的邮票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 B、二一班有22人参加大扫除,二二班有34人参加大扫除。二二班分给二一班几人,两班参加大扫除的人数就同样多了 我的感悟: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二年级上册数学》 ◆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课程总目标】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民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4课时)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3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套) 第一课时:长度单位 班级:------ 姓名------ 评价------- 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 学习目标: 1、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学习 1、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用不同的物体量量书的宽,并记录下来。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 2、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自由测量:用不同的物体量你喜欢的东西(如文具盒、桌子、凳子等),并记录下来。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 3、我想问、我想说: ()。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 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1、小组间相互说说你的测量结果并展示展示你的量法。 2、说说你的想法。( 三、过关检测:

第二课时:长度单位 班级:------ 姓名------ 评价------- 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实际感知1厘米。 2、感受用尺子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学习 1、准备一把尺子并观察尺子,说说你知道什么。 2、自学课本第3页,认识1厘米。 3、亲身感知1厘米,测量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 4、看我的,我会量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 二、合作探究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三、过关检测。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认识时间导学案(潘志雄)

班级二年级学科数学 备 课 人 潘志雄 课题认识几时几分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 标 1、知道钟面上有1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1时= 60分,能正确读、写 钟面上的时刻,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 重、难 点 掌握认读时间的具体方法。 导学过程备注 一、知识链接 1、写出钟面是时间,并用两种方法表示。 例 8时 8:00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时间的。 二、自主学习 1、预习教材90页例1. 1)一小格表示()分,一大格表示()分。 2)钟面上有()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 个小格。 3)完成例1,5个5个地数,从起点12开始数到终点绕一圈,变 数边在钟面的外围写出5、10、15、20…… 2、我会拨一拨,认识几分 从12到3之间有()个小格,也就是()分。 从12到6之间有()个小格,也就是()分,也可以说成半 小时。 从12到9之间有()个小格,也就是()分。 你是怎么算的? 3、认识1时=60分 1)拨一拨,分针从12走到12,走了1圈,是()小格,也就 是()分。 2)仔细观察,把分针拨到12,分针走一圈,看看时针走了多少。 小结:分针走一圈是()分,时针正好走一大格,也就是()时, 他们经过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1时=()分。 4、认读时 1)正对着数字的怎么读? 2)在两个数字之间的怎么读?

3)快到下一个数字的该怎么读? (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在两个数字之间的,就取小的数字;没有到下一个数字,我们还是取小的数。) 5、读出教材91页例2 钟面上的时间。 三、当堂检测 1、填空 (1)分针走1小格是()分钟,走一大格是()分钟,走一圈是()分钟 (2)时针走1大格是()小时,走一圈是()小时(3)爸爸每天工作8(),丽丽每天睡10(),一节课40( ) 2、说一说,并写出下面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 ------- ------- ------- 作业布置: 总结反思: 班级二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

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科教学进度表 科目数学教学班 级 二、2 教科书名 及册数 二年级 上册 上课日期每周节 次 5 总授课节数80 周次时间 教材内容(第一课至第九课) 节 数起止 1 8.27 ——8.31 数一数与乘法 3 2 9.1——9.7 乘法口诀(一) 5 3 9.10——9.1 4 乘法口诀(一) 5 4 9.17——9.21 观察物体 5 5 9.24——9.28 国庆休假 5 6 10.1——10.5 分一分与除法 5 7 10.8——10.12 分一分与除法 8 10.15——10.19 分一分与除法 5 9 10.22——10.26 期中复习 10 10.29——11.2 期中检测 11 11.5——11.9 方向与位置 5 12 11.12——11.16 时、分、秒 5 13 11.19——11.23 乘法口诀(二) 5 14 11.26——11.30 乘法口诀(二) 5 15 12.3——12.7 除法 5 16 12.10——12.14 除法 5 17 12.17——12.21 除法 5 18 12.24——12.28 统计与猜测 5 19 12.31——1.4 期末复习 20 1.7——1.11 期末检测 21

安定区巉口中心小学二年级 2 班数学学科第 1单元导学案 课题数一数主备人张卫萍审核人张晓琴课题课 时数 一课时分课时数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总课时数 1 教学准备 熊猫图片、圆片、方格图、苹果图 学习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生学习打下基础。 2、在数一数过程中,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在具体环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枷的问题,感受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产生学习乘法的愿望。 知识 链接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景创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 吗?现在我就给大家出一个谜语,“叫 猫不是猫,象熊没熊高,人人喜爱他, 是咱中国宝” 认真倾听 猜谜语:“熊猫” 问题探究1.谈话:今天有许多可爱的熊猫跟我 们一起来上课,大家快来数一数一 共有几只? 2.组织小组汇报的方法和所列出的 加法算式,注意给予评价。 3.谈话:同学们表现真出色,今天老 师给大家带来许多漂亮的图片 4.一共有多少?列出加法算式 1.一个5,2个5,3个5 ,5+5+5=15 2.1个3,2个3,3个3,4个3,5个3 3+3+3+3+3=15 3.6+6+6+6=24 4.4+4+4+4+4+4=24 体验感悟1.刚才我们数了熊猫和圆片,下面我 们来数一数方格。 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从刚才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 么? 小组交流 1.独立数一数方格,然后列式 2.汇报思考过程及数的方法和算式 3.组内交流 ⑴列出的都是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 ⑵不同数法可以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优质】.doc

课堂导学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3册第四单元 课型:探究编制人: 第一课时:长度单位 班级:------ 姓名------ 评价------- 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 学习目标: 1、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学习 1、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用不同的物体量量书的宽,并记录下来。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 2、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自由测量:用不同的物体量你喜欢的东西(如文具盒、桌子、凳子等),并记录下来。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 3、我想问、我想说:()。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 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1、小组间相互说说你的测量结果并展示展示你的量法。 2、说说你的想法。( 三、过关检测:

课堂导学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3册第四单元 课型:探究编制人: 第二课时:长度单位 班级:------ 姓名------ 评价------- 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实际感知1厘米。 2、感受用尺子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学习 1、准备一把尺子并观察尺子,说说你知道什么。 2、自学课本第3页,认识1厘米。 3、亲身感知1厘米,测量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 4、看我的,我会量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 二、合作探究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三、过关检测。 付水洼小学课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全册导学案 第一课时:长度单位 班级:------ 姓名------ 评价------- 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 学习目标: 1、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学习 1、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用不同的物体量量书的宽,并记录下来。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 2、我想问、我想说:()。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 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1、小组间相互说说你的测量结果并展示展示你的量法。 2、说说你的想法。( 三、过关检测:

第二课时:长度单位 班级:------ 姓名------ 评价------- 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实际感知1厘米。 2、感受用尺子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学习 1、准备一把尺子并观察尺子,说说你知道什么。 2、自学课本第3页,认识1厘米。 3、亲身感知1厘米,测量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 4、看我的,我会量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 二、合作探究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三、过关检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