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导学案)

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导学案)

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导学案)
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导学案)

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区域认知:了解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能通过案例分析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形成的作用。

综合思维: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结合城乡景观实例,能够说出其主要特点,并能说出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

地理实践力:对家乡的城乡景观和地域文化开展社会实践调查,评价其开发利用的程度与方向,推出合理化的建议;

人地协调观:树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域文化的观念;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一、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精神活动中体现的和。

地域文化的主要特点

区域性:“ ”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其范围不等。

多样性: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和等方面,根据属性可划分为有形地域文化和无形地域文化。前者一般以物质形态存在,较为具体,倒如、等;后者主要包括、、等,相对抽象。

独立性: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的烙印,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

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需要一个过程,在一定时期内是的。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城乡景观是城镇和乡村和的综合体。其空间尺度,大尺度如一个聚落,中尺度如某城市中轴线,小尺度如乡村的一座古建筑。地域文化往往体现在、以及

和等方面。

从和、观来看,同属农耕文化的不同文化区往往形成特色的乡村

景观。

从城市来看,地域文化特色鲜明。

地域文化在城市的及上的体现也十分明显。

地域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及等方面。

三、案例:特色民居建筑一福建客家土楼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大多为客家人所建,又称“客家土楼”。土楼多建在山区范围

狭小的或较平缓的,以当地的等作建筑材料。在施工中则沿袭了中原地区。

【合作探究】探究地域文化

我国自古有“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生儿育女”的传统,但在云南却出现了“娃娃出门男人带”的奇怪现象。

(1)为什么云南出现“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

(2)此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合作探究】探究家乡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化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2013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梯田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遣产委员会的评语写道: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所体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符合世界遗产标准,其完美反映的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系统,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社会经济体系得以加强,彰显了一种人与环境互动的重要模式。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创下的杰作。在哈尼村寨上方,茂密的森林涵养水源并为村民提供建房木材和生火的薪炭。村寨下方层层叠叠的千百级梯田种植水稻,细水长流,确保稻谷生长和丰收。梯田随

地形地势变化因地制宜,缓坡地大开垦大田,陡坡地小则开垦小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形状各异的梯田连绵成片,每片面积达千亩。一面坡上最多可开出3000多级梯田,多达万亩。梯田从河谷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可到达水稻生长的最高极限。

1. 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景观为例,分析探究城乡景观体现的地域文化一般步骤。

2.与同学探讨如何保护地域文化。

【合作探究】探究特色民居建筑一福建客家土楼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山区,大多为客家人所建,由于客家人居住地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而且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圆形、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

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中国“福建土楼”于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历史上,客家人的土楼主要职能是什么?

(2)土楼采用的建筑材料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建筑的方式又与什么因素有关?

(3)这种为世人称奇的房屋建筑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居住的特点又说明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1.我国云南地区傣家竹楼采用“高脚”式建筑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燥B.气候湿热

C.地表不平D.当地风俗

2.下列各项城镇事物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

A.城镇道路B.城镇建筑

C.城镇交通工具D.餐具

3.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镇产生影响的是()

①城镇交通网的结构②城镇建筑的空间布局③城镇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④城镇中文化设施的数量⑤城镇居民受教育的程度⑥城镇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

A.①④B.②⑥C.③⑤D.④⑤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完成4~5题。

4.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②牛羊肉③山货④腌腊制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图所示)。据此完成6~7题。

6.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7.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8.读山西省的四合院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

我国山西省有一些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山西不少地方农户园内都建有水窖,说明其水源来源。“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什么?

亚洲和东南亚导学案(终审稿)

亚洲和东南亚导学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即墨市市北中学高二地理导学案 编写:审核:高二地理组日期:编号: 课题区域地理——亚洲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识记亚洲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地理单元,并掌握亚洲自然、人文特征; 2.掌握东南亚地区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情况和人文环境 目标评价达成目标1——巩固案1、2 达成目标2——探究案、巩固案3—11 教学准备导学案,地图册课时课时 【课前预习案】 根据地图册192、195页内容,自主完成以下内容: 亚洲 一、亚洲概况: 1.位置 (1)纬度位置:地跨热带、 ________和寒带。 (2)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濒 临大洋,西面深入到________大 陆内部。 2.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 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2)气候:复杂多样,________气 候显着,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3)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 原,呈________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 3、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稠密:、东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 有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2)多样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了各自的文化,黄河— 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文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形成三个文 明发祥地。 (3) 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国家。其中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西亚一些国家,因大量出 口,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二、东南亚概况 1、位置:位于亚洲部,地处洲 与洲、洋与洋之间 的“十字路口”。 2、范围:包括两部 分, 3、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中南半岛:地势,、纵列分布;河 流下游形成冲积平原;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众多,位于 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2)河流:中南半岛:自北向南流,上游侵蚀作用强,河谷成“” 字形,水流湍急,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 慢,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 马来群岛:河流短促

1.3中国的人口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3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人口基本国策、人口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状况、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3、了解我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会利用人口密度分析人口的分布特点 二、学习重点:人口分布特点和我国对待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 三、课前准备(预习) (阅读课本,填出下列问题) 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___亿,占世界人口的_____以上,是世界上人口_____的国家.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____,人口最少的是_______. 3.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有哪九个?它们主要分布在哪?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来。 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人口分布______,大体以黑龙江的____到云南_____为线,此线东南人口____,西北人口____. 6.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____地区人口多,_____地区人口少. 7.由于我国___________,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 8.为了使我国人口的增长与____ _____相适应,与____ _____相协调;因此实行_________,控制人口的_____,提高人口的_____,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四、课堂流程(学习任务) 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数量居世界第。 2、读课本图1-9《我国人口的增长》和课文二、三段完成、 (1)在旧中国较长的历史时期(1949年前),由于战争、疫病等原因,人口死亡率,增长; (2)从图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直线,因为提高和改善,人口死亡率,出生率,使我国人口迅速; (3)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越多,导致人口与的矛盾十分突出。 (4)完成教材P11的活动1 (5)奇思妙想: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假设你是我国的人口部长,你有什么措施,控制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再进一步提高我国全体人口素质?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实行,控制,提高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具体要求是:。 (6)联系课文第三段,完成P12活动2 3、学阅读课本P12-13的课文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我国的面积和人口,计算我国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 (2)完成P13的活动1 ①计算表中四省区的人口密度。

《亚洲》导学案

亚洲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亚洲的位置、分区、主要国家、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亚洲的人口、环境问题、文化特点及经济发展问题。 3、结合亚洲分区地图分析地形、气候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以中东、南亚、东盟、东北亚等热点区域为背景,分析区域特征。。 【自主学习】 (一)、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亚洲面积最大(____km2),跨___度最广(距离最长), ____距离也最长,是世界第一大洲。 2.分区:分为东亚、_____ 、 _____ 、西亚、 _____和 _____ 六个分区。 3.位置: 类型表现 海陆 位置 东临_______、北临北冰洋、南临_______,西侧通过黑海、_______与大西洋相通 纬度 位置 地处10°S~80°N,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90°,是跨_____最多的大洲,且跨热、温、寒三带 经度 位置 地处30°E~180°,大部分位于东半球,是世界上_____距离最长的大洲 相对位置东北以_________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_________、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___________、红海、曼德海峡与非洲为界 (二)、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1)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沿30°N的剖面图和沿80°E的剖面图,归纳亚洲地形特点。 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及附近地理事物 沿80°E的地形剖面图及附近地理事物

(2)地形区:结合图册填出下列字母表的地形区。 A喜马拉雅山脉,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兴安岭(山脉),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青藏高原,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伊朗高原, H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阿拉伯高原, J东北平原, 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流:受____影响,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________,呈____状流向周边海洋。 注入大洋主要河流 北冰洋①_______、②叶尼塞河、③勒拿河等 太平洋④黄河、⑤_____、⑥湄公河等 印度洋⑦恒河、⑧_______等 3.气候: (1)气候类型: A__________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____________气候,D温 带季风气候,E_____________气候,F热带沙漠气候,G高原气 候和高山气候。 (2)气候特点: ①复杂多样、②______________,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 (三)、文化、人口与经济发展: 1、人口最多的大洲: (1)六大洲中人口最多的是____(占世界总人口___%),人口 最少的是_____洲。 (2)亚洲有6个国家人口过亿,分别为中国、印度、 _____、、和 ____。

高二区域地理-亚洲导学案

高二世界地理第三章亚洲概述 使用时间:2014年10 月13 日编写人:李刚使用:高二()班 一、学习目标 1. 识记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 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气候因子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 3. 知道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 二、重难点 1.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2. 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三、课前预习案 (一)亚洲的位置和分区 1.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南北半球的, 东西半球的。 2. 海陆位置:东临、北 临、南临,西侧通过黑海、 与大西洋相通。 3. 纬度位置:地处10°S~80°N之间,南北跨纬 度90°,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自北往南 被、、三条 特殊纬线穿过,所以亚洲跨越带、带、 带。 ! 4. 经度位置:地处30°E~180°之间,是世界上东 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5. 相对位置: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与为界,西南以、红海、与为界。 6. 亚洲的分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按地理方位,分为、东南亚、、西亚、和北亚6个地区。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地区国家 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 东南亚- 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等 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 北亚` 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二)亚洲的自然环境 " X ( W 亚洲图 ( 1. 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地势中部、四周。中部地形以、为主,平原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大陆的边缘多和。 (2)主要的地形区:G 山脉,H 山脉,I 山脉,J 山脉,K 山脉,D 高原,E 高原,F 高原, B 高原,A 高原。 2. 气候 (1)特征:复杂多样、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广。 (2)主要的气候类型:A处气候,B处气候,E处气候,X处气候,Q处气候,W处气候。 3. 河流 —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的河流:L ,M ,N ,O ,P ,Q ,R ,S ,T 。 (三)亚洲的人文环境 1.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009年亚洲人口约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亚洲有、、、、、6个国家。 2.经济发展差异: 亚洲除、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等,经济发展较快。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因大量出口,而成为比较富裕的

1.3中国的人口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10

教学过程:(各项目标具体,细化) 【导】:课前准备(预习)、导入——含预习目标(具体),导学练习 一、选择题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俄罗斯B.中国 C.印度 D.美国2.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四川省、西藏自治区 B.广东省、海南省 C.山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D.河南省、澳门特别行政区3.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A.16%B.21% C.25% D.30%4.近年我国每年约增加1200多万人,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基数大 C.大量国外人口迁入 D.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快5.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时期是A.20世纪50年代以来 B.20世纪60年代以来 C.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 D.20世纪80年代以来6.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青海省D.西藏自治区 7.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是

A.黑河到腾冲一线 B.漠河到腾冲一线 C.秦岭一淮河一线 D.大兴安岭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 8.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是 A.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B.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大 C.人口过多带来的城市化问题 D.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9.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 A.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B.人口越多越好 C.人口越少越好 D.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0.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是 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B.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C.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D.人口增长过快,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学】:自主学习(自学)——学习目标、内容,效果反馈检测→自学疑难摘要(组内筛选):r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2.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3分布疏密不均 4我国的人口政策 【议】:合作探究——探究目标、内容(具体、分工)、步骤→归纳 展示升华——归纳、练习、评述(展示)→升华提高 、综合题 读下方我国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导学案(无答案)商务星球版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利用地图能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能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习重难点】运用地图说出中国地理位置及特点,学会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法指导】 利用地图册,小组互助讨论完成学习目标。 【自学互助】(5-10分钟) 1.使用说明及学法 对照地图,认真阅读教材从图中找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并简单分析优越性 2.自测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 (2)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 带,少部分位于___带,没有带。 (3)我国位于_____洲的东部,东部濒临_______ 洋,有许多的海岛,是一个海陆兼备 的国家。 3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5分钟) 提示:对自学后知识点的展示(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展示) 【质疑互究】(分小组合作探究10-15分钟) 1 .比较我国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的纬度位置,我国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 2.比较我国与日本,蒙古的海陆位置,我国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 ★3.完成下表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 的季节差异的原因。 5.临时提出的 问题 【检测互评】(5分 钟) 1.我们祖国位于 地球的 ( )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东半 2.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洒满了阳光。说明我国() A.领海面积广大 B.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南北跨度广 D.东西跨度广 3.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很多优越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与俄罗斯、加拿大相比,我国气候更寒冷 B.与巴西相比,我国气候更炎热 C.与蒙古相比,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 D.与日本相比,我国气候海洋性更显著 【总结提升】(5-10分钟)

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陈蓝蓉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思路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在课标中蕴含着对学生各种数据及统计图表、人口分布图的判读能力的要求,也蕴含着对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要求,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能力的训练与渗透将成为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此外,也涉及到了新课标的总课程目标中的一些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如“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知识与技能要求中的“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节属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分布及人口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是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内容。人口国情是我国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国情,它对我国的资源、环境、产业特别是农业的影响十分深远。因而理解中国的人口突出特点、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学生学好中国地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本节知识点较少,内容简单,便于掌握,教师可充分利用本节内容的教学,帮助一些七年级地理学得较差的同学重树学好中国地理的信心与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 人口知识及问题在各类媒体、以往的教材中大量出现,学生应对本部分知识十分熟悉,教师可不必大量讲析,学生便可理解。在本节中大量应用了统计图表,但这一知识在七年级数学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故而读图特别是一些简单的统计图,不成为本节的重点讲授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的时期,且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比较燥动,因而对于这种比较枯燥的理论课,应适当加入一些比较深动的例子,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 对主要来自农村本校的学生而言,八年级学生也正处在学习两极分化的阶段,出现了一部分学地理的能力较差的学困生,同时学生的讨学思想已渐渐表露出来,即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要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在课堂中有所得十分困难;要让一些对地理有兴趣、学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中吃饱、吃好,这也有难度。 (四)设计思路 古人云:“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学习的习惯,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本人主要采用江苏省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的“三导式”(导学、导疑、导练)教学模式,即先利用学习资料,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教师进行心要的学法指导后,学生围绕教材开始自学,并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教师从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精讲,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大部分学生会的少讲,学生不会的、重难点知识精讲,之后结合学习目标和板书进行小结全课;最后用一页16开的练习进行巩固。从而达到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大大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教师版

寡人之于国也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 2.归纳课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 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4.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难点: 1、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2、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 学生学法指导:1、朗读。2、提问,讨论,总结。3、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 知识: 一、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笔带锋芒,常用夸、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是先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二、简介孟子思想 1.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学家学派最有声望的大师。 2.他的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 3.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础知识梳理(A级) (学法指导:参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时应把它们放到短语、句子、上下文

语段中辨析它们的词义及特殊用法。)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王好.战hào弃甲曳.兵yè鸡豚.狗彘.之畜.tún zhìxù数.罟.不入洿.池cù gǔ wū养生丧.死无憾sāng 谨庠.序之教xiáng申之以孝悌.之义tì 五十者可以衣帛 ..矣yì bó然而不王.者wàng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寡人之于 ...之于:对于。焉耳矣:语助词,表强凋 ..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东凶.亦然.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然:代词,这样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如:像,比得上 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加 填然鼓之.之:音节助词,起衬音作用 弃甲曳兵 ..而走.曳兵:拖着兵器走:逃跑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凭借 直.不百步耳直:只是,不过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尽 数罟 ..不入洿池数罟:细密的渔网 斧斤以时 ..入山林以时:按照时节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憾:遗憾,不满 百亩之田,无夺.其时夺:耽搁 申.之以孝悌 ..之义申:重复地说申诫。孝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收敛 涂有饿莩 ..而不知发.饿莩:饿死的人。发: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 非我也,岁.也岁:年成(不好,遭饥荒) 非我也,兵.也兵:兵器 3、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然而不王者(王:名作动,行王道,统一天下) 填然鼓之(鼓:名作动,敲击战鼓) 树之以桑(树:名作动,种植) 谨庠序之教(谨:谨慎,形作动,认真从事)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作动,穿……衣服)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名作动,吃) 4、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高中地理《第一章 第4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2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方案 【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由教师提供资料,进行引导,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着重从文化这一角度对人口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前承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后续城市与环境,而城市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因此从教材的承接来看,这一节起着衔接 人口与城市的作用。 本课从内容上看,大大提升了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不同于初中在教学上以记忆为主,并且增加了活动版块,说明在教学上,新教材更加突出了学生参与讨论和参与课堂。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当代中西方文化、人口增长的差异性也有 所了解; 2、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 生自主完成学习; 3、高一的学生在课堂参与上较高二高三活跃,开放式讨论可行性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背景与人口;中国文化与人口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4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演示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学过程设计时设计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学案

中国的人口学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学习目标】 1、记住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特点、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基本国策。 2、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状况及原因、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学习重点】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自主学习】 1、回忆世界人口居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P11图1-9,思考活动题第一题。 3、阅读课本P12活动题,思考: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4、阅读课本P13-P14,回答:(1)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人口分界线? 5、我国的人口国策及制定该国策的原因。 【学习过程】 任务一:

阅读课本P11,完成: 1、根据____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___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___ ,是世界上人口_____的国家。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____,人口最少的是_______.山东省人口居第 _______ 位。 3.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有哪九个?它们主要分布在哪?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来。 任务二: 绘制课本P12人口增长曲线图,思考: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我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 读1-10中国人口分布图,找出: 1.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体以黑龙江的____到云南_____ 为界线,此线东南人口___________,西北人口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从世界看中国》导学案

第17课时从世界看中国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特点。学会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的海洋和领土四端点。记住我国三级基本行政区划以及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说出我国人口数量,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运用民族分布图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及风土民情。 4.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增强保卫国土的意识和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1.课前依据《知识体系梳理》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重点;完成《预习效果检测》。 2.读东、西半球图,从所在半球、所在温度带、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读中国政区图,指出我国濒临的四个海域和与我国相邻的国家,认识我国领土组成并记住海、陆领土面积,大陆海岸线、陆疆长度,说出我国领土四个端点的位置,说明我国最北点和最南点的纬度差异,计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和最西点到最东点之间的实地距离;按照东北、北部边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西南、西北等方位顺序在图中指出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3.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我国人口密度图,说出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产生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特点。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2.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象力;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人口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1.引导学生按照《学法指导》进行预习。 2.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活动,完成《互动探究》。 3.对学生探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对探究内容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在讲授过程中出示中国的行政区划图、人口分布图、民族分布图、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等帮助学生理解。 4.对省级行政区划的记忆,可教会学生借助下列方法,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同时把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一同记忆。 (1)口诀法: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云南西四北上天,内蒙台海福吉安,港澳重庆好河山。 (2)位置记忆法:多看图,记清某个省级行政区在中国政区图上的位置,以及与相邻省区的相对位置,与河流、山脉、海洋等的相对位置。 (3)分区记忆法:将省级行政区划分为几个区域记忆,如东北三省。 (4)形状记忆法:根据各省区轮廓形状加以想象来帮助记忆。如云南像孔雀,黑龙江像天鹅,等。 (5)典型地理事物记忆法:根据某个省级行政区内的典型地理事物来记忆,如根据青海湖来记忆青海省,根据杭州湾记忆浙江,等。 通过多媒体播放与中国有关的视频或图片,如中国的疆域轮廓、故宫、天安门等。 一、辽阔的疆域 1.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位于①;从南、北半球看,位于②。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③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④。 (3)海陆位置:位于⑤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位置优越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对外交往与合作,海洋事业,等。 2.国土辽阔 (1)领陆 面积大: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⑥和⑦,居世界第三位。 疆界长:陆上国界线长达20190多千米。 邻国多:陆上邻国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地理湘教版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一章_第四节_地域文化与人口_word版含解析

庖丁巧解牛 知识·巧学 一、外国文化与人口 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聚集的特定文化现象。例如,有人称东亚为稻米文化。 辨析比较文化和地域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作为人类的创造物,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因此,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就是地域文化。换句话说,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间的差异比较明显。 1.婚俗 (1)初婚年龄的大小影响出生率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婚姻观念上的差异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状况:许多发展中国家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低,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从而加快人口的增长;许多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司空见惯,一般会降低出生率。 (2)婚姻的稳定程度影响出生率 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一般会降低出生率。 2.宗教影响人口出生率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宗教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归根结蒂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对人口数量、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们的信仰,通过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和生育观而起作用的。 例如: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大宗教对人口的发展一般多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古兰经》把结婚规定为穆斯林应尽的宗教义务;基督教的教义,也把生育看成是上帝的选民的天职;天主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到了近代和现代,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尽管已大为削弱,但依然存在。 视野开拓爱尔兰概况 自然地理:面积70282平方千米。位于欧洲西部的爱尔兰岛南部,西濒大西洋,东北与英国的北爱尔兰接壤,东隔爱尔兰海与英国相望。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爱尔兰素有“翡翠岛国”之称。 人口:392万(2002年)。绝大部分为爱尔兰人。官方语言为爱尔兰语和英语。居民91.6%信奉罗马天主教,其他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 首都:都柏林(Dublin),人口112万(2002年)。 经济:历史上,爱尔兰是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有“欧洲庄园”之称。爱尔兰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由农牧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被誉为“欧洲小虎”。 据中央统计局估计,截止到2004年4月份,爱尔兰人口达到1871年以来的最高数——404万,而当年有记载的人口数量为405万。中央统计局发布的《人口和移民报告》称,与去年4月相比,爱尔兰人口增加了6.49万,即增长1.6%。 同期的人口自然增长3.33万,而全年移民增加了3.16万。这种人口增长得益于爱尔兰实行的企业优惠税收政策,这使得外国投资大规模增加,并带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增长。至今,爱尔兰的经济增长率还是欧盟区最快的,这样一来,就吸引了大批移民来爱尔兰定居。 二、中国文化与人口 1.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妇女初婚年龄大多数集中于15~20岁。人口相对不足的古代农业社会,早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增殖。而在人口压力十分沉重的当代中国,适当晚婚晚育逐渐成为一种婚育文化时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从法律意义上规定了结婚年龄和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并提倡晚婚晚育。 2.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家庭增殖财富的手段主要依靠扩大人口规模,尤其是增加男性劳动力,从而形成了“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崇尚多育多子、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人口的出生率较高;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妇女的地位得到提高,传统的生育观念得到较大改变,加之社会福利提高,避孕节育措施的日益普及,生育率大大下降。“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的新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 要点提示

1.1《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班级 姓名 _____ 【学习目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中重要图表等的解读,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学会对人口变化相关知识点的迁移。 【重点难点】 1.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特点及转变影响因素。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学法指导】 重视概念理解。弄懂概念内涵,准确理解把握概念;人口的增长模式要采用比较法,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较、分析其不同的特点,把握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夯实基础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因素: 、 。自然增长率= 。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 (1)时间变化特点: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 不同, 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2)地区分布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 的水平,人口增长 。人口政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 ,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 的措施,使人口增长趋于 。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 、 、 。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 、 。 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征 原始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高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特征)。 传统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低高型)人口增长_________。 现代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三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_。 4、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1)过程:原始型 。 (2)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 和 等 (3)人口增长模式的区域差异:①原因:不同国家、地区的 和 差异的扩大 ②表现:以 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进入 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 。③总体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 ④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 。原因是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材第5页、第6页“活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精选导学案

第三节《印度》知识梳理型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 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3、学会分析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导学过程: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或最小)的国家,目前人口已经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2、读32页图7.36印度人口的增长, 从图7.36上分析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3、阅读32页预读材料的文字材料,请你针对印度的人口问题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 4、阅读33页活动2的表7.2内容,众多的人口给印度带来资源, 环境,经济发展。 5、认真观察图7.32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①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在纬线和纬线之间,所以主要位于带。 ②海陆位置:印度位于大陆南部,洋以北,东濒 湾,西临海。 6、读图7.34,“印度的地形”, ①从图上找出印度的陆上邻国,并完成下面的 问题。北部与、、国家 相邻,西邻国,东邻国。 ②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所在的位置,然后填写到右面的空白图上。

③从上面的读图我们可知, 印度的地形分布有以下特点:北部是山脉,中部是 平原,南部是高原。 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读33页图7.38,图7.39南亚1月、7月风向图回答问题。 (1)孟买每个月气温都超过______℃,其中最 高气温出现在月。 (2)孟买降水量较多的是从__ _月至____ 月,风向是_ ,风从吹 向。(海洋或陆地)这时是季。 (3)孟买降水量较少的是从_____月至_____ 月,风向是_ ,风从吹 向。(海洋或陆地)这时是季。 (4)印度属于气候,该气候的特点 是 。易发生灾害。 练习: (一)填空题 1、目前印度人口已超过________亿,居世界第________位。 2、印度主要是气候,特征是 4、北部是山脉,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属于南亚文明古国的南亚国家是() A.斯里兰卡 B.印度 C.中国 D.埃及 2、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每年分为旱季和雨季,l~6月为旱季,7—12月为雨季 B.印度的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 C.印度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湘教必修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题目 1.4地域文化与人口第 1课时 学习 目标 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对婚姻、家庭、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影响,学会分析不同地区人口观念差异的原因。 理解文化进步对婚姻、家庭观念等的影响,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不同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的差异。 学习 疑问 学习 建议 学生填写 【相关知识点回顾】不同国家人口增长模式 【知识转接】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一、文化和地域文化 1.文化:人类在①______________过程中所创造的②____________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③__________形成的④____________现象。 二、文化背景与人口 1.对人口发展影响较大的文化差异主要是⑤______和⑥______。 2.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1)初婚年龄 a.发展中国家:⑦______→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⑧______→亲子年龄差距缩短→⑨______人口增长。 b.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⑩______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稳定程度: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__________较高,再婚现象较多,会导致______________。

3.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____________→____出生率。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古代现代对人口的影响 婚育年龄早婚早育__________ 减少人口__________ 生育观念 “____________”、“不孝 有三,无后为大” “只生一个好”、“男女 都一样” 减少人口________ 职业选择学而优则仕________ 从事__________的人口 越来越多 人口流动 观念 ________ ________ 婚姻的地域范围 ______,人口______素 质、______素质提高 【探究点一】 〖合作探究〗材料:西方发达国家法律规定的初婚年龄虽然普遍较低,如英国为16周岁,但实际的初婚年龄要晚得多,大多在25~35周岁之间。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大多在14~20岁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的婚俗,如下表所示。 婚俗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初婚年龄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较多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偏低婚姻的稳 定程度 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较稳定,离婚率较低结合材料探究:①初婚年龄大小对人口出生率有何影响?②婚姻稳定程度与人口增长有何关系?

1.3中国的人口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6

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预习目标】 1、识记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分布特点; 2、理解人口增长快的原因、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人口政策; 3、会通过读图分析人口的分布,通过统计数据来分析人口增长趋势;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预习重点】 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政策。 【预习难点】 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口观。 【预习任务】 (任务一)自读教材数量世界第一,并结合图1---7、1----8完成有关问题: 1、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是世界上人口 的国家。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人口最少的省。 3、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分布在。 4、你所在的省人口大约有。 (任务二)自读教材增长速度快,并结合图活动题完成有关问题: 1、完成教材第11页活动中的3个题目。 2、我国人口增长的特征是。 3、试分析解放后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4、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人口增长幅度较大,主要原因 。 5、试分析是不是人口越多,就越有利一个地区的发展? (任务三)自读教材分布疏密不均,并结合图1---9、1----10完成有关问题: 1、完成教材第13页活动中的4个题目。 2、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总特征是。 3、试分析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

5、从1990年到2005年,我国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变化。 (任务三)自读教材我国的人口政策,并结合插图完成有关问题: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减慢的趋势,为什么? 2、我国人口突出的特征,。 3、人口增长过快会给社会带来很多问题,试举例。 4、人口的增长要与、的发展相适应,与、 相协调。 5、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预习诊断】 1、根据下表人口数据,会出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1764到1949年,人口增长了亿,人口增长缓慢。 (2)1949到1990年,人口增长速度,原因. . (3)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推行政策,人口增长下降。 (4)根据下表人口数据,会出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及练习题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一) 一、自主预习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半球。从海陆位置看,中国是位于东部、西岸、兼备的国家。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带,没有带,条件好。 3.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面积约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仅小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位。 4.我国领土最北端在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的,最东端在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在新疆的高原上。 5.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海、海、海和海。 二、合作探究 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教材和地图册上相关的资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了解我国这三个方面位置的具体情况,并填写表格。 位置的具体情况 半球位置位于_________(东或西)半球,_________(南或北)半球 海陆位置向______面临世界最大洋__________洋,向______背靠世界最大陆_________大陆 纬度位置最北约_______度,最南约_________度,南北约跨______度。大部分位于______(温度)带 经度位置最西约_______度,最东约_________度,东西约跨__________度 三、课堂达标 1.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数分别是() A.14 5 B.14 6 C.13 6 D.17 6 2.我国的两大内海是() A.黄海渤海B.东海台湾海峡 C.南海琼州海峡 D.琼州海峡渤海 3.我国最大的渔场是() A.舟山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渤海渔场 D.北部湾渔场 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 A.海南岛 B.崇明岛 C.钓鱼岛 D.台湾岛 5.与我国不相邻的国家是() A.蒙古 B.泰国 C.俄罗斯D.印度 6.我国最大的盐场( ) A.莺歌海盐场 B.台湾布袋盐场 C.长芦盐场 D.辽东湾盐场 7.下列关于中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B.中国东临太平洋,东部广大地区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