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改革——选择题

新课程改革——选择题

新课程改革——选择题
新课程改革——选择题

《走进新课程》选择题(126)

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D、共鸣

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这三级课程是( )。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5、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7、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8.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C.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9.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

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

11.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2.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C.杜威 D.赫尔巴特

13.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14.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15.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16.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7.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9.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20.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 B.学校C.教师 D.校长

21.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A.学生B.教材C.教师 D.校长

22..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 )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

23、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4、(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25、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B、整体化 C、综合化

26、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27、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

(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

28、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 )

(1)培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

29、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1)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30、(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1、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 )

(1)建构主义理论;

(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3) 多元智能理论;

32、所谓“自我反思”是指( )

(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33、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 )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34、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 )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

(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35、()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6、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

(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 (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37、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①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B. ①② C.②③④

38、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 ) A.均衡性 B.综合性C. 选择性

39、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 )

A.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B.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C.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0、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

A. 国家统一管理课程

B.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41、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A. 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C. 信息化课程资源

4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

A.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C.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43、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

A.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

B. 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 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44、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

A. 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B.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C. 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5.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考试、选拔方式。

A. 学生自由选择

B. 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 C.综合评价的

46.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

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47、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选择。

A必然 B必要C必需

48、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 )。

A改革 B创新 C变革

49、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 )。

A发挥 B发展 C发扬

50、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

A变革B改变 C变化

51、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 )条件。

A重要B基本 C必要

52、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 )环节。

A重要 B必要 C首要

53、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 )。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54、教育的根本功能是( )。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D、为了一切学生

55、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56、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 )。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57、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

A、师生对话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

58、学科教学要以( )为本。

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9、课程不是教学的( )。

A、权威 B、方向 C、目标D、计划

60、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 )去实施教。

A、嘴B、耳 C、心 D、眼

61、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 )。

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

62、教师是学习的( )。

A、组织者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63、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 )时间的活动。

A、1/3

B、2/3

C、1/2

D、1/4

64、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

A、确立教育目的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65、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66、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67、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A时代的要求B教学要求C家长的要求 D学校的要求

6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教材改革 B课堂教学改革 C课程改革 D教师素质提高

69、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A教学大纲 B学生发展特点 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

70、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

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B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

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 D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71、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

A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B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C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73、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74、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 )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D提高、发展、创新

75、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

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

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76、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77、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78、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79、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80、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 )

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②研究教材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④研究学生特点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81、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

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

82、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A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C让学生学会知识 D师生的交往互动

83、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③改进考试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84、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问题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综合性

85、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新课改试题

新课程改 一、填空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3、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实践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揪、勤于动手。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质性评价,考试与其他评价相结合 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新课程改革试题

新课程改革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2、背景是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现实环境)。 3、(创新)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民族的灵魂。 4、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5、评价的五个功能是: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长功能、积极导向功能。 6、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管理工作。 7、CSE模式包含四个步骤:需要评定、方案设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8、小学课程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由三部分组成:教学思想建设、教学梯队建设、教学条件建设。 9、评价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吻合,包括:信息的动机、兴趣、态度、习惯、意志等个性发展因素。 10、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观。 1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书面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12、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傻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均衡性:是指同一领域或范围内,不同结构部分的份量保持相对平衡。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1)研究普遍兴趣以及能带给他们欢乐的种种活动。(2)发现多姿多彩的不同奖励方式。(3)从与学生交往经验中挖掘大量的参考资料。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3、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有几方面的职责: 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学习方式的几种特点: 1、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变量。 2、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 3、学习方式反映了学习完成认知任务时的思维水平。 新课改的几个转变: 1、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3、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6、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7、由教学模式化向个性化教学转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试题【大全】

新课程改革试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2、背景是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现实环境)。 3、(创新)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民族的灵魂。 4、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5、评价的五个功能是: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长功能、积极导向功能。 6、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管理工作。 7、CSE模式包含四个步骤:需要评定、方案设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8、小学课程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由三部分组成:教学思想建设、教学梯队建设、教学条件建设。 9、评价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吻合,包括:信息的动机、兴趣、态度、习惯、意志等个性发展因素。 10、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观。 1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书面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12、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傻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均衡性:是指同一领域或范围内,不同结构部分的份量保持相对平衡。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1)研究普遍兴趣以及能带给他们欢乐的种种活动。 (2 发现多姿多彩的不同奖励方式。 (3从与学生交往经验中挖掘大量的参考资料。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3、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选择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选择题及答案 核心提示: 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①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②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③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④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 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①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2、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3、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 A、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B、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A、国家统一管理课程 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5、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 A、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C、信息化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总共10分) 1、学习方式的3个基本特征差异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需要真正树立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理念。 4、基础教育相对划分为三个学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的普通高中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层次分明的三级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每题一分,共十分) 1、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而言,有课程就一 定要有课程资源做前提,所以它们毕竟是一回事。() 2、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3、教学行为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之一。() 4、“用教材教”还是“交教材”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 5、教学评价包含在课程评价中,课程评价又包含在教育评价中。() 6、教师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7、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8、学科本为的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学科发展价值,具有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只适 用于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不广泛适用于所有人才的培养。() 9、评价的核心在于证明,而不在于反馈。() 10、教材改革并不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四、简答(第1题五分,余下两题各十分,共二十五分) 1、简说明创意教学的意义有哪些? 2、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自主学习的条件有哪些? 五、材料分析(第一题十分,第二题二十分,第三题十五分,共四十五分) 1、[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 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2、欣赏“每一个”学生--刺丛中也有花。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 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刺中有花!刺中有花!” 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我激动地走到李刚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选择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选择题及答案核心提示: 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①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②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③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④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 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①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2、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3、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 A、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B、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页脚内容1

C、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A、国家统一管理课程 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5、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A、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C、信息化课程资源 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A、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C、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7、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A、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 B、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8、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A、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B、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页脚内容2

新课程理念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念和创新考试题(卷)案例分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总纲是2001年6月颁布的(),它规划了21世纪()10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 2、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和(),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而不是(),它把()和()、()和()、()和()同等重要的目标纬度加以阐述。 3、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包括()课程、()课程、()课程。 4、此次新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是()()()。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过去的教育过多地强调了()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学生的() A生活世界 B科学世界 2、建立()的评价制度是本次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全新的理念。 A 终结 性 B 过程性 C 发展性 3、此次新课程理念里的培养目标是(),重在(),而不仅仅是()。A 成人 B整体的人 C成才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8分) 1、校本课程: 2、课程资源: 四、简答题(共26分)

1、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是什么?(12分) 2、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含义是什么?(6分) 3、新课程理念里所讲到的课程资源和教材的关系是怎样的?(8分) 媛 2010-7-30 22:44:07 五、案例分析: 1、“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又是多么富有诗意。可居然被判为零分,因为标准答案是,“雪化了变成水”。请用新课程理念分析之。(10分) 2、《素质教育在美国》作者黄全愈的儿子黄矿岩在美国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研究并撰写论文,黄全愈的儿子当时8岁。书中是这样描述的:一天,二年级的儿子回到家就对父母提出要求,带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因为他正在作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这是学校老师给布置的家庭作业。两个小时之后母子二人就从图书馆借回十几本关于蓝鲸知识的参考资料。随着儿子对那十几本书的阅读和对蓝鲸研究的深入,我和妻子也不断地从他那儿获得有关蓝鲸的知识:蓝鲸一天要吃四吨虾、蓝鲸的寿命是90——100年、蓝鲸的怀孕期是300——330天、蓝鲸的心脏像一辆汽车那么大、蓝鲸的舌头上可以同时站50——60人、蓝鲸的主血管可以任一个人爬进去。后来黄矿岩完成了他的论文:封面画着一条张牙摆尾的蓝鲸以及在蓝鲸前面一惶惶张张逃生的小虾,还有他的名字,论文包括四个小题目:介绍、蓝鲸吃什么、蓝鲸怎么吃东西、蓝鲸的非凡之处。试用新课程理念去分析说明此案例,是否在这里只有“论文”才是他的“劳动成果”?结合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分析(10分) 3、“听课的尴尬”:科技课的内容是“新旧五元人民币的区别”,课前教师在每个学生的座位上各放一张新版、旧版的五元钱人民币。上课了,教师简单地进行导入,学生开始观察了。他们边观察边记录,课堂显得十分沉静。开始交流成果了,第一个学生说了八点区别,第二个学生只讲了四点。老师看着第二个学生,问道:

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目标和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1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2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2、《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24、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2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27、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28、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专题试题部分带答案

新课程改革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D )。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B.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C.倡导建构的学习; 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A )。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3、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C )。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C )。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5、新课程改革倡导( D )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 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3.新课程改革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坚持 (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5.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并将错误的改正) 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改为:开发校本课程意味着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 2、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改为: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2020年最新新课程改革多选汇总120题及答案

2020年度最新《新课程改革》多项选择参考答案 (汇总120题)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 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源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7.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8.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9.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10.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新课程改革试题汇编

(带答案) 一、选择题 1、推行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C)A、设计课程B、编写课程C、实施课程D、评价课程 2、本次课程改革与教学该所要确立的根本性里念(D) A、素质教育理念 B、创新教育理念 C、生活教育理念、 D、终身教育理念 3、与新课程教改xx的是(B) A、学课本位论 B、学生本位论 C、教师本位论、 D、社会本位论 4、下列名称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D) A、教材 B、因特网 C、实验室 D、师生关系 5、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A) A、补充 B、延伸 C、拓展 D、深化 6、教学设计是为什么服务的(B) A、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材的传授 D、搞活课程 7、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按序列评价多是(A)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8、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C) A、教学内容分析 B、教材对象分析 C、教学目标制定 D、教学身份选择9、班级教学产生于(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0、个别化教学的首要环节是(B)

A、研究教材 B、了解学生 C、选择方法 D、设计作业 11、不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用这种方式编成的课程为 (A) A、综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相关课程 D、核心课程 12、综合课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D) A、实践性教学 B、综合式教学 C、开放式教学 D、主体式教学 13、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传统的(C) A、课程结构 B、教学内容 C、学习方式 D、教学组织形式 14、可以对教学活动的某一细节作出评价是(C) A、质性评价 B、量化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1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最主要的方式是(A) A、观察 B、制作 C、考试 D、表演 二、判断 1、课程与教学是相互独立的F 2、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F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应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F 4、班级教学难以作到因材施教保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应该废除。F 5、目前对教材的开发是实现由单一的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的转变.F 6、过去的备课写教案在新课程中称为教学设计。F 7、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越多越好越新越好。F 8、教学设计实际是一种教师的行为研究。F

新课程改革试题汇编(带答案)

新课程改革试题汇编(带答案) 一、选择题 1、推行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C)A、设计课程B、编写课程C、实施课程D、评价课程 2、本次课程改革与教学该所要确立的根本性里念(D) A、素质教育理念 B、创新教育理念 C、生活教育理念、 D、终身教育理念 3、与新课程教改相符合的是(B) A、学课本位论 B、学生本位论 C、教师本位论、 D、社会本位论 4、下列名称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D) A、教材 B、因特网 C、实验室 D、师生关系 5、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A) A、补充 B、延伸 C、拓展 D、深化 6、教学设计是为什么服务的(B) A、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材的传授 D、搞活课程 7、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按序列评价多是(A)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8、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C) A、教学内容分析 B、教材对象分析 C、教学目标制定 D、教学身份选择 9、班级教学产生于(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0、个别化教学的首要环节是(B) A、研究教材 B、了解学生 C、选择方法 D、设计作业 11、不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用这种方式编成的课程为(A) A、综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相关课程 D、核心课程 12、综合课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D) A、实践性教学 B、综合式教学 C、开放式教学 D、主体式教学 13、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传统的(C) A、课程结构 B、教学内容 C、学习方式 D、教学组织形式 14、可以对教学活动的某一细节作出评价是(C) A、质性评价 B、量化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1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最主要的方式是(A) A、观察 B、制作 C、考试 D、表演 二、判断 1、课程与教学是相互独立的F 2、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F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应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F 4、班级教学难以作到因材施教保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应该废除。F 5、目前对教材的开发是实现由单一的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的转变.F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复习题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C)。 A.信息社会提出的挑战 B 我国加入WTO提出的挑战 C.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提出的挑战 3.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10瑞安真题)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4. 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5.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6.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7..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8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时间是:(B) A.1949 B.1999 C.2000 D. 2001 9新课改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为主。(D)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分科课程 D. 综合课程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并作为必修课程。(B) A.校本课程 B. 综合实践活动 C.分科课程 D. 综合课程 11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是。(C.) A.甄别性评价 B. 选拔性评价 C.发展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1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应该做到。(C.) A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B.充分地传授知识 C.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D. 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1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B)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改革试题

2013年新课程改革试题精选单项选择题 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8、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 的()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10、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1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

新课程改革判断题

01、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0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03、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0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05、《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06、《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07、《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08、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09、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 10、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11、教师即课程。(×) 12、教师在1~ 6年级年段都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 13、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 14、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 1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 1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17、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 18、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 19、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20、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21、4~6年级这一年段教学时,应避免复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小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 D.加涅 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 ) A.学生B.学校 C.教师 D.校长 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二、多选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

新课程理论试题和答案

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 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趋势。 第一,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第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6、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速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9、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10、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