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卷(难)

历史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卷(难)

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卷(难度-较难)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 )

A. 礼貌

B. 礼器

C. 法律

D.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2、秦朝建立后,以地域划分为基础来进行统治和管理,较之以血缘划分管理为基础更具稳定性。材料表明()

A. 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B. 官僚政治具有历史进步性

C. 贵族政治退出了历史舞台

D. 分封制崩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1397年,刘三吾等受命主考会试,结果录取的都是南方人。这引起北方士人的强烈不满。朱元璋命张信等人复查,但结果仍如此。有人上告说刘张等人串通,朱元璋大怒,在处置了刘张等人后,又亲自阅卷,最后录取的都是北方士人,史称“南北榜事件”。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科举公平选拔人才古今同理

B. 解决考试和区域公平的矛盾

C. 笼络北方士人借以巩固政权

D. 避免科举取士过分倾向南方

4、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 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 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5、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A. 雅典民主政体的广泛性

B. 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C. 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D. 摒弃了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6、有同学在学习了《罗马人的法律》后,整理了一份学习笔记。其中错误的有()

①按产生先后排序是“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②《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体现了平民的作用

③随着对外扩张,外邦人自动获得了公民权,万民法体系形成④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

A. ①②

B. ③

C. ①③

D. ②④

7、1649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1688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受到民众的欢迎。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 仍受历史传统的影响

B. 宪政基础初步确立

C. 民主意识相对淡薄

D. 君主专制影响深远

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作出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法官的地位

B. 提高法官的专业水平

C. 提高法官执法的公正性

D. 确保司法独立

9、《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六条规定:议会票权分配如下:普鲁士连同汉诺威、库尔黑森、浩斯敦、拿骚及法兰克福的原有票权共有17票;巴伐利亚6票;萨克森4票;符腾堡4票;巴登3票;黑森3票;梅格棱堡一许威林2票;布伦瑞克2票。这反映了德意志

A. 国家统一尚待时日

B. 各邦在议会中权力平等

C. 采用联邦制国家形式

D. 代议制民主“名不副实”

10、清政府不得不接受战争的结局,认为现在是“西方各国强把它们的意志加在中国身上的时候了”,随后确立了信守条约的方针。促使清政府出现这一变化的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1862年,敌视太平军的《中国邮报》写道:“断言太平军占据的地区已是赤地千里未免有点夸大其词。他们占领了生丝的主要产区浙江湖州,长期以来运到上海的生丝大部来自他们的占领区;绿茶产区杭州和安徽太平也有相同的情况。”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该报是要揭穿那些敌视太平军的夸大不实之词

B. 太平天国对列强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 太平军占领区的农作情况比清政府统治时期好

D. 当时太平天国军队占领区的经济秩序相对稳定12、庄鸿铸在《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一文中指出:“甲午战前,外国侵略者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帝国主义凭借这些新老特权,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和扩大商品输出。”其结果是

A. 西方列强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

B. 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中国工业品市场

C. 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D. 中国民族工业在多重压力年日益萎缩

13、武昌起义后,“文(孙文)已遁途东归,自美徂(到)欧,旨密晤要人,中立之约甚固……”据此判断,孙中山

A. 对列强抱有很大的幻想

B. 对列强有了清醒的认识

C. 发此电文是在同盟会成立后

D. 准备回国领导国民革命

14、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如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A.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 解放中国,建立政权

15、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一理论最为关键的社会实践依据是()

A. 中国农民占 95%以上人口,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盟友

B. 无产阶级力量薄弱,必须避免在城市与强大的反革命势力正面抗衡

C. 帝国主义对中国分而治之的政策,给了革命以可乘之机

D. 中国地方性的小农经济,为工农武装割据提供生存与发展的可能

16、如表统计表整理自姜涛与卞修跃所著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之初步估计》,该统计表说明()

A. 抗战以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为主

B.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C. 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D. 中国战场抗击了绝大多数的日军

17、从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共计划安排南方民主人士到哈尔滨居住一段时间,待大军渡江后再南下至北平。随后,“北上计划”改为到吉林、长春、抚顺、鞍山、哈尔滨等地方去参观学习。“北上计划”的改变反映出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

B. 解放战争开始进入了决战阶段

C. 民主人士成为两党争夺的焦点

D. 解放区社会发展的欣欣向荣

18、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在巴黎公社选出的89名委员中,工人30多人、知识分子30多人、职员约10人。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意义是()

A. 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别上的限制

B. 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

C. 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

D. 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集中

19、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依据应该包含苏维埃政权

A. 颁布了《土地法令》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颁布了《和平法令》

D. 推翻了临时政府

20、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 “规定之”中的“之”也都去掉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力求表述更加准确

B. 更好地体现人民性

C. 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D. 尽量体现社会转型

21、新中国某法律序言写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该法律

A. 促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 成为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核心

C.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指导思想

D. 勾画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2、2017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8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

A. 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 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D.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23、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是为了( )

A. 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B. 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

C. 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

D. 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24、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B.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2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基辛格影响下,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其宗旨是在中国、苏联和美国之间建立均衡,同时与日本和西欧保持良好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结束了遏制政策”指美结束对日遏制政策,转而扶植日本

B. “与西欧和日本保持良好关系”指西欧与日本仍唯美国马首是瞻

C. 表明尼克松调整对中与对苏政策,对中友好,对苏进逼

D. 新的大国或国家集团崛起,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受到挑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26、斯塔夫里阿诺斯说:“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在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地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说明你对“日出”一词的理解。8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召开制宪会议,会议首先通过的是《开会规则》。摘录部分如下:开会议事,出席者不得少于7个邦的代表;一切问题,由各邦投票,由多数邦作出决定;只要有一个邦坚持与多数邦不同的意见,即应推迟到次日再议……代表起立发言前,需先向主席致意;代表发言时,其他人不得走动,不得交头接耳,不得看印刷或手写的文件;若两名代表同时起立,由主席决定先听谁的发言……书面发言,若包含要求会议讨论的内容,需先从头至尾朗读一遍,让全体代表知情……若有修改,需作二读。

——摘自詹姆斯?麦迪逊《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2)会议规则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6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6材料四:美国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在美国,十三扇“金色的大门向不容异说和专制政治的受害者们敞开。”

——德国音乐家舒伯特

(4)很多人对舒伯特的看法持反对意见,请用史实论证反对意见。3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

材料一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

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4分。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

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8分

28(15分)、材料唐代是御史监察制度比较发达和完备的时代。设置目的在于监察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的言行职事是否合乎法律规范。所谓“正朝廷纲纪,举百司紊失”。(初始)“御史台……有弹邪佞之文,无受词讼之例”。开元十四年始规定受事御史之制,弹奏前往往是“推覆理尽,然后弹之”。御史台推鞠狱公(包括举弹前的推覆)和受命推按,往往不是一日而毕的事,这就需要“留问”﹣﹣暂时拘捕,于是设置监狱,称为“台狱”。御史台初期只审判皇帝交办的案子,即所谓“制狱”。它与刑部、大理寺联合组成“三司”,具有联席会审的性质。一般说来,几经御史台推鞠落实后的案子,还得移交大理寺法官详刑定谳,量罪判处。终唐之世,御史台并没有发展成为纯粹的司法机关。唐后期,御史台的职权渐被侵削。在地方上,御史台对割据和跋扈藩镇是难以行纠举之职的。在中央,宦官势力是御史台不得侵犯的禁区。------------摘编自张国刚《唐代官制》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御史台的职权范围。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代御史台的作用。7分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D

2. B

3. C

4. C

5. B

6. C

7. A

8. D 9. C 10. B 11. D 12. B 13. A 14. B

15. D 16. C 17. D 18. C 19. A 20. B 21. B

22. D 23. D 24. A 25. D

26、(1)政治体制: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对“日出”的理解:宪法赋予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联邦政府实行分权制衡,防止绝对权力,保障资产阶级民主。

(2)少数服从多数,但又要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意见;人人享有知情权。

(3)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总统只有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

(4)还存在着种植园奴隶制经济;还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

27、称谓:幼学、舞勺、束发、及笄、舞象、弱冠。

简析:先秦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根据礼乐制度培养子弟;依据儿童年龄划分学习阶段;男女要求不同;学习礼乐目的在于更好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

28、(1)范围:监察百官;起诉和审判案件;拘捕官员;弹劾官员。

(2)作用:对官员的监督,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初期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有效防止地方割据,维护中央集权;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司法机关,职权容易被牵制削弱;后期由于专制主义集权的削弱,其监察作用受到抑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