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综合考研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考研2021考研真题库

教育综合考研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考研2021考研真题库

教育综合考研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考研2021考研真题库
教育综合考研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考研2021考研真题库

教育综合考研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考研2021考研

真题库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据古籍记载,我国学校教育设立“小学”始于()。[统考2019年研]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汉朝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礼记·明堂位》:“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这些材料说明我国商朝时期已经在学校教育中设立“小学”。

2孟轲认为人先天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其中恻隐之心是()。[统考2019年研]

A.仁之端

B.义之端

C.礼之端

D.智之端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孟子认为人性表现为四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汉代书馆常用的识字教材有()。[统考2019年研]

A.《仓颉篇》《凡将篇》《千字文》

B.《仓颉篇》《凡将篇》《三字经》

C.《仓颉篇》《凡将篇》《急就篇》

D.《急就篇》《三字经》《千字文》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汉代书馆常用的识字教材有《仓颉篇》《凡将篇》《急就篇》等。《仓颉篇》是秦朝李斯颁发的字书,成为儿童习字的课本;《凡将篇》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所著;《急就篇》是汉代黄门令史游所编,一直使用到唐代才被新的字书取代。《三字经》《百家姓》是宋元时期的识字教材。

4按照唐代礼制规定:学生初入学,约定时日,身着礼服,隆重举行拜师礼。同时还要求向学官敬献礼物,以示尊师。这一学礼制度被称为()。[统考2019年研]

A.束脩礼

B.释奠礼

C.释菜礼

D.乡饮酒礼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束脩礼主要指拜师礼,源于孔子,“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即只要本人有学习的愿望,主动奉送10条干肉以履行师生见面礼,就可以成为弟子。释奠礼与释菜礼是古代学校的祭祀礼。乡饮酒礼是周代流行的宴饮风俗。5“切己体察”是朱熹“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意思是指()。[统考2019年研]

A.精神专一,集中注意力

B.量力而行,计划安排

C.不可先入为主,牵强附会

D.不停留在书本上,要身体力行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朱熹强调读书穷理,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其中,切己体察指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而要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身体力行。

6明代洪武初年,朝廷明确规定士子在考试中对经文的解读必须依据()。[统考2019年研]

A.汉儒传注

B.唐人传注

C.宋儒传注

D.明人传注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明清统治者竭力推崇程朱理学,把它作为思想、文化、教育领域的统治思想。明朝曾明确规定:“国家取士,说经者以宋儒传注为宗。”

7颜元抨击宋明教育陷于“训诂、清淡、禅宗、乡愿”,提出“习行”的教学方法。下列选项中最符合颜元“习行”观点的是()。[统考2019年研]

A.轻视书本知识

B.强调躬行实践

C.重视习惯培养

D.重视功课复习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颜元所强调的习行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坚持练习和躬亲实践,认为只有如此,学得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颜元强调“习行”,并非排斥通过读和讲学习书本知识,而是主张读书、讲说必须与“习行”相结合,而且要在“习行”上下更多的功夫,花更大的精力。

820世纪20年代,舒新成将美国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引入中国,率先在上海吴淞公中学部试验,以自由、合作与时间预算为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制度是()。[统考2019年研]

A.道尔顿制

B.设计教学法

C.文纳特卡制

D.葛雷制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核心原则是自由与合作。20世纪20年代,道尔顿制在许多国家如英国、苏联流行一时,产生过较大影响。帕克赫斯特于1924年和1925年分别到日本和中国介绍其方法。在中国,这种方法由舒新成率先采用。

91925年,在回收教育权运动的推动下,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了相关法令,规定()。[统考2019年研]

A.禁止外国人在华办学

B.学校不得开设宗教课程

C.外国人所办学校收归国人办理

D.外国人在华办学须向政府立案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1925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的文件。规定:凡外人捐资设立各等学校,遵照教育部所颁布之各等学校法令规程办理者,得依照教育部所颁关于请求认可之各项规则,向教育部行政官厅请求认可,即要求教会学校向政府立案注册,这是中国政府管理教会学校的第一步。

10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对“现代中国人”的要求除了健全的身体、建设的能力、能够合作、服务的精神之外,还包括()。[统考2019年研]

A.反思的能力

B.自治的能力

C.创造的能力

D.批判的能力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陈鹤琴赋予“现代中国人”五方面要求:①有健全身体;②有建设能力;③有创造能力;④能够合作;⑤要服务。

11农耕时代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统治者,工业时代兼顾脑力劳动者和体力者的培养。信息时代更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说明教育的目的受限制于()。[统考2018年研]

A.文化传统

B.生产方式

C.教育理论

D.教育政策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不同时代对人才要求不同,而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主要的变迁是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体现了不同生产方式对当代教育目的的不同要求,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教育目的随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生产方式是决定教育目的的根本原因,因此答案选B。

12“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这一观点出自()。[统考2018年研]

A.《墨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出自韩非的《显学第五十》,可译为:威严和权势能够禁暴,而道德再好也不足以制止混乱,强调法治,轻视道德,据此可以得知这是法家主张的观点,《韩非子》正是法家的代表作,因此答案选D。

13朱子读书法中的“居敬持志”,其中“居敬”的确切含义是()。[统考2018年研]

A.对书中的观点要敬畏

B.保持读书场所安静、肃穆的气氛

C.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

D.读书时保持恭敬的姿态和表情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为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所谓“居敬”,“敬”是指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朱熹说:“读书须收敛此心,这便是敬。”因此答案选C。

14中国近代早期教会学校中开设儒学的经典课程是为了()。[统考2018年研] A.满足在校士大夫子弟的要求

B.执行中国政府的相关文教政策

C.提高学生对儒家学说的批判能力

D.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立足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近代新教传教士在华教育活动与中国传统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体制的转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教会学校均强调儒家经典教育,甚至把其置于西学之前,地位仅次于宗教教育,真正目的不是教育,而是吸引信徒和培养传教助手,即作为宣教的辅助手段,宗教教育仍然占据教会学校的主导地位。早期教会学校开设儒学课程是为了满足中国人学习儒学的需要,适应中国的国情,并有助于他们立足于中国,因此答案选D。

151921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其中超越政治的教育为()。[统考2018年研]

A.实利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

B.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

C.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D.军国民教育、美感教育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是维护国家发展的根本教育,属于政治的教育,而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是超越政治的,是体现人性本质色彩的高境界的教育,因此答案选C。

1620世纪20年代的“工读主义”教育思潮有一派认为,工读就是用自己的劳动延续求学经费而己,不必去理会什么主义,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统考2018年研]

A.周予同

B.胡适

C.李大钊

D.王光圻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工读主义分为三种:一是做工的人求学;二是求学的人为了实验学理而劳作;三是贫苦学生为补助学费半工半读。以胡适为代表的是纯粹的工读主义,胡适认为工读主义“不过是靠自己的工作去换点教育经费而已”。因此答案选B。

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戊辰学制”的指导原则,对1922年新学制标准进行了调整,特别提出()。[统考2018年研]

A.“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B.“使教育利于普及”

C.“根据本国国情”

D.“谋个性之发展”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1922年新学制颁布不久,出于推行“三民主义”的教育需要,主张修订学制系统。1928年提出《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即“戊辰学制”,分原则与组织系统两部分。第一部分提出7项原则:根据中国国情,适应民生需要,增高教育效率,提高学制标准,谋个性发展,使教育易于普及,留地方伸缩之可能。第二部分为学校系统,分设中学、师范、职业三种学校。“戊辰学制”只是在1922年新学制基础上,根据时局需要做出局部变通而已。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为区别于壬子癸丑

学制,又称新学制。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以上两个学制比较,可以发现戊辰学制特别提出了“根据本国国情”,因此答案选C。

18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大学组织法》和《大学规程》,规定大学的办学目标是()。[统考2018年研]

A.研究高深学问,培养专门人才

B.教授应用科学,培养专门人才

C.教授应用科学,培养技术人才

D.研究高深学问,培养技术人才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蔡元培在改革北京大学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和任务是:研究高深学问,培养专门人才,大学的办学理念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因而他对当时官僚习气盛行的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大学组织法》和《大学规程》正是在蔡元培的影响下制定的,因此答案选A。

19下列选项符合陈鹤琴“活教育”课程思想的()。[统考2018年研] A.直接的知识要优于书本知识,故书本知识应予以摒弃

B.打破学科组织体系,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

C.儿童经验固然是重要的,但学科课程体系也不可破坏

D.打破知识的学科界限,按照儿童的兴趣组织课程内容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陈鹤琴“活教育”课程论认为,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他明确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他说:“我们并不是说在学习过程中要摒弃一切书本。如果恰当地用作参考材料,书本是有用的,但不应像过去那样,把书本作为学校学习的唯一材料。”他还对“恰当地用”作了具体的阐述。他分析说,“依照活教育的理想,国语、算术的课本教学也应当打破。不过依照目前中国的情形及社会上的传统习惯,一时尚不能取消。为补救起见,只有想办法尽可能改善这些课本的内容及教法。”陈鹤琴从来不反对学习书本知识,他只是主张重视直接经验,打破学科体系,也不代表摒弃间接经验的知识,陈鹤琴本人主张按照活动单元划分课程,而不是兴趣划分课程,ACD三项错误,因此答案选B。

2020世纪30年代初期,梁漱溟在山东邹平、菏泽两县设立乡农学校,开展乡村教育实验,这种乡农学校性质上属于()。[统考2018年研]

A.农业职校

B.农民夜校

C.教育与行政合一的机构

D.教育与军事合一的机构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乡农学校是1931年教育家梁漱溟仿照北宋《吕氏乡约》,以自然乡(村)为单位,在山东邹平、菏泽等地创办的乡村学校。作为其乡村建设理论的实验,旨在“推进社会,组织乡村,以乡村自救为本,进而求得整个乡村社会的改善与进步”。学校分初、高两级,村学是乡学的基础,乡学是村学的上层,以当地全体民众为教育对象。学校组织由学长、学董、教员、学众构成。梁漱溟的乡农学

校主要是以政统教,政教合一,乡农学校既有学校的职能,也有政府职能,性质上属于教育与行政合一的机构,因此答案选C。

2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社会教育以成人教育为核心,其最广泛、最普遍的教育形式是()。[统考2018年研]

A.工读校

B.半日校

C.列宁学校

D.冬学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社会教育以成人教育为核心,群众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冬学、夜校、雨校、半日学校和识字班等,其中冬学是最主要的形式,是利用冬季农闲时开办的教育形式,因此答案选D。

22我国1958年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统考2017年研]

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坚持立德树人

D.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我国在1958年确立的教育方针可以归纳为“两个必须”:①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3“物理不外于心”,“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的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统考2017年研]

A.孟轲

B.荀况

C.朱熹

D.王守仁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王守仁认为,“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夫物理不外于吾心”。王守仁关于教育作用的主张:明心、存心、求得其心,即是去人欲,去习染,即是存天理,去人欲。

24“虚心涵泳”是朱熹的读书法。此处的“涵泳”是指读书时应()。[统考2017年研]

A.细心玩味

B.融会贯通

C.敬守此意

D.收敛此心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虚心涵泳”是朱熹提出的一条重要的读书方法。“虚心”,是指静心思虑,熟心体会作者本意,不可先入为主,穿凿附会;“涵泳”,是指反复思考,细心玩味,深刻体会书中的旨趣。

25《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的一篇文章,它提出大学的终极目标是()。[统考2017年研]

A.“明明德”

B.“止于至善”

C.“化民成俗”

D.“明人伦”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文章,它指出大学的目标为“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三个等级。其中,“明明德”是指恢复和发扬人先天的善性,以达到修己的目的;“亲民”是指推行德治与仁政,使民众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止于至善”是大学的终极目标,是指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26颜元特别强调学校应该培养()。[统考2017年研]

A.“实才实德之士”

B.“读书明理之人”

C.“博学笃行之士”

D.“明体达用之才”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颜元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习动”“实学”“习行”和“致用”并重,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有实才实德的人才。

27明代在城乡广泛设立了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它在招生择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这种教育机构是()。[统考2017年研]

A.书馆

B.精舍

C.社学

D.私塾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明代在城乡广泛设立“社学”,作为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它在招生择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民间凡十五岁以下的儿童皆可入学就读,学习冠、婚、丧、祭之礼及经史历算,并兼读“御制大诰”和“本朝律令”。

28清朝地方官学实施严格的“六等黜陟法”,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统考2017年研]

A.思想控制

B.动态管理

C.分类教学

D.身份限制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六等黜陟法”是清朝在地方官学管理上所采取的一种方法。在地方官学中,生员的等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学业成绩或升或降,这是对生员进行动态管理的表现。

29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以下有关他的表达,正确的是()。[统考2017年研]

A.最早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B.系统阐述了“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C.组织草拟了《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D.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A项,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最早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B 项,19世纪末,严复系统阐述了“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C项,1898年梁启超组织草拟了《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30在中国近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取消大学预科始于()。[统考2017年研]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1922年新学制

D.戊辰学制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又称1922年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其中取消了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负担普通教育的任务,这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31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政策,在中等教育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统考2017年研]

A.设置国立中学

B.实施毕业会考

C.中学西迁

D.实行军训制度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基于“抗战建国”的基本国策和“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政策,国民政府采取了相应的调整措施:①高校调整重组,高校迁移;②学校国立,在大后方新设国立中学;③建立战地失学失业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④设置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

32陈鹤琴“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是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统考2017年研]

A.行动实践

B.批评研讨

C.更新改进

D.指导提高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结合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倡儿童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活教育”教学包括四个步骤:①实验观察;②阅读思考;③创作发表;④批评研讨。

33在文献记载的中国古代学校中与乐教最为相关的是()。[统考2016年研] A.庠

B.成均

C.序

D.泮宫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乐师主管音乐事务,日常演奏歌唱之地,也为实施乐教之地,这个场所称为成均。成均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学校的萌芽。A项,“庠”是氏族储存公共粮食之所,由老者看管,所以也成为老人聚集活动的场所,也是氏族敬老养老行礼之地。C项,“序”产生于夏,最初是教射的场所,后来发展成为奴隶主贵族举办一切公共活动的场所。D项,“泮宫”是西周时期诸侯王都所设的大学,因为建造比较简单,一面临水,称为泮宫。

34“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这一关乎学习过程的论述出自()。[统考2016年研]

A.论语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荀子,战国时期人,致力于儒家经典的传授,主张培养“大儒”的教育目的,他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其基本路线是:闻-见-知-行。这一学习过程是逐步升华、逐步提高的过程。

35王充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鸿儒,其有别于儒生、通人、文人的显著特征是()。[统考2016年研]

A.博览古今

B.讲授章句

C.兴论立说

D.上书奏记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王充认为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培养“文人”和“鸿儒”。他把知识分子分为五个级别:文吏、儒生、通人、文人、鸿儒。文吏是仅受过识字教育。儒生是以教学为职责的最普遍的儒家知识分子,“能说一经”,“旦夕讲授章句”。通人虽“博览古今”,但不能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文人的知识渊博,能够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将书本知识和实际政治联系起来,并利用自己的知识“上书奏记”,对实际政治加以评论和提出自己的建议,他们能够成为称职的行政人员。鸿儒是最高级别的人才,他们不仅系统地掌握了各种知识,而且还能“精思著文”“兴论立说”,即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力。

36下列唐代中央官学中,对学生入学年龄限制最为宽松的是()。[统考2016年研]

A.国子学

B.太学

C.四门学

D.广文馆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广文馆都属国子监管理,一般限年14岁以上,19岁以下;律学18岁以上,25岁以下。唯广文生不受年龄限制。

37北宋“熙宁兴学”强调实用人才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是编写和颁行《三经新义》。所谓“三经”是指《诗》《书》和()。[统考2016年研]

A.《礼仪》

B.《周礼》

C.《礼记》

D.《大戴礼记》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在宋神宗熙宁年间发起,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熙宁兴学”。其中的措施有改革教育内容,新编《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在熙宁六年,特置经义局,王安石亲自阐释《周礼》,谓之《周官新义》。《诗》《书》则由其子王雾与吕惠卿共同诠释,合谓《三经新义》。

38中国近代科举考试改革中,清政府正式提出设立“经济特科”是在()。[统考2016年研]

A.太平天国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百日维新时期

D.清末新政时期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教育方面的具体措施有:改科举、废八股、改设经济特科等,以培养经世致用之才。

39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次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辛丑条约》,向中国勒索战争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出于在华长远利益考虑,后来部分国家退回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孙培青版)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庠和成均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X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 诗__》、《__书_》、《_礼_》、《乐》、《_ 易_》、《_春秋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C)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C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D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B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

习题集锦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臵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六经) 二、单项选择题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333教育综合_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 答: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答:(1)生产劳动的教育(2)生活习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训练。 3.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 答:(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2)以生产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包括多个方面(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5)男女教育有别,根源在于分工(6)教育还没有专职场所和专职人员。 第二章 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时?有哪些历史性变化? 答:形成于夏代。历史性变化: (1)教育目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为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需要;在夏代,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后代培养成能射善战的武士。 (2)教育内容:原始社会包括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在夏代,变化有重视军事训练、宗教教育和人化道德教育。 (3)教育方式与手段:原始时期在于言传身教,教育在生产活动中进行;在夏代,教育主要为学校教育,夏都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地方上也有学校。 (4)等级性:原始时期教育权利平等;在夏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2.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答:礼乐射御书数 礼:五礼: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以宾礼亲邦, 以军礼同邦国, 以嘉礼亲万民”。 六仪:祭祀之容,宾客之容,朝廷之容,丧纪之容,军旅之容,车马之容。 乐:诗歌、音乐、舞蹈。乐教包括乐德、乐语和乐舞。 射:射箭的技术训练 御: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 书:文字 数:数的顺序名称、记数的符号、甲子记日法、朔望的周期、计数的方法、十进位和四则运算。 总之,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及文化知识 3.春秋时期历史性的教变革有何表现? 答:表现:私学取代官学。“官学衰废”“私学兴起”。由于世袭制度、王权衰落、战争动乱导致了官学衰废。而阶层的变化与教育的更新需要私学的兴起。与官学相比,私学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基础上,私学的社会阶级基础是以新兴地主阶级为首的,包括工、农等自由民反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阶级联盟。私学在组织上政教分设,教育对象为平民,私学的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是专业化的脑力劳动者;教育思想上,私学思想自由,各派有自己的的教学思想、教育实践;教育内容上,私学教育突破了“六艺”教育,传授各派政治观点;教育场所上,私学无固定场所,以教师为中心,可自由流动;私学目标是培养多规格人才。 4.孔丘在教育史上有哪些贡献? 答:1.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重视教育; 2.他创办大规模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3.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是文化教育下移至平民; 4.培养从政的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改革准备条件; 5.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与整理,编《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6.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强调学思行相结合; 7.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8.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造就 9.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10.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方向; 11.要求教师有良好职业道德,以身作则,学而不厌; 12.认真总结教育经验,提出不少创见,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第三章 1.分析战国时期私学兴盛的原因? 答:战国时期是社会大转变时期,生产力大发展为更多的人脱离物质生产从事脑力劳动,为思想、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更宽广的活动舞台。战国时期又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阶级矛盾尖锐,构成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战国还是一个思想科学文化大繁荣时期,战国时期各政治集团为了加强自己的势力竞相网罗招致士人、由于士需经过一定的学习与训练才能造就,因此人们拜师求学,促进了私学的大发展。百家争鸣,各家各派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进行施教,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与兴盛(养士之风盛行与百家争鸣)

教育学考研题库33套 (含答案)

《教育学原理》第一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社会 2、教育融合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教育具有平等性、普及性;教育水平低 3、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能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4、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系统专业知识;深化的教育理论知识 5、遗传;环境;教育 6、壬戌;美国;六、三、三 7、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8、孔子;苏格拉底 9、思想认知方面;道德品质方面;道德能力方面 10、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 1B2ABCD3B4D5ABC6ABCD7B8D9C10B 三、判断并改错 1、错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4、错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正确。 四、解释名词 1、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亦称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4、陶冶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等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一种方法。 5、《学记》: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专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崐 著作,在世界教育史上影响较大。它仅仅用了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就比较准确地揭示了教育活动的许多规律,对今天的教育活动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五、简答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答: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感。 ②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重点总结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3版)重点总结 1原始时期的教育 原始时期的教育经历两个阶段:一是原始人群阶段,人类的教育刚产生,仅是不成熟的雏形;二是氏族公社阶段,教育得到发展,它的特点较为显著,能体现原始社会教育的本质。氏族公社末期,在教育上出现了阶级差别,将向阶级社会的教育过渡。原始社会的教育以氏族公社阶段的教育为代表,其特点如下: 第一,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氏族公社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公社成员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和集体生产劳动的需要,为了身心发展的需要,接受教育训练。集体的社会性的教育活动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人人都具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原始社会所积累的经验知识虽然有限,但所学习的知识经验是多方面的,不仅要学习制造生产工具的经验,还要学习公共生活的规范,接受原始的艺术教育和原始的宗教教育。这些是参加氏族社会生活所不可少的。 第三,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生活教育。教育是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的,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第四,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有声语言作为氏族成员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成为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凡是生产、生活经验的传授,公共生活规范的培养,都是利用口耳相传,并结合实际动作的示范和模仿。当时还没有比言传身教更为有效的教育手段。 第五,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由于男女生理、体质的差异,故有男女分工。男女所从事的社会劳动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也有区别。男的劳动侧重于狩猎、农耕、放牧;女的劳动侧重于采集、种植、家务、纺织。男女分别劳动,为适应这种需要,也分别进行教育。 第六,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由于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多数的教育活动是分散进行的,随时随地开展教育性活动。负责教育的是有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者,长者为师,对年青人进行知识经验的传授,但他们还不是从事教育的专职人员。 到了氏族公社的末期,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教育发生重要的变化,出现了学校萌芽,旧的特点趋于消失,新的特点正在产生。原始社会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向阶级社会的教育方向转变。 2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中国奴隶制社会开始于夏朝。社会的阶级分化,是造成教育发生分化的直接原因。原始社会那种民主平等的教育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由国家来组织和管理,少数贵族才有享受学校教育的特权,其目的是培养、训练居于奴隶之上的统治者。多数从事体力劳动的民众被排除在学校之外,只能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接受生活教育和统治者施行的教化。 奴隶社会的教育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的兴衰过程。夏代是奴隶社会教育形成的时期,商代时得到进一步发展,至西周则达到鼎盛阶段,到春秋时代就渐趋没落。商对夏的教育制度有所继承和发展,周对商的教育制度又有所继承和发展,西周教育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且具有特色的典型代表。 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当时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没有分离独立,历史上称这种现象为“学在官府”。西周按行政管理系统,分设国学与乡学,不同等级学校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按贵族子弟不同年龄阶段,分设小学、大学,教育内容有习小艺与习大艺之别,而其要求是先后贯通的。西周贵族教育制度在当时是世界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简答

三、简答题: 0.“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改革上有哪些主要举措?答:(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学堂,学堂中增加了近代学科内容;(2)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这是变法失败之后得以保留的唯一变法成果;(3)下令各地设立农务学堂、蚕桑学堂、茶务学堂,决定兴办矿务、铁路、医学等专业学堂。(4)改革科举,改试策论,并增设近代科学类。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试对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答:(1)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劝学篇》,它分内、外两篇,内篇主要谈“中学为体”,宗旨是“正人心”;外篇主要谈“西学为用”,宗旨是“开风气”。从而系统论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奠定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教政策的基础。(2)张之洞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从而为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制度措施的系统引进开辟了道路,但中学与西学的地位仍是不平等的。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中学所代表的封建专制及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张之洞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本质就是如此。(3)中体西用的观点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而得到清统治当局及社会政界和思想界多数人士的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策基础。 2.《大同书》中是如何构建理想教育体系的?答:《大同书》是康有为构思理想社会的著作,完成于1884年,但直到变法失败后经过修改才发表。《大同书》中包括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想教育体制的蓝图,体现大同世界人人平等、教育普及、施教合理、使人健康发展的远景。(1)人本院和育婴院,属于学前教育;(2)小学教育,6岁儿童入学;(3)中学院,11岁入学;(4)大学院,16岁以上中学毕业生。《大同书》中的教育体制是儒家教育思想与借鉴西方学制结合的产物。 3.20-30年代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杜威的一些教育观点,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几乎成为教育界的口头禅。教改内容:(1)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通过日本传入中国;(2)设计教学法;(3)道尔顿制;(4)文纳斯特卡制也开始介绍到中国;(5)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的做法也被引进中国。 4.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在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答:(1)缩短学制,迅速为革命斗争输送人才和教育、发动群众;(2)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删节陈旧或不实用的内容;(3)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实习训练,推广“小先生制”。 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结构(或称教育体制)有什么特点?答:革命根据地教育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 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结构: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组成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所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 6.何谓“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它对教育有何影响?答:“九品中正”选士制度,是一种由“中正”官评定士人品级,朝廷按品授官的选士制度。中正官根据标准评定士人,将其分为九个品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即所谓“九品”,朝廷择“上品”任官。这种制度,具体实施始自魏文帝曹丕执政时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这种选士制度,在开始实行时,确实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到后来,则蜕变为门阀世族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中国教育史精简笔记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生活和教育的起源原始教育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原始社会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因此教育也没有阶级性。 ②原始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为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服务:基本内容是传授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以及社会生活常识。 ③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没有专门人员和专门机构 ④教育手段是通过语言,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⑤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⑥教育还没与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古代学校的萌芽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社会生产日益发展,有可能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和受教育。 ②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③文字的产生,文化知识更加丰富,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这就有必要和可能建立有组织的计划的专门教育机关。“成均”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夏商的教育 ①夏代的教育 已经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 教育工作是国家的重要事务,由国家机构中的六卿政务官之一的司徒主管教化; 实行教育职能的场所:序、校;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其后代培养成为能射善战的武士; 教育内容另一重要方面是宗教教育; 人伦道德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之在奴隶社会初期,国家已把教育事务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司徒负责管理教化,教育机构与政治行政机构结合,有国都的学校也有地方的学校,开始有了等级层次,教育为政治服务,突出表现在教育目的要培养奴隶主贵族的武士,教育内容重视军事训练; ②商代的教育 商代有成熟的文字可作为教育手段; 商代已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实际划分了教育阶段; 商代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军事教育、礼乐教育、书数教育; 二、西周的教育 ①西周的社会 学在官府: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②西周的学校制度: 大概可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1、国学西周的“国学”是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西周的“国学”按入学年龄和程度分成小学(强调德行教育,内容是德行艺仪几方面)、大学两级,小学设在宫廷附近,大学设在近郊,天子与诸侯的大学名称各异。2、乡学西周“乡学”是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为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庶民子弟设立的,规模比较简单,只

考研专业课: 考研教育学真题和答案(完整版本)

考研专业课:考研教育学真题和答案(完 整版本) 2013年考研教育学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 B.强调教学过程化 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第六章外国现代教育:苏联教育的发展之凯洛夫的《教育学》 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 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谋生性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之个体社会化 3.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不合乎他们的要求就要受到处罚。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 A.传递 B.选择 C.创造 D.传播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文化功能之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4.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塑性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5.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A.发展生产力 B.消灭社会分工 C.普及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是 A.学区教育制度 B.成人教育制度 C.教师教育制度 D.教师资格制度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第六章教育制度,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5、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2、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5、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二、名词解释题 1、稷下学宫:

中国教育史试题库

1、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观点是师夷之长技以制。 2、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3.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4.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5.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 和“庠” 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 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6、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7、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8、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 _,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9、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10、在先秦教育家中,荀子提倡“虚壹而静”的学习态度。 11、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 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12、“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13、“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14、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诗__》、《_书___》、《_礼___》、《_乐》、《_易__》、《_春秋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15、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和荀况学派。 16、颜之推的家庭教育著作是《颜氏家训》。 17、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18、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墨翟;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孟轲;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荀况。 19、墨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兼士或“贤士”, 20、孟轲的教育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21、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2、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3、《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019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9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A.教师中心 B.学校中心 C.学生中心 D.活动中心 【答案】A 2.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答案】B 3.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答案】C 4.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A 5.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答案】B 6.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不均衡性 【答案】D 7.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人、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答案】A 8.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授课地点——院内 一、选择题 1.古代教育起源于 B 。 A.与人类同步产生 B.生产劳动 C.生产关系 2.墨子的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是 A 。 A.科学技术教育 B.政治道德教育 C.生产劳动教育 3.“六艺”中除了《诗》、《书》、《礼》、《乐》和《春秋》外,还有 B 。A.《中庸》 B.《易》 C.《论语》 4.《学记》中提出了“预、时、孙、摩”的施教原则,其中,“孙”指的是 A 。A.循序渐进 B.及时施教 C.因材施教 5.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是 A 。 A.“性三品” B.“性本恶” C.“性本善” 6.洋务派在创办企业的同时,招聘外国教习,兴办外语学堂,当时也叫“方言教育”。在1862年创设了 B 。 A.上海广方言馆 B.京师同文馆 C.天津水师学堂 7.张之洞的教育代表作是 A 。 A.《劝学篇》 B.《大同书》C.《师说》 8.癸卯学制于 B 公布实行。 A.1903年 B.1904年 C.1905年 9.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代表作是 B 。 A.《颜氏家训》 B.《新教育大纲》 C.《家庭教育》 1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 C 改革北京大学时提出的办学方针。 A.陶行知 B.黄炎培 C.蔡元培 11.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 B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A.墨子 B.孔子 C.荀子 12.《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指的是 B 原则。 A.长善救失 B.教学相长 C.启发诱导 13.唐代采取了 A 的文教政策。 A.重振儒术兼重佛道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中体西用 14.韩愈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A 。 A.《师说》 B.《春秋繁露》 C.《劝学篇》 15.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是 B 。 A.中国教育会 B.中华教育会 C.全国教育联合会 16.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洋学堂,是 B 在北京创办的,隶属于总理衙门。 A.1861年 B.1862年 C.1864年 17.时务学堂的主持人是 C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梁启超 18.《大同书》的作者是 A 。 A.康有为 B.张之洞 C.梁启超

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解 析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2015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首发2015教育学考研统考真题答案,刚刚走出考场的同学们,可以以此为参照。对答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考试着手复试。此版本答案考研老师整理的版本,如果对部分题目有异议,可以和我们进一步讨论和咨询。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自然类比 B.哲学思辨 C.经验描述 D.科学实验 【真题解析】B 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方法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重思辨轻实践经验。自然类比和经验描述属于直觉观察时期,科学实验属于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9.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际或社会问题情境教材是() A.《学会关心》 B.《生命线》 C.《中学道德教育》 D.《社会与道德教育》 【真题解析】B 麦克菲尔等人编制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社会情境问题教材——《生命线丛书》。这套教材是实施体谅模式的支柱,由三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境。第一部分:《设身处地》;第二部分:《证明规则》;第三部分:《你会怎么办》 。 10.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这种问题属于() A.职业倦怠 B.职业迷茫 C.职业逃避 D.职业道德失范 【真题解析】A 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普通高中深入推出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B.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 C.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D.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真题解析】D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学习辅导(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7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7.1 复习笔记 一、宋朝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 1.文教政策 宋初的统治者在统一国家之后,对统治策略做了重大改变,由原来的重视“武功”,改为强调“文治”。与统治策略的这一转变相适应,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概括地说,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重视科举,重用士人 北宋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开始重用文人,充任全国各级政权的官吏,军队也受文官节制。正因为政治上迫切需要文人,于是便利用传统的科举考试,大量取士。 (2)“三次兴学”,广设学校 宋初重视科举考试,却忽视了兴建学校培育人才,因此开始广设学校培育人才。“兴文教”的政策在宋初主要表现为重视科举选拔人才,在此之后,将侧重点放在兴学育才。自庆历四年(1044年)后,宋朝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 ①庆历兴学是由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兴学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诏州县立学; 第二,改革科举考试,规定科举考试先策,次论,次诗赋,罢贴经、墨义; 第三,创建太学,并在太学中推行胡瑗的“苏湖教法”。

②熙宁兴学是由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和推进的,教育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第二,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 第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 第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第五,改革科举制度。 ③崇宁兴学是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 第二,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 第三,新建辟雍,发展太学; 第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 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上述三次兴学运动,虽然前两次均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地将宋朝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第三次兴学,对宋朝教育事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更是超过了前两次。因此,这三次兴学运动是宋朝“兴文教”政策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体现。 (3)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宋朝统治者尊孔崇儒,大力提倡佛、道,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但积极提倡的结果,使儒、佛、道三家在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中,逐渐走上了融合的道路。最后终于孕育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佛、道思想而成的新的思想体系——理学思想,后经元、明、清统治者的不断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2.教育制度 宋朝的教育制度基本上沿袭唐制。宋初由于重视科举取士,虽设官学,而未被重视,自

教育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详解完整版

教育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详解(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 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 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 参考答案:C 考点分析:凯洛夫的《教育学》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授予学生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深刻而确实的普通知识”,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 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谋生性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参考答案:A 考点分析:教育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它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人们通过教育实践,把年幼无知的儿童培养成为能够担负一定社会职责的成人。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3.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不合乎他们的要求就要受到处罚。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 A。传递 B。选择 C。创造 D。传播 参考答案:B 考点分析:教育具有文化选择、批判功能。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做出选择,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4.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塑性 参考答案:D 考点分析:可塑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随着环境、教育和人类实践活动的

中国教育史习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习题及答案 1. ( 单选题 ) 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本题3.0分) A、大学和小学 B、国学和乡学 C、官学和私学 D、上学和下学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3 2. ( 单选题 ) 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 (本题3.0分)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 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 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3

3. ( 单选题 ) 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本题3.0分) A、辟雍 B、瞽宗 C、序 D、庠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4. ( 单选题 ) 我国教育萌芽于()(本题3.0分) A、原始社会初期 B、原始社会中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奴隶社会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3 5. ( 单选题 ) 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本题3.0分)

A、没有阶级性 B、有组织性 C、有等级性 D、无目的性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6. ( 单选题 ) 《理想国》的作者是( ) (本题3.0分)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卢梭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3 7. ( 单选题 ) 洋务派最早创立的军事学堂是( ) (本题3.0分)

A、福建船政学堂 B、天津水师学堂 C、 广东水陆师学堂 D、江南水师学堂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8. ( 单选题 ) 抗日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是( ) (本题3.0分) A、教育要为抗战服务 B、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 C、教育为劳动人民服务 D、教育为统一战线服务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9. ( 单选题 )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

2017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真题 来源:文都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形态关系的教育学流派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批判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文化教育学 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以下道德教育模式中,将“学会选择”作为核心理论的是 A.价值澄清模式 B.认识发展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4.某语文老师在古诗单元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写七律诗的作业,根据布鲁姆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该作业在认识目标的分类中属于 A.分析 B.理解 C.评价 D.综合

5.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 A.评价目的不同 B.评价方法不同 C.评价内容不同 D.评价主体不同 6.我国1958年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 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坚持立德树人 D.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我国中学曾经分别开设《动物学》和《植物学》的两个科目,后来合并为《生物学》一个科目,从课程组织的类型来看,合并后的《生物学》属于 A.融合课程 B.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核心课程 8.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的拥护者,在教学模式上更倾向于选择 A.程序教学模式 B.掌握教学模式 C.探究教育模式 D.范例教学模式 年教育学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这属于 A.课程管理的改革 B.课程结构的改革 C.课程内容的改革 D.课程组织的改革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与答案

习题集锦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二、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3、西周的学校设臵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

《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六经)二、单项选择题()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 商代B夏代 C西周D东周()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老子D、荀子C、孔子B、孟子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