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价值论,思想政治,逻辑]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再认识

[价值论,思想政治,逻辑]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再认识

[价值论,思想政治,逻辑]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再认识
[价值论,思想政治,逻辑]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再认识

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再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问题是关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体系科学化的元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安身立命的回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域以价值概念作为逻辑起点,通过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方法,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体系。然而正如马克思在确立《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时所说:我不是从概念出发,因而也不是从价值概念出发我的出发点是劳动产品在现代社会所表现的最简单的社会形式,这就是商品。

从价值概念出发,导致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起始范畴陷入遗漏人的逻辑悖论而难以自圆其说,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人学基础。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30年的历史节点上,审视价值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逻辑起点的历史形成,反思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从逻辑起点的内涵和基本规定性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视野,确定现实的人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这对于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结构,构筑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逻辑起点的内涵及其规定性

1. 逻辑起点的内涵。

逻辑起点,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科学应该从何开始?这种说法源自于黑格尔在其《逻辑学》中对哲学体系开端的确立。他在《逻辑学》中明确提出:必须用什么作为科学的开端?黑格尔认为:开端是逻辑的,因为它应当是在自在地、自为地有的思维元素中,在纯粹的知中造成的。因此他以纯有作为逻辑的开端,并认为它应该是逻辑、自为的思维的开端。所以开端必须是绝对的,或者说,是抽象的开端;它于是不是以任何东西为前提,必须不以任何东西为中介,也没有根据;不如说它本身倒应当是科学的根据。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外壳中隐藏着关于逻辑起点的深刻真理的内核,那就是作为科学理论体系的起始范畴应该具有最抽象的规定性,才能经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式,形成一个辩证发展的逻辑结构。但黑格尔将作为逻辑起点的纯概念与感性具体的客观存在相分离,逻辑学也就成了纯概念自我演绎的精神史,这也是其哲学体系的唯心本质使然。

2. 逻辑起点的规定性。

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逻辑学》中唯心辩证法的精髓,创立了举世瞩目的《资本论》。正如列宁所说: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因此,根据马克思以商品作为《资本论》的逻辑起点的运思路径,可以概括出逻辑起点的五点规定性。

第一,逻辑起点应以感性具体的客观存在为前提。黑格尔将开端视为纯有,是一个绝对抽象的概念,它本身不具备任何具体的内容,可以说纯有就是空,即什__么也没有。而马克思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重新确立以感性具体的客观存在为逻辑的前端。商品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不是臆想于哲学家头脑中的纯概念,而是可以用纯粹经验的方法来确证的客观存在。

第二,逻辑起点应是科学理论体系中最抽象的范畴。逻辑起点在内容上,应以感性具体

的客观存在为前提;而在形式上,这一感性具体的客观存在具备最抽象的规定性。这里的抽象表示事物最一般、最不发达、最片面的阶段,它具有抽象上升到具体的一切可能。马克思之所以选择从商品分析开始,正是因为商品形式是资产阶级生产的最一般的和最不发达的形式,它具有超越自身,从最简单上升到复杂这个抽象思维的一切可能因素。

第三,逻辑起点应与研究对象相互规定。马克思在探索《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时,始终围绕着资本主义这一特定的社会形态;围绕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特殊的社会生产类型;围绕着资本矛盾运动这一特殊的研究对象。离开特殊的研究对象,逻辑起点就会陷入抽象不足或是抽象过度的理论窠臼。第四,逻辑起点应是科学理论体系矛盾发展的萌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商品货币资本,逐步深入资本运作的整个过程,揭露资本积累的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发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第五,逻辑起点应与历史起点相一致。黑格尔认为:逻辑开始之处实即真正的哲学史开始之处。这里就蕴含着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相一致的思想,但黑格尔只是将历史看作是哲学史,也就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精神史。马克思主义学家剔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思辨的成分,吸收了逻辑和历史统一的辩证运动的积极成分。在探索《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时,通过查阅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文献和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状况,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还原资本运行的真实起点。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科学解读逻辑起点的内涵及其本质规定性,对于审视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逻辑起点是否可以,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逻辑起点何以可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二、价值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逻辑起点的概述

1.价值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逻辑起点的形成。

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刚刚建立的应用型学科,学科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仍显薄弱,其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本身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解释还是仅限于生命线为主的地位和作用说的经验型层面,没有上升到学理性研究层面,未能建构起说明自身存在意义的价值理论体系。正在同一时期,随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人的思想大为解放,以往被视为理论禁区的价值问题重新进入了中国哲学讨论的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哲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哲学(以下简称价值哲学)。价值哲学的形成给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带来重要的契机,尤其是1989年,李德顺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上发表《价值论与思想政治工作漫谈》等系列论文,将思想政治教育楔入价值哲学,并强调:一定的价值观体系或价值哲学理论,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或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理论背景和支柱。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于理论层面来论证自身存在意义的历史背景下,以价值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价值概念作为逻辑起点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论的理论体系也就应运而生了。

最早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体系进行建构尝试的是1992年陈秉公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该书第二章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价值来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社会价值。显然这一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还带有以往经验事实解释的痕迹,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具体形态分析还不够全面,没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体系的整体框架。1999年,陈华洲在《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表现形态》一文中,从价值的主客体需要满足论的解释出发,界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作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功能对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个人和社会的需要的满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该文标志着学界开始从价值哲学的研究范式来定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2000年,罗洪铁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从价值的主客体效应论解释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界定为:以自身的属性来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被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的效应关系。并进一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容包括认识价值、激励价值、调控价值。2001年4月,梅雪的硕士毕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从价值的主客体的效应关系出发,系统地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类型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客体及其交互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个体价值、集体价值、社会价值三大具体形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三个具体维度。2001年6月,项久雨参撰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开始从李德顺的《价值论》中价值是对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的角度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界定为: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并在思想政治价值这一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形态、实现,这些理论探索对后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奠基性意义。2003年,项久雨的博士学位论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继续秉承价值哲学的研究范式,以价值作为研究思__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逻辑起点,系统地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含义、本质、特征、形态、生成、实现、评价等问题,至此形成了较为成熟而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体系。

2.价值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逻辑起点的缺陷。

首先,以价值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具有相对滞后性。虽然价值作为逻辑起点,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体系的建构从无到有的突破,可以说功不可没。但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价值哲学一直存在争论和研究的范式转换,难以达成共识,这种分歧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发展。自80年代,价值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哲学理论分支伊始,哲学界俞吾金、赫晓光、宋人等学者就开始对效用主义的价值模式展开批判,如俞吾金认为:当苏联、东欧,尤其是中国的理论界意识到价值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时,20世纪差不多已经过去了。然而,即使当今的阐释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当他们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误解也就开始了。这个问题凸显于学界在界定价值概念时,普遍援引马克思在《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一句话: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但这句话实际上正是马克思批判瓦格纳将使用价值和价值混为一体的错误认识。然而这一研究成果并没有反映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中来,以致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域的思考和宣传陷入误区,如陈华洲、罗洪铁和梅雪等都是在效用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上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体系。90年代,哲学界王玉樑、赖金良、何中华、郁建兴、邹师鹏等大批学者又开始对主客体关系的价值模式展开批判与争论。如赖金良认为,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虽然可以较好地说明物的价值,但却不足以全面地说明人的价值。他特别指出,在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一种主体间的交往价值,而不能用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去衡量。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正是以价值的主客体关系模式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体系,遮蔽了德育中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价值。因此,以价值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价值概念作为逻辑起点,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具有相对滞后性。其次,价值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陷入遗漏人的逻辑悖论。从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继承了价值的主客体关系模式,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无论是主客体需要满足论主客体效应论主客体的效应关系还是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其最终的落脚点都立足于价值是一种主客体关系。价值哲学的发展历程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思路,即用关系的思维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但马克思哲学观表明,仅仅靠关系思维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还不能保证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本质。

事实确实如此,在这种主客体关系的逻辑结构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客体的存在的属性,也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及其情感,甚至也不是人自身或其本质、本性本身,而是作为主体的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所建立的特定的主客体关系。这样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仅仅是主客体间的非实体性关系。将所有实体全部排除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域之外,既违反常识,也是对价值外延的极大窄化。既然进一步承认:思想政治价值这种特定的主客体关系是以主体尺度为尺度。那是否还能将人的价值遗漏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定义域之外?价值的主客体关系模式一方面认为价值是属人的范畴,另一方面又将人遗漏在价值框架之外,这在定义规则上陷入了定义项在外延上小于被定义项内涵的逻辑悖论。最后,价值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也不符合逻辑起点的规定性。

第一,价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中最抽象的范畴。价值虽然是一个至大有外的一般性范畴,但却不是至大无外的最抽象范畴。因为最抽象范畴可以用来定义其他范畴,而它本身是不需要定义,也是无法定义的,确切地说,是无法再将它放到一个更大的概念之下,用属+种差这种界定被定义概念外在关系的方式来给价值下定义。而事实是,在价值定义的问题上,无论是客观主义价值观、主观主义价值观和关系主义价值观,都无一例外地用属+种差的方式定义价值。既然价值范畴可以被其他范畴所定义,即说明价值并不是一个最抽象范畴,而作为最抽象范畴的恰恰是,给价值定义时被遗漏的人本身。正如韩东屏所说:人这种所谓不言自明的价值,或不需要任何前置限定词的价值,其实已不是价值,而是元价值。人作为元价值就是一切具体价值概念的逻辑起点。

第二,价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从价值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只是遵循了概念之间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序列。这种逻辑演绎在本质上属于物化的形式逻辑,它所考察的仅仅是概念的线性运动,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概念中出现的词项,必须在价值和教育价值这两个上位概念中出现,通过上位概念的某一词项的适当定义而得到。而作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必须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运动的萌芽,它预设着起始范畴到中介范畴再到终点范畴的螺旋式上升运动,并不是从上位概念演绎出下位概念的单向的线性运动。

三、现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

综上所述,以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存在事__实上和逻辑上的问题和缺陷。尤其是遗漏人的逻辑悖论,具体表现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著作的开篇几乎都没有以人为主题的章节,甚至通篇连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章节也没有。这种开篇没有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很难在理论的根基处说服人,仍然无法回应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究竟有何用处的种种质疑。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价值世界的轴心概念。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应以人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现实的人为起始范畴,从现实的人出发去认定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客观事实,并以此作为一个基本的研究方法论,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存在意义做出科学的阐释。因此,与以往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纳入价值哲学框架里的研究范式不同,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视野出发,视现实的人为思想政治价值价值论的逻辑起点。

1.现实的人以感性具体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现实的人作为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在人类历史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凭借纯粹经验的方法来确认的感性具体的客观存在;是作为物质性存在和精神性存在,作为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的总体性存在;而不是哲学家们凭借形而上思考而抽象出来的那种纯精神性的上帝自我意识绝对精神唯一者的存在。在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论域中,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作为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逻辑起点,在本体论上,正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它不是以价值作为逻辑起点中抽象的主客体和类主体,更不是实体化的社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正是在现实生活世界中,可凭经验感觉到的,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难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难以走心,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从现实的人出发,而将有生命的个体存在抽象为主体或者客体,在理念的王国中构建一个虚幻的价值世界。

2.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体系中最抽

象的范畴。按照马克思的方法论,作为理论体系开端的逻辑起点必须是最抽象的范畴,具有最抽象的规定性。马克思指出:抽象的规定在思维中导致具体的再现。现实的人具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的最抽象的规定性。因为无论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个人主体、群体主体和社会主体,还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具体形态的个人价值、群体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可以还原为现实的人以及现实的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价值关系,而现实的人本身不以任何东西为中介,也没有根据,倒不如说它本身倒应当是全部科学的根据。现实的人永远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是价值世界的阿基米德点。现实的人永远处在生成变化中,其最抽象的规定性即无定性,这一点正如康德的数理逻辑中纯粹数学何以可能的时空纯形式,一旦对其进一步说明,就会引入比它更复杂的逻辑论证。

3.现实的人同思想政治

教育价值论的研究对象相互规定。正如项久雨所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从本质上讲,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意义作为研究对象,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赖以立足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体系就是通过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概念、本质、观念史、特征、生成根源、形态结构、评价和实现的逻辑结构序列,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意义做出理论的自觉追问,并用理论成果来回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究竟有何用的种种质疑。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体系的逻辑建构若从价值哲学高度做纯思辨的概念演绎与推理,非但不能消除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意义的种种怀疑,反而抽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属性,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域的人学空场。而现实的人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体系的研究对象具有相互规定性,符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的基本要求。首先,现实的人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意义直接源于现实的人的客观所需,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满足现实的人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用需要的基础上,才能外显出其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而呈现出来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等社会价值。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意义规定了现实的人的发展程度。这是因为,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真正发挥的时候,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意义真正实现的时候,人就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发生改变,尤其体现在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从一个社会中人的整体发展程度,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教育价值的实现程度。

4.现实的人蕴藏着思想

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现实的人由于其矛盾的二重性存在(即人是所是,又是其所不是),决定了现实的人既是现实性的存在又是超越性的存在,这里就蕴藏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现实的人一方面要成为现实性的存在,就要从单个人的感性具体的客观存在上升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性存在。现实的人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交换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利益冲突和政治文化冲突,为了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限制在促进整个社会良性发展的范围之内,就需要一定的秩序和规范去维系社会共同体的存在与发展。这些规范在阶级社会集中表现为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意识形态。因此,科学的意识形态并不是编造幻想,掩蔽现实关系的精神力量,是对社__会现实颠倒的、神秘的反映,而是为了使人取得在社会生活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规定性,使人成为他人和社会所认同的人,从而使人的存在获得现实根本性的前提。正如黑格尔所说:谁要在这现实世界中行动他就得服从现实世界的规律,并承认客观性的法。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正是满足了个人对社会意识形态理解和认同的需要,而发挥其社会价值。但是个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而实现对意识形态的认同而获得现实规定性,并不是使自身为了保持这种现实规定性而停滞不前,现实的人的超越性本质决定了人总会超越这种现实规定性,从而获得新的规定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给予人以种种现实规定性的同时,也种下了突破种种现实规定性的种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不在于使人满足现实的需要和适应现实的规定性而成为现实的人而在于为现实的人创造和提供超越现实规定性的一切条件,不断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趋近。通过否定之否定的肯定这样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矛盾运动,现实的人对现实规定性的一次次占有,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就会向现实的人一步步趋近。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现实的人与自由而全面的人合二为一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消灭自身,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才会彻底实现。因此,正如褚凤英所说:个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体现的对自身主体性的主动追求和对理想自我的不断创造,也实现了个人对人的超越本质的不断追求,从而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绝对超越的指向意义。现实的人蕴藏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

5.现实的人与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形成的历史起点是统一的。从历史源头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于个体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考古学和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学术界可以推断出在原始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就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初形态。在原始共同体那里,原始初民就已经意识到人如果像动物那样相互之间争夺,最终可能一损俱损。所以,人类就采取了合作的方式来获得共同的物质生活资料,抵御自然的威胁。而在合作中必然涉及到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调和与处理,这样就产生了道德等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原始的行为规范。在日常生活的物质生产过程中,一些德高望重的年长者就会通过自己的道德行为示范,去潜移默化地让儿童或青年在直接参与物质生活的过程中习得这些行为规范,这就是最原初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成。因此,日常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的历史起点。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日常生活从哪里开始,现实的人也就在哪里形成。日常生活正是现实的人通过物质生产实践参与其中的现实生活世界,只有人才有生活,人也只有表现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人,离开了人也无所谓生活,生活即是人的现实或现实的人。总之,现实的人符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的一切规定性,更有助于我们接下来以现实的人为起始范畴,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中心范畴、中介范畴、成果范畴和终点范畴,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立体动态的逻辑

结构,建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体系。这为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是我们从事理论工作的快乐源泉之所系。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1)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功能 要点:1、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及其理论研究的指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就是研究如何使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符合现在社会发展要求的学科,是一门旨在认识和改造人的思想的学科,其高度的现实性和应用性决定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方法论作为学科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指南。 从思想教育过程来看,方法论的主要功能具体体现在:意识指导人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二是指导人们有效改造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从方法论本身的角度来看,其指导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方法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研究保证了方向性和实用性。二是方法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工具。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完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任务的重要工具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就是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人的思想形成变化发展规律等众多科学规律同视机问题相结合而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方式方法的科学。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称之为“工具科学”。工具本身就蕴含了对事物顾虑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产物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正是这样一种基于深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工具”,它以其规范科学、层次鲜明的方法体系结构,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富有长造粒的具体方法报这个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贯彻执行。 3、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着很强的理论性,而作为教育实践则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实在性。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呢不形成了一种张力,即理论有转化为方法的需要,实践要求有理性方法的指导。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在斯现在干恒指教育学科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方法的作用更加突出,方法论的研究更加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构建、完善和发展必须得到现代方法论的指导。因此,方法论的研究是推进思想教育学科发展的关键。 2、三个基本的方法:典型教育法:也叫示范教育,它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依据:一是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二是人的需要和社会从众心理。作用: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可以增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要求:一是树立典型要注重客观性。二是树立典型要注重层次性。三是树立典型要注重时代性。 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人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自我反省,是指个人以社会道德规范为参照,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检查对照,寻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所谓自我控制,是指个人以社会道德规范为标准,对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言行进行约束。所谓自我改造,是指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批评,促进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完善。 冲突缓解法:针对人们的思想矛盾和行为激化状态,通过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和渲泄渠道,缓解冲突产生的条件,减少和削弱冲突导致的震荡和破坏而采取的一种应急方法。具体措施:(一)缓解矛盾,防止激化。第一,要瞄准矛盾焦点,及时疏导分流。第二,针对大众心理,理顺对立情绪。(二)寻求有效方法,妥善处理冲突。处理冲突的有效方法包括:“热处理”法、“冷处理”法、隔离法、转移法、调解和限制 3、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类型及其如何应用 一、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战略性决策—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方向、解决全 局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战略性决策是宏观性决策,在比较大的范围和比较长的时间内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及其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及其辨析 王兆宇 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1-8班 [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文章对几个比较典型的定义进行分析和综合,在不构成冲突和矛盾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联系起来,在内容上进行补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应当主要突出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内化作用、包含内容体系三方面,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应该赋予新的活的元素,即强调生命,强调主体人,培养自由、全面、生命自觉的人。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主体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形成与确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了“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一—思想政治工作一—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几个阶段。 建国前,主要使用“政治工作”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建国后,对这一术语的使用发生了新的变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最近的概念“思想政治工作”最早由刘少奇提出。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使用和阐述了这一概念。“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即思想性的政治工作和政治性的思想工作。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提法出现在此时。1950年2月,第一次全国学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坚决地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是现在学校中开展新民主主义学习的主要关键”。 到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影响下,各个领域的工作都以政治挂帅,“政治思想工作”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较为统一的术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思想性工作内容增多,“思想政治工作”完全取代了“政治思想工作”。1980年5月27日至6月6日。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命题。并于1984年在高校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学科全称“思想政治教育学”。至此,“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标准术语。 至此,“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得以最终确立。这个过程体现出在理论认识上的深化和实践操作上的深入。要指出的是,从发生学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思想政治工作”演变而来,但后者含义更广。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系统,表明它与党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更侧重和突出的是学科体系和科学理论的建设方面。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侧重的是它的学科和理论意义。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章节题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隐性教育方法)【圣才出品】

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隐性教育方法 一、选择题 (单选题)下列那哪一项不是管理载体的类型?() A.组织管理 B.生活管理 C.人本管理 D.制度管理 【答案】C 【解析】将管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由管理的特征、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决定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常见的管理类型有以下几种:①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把组织本身作为对象,从组织要素的变化把握管理的规律性,实现组织运行合理性。②制度管理,制度管理以其规范性、有序性和程序性,保证单位运转,规范人员行为,形成文化传统,养成良好习惯。③生活管理,生活管理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指导,生活管理直接决定着人们良好品质的形成、学习工作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环境的优化。 二、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答: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操作并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联系的一种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

2.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 答: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文化氛围与产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文化载体之中,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文化中,通过文化感染人、教育人,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3.陶冶式教育方法 答:陶冶式教育方法,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健康、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使人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陶冶中所包含的身、善、美,必须通过明晰的个性化,转化为个体可以直接接受的形式。 三、简答题 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类型。 答: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操作并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联系的一种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类型有: (1)管理载体 管理载体,就是通过管理承载教育内容,并运用管理活动、管理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行为,调动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2)文化载体 文化载体,是指利用文化产品,文化环境、文化氛围等文化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阅读版)

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它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具有主客体的统一性、中介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方法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是客观的,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辩证性,它是由客体的特性决定的:1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2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学说和理论.方法论一般指哲学方法论,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在科学研究中,方法论也特指某一学科所采用的研究方式和方法的综合. 方法论与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是: 方法是方法论的原材料 和基础,方法论又反过来 给各种方法以指导.二者 的区别是:1方法论是众 多具体方法的共同性的 升华,二者有质的不同2 只有在一定的观点、原 理指导下所形成的系统 化、条理化、体系化的 方法,才能成为方法论. 方法论和世界观是辩证 统一、不可分离、互为 前提、相互促进的.方 法论是世界观的运用,世 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1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2方 法论反作用于世界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 教过程中所采用的工作 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说 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 目的对受教育者采用的 手段和方式 思教方法论:就是在唯 物辩证法指导下,为了认 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 观点和立场问题,采用的 由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科 学体系,简言之,就是关 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 理论体系. 思教方法论与思想政治 教育理论的关系:思教 方法论是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的具体运用;思想政 治教育理论指导思想政 治教育活动,就是思教方 法论. 思教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 人们掌握和运用思想政 治教育方法,争取最佳教 育效果的规律第一,就思 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 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第二,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的联系规律.第三,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 体规律.第四,研究思想 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 势.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不是随意而定的,必须于 一定的教育内容、客体 和环境相适应2思想政 治教育方法是相互联系 和变化发展的3既有横 向联系性,又有纵向发展 性 思教方法论研究的主要 问题:1研究思想政治教 育方法形成、变化和发 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不是凭空产生的,必 须遵循一定的规律,研究 这一规律,主要是为了掌 握和运用规律,更有效地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2是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的联系规律.思想政治教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花都司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因此,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决定着能否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念的界定 所谓功能是指由若干要要素按照一定结构有机构成的系统在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是产生的结果,它是表示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范畴,体现的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关系。功能表示系统对环境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结果,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我国,把功能概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域中来,或者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始于上世纪70一80年代。从总体上看,对“功能是什么”的解释主要存在着两大类型:即“主观论”与“客观论”。 “主观论”即是从主观视角来看待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功能和目的互换使用,主要有“目的论”等。“客观论”则坚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影响力来看,“客观论”明显拥有更多支持者。但是在“客观论”者内部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即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里主要有“作用论”、“能力论”、“结果论”、“价值论”以及“效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从主观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如陈万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仓道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能和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曹书庆则认为:“所谓功能就是一事物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教育功能就是德育对于受教育者个体和社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及路径分析.doc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及路径分析 -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文化育人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传承力,然后进一步阐述了文化育人的发展路径,为开展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路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内涵;路径 我国是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沉淀积累了优化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文化传承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现阶段,在我国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文化育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提升综合国力以及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的竞争力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文化育人的内涵以及路径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承的创新,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 1.1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选择 我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思潮下,“以人为本”是核心内容,无论是在开展各项生产活动,还是进行思想文化的传承方面,都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文化思想上去认同,去积极的投入,才能够有所提升和创新。在接受这种文

化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心理上和感情上的认同,如此才能够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去接受这种文化。而在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形势下,所以需要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文化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的重要途径,在传承文化教育以及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能够对人才进行理性的开发以及对健康人格的培养,这也是教育之本。 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因,所以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对人才进行特殊的思维模式的培养,对其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促使其在思想境界方面的提升,对其潜力进行无限的开发,并且在理想追求上超越世俗的牵绊,不在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而是从人本的角度是考虑问题,从整个社会的发展导向以及科学的视野去评判世间的各种现象。人类的进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维的开阔,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人类,在此过程中,对于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所蕴含的内容也纷繁复杂,其中的分支包罗万象,但是其终极目的还是对人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从而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文化育人就是从人本主义出发,在遵循正确的价值引导下,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1.3文化资源是一种可以转化的、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价值导向的作用,并且这种资源是可以转化的,其可以转化为精神力量,在人类的精神领域进行价值引导,从而彰显文化育人的内涵。文化育人的功能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一切活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概况:本章着重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并论述了四种新载体的内涵、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内容的实施、活动的开展、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因此,有必要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情况,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涵义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涵义,即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某种形式、手段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传授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使教育对象具备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客体之间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手段联系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很多,我们把其中承载并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的形式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如开会、办研讨班、管理工作、文化建设、大众传媒等,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主客体正是借助这些形式进行双边互动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到载体。但不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对载体有明确认识,有些人把各级党组织、工会、共青团、企业班组都看做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我们认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同时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一)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 (二)必须是联系主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和发展而发生变化:原有的载体可能不适用或不够用,适应新情况的新载体不断出现并要求我们很好地去运用它,各体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作为教育者应敏锐地注意到这些变化,及时地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作出调整,恰当运用并善于运用新情况下相适应的载体,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比如开会、办研讨会,过去用的比较多,现在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人们的思想更趋复杂,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社会化的趋向。因此,单纯采用开会、办班已经不够用或不适用了,比如,对个体户、下岗职工、流动农民等很难采取开会、办班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一些新载体就应运而生。如文化、管理、活动、大众传媒等,要充分发挥他们思想政治教育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 既包括开会、办班、党团活动等传统载体,也包括管理、大众传媒、文化活动等新载体。 这里着重讲一下新载体各自的内涵、特征、作用。 1、管理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分析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全面进步的前提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有效性并不理想。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原因的三个方面:学生自身、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并找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解决对策:大量运用案例教学法、渗透式教育法、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实现理论、实践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灵魂,毛泽东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有效性,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靠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更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基石。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一份网上在线问卷调查,共有960人通过微信、QQ 群、贴吧等方式参与调查。 一、960位调查者基本情况 二、问卷内容及结果分析 问卷设计了15个问题,其中4道有关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的题型,(见表1)。

1.学生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态度 问题5:您逃过的课有哪些?(第4题选B项的不选此题)(可多选) A.思想政治课〖WB〗 B.选修课 C.专业课 D.基础课(除思想政治课外的) 共有856人参与此问题的调查,其中选A项占71.23%,选B占72.60%,选C占35.62%,选项D占43.84%。 问题6:您上思想政治课通常做什么? A.做其他作业或看自己的书 B.睡觉 C.听课 共有960人参与此道题的调查,选A项的占57.32%,选B项的占13.41%,选C项的仅占29.27%。 问题7:您喜欢上思想政治课吗? A.喜欢 B.一般 C.讨厌 共有960人参与此道题的调查,其中选A项仅占8.54%,选B项的高达75.61%,选C项的占15.85%。 问题8:您喜欢思想政治课的原因(第7题选C的不选此题)(可多选) A.内容令我感兴趣,可以学到不同学科的知识 B.教师教学方法得当,吸引人 C.将来从事机关单位的职业需要 D.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仅82人参与此问题的回复,其中选A项的占57.14%,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 发表时间:2010-01-25T13:28:06.37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2月下旬刊供稿作者:易曙光 [导读] 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活动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 易曙光(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在总结已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提出了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 1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 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李德顺首次将价值概念引入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先河(李德顺,1989);此后,吉林大学陈秉公明确提出了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性,张耀灿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正式引入了教学课堂中,郑永延在《现代思想道德理论与方法》中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思想道德理论及其价值问题(郑永延,2000)。张耀灿和郑永廷等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论述(张耀灿等,2001)。武汉大学项久雨认为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是继哲学价值论和教育价值论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项久雨,2002)。基于此,他通过深入的研究后出版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项久雨,2003),该专著的出版被普遍认为是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研究的新突破。苏斌对近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苏斌,2003)。刘基等认为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日益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现状并对其进行优化(刘基等,2004)。江波等针对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经济成份和社会结构多样化导致的人们思想认识多样化问题,从哲学角度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江波,2005);张捍东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并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呈现出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价值的功能(张捍东,2006);李江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创造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是以实践为基础和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创造要经济从主体提出和倡导的政治思想向受教育者人体自我政治思想飞跃和从受教育者个体自我政治思想向其政治行为飞跃的过程(李江凌,2006)。综观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等几个主要的方面。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等三个主要的领域。张耀灿等认为,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本质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认为价值的真正实现是客体对主体产生实际的效应,即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产生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不是简单的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过程,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客体的主体化和主体的客体化;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问题,普遍的观点认为基本的途径是灌输途径和接受途径,二者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活动的两个轴心。冯达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发展入手,推动主体接受活动的进行(冯达成,200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刘振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因而价值实现的规律就是教育过程的规律,是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活动三大要素之间稳定的、必然的联系(刘振忠,2001);张耀灿认为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规律可以概括为真善统一律、神形统一律、虚实转化律等三条规律,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是一个多角度和多侧面的规律体系。 2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重要的价值,但它不能凭空产生,而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在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内在地包含着作为价值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事实因素和作为价值主体的能动因素两个方面,两者在现实的教育活动及教育活动对象化的基础上互动,从而最终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因此,只有当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事实”因素的运作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过程的展开所要求达到的优化和显现价值客体的功能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才有可能进行。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归根到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活动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体现着价值的实现。因此,只有明确教育活动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教育活动要如何才能更加完善等问题之后,才能真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从理论向现实转化。一般的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必须能说服价值主体并为其所接受,其反映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必须如实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展开的一般规律,其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必须对价值主体有实际效用。同时,还必须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有与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和接受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方法才是有效的,才能为价值的实现创新理论条件。 2.2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外在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不完全是逻辑和概念的推导过程,而是融入了人的现实活动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中,因此,人和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外在条件。 首先,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活动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组织、调控、转化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对人的要求和条件集中体现在对人的主体性要求上。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人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人是否具有以及具有多大的主体性,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在价值实现过程中能否确立以及在何种程度上确立基本的价值客体和价值主体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价值主体的主体意识是促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由理论状态向表现出某种具体特征的现实状态转化的内在驱动力,而主体能力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客体在现实的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象基础上发生互动的内在根据,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最终实现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条件。一方面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另一方面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构成要素中,社会是作为价值主体之一发挥作用的,社会必须通过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提供多层次条件,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承担相应的责任。我国从总的来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本质要求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严治党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党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趋向能积极实现,这一特殊的社会条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效实现。 2.3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介质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对象,并关注人的思想和行为;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也是以提升人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及其体系建构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及其研究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含义 (1)方法与方法论 ①方法的含义 “方法”这一概念,我国古代早已运用,有“测定规矩之法、方术或法术、办法、途径”等含义;在国外的希腊文中,方法是指“方向”或“道路”,就是沿着某一方向或道路行进的意思;英语中的方法一词是指手段、工具、方式。 所谓方法,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人们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从事一系列思维和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包括步骤、程序、格式等,通称为方法。方法是知识工具,是联系主体、客体和各种实体的关系因素、中介因素,是在活动中才存在的动态因素,活动停止,方法也就消失。 方法具有客观性和辩证性。 方法形式上是主观的,容则是客观的。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对象的过程中,既需要采用一定方法,也可能发展、创造一定方法,就其本质而言,方法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规律的自觉运用。 方法的辩证性是由客体的特性决定的。一方面,方法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另一方面,各种各样的方法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②方法论的含义 所谓方法论,就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简言之,就是关于方法的学说或理论。方法论以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方法的性质和作用、特点和功能以及各种方法的联系等问题。因而,方法论实际上是研究如何运用客观规律自觉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方法论和世界观是统一的,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方法论是世界观的运用,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方法论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说,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就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行为与实际问题,采用由诸种方法所构成的体系,简单地说就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是相互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不能就方法研究方法,也不能孤立地研究方法,实质上是研究如何运用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自觉地认识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自觉运用。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人们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争取最佳教育效果的规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程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形成、变化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依据、功能和特点,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等问题。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是随意制定的,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它必须与一定的教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结 (1)

第一章绪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1是思政存在的内在根据2贯穿于思教始终并推动其发展3制约着思教领域其他矛盾) 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是以共同点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共同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思想与行为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相互关系范畴。思想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总和(理性感性情感意志)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关系: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反映思想,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具有反作用。(表现略)思想转化为行为需①外部条件,行为的环境支持因素(风气,舆论,习俗)②内部条件,行为必须通过动机态度等环节。动机转化为行为受到两个制约①文化观念,动机形成后能否表露受价值准则判断的制约,符合公认准则就可以②合适的行为方式选择。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与客体关系 4内化和外化。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范畴。内化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注意,理解,接受)三环节。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产生良好行为结果的过程。制约因素;①内部制约因素是个体的价值观对行为动机的评价作用和对行为方式的选择。②外部制约first内在动机外化行为所需要的时间地点和条件。Second个体意识是否外化受到制约third 从众效应的影响(公共场合尤甚)关系:二者是思教过程密不可分的环节。两者统一性表现为;①实践活动是两者的共同基础②目的相同,最终都为了通过良好行为产生良好社会效应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二者对立性表现在:①两者处于思教过程的不同阶段②作用不同,内化是输入,外化是输出③成果不同④所用方式方法不同。 5教育与管理。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实践活动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行为,以维护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的实践活动,带有强制性。关系:1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关系;一方面思想教育可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可以增强和巩固思想教育效果。2奖励与惩罚关系;①批判往往告诉人们不该做什么,批判过多可能使人无所适从。②过多的批判指责使人产生挫败感产生隐蔽的对抗行为。③单一的使用批判惩处办法容易导致简单粗暴或惩罚主义,如果将批判变成发泄个人的工具批判将失去任何效力。 学科特点: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带明显阶级性,是阶级性与真理性的高度统一。 2实践性,在长期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发展 3综合性,研究中对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做综合考察,借鉴运用多学科知识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 借鉴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教建设, 1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坚持本质规定性(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与时俱进);坚持基本原理(马

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部分简答及论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是什么?怎样理解? 答: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进行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工作; 是党对军队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 是加强军队全面建设、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 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理解为:1、阐明了阶级属性和归属 2、明确了基本内容 3、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答:(一)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二)贯彻以人为本要求(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四)注重增强实际效果(五)加强实践活动培育(六)积极推进改进创新 三、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 答:教员说此题两种答案: 答案一: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尊重、理解、平等、交流的关系。 答案二:(老师讲的) 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1、角色。处于不同地位。2、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到不同作用。统一:1、相互依赖2、相互作用3、相互转化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答:(一)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 (三)我军历史使命和军人职责 (四)法制纪律和道德规范 (五)形势政策和遂行任务要求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答:1、课堂教育灌输 2、集中学习整顿 3、群众自我教育 4、随机教育启发 5、用好信息网络 6、新闻舆论引导 7、典型激励警示 8、军营文化熏陶 9、仪式庆典激励 10、行为规范养成 11、心理教育疏导 12、法律咨询服务 13、部队、社会、家庭共育 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含义 答:部队党委、政治机关和思想教育者,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手段,对思想教育资源有效整合,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备和活动。实现有效管理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使其发挥应有的重要保证,在长期实践中,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机制,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胜利实施。 七、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哪些制度? 答:1、党委议教制度 2、归口管理制度 3、旅、团统筹制度 4、思想调查分析制度

《简析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简析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摘要伴随我国高校体制的越来越健全,就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思考的问题,在我国诸多高校思政教育方面的工作,普遍存在着不足之处,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成为高校政治教育的理论工作者以及实际工作者所面临完善的现实问题。本案就高校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其教育的有效性展开分析,进而对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实现规律进行探述。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我国是一个重视高校教育的国家,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建设范畴,一直以积极的方式探讨着加强高校教育的方式,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工作建设的有效性相对较弱。这在当今社会经济文明进程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要经过积极的探索,以寻求新的方法途径切实提高其实施的有效性。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理论内涵简述 有效性是指人类通过特定的实践活动,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在实现特定目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积极特性。而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我个人认为是:在思政教育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完成和满足大学生成长所必要的条件需求,以及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实现程度的有效窥探。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以及认同度上,并包括高校学生在接受这一思想后,对于这些信息,

所产生的人生、价值和世界观的影响,以及在行为上进行指导立场和观点及方法具体运用。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独特内涵可以总结为:是为了令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坚定的建设信念,并在建设的过程中,赋予其正确的社会理想及优良职业道德,令其具备责任的意识和事业观念,遵纪守法,塑造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清晰意识。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是其政治生命力的完美体现,是衡量其思政工作成功的最终标准,更是对其加强及改进的客观依据。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这时期正处于一个经济的过渡阶段,经济的发展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出现很多过于现实的物质事物出现,比如酒吧ktv等一些大型的娱乐场所,相对于这些场所的出现,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学生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健全完善的人生价值观,频繁的出入这类场所会使其造成思想过早的蒙上一层物质意识,而在这个年龄其自制力的薄弱,就极可能会导致其道德价值取向及思想评判,出现多元发展的趋势。 根据湖南衡阳一所高校的调查问卷来看,目前高校学生有60%想要过早的离开校园,理由据多是因为感觉校园生活太无聊学不到专业知识,没有社会有意思。就这些问题个人觉得教育出现如下问题: 1.首先是学生大部分感觉社会比学校要有吸引力,那么这所高校的政治教育就极其薄弱,在课程的任教中其思想教育、素质教育没有做到位,众所周知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有两门课程,一门是马列思想,一本是xx思想概论,诸多教师大都是在教育授课中照本宣科,

论科学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峡论坛》2012年第2期,总第248期 126 论科学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陈运普陈江燕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并不断增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科学技术具有较强的渗透功能、传播功能、示范教育功能、创新功能和评价能力。研究科学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学技术;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2)02-0126-04 科学技术不仅具有很强的生产力功能,而且蕴 含了丰富、深刻的教育内涵。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都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好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当代社会诸方面的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丰富并改善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科技素质,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由此,科学技术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随之日益凸显。 一、科学技术的示范教育作用 1. 科学技术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取得了卓越成就,但也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这些限制,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为隐蔽地渗透到其它知识体系和社会生活之中。“科技改变生活”,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不再受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高科技的运用,如电影中的3D数字技术,使电影画面更为真实、逼真,带给人们视觉冲击与享受的同时,也大大加深人们对该电影的印象。通过电影或者电视这种隐性化的包装,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惊人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借助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可以针对任何一种复杂的研究对象,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对思想信息系统进行要素、结构性、环境性分析,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科学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生活,生活就是课堂,发挥着示范教育的功能。 2. 引导教育的作用 科学技术带来生产力变革的同时,也将强大的技术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些技术中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世界打破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涌现出许多新鲜词汇和语录,这些词汇和语录用起来朗朗上口,如果谁不会,可能就会被嘲笑“out”了。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如此之大,甚至达到了“操控”的地步,出现了诸如“微博控”这样的人群。据调查统计表明,我国的网民数每年都在迅猛地增长,其中绝大多数网民是18-35岁的年青人,正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2]可想而知,科学技术中网络的运用对我们的教育带来冲击的同时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 收稿日期:2011-12-31 作者简介:陈运普(1965-)男,汉族,河南漯河人,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陈江燕(1986-)女,汉族,湖北黄冈人,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年硕士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主体正确的思想意识与客体错误的思想政治意识;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行为;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道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 2、思想与行为;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4、内化与外化; 5、教育与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阶级性; 2、实践性; 3、综合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坚持本质规定性;坚持基本原理;坚持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表现: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4.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二、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辨证关系的原理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五、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七、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八、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思政教育功能特点:客观性多方面性层次性发展性 思政教育功能分类: 个体性功能:1.生存2.发展功能(概念:思政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引导政治方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3.享用功能定义:通过思政教育能是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社会性功能 1. 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文化功能 思政教育目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