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血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输血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输血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输血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标准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规输血科(血库)建设,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 第二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开展输血相关诊疗活动和提供其它输血服务的科室。本规是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规包括医院输血科(血库)科室设置、功能与任务、建筑与设施、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原辅材料、安全卫生、业务管理、计算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管理,设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协调处理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二、科室设置 第五条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应设置输血科、血库或指定相关科室负责。

第六条三级综合医院、年用血量大于5000单位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未设置输血科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血库;二级以下医院应由检验科负责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并参照血库标准进行建设管理。 三、功能与任务 第七条输血科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指导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配合临床实施输血治疗,开展输血科研与教学。 血库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广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第八条根据临床用血需要,制定用血计划,定期向供血机构申报用血计划,做好血液储存、发放工作。 第九条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的要求,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清抗体筛选和输血相关实验室诊断。 第十条对输血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血液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负责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临床输血疗效的评估,建立临床输血预警系统。 第十二条及时向供血机构反馈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等问题。 第十三条做好无偿献血、互助献血、临床用血政策的宣传,并配合做好相关事宜。

临床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与效果评价制度与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一、临床输血申请 1、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 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患者实施临床输血治疗。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良 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后,并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双方全名签字,入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3、输血前应检查感染性指标乙肝两对半、艾滋抗体、梅毒试验、丙肝抗体共八项。 4、对平诊患者择期手术者,应申报用血计划,在规定时间送达输血科,以便备血,经治 医师应动员患者自身储血或亲友互助献血,自身储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储血事宜,互助献血登记表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填写,输血科(血库)审核签字,到血站或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输血申请单的填写 (1)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准确、清楚填写内容,不得缺项。 (2)用血者感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填写用“阴性”、“阳性”或“阴性(-)”、“阳性(+ )”表示。 (3) “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核准并全名签字。 6、患者1次用血或备血超过1600ml时,经治医生要履行报批手续。 7、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血浆: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至输血科划价缴费,输血科见缴费处方后溶解血浆,溶解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血小板、冷沉淀及其它特殊血液制剂: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送至输血科,处方划价缴费后送至输血科,由输血科负责与中心血站联系,血液送达输血科检验合格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注:单独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血液制剂一次住院第一次输注需抽取1管EDTA 抗凝标本连同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复检血型)。 二、受血者血样的采集与送检 采集: 1、确定患者输血后,2名医护人员(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床 旁核对患者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完整版)住院病历质量评价标准

住院病历质量评价标准

该病历查出缺陷:_____项,共计扣_____分,该病历得分:_____分。其他需说明适事宜: 病历评审员签名: 日期:

说明:1、本评价标准适用于对医疗机构的住院病历质量评价,包括对病历的环节质量评价及终末质量评价,同样部分可运用于其他各类病历质量评价; 2、用于病历的环节质量评价时,按评分标准找出病历中存在的缺陷,不评定病历等级; 3、用于病历的终末质量评价时: (1)首先用单项否决法进行筛选(单项否决共计17条,评分表上“·”号注明,单列附后)。病历中存在的单项否决所列缺陷之一者,为乙级病历;存在3项单项否决所列缺陷或缺入院记录者,为丙级病历;存在单项否决所列缺陷的病历不再进行质量评分; (2)经筛选合格病历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质量评分; (3)对每一书写项目扣分采取累加的计分方法,最高不超过本书写项目的标准分值,如:病程记录部分标准分值为40分,在病程记录部分内的扣分累计最高可达40分; (4)对复杂疑难患者病历、查房内容体现国内外新进展以及有教学意识的加3--5分; (5)总分100分,根据所得分数划分病历等级:≥90分为甲级,≥70分为乙级,<69分为丙级。 附: 1、病历中存在以下重大缺陷之一者病案质量属乙级病历。 (1)首页医疗信息未填写; (2)传染病漏报; (3)缺首次病程记录或首次病程记录中缺主要诊断、鉴别诊断及诊疗计划; (4)危重患者住院期间缺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查房记录; (5)缺手术记录; (6)缺有主治及以上的上级医师签名确认的手术方案; (7)新开展的手术与大型手术缺由科主任或授权的上级医师签名确认; (8)缺有主治及以上的上级医师签名确认的诊疗方案; (9)死亡病历缺死亡前的抢救记录; (10)缺出院记录或死亡记录; (11)缺有创检查(治疗)、手术同意书或缺患者(近亲属)签字; (12)缺对诊断、治疗起决定性作用的辅助检查报告单; (13)有证据证明病历记录系拷贝行为导致的原则性错误; (14)缺整页病历记录造成病历不完整; (15)有明显涂改; (16)在病历中模仿他人或代替他人签名。 2、病历存在以下重大缺陷者病历质量属丙级病历: (1)终末病历缺入院记录(实习医师代笔视为缺入院记录); (2)存在3项以上单项否决所列缺陷;

临床输血管理考核制度与考核办法

1、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建 立建全各种工作制度,要求各级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授权各部门或科室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管报,定期公布。 2、各用血科室输血管理员每月负责对本科室医师临床用血情况进行 考核、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考核结果与医师 个人业绩考核挂钩。 3、输血科负责临床使用全血、成份血的审核和发放,以年度为单位 制定临床用血计划、临床成份输血目标,每月、每季度、每年对临床用血 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上报输血管理委员会。 4、医务处定期按科室随机抽取输血病历,对成份输血情况、输血符 合率、输血前评价及输血后疗效评价、大量输血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全院公示,对血液制品使用不当的临床科室提出指导性建议。 5、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结 果计入科室和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连续三次考核不合格者取消申请用血资格,由医务处和所在科室负责对其进行相关培训,经考试合格后重新获取用血权限。 6、开展临床输血的教育和培训,每年组织《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 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医生法规知晓情况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医生对成份输血指征,各种成份血的作用和适应症的掌握情况,考试成绩计入医务人员年度考评。 7、全院年度成份血使用率>98%,输血适应症合格率 >90%。 8、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办法、考核标准见附件。

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办法 输血前ABO血型、 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查病历医嘱、相关报告单,抽 检查项肝功、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抗体、梅毒抗体、 查输血科保存目艾滋病毒抗体检查是否齐全。 的输血申请单 输血申请前 输血申请 血液领取 血液输注 临床医师是否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 范》,掌握成份输血指征和各种成份血的作 临床合用和适应证; 理用血检查是否有过度申请,血液浪费现象; 是否有用血浆代替蛋白或扩充血容量的现 象。 病人或其直系亲属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 患者知书》上是否全名签字; 情同意病人《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是否入病历保 存。 输血科血液入库前是否按规定核对、登记、贮存。 血液申贮血设施是否按规定进行温度监测、消毒、 请、贮存微生物检验。 《临床输血申请单》项目填写是否完整、准 申请单 确; 是否按规定采集受血者血样并按规定送交 填写 输血科备血; 是否符合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 取血 临床用血科室应当由专人凭取血单领取临 床用血。领血时要认真执行核对,核查合格 核对 后,双方签字。 核对 输血开始前是否按要求核查交叉配血报告 单,是否检查血液外观、包装,血袋标签记 制度 录;输血情况是否详细记入病例; 检查输血病程记录中是否包括以下内容:输 输血病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 程记录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 医疗、护理、输血科输血记录是否一致 输血反输血反应是否有记录;出现输血反应的病 应的处人,是否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病 理历首页是否有记录 抽查输血病历, 由输血管理委 员会成立的专 家组根据输血 指南进行评定 抽查输血病历 现场查看,查看 输血科相关记 录 抽查《临床输 血申请单》 抽查输血科交 叉配血报告单 现场检查,询问 病人或家属;抽 查护理输血记 录 察看病历,看 输血科记录 察看病历,看 输血科记录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 一、输血护理服务的规定 1、血液必须保存在指定的血库冰箱内,温度应保持在4C,保存温度不当可能导致血细胞破坏或细菌感染,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 分钟内输入。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3、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制度。 4、根据医嘱进行输血,应向患者解释输血的目的及过程,要求患者及时报告不良反应。 5、输注两人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间隔输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避免产生免疫反应。 6、输入血液中不可加入其它药品或高渗性或低渗性溶液,以防血液凝聚或溶血。 7、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15 分钟,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先兆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若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抢救处理,余血和输血器送血库,报输血管理委员会。 二、输血过程的质量监控 1 、责任护士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从抽血到输血完成的整个细节进行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2、护士长或专业组长进行质量控制 3、护理部督查输血病人的护理记录,并纳入护理质量考核。

三、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 1、护理部每半年进行一次对全院所有输血病例质量的成效评价。 2、对每一例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持续改进。

输血过程中的质控评价流程 1、《临床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生填写,主治医师核准后签字,交护士站采集受血者血样。 2、护士根据输血申请单资料,采集前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后,将标明患者完整信息的标签贴到紫色试管上,再采集受血者血液2毫升注入紫色试管内,上下混均, 并填写抽血时间,在《临床科室输血单》上签署采血人姓名。 3、由医务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及《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 4、送检人员在输血科填写送达时间、姓名性别、病案号、血型、输 血前检查等内容,与输血科接收标本者两人共同核对后,双签名确

病历质量评价标准

全国三级综合医院病历质量 评比活动 病历质量评价标准 卫生部医政司 二00九年十月 病历质量评价标准 一、入院记录25分 书写项目项 目 分 值 检查要求扣分标准 扣分 分值 一般 项目1 一般项目写齐全、准确缺项或写错或不规范 0.5/ 项 主 诉2 1、简明扼要,不超过20 个字,能导出第一诊断 主诉超过20个字、未能 导出第一诊断 2 2、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 原则上不用诊断名称代 替 主诉不规范或用诊断代 替,而在现病史中发现 有症状的 1 现 病8 1、现病史与主诉相关相 符 现病史与主诉不相关、 不相符 2

史 2、起病时间与诱因。 起病时间描述不准确或 未写有无诱因 1 3、主要症状、体征的部 位、时间、性质、描述程度,伴随症状与体征描述。部位、时间、性质、程 度及伴随症状描述不清 楚 1/项 4、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症状与体征缺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 性症状与体征 1/项 5、疾病演变情况,入院前诊治经过及效果疾病演变情况或入院前 诊治经过,未描述或描 述有缺陷 1/项 6、一般情况(饮食、睡眠、二便等)一般情况不描述或描述 不全 1 既 往史3 1、既往一般健康情况, 心脑血管、肺、肾、内分 泌系统等重要的疾病史 缺重要脏器疾病史,尤 其与鉴别诊断相关的 1/项 2、手术、外伤史,重要 传染病史,输血史 缺手术史、外伤史,传 染病史,输血史 1/项 3、药物过敏史 缺药物过敏史、药物过 敏史描述有缺陷、或与 首页不一致 1 个 1 1、记录与个人有关的生缺个人史、或遗漏与诊0.5

人史活习惯、嗜好和职业病、 地方病接触史及不洁性 生活史 治相关的个人史 2、婚育史:婚姻、月经、 生育史 婚姻、月经、生育史缺 项或不规范 0.5 家 族史1 1、记录与疾病有关的遗 传或具有遗传倾向的病 史及类似本病病史 缺遗传史 1 如系遗传疾病,病史询 问少于三代家庭成员 5 2、直系家族成员的健康、 疾病及死亡情况 家族中有死亡者,死因 未描述;或未记录父母 情况 0.5 体格 检查5 1、项目齐全,填写完整、 正常,心界及某些阳性体 征(如肝脾大等)必要时 用图表示 头颈五官、胸、腹、四 肢及神经系统检查缺任 何一项,明显扩大的心 界、明显肿大的肝脾大、 明显的腹部包块未用图 表示 1/项 2、与主诉现病史相关查 体项目有重点描述,且与 鉴别诊断有关的体检项 目充分 与本次住院疾病相关查 体项目不充分,肿瘤或 诊断需鉴别者未查相关 区域淋巴结 2/项 3、专科检查情况全面、专科检查不全面,应有2/项

输血管理(临床科室输血质量自查评分细则).docx

精品文档临床科室输血质量自查评分细则 项目 输血前(输血评估、大量用血申请、输血治疗同意、检验和检验核对) 检查内容分值考核方法计分方法 输血前评估指征或检测指标10查 5 份病历,了解输血指 落实情况,有输注效果评价的征和检测指标落实情况。 描述。有记录。输血的医嘱有 主治以上的医师签字。 临床用全血或红细胞超过10抽查 5份病历检查超过 1600ml 履行报批手续,需要10U 是否履行报批手续, 科室主任签名或输血科医师紧急用血时是否履行补 会诊同意,报医务科批准;紧办报批手续。 急用血必须履行补办报批手 续。 1 有相关规定要求医师向患10查 5 份病历,检查知情同 者、近亲属或委托人充分说明意书,内容包括要点中的 使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使 5 项。 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 其他办法,并记录在病历中。 ( 1)取得患者与法定代理人 知情同意,签署“输血治疗同 意书”。 ( 2)同意书中须明确其他输 血方式的选择权。 ( 3)同意书中可明确同意输 血次数。 ( 4)《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入病历保存。 ( 5)无近亲属签字、无自主意 识患者的紧急输血,有医务部 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的10 1.查 5 份病历,输血前检 执行,实施记录及时、规范,查项目,包括血型、交叉 并保存。配血、输血相关感染型疾 病检测等。 输血过程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质量安控(输血前核对,输血中、后 全管理监的安全监控)。 控、治疗 病程记 录) 2.查 5 份病历,临床输血 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整 率为 100% 。 10查 5 份输血病历中的护理单记录完整性。

输血管理质量评价表

输血管理质量评价表(TA) 检查部门:检查日期:年月日受检科室:病历号及检查结果 项目质量标准分值说明及异常处理措施 结构(4分) 有临床输血管理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 1 有血标本采集流程 1 有标本运送及交接制度 1 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预案 1 过程(39分) 有输血相关制度与流程的培训并记录 1 标 本 采 集 送 检 采集血标本时采血人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 的试管至患者床旁 1 床旁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 3 标本采集完成后必须再次核对标本管、输血申 请单信息与患者相符 3 采血人在输血申请单上记录采集时间并签名 1 及时将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一起送至输血科 1 与输血科做好标本的交接与记录 3 取 血 持取血通知单到输血科取血 1 与发血者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 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有效期及配 血试验结果及血液外观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 字 5 血液制品从输血科取出后30min内输注,科室 无自行储血 1 血 液 输 注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 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 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3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及交叉配血报告 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 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 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 标准的输血器输血,并双方签名 5 输血开始前15min以2ml/min为宜,若无不良 反应,再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1

项目质量标准 分值说明及异常处理措施 过程(39分) 血 液 输 注 1袋全血或红细胞应在4小时内输完 1 血小板、血浆、冷沉淀等应以患者能耐受的最 快速度输注 1 连续输注全血、成分血的输血器宜4小时更换 1次 1 密切观察,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处理, 并填报《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3 输血完毕,将输血记录单及交叉配血报告单贴 在病历中 1 每袋血均有输血记录,输血记录书写规范、信 息完整 1 使用输血器和辅助设备(如血液复温)操作规范 1 输血完毕,血袋及时送回输血科并有记录 1 结果(7分)护理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100% 1 护理人员熟悉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处置规 范与流程,知晓率100% 1 无输血不良事件发生 5 总分(50分) 应得总分: 实得总分: 得分百分比: 接受检查者签名: 注:1.能正确执行者在检查结果栏内用“√”表示;不符合要求在检查结果栏内用“×”表示;不涉及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内用“NA”表示。 2.应得总分=总分-未涉及项目分;实得总分=涉及项目得分总和; 得分百分率=实得总分/应得总分×100%。 3.护理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知晓人数/抽查总人数×100%。 4.护理人员对输血严重危害处置规范流程知晓率=知晓人数/抽查总人数×100%。

XX医院病历输血质量质控标准表格.doc

XX医院病历输血质量质控表 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主管医师: 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结果 备注 品种数量 输血品种、数量与输血记录单符合 是否是否 病历首页血型是否填写是否 输血反应是否填写是否 入院记录是否描述既往输血史是否 输血前检测 9 项是否齐全是否 检测 9 项医嘱是否在输血前开出是否 病历中是否有检验 9 项报告单是否 输血前检测 9 项结果是否以阳性、阴性表示是否 紧急输血,检测结果未回是否注明是否 最末一次输血后有无输血后检查有否 有无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有否 有无患者(患者家属)签字有否 有无医师签字及填写日期是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是否 病案号是否填全 输血知情同意书 诊断是否有有否 拟输血成份是否有有否 输血风险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否 配血记录单是否填写不全是否

原则上;内科指征; 1、血红蛋白 <60g/L 。 2、红细胞压积 <22%。 3、或出现失血性休克时 考虑输血。 4、失血量占总量 10-20%,( 500-1000ml )HCT无变化,输晶体、胶体、代血 浆。 5、失血量占总量 20-30%,( 1000-1500ml ),血压波动, HCT下降,输红悬。 6、失血量占总量 30%,可输全血、红悬。 外科指征; 1、血红蛋白 <70g/L ,出血量大于人体总血量的30%。 输血指征 2、血红蛋白 70-100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的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 年龄等因素决定。 3、血小板< 50× 109/L 。 4、血小板 50-100 × 109/L ,应根据是否有 自发性出血或伤口决定。 5、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 不受上述限制。 如有其他理由请列出; 输血指征合理欠合理不合理 检查输血记录以此格式为标准: 患者因“黑便 3 小时”入院,急查血常规示:HGB46g/L,具备输血指征( 1、输血指征),为纠正贫血(2、输血目的),与家属及患者充分沟通,告知输血风险,患者同 意签字输血( 3、输血知情沟通情况)以后经交叉合血、输血前检测(4、交叉合血、输血病程记录输血前检测情况),并双人核对无误后,于(5、输血开始时间记录到时分)予以 O型红细胞悬液(血袋号**** )先慢后快输注,至:35 ( 6、输毕结束时间记录到时分), 输血过程中无输血反应( 7、输血反应) , 输毕后复查血常规、输血后检测(8、输血后 需检测),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是否按上述格式书写,列出不合理的。 1、输血指征有无记录有否 2、输血目的有无记录有否 3、输血知情沟通情况有无记录有否 4、交叉合血、输血前检测情况有无记录有否 输血病程记录 5、输血开始时间记录到时分有无记录 有否 6、输毕结束时间记录到时分有无记录有否 7、输血反应有无记录有否 8、输血后检测如患者需多次输血可在最有否 末一次输血记录中写此条,有无 输血后 24 小时内有无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价的病程记录,内容包括 对输血效果进行1、输血后有无效果,评估主要靠血红蛋有否 评价记录白值有无提升 2、有无输血后复查常规结果有否

临床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标准及考核表

临床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 标准及考核表扣分项目基本要求缺陷 内容得分标准 1、质量管理组织健全,质量管 理与改①科主任不熟悉全面质量管理内容或不清楚科 室质量管理进方案合理。科主任负责质量管理与持重 点,对质量改进缺乏计划性续改进工作,落实“方 案”内容要求,②缺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建立 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工作制度,体③对重点质量问题 未按PDCA循环开展有效质量管理活现全面质量管理 与持续改进动一一、①每月未开展自查,无 记录(质量管理单项否决内容)条质 2、科室 质量管理小组按此标准进行自②自查不到位缺量 查,每月至少一次③科室质量存在问题改进力度不 够,同类质量缺陷重复出现陷管无改进扣理 ①未按规定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例会,无记录 5 3、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50)②缺改进 工作措施及督办记录分例会,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 程质量管③未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理,有 记录④未对医院质量小组查出的质量缺陷及时反 馈、整改①缺全员质量安全和业务培训 4、 制定并实施全员质量培训计划②科室人员2人以上

对质量管理要求不熟悉 1、能熟练运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二、未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医疗护理操作常规” 条及“医疗护理操作常规”指导临床工作医缺 2、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疗陷及院发《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规①医师对原则和制度内容不了解扣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为指南,范 ②无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督查记录及处理措施 10 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督查记录及处理措(30)分 施 1、员工熟悉《献血法》、《医疗机构①未落实《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医院有临床用血规管理规范,并落实到位②未落实临床用血管理规范三、 2、以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①医师对《规范》内容不了解输一为指南,认真执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②未落实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血条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③无合理使用血液与血液制品的督查记录及处理措施质缺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合格率≥④血液与血液制品的应用不合理或无明确适应证量陷90%,有督查记录及处理措施;履行⑤未落实告知程序、告知内容不全面安扣患者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的各项告知程⑥输血前相关实验室检查不到位全 3 序,做到充分告知,尊重患者权益⑦全血及成分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管分理 3、制定并认真落实发生输血反应的应(30)急预案,确保输血安全,严格执行临床①未落实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发生输血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 一.检查标准:落实《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 1.考核方法:查看输血科(血库)的职责、实施细则、考核办法;文件及资料;教育和培训记录。 2?改进措施: ⑴查我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是否负责临床输血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有无工作记录;检查临床输血是否是成分输血,血液制品使用是否合理;有无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的重大问题的记录。 ⑵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并贯彻落实。加强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⑶制订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信息反馈等制度。 ⑷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临床科室成分输血考核办法》 等规定并执行和落实。 ⑸每年组织医院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考核,使医护人员掌握输血基本知识。 ⑹每季度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 二.设立输血科(血库),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配血、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供血。 1.考核方法:实地查看输血科(血库)设施、设备、人员资质及相关制度,抽

查工作人员掌握工作制度与操作规程的情况及备案。 2?改进措施: ⑴加强输血科(血库)能力建设,做到布局合理,仪器和人员资质符合要求,确保临床工作需要。 ⑵与指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输血科(血库)贮血基数要达到3 天急症用血量,具备24小时为临床提供输血服务的能力。 ⑶严把质量关,输血科(血库)血液来源完全符合规定要求,杜绝非法采供血现象的发生。按照卫生部《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严禁非正常途径的各种血液制品进入输血科(血库)和临床科室贮存、解冻、配血、发放和使用。 三?建立输血质量全程监控,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 1.考核方法:质管办定期抽查输血病例,输血科(血库)室备案。 2?改进措施: ⑴不断充实、改进、完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输血质量全程监控,保证输血安全。 ⑵加强血液入库、核对、交叉配血和出库的技术操作规范和登记制度,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程,确保输血质量与安全。 ⑶加强输血适应症的宣传,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输血适应症,完成全血和成份输血适应症合格率边0% ,成分输血比例边0%的质量指标。⑷输血科(血库)每月对临床用血情况统计考核,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杜绝不合理用血,对临床用血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意见或通报。 四?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考核方法:查看控制输血感染方案及实施情况;工作人员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情况。

临床输血评价考核指标讲解学习

临床输血评价考核指 标

临床输血适应性与有效性评价流程 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血液制品输注指南》制定临床输血适应性与有效性评价流程,并列出临床输血评价的考核指标。 临床输血评价(须在病历中体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临床输血适应性评价二、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 1、临床输血适应性评价:是指经治医师在每次实施输血前须对患者临床输血适应症进行评价。 1.1手术及创伤患者 1.1.1红细胞制剂输注 (1)血红蛋白>100g/L,血细胞容积>0.3,.可以不实施输注。 (2) 血红蛋白<70g/L,血细胞容积<0.21,应立即实施输注。 (3)血红蛋白70-100g/L之间,倘若患者伴有觉明显的临床缺氧症状与体征,主要包括:头晕、乏力、和心悸等,应实施输注。 1.1.2血小板制剂输入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实施输注。 (2)血小板计数<50×109/L,可应立即输注。 (3)血小板在50-109/L之间,倘若伴有出血倾向或/和血小板功能低下,应实施输注。 (4)特殊情况

①留置导管、胸腔穿刺、腰穿、骨穿、肝活检、经支气管活检、拔牙或补牙等创床操作和检查,或体外循环等,血小板计数≤50×109/L,应实施输注。 ②硬膜外麻醉(包括:剖腹产)血小板计数≤50-80×109/L,应实施输注。 ③大手术,血小板计数≤80-100×109/L,应实施输注。 ④头颅、眼部、脊柱与前列腺等特殊部位手术,血小板计数≤100×109/L,应实施输注。 1.1.3新鲜冰冻血浆输注 (1)PT或APTT>正常1.5倍,或INR值>1.5(肝病> 1.3),伴有创面弥漫性渗血,应立即实施输注。 (2)急性大出血输注大量保存期相对较长红细胞制剂后,仍出血不止,应立即实施输注。 (3)有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病史,伴有出血倾向,在相应血浆药源性制剂供应缺乏时,可以实施输注。 (4)对抗华法令药物过量,可以实施输注。 1.2非手术患者 1.2.1红细胞制剂输注 (1)血红蛋白>100g/L,血细胞容积>0.3,可以不实施输注。(2)血红蛋白<60g/L,血细胞容积<0.2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简称:AIHA)血红蛋白<40g/L,应立即实施输注。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管理制度流程

8A Uni--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9864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6)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入;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7)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8)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b1

静脉输血管理质量评价表

静脉输血管理质量评价表 科室:检查者:检查日期:平均得分: 检查内容质量标准是否(问题描述) 支持性 文件(3分) 输血管理制度、流程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处置规范与流程(1分) 配血管理(17分) 严格核对医嘱与输血申请单,配血前查看血型检测结果(3分) 按要求准备采血试管(2分) 采血时携带输血申请单及试管(一次一人一管)(3分) 反问式询问患者姓名、血型,并请家属再次核对(3分) 严格核对腕带、试管、输血申请单信息,进行采集血样(3分) 在输血申请单上签名(3分) 标本送检 管理(10分) 专人送检,运送及时(3分) 核对输血申请单与标本无误,输血申请单和受血者标本同时送检,与血库人员双人核对(4分) 取血前正常评估患者病情、体温等状态(3分) 取血管理(20分) 医护人员携专用取血箱取血(3分) 取血时核对并携带输血医嘱执行单(3分) 与发血工作人员共同核对患者信息和血制品信息(5分) 检查血制品质量(有无溶血、浑浊、凝块)及血袋外观,确保无问题(5分) 在配发血报告单上填写取血时间并签名(4分) 输血前管理(20分) 治疗室双人核对医嘱单、配发血报告单与血制品信息,核对无误后在配发血报告单上核对栏双人签名(4分) 检查血制品质量(有无溶血、浑浊、凝块)及血袋外观(4分) 准备输血用物,携病历到病房(2分) 反问式询问患者姓名、血型,核对腕带信息,双人床边核对(4分) 核对医嘱单、配发血报告单、病历中血型结果、患者及血制品信息一致(3分) 双人再次核查,在医嘱单及配发血报告单上签名(3分) 输血中管理(20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分) 严格执行从发血到输血结束时限(3分) 单袋输血前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3分) 不同血制品输注顺序合理(3分) 多人输血时,一次只能为一名患者输血(4分) 输血中观察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处理(3分) 并记录(2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评价指标评价要点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7、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8、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内容包括: 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院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区级以上(含区级) 继续教育项目或科研的能力。 2、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区级以上(含区级) 学术组织任委员以上职务。1、科室严格执行门诊医疗工作管理相关规定,服从门诊部统一安排。中医科医一、科室管理(50分)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1、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门诊确诊能力,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二、门诊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150分) 2、门诊医师按时上班,坚持专家/专科门诊,不套排,不随意停诊,不随意顶替,更不允许进修生、培训生、实习生单独上门诊。 3、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门诊会诊制。 4、对门诊医师“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有具体的监督措施。 5、做好等待就诊病人出现病情变化的抢救方案和急救措施(有突发意外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及完整抢救物品配备) 。 6、在病人外出检查未归时,医生不能擅自离岗。1、门诊病历书写规范,符合要求。2、门诊处方及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符合要求。1、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并有登记。2、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3、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4、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1、病区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2、普通患者入院后由当班医师和护士接诊,并根据病人病情确定初步诊疗和护理计划,并在2小时内执行。3、危急重病人入院后当班医师和护士立即进行初步评估,立刻通知上级医师到达现场处置病人,确定初步诊疗方案,并立即执行。1、普通病人应在48小时内有主治医生评估结果及诊治方案,72小时内应有副主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1.目的: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为提高临床输血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科学、合理,制订本标准。 2.职责:输血委员会和医教科负责本标准的落实,检查各部门本标准的执行情况。 3.范围:各临床用血科室、输血科。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4.输血前告知:患者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入病历保存。 5.输血前检查:患者输血治疗前,必须检查乙肝二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原)、艾滋病毒抗体(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在病历中有检验结果。 6.输血申请:(1)明确输血治疗的原因和目的、血液制品种类、数量、输注日期;输血申请单填写正确、完整、清楚,无缺项现象,检验结果未到请填写“已送检”,注明“输血前检查标本已采集送检,结果见检验报告。” (2)输血申请单和血液样本必须在预定输血日期前送到输血科,否则,属不良事件。 7.血样的采集: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和试管标签到患者前,按照医院“三查七对”制度核对患者信息,核对无误后采集血液样本,将标签贴在试管上,再次核对患者,确认无误后录入样本号码。 8.血样的运送:血样管和输血申请单等相关资料交专门人员送输血科。输血科收到样本,与样本运送人员核对血样管与输血申请单,核对无误接收样本,核对有误应退回样本并与有关科室联系。 9.血型鉴定:(1)输血科接收样本后,鉴定ABO血型和Rh(D)血型,ABO血型需进行正反定型。

(2)血型鉴定结果与输血申请单上血型核对(输血申请单无血型结果,将血型鉴定结果填上),血型核对有误,应立即与有关科室联系,查找原因。 10.血液入库、贮存:(1)输血科从采供血机构领取的血液由两名工作人员再次核查血液包装、外观、血袋标签等内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退回采供血点。 (2)按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 (3)贮血冰箱温度每日记录6次。 (4)血库冰箱每周消毒1次,血库冰箱空气培养每月1次。 11.交叉配血:(1)交叉配血前鉴定患者血型和血液制品血型。 (2)交叉配血采用盐水法和特殊介质(凝聚胺)配血,配血无凝集、无溶血为配血合格。 (3)交叉配血试验由2人互相核对并双签名;1人值班时,自已复核并签名。 (4)交叉配血样本保存2~6℃冰箱至少7天。 12.发血:(1)护士持病历并携带运血箱到输血科取血。 (2)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查对患者信息、配血试验结果、血袋外观和血液信息。 (3)凡血液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血袋有破损、漏血;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血液发出后非血液质量问题不退回。 13.输血记录:患者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四)主要专业部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30 11.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0 (一)落实《中华人民共与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与规范。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二)设立输血科或血库,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 (三)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制定合理的用血计划与安全储血量,确保抢救与急诊用血。根据供血单位血液预警信息,协调临床用血;开展对医务人员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开展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科学用血。 (四)开展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五)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与相容性检测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与发放管理。 (六)输血前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与风险,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七)有临床用血前评估与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并组织实施。 (八)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开展室内质控,参加省级或国家级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23、建立输血标本采集流程,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 1.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2.采集完成后必须核对标本标识与受血者就是否相符。 3.输血前,按照规定的流程检查从输血科领出血液,做到准确无误。 (1)血液发出前,必须核对用于输血的血液,其标签标记的血型与受血者的血型无误。 (2)按规定检查领取的血液必须与输血记录单相符,确认受血者就是否正确。 (3)血液发出时必须附相容性检测的记录。 (4)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与成分血就是否发生溶血、就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以及其她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 4.由输血科发血者与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按规定或流程执行核对。 5.有相关流程的培训与教育,并有记录。 6、输血科与临床科室按照制度与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7、职能部门按照制度与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24、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