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机与我们的生活——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结合案例设计

手机与我们的生活——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结合案例设计

手机与我们的生活(第一单元方法指导课)

——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结合案例设计

指导教师:鹿乡镇中心小学张洋

摘要:方法指导课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成功与否的“颈瓶”,是活动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最关键一环。它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学生在活动中要运用许多活动方法:采访、观察、资料搜集、社会调查、实验、研究报告等等。本案例结合信息技术的手段让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方法指导更具科学性,使整个课堂更生动活泼、具有实效。

关键词:方法指导采访提纲模拟情景网络视频

一、案例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手机应运而生了,它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为零距离,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手机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将逐渐演变为个人的信息总汇,办公秘书和娱乐平台。现代社会差不多人手一台手机,就连小学生也对Iphone, Andriod等如数家珍。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手机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和弊端,到底小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很多问题在同学们心中冒出来,大家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也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次《手机与我们的生活》既是反映儿童生活的主题,同时也是一个反映社会现象的问题。因此,在同学们探究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手机与我们的生活》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二、案例描述

在确定了小组活动主题,制定了小组活动方案以后,大家分组开展了各种调查活动。活动开展两个星期以后,同学们对手机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获得了一些活动成果,同时,也在活动中遇到了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于是,我们一起上了一堂中期访谈方法指导课。这节课,主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是:

(一)教学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访谈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制定访谈提纲、模拟访谈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设计访谈问题,并能从模拟访谈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交往与合作。活动重点:指导学生访谈的技巧,掌握访谈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活动难点:培养学生探索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案例导入

1 回顾主题。(出示图片回顾大主题)

2展示每小组的主题,并通过PPT相片等,汇报每个小组一周以来的动态。(小组汇报)师:那么,在这一周时间里同学围绕主题开展了什么活动呢?请你们组来说说。

(上图是同学们开展小组活动的情况)

师:通过图片我们知道每组开展了不少的工作,同学们都做得很多,很积极。但在这周开展小组活动中,你们是否都开展得畅通无阻呢?而何老师在上周拍到了这样的情况!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获得情感经验,在体验的同时能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此项目目的有二:1、倾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各种体验。2、阶段性汇报,发现学生活动过程中问题,进行指导,更好地促进下阶段活动开展。)

3展示一张PPT,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内容:关于学生在街上进行采访不顺利的情景)师:请看,这是WW同学,他好像遇到了什么麻烦的事?

生1:这是我们小组在街头进行采访的相片,可是开展得一点都不好……。

生2:我们组也同样遇到这样的情况。

师:原来同学们在采访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被拒绝采访的情况,哪到底采访过程中应该注意什

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如何去进行采访,也就是访谈法。

4出示一图。

师:同学们,请看,这幅相片是我从一个名为背后的故事的访谈节目截选下来的。这是主持人,这几个是被访问的嘉宾。请看主持人的腿上有什么?

生:纸。

师:其实这纸是记者常在采访前做的“采访提纲”。(师引导生回答)

师:我们写作要写提纲,同样如果进行采访也得写提纲。(板书:采访提纲)

二方法指导

1让生自由说出,教师板书。

师:学习正确的采访提纲前,请同学们自由地说说,你心中认为这提纲应该具备哪些要素?生:各抒己见。(师把生所说的板说)

2看案例,进行信息筛选。

师:同学们都能说出这么多,那究竟要具备什么了?请看,这个PPT。这是老师在网上找到的有关采访提纲的要素。它们包括:时间,地点,采访对像,参加人员,设计问题,效果等等。(老师边讲边与生一起进行信息筛选,并展示采访提纲表格)

生:时间,地点,对象……其实都不难定。难定的是设计问题。问题怎样定好呢?

师:这同学问得好,同学们你们呢?你们觉得设计问题方面要注意什么?

(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师:同学们都说了不少,请看PPT,老师把它归纳了几个要点:

(设计意图:方法指导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采访提纲”学生没有写过,为学生提供一份完整具体的模本,一目了然,学生有据可参。这样设计不仅降低了方法的难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练习巩固

(1)小组共定采访提纲。

师:现在,请各小组长带着组员们借助老师提供的“采访提纲纸”进行采访提纲的设计。(出示要求在PPT上:1、小组讨论共定提纲;2、共同筛选;3、撰写提纲于“采访提纲纸”上)(2)小组汇报。(要求学生认真听,并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活动,让学生明白”采访提纲”的精髓,突出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在讨论中完善小组的采访提纲。)4 学习采访技巧

师:同学们,“采访提纲”教设计好了,那我们拿着这张纸去采访是否一定行?

生:不一定。

师:为什么?

生:因为可能还有很多问题出现.

师:能试着说说在采访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

师:好,那现在我们看一段视频,这是上海小主人报的小记者采访当年的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爷爷的,请您用心看,认真听,把采访要点找出来。请看

现场通过网络看视频

师:视频看完,同学们认为在采访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板书:采访技巧)

师:同学们都说了很多关于采访的技巧。都说得很好,但其实离不开三个词(板书:会问,善听,巧记),其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更多的学习技巧。

(设计意图:通过网络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学习,避免方法指导课的教师满堂灌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认知构建

1 创设情境:模拟采访。(出示一张大学城的图,假设同学们在大学城要对大学生的哥哥姐姐及教师等进行采访)

师:采访提纲有了,采访技巧刚学了,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实践去检验一下刚学的知识。请看,现在我们来到了大学城,里面人来人往,有大学生哥哥,姐姐和教师们。现在请你拿着之前你们写好的:采访提纲,对他们进行采访吧!

(设计意图:学会学以致用,现学现用。灵活处理采访活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与不足,更好地为社会采访做准备。)

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现场采访。

3模拟采访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4 采访后继工作的点拨.

师:采访过后,是否代表整个采访工作结束呢?不,我们还要整理采访资料。能举例说说要整理哪些呢?(板书:整理采访资料)

生:整理笔记,相片,录像……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让学生学会记录、学会整理活动获取的资料。)

四回顾总结.

1唱颂小诗,帮助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我们知道了如果进行采访我们要……(板书边说明)

请看,老师把采访的步骤编成了一首小诗,请看我的示范。

小诗内容:

2课外活动的布置.

三案例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实践,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活动中面对的各种问题,提高能力,积累经验。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对不同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问题及时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及时提供信息、启发思路、介绍方法,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同时,也要切合学生的身心实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营造直观生动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优化综合实践课中的有效体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是“方法指导课”,是该主题活动的第一单元的课型之一,是活动主题生成课后的一种课型,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主题的任务与目的。并通过课前的预习和网络的学习,初步认识到采访的方法。本节课,我们通过“案例导入”,即展示一系列学生小组活动的PPT,如图:

让学生分享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各种体验,让学生说出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与确立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在“方法指导”环节中,通过设计采访提纲,信息筛选,细化问题,学习技巧等,让学生方法得到一定的科学性的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份完整具体的模本,让学生有据可依。这样设计不仅降低了方法的难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明白“采访提纲”的精髓,完善小组的采访提纲。突出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积极思考,积极发言。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课中,除了教学方式多样化之外,我们还应秉持:方法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所以在这堂课上特意通过网络的搜索功能,为学生搜罗了一些关于“采访提纲”的资料,并归类整理后,提供给学生标准的采访提纲模本,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如图:

毫无疑问,网络搜索引擎是一件不可或缺的课程“利器”。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信息中,寻找某一特定的主题,是搜索引擎的特长。通过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就能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再加以筛选和整理,就能得到一份知识性比较全面的背景资料,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支持。

在“认知构建”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电脑模拟情景下学以致用,现学现用。除了提供小记者们采访的网络视频学习外,还利于PPT配合真实采访工具创设模拟环境,如录音笔,数码相机,摄录机,采访纸,笔记本等,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真实性。如图:

(利用PPT创设采访环境)通过模拟情景下的采访活动,让学生学习灵活处理采访活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与不足,更好地为社会采访做准备。再加上采访后继工作的点拨.,让学生知道采访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凡事有始有终。“回顾总结”,通过板书再结合小诗,帮助学生轻松归纳和了解访问的基本要要诀。

学生对采访的认识较肤浅,只是通过日常的接触及网上的自学认识到采访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完全凭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次采访过程实在有难度。只有我们通过课堂的指导点拨,发挥学生的模仿作用,借助案例,网络信息的巧妙运用,指导学生采访的基本知识。借助网络视频的观察,讨论交流等。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样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感悟,使其学习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在总结的时候也让学生点评本节课的收获,这是学生认知建构的必经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