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学复习重点

商业银行学复习重点

商业银行学复习重点
商业银行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及商业银行的职能,掌握商业银行的本质属性及经营原则,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和商业银行本身加强内控的原则、方法,并能应用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分析经济环境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经济性质: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

1、商业银行首先具备一般的企业特征:如必须具备业务经营所需的自有资本,并达到管理部门

所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必须照章纳税;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有明确的经营对象;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和发展动力。

2、商业银行不是一般的企业:如资本构成资本比率、经营对象等。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货币、资金,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不是生产流通领域,而是货币信用领域,商业银行不是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而是为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

3、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是特殊的银行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银行,首先在经营性质和经营目标上,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不同。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在经营过程中讲求营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不受政府行政干预。

其次商业银行与各类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也不同。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功能齐全、综合性强,尤其是商业银行能够经营活期存款业务,它可以借助于支票及转账结算制度创造存款货币,使其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二)商业银行的法律性质

1、商业银行的成立实行特许制:商业银行由国家特许成立

2.商业银行是企业法人

商业银行具有企业性质,拥有法人地位。企业是经济组织,以营利为目的。

第五节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一、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盈利是其首要目的。但是,效益以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前提。安全性又集中体现在流动性方面,而流动性则以效益性为物质基础。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在三者之问寻求有效的平衡。这三者也称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a、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银行按期收回资产本息,避免经营风险,避免资产损失的可靠程度。按期收回资产本息的可靠程度越高,安全性也就越高。实行这一原则对商业银行来讲有着重要意义。

b、流动性

简单来说是指银行能够随时应付顾客提存和满足必要贷款的能力。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贯彻实行这一原则对银行来讲有着重要意义。

c、盈利性

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在整个经营活动中,在保证经营安全的前提下,必须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这是其经营的内在动力。

2、依法独立自主经营的原则

这是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的具体体现,也是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权依法处理其一切经营管理事务,自主参与民事活动,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保护存款人利益原则

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存款人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客户。商业银行作为债务人,是否充分尊重存款人的利益,严格履行自己的债务,切实承担保护存款人利益的责任,直接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经营。如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尊重和保护,他们就选择其他银行或退出市场。

4、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原则

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应以平等自愿为基础,公平交易,不得强迫,不得附加不合理的条件,双方均应善意、全面地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资本概念及其构成,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掌握银行资本充足性要求及其测定指标与方法,以及银行并购这一外延扩大银行资本的方式,并能应用《巴塞尔协议》关于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和资产风险权数的计算方法。

一、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意义

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因此银行资本的充足性有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资本数量的充足性

对商业银行来说,如果资本不足,意味着将承担很大的风险。但如果资本过多,又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成本。所以,对商业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的确切含义是资本适度,而不是资本多多益善。

如上图所示,我们用资本与资产比率r作横轴,表示商业银行资本量的大小;用银行经营成本C作纵轴。

当商业银行资本很少时,即资本资产比率很低时,资金成本较高,经营成本也较高。

当商业银行资本很多时,其经营成本也较高。而在中间的某一点银行的经营成本C*最低,这一点对应的资本量r*便是商业银行的最适度资本量。

(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银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是指银行各项资本应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的比重。对此《巴塞尔协议》中有着明确的规定。

二、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测定

(一)测定指标

1、资本与存款比率

这一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最早的衡量商业银行资本的方法,在二战前较为流行,当时规定资本必须至少达到存款总额的10%。

2、资本与总资产比率

这种方法克服了前一种方法没有考虑资金运用的不足,方便直观。但这种方法没有反映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也有其不科学性。

3、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

为了克服资本与资产比率的不足,商业银行又设计了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认为至少要达到15%以上,才算充足。所谓风险资产,是指不包括商业银行第一、第二线准备金在内的资产。用这种方法仍然过于简单化。

(二)测定方法

1、纽约公式(分类比率法)

这是本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设计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根据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程度的不同,把全部资产分作六组,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风险权数。

(1)第一组为实际无风险资产;

(2)第二组稍有风险资产,权数为5%

(3)第三组资产的风险权数规定为12%

(4)第四组为较高风险资产,权数为20%

(5)第五组为“有问题资产”,权数为50%

(6)第六组为亏损了的资产或固定资产,权数为100%。

这样把每一级资产金额乘以相应的权数,然后再相加,便得出相应的资本数量。这种方法具有相当的科学性。

优点:对表内资产的风险划分比较精确。缺点:没考虑表外资产的风险,没有统一的资本比率要求

2、综合分析法

这种方法于70年代在美国出现,综合以下8个因素进行分析:

(1)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质量;(2)资产的流动性;(3)收益及留存盈余额;(4)存款结构的潜在流动性;(5)商业银行股东的信誉与特点;(6)各种间接性银行费用的负担状况

(7)营业程序的有效性;(8)在竞争中,商业银行满足本地区现在与将来需求的能力。

综合分析法具有明显的非数量性和不确切性,而且相当繁琐,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3、《巴塞尔协议》法

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

(二)内容

1、资本组成:

核心资本(一级资本)和附属资本(二级资本)

2、风险加权制:表内资产、表外资产

3、目标标准比率:到1992年底资本充足率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4%。

4、过渡与实施安排:到90年底要实现资本充足率7.25%,核心资本充足率为3.6%。到1992年底实现目标。

5、几个计算公式。

总风险资产=表内加权风险资产+表外加权风险资产+衍生工具风险资产

表内加权风险资产=各表内资产帐内价值*相应的风险权重之和

表外加权风险资产=各表外资产账面价值*信用风险*转换系数*相应的风险权重之和

衍生工具风险资产=各(衍生工具资产账面价值*信用风险转换系数+当前风险系数*替代成本)*相应的风险权重之和

二、银行并购的原因和影响

(一)逐利性商业动机分析。这是最普遍的一类动机。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动机就在于利润最大化,并购作为一种直接投资行为当然也不例外。

1、降低市场进入成本。竞争的加剧使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规模萎缩,利润下降、迫使其积极寻求新的投资机会。业务开拓有两条途径:一是内部发展。二是并购。

2、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一般而言,银行是具有显著规模经济效应的。通过并购,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技术费用和网点建设费用,取消某些重复的业务设置并相应地裁减员工,更为重要的是,银行可能获得管理上的协同效应(管理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财务上的协同效应(现金流量的充分利用),使成本收入比%4%100≥?=加权风险资产核心资本核心资本充足率%8%100≥?+=加权风险资产附属资本核心资本总资本充足率

降低,资产回报率提高。

3、追求竞争优势的转移。当银行试图获得另一家金融机构在某一方面的竞争优势时,单纯地学习与模仿常常是徒劳的,因为这种优势往往产生于这家机构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经营积累的组织资本与组织经验、外部竞争者难以复制。

(二)化解危机性动机分析。伴随着金融竞争加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但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某家银行一旦爆发危机,很可能会诱发挤兑风潮,产生骨牌效应,冲击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化解危机有时也成为银行并购的一种动机。

(三)代理人个人动机分析;西方商业银行基本上都采取股份公司形式、商业银行的经营者作为所有者的代理人、要面临为人(所有者)还是为已的道德选择。

三、银行并购的成本分析

(一)微观成本,即并购银行本身为并购所付出的代价

1.直接的并购支出。银行并购一般有三种方式即现金收购、换股收购和综合证券收购,每一种收购方式都会带来直接的并购支出。

2.各种市场中介费用。银行并购需要多种市场中介机构的参与,比如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团等,其中以投资银行的费用最高。

3.整合成本。收购银行与目标银行作为两个不同的企业,在管理模式、财务资料、企业文化等诸方面都会有着显著不同,现在被合并成一家银行,就得对这些相异点进行整合。

4.并购失败风险

(二)社会成本

1.过分垄断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2.超大规模带来的经营风险

银行并购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银行体系的稳定,但潜在的威胁并没有消除。大银行也会破产,当其陷入困境时,对其营救更加困难,其破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范围更大,更容易冲击全球金融市场。

3.金融监管困难

对于金融监管当局,银行并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银行数目的减少使监管当局可以集中精力对付若干家大银行,另一方面银行并购后又会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4.并购带来的大幅度裁员问题

银行并购的直接动因之一就是降低成本,因而往往是通过关闭分行削减员工而达到的。

三、银行并购的收益效应

1.扩大规模,占领市场。

2.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3.互补优势,实现协同效益。一是地区性互补。二是业务互补。三是产品交叉销售。

4、改善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第三章负债业务经营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负债的概念及其构成,掌握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及各种长短期借款的经营要点。掌握存款工具创新的原则,存款工具的定价方法,并能运用存款成本分析、存款定价与存款营销的方法。

一、存款的概念与重要性

1.存款是各类组织机构(包括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存入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

构账户上的货币资金。

2.就商业银行来说,存款是收受客户交来的现款、票据或本行贷款的转账,并由此产生即期或

定期偿付一定金额的义务的受信行为。(买入资本商品的使用权。)

3.就客户来说,存款是以现款、票据或贷款的转账寄存于银行,并由此获得即期或定期一定金

额的付现请求权。

4.存款就其性质来说,它是社会商品价值的一种货币表现,是商品和货币在转换过程中货币的

暂时闲置。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间歇的货币资金。由此可见,存款来自于社会再生产过程,通过银行的再分配又运用于再生产过程。

5.一家银行开办以后,单靠资本金是远远不够的,资本金也只能应付其固定资产、设备等基础设

施条件的购置,银行的职能作为信用中介,首先得有资金来源。

6.存款是银行兴旺发达的基础。

7.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存款是独特的一项,银行管理层和员工向企业和客户吸收支票和储

蓄存款的能力是衡量公众对该银行接受度的重要尺度。

四、存款工具创新:存款工具创新的原则

1、创新必须符合存款的基本特征和规范,也就是说要依据银行存款所固有的功能进行设计,对不同的利率形式、计息方法、服务特点、期限差异、流通转让程度、提取方式等进行选择、排列和组合,以创造出无限丰富的存款品种。

2、必须坚持效益性原则,即多种存款品种的平均成本以不超过原有存款的平均成本为原则。

3、银行存款工具创新是一个不断开发的进程,因此必须坚持不断开发、连续创新的原则。

4、存款工具创新还必须坚持社会性原则。

三、再购回协议

商业银行通过出售某种金融资产,取得即时可用资金,并约定在未来的某个日期按预定的价格再购回此项金融资产。这种协议称为再购回协议。这种方式一般期限较短。

六、银行选择非存款性资金来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银行有如此之多的非存款性资金来源可以利用,怎样作出选择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适用非存款性资金前,银行需要回答两个主要问题:

1、银行为满足需要总共应该从这种途径筹集多少资金?(银行的资金缺口有多大)

2、在特定的时期和目标之下,哪种非存款性资金来源最佳?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需要考虑以下五种因素:

1、各种非存款性资金来源筹资的相对成本;

2、每种资金来源的风险(波动性及依存度);

3、所需资金的时间长短(期限);

4、需要非存款资金的银行的规模;

5、限制使用各种资金来源的法规。

相对成本:银行进行负债管理时,必须时刻了解各种借入资金的市场利率,利率由贷方每日公布。通常,银行乐意选择最便宜的资金来源,但它们也会考虑成本以外的其他因素。

风险因素:银行管理者在不同的资金来源之间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至少两种风险因素,其一是利率风险;其二是无法贷款风险。

法规限制:银行监管当局或银行法规限制银行借入资金的数量、频率和使用。

二、负债成本分析

(一)存款成本构成

1、利息成本;

2、营业成本;

3、资金成本;

4、可用资金成本;

5、相关成本(含风险成本和连锁反应成本);

6、加权平均成本;

7、边际存款成本

(二)存款成本控制

1、存款结构和成本选择

在一般情况下,存款期限长利率高成本高;反之,则存款期限短利率低成本低。

2、存款总量和成本控制

在银行经营的实践中,存款总量和成本间的关系,可概括为逆向组合模式、同向组合模式、总量单向变化模式、成本单向变化模式四种。

要求:银行努力实现逆向组合和总量单向变化模式,在不增加货币投入的情况下,尽量吸收更多的存款,即不走外延扩张之路,走内涵发展之路。

如:不靠提高存款利率、增设网点、提供过多优惠、变相提高利率、增加人员等方法扩大市场,而是通过改变存款结构、改善服务质量、增加存款品种、提高工作效率等方法增加存款。

3、可用资金的历史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分析

(1)可用资金的历史成本,是指银行对已吸收的存款的全部利息成本加上营业成本除以全部可用资金。实际上是银行资金的转移价格,并由此决定盈利性资产的最低收益率,而利润是资金转移价格的溢价。

该指标对银行以往的存款成本和经营状况的评价有重要意义,但无法考虑未来成本的变化情况。若未来利率上升,则历史成本低于现实成本,银行的收益率就会下降,利润目标可能难以实现。若未来利率下降,则银行资产价格(利率)可能高估,对竞争不利。

(2)边际成本

对银行经营而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将要产生的资金运用,因此确定边际存款和边际存款成本有特殊意义。

边际存款成本反映的是银行为新增存款付出的成本,反映的是成本的变化情况,在商业银行资金已充分运用的前提下,边际成本将影响银行利润目标的实现。

当然,边际成本的计算很困难,需要银行对未来利率的变化情况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

第四章现金资产业务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构成、作用,银行资金头寸的概念以及影响银行库存现金、超额准备金和存放同业存款的各种因素,掌握银行资金头寸预测方法和各类现金资产的管理方法,并能应用现金资产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商业银行现金资产业务的经营效果。

二、资金头寸的预测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保证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适度流动性,也就是说,银行一方面要保证其现金资产能够足以满足各种情况下的现金需要,另一方面又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准确地计算和预测资金头寸,为流动性管理提供可靠的资料是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银行资金头寸的预测,实际上就是对银行流动性需要量的预测。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银行的现金会随时发生变化,

银行的流动性需求与供给

流动性资金供给来自:1、客户存款。2、提供非存款服务所得收入。3、客户偿还贷款。4、银行资出售。5、货币市场借款。

流动性资金需求来自:1、客户提取存款。2、合格贷款客户的贷款要求。3、偿还非存款借款。4、提供和销售服务中所产生的费用和税收。5、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

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方法

(1)因素法:是指对影响银行流动性的各种因素展开分析,并据此判断预测期内流动性的需要量。其中,存贷业务的变化是影响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

(2)资金结构法:是指通过分析存贷款资金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流动性需求。

(3)流动性指标法:是指银行通过对比分析自身的流动性指标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来估算其流动性的需求。

其中因素法:

a:影响银行预期存贷款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A、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和货币政策导向

B、微观个体行为特征及主观偏好

b:影响银行预期贷款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A、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期增长率与企业的预期利润率

B、货币供应预期增长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

C、预期优惠贷款利率及商业票据利率等

c:影响银行预期存款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A、个人收入的预期增长率与商品价格的预期增长率

B、货币供应量的预期增长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等

银行资金头寸或流动性准备的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银行存贷款资金的变化。任何存款的支出和贷款的增加,都减少头寸,反之,存款的增加和贷款的减少(收回)则会增加银行的资金头寸,因此,商业银行对头寸的预测,主要是预测存贷款的变化趋势。

银行头寸预测=存款变化-贷款变化-准备金变化

见下表。

流动性管理原则

1、进取型原则:指银行主要通过主动负债管理来满足流动性需求,扩大经营规模的管理原则。

优点:有利于银行业务扩张,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缺点:资金的筹集力度易受到市场心理因素的影响。

关键点:在于借入资金成本是否大于运用其所获得的收入。

适用类型:实业雄厚、信誉良好的银行

2、保守性原则:指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银行管理者主要采用自身资产转换、出售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的管理原则。

优点:银行的资金调整、转换不受或少受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安全可靠,风险较小。

缺点:成本代价较高。

关键点:资金需求淡季必须加大资金储备力度,为资金需求高峰准备充足的流动性资金。

适用类型: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银行。

3、成本最低原则:指流动性缺口的满足以筹资成本最低为原则,而不论是以主动负债方式还是以自身资产转换方式来实现。

优点: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的利润率。

适用类型: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具有丰富的市场预测与把握能力的银行。

从上表和公式可以看出,商业银行资金头寸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存贷款的变化,因此银行对头寸的预测,主要是预测存贷款的变化趋势。

1、将存款分类并分析其变化情况。

核心存款、易变性存款

2、分析客户的贷款需求及其变化趋势。

第五章贷款业务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贷款的种类、贷款政策的内容、贷款价格的构成和影响贷款价格的因素。掌握几种主要贷款的操作要点、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贷款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并能应用贷款定价方法、信用分析方法、贷款风险分类方法及不良贷款损失的控制与处理方法。

三、贷款定价原则

(一)利润最大化原则。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贷款定价应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二)扩大市场份额原则。

贷款价格应适度,有利于商业银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三)保证贷款安全原则

(四)维护银行形象原则

四、定价方法

(一)西方商业银行常用贷款定价模型

纵观西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史,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主要有两种方式:

1、成本相加贷款定价法

该定价模式的主要思想是贷款的价格必须能够补偿银行筹集资金所付出的成本和相关管理费用(即筹资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同时价格还能够补偿贷款所面临的风险,并使银行获得一定的利润。该方法确定的价格至少包括筹资成本、贷款费用、风险补偿和目标利润等部分。其基本计算公式为:贷款保本价格=资金成本+贷款费用+风险补偿费

贷款盈利价格=资金成本+贷款费用+风险补偿费+目标收益

这种定价方式直观地表明了银行贷款价格的结构。但是,看起来简单的计算公式对于成本的计算要求却非常高,尤其是对单笔贷款费用和风险补偿费用的确定。若要准确或较准确地计算这两种费用需要一个精心设计的成本计算系统和健全的信用评级制度,这正是我国金融系统目前所缺乏的。同时,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成本导向型贷款方式,它忽略了银行同业之间的竞争以及与客户的关系,容易导致市场份额下降和客户流失,给银行自身造成被动。

该方法仅适用于具有卖方特征的贷款市场,如中小企业贷款。

2、价格领导方法(Price Leadership)。

该方法是当前国际银行业广泛采用的一种定价方法。其具体的方法是:首先选择某种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然后针对客户贷款项目的违约风险程度和贷款的期限风险程度,确定不同的风险溢价。由基准利率加上风险溢价“点数"(或乘上风险溢价“乘数”)便构成了具体贷款项目的实际利率,因此这种方法又被称为基准利率加点模式。其计算公式为:

贷款利率=基准利率+违约风险溢价点数+期限风险溢价点数

或者也可表示为: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溢价乘数

其中,选择何种利率为基准利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早期西方商业银行通常选择对最优质客户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时所征收的最低利率作为基准利率。上世纪7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通常以伦敦同业银行拆借利率(LIBOR.)作为基准利率。与成本相加模式相比较,价格领导模式属于“市场导向型”的定价模式,其中的基准利率通常为市场利率,该利率既反映了银行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平均水平,又反映了市场的竞争状况,因而较容易为借贷双方所接受。

3.客户赢利性分析方法(Customer Profitability Analysis)。

该定价方法也称为账户赢利性分析方法,它是指银行在综合计算与客户各种业务往来的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根据银行的目标利润及客户风险水平等给贷款定价,即合理的贷款定价必须保证银行从某一特定客户的所有业务往来中获取的整体收益大于以贷款业务为主导的成本与银行目标利润之和。

公式为:贷款额×利率×期限×(1-营业税及附加税率)十其他服务收入×(1-营业税及附加税率)=为该客户提供服务发生的总成本十银行的目标利润

其中来源于客户的总收入主要包括:①贷款的利息收入。②客户存款的投资收入,即客户将款项存入银行,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后,余额用于贷款、投资后所产生的收益。③结算手续费收入,即银行为客户办理国内结算和国际结算所取得的手续费收入。④其他服务费收入,即银行为客户提供其他服务如代发工资、代理买卖外汇、保险箱业务等所取得的收入。

为客户提供服务发生的总成本主要包括:①资金成本,即银行为客户提供贷款所需资金的成本。②贷款费用,即银行向客户提供贷款服务时所收取的一部分补偿费用。③贷款的违约成本,这需要狠抓客户的风险等级和平均违约率来确定。④客户存款的利息支出,即银行对客户存款账户及支票账户所支付的利息。

⑤账户管理成本,即对客户各种账户的管理费用和操作费用。所应实现的目标利润即银行发放贷款所确定的最低收益。

4、贷款利率上限模型

即无论未来市场利率如何变动,都对贷款合同规定一个利率上限,利率上限只是银行可以按特定收费而提供给客户的另一种服务选择。贷款利率上限为借款客户限定了最高贷款成本,体现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试图从银行与客户的往来关系中寻找最优的贷款价格,采用这种模式,可能会得出富有竞争力的价格,同时也对银行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节几种贷款业务的要点

一、抵押贷款的申请流程

抵押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以意思表示设定抵押权的双方法律行为。最常见的抵押形式是当债务人向银行贷款时向银行提供的抵押。抵押贷款时借款者以一定的抵押品作为还款保证,向贷款人取得的贷款。

方法/步骤

(一)申请

1.申请人:一、具备还款能力的个人;大中小企业,运营状况良好。

2.提供资料。申请后,还需向银行提供以下证明资料:借款方的有关法人资料证明;抵押物清单及

其证明;银行需要审查的其他有关抵押的资料

(二)(二)评估

在借款人提出申请,经银行信贷部门批准后,就必须对所提供的抵押品进行全面的估价,以便确定银行应该贷给借款人的贷款额度。

在一般情况下,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返回,贷款金额一般是小于其抵押品的价值的,这也是银行贷款安全性的体现。

(三)审查

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查法律或手续是否健全;对某一抵押物的审查。

(四)签订合同

(五)抵押物的抵押登记

(六)发放

借款人申请贷款,贷款人发放贷款,都必须经过一整套法律程序,这需要借贷双方签订抵押贷款合同。

(七)贷款归还与抵押合同解除

二、个人房产抵押贷款流程

个人房产抵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已购商品住房作为抵押申请贷款,用于满足住房装修、购车、大额耐用消费品、教育、旅游等多种消费需求,以及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需求。

(一)房产抵押贷款申请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持有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

3、稳定的经济收入,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无不良信用记录;

4、抵押房产有房地产证,产权明晰,可上市流通;

5、房屋的年限在20年之内;房屋的面积各银行要求不一;房屋要有较强的变现能力;

6、房产抵押贷款一般要求商品房,公寓,商铺,写字楼

(二)流程

1、贷款申请:借款人提出贷款用途,金额及年限时间;

2、准备贷款材料:借款人及抵押人将贷款申请贷款所需文件、证件按要求准备齐全;包括:本人配偶身份证、户口簿、收入证明、个人消费用途的相应合同、婚姻状况证明;房屋所有权证,权属人及配偶身份证、户口簿、婚姻状况证明

3、看房评估:由相关机构对抵押房进行实地勘查、评(勘)估;

4、报批贷款:将所有申贷资料连同评估报告或勘估意见书报送银行审批;

5、借款合同公证:借款人及抵押人填写(借款合同)及所有相关文件、签字、盖手印后,由公证人员对其进行公证;

6、抵押登记手续:银行凭房屋所有权证和借款合同公证书到产权处办理抵押登记手;

7、开户、放款:借款人开立还款账户、银行放款至该账户(注:原则上只有商品房、房改房、安居房可用作抵押物)。

第四节贷款信用风险管理

一、信用分析(信用6C分析法)

国际上通行一种评价借款人信誉状况的原则,即“6C”原则。这是指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和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另:有认为“6C”是指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现金(cash)、抵押(collateral)、环境(conditions)和控制(control)。

(1)品德:直接反映在回款速度和数额上,每一笔信用交易,都隐含了客户对公司的付款承诺,如果客户没有付款的诚意,则该应收账款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因此,品质被认为是评估信用最重要的因素。

(2)能力:包括客户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和偿债能力。能力越强,本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就越低。

(3)资本:是指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客户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

(4)抵押品:是客户在拒付或无力支付时被用作抵押的资产。这对于不知底细或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尤其重要。一旦收不到这些客户的款项,债权方就可以通过处理抵押品获得补偿。

(5)经营环境:主要是指客户运营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当这些环境发生变化时,客户的偿债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如果影响很大,则客户的信用水平就将受到威胁。

(6)连续性:是指客户持续经营的可能性,这需要从客户内部的财务状况、产品更新换代,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情况等的综合评价。

二、信用分析技术

(一)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进行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的重点是资产项目(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负债及资本项目、损益表项目的分析和财务状况变动表分析。

(二)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分析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进一步的量化分析。银行用来进行信用分析的财务比率通常有以下四类:

1、流动性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

2、盈利能力比率。包括销售利润率、资产收益率、普通股收益率、股票市盈率。

3、结构性比率。包括负债比率、股东权益比率、偿还能力比率。

4、经营能力比率。包括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贷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等。

(三)现金流量分析

由于偿还贷款最可靠的是现金,因此银行应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认真的分析。

三、贷款损失的控制与处理

(一)贷款分类

中国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按照本指引至少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

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五节贷款管理制度

二、贷款过程控制

1、贷款三查制度

(1)贷前调查: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情况,测定风险度。

(2)贷时审查:每一笔贷款发放是否合理,有无风险。要独立审贷、客观公正,充分、准确地揭示业务风险,提出降低风险的对策。

(3)贷后检查:对借款人执行贷款合同的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五级分类。

2、贷款管理

(1)审贷分离制度

如美国(信誉部、审查部、贷款部,分别承担对贷款的调查、审查、管理职能)

(2)贷款分级审批制度

在美国称为集体审贷制度。(对个人在贷款审批中的权利进行限制,成立集体审批机构。)

第七章租赁和信托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银行发展租赁和信托的意义,租赁合同的主要内容和委托贷款的种类,掌握租赁和其他信用形式的区别,租金的计算方法和各类委托贷款业务的要点,并能应用相关原理和方法分析影响租金的因素和商业银行发展信托业务的条件。

(三)租赁和其他信用形式的比较

A、现代租赁和银行贷款的比较

1、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贷款是银行信用,而租赁则是租赁信用。

2、对承租人来说,现代融资租赁是一种百分之百的融资,而贷款则是一种不完全融资。

3、贷款是企业对银行的负债,贷款增加,企业的负债比率也随之提高。而租赁一般来说不是企业的负债,不计入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目,不改变企业的负债比率,也不影响贷款限额。

B、租赁与商业信用的区别

1、就法律方面而言,租赁保险为租赁合同,商业信用保险为购买合同。

2、就会计处理而言,承租人租入的设备由于没有所有权,所以不作为固定资产,只作为租赁物登记,承租人支付的租金可列支成本;而利用分期付款购买的设备,购货人则需记入固定资产,并据此纳税和提取折旧。

3、就业务关系而言,租赁涉及三方关系,而商业信用涉及两方关系。

二、租金

(一)租金的构成

租金是指出租人转让某种资产的使用权给承租人而按约定条件定期分次向承租人收取的“报酬”。租金以耗费在租赁资产上的价值为基础,其构成具体包括以下三部分:

1、租赁设备的购置成本,包括设备原价、设备运输费、保险费等。

2、利息。

3、营业费用,包括办公费、业务人员工资、旅差费和必要的利润。

(二)租金的计算方法

1、附加利率法。

指在租赁资产的设备货价和概算成本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特定的比率来计算租金的方法。

设R为每期租金,pv为租赁资产的货价或概算成本,n为还款次数,i为每期利率,r为每期附加率,则

该公式表明,还另收附加费,利用这种方法计算租金,一般会高于其他方法。

2、年金法。

(1)等额年金法:A:每期期初支付。B:每期期末支付

(2)变额年金法:等差变额年金;等比变额年金

3、成本回收法。

4、不规则租金的计算方法。

5、浮动利率的租金计算方法。

(三)影响租金的主要因素

1、计算方法;

2、利率;

3、租赁期限;

4、付租间隔期;

5、付租方式;

6、保证金支付数量和方法;

7、支付币种;

8、计息日和起租日

第八章表外业务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状况及其原因,了解担保业务,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议、互换、金融期货与期权、贷款承诺和贷款出售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点,掌握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涵义及其分类标准,表外业务的操作程序,并能应用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我国银行开拓表外业务的条件和途径。

一、表外业务的涵义

表外业务,即OBS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我们通常所说的表外业务主要指狭义的表外业务。主要包括:①贷款承诺;②担保;③金融衍生工具;

④投资银行业务。

《巴塞尔协议》中,将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分成5类:第一类为100%信用转换系数的表外业务:包括直接信用替代工具,如保证和承兑;销售和回购协议以及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远期资产购买、超远期存款和部分缴付款项的股票和代表承诺一定损失的证券。

第二类为50%信用转换系数的表外业务:某些与交易相关的或有项目;票据发行融通和循环包销便利;其他初始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承诺。

第三类为20%信用转换系数的表外业务:有自行偿付能力的与贸易有关的或有项目。

第四类为0%信用转换系数的表外业务:类似初始期限在1年以内的,或可以在任何时候无条件取消的

承诺均属此类。

第五类是与外汇和利率有关的或有项目。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根据该属性,中间业务可分为九大类:

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包括国内外结算业务;

2、银行卡业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业务;

3、代理类中间业务,包括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金融机构委托、代收代付等;

4、担保类中间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银行保函等;

5、承诺类中间业务,主要包括贷款承诺业务;

6、交易类中间业务,例如远期外汇合约、金融期货、互换和期权等;

7、基金托管业务,例如封闭式或开放式投资基金托管业务;

8、咨询顾问类业务,例如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

9、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一、备用信用证

备用信用证是银行担保业务的一种主要类型,通常是为债务人的融资提供担保。

备用信用证是一种广泛的担保文件。通常开证行是第二付款人,只有当借款人自己不能履约时,才由银行付款。而开证行一旦付款,借款人必须补偿银行的损失。银行开立备用信用证要收取佣金。

(三)备用信用证的交易程序

1、订立合同;

2、申请开证;

3、开证与通知;

4、审核与修改;

5、执行合同;

6、支付和求偿。

二、商业信用证

商业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指进口商请求当地银行开出的一种证书,授权出口商所在地的另一家银行通知出口商,在符合信用证规定的条件下,愿意承兑或付款承购出口商交来的汇票单据。

(三)商业信用证的交易程序

1、开证人申请开立信用证。

2、开证行开立信用证。

3、通知行通知信用证。

4、审查与修改信用证。

5、交单议付。

6、开证人付款赎单。

四、票据发行便利的程序

1、由发行人(借款人)委托包销人和投标小组成员。

2、在发行人与包销人和投标小组成员之间签订一系列文件。

3、确定发行时间表和具体安排。

四、远期利率协议的交易程序

1、交易者通过路透终端机“FRAT”画面得到远期利率协议市场定价信息,并向有关报价银行询价,进而表达交易意愿。

2、报价银行对交易者的资信作了评估后,在协议日以电传方式对交易加以确认。

3、报价银行在结算日以电传形式确认结算。

四、互换的交易程序

(一)选择交易商

(二)参与互换的使用者与互换交易商就交易条件进行磋商

(三)互换交易的实施,主要是一系列款项的交换支付

第十三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与内部控制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风险的涵义,成因、种类以及风险管理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掌握风险识别和风险预测与内部控制的方法,并能应用风险管理的方法,结合商业银行的宏微现环境,分析某一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

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调查与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

(一)调查分析:1、银行的营业环境分析。2、银行的管理环境分析。3、银行地位分析

(二)风险识别:1、银行的营业环境引发的风险识别。2、银行的管理环境引发的风险识别。3、银行地位引发的风险识别。4、银行债权人的法律地位引发的银行风险的识别。5、银行所有权及法律地位引发的风险的识别

二、商业银行风险衡量和测算

(一)量化指标分析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有关内容,商业银行所承受的风险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概念,因此可以进行衡量和测算。

1、测算贷款风险度

贷款风险度=企业信用等级系数×贷款方式系数

贷款资产风险度=贷款风险度×贷款形态系数

2、贷款方式系数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巴塞尔协议》的有关内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商业银行的表内资产和表外资产分别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和4个风险等级,并规定了相应的风险权数,分别为0、10%、20%、50%、100%(表内资产)和0、20%、50%、100%(表外资产)。可查阅系数表。

3、全部贷款风险权重资产比例=∑(贷款金额×贷款资产风险度)/贷款总额×100%

4、经营风险度的测量

利用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和资产流动性指标来测量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度。

经营风险度(FR)=流动性风险系数(A)+资本充足率风险系数(B)

(二)定量分析

1、时间序列预测法:( 1)指数平滑法。(2 )回归分析预测法。

2、马尔可夫链预测法

3、累积频率分析法

4、弹性分析法

1、时间序列预测法

运用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原理(即把未来看成过去和现在的延续)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来预测未来。商业银行运用时间序列法预测风险,其实质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风险情况来预测未来同类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所造成的影响。

主要有下面两种方法:

(1)指数平滑法

基本概念

计算公式:这种方法可运用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投资风险的预测。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预测利率、汇率和证券价格,然后分析利率、汇率、证券价格的变动幅度以及对银行损益造成的影响。

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平滑系数的确定带有主观性,不同的平滑系数会使预测结果出现较大差异。

(2)回归分析预测法

任何一种银行风险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确定性的函数关系,他们这的关系可明确的数学公式表示,如资本=资产×资本资产比例;一种是非确定性相关关系,即变量之间存在着某种规律性,但常常因随机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不确定性。

回归分析是研究相关关系的一种方法,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式,分析讨论变量间的相关程度,以确定该

方程式在进行风险预测上的合理性。

2、马尔可夫链预测法

该方法以无后效性为基础,适用于记忆性较强的随机模型。

无后效性是指自然界的事物与过去的状态并无关系,而与事物的近期状态有关。因此应用马尔可夫链预测随机事件未来趋势的变化无须大量历史数据,就能完成短期或长期趋势分析。

第一步,划分系统状态;第二步,状态转移概率与转移概率矩阵;第三步,预测。

3、累积频率分析法

这是在统计规律稳定、历史资料齐全的情况下进行风险概率预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有四个步骤:第一,描述概率分布。即描述不同风险产生的损益及其概率;第二,计算样本的数学期望值;第三,计算反映报酬率偏离期望报酬率的综合差异的标准差;第四,计算标准离差率,用相对数来表示离散程度即风险的大小。该种方法通常用于预测非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在预测投资风险时运用的非常普及。

(三)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又称判断预测法。它由熟悉业务,并有一定理论知识和综合判断能力的专家和专业人员,根据其经验及掌握的有关商业银行的历史资料和情况,对商业银行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定性分析可以作为量化分析的补充,两者并不矛盾。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专家意见法,这是一种传统的预测方法。

(1)意见汇集法:即由银行预测人员根据预先拟定的提纲,对那些对预测内容比较熟悉,对预测内容未来变化趋势比较敏感的银行上层人员、业务主管和业务人员进行调查,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判断,最后做出预测的结论。这种方法成本较小,运用灵活,并能根据影响预测内容的情况变化,及时对预测数进行修正。但由于预测结果易受个人主观判断影响,以及对一些专门问题不易深入等原因而影响预测效果。

(2)专家小组法:它是由商业银行组织有关汇率、利率、资本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预测小组,以召开讨论会的形式,在明确所要预测问题的目的、内容和范围后,通过讨论和发表意见做出种种预测,然后,根据增加小组集体的成果进行综合和统一,做出最后的判断。该种方法较全面、深入,但容易受权威人士所左右。

(3)德尔非法:主要通过通讯的方法,向有关专家发出预测问题调查表,向专家们咨询,在经过多次反复、汇总、整理、归纳各种专家意见后,做出预测判断。该方法具有保密性强、反馈性强(可以将意见及时反馈给专家)、集中判断。该方法被广泛地用于投资、汇率、信贷等风险的预测中。

2、主观概率法

3、交叉影响法

4、领先指标法

第五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全覆盖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2、制衡性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3、审慎性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坚持风险为本、审慎经营的理念,设立机构或开办业务均应坚持内控优先。

4、相匹配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与管理模式、业务规模、产品复杂程度、风险状况等相适应,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五、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1、建立、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避免风险。

2、准备策略,预防风险。即对风险设置多层预防线的办法。如充实资本金、提取各种准备金。

3、分散风险。对难以回避的风险采取分散策略。如资产结构多样化、授信对象多样化。

4、规避风险。主要方法有:(1)避重就轻的投资选择原则;(2)“收硬付软”、“借软贷硬”的币种选择原则;(3)债权互换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即商业银行之间利用各自不同的相对优势,将不同期限、利率或币种的债权互换,彼此取长补短、各得其所地避开风险;(4)资产短期化策略。

5、风险转嫁。如保险制度。

6、消缩策略(风险)。(1)套头交易;(2)期货交易;(3)期权交易等。

7、风险抑制。承担风险后,要加强对风险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损失。主要方法有:(1)向借款人派驻专门人员;(2)发现借款人财务问题,立即停止新贷款,并想法收回原有贷款;(3)追加担保人和担保金额;(4)追加资产抵押。

8、补偿策略。如担保贷款、司法手段等。

最新商业银行经营学课后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作用:使闲散的货币转化为资本、使闲置资本得到充分利用、续短为长,满足这会对长期资本的需要。 流动性:指资产变现的能力,商业银行保持随时能以适当的价格去的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以及银行其他支付的需要。其衡量指标有两个:一是资产变现的成本,二是资产变现的速度。CAMELS: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分类检查制度,这类分类检查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把商业银行接受检查的范围分为六大类:资本(capital)、资产(asset)、管理(management)、收益(earning)、流动性(liquidity)和对市场风险的敏感性(sensitivity)。 储备金:是为了应付未来回购,赎回资本债务或防止意外损失而建立的基金,包括放款与证券损失准备金和偿债基金等。 核心资本:核心资本由股本和税后留利忠提取的储备金组成,包括普通股、不可回收的优先股、资本盈余、留存收益、可转换的资本债券、各种补偿金。这些是银行真正意义上的自有资金。 附属资本:由未公开储备、重估准备、普通呆账准备金、长期次级债券所组成。 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因此银行资本充足性有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 风险加权资产:银行在风险权数给定的基础上,利用加权平均法,将各项资产的货币数额乘以其风险等级权数得到该项资产的风险加权值,然后得到的累加值即为银行表内风险加权资产。它是确定银行资本限额的重要依据之一。 风险加权表外项目: 可用资金成本:也称为银行的资金转移价格,指银行可用资金所应负担的全部成本。它是确定银行营利性资产价格的基础,因而也是银行经营中资金成本分析的重点。 边际存款成本 大面额存单:按某一固定期限和一定利率存入银行的资金并可在市场上转让流通的票证。 再贴现:指经营票据贴现业务的商业银行将其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汇票向中央银行再提申请贴现,也称间接借款。再贴现成为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主要渠道。 回购协议:是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 贷款政策是指商业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序的总和。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由于其经营品种、方式、规模、所处的市场环境的不同而各有差别,但其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贷款业务发展战略2、贷款工作规程及权限划分3.贷款的规模和比率控制4. 贷款种类及地区5. 贷款的担保6.贷款定价7. 贷款档案管理政策8.贷款的日常管理和催收制度9.不良贷款的管理。贷款利率:是借款人向贷款人支付的贷款利息与本金之比率,是贷款价格的主体。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固定利率和浮动率;优惠利率和惩罚利率(与一般利率比较)。 贷款承诺费是指银行对于已经承诺贷给客户但还没有使用的那部分资金收取的费用。 补偿余额:银行要求,借款人应在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或低利率定期存款,它通常作为银行同意贷款的一个条件而写进贷款协议中。是贷款价格构成的一部分,是银行变相提高贷款利率的一种方式。 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客户的信誉而无需提供抵押物或第三者保证而发放的贷款。特征:风险较大,银行要收取较高的利息,借款人多为银行熟悉的较大的公司。 担保贷款:是指具有一定的财产或信用作还款保证的贷款。根据还款保证的不同,具体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

商业银行工作总结

商业银行工作总结 是最新发布的《商业银行工作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 商业银行xx年,在市分行和支行新一届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支行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分行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快有效发展作为主线,以“存款超百亿,效益超千万”为目标,改进机制,严控风险,强化营销,通过全行员工团结拼搏,克难制胜,经营效益进一步好转,较好地完成了上级行下达各项任务,促进了我行各项工作持续稳健发展。现将xx年度如下: 一、xx年主要成绩 一是存款继续保持强劲增势,以增存促增效成果显著。12月末,各项存款

余额××万元,比年初净增××万元,比去年同期多增××万元,完成市分行全年考核计划的××%,旬均净增达××万元,净增总量和旬均增额再创历史新高。全年上存资金达××万元,月均达××万元,同比净增××万元,金融机构往来收入××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幅达70%,为全行扭亏增盈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信贷思想汇报专题资产结构明显改善,信贷投放进一步向优良客户集中,逐步退出“散小差”劣质客户,有效规避经营风险。12月末,各项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净投放××万元。其中: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万元,比年初下降××万元;公司类贷款××万元,比年初增××万元。 三是保险代理等新业务驶入“快车道”,与传统业务并驾齐驱。12月末,代理保费收入××万元,完成市分行下达计划的150%。其中:寿险代理保费××万元,同比增××万元;代理财产保险××万元,同比增××万元;实现手续费收入××万元,同

比增××万元,完成市分行下达计划113%。累计代销基金××万元,累计代销国债××万元。 四是按时完成不良资产清收任务,不良资产“双降”取得阶段性成果。12月末,清收不良贷款本息××万元,其中:清收本金利息××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处置抵债资产××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保全××万元,完成全年任务×%。年末不良资产余额××万元,占比为××%,不良贷款呈现“双降”趋势,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净下降××万元,不良贷款占比率比去年末下降××个百分点。 五是中间业务持续快速发展,财务贡献率进一步加强。12月末,全行中间业务收入××万元,占总收入的××%,同比增××万元,提高×个百分点。 六是利息收入继续保持有效增长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12月末,全行收息××万元,其中:公司类、私企业及个体贷款收息××万元,不良贷款清收利息××万元。

商业银行知识点

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的概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进行中间业务结算的特殊企业 银行体系: 中央银行:领导货币政策 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政策性银行:保本经营,专业对口支持(农发行进出口银行) 汇率:两国间的货币比率 利率:资金的价值 资本:资金财产无形财产 负债的主要来源:1用户存款2同业拆解3向中央银行借款4其他借款5发行股票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3C”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银行的“三防一保”:防骗防诈防抢保卫资金安全 “5C”:品德资本能力担保品经营环境 银行信用证:是银行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和要求,以其自身的名义向受益人(出口商)开立的、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承诺 汇票:是一种委托第三方来付款的结算工具,依据出票人的性质不同可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财务报表构成: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现代化企业经营模式:政企分开争权清晰管理科学发展创新 简述题 负债的主要来源:1用户存款2同业拆解3向中央银行借款4其他借款5发行股票 资产的主要种类: 贷款的5级分类:提取准备金的比例 正常贷款零风险1% 关注贷款5%—25% 5% 次级贷款25%—50% 25% 可疑贷款50%—75% 50% 损失贷款100% 100% 商业银行的风险种类: 1信用风险2市场风险3流动性风险4操作风险 5国家风险6法律风险7声誉风险8战略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的策略: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补偿 操作风险的特征: 1内生性操作 2灾难风险多为外生风险 3风险诱因与风险损失相关性复杂 4风险与收益的对应关系不明显 5风险不易扩散 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 1结算2银行卡3代理业务 4担保5承诺6交易类 7基金托管8咨询业务9保管箱

银行从业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银行从业基础知识 一.中国银行体系概况 1.中国人民银行概况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1948 年 1984 年1 月1 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1995 年3 月18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被确定。 2003 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由新设立的中国银监会 行使 2.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2003 年12 月27 日,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 的职能: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 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3.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 ⑴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⑵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⑶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⑷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⑸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⑹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⑺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⑻经理国库 ⑼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⑽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⑾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⑿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⒀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4.监管机构——历史沿革与监管对象 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03 年 4 月。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条规定: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银 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果冻监督管理的工作。本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 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 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 业家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使用本法对银行业金融 机构监督管理的规定。 5.监管机构——监管职责 ⑴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 ⑵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 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和管理 ⑷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

(整理)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商业银行是在市场经济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现代商业银行已成为各国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并成为各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重点) 商业银行的定义: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从三个层面上来介绍的: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 2、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3、商业银行是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这一点主要侧重于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比较。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 1、银行的产生 基本思路:铸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早期的商业银行→现代的商业银行,同时要启发学生了解,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功能。 2、商业银行的形成 现代商业银行产生的两种途径:一是从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第二条途径是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的。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 这部分由授课教师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结合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做更多的了解。 两种传统: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传统和德国式综合银行传统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地位 一、商业银行的功能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有: 1、信用中介 2、支付中介 3、金融服务 4、信用创造 5、调节经济 二、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显著,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 1、商业银行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2、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3、商业银行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4、商业银行已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5、商业银行成了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一、商业银行的创立 由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吸收存款和借款,这种经营方式的特殊性使商业银行业成了一种高风险行业。因此,创立商业银行,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 (一)创立商业银行的条件 商业银行是社会商品货币经济活动的产物,它的存在与发展要取决于社会经济、金融环境状况,所以,在创立

商业银行重点整理

Ch1 1、商业银行分析的起点:铸币兑换业;近现代银行业的开端:货币经营业 2、是不是有了货币经营业就有了商业银行? 不是。货币经营业只是银行的早期萌芽状态,当货币经营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信用活动,才有了早期银行。所以,货币经营业与银行是不同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信用活动。 3、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途径有两条: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演变为资本主义银行;一是新兴的股份制银行。 4、第一家现代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 商业银行的定义: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5、商业银行的性质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商业银行拥有业务经营所必需的自有资本,且大部分资本来自于股票发行;商业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其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从商业银行的设立到商业银行选择业务及客户的标准来看,主要是盈利。 (2)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商业银行的活动围不是一般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领域,而是货币信用领域。一般企业创造的是使用价值,而商业银行创造的是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存款货币。 (3)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相比较,商业银行是面向工商企业、公众及政府经营的金融机构,而中央银行是只向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具有银行特征的政府机关。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较,商业银行能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金融服务,能够吸收活期存款。而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只能提供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金融服务。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和提供的服务围越来越广泛,现代商业银行正在向着“万能银行”和“金融百货公司”的综合银行模式发展。 6、商业银行的经济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有:1、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2、支付中介。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3、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4、信用创造。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5、调节经济。商业银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解社会各部门的资金余缺,同时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指引下,在国家其他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实现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三者关系: ①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功能。②支付中介是商业银行的传统功能,是三者中最早诞生的职能。③信用创造职能是在前两个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商业银行与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最本质区别的体现。④支付职能从逻辑上先于信用中介职能(银行的支付网络构建

商业银行营销学复习题-完整版双学位

银行营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撇脂定价策略 也称“高额定价法”,是指银行把新产品以较高的价格推向市场,以便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尽快收回投资和获取最大利润,当竞争者进入市场或市场销路缩减时,再逐渐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 2.银行市场定位 银行根据竞争状况、内部条件等,判断和确定自身在目标市场的地位,进而确定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应如何接近客户的营销活动,是商业银行设计企业形象,决定向客户提供何种价值(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行为过程。 目的是让客户能更加了解和喜欢该银行所代表的内涵,在客户心目中留下别具一格的企业形象和值得购买的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形象。市场定位一般包括产品定位和企业形象定位两种。 3.银行市场营销调研 商业银行系统设计、收集、分析和提供有关金融服务领域的相关信息,掌握和了解银行所面临的特定营销状况的过程,是商业银行与市场环境沟通的纽带,主要任务是提供信息,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市场决策提供依据。 4.目标市场 是指银行为满足现实和潜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的、将要进入并重点开展营销活动的若干细分市场。 5.产品组合 一般是指某一企业生产或销售的全部产品大类、产品项目的组合,是指金融

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产品的结合方式。 6.客户关系管理 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经营管理理念,旨在健全、发展、完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应用技术系统,同时,它还是一种职能战略,是企业高层领导对如何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一种全方位的规划和部署。是一个不断加强与顾客交流,不断了解顾客需求,并不断对产品及服务进行改进和提高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的连续的过程。其内含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IT)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客户的整合营销,是以客户为核心的企业营销的技术实现和管理实现。 7.整合营销 是指企业想要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保持持久的优势地位,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整合企业所有的资源,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并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进行市场开拓。 8.渗透定价法 一般是指在新产品在上市时使用较低的价格以快速向市场渗透,待产品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后,再逐步将价格提高到一定水平上的定价方法。9.目标市场定位 是企业识别、开发符合目标市场需要,通过营销手段沟通目标客户,使其明确感知该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更具特色或具有差异有时的内容(产品和服务)。10.关系营销 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应与最终顾客、供应商、分销商、内部员工、政府部门、同盟者、新闻单位及其社会公众部门等建立和发展良好稳定的关系,并将它们作为自己的营销对象,全方位地开展营销活动。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分行制:分行制银行是指那些在总行之下,可在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并都可以从事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 持股公司制:由一个集团成立一个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若干独立的银行。这些银行的业务与决策统属于股权公司控制。 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公司。因此,金融控股公司也可以被称为全能性金融集团。 流动性:资产的变现能力。资产的流动性:银行资产在不损失或少损失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用以应付客户的提存要求。负债的流动性:银行足以应付各种需要的、充分的资金可用能力→满足多种资金需要。 二、选择、判断和简答 1、什么是商业银行?它有什么功能?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功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调节经济、风险管理 2、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商业银行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货币供给有重要的影响 商业银行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商业银行已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商业银行已成为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3、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图 4、建立商业银行体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要确定这些原则(简答) (1)有利于银行业竞争。因为开展竞争有利于促进银行改善服务,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2)有力于保护银行体系的安全。因为合理有序的竞争能提高经营效率,而过度的竞争则可能导致有些银行不计成本,高息揽存,盲目不计后果地从事高风险投资,其结果都将导致

【商业银行业务和经营】精炼重点整理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重点整理 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 1、含义: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作用 (1)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把暂时从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转化为可用资金; B、将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货币资本。 (2)支付中介 A、通过存款在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 B、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加大了资金周转效率。 (3)信用创造 A、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在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的职能基础之上产生的。 B、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 (4)金融服务 业务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从事同行拆借,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办理国外结算,票据承兑与贴现,提供信用证服务与担保;买卖、代理买卖外汇,经营结售汇业务;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 3、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 (1)单一银行制:银行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美国普遍) 优点:A、限制银行业垄断,防止银行间过度竞争 B、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使银行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C、各银行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都很大,经营较灵活 D、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管理和控制 缺点:A、商业银行不设分支机构,与现代经济的横向发展存在矛盾。 B、银行业务多集中于某一地区、某一行业,容易受到经济发展状况的波动的影响, 筹资不易,风险集中。 C、银行规模小,经营成本高,不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2)分行制(可普遍设立分支机构) 优点:A、分支机构多,分布广,业务分散,因而易于吸收存款、调剂资金,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本,同时由于放款分散、风险分散,提高银行的安全性; B、银行规模较大,提供多种便利的金融服务,取得规模效益; C、由于银行总数少,便于金融当局的宏观管理。 缺点:A、容易造成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吞并,形成垄断,银行间可能竞争过于激烈 B、银行规模过大,部层次、机构较多,管理困难 (3)银行控股公司(我国近年来银行控股公司发展迅速) 形式:a金融资本控制金融资本(占大多数),如,工商银行、平安保险等;b实业资本控制金融资本,如海尔集团、首创集团等。 原因:规避金融管制、获取垄断利润、实现规模经济等。

武汉大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复习总结

商业银行概述 1、什么是商业银行?其主要职能是什么? 创新中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手段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主要职能:(1)信用中介;(2)支付中介;(3)金融服务;(4)信用创造;(5)调节经济。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发展特点是什么? (1)银行经营智能化;(2)经营方式网络化;(3)机构网点虚拟化;(4)业务综合化、全能化;(5)银行资产证券化。 3、银行在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1)信息揭示优势;(2)信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优势。 4、如何认识商业银行经营目标间的关系? 三性之间对立统一,既有矛盾性,也有统一性。 矛盾性:(1)资金利用率;(2)财务杠杆比率;(3)证券及贷款期限;(4)存款结构。 统一性:(2)盈利性与安全性;(2)盈利性与流动性。 银行资本管理 1、四种不同的银行资本的意义是什么? (1)会计资本:一是资本的可获得程度以及投资方式,二是如何降低资本金的成本;(2)监管资本: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监管资本是银行稳健性的指示器; (3)风险资本:在没有任何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实际需要的资本是多少; (4)经济资本:股东的投资总额,银行产生财务困难时可用来吸收损失的最低资本数量,当银行的经济资本总量接近或超过其监管资本时,说明银行的风险水平正在超出其实际承受能力。 2、戴维·贝勒的银行资产持续增长模型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由内源资本所支持的银行资产的年增长率称为持续增长率,由于资本的限制,决定了银行资产的增长率等于银行资本的增长率,公式表明银行资产持续增长率与三大变量:资产收益率(ROA)、留成盈余比(1-DR)、资本充足率(EC/TA)之间的数量关系。 3、内源资本支持银行资产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有哪些? 资本充足率;总资产收益率;留存盈余比率。 4、比较分析不同外源资本来源的利弊。 普通股:(1)在银行净收入增加时,面临股东要求增加红利分配的压力;(2)新股票发行的交易费用一般要高于其他的外源资本形式;(3)当银行发行较多的新股票时,现有的大宗持有人将面临失去控股能力的威胁。 后期偿付债券(债务资本):优点:(1)此类债券享有免税优待,可降低筹资成本;(2)后期偿付债券不影响股东对银行的控股权,因而在发行过程中不会受到股东的反对;(3)发行此类债券有可能提高股票收益率。缺点:(1)法定的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压力;(2)在利率变动的情况下,后期偿付债券可能会加大银行的负担。 优先股票:(1)当银行普通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其票面价格时,发行普通股票会进一步降低股价与收益率,而发行优先股票则可以减缓股价与收益率的下降;(2)优先股票不同于长期债券,不存在偿债基金负担;(3)优先股票的红利分配在总量上小于普通股票,其发行成本相对低于普通股票。

商业银行经营学课后习题答案最终版.doc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帐户,为客户办理供种货币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的等业务活动。 流动性:指资产变现的能力,商业银行保持随时能以适当的价格去的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以及银行其他支付的需要。 CAMELS: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分类检查制度,这类分类检查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把商业银行接受检查的范围分为六大类:资本、资产、管理、收益、流动性和对市场风险的敏感性。 储备金:是为了应付未来回购,赎回资本债务或防止意外损失而建立的基金。 核心资本:核心资本由股本和税后留利忠提取的储备金组成,包括普通股、不可回收的优先股、资本盈余、留存收益、可转换的资本债券、各种补偿金。 附属资本:由未公开储备、重估准备、普通呆账准备金、长期次级债券所组成。 银行资本充足性: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风险加权资产:银行在风险权数给定的基础上,利用加权平均法,将各项资产的货币数额乘以其风险等级权数得到该项资产的风险加权值,然后得到的累加值即为银行表内风险加权资产。它是确定银行资本限额的重要依据之一。 可用资金成本:也称为银行的资金转移价格,指银行可用资金所应负担的全部成本。它是确定银行营利性资产价格的基础,因而也是银行经营中资金成本分析的重点。 大面额存单:按某一固定期限和一定利率存入银行的资金并可在市场上转让流通的票证。 再贴现:指经营票据贴现业务的商业银行将其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汇票向中央银行再提申请贴现,也称间接借款。再贴现成为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主要渠道。 回购协议:是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 贷款政策:是指商业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序的总和。 贷款利率:是借款人向贷款人支付的贷款利息与本金之比率,是贷款价格的主体。 贷款承诺费:是指银行对于已经承诺贷给客户但还没有使用的那部分资金收取的费用。 补偿余额:银行要求,借款人应在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或低利率定期存款,它通常作为银行同意贷款的一个条件而写进贷款协议中。是贷款价格构成的一部分,是银行变相提高贷款利率的一种方式。 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客户的信誉而无需提供抵押物或第三者保证而发放的贷款。 担保贷款:是指具有一定的财产或信用作还款保证的贷款。根据还款保证的不同,具体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 不良贷款: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信用分析:是对债务人的道德品格、资本实力、还款能力、担保及环境条件等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是否给予贷款及相应的贷款条件。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经营性租赁:是一种短期租赁,指的是出租人向承租人短期租出设备,在租期内由出资人负责设备的安装保养等并提供专门的技术服务,因此租金要高于融资性租赁租赁 转租赁:是由出租人从一家租赁公司或制造厂商租进一件设备后转租给客户的租赁业务,即租进转出。

商业银行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商业银行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稳定金融体系的事后补救措施。它要求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的保险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商业银行经营破产不能支付存款时,由存款保险机构代为支付法定数额的保险金。 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期限和一定利率,并且可以转让的金融工具。这种金融工具的发行和流通所形成的市场称为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4、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5、边际存款成本:边际存款成本:指银行增加最后一个单位存款所支付的成本 6、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 7、证券回购证券回购是指证券买卖双方在成交同时就约定于未来某一时间以某一价格双方再行反向成交。

8、资金头寸:资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它包括时点头寸和时期头寸两种。 9、票据贴现:是一种以票据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为前提的约期性资金融通。 10、次级贷款:指银行或贷款机构提供给那些信用等级或收入较低、无法达到普通信贷标准的客户的一种贷款。这种贷款通常不需要首付,只是利息会不断提高 11、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对各类资产和负债进行预测、组织、调节和监督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以实现资产负债总量上平衡、结构上合理,从而达到最大盈利的目的。 12、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即能为商业银行带来货币收入,却不直接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是会改变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13、杠杆租赁:杠杆租赁是指在一项融资租赁交易中,出租人只需投资租赁设备购置款项的20~40%的金额,即可在法律上拥有该设备的完整所有权;设备购置款项的60~80%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无追索权贷款解决,但需出租人以租赁设备抵押,以转让租赁合同和收取租金的权利作担保的一种租赁方式.它有别于

商业银行学重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骆驼策略原则:主要是通过对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程度、资产管理、管理水平、盈利水平和流动性”等五项考评指标,采用五级分制来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及管理水平。 回购协议:回购协议也称再回购协议,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协议期满时,再以即时可用资金作相反交易。 在途资金:又称托收未达款,指本行通过对方银行向外地付款单位或个人收取的票据。 贷款承诺原则:是银行与借款客户之间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契约,银行将在有效承诺期内,按照双方约定的金额、利率,随时准备应客户的要求向其提供信贷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承诺佣金。 补偿余额:又称“补偿性存款”,指贷款银行要求借款人按借款的一定比例留存银行的那部分存款。 负债管理思想:商业银行资产按照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或者“购买”资金来实现银行的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资产是指那些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收益率或利率能随之发生变化的资产。相应的利率非敏感性资产则是指对利率变化不敏感,或者说利息收益不随市场利率变化而变化的资产。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二、填空 商业银行的性质:1.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 2.是特殊的企业 3.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的形成:1.从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 2.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按资本主义原则,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 商业银行的发展:1.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模式 2.德国式综合银行模式。 商业银行的结构组织体系: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管理系统(及动态意义上的银行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按组织形式划分:单元制银行、分行制银行和持股公司制银行。按资本所有权划分: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企业集团所有的银行和股份公司制的银行。 资产项目包括:贴现及放款、各种证券、黄金和外汇储备和其他资产。 负债项目包括:流通中的货币、各项存款、其他负债(包括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或中央银行发行债券) 损益表包括:利润构成和利润分配两部分。 银行再造策略:1.根据对客户价值定价 2.业务外包 3.实行客户与银行单点接触策略 4.建立中心—辐射式组织结构 全方位质量管理六个环节:市场调查、有效领导、信息充分、人才管理、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 三、问答 1.为何充足的银行资本能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自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分为资本数量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资本量不足,往往是银行盈利性和安全性失衡所致。为追求利润,过度扩大风险资产,盲目发展表外业务等,这些现象必然导致银行资本量相对不足,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 2.简述商业银行短期借款的渠道和管理重点。借款渠道:1.同业借款;2.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再贷款;二是再贴现; 3.转贴现; 4.回购协议; 5.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6.大面额存单。管理重点:1.主动把握借款期限和金额,有计划地把借款到期时间和金额分散化,以减少流动性需要过于集中的压力。2.尽量把借款到期时间和金额与存款的增长规律相协调,把借款控制在自身承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争取利用存款的增长来解决一部分借款

商业银行经营学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单元制银行:指那些不设立或不能设立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这种银行主要集中在美国。 2.回购协议: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是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 格购回所卖政权,以获得及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 3.打包放款:是出口地银行在出口商备货过程中因出口商头寸不足而向出口商提供的一种 短期资金。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这种短期贸易贷款是支持出口商按期履行合同义务、出运货物。 4.欧洲金融债券:指债券发行银行通过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债券面值货币以外的国家 发行并推销债券。 5.质押贷款:是指按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者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 款。 6.商业银行(mercial Bank)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 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 7.核心资本(Core Captial) 又称一级资本,核心资本至少应占全部资金的50% 。根据我国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 8.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期限和一定利 率,并且可以转让的金融工具。这种金融工具的发行和流通所形成的市场称为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9.审贷分离制度:审贷分离制度是规X商业银行内部信贷业务运行机制、保障信贷资产 质量与安全的一项基本制度。所谓审贷分离,实际上就是指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将贷款的审查与贷款的具体发放与管理分开。 10.持续期缺口(Duration Gap):持续期是指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所有预期现金流量的加权 平均时间,也就是指某种资产或负债的平均有效期限。持效期缺口等于总资产持续期-总负债/总资产×总负债持续期。 11.补偿余额(pensation Balances):补偿余额又称“补偿性存款”指贷款银行要求借款人 按借款的一定比例留存银行的那部分存款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本知识点整理考试必备

一.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1694年在政府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英国早期的银行是在金匠业的基础上产生的。 清政府于1897年在沪成立中国通商银行,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作用{看书}或论述或选择 性质: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定义:我国商银法规定,商业银行是依照本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和金融体系的核心) 作用: 1)信用中介。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2)支付中介。 3)信用创造。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基础上产生的。 4)金融服务。 三.商业银行组合结构(选择) 外部组织形式: 1)单一银行制,又叫独家银行制,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 2)分行制(总行制,总管理处制),在本地及国内外普遍设立分支机构。 3)银行控股公司制,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内部组织结构: 1)股东大会,最高权力机构。 2)董事会 3)各种常设委员会 4)监事会 5)行长或总经理,行政主管,是银行内部的行政主管。 6)总稽核 7)业务和职能部门 8)分支机构,业务经营体系的基层单位。 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以股份制形式为例可分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四.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 内容及原则: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要以谨慎监管为原则,即”CAMEL”骆驼原则。 C代表资本,建立国际上共同的资本标准。 A代表资产,资产品质是一个关注的问题,监管人员对银行的未清偿贷款和贷款的担保进行仔细审核。 M代表管理, E代表收益,银行的盈利能力主要由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和资本的受利率来衡量。 L代表清偿能力,用来衡量银行满足提款和借款需求而又不必出售其资产的能力。 各国对银行业进行监管时的主要内容: 1)银行业的准入,规定最低注册资本。 2)银行资本的充足性,按《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比率对商业银行进行资本监管。 3)银行的清偿能力,包括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 4)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主要指银行业及证劵业,保险业合业和分业经营的问题。 5)贷款的集中程度,对带狂集中程度的监管是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需要。 存款保险制度(选择)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大危机以后的美国,成立的宗旨是:重新唤起社会公众对银行

金融营销学模拟试题

《金融营销学》模拟考试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1. 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_______。 A. 大额存单 B. 国库券 C. 股票 D. 金融资产 2. 金融机构选择目标市场的首要因素是__ _____。 A. 人口密度 B. 人口规模 C. 人口结构 D. 人口教育程度 3. 同业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又叫(),彼此以信任为基础,依据权威机构评定的信用等级和长期建立的往来关系和记录,在限定的标的额内,交易非常简单和迅速。 A. 竞争对手 B. 交易对手 C. 关联对手 D. 无关对手 4. 广发银行2000年世纪之交和奥运会之际,推出了“千禧奥运信用卡”,这是一种以()来划分市场的营销策略。 A. 购买时机 B. 产品利益 C. 使用者 D. 购买准备阶段 5.我国银行前几年发行的银行信用卡基本是普通的低端产品。随着对市场认识的加深,以及市场细分的需要,逐渐将产品向上端延伸发行面对高收入阶层的高端产品,如钻石卡、白金卡、金卡等,这种产品组合策略叫() A. 向下延伸 B. 双向延伸 C. 向上延伸 D. 缩减产品组合 6. 在金融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把金融产品价格定得很高,以攫取最大利润的定价策略是()。 A. 撇脂定价 B. 渗透定价 C. 产品线定价 D. 单一价格定价 7. 财务薄弱的金融企业,一般都采用()的分销方法。 A. 佣金制 B. 销售代理商 C. 商品经纪人 D. 采购代理商 8.金融企业在报纸上发表重要商业新闻,这属于什么样的活动? A. A.广告 B. 人员推销 C. 销售促进 D. 宣传 9. 根据三因素分类法,以下属于无顾客参与的、低差异化的服务是: A. ATM机存取款 B. 外汇买卖 C. 保管箱 D. 网上查询银行户余额 10. 以下属于有形展示要素的有()。 A. 银行门面 B. 银行工作人员的着装和礼仪 C. 银行提供的产品介绍手册 D. 银行的标志 11.我国幅员广大,金融环境差异的原因纷繁复杂,但______行为始终是关键因素。 A. 中央政府 B. 国家级监管机构 C. 地方政府 D. 行业监管机构 12. 作为一个金融机构的营销部门必须关注资金供应者的情况,这包括资金的供应能力和_____。 A. 资金的需求者 B. 资金价格变动 C. 设备供应商 D. 外围服务供应组织 13.金融机构之间在同业市场上许多时候表现为(),共同完成某一大型项目,取长补短谋求“共赢”。这在我国金融分业的市场格局下尤其突出。如银团贷款、债券基金的分销与托管、银保联合贸易融资等。 A. 竞争与合作 B. 对抗与合作 C. 协商与对抗 D. 协商与合作 14. 组织因素会影响商业客户决策,下列描述不属于影响客户决策因素中的组织因素的是()。 A. 目标 B. 政策 C. 通货膨胀 D. 组织程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