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升高初中数学及高中数学衔接紧密地学习知识点.doc

初升高初中数学及高中数学衔接紧密地学习知识点.doc

实用文档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1绝对值:⑴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⑵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

身,负数的绝对

a(a 0)

值是他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0 ,即a 0( a 0) ⑶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a( a 0)

⑷两个绝对值不等式 : | x | a(a 0) a x a ; | x | a(a 0) x a 或 x a

2 乘法公式:⑴平方差公式:a2 b2 (a b)(a b)

⑵立方差公式:a3 b3 ( a b)(a2 ab b2 )

⑶立方和公式:a3 b3 (a b)( a2 ab b2 )

⑷完全平方公式:( a b) 2 a2 2ab b2, (a b c) 2 a2 b2 c2 2ab 2ac 2bc

⑸完全立方公式:(a b)3 a3 3a2b 3ab2 b3

3 分解因式:⑴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⑵方法:①提公因式法,②运用公式法,③分组分解法,④十字相乘法。

4 一元一次方程:⑴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 1 ,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⑶关于方程 ax b 解的讨论①当 a 0 时,方程有唯一解x b

0 , b 0 时,方程无解;②当 a

a

③当 a 0 , b 0 时,方程有无数解;此时任一实数都是方程的解。

5二元一次方程组:(1)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2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

解。(3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

6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 )不等式:

①用符不等号( > 、≠、< )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2)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

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3 )一元一次不等式:

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1 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7 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 ①方程有两个实数根b24ac0

0 0

②方程有两根同号

x1 x2 c ③方程有两根异号

x1x2

c

a

0 0

a

④韦达定理及应用: x x b

, x x

2

c

1 2 a 1 a

x 12 x 22 ( x 1 x 2 ) 2 2x 1x 2 ,

x 1 x 2

( x 1 x 2 )2 4x 1 x 2

b 2 4ac

a

a

x 13 x 23 ( x 1 x 2 )( x 12 x 1x 2 x 22 ) ( x 1 x 2 ) (x 1 x 2 ) 2 3x 1 x 2

8 函数( 1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 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 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

因变量。

(2 )一次函数: ①若两个变量

y , x 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 y kx b ( b 为常数, k 不等于 0)的形

式,则称 y 是 x 的一次函数。②当 b =0 时,称 y 是 x 的正比例函数。 (3 )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 x 与对应的因变量 y 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

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②正比例函数 y = k x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 当 k 0, b O ,则经 2 、3、4 象限;当 k 0,b 0

时,则经 1 、2 、 4 象限;当 k 0, b 0 时,则经 1、3 、4 象限;当 k 0, b 0 时,则经 1 、 2、 3 象限。④当 k 0 时,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增大,当 k 0 时,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减少。 ( 4 )

二次函数: ①一般式: y

ax 2 bx c a( x b )2 4ac b 2 ( a 0 ),对称轴是 x

b , 顶

2a 4a

2a

点是(- b , 4ac b 2

) ;②顶点式: y a(x

m)2 k ( a 0),对称轴是 x

m, 顶点是

2a

4a

m , k ;③交点式: y a( x x 1 )( x x 2 ) ( a 0 ),其中( x 1,0 ),( x 2 ,0 )是抛物线与

x 轴

的交点( 5)二次函数的性质 ①函数 y

ax 2 bx c(a 0)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b 对称。② a 0

2a 时,在对称轴 ( x

b )左侧, y 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减少;在对称轴(

x

b )右侧; y 的值

2a 2a

b 2

随 x 值的增大而增大。当

x b

4ac 0 时,在对称轴

( x

b

时, y 取得最小值

4a ③ a

2a

2a

b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减少。 当 x

b

左侧, y 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增大; 在对称轴( x

)右侧;

2a

2a

4ac b 2

时, y 取得最大值

10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

4a

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做 x 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 y 轴或纵轴, x 轴与 y 轴统称坐标轴,他们的公共原点 O 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对称点:设

M ( x 1 , y 1) , M (x 2 , y 2 ) 是直角坐标系内的两点,

x 1 x 2

① 若 M 和 M ' 关 于 y 轴 对称 ,则有

。 ② 若 M 和 M ' 关于 x 轴对 称,则 有

y 1 y 2

x 1 x 2 x 1

x 2

y 1

。③若 M 和 M ' 关于原点对称,则有

y 2

y 1

y 2

④若 M 和 M ' 关于直线 y

x 1 y 2

x 对称,则有

y 1 x 2

⑤若 M 和 M ' 关于直线 x

x 1 2a x 2

x 2 2a x 1 a 对称,则有

y 1 y 2

y 1

y 2

衔接知识点的专题强化训练

★ 专题一

数与式的运算

【要点回顾】 1 .绝对值

[1]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即 | a |

[2]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的距离. [3]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a b 表示

的距离.

[4]

式 :

| x | a(a 0)

| x | a(a 0)

. 2 .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 平方差公式: ; [2] 完全平方和公式: ; [3] 完全平方差公式: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 公式 1] ( a b c)2

[ 公式 2] a 3 b 3 (立方和公式 ) [ 公式 3]

a 3

b 3 ( 立方差公式 )

说明 :上述公式均称为 “乘法公式” . 3.根式

[1] 式子 a (a 0) 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

(1)

( a) 2

; (2)a

2

; (3)ab

b ; (4)

a

[2]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叫做 a 的平方根,记作 x

a( a 0) ,

其中

a ( a 0) 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

[3] 立方根的概念:

叫做 a 的立方根,记为 x

3

a

4 .分式 [1] 分式的意义

A 的式子,若

B 中含有字母,且 A 为分式 .当 M ≠0 形如

B 0 ,则称

时,

A

B

B

分式

( 1 )

(2 )

具有下列性质:

B

A

A

m n p [2] 繁分式

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是分式时,

就叫做繁分式,如

当分式

B 2m , [3] 分

B

n p

母(子)有理化

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

【例题选讲】例 1 解下列不等式:(1 )

x 2 1( 2 ) x

1 x 3

> 4 .

例 2

计算:

( 1) ( x

2

2x 1

)

2

( 2 ) (1 m

1

n)( 1

m 2

1

mn 1 n 2 )

3

5 2 25

10

4

(3 )

(a 2)( a 2)(a 4

4a 2 16)

( 4) ( x 2

2xy y 2 )( x 2

xy y 2 )2

例 3

已知 x

2

3x 1 0 ,求 x

3

1

的值.

x 3

例 4 (选做) 已知 a

b c 0 ,求 a(

1

1 ) b( 1 1) c( 1 1

) 的值.

b c c a a b

例 5 计算 (没有特殊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 ):

(1 )

2 3 3

(2 )

(1 x) 2

(2 x) 2 ( x 1)

(3 )

1 1

(4) 2

x

x 3

8x

a b

2

例 6

设 x

2 3

, y 2

3 ,求 x 3 y 3 的值.

2

3 2 3 x 2

例 7

化简:(1)

x

3x 9 6x x 1

1 x

(2 )

x 2

27

9x x 2

【巩固练习】

x

6 2x

x 1

x 解不等式 x 3 x 2 7

设 x

1

, y

1

x 2 xy y 2

的值.

3 2 3 ,求代数式 x

y

2

(选做)当 3a 2

ab 2

0, b 0) ,求

a b a 2 b 2

2b 0( a b a

的值.

ab

(选做)设 x 5 1 ,求 x 4 x 2 2x 1 的值. 2

(选做)计算 (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6.化简或计算:

(1) (

18 4 1

1 )

3 (2)

2 2 2

(2

5)2

1 2

2 2

3 3

3

5 x x x y x xy y

(4)

( a

b

ab ) ( a

b

a b ) (3)

xy y 2

x x y y

a b ab b ab a

ab

★ 专题二 因式分解【要点回顾】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在分式运算、解方程及各种恒等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技能.

因式分解的方法较多,除了初中课本涉及到的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 )外,还有公式法 ( 立方和、立方差公式 ) 、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等等.

1 .公式法

常用的乘法公式:

[1] 平方差公式: ;[2] 完全平方和公式: ;

[3] 完全平方差公式:

[4] (a b c)

2

[5] a

3

b 3

( 立方和

实用文档

公式 )[6] a

3

b 3

( 立方差公式 )

2 .分组分解法

从前面可以看出,能够直接运用公式法分解的多项式,主要是二项式和三项式.而对于四项以上的多项式,如 ma mb na nb 既没有公式可用,也没有公因式可以提取.因此,可以先将多项式分组处理.这种利用分组来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分组分解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分组.

常见题型:( 1 )分组后能提取公因式

( 2 )分组后能直接运用公式

3 .十字相乘法

(1 ) x

2

( p q) x pq 型的因式分解

这类式子在许多问题中经常出现,其特点是:①二次项系数是 1 ;②常数项是两个数之积;③

一次项

系数是常数项的两个因数之和.

∵x 2 ( p q)x

pq x 2

px qx pq x(x

p)

q( x p) ( x p)(x

q) ,

∴x

2 ( p q)x pq ( x p)( x q)

运用这个公式,可以把某些二次项系数为 1 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2 )一般二次三项式 ax

2

bx c 型的因式分解

由 a 1a 2 x

2

(a 1c 2 a 2 c 1 )x c 1c 2 (a 1 x c 1)( a 2x c 2 ) 我们发现,二次项系数 a 分解成 a 1 a 2 ,

a 1 c 1

再相加, 就得到 a 1c 2 a 2c 1 ,

常数项 c 分解成 c 1c 2 ,把 a 1, a 2 , c 1, c 2 写成 a 2 c 2 ,这里按斜线交叉相乘, 如 果 它 正 好 等 于 ax 2 bx

c 的 一 次 项 系 数 b , 那 么 ax 2

bx c 就 可 以 分 解 成 ( a 1 x c 1 )(a 2 x c 2 ) ,其中 a 1, c 1 位于上一行, a 2 , c 2

位于下一行.这种借助画十字交叉线分解系数,

从而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 十字相乘法.

必须注意,分解因数及十字相乘都有多种可能情况,所以往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确定一个二次三

项式能否用十字相乘法分解.

4 .其它因式分解的方法

其他常用的因式分解的方法: ( 1)配方法 ( 2)拆、添项法【例题选讲】

例 1

(公式法) 分解因式: (1)

3a 3b 81b 4 ; (2) a 7 ab 6

例 2 (分组分解法) 分解因式:(1 )ab(c 2

2

) (a 2

2

)cd

( 2 )

2

4xy 2y 2

8z 2

d b 2x

例 3

(十字相乘法)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

x 2 5x 24 (2) x 2

2x

15

(3)

x 2 xy 6y 2

(4)

( x 2 x)2 8( x 2 x) 12

例 4 (十字相乘法)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 12x 2

5x 2

; (2) 5x

2

6xy 8 y 2

例 5

(拆项法) 分解因式 x

3 3x 2

4 【巩固练习】

1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ab( c 2

d 2 ) cd (a 2 b 2 )

(2) x

2

4mx 8mn

4n 2

(3) x 4

64

(选做) (4)

x 3 11x 2 31x 21

(选做) (5)

x 3 4xy 2 2x 2 y 8y 3

2 .已知 a b 2 ,ab 2 ,求代数式 a 2b 2a 2b 2 ab 2 的值.

3 .现给出三个多项式, 1 x 2 x 1 ,

1 x

2

3 1 x 2

2 3x 1 , x ,请你选择其中两个进行加法运算,并把结果因式分解. 2 2 ,求证: a 3

a 2c

b 2

c abc b 3

4 .(选做)已知 a b c 0 0 .

★ 专题三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要点回顾】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断式

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 c 0 ( a 0) ,用配方法将其变形为:.由于可以用 b2 4ac 的取值情况来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因此,把 b2 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 ( a 0) 的根的判别式,表示为:b2 4ac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 c=0(a≠0),有

[1] 当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当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定理: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 ( a 0) 的两个根为x1, x2,那么:x1 x2 , x1 x2

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十六世纪的法国数学家韦达发现,所以通常把此定理称为”韦

达定理”.上述定理成立的前提是0 .

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 1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px +q =0,若 x ,x 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

x

2

1

x 1+ 2 =-

p

, 1·2 =

q

,即

p

=- ( 1+ 2 ),

q

= 1 ·2 ,x x x x x x x

所以,方程 x2+ px + q=0可化为x2-( x1+x2) x+x1·x2=0,由于 x1, 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 px+ q=0 的两根,所以, x1, x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2-(x1+x 2)x+x1 ·x2 =0.因此有

以两个数 x 1,x 2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 2-(x 1+x 2) x+ x1·x2=0.

【例题选讲】

例 1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3x2 2x k 0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k 的范围:( 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3)方程有实数根;(4)方程无实数根.

例 2 (选做)已知实数 x 、y满足 x2 y2 xy 2x y 1 0 ,试求 x 、y的值.

例 3 若 x1, x2 是方程 x2 2x 2007 0 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

(1) x12 x2 2 ;(2) 1 1 ; (3) (x1 5)( x2 5) ;(4) | x1 x2 | .

x1 x2

例 4 已知 x1, x2是一元二次方程4kx2 4kx k 1 0 的两个实数根.

(1) 是否存在实数 k ,使(2 x1 x2 )(x1 2x2 ) 3

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成立?若存在,求出

2

由.

(2) 求使x1 x2

2 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x2 x1

解: (1) 假设存在实数k ,使 (2 x1 x2 )( x1 2x2 ) 3

成立.∵一元二次方程2

4k 0

4kx2 4kx k 1 k 0 ,又

0 的两个实数根,∴

( 4k ) 2 4 4k (k 1) 16k 0

x1, x2是一元二次方程 4kx2

x1 x2 1 4kx k 1 0 的两个实数根,∴k 1

x1x2 4k

(2 x 1

x 2 )( x 1 2 x 2 ) 2( x 12 x 22 ) 5x 1x 2

2( x 1 x 2 )2 9x 1 x 2

k 9 3 k 9 , 但 k

0 . 4k

2

5

∴不存在实数 k ,使 (2 x 1 x 2 )( x 1 2x 2 ) 3 成立.

2

x 1 x 2 x 12 x 22 2 ( x 1 x 2 )2 4

4k 4

4

(2) ∵ x 1 2 x 1 x 2 x 1x 2

k 1 k 1

x 2

∴ 要使其值是整数,只需

k 1 能被 4 整除,故 k 1

1, 2, 4 ,注意到 k 0 x 1 x 2 2

,要使

x 1

x 2

的值为整数的实数

k 的整数值为 2, 3, 5

【巩固练习】 1.若 x 1, x 2 是方程 2x

2

6x 3 0 的两个根,则 1 1 的值为 ( )

x 1 x 2

A . 2

B . 2

C . 1

D .

9

2

2

2 . 若 t 是一元 二 次方 程 ax

2

b 2

bx c 0 ( a

0) 的根, 则判别式

4ac 和完全 平 方式

M

(2 at b) 2 的关系是 (

)

A .

M

B .

M

C .

M

D .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3.设 x 1 , x 2 是方程 x

2

px q

0 的两实根, x 1 1, x 2 1 是关于 x 的方程 x 2 qx p 0 的两实

根,则 p = ___ __ , q = _ ____ .

4.已知实数 a,b, c 满足 a 6 b, c 2 ab 9,则 a = ___ __ , b = _____ , c = _____ .

5 . 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x

2

3x m 0 的 两 个实 数根的 平方和等 于 11 ,求证: 关于 x 的方 程

( k 3) x 2 kmx m 2

6m 4 0 有实数根.

6.若 x 1, x 2 是关于 x 的方程 x

2

(2 k 1)x k 2 1 0 的两个实数根,且 x 1, x 2 都大于 1 .

(1)

x 1 1

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 (2) 若

,求 k 的值.

x 2 2

专题四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要点回顾】

1 .平面直角坐标系

[1] 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叫做 x 轴或横

轴,

叫做 y 轴或纵轴, x 轴与 y 轴统称坐标轴,他们的公共原点

o 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对称点:

对称点或对称直线方程

对称点的坐标

x 轴

y 轴

原点

点 (a, b)

直线

直线

x a

y b

直线

直线2.函数图象

[1]一次函数:

0)

y x

y x

称 y 是x的一次函数,记为:y kx b (k、b是常数,k≠

特别的,

当b =0 时,称y是 x 的正比例函数。

[2]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 y= kx( k 是常数, k ≠0)的图象是的一条直线,当时,图象过原点及第一、第三象限,y 随 x 的增大而;当时,图象过原点及第二、第四象限,

y 随 x 的增大而.

[3]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 y kx b (k、b是常数,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直线y=kx平行的一条直线 .设y kx b (k≠0),则当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当时, y 随 x 的增大而.

[4]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 y k

(k≠0) 是双曲线,当时,图象在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x

象限中, y 随 x 的增大而;当时,图象在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中,y随x的增大

而.双曲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 y x 与 y x ;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例题选讲】

例 1 已知 A 2, y1 、 B x2 , 3 ,根据下列条件,求出 A 、 B 点坐标.

(1) A 、 B 关于x轴对称;(2) A 、 B 关于y轴对称;(3) A 、 B 关于原点对称.

例 2 已知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过第一、二、三象限且与x、 y 轴分别交于A、B两点, O 为原点,若 AOB 的面积为 2 ,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 3 如图,反比例函数y k

y mx b

的图象交于

A(13),

B(n, 1)

两点.的图象与一次函数

x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回答:当x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

y

解:

【巩固练习】

A

m

1.函数y kx m与y ( m 0)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以是()O x x B y y y y

图( 12)

x

O x x x

O O O

A .B.C. D .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在坐标原点, D 在第一象限角平分线上,又知 AB 6,AD 2 2 ,求B , C , D 点的坐标.

3.(选做)如图,已知直线y

1 x 与双曲线y k( k 0)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

2x

坐标为4.

(1 )求k的值;

大全

k (2 )过原点 O 的另一条直线 l 交双曲线 y (k

0) 于 P , Q 两点( P 点在第一象限) ,若由点

x

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 24 ,求点 P 的坐标.

专题五 二次函数

【要点回顾】

1 . 二次函数 y = ax

2 +bx +c 的图像和性质 问题 [1] 函数 y =ax 2

与 y =x 2

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问题 [2]

函数 y =a (x + h )2+ k 与 y = ax 2 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

y =ax 2 +bx + c (a ≠0) 的图象的方法:

P 为

y

A

O

x

B

由于 y = ax 2

+ bx +c = a (x 2

+ b

x )+c = a ( x 2+ b

x + b 2 )+c - b 2

a(x

b )2 b 2

4ac ,所

a a

4a 2

4a

2a

4a

以,y =ax 2+bx +c (a ≠0) 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

y =ax 2 的图象作左右平移、 上下平移得到的, 二次函数

y = ax 2 + bx + c (a ≠0) 具有下列性质:

[1] 当 a > 0 时,函数 y = ax 2

+ bx +c 图象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直

线 ;当

时, y 随着 x 的增大而 ;当

时, y 随着 x 的增大而

;当

时,函数取最小值

[2] 当 a < 0 时,函数 y = ax 2

+ bx + c 图象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直 线

;当

时,y 随着 x 的增大而 ;当

时,y 随着 x 的增大而

;当

时,

函数取最大值

y

2

y

A (

b , 4a

c b )

b

x =-

2a

4a

2a

O

x

O

x

b 4a

c b 2

b

A (,

)

x =-

2a

4a

2a

上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分别通过上图直观地表示出来. 因此,在今后解决二次函数问题时,

可以借助

于函数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 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1]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 1).一般式: ; ( 2).顶点式: ; ( 3).交点式:

说明:确定二此函数的关系式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 在选择把二次函数的关系式设成什么形式时,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灵活选择,以简单为原则.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可设如下三种形式:

①给出三点坐标可利用一般式来求;

②给出两点,且其中一点为顶点时可利用顶点式来求. ③给出三点,其中两点为与

x 轴的两个交点 (x 1 ,0) . ( x 2 ,0) 时可利用交点式来求.

3 .分段函数

一般地,如果自变量在不同取值范围内时,函数由不同的解析式给出,这种函数,叫作分段函数.

【例题选讲】

例 1求二次函数y=-3x2-6 x+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指出当

x 取何值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例 2某种产品的成本是120 元 / 件,试销阶段每件产品的售价x(元)与产品的日销售量y(件)之间关

系如下表所示:

x /元130150165

y/件705035

若日销售量 y 是销售价 x 的一次函数,那么,要使每天所获得最大的利润,每件产品的销售价应定为

多少元?此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是多少?

例 3已知函数y x2 , 2 x a ,其中a 2 ,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函数取最大

值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值.

例 4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1 )已知某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图像的顶点在直线y= x+1上,并且图象经过点( 3 ,- 1);

(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 (-3 , 0), (1 , 0) ,且顶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 2 ;

(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 (- 1 ,- 22) , (0 ,- 8) ,(2 ,8).

例5 在国内投递外埠平信,每封信不超过 20g 付邮资 80 分,超过 20g 不超过 40g 付邮资 160 分,超过 40g 不超

过 60g 付邮资 240 分,依此类推,每封x g(0 <x≤100) 的信应付多少邮资(单位:分)?写出函数表达式,作出函

数图象.

分析:由于当自变量x 在各个不同的范围内时,应付邮资的数量是不同的.所以,可以用分段函数给

出其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在解题时,需要注意的是,当x 在各个小范围内(如20 <x≤40 )变化时,它所

对应的函数值(邮资)并不变化(都是160 分).

解:设每封信的邮资为y (单位:分),则y是x的函数.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

80, x(0,20]

160 x(20,40]

y240, x (40,60] 320

x (60,80] 400, x

(80,100]

y(分 )

400

320

240

160

80

O 20 40 60 80 100 x(克)

图2.2-9

由上述的函数解析式,可以得到其图象如图所示.

【巩固练习】 1.选择题:

( 1 )把函数 y=-(x-1)2+4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A )(- 1, 4 )( B )(- 1 ,- 4 )(C)( 1 ,- 4)(D )(1 ,4 )

( 2 )函数 y =-x2+4 x+6的最值情况是()

(A )有最大值 6 ( B)有最小值 6

(C)有最大值 10 (D )有最大值 2

( 3)函数 y =2 x 2

+ 4 x - 5 中,当- 3≤ < 2 时,则

y 值的取值范围是

x

(A )- 3 ≤ ≤1

( B )- 7≤ ≤1

y

y

(C )- 7 ≤y ≤11

(D )- 7 ≤y <11

2.填空:

( 1 )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交于 A ( -2,0) ,B (1 ,0) ,且过点 C ( 2 ,4),则该二次函数的表达

式为

( 2 )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 1,0 ),(0 ,3 ),( 1 ,4 ),则该函数的表达式为 .

3.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1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A ( 0,

1),B ( 1,0 ), C ( 1,2);

(2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 1, 3 ),且与 y 轴交于点( 0 ,1); (3 )已知抛物线与 x 轴交于点 M ( 3 , 0),(5 , 0),且与 y 轴交于点( 0, 3 ); (4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 3, 2 ),且与 x 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 4.

4.如图,某农民要用 12m 的竹篱笆在墙边围出一块一面为墙、另三面为篱笆的矩形地供他圈养小鸡.已知墙的长度为 6m ,问怎样围才能使得该矩形面积最大?

5 .如图所示,在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ABCD 的边上有一个动点 P ,从

点 A 出发沿折线 ABCD 移动一周后,回到 A 点.设点 A 移动的路程为 x , PAC 的面积为 y .

( 1 )求函数 y 的解析式; D

( 2 )画出函数 y 的图像; C

( 3 )求函数 y 的取值范围.

P

★ 专题六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A

B

图 2.2- 10

【要点回顾】

1 .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 a

0) 的最值.

x 取任意实数时的最值情况

(当 a

b

二次函数在自变量

时,函数在 x

处取得最小值, 无最大

2a

b 处取得最大值

4ac b 2

值;当 a 0 时,函数在 x

4a

,无最小值.

2a

2 .二次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求法.

第一步确定 a 的符号 , a > 0 有最小值, a < 0 有最大值; 第二步配方求顶点 ,顶点的纵坐标即为对应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3 .求二次函数在某一范围内的最值.

如: y

ax 2 bx c 在 m

x n (其中 m

n )的最值. 第一步:先通过配方,求出函数图象的对称轴:x x 0 ;

第二步:讨论:

[1] 若 a

0 时求最小值或 a 0 时求最大值,需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对称轴小于 m 即 x 0 m ,即对称轴在 m x n 的左侧;

②对称轴 m

x 0 n ,即对称轴在 m x n 的内部;

③对称轴大于 n 即 x 0 n ,即对称轴在 m x n 的右侧。

[2] 若 a

0 时求最大值或 a 0 时求最小值,需分两种情况讨论:

m n

①对称轴 x 0

,即对称轴在

2

m

n

②对称轴 x 0

,即对称轴在

2

m x n 的中点的左侧;

m x n 的中点的右侧;

说明:求二次函数在某一范围内的最值,要注意对称轴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相应位置,具体情况,

参考例 4 。

【例题选讲】例 1 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 1) y 2x

2

3x 5 ; ( 2 ) y

x 2 3x 4 .

例 2 当 1 x 2 时, 求函 数 y x 2 x 1 的 最大 值和 最 小 值 . 例 3 当 x 0 时 ,求函 数

y x(2 x) 的取值范围.

例 4 当 t x

t 1

y

1 x 2

x

5

的最小值 (其中 t 为常数 ).

时,求函数

2

2

分析: 由于 x 所给的范围随着 t 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需要比较对称轴与其范围的相对位置.

解:函数 y

1 x 2

x 5 的对称轴为 x 1.画出其草图.

2

2 1

(1)

当对称轴在所给范围左侧.即 t 1 x t 时, y min t 2

t

时:当 5

t

1 t 1 0 t 1时: 2

2

x 1

(2) 当对称轴在所给范围之间.即

y min

1 1

2 1 5

3 ;

2 2

t 1 1

t

0 时 : 当 x t 1 时 ,

(3) 当 对 称 轴 在 所 给 范 围 右 侧 . 即

y

min

1

(t 1)2 (t 1) 5 1 t 2 3 .

2 2

2

1 t

2 3,t 0 2

综上所述: y

3,0 t 1 1 t 2 t 5

,t 1 2 2

例 5 某商场以每件 30 元的价格购进一种商品,试销中发现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量

m (件) 与每件的销售价

x ( 元)满足一次函数 m 162 3x,30

x 54 .

(1) 写出商场卖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利润

y 与每件销售价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若商场要想每天获得最大销售利润,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多少最合适?最大销售利润为多少?【巩固练习】

1 .抛物线 y x

2 (m 4) x 2m

3 ,当 m = _____时,图象的顶点在y 轴上;当m= _____时,图象的顶点在 x 轴上;当 m = _____时,图象过原点.

2 .用一长度为 l 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则其所围成的最大面积为________ .

3 .设 a 0 ,当 1 x 1 时,函数 y x2 ax b 1 的最小值是

4 ,最大值是 0,求a,b的值.

4 .已知函数 y x2 2ax 1 在 1 x 2 上的最大值为4,求a的值.

5 .求关于 x 的二次函数y x2 2tx 1 在 1 x 1 上的最大值(t为常数).

★ 专题七不等式【要点回顾】

1.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1] 定义:形如为关于 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及一元二次方程[2] 一元二次不等式ax2 bx c 0(或0) 与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 a 0)

ax 2 bx c 0 的关系 (简称:三个二次 ).

(ⅰ)一般地,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结合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步骤如下:

(1)将二次项系数先化为正数;

(2)观测相应的二次函数图象.

①如果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x1,0),( x2 ,0) ,此时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1, x2(也可由根的判别式0 来判断).则

b ,0) ,此时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②如果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

2a

b

x x x2 (也可由根的判别式0 来判断).则:

2a

③如果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此时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也可由根的判别式0 来判断) .则:

(ⅱ)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是:

(1)化二次项系数为正;

(2) 若二次三项式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则求出两根x1 , x2 .那么“0 ”型的解为x x1或 x x2(俗称两根之外);“0 ”型的解为 x1 x x2(俗称两根之间);

)2 4ac b2 ,结合完全平方

(3) 否则,对二次三项式进行配方,变成ax2 bx c a( x b

2a 4a

式为非负数的性质求解.

2.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方法:对简单分式不等式进行等价转化,转化为整式不等式,应当注意分母不为零.

3.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最终可以化为ax b 的形式.

[1] 当a 0 x b

0 x

b

时,不等式的解为:; [2] 当a 时,不等式的解为:;

a a

[3] 当a 0 时,不等式化为:0 x b ;① 若 b 0 ,则不等式的解是全体实数;②若 b 0 ,则不等式无解.【例题选讲】

例 1 解下列不等式: (1) x2 x 6 0 (2) (x 1)(x 2) ( x 2)(2 x 1) 例 2 解下列不等式: (1) x2 2x 8 0 (2) x 2 4x 4 0 (3)

x2 x 2 0 例 3 已知对于任意实数x , kx 2 2x k 恒为正数,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例 4

2x 3

(2)

1

解下列不等式:(1) 0 3

x 1 x 2

例 5 求关于 x 的不等式 m2 x 2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 m(m

2mx m 的解.2) x m 2

(1) 当 m 2 0即 m 2 时,mx 1 ,不等式的解为 x 1

当 m 2 0即 m 2 时,mx 1 m

(2) .

①0 m 2 时,不等式的解为x 1

1 m

②m 0 时,不等式的解为 x ;

m

③m 0时,不等式的解为全体实数.

(3)当 m 2 0即 m 2 时,不等式无解.

综上所述:当 m 0或 m

1

;当 0 m 2 时,不等式的解为x

1

2 时,不等式的解为x ;当

m m

m0 时,不等式的解为全体实数;当 m 2 时,不等式无解.【巩

固练习】

1.解下列不等式:

(1) 2x2 x 0 (2) x2 3x 18 0 (3)x2 x 3x 1 (4) x(x 9) 3( x 3) 2.解下列不等式:

(1) x 1 3x 1 2

1

2x2 x 1

x

0 (2) 2 (3) (4)

2x

1 2x 1 x 1

3.解下列不等式:

(1) x2 2 x 2x2 2 (2) 1 x2 1 x 1 0 4.解关于x的不等式

2 3 5

实用文档

(m 2) x 1

m .5.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 mx 2 x m

0 的解是一切实数,求 m 的取值范围.

x 2 x 3

3 ,求 k 的值.

6.若不等式

1

2 的解是 x

k k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