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曲靖事业单位(经济)

曲靖事业单位(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商品与货币

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有价值,但是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有使用价值。

货币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流通规律:货币的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

(2)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3)促进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二、资本与剩余价值

资本

1.资本:资本是投入生产过程中的货币。

2.资本的本质:资本的本质: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3.资本的形式:资本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

4.资本的循环与资本的周转

资本从一种形态出发,经过不同阶段,最后又回到它原来形态的整个运动过程,就叫资本的循环。

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循环和形态的统一。

剩余价值

1.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交换的来的货币量减去投入的货币量所剩余的货币量。尽可能追逐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范畴。

2.(1)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2)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延

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工作日的确定。①最低界限:大于必要劳动时间;②最高界限:取决于生理因素和道德因素。

(3)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4)超额剩余价值:是企业家追逐的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它是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导致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产物。在客观上推动社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1.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经济制度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制度。

2.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就是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或制度模式。经济制度是体现根本原则和实现一定社会经济目标的手段,是一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

计划经济体制

1.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

(1)国有制居主导地位;(2)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3)生产单位不是独立的经营实体;(4)商品和劳务实行行政分配;(5)实行全面的价格管制。

3.计划经济的主要优点:能够最大限度的动员和集中稀缺资源服务于一些明确的国家目标。

市场经济体制

1.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依靠市场手段对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2.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1)市场关系的平等性;(2)市场行为的竞争性;(3)市场发展的开放性

3.市场经济的三要素: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市场机制

4.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

(1)利益刺激功能;(2)自动导向功能;(3)优化资源配置功能;(4)调节供求功能;(5)优胜劣汰功能;(6)自动调节收入分配功能;(7)传递信息功能。

5.市场经济的缺陷(1)自发性;(2)盲目性;(3)滞后性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1.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都属于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区别社会性质的范畴。

2.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4.计划与市场可以有机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表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1.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4.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5.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6.建立多种形式、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1.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原则。

3.宏观调控上,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又有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现代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法人财产权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为条件,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包括: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区别: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3.公司制

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三种基本制度: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法人)制。其中公司制是最主要的形式。公司制企业的基本类型: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有限责任公司又称为有限公司

其特点为:①股东人数有一定限制,一般在1人以上50人以下;②注册资金10-50万元,公司资本不划分为等额股份,也不公开发行股票;③股东转让股权须征得公司同意,并优先转让给原公司的股东;④

公司设立、歇业、解散的程序及内部管理机构均较为简单;⑤公司账的账目一般不公开。

(2)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股份公司

其主要特点为:①公司注册资本应达到最低限额(人民币500万元),并划分为等额股份。②股东人数不得少于规定发起人数,但无上限。③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股票可以交易和转让。④股东以其持有的股份享受权利承担义务。⑤公司账目在法定范围内公开。

我国股份制企业的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

宏观经济

一、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指标包括GDP、GNP、CPI、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

(2)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3)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GDP﹢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支付给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

消费者价格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的>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CPI物价指数指标十分重要,因为消费物价指数水平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如果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

恩格尔系数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二、宏观调控政策

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国家通过控制财政收入或支出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1)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就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财政收入包括:各项税收、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2.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

3. 财政政策的种类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其通过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

(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

狭义: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广义:指政府、中央银行组织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通过央行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及其结构。

2.货币政策工具:(1)存款准备金率;(2)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业务

3.运用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

控制货币发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推行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

3.货币政策的种类

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的治理

1.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三、国际经济组织

经济全球化

表现:生产全球化→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

贸易全球化→国际商品交换的规模迅速扩大、种类越来越多

资本全球化→资本在国际市场的流动不断加快

载体:跨国公司(总公司+子公司)

根本动力: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总部设在华盛顿。和世界银行的区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发达国家提供短期贷款,以解决其短期的资金短缺。而世界银行则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的贷款,以帮助其发展经济。

2.世界贸易组织(WTO)

1995年1月1日成立。基本原则:互惠原则,透明度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经济发展原则,非歧视性原则(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世贸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一起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3.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2012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现有27个成员国。

4.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

1967年8月8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五国外长在曼谷召开会议,发表《曼谷宣言》,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截止2011年共有成员国10个,包括文莱(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亚、老挝(1997年)、马来西亚、缅甸(1997年)、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995年)。

5.博鳌亚洲论坛(BFA)

历史:博鳌亚洲论坛由25个亚洲国家和澳大利亚发起,于2001年2月27日在海南省琼海市万泉河入海口的博鳌镇召开大会,正式宣布成立。

性质:一个非官方、非盈利、定期、定址、开放性的国际会议组织。它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博鳌亚洲论坛已成为亚洲及其他地区政治、工商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

宗旨:以平等、互惠、合作和共赢为主旨,立足亚洲,推动亚洲各国间的经济交流、协调与合作;同时又面向世界,增强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对话与经济联系。

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于4月6日至8日举行。习近平发表讲话表示:我们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

标,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这些目标必将给中国经济源源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中国将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下大力气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6.上海合作组织

历史: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前身是“上海五国”即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会晤机制。2001年6月,“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六国元首举行首次会晤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性质: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致力于经济的政府间区域性国际组织。

宗旨: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发展成员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成员:6个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除土库曼斯坦外,中亚五国均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

观察员国:蒙古国、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

2012年6月6日至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主持召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2次会议,此次峰会议题为: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化成员国友好合作措施、上合组织未来发展。

7.金砖国家

性质:“金砖国家”走到一起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与七国集团等发达国家合作机制不同,“金砖国家”不是新的大国集团,不是政治同盟,而是发展伙伴。该机制讨论的问题集中于经济、金融和发展领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心。可以说,“金砖国家”是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是南北对话与合作的一座桥梁。

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于2013年3月26日至27日在南非德班举行。主题为“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金砖五国此次会晤决定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备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并成立工商理事会。

8.20国集团(G20)

性质:20国集团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

成员:八国集团(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和十一个重要新兴工业国家(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以及欧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