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化学复习总结全部(戴树桂)

环境化学复习总结全部(戴树桂)

环境化学复习总结全部(戴树桂)
环境化学复习总结全部(戴树桂)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第一节: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式

1.水中八大离子:K+,Ca+,Na+,Mg+,HCO3-,NO3-,Cl-,SO4(2-)

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服从Henry定律:一种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正比于液体所接触的该种气体的分压。溶解度【X(aq)】=K H×p G K H为气体一定温度下Henry定律常数,p G分压

3.氧在水中的溶解度CO2的溶解度P150页

4.:BOD(生化需氧量):在一定体积水中有机物降解所需消耗的氧的量。BOD5=DO1-DO5

5.碳酸平衡P152-P157计算题重点区域★★★

6.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A.有机污染物:农药(有机氯、磷,氨基甲酸醇),多氯联苯PCBs,卤代脂肪烃,醚类,单环芳香族化合物,苯酚类和甲酚类,钛酸酯类,多环芳烃PAH,亚硝胺和其他化合物

B.金属污染物:镉,汞,铅,砷,铬,铜,锌,铊等

7.优先污染物:有毒物质品种繁多,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

8.水中的营养元素:N,P,C,O和微量元素

9.水体富营养化: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10.N/P>100,贫营养化;N/P<10,富营养化;

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一,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1水中颗粒物类别:矿物微粒和黏土矿物,金属水合氧化物,腐殖质,水体悬浮沉积物

2.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类别: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属吸附。

3.表面吸附: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因此固液界面存在表面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吸附。

4.离子交换吸附:环境中大部分胶体带负电荷,容易吸附阳离子,在吸附过程中,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也放出等量的其他阳离子。

5.专属吸附: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

6.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H型,F型,L型。

H型:G=k×c k为分配系数;G为颗粒物表面上的吸附量;c为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F型:G=k×c^(1/n)可去对数n为浓度

L型:G=G0×c/(A+c)G0为单位面积上达到饱和时间的最大吸附量;A为常数

二,水中颗粒物的聚集:

1.胶体颗粒的聚集可分为:凝聚(由电解质促成的聚集),絮凝(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

2.水中的颗粒物聚集方式:压缩双电层凝聚,专属吸附凝聚,胶体相互凝聚,边对面絮凝,第二极小值絮凝等。

三,溶解和沉淀:

1.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的重要途径:溶解和沉淀

2.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的溶解--沉淀平衡问题P185-P191

四,氧化还原:

1.E,pE的计算P193-201★★★(200页)

2.河流的氧下垂曲线:清洁区,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清洁区

3.螯合物:具有不止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它们与中心原子的形成环状配合物。

4.稳定常数:衡量配合物稳定性大小的尺度。

逐级稳定常数:表示几个配体加到中心金属离子上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5.腐殖质:腐殖酸(可以溶于碱液但不溶于酸),富里酸(既可溶于酸又可溶于碱),腐黑物(不能被酸和碱提取的部分)

6.有机配体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水中共存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生成金属配合物,改变金属离子的特征,影响对中重金属的迁移。(1)影响颗粒物(悬浮物和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决定因素是配体本身的吸附行为。A.由于和金属离子生成配合物,或与表面争夺可给吸附位,使得吸附受到抑制;B.若形成弱配合物,并且对固体表面亲和力很小,则不致引起吸附量的明显变化;C.若形成强配合物,并同时对固体表面具有实际的亲和力,则可能会增大吸附量。(2)影响重金属化合物的溶解度

第三节: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一,分配作用:

1.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一般的迁移转化方式: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

2.标化分配系数: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与水之间的分配,用Kp=ρa/ρw

3.P216-P217标化分配系数的计算★★★

4.生物浓缩因子:(BCF)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与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之比。用平衡法和动力学法测量。

二,挥发作用:

1.Henry定律:p=Kh×Cw

注:p是污染物在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Cw为污染物在水中的平衡浓度;Kh定律常数P220可能小计算★★

三.水解作用

四,光解作用

1.三类:直接光解,敏化光解(水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被阳光激发,又将其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解反应),氧化反应

2.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与吸收总光子数之比)

Φ=生成或破坏的给定物种的物质的量/体系吸收光子的物质的量

3.光敏化作用:一个光吸收分子可能将它的过剩能量转移到一个接受体的分子,导致接受体反应。

五,生物降解作用:

1.生长代谢2共代谢:某些有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唯一碳源和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

第四节:水质模型

一,氧平衡模型:

1.污染物水中几种模型的三个阶段:氧平衡模型阶段,形态模型阶段,多介质环境结合生态模型阶段

二:湖泊营养化预测模型:

多元相关模型,输入输出模型,富营养化预测模型,扩散模型

三: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型

1.负载过程,

2.形态过程

3.迁移过程:沉淀-溶解作用,对流作用,挥发作用,沉积作用

4.转化过程:生物降解作用,光解作用,水解作用,氧化还原作用

5.生物累积过程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第一节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一:土壤的组成:(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分和土壤中的空气)

1.土壤固相包括: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

2.土壤的层次:覆盖层,淋溶层,定积层,母质层和基岩。

3.土壤矿物质分两类: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4.土壤最主要四类原生矿物: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类矿物和磷酸盐类矿物。

5.三类次生矿物:简单盐类,三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

6.土壤有机质分两类:非腐殖物质,腐殖质(腐殖酸,富里酸和腐黑物)

二:土壤的粒级分组和质地分组:

1.土粒越细,所含养分越高。

2.土壤质地:由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

三:土壤吸附性:

1.土壤中最活跃的组分是土壤胶体和土壤微生物。

2.土壤胶体中二氧化硅与三氧化2R的值越大,其阳离子交换量越大。

3.PH降低,土壤负电荷减少,阳离子交换量降低。

4.土壤中的可交换性阳离子的有:致酸离子(氢离子和铝离子),盐基离子。

5.盐基饱和离子: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均为盐基离子,且已达到吸附饱和时的土壤。

6.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总量/阳离子交换量×100%

四:土壤酸碱度

1.活性酸度:土壤中氢离子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用PH表示。

2.潜性酸度:来源于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氢离子和铝离子。

3.潜性酸度分为:代换性酸度,水解酸度。且水解性酸度一般比代换性酸度高。

4.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的关系: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性平衡状态;

前者是后者的根本起点和现实表现;土壤胶体是氢离子和铝离子储存库,后者是前者储备;后者要比前者大得多。

5.土壤溶液的缓冲作用: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和有机酸的等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了一个良好的缓冲体系,对酸碱具有缓冲作用。

6.土壤的缓冲作用: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分别能对酸碱起缓冲作用。

五:土壤的氧化还原性:

1.土壤中主要的氧化剂有:土壤中的氧气,硝酸根离子和高价金属离子。

2.土壤中主要的氧化剂有:有机质和低价金属离子。

3.氧化还原电位Eh:等于氧化钛物质和还原态物质的相对浓度的比值。用来衡量土壤的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

第二节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

一: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的因素

1.土壤的理化性质

(1)PH:越低时,氢离子越多,重金属被解吸得越多,其活动性就越强,加大了重金属向生物体内迁移的数量。

(2)土壤质地:质地黏重的土壤对重金属吸附力强,减低了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能力。(3)氧化还原电位:在还原条件下,很多重金属易产生难溶性的硫化物,而在氧化条件下,溶解态和交换态含量增加。

(4)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高于低的。

2.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及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

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程度首先取决于存在形态,其次是钙元素的数量。

重金属的存在形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

3.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期

4.复合污染

植物联合作用分为:协同,竞争,加和,屏蔽和独立等。

5.施肥

二: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3.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固定原理

(1)阳离子的价态越高,电荷越多,土壤胶体与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越大,吸附力也越大。

(2)具有相同价态的阳离子,离子半径越大,其水合半径越小,较易被土壤胶体吸附。三: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和迁移转化

1,Cd镉2,铜3,铅(藓类植物具有从大气中被动吸收积累高浓度的铅的能力,指示植物。)4,锌5,汞

四: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

1,植物根系的作用

通过根际分泌螯合物而减少重金属的跨膜吸收;还可以形成跨根际的氧化还原电位和PH 梯度等来抑制对重金属的吸收。

2.重金属与植物的细胞壁结合

3,酶系统的作用

4,形成重金属硫蛋白或植物络合素

(1)金属硫蛋白(MT):是动物和人最主要的重金属解毒剂

大豆中可以分离出类MT

(2)植物络合素(PC)

第三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

1.土壤中农药的迁移:扩散和质体流动。

2.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因素有:土壤水分含量,吸附,孔隙度和温度以及农药本身性质。

3.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

4.有机氯农药:(1)DDT(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去除:微生物作用降解,主要按照还原,氧化和脱氯化氢等机理进行,另外可以光解。

(2)六六六(六氯环己烷):含有丙体六六六99%以上的六六六称为林丹。具有较低的积累性和持久性。

5.有机磷农药:(1)分类:磷酸酯(敌敌畏),硫代磷酸酯,膦酸酯,硫代膦酸酯,磷酰胺,硫代磷酰胺。

(2)主要转化途径:

A.非生物降解:吸附催化水解;光降解;

B.生物降解:土壤微生物利用有机农药为能源,在体内酶或分泌酶的作用下,使农药降解,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1.物质通过生物膜方式:膜孔滤过,被动扩散(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通过类脂层屏障生物膜),被动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在需要一定的代谢能量下,一些物质可在低浓度侧与膜上高浓度特异性蛋白载体结合,通过生物膜,至高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胞吞和胞饮

2.污染物质在有机体内的转运:吸收,分布,排泄(肾和肝胆)。

3.生物蓄积:机体长期接触某污染物质,若吸收超过排泄及其代谢转化,则会出现该污染物质在机体体内逐增的现象。(血浆蛋白,脂肪组织和骨骼)

4.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大气,土壤)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BCF=Cb/Ce=机体中浓度/周围环境中浓度

5.生物放大: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元素,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6.生物积累(包括生物放大或生物富集):生物从周围环境或者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7.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和光化学转化。

8.酶:催化专一性高,催化效率高,温和的外界条件。

9.有机毒物的生物转化类型: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反应。

10.氮的微生物转化:同化,氨化,硝化,反硝化和固氮。

环境中氮的存在形式:分子氮,有机氮化合物,无机氮化合物。

11.毒物的联合作用:协同作用(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种毒物成分单独作用的总和),相加作用(等于),独立作用(各毒物对机体的侵入途径,作用部位,作用机理等均不相同,联合作用各效应无关),拮抗作用(小于)。★★★

第六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1.重金属元素:汞,砷,镉,铅,铬

2.水俣病:化工厂生产乙醛排放的汞和甲基汞废水造成的,引起中枢神经疾患。

3.汞的甲基化:产物有一甲基汞和二甲基汞。二甲基汞难溶于水,易挥发到大气中。在弱酸性水体(PH约在4-5)中,二甲基汞可以转化为一甲基汞,其为水溶性物质,易被生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

4.隔:痛痛病:上游锌矿冶炼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河水,通过灌溉进入水稻,致使居民慢性中毒,骨质萎缩软化。

5.镉:我国山西千金村:也是镉中毒事件。

6.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

特性: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高毒性。

7.PCBs(多氯联苯):一组由多个氯原子取代连苯分子中氢原子而形成的氯代芳烃类化合物。

8.主要通过光化学分解,生物转化。

9.PCDD: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PCDF:多氯代二苯并呋喃

10.PAH(多环芳烃):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11.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迁移:主要来源于各种矿物燃料和其他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和热解过程。释放到大气中总会和固体颗粒物及气溶胶结合在一起。

转化:A.小颗粒的只能滞留几天,其他的在大气中的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土壤和水体,以及沉积物中,并进入生物圈。B.在紫外光照射下很易光解和氧化。C.也可以被微生物降解。

12.表面活性剂:阳离子、阴离子、两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第七章: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1.影响微生物修复效率的因素:营养物质,电子受体,污染物的性质,环境条件,微生物的协调作用。

2.原位强化修复技术的类型:生物强化法,生物通气法,生物注射法,生物冲淋法及土地耕作法。

3.植物修复去除污染物的方式:植物提取,植物降解,植物稳定,植物挥发。

4.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方式:直接吸收,植物分泌物的降解作用,增强根际微生物降解。

5.化学氧化技术:高锰酸钾氧化法,臭氧氧化法过氧化氢及Fenton氧化技术

6.原子经济性或原子利用率=被利用的原子质量/反应中使用的全部反应物分子的质量×100%

12.真题补充:★★★★★★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2.土壤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答案:(1)有机物及农药:酚,油类,PCBs等有机物,有机氯(DDT,六六六),有机磷(敌敌畏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除草剂)

(2)重金属:汞,镉,铜,铅,锌等;

(3)放射性物质,化学肥料,致病微生物等

3.DO: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氧的量,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指标之一。

Greenhouse effect: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升温现象。

4.什么是水体的决定电位?

答案:党某个单位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得多,则此时该体系电位几乎等于混合复杂体系的PE,称之为决定电位。

5.汽车排放的烃类气体其危害程度产过其本身,原因何在?

答案:其可与氮氧化物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对人的眼睛和呼吸道伤害极大。

6.说明自由基的特性。以氢氧自由基为例,说明自由基和烯烃和烷烃反应的区别。

答案:(1)自由基特性:反应性强;具有顺磁性,寿命短。

(2)烷烃与HO?反应:RH+HO?→R?+H2O

烯烃①与HO?反应主要是加成反应:CH2==CH2+HO?→?CH2CH2OH

②还可以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如:CH3CH2CH==CH2+HO?→CH3C(?)HCH==H2O

7.为什么将5..6作为衡量酸雨的指标?

答案:洁净雨水中溶入CO2,达到饱和时,这时CO2在空气中的分压为3.16×10^-4×101kPa,它的电离方程式为:CO2+H2O=H2CO3K0=3.47×10^-2;H2CO3=HCO3-+H+K1=4.4×10^-7,设水分解的氢离子浓度忽略不计,根据一级解离常数表达式可得:c(H+)≈

C(HCO3-),即c(H+)2=C(H2CO3)×K1=K1×K0=4.4×10^-7×3.47×10^-2×3.16×10^-4=4.82×10^-12

所以c(H+)=2.2×10^-6pH=5.66因此常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8.气溶胶:(1)定义: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

(2)来源:天然来源:风扬起的细灰尘,海水溅沫蒸发而成的盐粒,火山爆发散落物等;人工来源:化石燃料燃烧,交通运输和工业排放烟尘等

(3)危害:人体健康;降低能见度;增加降水,成云成雾可能;环境温度改变

(4)消除:主要靠大气的降水,小粒子间的碰并,凝聚,聚合与沉降作用。

9.对于一个能维持产氧藻类旺盛繁殖的水体,在夜间水中的氧水平可能变得很低,为什么?请说明影响水中氧气水平的其他因素。

答案:(1)藻类只有在白天时才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提高水体氧水平,而在晚上藻类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晚上氧水平可能很低。

(2)耗氧物质的排入,包括可生物氧化的有机物和无机还原性物质;影响大气复氧物质的排入,包括油脂,表面活性剂等;热污染:;因为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

10.怎样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某物质?至少八种

答案:过滤,结晶,蒸发,蒸馏,分馏,萃取,盐析,渗析

11.PAH在水中的迁移和转化

12.光化学烟雾产生有害气体的顺序?

答案:烃类,CO→NO2,03

13.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强弱?(从大到小)

答案:汞银铜镉锌铅铬镍钴

14.一个标准大气压是10.336米水柱,76厘米水银柱。

15.烟头的中心温度是700-800摄氏度,表面温度是200-300

16.世界湿地日:2月2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2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海洋日:6月8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6月17日

世界清洁地球日:9月14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

17.黄河的年均含沙量是多少?35kg/m3长江的年均含沙量是多少?1.19kg/m3(30倍关系)

18.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19.土壤质地:由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也叫互让机械组成。

20.海水含盐量为35‰;水的两相温度为0℃,压强为0.1MPa;

水的三相平衡温度为273.16K(0.01℃),压强为611.73Pa。(T=273.15+t)

21.汞的三相点温度为-38.3844,压强为0.2MPa。

22.溶液质子平衡: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本质是质子的传递。当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失去质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碱得到的质子的物质的量,据此列出失质子产物和得质子产物的浓度关系式。

23.累积稳定常数:几个配体加到中心金属离子过程的加和。

24.土壤组成:固相(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气相;液相(大气降水,灌溉,地下水)

25.污染物在机体内的分布器官:肺,肝,肾。

26.(1)BOD5/BOD=0.7--0.8(2)COD>BOD

(3)BOD5/COD的值为K,K小于0.3时,难生物降解;在0.3--0.45之间,可生物降解;在0.45--0.58之间,生物降解良好;大于0.58,可完全生物降解。

27.雾霾形成原因及如何防治?、

答案:(1)形成:大气中的SO2,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物在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下,与雾气结合形成的天气气候。

(2)防治: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

28.水中颗粒物的类别及其迁移转化过程

答案:(1)类别:矿物微粒和黏土矿物;金属水合氧化物;腐殖质;水体悬浮沉积物;其他(2)迁移转化:吸附作用;聚集;溶解和沉淀;氧化还原;配合作用;

29.为何在低的PH下甲基汞更容易在鱼体内富集?

答案:在弱酸性水体(PH在4--5之间)中,二甲基汞可以转化为甲基汞,其为水溶性物质,易被生物吸收进入体内。

30.汽车尾气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答案:(1)危害:A.伤害身体:固体悬浮颗粒,呼吸系统疾病;CO,结合血红蛋白;氮氧化物,伤害呼吸系统;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结合产生光化学烟雾,伤害呼吸道;铅,心血管疾病。B.伤害环境:SO2,酸雨,土壤水源酸化;CO2,温室效应

(2)治理措施:改用清洁能源作燃料;调试汽车装置;采取净化措施;加大行政管理。

环境化学 习题总结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1、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硝酸盐、硝酸和亚硝酸盐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 光化学 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 粒度 、 化学组成 和 性质 有关,去除方式有 干沉降 和 湿沉降 两种。 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__温室效应__、_臭氧 层破坏__、光化学烟雾_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12、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___风__和____大气湍流___的影响。 9、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即风、湍流、浓度梯度。13、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大小可分为_总悬浮颗粒物__、 _飘尘_、 降尘 、 可吸入颗粒物 。 14、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_中间层_、 热层和逸散层。 15、伦敦烟雾事件是由SO2__、__颗粒物、硫酸雾 等污染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 17、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SO42-、__NO3- 、__Cl-_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O、CH4、O3、氟利昂、 N 2O等,其中对温室效应贡献最大的是CO2。。 11、硫酸型烟雾为还原型烟雾,而光化学烟雾为氧化型烟雾。 三、问答题 1、 试述酸雨的成因、影响因素、主要成分,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 程式。并阐述重庆地区酸 雨频率高,而北京酸雨频率低的原因。 酸性降水:是指通过降水,如雨、雪、冰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最常见的就是酸雨。这种降水过程称为湿沉降。(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其转化条件;SO2排放量很高,地区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SO2的变化(2)、大气中的NH3,越多,越不易形成酸雨。(3)、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北京的颗粒物缓冲能力很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环境化学》(A ) 评阅人 复查人签名 合分人签名 一.填空(每空1分) 1.环境问题是在 工业化 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 排放 和过度开发 资源 ;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 协调 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 承载力 ; 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 垂直 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 水平 运动; 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 传输 。 5.当Γ<Γd 时,大气处于 稳定 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 光 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 多环芳烃 ; 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 自由基引发 、 自由基转化和增殖 、 自由基氧化 NO 、 链终止 ; 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 吸收紫外线 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 光化学烟雾 。 11.伦敦烟雾也称为 硫酸型烟雾 。 12.当降水的pH 值 5.0 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 ﹤10um 的颗粒物; 14.PAN 是指大气中的 过氧乙酰硝酸酯 污染物; 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 自养生物 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 命体; 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Cd ; 17.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 甲基汞 。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OH -COOH -CHO 等官能团; 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 20.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 为CO2、H2CO3、HCO3-; 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 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 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 光解、挥发、生物降解; 23.pE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 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 恢复区及清洁区 27.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 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 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29.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1.已知某土壤有机碳含量为5%,某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为K ow=4×105,则该有机物在土壤上的分配系数K 为 1.26×104 (不考虑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 p 2.气团的稳定性与密度层结和温度层结两个因素有关。 3.能引起温室气体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CH4、CO、CFCs。 4.腐殖质中不能被酸和碱提取的部分称为腐黑物,可溶于稀碱但不溶于酸的部分称为腐殖酸,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的部分称为富黑酸。 5.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两者占土壤总量的90%以上。 6.土壤及沉积物(底泥)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作用(sorption)包括 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14*1.5’=21’) 1.对于生物来说,任何物质包括机体需要的宏量和微量元素,只有 时才是有益的。过量和不足对生物都会引起危害,这就是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 2.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其归宿主要是。3如果在光化学系统的初级过程中,激发态分子分解产生了后,可引发进一步的暗反应。 4在大气污染物的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范围是< μm。 5在水环境中,溶质离子以的形式与胶体物质进行作用,从而被吸附的过程被称为专性吸附。 6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苯并a芘的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和。 7 水中含有机质的固体物质对溶解在水中的憎水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特征 是。8从根系和叶片吸收的F最终会积累在植物的部位。 9一般地,砷酸盐的沉积量与水中磷酸盐含量成比例关系。 10生物转化和是多氯联苯的主要转化过程,随取代的氯原子数目的增加,降解和转化都会越来越难。 11 氟对牙齿和骨骼的形成与结构均有很重要的功能,因在牙齿中会形成, 在牙齿表面形成坚硬的保护层,但摄入过量的氟化物会出现症状。 12 在常规的简单化学沉淀物中,以各类金属离子的形态沉淀的溶度积最低,常用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 13 硒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原因是 。 14 环境激素的阻碍对象主要是,它可能抑制该类物质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使酶的功能丧失,致使该类物质不能合成。

二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10*1.5’=15’) 1 以下关于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2.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2.5~10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10μm; B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积聚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0.05~2μm; C爱根核模的粒径为0.05~2μm, 积聚膜的粒径小于0.05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D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0.05~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2 对流层大气中最重要的吸光物质是( ) A. NO2 ; B. O3; C. HCHO; D. HNO2 ; E. SO2; F. ROOR’. 3 SO 2被氧化成SO 3 形成酸雨的方式主要有() A.SO 2 的气相氧化; B.SO 2 的间接光氧化; C.微生物氧化; D.SO 2 的液相氧化; 4若水体中的酸碱度只是以碳酸和碳酸盐构成,则关于酸度可表示为下式( ) A酸度[ CO 32 -]+[HCO 3 -]+[ OH-]-[H+] B. 酸度=2[H 2 CO 3 ]+[HCO 3 -]+[H+]-[ OH-] C酸度=2[ CO 32 -]+[HCO 3 -]+[ OH-]-[H+] D. 酸度= [H 2 CO 3 ]+[HCO 3 -]+[H+]-[ OH-] 5 重金属污染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 A. 会在生物体内蓄积富集; B.毒性大,污染严重; C. 不能被降解而消除; D.迁移转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6 以下元素已经证实属于会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包括() A.Cd; B. Cr; C. Pb; D. Hg; E. Cu. 7当亨利常数在下列哪个范围内,挥发作用受液相控制()。 A. K H > 1.013*102 Pa·m3/mol ; B. K H > 1.013 Pa·m3/mol ; C. K H <1.013*102 Pa·m3/mol; D. K H < 1.013 Pa·m3/mol。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大 全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环 境 化学》(A ) 评阅人 复查人签名 合分人签名 一.填空(每空1分) 1.环境问题是在 工业化 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 排放 和过度开发 资源 ;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 协调 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 承载力 ; 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 垂直 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 水平 运动; 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 传输 。 5.当Γ<Γd 时,大气处于 稳定 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光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多环芳烃; 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转化和增殖、自由基氧化NO 、链终止; 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光化学烟雾。 11.伦敦烟雾也称为硫酸型烟雾。 12.当降水的pH值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10um 的颗粒物; 是指大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物; 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 命体; 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Cd ; 17.导致水俣病的污染物是甲基汞。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 -OH -COOH -CHO 等官能团;

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值在至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 为 CO 2、 H 2 CO 3 、 HCO 3 -; 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 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 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 光解、挥发、生物降解; 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 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 恢复区及清洁区 27.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 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 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29.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复习题解答和重要知识点汇总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习题解答和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 1. 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 3. 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 4. 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 5. 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 6. 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 7. 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 8. 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 9. 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4.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有:(1)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2)天气和地理地势的影响;(3)污染源本身的特性。 7.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其来源如何? 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HO HQ、R RQ HO的来源:① Q3的光解:Q3 +h r ---------------------- - 0 + 0 2 Q+HQ ---------------- — 2HQ ②HNQ 的光解:HNQ 2 + h r --------------- HQ +NQ ③H 2Q 的光解:H2C2 + h r ----------------------- 2HQ HQ的来源:① 主要来自醛特别是甲醛的光解 H 2CQ + h r ---------------- -- H + HCQ H + Q 2 + M ------------ - HQ + M HCQ + Q2 +M -------------------- -- HQ2 + CQ + M ②亚硝酸酯的光解:CHQNQ +h r —CHQ + NQ CH 3Q + Q 2 ------------------------------- ---- HQ + H 2CQ ③的光解:HQ + h r -------------------- 2HQ HQ + H 2Q --------------- - HQ + H 2Q R 的来源:RH+ Q ---------------- R + HQ RH + HQ -------- R + H2Q CH 的来源:CHCHQ的光解CH3CHQ +h r 一- CH + CHQ CH 3CQCH的光解CH3CQCH+ h r -------------- 3+ CH s CQ

环境化学(戴树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1.《环境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了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本考试大纲侧重于环境污染化学,着重于各类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等经典内容。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式、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效应、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浓缩机制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需加以重点掌握。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环境化学发展及基本内容 1.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发展动向、研究内容及热点问题 水环境化学 2.天然水的基本特征组成; 3.水体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着重配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沉淀和溶解、水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等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4.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行为与归趋模式。着重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等典型机制与迁移转化模式。 5.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营养物质的来源;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湖水的营养化程度;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大气环境化学 6.大气中污染物的特征; 7.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温室效应;气相大气化学: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化学; 液相大气化学:酸沉降化学、大气中液相反应;大气颗粒物化学); 8.重要的大气环境化学问题:光化学烟雾的定义、特征及形成条件;光化学烟雾主要参与物质;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光化学烟雾危害及防治;光化学烟雾与硫酸型烟雾的对比;太阳和地球辐射间的能量平衡;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及防治对策;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影响因素;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大气平流层的组成;臭氧层的形成和耗损的化学反应;臭氧洞的危害;臭氧层破坏现状及防治。 土壤环境化学 9.土壤组成与性质(吸附、酸碱性、缓冲性及氧化还原性质); 10.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重金属、氮磷); 11.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典型的迁移过程)。土壤中农药迁移的基本特性,扩散质体,流动吸附与分配作用,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 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 12.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及消除。物质透过细胞膜的形式;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生物转化及消除。13.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生物蓄积,生物富集、生物放大和生物积累。 14.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耗氧(有机污染物)、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15.无机物质的生物转化。氮硫的微生物转化,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转化。 16.污染物质的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化效应;重金属元素在诸圈层中的转化效应有机污染物在诸圈层中的转化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17.重金属元素(汞、砷)形态; 18.微生物对水环境中化学物质的作用; 19.有机污染物(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 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与发展动向,掌握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天然水

环境化学总结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一节的要求 1概念: 大气的温度层结: 大气垂直递减率:随高度的升高气温的降低率τ=‐dT \dZ 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空气在上升时的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之比。Τd=dT \dZ 2对流层的特点: 和平流的特点: 3利用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变化判断大气的稳定度 4逆温现象对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有何影响 5掌握大气的源与汇,掌握大气中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概念及其代表物 6掌握大气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 第二节的要求 1初级过程:光解离过程,直接反应,辐射跃迁,无辐射跃迁 次级过程:指在初级过程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进一步发生反应的过程。 2大气中有哪些重要的吸光物质?其吸光特征是什么? ①O2、N2、O3的光离解 ②NO2的光离解 ③亚硝酸和硝酸的光离解 ④二氧化硫对光的吸收 由于SO2的键能较大,在240-400nm 的光不能使其解离,只能生成激发态 ⑤甲醛的光离解 ⑥卤代甲烷的光离解-------近紫外光照射 3掌握· OH 和HO2·的源和汇,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OH 自由基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O3的光分解 (2) HNO2光分解 (3) H2O2光分解 HO2·的主要来源是大气中甲醛(HCHO)的光分解: · OH 和HO2 · 自由基的汇与相互转化 OH 自由基的汇 HO2 · 自由基的汇 自由基通过复合反应而去除 N N N +???→?+?120nm 2hv λO O O +???→?+?nm 4022hv λO O O +???→?+?2nm 9023hv λO NO NO +???→?+?nm 4202 hv λM O M O O +?→?++322 13)(O D O hv O +→+OH O H D O ?→+2)(21 NO OH hv HONO +?→+OH hv O H ?→+222CO HO O O HC HO O H O HC H hv HCHO M +?→+???→?+??+?→+2222? +→?++?→?+3 24 2CH O H OH CH CO H OH CO OH O O HO OH NO NO HO ?+→+??+→+?2322222 2222 22222 O O H HO HO O H OH OH O O H OH HO +→?+?→?+?+→?+?

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 姓名:杨正坤学号: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3、天然水中的总酸度= + 。 4、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和浓度梯度的影响。 5、一般通过湿沉降过程去除大气中颗粒物的量约占总量的,而干沉降只 有。 6、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和专属吸附。 7、无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主要通过沉淀-溶解、、、胶体形成、吸 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 8、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的物质是,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 位的物质是。 9、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其中,活性酸度是土壤中的直接反映,而 潜性酸度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 10、pH的大小显著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和土壤对重金属的。 二、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____________。 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Hg C、Pb D、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 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Hg C、Pb D 、As 4、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___ 的影响。 A、风 B、湍流 C、天气形式 D、地理地势 5、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__ __的光离解。

A、O3 B、H2CO C、H2O2 D、HNO2 6、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___ ____。 A 、RO B 、R自由基 C 、H2O D、HO2 7、酸雨是指pH___ ___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A <6.0 B <7.0 C <5.6 D <5.0 8、在土壤中,下列离子____ ____的交换吸附能力最强。 A、Ca2+ B、Na+ C、Fe3+ D、H+ 9、气溶胶中粒径____ ____μm的颗粒,称为飘尘。 A >10 B <5 C >15 D <10 10、以下__ __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A、盐度升高 B、pH降低 C 、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D、改变氧化还原条件 三、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 1、环境污染: 2、光化学烟雾: 3、优先污染物: 4、分配系数: 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四、简述题(10分,每小题5分) 1、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和成因,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2、影响农药在土壤中进行扩散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完整word版环境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绿色屏障锐减、垃圾、物种濒危、人口激增、温室效应。 2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的占80%~90%。 3环境化学的特点是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4由于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5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变和致畸变作用的所谓“三变”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则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 7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二大气环境化学 1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将大气分为四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2大气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化合物。 3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NOx形成的因素:根据NOx形成的机理,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燃烧温度和空燃比有关。 4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每个CH4分子导致温室效应的内力比CO2分子大20倍。 5氟氯烃类化合物既可以破坏臭氧层也可以导致温室效应。 6逆温: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 7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程度。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空气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之比用Td表示)有关。一般来讲,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越大,气块越不稳定。 8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空气机械运动如风和湍流,由于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想想以及污染源本身特性。 9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10大气中的HO·和HO2·的来源:对于清洁大气O3的光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对于污染大气,如有HNO2和H2O2存在,光解可产生HO·,HO2·主要来源于醛的光解尤其是甲 醛的光解。 11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第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解 反应产生第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的烟雾污染现象。他的特征: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橡胶开裂,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的叶子,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温度较低,而且有强的阳光的照射。 12光化学烟雾的控制对策:控制反应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控制臭氧的浓度。 硫酸烟雾与光化学烟雾的比较

环境化学专业课考研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专业课考研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光子能量公式为_______,通常波长大于_______nm的光就不能引起光化学离解,此时对应的化学键能是_______KJ/mol。 2 光化学烟雾从产生到结束,其中主要污染物依次出现的顺序为_______,二次污染物有_______。 3 天然水的总含盐量(TDS)=。 4 组成水中酸度的三类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的吸附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腐殖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7 天然水中的胶体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类。 8 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光解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9 我国酸雨的关键性离子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大气颗粒物中粒径_______的称为细粒,其主要的化学组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粒径_______的称为粗粒,其主要的化学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絮凝过程的机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向某一含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总酸度_____、无机酸度_____、CO2酸度______、总碱度_____、酚酞碱度_____和苛性碱度_____。 14含碳化合物的厌氧分解过程中,在______细菌的作用下,生成 _________________中间产物,然后在______细菌的作用下,生成______。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总结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总结(课件版) 一、绪论: 1.什么是环境化学 (1)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 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2)定义:它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 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2、环境化学的内容 查明潜在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来源,浓度水平和形态分布;对这些潜在有害物质溯本 求源,并查明它们在环境介质中和不同环境介质之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查明这些潜在有害物质 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发生作用的途径、方式、程度和风险;探索缓解或消除这些有害 物质已造成的影响或防止它们可能造成影响的方法和途径。 3、环境污染物: 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分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于 人类的变化的物质。大部分污染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 4、环境学或毒理学意义的重金属: Hg、Cd、Pb、Zn、Cu、Co、Ni、Ba(钡)、Sn(锡)、Sb(锑)等,从毒性角度讲还包括:As、Be、 Li、Se、B、Al 等。 5、BTEX: 苯、甲苯、乙基苯和三个二甲基苯的异构体。是汽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用作溶剂。这 些化合物是土壤和地下水的常见污染物。 6、PAHs:多环芳烃 7、有机卤化合物: ①氟氯烃(CFCs)②有机溶剂③有机氯农药④PCB 多氯联苯,有209 个同系物和PCT 多氯三 联苯,有8149 个同类物。 8、POPs 名单: 滴滴涕(DDT) 六氯苯二恶英呋喃 9、环境效应: 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发生变化。 10、环境本底:

环境化学试题

试题3 环境化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词3 分,共24分) 1 气温垂直递减率 2 光化学反应 3 吸附等温线 4 盐基饱和度 5 生物放大 6 天然水的碱度 7 Kow 8 标化分配系数 二回答下列问题:(每题6分,共36分) 1 过氧自由基HO2·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2 简述大气污染物汇的机制。 3 简述环境污染物的三致作用。 4 简述土壤的缓冲性能及其原理。 5 水中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并分别加以说明。 6 简要回答河流中的泥沙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的影响,并举例加以说明。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10分) 有如下两个单体系,其中一个是Cu2+、Cu+(pE0= 5.82,[Cu2+ ]=10-5mol/L, [Cu+ ]=10-4mol/L),另一个是Fe3+ 、Fe2+(pE0 = 13.05,[Fe3+]=10-3 mol/L,Fe2+ = 0.1mol/L)。如果各取1升,将其成为一个混合体系,并假定Fe3+被Cu+还原完全,试计算

哪个体系是决定电位? 四分析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某市一家铅锌冶炼厂的含铅废水经化学处理后排入水体中,排污口水中铅的含量为0.3~0.4mg/L,而在下流500 m处水中铅的含量只有3~4μg/L,试分析其原因? 2.确定酸雨pH界限的依据是什麽? 3.下图是C3H6、NO、空气(O2、N2)混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后的时间成分关系图。从图中可知,随NO和C3H6等初始反应物的氧化消耗,NO2和醛量增加;当NO耗尽时,NO2出现最大值。 此后,随着NO2的消耗(浓度下降),O3和其他氧化剂如过氧乙酰硝酸酯(PAN)产生了。试利用大气环境化学原理分析可能发生的环境现象,并阐述其机制。

环境化学试题和标准答案解析

[键入公司名称] 环境化学 黄风雨同舟 baoge 2015/12/21 [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环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1×15=15分) 1.光化学烟雾是一个链反应,链引发反应主要是() A 丙烯氧化生成具有活性的自由基 B HO2和RO2等促进了NO向NO2转化 C NO2的光解 D 甲醛在光的照射下生成自由基 2.属于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的是() A NO3-、SO42- B SO42-、Cl- C SO42-、NH4+ D SO42-、Na+ 3.在水体中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 A 增大 B 减少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4.有一个垂直湖水,pE随湖的深度增加将()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5.降低pH值,水中沉积物重金属的释放量随之() A 升高 B降低 C 无影响 D无法判断 6.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A甲烷、H2O B甲烷、SO2 C O3、CO D CO2、SO2 7.伦敦烟雾事件成为,美国洛杉机烟雾成。 A 光化学烟雾 B 酸性烟雾 C 硫酸性烟雾 D 碱性烟雾 8.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______。 A 寒冷的夜间 B 多云的冬季 C 寒冷而晴朗的冬天 D 寒冷而晴朗的夜间 9.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10 大气中重要自由基是() A HO HO2 B HO R C R RO2 D R HO2 11. 在某个单位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得多,则此时该单位体系几乎等于混合复杂体系的PE,称之为“决定电位”。在一般天然水环境中,是“决定电位”物质。 A 溶解CO2 B 溶解氧 C 溶解SO2 D 溶解NO2 12. 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光解和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在水体中进行迁移转化。 A 吸附作用 B 配合作用 C 挥发作用 D 水解作用 13. 土壤的可交换性阳离子有两类,一类是致酸离子;另一类是盐基离子,下面离子中属于致酸离子是。 A H+、Ca2+ B H+、Mg2+ C Na+、AI3+ D H+、AI3+ 14. 光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后可产生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下面氯化氢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属于次级过程的是。 A HCl + hv → H + Cl (1) B H + HCl → H2 + Cl (2) C Cl + Cl → M (3) 15. 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Г)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Гd)两者有关。大气垂直递减率是指,若表明大气是稳定的。 A Г=-dT/dz B Г=dT/dz C Г<Гd D Г>Гd

环境化学试题

《环境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1. 由可见光(400nm<λ<78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是(c=×108m/s,h=×光量子)。 2. 大气颗粒物有三种重要的表面性质:、和。雨滴的形成就属于。 3. 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4. 根据土壤中H+离子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和潜在酸度,根据提取液的不同,潜在酸度分为和。代换性是矿物质土壤潜在酸度的主要来源。 5. 是无色气体,是清洁空气的组分,也是低层大气中含量最高的含氮化合物;矿物燃料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NO X以为主,通常占90%以上。植物摄取氮的主要形态是和。 6. 将下列物质:乙烯、正丁烯、正丁烷和丁二烯,按照光化学反应活性大小依次排列为。 7. 大气颗粒物依照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分别是 、和,并用来解释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归宿。其中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颗粒物,以及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而生成的二次颗粒物。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可吸入粒子定为D p<的颗粒物。 8. 由电介质促成的聚集称作,而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称作;根据DLVO理论把和考虑为仅有的作用因素。 9. 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值为,水中Cd2+浓度是(已知饱和H2S溶液的浓度为L,解离常数K1为×10-8,K2为×10-15,CdS的溶度积为×10-27)。 10. 亚硝酸吸光后发生光离解,一个初级过程为:HNO2 + hv →+ ;另一个初级过程为:HNO2 + hv →+ 。 11. 腐殖质可溶于碱而不溶于酸的部分称为,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部分称为。腐殖质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是通过它对金属离子的和来实现。 12. 根据温度层结、密度层结和运动规律,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其中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升高的是和;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的是和;臭氧主要分布在中;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的中;内的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该层也称为电离层。 13. 由近紫外光(200nm<λ<40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E应满足:(c=×108m/s,h=×光量子)< E < 。 14. 将下列物质:乙烯、正丁烯、正丁烷和异丁烯,按照光化学反应活性大小依次排列为 > > > 。 二、单项选择题 1. 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是由于贫穷造成的,并明确提出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石油大学 环境化学 在线考试附答案

《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⒈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和三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迁移形式是。 ⒉由近紫外光(200nm<λ<40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E应满足:(c=3.0×108m/s,h=6.626×10-34J.s/光量子) < E < 。 ⒊将下列物质:乙烯、正丁烯、正丁烷和异丁烯,按照光化学反应活性大小依次排列为 > > > 。 ⒋大气颗粒物依照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分别是、和,并用来解释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归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可吸入粒子定为D p <的颗粒物。 5.根据温度层结、密度层结和运动规律,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其中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的是和;臭氧主要分布在中; 内的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该层也称为电离层。 6.由可见光(400nm<λ<78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是(c=3.0×108m/s,h=6.626×10-34J.s/光量子) < E < 。 7.大气颗粒物有三种重要的表面性质:、和。雨滴的形成就属于。 8.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9.根据土壤中H+离子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和潜在酸度,根据提取液的不同,潜在酸度分为和。代换性是矿物质土壤潜在酸度的主要来源。 10.含镉废水通入H 2 S达到饱和并调整pH值为8.0,水中Cd2+浓度是(已知饱和 H 2S溶液的浓度为0.1mol/L,解离常数K 1 为8.9×10-8,K 2 为1.3×10-15,CdS的溶度积为 7.9×10-27)。 11.已知25℃时,E0(Fe3+/Fe2+)=0.68V,a(Fe3+)=0.01mol/L, a(Fe2+)=0.1mol/L。计算pE0为,pE为。 12.水中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和 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环境化学》(A ) 评阅人 复查人签名 合分人签名 一.填空(每空1分) 1.环境问题是在 工业化 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 排放 和过度开发 资源 ; 2.可持续发 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 协调 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 承 载力 ; 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 垂直 对流运动,在平 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 水平 运动; 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 传输 。 5.当Γ<Γd 时,大气处于 稳定 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 光 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 多环芳 烃 ; 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

该反应机制为: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转化和增殖、自 由基氧化NO 、链终止; 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 平衡; 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光化学烟雾。 11.伦敦烟雾也称为硫酸型烟雾。 12.当降水的pH值 5.0 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10um 的颗粒物; 14.PAN是指大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物; 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 成生 命体; 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Cd ; 17.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甲基汞。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 -OH -COOH -CHO 等官能团; 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 中; 20.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 为 CO2、 H2CO3、 HCO3-; 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 凝、

《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 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化学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环境是指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相适应)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中心事物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对人类社会而言,环境就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2、构成环境的四个自然圈层包括土壤-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3、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定为“世界地球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4、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对象是解决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两个方面。 5、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洪灾等。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目前的环境问题一般都是次生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该变,如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 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几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6、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个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环境污染物定义: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镉Cd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 Hg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重要污染物 (1)元素:Cr,Hg,As,Pb,Cl (2)无机物:CO2,NOx,SO2,KCN (3)有机化合物和烃类:烷烃(饱和)、芳香烃(苯环)、不饱和非芳香烃(不饱和,不带苯环)、多环芳烃 (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三丁基锡 (5)含氧有机化合物:环氧乙烷、醚、醇、醛、酮、酚、有机酸等 (6)有机氮化合物:胺、腈、硝基苯、三硝基苯(TNT) (7)有机卤化物:氯仿(四氯化碳)、PCBs、氯代二恶英、氯代苯酚 (8)有机硫化合物:硫醇类(甲硫醇)、硫酸二甲酯 (9)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农药、磷酸二甲酯、磷酸三乙酯 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