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5_走停问题题库教师版

3-2-5_走停问题题库教师版

3-2-5_走停问题题库教师版
3-2-5_走停问题题库教师版

1、学会化线段图解决行程中的走停问题

2、能够运用等式或比例解决较难的行程题

3、学会如何用枚举法解行程题

Hi 知识点拨

本讲中的知识点较为复杂,主要讲行程过程中出现休息停顿等现象时的问题处理。解题办法比较驳杂。

:],忖例题精讲

【例1】龟兔进行10000米跑步比赛。兔每分钟跑400米,龟每分钟跑80米,兔每跑5分钟歇25分钟,谁先到达终点?

【解析】龟所用的时间是10000 80 125 (分钟),兔子跑的时间是10000 400 25 (分钟),歇了(25 5 1) 25 100 (分钟),共用25 100 125 (分钟)。所用的时间相同,因此同时到达。

【巩固】龟兔赛跑,全程6千米,兔子每小时跑15千米,乌龟每小时跑3千米,乌龟不停的跑,但兔子边跑边玩,它先跑1分钟后玩20分钟,又跑2分钟后玩20分钟,再跑3分钟后玩20分钟...................

问它们谁胜利了?胜利者到终点时,另一个距离终点还有多远?

【解析】乌龟不停的跑,所以乌龟跑完全程需要 6 3 2 (小时),即120分钟,由于兔子边跑边玩,120 20 5 (1 2 3 4 5 5 ,也就是兔子一共跑了1 2 3 4 5 5 20 (分钟),跑了

20 60 15 5(千米),即乌龟到达终点时,兔子刚刚跑了5千米,所以乌龟胜利了,领先兔子

6 5 1(千米)

【例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5.8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4千米,但每行30分钟就休息5分钟;乙每小时行12千米,则经过 _____________ 小时 ________ 分的时候两人相遇.

1

【解析】经过2小时15分钟的时候,甲实际行了2小时,行了4 >2=8千米,乙则行了12 2— 27千

4 米,两人还相距35.8 —27- 8=0.8千米,此时甲开始休息,乙再行0.8 12冷0=4分钟就能与甲相

遇.所以经过 2 小时19 分的时候两人相遇.

【巩固】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向B地前进。甲每行5分钟休息2分钟;乙每行210米休息3分钟。甲出发后50分钟到达 B 地,乙到达 B 地比甲迟了10分钟。已知两人最后一次的休息地点相距70 米,两人的速度是每分钟行多少米?

解析】50

例3】在400 米的环行跑道上,A, B 两点相距100 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甲每秒跑 5 米,乙每秒跑 4 米,每人每跑100 米,都要停10 秒钟。那么甲追上

乙需要时间是多少秒?

解析】甲实际跑100/(5-4)=100(秒)时追上乙,甲跑100/5=20(秒),休息10 秒;乙跑100/4=25

100 秒时,已经休息4 次,刚跑完第5 次,共用140 秒;这秒),休息10 秒,甲实际跑

时乙实际跑了100 秒,第 4 次休息结束。正好追上。

巩固】绕湖一周是24千米,小张和小王从湖边某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王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走 1 小时后休息5分钟,小张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每走50 分钟休息10分钟,两人出发多长时间第一次相遇?

解析】 2 时40 分

例4】邮递员早晨7 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山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 千米上坡路,8 千米下坡路.他上坡时每小时走 4 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 5 千米,到达目的地停留 1 小时以后,又从原路返回,

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

解析】从整体上考虑,邮递员走了12+8=20千米的上坡路,走了12+8=20千米的下坡路,所以共用时间为:2014+2015=9 (小时),邮递员是下午7+10—12=5 (时)回到邮局。

巩固】小红上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10分钟,下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5分钟.已知小红下山的速度是上山速度的

2 倍,如果上山用了

3 时50 分,那么下山用了多少时间?

【解析】上山用了3时50分,即60 3+50=230 (分),由230 (30+10)=5……3,0得到上山休息了5次,走了230-10 53180(分)?因为下山的速度是上山的2倍,所以下山走了180乞=90(分).由90 -30=3知0下山途中休息了2次0所以下山共用90+5 32=100(分)=1 时40分.

巩固】某人上山时每走30分休息10分0下山每走30分休息5分。已知下山的速度是上山速度的 1.5 倍0如果上山用了3时50分0那么下山用多少时间?

解析】 2 时15 分

例5】一辆汽车原计划 6 小时从A 城到 B 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0因故在途中停留了

30 分钟。

如果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B城,汽车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就应该提高12千米/时,那么A、B

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3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即行驶了3小时,那么他后一半路程行驶了 2.5小时,2.5小时比原来2.5小时多行驶2.5 12=30千米。则原来的速度为30专3-2.5)=6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60 B=360 (千米)

【巩固】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分钟行750米,预计50分钟到达?但汽车行驶到路程的3/5时,出了故障,用5分钟修理完毕,如果仍需在预定时间内到达乙地,汽车行驶余下的路程时,每分钟必须比

原来快多少米?

【解析】当以原速行驶到全程的3/5时,总时间也用了3/5,所以还剩下50 11 —3/5)=20分钟的路程;修

理完毕时还剩下20—5=15分钟,在剩下的这段路程上,预计时间与实际时间之比为20 :15= 4 : 3,

根据路程一定,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实际的速度与预定的速度之比也为 4 : 3,因此每分钟应

比原来快750 4/3 —750=250米.

【例6】一列火车出发1小时后因故停车0.5小时,然后以原速的3/4前进,最终到达目的地晚1.5小时.若出发1小时后又前进90公里再因故停车0.5小时,然后同样以原速的3/4前进,则到达目的地仅晚1小时,那

么整个路程为多少公里?

3

【解析】出发1小时后因故停车0.5小时,然后以原速的前进,最终到达目的地晚 1.5小时,所以后

4

3 3

面以原速的一前进的时间比原定时间多用 1.5 0.5 1小时,而速度为原来的,所用时间为原

4 4

4 4

来的一,所以后面的一段路程原定时间为 1 (— 1) 3小时,原定全程为4小时;出发1小时

3 3

3

后又前进90公里再因故停车0.5小时,然后同样以原速的前进,则到达目的地仅晚1小时,

4

4

类似分析可知又前进90公里后的那段路程原定时间为(1 0.5) (- 1) 1.5小时.所以原速度

3

行驶90公里需要1.5小时,而原定全程为4小时,所以整个路程为90 1.5 4 240公里.

【例7】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经过18小时两车在某处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少行8千米,货车每行3小时要停驶1小时。问:两地之间的铁路

长多少千米?

【解析】1488

【例8】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分钟行750米,预计50分钟到达.但汽车行驶到路程3/5时,出了故障,用5分钟修理完毕,如果仍需在预定时间内到达乙地,汽车行驶余下的路程时,每分钟必须比原来快多少米?

3 3 3

【解析】当以原速行驶到全程的时,总时间也用了,所以还剩下50 (1 ) 20分钟的路程;修理

5 5 5

完毕时还剩下20 5 15分钟,在剩下的这段路程上,预计时间与实际时间之比为20:15 4:3,

4 3

所以相应的速度之比为4:3,因此每分钟应比原来快750 250米?

3

【例9】甲、乙两站相距42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站出发驶向乙站,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客车到达乙站后停留1小时,又以原速返回甲站?则两车迎面相遇的地点离乙站有多少千米?

【解析】两车相遇时,S和420 2 840千米,要用公式S和(v1 v2) t,应使得两车的时间保持一

致,而客车中途停留了1小时,可以看作货车提前行驶1小时,所以将此间货车行驶的40千米

减去,取S和840 40 800千米,t客车行驶的时间800 (40 60) 8小时,因此客车

行驶了60 8 480 420 60千米,相遇地点距离乙站60千米.

【例10】乙二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80米,乙每分钟行60米.出发一段时间后,二人在距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如果甲出发后在途中某地停留了一会儿,二人还将在距中点120

米处相遇?问:甲在途中停留了多少分钟?

【解析】第一次,甲比乙多走的路程S差120 2 240米,根据公式S差(w V2) t ,可知两人的相

遇时间为240 (80 60) 12 min,两地相距(80 60) 12 1680米;两次相遇地点关于中点对

称,则可知,乙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走的路程也是S差120 2 240米,所以乙比第一次多用了

240 60 4分钟;甲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走的路程也是240米,甲比第一次少用了240 80 3分

钟,所以甲在途中停留了4 3 7分钟.

【例11】甲每分钟走80千米,乙每分钟走60千米.两人在A , 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E相遇,如果甲在途中休息7分钟,则两人在F地相遇,已知为C为AB中点,而EC=FC,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

米?

【解析】由速度比甲:乙=4: 3 得AE:BE=4:3 即假设AE为4份,则BE为3份.因为C为中点,且

3 1

EC=FC所以AF=3份.在速度比不变的情况下,同样的时间甲走3份路程,乙应该走3X— = 2 份

4 4

1 7

路程.那么,在甲休息时,乙多走的7分钟路程就相当于4份一2—份=一份.AB总距离为:(60 X)

4 4

丄 X7=1680千米

4

【巩固】一辆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7小时,一辆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9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中途货车因故停车2小时,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3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

千米?

【解析】240

【例1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5.8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4千米,但每行30分钟就休息5分钟;乙每小时行12千米,则经过 _____________ 小时________ 分的时候两人相遇.

1

【解析】经过2小时15分钟的时候,甲实际行了2小时,行了 4 X=8(千米),乙则行了12 2 — 27 (千

4 米)两人还相距35.8 —27-8=0.8 (千米),此时甲开始休息,乙再行0.8 12 X0=4分钟就能与甲相遇?所以经过2小时19分的时候两人相遇.

【例13】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0.8倍.已知大轿车比小轿车早出发17分钟,它在两地中点停了5分钟后,才继续驶往乙地;而小轿车出发后中

途没有停,直接驶往乙地,最后小轿车却比大轿车早4分钟到达乙地?又知大轿车是上午10时

从甲地出发?求小轿车追上大轿车的时间.

【解析】小轿车晚于大轿车从甲地出发,先于大轿车到达乙地,说明两车一定在中间某时间相遇?如图13-4, A(甲地)与B(乙地)中点记为C则相遇地点可能在AC之间,可能在C点,也可能在CB 之间?另一方面,大轿车先出发17分钟,晚到4分钟,中间又停了5分钟,一共比小轿车多走

16分,而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的0.8倍.从这里可以求出从A到B大、小轿车在不停的情况

下各需要多少时间,再根据三种情况按顺序判断相遇地点在哪里.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的0.8倍,可以知道大轿车不停顿地从A到B所用的时间是小轿车的 1.25倍;而由分析得出小轿车比

大轿车少用16分钟,用差倍问题可以得出走完全程小轿车需要用时:16十1.25-1)=64分钟.大轿车用时:64 X.25=80分钟.大轿车从A到C用时80 1=40分钟,在C停留5分钟,离开C时10 时45分.而小轿车在10时17分出发,经过64 1=32分钟到达C,即卩10时49分到达C .也就是说,小轿车在C时,与大轿车相差大轿车4分钟行驶的路程.而另一方面,小轿车10时17+64

分,即11时21分到达B,此时大轿车距小轿车相差也是大轿车4分钟的行驶的路程,只不过这

一次小轿车在前面.小轿车由在大轿车后面大轿车4分钟的路程,变为大轿车前距大轿车4分钟

路程,易知小轿车一定在这两个时刻的中点与大轿车相遇,即10点49分与11时21分的中点相

遇?即11时5分小轿车追上大轿车.

【例14】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小张先骑摩托车从甲地出发

,1小时后小李驾驶汽车从甲地出发

,两人同 时到达乙地?摩托车开始速度是每小时

50千米,中途减速后为每小时 40千米?汽车速度是每小时

80千米,汽车曾在途中停驶10分钟?那么小张驾驶的摩托车减速是在他出发后的多少小时

?.

【解析】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行驶时问为

100側=1.25小时=1小时15分钟,加上中途停驶的10分钟,共用

时1小时25分钟.而小张先小李 1小时出发,但却同时到达,所以小张从甲到乙共用了 分钟,即2最小时?以下给出两种解法:

x 1.所以小张驾驶的摩托车减速是在他出发后

3

速度行驶,需100 40=2.5小时.依据鸡兔同笼的思想知

,小张以每小时 5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

【例15】甲、乙两人同时从 A 、 B 两点出发,甲每分钟行 80米,乙每分钟行60米,出发一段时间后, 两人在距

中点的 C 处相遇;如果甲出发后在途中某地停留了

7分钟,两人将在距中点的 D 处

相遇,且中点距 C 、 D 距离相等,问 A 、 B 两点相距多少米?

80 : 60 =4 : 3,相遇的时候时间相等,路程比等于速度之比,相遇时甲走了

全程的4/7,乙走了全程的3/7?第二次甲停留,乙没有停留,且前后两次相遇地点距离

中点相等, 所以第二次乙行了全程的 4/7,甲行了全程的3/7 ?由

于甲、乙速度比为

4 : 3,根据时间一定,路

程3/7 3/4比等于速度之比,所以甲行走期间乙走了,所以甲停留期间乙行了 4/7 — 3/7 3/4=1/4 , 所以 A 、B 两点的距离为 60 X 勻/4=1680(米)?

2小时25

方法一:设小张驾驶的摩托车减速是在他出发后

5

X 小时,有50如40 X 先X

100 ,解得

方法二:如果全程以每小时 50千米的速度行驶

,需100 50=2小时的时间,全程以每小时 40千米的

2.5 2 — 12

2.5 2

1

的路程,即行驶了 100- 100

6 6

50

50

1 50

千米的路程,距出发50 50

1

小时.

3 3

3

【解析】甲、乙两人速度比为

小学数学 走停问题.教师版

1、 学会化线段图解决行程中的走停问题 2、 能够运用等式或比例解决较难的行程题 3、 学会如何用枚举法解行程题 本讲中的知识点较为复杂,主要讲行程过程中出现休息停顿等现象时的问题处理。解题办法比较驳杂。 模块一、停一次的走停问题 【例 1】 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 ,B 两城相向行驶,6时后可在途中某处相遇。甲车因途中发生故障抛 描,修理2.5时后才继续行驶,因此从出发到相遇经过7.5时。甲车从A 城到B 城共用多长时 间?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12.5时。由题意推知,两车相遇时,甲车实际行驶5时,乙车实际行驶7.5时。与计划的6时相 遇比较,甲车少行1时,乙车多行1.5时。也就是说甲车行1时的路程,乙车需行1.5时。进一步推知,乙车行7.5时的路程,甲车需行5时。所以,甲车从A 城到B 城共用7.5+5=12.5(时)。 【答案】12.5时 【例 2】 龟兔赛跑,同时出发,全程6990米,龟每分钟爬30米,兔每分钟跑330米,兔跑了10分钟就 停下来睡了215分钟,醒来后立即以原速往前跑,问龟和兔谁先到达终点?先到的比后到的快 多少米?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先算出兔子跑了330103300?=(米),乌龟跑了30215106750?+=()(米) ,此时乌龟只余下69906750240-=(米) ,乌龟还需要240308÷=(分钟)到达终点,兔子在这段时间内跑了83302640?=(米) ,所以兔子一共跑330026405940+=(米).所以乌龟先到,快了699059401050-=(米) . 【答案】1050米 【例 3】 快车与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 5时相遇。已知慢车从乙地到甲地用 12.5时,慢车到甲地停留1时后返回,快车到乙地停留2时后返回,那么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 第二次相遇共需多长时间?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11时36分。快车5时行的路程慢车需行12.5-5=7.5(时),所以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为7.5∶5 =3∶2。因为两车第一次相遇时共行甲、乙两地的一个单程,第二次相遇时共行三个单程,所以若两车都不停留,则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需10时。现在慢车停留1时,快车停留2时,所 以第一次相遇后11时,两车间的距离快车还需行60分,这段距离两车共行需3603632 ?=+(分)。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共需11时36分。 【答案】11时36分 例题精讲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走停问题

列方程解行程问题教师版

列方程解行程问题 一、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三要素:1.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必须是整式(即分母不含有未知数)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经整理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 2、解一元二次方程 三、行程问题中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时间=,速度=(注意单位:路程——米、千米;时间——秒、分、时;速度——米/秒、米/分、千米/小时) 行程问题解决方法:画图分析法 4、 常见的行程问题中的类型 直线型的行程问题 (1) 相遇问题 1、 同时相遇 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00公里,一列快车同时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40公里,几个小时后两车相遇?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快车的速度×快车的时间=总路程 解:设x小时后相遇 [这个x小时同时是慢车的时间也是快车的时间] 100x+140x=480 x=2 答:2小时后相遇 2、先后相遇 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00公里,1小时之后,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40公里,快车开出几个小时后两车相遇?

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1+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2+快车的速度×快车的时间=总路程 解:设x小时后相遇 [这个x小时同时是慢车的时间也是快车的时间] 100*1+100x+140x=480 答:小时后两车相遇。 3、同时不相遇(相距) 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00公里,一列快车同时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40公里,几个小时后两车相距60公里? 情况一:相遇前相距 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快车的速度×快车的时间+相互距离=总路程解:设x小时后相遇 [这个x小时同时是慢车的时间也是快车的时间] 100x+140x+60=480 答:小时后相距60公里 情况二:相遇后相距 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快车的速度×快车的时间-相互距离=总路程解:设x小时后相遇 [这个x小时同时是慢车的时间也是快车的时间] 100x+140x-60=480 答:小时后相距60公里 慢车速×时间1 +慢车速×时间2 +快车速×时间2 =总路程 总结: 慢车速×时间+快车速×时间= 总路程

(完整版)最全的走停行程问题总结

走走停停的行程问题 1、骑车人沿公共汽车路线前进,他每分行300米,当他离始发站3000米时,一辆公共汽车从始发站出发,公共汽车每分行700米,并且每行3分到达 一站停车1分。问:公共汽车多长时间追上骑车人? 方法一:11分。提示:列表计算: 方法二: 3*(700-300)=1200(米)即当人车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200米时,汽车与人的速度差是700-300=400(米/分);当人车的距离大于1200米时,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00×3/4=525(米/分)这时汽车与人的速度差是 525-300=225(米/分)因为:3000>1200 3000-225*4=2100>1200; 3000-225*8=1200(米); 1200/400=3(分钟) 8+3=11(分钟)公共汽车11分钟追上骑车人。 方法三: 假设汽车不停, 那么汽车追上骑车人至少需要: 3000/(700-300)=7.5(分钟) 所以可以知道在此时间内汽车至少要停两次,花费8分钟. 汽车8分钟行驶距离: 700*(8-2)=4200(米),骑车人8分钟行驶距离: 300*8=2400(米) , 8分钟后 人车相距: 3000+2400-4200=1200(米),1200米小于汽车三分钟行驶距离, 因此, 汽车追上骑车人还需要: 1200/(700-300)=3(分钟) 结论: 汽车追上骑车人需要: 8+3=11(分钟) 方法四: 700-300=400(m) (400+400+400-300)+(400+400+400-300)+(400+400+400)=3000(m)

4 + 4 + 3 =11(分)答:公共汽车11分追上骑车人。

行程问题基础题库教师版

3-1-1-行程问题基础 教学目标 1.行程的基本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行程题. 2.掌握单个变量的平均速度问题及其三种基本解题方法:“特殊值法”、 “设而不求法”、“设单位1法” 3.利用对比分析法解终(中)点问题 知识精讲 一、s、v、t探源 我们经常在解决行程问题的过程中用到s、v、t三个字母,并用它们来分别代表路程、速度和时间。那么,为什么分别用这三个字母对应这三个行程问题的基本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表示时间的t,这个字母t代表英文单词time,翻译过来就是时间的意思。表示速度的字母v,对应的单词同学们可能不太熟悉,这个单词是velocity,而不是我们常用来表示速度的speed。velocity表示物理学上的速度。与路程相对应的英文单词,一般来说应该是distance,但这个单词并不是以字母s开头的。关于为什么会用s来代表路程,有一个比较让人接受的说法,就是在行程问题的公式中,代表速度的v和代表时间的t在字母表中比较接近,所以就选取了跟这两个字母位置都比较接近的s来表示速度。 二、关于s、v、t三者的基本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可简记为:s=vt 路程÷速度=时间可简记为:t=s÷v 路程÷时间=速度可简记为:v=s÷t

三、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 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 板块一、简单行程公式解题 【例 1】韩雪的家距离学校480米,原计划7点40从家出发8点可到校,现在还是按原时间离开家,不过每分钟比原来多走16米,那么韩雪几点就 可到校? 【解析】原来韩雪到校所用的时间为20分钟,速度为:4802024 ÷=(米/分),现在每分钟比原来多走16米,即现在的速度为241640 +=(米/分),那么现在上学所用的时间为:4804012 ÷=(分钟),7点40分从家出发,12分钟后,即7点52分可到学校. 【巩固】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下午3点,一辆马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每小时走10千米;晚上9点,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为了使汽 车不比马车晚到达乙地,汽车每小时最少要行驶多少千米?. 【解析】马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100÷10=10小时,在汽车出发时,马车已经走了9-3=6(小时)。依题意,汽车必须在10-6=4小时内到达乙地,其每小时 最少要行驶100÷4=25(千米). 【巩固】两辆汽车都从北京出发到某地,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15小时可到达。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如果客车想与货车同时到达某地,它要比货 车提前开出几小时? 【解析】北京到某地的距离为:6015900 ?=(千米),客车到达某地需要的时间为: -=(小时),所以客车要比货车提前开出3小9005018 ÷=(小时),18153 时。

火车问题_题库教师版

火车问题 教学目标 1、会熟练解决基本的火车过桥问题. 2、掌握人和火车、火车与火车的相遇追及问题与火车过桥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火车与多人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 知识精讲 火车过桥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 (二)、相遇、追及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三)、火车过桥问题 1、火车过桥(隧道):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有长度、但没速度, 解法:火车车长+桥(隧道)长度(总路程) =火车速度×通过的时间; 2、火车+树(电线杆):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没长度、没速度, 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火车速度×通过时间; 2、火车+人: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没长度、但有速度, (1)、火车+迎面行走的人:相当于相遇问题, 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迎面错过的时间; (2)火车+同向行走的人:相当于追及问题, 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 ×追及的时间; (3)火车+坐在火车上的人:火车与人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 ×迎面错过的时间(追及的时间); 4、火车+火车: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也有长度、有速度, (1)错车问题:相当于相遇问题, 解法:快车车长+慢车车长(总路程) = (快车速度+慢车速度) ×错车时间; (2)超车问题:相当于追及问题, 解法:快车车长+慢车车长(总路程) = (快车速度—慢车速度) ×错车时间;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 模块一、火车过桥(隧道、树)问题 【例 1】一列火车长200米,以60米每秒的速度前进,它通过一座220米长的大桥用时多少?

六年级奥数行程走停、变速问题

走停与变速问题 六年级奥数行程走停、变速问题 算术方法对于运动过程的把握非常细致,但必须一步一步来; 折线图则显得非常直观,每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也易于确定; 方程的优点在于无需考虑得非常仔细,只需要知道变速点就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把大量的推理过程转化成了计算. 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⑴公式法 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 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⑶比例法 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 ⑷分段法 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 ⑸方程法 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

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 学会画线段图解决行程中的走停问题 能够运用等式或比例解决较难的行程题 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 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一、走停问题 【例 1】一辆汽车原计划6小时从A城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因故在途中停留了30分钟。 如果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B城,汽车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就应该提高12千米/时,那么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分钟行 750 米,预计 50 分钟到达.但汽车行驶到路程的3/5时,出了故障,用 5 分钟修理完毕,如果仍需在预定时间内到达乙地,汽车行驶余下的路程时,每分钟必 须比原来快多少米? 【例 2】甲每分钟走80千米,乙每分钟走60千米.两人在A , 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E相遇,如果甲在途中休息7分钟,则两人在F地相遇,已知为C为AB中点,而EC=FC,那么AB两地相距 多少千米? 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0.8倍.已知大轿车比小轿车早出发17分钟,它在两地中点停了5分钟后,才继续驶往乙地;而小轿车出发后中途没有 停,直接驶往乙地,最后小轿车却比大轿车早4分钟到达乙地.又知大轿车是上午10时从甲地 出发.求小轿车追上大轿车的时间.

走停问题新思考总结(走走停停)

走走停停的行程问题 1.在400米环形跑道上,A、B两点的跑道相距200米,甲、乙两人分 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7米,乙每秒跑5米,他们每人跑100米都停5秒.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秒? ----------------------------------------------------------------- 经过我认真思考后总结如下: 情况1,如果在乙休息结束的时候追上,甲比乙多休息1次,多5秒,用时最少。 情况2,如果在休息过程中且又没有休息结束,那么甲比乙多休息的时间,就在这5~10秒之间。用时介于情况1与情况3之间 情况3,如果在行进中追上,甲比乙多休息2次,多10秒。用时最多。 显然我们考虑的顺序是首先看是否在结束时追上,又是否在休息中追上,最后考虑在行进中追上。 为了更好一点思考这类题目: 先按情况1,计算出甲乙行走的路程,如果都是100(休息间隔距离)的整数倍,就说明本题答案满足条件1了,不用考虑情况2和情况3了。 如果满足不了情况1,就按情况3计算。不管满足不满足都要考虑下面情况(情况2的情形),情况1和情况3计算出的甲行走的路程,这两个路程之间有没有是100的整数倍,如果有,情况2就是答案了。 否则答案就是情况3。 ------------------------------------------------------------------- 本题答案详细解答: (1)情况1,假设在乙休息结束时被甲追上。 追及时间为:(200+5*5)/(7-5)=112.5(秒),这时甲行了112.5*7=787.5(米),乙行了112.5*5+5*5=587.5(米)。由于787.5和587.5都不是100整数倍,情况1不满足条件。 (2)情况3,假设在乙行进过程中被甲追上。 追及时间为:(200+10*5)/(7-5)=125(秒),这时甲行了125*7=875(米),乙行了125*5+10*5=675(米)。用时(用甲计算):875/7+8*5=165(秒)。用时(用乙计算):675/5+6*5=165(秒)。 (2)情况2,由于787.5和875之间有800是100的整数倍,所以,在乙休息过程中被甲追上。用时800/7+7*5=149又2/7(秒)。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走走停停)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走走停停 先出一道比较简单的: 在200米环形跑道上,甲、乙两人从同一个点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7米,乙每秒跑5米,他们每人跑100米都停5秒.那么,甲追上乙一圈需要多少秒? 提高一些难度:第二题 在200米环形跑道上,甲、乙两人从同一个点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7米,乙每秒跑5米,甲每跑100米停5秒.乙每跑30米停10秒.那么,甲追上乙一圈需要多少秒? 两者都在途中时,追上,可以套用这个方法,进行简单计算可得,结果为165秒。计算过程 但是不适用乙在休息的时候被追上。 这时,甲比乙多休息的时间为5~10秒。而并非10秒整! 现在,我们假设在同一个地点,甲比乙晚出发200/7+5=235/7至200/7+10=270/7秒的之间,在追赶中,甲就要比乙少用这么多时间,由于甲走100米比乙少用100/5-100/7=40/7秒。 因为270/7÷40/7除不断,即第一次追上不是在乙休息结束的时候追上的。因为在这个范围内有240/7÷40/7=6是整数,说明在乙休息中追上的。甲共走了6×100+200=800米,休息了7次,计算出时间就是800/7+7×5=149又2/7秒。 明显这个数据比165秒要提前很多。165秒实际上是第二次被追上 走走停停行程问题 在有些行程问题中,既有路程上的前后调头,又有时间上的走走停停,同时

又有速度上的前后变化。遇到此类问题,我们应分析其中的运动规律,把整个运动过程分成几段,再仔细分析每一段中的情况,然后再类推到其它各段中去。这样既可使运动关系明确、简化,又可减少复杂重复的推理及计算。 例:甲、乙两名运动员在周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进行10000米长跑比赛,两人从同一起跑线同时起跑,甲每分钟跑400米,乙每分钟跑360米,当甲比乙领先整整一圈时,两人同时加速,乙的速度比原来快,甲每分比原来多跑18米,并且都以这样的速度保持到终点。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终点? 【题目】甲乙两人同时从一条800环形跑道同向行驶,甲100米/分,乙80米/分,两人每跑200米休息1分钟,甲需多久第一次追上乙? 【解答】这样的题有三种情况:在乙休息结束时被追上、在休息过程中被追上和在行进中被追上。很显然首先考虑在休息结束时的时间最少,如果不行再考虑在休息过程中被追上,最后考虑行进中被追上。其中在休息结束时或者休息过程中被追上的情况必须考虑是否是在休息点追上的。 由此首先考虑休息800÷200-1=3分钟的情况。甲就要比乙多休息3分钟,就相当于甲要追乙800+80×3=1040米,需要1040÷(100-80)=52分钟,52分钟甲行了52×100=5200米,刚好是在休息点追上的满足条件。行5200米要休息5200÷200-1=25分钟。 因此甲需要52+25=77分钟第一次追上乙。 休息点不同的走走停停行程问题 【题目】在400米环形跑道上,A、B两点的跑道相距2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7米,乙每秒跑5米,

3-1-2_相遇与追及问题.题库教师版.doc

1、 根据学习的“路程和=速度和× 时间”继续学习简单的直线上的相遇与追及问题 2、 研究行程中复杂的相遇与追及问题 3、 通过画图使较复杂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融合多种方法达到正确理解题目的目的 4、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相遇 甲从A 地到B 地,乙从B 地到A 地,然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甲和乙一起走了A,B 之间 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 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速度和×相遇时间. 一般地,相遇问题的关系式为: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即=t S V 和和 二、追及 有两个人同时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路程,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路程之差(追及路程).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的时间(追及时间)内: 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 3-1-2相遇与追及问题

追及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追及时间-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速度差×追及时间. 一般地,追击问题有这样的数量关系: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即=t S V 差差 例如:假设甲乙两人站在100米的跑道上,甲位于起点(0米)处,乙位于中间5米处,经过时间t 后甲乙同时到达终点,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和v 乙,那么我们可以看到经过时间t 后,甲比乙多跑了5 米,或者可以说,在时间t 内甲的路程比乙的路程多5米,甲用了时间t 追了乙5米 三、在研究追及和相遇问题时,一般都隐含以下两种条件: (1)在整个被研究的运动过程中,2个物体所运行的时间相同 (2)在整个运行过程中,2个物体所走的是同一路径。 ???÷??÷?÷?????÷?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问题速度和=总路程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问题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速度差=追及路程追及时间 模块一、直线上的相遇与追及问题 【例 1】 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6千米,货车每小时行 48千米。3.5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个城市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解析】 本题是简单的相遇问题,根据相遇路程等于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得到甲乙两地路程为:(46+48) ×3.5=94×3.5=329(千米). 【巩固】 两地间的路程有255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 行40千米。甲、乙两车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解析】 根据相遇公式知道相遇时间是:255÷(45+40)=255÷85=3(小时),所以甲走的路程为:45×3=135 (千米),乙走的路程为:40×3=120(千米).

小学奥数盈亏问题题库教师版

知识点说明: 盈亏问题的特点是问题中每一同类量都要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分配不足时,称之为“亏”,分配有余称之为“盈”;还有些实际问题,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人时,如果每人少分,则物品就有余(也就是盈),如果每人多分,则物品就不足(也就是亏),凡研究这一类算法的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可以得出盈亏问题的基本关系式: ( 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盈 ( 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盈 ( 亏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物品数可由其中一种分法和人数求出?也有的问题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不管哪种 情况,都是属于按两个数的差求未知数的“盈亏问题” 注意1.条件转换2.关系互换 板块一、直接计算型盈亏问题 【例1】三年级一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7块;如果每人搬5块,则少2块砖.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 【解析】比较两种搬砖法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每人搬4块,还剩7块砖;每人搬5块,就少2块.这两次搬砖,每人相差5 4 1 (块)?第一种余7块,第二种少2块,那么第二次与第一次总共相差砖数:7 2 9 (块),每人相差1块,结果总数就相差9块,所以有少先队员9 1 9 (人)?共有砖:4 9 7 43 (块)? 【巩固】明明过生日,同学们去给他买蛋糕,如果每人出8元,就多出了8元;每人出7元,就多出了4元?那么有多少个同学去买蛋糕?这个蛋糕的价钱是多少? 【巩固】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桃,每只小猴分10个桃,就多出9个桃,每只小猴分11个桃则多出2个桃,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老猴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巩固】有一批练习本发给学生,如果每人5本,则多70本,如果每人7本,则多10本,那么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多少练习本呢?

六年级奥数.行程.走停,变速问答(ABC级).学生版

走停与变速问题 知识总结 变速变道问题属于行程中的综合题,用到了比例、分步、分段处理等多种处理问题等解题方法。对于这种分段变速问题,利用算术方法、折线图法和方程方法解题各有特点。 算术方法对于运动过程的把握非常细致,但必须一步一步来; 折线图则显得非常直观,每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也易于确定; 方程的优点在于无需考虑得非常仔细,只需要知道变速点就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把大量的推理过程转化成了计算. 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⑴公式法 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 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⑶比例法 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 ⑷分段法 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 ⑸方程法 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

重点难点 学会画线段图解决行程中的走停问题 能够运用等式或比例解决较难的行程题 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 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例题精讲 一、走停问题 【例 1】一辆汽车原计划6小时从A城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因故在途中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B城,汽车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就应该提高12千米/时,那么A、B两城 相距多少千米? 【巩固】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分钟行750 米,预计50 分钟到达.但汽车行驶到路程的3/5时,出了故障,用5 分钟修理完毕,如果仍需在预定时间内到达乙地,汽车行驶余下的路程时,每 分钟必须比原来快多少米? 【例 2】甲每分钟走80千米,乙每分钟走60千米.两人在A , 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E相遇,如果甲在途中休息7分钟,则两人在F地相遇,已知为C为AB中点,而EC=FC,那么AB两地相距多 少千米? 【巩固】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0.8倍.已知大轿车比小轿车早出发17分钟,它在两地中点停了5分钟后,才继续驶往乙地;而小轿车出发后中途

走走停停问题例题解析

走走停停问题例题解析 在有些行程问题中,既有路程上的前后调头,又有时间上的走走停停,同时又有速度上的前后变化。遇到此类问题,我们应分析其中的运动规律,把整个运动过程分成几段,再仔细分析每一段中的情况,然后再类推到其它各段中去。这样既可使运动关系明确、简化,又可减少复杂重复的推理及计算。这类题抓住一个关键--假设不停走,算出本来需要的时间。 例:甲、乙两名运动员在周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进行10000米长跑比赛,两人从同一起跑线同时起跑,甲每分钟跑400米,乙每分钟跑360米,当甲比乙领先整整一圈时,两人同时加速,乙的速度比原来快,甲每分比原来多跑18米,并且都以这样的速度保持到终点。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终点? 【例1】龟兔赛跑,全程5.4千米,兔子每小时跑25千米,乌龟每小时跑4千米,乌龟不停的跑,但兔子却边跑边玩,它先跑1分,然后再玩15分,又跑2分,玩15分,再跑3分,玩15分,……,那么先到达终点的比后到达终点的快几分钟呢? 【例2】在一条公路上,甲、乙两个地点相距600米。张明每小时行走4千米,李强每小时5千米。8点整,他们两人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后他们都的掉头反向而行,再过3分钟,他们又掉头相向而行,依次按照1,3,5,7,9,……分钟数掉头行走,那么,张、李二人相遇时间是8点几分呢? 5.多人行程---这类问题主要涉及的人数为3人,主要考察的问题就是求前两个人相遇或追及的时刻,第三个人的位置,解题的思路就是把三人问题转化为寻找两两人之间的关系。 【例1】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于乙、丙背向而行。甲每分40米,乙每分38米,丙每分36米。出发后,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又与丙相遇。这花圃的周长是多少? 【例2】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和丙从B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过了15分钟又与丙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 【题目】甲乙两人同时从一条800环形跑道同向行驶,甲100米/分,乙80米/分,两人每跑200米休息1分钟,甲需多久第一次追上乙? 【解答】这样的题有三种情况:在乙休息结束时被追上、在休息过程中被追上和在行进中被追上。很显然首先考虑在休息结束时的时间最少,如果不行再考虑在休息过程中被追上,

走停问题习题附答案29题-小学数学

1.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两城相向行驶,6时后可在途中某处相遇。甲车因途中发生故 障抛描,修理2.5时后才继续行驶,因此从出发到相遇经过7.5时。甲车从A城到B城共用多长时间? 2.龟兔赛跑,同时出发,全程6990米,龟每分钟爬30米,兔每分钟跑330米,兔跑了10 分钟就停下来睡了215分钟,醒来后立即以原速往前跑,问龟和兔谁先到达终点?先到的比后到的快多少米? 3.快车与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5时相遇。已知慢车从乙地 到甲地用12.5时,慢车到甲地停留1时后返回,快车到乙地停留2时后返回,那么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共需多长时间? 4.邮递员早晨 7 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山里,从邮局开始要走 12 千米上坡路,8 千 米下坡路.他上坡时每小时走 4 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 5 千米,到达目的地停留 1 小时以后,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 5.一辆汽车原计划6小时从A城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因故在途中停留了30 分钟。如果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B城,汽车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就应该提高12千米/时,那么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6.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分钟行 750 米,预计 50 分钟到达.但汽车行驶到路程 的3/5时,出了故障,用 5 分钟修理完毕,如果仍需在预定时间内到达乙地,汽车行驶余下的路程时,每分钟必须比原来快多少米? 7. 一列火车出发 1 小时后因故停车 0.5 小时,然后以原速的3/4前进,最终到达目的 地晚1.5 小时.若出发 1 小时后又前进 90 公里再因故停车 0.5 小时,然后同样以原速的3/4前进,则到达目的地仅晚1 小时,那么整个路程为多少公里? 8.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分钟行750米,预计50分钟到达.但汽车行驶到路程3/5 时,出了故障,用5分钟修理完毕,如果仍需在预定时间内到达乙地,汽车行驶余下的路程时,每分钟必须比原来快多少米? 9. 甲每分钟走80千米,乙每分钟走60千米.两人在A ,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E 相 遇,如果甲在途中休息7分钟,则两人在F 地相遇,已知为C 为AB 中点,而EC=FC ,那么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0. 一辆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7小时,一辆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9小时,两车同时 从两地相对开出。中途货车因故停车2小时,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3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A B C F E

行程问题基础.题库教师版

行程问题基础 教学目标 1.行程的基本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行程题. 2.掌握单个变量的平均速度问题及其三种基本解题方法:“特殊值法”、“设而不求法”、“设单位1法” 3.利用对比分析法解终(中)点问题 知识点拨: 一、s、v、t探源 我们经常在解决行程问题的过程中用到s、v、t三个字母,并用它们来分别代表路程、速度和时间。那么,为什么分别用这三个字母对应这三个行程问题的基本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表示时间的t,这个字母t代表英文单词time,翻译过来就是时间的意思。表示速度的字母v,对应的单词同学们可能不太熟悉,这个单词是velocity,而不是我们常用来表示速度的speed。velocity表示物理学上的速度。与路程相对应的英文单词,一般来说应该是distance,但这个单词并不是以字母s开头的。关于为什么会用s 来代表路程,有一个比较让人接受的说法,就是在行程问题的公式中,代表速度的v和代表时间的t在字母表中比较接近,所以就选取了跟这两个字母位置都比较接近的s来表示速度。 二、关于s、v、t 三者的基本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可简记为:s = vt 路程÷速度=时间可简记为:t = s÷v 路程÷时间=速度可简记为:v = s÷t 三、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 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 典型例题: 模块一、简单行程公式解题 【例 1】韩雪的家距离学校480米,原计划7点40从家出发8点可到校,现在还是按原时间离开家,不过每分钟比原来多走16米,那么韩雪几点就可到校? 【解析】原来韩雪到校所用的时间为20分钟,速度为:4802024 ÷=(米/分),现在每分钟比原来多走16米,即现在的速度为241640 ÷=(分钟),7 +=(米/分),那么现在上学所用的时间为:4804012点40分从家出发,12分钟后,即7点52分可到学校. 【巩固】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下午3点,一辆马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每小时走10千米; 晚上9点,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为了使汽车不比马车晚到达乙地,汽车每小时最少要行驶多少千米?. 【解析】马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100÷10=10小时,在汽车出发时,马车已经走了9-3=6(小时)。依题意,汽车必须在10-6=4小时内到达乙地,其每小时最少要行驶100÷4=25(千米). 【巩固】两辆汽车都从北京出发到某地,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15小时可到达。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如果客车想与货车同时到达某地,它要比货车提前开出几小时? 【解析】北京到某地的距离为:6015900 ÷=(小时), ?=(千米),客车到达某地需要的时间为:9005018 -=(小时),所以客车要比货车提前开出3小时。 18153 【巩固】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先行三小时后乙车从 B 地出发,乙车出发5 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5千米.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求A、B 两地间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在整个过程中,甲车行驶了3+5= 8=(小时),行驶的路程为:48× 8 =384(千米);乙车行驶了5 小时,行驶的路程为:50 ×5 =250(千米),此时两车还相距15 千米,所以A 、B 两地间相距:384+250+15 =649(千米). 【巩固】一天,梨和桃约好在天安门见面,梨每小时走200千米,桃每小时走150千米,他们同时出发2小时后还相距500千米,则梨和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析】我们可以先求出2小时梨和桃走的路程:(200150)2700 +?=(千米),又因为还差500千米,所以梨和桃之间的距离:7005001200 +=(千米). 【巩固】两列火车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城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42千米,5小时后,甲、乙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两车的相距路程减去5小时两车共行的路程,就得到了两车还相距的路程: n(千米). 480(4042)548041070 -+?=-=

6-1-9_鸡兔同笼问题[1].题库教师版.doc

鸡兔同笼问题 一、鸡兔同笼 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二、解鸡兔同笼的基本步骤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 -=(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 -=(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除此之外,“鸡兔同笼”问题的经典思路“假设法”. 假设法顺口溜:鸡兔同笼很奥妙,用假设法能做到,假设里面全是鸡,算出共有几只脚,和脚总数做比较,做差除二兔找到. 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 如果假设全是兔,那么则有: 鸡数=(每只兔子脚数×鸡兔总数-实际脚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的脚数) 兔数=鸡兔总数-鸡数 如果假设全是鸡,那么就有: 兔数=(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的脚数) 鸡数=鸡兔总数-兔数 当头数一样时,脚的关系:兔子是鸡的2倍 当脚数一样时,头的关系:鸡是兔子的2倍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假设法的运用,渗透假设法的重要性,在以后的专题中,如工程,行程,方程等专题中也都会接触到假设法 板块一、两个对象的“鸡兔同笼” 【例1】鸡兔同笼,头共46,足共128,鸡兔各几只? 【解析】假设46只都是兔,一共应有446184 -=只脚, ?=只脚,这和已知的128只脚相比多了18412856这是因为我们把鸡当成了兔子,如果把1只鸡当成1只兔,就要比实际多422 -=(只)脚,那么56只脚是我们把56228 -= ÷=只鸡当成了兔子,所以鸡的只数就是28,兔的只数是462818(只).当然,这里我们也可以假设46只全是鸡!鼓励学生从两个方面假设解题,更深一步理解假设法. 【巩固】点点家养了一些鸡和兔子,同时养在一个笼子里,点点数了数,它们共有35个头,94只脚.问:点点家养的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解析】方法一:我们假设,每只鸡都是“金鸡独立”,一只脚站着;而每只兔子都是两条后腿,像人一样用两只脚站着.现在,地面上出现的脚是总数的一半,也就是94247 ÷=(只).在47这个数中,鸡的头数算了一次,兔子的头数相当于算了两次,因此从47减去总头数35,

行程问题(易)教师版

行程问题 经典例题 一、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基本模型 ①相遇问题指的是两个物体在两地相向而行,然后迎面相遇问题。在相遇过程中距离和、速度和、相遇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公式1:相遇距离(距离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公式2:速度和=相遇距离(距离和)÷相遇时间 公式3:相遇时间=相遇距离(距离和)÷速度和 ②追击问题指的是两个物体在某地同向而行,速度快的物体从后面追上速度慢的物体的行程问题。在追及过程中追及距离、速度差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公式4:追及距离(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公式5:速度差=追及距离(距离差)÷追及时间 公式6:追及时间=追及距离(距离差)÷速度差 二、多次相遇 两地相向运动与全程关系:第1次相遇,共走1个全程 第2次相遇,共走3个全程 第3次相遇,共走5个全程 第N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

【例1】 甲、乙两站的路程为360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 (1)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2)快车先开25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了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3)若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的后面,几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 (4)若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慢车在快车的后面,几小时后快车与慢车相距720千米? 解:(1)360÷(72+48)=3小时 (2)(360-72×6025 )÷(72+48)=2.75小时 (3)360÷(72-48)=15小时 (4)(720-360)÷(72-48)=15小时 【例2】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距离5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着一只小狗,狗每小时跑5千米。这只狗同甲一起出发,当它碰到乙后便转头跑向甲;碰到甲时又掉头跑向乙......如此下去,直到两人碰头为止。问这只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解析】甲乙两人从出发到相遇共需要()() 小时103250=+÷,所以狗走的路程是 50510=?千米 【例3】一个车队以每秒行5米的速度缓缓通过一座长200米的大桥,共用145秒。已知每辆车长5米,两车间隔8米。这个车队共有几辆车? 【解析】已知每辆车的长度和两车间的间隔,要求共有几辆车,就需要知道车队的长度,车队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就是车队长加上桥长,桥长已知,要求车队长,需知道车队行驶的路程,可根据速度乘以时间来求。 车队长:5×145-200=525(米) (525+8)÷(5+8)=41(辆) 答:这个车队共有41辆车。

智巧趣题.汇总题库教师版

1.挖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让孩子掌握各种趣题的不同思考方式. 知识点说明 智巧趣题顾名思义,就是有趣的一类问题,但回答时要十分小心,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圈套”。要想正确地解答这类题目,一是细心,善于观察,全面考虑各种情况;二是要充分运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三是需要那么一点思考问题的灵气和非常规的思考方法。本讲主要是通过数学趣题的研究学习引发学生学习奥数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奥数的灵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奥数的积极性。 智巧趣题主要依靠巧妙的构思而解决问题,其中包括火柴棍游戏、数的恰当排列、称量问题及直线或圆周形状的报数问题。 【例 1】 用数字1,1,2,2,3,3拼凑出一个六位数,使两个1之间有1个数字,两个2之间有2个 数字,两个3之间有3个数字。 【解析】 312132 231213 【巩固】 把一根线绳对折,对折,再对折,然后从对折后的中间处剪开,这根线绳被剪成了多少段? 【解析】 对折一次: 2*2-1=3段 对折二次:4*2-3=5段 对折三次:8*2-7=9段. 【例 2】 12345679999999999? 【解析】 粗看起来,本题应该是利用了99999999910000000001=-这个知识点。于是有: ()12345679999999999 1234567910000000001123456790000000001234567912345678987654321 ?=?-=-= 注意12345679到这个数字的特殊性质,123456799111111111?=,可以得到 12345679999999999123456799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 例题精讲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智巧趣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