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设施农业发展

全国设施农业发展

全国设施农业发展
全国设施农业发展

全国设施农业发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前言

设施农业是为园艺、畜牧、水产等农产品商品化各阶段提供最适宜环境和条件,以摆脱自然环境和传统生产条件的束缚,获得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技术装备化、过程科学化、方式集约化、管理现代化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实现历史性突破,不仅有效缓解了我国“菜篮子”产品供应不均衡的矛盾,也极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号召,并将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畜牧水产养殖规模化作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将“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编制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要求,以提升设施农业装备水平为抓手,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设施农业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速度、规模、效益、竞争力持续提高,加快我国设施农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进程。

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在需求拉动、资金推动、政策带动下,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一)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我国园艺设施面积超过350万公顷,其中日光温室面积超过38万公顷;生猪、蛋鸡、肉鸡、奶牛和肉牛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分别达到%、%、%、%和%[]。设施水产中,海水与淡水养殖总规模已达156万公顷和4358万立方米。

(二)设施农业装备体系初步构建。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以设施品种繁育设备、设施栽培管理设备、营养和植保设备、温室设施设备以及设施农机具为主的设施园艺装备体系;以规模化饲养设备、养殖管理和标识设备、畜禽舍冲洗消毒设备、环境调控设备以及粪污处理设备为主的设施养殖装备体系;以工厂化基础设施、水质检测及处理设备、精准饲喂设备、产地保鲜设备为主的设施水产装备体系。为设施农业的安全稳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设施农业产量和效益获得巨大提升。2010年设施蔬菜总产量超过亿吨,占蔬菜总产量的25%。规模化养殖场猪肉、牛奶产量分别达到万吨、万吨。设施水产品产量达到780万吨,约占水产品总产量的15%。

(四)设施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设施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建立了区域性技术创新平台,技术推广组织逐步发展;设施农业标准

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仅设施园艺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就超过200项;通过实施农村农技培训推广措施和加强设施农业学科建设,初步构建了设施农业人才保障机制。

设施农业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体现出越来越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一是有利于提升“菜篮子”均衡供应水平。设施农业摆脱了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初步实现了“菜篮子”的周年均衡供应,而且通过设施装备与生产工艺的结合,设施农业逐渐从单纯的均衡供给向安全、适口、鲜活、多样、持续的功能转变,改变了农产品消费结构,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二是有利于增加农民的生产性收入。通过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农民可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相当数量农户的年总收入接近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设施农业已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三是有利于拓展城镇属地农民的就业渠道。设施农业不仅在生产环节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劳动力,也带动了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和农村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二、三产业就业机会,拓展了农民在城镇属地的就业渠道。四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设施农业通过先进技术、装备、工艺的综合运用,实现了能源的减量化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节能、节地、节水、节肥、节药效果显着,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和生态环保型转变。五是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减灾防灾能力。与传统农业生产相比,设施农业相对密闭的生产环境具有较强的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了在各种极端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生产,为稳定市场、保障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二五”期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和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安全设施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为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党中央将“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肯定了设施农业的重要性,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环境,必将进一步促进各地发展设施农业的决心和热情。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层出不穷,设施农业的发展将获得更加有力的技术和产业支撑。

(二)面临的挑战。我国设施农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发展模式较落后,设施农业装备条件差。我国设施农业生产个体农户占绝大多数,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较差,设施装备种类少,技术含量、适应性和成套性还有待提高。二是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贯彻滞后。受设施农业多学科交叉性等因素影响,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现行颁布的标准远不能满足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制约了设施农业规范有序发展。三是科技创新条件差,机制不完善。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是由引进而带动的跨越式发展,技术基础薄弱,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基础条件较差,投入保障、创新协作、成果评价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机制尚不完善,基础性关键技术创新成果少、针对性差。四是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面向整个行业的技术推广平台和持续的技术扩散机制,产学研推、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大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突出。五是从业者素质较低,人力资源供应不足。设施农业专业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从业者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对新技术和新装备的接受能力较差。

总的看,当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大规模、低水平、高速度的发展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十二五”时期,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协调区域发展,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设施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要求,推进设施农业科技创新,提高设施农业的装备水平、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强设施农业装备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设施农业装备区域协调发展,保障“菜篮子”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协调发展。根据各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发展设施农业,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重点突破。围绕生产实际需求,以设施农业发展技术瓶颈为重点,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设施农业装备研发水平。

——坚持示范带动、注重实效。通过对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集成示范,辐射带动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普及应用,提高设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支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投入,加大政府对设施农业装备的购置补贴力度、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和示范推广支持力度。

(三)发展目标

——设施规模稳定增长。设施园艺发展规模稳步提高,连栋温室、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以及中小拱棚协调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逐步提高;浅海港湾和内陆传统网箱养殖规模基本稳定,海、淡水工厂化养殖加快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大幅提高。——装备水平显着提高。设施园艺生产的耕种、灌溉、植保等作业机械装备及温室智能化环境控制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环境明显改善,劳动强度有效降低;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工艺装备的成套化水平不断提高,工程防疫设施设备配套比例提高20%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比例达到100%;水产养殖机械化装备快速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建立完善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推相结合的设施农业装备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协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普及应用加快。

——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形成满足设施农业发展要求、涵盖设施园艺、设施畜牧和设施水产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和技术水平,为设施农业规范化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农民合作服务和公司经营性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显着增强,从业者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主要任务

——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建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充分调动国内科技创新资源,建立完善中央和地方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组建全国性设施农业技术创新联盟;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研发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农业的研发能力。——加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加快设施农业装备的结构升级。根据设施农业装备总体状况和实际生产需要,找准设施农业技术方向,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强设施农业成套装备技术研发,提高技术成果的集成化、标准化和轻简化水平;注重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促进先进适用装备和农艺技术的有机配套,促进设施农业装备的结构升级。

——加快适用标准的制定,提高设施农业装备的标准化水平。加大标准制订力度,加快更新和完善标准体系;围绕提升设施农业装备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着力加强设施农业装备的设计、生产、施工、安装和验收以及评价、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建设;制定完善设施农业装备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价技术规范和鉴定大纲;加强设施农业装备标准宣贯工作。——完善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推广模式和机制。积极培育各类优势龙头企业和合作经营组织,加快设施农业的集约化、市场化进程;探索和创新设施农业技术成果的扩散、保护机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先进技术普及;根据不同地区生产经营优势和发展重点,建设1000个设施农业示范点;积极探索非耕地设施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推广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示范推广工作中的加速、扩大、提效作用。

——加强设施农业技术培训,提高设施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结合阳光工程、职业技能培训等,分层次、有类别、多渠道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十二五”期间培训100万人次以上,提高设施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安全操作水平。

(二)发展重点

1.新技术和新装备研发

——设施园艺。重点研究适应中国国情的温室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提高温室标准化设计的理论水平;研制新型的大棚结构和日光温室结构,提高设施的区域适应性、土地利用率、标准化水平和周年生产能力;开发新型保温被、多功能农膜、保温蓄热材料;开发加温、降温以及环境调控智能化装备,提高目前温室的环境调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研制水肥一体化施肥装备和精准施药等装备;研制精量播种机、小型耕整机、智能卷帘机、设施内运输等机械化省力设备。

——设施畜牧。重点研究适应不同地区畜禽节能养殖关键工程技术和配套装备,提高设施养殖的土地利用率、能源利用率和自动化程度;研究畜禽生态养殖及粪污高效收集关键技术和配套装备,实现畜禽养殖的低碳排放;研究极端气候区畜禽养殖环境控制关键技术与配套装备,提高畜禽的综合生产性能,实现畜禽的全年均衡、高效健康生产;开展畜禽精准养殖装备技术、工程防疫技术、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畜禽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开发节能、高效的畜禽饲喂、饮水、清粪和环境控制设备。

——设施水产。以提高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环保健康养殖为主要目标,研究高效水处理技术、循环和半循环水养殖设施技术、节能减排和智能化检测控制技术;以提高抵御风浪能力、修复和改善港湾养殖环境为目标,围绕深水网箱养殖产业的特点,开展作业平台、运输平台、监控平台等生产各阶段共性技术及产业配套技术集成。

2.设施园艺实用装备示范和推广

——以新型骨架、长寿命保温(节能)和透光覆盖材料、高可靠性传动机构、小型智能化控制器、气质调整装备、滴灌系统、小型输送设备、移动式加温设备为主,推广生产用设施园艺装备。

——以CO2施肥器、定比施肥器、精准喷施设备、小型土壤消毒设备为主,推广植物营养与植保设备。

——以小型耕整机、小型精量播种机、小型预冷设备、清洗分级机械为主,推广设施农机具。

——以温室环境控制系统、高效低成本加(降)温系统、LED新型光源、太阳能、浅层地能等装备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为主,推广设施节能与新能源装备。

3.设施畜牧实用装备示范和推广

——以母猪精准智能化管理设备、可自然调温猪床、新型组合式分娩栏、新型仔猪保温箱、自动清粪设备、粪污处理与贮藏设施及配套节能型、生态型、标准化猪舍设施等为主, 推广生猪舍饲散养清洁生产装备。

——以新型蛋鸡笼具、地方特色优质蛋鸡的栖架式养殖装备、舍用高效无害化环境净化与消毒设备、快大型肉鸡高效笼养成套装备、鸡蛋自动收集分类装备为主,推广家禽生产设备。

——以自动清粪设备和福利化设施设备为主,推广牛羊舍饲散养配套设备。

——以新型节能风机、可调式进风口装置、余热回收式换气设备、新型节能光照控制器、自动控制设备为主,推广畜禽舍环境调控设备以及畜禽饮水恒温供水装置、畜舍用低成本有害气体检测装置、除尘装置等装备。

4.设施水产实用装备示范和推广

——以污物分离器、蛋白分离器、高效生物反应器、养殖水净化、低压纯氧增氧、池塘底部增氧、高效气浮、高效杀菌、新型网箱为主,推广新型水产养殖设施装备。

——以水质传感器、智能化水质监控设备、水产动物监视设备、养殖模式标准化软件等为主,推广精准水产养殖装备以新型养殖棚室、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智能化调控设备为主,推广节能减排装备。

——以水资源配给、水质导向、预处理、循环利用装备为主,推广水产养殖小区资源综合利用集成装备。

——以产地保鲜处理、鲜活水产品贮运、质量安全检测、溯源系统等装备为主,推广品质安全保障装备。

5.设施农业装备标准体系建设

——制定设施农业装备标准的发展规划,提出设施农业装备标准的制修订目录和标准实施的具体措施。

——加快温室、大棚、养殖场等设施的设计、施工、安装和验收等标准的研制。

——加快推进加温炉、保温被及卷被机构、通风装置、自动清粪机等重要设施农业装备的评价规范和鉴定大纲的研制。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理顺设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明确各级设施农业主管部门职责,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责。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加强规划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管理、技术推广工作。开展设施农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研究工作。鼓励和支持建立设施农业装备社会化行业自律组织、经营组织和服务组织。制定和完善设施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

(二)政策法规保障。深入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政策,逐步完善设施农业管理制度和政策扶持措施。将设施农业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并逐步加大补贴力度。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加大对设施农业财政、税费、信贷、保险、应急救助等政策的支持。完善设施农业监督体制,研究建立设施农业装备生产与建设企业的资质管理制度和建设监管制度。推进标准宣贯工作,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三)资金投入保障。认真落实设施农业有关投入保障政策,不断增加投入,形成较为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农民投资和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格局和保障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重大关键技术课题研究。加强对资金投入的引导,特别是政府资金要向技术含量高、生产效果好、种养殖户亟需的设施农业装备倾斜。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质量、效率、安全。(四)人才教育保障。以全面提高设施农业技术创新水平、科技应用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为目标,加大设施农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作用,通过提高设施农业教育比重、委托培养、联合培养等方式,强化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发挥社会、学校、园区、企业各方面的作用,加大对基层生产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培训。按照现代设施农业生产经营要求,采用更加积极、灵活、开放的培养方式,加快技术经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极推进设施农业领域注册农业工程师制度的建立。

发展优质高效特色设施农业

发展优质高效特色设施农业 ——肃州区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肃州区委党校孙伟祥 教学目标: 全面、准确地把握设施农业的基本内涵;基本了解肃州区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认识到肃州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巨大潜力以及发展设施农业面临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肃州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科学举措;最终为学员创设一个开拓思维、形成共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交流平台。 教学重点: 引导学员更好地解放思想,科学而辩证地认识肃州区设施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有效组织课堂讨论,集中学员智慧,共同探索肃州区设施农业发展大计。 教学方法: 系统分析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言(图文展示) 春节来临,在肃州区农村处处洋溢着增收的喜悦,一排排蔬菜温棚错落有致,菜农忙着采摘装车,一座座高标准的暖棚圈舍整齐划一,膘肥体壮的牛羊撒着欢儿,……2010年,依托现代农业的发展,肃州区农民人

均纯收入增加755元,突破7000元大关达到了7013元。 近年来,肃州区按照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立足区情,超前思维,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种植,积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加快设施农业发展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措施来抓,坚持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科技指导、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探索出了一条在传统农区发展设施农业的新路子,与中央、省、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农村发展新思路不谋而合,为千家万户建立稳固的增收支柱产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功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 一、肃州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设施农业及其分类(课件展示) 《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农机发》[2008]3号文件对设施农业做出了准确的定义——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从种类上分,主要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设施园艺按技术类别一般分为玻璃/PC板连栋温室(塑料

现代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12

现代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胡建 (四川农业大学信息与工程技术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修建的设施,通过可调控的技术手段,对室内环境因子进行全方位调控,形成摆脱自然条件约束的全新技术体系,可为作物生长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为此,从设施农业的内涵以及特征出发,分析了国内外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出现代设施农业正朝着智能化、工厂化和节能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设施农业;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88X(2012)07-0245-04 0引言 传统农业也称为固定农业,是从铁器工具的使用到工业化以前的农业,经历了2000年多时间,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农业[1]。其主要特点是农业部门结构较单一、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仍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对外部自然环境的依耐性较强、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商品经济较薄弱和基本上没有形成生产地域的分工等诸多方面。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从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农业,是逐步走向市场化、商品化的农业。其内涵更加广泛,包含安全农业、无公害农业、机械化农业、企业化农业、技术化农业、知识化农业、商业化农业和资本化农业等方面[2]。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和光辉的前景。发展设施农业是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必要保证。 1设施农业内涵及特征 1.1设施农业内涵 设施农业是在不适宜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下,通过维护结构设施,把一定的空间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封闭性系统,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人为地创造生物生长发育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分、养分等环境条件,实现高 收稿日期:2011-09-07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09ZA063) 作者简介:胡建(1979-),男,重庆人,讲师,硕士,(E-mail)hjsicau @126.com。产、高效和优质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设施农业从广义上讲可分为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种类型[3]:设施栽培主要是指蔬菜、花卉及瓜果类等作物的设施栽培,设施包含各类塑料棚、温室、人工气候室以及相关配套设备;设施养殖主要是指家畜、家禽、水产品和特种动物的设施养殖,设施包含各类保温、遮荫棚舍和现代集约化的饲养畜禽舍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设施农业从狭义上讲主要包括塑料大棚、温室和植物工厂3种不同技术层次的设施类型,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其中,节能日光温室为我国独创,其节能栽培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在北纬32? 41?甚至43?地区的严寒冬季,能够在不用人工加温或者仅有少量加温条件下进行黄瓜等喜温性蔬果的生产。节能日光温室目前已发展到40万hm2,栽培种类也由蔬菜扩展到花卉、观赏木本植物及草莓、葡萄、桃等园艺植物。 1.2设施农业特征 设施农业是一个新的生产技术体系,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与传统农业相比较,具有下列显著特征: 1)科技含量高,抗灾能力强。设施农业是先进的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机械技术、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高度集成,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通信、自动控制、环境、栽培、管理与经营等学科领域的系统工程,科技含量高。与此同时,设施农业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人为的干预和控制,使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储藏不再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从而增强了抵御灾害的能力。 2)反季节生产成为可能。设施农业能够根据不同生物种类或者同一生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需求进行人为的控制,使其完

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的比较_徐茂

第29卷 第2期2014年4月 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Vol.29,No.2 Ap r.,2014 收稿日期:2013-11-17;网络出版时间:2014-4-28  14:21 基金项目:西甜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项目 作者简介:徐茂(1965-) ,男,推广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蔬菜产销管理工作,以及栽培生产技术研究、推广工作,就职于北京市顺义区种植业服务中心,E-mail:xumaol@sina.com 通信作者:邓蓉,管理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研究,E-mail:ag rirose@bua.edu.cn ①张真和.全国蔬菜产业发展概况和集约化育苗设施装备配置与结构性能设计.北京,2013全国第五届蔬菜规模化高校育苗技术经验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的比较 徐茂1,邓蓉2* (1.北京市顺义区种植业服务中心,北京101300;2.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206 )摘 要:设施农业在现代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世界上设施农业第一大国,必须重视有关施设农业的科学研究,必须促进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对国内外设施农业的比较研究入手,剖析中国与发达国家设施农业系统构成、特征以及支持政策等方面的区别,并进一步分析现阶段中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中国发展设施农业的几点对策。关键词:设施农业;比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 网络出版地址:http ://www.cnki.net/kcms/detail/11.2156.S.20140514.1223.001.html文章编号:1002-3186(2014)02-0074-0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473/j .cnki.issn.1002-3186.2014.0039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facility  agriculture developmentat home and  broadXU Mao1,DENG Rong2 * (1.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lanting Service Center,Beijing 101300,China;2.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206,China)Abstract:Facility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agriculture.China has had the largest scale facility  agriculture inthe world.Based 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of facilities,this paper analyze the differencestructure of facility agriculture,facilities in our country and developed country,supporting policies about facility  agriculture,and then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in China.Finally,this paper will give somesuggestion about facility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facility agriculture;comparative;studies 农业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世界各国,无论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无不重视本国农业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农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作为现代农业主要形式之一的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各国农业发展重点。 中国是农业大国, 设施农业作为中国现阶段农业中最具特色和优势主导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设施农业包括设施蔬菜、花卉、畜牧等产业,以设施蔬菜为规模最大,设施蔬菜面积(扣除小拱棚面积计算)占 到79.4%[1]①,是中国设施农业的主导形式。2011年中国蔬 菜产值达到1.26万亿元, 首次超过粮食总产值,成为中国产值最大的农产品[2] ,其中设施蔬菜产值达到蔬菜总产值一半[ 3]①,蔬菜生产对全国乡村人口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超过1  500元①。重视中国设施农业尤其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确保中国食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中国设施蔬菜产业为研究对象, 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结合文献法研究对比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希望以新的视角分析中国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策略。 1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比较 设施农业是在人为可控环境设施下的农业生产(由于其生产成本高,一次性投入量大,因此,单位价值较高、且需周年多次重复生产、周年均衡供应,设施农业的主要产品是不耐储存的蔬菜),设施农业综合应用多种工程技术、环境改善技术、生物技术,构建最佳的人工环境,并按照动植物生长发 育的具体要求实现高效生产[ 4] 。设施农业是设施装备和现代农业的组合,具体包括设施蔬菜、设施花卉、设施畜牧等产业,其中以设施蔬菜为规模最大。设施农业具有技术装备

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1年—1952年): 1951年8月成立中国农业合作银行。【也就是建国后的第三年,是新中国关于农村金融体系的一次尝试】 主要任务: 按照国家计划办理农业的财政拨款和一年以上的农业长期贷款,扶持农村信用合作的发展。 1952年,撤销。原因是农业合作银行成立后财政拨款和长期贷款业务基本没有展开。【农业发展的落后和合作化运动,使得农村根本就没有贷款业务的金融需求。】 第二阶段(1955年—1957年): 1955年3月,成立中国农业银行。 主要任务: 办理财政支农拨款和农业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贷款对象主要限于生产合作组织和个体农民,贷款用途限于农业生产,其他农村金融业务仍由人民银行办理。 1957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农业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合并。 第三阶段(1963年—1965年): 1963年,再次设立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中,国家采取加强农业的措施,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支援。 1965年11月,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合并。【精简机构】 第四阶段(1979年—1994年):

1979年2月,决定正式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恢复设立中国农业银行是】 主要任务是,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农村金融事业。 此后,中国农业银行再也没有撤销过。 第五阶段(从 1994年4月- 1997年7月): 以1993年12月国务院作出的《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为基础,要求通过改革逐步建立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督和管理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密切配合、协调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 实际上就是把中国农业银行中的政策性银行功能、商业银行功能、农村信用社进行分离,分离的结果是: 1994年4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从中国农业银行分设成立,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等政策性业务与农业银行分离,农业银行开始按照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逐步探索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营机制。 1996年8月,国务院又作出《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建立和完善以合作经营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经营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农业银行认真贯彻执行《决定》的有关精神,在矛盾多、时间紧、压力大的情况下,统一思想,顾全大局,积极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省级以下分支机构的设立和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的改革。 1997年,农业银行基本完成了作为国家专业银行“一身三任”的历史使命,开始进入了真正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的新的历史时期。 第六阶段(1999年-2010年): 股份制改革阶段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摘要:设施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在分析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目前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设施农业现状对策分析 设施农业就是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利用人工建造的实用设施,该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以便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从而获得速生、优质、高产、高效的农畜产品。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设施农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易于集约化生产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快速发展。 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久远,至今已形成多种类型、多种结构、多种功能的综合发展模式。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得到不断加强,其科技项目正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 我国长期以来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随着设施园艺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基本解决,达到了淡季不淡、周年有余的目标。我们已经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的园艺设施,同时在保护种植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蔬菜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些研究成果已逐步应用与推广在生产实践中。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但超越以前的瓜、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范畴,而且在大田作物、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林果生产等诸多领域也获得广泛应用。 2、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技含量低。发达国家采取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科技手段来发展工业化农业,而我国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则是采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设施农业作为新型产业在我国得到前所为有的发展,它是现代生物及时和工程技术的集合,是多领域,多学科的庞大系统程。结合我国设施农业的实际情况,简要的分析了我国的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设施农业今后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为我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趋势;对策。 设施农业是运用现代话工业技术成果和方法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可以认为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环境条件,使光、热、水、土、气、肥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植物或动物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 质生产规模 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我国审视农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设施农业正成为我国农业的创新产业,它的发展给我国传统农业注入了新鲜血液,给现代农业带来了强大动力和发展前景。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到今天,已形成相当规模和多种类型。设施农业装备与结构经历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管理由粗 放到集约的发展历程。 1.1我国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层次逐渐提高。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保护地栽培技术是简易的设施农业.技术含量低,经营规模小,经营粗放。60年代末。我国北方大、中城市郊区才初步形成了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111。7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由日本引入中国,并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作用。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得到发展,形成了以塑料大棚为主,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将我国传统的设施栽培提高到崭新阶段阁。尤其是高效节能型目光温室,它适应了当时我国农村的经济技术水平.在黄河中下游的黄淮平原、辽东半岛、京津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在上述地区冬季寒冷条件下不用加温,可以生产出喜温的蔬菜和果菜,在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园艺产品的花色品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90年代.我国大规模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也以生产超时令、反季节的设施园艺作物为主。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达到210万公顷。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达20万公顷阁。 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达250万公顷。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5%。年产值达到2 000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设施农业的定义: 所谓设施农业,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通过人工调控,改变自然环境,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微生物(食用菌)、水产生物以及产品的储藏保鲜等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以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的新型农作方式。 设施农业按主体不同, 可以分为2 种类型: (1)设施栽培--目前主要是蔬菜、花卉及瓜果类的设施栽培, 其主要设施有各类温室、塑料棚和人工气候室及其配套设备等。 (2)设施养殖--目前主要是畜禽、水产品及特种动物的设施养殖, 其主要设施有各类保温、遮荫棚舍和现代集约化饲养畜禽舍及配套的设施设备。 2、设施农业的特点 (1)高投入、高产出,是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设施农业产业是一项高投入的产业,以日光温室为例,最简易的竹木结构日光温室,每亩造价在2.2万元以上,尚不包括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日光温室的成本甚至已达到300元/平方米,如此计算建设一亩地的现代日光温室成本就得20万元以上。同时,设施农业也是高附加值、高产出的现代化产业。根据抽样调查分析显示,设施农业生产的年综合平均产值1.3万元/亩,年净产值1万元/平方米,比露地生产高3~5倍。经济效益高的行业,比如花卉,每亩产值能够达到10万元以上。 (2)人工创造适宜小气候,反地域、反季节进行农业生产 设施农业中的温度、光照、湿度、水肥、土壤条件、植物营养以及综合环境条件都可以调控,因此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地理、人文和社会、经济条件自主选择设施类型、栽培作物、设施设备和技术,进行实时实地的农业生产,从而可以创造植物生长的适宜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种植对气候条件的依赖。 (3)有利于高效利用资源

我国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国的农业的过去和未来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我国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纵观数千年的国内外农业史,:;黑龙江地区农业规模化走在前列,初步达到农业 2.02.0段,全国平均来看,2025 年实现农业 关注农林牧渔的读者,如果想加入“农林牧渔专业讨论群”,请即回复后台“农业”,我们审核通过后将尽快将您安排加入到相应的微群讨论组中。谢谢您的光临,大公馆欢迎您! 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农业1.0 是机械化生产为主、适度经营的“种植大户”时代;农业2.0 3.0 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农业 的跃升本应该是自然缓慢演进的,但这些到2.01.0 到的后半场加速:从 1.0 2.0 我国农业很多流动人情况并未在我国明显出现,原因就在于过去的城市化进程给我国留下了畸形的人口结构,口并未从农业生产中真正解放出去,农业生产的主体仍然太多,生产规模无法扩大,农业生产只能维持在比较原始的状态。然而,正所谓“厚积薄发”,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农村人口加速转移将还上过去欠下的“账单”,农村人口减少会“后半场加速”,我国未来从农的进程大概率会很快完成。1.0 业到2.0 的进程中,值得关注的是农资板块: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成本效益观念增到从农业1.0 2.0那些能够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厂商强,农民会对正在使用的现有品种生产资料提出更高的要求。将更加受青睐,这将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提升行业的集中度。重点关注大北农、登海种业等优质农资公司。 的跃升将是加速的:小农经济的减少为规模化提供了最初的发展空间,而当规 2.0 到 3.0农业 模化开始成为一种常态后,其内在的规模经济将趋势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个通俗的理解就是,地大了,农民照顾不过来了,这个时候把科技植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就会产生额外的效益。而当更多的物质和服务进入到农业生产时,规模效益就会不断发酵,从而加速规模化,不断把劳动力排除出去。 的生产端将是规模化、3.0 将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孕育更多机会:农业3.0 2.0从到 机械化、科学化;而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整个链条的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将不断加强,这与当前的首先关注谁能担当在整个产业链的革命性重构中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状态相比将是革命性的变革,重点关注极我们更加看好拥有市场和渠道资源的下游企业向上游生产环节的延伸,产业链的重构者,具大粮商潜质的象屿股份;其次,大型农机、高壁垒农资和服务、农业信息装备和技术的发展非常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土地经营规模化进度低于预期。 3.0 和、我国农业发展的1.02.0 纵观数千年的国内外农业史,我国的农业的过去和未来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 农业1.0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 不论是传统社会的小农经营模式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面积少,产承包责任制,都是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 其本质特征是家庭经营,农业经营规模不大的一种经济形态,小农经济是以个体家庭为主要单位,即在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普及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我国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规模小。确立之后。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但小农经济虽然劳动工具经历了从畜力到小型机械的变迁,资本主义小农经济和社会主义小农经济。仍是以体力劳动为基础或起决定性作用的。

全国设施农业发展

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前言 设施农业是为园艺、畜牧、水产等农产品商品化各阶段提供最适宜环境和条件,以摆脱自然环境和传统生产条件的束缚,获得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技术装备化、过程科学化、方式集约化、管理现代化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实现历史性突破,不仅有效缓解了我国“菜篮子”产品供应不均衡的矛盾,也极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号召,并将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畜牧水产养殖规模化作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将“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编制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要求,以提升设施农业装备水平为抓手,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设施农业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速度、规模、效益、竞争力持续提高,加快我国设施农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进程。 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在需求拉动、资金推动、政策带动下,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一)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我国园艺设施面积超过350万公顷,其中日光温室面积超过38万公顷;生猪、蛋鸡、肉鸡、奶牛和肉牛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分别达到%、%、%、%和%[]。设施水产中,海水与淡水养殖总规模已达156万公顷和4358万立方米。 (二)设施农业装备体系初步构建。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以设施品种繁育设备、设施栽培管理设备、营养和植保设备、温室设施设备以及设施农机具为主的设施园艺装备体系;以规模化饲养设备、养殖管理和标识设备、畜禽舍冲洗消毒设备、环境调控设备以及粪污处理设备为主的设施养殖装备体系;以工厂化基础设施、水质检测及处理设备、精准饲喂设备、产地保鲜设备为主的设施水产装备体系。为设施农业的安全稳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三)设施农业产量和效益获得巨大提升。2010年设施蔬菜总产量超过亿吨,占蔬菜总产量的25%。规模化养殖场猪肉、牛奶产量分别达到万吨、万吨。设施水产品产量达到780 万吨,约占水产品总产量的15%。 (四)设施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设施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建立了区域性技术创新平台,技术推广组织逐步发展;设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仅设施园艺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就超过200项;通过实施农村农技培训推广措施和加强设施农业学科建设,初步构建了设施农业人才保障机制。 设施农业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体现出越来越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一是有利于提升“菜篮子”均衡供应水平。设施农业摆脱了自然气候条件

浅谈我国温室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温室现状和发展趋势【寿光泽农温室】 来自互联网百度搜索 摘要: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主要以玻璃温室、塑料棚温室、塑料日光温室、活动屋面温室形式为主。我国温室未来的发展呈现出现现代化、精准化、多元化、都市型的特点。 温室的分类 1.玻璃温室 玻璃温室是以透明玻璃为覆盖材料的温室,透光率一般为60%-70%。这类温室的骨架为镀锌钢管,门窗框架、屋脊为铝合金轻型钢材。玻璃温室在设施栽培中,是使用寿命最长的一种结构类型,但从引进温室使用情况来看,由于在我国气候适应性较差,成本较高,安装维护不方便,大部分经营亏损,经济效益差。在我国通常只有在晚秋和冬春季节用来栽培花卉、蔬菜育苗及农业科研上的作物种植和观赏示范,因此,玻璃温室在我国发展得很慢.玻璃温室包括单坡面玻璃温室、双坡面玻璃温室. 2塑料棚温室 塑料大棚又称塑料棚温室,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园艺设施类型.塑料大棚是以塑料薄膜为覆盖材料,以竹、木、水泥与钢筋混合柱(近年来又发展了镀锌钢管支架和金属线材焊接支架)为骨架材料的不加温单跨拱屋面温室.塑料大棚的主要作用是冬季保温、夏季遮阳,用于冬季茄果类、瓜类等喜温性蔬菜育苗和蔬菜的秋延后、春早熟栽培.由于塑料大棚光照强度较弱,空气相对湿度过高,目前为一种季节性栽培设施而被利用. 3.塑料日光温室 塑料日光温室是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温室,近年来发展迅速.与玻璃温室相比,其重量

轻、骨架材料用量少、造价低、结构件遮光率小、使用寿命长、生产效益好、环境调控能力基本上可达到玻璃温室的同等水平,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为用户接受能力远远高出玻璃温室,几乎成了现代温室发展的主流.但是由于塑料薄膜透光性低于玻璃,这种温室存在春冬季采光不足,室内空气污染,夏季后墙挡风温度过高的缺点,与现代化温室相比,环境调控 能力和土地生产力水乎都比较低。 4.活动屋面温室 活动屋面温室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设施,在气候温和、无雪的地区使用较多.这种温室屋面采用高强度塑料薄膜或遮阳网,配自动左制拉幕系统,能根据室外条件的变化适时启动拉幕系统,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活动屋而三吕罗包括单层活动屋面开棚、单层活动屋面温室和两者兼顾的双层活动屋面温室. 我国温室的发展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世界塑料大棚和温室面积约36.576万公顷,而我国面积最大,我国塑料大棚和温室的建设面积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40多公顷发展到现在近15.67万公顷,占世界42.8%.设施农业同普通农业相比,产业化程度高,效益好,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强.我国现有大型温室面积约200公顷,其中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约有50多公顷,从荷兰、日本、美国、以色列等国引进的约140公顷(包括1995年引进的温室).在已确切统计的73公顷引进温室中,大多数为大型连栋温室,是近十几年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种温室形式.其中大型的连栋塑料温室约占2/3以上,其余为玻璃温室.建设在南方的大型温室以生产花卉为主,北方的则以栽培蔬菜为主,少部分温室用于栽培苗木. 我国温室发展的特点 塑料大棚、中棚及日光温室为我国主要设施结构类型。其中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热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日光温室为我国所特有。1997年我国日光温室面积以超过近16.7万公顷。由农业部联合有关部门实验推广的新一代节能型日光温室,每年每亩可节约燃煤约20吨。采用单层薄膜或双层充气薄膜、pc板、玻璃为覆盖材料大型现代化连栋温室,具有土地利用率高、环境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和便于机械化操作等特点。 设施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新品种、新技术及农业技术人才的投入,提高了设施园艺的科技含量.现已培育出一批适于保护设施栽培耐低温、弱光、抗逆性强的设施专用品种.工厂化育苗、嫁接育苗、喷灌、滴灌、无土栽培技术、小型机械、生物技术和微电脑自控及管理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栽培作的声量和质量得以提高. 目前我国温室的骨架多采用热镀锌管(板),覆盖材料多为玻璃、双层充气膜、pc板等;还自行研制设计了各种环境调控系统和微机监控系统等:对于无土栽培、优良品种选育的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是成果的应用还很有限;在温室内机械耕种方面,只有少量的育

当前世界农业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当前世界农业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摘要世界农业的发展不仅将遇到人口增加、经济增长的新需求和新挑战,也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世界耕地资源的数量正在减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耕地质量受到严重退化的威胁;世界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温室效应、大气污染及全球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关键字世界农业发展状况资源状况生态环境 世界农业的发展受到国际市场与农产品贸易的深刻影响,虽然国际农产品的贸易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农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促进世界农业的发展,但土地、水、环境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变得更加严峻,同时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使粮食供大于求。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高速增长的趋势将依然延续,农业的人口压力进一步增加,尽管世界粮食生产能力普遍提高,但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国际主要农业研究机构近期对21世纪全球的农业发展及食物供求趋势做出预测,至少在2025年以前,几乎各种预测方案都认为食物将是求大于供。巨大的需求将给资源、环境和世界农业带来更大的压力。一、农产品生产发展趋势 人口高速增长惯性依然延续,农业的人口压力将进一步增加。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方案预测,人口增长率将持续降低,其中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将在2020年基本降为零,并开始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于2050年下降到0.55%。预计2015年世界人口将超过70亿,2050年将超过90亿。其中80%生活在欠发达地区,非洲人口将由1995年的7.2亿增加到2050年的20.5亿,亚洲人口将由1995年的34.4亿增加到2050年的54.4亿。欧洲的人口总数将由1995年的7.28亿降低到2050年的6.38亿。联合国FAO估计,世界人口在今后30-50年将依然保持较高速度,到2050年世界总人口将突破100亿。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预计2025年要生产比现在多50%以上的食品才能满足需要,对农产品增长的压力不是降低而是比20世纪任何时候更大了。 发展中国家有20%的人口(8.4亿)得不到足够的粮食,粮食安全问题受到国际广泛关注。1996年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各国承诺最迟在2015年将现有的营养不良的人数减少一半。但2000年人口增长到60.57亿,谷物产量20.6亿t,人均谷物340kg,比1995年人均谷物334kg仅增长6kg,年均增长0.28%。世界农业面临着既要解决目前约10亿贫困或营养不良人口的“温饱安全”以及未来全球100亿人的“食物安全”,又要减缓基于保护土壤、水、生物资源等问题的多重压力。为此1996年在罗马举行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明确地提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及食物安全的有效途径,就是推行一次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新的绿色革命”。 二、世界农业资源状况与趋势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多,以及人类需求的增加,农业资源紧缺的现状已日趋严重。 (一)世界耕地资源数量正在减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耕地质量受到严重退化的威胁世界上现有耕地13.7亿hm2,但每年损失500万-700万hm2。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且增长迅速,而可供开垦的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人与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南亚、近东和北非,耕地稀缺问题已十分严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主持的一份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过去的45年中,由于农业活动、砍伐森林、过度放牧而造成中度和极度退化的土地达12亿hm2,约占地球上有植被地表面积的11%。据UNEP统计,世界旱地面积32.7亿hm2,受沙漠化影响的就有20亿hm2,占61%之多。世界每年有600万hm2土地变成沙漠,另有2 100万hm2土地丧失经济价值。沙漠化威胁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8亿多人口。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存在土壤侵蚀问题,每年流失土壤达250亿l,高出世界上土壤再造速度数倍。全世界每年由于水土流失损失土地600万-700万hm2,受土壤侵蚀影响

设施农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设施农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主要以玻璃温室、塑料棚 温室、塑料日光温室、活动屋面温室形式为主。我国温室未来的发展呈现出现代化、精准化、多元化、都市型的特点。 玻璃温室是以透明玻璃为覆盖材料的温室,透光率一般为60%-70%。这类温室的骨架为镀锌钢管,门窗框架、屋脊为铝合金轻型钢材。玻璃温室在设施栽培中,是使用寿命最长的一种结构类型,但从引进温室使用情况来看,由于在我国气候适应性较差,成本较高,安装维护不方便,大部分经营亏损,经济效益差。在我国通常只有在晚秋和冬春季节用来栽培花卉、蔬菜育苗及农业科研上的作物种植和观赏示范,因此,玻璃温室在我国发展得很慢。玻璃温室包括单坡面玻璃温室、双坡面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又称塑料棚温室,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园艺设施类型。塑料大棚是以塑料薄膜为覆盖材料,以竹、木、水泥与钢筋混合柱(近年来又发展了镀锌钢管支架和金属线材焊接支架)为骨架材料的不加温单跨拱屋面温室。塑料大棚的主要作用是冬季保温、夏季遮阳,用于冬季茄果类、瓜类等喜温性蔬菜育苗和蔬菜的秋延后、春早熟栽培。由于塑料大棚光照强度较弱,空气相对湿度过高,目前为一种季节性栽培设施而被利用。 塑料日光温室是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温室,近年来发展迅速。与 玻璃温室相比,其重量轻、骨架材料用量少、造价低、结构件遮光率小、使用寿命长、生产效益好、环境调控能力基本上可达到玻璃温室的同等水平,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用户接受能力远远高出玻璃温室,几乎成

了现代温室发展的主流。但是由于塑料薄膜透光性低于玻璃,这种温室存在春冬季采光不足,室内空气污染,夏季后墙挡风,温度过高的缺点,与现代化温室相比,环境调控能力和土地生产力水平都比较低。 活动屋面温室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设施,在气候温和、无雪的地区使用较多。这种温室屋面采用高强度塑料薄膜或遮阳网,配自动控制拉幕系统,能根据室外条件的变化适时启动拉幕系统,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活动屋面温室包括单层活动屋面遮荫棚、单层活动屋面温室和两者兼顾的双层活动屋面温室。 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世界塑料大棚和温室面积约36.576万公顷,而我国面积最大,我国塑料大棚和温室的建设面积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40多公顷发展到现在近15.67万公顷,占世界42.8%。设施农业同普通农业相比,产业化程度高,效益好,接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施肥特点

文章编号:1004-3888(2002)04-0373-04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施肥特点 Ξ 秦巧燕1,贾陈忠1,曲 东2,同延安2,王荣堂1 (1.湖北农学院农学系,湖北荆州434025;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概述了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施肥特点,指出了不合理施肥导致的设施农业 土壤次生盐渍化和硝态氮累积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并提出了积极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设施农业;次生盐渍化;硝态氮;中国中图分类号:S316;S62 文献标识码:A 设施农业是当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它是 利用设施及配套技术进行的农作物集约化生产,是工厂化农业的一种模式,也是中国高效农业发展的方向[1]。近年来,设施农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且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的设施栽培面积日益扩大,在设施农业中占有很大比重。 1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是指利用比较大型的保护措施,使农作物的生育全过程都在适宜的人工调控的环境下进行的一类保护地栽培。它主要以现代科技和设施(包括地膜)为依托,能够为作物提供较长生育期和更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多分布在城郊和农村,用于高经济价值的植物(或作物)如蔬菜、花卉等的生产。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生产设施多样,包括大、中、小型塑料棚、遮阳网、温室以及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等多种形式,但北方地区主要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蔬菜生产发展最快[1,2]。 设施农业(设施园艺)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叶的欧洲宫廷。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及欧美各国就已经开始塑料大棚的试验研究,并且不断地推广应用。在欧洲,荷兰的设施农业“一枝独秀”,其玻璃温室面积占整个欧洲的1/2,并创造了当今世界最高的产量和效益水平。日本、意大利、罗马、匈牙利等国家的设施农业也很发达[3]。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蔬菜的设施 栽培技术,并进行试验研究。70年代中期,塑料大棚发展到0.53万hm 2,1981年发展为0.72万hm 2;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不完全统计,1996 年全国的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到69.8万hm 2,较1981年增长了95.9倍;而1999年度全国的设施栽培面积已达133万hm 2,是1996年的1.91倍。预计到2011年度,全国设施园艺栽培面积将超过166万hm 2,2031年度可增至200万hm 2以上。 其中北方地区主要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发展最快,南方地区主要是遮阳网。据统计资料分析,1982年度中小拱棚占69%,薄膜温室(包括普通日光温室和加温温室)和塑料大、中棚占31%;到1999年度薄膜温室和塑料大、中棚的比例达到59%,上升了28个百分点;而中小拱棚的比重则 由69%下降到41%[4]。 2 我国设施农业的施肥特点 在设施栽培中,设施内局部小环境与大田耕作环境存在明显差异,蔬菜的生长环境、施肥技术等发生根本性变化,决定了其施肥管理上与露地有着很大的区别。而我国目前在设施农业的配套技术方面仍很落后,普遍存在将露地施肥习惯直接转移于设施农业中的现象,设施连作障碍严重,随着设施应用年限的延长,其内部土壤的理化性状和营养平衡遭致破坏,从而导致蔬菜各种生理病害及土传病害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 Ξ 收稿日期:2002-03-05 第一作者简介:秦巧燕(1972-),女,山西绛县人,湖北农学院农学系教师. 第22卷 第4期Vol.22No.4 湖 北 农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ubei Agricultural College 2002年8月Aug.2002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21852947.html,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作者:卢锐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3期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农业发展关系到基本民生问题。设施农业是我国农 业发展的根本,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本论文主要从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趋势、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进行阐述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希望为研究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专家与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发展思路 一、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我国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探索,设施农业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得到推广,已经普及到农村地区,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性很高。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设施农业技术逐渐成熟,适合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的设施技术不断改进,再加上政策的扶持和技术指导,我国设施农业面积迅速扩大,已成为全球设施农业生产大国,面积和产量都位于世界前列。 2.我国设施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我国对设施农业的监管力度也随着加强,逐步采用现代化、系统化的管理手段,提高设施农业管理水平,确保设施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我国进一步强化设施农业生产全程管理,结合市场规律,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管理,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功的管理模式,提高我国设施农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有效地避免盲目性发展,提高我国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我国设施农业研发创新能力提高 市场化需求为设施农业研发提供动力,推动相关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不仅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而且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有些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中得到应用与推广。 二、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改善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条件,是提高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

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一、世界生态农业的定义 国外生态农业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生态食品、健康食品、自然食品、有机食品等。各国对生态农业提出了各自的定义。例如,美国农业部的定义是∶生态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生态农业在可行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秆、牲畜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补偿养分,利用生物和人工技术防治病虫草害。德国对生态农业提出了以下条件:①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除草剂,使用有益天敌或机械除草方法; ②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是有机肥或长效肥;③利用腐殖质保持土壤肥力;④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⑤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⑥控制牧场载畜量;⑦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⑧不使用抗生素;⑨不使用转基因技术。另外,德国生态农业协会(AGOEL)还规定其成员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95 %以上的附加料是生态的,才能被称作生态产品。尽管各国对生态产品的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是: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发展概况 国外概况:生态农业最早在欧洲兴起于1924年鲁道夫·斯蒂纳(Rudolf Steiner)主讲的“生物动力农业”课程。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生态农业在瑞士、英国和日本得到发展。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农业得到国家的补贴支持,在世界各国生态农业有了较大发展。据统计,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公顷。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农地面积最大,拥有529万公顷,占世界总生态用地面积的50%;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分别有95万公顷和90万公顷。若从生态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由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各国生态农业发展较快,1986~1996年欧盟国家生态农地面积年增长率达到30%。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生态农地面积较小。在总计为4万多公顷的生态农地中,土耳其占1.8万公顷,日本占0.5公顷,以色列和中国各约0.4万公顷。据有关方面估计,现在全球每年生态农业产品总值达到250亿美元,其中,欧盟100亿美元,澳大利亚35亿美元,美国和加拿大100亿美元。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食品消费市场之一。据国际贸易中心(ITC)报道, 1997年欧洲生态食品和饮料销售值为52.55亿美元,1999年约为63亿美元,2000年为95.5亿美元。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1997年德国生态食品销售值约为18亿美元,1999年为20亿美元,约占其食品销售总值的1.2%,有关专家预计,2008年德国生态食品占食品市场的比重将达到25%。除德国外,欧洲生态食品消费较多的国家还包括法国、英国、荷兰、瑞士、丹麦和意大利,产品种类包括作物产品、奶制品、肉类、水果等。美国在过去10年中生态食品销售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1995年生态食品的销售值达28亿美元,1999年达到60亿美元,2000年达到75亿美元。生态食品的种类几乎包括所有传统食品种类,生态谷物、水果、蔬菜、坚果和香料市场已有一定规模,生态奶制品尚属新兴市场。1997年日本生态农产品销售额为1500亿日元,2000年达到3500亿日元,其产品为加工品、冷冻蔬菜、茶、咖啡类、调料、大米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农业发展最快的是欧盟。1995年欧盟从事生态农业的生产者不到农业生产者总数的1.0%,1997年达到1.3%。1998年欧盟生态农业生产者总数达到10万个,这一数字显示,欧盟生态农业生产者数量增长率连年保持在25%以上。 三、生态农业发展的原因 (一)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现代食品生产出现了3种区别于以往在自然形态下生产的重要特征,这就是:1.在农业上采用工厂化生产。采用工业化生产意在通过工业的连续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农业生产过程是种生物学过程。采用工业连续生产工艺要符合不同的生产过程的生物学规律。举例来说,牛羊等草食动物是反刍动物,人类需通过在草地放牧,或在牧草缺乏时,或在某一生长阶段补充干草、精料等饲料来生产动物蛋白食品,而不可以采用违反反刍动物生长规律的方法,即用反刍动物蛋白(肉骨粉等)作为饲料再提供给反刍动物来生产动物蛋白。采用这方法虽然效益提高了,但是,食物生产的安全性受到了破坏。疯牛病是一种病毒,是牛吃了被绵羊痒病病原因子污染的牛羊等反刍动物蛋白做的肉骨粉所致。虽然第一批反刍动物肉骨粉怎样被感染疯牛病病原因子还不得而知,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趋于这样的看法,即这种蛋白毒是因为同类吃同类产生的变异而产生的,并逐步积累使其扩大。欧洲的农民在实行肉类工厂化生产时,用牛羊肉骨粉来代替植物蛋白作饲料,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使疯牛病病毒潜伏越来越多,遂酿成了今日的疯牛病灾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