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533管理与成本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

04533管理与成本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

04533管理与成本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
04533管理与成本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

《管理与成本会计》名词解释:

上篇.成本会计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成本预测:是依据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依存关系,运用预测理论和方

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一定产品或某个项目、方案的成本水平、成本项目进行科

学的测算,以便为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提供及时的、有效的信息和

依据,避免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2、成本决策:是指用决策理论,根据成本预测及有关成本资料,运用定性与定

量的方法,抉择最佳成本方案的过程。

3、成本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总预算的一部分,它以货币形式规定企业在计划

期内产品生产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以及相应的成本降低水平和为此采取

的主要措施的书面方案。

4、成本核算: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

5、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

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

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目标行

为。

6、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

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方

法。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

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

据。

7、成本考核:是指定期考查审核成本目标实现情况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结果,

全面评价成本管理工作的成绩。

8、记录型成本会计:早期的成本会计仅限于对生产过程的生产消耗进行系统的会计和计算,也称记录型成本会计。

9、经营型成本会计:现代的成本会计发展重点由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

移到事前预测、决策和规划,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定额管理:是指利用定额来合理安排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管理方

法。

2、生产费用:是指在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发生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生产耗费,

也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支付的劳动

报酬之和。

3、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可以指一定时期为生

产一定数量产品而发生的成本总额,也可以指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单位成本。

4、费用要素:工业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划分,主要有劳动对象方

面费用、劳动手段方面费用和活劳动方面费用,这三大费用构成费用要素。

5、产品成本项目:一般是指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的项目,是对

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所作的分类。

6、成本计算对象:是指计算产品成本过程中,确定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承担

客体。

7、内部结算价格: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计盈亏”的价值

尺度,是实行内部模拟市场、模拟法人运行的基础,也是进行合理分配的经济杠杆。

第三章生产费用在各对象之间的分配与归集

一、名词解释

1、定额消耗量比例法:是产品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2、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是产品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3、待摊费用:已经支付但不能作为当期费用的支出,流动资产项目之一。

4、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5、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6、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指按各产品的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来分配制造费用(或间接费用)的一种方法。

7、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用的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8、机器工时比例法:指按各产品机器加工时间的比例来分配制造费用(或间接费用)的一种方法。

9、计划成本分配率法:是指按照计划成本将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进行分配和调整的一种方法。

10、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这是按照年度开始前确定的全年度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11、辅助生产费用:辅助生产指主要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

12、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13、交互分配率:指会计期中将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进行归集,期末先将这些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或部门之间,按照它们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第二次分配。

14、代数分配法:是运用代数中的多元联立方程式计算辅助生产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再根据受益单位耗用劳务的数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

第四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与归集

一、名词解释

1、在产品: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正处于加工或等待加工的产品。

2、产成品:是指在一个企业内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按规定标准检验合格、可供销售的产品。

3、约当产量法:就是将期末在产品成本和本期发生生产费用的总和,按完工产品数量和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以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5、定额比例法:是指企业分配成本项目,按照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成本费用的一种方法。

6、定额成本计算法:是将月末在产品的各项费用按各该费用定额计算,亦即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实际的生产费用与定额费用的差异均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7、按所耗材料费用计算法:即月末在产品只计算耗用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所耗用的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产品的加工费用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某种

产品的全部成本费用,减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就是完工产品的成本。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单步骤生产:是指生产技术上不间断、不分步骤的生产。

2、多步骤生产:工业企业工艺过程系由若干个可以间断的、分散在不同地点进行的生产步骤所组成。

3、大量生产:是指产品数量很大,大多数工作地点长期按照一定的生产节拍进行某一个零

件的某一道工序的加工。

4、成批生产:是指一年中分批轮流地制造几种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均有一定的数量,工

作地点的加工对象周期性地重复。

6、成本计算对象:是指计算产品成本过程中,确定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承担客体。

7、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期是指产品成本计算所确定的特定期限。产品成本计算期的

确定一般与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8、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

方法。

9、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

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0、分批法: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1、综合结转分步法:逐步综合结转法,是指各生产步骤耗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以

其综合成本记入下一步骤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材料”项目,或是设立“半成品”项目。

12、平行结转分步法:指半成品成本并不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而是在哪一步骤

发生就留在该步骤的成本明细帐内,直到最后加工成产成品,才将其成本从各步骤的成本明细帐转出的方法。

13、制造成本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基本方法,只计算产品制造活动中发生的耗

费,不包括期间费用,因而计算的产品成本,都是生产成本,也称制造成本。

14、成本还原:是将产成品成本中以综合项目反映的自制半成品成本,逐步分解为按原始

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

下篇管理会计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管理会计学:指在当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

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2、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在他的主要著

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简介科学管理的局限性,科学管理最明显的局限性是认为工人是“经济人”。科学管理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

3、战略管理会计:是指以协助高层领导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战略规划,从而促使企业

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为目的,能够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和思考,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提供本企业与战略相关的内部信息,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会计分支。

4、行为会计理论:主要是借助于行为科学理论来研究会计在管理上的应用,它可以分为三

大类:组织行为研究,管理决策和管理会计信息关系的研究,个人行为研究。

5、作业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

化管理方法。

6、管理会计对象:包括现金流动,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

7、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

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即从数量上具体掌握

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

2、相关范围:是指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性态体质不变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范围。

超过这个范围,将不能保持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和单位变动成本不变的性态,所有成本都将呈现混合成本的性态。

3、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业务量与时间)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增减的成本。

4、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层决策可以改变其发生额的固定成本。这部分成本支出

具有一定的弹性。

5、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决策者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它是为保持一定

的生产经营能力而发生的,其数额与企业规模有关,而与生产能力利用程序无关。6、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

变动的成本。

7、半变动成本:指那些既包含变动成本也包括固定成本的成本。

8、混合成本:按照成本性态,即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

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9、半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是指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呈阶梯型增长,产量在一定限度内,

这种成本不变,当产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后,这种成本就跳跃到一个新水平。

10、延期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产量则开始随产量比

例增长的成本。

11、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全部成本最终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的成本函数模型。

12、高低点法:高低点法指在若干连续时期中,选择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两个时

点的半变动成本进行对比,求得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一种分解半变动成本的方法。

13、散布图法:是指根据若干时期的历史资料,将其业务量和成本数据逐一在坐标图

上标注,形成若干个散布点,再通过目测的方法尽可能画出一条接近所有坐标点的直线,并据以推算出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习性分析方法。

14、回归直线法:是根据若干期业务量和资金占用的历史资料,运用最小平方法原理计算不

变资金和单位销售额的变动资金的一种资金习性分析方法.

15、财务分析法:是会计人员根据其经验,对有关记录成本费用支出的帐户进行分析、判

断,将各项成本划归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

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2、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是管理会计中一个经常使用的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指销售收入减

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是运用盈亏分析原理,进行产品生产决策的一个十分重要指标。

3、销售毛利:当一个商品有销售时,销售毛利就是移动平均成本和售价之间的差异。

4、全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

存货成本中去。

5、期间成本:有些费用,如租金和许多管理费用,不能与特定的收入相联系, 它们的发生是

为了维持公司在特定时期内的经营活动,因此被称为期间成本.

6、固定制造费用:是指在生产制造业,为制造产品所付出的固定成本费用。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的简称,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的模型揭示企业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相关的业务量、销售单价及利润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2、安全边际:是指实际或预计销售量(或销售额)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或销售额)的差额。

3、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

处的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来表示这种状态。

4、盈亏临界分析:利用成本的固定性质和可变性质来确定获利所必需的产量范围。

5、单位边际贡献:等于销售单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所得差额。

6、边际贡献总额:它是指销售收入总额减去总的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7、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8、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率

10、安全边际率:是指安全边际量与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的比例,也可以指安全边际额

与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额的比例,它是一个相对量,用来评价不同企业的经营安全程度

12、敏感分析:是一种在研究与分析时当决策模型中的期望值遇到输入的重要因素的数据

发生变化时,将会发生怎样的影响。

13、盈亏临界图:是将影响企业利润的成本、价格、销量等诸因素集中在直角坐标平面内,

以解析几何模型表示本量利之间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诸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预测:是根据过去的历史资料和现在所能取得的信息,运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管理人咒的实践经验,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有目的地预计和推测未来。

2、销售预测:是指根据以往的销售情况以及使用系统内部内置或用户自定义的销售预测模型获得的对未来销售情况的预测。

3、成本预测: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估计。通过成本预测,掌握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有助于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使经营管理者易于选择最优方案,作出正确决策。

4、利润预测:是指企业在营业收入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销售量商品或服务成本营业费用以及其他对利润发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对企业在未来某一时期内可以实现的利润预期数进行预计和测算

5、资金预测:指企业对将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以及扩展业务所需追加资金的估计和测算

6、趋势预测法:它是通过对财务报表中各类相关数字资料,将两期或多期连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得出它们的增减变动方向、数额和幅度,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变化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趋势分析法通常要编制比较会计报表。

7、因果预测法:此法的特点在于通过系统分析寻找出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明确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系统的各种行为。

8、全面调查法:就是对涉及同一产品的所有销售对象进行逐一调查,经综合分析整理以后,推测该产品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产品销售变动的总体情况。

9、典型调查法:就是对某些产品,通过对一些重要用户需求情况的调查,推算市场需求量及其发展趋势。

10、专家集合意见法:是由企业组织各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小组,运用专家的集体智慧进行判断的方法。

11、加权平均移动平均法: 是用一组最近的实际数据值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几期内公司产品的需求量、公司产能等的一种常用方法。

12、指数平滑法:指时间序列的态势具有稳定性或规则性,所以时间序列可被合理地顺势推延;他认为最近的过去态势,在某种程度上会持续的未来,所以将较大的权数放在最近的资料。

13、因素预测法:是通过有些与企业本质特征相关的因素主导着企业活动,从而决定企业的业务量,进而决定资源的需求量。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边际成本:是指产品成本对业务量(如产量)无限小变化的变动部分。

2、沉落成本:又称沉没成本,旁置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现在的决策不能改变它的成

本。这种成本通常是决策的无关成本。

3、专属成本:是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特定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

4、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

机会成本。

5、差量成本:是指两个方案的预计成本差异。

6、差量分析法:是指了解各种备选方案而产生的预期收入与预期成本之间的差别的基础上,

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方法。

7、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

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

8、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据有关产品的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同利

润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计量而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一种方法.

9、现金支出成本:是指那些由于未来某项决策所引起的需要在将来动用现金支付的成本。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长期投资决策:是指拟定长期投资方案,用科学的方法对长期投资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选择最佳长期投资方案的过程。

2、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也称为资金时间价值

3、年金:凡是在一定期间内,每隔相同一段时间收到或者支付一系列等额款项。

4、现金流量: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5、静态分析法:是指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也可以叫非贴现的现金流量法。

6、动态分析法:是指结合货币时间价值来决定方案的取舍,也可以称为贴现的现金流量法。

7、净现值: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以资金成本为贴现率折现之后与

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

8、现值指数:是指投资项目未来现金净流量的总现值与原始投资现值之比。

9、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现值的贴现率,或者说是

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

10、外部收益率:是使一个投资方案原投资额的终值与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或

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终值之和相等时的收益率。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关于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或一个既定期间内)各项

业务活动、财务表现等方面的总体预测。

2、专门决策预算;主要包括资本预算和研究与开发费预算。

3、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具体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

4、业务预算:以销售预算为依据,并考虑产品生产周期而编制。

5、弹性预算:是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未来不同业务水平为基础编制预算的方法,是

固定预算的对称。

6、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

数额,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标准成本: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间接费用是预计的,而且直接材料和直接

人工等也是按预计的数字来计算的,这种成本的计算方法称为标准成本制度。

2、理想标准成本:理想标准成本是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规模和设备能达到的最

低成本。

3、基本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

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

4、正常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

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的标准成本。

5、成本差异:在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

实际成本与相关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6、数量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用量消耗

与标准用量消耗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

7、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

价格水平与标准价格水平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

8、两差异法:将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分能量差异。

9、三差异法:将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分解为耗费差异、能力差异(又称产量差异)和

效率差异三种。

10、有利差异:是指因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节约差。

11、不利差异:则指因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超支差。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责任中心: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

2、责任会计:责任会计是在分权管理条件下,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

若干责任单位,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考核与业绩评价的一整套会计制度。

3、成本中心:即事先订定各项成本的标准,而后再与实际成本比较,分析造成原因,以使

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降至最低。

4、投资中心:投资中心是既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又对投资效果负责的责任中心。

5、利润中心:利润中心是指拥有产品或劳务的生产经营决策权,是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和利润负责的责任中心,它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收入和生产经营决策权。

6、标准成本中心:是指那些生产的产品稳定而明确,并且已经知道单位产品所需投入量的

责任中心,制造业的工厂、车间、工段和班组等是典型的标准成本中心。

7、费用中心:费用中心是指仅对费用发生额负责的责任中心

8、责任成本:责任成本是以具体的责任单位(部门、单位或个人)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为范围所归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

9、剩余收益:剩余收益是指投资中心获得的利润,扣减其投资额(或净资产占用额)按规

定(或预期)的最低收益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后的余额。

10、双重价格:

11、协商价格:

历年简答题

2008年7月

35.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平行结转分步法?它有哪些特点?P111

指半成品成本并不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而是在哪一步骤发生就留在该步骤的成本明细帐内,直到最后加工成产成品,才将其成本从各步骤的成本明细帐转出的方法。

特点:(1)各步骤的成本计算对象均为最终完工产品。

(2)半成品实物流转与半成品成本的结转相分离。各步骤之间只进行实物转移,半成品成品不随之结转。

36.什么是责任中心?设置责任中心的原则是什么?P455

责任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的内部单位,其基本特征是责、权、利、效相统一。

设置责任中心的原则:

(1)必须与组织机构相适应

(2)必须划清责任,被告单独核算

(3)必须使责权利效紧密结合

37.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方法按是否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可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

按是否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分为两大类:静态分析方法与动态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不考虑时间价值,也可称为非贴现的现金流量法。动态分析方法是结合时间价值来决定方案的取舍,也可称为贴现的现金流量法。

静态分析方法的特点:是在分析投资方案时,对各个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不按货币时间价值进行统一换算,而是直接按投资项目所形成的现金流量进行计算,主要包括投资报酬率法和静态投资回收期法。

动态分析方法特点:是把现金流出量,现金注入量和时间这三个因素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评价,主要包括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

38.简述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P26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2)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3)确定成本项目

(4)确定成本计算期

(5)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6)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2009年7月

35.简述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的内容。P20-22,1、2、3、4

36.简述预测分析的基本原则。P262-263

37.什么是投资项目引起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在长期投资决策中有何作用?P340 P343

38.什么是全面预算?编制全面预算有何作用?P391 P392

2010年7月

35.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它有哪些特点?

分批法是指按照产品的批别或购货单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又称订单法。(1分)分批法的特点有:①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2分)②成本计算期是生产周期;(2分)③一般不存在在批内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的问题。(2分)

36.什么是变动成本法?它有什么特点?

变动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成本只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以“期间成本”的名称列入损益表,作为边际贡献扣除项目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2分)

其特点主要有:①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2分)②突出计算边际贡献;(2分)③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1分)

37.简述影响长期投资决策的因素。

(1)应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2分)

(2)应正确估计投资的现金流量数额和时间分布;(3分)

(3)应考虑投资风险价值、资本成本等因素。(2分)

38.简述理想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的内容和各自的优缺点。

①理想标准成本是指以现有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的最佳状态为基础制定的标准成本。(1分)其优点是具有激励作用,其缺点是由于执行起来并非易事,容易使职工丧失信心,并难以进行日常的成本控制与考核;(1分)

②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以某一年的成本为基础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这种成本一经制定保持多年不变;(1分)其优点是使各期成本有一个共同的比较基础,缺点是只能说明过去而不能适应未来的要求。(1分)

③正常标准成本是指根据目前已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以有效利用生产经营条件为基础所制定的标准成本。(1分)这种标准成本的优点是考虑到了机器发生故障的时间以及工人所需的停顿时间、正常损耗等一些不可避免的不利因素。(2分)

2011年7月

35.简述成本会计的基本程序。

答:(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2)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3)确定成本计算期(4)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5)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36.简述企业定价的目标。

答:企业定价的目标为:(1)获得最高利润(2)维持经营。(3)保持或提高市场占有率。(4)达到投资收益指标。

37.什么是净现值法?它有什么优缺点?

答:净现值法是根据一项长期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是正值还是负值来确定该方案是否可行的决策分析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依据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将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将其折算成同一起点的货币价值进行比较,这样评价投资项目的优劣就建立科学基础上。评价时,净现值大于零(正值)就意味着将来收益的现值大于原投资额现值,所以方案可行,负值则方案不可行。

38.简述管理成本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答: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它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原始资料基本同源。

(2)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服务范围大体相同。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指标相互渗透。

(4)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根本目的相同。

2012年7月

35、为正确计算成本,应正确划分哪几种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是否应计入产品成本、(1分)期间费用的界限。(1分)(2)正确划分产品生产费用(1分)与期间费用的界限。(1分)

(3)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1分)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直接之间的费用界限。(1分)

(5)正确划分本期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1分)

36、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1)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1分)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1分)全部成本法下的成本除上述成本外还包括固定制造费用。(1分)

(2)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1分)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只包括生产成本中的变动部分,而全部成本法下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要大于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1分)(3)分期损益计算方面有差异,(1分)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由当期销售的产品承担;全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由当期销售的产品和末销售的产品分摊,按期末未销售产品和当期已销售产品的比例补偿。(1分)

37、经营决策有哪几种分类方法?

(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分类,(1分)可以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1分)(2)按决策时间的长短分类,(1分)可以分为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1分)

(3)按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分类,(1分)可以分为确定性决策、非确定性决定(1分)和风险性决策。(1分)

38、责任中心包括哪些基本形式,各责任中心的特征是什么?

责任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的内部单位,(1分)它一般分为成本中心、(1分)利润中心(1分)与投资中心(1分)三类。其各自特点是:(1)成本中心的特点是衡量成本费用,不衡量收益,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负责。(1分)

(2)利润中心的特点是不仅要考核成本,还要考核其收入,进而考核其利润。(1分)(3)肉子中心的特点是不仅压考核成本、收入和利润,而已要考核其投资利用效果。(1分)

2013年7月

38、简述分批法的主要适用范围及其特点。

35、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和车间。(2分)其主要特点有:(1)以产

品的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2分)(2)成本计算期是生产周期;(1分)(3)一般不存在在批内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的问题。(2分)

39、简述散布图法的基本步骤。

36、散布图法的基本步骤是:①建立平面坐标系,以纵轴Y代表混合成本,以横轴X代表业务量。(1分)

②将有关混合成本的历史数据在建立的平面坐标中加以描绘,形成散布图。(2分)③考察散布图中各点的分布规律,从各点中确定一条直线,并保证散布图中各点均在直线上或离该直线的距离最近。(2分)④确定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与变动部分。(2分)

40、简述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的构成。

37、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不同处理,导致了在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1分)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组成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3分)全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组成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3分)

41、简述标准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38、标准成本法不单纯是一种成本计算的方法,也是一种成本控制的制度,(1分)是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及其处理成本差异的三个环节的完整系统;(3分)其核心思想是用集体智慧于一体的标准成本去度量实际成本,分析和处理成本差异,目的是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2分)标准成本法已成为引导管理者不断改进管理的“指示器”。(1分)

2014年7月

2015年7月

2016年1月。四、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5、简述生产类型的特点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36、简述混合成本的概念及特点

37、简述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38、简述内部转移价格的作用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https://www.doczj.com/doc/f316220481.html,4M 2.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3.相关范围:是指不会改变或破坏特定成本项目固有特征的时间和业务量的变动范围电大 4.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5.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6.混合成本: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7.成本性态分析:指在明确各种成本的性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终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的过程。 8.高低点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业务量的相应成本关系,来推算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9.期间成本:指那些不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而是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期间的长短而增减,其效益随期间的推移而消逝,不能弟延到下期去的成本,它的归属期只有一个,即在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当期利润表,作为当期收入的抵减项目,而不列入存货成本电视大学资料 10.(1)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11.本量利分析:它是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形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收入、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财务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电视大学资料学习,电大答案, 12.(1)贡献边际: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差额,也称边际贡献、贡献毛益、边际利润(2)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13.变动成本率: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国内电视大学学生交流社区, 14.(1)保本点: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2)保本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正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15.安全边际:是根据实际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的差量确定的定量指标:::星魂社 16.保本作业率:又叫危险率,是指保本点业务量占实际或预计销售业务量的百分比 17.保利点: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统称0J+o-O0J3E&e;f 18.目标利润:指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最优化利润控制目标,它是企业本来经营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电视大学资料学习,电大答案,国内较大的电大学19.经营杠杆系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销售业务量一定程度的变动会使利润以更大的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大全 之财产清查 报表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大全之财产清查报表 财产清查就是根据账簿记录,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票据等的盘点或核对,查明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全部清查是指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 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对企业的一部分财产进行的清查。 定期清查定期清查是指根据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所进行的清查。这种清查一般在财产管理制度中予以规定,通常在年末、季末或月末结账前进行。 不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是指根据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清查。 内部清查内部清查是指由本企业的有关人员对本企业的财产所进行的清查。这种清查也称为自查。 外部清查外部清查是指由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或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或制度的规定对企业所进行的财产清查。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指通过设置各种财产明细账,逐笔地登记其收入数和发出数,并能随时结出账面余额的一种盘存制度。 实地盘存制是指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各种财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在期末时通过盘点实物,来确定各种财产的数量,并据以计算出各项财产的减少数的一种盘存制度。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后进先出法对成本流转的假设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它是以后收进的存货先发出为假定条件,对发出存货按最近收进的单价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事业单位特定时日财务状况和特定时期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文件。 静态会计报表是反映静态会计要素的报表,如资产负债表。 动态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资金的耗费及回收状况的报表。如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月报表是按月编制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

成本会计学---已完成部分 本科

作业标题:第一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成本会计总论、产品成本核算要求和程序 1.单项选择(40分) 1)成本会计的职能中,基础职能是(B)。 A. 成本控制 B. 成本核算 C. 成本分析 D. 成本考核 2)企业生产费用是指(B)。 A.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生产耗费 B.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 C.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对象化的生产耗费 D. 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所有耗费 3)生产费用按其与生产工艺过程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A)。 A.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 B.变动生产费用和固定生产费用 C.期间费用和制造费用 D.销售费用和制造费用

4)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做好的基础工作是(C)。 A. 完善成本责任制 B.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 C. 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 D. 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2.多项选择题(30分) 1)成本会计的职能包括(ABCD)。 A. 成本核算 B. 成本控制 C. 成本预测 D. 成本考核 E. 设置成本核算机构。 2)生产经营费用要素包括(BC)。 A. 外购材料 B. 职工薪酬 C. 折旧费 D. 外购燃料 E. 利息支出 3)成本核算的要求有(ABDE)。 A.完善成本责任制 B.正确划分各种费用 C.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D.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E.加强成本控制与考核 3.判断题(30分) 1)将生产费用要素按照其经济用途划分为若干不同的项目,叫作产品成本项目,它是多数企业计算成本时进行费用分类的依据。对 2)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错 3)制造企业的生产按照生产组织的特点,可以分为大量生产、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三种类型。对 参考答案: 1、B B A C 2、ABCD ABCD ABD 3、√√× 作业标题:第二次作业 柯琼_20110097 2019-01-13 10:10:34 第二次作业: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折旧费和其他费用的核算 1.单项选择题(40分) 1)在材料成本的归集核算中,下列不属于外购材料成本的项目是(D)。 A. 买价 B. 运输费

政府会计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总结

习题一 1、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的的会计,是我国两大会计体系之一。 2、真实性原则:又称客观性或可靠性原则,是指预算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3、专款专用原则:凡有制定用途的资本必须按规定使用,不能擅自改变用途,挪作他用。 4、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是指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为标志来确定本期的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基础。凡在当期实际收到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凡是不属于当期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均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 5、简述预算会计基本前提的概念及内容: [1]会计主体: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限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畴。会计主体是持续 经营和会计分期的基础。 预算会计的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 [2]持续经营:在正常情况下,预算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活动无限期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 的未来,不会终止。 政府会计核算应当以政府会计主体各项业务可持续正常地经营为前提 [3]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预算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经济业务活动根据信息使用 者的需要,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一遍分期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及时向各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 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称为会计年度,我国预算会计年度采用日历年度,在年度内还可划分若干较短的期间,如季度和月份 [4]货币计量:是对预算会计计量尺度的规定,指预算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货币作

成本管理会计名词解释(1)

一、成本计算对象:就是生产费用的承担者,即生产费用的归属对象。 二、成本项目与费用要素:所谓费用要素,就是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成本项目就是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核算的项目。 三、约当产量比例法:约当产量比例法是指将月末结存在产品数量按期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四、逐步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亦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指按照产品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根据生产步骤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和产量记录,计算自制半成品成本,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实物在各加工步骤之间顺序移动,最后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五、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分批法是指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六、成本性态: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为成本习性。 七、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八、约束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管理当局的决策不能随意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九、贡献毛益与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贡献毛益率是单位贡献毛益除以单位售价或者贡献毛益总额除以销售收入总额。 十、安全边际与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是指现有(或正常)销售量超过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安全边际率是指安全边际与现有(或正常)销售量的比例。 十一、弹性预算与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是指企业在不能准确预测业务量的情况下,根据本、量、利、之间有规律的数量关系,按照可预见的、不同的多种业务量水平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起点,根据预算期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需要,逐项审议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并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十二、剩余利润(收益):是指投资中心的营业利润扣减其资产按规定的最低报酬率计算的投资报酬后的余额。

中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大全1

1财务会计 2管理会计 3 财务会计目标 4 会计假设 5 权责发生制 6 现值 7可变现净值 8公允价值 9会计制度 10会计准则会计准则11财务会计规范 12及时性 13谨慎性 14重要性 15实质重于形式 16可比性 17相关性 18可理解性 19可靠性 20现值 22历史成本 21重置成本 23会计要素 25 .会计分期 24货币计量 26持续经营 27会计主体 28财务会计基本假设29财务会计目标 30应收票据贴现 31货币资产 32性资产交换 33周转材料 34结算方式 35应收款项 36净价法 37总价法 38商业折扣 39现金折扣 40带息商业汇票 41其他货币资金 42可变现净值 43存货跌价准备

44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45永续盘存制 46实地盘存制 47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48计划成本法 49零售价法 50毛利率法 51个别计价法 52周转材料 53权益法 54成本法 55重大影响 56共同控制 57对联营企业投资 58对合营企业投资 59 实际利率法 60实际利率 61长期股权投资 6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63持有至到期投资 64交易性金融资产 65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66 弃置费用 67无形资产 68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69研究阶段 70商誉 71投资性房地产 72长期待摊费用 73应付票据 74带息票据 75职工薪酬 76职工教育经 77非货币性福利 78 股份支付 79营业税 80营业额 81印花税 82短期借款 83预收账款 84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85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86借款费用 87借款利息

88折价或溢价摊销 89公司债券 90可转换公司债券 91债券面值 92债券利率 93债券的溢价摊销 94债券的折价摊销 95实际利率法 96实际利率 97长期应付款 98未确认融资费用 99专项应付款 100或有事项 101债务重组 10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103未分配利润 104股权登记日 105宣告日 106留存收益 107等待期 108授权资本制 109资本公 110实收资本 111所有者权益 112负债的计税基础 113资产的计税基础 114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15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16暂时性差 117表结法异 118账结法 119营业外支出 120营业外收入 121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22资产减值损失 123销售费用 124财务费用 126期间费用 125管理费用 127成本加成合同 128固定造价合同 129完工百分比法 130商品销售退回 131售后回购

成本会计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套)讲解学习

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废品损失 2.直接生产费用 3.制造费用 4.成本的经济实质 二、判断说明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说明理由)(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半成品成本的结转与半成品实物的转移是一致的。 2.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必须设立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 3.不可修复废品是指不能修复,或者此类废品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 4.直接借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费用,都必须是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但不一定都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5.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分为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 6.分类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的类别,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生产的产品品种、规格繁多,且能按一定标准分类的企业。 7.专设成本项目的生产费用都是直接生产费用。 8.直接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所有受益单位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9.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费用)定额比较稳定、准确,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 10.比较分析法只适用于同质指标的数量对比。 三、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区分各种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是()。 A.成本计算日期 B.成本计算对象 C.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 D.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2.在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或车间中,如果只生产一种产品,发生的生产费用()。 A.全部都是直接计入费用 B.全部都是间接计入费用 C.全部费用都是直接生产费用 D.有直接计入费用也有间接计入费用 3.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适用于()。 A.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很小 B.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大 C.各月末没有在产品 D.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

《预算会计》练习卷

《预算会计》练习卷 一、名词解释 1、预算会计 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位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监督中央 和地方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 3、应缴国库款 应缴国库款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取得的应上缴国家预算的各种款项 4、事业收入 事业收入是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5、行政单位 行政单位是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 6、拨出经费 是指行政单位按核定预算拨付所属单位的预算资金 二、简述题 1、简述事业单位经营支出的核算。 为核算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 出,设置为”经营支出”。事业单位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的,应当正确归集开展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无法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或比例合理分摊。事业单位和经营支出与经营收入应当配比。 2、简述事业单位捐赠收入的核算。 1.接受现金捐赠。接受现金捐赠的,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接受存货捐赠。接受捐赠的存货验收入库,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存货”科目,按照 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本科目。 3、简述行政单位应缴财政款的核算。 为核算行政单位取得的按规定应当上缴财政的款项,包括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 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收入,设置‘应缴财政款’科目。本科目贷方记录应缴财政 款的增加额,借方记录减少额。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应当上缴财政但尚未缴纳的款项。年终清缴后,本科目一般应无余额。应缴财政款应当在收到应缴财政的款项时确认。本 科目应当按照应缴财政款项的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4、简述行政单位拨出经费的核算。

成本管理会计名词解释简单题

1品种法:是以产品的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计算方法。 2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3分批法:也称订单法,它是按照产品的批别来归集生产费用,并计算该批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4简化分批法:在有些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里,同一月份投产的产品批别很多,而实际每月完工的批别不多,为了简化成本核算工作,对所发生的间接计入费用,可采用累计分配率法,这种方法称简化的分批法,或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法。 5交互分配法:企业中各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服务,其提供的数量还比较大,所以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不仅要考虑对辅助生产车间之外的各受益部门进行分配,而且还应考虑对辅助生产车间内部各受益部门进行分配的方法。 6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相关的决策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未来成本。 7机会成本:是指由于从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取一种最优方案而放弃一些次优方案上的收益。 8预定分配率法;亦称年度计划分配率法,是按照各生产单位年度的制造费用预算和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及事先确定的预定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9约当产量;是指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投料程度和加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本月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之和称为约当总产量,简称约当产量。 10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特定业务范围内,与业务量的增减变动没有直接关系,因而不随业务量增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11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得增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间接费用等。 12混合成本:是兼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双重成本性态的混合成本。(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13固定预算;也称静态预算,是指根据未来固定不变的业务水平,不考虑预算期内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发生的变动而编制的一种预算。 14弹性预算:就是在编制预算时,预先估计到预算期间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动,编制出一套能适应多种业务量的成本费用预算,以便分别反映在各该业务量的情况下所应开支的费用水平。 15零基预算:或称零底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以往的水平,对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起点,根据其必要性来确定预算额的预算。 16滚动预算:又称永续预算,其主要特点是预算期连续不断,始终保持12个月,每过去1个月,就根据新的情况调整和修订以后几个月的预算,并在原来预算期末再加一个月。 17高低点法:是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的一种简单方法。这种方法是以一定时期内的最高点业务量的混合成本与最低业务量的混合成本之差,除以最高点业务量与最低点业务量之差,先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再据以把混合成本中的变动成本部分和固定成本部分分解出来的一种方法。 18回归直线法:是根据一定期间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确定一条最能反映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分析确定混合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方法。 19散布图法:是一种目测法,这种方法是将一定时期的混合成本历史数据逐一地在坐标图上标明以形成散布图,然后通过目测,在各个成本点之间作出一条反映成本变动平均的趋势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方法。 20本量利分析:它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

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

第章财政总预算会计作业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下作业题 第4章财政总预算会计概述作业 作业要求:(只做其中的主观题于本子上) 1.从左到右以摘要、借贷方向、会计科目名称和金额排列(后三项应错位书写); 2.“摘要”是一个会计科目一个,每个科目书写应不同且简明扼要; 3.出现书写错误,采用规范的改错方法,不能随意采用涂攺、擦刮和用化学溶剂。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和的一门专业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而不是各级政府的部门。 2.一级政府一级预算:指各级政府都编制相对独立完整的财政收支预算,并设立财政总预算会计进行相对独立完整的财政预算收支会计核算。共分五级政府五级预算,即中央政府财政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预算;设立区的市、自治州政府财政预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政府财政预算;乡、民族乡、镇政府财政预算。 3.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一般原则:是财政总预算会计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或指导思想。包括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专款专用原则、实际成本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等。 4.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收付实现制原则:指财政总预算会计在确认收入和支出时,一般应当以实际收到或者付出货币资金为标准,而不是以应收或者应付财政预算资金为标准。财政总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有利于将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与政府财政预算的编制基础保持一致,进而有利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如实反映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结果。 5.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专款专用原则:指财政总预算会计对于有指定用途的资金应当按照规定的用途安排使用,并分别进行单独的核算和反映。在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的预算资金中,一般预算资金、基金预算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都应当分别进行核算和反映。 二、判断题 1.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 ( ) 1.×。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而不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本身是一个行政单位,适用行政单位会计。 2.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共分设五级政府五级预算。各级政府都编制相对独立完整的财政收支预算,并设立相应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对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收支进行相对独立完整的会计核算。( ) 2.√。 3.我国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都进行相对独立完整的财政预算收支会计核算.因此,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之间不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财政预算信息网络。 ( ) 3.×。尽管我国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都进行相对独立完整的财政预算收支会计核算,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之问仍然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财政预算信息网络。例如,本级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需要将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收支信息与所属下级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下级政府财政预算收支信息进行汇总,编制包括本级政府和所属下级政府在内的汇总的财政预算收支信息,并报上级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经过逐级上报后,直至汇总到中央财政部,形成国家财政预算收支信息。 4.财政总预算会计实际上是一种资金会计,它的核算对象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资金,它不核算政府的实物资产。() 4.√。 5.财政总预算会计反映的信息具有宏观性和公共性的特征,即它所反映的信息广泛涉及社会公共利益。 ( )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以企业或组织所服务的顾客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电子计算机和 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以财务数据为主要内容,同事结合非财务信息,以企业形成和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提供相关信息支持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①预测经济前景,②参与经济决策,③规划经营目的,④控制经济过程,⑤考核评价经营业绩五个方面。管理会计的基本程序有:①财务报表分析,②预测、决策分析、编制全面预算,③建立责任会计制度,④积累财务成本数据编制业绩报告,⑤调控经济活动,⑥差异分析六个步骤 2、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总量之间的依存关系,通常又称为成本性态。按照 成本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全部成本按其性态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3、相关范围: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变动并成正比例变动的这种完全的线性联系,只有在 一定的相关范围内存在;超出了相关范围,它们之间的联系则可能表现为非线性的。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就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呈现为线性联系的这一段而言的;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业务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始终存在,一旦业务量因素或时间因素的变化突破了相关范围,这种不变性就会改变。 4、贡献毛益:又称“边际收益”、“边际贡献”、“创利额”。是指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以变 动成本计算的产品成本后所剩可供抵偿固定成本并创造利润的数额,可按单位产品或企业各种产品计算。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5、安全边际:是指以绝对数的形式评价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一项指标,是实际或预 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之差: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用实物量表示,即安全边际量:安全边际量=现有或预计销售量-保本量第二、用货币形式来表示,即安全边际额: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额/(安全边际额X单价)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 6、保本点:保本点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处在一种既不盈利又不亏损、销售收入与销售 成本相等、利润为0时的业务量,又叫损益平衡点以及盈亏临界点。利润=销售量X单价—销售量X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TP=PX—BX—A=0) 7、沉没成本:又叫沉入成本,是指由于过去决策结果而引起并已经实际支付过款项的成本。 这类成本是过去已经发生,一经支出就一去不复返,将来的任何决策都无法改变这项历时事实。 8、付现成本:是指动用现金支付的有关成本 9、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对所有的项目均不考虑上期的预算水平,完全以零为基础,从 根本上分析研究每个支出项目计划期间有否支出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多少制定的预算。 (预算的分类:第一、按编制预算所用的业务量是否固定可把预算分为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第二、按编制预算是否以过去为基础可把预算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第三、按编制预算所有的时间是否固定分为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 10、弹性预算:是指根据预算期内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而编制不同水平的元算,它是随 着不同的业务量水平而增减变动所形成的预算。 11、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 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它是事先制定的一种预定的目标成本。实际工作中标准成本有两种含义:第一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是根据单位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准确的说是“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耗用量X标准单价,第二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是指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单位产品标准计算出

初级会计实务名词解释大全

【第一章资产】中需要理解的概念, 资产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其他货币资金 是指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之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等。 应收票据 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一种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应收账款 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其他应收款 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交易性金融资产 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存货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原材料 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原材料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低值易耗品 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委托加工物资 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

成本会计学名词解释

成本会计学名词解释 1.产品成本:是(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指出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及生产 资料的耗费和劳动力的耗费。 2.单步骤生产:是指生产工艺过程不能间断的生产,或者由于工作地点限制不便于分散在 几个不同地点进行的生产。 3.多步骤生产:是指生产工艺过程可以由间断的若干个生产步骤所组成的生产,它的生产 活动可以分别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进行,可以由一个企业进行,也可由几个企业协作进行。 4.大量生产:指不断的重复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 5.成批生产:指按照预先确定的产品批别和数量进行的生产。 6.单件生产:指按照订货单位的要求,进行个别的、性质特殊的产品生产。 7.直接人工:是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 8.直接分配法;是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出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收益产 品、单位,而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情况的一种辅助费用分配方法。 9.顺序分配法:按照收益多少的顺序将辅助生产车间依次排序,受益少的先把费用分配出 去,受益多后把费用分配出去的一种辅助费用分配方式。 10.交互分配法: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进行两次分配。首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部 门相互提供的产品或者劳务数量和交互分配的单位成本,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其次,将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再按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11.代数分配法:是通过建立多元一次联立方程组并求解的方法,取得各种辅助生产产品或 劳务的单位成本,进而进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12.计划价格分配法:按照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 13.制造费用:是指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以及虽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直接 计入产品成本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生产费用。 14.损失性费用:指在生产过程中因原料质量不合格或生产工人违反操作规程、生产技术应 用失当、生产组织上的缺陷等导致的各种损失,主要包括废品损失费用和停工损失费用。 15.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 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减去残料回收价值和应收账款以后的损失。 16.停工损失: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车间的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 17.完工产品:一般指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符合质量要求,并已验收入库,可以作为商 品对外销售的产成品。 18.在产品: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还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 19.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月末虽有在产品但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20.在产品按年初成本计价法:各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固定的年初数计算的方法。 21.约当产量法:是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即约当 产量),按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与月末在产品费用方法。 22.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是按照预先制定的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然后从某 种产品全部生产费用减去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就是完工产品成本。 23.定额比例法:产品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

新编预算会计名词解释

1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是指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的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付款复的用款计划收到和支用的用款额度。 2 财政应返还额度:是指年度终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中的预算指标数与事业单位从零余额账户中实际支用的数之间的差额,即事业单位当年尚未使用的预算额度 3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应收暂付款项。 4 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资金包括:长期投资基金固定资产基金在建工程基金无形资产基金等。 5 财政补助结转:是需要结转到下一年度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补助资金。财政补助结转分为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 6 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意外的各项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的相抵后剩余的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 7 上级补助收入:是事业单位从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它由事业单位的上级单位用自身组织收入或集中下级单位的收入拨付给事业单位的资金,是上级单位用于调剂附属单位资金收支余缺的款项。 8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规定标准或比列上缴的收入,包括附属的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和附属的企业上缴的利润等。 9 上缴上级支出:是指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标准或比列上缴事业单位的支出。 10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1 暂付款:是行政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附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 2 应缴预算款:是指行政单位在公务活动中按照规定取得的应上缴财政的收入,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其他应预缴预算的资金。 3 暂存款:是指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待结算款项,如临时性暂存资金应付未付的款项不明性质的资金等。 4固定基金:是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 5结余:是行政单位年度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包括: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分别为基本支出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和项目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6 拨入经费:是指行政单位按照经费领报关系,由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投入的预算经费。拨入经费的方式有三种: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实拨资金方式 7 预算外资金收入: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拨给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以及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 8 经费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完成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支出。 9拨出经费:是指行政单位按核定预算将财政或上级单位投入的经费,按预算级次转拨给下属核算单位的资金.包括:拨出基本支出经费和拨出项目支出经费。 11结转自筹基建:是指行政单位经准用拨入经费以外的资金安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复习进程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简 答题

名词解释 1、成本性态 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 2、约束性固定成本 是指不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在短期内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3、酌量性固定成本 是指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4、变动成本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5、混合成本 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它们既非完全固定不变,但也不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因而成为混合成本 6、完全成本法 在计算产成品成本时,不仅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计入产品成本,而且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制造费用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去,同时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因而又称为“吸收成本法” 7、变动成本法 是指在计算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列入当期损益表,从而当期的收入中扣除 8、本量关系 是指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9、盈亏平衡 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既不盈利也不亏损、利润为零的状态 10、安全边际 是指企业预算(或实际)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的差额 11、经营杠杆作用 产销量较小幅度变动引起利润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就成为经营杆杠作用 12、经营杠杆系数 是指利润变动百分比相当于销售量变动百分比的倍数

13、相关成本 是指由某项特定决策方案直接引起的未来成本支出,并且是不同方案之间有差别的未来成本 14、机会成本 是指在决策分析过程中,由于选择了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 15、重置成本 是指按照现行市场价格购买功能与某项现有资产相同或相似的资产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16、专属成本 是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某一特点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也称直接归属固定成本 17、沉没成本- 是指由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并已经发生的实际支出,不是现在或将来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 18、边际收入 是指当业务量以一个可计量单位增加或减少时所引起的总收入的变化量 19、边际成本- 是指当业务量以一个可计量单位增加或减少时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 20、成本加成定价法 是在单位产品成本的基础上按预定的加成率计算相应的加成额,进而确定产品的目标售价 21、差别对待定价 是指企业对同一种产品或劳务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而制定不同的价格 22、货币时间价值 由于放弃了使用或消费这笔货币的机会或权利,那么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而计算的代价或报酬就称为货币的时间价值 23、年金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隔相同时间就发生相同数额的系列收款或付款,也称等额系列款项 24、资本成本 是指使用资本所要付出的代价,通常包括资金使用费用和筹资费用两部分内容

会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2.理性的经济人 3.有效市场 4.股东 5.股票 6.用脚投票 7.用手投票8.财务状况9.公司的外部利益集团 10.财务会计11.管理会计12.审计 13.财务管理 1.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资源的稀缺性是被人类自身“制造”出来的,人类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这种追求本身会遇到时间、空间和各种资源的限制。 2.人们通过各种努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3.没有人能长期、系统地欺骗资本市场,市场能分辨出会计指标中真正反映企业业绩的部分和纯粹属于经理人员操纵的部分。 4.是指股份公司的“老板”,他按规定向公司投入一定量的资本,公司向其提供能证明其拥有该公司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 5.公司向股东提供的能证明其拥有该公司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 6.如果股东认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欠佳,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将所持有的股票卖掉,即通常所说的“用脚投票”。 7.通过股东大会来干涉公司的经营,称为“用手投票”。 8.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公司各项资产的分布、债务的构成等。 9.是指那些存在于企业外部、与企业在利益上有着一定关联性的各种单位与个人。 10.是以外部信息使用者为导向,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管理者经营管理业绩的信息。 11.是面向管理当局,为他们更有效地管理企业提供各种信息。 12.站在中立的角度,对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检查。 13.从企业货币资金的筹集、使用等角度出发,力求在最佳的时点、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适量资本,同时,以最经济的方式保有和使用资本. 、简答题 1.简述信任对企业存在与发展所起的的作用。 2.简述会计信息系统对股份公司的股东来说所起的作用。 3.简述财务会计产生的背景。 4.简述会计对公司债权人的的作用。 5.简述会计对公司经营管理部门的作用。 6.简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7.简述审计对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 8.简述财务管理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