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次习题课答案

第一次习题课答案

第一次习题课答案
第一次习题课答案

#第1讲作业

绪论

1微波的频率和波长范围分别是多少?

答:频率范围从300MHz到3000GHz,波长从到1m。

2微波与其它电磁波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主要特点是:微波波长可同普通电路或元件的尺寸相比拟,即为分米、厘米、毫米量级,其他波段都不具备这个特点。普通无线电波的波长大于或远大于电路或元件的尺寸,电路或元件内部的波的传播过程(相移过程)可忽略不计,故可用路的方法进行研究。光波、X射线、 射线的波长远小于电路或元件的尺寸,甚至可与分子或原子的尺寸相比拟,难以用电磁的或普通电子学的方法去研究它们。

(有同学仅仅写微波的特点,有同学是把课本上微波特点写下来)

正是上述特点,使人们对微波产生极大兴趣,并将它从普通无线电波波段划分出来进行单独研究。

3微波技术、天线、电波传播三者研究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微波技术:主要研究引导电磁波在微波传输系统中如何进行有效传输,它希望电磁波按一定要求沿传输系统无

辐射地传输。

天线:是将微波导行波变成向空间定向辐射的电磁波,或将空间的电磁波变为微波设备中的导行波。

电波传播:研究电波在空间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微波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是微波领域研究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的基础是电磁场理论,但三者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有所不同。(有同学没有写区别和联系) #第2讲作业

1.导出如图(C )所示的平行导体板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参量。假设平行导体板间填充媒质的电参数为,εμ,其中

'''εεεj -=,且W b >>。

解:令传输线上仅传播沿z 向的行波,则传输线上的行波电

压为z

j e U U γ-=0

,行波电流为z j e I I γ-=0。

b

从能量或者功率的角度来求,方程中有未知量为E ,H ,

所以求得这两个未知量就可以。

由于W b >>的条件,可以忽略不均匀性,视两板间为均匀电场,有

b U E =

其中,z

j e U U γ-=0

由于传输线理论和电路理论中传输线单位长度的电场储能相等,可得:

S 为电场和磁场所处的横截面积,这里的S 是标量

b

W

Wb

b U U dS

E E U

C S

t t '

2

020'

*20'

εε

ε=

????

???=?=

?

注意是'ε而不是ed ε,因为点容与损耗无关。

由于传输线理论和电路理论中传输线周围填充的有耗电介质引起的单位长度的损耗功率相等,可得:

b W Wb b U U dS

E E U

G S

t t σωεωε

=

????

??=

?=?

2

020

'

'*20'

'

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求电容C

作包围单位长度导体板的高斯面,由高斯定理

CU

b

UW

W b U dS D Q S ==??=?=?εε1

注意S 的值,是W*1,S 面应该与电场垂直,这里的S 是矢量。有同学把这个S 写成b W ? 得到

W

c b

ε=

()/F m

注:这实际上就是平板电容的公式。

求单位长度电感,同样认为板间磁场强度均匀分布,并忽略导体板的厚度(忽略内自感);设由上边导体板上电流产生

的磁场为1H ,作包围上导体板的曲线1l ,由安培环路定理,

1

1

1

l H dl

I ?=?,12H W I ?=

其中,z

j e I I γ-=0

得到 12I

H W

=

注意这里得出的1H 只是上边导体板上电流产生的,在图中方向朝左;下边导体板产生的磁场方向也向左;得到导体板上电流在板间产生的总磁场:

I H W =

由于传输线理论和电路理论中输线单位长度的电场储能相等,可得:

W

b Wb W I I dS

H H

I

L S

t

t

μμμ

=

????

??=

?=? 2

020

*20

由于传输线理论和电路理论中有限电导率引起的单位长度

的损耗功率相等,可得:

W R W W I I R dl W I I R

dl H H I R R S S

l S

l S 222

02

2

2

0*20=

???

?

??=???

? ??=?=??ττ

或者:单位长度导体板间的磁通量:

IL

b W

I

b B =?=

??=μψ)1( 得到 W

b

L μ=

()/H m

2.一同轴线的内外导体半径分别为a 和b ,内外导体间填充媒质的介电常数为()'''ed ed j εεεε=-,磁导率为μ,且内外导体的表面电阻为s R 。已知内外导体间的复电压为0U ,其中外导体接地,求同轴线的等效电路参量。

解答:

因为内外导体存在表面电阻s R ,介质存在损耗''ε,均会产生能量损耗,它们二者分别对应了等效电路中的串联电阻和并联电导。(结构内部有电场才会有损耗,如果电场根本进不去,也就不会产生损耗。同时,如果只有电场而电导率为零,也没有电流流过,也无损耗) 1)由电场强度求电容; 对同轴线结构,由电位方程

20φ?=

电位只是r 的函数,在圆柱坐标系下,上式变为

10r r r r φ????

= ?????

, 边界条件为0,0r a r b U φφ==== 可得

)

/ln()

/ln(0

a b b r U =φ 同轴线内外导体间的电场强度为

()

ln /r r d U dr r a b φφ=-?=-

=E a a 可以由面电荷公式求单位长度内外导体带电量,也可以像上

一题用高斯定理求,结果是一样的。 内导体表面的面电荷密度()

||'ln /s r a r r a U D a a b ρε====

单位长度面电荷 ()

2'2ln /s U Q a a b πεπρ==

单位长度电容 ()

2'

ln /C a b πε=

()/F m ,

)

/ln(2 )/ln( '

2

02020

'*20'a b d rdr a b r U U

dS

E E U

C b

a S

t t πε

ε

π

=

???

? ??=

?=??

?

2)求单位长度电感(这里忽略内电感,只计算外电感) 由安培环路定理可得内外导体间的磁感应强度为

02I B r μπ=

单位长度电感:

()00

2ln /2b

a

I

dr r L b a I

I

μπψ

μπ

=

=

=? ()

/H m 或者:

)

ln(2 2 2

02020*2

a

b

d rdr r I I dS

H H

I

L b

a S t

t

πμ?πμ

μ

π

=?

?

?

??=?=

??? 3)求串联电阻

表面电阻代表高频电流通过导体时电导率有限产生的热损耗,对应串联电阻。根据表面电阻的定义,不难得到单位长度同轴线串联

??? ??+=?????

??+????? ??=???

????????? ??+???? ??=???

?

??=?=????+b a R b b I I R a a I I R dl b I dl a I I R dl

r I I R dl H H I R R S S S l l S

l l S l S 11222222222

020202

22

0120202

02

*

202121ππππππππττ

4)求并联电导

由1中求得的内外导体间电场强度可得泄漏电流密度大小为

()

''

ln /U J E r a b σσ==,

其中'σ是内外导体间介质的电导率,因为介质不理想绝缘。

且有'

''σεω

=

单位长度泄漏电流大小为()

02'21ln /U I J r a b πσπ=??=

得到单位长度并联电导:

()()

02'2''ln /ln /I G U a b a b πσπωε=

==

或者:

)

/ln(2 )/ln( 2

020

2

0'

'*2

0'

'a b d rdr a b r U U dS

E E U G b

a S

t t πσ

?ωε

ωεπ

=

???

? ??=

?=??

?

总结:方法不止一种,重要的是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如理解为何要考虑导体和介质损耗(内外导体电导率有限、介质不理想绝缘)、什么是表面电阻、什么是泄漏电流,以及它与内外导体中传播的电流的区别等等。

#第3讲作业

3-5 求图所示各均匀无耗传输线输入端的反射系数及输入阻抗。

l c

Z Z =()

2

(a )

解:(a )从A 端口向()1看过去

1tan 200tan

4

2

in c Z jZ j π

π

β

===∞

(或根据/4λ变换特性直接得出)

A 端口向()2看过去,因为阻抗匹配,所以:

2in l c Z Z Z ==

得到A 端口输入阻抗

12200inA in in c Z Z Z Z ===ΩP

A 端口阻抗匹配,因此

200in c Z Z ==Ω,0in Γ=

Ω

)

(b )

根据/2λ重复性,A 端口向()1、()2看过去的输入阻抗分别为

1in Z =∞,2300in Z =Ω

得到A 端口输入阻抗

12300inA in in Z Z Z ==ΩP

所以

22/150/30075in c inA Z Z Z ===Ω,

13in c in in c Z Z Z Z -Γ==-

+

注意:要求的是输入端的反射系数和输入阻抗

补充题A :半无限长开路线上的电磁波处于何种工作状态?

解答:半无限长,电磁波走不到,没有发生反射,行波状态。 或者,通过计算反射系数的值来说明,()()z

j e

z β20-Γ=Γ,当

∞→z 时,()0=Γz ,电磁波处于行波状态。

补充题B : 已知传输线沿线电压分布表达式为

()cos sin l l c U z U z jI Z z ββ=+,试从数学角度阐明传输线各点处的电

压在匹配情况下模值为常数,在非匹配下呈周期变化的缘由。

解答:

l l l U I Z =

|()|U z =在匹配条件下,l c Z Z =

|()|||l U z U ===

非匹配条件下,l c Z Z ≠

|()|U z =

=

=

=可以看出,沿线电压的模值以/πβ为周期变化。

有同学化成()φβ+=z A U

sin 的形式,明显不对。

因为这个公式的周期是2/πβ,而且模值一定是大于等于0的,sin 函数有正有负。

还有同学把电压写成z j e U z U U β)1()1)((Γ+=Γ+=++的形式,

认为模值就是

)1(Γ+=+

U U ,可是不匹配的时候Γ是复数,前

面所说根本不是模值。 #第4讲作业

3-7:在一无耗传输线上传输频率为3GHz 的导波,已知其特性阻抗Ω=100c Z ,终端接Ω+=)10075(j Z l 的负载。试求:①传输线上的驻波系数;②离终端10cm 处的反射系数。

解:①传输线上的驻波系数:

l l Γ-Γ+=

11ρ

其中终端反射系数

ο

3.7451.0492.0138.065

3265947411001007510010075∠=+=+=++-=

++-+=+-=Γj j j

j j j Z Z Z Z c l c l l 有同学直接用l Γ的模值和幅值公式,也是可以的。 所以

08.351

.0151.0111=-+=Γ-Γ+=l l

ρ

②:导波的波长:

cm m f c 101.010

31039

8

==??==λ 离终端10cm 相当于离终端1个波长,所以反射系数不变,为:

ο3.7451.0492.0138.065

32659∠=+=+=Γj j l

3-8:一未知负载l Z 接在Ω=50c Z 的无耗传输线终端,现测得线上电压极大值为100mV,极小值为20mV ,离负载第一个电压波节的位置为3/1min λ=z 。试求负载阻抗l Z 。 解:传输线终端的驻波系数:

520

100min max ===U U ρ

驻波系数满足∞<<ρ1,传输线工作在行驻波状态。 终端反射系数的模值:

3

211=+-=Γρρl

因为离负载第一个电压波节的位置为:4/3/1min λλ>=z 所以第一个电压波腹点的位置为:12/4/3/1max λλλ=-=z 行驻波状态下:

l z ?π

λ41max =

所以

3

41241max π

λπλλπ

?=?=?=z l

即:

3

3

?j

j l l e e

l

=Γ=Γ

负载阻抗l Z 为:

ο

3.64

4.822.747.357

33002503

2132150113

3∠=+=+=-+=Γ+Γ

+=j j e e

Z Z j j

c l π

π

3-26:有一无耗传输线系统,波源产生波长为1m 的电磁波,波源的电动势ο

90100j g e

E =V ,内阻抗Ω=50g Z ,传输线长

cm l 50=,终端负载阻抗()Ω+=2050j Z l ,先的单位长度电感和

电容分别为m PF C m nH L /3.87,/165==。求:①传输线上波导的相速、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和波源的工作频率;②传输线上距始端25cm 处以及终端的电压、电流复数和瞬时表达式;③传输线时段和终端的复功率。 解:波导的相速度:

s m LC p /1063.2310.8710165118

12

9?=??==

--ν 有同学写成c p

=ν,可是算出来并不等。

无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Ω=?==--47.43310

.8710165129

C L Z c

波源的工作频率:

Hz v f p

88

1063.21

1063.2?=?==λ

有同学写成λ

c

f =

是不对的。传输线上波的频率不会变,波

源的工作频率应该等于传输线上的工作频率。

②:在传输线始端,距离传输线终端的距离为50cm,即是2/λ。根据2/λ阻抗重复性,所以始端处,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为:

()Ω+==j Z Z l ing 2050

在传输线的始端的等效电路如上图,有:

令U 为传输线始端的电压,I 为传输线始端的电流,ing Z 为传

输线的输入阻抗,

-+U U 、分别为始端电压的入射波电压和反射波电压。

(1)

83.5292.5162.9 13

675

1312549.100ο

j g g ing

ing e j E Z Z Z U =+-=+-=+=

()ο

69.7898.096.019.0 262526520501367513125j ing e

j j

j j Z U I =+=+=++-==

方法一:以从负载端到源端为z 的正方向,有公式:

()

()'

'

'

'

''sin cos sin cos z Z

U

j

z I z I z Z jI z U z U c

l

l

c l l ββββ+=+=

其中,π

λ

π

β22==

可以看出当2/'

λ=z 时,即在源端时,

()

()

l

c

l

l z l

c l l z I Z U j I z

I I U Z jI U z U U -=+==-=+====ππππλλsin cos sin cos 2

/'

2

/'''

即:

ο

ο

31.10151.7998.02625265

83.521367513125 j l j l e

j I I e j U U --=--=-==-=-=

当4/'

λ=z 时,

高等数学(上)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上)”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理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一元函数极限、微分学、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基本了解一元函数极限、微积分学的基础理论;充分理解一元函数极限、微积分学的背景及数学思想。掌握极限、微积分学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运算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极限、微积分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应用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 1.内容概要 函数,初等函数,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极限运算法则,极限存在准则及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函数的概念、性质;极限的概念,无穷大、无穷小的概念;极限的运算;连续的概念。 难点:函数的记号及所涉及到的函数值的计算;极限的ε—Ν,ε—δ定义;极限中一些定理的论证方法;极限存在性的判定,连续性的判断。 3.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和复合函数的概念,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能列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2)了解极限的ε—Ν,ε—δ定义;能根据定义证明本课程内容中有关极限的简单定理(对于给出的ε,求Ν或δ不作过高要求),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极限思想的理解。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 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 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 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 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 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 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 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

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 (有条件可以放映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断) 3.教师提问: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教师提问:正是由于清政府府腐败无能,在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 学生归纳: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5.教师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1课鸦片战争练习题及答案

第 1 课鸦片战 争 创新提问——练思维 问题范例 1.你知道这幅剧照反映的那段历史吗?请你说说它的概况和影响。 2.有人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不会爆发;还有人说,鸦 片战争是英国为维护商业利益而发动的商业战争,不是侵略战争,你怎么 看? 3.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清朝大臣,你能够给皇帝提出什么样的建议使中 国在鸦片战争中获胜? 轻松入门—练基础 一.选择题:(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19 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A.英国B .法国C .美国D .俄国 2.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 .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 .争取外交平等 3.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有()①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更 加贫困②军队战斗力减弱 ③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激增④各级官僚贪污腐败更加严重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4. 道光帝接受林则徐严禁鸦片的主张,最根本的原因是() A. 害怕数十年后中原无御敌之兵,无充饷之银 B. 为了扭转对英贸易逆差 C. 林则徐上书言辞恳切 D. 为了维护广大百姓的利益 5. 以下内容最能说明林则徐禁烟决心的是()A.在汉口、长沙捉拿烟 贩,设禁烟局B.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C.下命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 课前提问

D .积极防御英军侵略,使英军无机可乘 阅读下图,回答 6— 10 题。 6. 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第一次较 量是 ( )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鸦片战争 C .戚继光抗倭 D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7. 鸦片战争期间,在虎门英勇抗敌,最后战死在炮台上的 是 ( ) A .林则徐 B .关天培 C .葛云飞 D .陈化成 年 1 月,英国侵略者以武力强行占领了( A .澳门 B .虎门 C .香港 D .香港岛 9.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 B . 清政府的委屈求全 军事指挥出现失误 战争准备很不充分 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因为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 . D . 10. 《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有( ①广州 ②天津 ⑧上海 A .①②③④⑤ C .④⑤⑥⑦⑧ 11. 乾隆皇帝说: 了清王朝普遍存在 的某种心理,下列哪个成语对这种心理的概括最为准确? A .趾高气扬B .刚愎自用 C .夜郎自大 D .颐指气使 12.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 A .清政府第一次在对外战争中失败 C .中国开始遭受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 二、列举题: 13.列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③厦门 ) ④福州 ⑤南京 ⑥定海 ⑦宁波 .③④⑤⑦⑧ .①③④⑦⑧ D 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来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 14.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5.列举鸦片战争开始结束的时间及标志。 拓展创新——练能力 三、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高等数学(ii2)(第1次)大学课程内容

第1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 1. 对于微分方程,化成标准形式时, 和分别为()。 A. B. C. D. 2. 微分方程的特征方程是()。 A. B. C. D. 3. 设有两个形状相同的曲线形构件A和B,在相同的位置上,A构件的密度均 大于B构件的密度,则两者的质量MA和MB满足()。 A. B.

C. D. 不能确定 4. 下列二阶微分方程中,属于型的微分方程的是() A. B. C. D. 5. 给定函数与则有()。 A. z1和z2是相同的函数 B. 当x≥y时,两者相同 C. 当x≤y时,两者相同 D. 所有情况下两者都是完全不同的函数 6. 已知、、和都是某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则该方程的通解为()。 A. B. C. D. 7. 下列微分方程(1)

(2)(3) (4) 的阶分别为()。 A. 2,2,2,4 B. 2,1,1,4 C. 2,2,3,4 D. 3,1,1,3 8. 设,则 =()。 A. B. C. 9. 下列四个微分方程中,()是贝努利方程。 A. B. C. D. 10. 解微分方程

是属于()。 A. 型的微分方程 B. 型的微分方程 C. 型的微分方程 D. 上述都不对 11. 曲线在t=2处的切向量是()。 A. (2,1, 4) B. (4,3, 4) C. 0 D. (?4,3, 4) 12. 在 )处均存在是 在处连续的()条件。 A. 充分 B. 必要 C. 充分必要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13. 二元函数 的定义域是()。 A. B. C. D. 14. 方程

第1课 鸦片战争【试题】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1.下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请根据这一时段的历史知识作出判断,该物品指的是( ) A.谷物 B.棉纱 C.鸦片 D.茶叶 2.“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说明中国人民很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B.因为吸食鸦片,中国国内有亿万人相互仇杀 C.刀枪火炮都有很大的危害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3.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 A.琦善 B.郑成功 C.林则徐 D.关天培 4.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因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产生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它爆发于( ) A.1840年 B.1894年 C.1900年 D.1931年 5.在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吴淞,身为江南提督的他,率众抵抗,力竭牺牲。“他”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陈化成 6.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 7.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道光皇帝(1820-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由于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广州 B.台湾 C.辽东半岛 D.香港岛 9.范文澜在《中国史纲要》中写道:“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中国……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这里的“根本变化”主要是指(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高等数学基础第二次作业有答案

高等数学基础第二次作业 第3章 导数与微分 (一)单项选择题 ⒈设0)0(=f 且极限x x f x )(lim →存在,则=→x x f x )(lim ( B ). A. )0(f B. )0(f ' C. )(x f ' D. 0 ⒉设)(x f 在0x 可导,则=--→h x f h x f h 2) ()2(lim 000 ( D ). A. )(20x f '- B. )(0x f ' C. )(20x f ' D. )(0x f '- ⒊设x x f e )(=,则=?-?+→?x f x f x ) 1()1(lim ( A ). A. e B. e 2 C. e 2 1 D. e 4 1 ⒋设)99()2)(1()(---=x x x x x f ,则=')0(f ( D ). A. 99 B. 99- C. !99 D. !99- ⒌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C ). A. 若)(x f 在点0x 有极限,则在点0x 可导. B. 若)(x f 在点0x 连续,则在点0x 可导. C. 若)(x f 在点0x 可导,则在点0x 有极限. D. 若)(x f 在点0x 有极限,则在点0x 连续. ⒍当0→x 时,变量( C )是无穷小量. A. x x sin B. x 1 C. x x 1sin D. 2)ln(+x ⒎若函数)(x f 在点0x 满足( A ),则)(x f 在点0x 连续。 A. )()(lim 00 x f x f x x =→ B. )(x f 在点0x 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 C. )()(lim 00 x f x f x x =+ → D. )(lim )(lim 0 x f x f x x x x - + →→= (二)填空题 ⒈设函数?? ???=≠=0,00,1sin )(2 x x x x x f ,则=')0(f 无穷小量 . 解: 2 000 1()s i n 0 (0)(0) 1 (0) l i m l i m l i m s i n 0 x x x x f x f x f x x x x ?→?→ ?→?- +?-?'== = ?=???

八上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武安市第四中学 李翠红 2017/10/28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武安市第四中学李翠红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铭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 2、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及其内容。 3、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本民族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读书。 4、通过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三、教学法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补充。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残迹和复原的图片,通过比较,教师设问: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这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我国又因此遭受了哪些灾难,侵略者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我们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利于学生身临其境 [学习新课]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结合资料讲述: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1、自主学习P8-9页内容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侵略者 2、教师引导:英法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10月在美、俄的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多媒体展示课本相关史事:“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 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 腐败无能。 二、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 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 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大沽之战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 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讲述"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上"一目时,建议教师: 1.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的中俄东段边界,然后,结合课本中的一"表"一图,简要讲述俄国是如何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的。由于该内容在初中已经讲过,这里不要再过多展开。 2.要把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活动,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历史背景中去观察,突出其"趁火打劫"的卑劣手段。

高等数学课程总结

高等数学 课 程 总 结 姓名: 学号: 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老师:

2015年9月我步入合肥学院,并在这里开始了我新的学习生涯。在这里一切都和高中有所不同,一切都变得陌生,新奇而又迷茫。10月份我第一次接触高数,并在之后几月的学习中对高数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许多文科学生来说,数学也许是一个令人有些畏惧的名词,有些同学也许就是因为数学学不好或者不太喜欢数学,而选择了学文科的,但是,对于任何一个文科生来说,数学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人把数学比做是文科生的生命线,有人说数学和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名文科生的层次,这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学好数学. 在我看来,数学其实是一门非常奇妙而有趣的学问。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敢于发现的眼睛,你就能够找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就会对它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既对数学感兴趣,又下定决心努力学好数学,那又怎么会学不好呢? 课本对于数学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做的试题,有很多都是课本例题或其“变种”只要花上一点点时间把课本好好看看,要拿下这些题便易如反掌;反之,要是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理都含混不清,不但基础题会失分,难题更不可能做得好。数学的逻辑性、分析性极强,可以说是一种纯理性的科学,要求思维清晰明了,因而基础知识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数学不是特别好的同学来说。

合院版《高等数学上册》共分四个大章节,分别为第一章函数与极限;第二章一元函数微分学;第三章一元函数积分学;第四章常微分方程。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函数与极限为基础学习模块是之后微积分学习的工具,主要要求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和两个重要的函数。 第二章一元函数微分学: 该章节为本书重点章节,要求掌握导数的意义,隐函数的导数,导数的定义,洛必达法则,曲线的切线方程,单调性凹凸性,微分近似计算,中值定理,麦克劳林公式等。 第三章一元函数积分学 该章节重点要求掌握定积分的计算,不定积分的第一、第二换元法,定积分的定义,反常积分的计算,变上限积分的计算,曲线弧长面积,旋转体体积的解法等 第四章常微分方程 要求掌握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的解法,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以下是我个人觉得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必要的几点:

(完整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学时:136学时学分:8学分开课学期:第1、第2学期 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理、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微积分学的基础理论;充分理解微积分学的背景思想及数学思想。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运算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微积分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应用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 高等数学(上)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10学时) 第二章导数和微分(12学时)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12学时) 第四章函数的积分(16学时) 第五章定积分的应用(8学时) 第六章无穷级数(10学时) 高等数学(下) 第七章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6学时) 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学(14学时) 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10学时) 第十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16学时) 第十一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I)(10学时) 第十二章常微分方程(12学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与性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微分中值定理与应用;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计算;微积分学基本定理;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定;幂级数的收敛定理;二元函数全微分的概念及性质;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隐函数定理及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计算;曲线积分与路径的无关性。 难点:极限的概念与理论;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一元函数的泰勒定理;二元函数的极限;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及计算;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五、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13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136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具体安排见附表) 六、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思想性强,与相关基础课及专业课联系较多,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掌握重要概念的背景思想,理解重要概念的思想本质,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要善于将有关学科或生活中常遇到的名词概念与微积分学的概念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暴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本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不彻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英吉利”接踵而至)。 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次鸦片战争·重点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对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只须掌握其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及发动战争的国家即可,但教师应抓住课文的标题,讲述这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使课文内容上下衔接。 “列强侵华罪行”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课大量篇幅所叙述的内容,为使学生化繁为简,轻松掌握这一段史实,可把其罪行归纳为八个字“洗劫空前”(英、法)、“割地最多”(俄)。 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这里应讲清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农民起义军的斗争目标首指清政府,即推翻清朝的统治(清政府的腐朽,是国难当头的罪魁祸首);一是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讲述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法指导 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看看有哪位同学从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中,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如果能由学生来述说最好,否则就由教师介绍,学生通过听,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第二部分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是看和议。学生的议,可以有两个主题:“痛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谴责沙俄野蛮割土占地”。让学生通过“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且加深对这段史实的印象。 第三部分,教师可以将问题打在屏幕上,让学生思考,而后四个小组的学生分别上台书写答案,每人写一题,一个接一个上来写,看谁写的既快又准确,教师最后评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法建议 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 导入新课 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 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完美版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能力培养 (1)归纳分析: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陈述表达: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以及关天培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难点: 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3)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工具:课件《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导入:设问: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28幅浮雕,第一幅就是“鸦片战争”,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导入。 一、虎门销烟

1、假设:没有发生虎门销烟事件,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4分钟。启发学生从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英国)国内形势、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出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三方面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爆发的必然性。) 答案:会 19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积极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急需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扣开中国的大门。 古老不变的中华帝国,仍沉睡在“天朝、闭关”的迷梦中,清王朝此时已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必然成为英国掠夺的目标。 英国用可耻的鸦片走私来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鸦片走私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却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 即使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要英国的侵略行为受到抵御,英国同样会寻找其他理由发动战争。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林则徐?(结合练习册第2页第8题当堂完成) 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维护民族尊严的正义举动,它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二、南京条约 1、结合flash《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补充关天培可歌可泣的反抗侵略的事迹。 2、适当说明清政府兵败的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农业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等。引导学生了解,要避免战争唯有自强,增强综合国力,赶超世界先进潮流。 3、说明在侵略者炮火的威逼下,清政府俯首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由此开始了列强用条约形式“合法”侵夺中国的先例。突出条约的不平等性和掠夺性。把条约概括为:(帮助学生记忆) 割地赔款开口岸丧主权: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附约)、最惠国待遇(附约) 4、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条约内容来分析,并进行

吉林大学作业及答案-高数A1作业答案

高等数学作业 AⅠ 吉林大学数学中心 2017年8月

第一次作业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A )x arctan 是单调增加的奇函数且定义域是),(∞+∞- ; (B )x arc cot 是单调减少的奇函数且定义域是),(π0; (C )x arctan 是无界函数; (D )4 -22arccos π =. 2.下列函数中不是奇函数的为( B ). (A )x x x x e e e e --+-;(B )x x cos 3+;(C ))1ln(2 x x ++;(D )x arcsin . 3.函数x x y 3cos 2sin +=的周期为( C ). (A )π; (B )π3 2 ; (C )π2; (D )π6. 4.. ??? ??-??? ??-??? ? ? -∞→22211311211lim n n Λ=( C ) (A )0; (B )1; (C )0. 5; (D )2. 5.已知数列{}n x 是单调增加的.则“数列{}n x 收敛”是“数列{}n x 有上界”的( A )条件 (A )充分必要;(B )必要非充分;(C )充分非必要;(D )即非充分也非必要. 6.设数列{}n a (Λ,2,1,0=>n a n )满足,0lim 1 =+∞→n n n a a 则( D ). (A ){}n a 的敛散性不定; (B )0lim ≠=∞ →c a n n ; (C )n n a ∞ →lim 不存在; (D )0lim =∞ →n n a . 二、填空题

1.=???? ??-+ +-+-∞→n n n n n 2 2241 2 411 41 lim Λ 0. 5 . 2.设? ? ?<+≥+=,0,2, 0,12)(2 x x x x x f 42)(-=x x g . 则)]([x g f = ? ??<+-≥-2,181642, 742x x x x x . 3.函数1 )(+=x x e e x f 的反函数)(1x f -= )1,0(,1ln ∈-x x x . 4.“数列{}n x 2及数列{}12+n x 同时收敛”是“数列{}n x 收敛” 必要 条件. 5. =++--+++∞ →])2()11(1sin [lim 1 n n n n n n n n n 22e + . 三、计算题 1.设6 331 34)11(x x x f ++=+ ,求)(x f . 解:令31 1x t +=,则3 1 1-=t x 代入已知的式子中得, 2)1)1(34)(-+-+=t t f t 即有 22)(t t f ++=t 2.求n n n x 13)|1(lim | +∞ →, 解:(1)当1||>x 时 由于311 33||2)||1(|| x x x n n n <+< 以及 331||||2lim x x n n =∞ → 所以有 313||)|1(lim x x n n n =+∞ →| (2)当1||≤x 时

高等数学学习心得

高等数学学习心得 机制1班陈涛 经过半年的高等数学的学习,对于高等数学有些心得与体会。 首先高等数学是我第一次接触,明显感觉到它与初中及高中时候学习的初等数学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初等数学,我们是为了中考以及高考才努力学习,学习初等数学,只需要做大量的习题,熟练解题的步骤,就可以在考试中获得十分可观的分数。但是对于高等数学,我们以前学习初等数学的方法以及认识已经不再适用于高等数学的学习。 学习高等数学是为了诸多研究性专业与学科打好基础,它是研究科学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毫不夸张的说高等数学就是一门研究性的学科,学习高等数学我们要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对于高等数学我们要多思考,多理解,从根本上去探索它的定义,它的意义。学习初等数学的题海战术已不再适用于高等数学。如果对于高等数学的某个定义你不理解,做再多的题也很难去寻找这个定义的根本,就算你通过做大量的题熟悉某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但将题目类型稍微改变一下,估计你就无计可施了。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理解它的定义,因为不管题目如何变换,它始终不会离开定义。所以理解定义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关键,是高等数学的基础。 兴趣也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关键。学习高等数学必须要有兴趣,很多人说高等数学很难很枯燥,就是因为没有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只要你有兴趣,那么你自然会努力学习这门课程,就不会感觉到乏味与困难。兴趣是你学习高等数学的动力,有了兴趣你就会勇于在高等数学的海洋中探索。 在这半年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高等数学中的函数、极限、导数、微积分等概念。首先在函数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关于函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函数性质。其次,我们学习了极限,在极限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两个重要极限以及介值定理。在求极限的过程中我们学习等价替换等方法求极限,为我们解决了求极限问题的障碍。在学习极限之后,我们学习了导数。明白了引出导数的原因,以及导数存在的意义。在导数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隐函数的导数;导数的定义;洛必达法则求极限的方法;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函数的一些利用导数求出的一些性质,例如单调性,凹凸性;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麦克劳林公式,中值定理证明以及导数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导数是高等数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等数学中与许多概念都有关联。紧接着导数我们学习的是积分,积分是高等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积分是由平面图形的面积提出的,它在物理学中也有极多的应用。在积分的学习中,我们学习许多关于定积分与不定积分概念与计算方法以及(不)定积分中的性质,并且在定积分中有诸多例如奇偶性,周期性等重要性质,这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部分。在积分中还有一些性质需要我们注意,比如反常积分,变上限积分函数,还有利用积分求极限,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应用需要我们注意,利用积分求面积求体积。在这学期最后我们学习了我感觉是本学期最难一部分,微分方程。在课堂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同学对这方面的学习与理解有困难,我也感觉到这章的学习比前几章要吃力的多。微分方程这章的定义比较深奥,这是导致许多同学无法理解的重要原因。其次这章的学习过程中,题目的类型过多,以及书本上讲的过于狭隘,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十分容易碰壁。对于许多题目无从下手。 经过这半年的学习我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数学是最严谨的语言,它只有错与对,永远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概念。数学也是我最喜欢的学科,因为数学题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 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通过对战争影响,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同时也要看到在近代中国个人的悲剧往往是时代的悲剧。 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 被迫先后签订了十来个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出让国家主权,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地位分析:鸦片战争后,英国以《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但中国这 个广阔市场却不及洪都拉斯对工业品的消费。 英国侵略者为了扩大中国市场,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最终自然经济再难抵御新一轮的经济侵略,中国终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重点分析: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导致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 ⑵《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 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 O 难点分析:⑴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 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 ⑵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 线是难点 我们不能只看到英法两国是直接组成联军出兵侵华的国家,而忽视了美俄两国对中国的侵略。 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在事实上与英法组成了四国侵华联合

高等数学基础第一次作业有答案

高等数学基础第一次作业 第1章 函数 第2章 极限与连续 (一)单项选择题 ⒈下列各函数对中,( C )中的两个函数相等. A. 2)()(x x f =,x x g =)( B. 2)(x x f =,x x g =)( C. 3 ln )(x x f =,x x g ln 3)(= D. 1)(+=x x f ,1 1)(2--=x x x g ⒉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则函数)()(x f x f -+的图形关于( C )对称. A. 坐标原点 B. x 轴 C. y 轴 D. x y = ⒊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是( B ). A. )1ln(2x y += B. x x y cos = C. 2 x x a a y -+= D. )1ln(x y += ⒋下列函数中为基本初等函数是( C ). A. 1+=x y B. x y -= C. 2x y = D. ???≥<-=0, 10 ,1x x y ⒌下列极限存计算不正确的是( D ). A. 12 lim 2 2 =+∞→x x x B. 0)1ln(lim 0=+→x x C. 0sin lim =∞→x x x D. 01 sin lim =∞→x x x ⒍当0→x 时,变量( C )是无穷小量. A. x x sin B. x 1 C. x x 1 sin D. 2)ln(+x ⒎若函数)(x f 在点0x 满足( A ),则)(x f 在点0x 连续。 A. )()(lim 00 x f x f x x =→ B. )(x f 在点0x 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 C. )()(lim 00 x f x f x x =+→ D. )(lim )(lim 0 x f x f x x x x - +→→= (二)填空题 ⒈函数)1ln(3 9 )(2x x x x f ++--=的定义域是 ()∞+>.3,3x ⒉已知函数x x x f +=+2)1(,则 =)(x f x x -2

上好高等数学的第一节课

上好高等数学的第一节课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教授高等数学课程的经验,从鼓士气、敲警钟、立规矩、谈方法四个方面全面的介绍了高等数学第一课的授课方法。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 对于理工科的大学生高等数学这门必修课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高数老师就成为学生认识高等教育的第一人。当老师拿着教案步入教室时,课堂上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几十双企盼的眼睛一下子投向老师的身躯与面颊。学生的心态是很复杂的:有的要领略一下向往已久的高等学府教师的风采,他有意无意地把你和中学毕业把关的数学教师做一对比,从风度、学识,甚至板书,都要评头论足一番;有的学生认为,几经拼搏,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进了大学的校门,该喘口气了,看看能否在这个数学老师眼皮底下放松上一年半载;有的学生虽然考进了大学,但数学分数极低,基础很差,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迈进了数学课堂;更有一些出身贫寒的学生,刚刚交过万数元的学费,那是父母的血汗钱,他要衡量一下你这个数学教师的授课,值不值这昂贵的学费?面对这种种心态,我们在这第一节课应该说些什么呢?我认为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即“鼓士气、敲警钟、立规矩、谈方法”。

一、鼓士气 鼓士气就是要鼓起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论他是学有余力的优等生,还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论憋足了劲要考研的学生,还是想放松一下的得过且过者,听了这节课,都应该精神为之一振,下决心要学好高等数学。这不是个别谈话,要兼顾各种倾向。因此,鼓士气应该围绕着“立志成才,数学在成才过程中的作用”展开,以下是整理的发言稿:今天,同学们坐在这个教室里,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成才’。我们知道构成‘人才’要有三个要素:知识、能力、素质。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外在表现,素质是关键。要想成才,第一步就得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 高等数学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学数学相比,有联系,更多的是差异。中学研究的是初等数学,解决的是常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是个体问题;高等数学是用微积分的思想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一个大桶盛100杯水,位于筒底有一个小孔,流出第一杯水用了10秒钟,问水全部流完需要多长时间?这个问题用初等数学是无法解决的。用微积分的思想分析之:水的速度显然是时间的函数,然而把出水的过程无限分割(微分),在一个微小的过程中速度又可以视为是不变的,把这些微小的过程累加求和(积分),便可得出确切的时间。这种微积分的思想可以用到数学以外的其它领域。掌握了微积分的思想与否,是一个人思维素质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 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