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李传银主编)思维导图

普通心理学(李传银主编)思维导图

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

《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 很喜欢普心里面对记忆的非正式定义:记忆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这块特殊物质上留下的痕迹。这篇文章不泛泛其谈,尽是干货,主要教会大家在记忆这一章节该如何复习、复习什么和详细的复习内容。对于心理学考研的同学,如果想考上,必须耐下性子地学,本章的重点在第三、第四、第五节。博仁考研为大家做了精细的总结。 记忆思维导图 详细复习内容如下(以《普通心理学》书中的顺序做笔记的框架),五角星越多表示越重要: 一.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注意这三个加红的词,这对于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个概念特点的记忆,起着主线的作用。) (二)记忆的作用 这一块看一遍书就行,这个不重要。 (三)记忆的分类(除了第1点和第3点外,其它只考选择题) 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这块是记忆一章的重点,我在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会全面介绍。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选择题常考点,长时记忆的分类) 情景记忆:是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 语义记忆:是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如记住化学公式、乘法规则、一年有四季等。 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这块在第五节会详细介绍。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例如,在学习游泳之前,我们可能读过一些有关的书籍,记住了某些动作要领,这种记忆就是陈述性记忆;以后我们经过不断练习,把知识变成了游泳技能,真正学会了游泳,这时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了。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四)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这一块,只考选择题,记住一些常考点,博仁老师总结如下: 1.白鼠跳台实验证明,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2.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改变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 3.海马可能是长时记忆暂时性储存场所。 二.感觉记忆(常考简答题“感觉记忆的含义及主要特点”,以下四点就是答案。)★★★ (一)短时记忆的含义: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完全按输入的原样,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 (二)短时记忆的编码:有两种,第一种是视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叫图像记忆,第二种是听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叫声像记忆。(这里面涉及到整体报告法和局部报告法,其实就常考一个选择题:局部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 (三)短时记忆的存储:各种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量都大于可被利用的信息量,几乎进入感官的所有信息都能被登记。 (四)短时记忆的转换:感觉记忆中的信息都是未经心理加工的信息,是尚未受到意义分析的信息,被登记的信息只有受到特别注意或模式识别,才能转入短时记忆,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否则就会很快衰退而消失。

统计思维导图教案资料

统计思维导图应用 在统计学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对统计方法的应用及创新存在困惑,究其根本的原因主要是对于知识的不理解,只是单纯地去记忆公式,违背了统计学的特点及规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堂中引入统计学思维导图,经实践证明,有利于学生掌握统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学科,在市场营销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首先,变异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采用统计方法,可以发现不确定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从而对营销过程中提出的理论假设加以科学的验证。其次,结合统计学的知识,可以针对企业的特点,开展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定量化的描述,明确销售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因此,在我国目前的医药市场营销的相关专业中,普遍开设了统计类的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统计学时经常不知从何入手,教学内容主要以记忆为主,违背了统计学科应用性的特点,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方法的创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学,应用统计学,我们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效果。 1 统计思维导图 统计学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工具,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采用图文并重的方法,将各级各层的主题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形表现出来,把关键词和图形、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利用人脑的机能,利用记忆、思维等规律,协助人们对问题进行学习和理解,可以将其广泛地应用于统计学的教学工作中。 2统计学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很多高等医学院校都采用了PPT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比较直观,能通过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由于其同样具有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感觉吃力,跟不上授课的进度。而且,多数幻灯片对于学习内容的排列方式是线式的,不符合人脑的发散性思维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统计学与一般的理科学科有所不同,它的知识自成体系,有逻辑,有层次,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统计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及创新。 2.1 思维导图在统计描述中的应用 统计描述是统计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统计分析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统计学中,经常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来揭示和反映原始资料的数量特征和信息。在药学营销问题中,如果需要对理论问题加以验证,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实验数据来说明。经过严谨的统计设计,将实验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筛查或转换,然后就可以通过统计描述的方法来总结这组数据的一些重要的特征,使得实验得到的数据表达清晰,便于做进一步的分析。 在统计学中,对数据的描述可以是直观的图表,也可以是客观定量的计算,无论是何种方式,都需要根据数据的类型及分布的类型等因素进行适当的选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方法选择的不准

普通心理学(叶奕乾版)重难点整理

第一章 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而言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心理过程 (一)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认识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性及其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个性 (二)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它随着个人的成熟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在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 二、心理学的实质 三、心理学的任务 <一>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有以下四项基本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陈述人的心理现象。目的是对心理活动进行精确的观察,根据人的外部行为动作反应获得事实,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推测。 第二项任务是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由于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某种心理原因,因此就要以陈述心理事实为根据,分析和阐明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项任务是预测人的心理现象。通过对某些心理活动与行为之间因果关系变化的了解,才可以预测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第四项任务是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调控的目的是引导和改变人的心理和行为朝向目标规定的方向变化对异常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 <三>心理学的分类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研究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事物。对心理学研究来说,就是要从人的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不能仅凭研究者的主观臆测来肯定或否定某种结论。 二是发展性原则。客观事物总是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反应的心理活动不可能是固定静止的,这就要求研究者应遵循发展性原则来研究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间接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一种,是指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和装置观察,记录观察对象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种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17名解) 【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又叫一般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一种,是指研究者在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并记录研究内容,观察者不参与到所观察的行为之中。 【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一种,它与一般观察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者首先要参与到正在观察的行为之中,然后客观观察并详细记录正在参与的行为。根据群体其他成员是否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又可分为公开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 【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一种,是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规律。 【现场实验】现场实验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一种,现场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它

普通心理学第3课

普通心理学第3课《思维&想象》 第2页:1.李小明同学今天参加物理考试时,对于一些简单而熟悉的力学公式,却怎么也想不起。其中涉及的遗忘理论主要是()。A.衰退理论B.干扰理论C.动机性遗忘理论D.提取失败理论 2.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致使学过的一些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这种遗忘现象最合适的解释是()。 A.衰退说 B.干扰说 C.压抑说 D.提取失败 3.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防止遗忘应该()。A.分散复习B.集中复习C.及时复习D.过度复习 【解析】1.D项指话到嘴边想不起来,提笔忘字,缺乏线索。【选D】2.题干中,“情绪过分紧张”关键词,所以选压抑说(动机说),弗洛伊德。【选C】3.【选C】 第3页:【解析】三、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良好记忆的特点,怎么样防止遗忘。1.良好记忆的特点(1)敏捷性:强调速度的快慢,过目成诵。过目不忘更强调敏捷性。(2)持久性:强调时间上的持久,如记忆的快,记忆的久这样就是记忆的品质很高,持久性好,终身不忘。(3)准确性:强调记忆的正不正确准,如“倒背如流”。(4)准备性:应用的时候运用准备性,是敏捷性、持久性和准确性的综合体现,如“出口成章”,有些人记忆的很好,但是考试的时候就会把知识忘记,考完才会想起来,这就是准备性的欠缺,准备性不足。【注意】客观题出现,常用成语对应记忆的特点。过目不忘:过目,更强调敏捷,不忘强调持久。准确性:倒背如流。准备性:是综合体现。准备性:出口成章,体现了准备性。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简答题备考。1.与现实相关,应该有目的的去记忆。(目的)2.在记忆的时候要多

去理解,运用意义记忆。(意义)3.在记忆的时候,要进行深度的加工,即精加工。(精加工) 4.组块: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把信息分为一组一组会记忆的比较快,运用记忆编码和组块记忆。5.口诀:目的、意义、精加工、组块、编码、重复习。 【解析】防止知识遗忘:简答题备考。1.回顾上节课: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认为遗忘是先快后慢的,不均匀的,复习应该及时复习。(1)时间:①及时复习、经常复习②合理分配时间。(2)方法: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如临考前一周进行突击复习,是集中复习。如果四五月份考试,每天学一点,临近 考前一个月集中学习,这样效果是很好的。②复习方 法多样化。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 2.防止遗忘的方法简答题,想要不忘,就要从时间上,合理分配时间,及时的经常的复习。从方法上,注意多样,多种方法,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口诀:法官及时反配散中。 【解析】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1.良好记忆的特点:(1)敏捷性。关键词速度快。(2)持久性:时间长(3)准确性:正确。(4)准备性:提取和应用。 2.简答题:(1)提高记忆能力方法:口诀:目的、意义、精加工、组块、编码、重复习。(2)防止遗忘方法。口诀:法官及时反配散中。 【解析】记忆:1.记忆概述:(1)记忆概述。(2)记忆分类(重点)。①根据内容来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和动作记忆。②按照时间来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记忆过程:(1)识记。(2)保持:遗忘(3)回忆与再认。 3.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1)良好记忆的特点:单选。(2)简答题:提高记忆能力方法:防止遗忘方法。 第9-11页:【解析】思维这一节从思维的概述、过程、基本形式进行讲解,考试中考查最多的是思维的概述,重点复习。 1.思维的概念,考试中没有考过,但是需要我们了解。 2.间接、概括构成了思维的特征(多选题)。 思维的特征:客观题、例子的形式考查。1.间接性:通过中介,进行一种推断。关键词“由…推出…”“推断”,如地震,地震的工作者,根据自然界的异常行为,推断哪里会地震。在如考古学家,通过文物的纹理推断文物是哪个朝代的。医生通过给病人把脉,推测病人的病情。 2.概括性:(1)思维的过程中,可以对本质特征加以概括。可以概括出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如人的共同属性是会吃饭的、能够直立行走、能够思考的、有语言的、会用工具的高级动物;强调概括实物的本质。(2)通过以往的经验积累,得出结论、规律。关键词“得出结论或规律”如农民伯伯总结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规律。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注意】思维本身是抽象的,关键词对应。1.间接性的关键词是“推断” 通过中介进行的。2.概括性:(1)概括事物的本质。 (2)得出结论,找出规律。题目:早晨起来推开门,发现 地是湿的,推断昨天下雨了——间接性。 【解析】思维的品质:考查不多,例子或者成语进行 考查。1.(单选)中心品质是思维的逻辑性。如老师评价 一个老师讲课好不好,会说他讲课的逻辑是否是清晰的。2. 灵活性:反映是否灵活,关键词概括“随机应变”,能否进 行变通; 3.深刻性:对问题的分析能够一针见血,强调有 深度。如跟人聊天时,有的人聊天比较浮现,但有些人聊天 很深刻。4.敏捷性:强调快,关键词当机立断。5.广阔性: 思路广泛,面面俱到。 6.批判性: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 判断是好是坏。小学生的批判性比较薄弱,会把老师当成女 神,但是初高中的学生有批判性,能够判断老教的好坏。强 调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判断好坏。7.独立性:我们能 够独立思考,不过分依赖别人。 【注意】考点:(1)选择题:中心品质是逻辑性。(2)随机应变强调灵活性,当机立断强调的是敏捷

北师大心理学学硕(脑所764)第一名学姐谈普心、统计、实验、测量备考思路

北师大心理学学硕(脑所764)第一名学姐谈普心、统计、实验、测量备考思路 【学姐何许人也?——法语专业,从事国际贸易工作3年……2017跨考北师大764,初试、综合成绩第一名】 专业课上,我总共安排了四轮复习计划。第一轮注重知识框架的搭建,第二轮注重知识点的思考和理解,第三轮注重通过大量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第四轮查漏补缺。具体方法如下: 1.参考书目:764备考除了招生目录的参考书目之外,我还补充了以下基本教材。 普心:《心理学与生活》;实心:《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统计:《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北京大学出版社;甘怡群—这本教材比张厚粲老师的书对于0基础来说,更通俗易懂,易入门;发心:无 2.复习安排:共4轮 A第一轮:通读教材,整理笔记,建立思维导图 B第二轮:结合教材、视频、讲义,把握重难点 C第三轮:通过习题,做大量练习。背诵知识点 D第四轮:再次梳理框架,查漏补缺 3.具体科目复习方法: A.普心:我第一遍看的是《心理学与生活》,推荐和我一样零基础的同学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先从这本教材入手,十分有趣易懂,帮助建立有关心理学的最初印象。彭老师的《普通心理学》更适合正式备考后,需要夯实知识点后好好复习。对于《普通心理学》这本教材,复习思路如下: 第一轮:通读教材,结合QS的视频和讲义,整理出属于自己的一版详细的标注出重要知识点的思维导图,结合QS习题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一步十分繁琐,耗时很长,往往每一章需要一整天或一天半的时间。但这一步对我来说十分重要,不要贪多,关键是详实。 第二轮:结合QS重难点讲义和自己的思维导图笔记,再梳理一遍整个教材内容。通常过了这一步,就会对整本书的重难点,自己的薄弱点有了充足的认识。特别标注出重难点,薄弱点。 第三轮:结合QS的各类习题集,将第一阶段做过的习题和新的习题结合起来,大量刷题。结合QS真题,真题模拟,查漏补缺。做到每一道真题,每一道真题模拟都能掌握,大段背诵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的具体表述方式。这一阶段,因为习题量和背诵量都很大,所以会很辛苦。 第四轮:再次理框架。结合QS的参考资料,和第一阶段自己所做的思维导图,重新梳理一遍所有知识点。这样上考场时才能胸有成足。 B.统计: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提起统计就很畏惧,担心统计很难理解,自己学不好。 我高中是文科生,大学是纯文科专业,完全没碰过数学,加上工作时间,在备考前,大约有7年时间完全没碰过数学,复习的时候,发现自己一些最基础的数学概念都忘记了。但复习结束后,我可以自信的说,所有科目中,统计我学得最好。这样你们还会觉得统计是座翻不过的高峰么。要知道,所有的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需要战略上轻视,战术上重视它。现在说说我复习统计时的战术: 第一轮:《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这本书是我看的第一本统计书,就像我之前介绍的,这本书比起张老师的书更易上手,我一边看一做笔记,把书上每一道例题,课后练习都手动算过,尽管这样,第一遍看完之后,我几乎对统计还是一点感觉都没有,但这一遍的复习并不是徒劳的,这让我在后来看张老师的书时,可以跳过一些已经理解的简单的知识点,循序渐进,而不是一下难度太高,产生为难情绪,坚持不下去。然后我开始看QS的有关统计的最基础的视频,结合自己的笔记,发现许多以前没有感觉的知识点都被串了起来,再对照张老师的书,才发现了两本教材在编写思路上的不同。这一个过程,不仅让我对于统计的基本知识点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复习统计的框架。第二遍,详细读张厚璨老师的教材,按照这本教材体系,重新做了一本笔记。张老师的书在知识点的安排上要更加系统深入,也有很多难点。有的同学会在复习的时候想,这个知识点不考,那我就不看了。不可否认,从应试的角度上来说,确实有许多知识点是考试时很小概率遇到的,但尤其对于764的学员来说,在复试中,在后期的研究生涯中,统计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同时也为了更好更深的理解统计知识,我建议大家不要跳过任何知识点,一个点一个点的攻克,遇到不同的题自己多思考,多看例题,不要着急问,不要着急翻答案解析,更不要放弃。我看统计的时候,经常一个问题一想想半天,然后会在一觉醒来,突然顿悟。第三遍,结合QS的重难点讲义、视频、习题集大量训练,背诵,夯实知识点。把重要知识点单独拉出来,做一个整理。第四遍,查漏补缺。整个复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