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北大学研究生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

西北大学研究生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

西北大学研究生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
西北大学研究生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

西北大学研究生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全校研究生和老师参加学科竞赛,规范研究生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推研究生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竞赛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竞赛认定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西北大学研究生学科竞赛(以下简称“学科竞赛”)指凡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其他国际学术团体、国家有关部委、全国性的行业协会、省教育厅、共青团省委等省级主管部门组织的、经我校认定的研究生学科竞赛,学校予以资助。具体采取学院申请、研究生院(部)审批的方式进行认定。

第三条竞赛分为三个类型:

(一)国际级竞赛: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其他国际学术团体举办的世界范围研究生参加的竞赛活动。国际级竞赛类别、资助、奖励参照国家级竞赛执行。

(二)国家级竞赛:指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局,或国家一级学会、全国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等学术团体举办的全国范围研究生参加的竞赛活动,以及国际级竞赛的国内选拔赛。根据比赛参加规模和社会影响,将国家级竞赛分为A类竞赛、B类竞赛和C类竞赛(见附件1)。

(三)省部级竞赛:指省级人民政府及其各厅、委、局,或省级学会、国家一级学会下属二级分会等学术团体举办的研究生参加的竞赛活动,以及国家级竞赛的区域选拔赛。根据比赛参加规模和社会影响,将省部级竞赛分为A类竞赛、B类竞赛(附件1)。

第四条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新增学科竞赛的类别认定,由研究生院(部)组织专家认定。

第五条学科竞赛新增的竞赛项目须由院(系)向学校申报,学校组织专家评审,经批准后列入学科竞赛项目并依照本办法管理。

第六条学科竞赛的负责单位为申报院(系)(以下简称“负责院(系)”)。

第七条负责院(系)连续三届未组织参赛的,学校将自动取消该学科竞赛项目建设。

第三章组织管理

第八条学科竞赛实行学校与负责院(系)二级负责制。由研究生院(部)、人事处、财务处代表学校负责管理该项工作,各院(系)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与管理。

第四章工作职责

第九条研究生院(部)是主管全校学科竞赛的职能机构,主要负责学科竞赛的宏观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有关学科竞赛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

(二)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

(三)督促和检查学科竞赛的具体组织、实施与管理情况。

(四)其他应当由研究生院(部)负责的事项。

第十条研究生院(部)、人事处、财务处共同负责督促、检查学科竞赛相关管理规定的落实情况。

第十一条负责院(系)是学科竞赛的具体组织实施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一)开展学科竞赛的宣传、动员工作。

(二)负责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

(三)完成文件归档、信息备案、资料上报等工作。

(四)涉及多学科、综合性的学科竞赛,负责院(系)须面向全校研究生开展参赛组织、管理等工作。

(五)依据研究生院(部)具体安排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章参赛要求

第十二条负责院(系)按以下参赛要求执行:

(一)组织专人负责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

(二)选派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热爱学科竞赛工作的教师,担任赛前培训、参赛指导的专家组。

(三)在校外、境外举办的学科竞赛,负责院(系)须安排专人陪同参赛研究生,做好安全保障等参赛工作。

(四)其他应当由院(系)负责的事项。

第十三条参赛研究生按以下参赛要求执行:

(一)参赛研究生是西北大学全日制在校研究生。

(二)参赛研究生自愿报名,一经确认,不得擅自退赛。

(三)同一比赛时间,研究生只能参加 1个学科竞赛。

(四)学校鼓励研究生跨院(系)参赛。

(五)被负责院(系)选拔为参赛选手的研究生所参加的学科竞赛与研究生本科实践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上机、实习等)相同,且比赛环节与实践教学课程时间冲突,结合研究生的实际表现,经研究生所在院(系)、负责院(系)及研究生院(部)审核,可给予及格成绩;学科竞赛与本科实践教学课程不同,不给予及格成绩,学科竞赛结束后研究生可随下一年级重修。

(六)学科竞赛的比赛环节与参赛研究生的其他课程、考试时间冲突,研究生可申请请假、缓考。

(七)比赛过程中,参赛研究生须遵守竞赛规则,服从竞赛组织者的安排,不得违反竞赛纪律,对自己的人身及财产安全负责。

第十四条指导教师执行以下参赛要求:

(一)指导教师是指学科竞赛规则中有明确要求且对参赛研究生进行具体培训与指导的教师。

(二)严格按照比赛章程、竞赛报名要求配备参赛指导教师人数。

(三)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

(四)做好比赛信息收集、分析等准备工作,做好参赛文件、通知、图片、成绩等材料的整理工作。

第六章学科竞赛经费

第十五条学科竞赛经费是学校用于组织在校研究生参加学科竞赛的专项经费。年度学科竞赛经费由学校依据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参赛规模、获奖成绩等动态支持。

第十六条学科竞赛经费管理实行“总额控制、统筹管理、专款专用、限额报销”和绩效考核的原则。学科竞赛经费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学校的有关财务制度,厉行节约,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七条负责院(系)依据当年参赛计划、参赛规模等情况,做好年度经费预算,报研究生院(部)审核。

第十八条研究生院(部)依据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参赛规模、获奖成绩等情况,并结合负责院(系)的年度经费预算,制定年度学科竞赛经费分配预案。

第十九条对于参赛成绩逐年提高的学科竞赛,学校将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反之,则酌情削减经费的支持力度。

第二十条学校鼓励院(系)多方筹措学科竞赛经费。

第二十一条负责院(系)按照学校有关程序向财务处借款、报销。经院(系)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副主任)及研究生院(部)审核签字、盖章后,方可借款、报销。

第七章参赛成绩认定

第二十二条学科竞赛分为国际级、国家级、省级三个级别。对于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联合举办的地区性高水平学科竞赛,按照省级学科竞赛的标准认定。

第二十三条按照省级、国家级、国际级逐级开展的竞赛,属于同一个竞赛。

第二十四条同一级别的竞赛分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三个奖项级别。以名次计奖的学科竞赛,金牌、1— 2 名,等同于一等奖;银牌、3—5 名,等同于二等奖;铜牌、6—8 名,等同于三等奖。对于设立特等奖的学科竞赛,特等奖等同于一等奖,依此类推;比赛形式为作品评比的竞赛,依据同一作品奖项归属的研究生(团队)、指导教师(团队)进行认定;杯奖等单项奖,不进行认定。

第二十五条学校硕博连读、直博生选拔工作在每年3月份进行,对于符合推荐免试研究生的研究生,学校依据研究生持有的学科竞赛获奖证书,或者竞赛组委会正式公布的获奖成绩文件、证明为依据认定其参赛成绩。获奖证书和获奖成绩文件、证明的有效时间截止为当年2月31日。

第二十六条非学校认定的学科竞赛,其与学科竞赛相关的加分、优惠政策,不予认定。

第八章奖励

第二十七条学校依据有关办法对获奖研究生个人(团体)、获奖指导教师(团队)进行奖励。

第九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2018年1月6日至2023年1月5日实施,由研究生院(部)负责解释。

西北大学研究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学科竞赛参赛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鼓励师生在学科竞赛中投入更多精力,取得优异成绩,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奖励范围

由学校认定的研究生学科竞赛项目,其立项项目及类别依据学校相关规定确定。

第三条奖励对象

(一)研究生。在省级及以上级别中获奖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个人(团队)。

(二)指导教师。按照竞赛规则对参赛研究生个人(团队)进行具体指导与培训,并在省级及以上级别中获奖的教师(团队)。

第四条奖励原则

(一)竞赛分为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三个级别。对于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联合举办的地区性高水平竞赛,按照省级竞赛标准予以奖励。

(二)按照省级、国家级、国际级逐级开展的竞赛,属于同一个竞赛。

(三)同一级别的竞赛分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三个奖项级别。

(四)以奖牌、名次计奖项的竞赛,金牌、1-2 名,等同于一等奖;银牌、3-5 名,等同于二等奖;铜牌、6-8 名,等同于三等奖。

(五)设立特等奖的竞赛,特等奖等同于一等奖,以此类推。

(六)杯奖等单项奖,不进行奖励。

(七)比赛形式为作品评比的竞赛,对同一作品所获最高级别奖项的研究生(团队)、指导教师(团队)奖励。

(八)同一竞赛中,同一研究生、教师获得多个奖项,奖励最高级别的奖项,且对该研究生、教师个人的奖励分别不超过 3 次。其中,研究生、教师分别作为研究生团队成员、指导教师团队成员获奖的,以团队排名第一位的研究生、教师为单位奖励,该奖励次

数计入团队排名第一位的研究生、教师个人奖励累计次数,奖金由排名第一位的研究生、教师负责领取并分配。

第五条奖励标准

(一)研究生学校对获奖研究生(团队)给予现金奖励,奖励标准如下:

学校对获奖指导教师(团队)给予现金奖励,奖金从?????列支,奖励标准如下表所示:

第六条本办法自2018年1月6日至2023年1月5日实施,由研究生院(部)负责解释。

附件1

学生学科/科技竞赛分类项目列表

注:学科竞赛委员会每年审定赛事级别.动态调整赛事类别,一般以前一年度的赛事级别为参照。

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实施管理办法

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实施管理办法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群众性科技活动。为保证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促进竞赛成绩和管理水平提高,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特制定本办法。 一、竞赛宗旨 学科竞赛活动旨在营造校园科技文化氛围,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进相应学科的课程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造就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意思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 二、竞赛分类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指教育主管部门、省级及以上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结合学科和专业开展的群众性科技竞赛活动。大学生学科竞赛分为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学科竞赛;其中,由政府及其部门组织或认定的、影响较大的竞赛项目为A类赛事,由教指委或各级各类协会主办的竞赛项目为B类赛事。各级别竞赛具体界定如下: (一)国际级学科竞赛: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其他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世界性学科竞赛。 (二)国家级学科竞赛:指国家政府部门或全国性学术团体组织的全国性学科竞赛,以及为国际级学科竞赛决赛而举行的区域选拔赛。 (三)省级学科竞赛:指省级政府有关部门或省级学术团体组织的全省性或跨省(区)的学科竞赛。 (四)校级学科竞赛:指以学校名义组织并行文公布的全校性学科竞赛。市级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的学科竞赛参照校级执行。 我校目前参加的学科竞赛详见《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参考目录》(附件2),新增项目由学科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认定。 三、竞赛组织与管理 (一)学校成立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教学校长担任,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大学生学科竞

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浙商大教〔2007〕183号 浙江工商大学关于印发 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的通知 校内各部门、学生各班级: 现将《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八月七日 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学习、合作、竞争、向上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特制定本办法。 一、竞赛的组织工作 1、学校职责 (1)认定学校组织参加的学生学科竞赛项目,确定校级以上(不含校级)各类竞赛的承办单位; (2)制定竞赛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 (3)做好各项竞赛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4)负责落实竞赛的相关费用及获奖的奖励; (5)抽查各项竞赛具体实施情况。 2、学院职责 (1)积极承办学校确定的学生学科竞赛。负责学生培训,落实培训和竞赛的场地、仪器与设备、教辅人员配备以及其他

必要条件,并负责有关竞赛的宣传报道工作; (2)执行学校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制定学院所承办竞赛的管理细则和相关政策; (3)组建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培养竞赛指导教师,确定相对稳定的竞赛指导教师负责人。对竞赛指导教师负责人及指导教师在岗位聘任、业绩考核、职称评定时,要充分考虑其对学校荣誉的贡献; (4)督促、检查培训与竞赛的过程,及时保存和上报竞赛的有关文档材料; (5)积极进行与竞赛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并将成果体现在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 3、指导教师职责 (1)竞赛指导教师负责人负责竞赛的各项具体工作,组织指导教师认真研究竞赛辅导方案,制定并实施辅导计划、协调辅导和竞赛过程的各个环节;竞赛结束后对本次竞赛的情况进行总结。 (2)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竞赛的培训和辅导,配合竞赛指导教师负责人选拔参赛学生、实施辅导方案,完成竞赛的全程工作。 二、竞赛管理工作 1、学院在收到竞赛组委会参赛报名通知后即提出拟参赛队数(或人数)报教务处审批后确定。竞赛组委会对参赛队数上

学科竞赛辅导管理规定

学科竞赛辅导管理规定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学科竞赛辅导管理办法 学科竞赛辅导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强学科竞赛辅导,并通过竞赛促进高考成绩提升、扩大学校知名度、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我校当前工作中的一项紧要任务。为加强学科竞赛辅导管理,有效解决当前我校学科竞赛辅导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校长办公会议的指导意见,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成立竞赛指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教研组长 工作职责:指导全校学科竞赛工作,审核全校教练员选拔及各年级组制定的辅导方案。 下设办公室(由教务处兼),其职责实:统一规划学科辅导课、负责教练员培训安排、辅导督查、对外联系、协调管理、组织报名、成绩汇总、表彰奖励等工作。 学科竞赛辅导的管理模式:竞赛指导小组→各学科备课组(负责业务管理)→主教练、助理教练 二、竞赛辅导课程开设 1.开设 竞赛辅导课必须是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开展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竞赛科目。 2.申报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五门学科辅导课,由相应的备课组负责申报并制定活动方案,报学校竞赛指导小组批准后开展辅导活动。 三、组织管理形式 1.备课组制定辅导方案和辅导计划,报教务处备案。 2.备课组组织参加辅导学生的选拔以及进行日常管理。 3.教务处负责对教练员的考核及考试评估,负责对教练员的过程管理。 4.教务处依据学校有关规定和考勤情况对教练员发放津贴。 四、学科备课组长(教练组)工作职责 1.组织学科教练员,研讨并选择所使用的教材。 2.定期(每月至少一次)开展教练员的教研活动,研究问题,探究教法。 3.整合各教练员的教案,为校本教材的编写奠基。

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建设与管理办法

北京交通大学 本科生学科竞赛建设与管理办法 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跃校园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为加强学科竞赛的建设和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竞赛级别及认定 第一条学科竞赛是指各类与学科教学关系密切的竞赛活动。我校学科竞赛级别分为国际、国家、省部、学校、学院五级。 第二条国际级学科竞赛一般具有全球影响、多国高校参赛的学科竞赛。国家级学科竞赛一般指教育部等主办的具有全国影响的高校广泛参与的学科竞赛。省部级学科竞赛一般指市教委等主办的具有区域影响的多所高校参与的学科竞赛。校级学科竞赛指学校主办的全校性学科竞赛。院级学科竞赛指学院主办的全院性学科竞赛。 第三条新申请认定为国家级及以上的竞赛,原则上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本学院专业发展规划,对专业建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一般应由教育部(或下属的一级学会)、教指委、行业协会等牵头组织,并成功举办3届以上; (3)本校学生至少参加过两届,并取得过二等奖及以上的成绩; (4)具有全国/全球影响力且获得国内水平相当高校或学科专业的认可; (5)一般应有省部级选拔赛或赛区选拔赛。

第四条学校认定为省部级的竞赛,一般只包括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竞赛和学校认定为国家级及以上竞赛的省部级选拔赛或赛区选拔赛。 第五条学科竞赛级别的认定由学校综合考虑社会影响、主办单位、竞赛水平、其他同类高校认定情况等因素,由承办竞赛的学院申请,教务处统一组织认定。 第二章竞赛项目建设 第六条学科竞赛项目建设应充分考虑学校的特色与优势、学科与专业特点,重点建设部分影响力广泛,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促进作用的学科竞赛。鼓励把学科竞赛体系固化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第七条学科竞赛项目建设实行教学副院长牵头的学院负责制,由承办学院制订建设规划并负责具体建设。原则上每个学院建设的重点学科竞赛项目不超过5个。 第八条承办学院应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竞赛在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学科竞赛项目建设与科研训练课程群、科研训练项目与活动平台建设统筹考虑,做好建设规划。 第九条参赛队伍建设应与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优先选择具有较强责任心、丰富实践经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组成稳定的指导教师团队。参赛学生选拔要覆盖全校主要学科专业,形成各年级、各专业、各层次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的,分层选拔的选拔机制。 第十条竞赛条件与环境建设。在实验室建设与创新天地建设过程中应将开展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与学科竞赛所需的仪器设备、场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满足学生进行创新训练项目、参加学科竞赛的需要。 第十一条培训课程建设。根据竞赛要求,将竞赛辅导和强化训练进行综合设计,形成系统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并纳入科研训练课程群。加强对竞赛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培训水平。 第十二条学校重点支持认定评级的学科竞赛建设,并将认定的学科竞赛公

西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管理办法

西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校科研事业的发展,支持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尽快脱颖而出,孕育和发展我校的探索性科研项目,提高我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特设立西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以下简称“科研基金”)。 第二条科研基金面向全校,主要资助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 第三条科研基金重点资助3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或者有良好研究基础的教学和科研人员,优先资助在西北大学科研启动基金资助下取得良好进展的项目申请者。 第四条科研基金项目包括自然科学项目和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两种类型,自然科学项目单项资助金额不超过3.5万元。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五条科研基金项目每年集中受理一次,时间为每年的9-xx 月份。 第六条每位申请者只能申请一项基金项目,已获得过科研基金资助或正在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的人员不得申报。 第七条申请的科研基金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目的意义明确,立论根据充足,具有创新性。 2、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可行; 3、有一定的研究工作基础,项目负责人及主要成员有能力完成研究计划; 4、经费预算合理,精打细算,实事求是; 5、执行期限不超过二年;

第八条申请科研基金项目,应填写《西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申请书》。 第三章评审与立项 第九条科研基金的评审原则是“专家评审、择优资助”。 第十条申请项目由所在院(系、所)推荐,经初审合格的项目报校科研处,由科研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第十一条申请项目评审采取申请者现场答辩的形式,评审专家组根据答辩情况按统一标准打分。 第十二条科研处负责对专家打分结果进行汇总排序,择优提出建议资助项目名单,并提交校学术委员会审定。 第十三条校学术委员会审定后正式确定最终立项项目,以学校文件形式予以公布。 第十四条受资助者根据批准文件及专家评审意见对申请书进行修改,修改后的申请书经科研处签署意见后作为立项依据。 第四章实施与管理 第十五条申请者获得资助后,应及时开展研究工作。项目负责人每年须填报《西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年度进展报告》,由所在院(系、所)审核后,于每年年底统一报科研处。 第十六条受资助者所在院(系、所)应对科研基金研究工作的开展和经费使用加强指导和检查,充分保证研究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和工作时间等基本条件。 第十七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因故中止研究一年以上者,应向所在院系提出更换项目负责人或撤消资助项目的报告,并报科研处审批。

西北大学辅修专业教学手册

西北大学辅修专业教学手册 西北大学辅修学制简介 (2) 西北大学各辅修专业介绍 (4) 西北大学辅修专业报名程序 (16) 西北大学辅修专业学生申请表 (17) 西北大学辅修专业学习指南 (18) 西北大学辅修专业教学管理办法 (19) 西北大学辅修专业课程免修申请表 (24) 西北大学学生辅修考试成绩登记表 (25) 西北大学辅修学生注册表 (26)

西北大学辅修学制简介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宽口径、复合型、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我校于1994年实行了辅修学制。所谓辅修学制,即鼓励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前提下,根据个人兴趣,利用业余时间修读另一个专业。修完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者,由学校颁发辅修专业毕业证书。修完辅修专业全部课程且符合《西北大学辅修专业教学管理办法》文件要求的,可根据文件规定的程序和条件申请双学士学位。 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看,辅修学制在帮助学生拓展选择空间,挖掘学习潜力,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西北大学辅修专业一览表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日语辅修专业 ● 师资队伍 我校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在岗教师15人,其中副教授7人、讲师7人、日籍教师2人。在岗教师业务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研究方向有日本文化、日本文学、日语语言以及翻译学等,其中所有在岗的中国籍日语教师都有赴日留学及研究的经验,师资力量完全可以保障日语辅修专业所开设的全部课程。 ● 教学条件 外国语学院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13个、同声传译教室2个、无线电调控电台1个、日文藏书数十万册,完全能够满足日语辅修专业的教学需要。 ● 培养目标 推行“专业+日语”的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专业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富有特色的辅修专业方向课程的建设,通过开设基础日语、会话与听力、口译与翻译、日本社会文化、日语阅读等课程,加强学生综合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有实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该辅修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和日语语言基础,使学生了解日本社会及日本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日本国情,能运用这些知识与日本人进行交流,并具备从事涉外工作的基本素质和知识。

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讨论稿)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群众性科技活动。为保证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促进竞赛成绩和管理水平提高,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特制定本办法。 一、竞赛宗旨 学科竞赛活动旨在营造校园科技文化氛围,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进相应学科的课程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造就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意思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 二、竞赛分类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指教育主管部门、省级及以上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结合学科和专业开展的群众性科技竞赛活动。大学生学科竞赛分为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学科竞赛;其中,由政府及其部门组织或认定的、影响较大的竞赛项目为A类赛事,由教指委或各级各类协会主办的竞赛项目为B类赛事。各级别竞赛具体界定如下: (一)国际级学科竞赛: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其他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世界性学科竞赛。 (二)国家级学科竞赛:指国家政府部门或全国性学术团体组织的全国性学科竞赛,以及为国际级学科竞赛决赛而举行的区域选拔赛。 (三)省级学科竞赛:指省级政府有关部门或省级学术团体组织的全省性或跨省(区)的学科竞赛。 (四)校级学科竞赛:指以学校名义组织并行文公布的全校性学科竞赛。市级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的学科竞赛参照校级执行。 我校目前参加的学科竞赛详见《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参考目录》(附件2),新增项目由学科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认定。 三、竞赛组织与管理 (一)学校成立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教学校长担任,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大学生学科竞

美国西北大学工程学院专业介绍.doc

美国西北大学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校名称: 美国西北大学(埃文斯通)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所在位置:美国,633 Clark Street Evanston, IL 60208 (847) 491-3741

创建时间:1851 QS排名:24 USNEWS排名:11 录取率:0.18 学校中文网址:https://meiguo./school/1439/

西北大学工程学院在USNews2019全美工程学院排名第20位,是美国顶尖工程学院之一。西北工程学院提供有许多学位课程供学生选择,和留学网一起来了解。 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GRAM (MEM)(工程管理硕士) 工程管理硕士这门课由西北大学工程学院提供,提供给有意向在掌握尖端技术的同时培养核心管理领导能力的有经验的理工科学生。课程融工商管理硕士核心管理原理和综合量化分析工具于一体,让学生有能力以商业用语进行交流,从策略的角度转移到战略的角度。工程管理硕士毕业生可在高科技公司担任领带角色。 基本信息 学位名称工程管理硕士学时在职2–3年,全日制True9–15个月开课时间国际学生与全日制学生:True秋季(九月),在职:任何学期学位结构核心必修7True+,高阶方法2True+,选修3,共12授课地点EvanstonTruecampus(埃文斯顿校区)费用每门课$4,997True(乘以12)、生活费、书本费、杂费。一学期修读四

门课的全日制学生该学期固定$17,063申请截止日期全日制:第一轮1月15,第二轮3月15,第三轮(有名额才开放)在职:True8月1日True(秋),11月15日(冬),2月15日True(春),True5月1日(夏)Master of Science in Analytics(分析学硕士) 分析学硕士由西北大学工程学院提供,为学生提供在当今高度竞争的数据驱动的世界中获得商业成功所需的技能。这门课借鉴著名教授和讲师的专业知识,融数学、统计学、高阶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于一体,让学生在全身心投入这门综合的应用型课程的同时学会鉴别模式与趋势,通过模拟评估推动优化推荐,从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中进行阐述、形成观点,并用有助于商业成功的实际用语将自己的发现传达。 除了课堂学习以外,分析学硕士还提供实习和工业项目,让毕业生有能力向企业挖掘和传达数据的全部价值。在同类课程中,许多都只侧重分析学的某一个方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主要是擅长模拟或者数据挖掘。但在西北法学,分析学硕士涵盖分析的三个方面(预测、规范、描述),提供严格的教学。它的核心课程是统计学、机器学习、优化、数据库以及数据管理。课程层层深入,另有案例学习、团队项目、企业客席演讲者的讲座作为补充,确保这里的学术体验基于商业实践。

运城学院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运城学院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校字〔2019〕5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各类学生学科竞赛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学科竞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学科竞赛指导,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推进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山西省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指由政府职能部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企业或行业学会及其他学术团体举办,由在校大学生参加的与学科专业紧密相关的课外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第三条大学生学科竞赛按照竞赛举办主体、赛事规模及影响力大小而划分,分为超级竞赛、一级竞赛、二级竞赛及三级竞赛。 超级竞赛:指由多个国家部委联合组织的具有超强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级竞赛,具体项目由省教育厅认定。 一级竞赛:指由国家部委、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团体组织的影响力较大的学科竞赛,具体项目由省教育厅认定。

二级竞赛:指由省级政府有关部门、企业或行业学会及其他学术团体组织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竞赛,包括一级及以上学科竞赛的省(区)级选拔赛、省教育厅重点支持赛事及其他有关赛事,具体项目由省教育厅与各高校共同认定,学校按年度发布。 三级竞赛:指学校组织的校级学科竞赛,及各类各级别学科竞赛的校级选拔赛,具体项目由学校认定。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学校成立学生学科竞赛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校竞赛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担任,成员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教务处、科技产业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统一领导全校学生学科竞赛工作,审核学科竞赛制度,审定全校学生学科竞赛年度计划,裁定学生学科竞赛等级。 第五条校竞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主要职责为:负责全校学生学科竞赛宏观管理工作,负责学生学科竞赛制度建设,负责对各院、系、部申报的年度学生学科竞赛计划进行初审并提交校竞赛领导小组审定,负责收集、发布竞赛信息,负责竞赛专项经费管理及相关奖励,负责主办赛事的组织、宣传,确定相关竞赛的承办单位等。 第六条各院、系、部是学生学科竞赛的主体和责任单

xx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XX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大学生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激励大学生主动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鼓励全校学生和教师参加学科竞赛,提高竞赛水平,规范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学科竞赛范围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总体规划和当年度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大学生学科竞赛资助项目确定。第三条学校将参赛学生涉及不同学科专业、规模较大、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举办历史悠久的学科竞赛项目作为重点支持项目,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将举办时间较短,参赛学生学科专业较为单一、规模较小的学科竞赛项目作为一般支持项目。新增重点支持项目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认定。 第四条新增学科竞赛项目,须在接到竞赛组委会正式通知后一周内填写《XX大学大学生新增学科竞赛申报表》(附件1),向教务处

中报,经批准后依照本办法管理。 第五条学科竞赛的组织坚持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原则,坚持群众性原则。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六条校级以上学科竞赛由国家或省部级有关部门或有关学科相应竞赛组委会主办;校级学科竞赛由教务处主办。所有学科竞赛由学院、工程坊等相关单位承办(以下简称为承办单位)。 第七条为保证各项学科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规范管理,承办单位的教学副院长或主管领导应为学科竞赛的负责人(以下简称为承办单位负责人)。学科竞赛专家组成员和指导教师由承办单位选定。第八条教务处负责确认学校参与的学科竞赛项目,编制每年的学科竞赛专项经费预算,以及根据预算对各承办单位申报的参赛活动预算经费进行审批。审批后的经费预算,将作为学科竞赛活动相关费用的报销依据。 第九条教务处负责制定和修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规章制度。 第三章管理与实施 第十条教务处按照学科竞赛主办单位的要求,做好各类学科竞赛的

学生学科专业竞赛管理办法(院务改)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学生学科专业竞赛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着“以抓学科专业竞赛,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理念,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中心,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活动,鼓励全校教师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学科专业竞赛。为了规范学科专业竞赛的组织和管理,更好地发挥学科专业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鼓励进行学科专业竞赛的宗旨是为了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为学生积极投身于科学实践提供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为学生更好地发挥个性特长搭建平台,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丰富我校崇尚学术、崇尚科学的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竞赛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协作精神、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以协调发展。 第三条学科专业竞赛是指由省级及以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针对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的全国性或地区性大学生学术类竞赛活动。学科专业竞赛的参加主体为有学籍的在校普通全日制学生。凡不在上述界定范围内的竞赛,申请学校资助的,需由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认定。 第四条学校按积极参与、分级组织、统一管理、注重质量的原则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科专业竞赛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全面参与竞赛活动。 根据竞赛的性质与内容可将学科竞赛划分为四类:基础类、专业类、创新类和其他类。 根据竞赛组织部门的级别可将学科专业竞赛划分为五个等级:系(部)(校内)级、校级、地区(省部)级、国家级和国际级。 学校重点支持教育部推荐的学科专业竞赛项目,鼓励相关部门和教学单位承办各级学科专业竞赛,重点加强“校级品牌竞赛项目”的建设。 第二章竞赛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教务处是学校负责学生学科专业竞赛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学生参与学科专业竞赛工作的协调管理。具体职责是:1.及时收集、公布各类学科竞赛的信息,并与竞赛主办机构(或承办单位)、校内有关系(部)进行沟通联系。 2.根据学科专业竞赛所涉及的主要学科专业类别、性质和要求,

本科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赛项目录)

XXX学校本科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我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坚持“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机融合”的指导原则,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拓展学生知识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并保证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学科竞赛,是指我校学生经过学校批准,以XXX学校名义参加的各类学科竞赛活动。 第三条学校积极支持广大师生踊跃参与国家级、省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活动,鼓励各院(部)根据专业发展与课程建设需要,成立科学性、创新性、竞技性学生社团,广泛开展具有我校特色的校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 第四条创新训练中心是全校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部门,统一组织和协调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工作,相关院(部)承担学科竞赛活动的培训及参赛等具体工作。 — 1—

第二章竞赛类别 第五条我校主办、承办和参与的各级各类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根据竞赛主办单位级别的不同,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级别进行管理。 1.国家级学科竞赛是指由中央政府各部门或有较高影响力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主办的全国性学科竞赛。 2.省级学科竞赛是指省级教育部门主办的全省性或跨省区的学科竞赛。 3.校级学科竞赛是指XXX学校主办的全校性学科竞赛和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校级选拔赛。 具体学科竞赛项目详见附件1。 第六条具体学科竞赛项目,学校每年可根据学校实际进行适当调整。 第三章竞赛组织、经费的管理 第七条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在主管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由创新训练中心负责业务的宏观管理,由相关院(部)负责具体实施,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协调、服务。 第八条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实行项目制管理。各院(部)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须填写《XXX学校学科竞赛活动立项申请表》(见附件2),经创新训练中心审批后由各院(部)具体实施。 第九条创新训练中心的具体职责 — 2—

(项目管理)教育技术角度的教学设计项目附件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 《教育技术角度的教学设计理论研究》 附件材料 编写提纲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美国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专家加涅所著的《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等、当代著名的教学设计专家梅瑞尔的成份显示理论等说明了教学设计包含了科学和技术两种成份,之后2006年瑞泽主编的《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再度重申了教育技术学中的“技术”绝非单纯的媒体技术,而主要的是基于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技术,并对教学设计从技术的多个层面和角度做了阐释,这一方面说明教学设计本身是一种技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教学设计的发展离不开各类正在蓬勃发展的硬技术,更不能忽略各种理论指导下的软技术的应用。有国外学者甚至感叹教学设计领域尚缺乏严谨的科学研究,大多数教育技术工作人员在盲目地跟着变化多端的市场跑,对新技术的狂热远远胜过了精心设计的科学研究。 在国内,近年来,作为泊来品的“教学设计”研究多以继承国外专家(主要是美国)的研究成果为主,而且,随着教育技术的大力发展,教学设计一直被认为是教育技术的核心。于是,首先从高校开始,其次是在中小学,教学设计被积极推广。但凡事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实际的情况是收效甚微。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教学设计太复杂、

太麻烦、太浪费时间,而且也不一定能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教学设计理论一大堆,在教学中没几个人愿意使用;懂教学设计的人或者号称教学设计方面的专家在自己的教学中也根本不用教学设计的理论来设计自己的教学,相反,许多并不懂得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教学设计理论的教师,却能够在课堂上表现突出等等。这些负面的声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教学设计理论在应用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于是,国内不少人士指出应进行基于本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研究,这无疑是有识之见。但是,究竟怎样才能进行创新,并由此催生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呢?很多学者、专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但多数还是不能摆脱国外教学设计理论的影响。由于国情与个人研究背景的差异,国外的教学设计理论难以推广,而国内原创性的教学设计理论又难以催生,以致于还出现了所谓“教学论”与“教学设计”的论争,“以教为主”、“以学为主”、“主导—主体”的对抗等异化现象。所幸的是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杨开城教授著书《教学设计—一种技术学的视角》,书中作者放弃了早期的教学设计研究理路,提出了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种操作,它作为一种技术,是理解教学的很重要的方式,教学设计理论最主要也是最有用的部分是分析与设计的技术,并从6个方面对教学设计的技术作了详细介绍。然而,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本书所介绍的教学设计技术是很繁杂的,对于教师个人来讲似乎意义不大”,这就使得本书所提出的理论失去了生存的大片土壤,最多也只是学者们讨论讨论而已。而且书中对于媒体硬技术和软技术的设计介绍不多,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通过相关数据显示,当前的教学设计研究趋向于多个角度,运用已有的理论成果,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尤其是系统方法来探索教学设计的问题。主要是把它看作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体,从整体上综合考虑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从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应用范围可以看出,当前最具影响的教学设计新领域有以下三个方面:计算机

(管理制度)软件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管理制度)软件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管理 办法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文件 学院【2010】4号 软件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为鼓励软件学院学生积极参和课外科技学术活动,踊跃参加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特制定本办法。 第壹章领导和组织机构 1、成立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指导委员会 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关系到素质教育和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的成效,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关乎学院的荣誉和声望,也是学院综合竞争力的体现,理应得到全院教职工的重视和支持。 学院成立“软件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委员会设主任2名,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设副主任4名,由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担任;设委员若干,由企业技术骨干和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指导小组成员担任。委员会主要负责统筹安排关联领域的制度建设和资源配置。学院每年拨出专款设立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关联领域的活动及竞赛,列入每年的预算,基金的具体支出计划由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研究决定。 2、成立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指导小组

学院成立“软件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指导小组”(以下简称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于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成员为学院专业教师和关联辅导员,可由学院指定或自愿报名参加。指导小组主要负责各级各类学生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的指导和评审工作。 指导小组承担于大壹开设的《国内外学科竞赛》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向学生介绍国内外主要的学科竞赛,从低年级做起,激发学生兴趣,课程计1学分。同时,学院开设《创新实践课》专业选修课,凡同时选修《国内外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课》且于指导小组指导下参加国家级及之上竞赛且提交作品、获指导小组验收通过的,视为课程合格,共计2学分。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的申报、立项、评审等关联规定见本办法第三章。 指导小组应密切关注有关学科竞赛的动态,及时组织、指导学生团队参赛,安排好培训,且按时报送作品,壹些重要赛事应组织大壹的保送生尽早组队训练;指导小组和软件学社应保持密切联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参赛。 学院为指导小组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撑和经费保障,根据指导小组成员指导学生参赛的获奖情况给予奖励,根据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情况给予计算教学工作量,详见本办法的第六章。 3、学院软件学社于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活动中的职责 软件学社是是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壹个重要部门,于指导小组指导下负责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的发动、组织。

2017年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参考书目 211翻译硕士英语《高级英语》,(1、2册),张汉熙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41日语(二外)《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42法语(二外)《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册),孙辉主编,商务印书馆。 243德语(二外)《德语速成》(上、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44俄语(二外)不指定具体参考书。 245英语(二外)《新编大学英语》(1、2册)(第二版),浙江大学编著,应惠兰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社,2004年8月出版。 246阿拉伯语不指定具体参考书。 331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王思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36艺术基础(艺术概论、中外 美术史) 1.《艺术概论》,王宏建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或《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中国美术史》,屈健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 或《中国美术史简编》,贺西林,赵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版; 3.《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或《外国美术史简编》,张敢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337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 美术史) 1.《艺术概论》,王宏建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或《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中国美术史》,屈健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 或《中国美术史简编》,贺西林,赵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版; 3.《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或《外国美术史简编》,张敢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338生物化学(工程)《生物化学》(上、下),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三版)。 348文博综合1.《考古学十八讲》张宏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2.《科技考古学概论》赵丛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1.《中药学》,雷载权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中医基础理论》,吴敦序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版),吴立军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54汉语基础1.《现代汉语》(增订第五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古代汉语》(修订版),郭锡良等,商务印书馆。 356城市规划基础1.城市规划原理(第4版),吴志强、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市政工程规划》,刘兴昌编,中国建工出版社; 3.《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下册),徐循初编,中国建工出版社。 西北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关于印发《湘潭大学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doc

关于印发《<湘潭大学学生学科竞赛管理 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 校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学生学科竞赛管理,保证重点、调整结构,有序的开展各级各类学生学科竞赛,学校对学生学科竞赛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在《湘潭大学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湘大教发〔2014〕37号)的基础上,制定此补充规定。 一、学科竞赛分为A类重点赛事、B类重要赛事和C类一般赛事三个类别。 A类重点赛事:指教育部倡导主办或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及学校传统经典赛事。B类重要赛事:(1)省教育厅主办的赛事;(2)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过一次以上并有地域选拔赛且覆盖面宽的全国性重要赛事;(3)由国外国家级学术组织举办的重要赛事;(4)学校传统重要赛事。C类一般赛事:指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其他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主办的一般性赛事。学科竞赛A类竞赛设置适当兼顾院系平衡,B类竞赛设置适当兼顾学科专业大类平衡。 学校每年控制参赛总数不超过100个赛事项目,其中A类和B类赛事每年各不超过25个项目,C类赛事每年不超过50个项目(具体赛事分类认定见附表:湘潭大学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分类认定一览表)。 二、各类赛事组织工作归口职能部门或院系,组织赛事单位要在相关专业学生中进行广泛发动,尽量扩大校内赛事覆盖面,并认真组织校内选拔赛,每个类别的校内评审后,A类赛事规模推荐不超过50支队(人或作品)、B类赛事推荐不超过25支队(人或作品)、C类赛事推荐不超过10支队(人或作品)

参加地区或省级赛事。校内竞赛按照不超过5%、15%、25%的比例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学生只颁发奖励证书。省级以上竞赛校内选拔赛的命题费、评审费、监考费、阅卷费,从院系相应竞赛业绩津贴中支出。未计算竞赛业绩津贴的学科竞赛校内赛事相关费用从教务处支出,单项赛事年支出总额不超过3000元。 每支队(每个人或每件作品)的参赛报名费原则上不超过1000元,超过部分由竞赛组织院系承担。 三、A类赛事参赛获奖按照《湘潭大学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第十八条发放奖励,B类赛事按A类赛事对应级别的50%奖励,C类赛事按A类赛事对应级别的30%奖励。 列为A、B、C三类赛事项目的省级(地区)晋级赛奖励对应相应的A、B、C三类奖励。 四、每年10月底各院系上报第二年赛事计划,教务处在11月底以前审定立项项目。 五、学科竞赛仅针对本科生为主的赛事,研究生获奖不纳入我校学科竞赛资 助奖励范畴。

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三篇

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三篇 篇一: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为了贯彻落实学校教育工作精神,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为使竞赛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竞赛宗旨 学科竞赛宗旨是为了丰富校园学术氛围,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相应学科的课程教学改革。 二、竞赛类别与范围 国际性竞赛: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世界性学科竞赛。目前主要有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 国家级竞赛:由XX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认定的全国性竞赛。目前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CCTV杯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等。 省级竞赛:由XX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组织的各类竞赛。目前有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程序设计、机械设计、结构设计、多媒体作品设计、财会信息化、电子商务、英语演讲、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十大竞赛。 校级学科竞赛:以学校名义组织并行文公布的全校性学科竞赛。

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由各级学术团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不包括技能考级类竞赛)。 三、竞赛组织和管理 学校成立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处长、学生处处长、校团委书记及各学院教学院长为成员的学科竞赛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和一批学科竞赛基地。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竞赛基地的认定采取所在学院申报,竞赛组委会审核批准的方式。校级以上的学科竞赛,由组委会领导,办公室协调,学科竞赛基地承办;校级学科竞赛,由竞赛涉及的学院协调,学科竞赛基地承办。 四、组织程序 1.宣传发动:宣传竞赛知识,安排竞赛讲座,发动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活动; 2.公开选拔:通过校级竞赛,公开选拔省级及以上竞赛的参赛选手; 3.强化培训:选派富有经验的教师,对参赛选手进行强化培训; 4.组队参赛:根据参赛选手的优势特长合理组队,由组委会成员担任领队,竞赛基地负责人带队参加比赛; 5.总结表彰:比赛结束进行总结交流,表彰获奖团队、个人及其指导教师,评选年度优秀组织奖。 五、职责划分 (一)组委会职责 1.全面负责各学科竞赛基地的审批、立项和管理工作; 2.全面领导各类竞赛的组织、命题、评审、奖励等工作; 3.负责年度优秀组织奖的评审; 4.负责审核全校年度学科竞赛经费的预算。

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

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试行) 为使学校师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激发各院(系)组织师生参加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以下简称“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有效性,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现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学科竞赛活动旨在营造校园科技文化氛围,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进相应学科的课程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造就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第二条学科竞赛建设要充分考虑学校的特色与优势、学科与专业特点,重点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促进作用的学科竞赛,并把学科竞赛体系固化到人才培养过程中。 第二章学科竞赛类型及级别 第三条从学科竞赛的组织机构、竞赛层次、社会影响和获奖难度等方面考虑,将学科竞赛分为六类: 国际级:指国际性学科竞赛。国际性学科竞赛是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其他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世界性学科竞赛。 国家级甲类:指国家级重要大赛。国家级重要大赛是指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或教育部牵头主办的获奖难度高、

社会影响较大的全国性重要赛事。 国家级乙类:指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教育部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牵头主办,教育部或同级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行政部门下属机构、国家一级学会等举办的全国性比赛。 省级甲类:指福建省重要大赛。指由福建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牵头主办的全省重要赛事。 省级乙类:省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或全国性行业学会协会主办的非营利性的比赛。 其他类:指地市主办的竞赛,以及一些影响较小的地市级行业学会、协会主办的竞赛、校际间及学校组织的全校性学科竞赛。 第四条对国际级、国家级、省级以及其他类之外的比赛及由学(协)会或其他机构组织的不限制参赛学生人数并按参赛人数收取参赛费用的比赛,原则上不鼓励参加。 第三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学科竞赛由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统一组织和协调管理,各院(系)负责相关学科竞赛的组织与实施,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 第六条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的参赛对象为在校教师、全日制本科生、全日制高职生。学校鼓励学生跨系部组队参加相应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

如何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群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群管理工作 黄必兴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项目群管理的特点,以及针对实例从项目群经理、项目群组织机构、项目群资源、项目群团队等方面对如何管理好项目群作了主要的分析。 关键词:项目群,项目群管理,项目群经理,项目团队建设 1 选题意义 1.1 建筑工程企业需要项目群管理 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企业实行管理项目化,项目作为战略目标实现的载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管理人员所接受。企业经理人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日益不稳定的社会里,按照自己的既定发展方向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现代企业每天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几个大型项目,而是成百上千不断发生和进行的项目,项目数量及规模的增加导致项目群体的管理越发复杂,如何共享组织资源以及进行项目间的资源调配成为企业关心的重大问题。为此,企业决策者需要根据组织不同层次上的战略目标,将不同项目与相关的战略相联系,因此基于企业战略需要建立项目群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1.2 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项目群管理层管理一系列项目,实施业主的战略计划。各个单独的项目都应在项目群管理层的全面管理与监督之下。项目群管理层更多的是负责所有项目共性的部分,项目管理层更多的是负责其特性的部分。这样各个独立的项目之间在项目管理层的管理下能够融合、共享管理知识体系,容易做到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且能够加快多个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同时把专家的技能带给每个项目;执行机构管理人员可以形成强大的支援后盾,有助于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推广。 1.3 适应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大项目、多项目以及跨国项目缤纷呈现,这就要求我们尽快的转变原始的单一项目管理模式,及早地进行项目群管理工作的探索,缩短与国际项目管理水平的差距,适应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2 选择能胜任的项目群经理是前提 2.1 项目经理与项目群经理的区别 单个项目的项目经理,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对项目进行实际的管理,包括整个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安全、人员等等,在这些单项目管理中他们都应对自如,起到了项目成功的关键作用。然而在面对由众多彼此有关联、有交叉的项目组成的项目群时,一些优秀的项目经理往往会觉得手忙脚乱,甚至无所适从,他们发现在项目管理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常用的有效方法在应对项目群管理时漏洞百出。无论从战略高度,还是从管理范围、管理内涵、复杂性、不确定性等方面来说,项目群管理虽来源于项目管理,但都远远高过于项目管理,现有的单项目管理理论难以完全反映出这类项目的特征和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