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权势关系中男女两性语言的差异初探

权势关系中男女两性语言的差异初探

权势关系中男女两性语言的差异初探
权势关系中男女两性语言的差异初探

权势关系中男女两性语言的差异初探

【摘要】男女性别差异是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特征。作者阐述了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分析了从语音语调、词汇、句法等层面上所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是语言使用者出于文化、习惯、风俗、社会等方面的考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语言差异现象,并深入解析其产生的根源。认为性别和语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客观存在的性别差异决定了语言对其相应的反映。

【关键词】性别差异;权势关系;语音语调;词汇;句法;内容

一、研究背景

人类性别差异所引起的语言差异性已成为社会学家及语言学家

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历史学家及比较语言学家也认为性别差异存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语言之中,是其进行研究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当代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性别语言的专家叶斯博森在1923年出版的《英语的发展与结构》一书中曾指出英语运用中的性别现象;1929年萨丕尔又相继发表了《雅纳语中的男人和女人的语言形式》。到了70年代,一些著名的语言学家如齐默曼、特拉吉尔和科夫等人使性别语言的研究不断得到了深入,出现了专门阐述性别差异在语言里的种种表现的著作。来自美国的语言学家、人类学家格雷杰逊在读书一文的序言中提到要建立一门新的学科,即性别语言学。

二、研究目的

对比语言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语言哲学》课 作业 关于对比语言学的起源、代表人物及一般理论与方法 姓名:朝鲁门 学号:20104004017 专业:外国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 对比语言学语是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用语其它有关领域。 (1)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对比语言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 (3) 对比语言学是共时的研究。 (4)对比语言学虽然同时研究和描述语言之间的异同,但侧重点是语言之间的不同之处。 2 对比语言学的起源 语言之间的比较源远流长。自有语言研究以来,便有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比较与语言研究,可以说是同时开始的,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而对比语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西方则可以说有两个源头,一个在欧洲,一个在美国。 2.1 欧洲对比语言学的起源 欧洲传统的对比语言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对比型共时语言分析,代表了当时语言学研究的兴趣逐步从历时转向共时这一时代潮流的一股分支。这一传统的对比语言学在二十年代末由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承下来,一直延续到六十年代。

2.2 美国对比语言语的起源 美国传统的对比语言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以说是由当时外语教学的需要、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理论的影响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这三股历史潮流汇合而成的。 教学效果最好的教材是以对所学语言进行科学的描述为基础,并将其与对学生的母语所做的同样描述进行仔细比较后所编程的那些教材。 3 对比语言学的代表人物及理论体系 3.1叶斯帕森 叶斯帕森(Otto Jespersen 1860-1943)被认为对英语语言最具权威的丹麦著名语言学家。他的《语法哲学》奠定了他作为理论语言学家的地位。 他提倡语言的对比应该扩大研究范围,比较可以在同族语系中的语言中进行,也可以在不同语系或距离甚远的两种或多种语言中进行。从这点出发,叶氏的“一种新的比较语法”可以被认为就是所谓的“对比语言学”。 他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强调语言比较研究中本民族的“语感”。 3.2 沃尔夫 “对比语言学”这一名称是美国人类学语言学家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 1897-1941)首先提出来的, 沃尔夫在发表于1941年的《语言与逻辑》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对比语言学”的名称。 沃尔夫在语言学史上之出名,主要不是因为他提出了对比语言学的名称,而是因为以他名字命名的“沃尔夫假说”(或加上他老师名字的“沃尔夫—萨丕尔假说”)。这一假说包括语言相对论和语言决定论两个内容。沃尔夫假说是沃尔夫提出对比语言学的根本出发点。 后人从沃尔夫假说出发,得出了三个结论。第一,既然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要了解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必须研究和比较各种各样的语言,特别是差别很大的语言。第二,由于以上认识,他对当时以印欧语为中心的比较语言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元语言观特别担忧:这些语言是同属印欧语系的同源语,其基本轮廓大致相同,从历史角度看是从很久以前的同一个言语共同体传承而来;这些同源语长期以来分担了形成一种共同文化的任务;这种共同

肢体语言的跨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下的肢体表达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索蕊 摘要 肢体语言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肢体语言是人类进行非语言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其内涵也随着文化环境、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就必须学习和了解肢体语言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交际功能。 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模式的差异影响着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交流。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文化差异的的缘故,对肢体语言的误解可能会人陷入尴尬的境地。倘若忽视这些,人们可能会造成一些令人不快的严重错误。所以,明智的做法就是你应该在对人的肢体语言和动作下结论之前,首先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从而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因此,提高对文化认知的程度,并通过研究了解肢体语言的差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而使得沟通显得更加通畅无阻。所以在这里,决定写下这篇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表达的差异文章。 关键词 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 引言 通过一些对已有的文献综述的重新整理和概括,分析出一些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表达的差异,通过大量的数据文库的分析,从而能够清楚的知道如何应对此类现象。 选题背景 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100,声调占38/100,另外的55/100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来传达。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通过让室友填写,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共十份。 观察法:根据跨文化交际的特点,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从而获得资料。主要是通过观看一些视频或是影视作品,来增加对本方面的认知。在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启发思维,导致新的发现有重要意义。 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前人已有的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些现状和思考。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正文: 你以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张嘴说的第一句话吗?不。其实,在开口之前,你们的肢体互动就已经开始了,一个简单的动作,可能就会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或否。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在不同文化中,也许同一动作会有不同的。文化差异影响人们的行为,包括肢体语言。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100,声调占38/100,另外的55/100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来传达,而且因为肢体语言通常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所以,它很少具有欺骗性。这也是为什么非言语表达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原因。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上,肢体语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内;狭义上,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由肢体表达时,当事人以肢体活动表达情绪,别人也可由之辨识出当事人用其肢体所表达的心境。比如,鼓掌欢呼代表激动兴奋、捶胸顿足表示痛苦、垂头表示丧气等等。 总而言之,肢体语言在生活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可是在不同国家,同一动作也许会有大相径庭的深层含义。下面我将从面部表情和手部表情来举一些例,说明解释这一现象。

“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男女交往”讲稿

“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男女交往”讲稿(一) 当你在课外活动时间随便走进一所高中的校园,你就会看到楼前楼后以及操场上成双成对的学生或穿行于体育活动学生的中间,或对面站在某处交谈,或在一起吃零食,甚至还有更胆大者搂抱在一起亲热……中学生谈恋爱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怎样来对待这样一个问题。 我认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该”和“不应该”,或“对”和“不对”来评判。喜欢一个人,爱一个人并没有错;要说错,那就错在我们的年龄还小,时机未成熟,方式不得当。 我曾经与几个学生讨论过“中学生谈恋爱的问题”。其中一个女同学的话让我深受启发。 一个女同学说出这么一个观点:既然成年人可以一边谈恋爱一边工作,那么我们学生的工作就是学习,为什么学生不能一边读书一边谈恋爱呢 首先,我认同了这个观点提得非常好,非常有个人的见解,同时我提出质疑: ①成年人谈恋爱——结婚——生子三部曲,他们谈恋爱的对象就是他们准备结婚的对象。而我们中学生有几个在谈恋爱时想到过这个是我们将托付终身的伴侣呢大多数都是这样一个观点:“结婚设想过,也不可能啰,只不过是玩玩而已”。那么试想想,当你付出感情,而是许多成年人珍藏至宝一样的初恋,最终只等于玩玩而已。这种感情是否值得追忆,是否已经贬值呢 ②成年人谈恋爱的时候,是不是有家长领导督促他别旷工,别误事呢没有!因为他们的年龄已到,时机也已成熟,自控能力也已达到自我管理的程度。而我们同学们呢,看看现在我们高一、高二、高三的每周、每日的作息时间,哪有空闲去谈恋爱、约会,只好偷偷逃自习课,找借口请假等等。有时同学说一个星期只约会一、两次,没有影响,这是假的,为什么呢试想约会前你在企盼,在想借口;约会中你在担心被同学、家长、老师发觉;约会之后还在回味,后怕,能不影响么 因此,我今天就想就这个话题谈谈我作为一个老师、长辈的个人看法和建议: 1、中学生一般都在15—18岁之间,处于准成人阶段,男女学生之间的来往、“练爱”,都是学生成长、成熟以及升华爱的标志。因此,我们认为高中男女学生间互有好感是身体、心理、社会现象的正常表现,也是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感悟、经验、探索、实践、创造和总结的必然过程。当然,当然中学生谈恋爱也是不能与成年人的爱情相比。 2、花季时的男孩、女孩有那种渴望与异性的交往,各自都有自己心仪的对象,这是非常正常的,如果是一丁点概念都没有的话,那才是不正常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于,有些人把这萌动的感情埋在心里,化为一种动力,去奋斗摆在第一位的目标——实现自己的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委婉语的跨文化交流及其语用功能 2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3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5《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 6《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 7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8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9浅谈英语复杂句的翻译 10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1孤独的精神探索者——《月亮和六便士》和《刀锋》中主人公形象分析 12基于语料库对红楼梦两个英文版本中红色的翻译研究 13Error Analysis on English Writing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4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 15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 16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17政论文英译的翻译策略研究 18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 19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 20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21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 2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23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中国饮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24 25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 26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27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思想影响 28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老子的道家思想对比 29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 3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1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 32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 33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34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mpersonal Sentences 35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36论流行网络词汇的汉英翻译 3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3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9从《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看托马斯?哈代的婚恋观 40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理念的比较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英语也成为我们日常交际中的主要语言之一。但是在交际过程中,由于语言不通阻碍交流,因此翻译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但是翻译作为一种交流的环节,由于它是一门跨语言的艺术,所以需要涉及到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重组。同时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语言传播的过程,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各自的语言学要素进行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交流。在实际的硬汉翻译过程中,语言学知识贯穿着翻译过程的各个部分。因此接下来本文将对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运用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言学;英汉翻译;运用分析;探讨研究 中英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包含着众多的语言学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讲求信、达、雅,不仅仅要将源语言转换成目的语言,同时翻译过来的语言要能够和目的语言表达方式相一致。我们可以将翻译的过程看成是编码解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人员担任着中介者的作用,翻译信息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交流的整个工程。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语言学要能够精通了解。 一、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分析 (1)外延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外延意义就是指语言的概念知识,是一个词语最为基本的含义,也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核心概念。我们在平时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个词语最先掌握的就是其外延意义,也是其最为基本的含义。我们在平时学习英语查字典的过程中,相对应的英语词汇的相关汉语解释就是其

外延意义。外延意义通常来讲具有稳定性,只和这个词语有关。外延意义并不会因为说话者本身所处的国家、说话者身份或者是所处的环境而有所改变。例如,翻译人员在对dragon、dog、book这些词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他们的基本含义就是龙、狗以及书本,不会出现在澳大利亚是这个意思,而在中国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概念。外延意义具有明确性,不会随着国家、地域的不同就变成意外一种含义。 (2)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内涵意义就是指语言深层次的含义,是在一定的国家,一定的文化背景的覆盖下,给予词语的外延意义以一定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说一个词语的外延意义只是一种表面化的意义,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其社交色彩。用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来理解就是说外延意义是一个词语基本的、表面的含义,而内涵意义就是指一个词语的深刻的、潜藏的意义。前文讲过,外延意义具有稳定性以及明确的指向性,而内涵意义则具有不稳定性。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需要读者自己根据其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加以体会。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会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它也会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会有所变革,同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不一样。同样,我们可以举例进行说明:Youarealuckydog.在这句话中,dog的外延含义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狗的意思,无论是在英语语境或者是在汉语语境中。但是由于所处的社会背景不一致,其内涵意义呈现出差别,在英语中,dog通常代表着忠诚,具有褒义,而在中国,dog则代表着不好的东西,例如狗仗人势。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源语言的内涵意义出发,将其翻译为“你真是个幸运儿”,而不是“你真是条幸运的狗”。

男女两性语言差异比较_钱伟

教育与人才
男女两性语言差异比较
钱 伟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5) 摘 要:语言与社会文化背景关系密切。男女在成长过程中受所处社会环境制约而形成的社会性别与男女在使用语言过 程中所呈现出的差异有相当紧密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男女两性的口头用语以及体态语言来阐述两性语言的差异, 并浅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两性;语言;差异;比较 DOI:10.3969/j.issn.1671-6396.2010.30.038
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载体及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也 是社会的镜子,男性和女性的差异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也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俗话说:“男女有别”,这句 话表现在语言上就是男女在语言上的性别差异。语言中性 别差异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根源,它不仅反映一定的社会 现象,而且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可以说,语言、性 别、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不管是说话的内容还是 说话的形式,男女的表达各有特色,由此也产生了男女之 间交流的障碍与误解。因此,了解男女语言的差异会有助 于我们和异性进行交流,彼此理解,从而更加和谐地相 处。 1 口头语言差异 1.1 话题选择与话题策略差异 日常生活的交谈中,我们往往发现男女两性各自谈论 的话题经常不一样。一般地,女性较多谈论的话题往往涉 及个人,当前的事情。而男性喜欢的话题恰恰相反,他们 较少直接袒露自我,与即时情景常保持一定的距离。女性 一般更多地谈及服饰和家庭内务等,如衣服款式、色彩、 价格、美容调养、洗衣做饭、孩子教育等。与男性相比, 她们较少谈及国际国内政治大事、金融债券、科学技术、 军事体育等项目。女性这种话语题材的选择,与其从事的 日常工作和在家庭中所承担的角色有关。尽管在现在这个 快速发展的社会里,越来越多女性有自己的独立事业,但 是仍然很少人会谈论时事问题,关注八卦新闻的现象仍旧 占多数。 在话语策略方面,一般来说,女性在谈话中较善于合 作,不喜欢左右话题。女性与地位相当的男性谈话时,一 般对话题不加左右,表现出交谈的被动性和顺从心态。因 为左右话题的行为往往被看作不文雅、非淑女之所为。在 交谈中,男性的话题转换跳跃较多,连贯性不强。他们并 不注意听者的反应与参与。在别人讲话时,他们反应较缓 慢,多半是不置可否,少有肯定或赞同的评论。谈话过程 中,男性常常打断别人说话,且口气直接,生硬。一般而 言,异性间的交谈基本上是在男性的控制和掌握之下。 1.2 话题风格差异
收稿日期:2010-09-19 修回日期: 2010-10-15
首先,场合的不同,男女两性表现的风格也不尽相同。 在大多数公众场合,男性总是表现得积极活跃,长时间占据 着话题中心,并控制着话题的选择,通过展示自己的才智, 突出自己的个性,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建立和提升自己的地 位。而且在某些私下场合,男性也会以这种方式来交谈。而 女性在公共场合一般较少发言,往往持听话人的姿态。但她 们在私下场合,则表现得比男性积极。如在家中,女性常随 心所欲地自由自在地交谈,毫无顾及谈话如何被别人评判, 而在家里,男性常保持沉默,话题很少。 第二,女性说话比男性表现得平等而合作。女性很重视 意见的一致性,因为女性希望通过谈话来建立和保持彼此之 间和谐友好的关系。而男性在交谈时,表现出较强的竞争 性,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来控制别人讲话的机会和话题的 选择。 第三,女性谈话时比男性带有更浓的感情色彩。女性在 交谈中,尤其是在同性朋友之间,特别喜欢展示自己内心真 实的感情,包括夫妻之间的感情关系。女性之所以这样做, 是为了发泄和流露内心的情感。而男性之间的谈话则缺乏浓 厚的感情色彩,他们很少表露内心的情感,否则将被看作缺 乏男子气概,不是真正的男子汉。比如失恋时,女性会不断 地向好朋友们哭诉,言辞激励,话语里常带有夸张、排比、 对比等修辞手法。而男性则较常用沉默,喝闷酒来发泄内心 痛苦,很少用语言表达。女性在语言活动中喜欢使用大量情 感词,如赞美词,礼貌词,强调词。据统计,女性使用情感 词的频率是男性的一倍,她们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形容词,副 词以及一些亲密语词来表示情感,其目的不在于恭维对方, 而在于使谈话顺利融洽,从而有利于满足听话者的某种虚荣 心理,使双方进行愉快的话语沟通,避免语塞和冷场。 第四,女性言语要比男性含蓄。在言谈中,对于双方都 愿意的事情,男性通常直接表示出愿意的态度,而女性会装 作不愿意,在言语上故意表现得漠 不关心和毫不在意。比如 请朋友看电影,当邀请男性朋友时,他一般是直接表示可 否;而在邀请女性朋友时,她往往会客套一番,然后用委 婉、含蓄的方式来表达她的意思。很多男性在跟女性交流 时,当遭到女性拒绝时,男性往往当真,这使本来不是这样
作者简介:钱伟(1974-),男,河南洛阳籍,硕士,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对外汉语专业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性别差 异心理学等。
73

正确处理中学生异性交往

正确处理中学生异性交往 众所周知,异性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交往在个体成长历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学阶段主要是指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这一生长阶段。此时由异性吸引所萌发的异性交往是性心理和性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一种自然表现,没有这种表现,反而是不正常的。有渴望异性之间交往的心理并自然而正常地进行,是开朗、纯真的表现,而压抑或扭曲自己,往往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在中学时代,异性同学交往是一个颇为敏感的话题,其实对中学生而言,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如果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和妨碍中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 一、中学生性生理和性心理 中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少年男女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显现各自鲜明的性别特征。在这一时期,人的性器官明显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性意识迅猛觉醒,从而进入性的活跃期。有位初二的女孩在进行心理咨询时焦急地说:“我在初一时,看到男孩就厌烦,到了初二忽然变得想和男孩说话了,有时看到男孩过来,就不自觉地迎上去,喜笑颜开地打招呼。在学习活动中有男孩在场才觉得有劲,和男孩一起做事,总想显示自己,以引起男孩的注意”。这其实正是青春期的中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典型外在表现。 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这是一段短暂的、引发日后对异性兴趣与爱恋的前奏曲。这一阶段大约出现在小学高年级及中学低年级。青春初期,由于对性别、性角色的心理认同的增强,以及对第二性征发育的不安和烦恼,使得一些学生此时对异性有意疏远。常表现为:不愿与异性同座(儿童阶段并不避讳),与异性同座划分“楚河汉界”,在活动中躲避与异性接触,对比较接近的男女同学进行嘲讽等。不过,表面上男女界限分明的真正原因,恐怕还在于与异性交往的不安与羞涩,出现了“心相近而形相远”的现象。 2.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短暂的疏远与相斥之后,是渐浓的关注与接近。大约在初二三年级逐渐明显,表现为刻意修饰打扮自己,并以各种理由接近异性。少数大胆者会从眉目传情发展到写纸条、写信示爱。此阶段的少男少女正处于钟情、思春的朦胧状态,其对异性的关注具有明显的好奇性、试验性、模仿性和盲目性,其交往指向多是泛泛的,大多是因相互的好感自然吸引。 3.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随着对异性关注的增多和接近的频繁,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感受到异性吸引的情感撞击和性欲的冲动。当这种心理较为专一地指向某一异性时,便有了纯洁而幼稚的初恋,并产生相应的追求行为。 二、中学生异性之间应正常交往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自我认知和人生确定的关键时期,融洽的同学关系(包括同性和异性)对于中学生的心身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一般来讲,既有同性朋友又有异性朋友的中学生,往往性格比较开朗,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帮助同学,自制力也比较强;而那些只在同性同学中交朋友的人,往往缺乏健全的情感体验,不具备与异性沟通的社交能力,社交范围和生活圈子也比较狭小,人格发展不甚完善。 那么,中学生之间应该怎样交往?什么是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男女中学生应该如何进行正常交往?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建立起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异性同学关系。建议如下: 1、自然交往。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辞;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 2、适度交往。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地萌动情爱,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当然,要做到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有时也并不容易,建议你只要做到自然适度,心中无愧,就不必过多顾虑。 3、真实坦诚。这是指异性交往的态度问题,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 4、留有余地。虽然是结交知心朋友,但是异性交往中,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比如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有分寸等。特别是在与某位异性的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程度。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要大大方方地接近,堂堂正正地交往。这种坦诚的正常交往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学习生活都有着良好的促进和影响。 三、中学生异性交往应把握好分寸 异性同学之间要大大方方的正常交往,同时也要把握好交往的分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伤害。 1、不宜过分亲昵。过分亲昵不仅会使自己显得太轻佻,引起人们的反感,而且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即使是有一定亲缘关系或非常熟悉的异性同学之间也不要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比如,在异性同学面前扭怩作态,举止轻浮,或异性同学之间拉手、拍肩,更有甚者,与异性同学进行亲吻、拥抱等。 2、不宜过分冷淡。因为冷淡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也会使人觉得你高傲无礼,孤芳自赏。如对异性同学歧视或轻视;异性同学跟她(或他)说话,爱理不理等。 3、不必过分拘谨。在和异性的交往中,要该说就说,该笑就笑,忸怩作态反而使人生厌;反之,过分随便也不好,男女毕竟有别,有些话题只能在同性之间交谈,有些玩笑不宜在异性面前开,这都是要注意的。 4、不要饶舌。故意卖弄自己见多识广而哇啦哇啦讲个不停,或在争辩中强词夺理不服输,都是不讨人喜欢的;当然,也不要太沉默,老是缄口不语,或只是“噢”、“啊”,容易使人扫兴。 5、不可太严肃。太严肃叫人不敢接近,望而生畏;但也不可太轻薄。幽默感是讨人喜欢的,而“二百五”地故意出洋相,还自以为幽默;就适得其反了。

婚姻家庭关系具有社会性,又具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婚姻家庭关系具有社会性,又具有 篇一:20XX婚姻家庭法学试题整理打印版 一、名词解释婚姻家庭法学小抄 1、诸法合体就是把调整不同社会关系的法律统一于一个法律之中。 2.家长制是指家长在家庭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权力是独占的,不可分割的。家长统治全家,他们之间不是平等关系,而是主从、尊卑、依附关系,“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一样,都是调整家庭关系的信条。 3.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 4、婚姻家庭制度:一定的社会制度下的婚姻家庭形态,它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从广义上说,婚姻家庭制度是有关婚姻家庭的规范的总合。 5、婚姻家庭关系:以两性结合为前提,以血缘联系为纽带的社会关系。它具有一般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又具有他自身的特点。既有社会性,也有自然性。 6、群婚制就是团体婚。是指一群男子和一群女子互相

为夫妻的婚姻形式。 7、血缘群婚制在一个血缘群体内,按照辈分划分为婚姻集团,同一辈分的男女之间互相为夫妻,他们的子女互相为夫妻。 8、亚血缘群婚制指若干数目的姐妹与若干数目的兄弟共同结婚,但是兄弟与姐妹之间没有血缘关系。 9.对偶婚制是指一个男人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而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夫。 10.直系姻亲是指直系晚辈亲属的配偶和配偶的直系长辈亲属。 11.拟制血亲,指本来没有自然的血缘关系,或无直系血缘关系,但法律上确定其地位与血亲相等,称为法律上拟制血亲。 12、亲等计算亲属关系远近的单位。也就是每经一代为一亲等。亲等数越少,亲属关系越近。 13、结婚男女双方依照法定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14、婚姻自由婚姻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规定,决定自己婚姻大事,不受他人强制或者干涉。 15.借婚姻索取财物是指除买卖婚姻以外的其他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行为。 16、男女平等指男女两性在婚姻家庭关系中,享有同等

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肢体语言

讨论不同文化背景的身体语言。 A: Hello, Jane. I am puzzled and I need your help. B: Helen, what happened? A: I feel confused about body language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 what do you think so? B:Body language? I think it is a way people communicate, but the same body language may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ultures contexts. A:Really,can you give an example ? B:For example: Nod in different cultures contexts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t’s the "no" for Indians,but “yes” for Chinese . A:Oh,so it is. I think cultural differences will bring communication barriers. B:I agree.so people who want to use body language correctly is not easy. A: Very difficult.People must keep in mind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different cultures contexts. B:Definitely. 你好,简,我有一个疑惑,需要你的帮助。 海伦,怎么了? 我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身体语言感到疑惑。你对它怎么看呢? 身体语言?我认为它是人们交流的一种方式,但同一肢体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同的意思。 真的吗,你能举个例子吗? 例如:点头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意思,对于印度人,它表示“不是”而对中国人却是“是”。 噢,原来如此。我认为文化差异会给人们带来交流障碍。 我同意.因此,人们想正确使用身体语言是不容易的。 他们就必须牢记肢体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方法。 确实是。

对比语言学

第一章绪论 1.1什么是对比语言学 比较:同类语言中亲属语言之间求共性 对比:不同语言间e.g.汉英对比求个性 1象限:同一种语言内部共时对比 2象限:同一种语言内部的历史比较,找出演变规律,以建立语言学史. 3象限:不同语言间的历史比较,一般限制亲属语言之间,目的在于谱系分类,构拟原始古语。 4象限:共时的语际之间的对比。有三种类型 A、多种语言对比找出人类语言的共性和倾向性的规律 B、多种语言对比以便找出语言的以便建立语言类型学 在A 、B 中对比的语言愈多愈好,对比的语言愈不同愈好 C、两种语言对比,目的在于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是不同点, 给出解释(一般说来解释都归于民族精神和历史)

e.g. .第1象限名动形的区别 “不”—剔除n 不-桌子* “很”—剔除一般的v 很-看*/喜欢书 “加宾语”-剔除adj 很-好 e.g. 第2象限上古和近代汉语的区别比较 上古-国代-中古-近代-现代汉语 注:汉语小词类分25种 1.2对比语言学的定义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兼有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重在其异,找出产生的原因,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注:对比研究要切割小类-小类动词-动词× 英语心理动词-汉语心理动词√ 注:汉语心理动词研究-1篇论文 英语心理动词研究-1篇论文 二者对比,发现问题-1篇论文、 注:历时是动态的过程解释答案可能要 共时是状态的过程回到历史中去 1.3对比语言学的分类 对比语言学的分类

“2”研究对比语言学的性质和任务,解释对比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 “5”运用对比语言学原理、方法已经运用其他一些语言学知识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探索不同语言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用在于检索完善理论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加深对两种语言的认识;检索某种语言学理论的可行性;可对语言进行比较准确精细的分类,促进语言普遍现象研究。 注:理论对比是双向的对比应用对比是单项的对比 e.g. x (被动范畴) x (被动范畴) X(a) X(b) A(xa) B A语言的被动范畴在 B语言中是如何表现的 “6”探讨对比语言学应用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和对比的语言有关的语言活动中去,特别上应用于外语教学或其他语 言教学活动中去。

2018年尔雅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课后测验答案 正确版

2018年超星尔雅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课后章节答案整理正确版第一章性文化概论 1中国古代文化注重天道王权以下选项属于中国古代文化特征的是() A把简单推向复杂 B讲究细致的行为准则 C把复杂归于简单 D包容性不确定性大 AD 2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习惯把简单导向复杂不讲细致的行为准则只讲要求()× 1.3(2) 1 “樱桃小口燕语呢喃弱柳扶风”是形容()女性的常用词汇 A唐代 B西周 C宋代 D元代 C 2 汉代压抑性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性的禁锢主义愈演愈烈()× 1.4 1 以下选项中属于生殖崇拜的是() A婚床上撒花生 B门前种石榴 C古代流传的“百子图” D“麒麟送子”的说法 ABCD 1.5 50-80年代中期中国性文化发展表现在() A各种书籍影视畏“性”如虎 B服饰颜色主要是黑白灰军绿兰 C关于“婚外恋”“性生活”等一类词出现 D不允许穿“奇装异服”只穿中山服长裙ABD 2 东西方在古代性文化发展中差异不大()√ 第二章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 青春期男女的第二性征是指() A女性月经初潮 B女性乳房隆起 C男性遗精

D生殖器官的发育 ABC 2 按照生物遗传规律男女身体差别是由于性染色体不同形成的结果()√ 第三性征主要指男女的社会性别主要受()影响 A父母教养方式 B性别刻板文化 C基因遗传 D社会不同要求 ABD 性度包含男女的第一与第二性征但更多指第三性征()√ 以下选项属于金塞的主要贡献的是() A《人类男性性行为》 B《人类女性性行为》 C性向发展理论 D性向轴 ABCD 性向是人的行为与性别预先适合性分性别角色与性角色这里是指心理成分()× 弗洛伊德认为的俄狄浦斯情结期指的年龄阶段是() A0-1岁 B2-4岁 C4-6岁 D6-14岁 C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性心理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A口欲期 B肛门期 C潜伏期 D生殖期 ABCD 2.5 两性心理发展动力理论包含的四个基本概念是()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ABCD 2 皮亚杰的两性发展动力理论表达的是人的社会心理发展的过程与弗洛伊德的理论相互冲突()× 如果早年父母把女孩当男孩养给男孩梳小辫穿裙子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理性别混乱说明早年养育有一种()

尔雅透过性别看世界期末考试标准答案

201904透过性别看世界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关于中国的性骚扰的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分 ?A、 城市中的性骚扰多于农村 ?B、 基本上是男性骚扰女性 ?C、 性骚扰有泛化的趋势 ?D、 性骚扰对象的泛化 我的答案:D 2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内容不包括()。(1.0分) 1.0分 ?A、 社会性别议题应包含在社会决策和发展的全过程中 ?B、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各领域宏观决策、执行、检测、评估的重要工具

?C、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 ?D、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的出发点是彻底消除两性之间的所有差异 我的答案:D 3 相较于男性,妇女作为严重贫困受害者所体现的三个方面不包括()。(1.0分)1.0分 ?A、 在许多国家男女性别不平等 ?B、 女性工作时间长但获得的报酬少 ?C、 女性摆脱贫困能力得到了解放但未能发挥其能力 ?D、 女性社会和职业的流动性受到限制 我的答案:C 4 ()是基本男女都拥有人的基本权利,使每个人都得到相同的对待的政策。(1.0分)1.0分 ?A、

性别歧视政策 ?B、 性别平等政策 ?C、 性别发展政策 ?D、 性别中立政策 我的答案:B 5 如果说“男性的身高高于女性”,其实是说()。 (1.0分) 1.0分 ?A、 所有男性身高都高于女性 ?B、 大部分男性身高高于女性 ?C、 其他因素都相等的前提下,男性身高更高的概率更大?D、 作为个体,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数值差异我的答案:C

6 家庭和工作的冲突会导致的问题不包括()。(1.0分)1.0分 ?A、 双重期待与自身能力之间的落差引起女性心里矛盾 ?B、 对家庭和睦产生不利影响 ?C、 成功职业女性比例下降 ?D、 女性消耗在家务的时间进一步延长 我的答案:D 7 从理论上来说,卫生间的合理情况是()。 (1.0分) 1.0分 ?A、 女性配比更高 ?B、 女性配比更低 ?C、

浅析跨文化交流下的肢体语言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流下的肢体语言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肢体语言所传达的意思大不相同。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肢体语言对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同时能够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本文浅析了不同文化的肢体语言的含义和差异,并对此给出一些建议,从而提高交流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能力。 标签:肢体语言跨文化交流差异建议 一、肢体语言的含义及作用 肢体语言,又被称为身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甚至面部表情达到表情达意效果的一种沟通方式。如,通过肢体语言可以传达兴奋、愉悦、放松、紧张、焦虑等情绪。 当前,随著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作为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每天会遇到来自其他国家或文化的朋友,在人们交流沟通中,文字和语言已经不是唯一一种沟通方式,肢体语言也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不同角色不同情况下的肢体语言也大不相同,传达的意思也就大相径庭。肢体语言具有表达观点、传达情绪、表明社会关系、揭露心理状态的作用,了解到这些作用,充分掌握不同的文化下肢体语言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外肢体语言的差异 不断深化的全球化进程使得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代表不同文化的人们可以比以往更加频繁和近距离地交流。不得不说,一些通用的肢体语言的使用使得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起来更加有效和方便。比如,当感到高兴的时候人们通常会笑,而当感到难过时人们通常会哭。但是这些通用的肢体语言仅仅是肢体语言里的一小部分,事实上,由于肢体语言上的差异已经给不同文化的人们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这部分将会论述跨文化背景下的肢体语言差异。 1.眼神交流 眼部活动常常被认为是人类交流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正如俗话说的那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明我们可以从眼睛当中获取到大量的信息。通过眼睛,我们不需要语言就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恶、崇拜、轻视、憎恨或者憧憬,然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对于眼神交流的定义和重视程度也不一样。 在大多数的英语国家,人们在交谈或者是演讲的时候眼神都会进行交流,如果没有一定的眼神交流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或者是对谈话很敷衍、不上心,这很容易让说话者的误解或者生气,比如说,美国人对眼神交流就特别在意,声音美国有句特别流行的话是这么说的,“永远不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眼睛的人所说的

对比语言学

浅谈对比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 摘要:对比语言学与翻译这一学科的联系较为紧密,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与转换,势必涉及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转化。因此,将对比语言学中的有关理论应用到翻译研究中去无疑会对翻译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所以本文试从词汇层面、语法层面、语篇层面和语用层面浅谈两者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指导翻译活动。 Abstract: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has close connection with translation study, which refers to the exchange of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Ther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relative theory in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must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translation study. This paper tries to do the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xical level, grammar level, discourse level as well as pragmatic level,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to translation practice. 关键词:对比语言学;翻译;关系; Key words: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translation study; relation 1.引言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中的表达法转化成另一种语言表达法的过程。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涉及到对两种语言文化的熟知与掌握。翻译的内容庞大,无所不包。因此,必须做到将翻译与其它学科相融合,在运用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对翻译的实践起到指导作用。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所涉及的就是对两种语言的对比与研究,这无疑给翻译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视角与理论指导。 2.对比语言学与翻译 2.1对比语言学的相关定义 许余龙先生在他的著作《对比语言学》中给对比语言学作如下定义: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许余龙,2002)。到目前为止,许余龙先生对对比语言学所下的定义是比较权威的,也是为众多学者所赞同的。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语言学分支的对比语言学,着重强调两种不同语言的相异之处。 2.2翻译的相关定义 翻译的相关定义有很多,有从通俗层面上对翻译的界定,也有从文艺学、语言学等其他领域对翻译的界定。例如从通俗层面的角度来讲,《辞海》对翻译的定义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从文学艺术角度来讲,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正确无误得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文字中去的创造性活动。此外,从语言学角度来说,Catford将翻译理解为“把一种语言(源语)的文本材料替换成另一种语言(目标语)中对等的文本材料”。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辞海》对翻译的解读,还是从文艺学角度、语言学角度,都点明了翻译的基本特征,那就是其中涉及到的两种语言的转换。 2.3对比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 纵观中外对翻译的研究,最初的翻译研究大都是从哲学和文艺的角度出发,强调的是译文的风格与韵味,之后又有学者将语言学的相关成果运用到翻译中去,试从语义、句法等方面探讨翻译研究的等值现象。其实,与翻译这一涉及到

英语性别语言特征分析

英语性别语言特征分析 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载体,是人与人进行交际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性别与语言的关系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成为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焦点,17世纪的美洲加勒比印第安人语言中的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曾一度被欧洲殖民者误认为是两种不同的语言。20世纪60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性别语言的研究,语言学家们开始将语言学及社会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及丰硕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性别语言研究中[1]。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从话语量、话题选择等方面开始对性别语言的差异进行深入研究,代表性人物有Swann,Hirschman等。语言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是伴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产生的。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差异,如地域差异、语言共同体差异、性别差异等等。语言的性别差异指的是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女性的言语特点和男性的言语特点有所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别[2]。从落后的原始社会到现代发达的物质文明社会,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一直都受到男女社会分工不同的影响,而这种语言使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出了女性的社会地位。目前国内有关性别语言的研究大多数都使用的是西方的研究方法,多数都只是研究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鲜有学者深入研究汉语中独特的性别语言差异,本文

尝试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梳理英语中存在的性别语言现象,研究性别语言差异的成因及其产生的根源,为跨文化及跨性别交际能力的提高贡献一份力量。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在客观上就赋予了语言一种较强的调节功能。变异是语言动态的表现形式,没有变异也就没有语言的发展[3]。语言的变异通常是指某个语言项目,可以是音位、形位或者是其他语法规则在实际使用的话语中的状况。语言使用的背景、场合、对象及语言使用者本身的不同都会造成语言发生变异。语言的性别差异是指男女不同性别之间语言使用的差别,是语言变异的一种变体,也是语言发展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差异可以表现在语音、语调、措词、句法,甚至男女谈话话题的差异等方面。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工具,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人们可以从语言的使用上看出另一个人的职业、阶级、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及其成长的地域背景与生活环境等。自语言出现以来,对语言的使用,男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前有关英语中性别语言差异的研究主要从静态分析和动态研究这两个方面进行。静态分析指的是从性别语言自身及性别语言的语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动态研究则指的是对性别话语及其特征进行分析。 (一)语音语调方面的性别差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