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沙特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沙特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沙特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沙特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沙特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一.沙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沙特阿拉伯王国(Kingdom of Saudi Arabia)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沙特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也门等国接壤。由于沙特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和也门接壤的大部分地区没有明确的边界,所以沙特的具体面积不详。沙特阿拉伯政府估计的面积是2,217,949平方公里,而其他可信的估计都介于214万平方公里至224万平方公里之间。尽管沙特阿拉伯拥有阿拉伯半岛80%的领土,但是全国只有少于1%的土地是适合耕种的。

沙特的地形大部分是高原,地势由西向东成阶梯状倾斜。西部除了红海沿岸有狭窄平原外其它均为高原高山区;中部为纳季德高原;东部有平原,沿海湾有珊瑚礁。境内沙漠广布,其北部有大内夫得沙漠,南部有鲁卜哈利沙漠。

沙特西部高原属地中海气候,其他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冬季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不超过200毫米。

沙特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金、铜、铁、锡、铝、锌、磷酸盐等,其中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沙特一直以“石油王国”著称,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销售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石油收入已是国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2005年,沙特石油产量5.26亿吨,出口石油4.3亿吨,剩余可采储量363亿吨(占世界储量的26%),三项指标均居世界首位。天然气年产量640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6.9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

另外,沙特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目前,沙共有30个海水淡化厂,日产300万立方米淡化水,占全国饮用水的46%。沙特共有184个蓄水池,蓄水能力6.4亿立方米。因其境内气候炎热,约有一半的国土面积被沙漠覆盖,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或湖泊,水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总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计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

沙特的工业主要有石化、钢铁、炼铝、水泥、海水淡化、电力等,主张实行自由经济政策,石油和石化工业为沙特的经济命脉。近年来,沙特大力推行经济多元化政策,努力扩大非石油生产,发展采矿和轻工业,同时重视发展农业,依赖石油的单一经济结构有所改观。其主要农产品有小麦、椰枣、玉米、水稻、柑橘、葡萄、石榴等。

二.沙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概况

1.人口和劳动力:

2611万(2010年),其中沙特公民约占70%。绝大部分为阿拉伯人。

沙特人口的年龄结构显示年轻人和未成年人为主要组成部分。30岁以下这个年龄段的人口为1,130万,占总人口的72.6%,超过了2/3。沙特人口中,15岁以下的占45.2%,共为710万,这个年龄段的属非劳动力。如果将65岁以上年龄段的和15岁以下年龄段的作为非劳动力计算,占总人口的49%。

2.劳动力结构改变趋势:

沙特化:其重要目的就是改变沙特劳动力的结构,把用沙特劳动力替代外籍劳动力放在了首位。沙“七、五”计划就加大沙特劳动力进入劳动市场的问题,在政策上作了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鼓励沙特私有领域为沙特籍人提供就业机会,另外政府机构也将用沙特人替代非沙特人。

3.名族和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为国教,逊尼派穆斯林占85%,什叶派穆斯林占15%。一天祷告五次,此时当地人都去清真寺做礼拜。女人必须穿黑袍。逊尼派的瓦哈比派占穆斯林的大多数。什叶派人数极少,主要居住在东部地区,只占全国人口的10%。此外,还有贝都因人游牧部落为主的沙斐仪派。沙禁止在公共场所从事除伊斯兰教之外的宗教信仰活动。

沙特阿拉伯王国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是先知穆罕默德的故乡,也正因如此沙特就成为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王是教主。没有宪法,一切以《古兰经》为生活准则,也就是四大法系之一的伊斯兰法系,犯罪率是很低的。在沙特有伊斯兰教的两大圣地,麦加和麦地那。

4.名族特点

沙特人始终保持着游牧民族古朴殷勤好客的美德。沙特人尊重现行的国际礼节,对外宾一律以礼相待,对贵客更是关怀备至。喜欢用熏香和喷洒香水这种阿拉伯人的传统待客方式,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和友好。

沙特妇女始终保持着伊斯兰教的传统习惯,不接触陌生男人,外出活动穿黑袍、蒙面纱。青年男女的婚姻由父母决定。沙特人衣着朴素,男人穿白色长袍,头上戴白头巾,用黑色绳圈压着。社会地位高的人士,在白袍外边穿一件黑色或金黄色镶金边的纱袍,王室成员和大酋长们都穿这种纱袍。夏季,一律赤足穿拖鞋。冬季有人穿皮鞋。

5.经济发展概况

2011沙特名义GDP增长将达到26.1%,实际GDP增长将达到6.5%。其中,在实际GDP 增长中,非石油产业增长幅度比石油产业稍大,为7%左右。在名义GDP增长中,由于国际石油价格影响,石油产业增长幅度将达到49%,非石油产业只有8.9%。2011年沙特国内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造成其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巨大差异。沙特通过石油出口获得了巨大利益,购买能力大大增强。沙特经济蓬勃发展主要是由三方面因素构成:石油贸易、商业投资和消费增长。

●宏观经济表现

2011年沙特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固定资产如房地产、汽车、机械设备等投资大幅提高。2000至2011年此类投资始终保持占GDP的18%左右。上世纪90年代,沙特投资水平较低,且都集中在部分优势领域,如市政建设、石化领域等,目前投资方向正向多元化发展。

投资增加的主要驱动力有四个方面:阿美石油公司为提高产能而增加投资开发油田;沙特商业银行对各类商业企业贷款力度增大;股票市场进一步开放为企业筹集资金提供更广阔来源;未来五年内石化、电力、水力、通讯等众多大型项目的建设和投入使用。目前在沙特,很多大型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中以石化项目居多。

沙特私营企业要长期保持6%的年增长率,以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来满足劳动力人口4%的年增长。2010年沙特私营企业增长率为7%,所以目前沙特私营经济的增长足够吸收新增长的劳动力。目前劳动力市场上最大的问题是求职者劳动技能与用工企业需要不适应,这是沙特劳动力市场面临的一大挑战。预计2011年沙特失业率将达到8.8%左右。

●宏观经济预测

2012年GDP增长将达到6%,2012至2017年平均GDP增长达到5%至7%。2012年石油领域实际增长5%,2012至2017年平均增长5%至6%。2012年私营经济增长7%,至2017年平均增长率6%至7%。至2017年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以下。至2017年石油收入将从目前的1300亿美元增加到2000亿美元,经常性账户和政府财政在近十年内将保持增长。至2017年商业投资占GDP比重将达到20%至25%。

6.对外贸易

目前沙特国内经济比以往更加受到贸易的影响,进出口贸易额占名义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9.1%增加到2010年的66.6%。按照目前的价格,过去十年中沙特对外贸易的增长快于国内经济的增长。

从2000-2010年,沙特进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7%,而GDP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5%,呈现进口倾向。同时,持续增高的油价和不断提升的石油产量使得沙特的出口贸易额以年平均11.1%的速度增长。从2000年至2010年沙特始终保持着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顺差。近十年中,对外贸易的增长是沙特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经济的开放为沙特带来了长期性的利益,也使得沙特国内经济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越来越敏感。随着沙特加入世贸组织,贸易利益将更加明显地表现在沙特经济的各个方面,并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和就业机会。

●出口:

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石油工业是沙经济的主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沙特石油的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收入约占出口总额的90%。

石油出口贸易使得沙特贸易顺差额度达到历史新高。2009年沙特经常性帐户盈余为515亿美元,2010年达到960亿美元。2012年预计石油出口额达到1570亿美元,其他商品出口如石化产品、制造业产品、金属制品、建筑材料等的出口达到17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5

亿美元。2010年沙特总出口金额为1750亿美元。

沙特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外贸统计数字表明,2010年沙特外贸出口达到8744亿沙特里亚尔(1美元=3.75里亚尔)与上年的7913亿里亚尔相比,增长了831亿里亚尔,增长幅度为11%。

虽然出口多元化是沙特外贸的主导方针,但石油等基础原料出口2010年达7000亿里亚尔,占整个沙特出口总值的80%。由于2009年石油价格涨幅较大,沙特出口贸易比上年增长了10%。其次是工业产品,出口额为1030亿里亚尔。再次是半工业品,出口额为700亿里亚尔。

据沙特统计局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沙特对外贸易顺差由2006年的368亿美元2010年增长到1984亿美元。

2010年沙特出口目的地国排名:日本、美国、中国、南韩、印度、新加坡、台湾地区、阿联酋;沙特进口来源国排名:美国、中国、德国、日本、南韩、法国、印度、阿联酋。

进口:

另一方面,2010年沙特进口额将比去年增长12%,达到450亿美元。进口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影响。一是正在进行中的几个大型的石油增产扩建项目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物资设备;二是普遍性的商业投资加快各行业发展,对进口设备、机械需求增加;三是社会购买力增强使得对各种进口商品的消费增加。

2000-2007年,沙特进口商品总值为3408.8亿美元,年平均309.9亿美元。2008-2011年沙特进口总额增长了38%,从2008年的322.9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445.1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并且继续保持上升势头。一份正式报告指出,2011年第三季度沙特进口总额达到12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0%。各经济领域的发展极大的刺激了国外商品的进口,私人投资建设工厂促进了对设备、汽车、建筑材料等的需求。萨比克、阿美石油公司的增产扩建、水泥生产线的建设以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商业建设工程是促进沙特商品进口的主要驱动力。

强劲的经济增长使得对商品的需求增加,包括电器电子设备、运输设备、基本原材料、木材和木制品,以及化工产品等。以上产品占了2010年沙特进口总量的64%,总值达到了284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23.4%。10个主要进口国家占了2004年沙特进口总量的63%,总值为279.5亿美元,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而2007年这十个国家的进口总额为176.6亿美元,占进口总量的75.6%。失去市场份额的国家是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是中国、韩国、印度以及澳大利亚。

7.国际经济联系

2010年沙特向欧盟出口产品总值达58.9亿里亚尔(约合人民币99.5亿元),约占沙特出口总值的6%,与2009年相比没有很大变化。因此,欧洲经融危机对于沙特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阿萨夫日前于戛纳出席G20峰会,在接受沙特国家通讯社(SPA)采访时他表示:“如果欧洲经济状况大幅衰退,那么所有国家,当然包括沙特在内,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我想要强调,这种影响对于沙特来说将是十分有限的。沙特已经寻找到了合适的对策以抑制欧洲经

济危机可能会给沙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沙特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1.沙特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沙中两国自1990年建交以来,各领域友好合作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深。沙特阿卜杜拉国王在2008年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向中国灾区提供的慷慨捐赠,上海世博会期间沙特馆向中国和世界人民展现出的热情。

去年上海世博会上,沙特国家馆成为最受中国观众喜爱的展馆之一,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沙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对沙特人民的友谊。中国文化周活动将向沙特人民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音乐和手工艺表演,为中沙两国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注入活力。

2.沙中经贸往来状况

近年来,沙特石油美元已进入我能源、石化、金融、房产等领域。沙特在福建、青岛、天津和大连欲投资数百亿美元修建炼油厂,并计划在海南修建石油储备基地。沙特王子阿瓦利德斥资近百亿美元认购了工行、中行和建行的股票。此外,双方在军事、安全、文教、卫生、科技、宗教、体育等领域还开展了广泛合作。

中国同沙特在文化、卫生、科技、通信等方面也开展了很好的交流和合作。沙特已经成为中国第10大进口国,是中国在西亚非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沙特的第五大进口国。”

3.中国对沙特出口现状

沙特于2005年12月11日成为WTO第149个成员。沙特政府承诺削减进13关税,消除工业产品及农产品的进口限制,开放电讯、能源服务、保险及其他金融服务业市场。2005年,中国和沙特双边贸易额达160.7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56%。中国已成为沙特第四大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

4.中国在沙特经济贸易中的机遇

沙特正在向中国招商引资,他们希望中国的塑料生产厂商,能够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沙特。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沙特的政策已慢慢放开,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同时,所有在沙特的外资企业,都将获得国民待遇。中国公司如果在沙特投资塑料厂,完全可以使用70%的中国工人。另外,沙特还希望中国投资通信领域。

在邀请中国企业投资沙特的同时,沙特也向中国表达了投资意愿。此前,沙特和中石化集团已达成一项合作,在广州建设一座年产量1500万吨的炼油厂。这是沙特在中国参股的第一个炼油厂项目。

历史上,由于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沙特对中国存有偏见和敌意,直到1990年7月才与中国建交,是22个阿拉伯世界中最晚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但是,两国虽然建交晚,但各方面关系发展异常迅速。双方不仅在经贸、能源和投资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还在政治上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中沙关系已成为中阿合作的一个典范。

自阿卜杜拉继任国王后,其多元化外交路线更加明显,并将对华关系作为新的战略重点。沙特重视中国,有多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以华制美”,减轻对美依赖;二是看好日益崛起的中国的发展前景,希望与中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三是看重中国潜力巨大的市场以及能源市场。5.发展中沙关系对中国的意义

上万亿“石油美元”寻找投资机会对中国而言,发展中沙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沙特号称世界“石油王国”,拥有全球第一的石油储量和产量,储量占全球的近19%,日产量达950万桶原油,与缺乏能源的中国正好形成优势互补。中国目前的石油进口一半来自包括沙特在内的中东地区。其次,沙特拥有上万亿“石油美元”,正四处寻找投资机会,对中国的投资潜力很大。正因为中沙具有共同的政治需求和强大的经济互补性,中沙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发展突飞猛进。

因此发展友好中沙关系,对我国有着重要意义。这需要国人与沙特人的共同努力,并希望中沙关系更加密切,更加美好。

中国对外贸易及存在问题的解决

中国的对外贸易 第一、最近十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基本内的容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表明,外贸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也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一部分,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大家知道,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10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的道路。过去10年是中国发展最好最快的10年,也是与世界各国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10年。在总结纪念“入世”十周年活动的背景下,我们首次发布《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就是通过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让社会各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对外贸易。我们也希望通过发表对外贸易白皮书,向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介绍中国对外贸易取得的历史性进步,表明中国将更加坚定地走改革开放道路的态度和决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好地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实现对外贸易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由前言、正文、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约1.3 万字。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进步。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取得的成绩。中国对外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口商品已经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化。与此同时,中国已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进出口市场格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回顾并阐述中国政府通过加快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化建设,采取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进一步扩大服务市场开放和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措施,中国的外贸体制逐步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建立起统一、开放、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的对外贸易制度。 三、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率先趋稳回升,促进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国民福利,而且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广阔市场。此外,中国全面参与并推动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程度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四、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增长。阐明一国对外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主要由其经济结构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决定。中国并不刻意追求对外贸易的顺差。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中国政府为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协调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五、构建全方位互利合作经贸关系。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全方位发展的对外贸易,中国坚持与不分大小、贫富的所有贸易伙伴发展务实合作和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中国十分重视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的机制化建设,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参与和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努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 六、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体阐述了中国政府推动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努力。通过培育外贸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加快推进外贸发展中的节能减排,加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增强进出口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等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力争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简而言之,白皮书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改革进程,阐明了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澄清了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源,阐述了中国政府为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构建互利共赢的贸易关系、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努力,以及为此已经实施和将要实施的政策、措施。 第二、中国对外贸易值得关注的问题 1、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哪些亮点? 2011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弹指一挥间,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当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没有完全过去。但实践告诉我们,在过去的十年里,在dang zy、guowy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历史契机,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既认真地履行了承诺,又充分享受了权利,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参与了国际分工与合作,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

与新中国和美国都第一个建交,法国外交为何会那么牛

与新中国和美国都第一个建交,法国外交为何会那么牛? 许多人都知道,在1964年1月27日,法国正式的成了为了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然而,大家也许并不知道,法国不仅仅是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也是第一个和美国建交的国家,时间是在1778年的2月6日,同样是在一个早春时节在1776年美国独立了之后 长达一年半了的时间里面,迫于当时英国的拒不承认的局面,包括当时的我国的乾隆的清政府在内,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敢承认这个西半球第一个独立国家+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制(也 就是总统制)国家+世界上第一个联邦制国家,而恰恰就在 此时,法国第一个站了出来,第一个承认了美国的独立和主权,并在1778年2月6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和同盟条约,从而也使其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和美国建交的国家,换句话说,是法国帮美国打了开了其通向世界的第一扇大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法国的力挺,那么就没有日后的美国这个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说,对于法国来说,1964年1月27日它跟中国建交,可以与1778年2月6日它在世界上第一个和美国建交可以类比,都可以算作是跟一个新兴的一个大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典型案例,都可以算作是这个意思,而在1964年戴高乐和 新中国建交,也影响和刺激到了日后了的尼克松的对华政策,

就像是当年1778年路易十六跟美国建交,也影响了到了当 时由于费特烈·诺斯拒绝承认而造成的美国在国际上被孤立 了的局面被打破了一样,到小威廉,这个意义可以跟皮特任期内,英国正式跟美国建交并互相派遣大使,这个意义可以跟日后1972年尼克松访华,随即实现中美邦交正常化可以 类比,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无论是18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美建交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中美建交的过程当中,法国其实都起了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幕后推手或者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外交介绍人”或者说“外交红娘”的 作用,就在于此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它的 外交部1547年成立的,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 了的现代意义上了的外交部就是它,换句话说,它其实也应该是全世界范围内现代意义上外交部的始祖了,到明年,它就整整470岁了上面这个建筑就是法国外交部所在地,它也是现代意义上作为全世界范围内作为现代意义上了的 外交部的开山鼻祖了,从这一点来说,法国能成为第一个和美国建交的国家,并且能成为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技111 姓名:缪梓强 学号:2011301030128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2.中欧直接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已在中国的相关领域中占据了显著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沙特眼中的中国

沙特眼中的中国

我很尊重别人的语言,和拉美人用西班牙语,和德国人用德语,和中东人打招呼用阿拉伯语(我的阿拉伯语只会打招呼那两三个个词),但是如果你能讲汉语,我坚决不和你拽洋文。我没有种族歧视,但是我一贯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出色的语言。 第一次见到我的人大都会问:中国人?我总是很响亮很骄傲说:中国人!有时候还顺便跟他们吹嘘一下我的大学,告诉他们这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我们有世界一流的本科生。老外当然都不知道清华,我说你以前不知道,下次就知道了。欢迎你来中国。 有一次和一个2字班的师兄一起吃饭,一个中东人看见我笑着问:中国人?还没等我回答,他又看见了师兄。师兄个头不高,有点清瘦,再加上刚从井上回来,晒得有点黑。中东人看走眼了,改口问:菲律宾人?我当时很严肃地说:你见过这么高大英俊的菲律宾人么?你这是对我们的侮辱!他赶紧道歉。 我不是歧视菲律宾,但是我不允许任何人模糊我中国人的身份。有一次我跟一个委内瑞拉同事用西班牙语简单聊聊,他问我是不是日本人,我说我宁愿死也不做日本人,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旁的另一个拉美同事赶紧说:在我们眼里,中国日本韩国的人根本没法区别,就像你看不出来我是南美还是北美的,绝对不是有意侮辱你。 习惯了自己打扫自己收拾自己洗涮的日子,来到这突然发现有佣人,还有点不习惯。特别是他们毕恭毕敬地叫我Sir的时候,当我一不小心撞到他们他们却赶紧翻了错误似的赶紧向我一个劲道歉的时候。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我信仰人人生来平等,我不愿使用“佣人”这个词,但是实在找不到其他词汇。如果叫服务员,我们都习惯地认为是餐馆酒店的服务员。 不计其数的印尼/马来/菲律宾/印度人在这工作,大多是佣人,保洁等。司机大多是印度/巴基斯坦的。超市服务员收银员,各单位的前台好多是印度的。我们这个别墅区的前台就都是印度的。一个兄弟问我:你说这些仆说闹鞠蚴鞘裁矗课乙膊恢朗鞘裁矗蛐砭褪腔炜诜钩裕圩骋坏愕木褪茄液凇?/p> 服务业嘛,投行咨询公司也都是服务的,我们这些出来给资本家卖命的也是服务的,我们公司就是世界最大的油品服务公司。区别就是工资不一样。对我而言,和他们不同的是:我在中国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很好的工作,而他们不能。我们也有大批未受教育或者受教育很少的同胞海外打工,但是绝对不像东南亚三国和印巴那样,他们是真的养活不起自己的百姓了,于是大举流落海外。 中国特有的词汇——农民工,待遇和生存状况很可能赶不上这些流落海外的东南亚人,但是他们创造的的价值还在中国,还是在为国家做贡献。说得直白一点,是我们一批富人在利用廉价的穷人来发财,同时我们的穷人得以糊口。中国人还是有骨气的,宁可在家里受苦,也不愿出去伺候别人。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 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 “1带1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作者:房丽军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6年第10期摘要:中阿贸易比重安稳上升且上升速度较快,双方贸易来往日益频繁,贸易来往增长速度已超过我国对外进出口总增速,但中阿双向直接投资横向存量却始终在低位徘徊,双边商贸过度集中于原油而货物出口乏力,贸易结构的失衡更是严重制约了非产油国出口贸易范围,且中阿双方贸易互补关系较强但贸易依赖程度却较低。未来应借助“1带1路”战略的实行,优化行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强化贸易关系,积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范围。 关键词:“1带1路”战略;阿拉伯国家;挑战;创新路径中国“1带1路”战略的提出,完全放宽了对加入贸易火伴国的门坎设定,更不触及任何政治要求,为全球贸易发展提供了1种新的路径选择。作为该战略重要参与方的阿拉伯国家,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关键,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势必实现中国与中东地区间的紧密的贸易联系。在“1带1路”战略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全面推动的能源、电力等产能合作与建设,将更加推动该区域间经济贸易的共同发展与合作。 1、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现状分析(1)中阿贸易范围延续上升,贸易来往增长速度超过我国对外进出口总增速作为我国第7大贸易火伴的阿拉伯国家,1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合作火伴,也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场和海外投资市场。具海关总署相干数据资料统计显示,中阿双方间贸易进出口总额在2000年时仅为152.06 亿美元,而待至 2014 年则已上升至 2481.88亿美元,短短

不足20年的时间内进出口总额增幅已高达 2860%,年均增速几近为200%。其中,出口额在2000⑵014年间实现了从63.78 亿美元到1138.51亿美元的增长,增幅1935%,年均增速 129%;进口额则从88.29 亿美元增长至 1343.37 亿美元,增幅 4421%,年均增速近乎300%。截止2015年,中阿双方贸易额更是高达2512亿美元,在中国整体进出口贸易额降落的背景下,中阿贸易额仍较上年同比增长 5.2%。其中,出口额达1139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2.3%。2015中阿展览会期间双方更是在智能科技、新能源、设备制造、环境保护、食品卫生等众多领域签约163个项目,投资金额1712亿元,提出和构建的“1+2+3”合作格局更是拓展了中阿双方在金融、航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合作范围。例如,在2015年9月召开的《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展览会》上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宣布成立,约旦、阿曼、阿联酋、沙特等国的科技机构和阿盟下属的高校与中阿科技转移中心达成了协议,成立5个分中心;同时,中国(境)外项目86个,投资金额超千亿元,国内合作项目77个,投资金额近700亿元。 (2)中阿贸易比重安稳上升且上升速度较快,双方贸易来往日益频繁综合对照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总额可以发现,目前位居前3的仍然是欧盟、美国、东盟,阿拉伯同盟还没有进入前5名,但结合中阿双方贸易发展历程可以发现,2000年中阿贸易总额在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仅为 2.2%左右,而2014年该比重则上升至5.8%,“1带1路”战略提出后中阿双方间贸易合作进1步扩大。其中,出口方面,2015年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额已到达 1138.51 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4.89%,较2000年增长了 2.34 个百分点,阿拉伯国家已成为我国的第6大出口地区;在进口方面,2015年我国自阿拉伯国家进口总额为 1343.37 亿美元,占当年我国进口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中文摘要:一国对外贸易能否促进该国经济增长.以及如何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 一直是经济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改茧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同时这一过程也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究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对外 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究竟是如何呢?本文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理论研究和 实证研究回顾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的分析万法,得出了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了 经济增长的结论。同时,文章还针对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现状,结合 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有效提高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政策建议。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多人开来已经是个毋庸置疑的真理了。的确,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经济与经济增长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1978年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经济伴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而高速增长。1978年至2002年的25年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3624.1亿元猛增至104790.6亿元,增长了约28.9倍,年均增长率可达到14.6%。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379元猛增至8184元,增长了约21.6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9%。同期,由于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1978年,贸易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9.8%;到了2002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至49.0%,提高了约五倍。这些数值反映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支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对外贸易的形式与特点也发生了变化。由建国初的机械产品进口和初级产品进口逐渐升级为改革开放初的加工贸易也补偿贸易为主再到新世纪以来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贸易形式。可以说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引领者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着很强的研究价值。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依据。关于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不能只着眼于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与相关的统计数字。对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也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对象。其中重点理论依据有马克思提出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交换与生产的关系”。马克思说:“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与结构决定的。可见,交换就一切要素来说,或者是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或者由生产直接决定。”从本质意义上讲,生产决定交换,但如果从再生产过程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阶段的交换不仅仅是一个消极的被决定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交换也能对生产发生反作用,有时会对生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生产与交换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和影响,一直他们被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亚当斯密提出的动态生产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模型,对以后的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作为最早涉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问题的古典经济学家斯密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是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斯密的这些论述包含了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最初思想。其“剩余产品出口”理论更是着眼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他首先假定一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存在着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这些多余的资源可以用来生产剩余产品以供出口,这样对外贸易为一国提供了利用过去未能充分利用的土地和劳动力机会,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了“出路”。而且,这种剩余产品的生产不需要从其他部门转移资源,也不比减少其他国内经济活动,因而出口所带来的收益以及换回的本国需要产品,也没有机会成本,因而必然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大为李嘉图创立的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贸易静态利益的基础。实际上在他的著作中,也包含着国际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思想。他认为,对外贸易是实现英国工业化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并指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资本积累。随着人口的增加,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会因土地收益的递减规律的作用而逐渐昂贵,工资(劳动力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工资上涨将使利润下降,从而妨碍资本积累。通过对外贸易,如果转移从外国获得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料,就会阻止在本国发生作用的土地收益递减化倾向,促使经济增长。以上是近代几位经济学家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几种论证。分别站在生产与交换;生产力提高与剩余产品出口;资本积累与边际成本的角度论证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微观分析。而现代的一些经济学家则更多的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罗伯逊的发动机命题也纷争。受古典经济学家上述观点和理论的启发,后来额度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了贸易对经济的带动问题。其中较为著名的是d h 罗伯逊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growth)命题。20世纪50年代,r 纳克斯对这一学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纳克斯在分析19世纪国际贸易的性质时指出,19世纪的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配置的手段,他实际上是通过对外贸易把中心国家的经济成长传递到其他国家,即中心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引起的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大量需求引发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因此,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一理论认为,①较高的出口水平意味着这个国家有了提高其进口水平的手段。进口中包括资本货物的进口,而资本货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是特别重要的。资本货物的进口使这个国家取得了国际分工的利益,大大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有助于提高工业的效益,他是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②出口的增长趋向于使有关国家把资金投向国民经济中最有效的领域,即他们享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劳

浅谈法国葡萄酒与中国葡萄酒的对比

浅谈法国葡萄酒与中国葡萄酒的对比 虽然中国古时就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经典场景,但葡萄酒一直没能像白酒和近代的啤酒那样成为公众普遍认可和喜爱的酒品。普通消费者对葡萄酒概念的认可,也多为法国、智利和阿根廷等传统葡萄酒产地的产品。国外葡萄酒也嗅到了中国市场的无限商机,凭借着本身的国家地域品牌影响力,近年来在中国进行强势推广。尽管在中国市场上,本土的葡萄酒占有绝大部分的份额,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家葡萄酒企业想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落地开花,生生不息,品牌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品牌的建立,不仅要依靠自身悠久的酒文化,更要依靠这种酒真正给消费者带来的一种文化享受。 谈到葡萄酒,就让人联想起浪漫之都——法国。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曾说过,没有葡萄酒的一餐,如同没有阳光的一日。葡萄酒文化是法国乃至世界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法国葡萄酒的生产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法国葡萄酒是法国优雅文化的表现,凝聚着法兰西历史。岁月更迭,葡萄酒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法国葡萄酒业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传统酿造工艺,法国葡萄酒被世人奉为经典极品。在中国,葡萄酒也具有悠久的文化。早在公元前118年,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葡萄种子,并引入葡萄酒酿制技术,我国便有了葡萄酒。在以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宗也酿造出了葡萄酒文化。但是许多国人却认为所谓的葡萄酒文化只是一种舶来文化,中国没有自己的葡萄酒文化。笔者认为,其实不然。中国也有自己的葡萄酒文化,一种不同于法国甚至其他西方国家所宣扬的葡萄酒文化。长久以来,由于接触到的都是国外的葡萄酒文化的宣传,所以很多人都认为真正的葡萄酒文化应该是以国外的葡萄酒文化为模板的,至少也应该是大同小异的。而我们所看到的国内葡萄酒企业所展示的却是与自己心中所认可的完全不同的文化,所以尽管喝的是中国产的葡萄酒,体验的或者说联想的却是外国的葡萄酒所带来的完美感觉。这也许就是中法葡萄酒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 从广义上讲,葡萄酒文化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葡萄酒酿造技术、法律法规制度、酒俗酒礼、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画、诗文词句等,狭义上的葡萄酒文化则仅指葡萄酒品饮的礼节、风俗、逸闻等。简单地说,葡萄酒文化包括与葡萄酒相关的一切事与物。世界各国由于在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各不相同,因

中国宪法与法国宪法频繁变迁之比较研究

中国宪法与法国宪法频繁变迁之比较研究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权威性与稳定性是其应有之义。宪法文本的频繁变迁必将有损于宪法的权威与实施,近代中国百年宪政历史便是明显的写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宪法变迁历史的深思。新形势下本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着重强调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开创了法治历史的新纪元。 一、本文变迁含义的界定 从语义角度分析,变迁是指情况、事物或环境随时间变换而发生的变化、转移。 宪法变迁最早出现于1960年,德国学者耶林令克在其专著《宪法的修改与宪法的变迁》中首次提出该词。耶认为宪法变迁是指宪法条文在形式上没有发生变化而继续保持其原来存在状态,在没有意图、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基于事态变化而发生的一种变更。【1】国内学者韩大元认为宪法变迁是指宪法条文本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宪法条款的实质发生变化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2】秦前红认为宪法变迁的含义一般可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其一是指世界各国宪法、某种类型宪法或者某个国家宪法产生、发展的经过;其二是指某国宪法修改的经过;其三是指宪法的自然变更或者说无形修改,具体来说是指宪法条文本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化。【3】 相比较而言,秦前红的理论既涉及宪法整体宏观更替发展,也涉及微观内涵变更;既有历史观角度的延续,也有具体适用技术的阐释。笔者依据秦的内涵界定,取其中前两项内容,界定本文的宪法变迁:指中国和法国历部宪法(包括相关宪法性文件、草案、修正案,公布实施与否不予考虑)更替、修改的历史沿革,即一种历史观的宪法演变考察,是宪法文本的有形改变,排除适用技术的考量。 二、中法宪法变迁历史过程概述 1.近代中国宪法变迁历史概述 1908年清政府颁布近代第一部成文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大纲首次将君权与公民权利纳入宪法规范的范围,可视为中国立宪之始。此后三年《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但该信条并没有改变封建王朝的命运。 此后陆续颁布的宪法及宪法性文件有:1911年《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2年《临时约法》、1913年天坛宪草、1914年袁记约法、1916年宪草、1917年《军政府组织大纲》、1919年宪草、1923年贿选宪法、1925年宪草、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训政纲领》、1931年《训政时期约法》、1936年五五宪草、1946年国民党《中华民国宪法》和1948年《动员战乱时期临时条款》。自《钦定宪法大纲》颁布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时41年。其间公布、起草的宪法性文本共15部,平均每三年左右便有一部宪法或宪法草案产生。但仅就形式而言,只有1923年贿选宪法和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短期生效。 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纲领》充当临时宪法的角色。【4】此后陆续颁布了54、75、78和82年宪法。其中,78年宪法曾于79、80年修改,1982年宪法曾于88、93、99和04年修改。49年至今,包括共同纲领在内,共颁布五部宪法,正式修正案六个;11次立宪、修宪行为,平均每六年一次。 2.法国宪法变迁历史概述 法国政权经历了两次波旁王朝复辟、两次帝国和五次共和国。宪法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变迁,印证了法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宪法试验场的预言。 1789年《人权宣言》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此后法国陆续颁布了1791年君主立宪制宪法、1793年雅各宾宪法、1795年共和国宪法、1799 年拿破仑宪法、1804 年第一帝国宪法、1814年波旁王朝宪法、1815《帝国宪法附加法》、1830年七月王朝宪法、1848 年第二共和国宪法、1852年第二帝国宪法、1870年宪法、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1946年第四共和国宪法与1958年第五共和国宪法。

法国对外经济形势与中法经贸关系

法国对外经济形势与中法经贸关系 目前,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法国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第五大贸易国、第四大对外援助国、第一大 旅游目的地国,2006年法国有38家企业入围财富世界500强,是中国在欧洲第四大贸易伙伴、 第三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技术引进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法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 国之一,对推动世界和平与稳定起着重大作用,在欧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话语权。因此,加强 中国与法国的经贸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法国对外经济形势 (一)法国对外贸易形势 1.对外贸易总体情况 在1996-2005年期间,法国对外贸易整体表现为日益增加的态势。贸易总额从1996年的7482 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11778亿美元,其中,商品贸易额从1996年的6000亿美元增加到 2005年9580亿美元,服务贸易从1996年的1482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2198亿美元。从结构来看,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的比例基本保持在4:1,其中,商品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从1996年的80.19%增加到2005年的81.33%,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从1996年的19.81%下降到2005年的18.67%。 2.对外贸易差额情况 目前,法国对外贸易总体上表现为逆差。进一步分析来看,2000年法国货物贸易首次出现巨大逆差,其后表现为日益加剧的态势,法国服务贸易持续保持顺差,并在2000年达到最大值,其后表 现为日益下降的态势。 1999年,法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为3255.20亿美元,进口总额为3157.43亿美元,顺差为 97.77亿美元。2000年,法国货物贸易出口为3276.16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0.96亿美元,增幅只有0.64%,而同年进口达到了3389.4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32.01亿美元,增幅为7.35%,是出口增长的约12倍。这一年,法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首次出现了逆差,逆差额为 113.28亿美元。此后两年,法国对外商品贸易大体处于平衡状态,2001年仍旧有52.29亿美元的逆差,但到了2002年却出现了24.57亿美元的顺差。然而,从2003年开始,法国货物贸易 又一次出现了逆差,且逆差逐年扩大,2003年仅有68.01亿美元,2004年,这一数字扩大到了188.39亿美元,逆差增幅高达177%。2005年逆差进一步扩大到了367.96亿美元,仍旧保持 着95.32%的高速增长。 与货物贸易出现持续逆差不同,法国的服务贸易则是另一派景象。长久以来,法国的服务贸易发展 迅速,且一直保持着高额顺差。如表3所示,2004年法国对外服务贸易总额达到2059.87亿美

中国沙特贸易指南

中国沙特贸易指南 一、中沙贸易概况 沙特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大经贸合作伙伴,中国已成为沙特第二大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市场。 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今后,中国与沙特的经贸关系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几年来中沙经贸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贸易增速加快。中沙贸易始于50年代,2000年后两国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7年双边贸易总额增至253.59亿美元,与上一年同相比增幅为26%,其中进口175.60亿美元,增幅为16%;出口77.99亿美元,增幅为54%。 2、贸易互补性强。中沙两国贸易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互补性强,摩擦少,这为发展中沙贸易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中国从沙特进口的商品品种相对单一,主要是石油和石化产品。而中国出口到沙特的商品则种类繁多,覆盖范围很广。2006年,中国出口到沙特的主要商品如下:

注:以上数据为沙特官方统计数据 3、进口、出口发展不平衡。 几年来随着两国贸易的迅速扩大,中国对沙特的贸易逆差也不断加大。原因之一是近年来的原油价格急剧上涨,而中国对沙特的出口未能与从沙特的进口同步增长;原因之二是沙特加入WTO较晚,服务领域尚未全面对外开放,截止目前,中国企业仍不能在沙特直接从事贸易活动;原因之三是沙特的签证管理制度限制了中方人员对沙

经贸活动的开展。 二、对沙特市场的评价 ● 中东地区最大的市场,健康发展的经济和快速增长的人口,构造了旺盛的市场需求; ● 有序运营的银行系统,较强的支付能力; ● 完善的基础设施,如酒店、交通、通讯等; ● 相对较低的关税和较少的贸易壁垒,但对国际贸易中的单证、标签等要给予足够重视; ● 工商界基本按照西方模式操作; ● 相对复杂的市场,在某些领域缺乏透明度,如政府招标; ● 价格竞争十分激烈; ● 代理和分销商的选择余地较大,但须花时间进行细心地筛选; ● 决策周期长,办事拖拉。 三、沙特对外贸易规定 (一)代理制 按照沙特《沙特商业代理规定及执行细则(the Commercial Agencies Regulations and the related Implementing Rules (Royal Decree No. M/11, as amended by Royal decree No. M/32; Ministry of Commerce Decision No. 1897))》规定,在沙特的任何贸易活动,需通过沙特人或者全资的沙特公司来垄断从事。所谓商业活动包括进口,及采购本地商品 再零售。因此,要从事上述贸易活动的外国公司,必须指定沙特代理或经销商,代理协议要在沙特商工部进行登记。代理必须持有有效的允许其从事代理业务的商业登记

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的格局

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的格局 课程名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班级:国际贸易11-1 姓名:刘钊 学号:201103101112

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具体体现,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增进与世界各国的友谊和合作,是我国的一贯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各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不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成为我国与各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良好经贸关系的重要标志。 一、深刻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确立世界贸易大国地位 1、与贸易伙伴货物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第一大出口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贸易规模持续扩大。1978年至2013年,我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由206.4亿美元扩大至4.16万亿亿美元,共计增长了200倍,其中,进口由108.9亿美元增至1.95万亿美元;出口由97.5亿美元增至2.21万亿美元,分别增长了178倍及225倍。2013年我国占世界贸易比重达到12%,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全球的贸易地位更是迅速上升,1999年,世界前五大出口国分别为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和英国。五国共占全球前40大国家出口值的43%,中国排名第九,2009年,中国已越居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年均增长率为20%,比美国4%的年均增长率高出16个百分点。国际货币仅仅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2、与贸易伙伴服务贸易稳定增长 服务贸易也是我国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贸易伙伴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也随之表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3、贸易伙伴分布广泛,贸易份额相对集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贸易伙伴不断增加。1980年,我国对其出口在1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仅有19个,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已经同世界各大洲的所有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从传统市场到新兴市场,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对外贸易关系格局。亚洲及欧洲是我国最大的进出口市场,。 4、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成为全球分工体系重要一环 加工贸易是国际“水平分工”得以实现的重要贸易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遵循市场规律,积极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中国茶文化与法国咖啡文化

中国茶文化与法国咖啡文化 50年前,中国与法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上世纪60年代两极格局中,这一突破,轰动世界。50年来中法两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都取得巨大发展。今天我想比较一下中国茶文化与法国咖啡文化之间的差异。 众所周知,茶和咖啡如今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两大重要饮品,茶的清香沁人心脾,喝茶时清新淡雅的意境让人陶醉;咖啡的香醇更是令人如痴如醉,让人在忘我的境界里回味无穷。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同样,咖啡对法国人的重要性也正如茶对于中国人一样,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法国人说,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咖啡馆的路上,看似简单的一句玩笑话,却是法国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咖啡已经真正成为了法国人生活的必需品,早饭时,吃着香喷喷的羊角面包,来一杯香甜的牛奶咖啡真是一种极致的享受;中午休息时,工作之余,来一杯咖啡提提神儿,精神振奋地继续工作;晚上一顿大餐之后喝一杯expresso帮助消化对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好处。中法两国两个伟大的民族,对美好的事物都有着执着的追求,不断地探索使其升华成文化,中国人的品茶讲究的是茶道,而法国人品咖啡讲究的是

环境和情调,如今,茶和咖啡已经被衍生为茶文化和咖啡文化,都追求一种优雅,放松,静心,享受生活,注重品位的一种生活文化。饮茶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喝咖啡是体验优雅的情趣,浪漫的格调和诗情画意般的境界。然而除了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之外,还有什么不同的方面么?我们今天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个比较吧! 一.从茶和咖啡的起源谈起 关于茶的起源众说纷纭,至今都没有统一的说法,所提到的证据都不能证明哪种说法是绝对正确的,茶的发源地很多人认为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到世界各国的,认为饮茶和种植茶叶是中国人首创的,但也有证据表明印度和非洲等地也有可能是茶的发源地。甚至在国内,关于最早原产地也有好几种说法,西南说,四川说,云南说,川东鄂西,江浙说等,尤其是发源时间更是众说不一,分别有神农说,西周说,秦汉说,六朝说等,而且民间流传的神农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神话故事更是为茶的起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关于咖啡的起源同样是这样,在无数的咖啡发现传说中,其中基督教发现说《牧羊人的故事》和伊斯兰教说《阿拉伯僧侣》是流传最广的。不过比较说法一致的是历史学家们都同意咖啡的诞生地是衣索比亚的咖发。 1669年由土耳其大使把咖啡传入了法国,这之后就咖啡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情况分析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情况分析 文 / 童友俊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中心理事长瀚闻资讯董事长 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描绘了贯穿亚欧大陆,一头连接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连接发达欧洲经济圈,涵盖中间广大腹地的“一带一路”战略路线图。 “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所属区域与名称

针对以上“一带一路”沿线64个主要国家,基于中国海关总署提供的我国对外贸易大数据,本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情况进行分析。 一、中国主要贸易出口国家及产品种类 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64国家出口额总计6370亿美元,同比增长12%。占我国2014年出口贸易总额的27%,增速超过我国总出口贸易增速(6.1%)。2010年以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贸易出口大幅增长,2012年之后增幅减缓,但增速也均维持在10%以上,远高于我国总体出口贸易增长速度。 图1-1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贸易出口额及增速单位:亿美元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东北亚的俄罗斯和南亚的印度等地区。机电类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最高(33%)。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国家和主要产品种类如表1-1: 表1-1 我国主要出口国家和主要产品种类

表1-2 2014年中国主要出口国家所占比重及近年出口额增长情况 近三年来,我国主要产品年出口额基本保持稳步增长,其中对越南和伊朗出口增长幅度较大,分别比2013年增长31.17%和72.26%。2014年,我国出口额大于100亿美元的17个国家占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总出口额83.11%。 二、中国主要贸易进口国家及产品种类 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64国家进口贸易额总计4834亿美元,同比增长2.6%。占我国2014年进口贸易总额的25%,增速超过我国总进口贸易增速(0.4%)。2010年以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贸易进口大幅增长,2012年增幅开始减缓,但增速也均维持在2%以上,远高于我国总体进口贸易增长速度。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摘要: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脱离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而孤立的求得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能够掌握世界所有的技术。各国通过对外贸易,取得了所需要的资源、市场和各国人民在长期创造的技术、积累的经验以及它的全部成就,加速了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两段截然不同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0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2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巨大变化,2008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561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到近9%,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经济的增长息息相关。 关键词:对外贸易政策;经济增长;改革开放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policy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Abstract:Today's world, no country can be completely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world economy. Isolated countr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btained. Because no country has developed all the resources its needed for economic. Able to master all the technical world. States through foreign trade, to obtain the required resources, markets and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long term creation of technology,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of all and acceler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wo distinct. Before the reform,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20.6 billion, the world number 32, representing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world trade less than 1%. After the reforms, China's foreign trade witnessed tremendous changes, in 2008,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reached 2.5617 trillion U.S. dollars, the world number three, the proportion of the world's total trade rose to nearly 9%. Keywords:Foreign Trade Policy; Economic growth; Reform and opening u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