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喂养及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喂养及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喂养及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喂养及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附件3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

一、目的

通过对辖区儿童家长进行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提高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二、服务对象

辖区0~6岁(7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三、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

1.纯母乳喂养

婴儿6月龄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6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公斤),贮存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围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产后1小时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

①按需哺乳:3月龄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额外增加能量500 千卡/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

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的射乳反射。

②哺乳方法:每次哺乳前,母亲应洗净双手。正确的喂哺姿势有斜抱式、卧式、抱球式。无论用何种姿势,都应该让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婴儿身体贴近母亲,婴儿头和颈得到支撑,婴儿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正确的含接姿势是婴儿的下颏贴在乳房上,嘴得很大,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嘴中,婴儿下唇向外翻,婴儿嘴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婴儿慢而深地吸吮,能听到吞咽声,表明含接乳房姿势正确,吸吮有效。哺乳过程注意母婴互动交流。

③哺乳次数:3月龄婴儿应按需哺乳。4~6月龄逐渐定时喂养,每3~4小时一次,每日约6次,可逐渐减少夜间哺乳,帮助婴儿形成夜间连续睡眠能力。但有个体差异,需区别对待。

(2)常见的母乳喂养问题

1)乳量不足:正常乳母产后6个月每天泌乳量随婴儿月龄增长逐渐增加,成熟乳量平均可达每日700~1000毫升。婴儿母乳摄入不足可出现下列表现:

①体重增长不足,生长曲线平缓甚至下降,尤其新生儿期体重增长低于600克;

②尿量每天少于6次;

③吸吮时不能闻及吞咽声;

④每次哺乳后常哭闹不能安静入睡,或睡眠时间小于1小时(新生儿除外)。

若确因乳量不足影响婴儿生长,应劝告母亲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可在每次哺乳后用配方奶补充母乳不足。

2)乳头陷或皲裂:乳头陷需要产前或产后做简单的乳头护理,每日用清水(忌用肥皂或酒精之类)擦洗、挤、捏乳头,母亲亦可用乳头矫正器矫正乳头陷。母亲应学会“乳房喂养”而不是“乳头喂养”,大部分婴儿仍可从扁平或陷乳头吸吮乳汁。每次哺乳后可挤出少许乳汁均匀地涂在乳头上,乳汁中丰富的蛋白质和抑菌物质对乳头表皮有保护作用,可防止乳头皲裂及感染。

3)溢奶

①发生原因:小婴儿胃容量较小,呈水平位置,且具有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等消化道的解剖生理特点,使6月龄的小婴儿常常出现溢奶。喂养方法不当导致吞入气体过多或过度喂养亦可发生溢奶。

②缓解方法:喂奶后宜将婴儿头靠在母亲肩上竖直抱起,轻拍背

部,可帮助排出吞入空气而预防溢奶。婴儿睡眠时宜右侧卧位,可预防睡眠时溢奶而致窒息。若经指导后婴儿溢奶症状无改善,或体重增长不良,应及时转诊。

4)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指纯母乳喂养的健康足月儿或近足月儿生后2周后发生的黄疸。母乳性黄疸婴儿一般体格生长良好,无任何临床症状,无需治疗,黄疸可自然消退,应继续母乳喂养。若黄疸明显,累及四肢及手足心,应及时就医。如果血清胆红素水平大于15-20mg/ml,且无其它病理情况,建议停喂母乳3天,待黄疸减轻后,可恢复母乳喂养。停喂母乳期间,母亲应定时挤奶,维持泌乳,婴儿可暂时用配方奶替代喂养。再次喂母乳时,黄疸可有反复,但不会达到原有程度。

5)母亲外出时的母乳喂养:母亲外出或上班后,应鼓励母亲坚持母乳喂养。每天哺乳不少于3次,外出或上班时挤出母乳,以保持母乳的分泌量。

(3)母乳保存方法

母亲外出或母乳过多时,可将母乳挤出存放至干净的容器或特备的“乳袋”,妥善保存在冰箱或冰包中,不同温度下母乳储存时间可参考下表,母乳食用前用温水加热至40℃左右即可喂哺。

表1 母乳储存方法

储存条件最长储存时间

室温(25℃)4小时

冰箱冷藏室(4℃)48小时

冰箱冷冻室(-20℃)3个月(4)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

母亲正接受化疗或放射治疗、患活动期肺结核且未经有效治疗、患乙型肝炎且新生儿出生时未接种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IV感染、乳房上有疱疹、吸毒等情况下,不宜母乳喂养。母亲患其他传染性疾病或服用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可以哺乳。

2.部分母乳喂养

母乳与配方奶或其他乳类同时喂养婴儿为部分母乳喂养,其中母乳与配方奶同时喂养的方法有下列两种。

(1)补授法:6月龄婴儿母乳不足时,仍应维持必要的吸吮次数,以刺激母乳分泌。每次哺喂时,先喂母乳,后用配方奶补充母乳不足。

补授的乳量根据婴儿食欲及母乳分泌量而定,即“缺多少补多少”。

(2)代授法:一般用于6月龄以后无法坚持母乳喂养的情况,可逐渐减少母乳喂养的次数,用配方奶替代母乳。

3.配方奶喂养

(1)喂养次数:因新生婴儿胃容量较小,生后3个月可不定时喂养。3个月后婴儿可建立自己的进食规律,此时应开始定时喂养,每3~4小时一次,约6次/日。允许每次奶量有波动,避免采取不当方法刻板要求婴儿摄入固定的奶量。

(2)喂养方法:在婴儿清醒状态下,采用正确的姿势喂哺,并注意母婴互动交流。应特别注意选用适宜的奶嘴,奶液温度应适当,奶瓶应清洁,喂哺时奶瓶的位置与婴儿下颌成45°,同时奶液宜即冲即食,不宜用微波炉热奶,以避免奶液受热不均或过烫。

(3)奶粉调配: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的方法进行奶粉调配,避免过稀或过浓,或额外加糖。

(4)奶量估计:配方奶作为6月龄婴儿的主要营养来源时,需要经常估计婴儿奶的摄入量。3月龄婴儿奶量约500~750 毫升/日,4~6月龄婴儿约800~1000毫升/日,逐渐减少夜间哺乳。

(5)治疗性配方奶选择

1)水解蛋白配方:对确诊为牛乳蛋白过敏的婴儿,应坚持母乳喂养,可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但母亲要限制奶制品的摄入。如不能进行母乳喂养而牛乳蛋白过敏的婴儿应首选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不建议选择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大豆配方奶。

2)无乳糖配方:对有乳糖不耐受的婴儿应使用无乳糖配方奶(以蔗糖、葡萄糖聚合体、麦芽糖糊精、玉米糖浆为碳水化合物来源的配方奶)。

3)低苯丙氨酸配方:确诊苯丙酮尿症的婴儿应使用低苯丙氨酸配方奶。

4.食物转换

随着生长发育,消化能力逐渐提高,单纯乳类喂养不能完全满足6月龄后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婴儿需要由纯乳类的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逐渐转换,这个过程称为食物转换(旧称辅食添加)。婴儿期若断离母乳,仍需维持婴儿总奶量800 毫升/日左右。儿童营养需求包括营养素、营养行为和营养环境三个方面,婴幼儿喂养过程的液体食物喂养阶段、泥糊状食物引入阶段和固体食物进食阶段中,不仅要考虑营养素摄入,也应考虑喂养或进食行为,以及饮食环境,使婴幼儿在获得

充足和均衡的营养素摄入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资源缺乏、日常饮食无法满足婴儿营养需要时,可使用营养素补充剂或以大豆、谷类为基质的高密度营养素强化食品。

(1)月龄:建议开始引入非乳类泥糊状食物的月龄为6月龄,不早于4月龄。此时婴儿每次摄入奶量稳定,约180毫升/次,生长发育良好,提示婴儿已具备接受其它食物的消化能力。

(2)种类:

1)第一阶段食物:应首先选择能满足生长需要、易于吸收、不易产生过敏的谷类食物,最好为强化铁的米粉,米粉可用奶液调配;其次引入的食物是根茎类蔬菜、水果,主要目的是训练婴儿的味觉。食物应用勺喂养,帮助训练吞咽功能。

2)第二阶段食物:7~9月龄逐渐引入婴儿第二阶段食物,包括肉类、蛋类、鱼类等动物性食物和豆制品。引入的食物应以当地食物为基础,注意食物的质地、营养密度、卫生和制作方法的多样性。

(3)方法:婴儿食物转换期是对其它食物逐渐习惯的过程,引入的食物应由少到多,首先喂给婴儿少量强化铁的米粉,由1~2勺到数勺,直至一餐;引入食物应由一种到多种,婴儿接受一种新食物一般需尝试8~10次,约3~5日,至婴儿习惯该种口味后再换另一种,以刺激味觉的发育。单一食物逐次引入的方法可帮助及时了解婴儿是否出现食物过敏及确定过敏源。

(4)进食技能训练:食物转换有助于婴儿神经心理发育,引入的过程应注意食物的质地和培养儿童的进食技能,如用勺、杯进食可促进口腔动作协调,学习吞咽;从泥糊状食物过渡到碎末状食物可帮助学习咀嚼,并可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用手抓食物,既可增加婴儿进食的兴趣,又有利于促进手眼协调和培养儿童独立进食能力。在食物转换过程中,婴儿进食的食物质地和种类逐渐接近成人食物,进食技能亦逐渐成熟。

表2 婴儿食物转换方法

6月龄7~9月龄10~12月龄

食物

性状

泥状食物末状食物碎状、丁块状、指状食物

餐次尝试,逐渐增加至1餐。4~5次奶,1~2餐其它食

物。

2~3次奶,2~3餐其它食

物。

乳类纯母乳、部分母乳或配

方奶;

定时(3~4小时)哺乳,

母乳、部分母乳或配方

奶;

●4~5次/日,奶量800

部分母乳或配方奶;

●约2~3次/日,奶量

600~800毫升/日。

6月龄7~9月龄10~12月龄5~6次/日,奶量

800~1000毫升/日;

逐渐减少夜间哺乳。

毫升/日左右。

谷类选择强化铁的米粉,用

水或奶调配;

开始少量(1勺)尝试,

逐渐增加到每天1餐。

强化铁的米粉、稠粥或面

条,每日约30~50克。

软饭或面食,每日约

50~75克。

蔬菜

水果类开始尝试蔬菜泥(瓜类、

根茎类、豆荚类)1~2勺,

然后尝试水果泥1~2勺,

每日2 次。

每日碎菜25~50克,水果

20~30克。

每日碎菜50~100克,水

果50克。

肉类尝试添加开始添加肉泥、肝泥、动

物血等动物性食品。

添加动物肝脏、动物血、

鱼虾、鸡鸭肉、红肉(猪

肉、牛肉、羊肉等),每

日25~50克。

蛋类暂不添加开始添加蛋黄,每日自

1/4个逐渐增加至1个。

1个鸡蛋

喂养技术

用勺喂食可坐在一高椅子上与成

人共进餐,开始学习用手

自我喂食。可让婴儿手拿

“条状”或“指状”食

物,学习咀嚼。

学习自己用勺进食;用杯

子喝奶;每日和成人同桌

进餐1~2次。

注意事项:可在进食后再饮奶,自然形成一餐代替一顿奶,引入

的食物不应影响总奶量;食物清淡,无盐,少糖、油;不食用蜂蜜水或糖水,尽量不喝果汁。

5.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

出生体重<2000g、出生后病情危重或并发症多、完全肠外营养>4周、或体重增长缓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需到有诊治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定期随访,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强化母乳、早产儿配方奶或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

出生体重≥ 2000 g,且无以上高危因素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仍首选纯母乳喂养,仅在母乳不足或无母乳时考虑应用婴儿配方奶。乳母的饮食和营养均衡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尤为重要。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引入其他食物的年龄有个体差异,与其发育成熟水平有关。胎龄小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引入时间相对较晚,一般不宜早于校正月龄4月龄,不迟于校正月龄6月龄。

(二)幼儿及学龄前儿童饮食指导

1.食物品种和进食量

(1)幼儿进食品种及量:每天应摄入350~500毫升乳类,不能继续母乳喂养的2岁以幼儿建议选择配方奶。注意膳食品种多样化,提倡自然食品、均衡膳食,每天应摄入1个鸡蛋、50克动物性食物、100~150克谷物、150~200克蔬菜、150~200克水果、20~25克植物油。幼儿应进食体积适宜、质地稍软、少盐易消化的家常食物,避免给幼儿吃油炸食品,少吃快餐,少喝甜饮料,包括乳酸饮料。

(2)学龄前儿童进食品种及量:每天应摄入300~400毫升牛奶及奶制品、180~260克谷类、120~140克肉蛋类动物性食物、25克豆类及豆制品、200~250克蔬菜、150~300克水果、25~30克植物油。

(3)饮食安排:每天的进食可安排3餐主食、2~3次乳类与营养点心,餐间控制零食。家长负责为儿童提供安全、营养、易于消化和美味的健康食物,允许儿童决定进食量,规律进餐,让儿童体验饥饿和饱足感。

2.饮食行为

(1)进食方式:12月龄的幼儿应该开始练习自己用餐具进食,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和正确反应能力。1~2岁幼儿应分餐进食,鼓励自己进食,2岁后的儿童应独立进食。

(2)进食行为:应定时、定点、定量进餐,每次进餐时间为20~30分钟。进食过程中应避免边吃边玩、边看电视,不要追逐喂养,不使用奶瓶喝奶。家长的饮食行为对幼儿有较大影响,避免强迫喂养和过度喂养,预防儿童拒食、偏食和过食。家长少提供高脂、高糖食物、快餐食品、碳酸饮料及含糖饮料。

(3)食物烹调方式:食物宜单独加工,烹制以蒸、煮、炖、炒为主,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可让儿童参与食物制作过程,提高儿童对食物的兴趣。

(4)适量饮水:根据季节和儿童活动量决定饮水量,以白开水为好,以不影响幼儿奶类摄入和日常饮食为度。

3.饮食环境

家人围坐就餐是儿童学习自主进食的最佳方式,应为儿童提供轻松、愉悦的良好进餐环境和气氛,避免嘈杂的进餐环境。避免进餐时恐吓、训斥和打骂儿童。

(三)食品安全

1.食物选择

避免给3岁以下儿童提供容易引起窒息和伤害的食物,如小圆形

糖果和水果、坚果、果冻、爆米花、口香糖,以及带骨刺的鱼和肉等。

2.饮食卫生

婴幼儿食物的制备与保存过程需保证食物、食具、水的清洁和卫生。在准备食物和喂食前儿童和看护人均应洗手,给儿童提供新鲜的食物,避免食物被污染。禽畜肉类、水产品等动物性食物应保证煮熟,以杀灭有害细菌。剩余食物再食时宜加热避免污染,加热固体食物应彻底、液体食物应煮沸。

3.食物储存

食物制作后应立即食用,避免食物放置的时间过长,尤其是在室温下。剩余食物应放入冰箱保存,加盖封藏,以减缓细菌的繁殖速度。

四、工作要求

1. 在儿童健康体检时,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以及体格评价结果,开展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

2. 认真做好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儿童合理营养的咨询指导工作,指导家长采用科学的喂养方法,尽早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行为,促进儿童生长与发育。

3. 开展多种形式的喂养与营养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儿童营养知识。

五、考核指标

1. 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调查前24小时纯母乳喂养婴儿数/调查6个月婴儿数)×100%

2. 6个月母乳喂养率=(调查前24小时母乳喂养婴儿数/调查6个月婴儿数)×100%

3. 家长科学喂养知识知晓率=(调查时辖区所有掌握喂养与营养知识的0~6岁儿童家长数/调查的辖区0~6岁儿童家长数)×100%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一) 第一节概述 介入超声所在超声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下或引导下,针对体的病变或目标,通过穿刺或置管技术以达到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目的。介入性超声属于微创技术,相当于用一次精确的小手术来替代大手术。因此,对操作医师素质要求较高,须具备良好的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的超声检查临床经验和较全面的临床诊疗知识。须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才能上岗。介入超声属于有创操作,应有专门的介入超声室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整个过程须有专门人员密切配合,以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顺利完成。 【适应症】 1.诊断性介入性超声 (1)穿刺抽液化验检查。 (2)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3)穿刺切割组织病理检查。 (4)穿刺和置管后注药行X线检查。 2.治疗性介入性超声 (1)抽液(注药或不注药)。 (2)引流(单纯、清洗或加注药)。 (3)药物注入(乙醇、抗生素、血凝剂、抗肿瘤药及免疫制剂等)。 (4)物理能量导入(射频、微波、核素、冷冻、高强聚焦超声、激光等)。【禁忌症】 1.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清楚或不稳定者。 2.严重出血倾向者。 3.伴大量腹水者。 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者(粗针及治疗性穿刺更列为禁忌)。 5.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可能因穿刺途径而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 【术前准备】 1.在穿刺之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明确穿刺目的,尤其要明确躔次的目的所诊断性还是治疗性。然后,用超声诊断仪仔细观察病灶或目标,研究穿刺引导是否可行。同时结合具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规定,确定病人是否适宜做介入性超声并通知病人实际情况。 2.化验与器械 (1)检查血常规和凝血三项。 (2)必要时,检查心功能、肝功能及肾功能。 (3)治疗前1周停服抗凝剂(如阿斯匹林等)。 (4)操作前禁食8h,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5)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完成超声引导探头及穿刺针、导管等介入操作器械的清洁、消毒。 3.介入超声室的基本要求 (1)操作间实用面积不<20m2,易于清洁、灭菌,保持低尘,入室换鞋、戴帽、戴口罩。

儿童保健试题及答案版

儿童保健的法律法规及基础知识试题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岁儿童。 2、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 3、新生儿期访视次数不少于次,首次访视应在出院天之内进行,访视内容包括和。 4、根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为儿童提供健康检查的次数为:1岁以内婴儿每年次,1~2岁儿童每年次,3岁以上儿童每年次。 5、根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培训,考核合格。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7、新设立的托幼机构,招生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 8、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当地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 9、应鼓励新生儿母亲纯母乳喂养至个月 10、体重读数记录以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位;身高读数记录以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位。 11、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的三个死亡率指:、、。 二、单选题 1、县(市)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用房总面积不少于()平方米。

A 60 B 80 C 100 D 120 2、《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自()起施行。 A 2010年11月1日 B 2011年1月1日 C 2010年10月1日 D 2010年1月1日 3、托幼机构聘用卫生保健人员应当按照收托()名儿童至少设1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配备卫生保健人员。 A 100 B 150 C 200 D 250 4、儿童离开托幼机构( ) 月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后方可再次入托幼机构。 A 1月 B 2月 C 3月 D 4月 5、小儿活动期佝偻病初期,血生化会有较轻微改变,()。 A: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B:血钙、血磷正常或稍高,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低 C: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低D: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6、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范围,属于营养不良的哪一型()。 A 体重低下 B 生长迟缓 C 消瘦 D 营养性水肿 7、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范围,属于营养不良的哪一型()。 A 体重低下 B 生长迟缓 C 消瘦 D 营养性水肿 三、多选题 1、根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发现有一下那些高危儿童应该进行专案管理() A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B中重度营养不良 C单纯性肥胖 D中重度贫血、E 先心病 2、托幼机构有下列()情形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标准

附件3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对辖区内儿童家长进行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三、内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 1.纯母乳喂养 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6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公斤),贮存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产后1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 ①按需哺乳:3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额外增加能量500 千卡/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经验规范试题

一、填空题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和体重/身长(身高)为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和分类,测量值()为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 2、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及分类 指标测量值标准差法评价 体重/年龄M-3SD~M-2SD 中度低体重 ﹤M-3SD () 身长(身高)/年龄M-3SD~M-2SD () ﹤M-3SD () 体重/身长(身高)M-3SD~M-2SD () ﹤M-3SD () 3、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转诊后,应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出院后及时纳入专案管理,按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 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儿一般情况好,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年龄或体重/身长(身高)()即可结案。 5、根据WHO的资料,Hb的低限制在6个月~6岁者为()g/L,6~14岁()g/L,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低于次值者为贫血。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生理性贫血等因素,Hb值变化大,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国小儿血液会议(1989年)暂定:Hb在新生儿期()g/L,1~4月时小于()g/L,4~6月时()g/L者为贫血。 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外周血红细胞呈()改变: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 g/L。 7、贫血程度判断:Hb值()g/L为轻度,()g/L为中度,()g/L为重度。 8、轻中度贫血儿童补充铁剂后()周后复查Hb,并了解服用铁剂的依从性,观察疗效。重度贫血儿童,轻中度贫血儿童经铁剂正规治疗()后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者,应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会诊或转诊治疗。治疗满疗程后Hb值达正常即可结案。 9、婴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应从()开始补铁,剂量为每日2mg/kg元素铁,直至1周岁。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足月儿从4月龄开始补铁,剂量为每日1mg/kg元素铁;人工喂养婴儿应采用铁强化配方奶。 10、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多见于6月龄内,特别是3月龄内的婴儿。可有()、()、()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此期常无骨骼病变。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AKP)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骨X线片无异常或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活动期小于6月龄婴儿可有();大于6月龄婴儿可见()、()、()、()、鸡胸、O型腿、X形腿等。 11、Vit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佝偻病儿童建议口服VitD治疗,剂量为()IU/d (20μg/d)连服3~4个月或2000~4000IU/d(50~100μg/d)连服1个月,之后改为()IU/d (10μg/d)。 12、活动期佝偻病每月复查()次,恢复期佝偻病()个月复查1次,至痊愈。若活动期佝偻病经VitD治疗()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无改善,应考虑其他非VitD缺乏性佝偻病,如()、()、()等,应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明确诊断。活动期佝偻病症状消失(),体征减轻或恢复正常后观察()无变化者,即可结案。

医院放射科全套管理制度汇编

XXXXXX医院 放射科全套管理制度汇编 放射科 二〇二〇年十月八日

目录 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二、放射科接诊登记制度 三、X线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四、医疗仪器管理制度 五、仪器维修保养制度

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1、各项X线检查,须持有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的申请单方可进行,急诊患者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2、重危或特殊造影的患者,必要时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之患者应到床旁检查。 3、X线诊断要密切配合临床,报告书应符合有关规定,字迹清楚,描写准切,结论明确。进修生或实习生所写诊断报告须经带班医师签名。 4、X线照片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借阅照片要办理借片手续,院内借片由经治医生签名负责,院外借片应交纳一定押金,以保证归还。 5、积极与临床医生配合,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遇有疑难病例应邀请经治医生共同阅片,不断提高诊断质量。 6、诊断造影检查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放射防护。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妥善安排休假。 7、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X线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查、维修。

二、放射科接诊登记制度 1、由专人负责登记。 2、放射科各种检查一律分类登记编号,登记时应做到核对X线号、病案号、患者姓名等项目。 3、对受检查者要正确划价、记帐,住院患者要核对X 线号、记帐,杜绝漏帐。 4、负责造影等特殊检查的预约工作,指示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 5、引导患者在何处机房等候检查,负责胶片及报告单核对、发放。 6、负责办理院内外借片,借片押金、催还借片等事宜。 7、对急诊,接申请单后即刻登记,通知有关技术员或医师及时进行检查。 8、做好工作量的统计,每日上报。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 三. 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

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信息)。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喂养指导和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对患有营养性疾病的儿童进行管理,及时矫正其营养偏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管理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健康检查筛查出的患营养性疾病的儿童。 管理内容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评估及分类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和体重/身长(身高)为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和分类,测量值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为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 (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 (2)喂养不当,如乳类摄入量不足、未适时或适当地进行食物转换、偏食和挑食等。 (3)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消化道畸形,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其他慢性疾病。 3.干预 (1)喂养指导进行喂养咨询和膳食调查分析,根据病因、评估分类和膳食分析结果,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满足其恢复正常生长需要的膳食,使能量摄入逐渐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85%以上,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摄入达到RNI的80%以上。 (2)管理 1)随访:每月进行营养监测、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2)转诊: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转诊后,应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出院后及时纳入专案管理,按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3)结案:一般情况好,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年龄或体重/身长(身高)≥M-2SD即可结案。 4.预防 (1)指导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特殊喂养方法,定期评估,积极治疗可矫治的严重先天畸形。 (2)及时分析病史,询问儿童生长发育不良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个体化指导;对存在喂养或进食行为问题的儿童,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和行为矫治,使儿童体格生长恢复正常速度。 (3)对于反复患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及影响生长发育的慢性疾病儿童应及时治疗。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评估及分度 (1)评估指标 1)血红蛋白(Hb)降低:6月龄~6岁<110 g/L。由于海拔高度对Hb值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000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试题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试题 一、填空题 1、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 年龄、身长(身高)/ 年龄和体重/ 身长(身 高)为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和分类,)为 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 测量值 2、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评估及分类 指标测量值标准差法评价 体重/ 年龄M-3SD~M-2SD 中度低体重 ﹤M-3SD () 身长(身高)/ 年M-3SD~M-2SD () ﹤M-3SD () 体重/ 身长(身高)M-3SD~M-2SD () ﹤M-3SD () 3、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 营养改善()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转诊后,应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出院后及时纳入专案管理,按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 4、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患儿一般情况好,体重/ 年龄或身长(身高)/ 年龄或体重/ 身长(身高)()即可结案。 5、根据WHO的资料,Hb的低限制在 6 个月~6岁者为()g/L , 6~14岁()g/L ,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低于次值者为贫血。 6 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生理性贫血等因素,Hb 值变化大,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国小儿血液会议(1989 年)暂定:Hb在新生儿期()g/L,1~4 月时小于()g/L,4~6 月 时()g/L 者为贫血。 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外周血红细胞呈()改变: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80 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10 g/L 。 7、贫血程度判断:Hb值()g/L 为轻度,()g/L 为中度,()g/L 为重度。 8、轻中度贫血儿童补充铁剂后()周后复查Hb,并了解服用铁剂的依从性,观察疗效。重度贫血儿童,轻中度贫血儿童经铁剂正规治疗()后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者,应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会诊或转诊治疗。治疗满疗程后Hb值达正常即可结案。 9、婴儿、早产/ 低出生体重儿应从()开始补铁,剂量为每日 2 mg/kg 元 素铁,直至 1 周岁。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足月儿从 4 月龄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对辖区内儿童家长进行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三、内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 1.纯母乳喂养 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6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公斤),贮存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产后1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 ①按需哺乳:3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额外增加能量500 千卡/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的射乳反射。 ②哺乳方法:每次哺乳前,母亲应洗净双手。正确的喂哺姿势有斜抱式、卧式、抱球式。无论用何种姿势,都应该让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婴儿身体贴近母亲,婴儿头和颈得到支撑,婴儿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正确的含接姿势是婴儿的下颏贴在乳房上,嘴张得很大,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嘴中,婴儿下唇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部分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 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 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 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 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 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 工作。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 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 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 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 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 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 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 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

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喂养指导和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对患有营 养性疾病的儿童进行管理,及时矫正其营养偏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二、管理对象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健康检查筛查出的患营养性疾病 的儿童。 、管理内容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评估及分类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 和体重/身长(身高)为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和分类,测量值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为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及分类

2.查找病因 (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 (2)喂养不当,如乳类摄入量不足、未适时或适当地进行食 物转换、偏食和挑食等。 (3)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消化道畸形,内分泌、遗传代 谢性疾病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其他慢性疾病。 3.干预 (1)喂养指导进行喂养咨询和膳食调查分析,根据病因、 评估分类和膳食分析结果,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满足其恢复正常 生长需要的膳食,使能量摄入逐渐达到推荐摄入量( RNI)的85% 以上,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摄入达到RNI的80%以上。 (2)管理 1)随访:每月进行营养监测、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直至恢 复正常生长。 2)转诊: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 良者,需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 转诊后,应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出院后及时纳入专案管理,按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3)结案:一般情况好,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年龄或体 重/身长(身高)》M k 2SD即可结案。

2.儿童保健试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儿童保健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常足月新生儿的访视次数不少于次(B) A. 0 B. 2 C . 4 D. 7 2.首次访视:在出院后日之内进行.(C) A. 3 日 B. 5 日 C. 7 日 D. 10日 3.满月访视:在出生后日进行.(D) A.14~20 B.16~22 C.24~28 D.28~30 4.1~3岁儿童每年健康检查次,每次间隔个月,3岁以上儿童每年健康检查 1次。(A) A. 2,6 B. 3,4 C. 4,3 D. 6,2 5.“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有效期个月。(C) A. 1个月 B. 2个月 C. 3个月 D. 6个月 6.儿童岁开始每年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进行一次视力筛查。(A) A.4岁 B.5岁 C.6岁 D.7岁 7.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和分类,测量值低于标准差为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D) A.中位数减一个 B.中位数加一个 C.中位数加二个 D.中位数减二个 8.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应在Hb值正常后继续补充铁剂,恢复机体铁储存水平。(B) A. 1个月 B. 2个月 C. 4个月 D. 14天 9.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应从开始补铁,剂量为每日元素铁,直至1周岁。(B) A. 2周龄 2 mg/kg B. 4周龄 2 mg/kg C.6周龄 4 mg/kg D. 8周龄 4mg/kg 10.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足月儿从开始补铁,剂量为每日 元素铁。(B)

A. 2月龄 1 mg/kg B. 4月龄 1 mg/kg C. 4周龄 2 mg/kg D. 8周龄 2 mg/kg 11.早产儿、双胎儿生后即应补充VitD ,3个月后改为。(A) A.800IU/d 400IU/d B.800IU/d 300IU/d C.400IU/d 400IU/d D.400IU/d 300I U/d 12.出生体重低于2.0k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在生后周起就应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检查?(A) A.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 B.4~6周或矫正胎龄33周 C.3~5周或矫正胎龄32周 D.3~5周或矫正胎龄32周 13.听力筛查的对象主要是岁儿童,重点为岁前的婴幼儿,尤其是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婴幼儿。(C) A.0~5岁 3岁 B.0~5岁 5岁 C.0~6岁 3岁 D.0~6岁 5岁 14.口服困难或腹泻等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时,可以采用大剂量的突击疗法,每次需肌注,1~3月以后再以维持。(B) A.10万~20万IU 600IU/d B.10万~30万IU 400IU/d C.10万~20万IU 600IU/d D.10万~30万IU 800IU/d 15.婴儿期可出现肋软骨区膨大,以第肋软骨为主,呈圆而大的球形,称为”串珠”。(D) A.4~6 B.5~7 C.6~8 D.5~8 16.目前,世界WHO对儿童口服锌的可耐受最大摄入量设定为: mg/d。(C) A.21 mg/d B.22 mg/d C.23 mg/d D.24 mg/d 17. 感染HIV母亲所生婴儿出生后周开始应用复方新诺明(C)。 A.2-4 B.3-5 C.4-6 D.5-7 18.如儿童已满个月后则可直接进行抗体检测。(A) A.12 B.18 C.24 D.26 19.婴儿时期每日供给的铁总量(包括食物中含有的强化铁、铁剂)不应超过。(C) A.10mg B.12mg C.15mg D.20mg

儿童营养喂养-答案

儿童营养喂养 关于铁缺乏对于婴幼儿的影响,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C 对儿童的伤害是可逆的,通过补铁就可以恢复营养包中添加的维生素包括() D 维生素B1 、维生素B2、叶酸 关于营养包食用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撕开的营养包应当天吃完在给儿童家长做健康教育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E 努力了解家长的问题和想法 某乡镇卫生院营养包储存条件,不适宜的是() C 离墙15 公分 某个本项目地区实施项目一年后做调查,发现6-24 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从基线调查的40%下降到20% ,生长迟缓率从基线调查的5%下降到 4.5% ,则该地贫血患病率和生长迟缓率下降了百分之多少? C 50% 和10% 位于项目地区的某乡镇,户籍6-24 月龄儿童200 人,其中常住6-24 月龄儿童 185 人。本月领取营养包儿童数为150 人。领取时问了100 名儿童的食用情况,发现上一周吃了 3 包以上的儿童有95 人,吃了 4 包以上的儿童有80 人,则本月本乡镇的发放率和有效服用率分别为() D 81.1% ,95.0% 6 ~59 月龄儿童贫血的判定标准为血红蛋白值()

C < 110g/L 下列关于母乳喂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可以纯母乳喂养到8 个月以下食物最适合给婴儿补充铁的是() B 动物肝脏 关于身长的测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测量人员双手位于儿童双耳两侧,扶住儿童头部,并读数关于筹备互动式培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互动环节需要服务于授课内容进行体格生长评价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应针对儿童的性别,选择男童表格或女童表格 C 若想评价儿童的匀称度,了解是否消瘦,应选择体重/ 身长(身高)表格 E 通过在曲线图上记录同一儿童多次测量的值,可以看出儿童自身的生长轨迹人际交流(传播)中,需要注意的技巧有() A 交谈的技巧 B 观察的技巧 C 倾听的技巧 D 回应的技巧关于营养评价的目的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现儿童在营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B 可根据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教育家长实施科学育儿 C 了解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情况 D 可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从多个角度评价儿童的生长情况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检查记录_督查整改报告 峨眉山东区医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督导检查整改措施 篇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分册_1 概论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一)人员配置 1.医师 (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犯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

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 (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 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 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 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 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 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 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

儿童保健试题及答案

儿童保健试题及答案 儿童保健的法律法规及基础知识试题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 1、《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岁儿童。 2、 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 3、新生儿期访视次数不少于次,首次访视应在出院天之内进行,访视内容包括和。 4、根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为儿童提供健康检查的次数为:1岁以内婴儿每年次,1~2岁儿童每年次,3岁以上儿童每年次。 5、根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培训,考核合格。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7、新设立的托幼机构,招生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 8、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当地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 9、应鼓励新生儿母亲纯母乳喂养至个月 10、体重读数记录以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位;身高读数记录以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位。 11、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的三个死亡率指: 、、。二、单选题 1、县(市)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用房总面积不少于( )平方米。 A 60 B 80 C 100 D 120 2、《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自( )起施行。 A 2010年11月1日 B 2011年1月1日 C 2010年10月1日 D 2010年1月1日

3、托幼机构聘用卫生保健人员应当按照收托( )名儿童至少设1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配备卫生保健人员。 A 100 B 150 C 200 D 250 4、儿童离开托幼机构( ) 月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后方可再次入托幼机构。 A 1月 B 2月 C 3月 D 4月 5、小儿活动期佝偻病初期,血生化会有较轻微改变,( )。 A: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B:血钙、血磷正常或稍高,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低 C: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低 D: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6、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范围,属于营养不良的哪一型( )。 A 体重低下 B 生长迟缓 C 消瘦 D 营养性水肿 7、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范围,属于营养不良的哪一型( )。 体重低下 B 生长迟缓 C 消瘦 D 营养性水肿 A 三、多选题 1、根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发现有一下那些高危儿童应该进行专案管理( ) A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B中重度营养不良 C单纯性肥胖 D中重度贫血、E 先心病 2、托幼机构有下列( )情形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A 未按要求设立保健室、卫生室或者配备卫生保健人员的; B 聘用未进行健康检查或者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的;

儿童喂养及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通过对辖区内儿童家长进行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提高 6 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三、内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 1.纯母乳喂养 婴儿 6 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 6 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 1 )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 ?14 公斤),贮存

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 2 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产后 1 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 ①按需哺乳: 3 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 次,可 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额外增加能 量500 千卡/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

(完整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 【适应证】 1.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2.气胸经胸膜腔穿刺术抽气肺不能复张者。 3.血胸(中等量以上)、乳糜胸。 4.急性脓胸或慢性脓胸胸腔内仍有脓液、支气管胸膜瘘 5.乳糜胸。 6.开胸术后。 【禁忌证】 1.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 2.恶性胸腔积液,持续引流可导致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 (1)认真了解病史,根据X线胸片、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超声检查协助定位,尤其是局限性或包裹性积液的引流。 (2)准备好直径合适的引流管,单纯气胸可选用口径较细的引流管;引流液体一般选用外径约0.8cm透明塑料管或硅胶管。也可选用商用的穿刺套管。外接闭式引流袋或水封瓶。 (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 (4)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 2.麻醉与体位 (1)麻醉: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肤、皮下、肌层以及肋骨骨膜,麻醉至壁层胸膜后,再稍进针并行试验性穿刺,待抽出液体或气体后即可确诊。 (2)体位:半卧位。气胸引流穿刺点选在第2肋间锁骨中线;胸腔积液引流穿刺点选在第7~8肋间腋中线附近;局限性积液须依据B超和影像学资料定位。 3.手术步骤 (1)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用2把弯血管钳交替钝性分离胸壁肌层,于肋骨上缘穿破壁胸膜进入胸腔。此时有明显的突破感,同时切口中有液体溢出或气体喷出。 (2)用止血钳撑开、扩大创口,用另一把血管钳沿长轴夹住引流管前端,顺着撑开的血管钳将引流管送入胸腔,其侧孔应进入胸内3-5cm左右。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或闭式引流袋,观察水柱波动是否良好,必要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 (3)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同时检查各接口是否牢固,避免漏气。 (4)也可选择套管针穿刺置管。套管针有两种,一种为针芯直接插在特制的引流管内,用针芯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后,拔出针芯,引流管就留在了胸腔内;另一种为三通金属套管,穿入胸腔后边拔针芯边从套管内送入引流管。 (5)如须经肋床置管引流,切口应定在脓腔底部。沿肋骨做切口长5~7cm,切开胸壁肌肉显露肋骨,切开骨膜,剪除一段2~3cm长的肋骨。经肋床切开脓腔,吸出脓液,分开粘连,安放一根较粗的闭式引流管。2~3周如脓腔仍未闭合,可将引流管剪断改为开放引流。 【注意事项】 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1.引流不畅或皮下气肿多由于插管的深度不够或固定不牢致使引流管或其侧孔位于胸壁软组织中。引流管连接不牢大量漏气也可造成皮下气肿。 2.出血多由于引流的位置靠近肋骨下缘损伤肋间血管所致。

儿童保健 基卫题库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测试题 (儿童保健部分) 一、判断题(50题) 1、新生儿出院后一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 2、0-6岁儿童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居住的0-6岁本地户籍儿童。()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0-6岁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4、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等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家庭访视次数。() 5、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中,婴幼儿在6-8月、12月、24月龄时应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或血红蛋白)检测。() 6、新生儿访视时,若咖啡牛奶斑数量超过6个,大小超过1cm,应建议转诊。() 7、新生儿访视时发现体重不增和增长缓慢,应及时转

上级医疗保健单位就诊。() 8、新生儿访视率的分母为年度辖区内活产数。() 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为学龄前儿童每年提供2次健康管理服务。() 10、新生儿满月访视应在家中进行,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情况。() 11、儿童体检后,应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选用的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对体重、身高进行上、中、下评价。() 12、食物引入原则包括由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细到粗。() 13、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时间相结合。() 14、儿童出生1个月,监护人应带儿童到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检查。() 15、佝偻病初期常见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是夜惊、多汗、烦燥不安和枕秃。() 16、从事儿童健康管理的人员,应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并接受过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 17、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中,每个年龄段采用四个问题进行筛选,四条预警征象均为阳性者提示有发育偏育的可能。() 18、新生儿出生后28-30天,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

儿童保健知识培训考试试题汇总

儿童保健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填空题: 1、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基本次数新生儿2次,时间为:()或 ()、()。对于( )、( )、( )或有( )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2、婴幼儿健康管理中要求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时间( ) 、( ) 、( ) 。在()、()、()、()月龄时使用听性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听力筛查。 3、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中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 )等情况,对其进行( )、 ( )测量、( )和( )。 4、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应在()、()进行,时间分别在()、()、()、()、()、()、()、()月龄时,共8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做()和()评估,进行()、()、()、( )、( )、( )、( )等健康指导。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 )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5、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次健康管理服务。散居儿童的健康管理服务应在()、()进行,集体儿童可在()进行。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和(),()和(),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6、健康问题处理: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等情况的儿童应当分析其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对()、()、()或()儿童应及时转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