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题06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题06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题06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题06

高三化学同步测试(4)—《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用高能Mg 26

12核轰击Cm 24896核,发生核合成反应,得到新原子Hs 269108,该原子中中子数与

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 )

A .161

B .108

C .84

D .53

2.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组成的微粒,这种微粒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四中子”微粒的说确的

( )

A .该微粒不显电性

B .该微粒的质量数为2

C .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D .它与普通中子互称为同位素

3.x 、y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x 为ⅠA 族元素,y 为ⅣA 族元素。下列说确的是( ) A .x 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 的原子半径

B .由x 、y 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C .x 2y 既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D .由x 、y 组成的化合物中,x 、y 的原子个数比不可能是1:1

4.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化学工业上可取代氟利昂等溶剂、发泡剂。下列有关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 )

A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新合成的一种物质

B .超临界二氧化碳由CO 2分子构成

C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物质后,可在常温常压下使二氧化碳挥发除去

D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

5.两个硫酸分子可以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焦硫酸(722O S H ),已知硫酸分子中有四个硫氧键,

焦硫酸分子中硫氧键的数目是 ( ) A .4

B .6

C .7

D .8

6.短周期元素中,若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数之比为1:2,那么这些化合物共有 (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7.A 和M 为两种元素,已知A 位于短周期,且A 2+

与M —

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确的是

( ) A .A 和M 的原子序数之差为6

B .A 和M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9

C .A 和M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7

D .A 和M 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可能为11

8.共价健、离子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是微粒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①Na 2O 2 ②SO 2 ③石墨④金刚石 ⑤NaCl ⑥白磷,含有其中两种结合力的是 ( )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①②③⑥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1—2个答案符合题意) 9.在下图所表示的微粒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 )

10.已知硅在自然界中有3种同位素,Si 28

14,Si 29

14,Si 30

14.硅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28.1,

下列关于Si 28

14原子的含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大于90%

B .小于90%

C .等于90%

D .无法判断

11.已知下列元素的半径为: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 )

A .0.80×m 10

10

- B .1.10×m 1010- C .1.20×m 1010- D .0.70×m 1010-

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干冰晶体中,每个CO 2分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O 2分子有12个

B .从理论上讲,一瓶氢气、氧气混合气体久置可能有水分子出现

C .在二氧化硅晶体中,最小环上的原子个数是8个

D .氢气、氧气储存能量的总和加上反应热等于液态水储存的能量

13.酸根-

3RO 所含电子数比硝酸根离子(-

3NO )的电子数多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R 是第三周期元素

B .R 元素的最高正价与N 元素最高正价相同

C .-

3RO 和-

3NO 均只能被还原,不能被氧化 D .R 和N 两元素的单质都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14.“纳米(1nm =9

10-m )材料”系指颗粒的三维线度中的任一维在1nm ~100nm 围的材料.纳

米技术所带动的技术革命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电子技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可制得液溶胶

B.用纳米级金属颗粒粉体做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C.用纳米颗粒粉体做成火箭的固体燃料将有更大的推动力

D.当纳米材料聚集成大块材料时,其奇特的性质将会消失

15.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在周期表中位置上下相邻,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与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B.A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C.原子半径A<B<C

D.B的氧化物的熔点比A的氧化物熔点高

XY,在Y的原子序数为m时,X的原子序数为:16.两种短周期元素X和Y可组成化合物

3

①m-4 ②m+4 ③m+8 ④m-2 ⑤m+6.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②④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②⑤

17.X、Y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Y>X,它们可能形成的化合物为XY2,由此得出的正确判断是()A.X、Y可能在同一周期B.X在Y的前一周期

C.X一定是金属元素D.X一定是第三周期ⅡA或ⅣA族元素18.锗酸铋(简称BGO)是我国研制成功的一种性能优良的闪烁晶体材料,其中Ge元素处于最高价态,铋元素的价态与它跟氯形成某些共价化合物所呈的价态相同,且此氯化物中

铋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可表示为]n O G e [Bi z y x .则式中x 等于 ( )

A .2z-4y

B .4y)(2z 31-

C .4y)(2z 51-

D .y)3(2z 5

1-

三、填空题

19.(8分)阅读如下信息后回答问题:元素M ,其地壳丰度居第12位,是第3种蕴藏最丰

富的过渡元素,是海底多金属结核的主要成分,是黑色金属,主要用途:炼钢,也大量用来制作干电池,还是动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 (1)M 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

(2)M 的最重要矿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M 的三种常见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0.(10分)现有A 、B 、C 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 与C 的质子数之和为27,

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5;0.9g 单质B 与足量盐酸反应,收集到气体1.12L (标准状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元素的符号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A 与C 形成的化合物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 与C 形成的化合物跟水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 、B 、C 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渐强、碱性渐弱的顺序是(写

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 、B 、C 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1.(11分)A 、B 、D 均为常见化合物,它们都由两种元素组成,C 代表一类化合物;甲、乙、

丙都是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

试回答:

(1)单质乙、丙分别为、。

(2)化合物A、B的电子式分别为、。

化合物D形成的晶体属于(填“原子晶体”、“分子晶体”或“离子晶体”)。

(3)单质甲和化合物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化合物的B和化合物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10分)m、n、x、y四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里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它们的原子序数总和为46,则:

(1)元素n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2)m与Y所形成的化合物含(填极性非极性)键,属分子(3)x的原子结构示意简图为

(4)由n、y的氢化物相互作用所生成的物质的电子式为

23.(9分)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同主族,B、C、D

同周期,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元素符号;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A、B、C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A、B、C、D形成的化合物B2A2、CD2、D2A、DA2中,各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请填写具体的化学式)(4)CA2与D元素的单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4.(17分)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2;A、B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差等于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D和E的原子序数和为30;在元素周期表中,C是E的不同周期邻族元素。

五种元素两两形成的化合物有甲、乙、两、丁四种,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如下表:

(1)写出元素符号:B E

(2)A元素某原子核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则该核素的核组成符号为。

物质丁的分子为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向甲的水溶液中加入MnO2,氧化产物是。

(4)已知有机物乙的分子为平面结构,碳氢键间的夹角约为120°,实验室制取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丙的水溶液呈酸性,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大量气体和难溶物,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

25.(13分)已知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且元素A、B同周期,A元素原子半径大于B元素原子半径,在一定条件下单质A和单质B、单质A和C都按物质的量2:1反应,分别生成X和Y,在产物中B、C两元素呈负价。

分别取3份完全相同且质量均为1.52g由单质A和单质B组成的混和物进行下列实验:

①在第一份样品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搅拌后在标准状况下放出0.896L H2残留不溶于

酸的固体0.56g

②在第二份样品中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微热充分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放出0.896L H2

残留不溶于碱的固体0.96g

③将第三份样品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化合物X,将X投入稀盐酸中,X溶解且放出在空

气中能自燃的气体a L

根据上述题给信息和实验记录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

A:;B:;C:;

(2)混和物中B的质量分数是:

(3)写出实验③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a的值。

参考答案

19.(1)Mn (2) 2MnO (3) 2MnO 4MnSO 4KMnO 20.(1)Al (2)

(3) ↓+↑=+3

22322Al(OH)

S 3H O 6H S Al (4)NaOH 3Al(OH) 42SO H

(5)O 2H AlO OH Al(OH)223+=+-- O H H OH 2=++

- O 3H Al 3H Al(OH)233+=+++

21.(13分)(1)(4分)碳、氢气

(2)(5分)O : : C : : O 、 H : O : H 分子晶体

(3)(2分)C x H y +(x+y/4)O 2 xCO

2+y/2H 2O (4)(2分)CO+H 2O CO 2+H 2

22. (1) (2)极性 非极性

(3) (4) -

23.(1)O ; (2)S 2->O 2->Na +

(3)Na 2O 2、SCl 2、Cl 2O (4)SO 2+Cl 2+2H 2O=2HCl+H 2SO 4

24.(1)B :C E :Cl (2)H 3

1;非极性 (3)O 2(4)CH 3CH 2OH CH 2=CH 2↑+H 2O

(5)Al 3++3HCO 3—

=Al(OH)3↓+3CO 2↑

25.(1)A :镁 B :硅 C :氧(2))2%(8.36%10052.156.0)%(分=?=g g B w

(3)Mg +2 Mg 2Si;Mg 2Si+4HCl 2MgCl 2+SiH 4↑

n(SiH 4)=n(Mg 2Si))3(448.04.222496.021)(2111

分L mol L mol g g Mg n =????==--

¨¨ ¨¨ ¨¨ 点燃 催化剂 高温

浓硫酸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结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是本章的第二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示作介绍,但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学生对以后知识的理解,可作适当的扩展,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排布规律。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出规律。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一学生,从认知思维特点上看,该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活跃,但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元素周期律”理论性强,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高中试卷}高一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题1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高一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题 高一()班姓名座号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S 32 Cl 35.5 Ca 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题 号 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表示的是A.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6个能参与成键 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质量数是13,原子序数是6,核内有7个质子 D.质量数是13,原子序数是6,核内有7个中子 2.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A.16O和18OB.H2O和D2OC.H2和D2D.24Mg和24Na 3.某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4,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A.14B.15C.16D.17 4.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 A.HClB.KOHC.CaCl2D.CO2 5.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6.下列表达方式错误 ..的是 A.H∶ClB.C.D.O=C=O 7.下列递变情况中,正确的是 A.Na、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减少 B.Si、P、S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降低 C.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D.Li、Na、K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8.某元素的最外层有2 个电子,该元素()A.一定是金属元素B.最高化合价一定为+2 价 C.一定是ⅡA 族元素或是He D.无法确定属于哪类元素 9.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A.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molA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比1mol B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 10.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 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B.R一定是ⅣA族元素 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 D.R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在共价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离子键 B.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 C.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2.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吐血整理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选择题 1.某粒子含有6个电子、7个中子,呈电中性,则它的化学符号可能是()。 A .13Al B .13AlC .13C D .13C 2.下列粒子半径最小的是()。 A .Na + B .Na C .Cl D .Cl - 3.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 A .K 4019与Ca 4020 B .T 2O 与H 2O C .K 4019与K 39 19D .金刚石与石墨 4.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 A .制催化剂的材料B .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C .制农药的材料D .半导体材料 5.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 .Na 、Mg 、Al 还原性依次减弱 B .I 2、Br 2、Cl 2氧化性依次增强 C .C 、N 、O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P 、S 、Cl 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6.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A .OH - 、H 2O 、F - B .NH 3、NH +4、NH -2 C .H 3O + 、NH +4、NH -2D .HCl 、F 2、H 2S 7.X 元素的阳离子和Y 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X <Y B .原子半径:X <Y C .离子半径:X >Y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 <Y 8.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 .酸性:HClO 4>HBrO 4>HIO 4 B .碱性:NaOH >Mg (OH )2>Al (O H )3 C .稳定性:PH 3>H 2S >HCl D .非金属性:F >O >S 9.同周期的X 、Y 、Z 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O 4>H 2YO 4>H 3ZO 4,则下列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X >Y >Z B .单质的非金属性:X >Y >Z 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 <Y <Z D .原子序数:X <Y <Z

高一化学下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练习题

2019 高一化学下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练习题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小编准备了高一化学下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练习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 据新闻网报道:科学家首次合成第117 号元素,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十大科学发现。假如第117 号元素符号暂时定为Up,下列关于293117UP和294117U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93117Up和294117Up是两种元素 B. 293117Up和294117Up互为同位素 C. 293117Up和294117Up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 D. 293117Up 和Up 质量数相同、电子数不同 解析:选B o 293117Up和294117Up是同种元素的两种核素, 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核素的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该核素的质子数,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293117Up和294117Up 的质子数、电子数都是117,而质量数分别为293、294,中子数分别为176、177, C、D选项均错误。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 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 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D. 6Li 和7Li 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同位素、核素以及同位素原子中 各种微粒的数量关系。A项中13C和14C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B项中1H和2H是氢元素的两种不同的核素,质子数均为1;C项中14C和14N质量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等;D项中的6Li 与7Li 为锂元素的两种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数均为3,中子数不等,分别为3 和4。 3. 近年来我国政府强化了对稀土元素原料的出口管制,引起了美、日等国家的高度关注与不满。所谓稀土元素是指镧系 元素及第五周期川B 族的钇(39丫),它们被称为工业味精。它们在军工生产、高科技领域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稀土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原子核外均有5 个电子层 B. 它们的原子最外层均含有3 个电子 C. 它们均是金属元素 D. 76丫、80丫中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解析:选C。镧系元素属于第六周期,而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A错;过渡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均只有1?2个,B 错;76Y、80Y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D错。 4. 氯元素在自然界有35Cl 和37Cl 两种同位素,在计算式 34.96975.77%+36.96624.23%=35.453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

元素周期律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利用已经学过的简单的元素以其化合物,如碱金属和卤素两类元素的知识,以及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揭示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关系,从而揭示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学习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引导观察比较,对比归纳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识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引导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讲述]我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和卤素,同 学们你们回忆一下你们在学习这两节内容知道了什 么?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回答]碱金属 都有金属性,而 且金属性强弱 不同。卤素都具 有氧化性,但氧 化性的强弱不 同。 情境创设, 导入新课 使学生容 易接受 过渡[讲述]同学们总结的很好。卤素不但性质相似结构 也相似。那么除了碱金属和卤素有规律可寻外其他 元素是否也有规律可寻呢?迄今世界上已经发现了 一般多种元素,那么这一般多种元素是否也同样有 相似之处呢?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关系 吗?今天就让我来带领大家学习一下关于元素周期 律的知识。 [倾听]为学习元 素周期律 做了更好 的铺垫 环节二:观察元素周期表找到规律[提问]首先让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元素周期表, 从周期表里面大家能观察到有什么规律可寻吗?请 大家仔细观察然后给我说说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提问]同学们说的很正确,它们的化合价和半径都 有变化,那么它们是有规律的变化还是没有规律的 变化呢? [讲述]对,同学们分析的很到位,我们发现随着原 子序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也在发生变化。首先我 要告诉同学们我们把元素周期表的数列我们叫做主 族,我们把同一行叫做同一周期。下面大家再看看 这张表格。这是我们通过观察图片就能得到的信息。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知道了,同一周期原子半径逐 [回答]它们的 化合价有变化, 它们的半径有 变化。 [回答]它们的 化合价有正负, 而且从左边大 多都是正价,右 边大多都是负 价,最后面的一 竖列都是0价。 通过观察 元素周期 表获得一 些元素周 期变化的 规律。

2015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综合测试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稀土元素钐144 62Sm与150 62 Sm的说法正确的是() A.144 62Sm与150 62 Sm互为同位素 B.144 62Sm与150 62 Sm的质量数相同 C.144 62Sm与150 62 Sm是同一种核素 D.144 62Sm与150 62 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2.某元素二价阳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42,该元素原子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为( ) A.18 B.20 C.22 D.16 3.下列关于F、S、Cl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F > S > Cl B.原子半径:Cl > S > F C.稳定性:HF > HCl > H2S D.S、Cl元素之间不可能形成化合物 4.第4周期某主族元素的原子,它的最外电子层上有两个电子,下列关于此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比钾的原子半径大B.氯化物难溶于水 C.原子半径比镁的原子半径小D.碳酸盐难溶于水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不同元素,其单质的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C.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正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溴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7纵行 6.下列各组化合物中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HClO4>HBrO4>HIO4 B.稳定性:HCl>H2S>PH3 C.碱性:Ba(OH)2>Ca(OH)2>Mg(OH)2 D.还原性:F–>Cl–- >Br– 7.下列可以验证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弱的事实是() ①H2S加热到300 ℃左右分解,氯化氢很难分解 ②向氢硫酸中滴入氯水有单质硫生成 ③硫、氯气分别与铁反应,其产物分别是FeS、FeCl3 ④高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强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③④

人教版%282019%2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4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化合物M(如图所示)可用于制备各种高性能防腐蚀涂料。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占据三个不同周期,W与Z的质子数之和是X的2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Z>X B.X元素的族序数是Y元素的2倍 C.工业上电解熔融Y 2X 3 化合物制备单质Y D.W与X形成的所有化合物都只含极性共价键 2.A、B、C、D、E、F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E 是同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上述部分元素中的两种或几种组成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甲是生活中的调味品,丁是淡黄色固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B的氢化物可能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B.元素F的氧化物对应水物化的酸性一定比硫酸的酸性强 C.原子半径:r(E)>r(F)>r(C)>r(D) D.化合物A 4BC 2 D既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是离子化合物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是ⅡA元素 B.第三周期元素对应的离子半径从左往右依次减小 C.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 D.第三周期的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两种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的元素,其最高化合价一定为6 5.下列物质中,只含离子键的是 A.H 2B.NaCl C.H 2 O D.HCl 6.下列晶体熔化时,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 A.氯化铵B.金刚石C.干冰D.硫酸钠 7.已知X+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则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二周期0族B.第四周期ⅠA族 C.第三周期ⅠA族D.第三周期ⅦA族 8.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利用131 53 I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元素的质量数是131 B.I元素的中子数是78 C.I原子5p亚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D.I原子有53个能量不同的电子 9.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基态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B.过氧化氢电子式: C.As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4s24p3 D.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10.碳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6 B.碳是非金属元素 C.最外层电子数是6 D.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他们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合理的是() A.铁、铜与氯气反应分别生成 FeCl 3、CuCl 2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 ( )1.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能找到 A.新制农药元素 B.制催化剂元素 C.制半导体元素D.制耐高温合金元素 ( )2.YBa2Cu8O x(Y为元素钇)是磁悬浮列车中的重要超导材料,关于8939Y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钇元素属于金属B.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50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9 D.8939Y和9039Y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 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第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5.(2012届惠州市第一次调研)X、Y、Z是三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X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 >Z >X 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Z B.原子得电子能力XZ>X ()10.(2010年深圳一模)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三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与C同主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C B.氢化物稳定性:A<C C.B与A的化合物比B与C的化合物熔点低 D.A与C的化合物属于大气污染物 ()11.(执信中学2010届期中考试)元素周期表的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若将来发现的元素把 第7周期全排满,则下列推论错误 ..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2014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含答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Ca-40 Mn-55 Fe-56 Cu-64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两种微粒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就一定相同 C.质量数相同的原子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或单核离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2. 下列结构示意图所代表的微粒中,最难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 B . C . D . 3.一定量的锎(252 98Cf)是医学上常用作治疗恶性肿瘤的中子源,1 mg(252 98Cf)每秒约放出2.34×109个中子。下列有关锎的说法错误的是() A.(252 98Cf)原子中,中子数为154 B.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2 C.(252 98Cf)原子中,电子数为98 D.(252 98Cf)原子中,质子数为98 4.最新科技报道,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微粒,这种新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对于这种微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氢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B.是氢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C.它比一个普通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D.它的组成可用H3—表示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单核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为,则该微粒一定是氩原子 B.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N H+4与H3O+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多电子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 B.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 C.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D.微粒的最外层只能是8个电子才稳定 7.下列事实一般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是() A.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B.1 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 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8.如图为元素周期表前4周期一部分,且X、Y、Z、R和W为主族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五种元素一定都是非金属元素 B.五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都大于2 C.X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比Z的氢化物高D.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X Y Z R W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章末检测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宏观上的物质对外不显电性,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微观粒子都是电中性的原子和分子B.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可以断定该物质是一种纯净物 C.利用化学方法,我们可以制造出新的分子,但不能制造出新原子 D.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电解质分子中,显正价的是阳离子,显负价的是阴离子 2.天然铊有两种稳定同位素,203 81Tl和205 81Tl。下列有关铊的同位素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03 81Tl和205 81Tl质子数相同 B.203 81Tl和205 81Tl互为同素异形体 C.203 81Tl和205 81Tl中子数之差为2 D.205 81Tl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4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 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5.已知:①钾比水轻;②钾的熔点低;③钾与水反应时要放出热量;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某学生将一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该实验能证明四点性质中的( )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热稳定性:HF>HCl>HBr ②原子半径:Na>S>O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还原性:S2->O2->F-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某分子的球棍模型如下图所示。已知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原子间以单键相连。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原子可能为第ⅤA族元素 B.Y原子一定为第ⅠA族元素 C.该分子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从圆球的大小分析,该分子可能为N2F4 8 元素代号X Y Z W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题(A卷)

高一( )班 姓名 学号 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S 32 Cl C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C 136 -NMR (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C 136表示的是 A .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6个能参与成键 B .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 .质量数是13,原子序数是6,核内有7个质子 D .质量数是13,原子序数是6,核内有7个中子 2. 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A .16O 和18O B .H 2O 和D 2O C .H 2和 D 2 D .24Mg 和24Na 3. 某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4,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 A .14 B .15 C .16 D .17 4. 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 A .HCl B .KOH C .CaCl 2 D .CO 2 5. 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6. 已知同周期X 、Y 、Z 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 4>H 2YO 4>H 3ZO 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氧化性按X 、Y 、Z 的顺序增强 B .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 、Y 、Z 的顺序减弱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 、Y 、Z 的顺序增强 D .元素非金属性按X 、Y 、Z 的顺序减弱 7. 下列递变情况中,正确的是 A .Na 、Mg 、Al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减少 B .Si 、P 、S 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降低 C .C 、N 、O 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D .Li 、Na 、K 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无锡市荡口中学陆静娟 【教材分析】 1(《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江苏版化学必修2专题1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内容。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着力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物质的性质,进而逐步展现化学学科中“结构—性质—用途”的主线,是《化学1》相关内容的深化和拓展。本单元是在江苏版化学必修1专题1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学习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认识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初步认识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对元素周期表也有了最基本的认识,通过高中《化学1》的学习学生对原子的结构又有了进一步认识,所以学生已基本具备通过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归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能力,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资料、动手实验等方法探究归纳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设计思路】 通过核电荷数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比较这些元素原子结构异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认识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探讨元素性质随元素核电荷数递增的变化规律。 创设问题情境?分析处理素材?交流讨论?得出规律

【教学目标】 1(运用实验探究、结合有关数据认识元素周期律,即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模拟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发现的艰辛。 3(引导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1 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自学和讨论、实验探究、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的依据讨论、交流创设情境,是什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之间有无引起学生规律可循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学习的兴周期律。趣。 [板书]元素周期律 [引导和提问] 画核电荷数1~18号元复习旧知1(请同学们画出核电荷数1~18元素的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识,引发新原子结构示意图。寻找规律。知识。 归纳、回答: 从学生熟 1~2号元素:电子层数悉的元素 相同,都是1,最外电入手,增强 子层上的电子数从1到学生对新2(试着寻找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2。 知识的亲规律。 3~10号元素:电子层数切感,培养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检测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意) 1.对于 A Z X和A+1 Z X+ 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 B.化学性质及乎相同 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2.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前 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 ) A. 1对 B.2对 C. 3对 D. 4对 3.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Cl>S>O B.还原性:Na>Mg>Al C.稳定性:HF>HCl>HBr D.酸性:HClO 4>H 2 SO 4 >H 3 PO 4.下列分子含有的电子数目与HF相同,且只有两个极性共价键的是( ) A.CO 2 B. H 2 O C.N 2 O D.CH 4 5.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6.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Na 2O 2 B.I 2 C.NaHSO 4 D.HNO 3 7. 图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已知A,B,C,D,E五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85个电子,E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B元素是() A. P B. Mg C. Cl D. Si

9.第4周期某主族元素的原子,它的最外电子层上有两个电子,下列关于此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比钾的原子半径大 B.氯化物难溶于水 C.其氢氧化物的碱性比NaOH强 D.碳酸盐难溶于水 10. 与氢氧根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A.CH4 B.NH 4+ C.NH 2 - D.Cl- 二.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12.某元素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4,该元素的离子跟与其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 ) A.K 2 S B.MgS C.MgO D.NaF 13. 医疗上常用含131I-的药物进行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已知碘元素的核电荷数为53,下列关于131I—的说确的是() A. 131I—的质量数是132 B. 131I-的核外有54个电子 C. 131I—的核有53个中子 D. 131I—的核有74个质子 14.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 CaCl 2 B. KOH C. H 2 O D. NH 4 F 15.最近,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类似足球状结构,化学式为C 60 ,下列说确的是() A. C 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 C 60 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 C. C 60含离子键 D.C 60 中含共价键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共价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离子键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教学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业 单元教学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 一、教材分析 1.本章教材的地位 本章位于必修2第一章,初三化学中,讲授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必修1中,已经讲授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例如在本章中,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学习到更多的化学物质分类方法,和必修1中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的提升和补充。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元素周期律将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初中和必修I 中氧化还原反应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通。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入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本章教材的知识结构 本章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为主要内容和线索,将原子结构、碱金属与卤素的性质、电子层排布、化学键、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紧密结合。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教学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的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高中必修

1 的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经过高中一学期的化学学习,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渐开始显露出来。有少部分学生思维敏捷,能顺利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甚至可以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类别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而绝大部分同学对物质的学习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时还有少部分学生开始产生畏惧化学的情绪,面对众多的物质性质没有头绪。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化学性质的学习是枯燥的,是需要大量机械记忆的,很难主动发掘所学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本章会给大家一个提纲挈领的理论依据,使化学学习有章可循。 三、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本单元知识,学会根据元素的结构推断元素的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2、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系统掌握元素性质。在探究不同元素的各种相似或相同的性质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周期,族的概念,掌握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掌握元素周期律,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3)知道共价键的概念,了阶极性建和非极性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结构分析、性质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通过学习化学键的形成过程的,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和综合概括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历史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学生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勇于探究科学品质; 2)学习元素周期表,认识事物的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关系;

第九章 元素周期律教学基本要求

第九章初识元素周期律一、教学内容及学习水平

二、配套作业 9.1元素周期律 一.选择 1.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非金属性、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1.2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该元素为() A.金属元素 B.ⅡA族元素 C.稀有气体 D.无法判断 1.3下列各组元素中,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A. I、Br、Cl B. O、S、Na C.Al、Si、P D.C、N、B 1.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 A.原子的半径 B.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 C.元素化合价 D.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5 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A、B元素有以下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 C.原子序数A>B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单元检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每个2分,11-20每个3分,共50分)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 .氧 B .氟 C .碳 D . 氮 2.X 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 3XO 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 A .HX B .H 2X C .XH 4 D . XH 3 3.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 .N 2 B .CO 2 C .NaOH D .CH 4 4.下列关于3 2He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3 2He 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 B .3 2He 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 C .3 2He 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 .3 2He 和4 2He 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5.已知同周期X 、Y 、Z 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 4>H 2YO 4>H 3ZO 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元素非金属性按X 、Y 、Z 的顺序减弱 B .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 、Y 、Z 的顺序减弱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 、Y 、Z 的顺序增强 D .单质的氧化性按X 、Y 、Z 的顺序增强 6.含硒(Se )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已知硒与氧、硫同主族,与溴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非金属性比硫强 B .氢化物比HBr 稳定 C .原子序数为34 D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 7.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能找到 A .新制农药元素 B .制催化剂元素 C .制半导体元素 D .制耐高温合金元素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 .HF 、HCl 、HBr 、HI 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 C .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ⅠA 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ⅡA 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 .第ⅥA 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C .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 .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长武中学陈宝凤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单元,的第二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教材以1-18号元素为例,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阐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示作介绍,但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学生对以后知识的理解,可作适当的扩展,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排布规律。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出规律。 (二)教学内容与学习水平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三化学和化学必修1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如钠、镁、铝、硅、硫、氯,但对这些元素性质的了解是零散的。已经掌握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知识,会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备了学习这节内容的知识基础,为周期律的学习奠定基础。但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次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的是普通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活泼,但不够严谨,抽象思维能力薄弱。虽然学生也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但是对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从大量科学事实中抽象出科学本质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学习和加强。而“元素周期律”理论性强,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